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2478A - 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2478A
CN1842478A CN200580000810.6A CN200580000810A CN1842478A CN 1842478 A CN1842478 A CN 1842478A CN 200580000810 A CN200580000810 A CN 200580000810A CN 1842478 A CN1842478 A CN 1842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conveyor
transport unit
recording medium
ink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008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2478B (zh
Inventor
依田兼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5/00077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5077795A1/ja
Publication of CN1842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2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42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24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从多个喷嘴中向载置于传送带上被传送的记录介质喷出墨滴而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可以实现记录质量的提高、记录速度的高速化。记录介质传送机构具有在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连接并相互保持给定间隔地并排设置了多条传送带的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的传送带被按照在一方的传送带间设有另一方的传送带的方式配设,记录头由配设于与所述第1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间相对置的第1喷头、配设于与所述第2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间相对置的第2喷头构成。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记录介质不伴随着记录头的移动而移动来完成对该记录介质的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于对从喷嘴喷出墨滴而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速度的高速化的要求,具备了遍及记录介质的宽度以上的长度排列了多个喷嘴的行式的记录头(以下称作行式喷头)的喷墨记录装置(以下称作行式喷头型喷墨记录装置)已经被实用化。
该行式喷头型喷墨记录装置中,记录介质被将其所记录的面与行式喷头的形成了喷嘴的面相对置地连续或间歇地传送。另外,行式喷头朝向被传送的记录介质的所要记录的面,从所排列的多个喷嘴之中基于应当记录的信息选择性地喷出墨滴。即,行式喷头型喷墨记录装置是不伴随着记录头的移动,仅将记录介质沿一个方向移动,来完成对该记录介质的记录的装置。
在该行式喷头型喷墨记录装置中,以往例如像特开平10-202922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向被吸附于架设在一对辊间的传送带上而传送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构成。
另外,并不限于行式的,在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头中,有时墨液的溶剂从喷出墨滴的喷嘴中蒸发而使喷嘴内的墨液的粘度上升,在最差的情况下固化,或异物侵入喷嘴内而发生喷嘴的堵塞,从而有从喷嘴中喷出墨滴的性能降低的情况。所以,喷墨记录装置被如下构成,即,在因喷嘴内的墨液粘度上升或堵塞使喷出性能降低之前,进行将与记录无关的墨滴喷出而预先防止堵塞的预防堵塞喷出,从而维持良好的记录质量。
在所述行式喷头型喷墨记录装置中,以往例如像特开2001-11369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如下的技术,即,在被架设在一对传送辊间而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带上形成多个孔,通过穿过这些孔喷出墨滴,即使对多个记录介质连续地进行记录,也可以避免预防堵塞喷出使记录结束的时间延长的情况。
另外,并不限于行式,在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头中,有时墨液的溶剂从喷出墨滴的喷嘴中蒸发而使喷嘴内的墨液固化,或异物侵入喷嘴内而发生喷嘴的堵塞,从而有从喷嘴中喷出墨滴的性能降低的情况。所以,喷墨记录装置被如下构成,即,具备覆盖喷嘴面地进行保护的保护帽,防止溶剂的蒸发、异物向喷嘴内的进入等,从而防止喷嘴的堵塞,维持良好的记录质量。
在所述的行式喷头型喷墨记录装置中,以往例如像特开2002-12038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如下的技术,即,使帽向传送带的侧方退避,将配置于传送带上的记录头向上方移动,在记录头和传送带之间产生间隙,从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向该间隙中插入帽。
另外,在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头中,有时墨液的溶剂从喷出墨滴的喷嘴中蒸发而使喷嘴内的墨液固化,或异物侵入喷嘴内而发生喷嘴的堵塞,从而有从喷嘴中喷出墨滴的性能降低的情况。所以,喷墨记录装置被如下构成,即,具备使降低了的喷出性能恢复的喷出性能恢复装置,从而可以维持良好的记录质量。
在所述行式喷头型喷墨记录装置中,以往例如像特开2002-10363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如下的技术,即,使行式喷头在与记录介质平行的平面上,向作为喷嘴不与记录介质相对置的区域的非记录区域转动,来恢复行式喷头的喷出性能。
另外,在所述行式喷头型喷墨记录装置中,以往例如像特开平8-13270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在被架设于一对传送辊之间的传送带上载置记录介质而传送的构成。此外,已知为了抑制传送中的记录介质从传送带上浮起的情况,有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记录头间设置了刺轮(はくしや)的构成。
但是,所述特开平10-202922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构成中,有时因传送带的伸缩而使记录介质的传送速度发生变动,或因传送带在传送辊间振动而使记录头和记录介质的间隔变得不稳定,使得墨滴在记录介质上的命中位置偏离给定的位置。由这些现象造成的墨滴的命中位置偏移当传送带的传送区间越长时,就会越明显地发生。即,有如下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很难在维持良好的记录质量的同时,延长传送带的传送区间。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可以不损害记录质量地延长传送带的传送区间或实现记录质量的进一步的提高、记录速度的高速化的喷墨记录装置。
另外,所述特开平10-202922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构成中,喷出墨滴的多个喷嘴被沿纸宽度方向遍及A4短边尺寸地排列形成。此外,传送带具有比被排列形成的多个喷嘴所构成的喷嘴列的长度更长的宽度尺寸,被按照覆盖该喷嘴列的方式与喷嘴相对置地配设。
所以,当要对A4尺寸的记录纸实施无边记录时,印到记录纸的记录区域外的墨液就会弄脏传送带。另外,有难以对比A4尺寸更小的尺寸或异形等的记录纸进行无边记录这样的尚未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可以不将传送带用墨液弄脏地对具有各种尺寸及形状的记录介质进行无边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
另外,所述特开2001-113690号公报所记载的以往技术中,必须在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带上形成孔,当向形成了孔的传送带施加给定的拉伸载荷时,空孔附近的部分与其他的部分相比,拉伸应力及变形变大。即,因所形成的孔的影响,在传送带的全周,就会不均一地产生拉伸应力及变形。
这对于利用传送带传送记录介质而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来说,很难提高记录质量,在这一点上是不理想的。即,在利用传送带的传送中,因传送带的伸缩而使记录介质的传送速度发生变动,或因传送带在传送辊间振动而使记录头和记录介质的间隔变得不稳定,使得墨滴在记录介质上的命中位置偏离给定的位置。
即,在所述特开2001-11369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以往技术中,因在传送带上形成孔,助长了传送速度的变动及传送带的振动,从而有难以实现记录质量的提高这样的尚未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第三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记录介质的传送速度的变动,可以不导致记录质量及记录速度的降低地预防堵塞喷出的喷墨记录装置。
另外,所述特开2002-12038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以往技术中,由于是将记录头向上方移动,另外将帽从侧方向记录头下移动的构成,因此很难缩短将保护帽安置于记录头上的时间及将保护帽从记录头上取下而使之退开的时间。另外,需要使记录头及保护帽各自移动的机构,从而有很难维持机构部的较高的可靠性或减少构成部件数目等尚未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第四目的在于,提供可以用简单的构成来缩短保护帽在记录头上的拆装中所花费的时间,并且可以确保较高的可靠性的喷墨记录装置。
另外,所述特开2002-10363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以往技术中,在不损伤行式喷头地将旋转速度高速化中有限制,很难缩短喷出性能恢复中所花费的时间,使之转动的机构或控制变得复杂。另外,由于在非记录区域必须设置喷出性能恢复装置,因此有难以实现小型化等尚未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第五目的在于,提供可以缩短喷出性能恢复中所花费的时间并且容易小型化的喷墨记录装置。
另外,所述特开平8-13270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以往技术中,抑制记录介质的传送中的浮起的刺轮被配设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记录头之间。所以,虽然对于标签纸等刚性高的记录介质可以利用刺轮抑制浮起,并且可以良好地保持记录头和记录介质的间隔,但是对于在记录纸等刚性不高的记录介质上因墨液渗入而发生的翘曲无法获得充分的效果。
即,如作为说明以往技术的问题的图的图52所示,记录纸P当从记录头HDA中喷出的墨液IK渗入记录面PP时,在记录面PP的墨液IK所渗入的部分,记录面PP与作为与该记录面PP相反的一面的传送面PH的平衡偏移,从而发生翘曲(图52(b))。
当载置于传送带V上的记录纸P被传送而到达刺轮部时,记录纸P如图52(c)所示,被刺轮SP将翘曲矫正。
当记录纸P穿过刺轮部而到达记录头HDB时,记录纸P如图52(d)所示,由于没有矫正翘曲的构件,因此会再次发生翘曲。即,记录纸P的翘曲虽然被刺轮部暂时地矫正,但是当穿过刺轮部时会再次发生,从而有很难恰当地保持记录头和记录纸P的间隔这样的尚未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第六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抑制记录介质的浮起并且可以恰当地维持记录介质和记录头的间隔的喷墨记录装置。
发明之一是具备:在传送带上载置记录介质而传送的记录介质传送机构、被与作为由该记录介质传送机构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面相反一侧的面的记录面相对置地配设并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了多个喷出墨滴的喷嘴的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机构具有在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连接并相互保持给定间隔地并排设置了多条传送带的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的传送带被按照在一方的传送带间设有另一方的传送带的方式配设。
根据所述的构成,记录介质传送机构的记录介质的传送区间由第1传送部和第2传送部构成。所以,与将相同的传送区间用1个传送部构成的情况相比,可以将第1及第2传送部的各自的传送带的周长更短地构成。
即,当施加相同的张力,对周长更长的传送带与第1及第2传送部的传送带进行比较时,则周长更短的第1及第2传送部的传送带的伸展的程度更小。所以,可以减小因驱动轴的旋转而产生的传送带的伸展,从而能够减少由传送带的伸缩造成的记录介质的传送速度的变动、由传送带的振动造成的墨滴在记录介质上的命中位置的偏移。
另外,发明之二是具备:在传送带上载置记录介质而传送的记录介质传送机构、被与作为由该记录介质传送机构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面相反一侧的面的记录面相对置地配设并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了多个喷出墨滴的喷嘴的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机构具有在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连接并相互保持给定间隔地并排设置了多条传送带的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被按照在一方的传送带间设有另一方的传送带的方式配设,所述记录头由配设于面向所述第1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间的位置上的第1喷头、配设于面向所述第2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间的位置上的第2喷头构成。
根据所述说明,在传送带上不存在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即使记录头与记录无关地进行喷出墨滴的预防堵塞喷出,也可以防止墨滴附着于传送带上。另外,记录头在进行记录时和进行预防堵塞喷出时,不需要改变记录头的位置,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预防堵塞喷出。
另外,发明之三是在发明之一或之二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分别在驱动轴及与之平行地配设的从动轴之间拉设有所述传送带。
另外,发明之四是在发明之一或之二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在设于两者间的公共驱动轴、被与该公共驱动轴平行配设的第1从动轴及第2从动轴之间拉设有所述传送带。
根据所述说明,由于第1传送部的传送带及第2传送部的传送带被利用公共的驱动轴以相同速度旋转,因此记录介质在第1传送部上和第2传送部上被以相同速度传送。
另外,与将从第1从动轴到第2从动轴的相同传送距离用1条传送带构成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第1及第2传送部的各自的传送带的周长。即,当施加相同的张力,对周长更长的传送带与第1及第2传送部的传送带进行比较时,周长更短的第1及第2传送部的传送带的伸展的程度更小。所以,可以减少因驱动轴的旋转产生的传送带的伸展。
另外,发明之五是在发明之一至之四的任意一项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分别由相同条数的所述传送带构成。
根据所述说明,可以将第1传送部的传送带的条数和第2传送部的传送带的条数设为相同数目。
另外,发明之六是在发明之一至之四的任意一项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的某一方被设定为比另一方的传送带条数多1条的传送带条数,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被以该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当中的具有奇数条所述传送带的传送部的中央的所述传送带作为中心而交替地配设。
根据所述说明,可以将第1及第2传送部的某一方的传送带的数目设为奇数条,将另一方的传送带的条数设为偶数条。
另外,发明之七是在发明之二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第1及第2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间的距离被设定为比所述第1及第2喷头的所述记录区域的宽度更长。
根据所述说明,在传送带上不存在记录介质时从第1及第2喷头中喷出的墨滴可以可靠地穿过传送带间,从而可以抑制墨液向传送带上的附着。
另外,发明之八是在发明之七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连接所述第1及第2喷头的所述记录区域的总记录区域被设定为覆盖与由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机构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的长度。
根据所述说明,记录头不与传送带相对置,记录头的总记录区域可以覆盖记录介质的宽度。所以,即使记录头从总记录区域的全部区域喷出墨滴,对记录介质不剩余作为未记录部分的边缘地遍及记录面的全部区域地进行记录,即进行无边记录,也可以避免向记录面之外喷出的墨滴附着于传送带上的情况。
另外,发明之九是在发明之七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连接所述第1及第2喷头的所述记录区域的总记录区域被设定为比由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机构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更窄,向所述第1及第2传送部的某一方的最外侧的所述传送带的外侧延长所述总记录区域而设置了从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正交的侧缘突出的记录区域。
根据所述说明,第3喷头可以延长第1及第2喷头的总记录区域。所以,记录头可以从被延长了的总记录区域的全部区域喷出墨滴,对记录介质不剩余作为未记录部分的边缘地遍及记录面的全部区域地进行记录,即进行无边记录。
发明之十是在发明之九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拉设有相等条数的所述传送带,所述第3喷头被设于处于所述第1传送部的最外侧的所述传送带的外侧并且与所述第2传送部的最外侧的所述传送带相对置的位置、处于所述第2传送部的最外侧的所述传送带的外侧并且与所述第1传送部的最外侧的所述传送带相对置的位置上。
另外,发明之十一是在发明之九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的某一方被设定为比另一方少1条所述传送带,所述第3喷头被设于所述传送带的条数少1条的传送部的成为最外侧的两侧的所述传送带的各自的外侧。
另外,发明之十二是在发明之二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在所述第1喷头及第2喷头的至少一方的喷头之间,配设有限制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传送带上浮起的记录介质浮起限制机构。
根据所述说明,由于记录头下的记录介质的浮起被限制,因此就可以恰当地维持记录介质和记录头的间隔。
另外,发明之十三是在发明之十二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记录介质浮起限制机构是被可以旋转地构成的辊。
根据所述的构成,记录介质利用可以旋转的辊的外周面来限制浮起。
根据所述说明,辊由于被可以旋转地构成,因此不会抵抗记录介质的传送,从而不会妨碍记录介质的传送。
另外,发明之十四是在发明之十三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辊在外周面上具备成放射状延伸的多个突起部。
根据所述说明,由于可以不使辊的周面整体,而是使面积较小的突起部与记录介质的记录面接触,因此可以减少结束了记录的记录面的损伤。
另外,发明之十五是在发明之十二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在所述喷头之间将这些喷头的相对置的侧面沿与所述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移动时,所述辊被配设于俯视地看所述侧面所描绘的轨迹内。
另外,发明之十六是在发明之十二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辊和所述记录介质的切点被按照俯视地看位于在所述喷头之间连结这些喷头的喷嘴之间的线上的方式设定。
根据所述说明,辊可以限制记录头的喷嘴下的记录介质的浮起,从而能够恰当地维持记录头的喷嘴和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的间隔。
另外,发明之十七是在发明之十二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辊和所述传送带的间隔被设定为在所述记录介质存在于该辊及传送带之间的情况下,所述辊将所述记录介质推压在所述传送带上的距离。
根据所述的构成,由于记录介质被辊推压在传送带上,因此无论记录介质的厚度如何,都可以恰当地维持记录介质的记录面和记录头的间隔。
另外,发明之十八是在发明之十二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辊和所述传送带的间隔在所述记录介质存在于该辊及传送带之间并且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传送带上浮起了给定量的情况下,被设定为所述辊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面接触的距离。
根据所述的构成,辊的外周面仅在记录介质从传送带上浮起了给定量的情况下与记录介质的记录面接触,在记录介质的浮起小于给定量的情况下不接触。
根据所述说明,在记录介质的浮起小于给定量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结束了记录的记录面的损伤。
另外,发明之十九是在发明之二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在与所述第1及第2喷头隔着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而相对置的传送带间的位置上,配设了将形成于所述第1及第2喷头上的所述喷嘴覆盖而保护的喷头保护机构。
根据所述的构成,喷头保护机构被避开传送带地隔着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而与记录头相对置地配置。
根据所述说明,就可以将喷头保护机构收于记录介质的传送面下,从而实现喷墨记录装置的小型化,并且在进行向记录介质的记录的情况下,由于不会妨碍记录介质的传送,另外喷头保护机构与第1及第2喷头相对置,因此可以迅速地进行记录头的保护。
另外,发明之二十是在发明之十九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在所述第1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和所述第2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喷头保护机构的宽度被设定为将所述第1及第2喷头的所述喷嘴全部覆盖的宽度。
根据所述说明,喷头保护机构可以将第1及第2喷头的喷嘴不遗漏地覆盖。
另外,发明之二十一是在发明之十九或二十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喷头保护机构被可以使头端向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的下侧退避的退避位置、在喷头保护时从所述退避位置上升而与所述记录头接触的喷头保护位置之间移动地构成。
根据所述说明,喷头保护机构在进行对记录介质的记录的情况下向退避位置退避而不妨碍记录介质的传送,在不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略为上升,从而可以保护记录头。
另外,发明之二十二是在发明之二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在与所述第1及第2喷头隔着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而相对置的传送带间位置上,配设了从所述喷嘴中抽吸墨液而恢复墨液喷出性能的喷出性能恢复机构。
根据所述的构成,喷出性能恢复机构被避开传送带地隔着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而与记录头相对置地配置。
根据所述说明,由于可以将喷出性能恢复机构收于记录介质的传送面下,可以实现喷墨记录装置的小型化,并且在进行对记录介质的记录的情况下,不会妨碍记录介质的传送,另外,喷出性能恢复机构与第1及第2喷头相对置,因此可以迅速地进行喷出性能恢复处理。
另外,发明二十三是在发明之二十二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在所述第1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和所述第2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的宽度被设定为将所述第1及第2喷头的所述喷嘴全部覆盖的宽度。
根据所述说明,喷出性能恢复机构可以将第1及第2喷头的喷嘴不遗漏地覆盖。
另外,发明之二十四是在发明之二十二或二十三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喷出性能恢复机构具备将形成于所述第1及第2喷头上的所述喷嘴覆盖而保护的喷头保护功能。
根据所述说明,由于喷出性能恢复机构具备喷头保护功能,因此不需要将喷出性能恢复机构和喷头保护机构分别设置,可以实现喷墨记录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发明之二十五是一种喷墨记录装置,是具备:在传送带上载置记录介质而传送的记录介质传送机构、被与作为由该记录介质传送机构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面相反一侧的面的记录面相对置地配设并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了多个喷出墨滴的喷嘴而形成了记录区域的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机构至少具有一个在被相互平行地配设的驱动轴和从动轴之间将多条传送带在这些传送带之间保持给定间隔地拉设的一个传送部,所述记录头具有将所述多个喷嘴至少遍及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记录面的所述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全部区域排列的构成,在与所述记录头隔着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而相对置的所述传送部的传送带间位置上,配设有从与该传送带间相对置的对置喷嘴中抽吸墨液而恢复墨液喷出性能的喷出性能恢复机构,并且具备使所述记录头和所述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的相对位置按照使不与所述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相对置的非对置喷嘴与该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相对置的方式相对移动的相对移动机构。
根据所述的构成,喷出性能恢复机构被避开传送带地隔着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而与记录头相对置地配设。另外,记录头具有面对传送带间的对置喷嘴及不与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相对置的非对置喷嘴,在使非对置喷嘴的喷出性能恢复时,记录头的相对于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的相对位置被利用相对移动机构移动至使非对置喷嘴与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相对置。
根据所述说明,可以不仅从记录头的对置喷嘴中,而且从非对置喷嘴中抽吸墨液,来恢复喷出性能。另外,可以将喷出性能恢复机构收于记录介质的传送面下,并且可以将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的必需数目压缩在最小限度,从而可以实现喷墨记录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发明之二十六是在发明之二十五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相对移动机构是移动所述记录头的喷头移动机构。
根据所述说明,可以移动记录头,使不与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相对置的非对置喷嘴与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相对置。
另外,发明之二十七是在发明之二十五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相对移动机构是移动所述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的喷出性能恢复移动机构。
根据所述说明,可以移动喷出性能恢复机构,使不与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相对置的非对置喷嘴与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相对置。
另外,发明之二十八是在发明之二十五至二十七的任意一项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传送带间的距离被设定为比所述传送带的宽度更长,所述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的宽度被按照在所述非对置喷嘴与所述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相对置时将所述对置喷嘴的与所述非对置喷嘴的边界部的喷嘴及所述非对置喷嘴覆盖的方式构成。
根据所述的构成,喷出性能恢复机构可以从对置喷嘴及非对置喷嘴的边界部的喷嘴中重复地抽吸墨液。
根据所述说明,可以从记录头的全部的喷嘴中可靠地抽吸墨液而恢复喷出性能。
另外,发明之二十九是在发明之二十二至二十八的任意一项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喷出性能恢复机构被按照使头端可以在向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的下侧退避的退避位置、在喷出性能恢复时从所述退避位置上升而与所述记录头接触的喷出性能恢复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构成。
根据所述说明,喷出性能恢复机构在进行对记录介质的记录的情况下向退避位置退避而不妨碍记录介质的传送,在不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略为上升,而可以恢复记录头的喷出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构成的外观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纸传送部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构成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记录头的外观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控制间联系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其他的纸传送部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其他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其他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其他的纸传送部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构成的外观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的纸传送部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构成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记录头的外观的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3中的C-C剖面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控制间的联系的方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第1无边记录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第2无边记录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预防纸间堵塞的喷出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其他的纸传送部的俯视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其他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其他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其他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俯视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构成的外观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构成的俯视图。
图2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5中的D-D剖面的图。
图27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6中的E-E剖面的图。
图28是实施方式3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前视图。
图2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第1及第2喷出性能恢复帽与喷嘴面接触的状态的图。
图3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控制间的联系的方框图。
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纸间喷出性能恢复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32是说明第1及第2喷头保护帽的构成的图。
图3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纸间喷头保护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3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构成的外观图。
图35是实施方式4的纸传送部的俯视图。
图36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控制间的联系的方框图。
图37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记录头的外观的图。
图38是说明喷头移动机构的构成的图。
图39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4的F-F剖面的图。
图40是说明实施方式4的带对置喷嘴的喷出性能恢复动作的图。
图41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纸间喷出性能恢复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42是说明帽移动机构的构成的图。
图43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构成的俯视图。
图44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构成的前视图。
图45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纸传送部的俯视图。
图4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3中的G-G剖面的图。
图47是表示图43中的J-J剖面的图。
图48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控制间的联系的方框图。
图49是第1记录头组的仰视图。
图50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其他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51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其他的构成的前视图。
图52是说明以往技术的问题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的喷墨记录装置1如图1所示,具备门辊GR、静电赋予部EC、纸传送部CV、喷出黄色、深红色、青绿色及黑色的各色墨滴的黄色、深红色、青绿色及黑色记录头HDY、HDM、HDC及HDK、排纸部EJ。
这里,对所述的各构成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纸传送部CV如作为俯视图的图2所示,具备从传送部驱动马达M0传递动力的驱动轴DS、与驱动轴DS平行并且隔着驱动轴DS地相互位于相反侧的第1、第2从动轴FS1、FS2、拉绕在驱动轴DS及第1从动轴FS1上的第1传送带V1、拉绕在驱动轴DS及第2从动轴FS2上的第2传送带V2、将驱动轴DS以及第1、第2从动轴FS1、FS2分别可以旋转地保持于未图示的筐体上的轴承BR。
另外,第1、第2从动轴FS1、FS2虽然未图示,但是为了对拉绕在其与驱动轴DS之间的第1及第2传送带V1、V2上施加张力,使之不产生松弛,而被隔着驱动轴DS地沿相反方向施加有同等程度的力。
第1及第2传送带V1、V2分别由4条传送带V1a~V1d、V2a~V2d构成。另外,传送带V1a~V1d和V2a~V2d在驱动轴DS上,被沿与作为记录纸P的传送方向的X方向正交的方向的Y方向交替地相邻地配设。
这里,传送带V1a~V1d与传送带V2a~V2d,通过驱动轴DS以及设在第1、第2从动轴FS1、FS2上的凸缘部FL而存在间隙。即,传送带V1a~V1d与传送带V2a~V2d被限制在驱动轴DS及设在第1、第2从动轴FS1、FS2上的轴向的移动,相互不接触地配置。另外,传送带V1a~V1d的宽度W1和传送带V2a~V2d的宽度W2被设定为同等的宽度。此外,传送带宽度W1、W2和带间隔H被设定为H>W1、W2。而且,凸缘部FL的高度为了不妨碍记录纸P的传送,而被制成比传送带V1a~V1d、V2a~V2d的厚度更薄。
此外,驱动轴DS、第1从动轴FS1及第1传送带V1构成第1传送部CV1,驱动轴DS、第2从动轴FS2及第2传送带V2构成第2传送部CV2。
此外,当传送部驱动马达M0起动时,来自传送部驱动马达M0的旋转轴的动力就被向驱动轴DS传递,驱动轴DS被旋转。当驱动轴DS被旋转时,就会向第1及第2传送带V1、V2传递动力,第1传送带V1和第2传送带V2被以同等的速度旋转。记录纸P被载置于第1及第2传送带V1、V2的外周面上,被从第1从动轴FS1传送至第2从动轴FS2。
黄色、深红色、青绿色及黑色记录头HDY、HDM、HDC及HDK是具有与纸宽度相等的记录区域的行式喷头,如图1所示,分别在纸传送部CV上,朝向第1及第2传送带V1、V2侧地配设有喷出墨滴的喷嘴。此外,青绿色及黑色记录头HDC、HDK如图3所示,被配设于第1从动轴FS1和驱动轴DS之间,黄色及深红色记录头HDY、HDM被配设于驱动轴DS和第2从动轴FS2之间。
这里,对设于各色记录头HDY、HDM、HDC、HDK上的喷嘴的排列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黄色记录头HDY的外观的图,图4(a)是图3中的A视方向前视图,图4(b)是仰视图。而且,该图4中,为了容易看清喷嘴,将喷嘴的大小夸大地图示。
黄色记录头HDY如图4(b)所示,喷出黄色的墨液的黄色喷嘴NZY在Y方向的同一直线上被遍及与纸宽度相等的长度地排列于喷嘴面NZP上。该被排列形成的黄色喷嘴NZY构成1条喷嘴列NZYL。
对于深红色记录头HDM、青绿色记录头HDC、黑色记录头HDK,由于是与黄色记录头HDY相同的构成,因此将说明省略。而且,作为这些各色记录头HDY、HDM、HDC、HDK,可以采用利用压电元件、加热元件等对墨液赋予压力而喷出墨滴的记录头。
这里,对于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各主要部分的控制间的联系进行说明。
喷墨记录装置1除了所述的主要构成以外,如作为方框图的图5所示,还具备将记录纸P向门辊GR供给的供纸部KS、在第1及第2传送部CV1、CV2上检测出记录纸P的第1及第2纸检测部PK1、PK2。第1及第2纸检测部PK1、PK2是为了计测各色记录头HDY、HDM、HDC、HDK的记录的时刻而检测记录纸P的部分,分别被配设于第1从动轴FS1和黑色记录头HDK之间及驱动轴DS和深红色记录头HDM之间,由光电断路器等传感器构成。
另外,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控制供纸部KS的供纸控制部KSD、控制门辊GR的门辊控制部GRD、控制静电赋予部EC的静电赋予控制部ECD、控制第1及第2纸检测部PK1、PK2的纸检测控制部PKD、控制传送部驱动马达M0的马达控制部MD、控制各色记录头HDY、HDM、HDC、HDK的记录头控制部HDD、存储来自外部设备的记录信息的记录信息存储部BF、基于记录信息向所述的各控制部GRD、ECD、PKD、MD、HDD发出动作指令的CPU。
下面,对于喷墨记录装置1的记录的动作将说明如下。
图1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1当从外部设备收到记录信息及记录的指令时,即开始记录的动作。
当记录的动作被开始时,记录纸P就被供纸部KS从保持有多张记录纸P的未图示的纸盒逐张地向门辊GR供给。
被向门辊GR供给的记录纸P被门辊GR矫正X方向上的倾斜、Y方向的位置偏移,向纸传送部CV送出。
记录纸P在被从门辊GR向纸传送部CV送出期间,被静电赋予部EC带电。
因带电而具有向传送带上的吸附力的记录纸P在因被传送部驱动马达M0旋转驱动轴DS,而使第1传送带V1在图1中看被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第1传送部CV1上吸附于第1传送带V1的外周面上,被来自传送部驱动马达M0的动力传送,导向黑色记录头HDK下。
在记录纸P到达黑色记录头HDK下之前,第1纸检测部PK1检测出记录纸P,将表示检测到了记录纸P的第1纸检测信号向CPU发送。
CPU基于来自第1纸检测部PK1的第1纸检测信号,计算开始黑色及青绿色的记录的时刻,依次向记录头控制部HDD发送黑色、青绿色的记录指令。
记录头控制部HDD首先基于黑色的记录指令,控制黑色记录头HDK,在由第1传送部CV1在喷嘴面NZP下连续地移动的记录纸P的记录面PP上,基于记录信息从黑色喷嘴NZK中选择性地喷出墨滴而进行黑色的记录。
然后,与黑色记录头HDK的控制并行,基于来自CPU的青绿色的记录指令,利用记录头控制部HDD控制青绿色记录头HDC,进行青绿色的记录。
进行了黑色及青绿色的记录的记录纸P在驱动轴DS上被从第1传送带V1向第2传送带V2依次转送,由第2传送部CV2导向深红色记录头HDM下。
在记录纸P到达深红色记录头HDM下之前,第2纸检测部PK2检测出记录纸P,将表示检测到了记录纸P的第2纸检测信号向CPU发送。
CPU基于来自第2纸检测部PK2的第2纸检测信号,依次向记录头控制部HDD发送深红色、黄色的记录指令。
记录头控制部HDD依次并行地控制深红色记录头HDM、黄色记录头HDY,实施深红色及黄色的记录。
当各色的记录结束时,对于1张记录纸P的记录即结束,该记录纸P被排纸部EJ向喷墨记录装置1外排出。
这里,当针对全部记录信息的记录结束时,记录动作即结束,当还剩余有未记录的记录信息时,则将新的记录纸P向门辊GR供给,继续记录动作,直至针对全部记录信息的记录结束。
在实施方式1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对于向记录纸P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处理进行了说明。该记录处理被分为利用黑色记录头HDK的黑色的记录、利用青绿色记录头HDC的青绿色的记录、利用深红色记录头HDM的深红色的记录及利用黄色记录头HDY的黄色的记录,对各个记录头分别控制而进行。所以,对每个颜色的记录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
当实施方式1的喷墨记录装置1从外部设备接收记录信息及记录的指令而将记录纸P向门辊GR供给时,即开始图6所示的黑色的记录处理。
首先,在步骤S1中,读入第1纸检测部PK1的纸检测信号而转移到步骤S2。
然后,在步骤S2中,基于来自第1纸检测部PK1的纸检测信号,判定第1纸检测部PK1是否检测到了记录纸P的头端,当判定为检测到头端时,则转移到步骤S3,当判定为未检测到时,则转移到步骤S1,读入纸检测信号。
然后,在步骤S3中,起动计测从检测到记录纸P的头端后开始的时间T1的计时器,转移到步骤S4。
然后,在步骤S4中,判定计时器的计测时间T1是否与给定时间Ts1一致,当判定为一致时,则转移到步骤S5,当判定为不一致时,则反复进行步骤S4,直至一致。
然后,在步骤S5中,进行黑色记录头HDK的记录,转移到步骤S6。
然后,在步骤S6中,重置计时器而结束处理。
青绿色的记录处理除了在图6中,将步骤S3、S6的计时器1设为计时器2,将步骤S5的黑色记录头HDK设为青绿色记录头HDC,步骤S4中,判定计时器2的计测时间T2是否与给定的时间Ts2一致以外,与黑色的记录处理相同,将附图及对各处理内容的说明省略。
另外,深红色及黄色的记录处理除了在图6中,将步骤S 1的第1纸检测部PK1设为第2纸检测部PK2,将计时器1、计测时间T1、给定的时间Ts1分别设为计时器3及4、计测时间T3及T4、给定的时间Ts3及Ts4以外,与黑色及青绿色的记录处理相同,因此将详细说明省略。
而且,在图1中,记录纸P与记录介质对应。
根据实施方式1,由于第1及第2传送带V1、V2被公共的驱动轴DS以相同速度旋转,因此记录介质在第1传送带V1上和第2传送带V2上以相同速度传送。
另外,第1及第2传送带V1、V2与将从第1从动轴FS1到第2从动轴FS2的相同传送距离用1条传送带构成的情况相比,可以更短地构成周长。即,当向比第1及第2传送带V1、V2周长更长的传送带与第1及第2传送带V1、V2施加相同的张力而进行比较时,周长更短的第1及第2传送带V1、V2的伸展的程度更小。所以,可以减少因驱动轴DS的旋转而产生的传送带的伸展。
另外,对于被施加相同的张力的情况,当对被拉绕的轴之间的传送带的弯曲量进行比较时,则与周长更长的传送带相比,轴之间的距离更短的第1及第2传送带V1、V2更小。即,可以降低为了抑制该弯曲量而施加在传送带上的张力。所以,驱动轴DS以及第1、第2从动轴FS1、FS2的由从第1及第2传送带V1、V2处受到的力造成的轴的弯曲被减少。
另外,由于第1传送带V1的条数和第2传送带V2的条数相同,因此如果向第1、第2从动轴FS1、FS2隔着驱动轴DS沿相反方向施加同等的力而向第1及第2传送带V1、V2提供张力,则第1及第2传送带V1、V2的张力之间可以将施加在驱动轴DS上的力抵消,减少驱动轴DS的弯曲。
根据所述说明,可以抑制由传送带的伸缩造成的记录介质的传送速度的变动、驱动轴及从动轴间的传送带的振动、由传送带的张力造成的驱动轴及从动轴的弯曲等,实现记录质量的进一步的提高,并且可以不损害记录质量地延长记录介质的传送区间。
而且,实施方式1中,在第1及第2传送带V1、V2中,虽然将传送带V1a~V1d的宽度W1和传送带V2a~V2d的宽度W2设为同等,使得传送带宽度W1、W2和带间隔H的关系满足H>W1、W2,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宽度W1及W2的某一方的宽度大于另一方的宽度。即,可以通过将纸传送部CV如图7所示地按照使W2>W1的方式构成,而使第2传送部CV2的带间隔H2比所述的H更窄。
此外,该具备了纸传送部CV的喷墨记录装置1如图8所示,各色记录头HDY、HDM、HDC、HDK当中的作为彩色记录头的黄色、深红色及青绿色记录头HDY、HDM、HDC被配设于第2传送部CV2上。另外,黑色记录头HDK被配设于第1传送部CV1上。
根据所述的构成,在文件的制作等中记录文字的情况较多的被要求比黑色的记录更高的记录质量的彩色的记录中,可以提高彩色记录头HDY、HDM、HDC下的记录纸P的平坦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记录质量。
而且,实施方式1中,虽然作为记录介质以记录纸P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适用于纸以外的记录介质。例如,作为材料,可以适用于树脂或金属等,作为形状,可以适用于圆形或异形的形状等,此外,可以适用于柔性高的材料或低的材料等具有各种性质的介质。
另外,虽然将第1及第2传送带V1、V2分别用4条传送带V1a~V1d、V2a~V2d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最低各用1条来构成。从能够将记录纸P的记录面PP尽可能平坦地稳定地传送,获得良好的记录结果的观点考虑,最好各用多条来构成。
另外,虽然采用了将第1及第2传送带V1、V2直接拉绕在驱动轴DS以及第1、第2从动轴FS1、FS2上的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如下构成,即,将第1及第2传送带V1、V2设为同步带,在驱动轴DS以及第1、第2从动轴FS1、FS2上设置同步带用滑轮,借助该同步带用滑轮向第1及第2传送带V1、V2传递动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第1及第2传送带V1及V2分别用相同条数的4条传送带V1a~V1d、V2a~V2d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10所示,将第1传送带V1用3条传送带V1a~V1c构成,将第2传送带V2用4条传送带V2a~V2d构成。
此时,第1传送带V1和第2传送带V2被以作为奇数条的传送带V1a~V1c的中央的传送带V1b为中心,在驱动轴DS上交替地配设。
具备具有图10所示的构成的纸传送部CV的喷墨记录装置10如图9所示,出于可以提高彩色的记录中的记录纸P的平坦性的理由,彩色记录头HDY、HDM、HDC被配设于具备4条传送带V2a~V2d的第2传送部CV2上,黑色记录头HDK被配设于第1传送部CV1上。
根据所述说明,如果向第1、第2从动轴FS1、FS2隔着驱动轴DS地沿相反方向施加同等的力而对第1及第2传送带V1、V2提供张力,则第1及第2传送带V1、V2的张力之间就会将施加在驱动轴DS上的力抵消,并且连结第1传送带V1的张力的合力及第2传送带V2的张力的合力的作用点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在驱动轴DS上一致而抑制了力偶的产生,从而可以进一步抑制驱动轴DS的弯曲。
而且,传送带的条数并不限定于第1传送带V1的3条及的2传送带V2的4条,只要第1传送带V1及第2传送带V2的某一方被设定为比另一方多1条即可。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2的喷墨记录装置100如图11所示,纸传送部CV具备第1传送部CV1、被与该第1传送部CV1独立地驱动的第2传送部CV2,记录头由配设于第1传送部CV1上的第1记录头组HD1和配设于第2传送部CV2上的第2记录头组HD2构成,并且在纸传送部CV下配设有墨液吸收部PD,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
所以,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对应部分,使用相同符号,将说明省略。
纸传送部CV如作为俯视图的图12所示,第2传送部CV2具备第2驱动轴DS2及第2传送部驱动马达M2,被与第1传送部CV1独立地构成。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传送部CV1所具备的驱动轴及传送部驱动马达分别称作第1驱动轴DS1及第1传送部驱动马达M1,以体现与第2传送部CV2的驱动轴及传送部驱动马达的区别。
另外,第1、第2从动轴FS1、FS2虽然未图示,但是为了向拉绕在第1及第2驱动轴DS1、DS2之间的第1及第2传送带V1、V2施加张力,以不产生松弛,而分别在上游方向被施加力。
第1及第2传送带V1、V2分别由4条传送带V1a~V1d、V2a~V2d构成。另外,传送带V1a~V1d和V2a~V2d为了在作为记录纸P的传送方向的X方向上不重叠,而在作为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上被交替地配设。另外,第1及第2传送部CV1、CV2被设定为使作为图11所示的记录纸P的与记录面PP相反一侧的面的传送面在第1传送带V1上和第2传送带V2上成为同一平面。
具有所述的构成的纸传送部CV当第1传送部驱动马达M1起动时,来自第1传送部驱动马达M1的旋转轴的动力即被向第1驱动轴DS1传递,第1驱动轴DS1被旋转。当第1驱动轴DS1被旋转时,动力即被向第1传送带V1传递,记录纸P被载置于第1传送带V1的外周面上,从第1从动轴FS1传送至第1驱动轴DS1。
被传送至第1驱动轴DS1的记录纸P被向利用与第1传送部驱动马达M1同步地被驱动的第2传送部驱动马达M2的动力旋转的第2传送带V2的外周面上送出,从第2从动轴FS2传送至第2驱动轴DS2。
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如作为喷墨记录装置100的俯视图的图13所示,分别由配设于第1及第2传送部CV1、CV2上的记录头HD1a~HD1c、HD3a及HD2a~HD2c、HD3b构成。此外,第1记录头组HD1当中的记录头HD1a~HD1c在第1从动轴FS1和第1驱动轴DS1之间被配设于与传送带V1a~V1d的传送带间相对置的位置上。另外,第2记录头组HD2当中的记录头HD2a~HD2c在第2从动轴FS2和第2驱动轴DS2之间被配设于与传送带V2a~V2d的传送带间相对置的位置上。记录头HD3b被隔着传送带2a与记录头HD2a相邻地对齐配置。
这里,对于设于记录头HD1a~HD1c、HD2a~HD2c、HD3a、HD3b上的喷嘴的排列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记录头HD1a的外观的图,图14(a)是图13中的B视方向前视图,图14(b)是仰视图。而且,该图14中,为了容易看清喷嘴,将喷嘴的大小夸大地图示,并且将个数减少。
记录头HD1a~HD1c、HD2a~HD2c、HD3a、HD3b如图14(b)所示,具备喷出黄色的墨液的黄色喷嘴NZY、喷出深红色的墨液的深红色喷嘴NZM、喷出青绿色的墨液的青绿色喷嘴NZC及喷出黑色的墨液的黑色喷嘴NZK。
各色的喷嘴NZY、NZM、NZC、NZK被排列形成于作为记录纸P的传送方向的X方向上,并且排列形成于作为与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Y方向上而构成黄色喷嘴列NZYL、深红色喷嘴列NZML、青绿色喷嘴列NZCL及黑色喷嘴列NZKL。
即,当将图13所示的第1记录头组HD1沿X方向平行移动,使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整齐排列时,记录头HD1a~HD1c及HD3a和记录头HD2a~HD2c及HD3b的黄色喷嘴NZY、深红色喷嘴NZM、青绿色喷嘴NZC、黑色喷嘴NZK就被跨越第1记录头组HD1和第2记录头组HD2的Y方向的宽度而以等间隔排列,构成各色1条喷嘴列。
而且,作为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可以采用利用压电元件、加热元件等对墨液施加压力而喷出墨滴的记录头。
另外,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的各自如图16所示,由记录头控制部HDD控制驱动。
墨液吸收部PD如作为示意性地表示图13中的C-C剖面的图的图15(a)所示,在传送带V1a~V1d、V2a~V2d的下侧,被隔着记录纸P的传送路径PC地与记录头HD1a~HD1c、HD2a~HD2c、HD3a、HD3b相对置地配设。该墨液吸收部PD由毛毡、海绵等吸收液体的能力高的材料构成,在进行后述的无边记录时,将从记录头HD1a~HD1c、HD2a~HD2c、HD3a、HD3b中向记录纸P的记录面PP的区域外喷出的墨液吸收。而且,该图15中,为了容易理解构成,从第1驱动轴DS1开始将下游侧的图示省略。
这里,记录头HD3a、HD3b如图15(b)所示,具有比面向传送带间的记录头HD1a~HD1c、HD2a~HD2c更宽的宽度。此外,记录头HD1a~HD1c、HD2a~HD2c、HD3a、HD3b如图15(b)所示,被横切记录纸P地跨越比记录纸P的Y方向的宽度更长的距离地配置。即,由记录头HD1a~HD1c及HD2a~HD2c构成的Y方向的总记录区域被设定为比记录纸P的Y方向的宽度更窄,被记录头HD3a及HD3b延长。此外,被记录头HD3a、HD3b延长了的总记录区域被横切记录纸P地设定为比记录纸P的Y方向的宽度更长的距离。
另外,喷头间隔H被如下构成,如图15(a)所示,被设定为比面向传送带间的记录头HD1a~HD1c、HD2a~HD2c的宽度更宽。所以,即使在传送路径PC上不存在记录纸P时从面向传送带间的记录头HD1a~HD1c、HD2a~HD2c喷出墨滴,该墨滴也不会附着于传送带V1a~V1d、V2a~V2d上,从而可以可靠地到达墨液吸收部PD。
具有所述的构成的喷墨记录装置100当从外部设备接收到记录信息及记录的指令时,即开始记录的动作,与所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第1传送部CV1将记录纸P导向第1记录头组HD1下。
此时,CPU基于由第1纸检测部PK1输出的第1纸检测信号,计测记录开始的时刻,使记录头控制部HDD控制第1记录头组HD1,从各色的喷嘴NZY、NZM、NZC、NZK中喷出墨滴,实施基于记录信息的第1记录。
此后,进行了第1记录的记录纸P被第2传送部CV2导向第2记录头组HD2下,与第1记录相同,在基于来自第2纸检测部PK1的第2纸检测信号的时刻,利用第2记录头组HD2实施第2记录。
在该喷墨记录装置100中,对于在记录纸P上不残存作为未记录的部分的边缘而遍及记录面PP的全部区域地进行记录的无边记录的处理进行说明。该无边记录处理是对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分别单独地控制而进行的处理。所以,分为第1记录头组HD1的处理和第2记录头组HD2的处理而说明流程。
实施方式2的喷墨记录装置100当从外部设备接收到无边记录的指令时,CPU就开始利用图17所示的第1记录头组HD1的第1无边记录处理。
该第1无边记录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201中,基于来自外部设备的记录信息及无边记录的指令,按照使由来自喷嘴NZY、NZM、NZC、NZK的墨滴的喷出形成的图像的大小大于被指定了的尺寸的记录纸P的记录面PP的大小的方式将记录尺寸最佳化,而转移到步骤S202。这里,使图像的大小大于记录纸P的记录面PP的大小的原因是,即使记录纸P在X方向略有倾斜地被传送,图像的大小也可以将该倾斜包含而对记录面PP的全部区域进行记录。
然后,在步骤S202中,将被指定了尺寸的记录纸P按照使该记录纸P的Y方向的宽度的中央部位于在步骤S201中被最佳化了的图像的Y方向的宽度的大致中央部的方式,向门辊GR供给而转移到步骤S203。
然后,在步骤S203中,读入由第1纸检测部PK1得到的纸检测信号而转移到步骤S204。
然后,在步骤S204中,基于来自第1纸检测部PK1的纸检测信号,判定第1纸检测部PK1是否检测到了记录纸P的头端,当判定为检测到了头端时,转移到步骤S205,当判定为未检测到时,转移到步骤S203,读入纸检测信号。
然后,在步骤S205中,起动计测从检测到记录纸P的头端后开始的时间T1的计时器,转移到步骤S206。
然后,在步骤S206中,判定计时器的计测时间T1是否与给定时间Ts1一致,当判定为一致时,则转移到步骤S207,当判定为不一致时,则反复进行步骤S206,直至一致。
然后,在步骤S207中,基于在步骤S201中被最佳化了的记录尺寸,记录头控制部HDD控制第1记录头组HD1,从喷嘴NZY、NZM、NZC、NZK中选择性地喷出墨滴而进行第1记录,转移到步骤S208。
然后,在步骤S208中,将计时器重置而结束处理。
第2记录头组HD2的第2无边处理如图18所示,是在第1记录头组HD1的第1无边记录处理中,省略了步骤S201及S202的构成,各处理的内容由于与第1无边记录处理相同,因此将说明省略。
当结束第1及第2无边记录处理时,向记录纸P的记录面PP的没有作为未记录的部分的边缘的无边记录即结束。
本实施方式中,记录纸P与记录介质对应,第1记录头组HD1及图17的步骤S207的处理与第1喷头组对应,第2记录头组HD2及图18的步骤S225的处理与第2喷头组对应,记录头HD1a~HD1c与第1喷头对应,记录头HD2a~HD2c与第2喷头对应,记录头HD3a、HD3b与第3喷头对应,传送带V1d及V2a与最外侧的传送带对应。
根据所述说明,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通过跨越比记录纸P的宽度更长的距离地向记录纸P喷出墨滴,就可以不残留作为未记录的部分的边缘地进行遍及记录面PP的全部区域的无边记录。另外,在进行该无边记录时,可以可靠地避免被向记录面PP之外喷出的墨滴附着于传送带V1a~V1d、V2a~V2d上的情况。
另外,通过将纸传送部CV用长度较短的第1及第2传送部CV1、CV2构成,可以防止传送途中的带的松弛而将记录介质沿着平坦面正确地传送。
实施方式2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对于如下的情况进行说明,即,在不同的记录纸P上连续地进行记录时,在这些不同的记录纸P间从第1及第2记录头HD1、HD2中与记录无关地喷出墨滴而进行预防堵塞的预防纸间堵塞的喷出处理。该预防纸间堵塞的喷出处理是对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分别单独地控制而进行的处理,各自的控制的流程相同。所以,仅对于第1记录头组HD1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2的喷墨记录装置100当第1记录头组HD1开始记录时,即开始图19所示的预防纸间堵塞的喷出处理。
该预防纸间堵塞的喷出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241中,读入第1纸检测部PK1的纸检测信号而转移到步骤S242。
然后,在步骤S242中,基于来自第1纸检测部PK1的纸检测信号,判定第1纸检测部PK1是否检测到了记录纸P的后端,当判定为检测到后端时,则转移到步骤S243,当判定为未检测到时,则转移到步骤S241,读入纸检测信号。
然后,在步骤S243中,起动计测从检测到记录纸P的后端后开始的时间的计时器,转移到步骤S244。
然后,在步骤S244中,判定计时器的计测时间T是否与给定时间Ts一致,当判定为一致时,则转移到步骤S245,当判定为不一致时,则反复进行步骤S244,直至一致。
然后,在步骤S245中,从第1记录头组HD1中与记录无关地喷出墨滴而预防堵塞,转移到步骤S246。
然后,在步骤S246中,读入第1纸检测部的纸检测信号,转移到步骤S247。
然后,在步骤S247中,基于来自第1纸检测部PK1的纸检测信号,判定第1纸检测部PK1是否检测到了新的记录纸P的头端,当判定为检测到头端时,则转移到步骤S248,当判定为未检测到时,则转移到步骤S245。
然后,在步骤S248中,将计时器重置而结束处理。
该图19中,步骤S245的处理与第1喷头对应。
另外,在图12及图15中,带间隔H与传送带间的距离对应。
根据所述说明,在传送带上不存在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即使记录头与记录无关地进行喷出墨滴的预防堵塞喷出,也可以可靠地避免所喷出的墨滴附着于传送带上的情况。另外,在记录头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和进行预防堵塞喷出的情况下,不需要改变记录头的位置,可以在短时间内结束预防堵塞喷出。
另外,在进行记录时也好,进行喷出性能恢复处理时也好,由于都不需要移动记录头,因此就不需要为移动记录头而必需的机构部件或复杂的控制,可以消除可靠性的问题。
而且,实施方式2中,虽然作为记录介质以记录纸P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适用于纸以外的记录介质。例如,作为材料,可以适用于树脂或金属等,作为形状,可以适用于圆形或异形的形状等,此外,可以适用于柔性高的材料或低的材料等具有各种性质的介质。
另外,实施方式2中,虽然将第1及第2传送带V1、V2分别用4条传送带V1a~V1d、V2a~V2d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最低各用1条来构成。从能够将记录纸P的记录面PP尽可能平坦地稳定地传送,获得良好的记录结果的观点考虑,最好各用多条来构成。
另外,虽然采用了将第1及第2传送带V1、V2直接拉绕在驱动轴DS1、DS2以及第1、第2从动轴FS1、FS2上的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如下构成,即,将第1及第2传送带V1、V2设为同步带,在第1及第2驱动轴DS1、DS2以及第1、第2从动轴FS1、FS2上设置同步带用滑轮,借助该同步带用滑轮向第1及第2传送带V1、V2传递动力。
另外,墨液吸收部PD只要是在传送路径PC下侧不妨碍记录纸P的传送的位置,则也可以配设于传送带V1a~V1d、V2a~V2d的轮的内侧。该情况下,也可以使墨液吸收部PD进一步接近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的喷嘴面NZP。所以,例如在喷嘴面NZP上附着有纸粉等异物而墨滴的飞行路径被弯曲等情况下,可以在墨滴到达传送带V1a~V1d、V2a~V2d的内周面之前可靠地阻挡墨滴。
另外,实施方式2中,虽然将纸传送部CV用第1及第2传送部CV1、CV2构成,对各自利用第1及第2传送部驱动马达M1、M2独立地驱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第1及第2驱动轴DS1、DS2的一方用马达驱动,将其旋转力借助由链条及链轮、同步带及同步带用滑轮等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向另一方传递。
另外,实施方式2中,虽然将第1传送带V1及第2传送带V2的条数设定为相同数目,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某一方的条数设定为比另一方的条数少1条。即,如图20所示,可以将第2传送部CV2用4条传送带构成,将第1传送部CV1用比第2传送部CV2少1条的3条传送带构成。此时,第1传送带V1和第2传送带V2被以奇数条的第1传送带V1的中央的传送带为中心,在X方向上不重叠地沿Y方向交替地配设。
第1记录头组HD1如图21所示,在第1从动轴FS1及驱动轴DS1之间,由配设于面向第1传送带V1的传送带间的位置的记录头HD1a、HD1b、隔着第1传送带V1的最外侧的传送带V1a及V1c在传送带间的外侧被分别与记录头HD1a、HD1b对齐地配设的记录头HD3a、HD3b构成。另外,第2记录头组HD2具有在第2从动轴FS2及驱动轴DS2之间面向第2传送带V2的传送带间的位置上,配设了记录头HD2a~HD2c的构成。
而且,在图20及图21中,传送带V1a及V1c与最外侧的传送带对应。
另外,在图21中,记录头HD1a、HD1b与第1喷头对应,记录头HD2a~HD2c与第2喷头对应,记录头HD3a、HD3b与第3喷头对应,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与第1及第2喷头组对应。
根据所述说明,与所述的图13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100相比,可以削减构成记录头的记录头的数目及传送带的条数。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由第1传送部CV1、与该第1传送部CV1独立地被驱动的第2传送部CV2构成的纸传送部CV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实施方式1的图2所示的纸传送部CV。
即,具备了实施方式1的图2所示的纸传送部CV的喷墨记录装置110如图22所示,第1及第2传送带V1、V2由公共的传送部驱动马达M0及驱动轴DS驱动。
根据该喷墨记录装置110,不仅可以具有与喷墨记录装置100相同的效果,而且与喷墨记录装置100相比,可以将纸传送部CV的构成简单化。另外,由于第1及第2传送带V1、V2由公共的传送部驱动马达M0及驱动轴DS驱动,因此记录纸P在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下被以相同速度传送,从而可以抑制由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造成的记录质量的差异。
而且,该喷墨记录装置110中,虽然将第1传送带V1和第2传送带V2的传送带的条数设为相同数目,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某一方的条数设定为比另一方的条数少1条。即,也可以具备实施方式1的图10所示的纸传送部CV。具备了图10所示的纸传送部CV的喷墨记录装置111如图23所示,纸传送部CV的构成以外与图21的构成相同,对于与图21对应的部分使用相同符号,将说明省略。
根据所述说明,如果向第1、第2从动轴FS1、FS2隔着驱动轴DS地沿相反方向施加同等的力而对第1及第2传送带V1、V2提供张力,则第1及第2传送带V1、V2的张力之间就会将施加在驱动轴DS上的力抵消,并且连结第1传送带V1的张力的合力及第2传送带V2的张力的合力的作用点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在驱动轴DS上一致而抑制了力偶的产生,从而可以进一步抑制驱动轴DS的弯曲,实现进一步的记录质量的提高。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3的喷墨记录装置1000除了将实施方式2的图22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110的记录头HD3a及HD3b的Y方向的宽度分别设定为与记录头HD1a~HD1c及HD2a~HD2c同等,并且省略了墨液吸收部PD,如图24所示,具备第1及第2喷出性能恢复帽CA1及CA2以外,具有与喷墨记录装置110相同的构成。
所以,对于与喷墨记录装置110对应的部分,使用相同符号,将说明省略。
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如图25所示,分别由配设于第1及第2传送部CV1、CV2上的记录头HD1a~HD1d及HD2a~HD2d构成。此外,记录头HD1a~HD1d当中的记录头HD1a~HD1c在第1从动轴FS1和驱动轴DS之间被配设于面向传送带V1a~V1d的传送带间的位置。记录头HD1d被隔着传送带V1d与记录头HD1c相邻而对齐地配设。另外,记录头HD2a~HD2d当中的记录头HD2b~HD2d在驱动轴DS和第2从动轴FS2之间被配设于面向传送带V2a~V2d的传送带间的位置。记录头HD2a被隔着传送带V2a与记录头HD2b相邻而对齐地配设。
下面,对第1及第2喷出性能恢复帽CA1、CA2进行详细说明。
图2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5的D-D剖面的图,图26(a)表示第1喷出性能恢复帽CA1处于退避位置的状态,图26(b)表示第1喷出性能恢复帽CA1上升而与记录头HD1a~HD1d接触的状态。而且,该图26中,为了容易理解构成,将第2传送部CV2省略。
第1喷出性能恢复帽CA1如图26(a)所示,具备分别与第1记录头组HD1的记录头HD1a~HD1d隔着记录头纸的传送路径PC而对置的分割帽CA1a~CA1d。第2喷出性能恢复帽CA2虽然由于是与第1喷出性能恢复帽CA1相同的构成,将附图省略,但是具备与记录头HD2a~HD2d的各自隔着传送路径PC而对置的分割帽CA2a~Ca2d。
即,分割帽CA1a~CA1d当中的分割帽CA1a~CA1c在第1从动轴FS1和驱动轴DS之间的传送带V1a~V1d的传送带间位置上,被隔着传送路径PC而与记录头HD1a~HD1c相对置地配设。分割帽CA1d被隔着传送带V1d与分割帽CA1c相邻地对齐,配设于隔着传送路径PC与记录头HD1d相对置的位置。
另外,分割帽CA2a~Ca2d当中的分割帽CA2b~CA2d在驱动轴DS和第2从动轴FS2之间的传送带V2a~V2d的传送带间位置上,被隔着传送路径PC与记录头HD2b~HD2d相对置地配设。分割帽CA2a被隔着传送带V2a与分割帽CA2b相邻地对齐,配设于隔着传送路径PC与记录头HD2a相对置的位置。
这里,分割帽CA1a~CA1d的宽度如图26(b)所示,被设定为比记录头HD1a~HD1d的宽度更宽,当利用后述的帽升降部使之上升时,可以将记录头HD1a~HD1d的喷嘴全部覆盖。
另外,分割帽CA1a~CA1d、CA2a~Ca2d由帽支撑部SJ支撑,被利用管线TB与抽吸泵PU连接。
另外,分割帽CA1a~CA1d、CA2a~Ca2d如作为示意性地表示图26(a)中的E-E剖面的图的图27所示,具备:通过使端部与记录头HD1a的形成了喷嘴NZY、NZM、NZC、NZK的喷嘴面NZP接触而将喷嘴NZY、NZM、NZC、NZK覆盖的至少上部由弹性体构成的帽部CP、固定于帽支撑部SJ上而支撑帽部CP的支撑框SF、设于帽部CP内而抽吸墨液的墨液吸收体CT。此外,一方的端部被与抽吸泵PU连接的管线TB经过支撑框SF内及帽支撑部SJ而将另一方的端部与帽部CP连接。
帽部CP被利用后述的帽升降部上升,帽部CP的端部与喷嘴面NZP接触,将喷嘴NZY、NZM、NZC、NZK覆盖。此外,帽部CP内经过管线TB由抽吸泵PU减压。所以,成为喷嘴的堵塞的要因的固化了的墨液、侵入的异物等被向帽部CP内吸出而消除堵塞。
下面,对于使第1及第2喷出性能恢复帽CA1、CA2上升、下降的帽升降部进行详细说明。
帽升降部UD如作为喷墨记录装置1000的前视图的图28所示,具备使外周与帽支撑部SJ的底面接触而以旋转轴RS为中心旋转的第1及第2升降凸轮CM1、CM2、产生借助未图示的动力传递机构向第1及第2升降凸轮CM1、CM2分别传递动力的第1及第2凸轮驱动马达M3、M4、导引帽支撑部SJ的升降的未图示的升降导引部。而且,该图28表示了第1及第2喷出性能恢复帽CA1、CA2与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的喷嘴面隔离而处于退避位置的状态。
第1及第2升降凸轮CM1、CM2被利用第1及第2凸轮驱动马达M3、M4分别独立地驱动。另外,作为第1及第2凸轮驱动马达M3、M4,可以采用能够实现开放控制的步进马达等。
而且,这些第1及第2凸轮驱动马达M3、M4如作为方框图的图30所示,由马达控制部MD来控制驱动。
此外,当第1及第2凸轮驱动马达M3、M4起动时,如图29所示,第1及第2升降凸轮CM1、CM2被旋转,帽支撑部SJ沿着第1及第2升降凸轮CM1、CM2的外周上升,形成第1及第2喷出性能恢复帽CA1、CA2与喷嘴面接触的状态。
具有所述的构成的喷墨记录装置1000当从外部设备接收到记录信息及记录的指令时,即开始记录的动作,与所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第1传送部CV1将记录纸P导向第1记录头组HD1下。
此时,CPU基于由第1纸检测部PK1输出的第1纸检测信号,计测记录开始的时刻,使记录头控制部HDD控制第1记录头组HD1,从各色的喷嘴NZY、NZM、NZC、NZK中喷出墨滴,实施基于记录信息的第1记录。
此后,进行了第1记录的记录纸P被第2传送部CV2导向第2记录头组HD2下,与第1记录相同,在基于来自第2纸检测部PK1的第2纸检测信号的时刻,利用第2记录头组HD2实施第2记录。
在实施方式3的喷墨记录装置1000中,对于如下的情况进行说明,即,在不同的记录纸P上连续地进行记录时,在这些不同的记录纸P间恢复第1及第2记录头HD1、HD2的喷出墨滴的性能的纸间喷出性能恢复处理。而且,实施方式3的纸间喷出性能恢复处理是对第1及第2喷出性能恢复帽CA1、CA2分别单独地控制而进行的处理,各自的控制的流程相同。所以,仅对于第1喷出性能恢复帽CA1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3的喷墨记录装置1000当第1记录头组HD1开始记录时,CPU即开始图31所示的纸间喷出性能恢复处理。
首先,在步骤S301中,读入第1纸检测部PK1的纸检测信号而转移到步骤S302。
然后,在步骤S302中,基于来自第1纸检测部PK1的纸检测信号,判定第1纸检测部PK1是否检测到了记录纸P的后端,当判定为检测到后端时,则转移到步骤S303,当判定为未检测到时,则转移到步骤S301,读入纸检测信号。
然后,在步骤S303中,起动计测从检测到记录纸P的后端后开始的时间的计时器,转移到步骤S304。
然后,在步骤S304中,判定计时器的计测时间T是否与给定时间Ts一致,当判定为一致时,则转移到步骤S305,当判定为不一致时,则反复进行步骤S304,直至一致。
然后,在步骤S305中,驱动第1凸轮驱动马达M3而使第1喷出性能恢复帽CA1的帽部CP与第1记录头组HD1的喷嘴面NZP接触,转移到步骤S306。
然后,在步骤S306中,驱动抽吸泵PU,从各色的喷嘴NZY、NZM、NZC、NZK中抽吸墨液,恢复墨液喷出性能,转移到步骤S307。
然后,在步骤S307中,驱动第1凸轮驱动马达M3,使第1喷出性能恢复帽CA1退避到退避位置,转移到步骤S308。
然后,在步骤S308中,将计时器重置而结束处理。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记录纸P与记录介质对应,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及HD2与第1及第2喷头对应,第1及第2喷出性能恢复帽CA1及CA2以及图31的步骤S305~S307的处理与喷出性能恢复机构对应。
根据所述说明,可以将喷出性能恢复机构收于记录纸P的传送面下,实现喷墨记录装置的小型化,并且在进行向记录纸P的记录的情况下,不会妨碍记录纸P的传送。另外,由于喷出性能恢复机构与第1及第2喷头相对置,因此在不进行记录的情况下,通过使其略为上升,就可以迅速地恢复喷头的喷出性能。
另外,在进行记录时也好,进行喷出性能恢复处理时也好,都不需要移动喷头。所以,就不需要为移动喷头而必需的机构部件或复杂的控制,可以消除可靠性的问题。另外,可以消除由移动造成的发生喷头偏离记录位置的情况,维持良好的记录质量。
另外,在不同的记录纸P上连续地进行记录时,可以利用向1张记录纸P的记录结束到下一张记录纸P被传送来之前的间隔,不中断记录地恢复喷出性能,从而能够将连续的记录的全部的记录质量都维持良好。
而且,实施方式3中,虽然作为记录介质以记录纸P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适用于纸以外的记录介质。例如,作为材料,可以适用于树脂或金属等,作为形状,可以适用于圆形或异形的形状等,此外,可以适用于柔性高的材料或低的材料等具有各种性质的介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第1及第2传送带V1、V2分别用4条传送带V1a~V1d、V2a~V2d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最低各用1条来构成。从能够将记录纸P的记录面PP尽可能平坦地稳定地传送,获得良好的记录结果的观点考虑,最好各用多条来构成。
另外,构成第1传送带V1的传送带的条数和构成第2传送带V2的传送带的条数也可以不是相同数目,例如,也可以是一方为1条而另一方为2条的构成。从抑制记录纸P的传送速度的变动、获得良好的记录质量的观点考虑,最好将分别构成第1及第2传送带V1、V2的传送带的条数设为相同数目,通过将施加在第1、第2从动轴FS1、FS2上的力的大小设为同等程度,来抵消在驱动轴DS上产生的反作用力,并且在全部的传送带中,使每1条的张力相等。
另外,虽然采用了将第1及第2传送带V1、V2直接拉绕在驱动轴DS以及第1、第2从动轴FS1、FS2上的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如下构成,即,将第1及第2传送带V1、V2设为同步带,在驱动轴DS以及第1、第2从动轴FS1、FS2上设置同步带用滑轮,借助该同步带用滑轮向第1及第2传送带V1、V2传递动力。
另外,在实施方式3的纸间喷出性能恢复处理中,虽然在每次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对1张记录纸P结束记录时,来恢复喷出性能,但是也可以在每次结束对多张的记录时进行恢复。
另外,虽然将第1及第2喷出性能恢复帽CA1及CA2作为恢复记录头HD1a~HD1d及HD2a~HD2d的墨液喷出性能的喷出性能恢复机构来构成,但是也可以作为保护记录头HD1a~HD1d及HD2a~HD2d的喷嘴面NZP的喷头保护机构来构成。
此时,分割帽CA1a~CA1d及分割帽CA2a~Ca2d如图32所示,被利用管线TB与装满了防止干燥的湿润剂的湿润剂罐TA连接。另外,在帽部CP内,取代墨液吸收体CT,配设有吸收湿润剂的湿润剂吸收体CT。
当帽部CP的端部与喷嘴面NZP接触时,由于帽部CP内的湿润剂吸收体CT经过管线TB从湿润剂罐TA中吸收湿润剂,因此可以保持湿润环境。所以,可以延迟墨液的溶剂从喷嘴NZY、NZM、NZC、NZK中蒸发,喷嘴内墨液的粘度上升,在最差的情况下固化掉的情况。另外,不仅可以延迟墨液的粘度上升,例如还可以防止构成记录纸P的纸纤维脱离而产生的纸粉等向喷嘴面NZP上的附着或向喷嘴内的侵入。
在具备作为喷头保护机构的第1及第2喷头保护帽CA1及CA2的喷墨记录装置1000中,对于如下的处理进行说明,即,在对不同的记录纸P连续地进行记录时,在这些不同的记录纸P间维持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的喷出墨滴的性能的纸间喷头保护处理。而且,该纸间喷头保护处理是对第1及第2喷头保护帽CA1、CA2分别单独地控制而进行的处理,各自的控制的流程相同。所以,仅对于第1喷头保护帽CA1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具备第1、第2喷头保护帽CA1、CA2的喷墨记录装置1000当第1记录头组HD1开始记录时,CPU即开始图33所示的纸间喷头保护处理。
该纸间喷头保护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321中,读入第1纸检测部PK1的纸检测信号而转移到步骤S322。
然后,在步骤S322中,基于来自第1纸检测部PK1的纸检测信号,判定第1纸检测部PK1是否检测到了记录纸P的后端,当判定为检测到后端时,则转移到步骤S323,当判定为未检测到时,则转移到步骤S321,读入纸检测信号。
然后,在步骤S323中,起动计测从检测到记录纸P的后端后开始的时间T的计时器,转移到步骤S324。
然后,在步骤S324中,判定计时器的计测时间T是否与给定时间Ts一致,当判定为一致时,则转移到步骤S325,当判定为不一致时,则反复进行步骤S324,直至一致。
然后,在步骤S325中,驱动第1凸轮驱动马达M3而使第1喷头保护帽CA1的帽部CP与第1记录头组HD1的喷嘴面NZP接触,转移到步骤S326。
然后,在步骤S326中,读入第1纸检测部PK1的纸检测信号,转移到步骤S327。
然后,在步骤S327中,基于来自第1纸检测部PK1的纸检测信号,判定第1纸检测部PK1是否检测到了新的记录纸P的头端,当判定为检测到头端时,则转移到步骤S328,当判定为未检测到时,则转移到步骤S326,读入纸检测信号。
然后,在步骤S328中,驱动第1凸轮驱动马达M3,使第1喷头保护帽CA1退避到退避位置,转移到步骤S329。
然后,在步骤S329中,将计时器重置而结束处理。
该图33中,步骤S325、S328的处理与喷头保护机构对应。
根据所述说明,可以将喷头保护机构收于记录纸P的传送面下,实现喷墨记录装置的小型化,并且在进行向记录纸P的记录的情况下,不会妨碍记录纸P的传送。另外,由于喷头保护机构与第1及第2喷头相对置,因此在不进行记录的情况下,通过使其略为上升及下降,就可以迅速地进行喷头保护机构在记录头上的拆装。
另外,通过在不妨碍记录介质的传送的范围中尽可能减小记录头HD1a~HD1d及HD2a~HD2d与喷头保护机构的对置间隔,即使用很短的时间,也可以保护记录头。即,在由外部设备传送记录信息而开始记录时,所提供的记录纸P到达记录头HD1a~HD1d及HD2a~HD2d下,直至从这些记录头HD1a~HD1d及HD2a~HD2d中喷出墨滴期间,都可以保护喷头。所以,就可以将浮游的纸粉等异物附着于喷嘴面NZP上或侵入喷嘴内的可能性抑制为极低程度。
另外,在进行记录时也好,进行喷头保护处理时也好,都不需要移动记录头HD1a~HD1d及HD2a~HD2d。所以,就不需要为移动记录头HD1a~HD1d及HD2a~HD2d而必需的机构部件或复杂的控制,可以消除可靠性的问题。另外,可以消除由移动造成的记录头HD1a~HD1d及HD2a~HD2d偏离记录位置的情况的发生,维持良好的记录质量。
另外,在不同的记录纸P上连续地进行记录时,可以在从向1张记录纸P的记录结束到新的记录纸P被传送来之前,保护记录头HD1a~HD1d及HD2a~HD2d。所以,可以不用推迟连续进行的记录完成的时间地提高记录头的保护的频率,从而能够在直至记录结束时抑制由墨液的粘度上升造成的记录质量的降低。
另外,图33所示的纸间喷头保护处理中,虽然是在每次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对1张记录纸P结束记录时,保护记录头HD1a~HD1d及HD2a~HD2d,但是也可以在每次结束对多张的记录时保护。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4的喷墨记录装置1100如图34所示,纸传送部CV省略了所述的实施方式3的第2传送部CV2,并且图35所示的传送带宽度W3和带间隔L被设定为L>W3,除此以外,具有与第1传送部CV1相同的构成,对于与图24对应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将其说明省略。
另外,该喷墨记录装置1100如图34(a)及图36所示,还具备控制螺线管SL及螺线管SL的螺线管控制部SLD。
另外,作为记录头通用具有与纸宽度相等的记录区域的行式喷头HD。该记录头HD如图37(b)所示,黄色、深红色、青绿色、黑色的各色喷嘴NZY、NZM、NZC、NZK被沿X方向排列形成,并且被排列形成于Y方向的同一直线上,构成各色各1条的喷嘴列NZYL、NZML、NZCL、NZKL。
此外,记录头HD34(a)所示,在从动轴FS和驱动轴DS的中央部,各色喷嘴列NZYL、NZML、NZCL、NZKL被按照横切传送带Va、Vb、Vc、Vd而遍及记录面PP的记录区域的宽度方向全部区域的方式配设。即,各色喷嘴列NZYL、NZML、NZCL、NZKL如图37(b)所示,具有面向传送带Va~Vd的传送带间的非对置带的喷嘴NTV、与传送带Va~Vd各自相面对的对置带的喷嘴TVa~TVd、隔着传送带Vd而面向传送带间的外侧的面向外喷嘴STV。
该记录头HD被利用经过图38所示的喷头移动机构TMC传递的来自螺线管SL的动力,在对置带的喷嘴TVa~TVd与传送带Va~Vd相对置的记录位置兼第1喷出性能恢复位置和由此向宽度方向移动而使非对置带的喷嘴NTV与传送带Va~Vd相对置的第2喷出性能恢复位置之间移动。
该喷头移动机构TMC具有固定于记录头支撑部HDB上的线性导引LG支撑记录头HD的臂部ARM的构成。该线性导引LG当经过螺线管连结部SLC将螺线管SL的动力向记录头HD传递时,即平滑地导引记录头HD。该螺线管SL如图36所示,由螺线管控制部SLD控制驱动。
这里,对喷出性能恢复帽CA和记录头HD的配置构成进行说明。
图39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4(a)中的F-F剖面的图,是说明记录头HD和喷出性能恢复帽CA的配置构成的图。
喷出性能恢复帽CA如图39(a)所示,具备4个分割帽CAa~CAd。分割帽CAa~CAd当中的分割帽CAa~CAc在传送带Va~Vd的传送带间位置上,被隔着记录纸P的传送路径PC与记录头HD的非对置带的喷嘴NTV相对置地配设。另外,分割帽CAd被隔着传送带Vd与分割帽CAc相邻地对齐,配设于隔着传送路径PC与记录头HD的面向外喷嘴STV相对置的位置上。
此外,分割帽CAa~CAd的宽度被设定为比对置带的喷嘴TVa~TVd的宽度更宽。
具有所述的构成的喷墨记录装置1100中,当开始记录的动作时,记录纸P即如图34(b)所示,与实施方式1相同,被导向记录头HD下,由记录头控制部HDD控制记录头HD,对记录面PP进行记录。
另外,在对记录纸P进行记录时,如图39(a)所示,记录头HD处于对置带的喷嘴TVa~TVd与传送带Va~Vd相对置的记录位置兼第1喷出性能恢复位置上,分割帽CAa~Cad处于帽部CP的头端位于传送路径PC的下侧的位置的退避位置上。
喷出性能恢复帽CA及帽升降部UD的构成由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将说明省略,对喷出性能恢复动作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4的喷出性能恢复动作被大致分为从非对置带的喷嘴NTV及面向外喷嘴STV中抽吸墨液的第1喷出性能恢复动作、从对置带的喷嘴TVa~TVd中抽吸墨液的第2喷出性能恢复动作。
在第1喷出性能恢复动作中,喷出性能恢复帽CA从处于退避位置的图39(a)所示的状态开始,被利用图34(b)所示的帽升降部UD上升,如图39(b)所示,与记录头HD接触。此外,分割帽CAa~CAc及CAd的帽部CP将非对置带的喷嘴NTV及面向外喷嘴STV覆盖,与实施方式1相同,利用抽吸泵PU抽吸墨液。在抽吸了墨液后,喷出性能恢复帽CA回到图39(a)所示的退避位置。由此结束第1喷出性能恢复动作。
下面,对第2喷出性能恢复动作进行说明。
图40是说明对置带的喷嘴TVa~TVd的喷出性能恢复动作的图,图40(a)表示喷出性能恢复帽CA处于退避位置的状态,图40(b)表示喷出性能恢复帽CA上升后的状态。
当结束第1喷出性能恢复动作,喷出性能恢复帽CA回到图39(a)所示的退避位置时,记录头HD如图40(a)所示,借助喷头移动机构TMC,利用螺线管SL将对置带的喷嘴TVa~TVd移动至与分割帽CAa~Cad相对置的位置。
此后,当喷出性能恢复帽CA被上升时,如图40(b)所示,分割帽CAa~Cad的帽部CP将对置带的喷嘴TVa~TVd和非对置带的喷嘴NTV及面向外喷嘴STV的一部分覆盖,利用抽吸泵PU抽吸墨液。即,从非对置带的喷嘴NTV及面向外喷嘴STV的与对置带的喷嘴TVa~TVd的边界部的喷嘴中重复地抽吸墨液。
此后,当从对置带的喷嘴TVa~TVd与非对置带的喷嘴NTV及面向外喷嘴STV的一部分中的墨液的抽吸结束时,如图39(a)所示,将喷出性能恢复帽CA移动到退避位置,将记录头HD移动到记录位置。由此第2喷出性能恢复动作结束。由于该第2喷出性能恢复动作的结束,从记录头HD的全部的喷嘴中的墨液的抽吸结束,喷出性能恢复动作完成。
实施方式4的喷墨记录装置1100中,对于以下的处理进行说明,即,在对不同的记录纸P连续地进行记录时,在这些不同的记录纸P间恢复记录头HD的喷出墨滴的性能的纸间喷出性能恢复处理。
喷墨记录装置1100当记录头HD开始记录时,CPU即开始图41所示的纸间喷出性能恢复处理。
首先,在步骤S401中,读入纸检测部PK1的纸检测信号而转移到步骤S402。
然后,在步骤S402中,基于来自纸检测部PK1的纸检测信号,判定纸检测部PK1是否检测到了记录纸P的后端,当判定为检测到后端时,则转移到步骤S403,当判定为未检测到时,则转移到步骤S401,读入纸检测信号。
然后,在步骤S403中,起动计测从检测到记录纸P的后端后开始的时间的计时器,转移到步骤S404。
然后,在步骤S404中,判定计时器的计测时间T是否与给定时间Ts一致,当判定为一致时,则转移到步骤S405,当判定为不一致时,则反复进行步骤S404,直至一致。
然后,在步骤S405中,驱动凸轮驱动马达M3而使喷出性能恢复帽CA的帽部CP与记录头HD的喷嘴面NZP接触,转移到步骤S406。
然后,在步骤S406中,驱动抽吸泵PU,从非对置带的喷嘴NTV及面向外喷嘴STV中抽吸墨液,恢复墨液喷出性能,转移到步骤S407。
然后,在步骤S407中,驱动凸轮驱动马达M3,使喷出性能恢复帽CA退避到退避位置,转移到步骤S408。
然后,在步骤S408中,将记录头HD移动至第2喷出性能恢复位置,转移到步骤S409。
然后,在步骤S409中,驱动凸轮驱动马达M3而使喷出性能恢复帽CA的帽部CP与记录头HD的喷嘴面NZP接触,转移到步骤S410。
然后,在步骤S410中,驱动抽吸泵PU,从对置带的喷嘴TVa~TVd和非对置带的喷嘴NTV及面向外喷嘴STV的一部分中抽吸墨液,恢复墨液喷出性能,转移到步骤S411。
然后,在步骤S411中,驱动凸轮驱动马达M3,使喷出性能恢复帽CA退避到退避位置,转移到步骤S412。
然后,在步骤S412中,将记录头HD移动至记录位置,转移到步骤S413。
然后,在步骤S413中,将计时器重置而结束处理。
而且,该实施方式4中,图41的步骤S405~S407及步骤S409~S411的处理与喷出性能恢复机构对应,步骤S408、S412的处理与喷头移动机构对应。
另外,喷出性能恢复帽CA与喷出性能恢复机构对应,螺线管SL及喷头移动机构TMC与喷头移动机构对应,非对置带的喷嘴NTV与对置喷嘴对应,对置带的喷嘴TVa~TVd与非对置喷嘴对应。
根据所述说明,与实施方式3相比,可以将纸传送部CV及喷出性能恢复帽CA的构成简单化,可以用比记录头的个数更少的喷出性能恢复帽来恢复墨液喷出性能,另外还能够将喷出性能恢复机构收于记录纸P的传送面下。所以,可以实现能够进行喷头的喷出性能恢复的喷墨记录装置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而且,实施方式4的记录头HD既可以一体化构成所需的大小,也可以将分割为多个的单独的喷头按照达到所需的大小的方式并置构成。当用多个分割了的喷头构成时,例如在记录头HD的一部分的喷嘴损伤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仅更换具有损伤了的喷嘴的喷头,将更换中所需的费用抑制得较低。
另外,移动记录头HD的喷头移动机构TMC也可以如下构成,即,不是在螺线管SL,而是在马达的旋转轴上连结滚珠丝杠,借助固定于记录头HD上的滚珠螺母向记录头HD传递动力。
另外,在实施方式4的纸间喷出性能恢复处理中,虽然在每次记录头HD对1张记录纸P结束记录时,来恢复喷出性能,但是也可以在每次结束对多张的记录时进行恢复。
另外,实施方式4中,虽然喷头移动机构移动记录头HD而改变记录头HD的相对于喷出性能恢复帽CA的相对位置,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图42(a)所示的帽移动机构TCA及缸体CL将喷出性能恢复帽CA沿宽度方向移动。
该帽移动机构TCA的固定于筐体的基部的线性导引LG支撑着传送支撑部CVB。另外,传送支撑部CVB支撑纸传送部CV以及喷出性能恢复帽CA及帽升降部UD,连接着缸体CL的驱动轴。缸体CL通过向流体赋予压力而使活塞往复运动来产生动力。
此外,喷出性能恢复帽CA如图42(b)所示,通过经由帽移动机构TCA来自缸体CL的动力,与纸传送部CV和帽升降部UD一起在第1喷出性能恢复位置和第2喷出性能恢复位置之间移动。而且,该图42中,缸体CL及帽移动机构TCA与喷出性能恢复机构对应。
而且,该图42所示的构成中,虽然利用缸体CL的动力来移动帽移动机构TCA,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借助滚珠丝杠及螺母等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进运动的机构,利用马达的动力来使之移动。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5的喷墨记录装置1200如作为俯视图的图43所示,具有如下的构成,即,在构成第1记录头组HD1的记录头HD1a~HD1d间配设有第1刺轮组SP1,在构成第2记录头组HD2的记录头HD2a~HD2d间配设有第2刺轮组SP2。
另外,纸传送部CV如图45所示,具有如下的构成,即,图2所示的第1及第2从动轴FS1及FS2间的传送区间由从动轴FS及驱动轴DS构成,在这些从动轴FS及驱动轴DS间架设有1条传送带V。
即,喷墨记录装置1200除了在实施方式3的喷墨记录装置1000中,将第1及第2喷出性能恢复帽CA1及CA2省略,并且纸传送部CV的构成不同以外,具有与喷墨记录装置1000相同的构成。
所以,对于与喷墨记录装置1000对应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将说明省略。
第1及第2刺轮组SP1、SP2如图43所示,分别由刺轮SP1a~SP1d及SP2a~SP2d构成。另外,刺轮SP1a~SP1d及SP2a~SP2d分别如作为示意性地表示图43中的G-G剖面的图的图46所示,被按照使外周面穿过记录纸P的传送路径PC而与传送带V上接触的方式配设。而且,该图46中,为了容易理解构成,从驱动轴DS开始将下游侧省略了图示。这些刺轮SP1a~SP1d及SP2a~SP2d分别如图44所示,在能够以刺轮旋转轴JK为中心而旋转的辊的外周面上成放射状地设有突起部,该突起部的顶部和传送带V夹持记录纸P而限制记录纸P的浮起。
第1刺轮组SP1当中的刺轮SP1a~SP1d如图43所示,分别被配设于第1记录头组HD1的记录头HD1a~HD1d之间的Y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并且被按照使旋转中心位于记录头HD1a~HD1d的X方向的长度的大致中央部的方式设定。刺轮SP1a被隔着记录头HD1a与刺轮SP1b对齐地配设。另外,第2刺轮组SP2当中的刺轮SP2a~SP2d与第1刺轮组SP1相同,被配设于记录头HD2a~HD2d之间,刺轮SP2d被隔着记录头HD2d与刺轮SP2c对齐地配设。
这里,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以及第1、第2刺轮组SP1、SP2如作为图43中的J-J剖面图的图47(a)所示,由固定于未图示的筐体上的支撑板SB支撑。
记录头HD1a~HD1d、HD2a~HD2d被贯穿支撑板SB地固定于支撑板SB上,使得作为形成有喷嘴的面的喷嘴面NZP与传送路径PC相对置。
刺轮SP1a~SP1d及SP2a~SP2d分别如作为表示图47(a)中的Q部详细情况的图的图47(b)所示,贯穿支撑板SB而外周面与传送路径PC接触,被插入支撑板SB内的刺轮旋转轴JK可以旋转地支撑。
具有所述的构成的喷墨记录装置1200当从外部设备接收到记录信息及记录的指令时,即开始记录的动作。
当记录的动作被开始时,记录纸P就被图48所示的供纸部KS,从保持有多张记录纸P的未图示的纸盒中逐张地向门辊GR供给。
被向门辊GR供给的记录纸P利用门辊GR矫正X方向上的倾斜、Y方向的位置偏移,向纸传送部CV送出。
记录纸P在被从门辊GR向纸传送部CV送出期间,被利用静电赋予部EC带电。
因带电而具有向传送带V上的吸附力的记录纸P吸附于因利用传送部驱动马达M0旋转驱动轴DS,而使传送带V在图2中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传送带V的外周面上,并被利用来自传送部驱动马达M0的动力传送,导向第1记录头组HD1下。
在记录纸P到达第1记录头组HD1下之前,图48所示的第1纸检测部PK1检测出记录纸P,将表示检测到了记录纸P的第1纸检测信号向CPU发送。
CPU基于来自第1纸检测部PK1的第1纸检测信号,计算开始记录的时刻,向图48所示的记录头控制部HDD发送第1记录指令。
记录头控制部HDD基于第1记录指令,控制第1记录头组HD1,在利用传送带V在喷嘴面NZP下连续地移动的记录纸P的记录面PP上,基于记录信息从各色的喷嘴NZY、NZM、NZC、NZK中选择性地喷出墨滴而进行第1记录。
进行了第1记录的记录纸P被传送带V继续传送,导向第2记录头组HD2下。
在记录纸P到达第2记录头组HD2下之前,图48所示的第2纸检测部PK2检测出记录纸P,将表示检测到了记录纸P的第2纸检测信号向CPU发送。
CPU基于来自第2纸检测部PK2的第2纸检测信号,计算开始记录的时刻,向图48所示的记录头控制部HDD发送第2记录指令。
记录头控制部HDD基于第2记录指令,控制第2记录头组HD2,在利用传送带V在喷嘴面NZP下连续地移动的记录纸P的记录面PP上,基于记录信息从各色的喷嘴NZY、NZM、NZC、NZK中选择性地喷出墨滴而进行第2记录。
当第2记录结束时,对1张记录纸P的记录即结束,该记录纸P被利用排纸部EJ向喷墨记录装置1外排出。
这里,当对全部的记录信息的记录结束时,记录动作即结束,当残留有未记录的记录信息时,则将新的记录纸P向门辊GR供给而继续记录动作,直至对全部记录信息的记录结束。
在该喷墨记录装置1200中,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与第1及第2喷头组对应,记录纸P与记录介质对应,刺轮SP1a~SP1d、SP2a~SP2d与作为记录介质浮起限制机构的辊对应。
根据所述说明,由于即使在因进行记录而渗入了墨液IK的记录面PP上产生伸展,在记录纸P上产生翘曲,也可以利用刺轮SP1a~SP1d及SP2a~SP2d矫正记录头HD1a~HD1d、HD2a~HD2d下的记录纸P的翘曲,因此记录面PP与记录头HD1a~HD1d、HD2a~HD2d的间隔被恰当地维持,可以获得良好的记录质量。
而且,实施方式5中,虽然作为记录介质以记录纸P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适用于纸以外的记录介质。例如,还可以适用于由树脂等材料构成、具有圆形异形等各种形状、尺寸的薄片等。
另外,虽然采用了将传送带V直接拉绕在驱动轴DS以及从动轴FS上的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如下构成,即,将传送带V设为同步带,在驱动轴DS以及从动轴FS上设置同步带用滑轮,借助该同步带用滑轮向传送带V传递动力。
另外,实施方式5中,虽然采用了在记录头之间配设了1个刺轮的构成,但是也可以采用配设两个以上的刺轮的构成。该情况下,由于遍及记录头的X方向的长度地以更宽的范围来限制记录介质的浮起,因此更为理想。
另外,虽然在刺轮SP1a~SP1d及SP2a~SP2d与传送带V之间不存在记录纸P的情况下,将刺轮SP1a~SP1d及SP2a~SP2d距传送带V的高度设定为刺轮SP1a~SP1d、SP2a~SP2d的突起部的顶部接触到传送带V的方式,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按照具有给定的间隙的方式设定。该情况下,给定的间隙被设定为在记录纸P从传送带V上浮起了给定量时,即,超过了记录质量不受损害的界限的情况下,顶部与记录面PP接触的距离。所以,当记录纸P的从传送带V上的浮起小于给定量时,由于刺轮SP1a~SP1d及SP2a~SP2d不与记录面PP接触,因此就可以抑制由刺轮SP1a~SP1d及SP2a~SP2d的接触造成的记录质量的损害。
另外,虽然将刺轮SP1a~SP1d及SP2a~SP2d的相对于记录头HD1a~HD1d、HD2a~HD2d的X方向的位置,按照使各刺轮SP1a~SP1d及SP2a~SP2d与记录纸P的切点部位于记录头HD1a~HD1d、HD2a~HD2d的X方向的长度的大致中央部的方式设定,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49所示,使切点部位于连结记录头之间的最内侧的喷嘴NU之间的线NUL上的方式设定。该情况下,可以更为有效地限制各喷嘴NZY、NZM、NZC、NZK下的记录纸P的浮起,从这一点上说是理想的。
而且,实施方式5中,虽然将纸传送部CV设为在从动轴FS及驱动轴DS间拉绕了1条传送带V的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实施方式1的图2所示的纸传送部CV。
即,具备了实施方式1的图2所示的纸传送部CV的喷墨记录装置1210如作为俯视图的图50及作为前视图的图51所示,第1及第2传送带V1、V2由公共的传送部驱动马达M0及驱动轴DS驱动。
而且,在该图50及图51中,为了容易理解构成,将支撑记录头HD1a~HD1d、HD2a~HD2d及刺轮SP1a~SP1d及SP2a~SP2d的支撑板SB的图示省略。
根据该喷墨记录装置1210,由于不仅具有与喷墨记录装置1200相同的效果,而且第1及第2传送带V1、V2由公共的传送部驱动马达M0及驱动轴DS驱动,因此可以将记录纸P在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下以同一速度传送,从而抑制由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造成的记录质量的差异。
另外,与将和该喷墨记录装置1210的纸传送部CV同等的传送区间用1条传送带构成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构成第1及第2传送部CV1、CV2的传送带V1a~V1d、V2a~V2d的周长,从而能够减少由伸缩造成的传送带的振动的振幅。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记录头和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的间隔的变动。
另外,通过将纸传送部CV用长度较短的第1及第2传送部CV1、CV2构成,就可以防止传送途中的带的松弛,而将记录介质沿着平坦面正确地传送。
而且,喷墨记录装置1210中,虽然将第1及第2传送带V1、V2分别用4条传送带V1a~V1d、V2a~V2d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最低各用1条来构成。从能够将记录纸P的记录面PP尽可能平坦地稳定地传送,获得良好的记录结果的观点考虑,最好各用多条来构成。
另外,在喷墨记录装置1210中,虽然将第1传送带V1和第2传送带V2的传送带的条数设为相同数目,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即,例如也可以将一方的传送带用1条构成,将另一方的传送带用2条构成。从抑制记录纸P的传送速度的变动,获得良好的记录质量的观点考虑,通过将构成第1及第2传送带V1、V2各自的传送带的条数设为相同数目,使施加在第1、第2从动轴FS1、FS2上的力的大小同等,就可以抵消产生于驱动轴DS上的反作用力,并且在全部的传送带中,可以使每1条的张力都相等。
另外,在实施方式5中,虽然将第1及第2记录头组HD1、HD2设为分别配设了单独的记录头HD1a~HD1d、HD2a~HD2d的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如果可以确保配设各刺轮SP1a~SP1d及SP2a~SP2d的空间,也可以一体化地构成。

Claims (29)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具备:
记录介质传送机构,其在传送带上载置记录介质进行传送,
记录头,其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相对置地配设,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喷出墨滴的喷嘴,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面是与由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机构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面相反一侧的面,其特征是,
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机构具有在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相连接并相互保持给定间隔地并排设置了多条传送带的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的传送带被按照在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中的一方的传送带间设有另一方的传送带的方式配设。
2.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具备:
记录介质传送机构,其在传送带上载置记录介质进行传送,
记录头,其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相对置地配设,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喷出墨滴的喷嘴,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面是与由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机构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面相反一侧的面,其特征是,
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机构具有在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相连接并相互保持给定间隔地并排设置了多条传送带的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被按照在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中的一方的所述传送带间设有另一方的所述传送带的方式配设,
所述记录头由第1喷头和第2喷头构成,
所述第1喷头,配设于面向所述第1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间的位置上,
所述第2喷头,配设于面向所述第2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间的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分别在驱动轴及与该驱动轴平行配设的从动轴之间拉设有所述传送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在设于两者间的公共驱动轴、与该公共驱动轴平行配设的第1从动轴及第2从动轴之间拉设有所述传送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分别由相同条数的所述传送带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按照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中的某一方的传送带条数比另一方的传送带条数多1条的方式设定传送带条数,
以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中的具有奇数条所述传送带的传送部的中央的所述传送带作为中心而交替配设该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1及第2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间的距离被设定为比所述第1及第2喷头的所述记录区域的宽度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连接所述第1及第2喷头的所述记录区域的总记录区域的长度被设定为覆盖由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机构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与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连接所述第1及第2喷头的所述记录区域的总记录区域被设定为比由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机构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与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窄,还设置有第3喷头,其向所述第1及第2传送部中的任意的最外侧的所述传送带的外侧延长所述总记录区域而形成从所述记录介质的与传送方向正交的侧缘突出的记录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拉设有相等条数的所述传送带,
所述第3喷头被设在:所述第1传送部的最外侧的所述传送带的外侧的、与所述第2传送部的最外侧的所述传送带相对置的位置,和所述第2传送部的最外侧的所述传送带的外侧的、与所述第1传送部的最外侧的所述传送带相对置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按照所述第1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中的某一方的所述传送带的条数比另一方的所述传送带的条数少1条的方式设定传送带的条数,
所述第3喷头被设在所述传送带的条数少1条的传送部的最外侧即两侧的所述传送带的各自的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1喷头及第2喷头中的至少一方的喷头彼此间,配设有限制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传送带上浮起的记录介质浮起限制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记录介质浮起限制机构是被可以旋转地构成的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辊在外周面上具备成放射状延伸的多个突起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喷头彼此间使这些喷头的相对置的侧面沿与所述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移动时,所述辊被配设在俯视状态下所述侧面所描绘的轨迹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辊和所述记录介质的切点,按照俯视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喷头彼此间的连结这些喷头的喷嘴彼此而成的线上的方式设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辊和所述传送带的间隔被设定为,在所述记录介质存在于该辊及传送带之间的情况下所述辊向所述传送带推压所述记录介质的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辊和所述传送带的间隔被设定为,在所述记录介质存在于该辊及传送带之间并且该记录介质从所述传送带上浮起了给定量的情况下、所述辊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面接触的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在与所述第1及第2喷头隔着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而相对置的传送带间的位置,配设有将形成在所述第1及第2喷头上的所述喷嘴覆盖而进行保护的喷头保护机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1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和所述第2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喷头保护机构的宽度被设定为将所述第1及第2喷头的所述喷嘴全部覆盖的宽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喷头保护机构被构成为,可在使头端向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的下侧退避的退避位置、和在保护喷头时从所述退避位置上升并与所述记录头接触的喷头保护位置之间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在与所述第1及第2喷头隔着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而相对置的传送带间位置,配设有从所述喷嘴中抽吸墨液而恢复墨液喷出性能的喷出性能恢复机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1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和所述第2传送部的所述传送带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的宽度被设定为将所述第1及第2喷头的所述喷嘴全部覆盖的宽度。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喷出性能恢复机构具备将形成于所述第1及第2喷头上的所述喷嘴覆盖而进行保护的喷头保护功能。
25.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具备:
记录介质传送机构,其在传送带上载置记录介质进行传送,
记录头,其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相对置地配设,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喷出墨滴的喷嘴而形成记录区域,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面是与由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机构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面相反一侧的面,其特征是,
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机构至少具有一个传送部,该传送部在相互平行配设的驱动轴和从动轴之间拉设多条传送带,在该传送带彼此间保持给定间隔,
所述记录头具有至少在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记录面的与所述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全部区域排列有所述多个喷嘴的构成,
在与所述记录头隔着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而相对置的所述传送部的传送带间位置,配设有从与该传送带间相对置的对置喷嘴中抽吸墨液而恢复墨液喷出性能的喷出性能恢复机构,并且还具备使所述记录头和所述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的相对位置相对移动以使不与所述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相对置的非对置喷嘴与该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相对置的相对移动机构。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相对移动机构是使所述记录头移动的喷头移动机构。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相对移动机构是使所述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移动的喷出性能恢复移动机构。
28.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传送带间的距离被设定为比所述传送带的宽度长,所述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的宽度被按照在所述非对置喷嘴与所述喷出性能恢复机构相对置时覆盖所述对置喷嘴的与所述非对置喷嘴的边界部的喷嘴及所述非对置喷嘴的方式构成。
29.根据权利要求22至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喷出性能恢复机构被构成为,可在使头端向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的下侧退避的退避位置、和在喷出性能恢复时从所述退避位置上升并与所述记录头接触的喷出性能恢复位置之间移动。
CN2005800008106A 2004-02-16 2005-01-21 喷墨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24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7997/2004 2004-02-16
JP037999/2004 2004-02-16
JP037998/2004 2004-02-16
JP2004037998 2004-02-16
JP037996/2004 2004-02-16
JP2004037996 2004-02-16
JP2004037999 2004-02-16
JP2004037997 2004-02-16
JP040151/2004 2004-02-17
JP2004040151 2004-02-17
JP092358/2004 2004-03-26
JP2004092358 2004-03-26
PCT/JP2005/000778 WO2005077795A1 (ja) 2004-02-16 2005-01-21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67736A Division CN101628502B (zh) 2004-02-16 2005-01-21 喷墨记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2478A true CN1842478A (zh) 2006-10-04
CN1842478B CN1842478B (zh) 2010-05-05

Family

ID=370310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677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8502B (zh) 2004-02-16 2005-01-21 喷墨记录装置
CN20058000081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2478B (zh) 2004-02-16 2005-01-21 喷墨记录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677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8502B (zh) 2004-02-16 2005-01-21 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162850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0889A (zh) * 2011-08-19 2013-03-06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49572A (zh) * 2013-06-27 2014-12-31 纪孝平 印刷机送纸系统
CN107690414A (zh) * 2015-05-22 2018-02-13 捷德货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处理片材的设备
CN110303778A (zh) * 2019-07-04 2019-10-08 上海博昊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丝带数码印花喷绘机
CN112644173A (zh) * 2019-10-10 2021-04-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97279B (en) * 1986-11-06 1990-01-17 Ncr Co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US6588954B2 (en) * 2000-02-23 2003-07-08 Agfa-Gevaert Ink jet printer equipped for avoiding undesired belt movement
US6502922B2 (en) * 2000-04-04 2003-0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oving up and down apparatus of print head, printing apparatus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0889A (zh) * 2011-08-19 2013-03-06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50889B (zh) * 2011-08-19 2015-03-25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9120336B2 (en) 2011-08-19 2015-09-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4249572A (zh) * 2013-06-27 2014-12-31 纪孝平 印刷机送纸系统
CN104249572B (zh) * 2013-06-27 2016-09-07 纪孝平 印刷机送纸系统
CN107690414A (zh) * 2015-05-22 2018-02-13 捷德货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处理片材的设备
CN110303778A (zh) * 2019-07-04 2019-10-08 上海博昊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丝带数码印花喷绘机
CN112644173A (zh) * 2019-10-10 2021-04-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CN112644173B (zh) * 2019-10-10 2023-06-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2478B (zh) 2010-05-05
CN101628502A (zh) 2010-01-20
CN101628502B (zh) 201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090C (zh) 墨槽、喷墨墨盒、供墨装置、喷墨打印装置和供墨方法
CN1079735C (zh) 采用串行记录头的图象记录装置
CN1254375C (zh) 墨盒
CN2704478Y (zh) 喷墨打印头
CN1093794C (zh) 喷液头、利用此喷液头的喷液头盒以及喷液装置
CN1907721A (zh) 具有支撑纸张的压印平板和可动支撑部的喷墨记录装置
CN1960879A (zh) 供墨装置、记录装置、供墨方法和记录方法
CN2727517Y (zh) 阀门装置
CN1669801A (zh) 喷墨打印机
CN1253363C (zh) 纸材供给方法及其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842478A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1058375A (zh)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扫描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289298C (zh) 液滴喷射头及其制造方法、微型器件、喷墨头、墨盒以及喷墨打印设备
CN1280919A (zh) 供液方法、供液容器、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和液体容器
CN1684829A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打印系统
CN1259432A (zh) 喷墨打印方法与装置
CN1093038C (zh) 液体喷射方法及所用的喷液头
CN1136499A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喷射方法
CN1283461C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喷射方法
CN1671557A (zh) 记录设备、记录方法、程序以及计算机系统
CN1750935A (zh) 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压力调节器、承载架、液体喷射设备
CN1655938A (zh) 转子、驱动转换装置、清洗装置、擦拭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405450A (zh) 液体排放器和包括该液体排放器的设备
CN1832861A (zh) 液体容器、子储液器、排液装置、供液装置及成像装置
CN100343069C (zh) 打印装置、确定打印介质上、下边缘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