CN1877232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7232A
CN1877232A CN 200610094557 CN200610094557A CN1877232A CN 1877232 A CN1877232 A CN 1877232A CN 200610094557 CN200610094557 CN 200610094557 CN 200610094557 A CN200610094557 A CN 200610094557A CN 1877232 A CN1877232 A CN 1877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machine room
compressor
radiator fan
refrig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9455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6726C (zh
Inventor
内田佳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Marketing Corp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Marketing Corp,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77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7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67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672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通过改进冷煤压缩机或散热风扇、以及冷凝器等在机械室内的配置关系或结构,能够提高机械室内的散热效率,同时紧凑配置各个要素部件,缩小机械室空间,并扩大相应量的箱内收纳容积。本发明冰箱的特点在于,包括:机械室(15),形成于冰箱主体(1)的背面下部;冷媒压缩机(12),靠近该机械室内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冷凝器(13),沿着所述机械室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背面壁配置;以及散热风扇(18),配置成与该冷凝器相对并且轴流为主体的前后方向;所述散热风扇将从主体底部吸入的空气分流送到所述冷凝器和压缩机。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进冷媒压缩机或冷凝器等的配置结构来将机械室紧凑化的冰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常的家庭用冰箱的大形化显著,由于厨房空间的关系,外形尺寸也成极限的状态。因此,为了进一步扩大收纳容积,研究了通过真空绝热板等绝热性能高的材料来减少绝热厚度,从而扩大相应量的箱内容积,或者通过改进箱内外的部件布局来减少死区等各种各样的对策。
本发明专利申请人也申请了一种冰箱,该冰箱如图21和图22所示,将冷媒压缩机52设置在靠近形成于冰箱主体51的背面下部的机械室55内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将用于冷却储藏室内部的冷却器59配置在上述压缩机52上方的箱内侧且在宽度方向上与压缩机相反的一侧,并且将冷凝器53做成平板状设置在主体的底面部分,而且将冰箱的控制电源板57配置在机械室55内的宽度方向上的压缩机的另一端的宽阔空间内,从而通过改变冷却器59与压缩机52、冷凝器53以及控制电源板57的配置关系或结构,来降低冷却器59的热损失,提高绝热效率,并提高机械室55或冷凝器53的散热效率,进而能够获得省电效果(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98559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冷凝器53被设置在冰箱主体51的底面部分,并且相对于散热风扇58被设置在上游侧,因此,流经冷凝器53的气流是吸入流,所以风力弱,散热效率低。由此,若要获得规定的散热量,就需要增大冷凝器自身的容量,但这样就存在占用空间变大且部件成本变高的缺点。
另外,当为了扩大散热面积而将平板状冷凝器53配置在主体底面时,由于与散热风扇58相比宽度面积大,所以会在冷凝器53上产生不进行利用送风的热交换的部分,进而由于热交换不充分,该部分的气氛温度变高,从而存在对箱内的绝热性能下降的新的问题。
另一方面,散热风扇58在机械室55内,与压缩机52相邻配置以便在主体的宽度方向形成轴流,因此,散热风扇58和风扇外壳60的进深和高度尺寸大,因而无益于机械室空间的缩小,对扩大箱内的有效容积贡献很小。
此外,还存在将冷凝器与压缩机和散热风扇一并收纳在机械室内的结构的其它的现有例子,但在该情况下,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必须将蒸发皿设置在诸如压缩机的上部,因此机械室的高度尺寸变高,从而依然无益于机械室空间的缩小。
而且,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为了扩大散热面积,在主体底面的几乎整个面上配置了平板状的冷凝器53,但由于与散热风扇58相比的宽度面积大,会在冷凝器53上产生即使送风也不进行热交换的部分。进而,由于热交换不充分,该部分的气氛温度变高,从而存在对箱内的绝热性能下降的问题,并且因为冷凝器自身的容积大,因而存在占有空间变大并且部件成本变高的缺点。
另外,向机械室内部吸入外气的吸入口通常被配置在冰箱主体的底面或背面等难以清扫的位置,因而有时长时间不清扫而搁置。在这种情况下,将有大量的灰尘堆积在吸入口中,从而阻断外气的供应,阻碍冷凝器等的散热,由此存在冷冻能力显著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这样的冰箱,该冰箱通过改进冷煤压缩机或散热风扇、以及冷凝器等在机械室内的配置关系或结构,能够提高机械室内的散热效率,并且紧凑配置各个要素部件,缩小机械室空间,扩大相应量的箱内收纳容积。
另外,本发明是考虑上述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这样的冰箱,该冰箱通过改进冷煤压缩机或散热风扇、以及冷凝器等在机械室内的配置结构,可以提高机械室内的散热效率,并且紧凑设置机械室内配置的各安装部件,来谋求机械室的空间节省,扩大相应量的箱内收纳容积,并且,既便在向机械室内部吸入外气的吸入口发生了堵塞时,通过使外气在机械室内自然对流,也能够对机械室内配置的冷凝器等安装部件进行冷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冰箱的特点在于,包括:机械室,形成于冰箱主体的背面下部;冷媒压缩机,靠近该机械室内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冷凝器,沿着所述机械室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背面壁配置;以及散热风扇,配置成与该冷凝器相对并且轴流为主体的前后方向;所述散热风扇将从主体底部吸入的空气分流送到所述冷凝器和压缩机。
另外,本发明的冰箱的特点在于,包括:机械室,形成于冰箱主体的背面下部;冷媒压缩机,靠近该机械室内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而设置;冷凝器,在比冷媒压缩机高的位置上沿着所述机械室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背面壁配置;以及散热风扇,配置成与该冷凝器相对并且轴流为主体的前后方向;在冰箱主体的底部形成有用于由散热风扇将空气吸入机械室内部的吸入口,并且在机械室的背面壁上,分别在与冷媒压缩机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下方通气口,在与冷凝器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上方通气口,当从所述吸入口的空气的供应被阻断时,通过自然对流,将从下方通气口吸入的空气送到所述压缩机和冷凝器,再从上方通气口排出。
根据上述要素部件的高效的配置结构,能够使机械室空间紧凑化,并且提高压缩机和冷凝器的散热效率,通过扩大相对于外形尺寸的箱内收纳容积,能够获得容积率高的冰箱。
而且,根据机械室内配置的各部件的高效的配置结构,能够使机械室空间紧凑化,并且提高压缩机和冷凝器的散热效率,通过扩大相对于外形尺寸的箱内收纳容积,能够获得容积率高的冰箱。此外,通过在机械室的背面壁上,分别在与冷媒压缩机相对的位置上形成下方通气口,在与冷凝器相对的位置上形成上方通气口,即使在由于灰尘附着等而从吸入口的外气供应被阻断的情况下,通过自然对流,也能够以从下方通气口吸入空气并从上方通气口排出空气,从而使空气在机械室内部流通,由此能够冷却机械室内配置的冷凝器等部件来防止冷冻能力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和另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纵剖面图。
图2是从背面方向观看图1的冰箱的机械室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机械室部分的放大纵剖面图。
图4是图2中机械室的压缩机部分的横剖面图。
图5是示出在图2的机械室部分安装了罩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图2中印制布线板部分的横剖面图。
图7是从正面观看的冷冻室部分的剖面图。
图8是从背面方向观看图1的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冰箱机械室的立体图。
图9是图8中机械室部分的放大纵剖面图。
图10是图8中机械室的压缩机部分的横剖面图。
图11是示出图9中的冷凝器状态的概要纵剖面图。
图12是用于说明风扇外壳的固定结构的集成台(コンプ台)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机械室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4是用于说明蒸发皿的固定结构的集成台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蒸发皿被固定在集成台上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6是示出在图8的机械室部分安装了罩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冰箱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8是示出前腿的安装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固定在外箱底板上的手柄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手柄的固定状态的冰箱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21是示出以往的冰箱的机械室的背面图。
图22是图21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整个附图中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在图1为纵剖面图在图2中为从背部观看的机械室部分的立体图的冰箱主体1,通过经由隔热壁3而设置在外箱2的内面的内箱4,形成了储藏空间,并通过间隔壁划分为冷藏室5、蔬菜室6、以及冷冻室7等多个储藏室。
各个储藏室通过为每个冷藏空间和冷冻空间配置的冷藏用冷却器8和冷冻用冷却器9以及风扇10、11分别被冷却保持在规定的设定温度上,通过由压缩机12和冷凝器13等构成的冷冻循环的运行,为各个冷却器8、9提供冷媒。
冷冻循环中的压缩机12设置在形成于冰箱主体1的背面下部的机械室15中,并通过衬垫被安装在延及主体宽度方向而设置的集成台16上。
冷凝器13从压缩机12接收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并使该气体放热、凝结。来自冷凝器13的冷媒经由减压管即毛细管被提供到各个储藏室内的冷藏用冷却器8或者冷冻用冷却器9中,并通过蒸发而将储藏室内部冷却到规定的空气温度上。该冷凝器13将在迂回形成的冷媒管的两面上焊接作为散热片的金属(wire)从而形成平板状的构件重叠三层,并竖立设置在上述机械室15的背部。
机械室15如在图3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以及图4的下方的压缩机12部分的横剖面图中示出的那样,在主体的背面下部上形成了向冷冻室7一侧突出的阶梯部17,并通过该阶梯部17形成有具有沿着宽度方向的规定的进深和高度尺寸的空间,靠近机械室15空间的宽度方向的一方设置有上述冷媒压缩机12,并设置有将另一方的宽幅空间一侧作为散热管道而从压缩机向机械室15内导入外气的散热风扇18和上述冷凝器13、以及用于蒸发除霜水的蒸发皿19等。
上述散热风扇18被设置成在其与上述阶梯部17之间形成若干间隙,将周边设置在机械室15的上下面上,使得左右部分抵接在上述阶梯部17上,并被安装在将机械室15的内部和外部分开的风扇外壳20的承口上,轴流为机械室15的前后方向。
在安装了该散热风扇18的风扇外壳20的下端前方的集成台16上沿着风扇外壳20的宽度方向贯穿设置有由多个开口形成的外气吸入口21。
在散热风扇18的后方相对向地配置了上述三层平板状的冷凝器13,该冷凝器13其下端与散热风扇18相对,上部延伸至机械室15的上方并沿着形成于外箱后板2a上的凹部22竖立设置。
如图5的立体图所示,上述机械室15的背部被罩体23所覆盖,该罩体23设置成覆盖到上述冷凝器13的上端部为止,并在与上端的外箱后板2a之间形成了开口,从而形成了空气流出口A25,该空气流出口A 25与由竖立设置有冷凝器13的后板的凹部22和罩体23所形成的管道24相连通。
此时,相对于竖立设置于背部的冷凝器1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散热风扇18的中心位置靠近邻近的外箱侧板的一侧,并且利用罩体23的形状,被配置成从散热风扇18吹出的空气流向冰箱主体宽度上的大致中心方向流动。
而且,在所述散热风扇18和冷凝器13的下方的集成台16上配置有接收来自冷却器8、9的除霜水并进行蒸发处理的蒸发皿19。该蒸发皿19构成为在内部延伸设置来自上述压缩机12的排出管26使其浸泡在水中,通过高温的冷媒热使除霜水蒸发。并且设置有阶梯19a,使得内面的背面一侧的底部高于前部。在该阶梯19a部分的附近设置了间隔墙19b,从而将皿内部分割为多个容器部,通常在背面一侧的浅底的容器内贮存除霜水并集中蒸发,但当有大量的除霜水时,通过使除霜水从背面一侧溢出间隔墙19b而流入前部一侧,来保持与预想的最大除霜水量对应的贮存容量。
此外,如在图6中示出的图4上部位置的相应部分的横剖面图那样,印制布线板27沿着外箱后板2a配置在位于与上述冷凝器13相邻的压缩机12上方的后板的凹部22中,并且其外表面被罩体23所覆盖,在该印制布线板27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冰箱的运行的电源电路、变换开关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以及整流电路等。在罩体23的内面一侧的冷凝器13和布线板27之间突出设置了上下延伸的间隔肋23a,从而起如下作用:使来自散热风扇18的空气流被左右分流的向上方的一部分从上述间隔肋23a的下端流入印制布线板27部分,从而将其冷却。
所述印制布线板27以往被设置在冰箱主体1的顶棚部或背面上方部,从而有如下缺点,即:需要用束线来连接布线板27和配置在机械室15中的电气部件,并且连接距离越长,束线在隔热壁3内部等的处理就越复杂,从而会导致作业工时数增加,束线成本变高。然而通过上述结构,由于能够有效应用上述冷凝器13侧部的无用空间并能够高效地进行散热,因而可提高电子部件的可靠性,可削减布线板27上的散热板等,来降低成本并实现布线板的小型化。此外,由于印制布线板27的配置位置是靠近电气部件多的机械室15的部位,因而能够缩短束线的长度从而降低成本,而且由于无需配置在隔热壁中,从而可削减制造工时数,并还能够防止由于氨基甲酸乙酯泡沫隔热材料3的吸湿而引起的劣化。
机械室15内的各个部件和冷凝器13、印制布线板27如上配置,当上述散热风扇18旋转时,如上述图3和图4的箭头所示,冰箱前方的外气通过主体底部从上述吸入口21被吸入,并从承口部向机械室15内部吹出。
由散热风扇18向机械室15内部吹出的空气沿着轴流向后方流动,撞到罩体23之后,一部分如图3的箭头所示那样,被导向上方,流入由后板的凹部22和罩体23形成的管道24内,并利用从风扇直接吹出的高风速和低温的外气温度,与冷凝器13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其冷却,并且还如图6所示,从罩体23上端的空气流出口A 25向外部流出。特别是,上述冷凝器13与以往由于配置在散热风扇的吸入一侧的结构而导致的风力不足和由于表面面积大而产生不能进行热交换的地方的情况不同,可以获得高风速带来的大的热交换风量,还能够实现冷凝器13自身的紧凑化。
同时,吹出的空气的一部分由于冲撞罩体23而向主体宽度的中心方向分流,与压缩机12进行热交换而散热之后,从贯穿设置在罩体23侧方的空气流出口B 28向外部流出。此时的空气流也是从风扇18吹出的空气,所以风速高,空气温度也由于与以往相比未进行热交换而是低温,因而冷却效果好,从而能够提高压缩机12及冷凝器13的散热效率,通过高效的冷冻运行降低电力消耗,并且,利用被分流的空气流的一部分还能够高效地进行印制布线板27的冷却。
此时,散热风扇18的旋转轴与机械室15的前后方向一致,这与以往沿着机械室的宽度方向的结构相比,由于包括风扇直径在内的外壳尺寸不影响进深尺寸,所以可将用于设置散热风扇18的进深尺寸设置得较浅,从而能够极大地缩减机械室15的容积。
此外,对于蒸发皿19来说,由于向压缩机12和冷凝13一侧流动的双方的空气流过其上部,从而与配置于上述皿内部的排出管26的热量、以及由压缩机和冷凝器引起的机械室15内的高温气氛相配合,高效地起到除霜水的蒸发作用。
此外,在作为外气向散热风扇18的进入通路的风扇外壳20下方的与蒸发皿19相对的位置上贯穿设置有小孔20a。该小孔20a通过负压来吸入从冰箱主体l的底部向散热风扇18的下游侧吹出的空气的一部分,并通过使散热风扇18短路(シヨ一トサ一キツト)而在蒸发皿19的上部产生空气流动,从而促进蒸发作用。
另外,如果使散热风扇18相对于上述冷凝器13的旋转方向逆转数月或一年一次左右的任意时期,则能够吹掉并清扫冷凝管和金属丝肋片(wire fin)上附着的灰尘等,并能够消除冷凝18的堵塞,提高热交换效率。
通过上述结构,由于能够考虑散热效率地高效配置机械室15内的压缩机12、冷凝器13、散热风扇18、蒸发皿19以及印制布线版27以及各个冷冻循环的配管,因而能够使机械室自身紧凑,从而相比于以往可缩小容积,相应地能够扩大箱内的收纳容积。进而说明能够进一步扩大箱内的收纳容积的结构。图7是从正面观看冰箱主体1的最下方的冷冻室7部分的剖面图,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由于能够去掉以往为设置平板状的冷凝器而设置的主体的底面空间,因而形成冰箱主体1的底面的外箱底板2b的位置向下下降了与以往冷凝器的设置高度相当的量。
具体地说,除了支承冰箱主体1的前部并与地面抵接的前腿29的两侧安装空间之外,在整个宽度以及进深上使外箱底面2b向下方突出,向下方的突出长度D直到以往配置冷凝器的位置为止,并与地面之间保持适当的间隙,用于适应地面的凹凸以及使向散热风扇18吸入的吸入空气流通。
相对于该外箱底面的突出部30,形成冷冻室7的内箱底面4a通过规定厚度的隔热壁3a而设置。因此,相对于两点划线所示的以往的内箱底面4a’位置,下降了与外箱底面2a的突出部30的高度尺寸相应的量,收纳容积增加了下降量的容积。
而且,以往由于在外箱底面的下部设置高温的冷凝器,因而需要将与内箱底面之间的隔热厚度取得较大,但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外箱底面2b下面不存在高温部件,因而还可以减少相应量的隔热厚度,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加箱内侧的容积。
此外,在上述外箱底板的突出部30的两侧形成了安装前腿29的凹部,但该部分是主体底部的角落部分,而且原本就是隔热厚度最厚的部分,因此,随着箱内侧拐角的曲面成形,能充分确保角落部分的隔热厚度,并且突出部30几乎不会给箱内底面4a两侧部分造成影响,从而无需考虑抽出容器底面的形状变更。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机械室15内的布局,从背面观看靠近左侧设置了压缩机12,并在另一侧设置了冷凝器13等,但不用说也可以左右调换,并且箱内的储藏室的配置也不局限于实施例。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为纵剖面图在图8中为从背部观看的机械室部分的立体图的冰箱主体l,通过经由隔热壁3而设置在外箱2的内面的内箱4,形成了储藏空间,并通过间隔壁划分为冷藏室5、蔬菜室6、以及冷冻室7等多个储藏室。
各个储藏室通过为每个冷藏空间和冷冻空间配置的冷藏用冷却器8和冷冻用冷却器9以及风扇10、11分别被冷却保持在规定的设定温度上,通过由压缩机12和冷凝器13等构成的冷冻循环的运行,为各个冷却器8、9提供冷媒。
冷冻循环中的压缩机12设置在形成于冰箱主体1的背面下部的机械室15中,并通过衬垫被安装在延及主体宽度方向而设置的集成台16上。
冷凝器13从压缩机12接收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并使该气体放热、凝结。来自冷凝器13的冷媒经由减压管即毛细管被提供到各个储藏室内的冷藏用冷却器8或者冷冻用冷却器9中,并通过蒸发而将储藏室内部冷却到规定的空气温度。该冷凝器13竖立设置在上述机械室15的背部。
机械室15如在图9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以及图4的下方的压缩机12部分的横剖面图中示出的那样,在主体的背面下部上形成了向冷冻室7一侧突出的阶梯部17,并通过该阶梯部17形成有具有沿着宽度方向的规定的进深和高度尺寸的空间,靠近机械室15空间的宽度方向的一方设置有上述冷媒压缩机12,并设置有将另一方的宽幅空间一侧作为散热管道而从压缩机向机械室15内导入外气的散热风扇18和上述冷凝器13、以及用于蒸发除霜水的蒸发皿19等。
如图11所示,散热风扇18被安装在风扇外壳20的承口20a上,并被配置成轴流在机械室15的前后方向上。详细来说,风扇外壳20如下配置:其下端部被固定在集成台16上,其上端部被固定在阶梯部17的后端,从而在阶梯部17之间形成了若干间隙Sl,并且其周边与阶梯部17抵接。更详细地说,如图12、13所示,风扇外壳20将在其两侧下端部形成的滑钩20b插入贯穿设置在集成台16上的卡合孔30中,并通过向冰箱主体1后方滑动来固定下端,并且,在从风扇外壳20的上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卡止部20c卡止在阶梯部17后端上的状态下,通过螺钉固定来固定了上端。根据这样的固定结构,由于简便而作业性能优异,还由于风扇外壳20在被安装到冰箱主体1的状态下通过阶梯部17被压向后方,从而能够可靠地固定风扇外壳20。
在该风扇外壳20的下端前方的集成台16上沿着风扇外壳20的宽度方向贯穿形成了由多个开口形成的外气吸入口21。在散热风扇18的后方配置有被形成为上述多层的平板状的冷凝器13,该冷凝器13如下竖立设置:其下端与散热风扇18相对,上部延伸至机械室15的上方并与沿着形成于外箱后板2a上的凹部22。
如图11所示,冷凝器13通过在迂回形成为多层的冷媒管13a之间夹入由钢板等优良导热体形成的空气引导板13b来进行焊接,从而形成为平板形状,在上述空气引导板13b上切开形成有作为沿着冷媒管13a的空气流通口的开口13c,同时使该切开片倾斜配置于板体的两侧来作为风向引导片13d,从而如箭头所示那样,向上方引导来自散热风扇18的空气流来促进冷媒管13a的热交换动作,并且,由于空气引导板13b自身也是导热体,因而还起到散热板的作用。
此时,在散热风扇18向上述冷凝器13的送风中,将送风的上游侧和冷凝器13内的冷媒流的下游侧对应起来以使它们接近,依次使送风的下游侧和冷凝器13内的冷媒流的上游侧进行热交换。即,在将迂回形成的冷媒管13a配置成两层的情况下,通过将温度较低的冷媒管13a内的冷媒流的下游侧配置在接近散热风扇18的一侧,可获得更加高效的冷却性能,并且,在上下位置上也可以将高温冷媒侧配置在高的位置上。
此外,冷凝器的结构不限于上述记载,也可以将在迂回冷媒管的两面上焊接散热金属丝而构成的公知的金属丝冷凝器(wirecondenser)重叠多层,并竖立设置在,另外还可以组合配置上述两者。
而且,在上述散热风扇18和冷凝器13的下方的集成台16上,配置了用于接收来自冷却器8、9的除霜水并进行蒸发处理的蒸发皿19。从上述压缩机12到蒸发皿19的内部延伸设置有排出管26,通过使该排出管26浸泡在所贮存的除霜水中,来构成通过高温的冷媒热来使除霜水蒸发的结构。
如图13、14所示,这种蒸发皿19通过使设置于前端的弹性钩34与吸入口21卡合,并且螺钉固定蒸发皿19的后端,由此,被固定在集成台16的规定位置上。更详细来说,如图15所示,近似L字形状的弹性钩34延伸设置在蒸发皿19的前端部上并与其构成一体,通过使设置于该弹性钩34前端上的突起34a和吸入口21卡合,将蒸发皿19的前部固定在集成台16上。然后,在固定了蒸发皿19的前部的状态下,将从集成台16的后端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凸缘部36和蒸发皿19的后端从冰箱主体1的外侧使用螺钉38进行固定。由此,通过从外侧进行螺钉固定,蒸发皿19被拉向后方,进而通过弹性钩34的弹力而对突起34a向后方施力。
通过如上述将蒸发皿19固定在集成台16上,组装作业变得容易,并且,通过弹性钩34产生的弹力,蒸发皿19被牢固地固定在集成台16上而不会晃动,因此能够降低由于散热风扇18或压缩机12等的振动而发生的与风扇外壳20或集成台16的接触声。
此外,如图8所示,在位于与冷凝器13相邻的压缩机12上方的后板的凹部22中,沿着外箱后板2a配置有印制布线板27,在该印制布线板27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冰箱的运行的电源电路、变换开关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以及整流电路等。
该印制布线板27是从基部27a延伸设置凸部27b的平面凸出形状,在配置到凹部22的状态下,凸部27b配置为位于上方。并且,在位于压缩机12的上方的基部27a的下端配置了连接束线的连接器40,从而利用压缩机12所产生的热,抑制了在束线的连接部分产生结露,由此防止了印制布线板27的损坏。此外,在印制布线板27的凸部27b上配置了整流电路或电容器等发热量较大的AC部件,由此向上方释放从AC部件等中产生的热量,从而可抑制基部27a附近的内部温度的上升。此时,最好在凸部27b的上方设置空隙S2,由此可使从AC部件等中产生的热量滞留在空隙S2中,从而能够更高效地抑制印制布线板27的温度上升。
如图16所示,在机械室15的背部,配置有由ABS等树脂构成的PC板罩32,使得至少覆盖配置了AC部件的凸部27b的外表面,配置有由铁等金属构成的罩体23,使得覆盖其它部分,即从配置了压缩机12的机械室15的下端到冷凝器13的上端部,由此形成了机械室15的背面壁。这样,通过用ABS树脂和金属来构成机械室15的背部,能够抑制从压缩机12和冷凝器13产生的热量通过罩体23而被传导到PC板罩32上。此外,构成PC板罩32的树脂最好是黑色等易吸收辐射热的颜色。
并且,在罩体23的上端部的与冷凝器13上部相对的位置上,贯穿设置了上方通气口25B,由此,在与竖立设置有冷凝器13的外箱后板2a的凹部22之间所形成的管道24和机械室15外部被连通起来。此外,在罩体23下端部的与压缩机12相对的位置上,贯穿设置了下方通气口28B。
压缩机12和冷凝器13等机械室15内的各个部件如上配置,当散热风扇18旋转时,如图9或图10的箭头所示,将冰箱前方的外气通过冰箱主体的底部从吸入口21吸入,并从承口部向机械室15内吹出。
由散热风扇18向机械室15内部吹出的空气沿着轴流向后方流动,但撞到罩体23之后,一部分如图9的箭头所示那样,被导向上方,流入由后板的凹部22和罩体23形成的管道24内,并通过从风扇直接吹出的风与冷凝器13进行热交换,对其进行冷却,并且还如图6所示,从罩体23上端的上方通气口25B向外部流出。特别是,冷凝器13与以往由于表面积大而产生不能进行热交换的位置的情况不同,可以获得高风速所带来的大的热交换风量,从而还能够实现冷凝器13自身的紧凑化。
同时,吹出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冲撞罩体23而向主体宽度的中心方向分流,与压缩机12进行热交换而散热之后,从贯穿设置在罩体23侧面的下方通气口28B向外部流出。此时的空气流也是从风扇18吹出的空气,所以风速高,空气温度也由于与以往的相比未曾进行热交换而是低温,因而冷却效果好,从而能够提高压缩机12及冷凝器13的散热效率,通过高效的冷冻运行可降低电能消耗。
此时,散热风扇18的旋转轴与机械室15的前后方向一致,这与以往沿着机械室的宽度方向的结构相比,由于包括风扇直径在内的外壳尺寸不影响进深尺寸,所以可将用于设置散热风扇18的进深尺寸设置得较浅,从而能够极大地缩减机械室15的容积。
此外,对于蒸发皿19来说,由于向压缩机12和冷凝器13一侧流动的双方的空气流过其上部,从而与配置于上述皿内部的排出管26的热量、以及由压缩机和冷凝器引起的机械室15内的高温气氛相配合,高效地起到除霜水的蒸发作用。
另一方面,例如存在这样情况:由于散热风扇18长期运行等的原因,灰尘堆积在吸入口21中,从而发生吸入口21的堵塞现象,阻断外气的供应。在这种情况下,散热风扇18既便旋转也成为空转状态,无法向机械室15内部送入外气。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由于在罩体23的与冷凝器13上部相对的位置形成了上方通气口25B,并在与冷媒压缩机12相对的位置形成了下方通气口28B,因此,被冷凝器13加温的空气从上方通气口25B向机械室15外部排出,由此,外气从下方通气口28B被引入内压下降了的机械室15中,该引入的外气与压缩机12和冷凝器13等进行热交换之后从上方通气口25B排出。即,利用从压缩机12和冷凝器13等产生的热量,将下方通气口28B作为吸气口,将上方通气口25B作为排气口,在机械室15内部形成自然对流,由此可对冷凝器13等机械室15中配置的部件进行冷却,能够确保冷冻循环的冷冻能力。
然而,如图17所示,在构成冰箱主体1的底面的外箱底面42的前方两侧的端部,配置了支承冰箱主体1的前部以防止向前方翻倒的前腿29,并在其内侧设置了用于搬运冰箱主体1的手柄44。
如图18所示,前腿29包括固定于外箱底面42的基部29a和设置于其前端下部的腿部29b,基部29a通过螺钉固定而被固定在外箱底面上,以使腿部29b在冰箱主体1的前面的前方与底板抵接。
在这样的前腿29中,当冰箱主体1刚要向前方翻倒时,在前腿29的基部29a上,向离开外箱底面42的方向的转矩发生作用,同时通过设置于基部29a宽度方向中央上的用于固定螺钉的螺孔29c而产生的向外箱底面42一侧拉伸的力也发生作用。因此,在基部29a上产生其两侧部向下方移位的宽度方向的弯曲变形。因此,通过在基部29a的与外箱底面接触的接触面上形成向宽度方向的压边筋29d,可提高强度来抑制基部29a的宽度方向的弯曲变形,从而能够防止冰箱主体1向前方翻倒。
如图19、20所示,手柄44通过螺钉固定被固定在形成于外箱底面上的凹部46中,以使搬运冰箱主体1的人的手指可穿过并握住的手柄部44a位于冰箱主体1前面的前方。这样,通过将手柄部44a配置在冰箱主体1前面的前方,搬运者容易握持,与将手柄部44a配置在冰箱主体1的底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向下降低外箱底板的位置,从而能够增大相应量的箱内的收纳容积。
根据本发明,能够用于通过使机械室紧凑来增大箱内容积的冰箱中。

Claims (8)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室,形成于冰箱主体的背面下部;冷媒压缩机,靠近该机械室内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冷凝器,沿着所述机械室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背面壁配置;以及散热风扇,配置成与该冷凝器相对并且轴流为主体的前后方向,
所述散热风扇将从主体底部吸入的空气分流送到所述冷凝器和压缩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冷凝器是多层的平板状,并被竖立设置在由机械室上部的外箱后板和覆盖机械室背面的罩体所形成的管道内,来自散热风扇的冷却风的一部分与所述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后向上方流出,其余的冷却风被送到压缩机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沿着压缩机上部的外箱后板来配置印制布线板,并用罩体覆盖,使得来自散热风扇的冷却风的一部分流入印制布线板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散热风扇和冷凝器的下方配置蒸发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散热风扇的风扇外壳下方的与蒸发皿相对的位置贯穿设置小孔,使得从冰箱主体底部向散热风扇的下游一侧吹出的空气的一部分短路,而通过所述小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蒸发皿的内面,设置背面一侧的底部高于前部的阶梯,并且在阶梯部附近设置间隔肋来分割成多个容器部,通常在浅底的背面侧的容器中贮存除霜水并进行蒸发,当有大量的除霜水时使除霜水从背面一侧向前部一侧溢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使形成冰箱主体底部的外箱底板从除去了宽度与两侧壁的隔热厚度相当的前腿安装空间的位置开始,沿着宽度方向,向下方的冰箱载置面突出规定长度,并使内箱底面隔着隔热壁而位于向该下方的突出面上。
8、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室,形成于冰箱主体的背面下部;冷媒压缩机,靠近该机械室内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冷凝器,沿着所述机械室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背面壁配置于比冷媒压缩机高的位置上;以及散热风扇,配置成与该冷凝器相对并且轴流为主体的前后方向,
在冰箱主体的底部形成有用于由散热风扇将空气吸入机械室内部的吸入口,并且在机械室的背面壁上,分别在与冷媒压缩机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下方通气口,在与冷凝器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上方通气口,当从所述吸入口的空气的供应被阻断时,通过自然对流,使从下方通气口吸入的空气流通到所述压缩机和冷凝器,再从上方通气口排出。
CNB2006100945571A 2005-06-09 2006-06-09 冰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67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70140A JP4473788B2 (ja) 2005-06-09 2005-06-09 冷蔵庫
JP170140/2005 2005-06-09
JP233779/2005 2005-08-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7232A true CN1877232A (zh) 2006-12-13
CN100516726C CN100516726C (zh) 2009-07-22

Family

ID=37509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9455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6726C (zh) 2005-06-09 2006-06-09 冰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73788B2 (zh)
CN (1) CN100516726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9388B (zh) * 2007-09-28 2012-06-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02954652A (zh) * 2011-08-24 2013-03-06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制冷器具
CN103250017A (zh) * 2010-12-09 2013-08-14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被强制冷却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器具
CN104380015A (zh) * 2012-07-19 2015-02-25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CN105814380A (zh) * 2013-12-11 2016-07-27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机器室和安装在机器室的横梁上的通风器壳体的家用制冷器具以及用于将这样的通风器安装在机器室中的方法
CN107449204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111336736A (zh) * 2019-11-27 2020-06-26 昆山金博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展示售卖用冷柜
WO2020134168A1 (zh) * 2018-12-24 2020-07-02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卧式冷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02603A (ja) * 2011-03-25 2012-10-22 Panasonic Corp 冷蔵庫
JP5909623B2 (ja) * 2011-03-25 2016-04-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9388B (zh) * 2007-09-28 2012-06-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03250017A (zh) * 2010-12-09 2013-08-14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被强制冷却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器具
CN102954652A (zh) * 2011-08-24 2013-03-06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制冷器具
CN104380015A (zh) * 2012-07-19 2015-02-25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CN104380015B (zh) * 2012-07-19 2018-05-11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105814380A (zh) * 2013-12-11 2016-07-27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机器室和安装在机器室的横梁上的通风器壳体的家用制冷器具以及用于将这样的通风器安装在机器室中的方法
CN107449204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WO2020134168A1 (zh) * 2018-12-24 2020-07-02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卧式冷柜
CN111336736A (zh) * 2019-11-27 2020-06-26 昆山金博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展示售卖用冷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73788B2 (ja) 2010-06-02
JP2006343047A (ja) 2006-12-21
CN100516726C (zh) 2009-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6726C (zh) 冰箱
CN1232791C (zh) 斯特林冰箱
CN1796900A (zh) 混合制冷系统以及具有该混合制冷系统的冰箱和冷冻柜
CN1265158C (zh) 使用双吸离心式风机的冰箱
CN1709735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98445C (zh) 冷柜机房的配置
CN1477357A (zh) 内置式电冰箱
JP2007046865A (ja) 冷蔵庫
KR100763695B1 (ko) 냉장고
CN1690610A (zh) 嵌入式冰箱的除霜水散热装置
CN208349653U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1769823A (zh) 电冰箱
CN101040157A (zh) 冰箱
JP2006343080A (ja) 冷蔵庫
CN1727822A (zh) 内置式冰箱的散热装置
CN2745005Y (zh) 全静音半导体冰箱
CN1611881A (zh) 电冰箱
CN1704709A (zh) 电冰箱机械室的散热结构
WO2022037718A1 (zh) 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CN212720988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JP4513707B2 (ja) 自動販売機
CN1740663A (zh) 一体式空调器
KR20080094435A (ko) 냉장고용 방열 구조
KR100546680B1 (ko) 냉장고 기계실의 냉각구조
CN1727821A (zh) 内置式冰箱的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Corp.

Patentee after: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Holdings Corp.

Patentee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Holdings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Corp.

Patentee after: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Holdings Corp.

Patentee after: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nsumer Marketing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Kaden Seizo Kabushiki Kaish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123

Patentee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12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Corp.

Patentee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Holdings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