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0315A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0315A
CN1870315A CN 200510074359 CN200510074359A CN1870315A CN 1870315 A CN1870315 A CN 1870315A CN 200510074359 CN200510074359 CN 200510074359 CN 200510074359 A CN200510074359 A CN 200510074359A CN 1870315 A CN1870315 A CN 1870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node
cathode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7435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宏
张惟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51007435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70315A/zh
Publication of CN1870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03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由一阳极层与一阴极层组成,阴极层层叠于该阳极层。阳极层具有多个阳极电极,其中每一阳极电极具有连续多组凹凸部,且两两阳极电极相互咬合。另,阴极层具有多阴极电极,所述阴极电极垂直于所述阳极电极,并阴极电极的宽度等于阳极电极的一凹凸部宽度。其中,所述阴极电极与所述阳极电极的重叠区域,为该显示器的发光区域。采用本发明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的显示器面板在动作时,电极阻抗值会大大减少,而可以达到单个驱动IC驱动大面积的128×160规格OLED面板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的电极引线的布设结构,其中显示器的阳极引线与阴极引线通过多个电极与外部的驱动电路相电连接。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轻、薄、自发光、广视角、分辨率佳、高亮度、低耗电及高应答速度等特性,因此被视为下一世代的平面显示器所应用的新兴技术。然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的设计并不简单,除了要考虑发光组件(即OLED)的寿命,即耗电量等问题,同时在面板设计方面,亦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公知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模块,尤指大面积(如面板规格为128×160)高分辨率的显示器,其需扫描周期数高,瞬间电流大的驱动电路来供应面板所需求的驱动能力,请参考图1,为公知使用二个驱动电路IC1、IC2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128×160显示模块外观示意图。在公知技术中,面板规格为128×160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块分成一第一显示模块1与一第二显示模块2,其面板规格为128×160的显示区12分别需由二个驱动电路IC1、IC2控制。驱动电路IC1通过第一电极端11控制第一显示模块1所属的显示区12;另外,驱动电路IC2通过第二电极端17控制第二显示模块2所属的显示区12,如此即形成使用二个驱动电路IC1、IC2控制128×160显示区12的显示。
请参考图2A至图2C,为公知的面板电极布线结构示意图。图2A为阳极的布线结构,图2A中显示透明基板16的侧边10,是作为外部驱动电路所输出信号的接收端,且侧边10是垂直于多个阳极引线18的延伸方向,而且多条阳极引线18分别连接多个阳极电极14且彼此间隔布设于透明基板16的侧边10上方。同时,多个阳极电极14形成一显示区12。
图2B为阴极的布线结构,图2B中显示多条阴极引线15分别连接其对应的阴极电极13的一端,且彼此间隔布设于透明基板16的侧边10上方。同时,多个阴极电极13形成该显示区12。
图2C为图2A与图2B的组合图,图2C中显示在显示区12内布设有多条彼此交叉的阳极电极14与阴极电极13,并阳极电极14与阴极电极13的重迭区域即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块的发光区域19。而且,多条阳极引线18与多条阴极引线15皆置于同一侧边10的上方。
考虑显示面板在全部点亮情况下,每一条阴极电极13或阴极引线15在瞬间需承受多条从阳极电极14流出的电流总和,因此阴极电极13或阴极引线15所容纳的电流将远大于阳极电极14的电流。同时,在面板布设时,阴极引线15的布设会使得阻抗增加,最后造成显示器的电能消耗主要是浪费在阴极电极13及与阴极引线15上,且使得电极所需的驱动电压提高。另外阳极引线18的布设也会使得阻抗增加,而浪费显示器显示所需的电能。
请参考图3,为公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模块的电路示意图。驱动电路输出的扫描信号S1、S2...Sm与数据信号D1、D2..Dn分别通过多条阴极引线15与阳极引线18传送到显示区12中的阴极电极13与阳极电极14,使得发光区域19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91可以根据这些输入的信号进行发光显示。
然而,公知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模块,尤指大面积高分辨率的显示器,因扫描周期数高,瞬间电流大,再加上面板上的电极阻抗值高,而使得大面板的驱动能力所需甚大。而往往单个驱动IC无法输出足够能力给面板,而需使用二个驱动电路IC来控制驱动大面积的显示面板(128×160规格)。再者,目前业界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模块仍然存在有下面缺点:
1)面板机构设计不方便。
2)需二驱动IC进行大面板的驱动。
3)驱动IC的焊线制备过程不易。
4)程序、控制信号等不易撰写。
5)驱动IC效率不易控制,此点会造成面板颜色、亮度不均的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以克服公知技术中的驱动IC效率不易控制,所造成面板颜色、亮度不均等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该显示器是受控于一驱动电路,该电极引线布设结构包括有:一阳极层,具有多个阳极电极,其中每一阳极电极具有连续多组凹凸部,且所述阳极电极两两相互咬合;及一阴极层,层迭于该阳极层,且具有多个阴极电极,所述阴极电极垂直于所述阳极电极;其中,所述阴极电极与所述阳极电极的重迭区域,为该显示器的发光区域。
所述阳极电极分别通过多个阳极引线连接到该驱动电路。
所述阴极电极分别通过多个阴极引线连接到该驱动电路。
该阴极电极的宽度等于该阳极电极的一凹凸部宽度。
该阳极电极的凸部包含一有机发光二极管。
该阳极电极具有的连续多组凹凸部为锯齿结构状。
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面积规格为128×160像素。
该阴极电极与该阳极电极布设的面积是形成一显示区。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其主要特点在于布设在显示器面板上的多个阳极电极其具有连续多组凹凸部,且两两阳极引线相互咬合,同时,使用多条宽度等于阳极电极的一凹凸部宽度的阴极电极,使之垂直层迭于所述阳极电极。通过阳、阴极电极的结构改变,使得显示器面板在动昨时,电极阻抗值会大大减少,而可以达到单个驱动IC驱动大面积的OLED面板(128×160规格),同时改善公知驱动IC效率不易控制,所造成面板颜色、亮度不均等缺点。
本发明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由一阳极层与一阴极层组成,阴极层层迭于该阳极层。阳极层具有多阳极电极,其中每一阳极电极具有连续多组凹凸部,且两两阳极电极相互咬合。另,阴极层具有多个阴极电极,所述阴极电极垂直于所述阳极电极。其中,所述阴极电极与所述阳极电极的重迭区域,为该显示器的发光区域。
以上的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而有关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附图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使用二个驱动IC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128×160显示模块外观示意图;
图2A至图2C为公知的面板电极布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公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使用单个驱动IC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128×160显示模块外观示意图;
图5A至图5C为本发明的面板电极布线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及
图6A至图6C为本发明的面板电极布线结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显示模块;2-第二显示模块;12-显示区;
IC1、IC2-驱动电路;10-侧边;11-第一电极端;
13-阴极电极;14-阳极电极;15-阴极引线;
16-透明基板;17-第二电极端;18-阳极引线;
19-发光区域;191-有机发光二极管;3-显示模块;
IC-驱动电路;30-侧边;31-电极端;32-显示区;
33-阴极电极;34-阳极电极;35-阴极引线;
36-透明基板;38-阳极引线;39-发光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4,为本发明使用单个驱动IC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128×160显示模块外观示意图。面板规格为128×160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块3是受控于一驱动电路IC,该驱动电路IC通过电极端31控制显示模块3所属的显示区32。
请参考图5A至图5C,为本发明的面板电极布线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图5A图为阳极的布线结构,图5A中显示透明基板36的侧边30,是作为外部驱动IC所输出信号的接收端,且侧边30垂直于多个阳极引线38的延伸方向,而且多条阳极引线38分别连接多个阳极电极34且彼此间隔布设于透明基板36的侧边30上方,且所述阳极电极34分别通过多个阳极引线38连接到该驱动电路IC。同时,多个阳极电极34其面积是可形成一显示区32。
图5B为阴极的布线结构,图5B中显示多条阴极引线35分别在透明基板36两侧连接其对应的阴极电极33的一端,分别于透明基板36一侧连接位于奇数位的阴极电极33,另一侧连接位于偶数位的阴极电极33,且彼此间隔布设于透明基板36的侧边30上方,且所述阴极电极33分别通过多个阴极引线35连接到该驱动电路IC。同时,多个阴极电极33其面积是形成该显示区32。
图5C为图5A与图5B的组合图,图5C中显示在显示区32内布设有多条彼此交叉的阳极电极34与阴极电极33,并阳极电极34与阴极电极33的重迭区域即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块的发光区域39。而且,多条阳极引线38与多条阴极引线35皆置于同一侧边30的上方。
上述说明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由一阳极层与一阴极层组成,阴极层层迭于该阳极层。阳极层具有多个阳极电极34,其中每一阳极电极34具有连续多组凹凸部,且两两阳极电极34相互咬合,并且,该阳极电极34的凸部包含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未标示)。另外,阴极层具有多阴极电极33,所述阴极电极33垂直于所述阳极电极34。其中,所述阴极电极33与所述阳极电极34的重迭区域,为该显示器的发光区域39。
多个阳极电极34其分别具有连续多组凹凸部,且两两阳极电极34相互咬合,同时,使用多条宽度等于阳极电极34的一凹凸部宽度的阴极电极33,使之垂直层迭于所述阳极电极34。该阳极电极具有的连续多组凹凸部为锯齿结构状。通过阳极电极34与阴极电极33的结构改变,即两两阳极电极34相互咬合与加宽的阴极电极33,使得其电极本身产生的阻抗降低。测试数据如下:阳极电极34的电阻值由1000Ω下降到500Ω;阴极电极33的电阻值则由320Ω下降到160Ω。因此从数据可以得知,使用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可以让显示器发光所需的电能降低两倍。所以使用单个驱动IC即可以有效驱动以本发明结构所组成的大面积的OLED面板(128×160规格),同时改善公知驱动IC效率不易控制,所造成面板颜色、亮度不均等缺点。
请参考图6A至图6C,为本发明的面板电极布线结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6A为阳极的布线结构,其结构相同于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多加赘述。图6B为阴极的布线结构,图6B中显示多条阴极引线35分别在透明基板36两侧连接其对应的阴极电极33的一端,在透明基板36一侧的阴极引线35连接上排的阴极电极33,在透明基板36另一侧的阴极引线35连接下排的阴极电极33,且彼此间隔布设于通明基板36的侧边30上方,且所述阴极电极33分别通过多个阴极引线35连接到该驱动电路IC。同时,多个阴极电极33其面积是形成该显示区32。
图6C为图6A与图6B的组合图,图6C中显示了在显示区32内布设有多条彼此交叉的阳极电极34与阴极电极33,并阳极电极34与阴极电极33的重迭区域即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块的发光区域39。而且,多条阳极引线38与多条阴极引线35皆置于同一侧边30的上方。
综上所述,本发明为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其主要特点在于布设在显示器面板上的多个阳极电极其具有连续多组凹凸部,且两两阳极引线相互咬合,同时,使用多条宽度等于阳极电极的一凹凸部宽度的阴极电极,使之垂直层迭于所述阳极电极。通过阳、阴极电极的结构改变,使得其电极本身产生的阻抗降低,因此,使用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可以让显示器发光所需的电能降低两倍。所以使用单个驱动IC即可以有效驱动以本发明结构所组成的大面积的OLED面板(128×160规格),同时改善公知驱动IC效率不易控制,所造成面板颜色、亮度不均等缺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最佳的一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本发明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下述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准。凡符合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与其类似变化的实施例,皆应包含于本发明的范畴中,任何熟悉该项技术者在本发明的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可涵盖在以下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Claims (8)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该显示器是受控于一驱动电路,该电极引线布设结构包括有:
一阳极层,具有多个阳极电极,其中每一阳极电极具有连续多组凹凸部,且所述阳极电极两两相互咬合;及
一阴极层,层迭于该阳极层,且具有多个阴极电极,所述阴极电极垂直于所述阳极电极;
其中,所述阴极电极与所述阳极电极的重迭区域,为该显示器的发光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电极分别通过多个阳极引线连接到该驱动电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电极分别通过多个阴极引线连接到该驱动电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阴极电极的宽度等于该阳极电极的一凹凸部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阳极电极的凸部包含一有机发光二极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阳极电极具有的连续多组凹凸部为锯齿结构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面积规格为128×160像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阴极电极与该阳极电极布设的面积是形成一显示区。
CN 200510074359 2005-05-27 2005-05-27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 Pending CN18703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74359 CN1870315A (zh) 2005-05-27 2005-05-27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74359 CN1870315A (zh) 2005-05-27 2005-05-27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0315A true CN1870315A (zh) 2006-11-29

Family

ID=37443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74359 Pending CN1870315A (zh) 2005-05-27 2005-05-27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7031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2239A (zh) * 2010-09-16 2011-06-01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器及其应用
CN102254512A (zh) * 2011-07-08 2011-11-23 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显示器
WO2019041966A1 (zh) * 2017-08-31 2019-03-07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器件
CN109658824A (zh) * 2019-02-28 2019-04-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2239A (zh) * 2010-09-16 2011-06-01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器及其应用
CN102082239B (zh) * 2010-09-16 2012-09-26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器及其应用
CN102254512A (zh) * 2011-07-08 2011-11-23 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显示器
WO2019041966A1 (zh) * 2017-08-31 2019-03-07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器件
CN109658824A (zh) * 2019-02-28 2019-04-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658824B (zh) * 2019-02-28 2021-07-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64337A (zh) 显示器和阵列基片
CN1797520A (zh) 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638557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218611C (zh) 有机el显示装置
CN1495694A (zh) 电光装置、矩阵基板以及电子机器
CN1713258A (zh) 显示面板用驱动机构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866338A (zh) 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622703A (zh) 平板显示装置
CN101080950A (zh) 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932938A (zh) 发光器件及其驱动方法
CN101075408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用于其的电源单元
CN1797519A (zh) 发光器件和驱动该发光器件的方法
CN1956212A (zh) 显示板
CN1870315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引线布设结构
CN101034527A (zh) 发光器件的驱动方法
CN1638583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N1638577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622714A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784101A (zh) 双面显示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486479A (zh)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及电子机器
CN101046590A (zh) 有源矩阵式显示面板
TWI259739B (en) Electrode lead layout structure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516526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825424A (zh) 主动式显示器的像素驱动方法及其系统
CN1435893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电极引线的布设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