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2190A - 一种接入点切换方法和应用该切换方法的无线局域网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入点切换方法和应用该切换方法的无线局域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52190A CN1852190A CN 200510092509 CN200510092509A CN1852190A CN 1852190 A CN1852190 A CN 1852190A CN 200510092509 CN200510092509 CN 200510092509 CN 200510092509 A CN200510092509 A CN 200510092509A CN 1852190 A CN1852190 A CN 18521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ss point
- fixed access
- mobile
- fixed
- response me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局域网,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覆盖高速运行移动终端的无线局域网及其接入点切换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无线局域网覆盖高速运动的接收终端时出现的覆盖效果差、多径效应明显以及切换速度较慢的问题。所述切换方法包括:A1、移动接入点确定初始临近固定接入点并建立无线链路进行交互数据流;A2、移动接入点确定下一个接近的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并建立无线链路;A3、移动接入点通知二层交换设备将所述数据流切换到与所述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之间的无线链路上,并断开与所述初始临近固定接入点之间的无线链路;所述局域网包括至少两个分区域设置的固定接入点,在所述区域间运行的移动接入点,与所述固定接入点建立无线链路并交互数据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局域网,特别涉及一种接入点切换方法和应用该切换方法、用于覆盖高速运行移动终端的无线局域网。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网络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在信息技术中,无线通信技术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则是无线通信领域中短距离高带宽应用的上上之选。WLAN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射频技术,使用无线信道来接入网络,为通信的移动化、个人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潜在的手段,并成为宽带接入的有效手段之一。WLAN的网络标准是IEEE802.11,其中作为补充协议的IEEE802.11b、IEEE802.11a和IEEE802.11g是目前WLAN产品的主流协议,另外还有很多协议正在研究和标准化之中。
WLAN具有多种配置方式,典型的结构方式为一个WLAN包括多个基站,分别将无线信号覆盖到一定范围,基站在将无线终端接入固定网络时称为AP(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不同WLAN之间通过有线通信设备或者无线网络设备如网桥连接。与有线网络相比,由于WLAN具有安装便捷、使用灵活、经济节约和易于扩展的优点,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可以胜任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像“漫游”(Roaming)等有线网络无法提供的特性,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公共交通快速发展,铁路以其快捷、方便和安全成为城市内和城市间交通的上选,其中特别是地铁和轻轨。当今,地铁和轻轨的建设在除少数国家以外都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国内外各地在地铁和轻轨建设方面都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仅国内就已经有很多城市已经建成,如广州、上海、北京和天津等,并都在继续扩建,还有很多城市准备上马地铁和轻轨项目。而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铁路用户对乘坐列车期间的信息产品消费需求不断的高涨,比如在乘坐地铁期间收看电视节目,电视广告,娱乐节目,列车站点信息,甚者即时收看奥运会节目,这就要求我们在高速移动的情况下提供无线数据链接。
虽然WLAN具有较2G和3G以及蓝牙等技术更高的带宽,目前最大可以到达54Mbps,在不久的IEEE802.11n标准中可以达到108M,但相比2G和3G技术在广域覆盖和无缝切换方面有他天然的缺陷。原因在于WLAN最初的设想是为相对静止的移动终端设备提供较高带宽的无线网络,针对此种应用,WLAN基站的功率都会较小,覆盖范围也较小,一般为300米以内,因此覆盖组网后,与2G和3G技术在广域覆盖相比,同一区域内的基站数量较多,对处于高速运动状态的接入终端产生如下影响:
1、覆盖效果;
目前单点天线形成的无线覆盖是以天线点为圆心的球型(全向天线)或扇形(定向天线),所以随着离天线视距的增加,信号质量会明显下降,在线型区域表现的较为突出。
2、多径效应;
多径效应的影响突出表现在隧道内部,基站的单点天线形成的无线覆盖是以天线点为圆心的球型(全向天线)或扇形(定向天线),所以随着离天线视距的增加,信号质量会明显下降,为扩大覆盖范围,需尽量的增大天线的发射功率,这就导致较强的信号在隧道内多次反射,造成列车上接收机同时可以收到多个AP(可能超过3个)的信号,使高速移动AP的切换存在不可控隐患。
3、频繁切换;
在地铁隧道内,列车的最高时速可能达到120km/h,也就是33m/s,而WLAN单点天线在空旷地区的覆盖范围最大500m左右,在隧道内要大打折扣,也就是只能达到250m左右。所以在隧道或者高速铁路沿线没有拐角的情况下,两台AP的距离最长不超过250m左右,也就是每8s,列车上的接收机就要从一个固定AP切换到另外一个AP,而现有技术的切换时间在1~2s之间,因此列车在高速运行时,接收设备在接入点间频繁的切换严重地影响了数据传输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入点切换方法和应用该切换方法、用于覆盖高速运行移动终端的无线局域网,以解决现有技术无线局域网覆盖高速运动的接收终端时出现的覆盖效果差、多径效应明显以及切换速度较慢的问题。
一种移动接入点在固定接入点之间进行切换的方法,应用于无线局域网,所述无线局域网包括至少两个通过二层交换设备连接骨干网的固定接入点,以及在在所述固定接入点之间运行的移动接入点,所述切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移动接入点确定初始临近固定接入点并与该初始临近固定接入点建立无线链路进行交互数据流;
A2、移动接入点确定下一个接近的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并与该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建立无线链路;
A3、移动接入点通知二层交换设备将所述数据流切换到与所述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之间的无线链路上,并断开与所述初始临近固定接入点之间的无线链路;
A4、移动接入点将所述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重新作为初始临近固定接入点后返回步骤A2。
所述数据流的切换包括如下步骤:
移动接入点向目标临近接入点发送广播包,该广播包包括移动接入点的地址信息;
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将所述广播包转发给二层交换设备;
二层交换设备更新端口地址表,对应绑定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所连接的二层交换设备端口号和移动接入点的地址信息;以及
二层交换设备根据更新后的端口地址表将所述数据流发送到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所连接的二层交换设备的端口上。
所述的方法中,移动接入点向固定接入点发送探测请求消息并根据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的功率确定所述临近固定接入点,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B1、检测一个固定接入点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的接收功率,将检测的功率值设置为参考功率P;
B2、检测下一个由同一固定接入点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的接收功率,将检测的功率值记录为P′;
B3、判断P′是否大于等于P,如果是则执行步骤B4;否则转入步骤B6;
B4、将P更新为P′,并将设定的参数M递增1;
B5、判断参数M是否等于设定阈值Mc,如果是则将发送该探测响应消息的接入点确认为所述临近固定接入点,否则返回步骤B2;
B6、将所述参数M置零后返回步骤B1。
所述探测响应消息携带所述固定接入点的标识信息,移动接入点根据该标识信息确定不同固定接入点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
当移动接入点同时收到多个固定接入点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时,分别根据探测响应消息的功率判断是否正在接近,然后选择其中接收功率在允许范围内最大的一个作为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
所述步骤A3中,当移动接入点确定所述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与所述初始临近接入点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的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的功率阈值时,再通知切换所述数据流。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移动接入点和固定接入点建立无线链接时,进行双向身份认证的步骤。
一种无线局域网,包括至少两个分区域设置的固定接入点,该固定接入点通过二层交换设备连接骨干网,还包括在所述区域间运行的移动接入点,与所述固定接入点建立无线链路并交互数据流。
所述移动接入点通过通信电缆或无线链路连接接收/发送数据的终端设备。
所述固定接入点沿线形区域设置,并且所述移动接入点和终端设备设置在沿所述线形区域运行的装置中。
所述无线局域网还包括连接所述固定接入点、并沿所述线形区域设置的泄漏电缆。
所述移动接入点的天线为对准所述泄漏电缆的定向天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由于本发明在列车上安装移动AP,作为中继AP用于接收在线路沿途AP的无线信号并传输给列车上的终端设备,移动AP采用本发明所述切换方法在线路沿途的AP之间的混合覆盖区进行无缝切换,使得高速行驶的移动AP在不同的固定AP间切换,保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避免了终端设备在沿线不同AP之间的频繁切换所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数据流传输的稳定性;
2、由于本发明使用泄漏电缆作为接入点天线的延伸,可将无线信号均匀的覆盖到以泄漏电缆为轴心的2~6m半径的一个圆柱体范围内,避免了天线覆盖信号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无线信号的覆盖效果;
3、并且,由于泄漏电缆不受线路沿线拐角的影响,有效减少了多径效应的发生,而且泄漏电缆有效的限制了射频信号对环境的污染;
4、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列车上的接入点使用高增益的定向天线对准泄漏电缆进行接收,大幅度提高了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无线局域网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切换方法中,移动接入点确定下一个建立连接的固定接入点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移动接入点在固定接入点之间进行快速切换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传统WLAN的AP间链接一般用于固定点对点传输,仅考虑移动终端在AP之间的漫游,对于在现行区域间快速移动的交通工具,例如列车来说,最快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km/h,现有终端设备在接入点之间进行切换的方式显然无法满足传输高质量数据流的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线形区域沿途WLAN信号的良好覆盖,以解决现有技术在线形区域覆盖时出现的覆盖效果差、多径效应明显以及切换速度较慢的问题,以地铁列车为例,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如图1所示,在列车上放置一个随列车移动的移动AP,在铁路沿线分区域设置多个固定AP,移动AP与铁路沿线的固定AP进行链接通信,由于相邻两个固定AP的覆盖范围有重叠,当列车通过该段混合覆盖区域时,移动AP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同时接收到相邻两个固定AP的无线信号,利用这一段时间,移动AP可以和下一个固定AP建立无线链接之后,再断开与上一个固定AP之间的无线链接,实现无缝切换。
为解决多径效应和覆盖不均的问题,本发明利用泄漏电缆作为基站天线的延伸,实现线性区域的WLAN信号覆盖,泄漏电缆不像同轴电缆把所有绝大部分电磁信号屏蔽在电缆内,而是以自身为轴心将电磁波均匀的泄放到电缆的周围,实现长距离的无线覆盖效果,主要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隧道、铁路和郊外公路的覆盖。泄漏电缆作为基站天线的延伸,将无线信号均与分布到隧道、公路等线形区域内,电缆兼做发送和接收两个功能。可以选择的泄漏电缆类型包括:辐射型、耦合型或泄漏型,技术成熟而且成本较低。
为实现以上技术构思,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WLAN的组网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
1、固定AP
固定AP沿被覆盖的线形区域分段设置为多个,每一个通过二层交换设备连接到骨干网,具体数量根据需要覆盖的距离决定,图中仅示意性标注了相邻的两个固定AP(n)和AP(n+1),考虑到AP发射功率的影响,一般按照小于300m的间隔设置,如果在隧道中应用,实际间距需要控制在250m以内。
2、移动AP
一般情况下,沿被覆盖的线形区域运行的列车、地铁列车或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的长度不会超过300m,因此一般使用一个移动AP即可,由移动AP通过无线链接接收固定AP的信号,并覆盖到移动的交通工具上。
通过上述WLAN网络,交通工具上的接收设备或移动终端既可以通过通信电缆连接移动AP来接收无线信号,也可以直接通过无线链路连接移动AP设备。
在现有WLAN网络中,接入点一般采用全向或定向天线进行覆盖,使覆盖区域的信号功率分布不均匀,并且在隧道内的多径效应非常明显,本发明利用泄漏电缆代替天线将无线信号均匀的覆盖带线形区域,解决了上述问题。
其次,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AP在固定AP之间进行切换的方法,以一段隧道为例,如果每间隔大约300m设置一个接入点AP,则两个相邻的隧道接入点、AP(n)和AP(n+1)之间有大约100m的混合覆盖区,列车运行方向仍如图1所示,移动AP进入固定AP(n)的覆盖区域后,可以和固定AP(n)保持无线链接,数据流通过AP(n)同移动AP交互,列车进入混合覆盖区后,移动AP可以在与固定AP(n)保持无线链接的同时,建立和固定AP(n+1)之间的无线链接,再判断固定AP(n)和AP(n+1)覆盖信号功率的大小,当固定AP(n)信号的功率小于AP(n+1)信号功率时,断开移动AP同固定AP(n)之间的无线链接,实现了移动AP在断开同固定AP(n)的无线链接之前,已经建立了和固定AP(n+1)之间的无线链接。数据流通过AP(n+1)同移动AP交互,由于移动AP在断开与固定AP(n)的无线链接时,已经建立了与固定AP(n+1)的无线链接,数据流直接通过固定AP(n+1)同移动AP交互,一般AP间建立无线链接的时间为毫秒级,假设列车以120km/h(33m/s)的速度前行,则通过100m的覆盖区域约需3秒,保证了移动AP同固定AP之间的数据流链接不中断不丢包,实现了无缝切换。
下面详细描述,请参阅2,当移动AP收到终端的接入请求时,需要确定最接近的初始固定AP,例如AP(n),并与该初始临近固定接入点建立无线链路进行交互数据流,如果列车处于运行状态,移动AP很快进入AP(n)和相邻AP(n+1)的混合覆盖区,这时,移动AP需要确定出下一个即将进入的覆盖区的固定AP,即AP(n+1),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切换过程在数据流交互过程中会发生多次,因此确定下一个临近固定AP的过程是循环进行的。
确定下一个临近固定AP的一种方法是:当移动AP收到终端的接入请求后,开始每间隔一定时间发送探测请求(Probe Request)消息,以探测最接近的目标固定AP(n+1),探测请求消息是一种广播消息,其中携带移动AP的标识信息,凡是收到探测请求消息的固定AP都会向移动AP返回的探测响应(ProbeResponse)消息,每一个探测响应消息中同样携带有固定AP的标识信息,移动AP每次接收到探测响应消息时,检测探测响应消息的接收功率,根据探测响应消息接收功率的变化确定最接近的固定接入点,具体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当移动AP处于运行状态时,如果某一个固定AP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的接收功率处于增长趋势,则表明移动AP距离该固定AP越来越近,可以据此判定该固定AP即为下一个即将进入的覆盖区的目标固定AP。
在移动AP的运行过程中,如果同时收到运行前方的多个固定AP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则将接收功率在接收允许范围内,比如-30dBm~94dBm之间最大的一个确定为目标固定AP。
2、当移动AP处于运行间歇的静止状态时,例如停靠在站点时,这时每一个固定AP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的接收功率不变,仍可以将其中接收功率在允许范围内最大的,比如-30dBm~94dBm之间的一个确定为目标固定AP。
当前连接的固定AP同样在返回探测响应消息,但在这一流程中,移动AP不对当前固定AP的探测响应消息进行功率检测。
上述方法同样适用于移动AP确定最接近的初始固定AP,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1、接收探测响应消息并检测探测响应消息的接收功率,将检测到的功率值记录为参考功率P;
S102、接收下一个由同一固定AP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并检测功率为P′;
S103、比较P′是否大于等于参考功率P,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4,否则执行步骤S106;
S104、将P更新为P′,并将功率指数M递增1;
设定的功率指数是用于判断探测响应消息接收功率的变化情况,功率指数可以通过一个计数器设定,每当检测到探测响应消息的功率比上一次高时,将计数器增加1,否则将计数器清零。
S105、判断计数器的计数M是否等于设定的阈值Mc,例如5,如果是执行步骤S106,否则返回步骤S102;
设定阈值Mc的目的在于确保接收功率为持续增长状态,当M=Mc时,确定距离固定AP(n+1)越来越近,则移动AP即将进入固定AP(n+1)的覆盖区,可以执行步骤S2。
步骤S106,将M清零后返回步骤S101。
在上述步骤中,移动AP可能同时接收到不同固定AP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分别利用上述方法并行进行判断,然后,从其中选择接收功率在允许范围内,比如-30dBm~94dBm之间最大的一个作为即将进入的固定AP(n+1)。
在上述步骤中,即使移动AP处于运行间歇的静止状态,连续几次检测到的探测响应消息的接收功率相同,功率指数M仍然可以增长到设定阈值,保证了处于静止状态的移动AP检测到最接近的下一个目标固定AP。
如果停靠位置距离之前经过的固定AP较近,可能会出现前一个AP、即AP(n)的信号优于下一个AP、即AP(n+1),这时列车AP很可能同前一个AP即AP(n)保持数据流的连接;当然如果AP(n+1)的信号质量相比AP(n)满足切换的条件,则会在列车AP静止的时候完成AP和数据流的切换。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数据流都不会因切换而有中断和丢包的情况发生。
通过上述方法,移动接入点不断的确定出下一个目标接入点,从而进行数据流的切换,具体切换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201、移动AP确定下一个正在接近的相邻的目标固定AP(n+1),如果确定出目标固定AP(n+1)则执行步骤S202,否则循环步骤S201;
S202、移动AP建立与目标固定AP(n+1)之间的无线链接;
移动AP向目标固定AP(n+1)发送建立链接(Association)消息,建立与固定AP(n+1)之间的无线链路,建立链接消息中携带有目标固定AP(n+1)的标识信息和建立链路需要的配置参数信息,具体包括:移动AP的地址信息以及诸如速率配置集、加密信息等基本配置信息。
S203、移动AP判断目标AP(n+1)和当前AP(n)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的接收功率的大小,当目标AP(n+1)的接收功率超出当前AP(n)的接收功率一定功率阈值Pc时,则执行步骤S204;否则执行步骤S206,同时保持和固定AP(n)和固定AP(n+1)之间的无线链接并循环检测。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同时检测目标AP(n+1)和当前AP(n)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的接收功率,为确保在进入目标AP(n+1)覆盖区后才进行切换,设定的目标AP(n+1)大于当前AP(n)的接收功率的功率阈值Pc,例如3dB,只有当超出该功率阈值Pc再执行数据流的切换。如检测几次之后,接收功率的差值仍达不到设定功率阈值,则确定出的目标接入点可能发生错误,例如前述的列车停靠时误将之前经过的上一个固定接入点确定为目标接入点,这时返回进行下一个目标接入点的确定和接收功率的检测。
S204、移动AP通知二层交换设备将数据流切换到与目标固定AP(n+1)之间的无线链路上;
移动AP向目标固定AP(n+1)发送一个广播包,该广播包包括移动接入点的地址信息;目标固定接入点AP(n+1)将所述广播包转发给二层交换设备;二层交换设备更新端口地址表,对应绑定目标固定接入点AP(n+1)所连接的二层交换设备端口号和移动AP的地址信息;然后二层交换设备根据更新后的端口地址表将所述数据流发送到目标固定接入点AP(n+1)所连接的二层交换设备的端口上,移动AP通过和目标固定AP(n+1)之间已经建立好的无线链路交互数据流,完成一次切换。
S205、移动AP断开与固定AP(n)之间的无线链路;
这时,移动AP与固定AP(n)之间的无线链接已经没有作用了,移动AP向固定AP(n)发送取消链接(Disassociation)消息,拆除与固定AP(n)之间的无线链路,该取消链接消息中携带有当前固定AP(n)的地址信息。
移动AP在每一次建立与固定AP之间的无线链路之前,还需要和固定AP之间进行合法性认证。
通过本发明所述系统和方法,利用终端接收设备,实现了在乘坐地铁或火车等交通工具期间收看电视节目、电视广告、娱乐节目、列车站点信息,甚者即时收看奥运会现场直播的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由于本发明在列车上安装移动AP,作为中继AP用于接收在线路沿途AP的无线信号并传输给列车上的终端设备,移动AP采用本发明所述切换方法在线路沿途的AP之间的混合覆盖区进行无缝切换,使得高速行驶的移动AP在不同的固定AP间切换,保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避免了终端设备在沿线不同AP之间的频繁切换所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数据流传输的稳定性,
2、由于本发明使用泄漏电缆作为接入点天线的延伸,可将无线信号均匀的覆盖到以泄漏电缆为轴心的2~6m半径的一个圆柱体范围内,避免了天线覆盖信号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无线信号的覆盖效果;
3、并且,由于泄漏电缆不受线路沿线拐角的影响,有效减少了多径效应的发生,而且泄漏电缆有效的限制了射频信号对环境的污染;
4、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列车上的接入点使用高增益的定向天线对准泄漏电缆进行接收,大幅度提高了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移动接入点在固定接入点之间进行切换的方法,应用于无线局域网,所述无线局域网包括至少两个通过二层交换设备连接骨干网的固定接入点,以及在所述固定接入点之间运行的移动接入点,所述切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移动接入点确定初始临近固定接入点并与该初始临近固定接入点建立无线链路进行交互数据流;
A2、移动接入点确定下一个接近的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并与该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建立无线链路;
A3、移动接入点通知二层交换设备将所述数据流切换到与所述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之间的无线链路上,并断开与所述初始临近固定接入点之间的无线链路;
A4、移动接入点将所述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重新作为初始临近固定接入点后返回步骤A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流的切换包括如下步骤:
移动接入点向目标临近接入点发送广播包,该广播包包括移动接入点的地址信息;
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将所述广播包转发给二层交换设备;
二层交换设备更新端口地址表,对应绑定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所连接的二层交换设备端口号和移动接入点的地址信息;以及
二层交换设备根据更新后的端口地址表将所述数据流发送到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所连接的二层交换设备的端口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接入点向固定接入点发送探测请求消息并根据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的接收功率确定所述临近固定接入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探测响应消息的接收功率确定所述临近固定接入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1、检测探测响应消息的接收功率,将检测的功率值设置为参考功率P;
B2、检测下一个由同一固定接入点的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的接收功率,将检测的功率值记录为P′;
B3、判断P′是否大于等于P,如果是则执行步骤B4;否则转入步骤B6;
B4、将P更新为P′,并将设定的参数M递增1;
B5、判断参数M是否等于设定阈值Mc,如果是则将发送该探测响应消息的固定接入点确认为所述临近固定接入点,否则返回步骤B2;
B6、将所述参数M置零后返回步骤B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响应消息携带所述固定接入点的标识信息,移动接入点根据该标识信息确定不同固定接入点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移动接入点同时收到多个固定接入点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时,分别根据探测响应消息的接收功率判断是否正在接近,然后选择其中接收功率在允许范围内最大的一个作为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3中,当移动接入点确定所述目标临近固定接入点与所述初始临近接入点返回的探测响应消息的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的功率阈值时,再通知切换所述数据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接入点和固定接入点建立无线链接时,进行双向身份认证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接入点通过向固定接入点发送建立连接消息建立无线链路;或通过向固定接入点发送取消连接消息断开无线链路。
10、一种无线局域网,包括至少两个分区域设置的固定接入点,该固定接入点通过二层交换设备连接骨干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局域网还包括在所述区域间运行的移动接入点,与所述固定接入点建立无线链路并交互数据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接入点通过通信电缆或无线链路连接接收/发送数据的终端设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入点沿线形区域设置,并且所述移动接入点和终端设备设置在沿所述线形区域运行的装置中。
13、如权利要求10~13任意之一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局域网还包括连接所述固定接入点、并沿所述线形区域设置的泄漏电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接入点的天线为对准所述泄漏电缆的定向天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092509 CN1852190A (zh) | 2005-08-15 | 2005-08-15 | 一种接入点切换方法和应用该切换方法的无线局域网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092509 CN1852190A (zh) | 2005-08-15 | 2005-08-15 | 一种接入点切换方法和应用该切换方法的无线局域网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52190A true CN1852190A (zh) | 2006-10-25 |
Family
ID=37133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10092509 Pending CN1852190A (zh) | 2005-08-15 | 2005-08-15 | 一种接入点切换方法和应用该切换方法的无线局域网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852190A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99658A1 (zh) * | 2009-03-05 | 2010-09-10 | 深圳市华利通科技有限公司 | 使用无线局域网的移动通信系统及车辆监控系统 |
CN102256336A (zh) * | 2011-07-06 | 2011-11-2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WiFi接入点组合使用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2387577A (zh) * | 2011-10-18 | 2012-03-21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分布式Mesh网络功率调整的方法及设备 |
CN102422670A (zh) * | 2009-03-13 | 2012-04-18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中继接收同步系统以及方法 |
CN102821424A (zh) * | 2011-06-09 | 2012-12-12 | 中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辅助移动数据分流的方法及通信装置以及移动装置 |
CN105848232A (zh) * | 2016-03-18 | 2016-08-10 | 深圳启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可持续服务的列车wifi装置、扫描方法及缓存方法 |
CN107613539A (zh) * | 2017-10-24 | 2018-01-19 | 北京艾恩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 |
CN107613455A (zh) * | 2017-10-24 | 2018-01-19 | 北京艾恩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 |
CN108495311A (zh) * | 2018-02-28 | 2018-09-04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 基于中继站辅助的高速列车目标基站的安全切换方法 |
CN114245432A (zh) * | 2021-12-13 | 2022-03-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05
- 2005-08-15 CN CN 200510092509 patent/CN185219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99658A1 (zh) * | 2009-03-05 | 2010-09-10 | 深圳市华利通科技有限公司 | 使用无线局域网的移动通信系统及车辆监控系统 |
US10111211B2 (en) | 2009-03-13 | 2018-10-23 | Blackberry Limited | Relay reception synchron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US12022473B2 (en) | 2009-03-13 | 2024-06-25 | Malikie Innovations Limited | Relay reception synchron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US11627561B2 (en) | 2009-03-13 | 2023-04-11 | Blackberry Limited | Relay reception synchron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CN102422670A (zh) * | 2009-03-13 | 2012-04-18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中继接收同步系统以及方法 |
US10674490B2 (en) | 2009-03-13 | 2020-06-02 | Blackberry Limited | Relay reception synchron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US8885575B2 (en) | 2009-03-13 | 2014-11-11 | Blackberry Limited | Relay 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
CN102422670B (zh) * | 2009-03-13 | 2014-12-24 | 黑莓有限公司 | 中继接收同步系统以及方法 |
US9232512B2 (en) | 2009-03-13 | 2016-01-05 | Blackberry Limited | Resource assignments for relay system and method |
CN102821424A (zh) * | 2011-06-09 | 2012-12-12 | 中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辅助移动数据分流的方法及通信装置以及移动装置 |
CN102256336A (zh) * | 2011-07-06 | 2011-11-2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WiFi接入点组合使用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2387577B (zh) * | 2011-10-18 | 2014-03-12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分布式Mesh网络功率调整的方法及设备 |
CN102387577A (zh) * | 2011-10-18 | 2012-03-21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分布式Mesh网络功率调整的方法及设备 |
CN105848232A (zh) * | 2016-03-18 | 2016-08-10 | 深圳启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可持续服务的列车wifi装置、扫描方法及缓存方法 |
CN107613539A (zh) * | 2017-10-24 | 2018-01-19 | 北京艾恩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 |
CN107613455A (zh) * | 2017-10-24 | 2018-01-19 | 北京艾恩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 |
CN108495311A (zh) * | 2018-02-28 | 2018-09-04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 基于中继站辅助的高速列车目标基站的安全切换方法 |
CN114245432A (zh) * | 2021-12-13 | 2022-03-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52190A (zh) | 一种接入点切换方法和应用该切换方法的无线局域网 | |
JP6847223B2 (ja)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ハンドオーバ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1888679B (zh) | 一种高速移动环境下车地通信多车载台协作小区切换方法 | |
CN104394563B (zh) | 一种面向地铁/高铁的车载wlan快速切换方法 | |
CN100341353C (zh) | 用于铁路的蜂窝宽带无线接入网 | |
CN101378343B (zh) | 一种实现高速公路车辆宽带通信的方法 | |
CN102027780B (zh) | 扫描用于对准WiMAX扫描间隔与CDMA寻呼窗口的请求的多模式终端 | |
CN102869062B (zh) | 一种实现wlan轨道通信系统快速切换的方法 | |
CN101932054A (zh) |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切换方法 | |
CN102387556A (zh) | 高速移动环境下基于协作多点传输的车地通信小区切换方法 | |
CN1649437A (zh) | 在无线网络中执行切换的方法 | |
CN101931954A (zh) | 一种基于业务区分改进无线局域网中实时业务QoS的方法 | |
CN101902794B (zh) | V2i通信中基于运动预测的二层快速切换方法 | |
WO2016049819A1 (zh) | 控制用户设备接入高速移动工具通信网络的方法 | |
US20060209758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oaming in 802.11 wireless networks | |
CN1856171A (zh) | 在能防止乒乓现象的双模移动终端中执行漫游的方法 | |
CN1852615A (zh) | 一种网络切换中无线网络环境检测和上报的方法 | |
CN104427515A (zh) | 无线网络配置方法及系统 | |
Tain et al. | A novel handover scheme for seamless wireless connectivity in high-speed rail | |
CN102123470B (zh) | 基于电路域的gsm-r列控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及方法 | |
CN101505515B (zh) | 移动台及其在中心接入点之间移动时的切换方法 | |
CN101932055B (zh) | 移动终端在接入点之间的快速切换方法 | |
US20100144354A1 (en) | Host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serving base station, target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for use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Jiang et al. | A novel handover scheme in wireless LAN in CBTC system | |
CN118555621A (zh) | 一种多机制融合的列车车载设备小区重选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