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2058A - 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中管理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 - Google Patents

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中管理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2058A
CN1842058A CNA2005101269181A CN200510126918A CN1842058A CN 1842058 A CN1842058 A CN 1842058A CN A2005101269181 A CNA2005101269181 A CN A2005101269181A CN 200510126918 A CN200510126918 A CN 200510126918A CN 1842058 A CN1842058 A CN 18420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network
internet protocol
router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269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2058B (zh
Inventor
马尔库斯·乔治·鲍尔
阿尔明·德克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f Americ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842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2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42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20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一个或多个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执行资源管理以便路由多个分组的方法和设备。为了确保相对较高的端到端服务质量,所述方法和设备定义了一个或多个特定于用户服务的量度,这些量度由网络层的网际协议(IP)机制使用,以便在下一代网络中提供基于IP的资源管理。无线路由器可以通过使用资源管理来提供无线方式的无线电接入,所述资源管理获取至少一个无线链路与至少一个网络链路的一个或多个属性并且以此作为IP机制所用量度。根据与量度相关的分发信息,包括无线路由器以及IP路由器的每个路由器可以确定是否在相关无线链路或网络链路上转发分组。在没有对无线链路和网络链路加以区分的情况下,无线和IP路由器可以经由会聚网络来对多个分组进行路由。

Description

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中 管理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电信学,尤其涉及无线通信。
背景技术
因特网为无线或移动通信设备用户提供了不同类型的通信服务。多种通信和网络协议可以用于提供此类通信服务。其中一种新兴的通信服务是借助IP进行的基于网际协议(IP)的无线电话,这种服务即为通常所说的借助IP的语音传输(VoIP)。而网际协议指的是一组用于实现因特网工作时所在协议栈的通信协议。
然而,网际协议原意是与分组交换通信网络结合使用,正如一开始设计的那样,网际协议并未提供那些支持语音和视频传输所需要的特性。由于不能控制所支持的连接数量,因此将会导致变化剧烈的分组延迟,并且通常会导致分组丢失。此外,对大多数的实时多媒体流来说,其在IP网络上的传输要求具有特定定时需要的更高带宽,举例来说,与其他非IP数据相比,它需要较低的延迟容限以及较高的端到端传递保证。
在IP网络中,服务质量(QoS)定义的是在不损害平均吞吐量的情况下补偿业务特性的能力。常规电信网络与IP网络之间的一个区别在与:在没有明确补偿信令分组传送的情况下,特定的QoS机制将无法确保可靠传递呼叫信令消息。电信网络将会在经过仔细校准并且高度冗余的网络上物理分离信令业务。
对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即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而言,该系统支持符合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规范的多媒体服务。UMTS也称为宽带码分多址(WCDMA),它包含了作为分组交换网络的核心网络(CN),例如基于IP的网络。由于整合了因特网和移动应用,因此UMTS用户既可以访问电信资源,也可以访问因特网资源。然而,基于IP的网络未必面向多媒体。因此,如果在提供UMTS服务的过程中未能在不同节点充分使用基于IP的网络资源,那么在为最终用户提供期望QoS的时候,服务质量(QoS)有可能会成为影响UMTS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广泛使用了诸如UMTS或CDMA2000之类的3G移动通信系统,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下一代网络(NGN)。按照国际电信联盟(ITU)所说,NGN是一个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该网络能够提供多种服务,其中包括那些使用了具有多个宽带并能支持服务质量(QoS)的传输标准的电信服务。ITU将QoS定义为服务性能的集体效应,它确定的是用户对于服务的满意程度。这意味着由最终用户来决定是否对所提供的QoS感到满意。下一代网络应该为用户提供具有很高的端到端质量(高数据速率、高覆盖度、新服务等等)的移动因特网应用。除了这些需求之外,对下一代网络来说,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是使用包括例如3G移动系统标准以及IEEE 802.xx标准(例如WLAN、WIMAX)在内的异构移动通信。
为了向用户提供端到端服务,UMTS网络可以部署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标准所规定的UMTS承载业务分层结构。端到端服务的供应是在若干个网络上传播并且通过协议层来交互实现的。资源管理有可能对UMTS承载业务的供应产生影响。为了有效提供QoS,在整个网络中将会使用若干个资源管理器。因此,在端到端的QoS的供应中,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单个小区内部的干扰管理以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的资源管理是同等重要的。与基站(节点B)相比,通过充当用于对接外部网络以及无线电网络的网关,RNC管理的资源相对较多,此外,它还会对来自移动台以及外部网络的服务请求进行协调。
特别地,整个网络将会自主管理核心网络的资源(固定)、无线电接入网中的固定部分的资源(有线)以及无线接入部分的资源。换言之,会聚网络将会执行特定的资源管理,并且这其中对所述管理进行了特殊设计,以便满足网络中的各个特有部分的具体需要以及约束条件。此外,有线和无线部分是借助不同的无线电接入系统标准(例如UMTS或IEEE 802.xx)实现的。每一个无线电接入系统都会运行特定于自身系统的资源以及移动性管理。对互通有线和无线部分的无线电接入系统而言,其中由两个公共的常规资源和移动性管理方案借助集中式移动性管理实体来对经由不同无线电接入系统的垂直切换进行管理,或是由任何两个无线电接入系统之间的专用接口来执行另一个垂直切换。每一个互通配对都会使用一对专用接口,即Ia、Ib和Ic。
然而在会聚网络中,如果使用的是借助于专用互通接口的不同无线电接入技术,那么有可能为数字视频广播(DVB)之类的每一个全新无线电接入系统或已有系统的集成实例重新设计一个现有接口,因此,特定于专用固定/有线/无线系统的资源管理方案有可能在实施方面不够灵活或者效率低下。换言之,如果希望集成新颖的未来无线电接入系统,那么必须重新设计接口Ib和Ic。
此外,由于这些接口应该确保没有分组丢失,并且应该在从一个无线电接入系统到另一个的转移时间期间满足特定于用户的服务的延迟约束条件,因此接口规范很有可能会增加下一代网络的整体复杂性。总而言之,这种使用了无线电接入系统接口的NGN架构提供的是与上述无线电接入系统中特定于专用固定/有线/无线系统的资源管理相类似的不够灵活且低效的解决方案。因此,这种用于在下一代网络中执行资源管理的专用方法不能为具有多种连接的用户提供支持,其中所述连接可以借助用于无线和/或有线通信链路的不同通信接口技术而同时有效。
本发明旨在克服或者至少减小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的影响。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本发明的简化概要,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但是所述概述并非本发明的详尽概述。它并未标识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因素,也没有描绘本发明的范围。并且它的唯一目的是作为稍后讨论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奏而以简化形式给出某些概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在一个或多个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中管理一个或多个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为特定用户启用第一接口上的第一无线连接以及同时在第二接口上有效的第二无线连接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在特定用户的特定服务过程中,经由第一和第二无线连接以及至少一个有线线路连接来分发用于表示多个分组传送的信息,以及基于相关信息而从第一和第二无线连接以及至少一个有线线路连接中选择至少一个连接,以便确定多个分组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中的路由。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基站上部署了一个无线路由器,以便经由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中的无线网络部分以及固定有线网络部分来共同管理该网络的一个或多个资源。所述无线路由器包括:第一接口,用于与特定用户的无线通信设备保持有效的第一连接;第二接口,用于同时与无线通信设备保持有效的第二连接,以便在网络层上联合管理一个或多个资源,其中第一和第二接口中的每一个接口都允许不同类型的基于网际协议的接入;以及用于保存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指令对多个分组在特定用户的特定服务过程中经由无线路由器进行的传送进行分析,以便根据网络层上使用的基于网际协议的策略来转发多个分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系统可以共同管理一个或多个资源,从而确定用于特定用户的多个分组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的网络层上经由该网络的固定有线网络部分以及无线网络部分的路由。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与无线网络部分相关联的第一和第二无线路由器。第一和第二无线路由器中的每一个无线路由器能启用第一接口上的第一连接以及同时在第二接口上有效的第二连接中的至少一个,由此第一和第二接口中的每一个接口提供不同类型的基于网际协议的接入。第一和第二无线路由器中的特定一个的路由器可以有选择地经由第一接口上有效的第一连接以及同时在第二接口上有效的第二连接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接来与无线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此外,第一和第二无线路由器中的所述特定一个的路由器可以在特定用户的特定服务的过程中对多个分组在第一无线路由器与基于网际协议的第一路由器之间的传送进行分析,以便根据网络层上使用的基于网际协议的策略来转发多个分组,其中所述基于网际协议的第一路由器与基于分组的接入网中的固定有线网络部分相关联。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包含了用于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产品,当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指令将会使通信系统为特定用户启用第一无线接口上的第一无线连接以及同时在第二接口上有效的第二无线连接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以便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中管理一个或多个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在特定用户的特定服务过程中,经由第一和第二无线连接以及至少一个有线线路连接来分发用于表示多个分组传送的信息,以及基于相关信息而从第一和第二无线连接以及至少一个有线线路连接中选择至少一个连接,以便确定多个分组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中的路由。
在一个说明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可以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中管理一个或多个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该设备包括:用于为特定用户启用第一接口上的第一无线连接以及同时在第二接口上有效的第二无线连接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的装置,用于在特定用户的特定服务过程中经由第一和第二无线连接以及至少一个有线线路连接来分发用于表示多个分组传送的信息的装置,以及根据相关信息而从第一和第二无线连接以及至少一个有线线路连接中选择至少一个连接,以便确定多个分组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中的路由的装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以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所进行的描述而得以理解,其中相同的参考数字标识的是相同的部件,并且其中:
图1示意性描述了一个依照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而在会聚网络环境中对一个或多个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进行共同或联合管理的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
图2示意性描述了一个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蜂窝通信系统,该系统包含了在分别由UMTS标准、IEEE 802.xx标准以及未来的移动标准至少部分定义的第一、第二或第三接口上路由分组的无线路由器;
图3显示的是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并具有网际协议(IP)层以及用于无线路由器的移动IP层的协议栈,其中举例来说,所述无线路由器可以是通过使用软件而在具有相关的基于网际协议的策略的网络层上对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进行联合管理的基站路由器;
图4描述的是依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而对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实施资源管理,从而为一个与图2所示的无线路由器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路由多个分组的方法的程序化表示。
图5描述的是依照本发明的一个说明性实施例而在特定用户的特定服务过程中对多个分组的传送进行分析,以便根据用于图1所示的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的基于网际协议的策略并且经由该网络的固定有线网络部分以及无线网络部分来转发多个分组的方法的程序化表示;
图6示意性描述了依照本发明的一个说明性实施例而在会聚管理IP域中对一个或多个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进行公共或联合管理的下一代网络;
图7示意性描述了依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并且能在无线和/或有线接口上路由分组的无线路由器;以及
图8示意性描述了依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接入模块,其中该模块能够从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装置中用于图7所示的下一代网络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参数中评估量度。
虽然本发明可以采用不同的修改和替换形式,但在附图中仅仅举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且在这里只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然而应该理解,这里关于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并不意味着将本发明局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与此相反,其意图是覆盖落入附加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发明实质和范围以内的所有修改、等价和备选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对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清楚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合那些与系统和业务有关的约束条件,其中所述约束条件会随实施方式而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非常复杂和费时,但对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只是一个例行任务。
概括地说,在这里提供的是一种用于在下一代网络中执行资源管理的方法和设备。为了确保相对较高的端到端服务质量,所述方法和设备定义了一个或多个特定于用户服务的量度,这些量度由网络层的网际协议(IP)机制使用,以便在下一代网络中对基于IP的资源进行管理。在下一代网络环境中,以无线路由器为例,它可以通过使用资源管理来提供无线方式的无线电接入,其中所述资源管理将会获取无线链路与网络链路的一个或多个属性并且以此作为IP机制所用量度。在一个无线电接入系统中,网络中的固定/有线/无线分区能够共同管理整个网络(固定/有线/无线)中的所有资源。所述资源管理在网络层上进行,由此与链路层保持独立。公共资源管理软件可以包括使用了用于收集无线链路和有线链路属性的量度的无线接入模块。用于执行资源管理的一个或多个量度可以特定于用户和服务,由此可以获取相对较高的端到端服务质量(QoS)。对链路而言,其中可以使用来自会聚管理IP域中的所有无线和/或有线线路或网络链路的逐个用户服务量度的信息,而不依赖于单个链路量度。因此,对每一个特定服务的特定用户而言,单一的链路可以与一个以上的量度相关联。然后,这些量度信息可以由基于IP的机制进行管理。由此,公共资源管理软件可以将任何一个无线方式的无线电链路视为“一个以上的IP跃距”。这样一来,在下一代网络中,无线路由器可以对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实施资源管理。通过在无线路由器上同时启用经由多个空中或无线接口和/或有线线路接口的有效连接,可以在与未来移动系统的无线通信设备所进行的基于分组的蜂窝通信的特定服务过程中为特定用户提供期望的服务质量(QoS)。
参考图1,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100中,与会聚网络110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无线路由器105(1~N)可以依照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而为会聚网络通信环境共同或联合管理一个或多个基于网际协议(IP)的资源。对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来说,其实例包括通信接口以及包含了基于IP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的回程网络。会聚网络100能够与使用完全不同的通信平台所实现的移动单元主机或是无线通信设备对接,其中所述平台包括那些使用了基于IP的通信的平台。在会聚网络100中,在与资源分配相关联的最优性与开销之间存在竞争权衡。相应地,通过共同或联合管理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无线路由器105(1~N)可以对其进行灵活和/或有效的管理。
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100的一个实例是下一代网络(NGN)。在NGN中,与服务有关的功能可以独立于底层传输架构。NGN可以为不同的服务供应商提供不受限制的用户接入。NGN可以支持广义的移动性,其中所述广义移动性允许为用户提供一致和无处不在的服务。此外,举例来说,NGN还可以无缝处理无线以及固定有线架构的会聚,由此在因特网上确保期望的服务质量(QoS)。一般来说,QoS会使网络部件鉴别业务流,由此根据性能约束而以预定方式处理每一个流。NGN可以与2G、3G或4G标准中的任何一个相关联,并且可以使用包括UMTS、CDMA2000、GSM、蓝牙等协议在内的任何一个协议。然而,使用特定标准或特定协议只是设计选择方面的问题,并且对本发明而言,这种选择并不是决定性的。
举个例子,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100中,基于IP的通信包含了经由该网络的无线网络部分和/或固定有线网络部分来传送实时多媒体数据流、语音以及视频的信息分组。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路由器105(1~N)可以为了提供总体网络性能或是端到端服务而在这种基于IP的通信的实时多媒体流中转发分组。为了能对若干种无线和有线技术进行处理,在无线网络和/或固定有线网络部分,每一个无线路由器105都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集成通信接口,例如无线接口和/或有线线路接口。
更具体的说,每一个无线路由器105都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集成通信接口,其中包括无线接口和/或有线线路接口,由此可以同时支持基于多种移动通信标准主机的连接,其中所述连接与涉及无线通信设备115的不同类型的基于IP的通信是关联的,并且举例来说,所述不同类型的基于IP的通信可以是UMTS、IEEE 802.xx、GSM以及蓝牙。例如,第三无线路由器105(3)可以包括用于与特定用户的无线通信设备115保持有效的第一连接的第一接口(I/F)120(1),用于同时与无线通信设备115保持有效的第二连接的第二I/F120(2),以及同时与无线通信设备115保持有效的第三连接的第三I/F120(3)。特别地,第一无线路由器105(1)可以与特定用户的无线通信设备115保持有效的第一无线链路122(1),同时,第二无线路由器105(2)可以与无线通信设备115保持有效的第二无线链路122(2)。第一和第二无线链路122(1~2)的实例包括无线IP-Hop。针对第一和第二无线链路122(1~2)的属性所进行的测量可以分别在相应的无线路由器、即第一无线路由器105(1)以及第二无线路由器105(2)中执行。
每一个接口120都可以启用针对会聚网络100的不同类型的基于网际协议的接入。第三无线路由器105(3)可以在协议栈的网络层上联合管理一个或多个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网络层可以是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中的第三层,其中所述层保持了用于向选定目的地发射消息的网络协议地址(与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相比)。由于网络层的分组路由是基于一个或多个高级网络协议进行的,因此网络层将会负责经由会聚网络100、例如具有无线功能的因特网来进行分组寻址和传递。
举例来说,无线路由器105可以是一个能够将无线局域网(WLAN)与LAN和/或虚拟LAN相连的设备。每一个无线路由器105都可以对分组从源到目的地的路由进行控制,并且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替换路径。每一个无线路由器105都可以读取发射分组的网络层地址;并且仅仅转发那些从一个无线网络定址到另一个有线或固定网络的信息分组。
会聚网络110可以包括与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100的固定有线网络部分相关联的基于网际协议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路由器125(1-3)。举例来说,基于网际协议的路由器125可以是基于ATM的路由器,其中该路由器集成了基于IEEE 802.xx的无线以太网接入点以及10/100Base-T以太网交换集线器。第一无线链路122(1)以及第一无线路由器105(1)与基于网际协议的第一路由器125(1)之间的网络链路127的传输特性可以用一种与涉及无线通信设备115的特定用户的特定服务相关联的量度形式来获取。第一无线电线路122(1)以及网络链路127的传输特性实例包括带宽、延迟、抖动以及分组丢失。针对网络链路127的属性所进行的测量可以在因特网中进行。然而,除了因特网之外,量度计算还可以根据MAC层的信息而在第一无线路由器105(1)中执行。
对无线通信设备115,例如用户设备(UE)来说,该设备可以包括与控制器140相耦合的常规收发信机135,控制器则转而耦合到用于存储指令的存储器145,其中举例来说,所述指令可以是用于与会聚网络110进行通信的客户机模块150。无线通信设备115可以采取多种设备形式,例如包括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型计算机、数字寻呼机、无线卡在内的移动终端形式以及其他任何能够接入会聚网络110的设备形式。
虽然目前已经对众多的接入技术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但对此类技术综合网络、也就是NGN而言,对其全部资源进行管理仍旧是一个带有挑战性的任务,特别地,资源管理任务不但是接入技术不可知和易于处理的,而且应该能够支持很高的端到端QoS。为了执行资源管理,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路由器105(1~N)可以组合固定有线以及无线链路特性并且利用给定的协议机制(1~N),即网际协议。特别地,网际协议可以作为网络层协议而与分组交换通信网络100结合使用,以便互连那些可以支持语音和视频传输以及数据通信的系统。
网际协议实例包括第四版网际协议(IPv4)以及第六版网际协议(IPv6)。IPv4使用的是可以作为公众互联网地址分配的32位唯一地址,并且该协议版本是在1981年9月发表的IETF RFC791中描述的。IPv6则使用了128位地址来支持多达3.4×1038个公众互联网地址。为了帮助进行路由器处理,IPv6分组包含了一个标签,该标签为实时视频和语音之类的优先级应用提供了服务质量(QoS)指示。当通过使用分组报头中的流ID来识别信息流,从而在因特网上形成连接时,IPv6的128位地址空间可以支持电话、汽车等多种类型的设备。
为了执行资源管理,无线路由器105(1~N)可以使用多种标识方案来解析IP地址,以便在包括IP网络的NGN中路由分组。对网络部件来说,IP网络包含了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逻辑层,由此网络部件可以为网络业务提供端到端服务。由于IP网络将承载和信令业务混合在单个信道上,因此,在这里可以不必考虑关于逐个流或逐个分组的因素。
无线路由器105(1~N)可以将QoS模型扩展到IP网络上的无线蜂窝网络舞台,由此在保持多媒体业务QoS的同时显著改善系统性能和容量。一般来说,所述资源管理可以通过管理一个或多个资源来避免两个或更多同时希望得到相同资源的实体之间发生资源争用,由此可以使用资源管理来控制资源使用情况。例如,蜂窝系统可以通过管理无线电资源来提供语音服务。此外,举例来说,通过对无线电资源实施资源管理,还可以提供基于IP的QoS,其中所述基于IP的QoS需求可以包括关于吞吐量、延迟、延迟偏差(抖动)、损失和差错率、安全保证等等的服务保证和/或服务区分。
通过使用网际协议,可以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100上提供一种或多种服务,这其中包括多宽带中的电信服务、启用服务质量(QoS)的传输信道,并且所述接入网络则包含了无线网络部分以及固定有线网络部分。在这里可以对多个分组在固定有线网络部分内部的传输进行分析。第一和第二接口120(1~2)中的每一个接口都允许对无线通信设备115进行不同类型的基于网际协议的访问。
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100可以在第一信道上使用第一宽带信号来传送包含了语音、视频或数据的第一多媒体内容,与此同时,第二信道上的第二宽带信号具有不同于第一信道所使用的独立带宽,以便传送包含了语音、视频或数据的第二多媒体内容。在这里可以为不同的第一和第二信道中的每一个提供至少两个启用了服务质量(QoS)的传输策略。这样一来,在无线通信设备115与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100内部的无线和有线局域网中的至少一个网络之间可以实时传递多媒体业务流内部的多个分组。
为了将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100与无线和有线局域网中的至少一个会聚成基于网际协议(IP)的网络,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100中,一个或多个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中的第一资源可以与无线和有线局域网中至少一个网络的一个或多个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中的第二资源合并。为了利用诸如基站路由器之类的无线路由器105,第一和第二无线路由器105(1~2)中的每一个可以同时借助至少两个不同接口120来连接一个用户,以便进行公共资源管理。此外,在这里可以将包含了从第一无线路由器105(1)到无线通信设备115的第一无线链路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链路视为网际协议跃距。
对多个用户来说,在这里可以经由第一无线路由器105(1)上可用的一个或多个不同接口120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口来为其提供一个或多个同时保持有效的无线链路。换言之,这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包含了第一和第二无线电接入资源,并且通过对照基于网际协议的服务质量(QoS)准则来比较与用于特定用户的特定服务相关联的多个约束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并且通过在从第一无线电接入资源到第二无线电接入资源的转移时间过程中满足用于特定用户的特定服务的多个约束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100中共同管理这些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
现在转到图2,蜂窝通信系统200包含了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路由器205,例如基站。如所示,第三无线路由器105(3)可以包括基站路由器(BSR)插件板。无线路由器205可以是对蜂窝通信系统200中的移动业务进行处理的固定传输和接收站。为了提供无线服务,无线路由器205包含了至少一个天线210,其中所述天线从多个诸如蜂窝电话这类处于蜂窝通信系统200的小区中的移动或无线通信设备115(1~M)发射和接收信息。在将小区分成多个扇区时,天线210可以为小区中的一个或多个扇区提供服务。除了至少一个天线210之外,无线路由器205还可以包括基站收发信机(BTS)电路215。
依照一个实施例,无线路由器205还可以包括常规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220,所述控制器与包含了外部代理(FA)230的分组数据服务节点225相耦合。存储器235可以存储公共资源管理软件(S/W)240,以便在至少部分由UMTS标准、IEEE802.xx标注以及未来移动系统(FSM)标准分别定义的第一、第二或第三接口120(1~3)上路由分组。无线路由器205可以耦合到IP核心245,其中所述核心通过原籍代理(HA)225而将多个移动或无线通信设备115(1~M)连接到因特网250。此外,IP核心245可以耦合到鉴权、授权与计费(AAA)单元260以及会话启动协议(SIP)服务器265。动态主机配置程序(DHCP)270可以耦合到域名服务(DNS)275,而所述域名服务则转而耦合到IP核心245。
作为蜂窝通信系统200内部的网络部件,RNC220可以对移动通信流程进行控制,尤其是根据公共资源管理S/W240来对分组进行控制。为此目的,RNC220可以使用PDSN225,其中所述PDSN将会充当无线接入与IP网络之间的连接点。蜂窝通信系统200中的FA230在移动或无线通信设备115与剩余网络部分之间提供网络接触点。FA230可以为那些从原籍代理255以隧道方式传递到移动或无线通信设备115的分组提供端点。通过与PDSN225协作,HA255可以对来自图1所示的客户机模块150的移动IP注册进行验证并且保持当前位置信息。此外,HA255还可以经由PDSN225来转发那些针对移动或无线通信设备115的分组。
AAA单元260提供了远程接入安全措施,其中所述远程接入安全措施是通过要求用户标识以及将接入限制到特定资源来控制网络接入的,此外,AAA单元还保持记录记帐和网络审计的使用情况。AAA单元260可以启用网络安全服务,其中所述服务提供了用于在基站路由器或接入路由器上建立访问控制的基本框架。SIP服务器265可以使用分布式资源来提供电话服务,从而创建包括借助IP的语音传递(VoIP)在内的多媒体应用。当作为常规协议的DHCP270可以为蜂窝通信系统200中的多个移动或无线通信设备115(1~M)指定动态IP地址时,作为常规因特网服务的DNS275可以转换域名或是转换IP地址,以便在因特网250上加以使用。
参考图3,该图描述的是用于无线路由器105(3)的示范性协议栈300,其中举例来说,所述路由器可以是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并且通过使用S/W240而在网络层联合管理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的基站路由器。协议栈305(1)是对应于UE之类的无线通信设备115而被显示的。此外,协议栈305(2)是对应于包含了BTS电路215的第三无线路由器105(3)、也就是包含了FA230的BSR插件板的第三无线路由器105(3)而被显示的。同样,HA255可以具有相关的协议栈305(3)。在这些协议栈305(1~3)中的网络层可以包括网际协议(IP)层310以及移动IP层315。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层可以具有相关联的基于网际协议的策略。对QoS策略进行排序的实例包括:按照到达顺序来转发分组的先入先出(FIFO)策略,允许基于预定准则的业务优先级的优先级排队策略,为每一个类别分配指定数量的队列同时使用循环方式来填充剩余队列的客户排队策略,将交互业务调度到队列前端并在高带宽信息流之间共享剩余带宽的加权公平排队策略,将客户排队与加权公平排队相结合的基于类别的加权公平排队策略,以及通过使用严格的优先级排序来为语音之类的延迟敏感数据提供高于其他业务的优先处理的低等待时间排队策略。
预留、分配和警戒QoS策略的实例包括资源预留协议(RSVP),该协议是一个信令协议,它为集成服务所指示的资源预留提供了预留建立和控制处理。主机和路由器通过使用RSVP并且沿着数据流路径来向路由器传递QoS请求,此外,它们还保持路由器和主机状态,以便根据带宽和等待时间来提供被请求的QoS,实时协议(RTP)可以对语音业务分组划分优先级,承诺接入速率策略可以提供业务警戒,以便为业务资源和目的地分配带宽承诺和限制,同时规定用于处理超出带宽分配的业务的策略。
协议栈305(1~2)还可以包括点到点协议(PPP)层320,其中所述层提供了一个将拨号电话连接转变成用于在电话线上运行万维网(WWW)浏览器的点到点因特网连接的通信协议。另一个为协议栈305(1~2)所共有的层可以是无线电链路协议(RLP)层325,其中所述层是一个在接口上使用的协议。
此外还可以在协议栈305(1~2)之间共享介质访问控制(MAC)层330。作为用于控制通信信道访问的数据链路层的一部分,MAC层330可以提供一个联网协议,以便处理局域网络互联中的传输请求、验证以及其他开销。MAC层330是在用于介质共享、分组格式化和寻址以及差错检测的IEEE 802.xx标准中规定的。如图1所示,空中链路层335可以规定直接从会聚网络110指向无线通信设备115的前向射频(RF)信道,以及从无线通信设备115到会聚网络110的反向RF信道。
协议栈305(2~3)可以包括物理(PHY)层340;所述物理层是用于无线联网的网络通信模型中的最底层,它可以定义信号调制和RF传输的使用。PHY层340对应于无线电前端以及基带信号处理部分并且可以定义数据速率、调制、信令、发射机/接收机同步等参数。对无线通信来说,PHY层340定义的是传输介质,即通信接口。协议栈305(2~3)中的链路层345可以从更高的层发送的数据中形成分组,并且将这些分组下传到PHY层340。通过使用协议栈305(1~3),可以使第三无线路由器105(3)、即BSR与IP协议相兼容。
参考图4,该图描述的是用于对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进行资源管理,以便确定用于无线通信设备115的多个分组的路由的方法的程序化表示,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115能够与图2所示的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三无线路由器105(3)进行通信。在方框400,公共资源管理S/W可以在第三无线路由器105(3)上为特定用户启用第一接口120(1)上的第一无线连接以及同时在第二接口120(2)上有效的第二无线连接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如方框405所示,公共资源管理S/W240可以为包括第三无线路由器105(3)在内的每一个无线路由器105以及IP路由器125分发与第一和第二无线连接以及至少一个有线线路连接相关联的信息,以便在具有相关的基于网际协议的策略的网络层上共同管理所述一个或多个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例如,第一无线连接可以是第一无线链路122(1)或无线IP-Hop。有线线路连接可以是网络链路127或IP-Hop。在方框410,在涉及特定用户的特定服务过程中可以对经过第一和第二无线连接以及至少一个有线链路连接所进行的多个分组传送进行分析,以便根据基于网际协议的策略来转发多个分组,其中举例来说,所述至少一个有线连接可以是网络链路127。
依照一个说明性实施例,图5显示的是用于对在涉及特定用户的特定服务过程中的多个分组传送进行分析,以便根据图1所示的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100的网际协议并且经由该网络的固定有线网络部分以及无线网络部分来转发多个分组的方法。在方框500,其中将会以第一量度的方式获取至少一个第一网络链路的传输属性,即第一无线路由器105(1)与基于网际协议的第一路由器125(1)之间的网络链路127,此外还会以一种与涉及特定用户的特定服务相关联的第二量度的方式来获取至少一个第一无线链路,也就是第一无线路由器105(1)与无线通信设备115之间的第一无线链路122(1),其中所述服务由网络层上的基于网际协议的服务质量准则所使用,以便定义第一和第二量度。
在因特网250上,举例来说,用户服务量度可以与端到端的QoS相关联。对每一个用户以及每一个服务来说,用户服务量度可被用于每一个网络链路以及每一个无线链路。对用于网络链路127的第一量度来说,它的一个实例是带宽。对用于第一无线链路122的第二量度而言,其实例则是吞吐量、延迟或比特率。对相应量度而言,每一个无线和网络链路都可以与某个值或信息相关联。这种量度值或信息可以为多个分组的路由发现表征相应链路。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量度值或信息都可以分发到包括无线路由器105(1~N)以及IP路由器125(1~3)在内的所有路由器。依据这个与量度相关的分发信息,包括无线路由器105(1~N)以及IP路由器125(1~3)在内的每一个路由器可以确定是否在相关的无线链路或网络链路上转发分组。在没有区分无线链路以及网络链路的情况下,无线路由器105(1~N)以及IP路由器125(1~3)可以启用经由会聚网络110的多个分组路由。
对这种第一和第二用户服务量度来说,任何数量的适当测量方法都是可以使用的。在这里可以获取的是直接测量、投影或量度值估计。依据直接测量,用户服务量度值可以通过使用注入的测试业务而被获取。例如,对指定大小的IP分组在指定时间以及指定路由上的往返行程延迟所进行的测量可以表示一个用户服务量度值。
在投影方法中,量度值可以从较低等级的测量中获取,也就是说,对沿着路径上的每一个步骤的传播延迟以及带宽所进行的精确测量来说,用于指定大小的IP分组的路径的完整延迟投影可以被确定。量度值估计可以从一组用于不同大小的IP分组的指定单跳路径的累积延迟测量结果中获取,举例来说,在这里可以对单跳路径的链路传播延迟估计进行计算。
在方框505,其中可以将配置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100的处理配置成使基于网际协议的QoS准则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量度来选择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网络链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链路。在方框510,在至少一个第一网络链路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无线链路122(1)可以传递多个分组,以便在特定服务中为特定用户提供预期的端到端QoS,其中所述第一网络链路即为第一无线路由器105(1)与基于网际协议的第一路由器125(1)之间的网络链路127。这样一来,无线路由器105以及IP路由器125可以在有线/固定以及无线部分的会聚网络110中的至少一个无线以及至少一个网络链路上以用于端到端QoS的相对最佳的质量并且经由多种接入技术来提供针对用户的同时访问。
举两个例子,在因特网250上可以部署受到资源预留协议(RSVP)以及区分服务(Diffserv)帮助并且包含了集成服务(IntServ)的QoS模型。虽然IntServ模型可以采用一种端到端的小粒度方式来确保QoS,但是DiffServ模型可以使用聚集分类、逐跳服务来替换逐个信息流的服务,同时可以将逐个信息流的状态管理推送到边缘路由器。
会聚网络110的网络结构要求经由有线链路来连接第一、第二和IP路由器120(1~3)。而无线电接入则是使用无线路由器105(1~N)执行的,其中所述路由器经由相应的无线链路连接用户。由于网络层管理是以IP为基础的,因此所述管理提供的是非集中式管理,并且所述管理分散在第一、第二和IP路由器120(1~3)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N个无线路由器105(1~N)中。
在某些实施例中,其中可以用一种与一个或多个特定于用户和服务的量度相结合的链路技术不可知方法来为异构和会聚网络提供资源管理。对资源管理来说,无线链路变成了IP跳跃,由此可以使用现有的IP机制。在其他实施例中,网络层的资源管理可以提供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复杂度较低的无线路由器。这样一来,基于IP的资源管理可以为路由器产生一种平面架构。
这种灵活的资源管理方法可以通过适应新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量度来扩展现有通信接口或是集成新的通信接口技术,而不会对总体系统架构和协议以及资源管理产生影响。通过使用BSR作为无线路由器,可以完全支持经由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所进行的同时访问。因此,在下一代网络中,资源管理可以以一个或多个特定于用户服务的量度为基础,由此可以使用基于IP的机制。某些基于IP的机制包含了用于在IP路由器中进行分组转发的排队策略和/或预留、分配以及警戒技术,以便区分基于QoS的网络业务流。更为特别的是,用于区分服务以及集成服务的基于IP的QoS机制可以使用排队、预留、分配以及警戒QoS策略来区分网络业务。
参考图6,该图示意性描述了一个用于在会聚管理IP域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来共同或联合管理一个或多个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的下一代网络(NGN)600。会聚管理IP域605可以耦合到服务供应商的主干IP网络610,所述网络则转而耦合到一个信息管理系统(IMS)615。会聚管理IP域605可以包括多个无线路由器(WR)105a(1~4)、多个IP路由器125a(1~5)以及管理边缘路由器125b。与专用的资源管理不同,如上所述,在某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15可以在作为无线链路620(1~2)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或第二无线IP-Hop中的至少一个IP-Hop以及作为网络链路127a(1~2)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和第二IP-Hop上经由会聚管理IP域605来进行通信。
现在转到图7,该图示意性描述了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并且能够经由无线和/或有线线路接口来路由分组的无线路由器105a。无线路由器105a可以包括公共资源管理S/F240,其中包括系统管理器、会话管理器以及资源管理器。无线路由器105a还可以包括一个IP路由表以及涉及多个无线接入模块的网络IP层。相应的无线接入模块可以与每一个相应的接口120相关联。
最后,图8示意性描述了依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并且能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装置中从用于图7所示的下一代网络600的接收机(RX)以及发射机(TX)的参数中评估出量度的无线接入模块。所述无线接入模块可以包括量度估计器和与发射机耦合的调度器。RX参数和TX参数分别可以在接收机以及发射机上获取,以供量度估计器以上述方式来处理用于基于IP的机制的量度。
对NGN600来说,在某些实施例中,这些基于IP的机制包括但不局限于:基于分组的传送,对承载能力、呼叫/会话以及应用/服务之间的控制功能进行分离,以及从网络中分离出服务供应。此外,通过提供开放接口,可以支持多种基于服务构造块(包括实时/流式/非实时服务和多媒体)的服务、应用和机制,此外还可以支持具有端到端QoS以及透明度的宽带能力、经由开放接口而与传统网络的互通、通用移动性以及针对不同服务供应商的不受限制的用户访问。
举例来说,在下一代无线蜂窝网络中,无线电资源管理策略可被用于基于IP的QoS供应。下一代无线网络可以提供具有不同带宽以及服务质量需求的应用、实时和非实时的混合应用、电话和分组交换服务、以及具有不同传输能力和频率灵活性的设备。由于存在包括有限的无线电频谱、高费用无线电接入网络、易变无线信道状态以及不同和苛求的QoS需求在内的众多难题,因此以合理的费用、可扩展性以及稳定性来支持端到端的IP通信以及提为这些应用和设备提供通用平台将会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在无线电接入系统上无缝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可以为完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启用全系统的资源管理。不同无线电接入系统上可以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来无缝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这种资源管理允许扩展现有通信接口或是集成新的通信接口,而不会对总的系统架构和协议产生影响。
本发明的各个部分以及相应的细节描述是用软件或算法以及计算机存储器内部的数据比特操作的符号表示来给出的。这些描述和表示仅仅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用以向本领域其他工作人员有效表述其工作实质。与通常情况中一样,这里使用的术语“算法”被视为是一种导致产生预期结果的自相容步骤序列。并且这些步骤需要对物理量进行物理操作。通常,这些物理量采用了能够执行存储、转移、合并、比较以及其他操作的光、电或磁信号的形式,但是这些形式并不是必需的。此外还可以证明,一般来说,出于公用目的,有时会将这些信号称为比特、数值、元素、符号、字符、项、数字等等,并且这种描述将是非常便利的。
然而应该了解,所有这些和类似的术语都是与恰当的物理量相关联的,并且这些术语只是适用于这些物理量的便利标签。除非以别的方式特别说明或者可以从论述中明确了解,否则“处理”、“计算”、“运算”、“确定”或“显示”等术语都是指计算系统或类似电子计算设备的操作和处理,其中所述系统和设备对计算机系统寄存器和存储器内部那些表示为物理、电子量的数据进行操作和转换,使之成为计算机系统存储器、寄存器或其他信息存储、传输或显示设备内部以类似方式表示为物理量的其他数据。
此外还应该指出,本发明的软件实施方面通常是以某种程序存储介质的形式进行编码或是在某种传输介质上实现的。其中所述程序存储介质可以是磁性(例如软盘或硬盘)或光学的(例如光盘只读存储器或“CDROM”),也可以是只读或随机存取类型的。同样,传输介质可以是绞合线对、同轴电缆、光纤或是本领域已知的其他适当的传输介质。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指定实施方式的这些方面。
上述发明是参考附图而被描述的。在附图中针对不同结构、系统和设备所进行的示意性描述仅仅是为了加以说明,以免因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细节而导致本发明不清楚。然而,这里包含的附图描述和说明只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例。这里使用的词汇应该理解和解释成与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所了解的词汇具有一致的含意。在这里一贯使用的术语或词组并没有特别定义这些术语或词组,也就是说,在这里并没有为这些术语和词组给出不同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了解的常规和定制含义。要想为术语或词组规定特殊的含义,也就是不同于技术人员所了解的含义,那么在说明书中将会以定义形式来清楚阐述这种特殊定义,其中所述定义方式直接和明确地提供了关于这些术语和短语的特殊定义。
虽然在这里将本发明描述成是在电信网络环境中使用的,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在其他连接环境中使用。例如,如上所述的两个或更多设备可以经由设备设备之间的连接耦合到一起,其中所述连接可以是硬布线、射频信号(例如802.11(a)、802.11(b)、802.11(g)、蓝牙等等)、红外耦合、电话线以及调制解调器等等。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任何那些有两个或更多用户互连并且能够相互通信的环境。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了解,这里的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系统分层、例程或模块都可以是可执行控制单元。这些控制器单元可以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处理器卡(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控制器)或是其他控制或计算设备。存储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这些存储介质包含了不同形式的存储器,其中包括:半导体存储器设备,例如动态或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或SRA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贮器(EEPROM)以及闪速存储器;磁盘,例如固定磁盘、软盘、可换式盘;其他磁介质,其中包括磁带;以及光学介质,例如(光盘CD)或数字视频盘(DVD)。用于构成不同系统中的不同软件层、例程或模块的指令可以保存在相应的存储设备中。在由相应控制单元执行的时候,这些指令使相应系统执行那些编制为程序的操作。
上文描述的特定实施例只是作为说明,对得益于这里的教导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采用不同的等价方式来进行修改和实践,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此外,除了下列权利要求所描述的内容之外,这里显示的结构或设计细节并未受到任何限制。因此,非常明显的是,上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都是可以变更或修改的,并且所有这些变化都被视为处于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以内。相应地,这里寻求的保护范围是在下列权利要求中阐述的。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中管理一个或多个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为特定用户启用第一接口上的第一无线连接以及同时在第二接口有效的第二无线连接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在所述特定用户的特定服务过程中,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连接以及至少一个有线线路连接来分发用于表示多个分组传送的信息,以及
基于相关信息而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连接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有线线路连接中选择至少一个连接,以便确定所述多个分组在所述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中的路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网络层上对所述一个或多个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执行资源管理,其中所述网络层具有相关联的基于网际协议的策略;以及
对所述多个分组在所述特定用户的特定服务的过程中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连接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有线线路连接所进行的传送进行分析,以便所述基于网际协议的策略来转发所述多个分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量度形式的第一无线路由器与基于网际协议的第一路由器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网络链路以及第二量度形式的所述第一无线路由器与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无线链路的至少一个传输特性,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输特性与用于所述特定用户的所述特定服务相关联;以及
在网络层上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特性用于基于网际协议的服务质量(QoS)准则,以便定义所述第一和第二量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进行配置,以使所述基于网际协议的QoS准则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量度来选择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网络链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链路;以及
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网络链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链路来传递所述多个分组,以便在所述特定服务中为所述特定用户提供期望的端到端QoS。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网际协议来提供一个或多个服务,所述服务包括在所述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上具有多宽带和启用服务质量(QoS)的传输信道中电信服务,其中所述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包含了无线网络部分以及固定有线网络部分;以及
在所述固定有线网络部分内部对所述多个分组的传送进行分析,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口中的每一个接口都启用不同类型的针对无线通信设备基于网际协议的接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信道上使用第一宽带信号来传送包括语音、视频或数据在内的第一多媒体内容,同时在第二信道上使用第二宽带信号以便传送包括语音、视频或数据在内的第二多媒体内容,其中所述第二信道具有与所述第一信道所用带宽不同的独立带宽;以及
为所述不同的第一和第二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提供至少两个启用了服务质量(QoS)的传输策略。
7.一种部署在基站中以便经由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中的无线网络部分以及固定有线网络部分来共同管理该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的一个或多个资源的无线路由器,所述无线路由器包括:
第一接口,用于与特定用户的无线通信设备保持有效的第一连接,
第二接口,用于同时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保持有效的第二连接,以便在网络层上联合管理所述一个或多个资源,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口中的每一个接口都启用不同类型的基于网际协议的接入;以及
用于保存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指令对所述多个分组在所述特定用户的特定服务过程中经由所述无线路由器所进行的传送进行分析,以便根据所述网络层上使用的基于网际协议的策略来转发所述多个分组。
8.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可以共同管理一个或多个资源,从而确定用于特定用户的多个分组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的网络层上经由该网络的固定有线网络部分以及无线网络部分的路由,所述通信系统包括:
与所述无线网络部分相关联的第一和第二无线路由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路由器中的每一个无线路由器至少能使第一接口上的第一连接有效,同时能使第二接口上的第二连接有效,由此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口中的每一个接口将会提供不同类型的基于网际协议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路由器中的一个特定路由器可以有选择地经由所述第一接口上有效的所述第一连接以及同时在所述第二接口上有效的所述第二连接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来与无线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路由器中的所述一个特定路由器可以在所述特定用户的所述特定服务的过程中对所述多个分组在所述第一无线路由器与基于网际协议的第一路由器之间的传送进行分析,以便根据所述网络层上使用的基于网际协议的策略来转发所述多个分组,其中所述基于网际协议的第一路由器与所述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的固定有线网络部分相关联。
9.一种包含了用于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产品,当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指令使通信系统:
为特定用户启用第一接口上的第一无线连接与同时在第二接口上有效的第二无线连接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以便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中管理一个或多个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
在所述特定用户的特定服务过程中,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连接以及至少一个有线线路连接来分发用于表示多个分组传送的信息;以及
基于相关信息而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连接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有线线路连接中选择至少一个连接,以便确定所述多个分组在所述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中的路由。
10.一种用于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中管理一个或多个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用于为特定用户启用第一接口上的第一无线连接以及同时在第二接口上有效的第二无线连接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的装置;
用于在所述特定用户的特定服务过程中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连接以及至少一个有线线路连接来分发用于表示多个分组传送的信息的装置;以及
根据相关信息而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连接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有线线路连接中选择至少一个连接,以便确定所述多个分组在所述基于分组的接入网络中的路由的装置。
CN2005101269181A 2005-03-29 2005-11-28 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中管理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20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092,019 2005-03-29
US11/092,019 US20060221933A1 (en) 2005-03-29 2005-03-29 Managing internet protocol based resources in a packet-based access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2058A true CN1842058A (zh) 2006-10-04
CN1842058B CN1842058B (zh) 2012-03-21

Family

ID=37030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2691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2058B (zh) 2005-03-29 2005-11-28 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中管理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21933A1 (zh)
JP (1) JP4856418B2 (zh)
KR (1) KR101184185B1 (zh)
CN (1) CN184205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4382B (zh) * 2008-07-03 2010-10-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P2p网络中文件传输路径的选择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710592A (zh) * 2011-03-14 2012-10-03 美国博通公司 装置及映射器操作的通信设备的运行方法
CN101702815B (zh) * 2009-09-23 2013-01-09 美商威睿电通公司 Ip多媒体子系统、移动装置以及连接管理方法
CN102983944A (zh) * 2012-12-04 2013-03-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253738B2 (en) 2009-02-02 2016-02-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link control in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N110177095A (zh) * 2007-02-02 2019-08-27 赛乐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不同用户终端的多媒体通信中跨层优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14902627A (zh) * 2020-01-10 2022-08-12 思科技术公司 为物联网端点自动化软件定义广域网策略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24743B2 (en) * 2005-03-31 2010-05-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VoIP data packets in group communications amoung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0488111C (zh) * 2005-05-15 2009-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终端感知业务的wimax动态qos实现方法
EP1729477B1 (de) * 2005-05-30 2011-08-03 Siemens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s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Aufbauen einer Verbindung über eine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zu einer Endeinrichtung, sowie Endeinrichtung und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US7515910B2 (en) * 2005-09-26 2009-04-07 Motorola, Inc. Cellular/WLAN hybrid-terminal handover techniques
US7586878B2 (en) * 2005-12-01 2009-09-0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Vertical handoff method and system in WLAN/3G integrated networks
JP4891345B2 (ja) 2006-02-03 2012-03-07 ノキア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継続的なアップリンクおよびダウンリンク・リソース割り当てを提供する装置、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100788688B1 (ko) * 2006-02-14 2007-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Qos를 보장하기 위한 데이터 스트림 송수신 방법 및장치
WO2008054800A2 (en) * 2006-10-31 2008-05-08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 network selection using kernels
US8588062B1 (en) * 2007-02-27 2013-11-19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pplication based access selection
JP4844751B2 (ja) * 2007-03-30 2011-12-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リソース管理システム、方法及び無線制御装置
US7805134B2 (en) * 2007-04-03 2010-09-28 Ricoh Company, Ltd.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ireless network devices
US8331334B2 (en) 2007-07-20 2012-12-1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handhel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configuring connection to and use of local and remote resources
EP2165485B1 (fr) * 2007-06-18 2015-04-15 Orange Gestion de paquets de couche reseau dans un reseau d'acces d'un reseau de telecommunications
GB2452535A (en) * 2007-09-07 2009-03-1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Optimising packet switched networks
KR101175689B1 (ko) * 2008-02-27 2012-08-23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다중-전송 구조에 대한 버퍼 제어
JP5280775B2 (ja) * 2008-09-08 2013-09-04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端末装置
KR20100048333A (ko) * 2008-10-31 2010-05-11 박창호 멀티미디어 파일 서치 기능이 포함된 라우터 장치
US9357247B2 (en) * 2008-11-24 2016-05-31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ent delivery and message exchange across multiple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s
US8305883B2 (en) * 2009-03-20 2012-11-06 Intel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failover support through pragmatically truncated progress engine and reversed complementary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in multifabric MPI implementation
EP2416510A1 (en) * 2009-03-31 2012-02-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pilo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US8942215B2 (en) 2010-07-15 2015-01-27 Dejero Lab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from a wireless mobile device over a multipath wireless router
US10117055B2 (en) 2009-07-08 2018-10-30 Dejero Lab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ata services on vehicles
US10165286B2 (en) 2009-07-08 2018-12-25 Dejero Lab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encoder adjustment based on transport data
US9756468B2 (en) 2009-07-08 2017-09-05 Dejero Lab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ata services on vehicles
ES2363905B1 (es) * 2009-09-18 2012-06-22 Vodafone España, S.A.U. Diversidad de transmisión multiportadora en utran para hsdpa.
US20110149968A1 (en) * 2009-12-21 2011-06-2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ternet network
EP2543224A1 (en) * 2010-03-01 2013-01-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ybrid per station and per flow uplink allocations
CA2842098C (en) * 2010-07-15 2017-01-03 Dejero Labs Inc.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signals over a wireless network
DE102010038640A1 (de) * 2010-07-29 2012-02-02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C2X-Kommunikation
US8693401B2 (en) * 2011-07-20 2014-04-08 Connectem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ed handling of context using hierarchical grouping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US8805382B2 (en) * 2012-07-23 2014-08-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quality of servi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
SE542194C2 (en) * 2014-10-30 2020-03-10 Icomera Ab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rains using voice over wifi (vowifi)
US10225795B2 (en) * 2015-04-07 2019-03-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esource-sensitive token-based access point selection
US11863465B1 (en) * 2020-08-21 2024-01-02 Cox Communications, Inc. Local network traffic prioritization for improved quality of service
US20220337787A1 (en) * 2021-04-16 2022-10-20 Mars Semiconductor Corp. Wireless device and image surveillance device having multi-station mod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29907B2 (en) 2022-03-08 2024-03-12 T-Mobile Usa, Inc. Endpoint assisted selection of routing paths over multiple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8566A (en) * 1998-04-28 2000-06-20 Genesys Tele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 Inc. Noise reduction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wireless data network telephony
US6594246B1 (en) * 1998-07-10 2003-07-15 Malibu Networks, Inc. IP-flow identification in a wireless point to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ystem
JP3247936B2 (ja) * 2000-02-17 2002-01-21 独立行政法人通信総合研究所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局、移動端末、これら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
US20030032451A1 (en) * 2001-08-10 2003-02-13 Jianhong Hu Architecture for converged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7266103B2 (en) * 2001-10-25 2007-09-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forward link traffic channel power
US6768726B2 (en) * 2002-08-06 2004-07-2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ecting a seamless handoff between IP connections
JP2004242188A (ja) * 2003-02-07 2004-08-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04248085A (ja) * 2003-02-14 2004-09-02 Kyocera Corp 経路決定方法および経路決定装置
WO2005062652A1 (en) * 2003-12-22 2005-07-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access
US7738871B2 (en) * 2004-11-05 2010-06-1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media independent handover between technologically diversified access networks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7095A (zh) * 2007-02-02 2019-08-27 赛乐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不同用户终端的多媒体通信中跨层优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77095B (zh) * 2007-02-02 2021-12-07 赛乐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不同用户终端的多媒体通信中跨层优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04382B (zh) * 2008-07-03 2010-10-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P2p网络中文件传输路径的选择方法、系统及设备
US9253738B2 (en) 2009-02-02 2016-02-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link control in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1702815B (zh) * 2009-09-23 2013-01-09 美商威睿电通公司 Ip多媒体子系统、移动装置以及连接管理方法
CN102710592A (zh) * 2011-03-14 2012-10-03 美国博通公司 装置及映射器操作的通信设备的运行方法
CN102983944A (zh) * 2012-12-04 2013-03-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902627A (zh) * 2020-01-10 2022-08-12 思科技术公司 为物联网端点自动化软件定义广域网策略
CN114902627B (zh) * 2020-01-10 2024-05-14 思科技术公司 为物联网端点自动化软件定义广域网策略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2058B (zh) 2012-03-21
KR20060105415A (ko) 2006-10-11
US20060221933A1 (en) 2006-10-05
KR101184185B1 (ko) 2012-09-18
JP4856418B2 (ja) 2012-01-18
JP2006279923A (ja) 200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2058B (zh) 在基于分组的接入网中管理基于网际协议的资源
Malik et al. QoS in IEEE 802.11-based wireless networks: A contemporary review
US8111652B2 (en) Base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676590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upport for multiple QoS levels within a third generation packet data session
US6631122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QOS agent for all-IP network
US775605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 integrated network of heterogeneous mobile network
Sirotkin 5G Radio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The Dark Side of 5G
García-Macías et al. Quality of service and mobility for the wireless internet
US7738370B2 (en) Method, network element and modules therefor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use in prioritizing a plurality of queuing entities
CN105282114B (zh) 一种数据帧传输的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CN105357145A (zh) 从用户设备向无线网络提供基于阈值的缓冲器状态报告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2047622A (zh) 用于在无线接入网络中提供服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04155B (zh) 处理经固定接入的网络业务
MXPA01004668A (es) Estructura segmentada en paquetes para redes de acceso.
US20030126286A1 (en) Method for interfacing between different QoS offering methods
US20080267085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Changing Transport Connection Identifier in Portable Internet Network and Portable Subscriber Station Therefor
KR20060083754A (ko) 휴대 인터넷 시스템에서 QoS를 보장하는 데이터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Tudzarov et al. Protocols and Algorithm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5G Mobile Systems.
EP1708446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Internet protocol based resources in a packet-based access network
EP1381198B1 (en) Convergence layers for network device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traffic
US8059660B2 (en) Communications rou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9107114B2 (en) Method for supporting quality of service mechanisms during a handover process or in preparation of a handover process
WO202401237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2314325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838640A (zh) 一种无线网状网中的服务质量保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