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0001A - 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0001A
CN1870001A CN 200510072156 CN200510072156A CN1870001A CN 1870001 A CN1870001 A CN 1870001A CN 200510072156 CN200510072156 CN 200510072156 CN 200510072156 A CN200510072156 A CN 200510072156A CN 1870001 A CN1870001 A CN 1870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module
portable data
identification module
data gath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7215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恒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ANG HUIKE ANTI-FA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ANG HUIKE ANTI-FA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ANG HUIKE ANTI-FA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ANG HUIKE ANTI-FA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51007215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70001A/zh
Publication of CN1870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00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包括第一识别模块,其中,该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第一通讯接口、第二通讯接口组及不同于第一识别模块的识别模块,第一通讯接口和第二通讯接口组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第一识别模块与第一通讯接口连接,不同于第一识别模块的识别模块与第二通讯接口组连接。

Description

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数据采集设备,更具体地是关于一种能够采集多种信息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
背景技术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能快速准确的获得信息,对企业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用户要求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快速的获得,并且要简单方便。
随着自动识别技术、无线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很多扫描识读设备可以方便的进行数据的识读和采集。但是,目前的数据采集器具有以下问题:
只能对单一的载体信息进行识读采集。如只能识读条形码,无法识读电子标签、智能IC卡等,或者只能识读智能IC卡而无法识读条形码和电子标签,无法对多种载体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
无法进行隐式信息的采集并处理。目前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只能对一些显式数据信息(如一维条码、二维条码)进行识读并处理,但是无法对隐式信息(如隐形条码)进行识读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数据采集设备所识别的信息种类单一且无法识别隐形条码的缺陷,提出一种能识别多种信息并且能够识别隐形条码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处理设备包括第一识别模块,其中,该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第一通讯接口、第二通讯接口组及不同于第一识别模块的识别模块,第一通讯接口和第二通讯接口组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第一识别模块与第一通讯接口连接,不同于第一识别模块的识别模块与第二通讯接口组连接。
采用本发明,通过使用多种防伪标识载体的识别模块,使得普通的条码识别设备具备了可以识别多种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具备了对隐形条码的识读能力。由于该系统是以手持条码扫描设备为基础进行开发,因此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系统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讯接口连接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的外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该数据处理设备包括第一识别模块,其中,该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第一通讯接口、第二通讯接口组及不同于第一识别模块的识别模块,第一通讯接口和第二通讯接口组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第一识别模块与第一通讯接口连接,不同于第一识别模块的识别模块与第二通讯接口组连接。
包括第一识别模块,所述第一识别模块采用现有的条码扫描器作为条形码识读模块,所述条码扫描器采用显式二维条码扫描器,通过激光照射条码,由光电二极管采样,将条码的图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通过扫描器或终端上的译码软件进行译码。
另外,所述第一识别模块还可以是电子标签识读模块或智能卡识读模块。其中,电子标签是由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电子标签由标签天线和标签专用芯片组成,电子标签识读器通过接收标签发出的无线电波接收读取数据,最常见的是被动射频系统,当电子标签识读器遇见电子标签时,发出电磁波,周围形成电磁场,标签从电磁场中获得能量激活标签中的微芯片电路,芯片转换电磁波,然后发送给解读器,电子标签识读器把它转换成相关数据。智能卡采用非接触式IC卡,也是通过射频感应方式对目标物体所具有的数据进行识别的,非接触式IC卡由天线和专用芯片组成。天线是几组金属丝绕成的线圈嵌在卡基内;专用芯片由高速的射频接口、控制单元、EEPROM三个模块组成;卡是通过电磁感应将卡内的信息与外部读写设备进行通讯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中的控制单元由80C51单片机的8位处理器、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系统总线等组成。通过系统总线,控制单元与通讯接口进行数据交换系统总线采用PC104总线,包括8位数据总线和8位地址总线。控制单元还包括分别实现系统控制功能和数据处理功能的主控制模块和多个数据处理模块。其中主控制模块通过主程序实现,所述多个数据处理模块通过分别针对不同端口的识读模块的中断服务程序实现,所述主程序与中断处理程序均存储在ROM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还包括第二识别模块,所述第二识别模块是条形码识读模块、电子标签识读模块、智能卡识读模块或隐形条码识读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但第二识别模块是不同于第一识别模块的识别设备。且第二识别模块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共有电子标签识读模块、智能卡识读模块和隐形条码识读模块三个识别模块。其中,隐形条码一种条码的特殊应用形式,是将数字、字符、文字、图像及一切可数字化的信息,经计算机生成条码,再经过隐形处理,形成人的视觉和可见光波段的仪器所不能发现的编码,隐形条码要通过专门的识别装置进行识读,如短波紫外光隐形条码识读器。
上述第一识别模块与第一通讯接口连接,第二识别模块与第二通讯接口组连接,第一通讯接口和第二通讯接口组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连接和第二通讯接口组在本实施例中都在串口板上实现。串口板(即串行接口板)可以集成多个RS485/RS232/RS422接口,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集成了一个RS485、两个RS232、一个RS422串行接口,通过串口扩展芯片实现不同串口数的扩充。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这种在通常使用的条码扫描器上集成其他方式的识别模块(例如电子标签识读器)的方式是可行的,这是由于二者的识读方式不同,条码识读器采用自身的光电扫描方式进行识别,而其他识读方式的识读模块,例如电子标签识读器则是通过射频方式进行识别,二者具有不同的信号输入方式,因而在控制时较为容易实现。
由于电子标签识读器、智能卡识读器的体积都较小,所以电子标签识读器与智能卡识读器都可以安装在手持式条码扫描器中,通过螺钉固定、夹持、粘贴或其他固定方式安装在扫描器的壳体内。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各种识读模块均采用标准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的信号或电流、电压等信号直接转换成数字量,通过RS485或RS232、RS422总线及标准通信协议将数据传送给控制单元,还可以通过标准异步并行接口传送给控制单元,例如PLC或嵌入式系统中。
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讯接口连接示意图。隐形条码识读模块与第二通讯接口组连接,所述外置模块通讯接口通过系统总线与控制单元连接,条码识读模块、电子标签识读模块、智能卡识读模块与内置模块通讯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通讯接口组、第一通讯接口都集成在串口板上。
串口板上应用串口扩展芯片,例如,可以使用SP2338串口扩展芯片。数据经由PC104总线被传送到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在系统工作时,控制单元等待外部端口的中断请求信号,例如RS232串口COM1发出中断请求信号,通过总线由控制单元接收,如果控制单元决定响应该串口中断,则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从COM1接收数据,数据存储到控制单元的RAM存储器中,也可以通过手持设备上的网络接口将所接收到的数据传送工作站或局域网的服务器上。
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控制流程图。当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加电开启后,首先运行完成主控制模块功能的主程序,控制单元检测各端口连接状态,当检测到某个端口连接有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例如条码识读器、电子标签识读器或智能卡识读器),则进行系统初始化,包括初始化I/O口、设置各个通讯端口的波特率,例如,设定串口为9600bps。判断中断是否允许,如果允许中断,则打开端口中断,等待外部中断请求信号。当该串口的连接设备发出中断请求信号后,控制单元响应中断请求,在中断响应时,控制单元将正在处理的程序地址以及其他需要保存的寄存器数据压入堆栈(即保护现场),并且屏蔽其他端口的中断,跳转到中断入口地址,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进入中断服务程序后,各端口发送的数据先发送到端口缓冲存储器中,检测总线是否空闲,当总线状态忙时,数据暂时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当总线处于空闲状态时,将数据通过总线发送到控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到控制单元中的RAM存储器中,供以后相应的数据处理过程使用。然后,中断返回。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的外形示意图,所述数据采集分为扫描头和手柄部分,其中手柄上安装有隐形条码通讯接口,该接口是与外接的隐形条码识读模块相连接的第二通讯接口组中的一个接口。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包括第一识别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第一通讯接口、第二通讯接口组及不同于第一识别模块的识别模块,第一通讯接口和第二通讯接口组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第一识别模块与第一通讯接口连接,不同于第一识别模块的识别模块与第二通讯接口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识别模块是条形码识读模块、智能卡识读模块、电子标签识读模块或隐形条码识读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其中,所述不同于第一识别模块的识别模块是条形码识读模块、智能卡识读模块、电子标签识读模块或隐形条码识读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其中,第二通讯接口组包括多个串行或并行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其中,该设备还包括外壳。
6、根据权利要求5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其中,所述外壳上安装有第一通讯接口或第二通讯接口组中的至少一个接口,并且与相应的第一识读模块或不同于第一识别模块的识别模块可插拔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通讯接口组中的至少一个接口为隐形条码识读模块的通讯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是单片机。
9、根据权利要求1、4、6、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讯接口组是串口板或串口扩展芯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主控制模块和多个数据处理模块;所述主控制模块用于接收通讯接口的中断请求信号,并且控制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进行通讯接口输入数据的接收、存储。
CN 200510072156 2005-05-25 2005-05-25 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 Pending CN18700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72156 CN1870001A (zh) 2005-05-25 2005-05-25 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72156 CN1870001A (zh) 2005-05-25 2005-05-25 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0001A true CN1870001A (zh) 2006-11-29

Family

ID=37443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72156 Pending CN1870001A (zh) 2005-05-25 2005-05-25 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7000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0025A (zh) * 2012-09-06 2015-09-09 苏州浩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物智信息分公司 数据采集器
CN106453070A (zh) * 2016-11-21 2017-02-22 德宸智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cnc智能网关及应用方法
CN107368861A (zh) * 2017-06-23 2017-11-21 芜湖恒天易开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短时可识别多种不同车辆的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0025A (zh) * 2012-09-06 2015-09-09 苏州浩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物智信息分公司 数据采集器
CN106453070A (zh) * 2016-11-21 2017-02-22 德宸智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cnc智能网关及应用方法
CN107368861A (zh) * 2017-06-23 2017-11-21 芜湖恒天易开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短时可识别多种不同车辆的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3689B2 (en) Cable ID using RFID devices
CN101051353A (zh) 双频段多协议射频识别设备系统
CN101038631A (zh) 嵌入式rfid卡识别便携装置及识别方法
CN100583122C (zh) 可读写多种类型信息卡的读卡器及其读写方法
CN106815613A (zh) 一种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车辆信息探测方法
CN102368306A (zh) 一种旅游物联网控制系统及用于旅游的物联网方法
CN1897011A (zh) 步进时隙脉冲检测防冲突方法及其电路
CN210958364U (zh) 基于无线LoRa的RFID读写器及LoRa无线传输装置
CN1870001A (zh) 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
CN102968325A (zh) 一种usb设备及其自动初始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767532A (zh) 开放式超高频射频识别协议平台
CN202773089U (zh) 一种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
CN1593015A (zh) 通信单元
CN201069592Y (zh) 图书馆rfid读者自助借还装置
CN210955099U (zh) 基于4g传输的rfid电子标签读写器及4g无线传输装置
EP3481078A1 (en) Patch management device
CN204904307U (zh) 一种手持交互式点检终端
CN211264314U (zh) 二合一电子标签读卡器
CN2779494Y (zh) 一种多标准射频卡读写装置
CN102799846A (zh) 一种智能实时信息采集安防管理系统
CN103593488B (zh) 一种多功能数据采集器及其数据采集方法
CN114118315A (zh) 一种基于rfid的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系统
CN106127090B (zh) 阅读器及数据读取方法
CN213182795U (zh) Rfid读写器和工器具管理系统
CN1912897A (zh) 实现远程控制管理的射频识别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