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2214A - 一种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2214A
CN1862214A CN 200510105292 CN200510105292A CN1862214A CN 1862214 A CN1862214 A CN 1862214A CN 200510105292 CN200510105292 CN 200510105292 CN 200510105292 A CN200510105292 A CN 200510105292A CN 1862214 A CN1862214 A CN 1862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valve
hydraulic pressure
submarine
miss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0529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坤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1010529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62214A/zh
Publication of CN1862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22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及其方法。它包括设置在潜艇垂直发射管内的导弹1、附着在导弹1周围的橡皮囊2及尾部的尾舱5、固定在发射管下盖56上能向尾舱5及橡皮囊2内注入气体并且能约束尾舱5的潜射装置57、以及设置在潜艇舱内向潜射装置57提供压缩气体的气源60、阀58和阀59。在与反潜对抗的战斗中,潜艇下潜至其最大下潜深度的水下,再以一定的流量向垂直发射管内注入海水直至发射管内外水压平衡。在此过程中,经潜射装置57注入尾舱5、橡皮囊2内的气压跟随水压增加的同时,始终略大于水压。开启发射管上盖,解除潜射装置57对尾舱5的约束,充气后的橡皮囊2携带导弹1、尾舱5向水面上浮直至水面附近,导弹发动机点火工作,尾舱5连同橡皮囊2与导弹1分离。此后导弹1冲出水面进入空中并在其制导系统的引导下飞向目标。

Description

一种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及其方法,属于导弹水下发射和运载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法国“飞鱼”SM39型潜舰导弹采用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和可制导的运载器在水中运载导弹,可使其在较大深度的水下发射;因火箭发动机在水下点火时爆燃音大,故容易暴露发射潜艇的水下位置。美国“捕鲸叉”UGM-84A型潜射导弹采用无动力浮力式运载器,尽管它在水下发射时声音小,但其水下发射深度仅有30~60米,发射潜艇的位置也容易暴露,特别是在与反潜对抗的战斗中易处于被动地位。而上述二种潜射导弹运载器的体积是其运载的导弹体积的三倍左右,运载器的重量和其运载的导弹重量相近,较大的体积和重量占用了潜艇的有限空间和有限载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出一种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及其方法。它与现有技术相比,是能使导弹在潜艇最大下潜深度的水中发射又使其发射声音较小,以提高发射潜艇的隐蔽性,并且运载器的体积和重量相对较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潜射导弹,它包括导弹和浮力运载装置,其中:
导弹的推进器尾喷管滑动配合地插入“水滴型尾部形状”水密尾舱上的对接管内,由此形成的对接舱用橡胶密封圈密封。
尾舱内:单向阀的输入口用管路和通向尾舱外的注气管相连通,单向阀的输出口、先导式溢流阀和先导式调压阀的输入口用管路相连通并且该管路直通尾舱内,先导调压阀的输出口、抽气泵的进气口和膜片缸的前腔室用管路和尾舱隔板相连接且与对接舱内相连通,先导式调压阀的远程控制口、先导式溢流阀的远程控制口及输出口、膜片缸的后腔室及抽气泵的排气口用管路和尾舱上接口相连接并且该接口与尾舱外相通。电池、压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常闭按扭开关、抽气泵电机串联电连接;另一压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一端和前一压力继电器与常闭按扭开关的电连接节点电连接,该压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另一端和一个电接插柱电连接,另一个电接插柱和抽气泵电机与电池的电连接节点电连接;二个电接插座分别电插接在上述二个电接插柱上,并且分别和导弹发动机点火系统的二个点火电路节点电连接。上述二个电接插柱分别穿过尾舱隔板上的二个橡胶密封绝缘套管的孔内,并且通过电接插柱上的螺纹用螺帽紧固在尾舱隔板上;前一压力继电器带有闭合闭锁机构,二个压力继电器的压力控制口和尾舱相连接并且和尾舱外相通。
伸出尾舱尾部的注气管管壁上有二个园孔,其园心分别位于注气管的直径和管壁厚中线相交的二个交点上,管口为外园锥内园管形,锥度角为60度左右。
金属杆的一端固定在对接管的外圆周上,它的另一端穿过、和橡皮囊制成一体并在橡皮囊近头部外表面上的橡胶套管内,再滑动配合地插入固定在导弹壳体飞翼之间的外表面中线上、靠近导弹头部的金属管内;金属管的长度略小于尾喷管与对接管的滑动面长度,橡皮囊尾端和通向尾舱内的弯管相连通。由橡皮囊、金属杆、橡胶套管、金属管、弯管组成的四套橡皮囊及其固定装置分别均匀地分布在导弹壳体的外圆周上。
橡皮囊、尾舱及其上部件构成浮力运载器,它和导弹一起构成所述的潜射导弹。橡皮囊充气后该潜射导弹的最大长度和宽度略小于潜艇重直发射管内的长度和内径;其重力小于浮力,浮心位于潜射导弹的弹头和重心之间;橡皮囊、金属杆的长轴线和导弹的长轴线近似水平平行。
所述先导式调压阀由直动式膜片调压阀构成,其远程控制口就是该阀膜片一侧、在阀盖上的排气孔。该阀调压螺丝和调压弹簧之间的弹簧座与阀盖上容纳调压弹簧的孔滑动配合,并且由橡胶密封圈密封。
所述先导式溢流阀由直动式膜片溢流阀构成,其远程控制口在该阀膜片一侧、阀盖上所开的孔。该阀调压螺丝和调压弹簧之间的弹簧座与阀盖上容纳调压弹簧的孔滑动配合,并且由橡胶密封圈密封。
为发射上述潜射导弹本发明提供一种潜射装置,它包括潜艇上的垂直发射管和潜射装置,其中:
单向阀的输出口、先导式调压阀的输入口与注气接口相连通,单向阀的输入口、先导式调压阀的输出口、二个膜片式动力缸的后腔室用管路与另一单向阀的输入口相连通,上述后一单向阀的输出口和基座上的注气嘴相连通;注气嘴外径上有一槽、槽内设置一“O”型橡胶密封圈;先导式调压阀的远程控制口、二个膜片式动力缸的前腔室直通其外。二个膜片式动力缸的膜片组件分别与基座上,穿过膜片式动力缸前腔室的二个锁舌杆直接连接;锁舌杆的舌尖角度为60度左右。
所述潜射装置固定在潜艇垂直发射管、靠发射管内一侧的下盖上,其上的注气接口穿过发射管下盖并紧固在下盖上,注气接口和下盖的结合部用一“O”型橡胶密封圈密封。
向潜射装置提供气压的气源和二个阀设置在潜艇舱内。气源和一个阀的输入口相连通,该阀的输出口和另一个阀的输入口用管路与穿过发射管下盖的注气接口相连通,后一个阀的输出口直通潜艇舱内。气源的气压应大于潜艇最大下潜深度所对应的水压。气体可选用氮气和空气。
注气嘴应能滑动配合地插入潜射导弹的注气管内,并且由注气嘴上的橡胶密封圈密封,与此同时基座上的二个锁舌杆在膜片式动力缸内的弹簧弹力作用下,分别插入注气管管壁上的二个园孔内。
所述先导式调压阀由直动式膜片调压阀构成,其远程控制口就是该阀膜片一侧、在阀盖上的排气孔。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还提供一种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的方法,它包括设置在潜艇垂直发射管内、被所述潜射装置所约束的所述潜射导弹;在水下先开启气源的阀,再以一定的流量向垂直发射管内注入海水直至发射管内外水压平衡后开启发射管上盖,其中:
首先,气源内的压缩气体经先导式膜片调压阀减压成该阀的初始输出气压(即:0.2~0.4公斤/厘米2),再进入二个膜片式动力缸的后腔室、及尾舱、橡皮囊内,使四个橡皮囊膨胀成“水滴型”浮力舱;此时橡皮囊内气压约0.1~0.3公斤/厘米2
之后,潜射装置内的先导式调压阀控制口跟随水压的增加,控制该阀输出口的气压跟随水压增加,使注入二个膜片式动力缸的后腔室、尾舱、橡皮囊内的气压跟随水压增加的同时,始终略大于水压(即:水压与该阀的初始输出气压之和)。潜射导弹尾舱内的先导式调压阀控制口跟随水压的增加,控制该阀输出口的气压跟随水压增加,使注入对接舱及导弹壳体内的气压跟随水压增加的同时,始终略小于水压(即:水压与该阀的初始输出气压之差)。后腔室内水压与前腔室内气压之差,大于由膜片缸内弹簧弹力确定在0.2~0.8公斤/厘米2之间某预定值时,膜片缸组件及杆推动常闭按钮开关的按钮,其常闭触点断开,抽气泵电机开路。水压大于压力继电器预先在0.2~1公斤/厘米2之间所调整确定的继电压力时,其常闭触点断开,导弹发动机点火系统电路被切断;水压大于另一个压力继电器预先在2~30公斤/厘米2之间所调整确定的继电压力时,其常开触点闭合并且被其闭合闭锁机构锁定,电池电路接通。
关闭阀切断气源气路,再开启与潜艇舱内相通的另一个阀,二个膜片式动力缸后腔室内气体在其气压和前腔室内水压作用下,经并联在潜射装置内先导式调压阀上的单向阀向潜艇舱内排出,与此同时前腔室内的水压推动二个膜片式动力缸的膜片组件,压缩膜片式动力缸内的弹簧,带动二个锁舌杆退出注气管管壁上的二个圆孔内,潛射装置对潜射导弹的约束得以解除,导弹、尾舱在橡皮囊的浮力携带下上浮。
潜射导弹在上浮过程中,尾舱内:先导式溢流阀的控制口跟随水压的减小量,实时控制尾舱和橡皮囊内的气体向尾舱外的溢出量,从而控制橡皮囊和尾舱内的气压跟随水压减小的同时,始终略大于水压(即:水压与初始溢流压力之和)。膜片缸跟随水压的减小量,实时接通或者断开按钮开关的电路,从而控制抽气泵由导弹壳体和对接舱内向尾舱外的排气量,使对接舱及导弹壳体内的气压跟随水压减小的同时,始终略小于水压(即:水压与0.2~0.8公斤/厘米2之间的某预定值之差)。水压小于或等于压力继电器预先在0.2~1公斤/厘米2之间所调整确定的继电压力时,其常闭触点闭合,导弹的发动机点火系统电路接通,导弹的发动机启动,对接舱内气压突增,尾舱、金属杆连同橡皮囊及二个电接插柱与导弹分离。此后导弹从水中进入空中,并在其制导系统的引导下飞向目标。
所述尾舱内的先导式调压阀的输出气压,由作用在其膜片组件上的远程控制口输入气压或液压产生的力和调压弹簧的弹力共同来控制;拧转调压螺丝调整调压弹簧弹力,可预定一初始输出气压,再向远程控制口输入随时间变化的气压或液压,则输出口输出的气压在跟随远程控制口输入气压或液压变化的同时,始终约等于控制口输入气压或液压与初始输出气压之差。
所述尾舱内的先导式溢流阀的溢流压力,由作用在其膜片组件上的远程控制口输入气压或液压产生的力和调压弹簧的弹力共同来控制;拧转调压螺丝调整调压弹簧弹力,可预定一初始溢流压力,再向远程控制口输入随时间变化的气压或液压,则溢流压力在跟随远程控制口输入气压或液压变化的同时,始终约等于控制口输入气压或液压与初始溢流压力之和。
所述潜射装置内的先导式调压阀的输出气压,由作用在其膜片组件上的远程控制口输入气压或液压产生的力和调压弹簧的弹力共同来控制;拧转调压螺丝调整调压弹簧弹力,可预定一初始输出气压,再向远程控制口输入随时间变化的气压或液压,则输出口输出的气压在跟随远程控制口输入气压或液压变化的同时,始终约等于控制口输入气压或液压与初始输出气压之和。
膜片缸的后腔室内水压大于其前腔室内气压而使常闭按钮开关动作的压力差,由膜片缸内的弹簧弹力确定在0.2~0.8公斤/厘米2之间某预定值上。
抽气泵的抽气流量应大于,导弹壳体和对接舱内的气体跟随潜射导弹在水中上浮时水压减小的速率而需膨胀的气体体积速率;抽气泵内应设置有回止装置。
上述橡皮囊是由以尼龙网或丝线网为基体的和橡胶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所构成。充入1~1.5公斤/厘米2的气压,橡皮囊不应破损和漏气。
本发明能使潜艇在其最大下潜深度的水中发射所述的潜射导弹,并且发射时在水中产生的噪音小,进一步提高了发射潜射艇的隐蔽性。该潜射导弹的运载器和潜射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容易制造、生产费用低;可和中小型导弹配合,组成对空、对舰的潜射导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原理图及潜射导弹尾部的部分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潜射导弹近头部金属管和金属杆、橡皮囊上橡胶套管的装配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1中尾舱5内的电路原理图和电接插柱在隔板上的装配图。
图5是图1尾舱内先导式调压阀的部分阀盖的剖视图。
图6是图1尾舱内先导式溢流阀的部分阀盖的剖视图。
图7是图1潜射装置内先导式调压阀的部分阀盖的剖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同一部件。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中:
导弹1的推进器尾喷管8滑动配合地插入“水滴型尾部形状”水密尾舱5上的对接管6内,由此形成的对接舱9用一“O”型橡胶密封圈7密封。
尾舱5内:单向阀13的输入口用管路14和通向尾舱5外的注气管15相连通,单向阀13的输出口、先导式溢流阀16和先导式调压阀19的输入口用管路18相连通并且该管路18直通尾舱5内,先导式调压阀19的输出口、抽气泵20的进气口和膜片缸21的前腔室22用管路23和尾舱隔板10相连接且与对接舱9内相连通,先导式调压阀19的远程控制口、先导式溢流阀16的远程控制口及输出口、膜片缸21的后腔室24及抽气泵20的排气口用管路11和尾舱5上接口12相连接并且接口12与尾舱5外相通。由图4所示在图1中尾舱5内:电池63、压力继电器26的常开触点、常闭按扭开关27、抽气泵电机29串联电连接;另一压力继电器25的常闭触点一端和前一压力继电器26与常闭按扭开关27的电连接节点64电连接,该压力继电器25的常闭触点另一端和一个电接插柱66电连接,另一个电接插柱67和抽气泵电机29与电池63的电连接节点65电连接。二个电接插座68和69分别电插接在上述二个电接插柱66和67上,并且分别和导弹发动机点火系统76的二个点火电路节点70和71电连接。上述二个电接插柱66和67分别穿过尾舱隔板10上的二个橡胶密封绝缘套管72和73的孔内,并且通过电接插柱66和67上的螺纹用螺帽74和75紧固在尾舱隔板10上。前一压力继电器26带有闭合闭锁机构,二个压力继电器25和26的压力控制口和尾舱5相连接并且和尾舱5外相通。
伸出尾舱5尾部的注气管15管壁上有二个园孔30和31,其园心分别位于注气管15的直径和管壁厚中线相交的二个交点上,管口32为外圆锥内园管形,锥度角为60度左右。
金属杆3的一端可焊接或用螺丝固定在对接管6的外圆周上,它的另一端倒锐角后穿过由图2和图3所示的、和“充气后呈水滴型”橡皮囊2制成一体并在橡皮囊2近头部外表面上的橡胶套管33内,再滑动配合地插入用焊接或螺丝固定在导弹壳体62飞翼之间的外表面中线上、靠近导弹1头部的金属管34内;金属管34的长度略小于尾喷管8与对接管6的滑动面长度,橡皮囊2尾端和通向尾舱5内的弯管4相连通并紧固联接。由橡皮囊2、金属杆3、橡胶套管33、金属管34、弯管4组成的四套橡皮囊2及其固定装置分别均匀地分布在导弹壳体62的外圆周上。
橡皮囊2、尾舱5及其上部件构成浮力运载器,它和导弹1一起构成所述的潜射导弹。橡皮囊2充气后该潜射导弹的最大长度和宽度略小于潜艇重直发射管内的长度和内径;其重力小于浮力,浮心位于潜射导弹的弹头1和重心之间;橡皮囊2、金属杆3的长轴线和导弹1的长轴线近似水平平行。
上述先导式调压阀19由图5所示的直动式膜片调压阀构成,其远程控制口就是该阀膜片一侧、在阀盖78上的排气孔77;其调压螺丝80和调压弹簧79之间的弹簧座82与阀盖78上容纳调压弹簧79的孔83滑动配合,弹簧座82与孔83滑动配合的直径上一有槽,槽内设置一“O”型橡胶密封圈81并由橡胶密封圈81密封其滑动配合间隙。先导式调压阀19的输出气压,由作用在其膜片组件上的远程控制口77输入气压或液压产生的力和调压弹簧79的弹力共同来控制;拧转调压螺丝80调整调压弹簧79弹力,可预定一初始输出气压,再向远程控制口77输入随时间变化的气压或液压,则输出口输出的气压在跟随远程控制口77输入气压或液压变化的同时,始终约等于控制口77输入气压或液压与初始输出气压之差。该阀19的初始输出气压可整调在小于大气压0.2~0.8公斤/厘米2的范围内。
上述先导式溢流阀16由图6所示的直动式膜片溢流阀构成,其远程控制口在该阀膜片一侧、阀盖85上所开的孔84;其调压螺丝87和调压弹簧86之间的弹簧座88与阀盖85上容纳调压弹簧86的孔90滑动配合,弹簧座88与孔90滑动配合的直径上一有槽,槽内设置一“O”型橡胶密封圈89并由橡胶密封圈89密封其滑动配合间隙。先导式溢流阀16的溢流压力,由作用在其膜片组件上的远程控制口84输入气压或液压产生的力和调压弹簧86的弹力共同来控制;拧转调压螺丝87调整调压弹簧86弹力,可预定一初始溢流压力,再向远程控制口84输入随时间变化的气压或液压,则溢流压力在跟随远程控制口84输入气压或液压变化的同时,始终约等于控制口84输入气压或液压与初始溢流压力之和。该阀16的初始输溢流压力可整调在大于大气压0.5~0.6公斤/厘米2的范围内。
膜片缸21的后腔室24内水压大于其前腔室22内气压而使常闭按钮开关27动作的压力差,由膜片缸21内的弹簧弹力确定在0.2~0.8公斤/厘米2之间某预定值上。
压力继电器25的继电压力应调整在0.2~1公斤/厘米2之间某预定值以下;压力继电器26的继电压力应调整在2~30公斤/厘米2之间某预定值以上。
抽气泵20的抽气流量应大于,导弹壳体62和对接舱9内的气体跟随潜射导弹在水中上浮时水压减小的速率而需膨胀的气体体积速率;抽气泵20内应设置有回止装置。
上述尾舱5中,虚点线框28内的元件可制作成一个整体的组合体,可使虚点线框28内的元件结构紧凑、简洁并能减小体积和重量。
上述橡皮囊2是由以尼龙网或丝线网为基体的和橡胶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所构成。充入1~1.5公斤/厘米2的气压,橡皮囊2不应破损和漏气。
与上述“充气后呈水滴型”的橡皮囊2同形的金属壳体可替代橡皮囊2。金属壳体内充入1~1.5公斤/厘米2的气压,金属壳体不应破损和漏气。
由橡皮囊2、金属杆3、橡胶套管33、金属管34、弯管4组成的一至二套橡皮囊2及其固定装置和尾舱5、导弹1一起构成的潜射导弹,其橡皮囊2及其固定装置设置在导弹1的轴线一侧。由此构成的潜射导弹在水中上浮时,能以一定的傾角向水面上浮。
为使导弹1和尾舱5增加一定量的对接力,可在尾喷管8管口和隔板10之间,适当设置数块形状、大小与其相适应的磁铁。磁铁均匀地分布在隔板10与尾喷管8管口对映的圆周线上并且固定在隔板10上。尾喷管8管口选用导磁性材料。
发射上述潜射导弹的潜射装置57由注气接口44、先导式调压阀35、单向阀36和37、膜片式动力缸38和39、锁舌杆40和41、注气嘴42、基座43组成。单向阀36的输出口、先导式调压阀35的输入口与注气接口44相连通,单向阀36的输入口、先导式调压阀35的输出口、二个膜片式动力缸38和39的后腔室45和46用管路47与另一单向阀37的输入口相连通,上述后一单向阀37的输出口和基座43上的注气嘴42相连通,注气嘴42外径上有一槽、槽内设置一“O”型橡胶密封圈53;先导式调压阀35的远程控制口48、二个膜片式动力缸38和39的前腔室49和50直通该装置57外。二个膜片式动力缸38和39的膜片组件51和52分别与基座43上,穿过膜片式动力缸前腔室49和50的二个锁舌杆40和41直接连接;锁舌杆40和41的舌尖角度为60度左右。
潜射装置57固定在潜艇垂直发射管、靠发射管内一侧的下盖56上,其上的注气接口44穿过发射管下盖56的盖中心并紧固在下盖56上,注气接口44和下盖56的结合部用一“O”型橡胶密封圈密封。
为潜射装置57提供气压的气源60和二个阀58和59设置在潜艇舱内。气源60和一个阀59的输入口相连通,该阀59的输出口和另一个阀58的输入口用管路61与穿过发射管下盖的注气接口44相连通,后一个阀58的输出口直通潜艇舱内。这时,阀58和59处于关闭状态。气源60的气压应大于潜艇最大下潜深度所对应的水压。气体可选用氮气和空气。
注气嘴42应能滑动配合地插入潜射导弹的注气管15内并且由注气嘴42上的橡胶密封圈53密封,与此同时基座43上的二个锁舌杆40和41在膜片式动力缸38和39内的弹簧54和55弹力作用下,可分别插入注气管15管壁上的二个园孔30和31内。
上述先导式调压式阀35由图7所示的直动式膜片调压阀构成,其远程控制口就是该阀膜片一侧、在阀盖92上的排气孔91。先导式调压阀35的输出气压,由作用在其膜片组件上的远程控制口91输入气压或液压产生的力和调压弹簧93的弹力共同来控制;拧转调压螺丝94调整调压弹簧93弹力,可预定一初始输出气压,再向远程控制口91输入随时间变化的气压或液压,则输出口输出的气压在跟随远程控制口91输入气压或液压变化的同时、始终约等于控制口91输入气压或液压与初始输出气压之和。该阀35的初始输出气压可整调在大于大气压0.2~0.4公斤/厘米2的范围内。
上述潜射装置57内的元件可制作成一个整体的组合体,可使虚点线框57内的元件结构紧凑、简洁并能减小体积和重量。
所述潜射导弹由所述潜射装置57约束在潜艇垂直发射管内。在潜艇最大下潜深度范围内的水中,潜艇发现水面或水上目标并确的确定攻击后,先开启气源60的阀59,再以一定的流量向垂直发射管内注入海水,直至发射管内外水压平衡后开启发射管上盖,在此过程中:
首先,气源60内的压缩气体经阀59、管路61、注气接口44进入先导式膜片调压阀35减压成该阀35的初始输出气压(即:0.2~0.4公斤/厘米2),再经管路47进入后腔室45和46、并通过单向阀37、注气嘴42、注气管15、管路14、单向阀13、管路18、进入尾舱5内,又经弯管4进入橡皮囊2,使四个橡皮囊2膨胀成“水滴型”浮力舱。此时橡皮囊2内气压约0.1~0.3公斤/厘米2
之后,随着注入发射管内水压的增加,潜射装置57内的先导式膜片调压阀35的控制口48跟随注入发射管内水压的增加,控制该阀35输出口的气压跟随水压增加,使注入二个膜片式动力缸后腔室45和46、尾舱5、橡皮囊2内的气压跟随水压增加的同时,始终略大于水压(即:水压与该阀的初始输出气压之和)。潜射导弹尾舱5内的先导式膜片调压阀19的控制口通过管路11、接口12跟随注入发射管内水压的增加,控制该阀19输出口的气压跟随水压增加,使经管路23注入对接舱9及导弹壳体62内的气压跟随水压增加的同时,始终略小于水压(即:水压与该阀的初始输出气压之差)。后腔室24内水压与前腔室22内气压之差,大于由膜片缸21内弹簧弹力确定在0.2~0.8公斤/厘米2之间某预定值时,膜片缸组件及杆17推动常闭按钮开关27的按钮,其常闭触点断开,抽气泵电机29开路。对接舱9内的气压低于对接舱9外的气压,导弹1和尾舱5在水压作用下对接力增加;导弹壳体62和尾舱5内跟随水压增加的气压作用于导弹壳体62和尾舱5上,使其在该水压所对应的水深下,导弹壳体62和尾舱5的外形保持原来的形状而不被水压所破坏。水压大于压力继电器25预先在0.2~1公斤/厘米2之间所调整确定的继电压力时,其常闭触点断开,导弹发动机点火系统76电路被切断;水压大于另一个压力继电器26预先在2~30公斤/厘米2之间所调整确定的继电压力时,其常开触点闭合并且被其闭合闭锁机构锁定,电池63电路接通。
开启发射管上盖后关闭阀59切断气源60气路,再开启与潜艇舱内相通的另一个阀58,二个膜片式动力缸后腔室45和46内气体在其气压和前腔室49和50内水压作用下,经管路47、单向阀36、注气接口44、管路61、阀58向潜艇舱内排出;与此同时前腔室49和50内的水压推动二个膜片式动力缸38和39的膜片组件51和52、压缩膜片式动力缸38和39内的弹簧54和55、带动二个锁舌杆40和41退出注气管15管壁上的二个圆孔30和31内,潜射装置57对潜射导弹尾舱5的约束得以解除。导弹1及尾舱5在橡皮囊2的浮力作用下,尾舱5上的注气管15与注气嘴42分离,同时与潜射装置57脱离,并由发射管内向水面上浮。
潜射导弹在上浮过程中,尾舱5内:先导式溢流阀16的控制口通过管路11、接口12跟随水压的减小量,实时控制尾舱5和橡皮囊2内的气体经管路18和11、接口12向尾舱5外的溢出量,从而控制橡皮囊2和尾舱5内的气压跟随水压减小的同时,始终约等于控制口84输入气压或液压与初始溢流压力之和(即:水压与初始溢流压力之和)。通过接口12、管路11、进入膜片缸21后腔室24的水压与对接舱9内通过管路23进入前腔室22的气压之差,小于由膜片缸21内的弹簧弹力确定在0.2~0.8公斤/厘米2之间某预定值时,膜片缸组件及杆17回位,常闭按钮开关27闭合、电机29启动、抽气泵20抽气;大于这个预定值时,膜片缸组件及杆17移位,常闭按钮开关27开路、电机29停止运转、抽气泵20停止抽气;即:膜片缸21跟随水压的减小量,实时接通或者断开按钮开关27的电路,从而控制抽气泵20由导弹壳体62和对接舱9内向尾舱5外的排气量,使对接舱9及导弹壳体62内的气压跟随水压减小的同时,始终略小于水压(即:水压与0.2~0.8公斤/厘米2之间某预定值之差)。当水下深度所对应的水压小于或等于压力继电器25预先在0.2~1公斤/厘米2之间所调整确定的继电压力时,其常闭触点闭合、导弹1的发动机点火系统76电路接通、发动机启动,推进剂点燃初始产生的气体进入对接舱9内使其气压突增,对接管6和导弹1尾喷管8管口滑动分离,尾舱5、金属杆3连同橡皮囊2及二个电接插柱66和67与导弹1分离。与此同时在尾舱5的拖带下,金属杆3头部退出金属管34。此后导弹1在发动机的推动下冲出水面,并在其制导系统的引导下飞向目标。
为了解先导式调压阀35的输入、输出口气压和远程控制口48的水压变化情况及潜射导弹的部分潜射过程,可在潜艇舱内设置二只气压表和一只水压表;一只气压表和管路61相连通,另一只气压表用管路穿过发射管下盖56和管路47相连通并且对该管路与下盖56之间的结合部水密密封,水压表和下盖56相连接并且和发射管内相连通,该水压表和下盖56的连接部位应水密密封。
上面已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范围内进行的各种改型和元部件位置的改变均没有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说明书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及其方法。它包括设置在潜艇垂直发射管内的导弹1、附着在导弹1周围的橡皮囊2及尾部的尾舱5、固定在发射管下盖56上能向尾舱5及橡皮囊2内注入气体并且能约束尾舱5的潜射装置57、以及设置在潜艇舱内向潜射装置57提供压缩气体的气源60、阀58和阀59。在与反潜对抗的战斗中,潜艇下潜至其最大下潜深度的水下,再以一定的流量向垂直发射管内注入海水直至发射管内外水压平衡。在此过程中,经潜射装置57注入尾舱5、橡皮囊2内的气压跟随水压增加的同时,始终略大于水压。开启发射管上盖,解除潜射装置57对尾舱5的约束,充气后的橡皮囊2携带导弹1、尾舱5向水面上浮直至水面附近,导弹发动机点火工作,尾舱5连同橡皮囊2与导弹1分离。此后导弹1冲出水面进入空中并在其制导系统的引导下飞向目标。

Claims (9)

1.一种潜射导弹,它包括导弹(1)和浮力运载装置,其特征是:
——导弹(1)的推进器尾喷管(8)滑动配合地插入水密尾舱(5)上的对接管(6)内,由此形成的对接舱(9)用密封圈(7)密封;
——尾舱(5)内:单向阀(13)的输入口用管路(14)和通向尾舱(5)外的注气管(15)相连通,单向阀(13)的输出口、先导式溢流阀(16)和先导式调压阀(19)的输入口用管路(18)相连通并且管路(18)直通尾舱(5)内,先导调压阀(19)的输出口、抽气泵(20)的进气口和膜片缸(21)的前腔室(22)用管路(23)和隔板(10)相连接且与对接舱(9)内相连通,先导式调压阀(19)的远程控制口、先导式溢流阀(16)的远程控制口及输出口、膜片缸(21)的后腔室(24)及抽气泵(20)的排气口用管路(11)和尾舱(5)上接口(12)相连接并且接口(12)与尾舱(5)外相通;电池(63)、压力继电器(26)的常开触点、常闭按扭开关(27)、抽气泵电机(29)串联电连接;压力继电器(25)的常闭触点一端和压力继电器(26)与常闭按扭开关(27)的电连接节点(64)电连接,压力继电器(25)的常闭触点另一端和电接插柱(66)电连接,电接插柱(67)和抽气泵电机(29)与电池(63)的电连接节点(65)电连接;电接插座(68)和(69)分别电插接在电接插柱(66)和(67)上,并且分别和导弹发动机点火系统(76)的点火电路节点(70)和(71)电连接;电接插柱(66)和(67)分别穿过隔板(10)上的密封绝缘套管(72)和(73)的孔内,并且通过电接插柱(66)和(67)上的螺纹用螺帽(74)和(75)紧固在隔板(10)上;压力继电器(26)带有闭合闭锁机构,压力继电器(25)和(26)的压力控制口和尾舱(5)相连接,并且和尾舱(5)外相通;
——伸出尾舱(5)尾部的注气管(15)管壁上有二个孔(30)和(31),其孔中心分别位于注气管(15)的直径和管壁厚中线相交的二个交点上,管口(32)为外园锥内园管形,锥度角为60度左右;
——杆(3)的一端固定在对接管(6)的外圆周上,杆(3)的另一端穿过、和橡皮囊(2)制成一体并在橡皮囊(2)近头部外表面上的套管(33)内,再滑动配合地插入固定在导弹壳体(62)飞翼之间的外表面中线上、靠近导弹(1)头部的管(34)内;管(34)的长度略小于尾喷管(8)与对接管(6)的滑动面长度,橡皮囊(2)尾端和通向尾舱(5)内的弯管(4)相连通;由橡皮囊(2)、杆(3)、套管(33)、管(34)、弯管(4)组成的四套橡皮囊(2)及其固定装置分别均匀地分布在导弹壳体(62)的外圆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射导弹,其特征是:所述先导式调压阀(19)由直动式膜片调压阀构成,其远程控制口就是该阀膜片一侧、在阀盖(78)上的排气孔(77);该阀调压螺丝(80)和调压弹簧(79)之间的弹簧座(82)与阀盖(78)上容纳调压弹簧(79)的孔(83)滑动配合,并且由橡胶密封圈(81)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潜射导弹,其特征是:所述先导式溢流阀(16)由直动式膜片溢流阀构成,其远程控制口在该阀膜片一侧、阀盖(85)上所开的孔(84);该阀调压螺丝(87)和调压弹簧(86)之间的弹簧座(88)与阀盖(85)上容纳调压弹簧(86)的孔(90)滑动配合,并且由橡胶密封圈(89)密封。
4.一种潜射权利要求1所述潜射导弹的装置,它包括潜艇上的垂直发射管和潜射装置,其特征是:
——单向阀36的输出口、先导式调压阀(35)的输入口与注气接口(44)相连通,单向阀(36)的输入口、先导式调压阀(35)的输出口、二个动力缸(38)和(39)的后腔室(45)和(46)用管路(47)与单向阀(37)的输入口相连通,单向阀(37)的输出口和基座(43)上的注气嘴(42)相连通,先导式调压阀(35)的远程控制口(48)、二个动力缸(38)和(39)的前腔室(49)和(50)直通其外;二个动力缸的膜片组件(51)和(52)分别与基座(43)上,穿过动力缸前腔室(49)和(50)的锁舌杆(40)和(41)直接连接;锁舌杆(40)和(41)的舌尖角度为60度左右;
——潜射装置(57)固定在潜艇垂直发射管、靠发射管内一侧的下盖(56)上,注气接口(44)穿过发射管下盖(56)并紧固在下盖(56)上,注气接口(44)和下盖(56)的结合部用密封圈密封;
——向潜射装置(57)提供气压的气源(60)和阀(58)及(59)设置在潜艇舱内;气源(60)和阀(59)的输入口相连通,阀(59)的输出口和阀(58)的输入口用管路(61)与穿过发射管下盖(56)的注气接口(44)相连通,阀(58)的输出口直通潜艇舱内;气源60的气压应大于潜艇最大下潜深度所对应的水压;
——注气嘴(42)滑动配合地插入注气管(15)内并且由注气嘴(42)上的密封圈(53)密封,与此同时基座(43)上的二个锁舌杆(40)和(41)在弹簧(54)和(55)弹力作用下、分别插入注气管(15)管壁上的二个孔(30)和(3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潜射权利要求1所述潜射导弹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先导式调压阀(35)由直动式膜片调压阀构成,其远程控制口就是该阀膜片一侧、在阀盖(92)上的排气孔(91)。
6.一种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的方法,它包括设置在潜艇垂直发射管内、被所述潜射装置(57)所约束的所述潜射导弹;在水下先开启气源(60)的阀(59),再以一定的流量向垂直发射管内注入海水直到发射管内外水压平衡后开启发射管上盖,其特征是:
——首先,气源(60)内的压缩气体经先导式膜片调压阀35减压成该阀35的初始输出气压,再进入后腔室(45)和(46)、及尾舱(5)、橡皮囊(2)内,使四个橡皮囊(2)膨胀成“水滴型”浮力舱;
——之后,先导式调压阀(35)的控制口(48)跟随水压的增加,控制该阀(35)输出口的气压跟随水压增加,使注入后腔室(45)和(46)、尾舱(5)、橡皮囊(2)内的气压跟随水压增加的同时,始终略大于水压;先导式调压阀(19)的控制口跟随水压的增加,控制该阀(19)输出口的气压跟随水压增加,使注入对接舱(9)及导弹壳体(62)内的气压跟随水压增加的同时,始终略小于水压;后腔室(24)内水压与前腔室(22)内气压之差,大于由膜片缸(21)内弹簧弹力确定在0.2~0.8公斤/厘米2之间某预定值时,膜片缸组件及杆(17)推动常闭按钮开关(27)的按钮,其常闭触点断开,抽气泵电机(29)开路;水压大于压力继电器(25)预先在0.2~1公斤/厘米2之间所调整确定的继电压力时,其常闭触点断开;水压大于压力继电器(26)预先在2~30公斤/厘米2之间所调整确定的继电压力时,其常开触点闭合并且被其闭合闭锁机构锁定;
——关闭阀(59)后再开启阀(58),后腔室(45)和(46)内气体在其气压和前腔室(49)和(50)内水压作用下向潜艇舱内排出,与此同时前腔室(49)和(50)内的水压推动膜片组件(51)和(52)、压缩弹簧(54)和(55)、带动锁舌杆(40)和(41)退出注气管(15)管壁上的孔(30)和(31)内;
——潜射导弹在上浮过程中,先导式溢流阀(16)的控制口跟随水压的减小量,实时控制尾舱(5)和橡皮囊(2)内的气体向尾舱(5)外的溢出量,从而控制橡皮囊(2)和尾舱(5)内的气压跟随水压减小的同时,始终略大于水压;膜片缸(21)跟随水压的减小量,实时接通或者断开开关(27)的电路,从而控制抽气泵(20)由导弹壳体(62)和对接舱(9)内向尾舱(5)外的排气量,使对接舱(9)及导弹壳体(62)内的气压跟随水压减小的同时,始终略小于水压;水压小于或等于压力继电器(25)预先在0.2~1公斤/厘米2之间所调整确定的继电压力时,其常闭触点闭合、导弹(1)的发动机点火系统(76)工作,对接舱(9)内气压突增,尾舱(5)、杆(3)连同橡皮囊(2)及电接插柱(66)和(67)与导弹(1)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的方法,其特征是:先导式调压阀(19)的输出气压,由作用在其膜片组件上的远程控制口(77)输入气压或液压产生的力和调压弹簧(79)的弹力共同来控制;拧转调压螺丝(80)调整调压弹簧(79)弹力,可预定一初始输出气压,再向远程控制口(77)输入随时间变化的气压或液压,则输出口输出的气压在跟随远程控制口(77)输入气压或液压变化的同时,始终约等于控制口(77)输入气压或液压与初始输出气压之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的方法,其特征是:先导式溢流阀(16)的溢流压力,由作用在其膜片组件上的远程控制口(84)输入气压或液压产生的力和调压弹簧(86)的弹力共同来控制;拧转调压螺丝(87)调整调压弹簧(86)弹力,可预定一初始溢流压力,再向远程控制口(84)输入随时间变化的气压或液压,则溢流压力在跟随远程控制口(84)输入气压或液压变化的同时,始终约等于控制口(84)输入气压或液压与初始溢流压力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的方法,其特征是:先导式调压阀(35)的输出气压,由作用在其膜片组件上的远程控制口(91)输入气压或液压产生的力和调压弹簧(93)的弹力共同来控制;拧转调压螺丝(94)调整调压弹簧(93)弹力,可预定一初始输出气压,再向远程控制口(91)输入随时间变化的气压或液压,则输出口输出的气压在跟随远程控制口(91)输入气压或液压变化的同时,始终约等于控制口(91)输入气压或液压与初始输出气压之和。
CN 200510105292 2005-11-30 2005-11-30 一种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及其方法 Pending CN18622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105292 CN1862214A (zh) 2005-11-30 2005-11-30 一种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105292 CN1862214A (zh) 2005-11-30 2005-11-30 一种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2214A true CN1862214A (zh) 2006-11-15

Family

ID=37389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05292 Pending CN1862214A (zh) 2005-11-30 2005-11-30 一种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62214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9552A (zh) * 2010-06-01 2011-12-07 罗晓晖 潜筒导弹
CN102818481A (zh) * 2012-08-02 2012-12-12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防追踪的潜射导弹发射装置
CN103790460A (zh) * 2012-11-01 2014-05-14 上海新跃仪表厂 一种舱门自动快速开闭机构
CN104457420A (zh) * 2013-09-24 2015-03-25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导弹安全发射系统的发射方法
CN107416226A (zh) * 2017-03-28 2017-12-01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一种大潜深水下无动力飞行器发射系统及方法
CN109029160A (zh) * 2017-06-08 2018-12-18 钟少童 战略预设导弹及其使用方法
CN111674513A (zh) * 2020-06-19 2020-09-18 江苏科技大学 水面娱乐遥控对战平台
CN115123508A (zh) * 2022-06-29 2022-09-3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以水力机械为动力的水下驱动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9552A (zh) * 2010-06-01 2011-12-07 罗晓晖 潜筒导弹
CN102818481A (zh) * 2012-08-02 2012-12-12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防追踪的潜射导弹发射装置
CN102818481B (zh) * 2012-08-02 2014-04-16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防追踪的潜射导弹发射装置
CN103790460A (zh) * 2012-11-01 2014-05-14 上海新跃仪表厂 一种舱门自动快速开闭机构
CN103790460B (zh) * 2012-11-01 2016-06-29 上海新跃仪表厂 一种舱门自动快速开闭机构
CN104457420A (zh) * 2013-09-24 2015-03-25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导弹安全发射系统的发射方法
CN104457420B (zh) * 2013-09-24 2016-08-17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导弹安全发射系统的发射方法
CN107416226A (zh) * 2017-03-28 2017-12-01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一种大潜深水下无动力飞行器发射系统及方法
CN109029160A (zh) * 2017-06-08 2018-12-18 钟少童 战略预设导弹及其使用方法
CN111674513A (zh) * 2020-06-19 2020-09-18 江苏科技大学 水面娱乐遥控对战平台
CN115123508A (zh) * 2022-06-29 2022-09-3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以水力机械为动力的水下驱动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CN115123508B (zh) * 2022-06-29 2023-10-1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以水力机械为动力的水下驱动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62214A (zh) 一种潜射导弹和它的潜射装置及其方法
CN106965913A (zh) 一种水下无人机运载与弹射装置
CN206734591U (zh) 一种水下无人机运载与弹射装置
CN109798201B (zh) 一种二次混合室隐藏式多级动力水下推进器及控制方法
US471220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an air gun into a hydro gun for marine seismic impulse generation
CN109519280B (zh) 一种涡桨直喷混合式多级动力水下高速推进器及控制方法
CN107416226B (zh) 一种大潜深水下无动力飞行器发射系统及方法
CN103183132A (zh) 弹射用动力源单元体和航母燃气蒸汽弹射器及弹射方法
US6427574B1 (en) Submarine horizontal launch tactom capsule
CN209336938U (zh) 一种舰艇自动拋缆装置
CN109779785B (zh) 一种直喷式多级动力水下高速推进器及控制方法
CN109826707B (zh) 一种半包覆式多级动力水下高速推进器及控制方法
CN104044714B (zh) 一种火箭式抛绳救生装置
CN1014095B (zh) 海洋地震勘探气枪及其排列阵
CN201284005Y (zh) 深海潜艇导弹发射推进装置
CN103192988A (zh) 飞船
CN111071492B (zh) 一种利用气能回收涡轮制动的火箭及其回收减速方法
CN109747854A (zh) 一种航空母舰飞机火药气体弹射器
CN106123688A (zh) 一种用于火箭发射的反推座
CN115289919B (zh) 基于高压与常压气泡联合脉动原理对水中目标毁伤战斗部
RU2693093C2 (ru) Многоступенчатая ракета и головной способ отделения отработанных частей
CN113879449B (zh) 一种可调制的双层伸缩片空化器结构
CN203946259U (zh) 一种火箭式抛绳救生装置
CN1428268A (zh) 堵漏船体大型孔洞自动堵漏应急自救装置
CN220535987U (zh) 一种新型无人机发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