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5862A - 无线电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5862A
CN1855862A CNA2006100710222A CN200610071022A CN1855862A CN 1855862 A CN1855862 A CN 1855862A CN A2006100710222 A CNA2006100710222 A CN A2006100710222A CN 200610071022 A CN200610071022 A CN 200610071022A CN 1855862 A CN1855862 A CN 1855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ata
ratio
promoter
respon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710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2179C (zh
Inventor
中岛徹
足立朋子
高木雅裕
旦代智哉
宇都宮依子
西林泰如
利光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55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5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21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217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基站设备,在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发起者保持帧交换序列中的传输机会(TXOP)时段,应答者在帧交换序列中响应发起者。该设备包括一个设置装置,所述设置装置设定把第一帧从发起者传送给应答者所需的第一时间段与把第二帧从应答者传送给发起者所需的第二时间段之间的比值。该设备还包括一个计算装置,所述计算装置根据传输机会时段和设定的比值,计算将由发起者使用的第一时间段和将由应答者使用的第二时间段。

Description

无线电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向应答者提供关于发起者已获得的数据传输权的时段的一部分的无线电基站设备、无线电终端设备、无线电通信系统和频带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服务质量(QoS)-扩充无线LAN标准IEEE 802.11e包括两种访问控制方法:增强分布式通道访问方法(EDCA);和HCF控制的通道访问(HCCA)方法。当无线LAN终端获得传输机会(TXOP)时段(其间,无线LAN终端通过利用这两个访问控制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能够传送多项数据)时,已获得TXOP时段的无线LAN终端能够按照IEEE802.11标准(指的是IEEE 802.13e Draft 13.0,IEEE P 802.11e/Draft13.0,January 2005),在该TXOP时段内进行数据传输。
另一方面,意图在于高速率传输的IEEE 802.11n提供一种双向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能够以已获得TXOP时段的无线LAN终端把TXOP时段的一部分提供给数据的应答者,以便在相同的TXOP时段内通过背负方法进行双向通信的方式,提高传输效率。
IEEE 802.11n不同于其它现有的IEEE 802.11标准,它准备一个聚合帧(Aggregation frame),其中多项数据被集中(即聚合)到一个数据帧中,随后以所述一个数据帧的形式传输聚合帧,以便降低存在于每个数据帧间的开销(当未被聚合时)。
当在EDCA方法中获得用于聚合帧传输的TXOP时段时,进行IAC-RAC帧交换,其中发起者传送发起者聚合控制(IAC)帧,随后在其短帧间间隔(SIFS)之后,应答者答复应答者聚合控制(RAC)帧。
在双向数据传送中,在IAC-RAC帧交换时,数据的应答者把当提供所述一部分TXOP时段时,可传送的数据帧的数目写入RAC帧中,以通知它们。发起者根据在RAM帧中描述的值,确定在传送聚合帧之后要分配的那部分TXOP时段。下面,该时段被称为反向准许(reverse direction grant)(RDG)持续时间。发起者把确定的RDG持续时间写入IAC帧中,以便把其添加到聚合帧的头部,并从收到聚合帧起,在SIFS之后传送它。收到聚合帧的应答者必须从发起者收到聚合帧起,在SIFS之后通告由块确认(Block Ack)帧产生的接收情形。在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的使用中,当在SIFS之后答复块确认帧时,通过使用聚合一些数据帧与块确认帧来传送它们的背负方法,来自应答者的数据和块确认一起被传送。此时,不允许其中把一些数据帧聚合到块确认帧中的聚合帧的传输时间段超过写入IAC帧中的RDG持续时间的时间周期。
这样,发起者能够把发起者获得的一部分的TXOP时段分配给应答者。
当应答者采用背负方法传输聚合帧时,如果应答者另外需要RDG持续时间,那么它可通过把数据帧的数目和传输数据速率插入RAC帧中,并把它们添加到聚合帧的头部来答复它们(参见TGn Sync.Propos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IEEE 802.11-04/889rl,November2004),进一步要求RDG持续时间。
但是,上述常规技术通过查阅写入刚刚通告的RAC帧中的值来确定要分配给应答者的RDG持续时间的值,从而该常规技术没有考虑已在无线电终端站和无线电基站之间规定的业务流(下面称为TS)的情况和无线电环境的情况。因此,如果来自应答者的需求值较大,并且所有需求值都被反映到RDG持续时间,那么会造成问题,以致满足发起者的TS的需求的传输周期被用于来自应答者的数据传输,规定的TS的需求不能被满足。
由于该常规技术从RAC帧接收起,在SIFS之后用RDG持续时间传送聚合帧,因此该常规技术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计算RDG持续时间的值。于是,该常规技术必须借助具有高运算速度的硬件,设计无线LAN基带LSI。对于借助硬件的设计来说,难以进行复杂的运算,并且所述设备造成各种问题,以致在其研发过程中频繁发生故障,并且研发后难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用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无线电基站设备,在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发起者保持(hold)帧交换序列中的传输机会(TXOP)时段(period),应答者在帧交换序列中响应发起者。该设备包括设置装置,所述设置装置设定把第一帧从发起者传送给应答者所需的第一时间段与把第二帧从应答者传送给发起者所需的第二时间段之间的比值。该设备还包括一个计算装置,所述计算装置根据传输机会时段和设定的比值,计算将由发起者使用的第一时间段和将由应答者使用的第二时间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布置的配置例子的示范图,涉及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设备被布置在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
图2是表示IEEE 802.11e的EDCA方法中的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例子的示范图;
图3是表示IEEE 802.11e的HCCA方法中的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例子的示范图;
图4是表示IEEE 802.11e的块确认方法中的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例子的示范图;
图5是表示由IEEE 802.11n提出的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的例子的示范图;
图6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基站(下面称为AP)的配置例子的示范图;
图7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终端站(下面称为STA)的配置例子的示范图;
图8是表示在IEEE 802.11n中提出的双向数据传输方法中,在TXOP时段中的通信方法的操作例子的示范图;
图9是表示在IEEE 802.11n中提出的双向数据传输方法中,在TXOP时段中的通信方法的另一操作例子的示范图;
图10是表示供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之用的EDCA参数集的例子的示范图;
图1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AP的配置例子的示范图;
图1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STA的配置例子的示范图;
图13是表示通过TCP层和MAC层的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例子的示范图;
图14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传输队列中的一个队列的例子的示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通过参考在意图在于将成为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的无线LAN通信标准的高速传输的IEEE 802.11n标准中提出的内容,将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这里描述的IEEE 802.11n中提出的内容包括整个IEEE 802.11标准和其中扩充了关于无线LAN媒体访问控制(MAC)的QoS的改进的IEEE 802.11e标准,还包括IEEE 802.11标准的修正和列为推荐实践的标准。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按照802.11n的高速LAN通信被看作可采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本发明并不局限于IEEE 802.11n和无线LAN通信,本发明适用于所有无线通信方法和所有无线通信设备,比如蜂窝电话机和无线LAN。
通过下面提及的在IEEE 802.11n中提出的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的例子,和本发明适应“当把RDG持续时间分配给双向数据传输中的STA时,RDG持续时间的确定方法”的情况下的例子,本实施例将被描述成“其中无线传输/接收数据的无线电通信系统,通过获得数据的传输权,发起者能够在获得的时间段中进行多个传输数据的突发传输,还能够把获得的时间段的一部分分配给应答者”。
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基本配置,在第二~第九实施例中,通过把计算方法分成EDCA方法(第二~第四实施例)和HCCA方法(第五~第九实施例),详细说明将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比值ξ的计算方法,EDCA方法是借助带冲突回避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A)的自我分配方法,HCCA方法是利用轮询的集中控制方法。本发明中与EDCA方法相关的一部分和与HCCA方法相关的一部分相互独立地生效。就与HCCA相关的那部分来说,本发明可能只适用于AP,可按照和常规STA相同的配置构成STA。本发明可在AP和STA中实现涉及EDCA方法的那部分。
在第十实施例中,将说明把第四、第七、第八和第九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设备(AP和STA)的传输队列分成两个队列:一般传输队列和TCP-Ack的传输队列的配置的例子。TCP-Ack最初是TCP中的传输确认帧;但是,本发明可以在等级高于MAC层的层中,把不同于TCP的协议用作传输确认帧,而不必局限于TCP。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表示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布置的配置例子,涉及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设备(AP和STA)被布置在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
在图1中,通信系统包括AP 100和STA 200。图1表示了就一种通信形式来说的一个具体例子,依据所述通信形式,六组STASTA1-STA6在由AP 100管理的无线电小区(下面称为基本服务集(BSS))300中相互无线连接。
在IEEE 802.11中,由一个AP和属于该AP的一个以上的STA构成的BSS的结构单元被称为一个BSS。在第一实施例中,将举例说明由AP 100管理的BSS 300;例如即使对于其中不存在任何AP,并且不少于两个的具有相同通信能力的STA进行无线通信的自组织通信的配置,而不是图1中所示的配置,也可采用本发明。在IEEE 802.11中,仅由STA组成,而不存在任何AP的自组织通信的一个单元被称为独立基本服务集(IBSS)。
AP 100和STA STA1-STA6通过其相互通信的帧交换包括除数据帧外的多种帧,例如在IEEE 802.11中,供MAC层中终端或BSS 300之中的管理之用的管理帧,和控制由有效负载(例如,任一帧等)产生,并从高阶的逻辑链路控制(LLC)层传送给MAC层或者管理帧的数据帧的交换的控制帧。
在IEEE 802.11中,BSS把将在BSS 300中使用的参数,时间信息等插入信标帧中以便传送它们,信标帧是从AP 100定期传送的管理帧。BSS 300中的每个STA 200从接收的信标帧中抽取将在BSS 300中使用的参数,随后广泛通告供在BSS 300中使用的各种参数。STA200通过与AP 100进行借助关联帧(association frame)交换的验证处理,以及进行借助关联帧交换的关联处理,完成验证处理,随后STA200属于BSS 300。
在IEEE 802.11e中,在属于BSS 300之后,如果块确认、业务流(TS)、终端间通信(DLS)等被投入使用,那么通过与AP交换管理帧,协商块确认、TS、DSL等,每个STA变得可用。
使每个STA 200以及AP 100进行数据传输的访问控制方法包括EDCA和HCCA。EDCA是一种自分配方法,HCCA是一种利用轮询的集合控制方法。
EDCA和HCCA方法都引入了TXOP的概念,以便降低由退避(back-off)和轮询帧传输产生的开销,以及连续传输数据。TXOP的概念获得TXOP时段的传输权,在所述TXOP时段中,当通过退避处理或者轮询帧接收,STA 200或AP 100获得数据的传输权时,每个STA200或者AP 100允许连续传输数据。已获得TXOP时段的传输权的STA 200或AP 100在TXOP时段中,不进行冲突回避处理,而是通过隔开短的帧间间隔(SIFS),进行数据的传输处理。
下面将分别参考图2-4,说明EDCA方法、HCCA方法和块确认方法中的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例子。分别夹在图2和图3中的数据帧(下面,数据帧被称为Data)、传输确认帧(下面,传输确认帧被称为Ack)、块确认和块确认请求间的部分,和介于QoS Cf-轮询帧的接收与Data的传输之间的部分分别等同于SIFS间隔。Data起数据帧、Ack、块确认和块确认请求的作用,数据帧、Ack、块确认和块确认请求分别起用于每个数据帧的传输确认的控制帧的作用。在无线LAN的各个标准中说明了这些详细内容。
图2表示IEEE 802.11的EDCA方法中的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例子。
如图2中所示,EDCA方法中的TXOP是在通过CSMA/CA,获得起因于退避延时完成的传输权之后,在规定的TXOP时段内,已获得传输权的STA 200或AP 100能够以SIFS间隔进行数据传输的时间段。借助信标帧,在BSS 300中,规定的TXOP时段已变得公知。
图3表示IEEE 802.11的HCCA方法中的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例子。
在HCCA方法中,如图3中所示,STA 200通过从AP 100接收轮询帧(QoS Cf-轮询帧)以代替进行退避处理,获得传输权,并且能够在轮询帧所指示的TXOP时段中传送数据。就从AP 100向STA 200的数据传输来说,AP 100进行无线电空间中的载波检测,而不是进行依据轮询帧和取决于轮询帧间间隔(PIFS)周期中的无线电间隔处于空闲状态的确认,获得传输权的假定,获得传输权的方法,并进行数据传输。
图4表示IEEE 802.11e的块确认方法中的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例子。
图4表示通过集中答复Ack,能够实现每个数据帧(Data)的每个传输确认帧(Ack)的高效传输处理的块确认方法。如图4中所示,块确认方法在获得TXOP时段之后以SIFS间隔传送数据,并传送为最后一次的传输确认请求的块确认请求帧。当收到块确认请求帧时,应答者以块确认帧答复传输确认情形。EDCA和HCCA方法都可获得块确认方法中的TXOP时段,块确认帧不必在TXOP时段内被接收。但是,EDCA方法中TXOP时段的获得以进行块确认方法中的数据传输会导致在获得TXOP时段之后,在通过CTS帧的帧交换之后,以SIFS间隔传送数据。
下面,将举例说明在IEEE 802.11n中提出的帧聚合方法和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的使用的情况。本发明甚至适用于使用双向数据传输,而不使用帧聚合方法的情况。
帧聚合方法是一种进一步降低存在于块确认方法中的SIFS间隔,以便通过聚集到一个传输帧(聚合帧)中来传送Data帧。
双向数据传输方法是IEEE 802.11e中关于TXOP扩展的方法。在IEEE 802.11e中,已获得传输权的终端持续TXOP时段进行数据传输,其它终端不能进行数据传输,直到获得的TXOP被终止或释放为止。但是,双向数据传输方法是其中通过把一部分的TXOP时段分配给应答者,已获得传输权的终端在相同的TXOP时段内进行双向数据通信的方法。
下面将首先详细说明在IEEE 802.11n中提出的双同数据传输方法。
图5表示在802.11n中提出的双向数据传输的例子。
在双向数据传输方法中,发起者传送IAC帧以便获得TXOP。IAC帧中描述表示是否使用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的信息。
应答者把为响应帧的RAC帧传送给IAC帧;但是,如果在IAC帧中描述了表示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的使用的事实的信息,那么当一部分的TXOP已被分配时,应答者描述起因于希望传送的全部数据的长度(字节长度)和传输速率,并通告它们。
在收到从应答者传送的RAC帧之后,发起者确定RDG持续时间长度,以便根据在RAC帧中描述的应答者的所需值,将其分配给应答者。发起者在IAC帧中描述确定的RDG持续时间长度,并准备一个聚合帧,IAC帧,传输数据(图5的例子中的Data 1、Data 2、Data3和Data 4)和块确认请求帧被集中到其中,以便传送该聚合帧。
当传送作为来自发起者的传输数据(Data 1、Data 2、Data 3和Data 4)的传输确认的块确认帧时,应答者准备一个聚合帧,在不超过包含于聚合帧中的IAC帧中的RDG持续时间长度的范围内的块确认帧,发送给发起者的传输数据(图5中的例子中的Data 2-1、Data 2-2、Data 2-3和Data 2-4)和块确认请求被集中为一个。应答者准备的聚合帧调整要被聚合的数据的数目,以便不超过RDG持续时间长度。在从完成传送自发起者的聚合帧的接收开始,过去SIFS间隔之后,应答者答复准备的聚合帧。
之后,如果发起者不继续数据传输,那么它答复块确认帧,从而终止其数据传输,如图5中所示。如果仍然存在剩余的TXOP,并且发起者仍然继续数据传输,那么它重复相同的序列来进行双向数据通信。
在上面的例子中描述了块确认请求帧的使用的例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在IEEE 802.11n中提出的)不明确(Implicit)块确认方法,其中通过根据聚合帧的传输作为触发信号的事实,借助于块确认帧进行传输确认,消除了作为传输确认的传输请求的块确认请求。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设备的配置例子。
图6表示第一实施例的AP 100的配置。
如图6中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AP 100包括信标产生单元101,终端信息处理单元102,传输队列103,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104和通道访问控制单元105。
信标帧产生单元101保存将在BSS 300中使用的参数,以便在传输信标帧时,通过使用保存的参数产生信标帧。
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管理属于将由自我设备(对应的AP 100)管理的BSS 300的STA 200的信息,比如和已与AP 100关联的STA200的信息,关于TS与AP 100协商中的信息,和关于块确认建立终端间通信的信息。
传输队列103完成传输数据的缓冲(buffering)。
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104进行数据传输/接收所必需的处理。
通道访问控制单元105观察无线电通道,并进行退避以获得数据传输/接收的传输权。
图7表示第一实施例中的STA 200的配置。
如图7中所示STA 200包含信标帧识别单元201,终端信息管理单元202,传输队列203,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204和通道访问控制单元205。
信标帧识别单元201取出在从AP 100接收的信标帧中描述的BSS 300中的信息,把其信息保存在识别单元201中。
终端信息管理单元202管理必须由自我设备(STA 200)管理的信息,例如与AP 100关联的信息,关于TS与AP 100协商的信息和关于块确认建立终端间通信的信息。
传输队列203缓冲传输数据。
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204进行数据传输/接收所必需的处理。
通道访问控制单元205观察无线电通道,并进行退避以获得数据传输/接收的传输权。
第一实施例把一个参数设为在把双向数据传输用于本实施例时,在向应答者分配RDG持续时间的计算中使用的‘比值ξ’。这里,如果ξ是特定值(例如,0),那么假定ξ表示不使用双向数据传输方法。比值ξ的计算方法的一个具体例子将在第二~第九实施例中描述。
通过利用将在第二~第九实施例中描述的计算方法,在AP100(图6的配置例子中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中计算比值ξ,并将其保存在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104中,以便由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在通信中使用。
在信标传输时,AP 100读出保存在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104中的比值ξ,以便向每个STA 200通告比值ξ,信标帧产生单元201向信标帧记述(describe)比值ξ,随后传送该信标帧。收到信标帧的每个STA 200借助信标帧识别单元201从信标帧读出比值ξ,按照和AP 100相同的方式,将其保存在STA 200中的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204中。AP 100和每个STA 200都能够根据TXOP长度和比值ξ的值,计算RDG持续时间。
如果STA 200不根据比值ξ确定RDG持续时间长度,那么它可被除去,从而从AP 100向每个STA 200通告比值ξ。
下面,将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中利用比值ξ确定RDG持续时间的方法。
图8表示第一实施例中,在双向数据传输中的TXOP时段中的通信方法的操作例子。
当STA 200或AP 100进行数据传输时,通道访问控制单元(105或205)获得EDCA方法或HCCA方法中,TXOP时段的数据传输权。获得TXOP时段的传输权的STA 200或AP 100把IAC帧换成RAC帧,如图8中所示,在IAC帧和RAC帧的交换之后,发起者的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104或204)从传输队列(103或203)取出多项传输数据,以准备聚合帧。此时,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104或204)通过使用获得的TXOP长度和比值ξ,确定要传送的聚合帧长度(α)和要给予接收终端的RDG持续时间长度(β),以便在RDG持续时间中写入聚合帧中的IAC帧中,并通过聚合多项数据准备聚合帧。
下面表示了比值ξ的计算方法的一些例子(比值ξ的定义公式)。
ξ=β/α
ξ=β/(TXOP长度)
ξ=(β+RAC帧长度)/(TXOP长度)
ξ=β/(α+γ)
ξ=β/(α+SIFS)
ξ=β/(α+SIFS×2+γ)
ξ=β/(α+SIFS×2)
ξ=(RAC帧长度+β)/(IAC帧长度+α)
可以使用与每个前述ξ满足倒数关系的下述计算方法。
ξ=α/β
ξ=(TXOP长度)/β
ξ=(TXOP长度)/(β+RAC帧长度)
ξ=(α+γ)/β
ξ=(α+SIFS)/β
ξ=(α+SIFS×2+γ)/β
ξ=(α+SIFS×2)/β
ξ=(IAC帧长度+α)/(RAC帧长度+β)
除了上面提及的例子之外,可考虑各种计算方法。
发起者根据TXOP长度和比值ξ的值,以及比值ξ的定义公式,确定要传送的聚合帧长度(α)和要提供给应答者的RDG持续时间长度(β),并按双向数据传输进行通信。
在说明了在图8中的TXOP的开始的把IAC帧换成RAC帧的例子的情况下,不必把IAC帧换成RAC帧,聚合帧可在TXOP的开始被传送。
图8表示了从发起者和应答者逐一地传送聚合帧的各帧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但是,下面将提及在一个TXOP时段内传送聚合帧的多个帧的情况。
图9表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在一个TXOP时段内传送聚合帧的多个帧的情况下,在双向数据传输中,在TXOP时段内的通信方法的操作例子。
下面表示了当在一个TXOP时段内,从发起者和应答者传送聚合帧的多个帧时,通过利用获得的TXOP长度和比值ξ,确定要传送的聚合帧长度(α)和要提供给应答者的RDG持续时间长度(β)的计算方法的一些例子(比值ξ的定义公式)。
ξ=β1/α1=β2/α2
ξ=(β1+SIFS)/(α1+SIFS)=(β2+SIFS)/(α2+SIFS)
ξ=(β1+β2)/(TXOP长度)
ξ=(β1+β2+RAC帧长度)/(TXOP长度)
ξ=(β1+β2+γ)/(TXOP长度)
ξ=(β1+β2+γ+RAC帧长度)/(TXOP长度)
ξ=(β1+β2)/(α1+α2)
ξ=(β1+β2+RAC帧长度)/(α1+α2+IAC帧长度)
ξ=(β1+β2+γ)/(α1+α2+α3)
ξ=(β1+β2+γ+RAC帧长度)/(α1+α2+α3+IAC帧长度)
可以使用与每个前述ξ满足倒数关系的下述计算方法。
ξ=α1/β1=α2/β2
ξ=(α1+SIFS)/(β1+SIFS)=(α2+SIFS)/(β2+SIFS)
ξ=(TXOP长度)/(β1+β2)
ξ=(TXOP长度)/(β1+β2+RAC帧长度)
ξ=(TXOP长度)/(β1+β2+γ)
ξ=(TXOP长度)/(β1+β2+γ+RAC帧长度)
ξ=(α1+α2)/(β1+β2)
ξ=(α1+α2+IAC帧长度)/(β1+β2+RAC帧长度)
ξ=(α1+α2+α3)/(β1+β2+γ)
ξ=(α1+α2+α3+IAC帧长度)/(β1+β2+γ+RAC帧长度)
除了上面提及的例子之外,可考虑各种计算方法。
除图8和图9的方法之外的方法可用作第一实施例中,在双向数据传输中,在TXOP时段内的通信方法的操作例子。
发起者根据TXOP长度和比值ξ的值,以及比值ξ的定义公式,确定要传送的聚合帧长度和要提供给应答者的RDG持续时间长度,以便按双向数据传输进行通信。
如上所述,按照第一实施例,比值ξ可确定双向数据传输中,进行通信的RDG持续时间。通过把确定RDG持续时间的比值ξ保存在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104或204)中,第一实施例能够容易地确定RDG持续时间。
在借助双向数据传输的通信中,每个帧间隔整个变成SIFS间隔,以致将用于RDG持续时间计算处理的时间变得极短。于是,在安装无线LAN基带LSI的情况下,不得不用硬件设计RDG持续时间计算处理。
由于第一实施例简化了RDG持续时间确定方法,因此在安装无线LAN基带LSI的情况下,该方法可用硬件来设计RDG持续时间。另外,通过对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104或204)和通道访问控制单元(105或205)进行硬件设计,和通过对其它单元进行软件设计,能够在相同的硬件设计上安装用于AP 100和STA 200的不同软件,另外,可使硬件设计的单元达到公用。硬件设计难以进行复杂的计算处理;但是第一实施例通过借助软件设计的单元,能够进行确定比值ξ的复杂计算处理,并根据软件计算得到的比值ξ,借助硬件设计的单元确定RDG持续时间。
下面,在第二~第四实施例中,说明EDCA方法的使用的情况。就用于确定在双向数据传输中,要分配给应答者的RDG持续时间的比值ξ的计算方法来说,第二实施例将表示根据设定的业务流的数目,计算比值ξ的例子(设定每种访问类别的比值ξ,或者把比值ξ设为公共值,而不考虑访问类别)。第三实施例将表示根据所需的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的总和(需要的带宽分配需求量),而不是第二实施例中的TS的数目进行计算的例子,第四实施例将表示在第三实施例中,上层(higher order layer)采用TCP的情况下,还考虑TCP-Ack的所需吞吐量的例子。
第五~第九实施例将说明HCCA方法的使用的每种情况。就用于确定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双向数据传输方法中,要分配给应答者的RDG持续时间的比值ξ的计算方法来说,第五实施例表示根据对于相同终端的HCCA的TS的数目,计算比值(每个终端的统一比值ξ)的例子,第六实施例表示根据所需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的总和,而不是第五实施例中的TS的数目,进行计算的例子。第七实施例表示在第六实施例中上层采用TCP的情况下,还考虑TCP-Ack的所需吞吐量的例子。第八实施例表示对于每组终端和优先级[业务ID(TID)](业务流),把比值ξ设为统一比值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第九实施例表示在建立终端间通信的直接链路的TS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说明第二实施例。
首先说明优先级(TID)和业务流(TS)之间的关系。
IEEE 802.11向要传送的数据赋予TID。用数字表示TID,比如TID=0-15,随着数字的增大,将获得具有高TID的数据。具有TID=0-7的低TID的数据用EDCA方法(它是竞争方法)传送,具有TID=8-15的高TID的数据用HCCA方法(它是非竞争方法)传送。
HCCA方法需要设定TS,以便传输/接收具有TID=8-15的数据
希望传输/接收TID=8-15的数据的STA 200准备TSPEC,TSPEC中描述所需的TID,所需的传输方向(从AP接收的下行链路的传输方向,向AP传输的上行链路的传输方向,往/来于AP双向传输/接收的双向链路的传输方向,或者终端间通信直接链路的传输方向),所需的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和延迟允许值(延迟限度)等,并把包括TSPEC的“ADDTS.request帧”传送给AP 100。
AP 100确定它是否满足由‘ADDTS.request帧’中的TSPEC所需的数据传输请求,如果它能够满足该传输请求,那么它通过‘ADDTS.request帧’通告传输请求的接收,从而设定TS。如果它不能满足该传输请求,那么AP 100通过‘ADDTS.request帧’通告可接收的TSPEC值,或者通过‘ADDTS.request帧’通告TS的拒绝的事实。
当TS被设定时,在用在HCCA方法中的非竞争周期内,AP 100传送下行链路的Data,以便满足在TSPEC中允诺的值,或者传输用于上行链路或终端间通信的数据传输的QoS Cf-轮询帧。
对于每个STA 200以及对于每个TID来说,每个TS分别是唯一的,在没有设定TS的情况下,AP 100不能按HCCA方法进行通信。于是对于具有为8-15的TID,并且其中没有设置任何TS的数据,AP100按EDCA方法进行通信。
EDCA方法把0-7的TID分成四种访问类别:AC_VO、AC_VI、AC_BE和AC_BK。更具体地说,TID=6和7对应于AC_VO,TID=4和5对应于AC_VI,TID=0和3对应于AC_BE,TID=1和2对应于AC_BK。在EDCA方法中,AC_VO具有最高的TID,按照AC_VI、AC_BE和AC_BK的顺序,TID逐渐降低。通过对于这四种访问类别,使获得传输权所需的时间和可能得到的TXOP的长度的值互不相同,EDCA方法确保TID不同的数据的QoS。
图10表示了将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EDCA参数集(EDCA参数集)的例子。
供ECDA中使用的各种参数被集合成图10中所示的EDCA参数集,以便把它们插入从AP 100定期传送的信标帧中,并被传送,从而,它们变成将由BSS 300中的STA 200使用的参数。
图10中所示的EDCA参数集是其中在现有的EDCA参数集中加入作为新参数的′Bidirectional ratio′的EDCA参数集。图10按照四种访问类别AC_VO、AC_VI、AC_BE和AC_BK成排地表示了六种参数′CW min′、′CW max′、′AIFSN′、′TXOP Limit′、′ACM bit′和′Bidirectional ratio′的值。
除在第二实施例中新添加的′Bidirectional ratio′外的五种参数CW min、CW max、AIFSN、TXOP Limit和ACM bit是现有参数,在图10中描述的′CW min′、′CW max′、′AIFSN′、′TXOP Limit′和′ACM bit′的值是在IEEE 802.11e中描述的默认值。
三种参数′CW min′、′CW max′和′AIFSN′均指示每种访问类别中,为了获得传输权所需的时间,′TXOP Limit′指示要获得的TXOP的长度,′ACM bit′指示对应访问类别中,许可控制的必要性的存在或不存在。
这种情况下,通过′ACM bit′指示的许可控制起防止具有较高TID的AC_VO和AC_VI的数据通信持续占据EDCA方法中的数据通信周期,和防止具有较低TID的访问类别及其它STA 200的数据通信被禁用。如图10中所示,当AC_VO和AC_VI的′ACM bit′变成′1′时,就利用′AC_VO′或′AC_VI′的参数的EDCA方法中的数据传输来说,建立具有对应于′AC_VO′或′AC_VI′的TID的TS,随后,当在TSPEC中存在将在许可控制中使用的′Medium Time′时,通过使用具有为′1′的′ACM bit′的访问类别,能够进行通信。对这种通信来说,如果AP 100使用具有为′1′的′ACM bit′的访问类别,那么在该访问类别中需要建立TS。当传送具有和带有为′1′的′ACM bit′,但是无TS的设置的访问类别对应的TID的数据时,必须通过把TID降低到具有为′0′的′ACM bit′的访问类别,来传送数据。
对于使用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的情况,新增加的′Bidirectional ratio′是比值ξ。即,在第二实施例中,比值ξ被加入到将通过从AP 100定期传送的信标帧传送,并将向BSS 300中的STA 200通告的EDCA参数集中。
图10中所示的值是例子,所述值并不局限于图10中所示的那些值。
图10举例表示了设定每种访问类别的′Bidirectional ratio′,即比值ξ的方法;但是,可以使用把′Bidirectional ratio′,即比值ξ设为公共值(例如AP 100管理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统一值),而不考虑访问类别的方法。
图11表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AP 100的配置。
如图11中所示,AP 100包含TS设置单元106,信标帧产生单元101,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传输队列103,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104和通道访问控制单元105。
TS设置单元106确定是否接受向STA 200要求的TS,以设定TS。
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管理必须由自我设备(STA 200)管理的信息,比如与AP 100关联的信息,和关于TS与AP 100协商的信息,关于块确认建立终端间通信的信息。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随后根据设定的TS和BSS 300中的通信情形,计算EDCA参数集,以便把它们告知信标帧产生单元101,还计算将由AP 100使用的EDCA参数集。
信标帧产生单元101保存从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通告的EDCA参数集,和将在BSS 300中使用的其它参数,并在信标传输时,利用保存的参数准备信标帧。
传输队列103缓冲传输数据。
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104进行数据传输/接收所必需的处理。
在数据传输/接收中,通道访问控制单元15观察无线电通道,以获得传输权,并进行退避处理。
图12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STA的配置。
如图12中所示,STA包括TS设置单元206,信标帧识别单元201,终端信息管理单元202,传输队列203,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204和通道访问控制单元205。
在出现TID为8-15的数据的传输或接收请求的情况下,TS设置单元206交换帧,以设定AP 100和TS。
信标识别单元201取出在接收自AP 100的信标帧中描述的BSS300中的信息,并将其信息保存在识别单元201中。终端信息管理单元202管理将由STA 200管理的信息,比如与AP 100关联的信息,关于TS进行协商的信息,和块确认及终端间通信的建立信息。
传输队列203缓冲传输数据。
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204执行数据传输/接收所必需的处理。
通道访问控制单元205观察无线电通道,以获得数据传输/接收中的传输权,并进行退避处理。
在第二实施例中,就确定在双向数据传输中使用的′Bidirectionalratio′(第一实施例的比值ξ)的方法来说,如下详细所述,将描述通过利用每个传输方向的TS集的数目,计算比值ξ的方法。
在EDCA方法中,如上所述,在使用具有为1的′ACM bit′的访问类别的情况下,TS必须被设定。在第二实施例中,根据TS的数目确定′Bidirectional ratio′(比值ξ)。这里将举例说明AP 100确定图10中所示的EDCA参数集的′Bidirectional ratio′(比值ξ)的情况。
在图10中的EDCA参数集中,由于AC_VO和AC_VI的′ACMbit′被设为′1′,因此应建立TS,以便进行AC_VO和AC_VI之间的通信。因此,在图10的例子中,使用为每个AC_VO和AC_VI确定的TS的数目。
当从STA 200发出AC_VO的第一个TS的设定请求时,STA 200借助图12中的TS设置单元206准备TSPEC,并将其插入到′ADDTS.request帧′中,以便将其传送给AP 100。
当收到′ADDTS.request帧′时,AP 100确定图11中的TS设置单元106是否接受该TS,从而通过′ADDTS.request帧′答复。
当BSS 300中的STA 200借助该帧交换设定AC_VO的第一个TS时,AP 100借助图11中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管理设定的TSPEC的值,并等待固定的时间段,直到多个TS被设定为止。此时,′Bidirectional ratio′被保存为默认值。该默认值可被任意确定。
在等待固定的时间段直到多个TS被设定为止之后,AP 100利用下面表示的公式,根据保存在图11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中的TSPEC确定比值ξ。
就确定′Bidirectional ratio′的计算公式的例子来说,在作为AC_VO的每个传输方向上的TS,存在下行链路(从AP到STA 200)的′a′条TS,上行链路(从STA到AP)的′b′条TS,和双向链路(到AP和STA)的′c′条TS的情况下,可采用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为供双向数据传输方法中使用的′Bidirectional ratio′的比值ξ的方法。
(1)在使用ξ=β/α和ξ=β1/α1的情况下;
ξ=(b+c)/(a+c),或者
ξ=b/a
(2)在使用ξ=α/β和ξ=α1/β1的情况下;
ξ=(a+c)/(b+c),或者
ξ=a/b
或者,例如,下述公式是可用的。
(1)在使用ξ=β/α和ξ=β1/α1的情况下;
ξ=(b+k×c)/(a+k×c),(k是0≤k≤1的任意常数)
(2)在使用ξ=α/β和ξ=α1/β1的情况下;
ξ=(a+k×c)/(b+k×c),(k是0≤k≤1的任意常数)
除了上面提及的例子之外,各种计算方法是值得考虑的。
AP 100把作为由BSS 300中的STA 200使用的EDCA参数集的′Bidirectional ratio′的计算比值ξ通告给图11中的信标帧产生单元11,把作为由AP 100使用的EDCA参数集的′Bidirectional ratio′的比值1/ξ(它是用于STA 200的比值ξ的倒数)通告给图11中的信标帧产生单元11。
AP 100的信标帧产生单元11管理由BSS 300中的STA 200使用的EDCA参数集和由AP 100使用的EDCA参数集。EDCA参数集的′Bidirectional ratio′的比值1/ξ和′TXOP Limit′被通知给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104,′CW min′、′CW max′和′AIFSN′被通知给通道访问控制单元105,以便用于数据传输/接收。
借助AP 100的信标帧产生单元101,由BSS 300中的STA 200使用的EDCD参数集被插入信标帧中,以便在BSS 300中广播传送。BSS 300中的STA 200从由图12中的信标帧识别单元31接收的信标帧中取出EDCA参数集,并把′Bidirectional ratio′的比值ξ和′TXOPLimit′通知给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204,并把′CW min′、′CW max′和′AIFSN′通知给通道访问控制单元205,以便把它们用于数据传输/接收。
通过把在第二实施例中计算的比值ξ和比值1/ξ应用于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计算方法(比值ξ的定义公式),双向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数据传输/接收。
根据第二实施例,在通过双向数据传输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通过反映建立的TS的数目,RDG持续时间的比值是可被确定的。另外,第二实施例能够以模块的形式,把通过反映建立的TS的数目,计算RDG持续时间的比值的部分与根据设定比值分配RDG持续时间的部分分开。
在说明了在等待固定的时间段,直到获得多个TS为止之后,确定比值ξ的方法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当第一个TS已被设定或者每次当TS的设置情形被改变时,借助上述方法来计算比值ξ,以改变EDCA参数集,而不必在比值ξ的确定中,等待建立多个TS的时间的方法。这点对其它实施例是一样的。
(第三实施例)
下面主要说明第三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间的不同点。
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点是确定作为EDCA参数集的′Bidirectional ratio′的比值ξ的方法。在第二实施例中,根据为每个传输方向建立的TS的数目,计算作为EDCA参数集的′Bidirectionalratio′的比值ξ,在第三实施例中,根据为每个传输方向设定的TS的所需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的总和,计算所述比值ξ。
第三实施例中的AP 100的配置例子可和图11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AP 100的配置例子相同。第三实施例中的STA 200的配置例子可和图12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STA 200的配置例子相同。下面利用图10中的所示的EDCA参数集说明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二实施例,当从BSS 300中的STA 200设定了AC_VO的第一个TS时,AP 100借助图11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2管理设定的TSPEC的值,以便等待固定的时间段,直到多个TS被设定为止。此时,′Bidirectional ratio′被保持为默认值。
在等待固定的时间段,直到多个TS被设置为止之后,AP 100利用例如如下所示的计算公式,根据保存在图11中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2中的TSPEC,确定比值ξ。
为了计算比值ξ(它是将在双向数据传输中使用的′Bidirectionalratio′),AP 100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通过把所需的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分成下行链路(从AP到STA)的′a′Mbps吞吐量,上行链路(从STA到AP)的′b′Mbps吞吐量,和双向链路(到AP和STA)的′c′Mbps吞吐量,从关于AC_VO设定的多个TS收集作为总值的所需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
AP 100通过利用作为例子表示的下述计算公式,计算比值ξ。
(1)在使用ξ=β/α和ξ=β1/α1的情况下;
ξ=(b+c)/(a+c),或者
ξ=b/a
(2)在使用ξ=α/β和ξ=α1/β1的情况下;
ξ=(a+c)/(b+c),或者
ξ=a/b
或者,例如,下述公式是可用的。
(1)在使用ξ=β/α和ξ=β1/α1的情况下;
ξ=(b+k×c)/(a+k×c),(k是0≤k≤1的任意常数)
(2)在使用ξ=α/β和ξ=α1/β1的情况下;
ξ=(a+k×c)/(b+k×c),(k是0≤k≤1的任意常数)
除了上面提及的例子之外,各种计算方法是值得考虑的。
类似于第二实施例,计算的比值ξ被用作由BSS 300中的STA 200使用的EDCA参数集的′Bidirectional ratio′。AP 100使用为STA 200的比值ξ的倒数的比值1/ξ作为EDCA参数集的′Bidirectional ratio′。
根据第三实施例,当按双向数据传输进行通信时,通过在反映建立的TS的所需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的情况下确定RDG持续时间,双向数据传输方法能够把实际所需的频带的比值设为在其传输方法中,发起者和应答者使用的TXOP的比值。并且双向数据传输方法能够分配在其传输方法中,发起者和应答者所需的频带。
(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主要针对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点说明第四实施例。
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点是作为EDCA参数集的′Bidirectionalratio′的比值ξ的确定方法。在第三实施例中,根据关于每个传输方向设定的TS的所需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的总和,计算作为EDCA参数集的′Bidirectional ratio′的比值ξ,当根据关于每个传输方向设定的TS的所需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的总和进行计算时,第四实施例根据TCP数据的所需吞吐量和关于TCP数据的TCP Ack所需的吞吐量的总值,计算其上层是TCP的TS的比值ξ。
第四实施例的AP 100的配置例子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AP 100的配置例子相同。第四实施例的STA 200的配置例子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STA 200的配置例子相同。下面也利用图10中所示的EDCA参数集说明第四实施例。
假定第四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设备使用在IEEE 802.11中定义的MAC层作为L2层。等级比L2层高的层可具有各种配置,取决于要使用的应用,第四实施例的情况是在所述上层中使用传送诸如关于传输数据的传输确认帧之类的帧的协议。下面用TCP/IP协议被用于所述上层的例子来说明第四实施例。但是,第四实施例中的上层并不把协议局限于TCP/IP协议,本发明适用于其它协议。
按照和MAC层的普通数据帧(TCP-Data)相同的方式处理TCP层(它是等级比MAC层高的层)的传输确认帧(TCP-Ack)。于是,在上层中使用TCP/IP协议的情况下的数据传输在传输数据(TCP-Data)和TCP层的传输确认(TCP-Ack)之间进行帧的帧交换。该数据传输还在MAC层的传输数据[Data(TCP-Data]和对应传输确认(Ack)之间,以及TCP层的传输确认[Data(TCP-Ack)]和MAC层的对应传输确认(Ack)之间进行帧的两种帧交换。即,对每层进行两种传输确认。
图13表示了在使用TCP层和MAC层的情况下的数据传输/接收的例子。
当发起者的TCP层1传送TCP-Data时,如图13中所示,发起者的MAC层1传送TCP-Data作为MAC层的Data帧,并接收MAC层的传输确认(Ack),随后把TCP-Data传送给应答者的TCP层2。收到TCP-Data的应答者的TCP层2传送TCP-Ack,它是接收的TCP-Data的传输确认。作为MAC层的Data帧,从应答者的MAC层2传送TCP-Ack,随后数据传输/接收方法接收该MAC层的传输确认(Ack),从而把TCP Data传送到发起者的TCP层1。由此,数据传输/接收方法完成TCP-Data的传输确认,从而完成TCP-Data的传输。
如上所述,在把TCP/IP协议用于上层的情况下的数据传输中,在不进行MAC层中的数据的双向传输/接收的情况下,并不通过TCP进行数据传输/接收。即,当设定其中使用上层中的TCP/IP协议的TS时,必须朝着设定的传输方向进行数据通信,同时朝着相反的方向进行关于TCP-Ack的数据通信。至于识别通过MAC层用于上层的协议的类型的方式,当用IEEE 802.11e中的′ADDTS请求帧′和′ADDTS响应帧′设定TS时,通过TCLAS的使用,借助MAC层,数据传输/接收方法能够识别用于上层的协议的类型。
在第四实施例中,在把TCP/IP协议用于上层的情况下,数据传输/接收方法使用设定TS时的TCLAS,通告它已设定其中使用TCP/IP的TS的事实。但是,对于MAC层认识到把TCP/IP用于上层的事实的方式来说,除了利用其中使用的TCLAS的方式外,数据传输/接收方法可以使用其它方式,比如使用MAC层和上层之间的接口的方式。
类似于第三实施例,为了计算比值ξ(它是将在双向数据传输中使用的′Bidirectional ratio′),AP 100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通过把所需的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分成下行链路(从AP到STA)的′a′Mbps吞吐量,上行链路(从STA到AP)的′b ′Mbps吞吐量,和双向链路(到AP和STA)的′c′Mbps吞吐量,从关于AC_VO设定的多个TS收集吞吐量的总值。
在第四实施例中,不同于第三实施例,为了计算比值ξ,AP 100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集合下行链路(从AP到STA)的′x′Mbps吞吐量,上行链路(从STA到AP)的′y′Mbps吞吐量,和双向链路(到AP和STA)的′z′Mbps吞吐量作为TCP-Ack所必需的吞吐量,并使用该总值,随后利用如下所示的计算公式例子,计算比值ξ。
其中′a′、′b′和′c′与第三实施例中的相同。
(1)在使用ξ=β/α和ξ=β1/α1的情况下;
ξ=(b+c+y+z)/(a+c+x+z),或者
ξ=(b+y)/(a+x)
(2)在使用ξ=α/β和ξ=α1/β1的情况下;
ξ=(a+c+x+z)/(b+c+y+z),或者
ξ=(a+x)/(b+y)
或者,例如,下述公式是可用的。
(1)在使用ξ=β/α和ξ=β1/α1的情况下;
ξ=(b+k1×c+y+k2×z)/(a+k1×c+x+k2×z),(k1是0≤k1≤1的任意常数,k2是0≤k2≤1的任意常数)
(2)在使用ξ=α/β和ξ=α1/β1的情况下;
ξ=(a+k1×c+x+k2×z)/(b+k1×c+y+k2×z),(k1是0≤k1≤1的任意常数,k2是0≤k2≤1的任意常数)
除了上面提及的例子之外,各种计算方法是值得考虑的。
类似于第三实施例,计算的比值ξ被设为由BSS 300中的STA 200使用的EDCA参数集的′Bidirectional ratio′。AP 100使用为STA 200的比值ξ的倒数的比值1/ξ作为EDCA参数集的′Bidirectional ratio′。
根据第四实施例,在按双向数据传输进行通信时,通过在反映在上层中使用TCP/IP协议的情况下,传输TCP-Ack所必需的频带的情况下确定RDG持续时间,双向数据传输方法能够把其中TCP-Ack所必需的频带也被加入到传输TCP-Ack所需的频带中的比值设为所述比值。此外,双向数据传输方法能够通过单一TXOP,把通过使用双向数据传输方法设定的TS所需的频带分配给发起者和应答者,并且能够平滑地通过TCP/IP协议进行通信。
上面描述了第二~第四实施例中的EDCA方法的情况,下面将在第五~第九实施例中说明HCCA方法的情况。
(第五实施例)
在第五实施例中,采用一种方法作为用于确定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双向数据传输中,要分配给应答者的RDG持续时间的比值ξ的计算方法,其中当每个终端按HCCA方法进行数据传输时,该方法计算比值ξ作为每个终端的统一比值。第五实施例根据对于相同终端,分别朝着每个传输方向设定的HCCA的TS的数目,计算作为EDCA参数集的′Bidirectional ratio′的比值ξ(参见第二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的AP 100的配置例子与第二~第四实施例的AP 100的配置例子(图11)相同。第五实施例的STA 200的配置例子与第二~第四实施例的STA 200的配置例子(图12)相同。
在IEEE 802.11中,为了按HCCA方法传送具有TID=8-15的高优先级的数据,对于HCCA方法来说需要获得用于设定TS的频带。在第五实施例中,当出现具有TID=8-15的任意TID的数据的传输请求或接收请求时,STA 200利用图12中的TS设置单元206准备TSPEC,并把其插入′ADDTS.request帧′中,以便把其传送给AP 100。
当收到′ADDTS.request帧′时,AP 100借助TS设置单元106确定是否接收该TS,从而通过′ADDTS.request帧′答复确定结果。
借助该帧交换,如果TS已被设定,那么AP 100利用图11中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保存设定的TSPEC的值。AP 100的图11中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保存目前已被设置的所有TS的TSPEC。
第五实施例通过利用如下所示的计算公式例子,确定将被用于确定双向数据传输中的RDG持续时间的比值ξ。
当作为每个传输方向的TS,存在下行链路(从AP到STA)的′a′个TS,上行链路的′b′个TS,和双向链路(到AP和STA)的′c′个TS时,AP 100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根据保存在AP 100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中的对相同STA 200设定的HCCA用TS,使用如下所示的计算公式例子计算比值ξ(它是将在双向数据传输中使用的′Bidirectional ratio′)。
(1)在使用ξ=β/α和ξ=β1/α1的情况下;
ξ=(b+c)/(a+c),或者
ξ=b/a
(2)在使用ξ=α/β和ξ=α1/β1的情况下;
ξ=(a+c)/(b+c),或者
ξ=a/b
或者,例如,下述公式是可用的。
(1)在使用ξ=β/α和ξ=β1/α1的情况下;
ξ=(b+k×c)/(a+k×c),(k是0≤k≤1的任意常数)
(2)在使用ξ=α/β和ξ=α1/β1的情况下;
ξ=(a+k×c)/(b+k×c),(k是0≤k≤1的任意常数)
除了上面提及的例子之外,各种计算方法是值得考虑的。
AP 100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保存每个STA 200的计算比值ξ。
为了把计算的比值ξ用于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中的双向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数据传输/接收,AP 100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把比值ξ通知给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单元104,以便把它用于HCCA方法中的RDG持续时间的确定。
根据第五实施例,在通过双向数据传输方法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通过反映建立的TS的数目,可确定RDG持续时间。第五实施例可以模块的形式把通过反映建立的TS的数目,计算RDG持续时间的比值ξ的部分与根据确定的比值ξ,分配RDG持续时间的部分分开。
(第六实施例)
下面主要说明第六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的不同点。
与第五实施例的不同点是在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的RDG持续时间的确定中使用的比值ξ的确定方法。在第五实施例中,根据为到相同终端的每个传输方向设定的HCCA用TS的数目,计算比值ξ,第六实施例根据分别为到相同终端的每个传输方向设定的HCCA用TS的所需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的总数,计算比值ξ(参见第三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的AP 100的配置例子与第二~第五实施例的AP 100的配置例子(图11)相同。第六实施例的STA 200的配置例子与第二~第五实施例的STA 200的配置例子(图12)相同。
在第六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五实施例,当出现具有为8-15的任意TID的数据的传输请求或接收请求时,STA 200利用图12中的TS设置单元206产生TSPEC,并把其输入′ADDTS.request帧′中,以便把其传送给AP 100。
当收到′ADDTS.request帧′时,AP 100通过图11中的TS设置单元106确定该TS是否应被接受,从而通过′ADDTS.request帧′进行答复。
当借助该帧交换设定了TS时,AP 100把设定的TSPEC的值保存在图11中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中。图11中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保存目前设置的所有TS。
第六实施例通过利用如下所示的计算公式例子,确定将被用于确定双向数据传输中的RDG持续时间的比值ξ。
为了计算比值ξ(它是将在双向数据传输中使用的′Bidirectionalratio′),通过把所需的吞吐量分成下行链路(从AP到STA)的′a′Mbps吞吐量,上行链路(从STA到AP)的′b′Mbps吞吐量,和双向链路(到AP和STA)的′c′Mbps吞吐量,作为每个传输方向的TS,AP 100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集合保存在AP 100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中的对相同STA 200设定的用于HCCA的多个TS的所需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作为总值。
AP 100通过利用作为例子表示的下述计算公式,计算比值ξ。
(1)在使用ξ=β/α和ξ=β1/α1的情况下;
ξ=(b+c)/(a+c),或者
ξ=b/a
(2)在使用ξ=α/β和ξ=α1/β1的情况下;
ξ=(a+c)/(b+c),或者
ξ=a/b
或者,例如,下述公式是可用的。
(1)在使用ξ=β/α和ξ=β1/α1的情况下;
ξ=(b+k×c)/(a+k×c),(k是0≤k≤1的任意常数)
(2)在使用ξ=α/β和ξ=α1/β1的情况下;
ξ=(a+k×c)/(b+k×c),(k是0≤k≤1的任意常数)
除了上面提及的例子之外,各种计算方法是值得考虑的。
类似于第五实施例,AP 100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保存每个STA 200的计算的比值ξ。
AP 100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把比值ξ通知数据传输/接收单元104,以便把其用于双向数据传输方向中的数据传输/接收,以及用于HCCA方法中RDG持续时间的确定。
根据第六实施例,当按双向数据传输进行通信时,双向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反映建立的TS的所需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的情况下,确定RDG持续时间,能够把实际所需的带宽的比值设为双向数据传输方法中发起者和应答者使用的TXOP的比值,并分配双向数据传输方法中发起者和应答者所需的带宽。
(第七实施例)
下面,将主要说明第七实施例与第六实施例的不同点。
与第六实施例的不同点是用于确定双向数据传输方法中的RDG持续时间的比值ξ的确定方法。在第六实施例中,根据为到相同终端的每个传输方向设定的用于HCCA的TS的数目,计算比值ξ,当根据为到相同终端的每个传输方向设定的用于HCCA的TS的所需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的总值计算比值ξ时,第七实施例,当根据为到相同终端的每个传输方向设定的用于HCCA的TS的所需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的总值计算比值ξ时,在其上层使用TCP的TS中,根据其中TCP的数据的所需吞吐量和对应TCP-Ack的所需吞吐量的总值被设为所需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的值,计算比值ξ(参见第四实施例)。
第七实施例中的AP 100的配置例子与第二~第六实施例的AP100的配置例子(图11)相同。第七实施例中的STA 200的配置例子与第二~第六实施例的STA 200的配置例子(图12)相同。
第七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设备使用由IEEE 802.11定义为L2层的MAC层。依据待使用的应用,等级比L2层高的层具有各种配置;但是,在第七实施例中是这样的情况,其中采用一种协议,依据该协议,诸如关于传输数据的传输确认帧之类的帧在上层中,将说明把TCP/IP协议用于上层的情况。但是,第七实施例的用于上层的协议并不局限于TCP/IP协议,本发明适用于其它协议。
在把TCP/IP协议用于上层的情况下的数据传输中,作为每一层的两种传输确认,进行关于TCP层中的传输数据(TCP-Data)和传输确认(TCP-Ack)中的帧交换,以及MAC层中的传输数据(TCP-Data)和传输确认(TCP-Ack)中的帧交换的传输数据的传输确认。按照对MAC层的普通数据帧应用的相同方式,处理TCP层(它是等级比MAC层高的层)的传输确认帧(TCP-Ack)。
于是,在把TCP/IP协议用于上层的情况下的数据传输中,如果未进行MAC层中的数据的双向传输/接收,那么不进行TCP的数据传输/接收。即,如果利用TCP/IP协议的TS被设定为上层,那么在朝着设定的传输方向的数据通信的同时,必须进行反方向的关于TCP-Ack的数据通信。当通过IEEE 802.11e中的′ADDTS.request帧′和′ADDTS.response帧′设定TS时,通过TCLAS的使用,获得由MAC层了解在上层中使用的协议的类型的方法。
在上层中使用TCP/IP协议的情况下,第七实施例通过使用设定TS时的TCLAS,通告其中使用TCP/IP协议的TS的设定。但是,其它方法,比如其中使用MAC层和上层之间的接口的方法可被用于MAC层知晓TCP/IP协议在上层中的应用的方法。
类似于第六实施例,第七实施例通过使用如下所示的计算公式例子,确定将用于确定双向数据传输中的RDG持续时间的比值ξ。
通过把所需吞吐量分成下行链路(从AP到STA)的′a′Mbps吞吐量,上行链路(从STA到AP)的′b′Mbps吞吐量,和双向链路(到AP和STA)的′c′Mbps吞吐量,AP 100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为每个传输方向的TS,集合保存在AP 100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中的对相同STA 200设定的用于多个HCCA的多个TS的所需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作为总值。
不同于第六实施例,为了计算比值ξ,第七实施例集合下行链路(从AP到STA)的′x′Mbps吞吐量,上行链路(从STA到AP)的′y′Mbps吞吐量,和双向链路(到AP和STA)的′z′Mbps吞吐量,作为TCP-Ack所需的吞吐量,并通过利用如下所示的计算公式例子,还利用上述总值,计算比值ξ。
其中′a′、′b′和′c′与第三实施例中的相同。
(1)在使用ξ=β/α和ξ=β1/α1的情况下;
ξ=(b+c+y+z)/(a+c+x+z),或者
ξ=(b+y)/(a+x)
(2)在使用ξ=α/β和ξ=α1/β1的情况下;
ξ=(a+c+x+z)/(b+c+y+z),或者
ξ=(a+x)/(b+y)
或者,例如,下述公式是可用的。
(1)在使用ξ=β/α和ξ=β1/α1的情况下;
ξ=(b+k1×c+y+k2×z)/(a+k1×c+x+k2×z),(k1是0≤k1≤1的任意常数,k2是0≤k2≤1的任意常数)
(2)在使用ξ=α/β和ξ=α1/β1的情况下;
ξ=(a+k1×c+x+k2×z)/(b+k1×c+y+k2×z),(k1是0≤k1≤1的任意常数,k2是0≤k2≤1的任意常数)
除了上面提及的例子之外,各种计算方法是值得考虑的。
类似于第六实施例,AP 100的终端信息控制单元102为每个STA200保存计算的比值ξ。
AP 100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把计算的比值通知数据传输/接收单元104,以便把其用于确定HCCA方法中的RDG持续时间。
根据第七实施例,当按双向数据传输进行通信时,如果上层使用TCP/IP协议,那么通过在反映TCP-Ack的传输所需的频带的情况下,确定RDG持续时间,双向数据传输方法能够把其中TCP-Ack所需的频带也被加入到实际要传送的TCP-Ack的数据量所需的频带中的比值设为发起者和应答者使用的TXOP的比值。此外,双向数据传输方法能够通过单一TXOP,把利用数据传输方法设定的TS所需的频带分配给发起者和应答者,并且能够平滑地通过TCP/IP协议进行通信。
(第八实施例)
下面,主要说明第八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的不同点。
与第七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用于确定双向数据传输方法中的RDG持续时间的比值ξ的确定方法。在第七实施例中,当每个终端按HCCA方法进行数据传输时,把比值ξ确定为每个终端的统一比值,第八实施例为每组终端和TS(业务流)设定比值ξ。
第八实施例中的AP 100的配置例子与第二~第七实施例的AP100的配置例子(图11)相同。第八实施例中的STA 200的配置例子与第二~第七实施例的STA 200的配置例子(图12)相同。
在第八实施例中,假定无线通信设备使用由IEEE 802.11在L2层中定义的MAC层。根据要使用的应用,等级比L2层高的层可具有各种配置。第八实施例将被描述成在上层中使用TCP/IP协议的例子。
通过利用通过′ADDTS.request帧′和′ADDTS.response帧′设定TS时的TCLAS,获得MAC层了解用于上层的协议的种类的方法。
当在上层中使用TCP/IP协议时,第八实施例通过使用设定TS时的TCLAS,通告其中使用TCP/IP的TS的设置。但是,除了使用TCLAS的方法之外,对于MAC层了解TCP/IP协议被用于上层的事实的方法来说,使用MAC层和上层之间的接口的其它方法是可以使用的。
类似于第七实施例,在第八实施例中,当BSS 300中的STA 200发出具有为8-15任意之一的TID的数据的传输请求或接收请求时,STA 200利用图12中的TS设置单元206产生TSPEC,并将其插入′ADDTS.request帧′中,以便将其传送给AP 100。
当收到′ADDTS.request帧′时,AP 100借助图11中的TS设置单元106确定是否接收该TS,以便通过′ADDTS.response帧′进行答复。
借助该帧交换,当TS已被建立时,AP 100借助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保存设定的TSPEC的参数的值。图11中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通过使用下面表示的计算公式例子,根据设定的TSPEC,确定用于确定双向数据传输方法中的RDG持续时间的比值ξ。
如果设定的TSPEC的所需传输方向为进行从AP 100到SAT 200的数据传输的下行链路方向,并且如果在上层中使用TCP/IP的情况下,设定的所需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被设为′a′Mbps,另外如果就所需吞吐量的TCP通信的性能来说,TCP-Ack的所需吞吐量被设为′b′Mbps,那么比值ξ的计算公式作为例子示于下面。如果TSPEC的所需传输方向为进行从STA 200到AP 100的数据传输的上行链路方向,并且如果在上层中使用TCP/IP的情况下,设定的所需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被设为′b′Mbps,另外如果就所需吞吐量的TCP通信的性能来说,TCP-Ack的所需吞吐量被设为′a′Mbps,那么比值ξ的计算公式作为例子示于下面。或者如果TSPEC的所需传输方向为在AP 100和SAT 200间进行双向传输/接收的双向链路的方向,并且如果从AP100到STA 200的所需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被设为′a′Mbps,作为TS的所需吞吐量,另外如果从STA 200到AP 100的所需吞吐量被设为′b′Mbps,那么比值ξ的计算公式作为例子示于下面。
(1)在使用ξ=β/α和ξ=β1/α1的情况下;
ξ=b/a
(2)在使用ξ=α/β和ξ=α1/β1的情况下;
ξ=a/b
除了上述例子外,可以采用各种计算方法。
AP 100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保存计算的比值ξ和TSPEC。AP 100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102把比值ξ通知数据传输/接收单元,以便借助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把其用于双向数据传输中的数据传输/接收,HCCA方法把该比值ξ用于RDG持续时间的确定。
在来自STA 200的对TS的请求的产生中,当需要TCP-Ack所必需的量时,STA 200计算供双向数据传输中的数据传输/接收之用的比值ξ,把其写入TSPEC中。随后,当确定TS是否应被接受时,AP100的TS设置单元106确定它是否应接受比值ξ。当改变比值ξ时,AP 100通告比值ξ和TSPEC。
根据第八实施例,当按双向数据传输进行通信时,通过在反映要是在上层中使用TCP/IP协议,TCP-Ack的传输所必需的频带的情况下,确定RDG持续时间,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可把其中TCP-Ack所必需的频带也被加入到传送实际要传输的TCP-Data的数据量所必需的频带中的所需吞吐量的比值,和进行双向传输/接收的所需吞吐量的比值设为双向数据传输方法中将由发起者和应答者使用的TXOP的比值。此外,双向数据传输方法能够通过单一TXOP,把通过使用双向数据传输方法设定的TS所需的频带分配给发起者和应答者,并且能够平滑地通过TCP/IP协议,在用于进行AP 100和STA 200间的双向传输/接收的双向链路中,按照TCP/IP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第九实施例)
下面主要说明第九实施例和第八实施例之间的不同点。
不同于第八实施例的第九实施例涉及在设定TS时,由双向数据传输用于确定RDG持续时间的比值ξ的确定方法,所述TS在STA 200和AP 100之间被设定,并且其所需传输方向是终端间通信直接链路的传输方向,第九实施例还涉及向STA 200通知确定的比值ξ的方法。
第九实施例中的AP 100的配置例子与图11中所示的第二~第八实施例的AP 100的配置例子相同。第九实施例中的STA 200的配置例子与图12中所示的第二~第八实施例的STA 200的配置例子相同。
第九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设备被假定为把在IEEE 802.11中定义的MAC层用于L2层。根据待使用的应用,等级比L2层高的层可具有各种配置。将通过作为例子把TCP/IP用于上层,表现第九实施例。
在第九实施例中,类似于第八实施例,在来自BSS 300中的STA200的具有为8-15的任意TID的数据的传输或接收请求的产生中,BSS300中的STA 200借助图12中的TS设置单元准备TSPEC。
在准备TSPEC时,STA 200中的TS设置单元206确定当要设定TS的终端通过QoS Cf-轮询帧被分配TXOP(它是HCCA的频带)时,并且在TS是终端间通信直接链路的TS,并把TCP/IP协议用于上层的情况下,将由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分配给应答者的RDG持续时间的比值ξ。
如果预期将依据TSPEC设定的所需吞吐量(平均数据速率)被设为′a′Mbps,并通过该所需吞吐量进行TCP通信,以及如果TCP-Ack所必需的吞吐量被设为′b′Mbps,那么借助下面的计算公式例子,计算比值ξ。
(1)在使用ξ=β/α和ξ=β1/α1的情况下;
ξ=b/a
(2)在使用ξ=α/β和ξ=α1/β1的情况下;
ξ=a/b
除了上述例子外,可以采用各种计算方法。
类似于第八实施例,计算的比值ξ连同TSPEC一起被通告。当AP 100的TS设置单元106确定是否接受TS时,它确定是否接受该比值ξ。如果比值ξ被改变,那么改变后的比值ξ连同TSPEC一起被通告。
STA 200借助图12中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202保存和TSPEC一起通告的比值ξ。
AP 100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202把比值ξ通知数据传输/接收单元204,以便借助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把其用于双向数据传输中的数据传输/接收,HCCA方法把比值ξ用于RDG持续时间的确定。
根据第九实施例,当按双向数据传输进行通信时,当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在上层中使用TCP/IP协议时,STA 200和AP 100能够共享该比值,从而通过反映传输TCP-Ack所需的频带,确定RDG持续时间。此外,双向数据传输方法能够通过单一TXOP,把利用双向数据传输方法设定的TS所需的频带分配给发起者和应答者,并且平滑地通过TCP/IP协议进行通信。
(第十实施例)
第十实施例涉及在第四、第七、第八和第九实施例中描述的把TCP/IP协议用于上层的情况下,供双向数据传输方法之用的无线通信设备的配置例子,其中作为传输数据的队列,该通信设备具有普通传输队列和TCP-Ack传输队列这两个传输队列。
第十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具有如图14中所示的配置,把传输队列分成普通传输数据(除TCP-Ack数据外的数据)的队列401和TCP-Ack数据的队列402。该通信设备分别把上层的TCP/IP协议的TCP-Ack插入TCP-Ack数据的队列402中,把其它数据插入传输数据的队列401中。
第十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把TCP/IP协议用于上层,并通过反映传输TCP-Ack所必需的频带来分配RDG持续时间,把RDG持续时间分配给双向数据传输方法中的应答者。
当第十实施例的通信设备获得传输权时,发起者从用于传输数据的队列中取出数据,以便传送该数据。此时,发起者把用于TCP/Ack的时间段分配给应答者,作为RDG持续时间。应答者从传输队列中用于TCP-Ack的数据的队列402中取出数据,以便进行传输处理。
通过把传输队列分成如上所述的两个队列,避免增大由多个队列引起的安装负荷,并且与不分割单一传输队列的情况相比,发送给对应终端的对应TID的取回数据的处理被简化。当使用分配给TCP-Ack的数据的RDG持续时间时,通信设备能够容易地取出TCP-Ack的数据,并根据已分配RDG持续时间来接收TCP-Ack的发起者的意图,平滑地进行通信。表示是否已为TCP-Ack的数据分配了分配给应答者的RDG持续时间的标识信息被插入IAC帧中,从而能够确认分配的RDG持续时间是否是用于TCP-Ack的数据的RDG持续时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想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于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里表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由附加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一般发明原理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各种修改。

Claims (20)

1、一种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基站设备,在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发起者保持帧交换序列中的传输机会(TXOP)时段,应答者在帧交换序列中响应发起者,包括:
一个设置装置,所述设置装置被配置为设定把第一帧从发起者传送给应答者所需的第一时间段与把第二帧从应答者传送给发起者所需的第二时间段之间的比值;和
一个计算装置,所述计算装置被配置为根据传输机会时段和设定的比值,计算将由发起者使用的第一时间段和将由应答者使用的第二时间段。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设备,还包括第一通知设备,所述第一通知设备被配置为把表示设定的比值的信息通知给多个无线电终端设备。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设备,还包括被配置为定期传送信息通知帧的装置,所述信息通知帧包括将在无线电小区中通知的信息,其中第一通知装置通过向信息通知帧记述表示所述比值的信息来向每个无线电终端设备通知表示所述比值的信息。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设备,其中设置装置把所述比值设成无线电小区中的公共值。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设备,其中设置装置关于给予待传送的数据的每个优先级设定所述比值。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设备,还包括被配置为把表示第二时间段的信息通知应答者的第二通知装置。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设备,还包括被配置为通过利用传输机会,把第一帧传送给应答者的装置,其中
第一帧是聚合帧,
第二通知装置通过向要增加到将在传输机会时段中首先传送的聚合帧的头部的子帧记述信息,把表示第二时间段的信息通知应答者。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设备,其中设置装置为多个无线电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设定所述比值。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设备,其中设置装置为多个无线电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并且还关于给予将从无线电终端设备传送的数据的每个优先级,设定所述比值。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设备,其中当对无线电终端设备设定涉及具有较高优先级的数据的业务流时,除了业务流的设置外,所述设置装置还通过把所述比值包括到用于设置业务流的参数中,设定所述比值。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设备,其中所述设置装置根据为从无线电基站设备到多个无线电终端设备的传输方向设定的涉及具有较高优先级的数据的业务流的数目,以及为从无线电终端设备到无线电基站设备的传输方向设定的涉及具有较高优先级的数据的业务流的数目,设定所述比值。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设备,其中所述设置装置根据为从无线电基站设备到多个无线电终端设备的单向传输方向设定的涉及具有较高优先级的数据的业务流的频带分配请求的需求总量,以及为从无线电终端设备到无线电基站设备的单向传输方向设定的涉及具有较高优先级的数据的业务流的频带分配请求的需求总量,设定所述比值。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设备,其中所述设置装置还考虑到为无线电基站设备和无线电终端设备间的双向传输方向设定的涉及具有较高优先级的数据的业务流的频带分配请求的需求总量,设定所述比值。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设备,其中当根据依据其把两种协议用于上层和下层的通信方法进行数据通信,为上层的数据传输提供上层中的传输确认帧,上层的传输确认帧变成下层的传输数据时,所述设置装置用上层保留的频带量获得沿数据传输的相反方向流动的上层的传输确认帧的数量,并把上层的数据传输量与传输确认帧的传输量之间的比值设为所述比值。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设备,其中当设定的涉及具有较高优先级的数据的业务流的传输方向是将在无线电终端设备间的通信中使用的业务流的传输方向时,所述设置装置把上层的数据的传输量与传输确认帧的传输量之间的比值设定为所述比值。
16、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设备,还包括保存传输数据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具有被分成保存关于上层的传输确认帧的数据的第一区和保存其它数据的第二区的存储区。
17、一种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终端设备,在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发起者保持帧交换序列中的传输机会(TXOP)时段,应答者在帧交换序列中响应发起者,包括:
一个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被配置为从无线电基站设备接收表示把第一帧从发起者传送给应答者所需的第一时间段与把第二帧从应答者传送给发起者所需的第二时间段之间的比值的信息;和
一个计算装置,所述计算装置被配置为根据传输机会时段和接收的比值,计算将由发起者使用的第一时间段和将由应答者使用的第二时间段。
18、一种包括无线电基站设备和多个无线电终端设备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发起者保持帧交换序列中的传输机会(TXOP)时段,应答者在帧交换序列中响应发起者,
所述无线电基站设备包括:
一个设置装置,所述设置装置被配置为设定把第一帧从发起者传送给应答者所需的第一时间段与把第二帧从应答者传送给发起者所需的第二时间段之间的比值;和
一个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被配置为把表示设定的比值的信息传送给所述多个无线电终端设备,和
所述无线电终端设备均包括:
一个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无线电基站设备的信息;和
一个第二计算装置,所述第二计算装置被配置为根据获得的通信时段和接收的比值,计算将由发起者使用的第一时间段和将由应答者使用的第二时间段。
19、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基站设备中的频带分配方法,在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发起者保持帧交换序列中的传输机会(TXOP)时段,应答者在帧交换序列中响应发起者,所述方法包括:
设定把第一帧从发起者传送给应答者所需的第一时间段与把第二帧从应答者传送给发起者所需的第二时间段之间的比值;和
根据传输机会时段和设定的比值,计算将由发起者使用的第一时间段和将由应答者使用的第二时间段。
20、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终端设备中的频带分配方法,在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发起者保持帧交换序列中的传输机会(TXOP)时段,应答者在帧交换序列中响应发起者,所述方法包括:
从无线电基站设备接收表示把第一帧从发起者传送给应答者所需的第一时间段与把第二帧从应答者传送给发起者所需的第二时间段之间的比值的信息;和
根据传输机会时段和接收的比值,计算将由发起者使用的第一时间段和将由应答者使用的第二时间段。
CNB2006100710222A 2005-03-31 2006-03-31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设备、终端设备和频带分配方法 Active CN1005121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03922 2005-03-31
JP2005103922A JP4322836B2 (ja) 2005-03-31 2005-03-31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5862A true CN1855862A (zh) 2006-11-01
CN100512179C CN100512179C (zh) 2009-07-08

Family

ID=37070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10222A Active CN100512179C (zh) 2005-03-31 2006-03-31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设备、终端设备和频带分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58225B2 (zh)
JP (1) JP4322836B2 (zh)
CN (1) CN100512179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46138A1 (zh) * 2011-04-27 2012-11-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WO2013037201A1 (zh) * 2011-09-16 2013-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回收逆向授予中传输机会控制权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59614A (zh) * 2013-07-09 2016-02-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争用控制机制
CN106233656A (zh) * 2014-04-24 2016-12-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中的非连续传送(dtx)循环之外传送数据
CN107623954A (zh) * 2016-07-15 2018-01-23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22021190A1 (zh) * 2020-07-30 2022-0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65946A1 (en) * 2003-12-22 2005-07-28 Intel Corporation Bi-directional wireless LAN channel access
JP4364165B2 (ja) * 2005-06-17 2009-11-1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JP4575265B2 (ja) 2005-09-29 2010-11-0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WO2007116337A2 (en) * 2006-04-07 2007-10-18 Nokia Corporation 802.11k neighbor report enhancement
US8374192B2 (en) * 2006-10-19 2013-0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save enhancement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7978636B2 (en) * 2007-03-27 2011-07-12 Hitachi,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roughput of access classes in a WLAN
ATE545241T1 (de) * 2007-05-10 2012-02-15 Qualcomm Atheros Inc Verwaltung des verteilten zugriffes auf ein gemeinsam genutztes medium
JP2008300936A (ja) * 2007-05-29 2008-12-11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端末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の通信方法
KR101146893B1 (ko) * 2007-09-18 2012-05-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널 다이렉트 링크 설정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다이렉트 링크 설정 절차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스테이션
US8478198B2 (en) 2008-04-03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messaging involving termination of a request for reduction in interference
KR101220774B1 (ko) * 2008-05-01 2013-0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널 다이렉트 링크 설정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다이렉트 링크 설정 절차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스테이션
JP2009278354A (ja) * 2008-05-14 2009-11-26 Sony Corp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5058072B2 (ja) * 2008-05-26 2012-10-2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US8483197B2 (en) 2009-03-23 2013-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 to legacy station SDMA protocol
US8886755B1 (en) 2009-12-09 2014-11-1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from multiple stations
US8982758B2 (en) * 2010-03-29 2015-03-17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efficient acknowledgement for UL MU MIMO and uplink OFDMA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2484773A (zh) * 2010-05-19 2012-05-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
US9131395B2 (en) * 2010-09-08 2015-09-08 Broadcom Corporation Acknowledgment and/or receiver recovery mechanisms for scheduled responses within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438384B2 (en) * 2011-03-08 2016-09-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ding multiple retransmission policies for a single data stream by mapping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 (DSCP) bit fields to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MPDU) bit fields
US8891548B2 (en) 2011-03-22 2014-11-1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743808B2 (en) * 2011-10-10 2014-06-03 Qualcomm Atheros, Inc. Collision reduction in a CSMA/CA system
CN103095364B (zh) * 2011-11-01 2016-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送方法和装置
US9185726B2 (en) * 2012-01-09 2015-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using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 parameters
US9191970B2 (en) 2012-01-09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using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 parameters
US9345026B2 (en) * 2012-07-09 2016-05-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ed reverse direction protocol
US10178582B2 (en) * 2012-08-06 2019-0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frame control design
US8953564B2 (en) 2012-12-14 2015-02-1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achieve fairness in wireless LANs for cellular offloading
US9306866B2 (en) * 2013-03-15 2016-04-05 Aruba Network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aggregation at one or more layers
US20150063251A1 (en) * 2013-08-30 2015-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ing a reverse direction grant o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1106886B (zh) 2014-05-13 2022-06-03 韦勒斯标准与技术协会公司 用于空闲信道评估的无线通信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US9912388B2 (en) 2014-06-12 2018-03-06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Sub-channel allocation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WLAN
CN106797662B (zh) 2014-08-18 2020-11-10 韦勒斯标准与技术协会公司 用于同时数据通信的无线通信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KR102427862B1 (ko) 2014-12-02 2022-08-02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클리어 채널 할당을 위한 무선 통신 단말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JP7367553B2 (ja) * 2020-02-17 2023-10-24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7757B2 (ja) * 2001-08-21 2008-07-3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バースト信号送信方法
JP4108006B2 (ja) 2003-06-23 2008-06-25 東京電力株式会社 無線lan通信システム
US20050165946A1 (en) * 2003-12-22 2005-07-28 Intel Corporation Bi-directional wireless LAN channel access
JP4544403B2 (ja) * 2004-03-31 2010-09-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46138A1 (zh) * 2011-04-27 2012-11-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WO2013037201A1 (zh) * 2011-09-16 2013-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回收逆向授予中传输机会控制权的方法及装置
US9185692B2 (en) 2011-09-16 2015-11-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ieving transmit opportunity control in reverse direction grant
US9907089B2 (en) 2011-09-16 2018-02-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ieving a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control in reverse direction grant
CN105359614A (zh) * 2013-07-09 2016-02-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争用控制机制
CN106233656A (zh) * 2014-04-24 2016-12-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中的非连续传送(dtx)循环之外传送数据
CN106233656B (zh) * 2014-04-24 2019-05-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中的非连续传送(dtx)循环之外传送数据
CN107623954A (zh) * 2016-07-15 2018-01-23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623954B (zh) * 2016-07-15 2021-06-01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22021190A1 (zh) * 2020-07-30 2022-0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12179C (zh) 2009-07-08
US7558225B2 (en) 2009-07-07
JP4322836B2 (ja) 2009-09-02
US20060221879A1 (en) 2006-10-05
JP2006287550A (ja) 200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55862A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
CN1265674C (zh) 用于在数据通信系统内选择服务扇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236568C (zh)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方法、基站、移动台和信号发送方法
CN1350378A (zh) 管理主站驱动时分双工无线网络内功率消耗的系统和方法
CN1363158A (zh) 单载波/ds-cdma分组传送方法与多载波/ds-cdma移动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分组传送方法及多载波/ds-cdma移动通信系统下行信道结构
CN1943259A (zh)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数据量信息发送方法、发送控制信息通知方法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839641A (zh) 通信模式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控制装置,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
CN101069447A (zh)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552168A (zh) 服务器、移动通信系统、位置信息管理方法、无线基站、移动台、移动通信系统的呼叫方法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CN1288862C (zh)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装置和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方法
CN1698293A (zh) 用于在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控制睡眠模式与唤醒模式之间的状态转换的系统和方法
CN1871806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CN101044721A (zh) 移动通信网络中管理无线资源的方法和系统、相关网络及其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665208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652522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679285A (zh) 执行媒体专用以确保穿越无线网络传送实时数据的服务质量的方法
CN1366391A (zh) 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以及移动台与基地台
CN1241380C (zh) 传输装置和传输控制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控制方法
CN101047981A (zh) 一种实现服务质量协商机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535518A (zh) 用于确保无线网络中的介质接入的方法
CN101053053A (zh) 基于多载波传输方式的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1056262A (zh) 应用系统业务数据和网络数据的连接与交换方法
CN1522009A (zh) 用于通信的网络资源优化装置与方法
CN1255967C (zh) 频带保证系统、中继装置及网络管理服务器
CN1843050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资源预留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