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3114A - 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3114A
CN1863114A CN 200510093680 CN200510093680A CN1863114A CN 1863114 A CN1863114 A CN 1863114A CN 200510093680 CN200510093680 CN 200510093680 CN 200510093680 A CN200510093680 A CN 200510093680A CN 1863114 A CN1863114 A CN 1863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unit
end device
far end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9368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3185C (zh
Inventor
郑若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0936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63185C/zh
Priority to EP06775530A priority patent/EP1947873B1/en
Priority to AT06775530T priority patent/ATE504175T1/de
Priority to DE602006021047T priority patent/DE602006021047D1/de
Priority to PCT/CN2006/002213 priority patent/WO2007025469A1/zh
Publication of CN1863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3114A/zh
Priority to US12/040,513 priority patent/US2008018687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31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3185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包括有线设备和无线设备,所述的有线设备为已经存在的网络设备,所述的无线设备为需要新增加设置的网络设备,并将无线设备划分为近端装置和远端装置,然后,将所述的近端装置设置于有线设备中,将所述的远端装置独立于有线设备设置。因此,本发明使得运营商可以先按有线网络规划方法为有线设备选址,建设有线接入网。然后根据市场对无线接入的需求,再按无线网络规划方法为基站室外单元选址完成同一地域的有线无线接入网统一建设,保证有线网络规划和无线网络规划都能达到最优。这样,本发明通过分布式基站和远程供电技术,解决了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规划矛盾问题,并可以节省网络建设及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无线接入技术,如WiMAX无线接入技术,覆盖一个地域,需要针对该地域的地理环境、无线信道传播环境等因素进行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以确定无线基站的最佳建设位置。如图1所示,给出了利用无线接入技术在北京进行基站选址的示意图。
同样,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有线接入技术,如xDSL或DOCSIS有线接入技术,覆盖同一个地域,如北京,如图2所示,也需要针对该地域的地理环境、有线信道传输环境等因素进行有线网络规划和优化,以确定有线设备的最佳建设位置。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分别建设两张接入网,即一张有线接入网,例如DSL宽带接入网;一张无线接入网,例如WiMAX蜂窝接入网。有线接入网按有线网络规划方法优化,无线接入网按无线网络规划方法优化。
由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假设运营商A先利用有线接入技术,建设了一张覆盖一个地域的有线接入网。之后,运营商A希望直接升级原已有的有线设备(例如在原有线设备内增插无线接入卡)成为有线无线综合接入设备,在同一个地域中,既支持原有的有线接入用户,又引入新的无线接入用户,在原有线接入网上叠加另一张无线接入网。如前所述,由于无线网络规划和有线网络规划的差异,必然带来原有线设备与新增基站的选址矛盾问题,如图3所示,有线设备与新增基站的最佳位置差异可能达几公里。升级后的无线有线综合接入设备究竟该按有线网络规划方法选址,如果按有线网络规划方法选址,则对于有线接入网是最优,对于无线接入网不是最优;如果按无线网络规划方法选址,虽然对于无线接入网是最优,但对于有线接入网不是最优,而且得重新租用土地建设新机房。
现有技术的缺点:
1、无线基站通常不能由有线设备直接升级得来。
2、无线接入网的基站和有线接入网的有线设备均需交流供电,均需蓄电池组、UPS、发电机组或是第二路市电做电源备份。
3、无线接入网的基站和有线接入网的有线设备通常都需要租用土地,各自建设机房。
4、无线接入网和有线接入网的线缆资源得不到充分共用。
5、无线接入网的基站和有线接入网的有线设备无法统一维护,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使得可以基于已经存在的有线网络接入设备建设新增的无线,从而有效节省组建及维护无线网络的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包括有线设备和无线设备,所述的无线设备具体包括近端装置和远端装置,所述的近端装置设置于有线设备中,所述的远端装置独立于有线设备设置。
所述的远端装置通过有线线缆与所述的近端装置拉远相连。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
所述的近端装置包括供电单元和基站接入处理单元,所述的远端装置包括基站室外单元;
或者,
所述的近端装置包括供电单元,所述的远端装置包括基站室外单元和基站接入处理单元。
所述的供电单元包括中心电源供给单元和电源备份单元。
所述的远端装置中还包括:
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通过有线线缆与近端装置中的供电单元连接,从近端装置中的供电单元取得电能,用于为远端装置供电;
或者,
直接通过有线线缆与所述基站室外单元单元相连,为基站室外单元单元供电;
或者,通过有线线缆与下一级远端装置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相连,为下一级远端装置供电。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
所述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设置在有线设备中,为所述有线设备供电,和/或通过有线线缆与远端电源供给单元相连,为远端装置供电,和/或直接通过有线线缆与所述基站室外单元相连,为基站室外单元供电;
所述的电源备份单元设置在有线设备中,用于作为中心电源供给单元的备份电源。
所述的近端装置和/或远端装置还包括汇聚单元,且:
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近端装置中,将所述远端装置的基站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汇聚后接入所述近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近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
或者,
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远端装置中,通过有线线缆与近端装置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拉远相连,与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拉远相连;用于将多个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近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近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
或者,
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远端装置中,通过有线线缆与远端装置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相连,与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拉远相连;用于将多个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远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
所述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依次包括:无线接入管理模块、无线数据链路以上层处理模块、无线数据链路层处理模块、基带处理模块、中频处理模块和射频后处理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的室外单元依次包括:天线及射频前处理模块、射频后处理模块、中频处理模块、基带处理模块、无线数据链路层处理模块和无线数据链路以上层处理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为多个时,则所述的各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通过交换汇聚单元与基站室外单元连接通信,所述的各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之间基于所述的交换汇聚单元相互备份。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
所述交换汇聚单元设置在近端装置或远端装置中,将所述远端装置的基站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汇聚后选择接入所述近端装置或远端装置中的一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近端装置或远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
或者,
所述交换汇聚单元分别设置在近端装置和远端装置中,设置于近端装置中的第一交换汇聚单元与设置于远端装置中的第二交换汇聚单元之间拉远相连,且所述第二交换汇聚单元与基站室外单元也拉远相连;第二交换汇聚单元用于将多个远端装置的基站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第一交换汇聚单元,并由第一交换汇聚单元选择接入近端装置的一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第一交换汇聚单元还将近端装置中的各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交换汇聚单元,并由第二交换汇聚单元选择接入远端装置的一个基站室外单元。
所述的基站室外单元为多个时,则将多个基站室外单元设置为至少一个多天线发射分集或多天线接收分集。
本发明中,当所述的远端装置为多个时,则所述的各个远端装置之间采用星形、环形或网状结构进行互联。
所述的各个远端装置分别包含远端电源供给单元时,是各个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之间采用星形、环形或共享总线的方式连接。
所述的各个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之间还互为备份连接设置,当任一个基站室外单元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出现故障时,则切换到其他一个正常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为该基站室外单元供电。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分布式基站技术和远程供电技术,解决了无线网络规划与有线网络规划矛盾问题。
本发明的实现使得运营商A可以先按有线网络规划方法为有线设备选址,建设有线接入网。然后根据市场对无线接入的需求,再按无线网络规划方法为基站室外单元选址,通过对有线设备升级增加基站接入处理单元、汇聚单元、远程供电单元与基站室外单元互联,形成无线有线综合接入设备的完整结构,完成同一地域的有线无线接入网统一建设,保证有线网络规划和无线网络规划都能达到最优。
本发明中,基站远端设备无需交流供电,无需蓄电池组、UPS、发电机组或是第二路市电做电源备份;而且,基站远端设备可全密封放在室外或地埋,无需机房;另外,有线设备和基站远端设备间的线缆可以利用固网运营商原有的线缆资源,不用全部重新铺设,例如电话双绞线。因此,本发明的实现可以节省新建无线网络的建设及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线网络规划基站选址示意图;
图2为有线网络规划基站选址示意图;
图3为图1和图2的基站选址矛盾问题示意图;
图4为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星形结构示意图1;
图6为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星形结构示意图2;
图7为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星形结构示意图3;
图8为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星形结构示意图4;
图9为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星形结构示意图5;
图10为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树形结构示意图1;
图11为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树形结构示意图2;
图12为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树形结构示意图3;
图13为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树形结构示意图4;
图14为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树形结构示意图5;
图15为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环形结构示意图1;
图16为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环形结构示意图2;
图17为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环形结构示意图3;
图18为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网状结构示意图1;
图19为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网状结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有线与无线网络规划的差异而导致的已经存在的有线设备与新增的基站的选址矛盾问题。并可以有效地利用已有的资源,降低建站及维护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主要是将新增的新模式的无线设备拆分成为近端装置和远端装置两部分,其中近端装置放置于已有的有线设备中,即与已有的有线设备共址设置,利用已有的资源,而对于远端装置,则可以根据新模式下的网络规划选择最优的位置,之后,将所述的远端装置设置于相应的最优的位置上,从而保证新模式的网络的良好的通信效果。
新增的无线设备主要为基站设备,相应的基站设备的结构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天线及射频前处理模块、射频后处理模块、中频处理模块、基带处理模块、无线数据链路层处理模块和无线数据链路以上层处理模块,同时基站设备还需要相应的供电单元为其进行供电。
基于图4所示的基站设备结构,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所述的近端装置部分至少包括供电单元,同时,还可以包括基站接入处理单元,所述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包括无线数据链路以上层处理模块,或者包括无线数据链路以上层处理模块和无线数据链路层处理模块,或者包括无线数据链路以上层处理模块、无线数据链路层处理模块和基带处理模块,或者包括无线数据链路以上层处理模块、无线数据链路层处理模块、基带处理模块和中频处理模块,或者包括无线数据链路以上层处理模块、无线数据链路层处理模块、基带处理模块、中频处理模块和射频后处理模块。
与所述近端装置对应,所述的远端装置,即基站远端设备包括基站室外单元,所述的基站室外单元则至少包括天线及射频前处理模块,以及图4中划分给近端装置的处理模块之外的其他处理模块。例如,当近端装置包括:供电单元、无线数据链路以上层处理模块、无线数据链路层处理模块和基带处理模块,则远端装置包括:中频处理模块、射频后处理模块和天线及射频前处理模块。
本发明中,所述的供电单元具体为中心电源供给单元,其作用是将市电输入(例如110V/220V交流)或直流电输入(例如-48V/-60V直流)转换成高压直流电输出(例如270V直流),一方面给本地有线设备及新增无线调和中的近端装置供电,另一方面还通过有线线缆(例如双绞线),向远端的基站室外单元进行远程供电。远程供电的距离与有线线缆的线径、线对数量、基站室外单元的功耗、电源供给单元的输出电压有关,通常可以做到多达2~5公里的远程供电的距离。
所述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还支持与基站室外单元之间的相互通信,作为对基站室外单元的带外管理通道,可以实现正常与故障时的监控告警,便于设备的管理、故障定位、利于远程维护等。
另外,本发明中,所述的远端装置中还可以包括远端电源供给单元,所述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用于将来自中心电源供给单元的高压直流电输入(例如270V直流)转换为低压直流电,为远端电源供给单元所在的设备进行本地供电;还可将来自中心电源供给单元的高压直流电进行续传,通过有线线缆,向下一级远端的基站室外单元进行远程供电。
所述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还支持与基站室外单元之间的相互通信,作为对基站室外单元的带外管理通道,可以实现正常与故障时的监控告警,便于设备的管理、故障定位、利于远程维护等。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还包括汇聚单元,用于将多个基站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接入信号汇聚后传给基站接入处理单元,将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分发给多个基站室外单元,通过天线传送给无线接入用户。
所述的汇聚单元可以设置于远端装置中,也可以设置于近端装置中,下面将分别对各种情况进行说明。
(1)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近端装置中,将所述远端装置的基站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汇聚后接入所述近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近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
(2)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远端装置中,但基站接入处理单元设置在近端装置中:汇聚单元通过有线线缆与近端装置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拉远相连,与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拉远相连;用于将多个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近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近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
(3)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远端装置中,且所述的基站接入单元也设置于远端装置中:汇聚单元通过有线线缆与远端装置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相连,与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拉远相连;用于将多个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远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当所述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为多个时,则所述的各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通过交换汇聚单元与基站室外单元连接通信,所述的各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之间基于所述的交换汇聚单元相互备份。所述交换汇聚单元设置在近端装置或远端装置中,将所述远端装置的基站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汇聚后选择接入所述近端装置或远端装置中的一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近端装置或远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所述交换汇聚单元分别设置在近端装置和远端装置中,设置于近端装置中的第一交换汇聚单元与设置于远端装置中的第二交换汇聚单元之间拉远相连,且所述第二交换汇聚单元与基站室外单元也拉远相连;第二交换汇聚单元用于将多个远端装置的基站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第一交换汇聚单元,并由第一交换汇聚单元选择接入近端装置的一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第一交换汇聚单元还将近端装置中的各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交换汇聚单元,并由第二交换汇聚单元选择接入远端装置的一个基站室外单元。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提供的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中,将有线接入网作为基础网络,无线接入网作为新增网络,设置在基础网络中的无线接入网的设备看作本地通信设备,即近端装置,其余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看作远端通信设备,即远端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如图5所示:
图5所示的系统包括本地有线设备、远端基站设备(即基站室外单元或基站室外单元和远端电源供给单元合一设备)、汇聚单元、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中心电源供给单元、远端电源供给单元和电源备份单元,其中本地设备包括原已有有线接入网的一些设备。
本发明将所述基站接入处理单元和汇聚单元设置在本地有线接入网的有线设备中,本地有线设备按照有线网络规划优化选址;所述基站室外单元设置在远端,按照无线网络规划优化选址,并通过有线线缆(例如光纤或双绞线)与本地有线设备星形拉远相连,基站室外单元间也可通过有线线缆拉远相连,多个基站室外单元间可构成多天线发射分集或多天线接收分集。例如,图5中的基站室外单元2和3相级连,基站室外单元2和3可构成双天线发射分集或双天线接收分集。
所述中心电源供给单元设置在本地有线接入网中,除为本地有线设备供电外,还为所述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以及基站室外单元1供电。所述远端电源供给单元2通过有线线缆与所述中心电源供给单元拉远相连,为所述基站室外单元2供电,所述的基站室外单元还可以通过有线线缆与下一级远端电源供给单元3拉远相连,为下一级基站室外单元3供电。
远端装置中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与相应的基站室外单元逻辑上是分离的,但物理上可以分离或合一(如远端基站设备B2)。
本地有线设备和远端基站设备间拉远的有线线缆,且在有线设备与远端基站设备间信号线与电源线逻辑上是分离的,但物理上可以分离或共线。
本发明中,所述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与基站室外单元或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图5所示的系统中采用的星形连接。所述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也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
上述基站室外单元、基站接入处理单元共同完成无线接入处理,例如,基站室外单元可包含射频、中频处理和天线,而基站模块则完成基带处理和无线数据链路层处理;所述的汇聚单元将多个基站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接入信号汇聚后传给基站接入处理单元,将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分发给多个基站室外单元,通过天线传送给无线接入用户。
图5中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将市电输入(例如110V/220V交流)或直流电输入(例如-48V/-60V直流)转换成高压直流电输出(例如270V直流),通过有线线缆(例如双绞线),向远端的基站室外单元供电。远程供电的距离与有线线缆的线径、线对数量、基站室外单元的功耗、电源供给单元的输出电压有关,通常可以做到多达2~5公里的远程供电的距离。
所述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还支持与基站室外单元之间的相互通信,作为对基站室外单元的带外管理通道,可以实现正常与故障时的监控告警,便于设备的管理、故障定位、利于远程维护等。
为提高中心电源供给单元的可靠性,系统中还包括电源备份单元,用于电源的备份,其可以是蓄电池组、UPS、发电机组或是第二路市电。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如图6所示:
图6所示的系统与图5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5所示的系统中的汇聚单元用图6中的交换汇聚单元替代,在有线设备中引入了多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通过交换汇聚单元,有线设备的各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间及各个基站室外单元间可以做“1+1”、“N+1”备份或用资源池的冗余备份,从而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具体实施例如图7所示:
图7所示的系统与图5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5所示的系统中的有线设备的汇聚单元放到了图7所示的基站远端设备中。基站远端设备中的汇聚单元和远端电源单元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带远程供电的交换机,这样,则可以节省有线设备与基站室外单元间的连线。
在图7中,有线设备按有线网络规划方法优化选址,而基站室外单元则按无线网络规划方法优化选址。基站室外单元经基站远端设备汇聚,通过有线线缆与有线设备拉远相连。有线设备中心电源单元向基站远端设备拉远直流供电(例如2~5公里);基站远端设备远端电源供给单元向基站室外单元或基站室外单元与远端电源供给单元的合一设备直流供电,可一定程度拉远,例如100~200米。
本发明提供的第四种具体实施例如图8所示;
图8所示的系统与图7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7所示的系统中的汇聚单元用图8中的交换汇聚单元替代,有线设备与基站远端设备用多对信号或数据线连接。通过交换汇聚单元,有线设备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间、基站室外单元间及有线设备与基站远端设备间信号或数据线可以做“1+1”、“N+1”备份或用资源池的冗余备份。
本发明提供的第五种具体实施例如图9所示:
图9所示的系统与图7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将图7中有线设备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也放到了图9所示系统的基站远端设备中。基站远端设备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交换汇聚单元和远端电源供给单元可以独立组成一设备,与基站室外单元通过有线线缆拉远连接,例如,可以拉远100-200米。
在图9所示的系统中,新增加的无线设备仅通过远程供电技术与所述的有线设备共享中心电源供给单元及电源备份单元。
本发明提供的第六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0所示:
图10所示的系统与图9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将图9所示的系统中的汇聚单元用图10所示系统中的交换汇聚单元替代,有线设备与基站远端设备用多对信号或数据线连接。通过交换汇聚单元,基站接入处理单元间及基站室外单元间可以做“1+1”、“N+1”备份或用资源池的冗余备份。
本发明提供的第七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1所示:
图11所示的系统与图5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11所示的系统的有线设备与基站远端设备间采用树形拉远连接。例如,图11中,基站室外单元1和2a以频分复用或时分复用的共享同一条有线线缆与有线设备拉远相连,基站室外单元2b则为从基站室外单元2a拉出的另一树杈。
在图11所示的系统中,本地有线设备和远端基站设备间拉远的有线线缆,而且所述的有线设备与基站设备间的信号线与电源线逻辑上是分离的,但物理上可以分离或共线。
所述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与基站室外单元或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也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第八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2所示:
图12所示的系统与图11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在图12所示的系统中引入了多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有线设备与基站远端设备用多对信号或数据线树形连接。通过交换汇聚单元,有线设备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间及基站室外单元间可以做“1+1”、“N+1”备份或用资源池的冗余备份。
中心电源供给单元与基站室外单元或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也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
在同一树杈或不同树杈上,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还可进行电源供给互助。例如,在图12同一树杈上,远端电源供给单元1a和1b间进行电源供给互助,当中心电源供给单元与远端电源供给单元1a的有线线缆连接出现故障时,远端电源供给单元1a可通过远端电源供给单元1b进行远程供电;而当中心电源供给单元与远端电源供给单元1b的有线线缆连接出现故障时,远端电源供给单元1b可通过远端电源供给单元1a进行远程供电。
在同一树杈或不同树杈上,多个基站室外单元间可构成多天线发射分集或多天线接收分集。例如,图12中,基站室外单元1a和1b可构成双天线发射分集或双天线接收分集;或者基站室外单元1a和2a也可构成双天线发射分集或双天线接收分集;或者基站室外单元1a、1b、2a和2b可构成四天线发射分集或四天线接收分集。
本发明提供的第九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3所示:
图13所示的系统与图12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12所示的系统中有线设备的交换汇聚单元放到了图12的基站远端设备中,即在有线设备中设置了第一交换汇聚单元,在基站远端设备中设置了第二汇聚单元,这样,既可以实现交换汇聚功能,还可以简化基站远端设备与有线设备之间的连线。
本发明提供的第十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4所示:
图14所示的系统与图12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将图12中有线设备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也放到了图14的基站远端设备中,即新增加的无线设备仅通过远程供电技术与所述的有线设备共享中心电源供给单元。
本发明提供的第十一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5所示:
图15所示的系统与图12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15所示的系统中有线设备与基站远端设备采用环形连接。例如,当基站室外单元1a与有线设备间的有线信号或数据线缆出现故障时,基站室外单元1a可以通过基站室外单元2b与有线设备间的有线信号或数据线缆同有线设备相连。
中心电源供给单元与基站室外单元或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也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
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还可进行电源供给互助。多个基站室外单元间可构成多天线发射分集或多天线接收分集。例如,图15中,基站室外单元1a和1b可构成双天线发射分集或双天线接收分集;或者基站室外单元1a和2a也可构成双天线发射分集或双天线接收分集;或者基站室外单元1a、1b、2a和2b可构成四天线发射分集或四天线接收分集。
本发明提供的第十二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6所示:
图16所示的系统与图15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将图15中有线设备的交换汇聚单元放到了图16的基站远端设备中,即在有线设备中与各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连接设置了第一交换汇聚单元,在基站远端设备中,与各个基站室外单元连接设置有第二交换汇聚单元,所述的第二交换汇聚单元与所述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可以独立设置于一个设备中,与各个基站室外单元之间拉远100至200米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第十三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7所示:
图17所示的系统与图15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将图15所示的系统中有线设备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也放到了图17所示的基站远端设备中,此时,有线设备中的电源供给单元通过远程供电技术为所述的基站远端设备供电。
本发明提供的第十四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8所示:
图18所示的系统与图12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18所示的系统中基站远端设备间采用网状连接。例如,在图18中,基站远端设备B1a和B1b、B1b和B1c、B1c和B1d、B1d和B1a可以两两互连,B1a和B1c及B1b和B1d也可以两两互连。当基站室外单元1b与基站远端设备B1a间的有线信号或数据线缆出现故障时,基站室外单元1b可以通过基站室外单元1c和1d与基站远端设备B1a的交换汇聚单元1a相连,再通过基站远端设备B1a的交换汇聚单元1a与有线设备相连。
所述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与基站室外单元或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所述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也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
所述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还可进行电源供给互助。多个基站室外单元间可构成多天线发射分集或多天线接收分集。例如,在图18中,基站室外单元1a、1b、1c和1d可构成四天线发射分集或四天线接收分集。
本发明提供的第十五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9所示:
图19所示的系统与图18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在图19所示的系统中引入了多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有线设备与基站远端设备用多对信号或数据线网状连接。通过有线设备的交换汇聚单元,有线设备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间及基站室外单元间可以做“1+1”、“N+1”备份或用资源池的冗余方法备份。例如,当基站远端设备B1a与有线设备间的有线信号或数据线缆出现故障时,基站远端设备B1a、B1b、B1c和B1d可以通过基站远端设备B2c,再通过基站远端设备B2a和有线设备相连。
多个基站室外单元间可构成多天线发射分集或多天线接收分集。例如,在图19中,基站室外单元1a、1b、1c和1d可构成四天线发射分集或四天线接收分集;基站室外单元2a、2b、2c和2d可构成另一组四天线发射分集或四天线接收分集。
本发明通过分布式基站技术和远程供电技术,解决了无线网络规划与有线网络规划矛盾问题。
本发明的实现使得运营商A可以先按有线网络规划方法为有线设备选址,建设有线接入网。然后根据市场对无线接入的需求,再按无线网络规划方法为基站室外单元选址,通过对有线设备升级增加基站接入处理单元、汇聚单元、远程供电单元与基站室外单元互联,形成无线有线综合接入设备的完整结构,完成同一地域的有线无线接入网统一建设,保证有线网络规划和无线网络规划都能达到最优。
本发明中,基站远端设备无需交流供电,无需蓄电池组、UPS、发电机组或是第二路市电做电源备份;而且,基站远端设备可全密封放在室外或地埋,无需机房;另外,有线设备和基站远端设备间的线缆可以利用固网运营商原有的线缆资源,不用全部重新铺设,例如电话双绞线。因此,本发明的实现可以节省新建无线网络的建设及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包括有线设备和无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设备具体包括近端装置和远端装置,所述的近端装置设置于有线设备中,所述的远端装置独立于有线设备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端装置通过有线线缆与所述的近端装置拉远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近端装置包括供电单元和基站接入处理单元,所述的远端装置包括基站室外单元;
或者,
所述的近端装置包括供电单元,所述的远端装置包括基站室外单元和基站接入处理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电单元包括中心电源供给单元和电源备份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端装置中还包括:
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通过有线线缆与近端装置中的供电单元连接,从近端装置中的供电单元取得电能,用于为远端装置供电;
或者,
直接通过有线线缆与所述基站室外单元单元相连,为基站室外单元单元供电;
或者,通过有线线缆与下一级远端装置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相连,为下一级远端装置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设置在有线设备中,为所述有线设备供电,和/或通过有线线缆与远端电源供给单元相连,为远端装置供电,和/或直接通过有线线缆与所述基站室外单元相连,为基站室外单元供电;
所述的电源备份单元设置在有线设备中,用于作为中心电源供给单元的备份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近端装置和/或远端装置还包括汇聚单元,且:
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近端装置中,将所述远端装置的基站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汇聚后接入所述近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近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
或者,
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远端装置中,通过有线线缆与近端装置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拉远相连,与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拉远相连;用于将多个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近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近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
或者,
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远端装置中,通过有线线缆与远端装置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相连,与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拉远相连;用于将多个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远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依次包括:无线接入管理模块、无线数据链路以上层处理模块、无线数据链路层处理模块、基带处理模块、中频处理模块和射频后处理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的室外单元依次包括:天线及射频前处理模块、射频后处理模块、中频处理模块、基带处理模块、无线数据链路层处理模块和无线数据链路以上层处理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为多个时,则所述的各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通过交换汇聚单元与基站室外单元连接通信,所述的各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之间基于所述的交换汇聚单元相互备份。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换汇聚单元设置在近端装置或远端装置中,将所述远端装置的基站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汇聚后选择接入所述近端装置或远端装置中的一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近端装置或远端装置中的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远端装置中的基站室外单元;
或者,
所述交换汇聚单元分别设置在近端装置和远端装置中,设置于近端装置中的第一交换汇聚单元与设置于远端装置中的第二交换汇聚单元之间拉远相连,且所述第二交换汇聚单元与基站室外单元也拉远相连;第二交换汇聚单元用于将多个远端装置的基站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第一交换汇聚单元,并由第一交换汇聚单元选择接入近端装置的一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第一交换汇聚单元还将近端装置中的各个基站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交换汇聚单元,并由第二交换汇聚单元选择接入远端装置的一个基站室外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站室外单元为多个时,则将多个基站室外单元设置为至少一个多天线发射分集或多天线接收分集。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远端装置为多个时,则所述的各个远端装置之间采用星形、环形或网状结构进行互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个远端装置分别包含远端电源供给单元时,是各个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之间采用星形、环形或共享总线的方式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个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之间还互为备份连接设置,当任一个基站室外单元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出现故障时,则切换到其他一个正常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为该基站室外单元供电。
CNB2005100936807A 2005-09-01 2005-09-01 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 Active CN10056318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936807A CN100563185C (zh) 2005-09-01 2005-09-01 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
EP06775530A EP1947873B1 (en) 2005-09-01 2006-08-29 Multi-mode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T06775530T ATE504175T1 (de) 2005-09-01 2006-08-29 Multimodales netzwerk-kommunikationssystem
DE602006021047T DE602006021047D1 (zh) 2005-09-01 2006-08-29
PCT/CN2006/002213 WO2007025469A1 (fr) 2005-09-01 2006-08-29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de reseau multimode
US12/040,513 US20080186878A1 (en) 2005-09-01 2008-02-29 Multimode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936807A CN100563185C (zh) 2005-09-01 2005-09-01 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3114A true CN1863114A (zh) 2006-11-15
CN100563185C CN100563185C (zh) 2009-11-25

Family

ID=37390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36807A Active CN100563185C (zh) 2005-09-01 2005-09-01 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63185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4881C (zh) * 2007-04-28 2009-01-21 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电信网络接入点下沉的方法
CN101499657A (zh) * 2008-09-22 2009-08-05 王晓鹏 远程有、无线宽带网络及电源系统
CN102893653A (zh) * 2010-05-14 2013-01-23 讯宝科技公司 管理通信网络中的无线广域网带宽约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4881C (zh) * 2007-04-28 2009-01-21 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电信网络接入点下沉的方法
CN101499657A (zh) * 2008-09-22 2009-08-05 王晓鹏 远程有、无线宽带网络及电源系统
CN101499657B (zh) * 2008-09-22 2014-03-12 王晓鹏 远程有、无线宽带网络及电源系统
CN102893653A (zh) * 2010-05-14 2013-01-23 讯宝科技公司 管理通信网络中的无线广域网带宽约束
CN102893653B (zh) * 2010-05-14 2015-08-26 讯宝科技公司 管理通信网络中的无线广域网带宽约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63185C (zh) 2009-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1444C (zh) 构筑无线网络系统的方法及无线传送装置
CN1805566A (zh) 分体式基站系统及其组网方法和基带单元
CN1248427C (zh) 通信系统、通信控制设备和通信终端设备
CN1832593A (zh) 一种基站系统
CN1901727A (zh) 实现天线设备集中管理的系统及方法
CN1905399A (zh) 一种实现2g网络电调天线集中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305257C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装置、控制该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01068201A (zh) 通信架构、通信架构中的接入点及其传送数据分组的方法
CN1441979A (zh) 蜂窝天线
CN1363155A (zh) 无线电基地台与无线电基地台选定方法并多点传播方法与无线电终端
CN101052196A (zh)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基站及其小区载波资源的调度方法
CN1867118A (zh) 多模无线系统
CN1859691A (zh) 一种远程测试的方法和系统
CN1866875A (zh) 在网元与网管间实现数据配置的存储管理方法与系统
CN1863114A (zh) 有线与无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
CN1863367A (zh) 多模无线网络通信系统
CN1863346A (zh) 多模基站无线系统
CN1175636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与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以及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
CN1458753A (zh) 有线电视上游光传输系统
CN1716946A (zh) 一种网络中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461156A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终端、基站、控制设备及通信方法
CN1829369A (zh) 一种基于gsm双网的基站监控方法
CN1845517A (zh) 一种无线有线网络的综合接入系统
CN1866886A (zh) 一种网络监听系统及实现监听的方法
CN1647478A (zh)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