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5563A - 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及智能一键通呼(急)救机 - Google Patents

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及智能一键通呼(急)救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5563A
CN1845563A CN 200510065326 CN200510065326A CN1845563A CN 1845563 A CN1845563 A CN 1845563A CN 200510065326 CN200510065326 CN 200510065326 CN 200510065326 A CN200510065326 A CN 200510065326A CN 1845563 A CN1845563 A CN 1845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lp
information
calling
user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6532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1006532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45563A/zh
Publication of CN1845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55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宜在手机上安装的“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其特征是当人们紧急呼救时,只需按一键,并将“呼救信息”同时同步发送到急救单位。“呼救键”可与摄像机连接,可具报警或引导报警等功能。因呼救地点不同,上述“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被分为二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均由其特定的“呼救信息”和相对应的“呼救键”组成。同时还可附设“急救药盒”,制成智能一键通呼救机。综上所述,这种安装了“智能电子一键通呼救系统”的手机或呼救机,必将成为人们最方便最快捷的呼救工具,它实现第一时间报警,第一时间自救,尽可能帮助需要急救的人们,非常方便实用,必将成为人们呼救时最快最好的贴身警卫,因此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及智能一键通呼(急)救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智能一键通呼救机和智能一键通呼急救机,是将有关呼救信息经计算机编程等技术处理和通信技术相结合在呼救急救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有关呼救急救方面,有120、110、119等急救单位,他们24小时守候在工作岗位上,一旦接到报警电话,立即出发,全力以赴赶往事发现场,奋不顾身进行抢救,对急救工作起到了很大很好的作用,挽救了不少生命和财产。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觉得在以往的急救呼救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以至十分棘手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待119赶赴现场,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要么火灾已非常严重、凶猛,损失惨重,要么火已经被扑灭了,又如待120赶赴现场,人已不能复活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
一、因为120、110、119等呼救,有三个电话号码,设置在三个按键上,呼救人需要拨打三个键,而且必须要按对键才能接通急救单位。而电话大多不在身边,即使有手机随身携带,而呼救者自己常常已不具备拨打三位数电话的能力。
二、当接通急救单位电话后,双方务必要进行通话,要告知急救单位在何处发生何事等等,这对一些需要呼救急救的人来说,就成了个大问题:因为事发时呼救者本人常常已不具备通话的能力,有时可能只是一个人在家,有时虽然家中有人,因为一时紧张,拨错电话甚至说错地点(如普通话不准等原因)也是常有的事,不能告知准确的事发地点,急救单位就无法到达事发地点进行急救。
三、对于向120呼救的病人来说(如高血压、心脏病等),通常的情况是病情十分严重或非常突然,这时自己(除昏迷外)和家人,都会因突然发生危急情况而产生特别紧张的心理,有的因为药物没有随身携带,有的虽然家中备有临时急救药物,却因高度紧张而一时却找不到药而错失挽救生命的机会……。
例如火灾,许多时候都发生在夜里,当人们在熟睡时被突然惊醒,而且一睁眼就看见这么可怕的事,大多数人都会很紧张,因此打错电话或说错地点也是时有发生的事。
例如矿井、飞机、火车、汽车、轮船事故、龙卷风、海啸……发生事故时往往非常紧急、凶猛,人们往往都会非常紧张,很难实现有这么些时间既要拨打三位数电话或手机报警,还要与急救单位通话。
例如遇到匪徒抢劫银行、绑架人质、行凶杀人等恶性事件,……这时既便有手机在身,要在匪徒身旁或眼皮底下拨打三次键的手机或电话,还要和110民警通话,这些甚至都是无法实现的事。如果不能实现后续通话,即使拨通了急救单位的电话也毫无用处,急救人员不能得知急救地点,又如何营救呢?那也只能是一次无效呼救……。
由上可知,现有的报警呼救方式存在诸多缺陷而显得落后,很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针对上述三个问题,现采用如下方案予以解决:一种只需用户按一次键(一个键)就已接通呼救单位,而且将相当于与急救单位后续通话内容的“呼救信息”同时同步发送到急救单位的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和智能一键通呼救机,以及附机可设有“急救药盒”的智能一键通呼急救机,对此,至今均没有相关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向人们提供一种“智能一通键呼救系统”及“智能一键通呼救机”和“智能一键通呼急救机”,其特征在于当人们遇紧急情况需要向急救单位(如120或110、119等)呼救时,将原来的三位数(多位数)电话号码要在电话机或手机的三个(多个)键上设置,使用时用户需要按三次键才能接通急救单位,变为现在的将三位数(多位数)电话号码在经改造的智能电话机或手机的一个键上(特称“呼救键”)设置,用户只需要按一次键就能接通呼救单位,同时还能把相当于用户与急救单位后续通话内容的“呼救信息”同步发送到急救单位。
而且是一个“呼救键”(如120呼救键),只跟一个呼救单位发生对应关系,呼救单位由呼救键上的代码来标示。
除此之外,“呼救键”还可同时具报警功能,并可通过一根引线与其它报警装置连接在一起,引导其它报警器一起报警;还可以与摄像系统组合,在呼救的同时,将现场摄影下来,同时同步发送给急救单位。
如上所述的急救单位,包括国内和国外的,包括现有的和日后新成立的急救单位。如我国的120代表医疗急救中心,119代表火警,122代表交通事故……。
上述智能一通键呼救系统可安装在现有的手机或经改造的智能电话机等通信设备上或制作专用的智能一键通呼救机,同时还可在智能一键通呼救机上附设“急救药盒”,制作成智能一键通呼急救机。根据需要,可在上述通信设备上安装一个或多个与不同急救单位连接的一键通呼救系统。
然而,对于呼救来说,成功与否,除了上述的“呼救键”能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外,“呼救信息”是否有效,尤其重要。何为“有效呼救信息”呢?众所周知,那就是“呼救信息”中是否含有“准确的事发地点”,这是构成“有效呼救信息”的唯一不可缺条件,否则就是“无效呼救信息”,急救单位只有在接到用户“有效呼救信息”时,才可以直接赶赴事发现场进行急救。
事实上,人类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相对固定的空间中:
例如每个人每天夜里都要睡觉,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就已占去了人生三分之一,在这个三分之一的时间里,尤其是在人们进入熟睡期的下半夜,恰恰正是歹徒作案的高峰期,也是许多自然灾害的高发期,纵观历史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无论是歹徒的作案还是自然灾害,都曾经给社会给人类带来多么惨重的损失,例如保险柜被盗,银行金库被盗,博物馆名画被盗,民宅被盗……有耸人听闻的警世大盗,一次作案就达数千万以至于数亿美金……
又例如白天,大多数人都在上学、工作或家里:人在上学阶段时,从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这个时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到参加工作的年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工作单位里;退休后的老人,则绝大多数是在家里或社区活动室里。
例如银行抢劫案,好多是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
根据人类的上述生活特性,为了方便描述和大家的理解,我将人处在相对固定地点时(睡眠时、上学时、工作时和在家时……),给定为“准地址”。
当人处在“准地址”时,就构成了“有效呼救信息”。换言之,当人在学校、在单位或在家时等,就都在“准地址”的范围内了。显然“单位地址”和“家庭住址”都是“准地址”,由“准地址”发送给急救单位的信息,就是“有效呼救信息”。
当然人不可能都固定在一个地点,如外出旅游、办事途中等等,都不在“准地址”范围内,为了方便描述和大家的理解,我将人处在“准地址”以外的地址,给定为“寻地址”。
为了解决人在外出途中的呼救问题,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把“寻地址”变成“准地址”,同时也为了让急救单位在收到呼救信息时马上就能识别,被呼救人是处在“准地址”范围内还是处在“准地址”范围外,为此特将“呼救信息”分成两种:“准地址呼救信息”和“寻地址呼救信息”,与之相对应的按键分为“准地址呼救键”和“寻地址呼救键”,这样急救单位收到上述不同内容的“呼救信息”时,一眼就能区分出呼救人现在所处地地址是在“准地址”还是在“寻地址”,当急救单位收到“准地址的呼救信息”时,马上就能奔赴事发现场进行急救;当收到“寻地址呼救信息”时,马上就可以通过与呼救人或呼救人的家人、单位同事或亲朋好友取得联系,力图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呼救人所处的地点,以便进行营救。
根据上述不同呼救地点,可将“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分为二个子系统,分别为:“智能一键通呼救子系统I”和“智能一键通呼救子系统II”。
如上所述的“智能一键通呼救子系统I”,由“准地址呼救信息”和“准地址呼救键”组成。
如上所述的“智能一键通呼救子系统II”,由“寻地址呼救信息”和“寻地址呼救键”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以下介绍五种:
方案一:智能一键通呼救机主要由CPU(1)、存储器(2)、“准地址呼救信息”(3)、“准地址呼救键”(4)“寻地址呼救信息”(5)、“寻地址呼救键”(6)定时器/计数器(8)、通信模块(9)、显示器(10)、I/O(11)、接口(12)、电源(13)组成。
方案二:智能一键通呼救机主要由CPU(1)、存储器(2)、“准地址呼救信息”(3)、“准地址呼救键”(4)“寻地址呼救信息”(5)、“寻地址呼救键”(6)报警器(7)定时器/计数器(8)、通信模块(9)、显示器(10)、I/O(11)、接口(12)、电源(13)组成。
方案三:智能一键通呼救机主要由CPU(1)、存储器(2)、“准地址呼救信息”(3)、“准地址呼救键”(4)“寻地址呼救信息”(5)、“寻地址呼救键”(6)报警器(7)定时器/计数器(8)、摄像系统(14)通信模块(9)、显示器(10)、I/O(11)、接口(12)、电源(13)组成。
方案四:智能一键通呼急救机主要由CPU(1)、存储器(2)、“准地址呼救信息”(3)、“准地址呼救键”(4)“寻地址呼救信息”(5)、“寻地址呼救键”(6)报警器(7)定时器/计数器(8)、通信模块(9)、显示器(10)、I/O(11)、接口(12)、电源(13)、急救药盒(15)组成。
方案五:将上述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软件安装在现有手机上或经改造的智能电话机上即可。
下面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其它公共技术不予赘述:
如上所述的“准地址呼救信息”(3),是指与用户事发地点相一致的地址等信息。用于单位的是“单位信息”;用于个人的是“用户个人信息”、“用户家属信息”和“用户个人健康信息”。用于当用户事发地点处在“准地址呼救信息”时,即可按“准地址呼救键”给急救单位发送信息,提供急救单位收到上述准确而详细的事发地址等信息时,即使在毋需再询问的情况下,也可有的放矢地赶往事发地点进行抢救。因为“准地址呼救信息”,已经将用户事发地点、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单位电话或个人手机以及是119火警还是120急救中心,还是110报警信息,均已同时同步发送到急救单位了。当然在条件许可时,用户可继续告知急救单位事发更详细更具体情况。
如上所述的“寻地址呼救信息”(5),是指用户事发地点是在“准地址呼救信息”以外的地址等信息。包括“用户外出地址信息”和“用户个人信息”、“用户个人健康信息”、“用户家属信息”以及“用户亲朋好友信息”。用于当用户事发地点处在“准地址呼救信息”以外时,即时按“寻地址呼救键”给急救单位发送信息,在条件许可时,马上用一键通呼救机或手机等与急救单位取得联系,迅速告知事发地点;当用户已处于无法告知事发地点时,即已提供急救单位知道用户已处于恶劣环境中,此时急救单位可通过“用户家属信息”以及“用户亲朋好友信息”,尽可能找到用户的事发地点进行营救。
如上所述的“单位信息”,包括单位名称、单位详细地址和单位电话等信息。用于提供急救单位在接到该呼救信息时,就已明确事发地点的单位基本情况,以达到最佳救护目的。
如上所述的“用户个人信息”,包括用户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家庭详细住址、电话/手机。用于提供急救单位在接到该呼救信息时,就已明确事发地点的个人基本情况,以达到最佳救护目的。
如上所述的“用户个人健康信息”,是指与生命密切相关的用户个人病史(如心率、血压)和检验报告。用于提供急救单位在接到该呼救信息时,能携带最符合该病人需要急救的物品或药物、仪器,以达到最佳救护目的。
如上所述的“用户外出地址信息”,是指用户外出时的事发地址。用于提供用户尽可能在按“寻地址呼救键”后能迅速与急救单位通话或其它通信方式,告知急救单位事发地点,当用户只按“寻地址呼救键”后,已丧失告知事发地点的能力时,提供急救单位在接到该呼救信息时,就已明确用户已处在准地址外的“寻地址”中且已丧失后续的通话能力,用户所处的情况相当恶劣。
如上所述的“用户家属信息”,包括用户家人电话/手机及用户家人工作单位电话。用于提供急救单位在接到用户紧急呼救时,能在第一时间与其家属取得联系和争取协救。
如上所述的“用户亲朋好友信息”,包括用户亲朋好友手机等信息。用于提供急救单位在接到用户处在“寻地址”而又丧失后续的与急救单位通话能力的紧急呼救时,能在第一时间与其亲朋好友取得联系,争取多渠道协救。
所述的“准地址呼救信息”和“寻地址呼救信息”均已设计成表,用户只要按表内容填入即可待用,填写的内容应具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和可修改性。
其中“准地址呼救信息”中的“单位信息”和“用户个人信息”是用户必须要填写的必不可少的“有效呼救信息”,否则为“无效呼救信息”。
而“用户家属信息”、“用户亲朋好友信息”和“用户个人健康信息”,旨在通过多渠道对呼救提供帮助的信息,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
所述的“寻地址呼救信息”中的“寻地址信息”,可通过以下多种方法予以解决:
一、用户尚处在具通话能力的情况下,先按“寻地址键”,马上与急救单位通话,告知事发地址,予以补救。
二、用户只具按“寻地址键”的机会,就已处在完全失去通话能力的情况下,当急救单位接到这个“空白的”“寻地址信息”时,就已知该用户在外出,而且自己已完全丧失通话能力,急救单位就马上与其家人或亲朋好友的联系,尽可能进行协救。
三、用户外出时已明确目的地,可事先输入途经路线或车次、车号等信息,当用户到了外出目的地,就输入目的地地址,将“寻地址”变成“现在的准地址”,只要有了这个“现在的准地址呼救信息”,急救单位就能马上达到准确的现地址实施抢救。
如上所述的“准地址呼救键”(4),是将“准地址呼救信息”(3)发送给与其相对应的急救单位的呼救机或手机或“智能电话机”等通信设备上的一个按键。
如上所述的“寻地址呼救键”(6),是将“寻地址呼救信息”(5)发送给与其相对应的急救单位的呼救机或手机或“智能电话机”等通信设备上的一个按键。
上述呼救信息(“准地址呼救信息”和“寻地址呼救信息”),可以使用语音或文字等,并应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种来决定。可以是中文、外文、中文拼音(全拼或取其第一个字母)等。如事发地点在上海市文定路8100号,因为用户本身就在上海市,所以只要输入:文定路8100号就可以了,如果后面还有单元或房间号,那就应该全部表达,如文定路8100-1-101,如果改用中文拼音前者就是:wendinglu8100,如果采用中文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就是wdl8100,就变得非常简单了,这在处于“寻地址呼救”时使用是有好处的,有时甚至可以在口袋里操作。
如上所述的“急救药盒”(15),可制成不同颜色以区别放置急救药和非急救药和具定时语音提醒服药的功能。这对平时因工作繁忙常常忘了按时服药的人来说,是有效的帮手,对急救病人来说,可能就是一次生命的挽回,因为它随时携带,立刻可服。如患有高血压、心绞痛的病人装入急救药片,当病人有不适先兆时,马上就可以服药,实现在第一时间自救。解决了以往高血压、心绞痛等病人病情突发时,自己或家人往往因紧张一下子找不到药或找错药而丧失最好急救时机,但有了这小小的的药盒,对争分夺秒的抢救生命,甚至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获得第二次生命”的作用。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现方法从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均保证了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得以实现。
例如银行抢劫案,众所周知,无论在白天还是夜里,银行都是有人上班和值班的,而且往往都不只是一个人上班或值班,既便是在只有一个人上班的情况下,即便歹徒来得非常突然凶猛,有了“智能一键通呼救机”或安装了“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的手机或“智能电话机”,大家就有“按一键”的机会和可能,这样就能即时报警呼救了!因为“这一键”已经将银行的单位地址、单位名称、单位电话发送到了急救单位,急救单位就能火速赶往事发现场进行营救。而且因为“这个键”不仅报出了单位详细地点、名称、电话,还报出了是匪警还是火警,除此之外,还可以具自动报警功能,还可以同时拉响单位报警器,还可以同时摄像并同时同步发送到急救单位,在这样多种强有力的呼救措施下,一方面急救单位会火速赶往事发现场,一方面歹徒通常会先顾及自己的命而逃离现场,从而达到将国家的财产损失和人民的生命安危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例如在博物馆的“名画中”装有“智能一键通呼救机”,歹徒的任何动作,都能报警、摄像、呼救,就多了一层防范保护……
综上所述,智能电子一键通呼救系统及智能电子一键通呼(急)救机,是对挽救人类生命和财产的一大举措!遇难时,只要呼救者还处在清醒阶段,只需按“一键”便可呼救成功,并已将“呼救信息”同时同步发送到急救单位,这将会大大提高抢救率(成活率)!如果遇难时有第三方(家人或其他人)在场,即便主人已处于诸如昏厥状态,第三方也有机会使用智能电子一键通呼(急)救机,就多了一份呼救的机会,多了一份报警的机会,多了一份急救时马上服药的机会……总之是多了一份生存的机会,必将成为人们最方便最快捷的报警急救工具,它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而详细的报警信息、最有效地节约人力资源,实现第一时间报警,第一时间服药自救,尽可能让需要急救的人们获得“新生”,好处多多,非常简单、方便、实用而成为人类遇紧急情况需要呼救急救时最快最好的贴身卫士。因此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述智能电子一键通呼救系统及智能电子一键通呼(急)救机,适用不同种族和不同国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有依据本发明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人们遇紧急情况需要向急救单位(如120或110、119等)呼救时,将原来的三位数(多位数)电话号码要在电话机或手机的三个(多个)键上设置,使用时用户需要按三次键才能接通急救单位,变为现在的将三位数(多位数)电话号码在经改造的智能电话机或手机的一个键上(特称“呼救键”)设置,用户只需要按一次键就能接通呼救单位,同时还能把相当于用户与急救单位后续通话内容的“呼救信息”同步发送到急救单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救键”,其特征在于一个“呼救键”(如120呼救键),只跟一个呼救单位发生对应关系,呼救单位由呼救键上的代码来标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救键”,其特征在于可同时具报警功能;还可通过一根引线与其它报警装置连接在一起,引导其它报警器一起报警;还可以与摄像系统组合,在呼救的同时,将现场摄影下来,同时同步发送给急救单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单位,其特征在于包括国内和国外的,包括现有的和日后新成立的急救单位。如我国的120代表医疗急救中心,119代表火警,122代表交通事故……根据需要,用户可在手机、经改造的智能电话机、呼救机等通信设备上安装一个或多个与不同急救单位连接的一键通呼救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其特征是根据不同呼救地点,可将“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分为二个子系统,分别为:“智能一键通呼救子系统I”和“智能一键通呼救子系统II”。
6、根据权利要5所述的“智能一键通呼救子系统I”,其特征是由“准地址呼救信息”和“准地址呼救键”组成;“智能一键通呼救子系统II”,其特征是由“寻地址呼救信息”和“寻地址呼救键”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准地址呼救信息”,其特征是指与用户事发地点相一致的地址等信息。用于单位的是“单位信息”;用于个人的是“用户个人信息”、“用户家属信息”和“用户个人健康信息”。用于当用户事发地点处在“准地址呼救信息”时,即可按“准地址呼救键”给急救单位发送信息,提供急救单位收到上述准确而详细的事发地址等信息时,即使在毋需再询问的情况下,也可有的放矢地赶往事发地点进行抢救。因为“准地址呼救信息”,已经将用户事发地点、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单位电话或个人手机以及是119火警,还是120急救中心,还是110报警信息等,均已同时同步发送到急救单位了。当然在条件许可时,用户可继续告知急救单位事发更详细更具体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寻地址呼救信息”,其特征是指用户事发地点是在“准地址呼救信息”以外的地址等信息。包括“用户外出地址信息”和“用户个人信息”、“用户个人健康信息”、“用户家属信息”以及“用户亲朋好友信息”。用于当用户事发地点处在“准地址呼救信息”以外时,即时按“寻地址呼救键”给急救单位发送信息,在条件许可时,马上用一键通呼救机或手机等与急救单位取得联系,迅速告知事发地点;当用户已处于无法告知事发地点时,即已提供急救单位知道用户已处于恶劣环境中,此时急救单位可通过“用户家属信息”以及“用户亲朋好友信息”,尽可能找到用户的事发地点进行营救。
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单位信息”,其特征是包括单位名称、单位详细地址和单位电话等信息;“用户个人信息”,包括用户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家庭详细住址、电话/手机;“用户个人健康信息”,是指与生命密切相关的用户个人病史(如心率、血压)和检验报告;“用户外出地址信息”,是指用户外出时的事发地址;“用户家属信息”,包括用户家人电话/手机及用户家人工作单位电话;“用户亲朋好友信息”,包括用户亲朋好友手机等信息。
10、报据权利要求6、7、8所述的“准地址呼救信息”和“寻地址呼救信息”,  其特征是已设计成表,用户只要按表内容填入即可待用,填写的内容应具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和可修改性。其中“准地址呼救信息”中的“单位信息”和“用户个人信息”是用户必须要填写的必不可少的“有效呼救信息”,否则为“无效呼救信息”。而“用户家属信息”、“用户亲朋好友信息”和“用户个人健康信息”,旨在通过多渠道对呼救提供帮助的信息,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准地址呼救键”,其特征是将“准地址呼救信息”发送给与其相对应的急救单位的呼救机或手机或“智能电话机”等通信设备上的一个按键。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寻地址呼救键”,其特征是将“寻地址呼救信息”发送给与其相对应的急救单位的呼救机或手机或“智能电话机”等通信设备上的一个按键。
13、根据权利要求6、7、8所述的“准地址呼救信息”和“寻地址呼救信息”,其特征是可以使用语音或文字等,并应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种来决定。
14、一种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的实施方法,其特征是可安装在现有的手机或经改造的智能电话机等通信设备上或制作专用的智能一键通呼救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智能一键通呼救机,其特征是可附设“急救药盒”,制作成智能一键通呼急救机。“急救药盒”可制成不同颜色以区别放置急救药和非急救药和具定时语音提醒服药的功能。
CN 200510065326 2005-04-06 2005-04-06 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及智能一键通呼(急)救机 Pending CN18455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65326 CN1845563A (zh) 2005-04-06 2005-04-06 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及智能一键通呼(急)救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65326 CN1845563A (zh) 2005-04-06 2005-04-06 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及智能一键通呼(急)救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5563A true CN1845563A (zh) 2006-10-11

Family

ID=37064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65326 Pending CN1845563A (zh) 2005-04-06 2005-04-06 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及智能一键通呼(急)救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4556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7192A (zh) * 2015-05-20 2017-01-04 余青山 一款紧急求救软件
CN107911531A (zh) * 2017-08-14 2018-04-13 广东巴拿赫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求救方法和平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7192A (zh) * 2015-05-20 2017-01-04 余青山 一款紧急求救软件
CN107911531A (zh) * 2017-08-14 2018-04-13 广东巴拿赫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求救方法和平台
WO2019033588A1 (zh) * 2017-08-14 2019-02-21 广东巴拿赫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求救方法和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rdun Good Samaritan laws: a global perspective
Cembrowicz et al. Violence in the accid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CN106408899A (zh) 移动个人应急报警响应方法及系统
CN107180071A (zh) 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大数据风险识别、预警和应急平台
CN101980315A (zh) 灾难信息报警器
WO2021000461A1 (en) A "one-touch call" platform based on a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the implementing method therefor
CN1845563A (zh) 智能一键通呼救系统及智能一键通呼(急)救机
Kuisma et al. Analysis of multiple casualty incidents–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P2008079082A (ja) 非常時緊急通報代行システムと非常時情報提供代行システム並びに非常時緊急通報情報提供代行システム
Sherry Hate crimes against disabled people
Hayman et al. Sexual assault on women and children in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CN115022453A (zh) 基于数字移动应急示警终端的救援方法及系统
CN1458804A (zh) 自动报警呼救通讯手机
Kipnis Forced abandonment and euthanasia: a question from Katrina
CN206075486U (zh) 一种迷你型挂式安全防护器
Maekawa The sarin poisoning incident in Tokyo subway
US20220038882A1 (en) Emergency mode for mobile devices
CN201965743U (zh) 灾难信息报警器
Riesgo et al. Terrorism in Spain: emergency medical aspects
CN212750022U (zh) 一种社区护理用的紧急呼叫装置
Balcom AMBER Alert System: An Analysis on how Access to Technology has Affected Effectiveness
Staff Argentine Human Rights Abuser Violates House Arrest
Cross et al. Women of Color and Health: Issues and Solutions
Woodlock Voices against violence
JP2001197189A (ja) 携帯電話による救急連絡代行サービス業務の方法並びに固定電話による救急連絡代行サービス業務の方法並びに携帯電話による情報検索サービス業務の方法並びに固定電話による情報検索サービス業務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