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2048A - 数据中继方法和数据中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中继方法和数据中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2048A
CN1842048A CNA2006100669317A CN200610066931A CN1842048A CN 1842048 A CN1842048 A CN 1842048A CN A2006100669317 A CNA2006100669317 A CN A2006100669317A CN 200610066931 A CN200610066931 A CN 200610066931A CN 1842048 A CN1842048 A CN 18420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nversion process
processing equipment
process parts
data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669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博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42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20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据中继装置(33),其具有多个安装于其中的转换处理部件(8),而这多个转换处理部件(8)用于从作为数据传输源的第一数据处理装置(31,32,41,42)传送的各种类型的数据项。转换处理部件(8)是转换各类型数据项的软件程序部件。数据中继装置(33)包括数据接收处理部(332),其接收从第一数据处理装置(31,32,41,42)传送的数据;数据转换处理部(333),其确定接收数据的类型,检索用于该数据的转换处理部件(8)并启动该转换处理部件(8);以及数据传输处理部(334),其将转换处理部件转换的数据传输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41,42,31,32)。

Description

数据中继方法和数据中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其将数据从一个数据处理装置转发到另一个数据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0-149148号中公开了一种数据中继装置,其在一个公司管理的多个店铺中提供的多台店铺端计算机和该公司管理的一台或多台总部端计算机之间传递数据。
通过使用上述数据中继装置,能弥补从店铺端计算机传输到总部端计算机,以及从总部端计算机传输到店铺端计算机的各种各样数据项格式上的不同。从而解决了数据传输中的问题。
最近几年,考虑多个公司共同使用上述的数据中继装置。即,分属多个公司的多个店铺中提供的多台店铺端计算机和其各自公司的总部中提供的总部端计算机之间都通过一个数据中继装置进行连接。中继从其中一个店铺的店铺端计算机到上述店铺所属公司的总部端计算机的数据传输,或中继从其中一个公司的总部端计算机到属于上述公司的各店铺的店铺端计算机的数据传输。通过实现上述数据中继技术,能缩减数据中继装置的费用并简化其维护。
从店铺端计算机传递到总部端计算机的数据格式,例如,为各商品编码的销售数据项的格式取决于店铺端计算机的制造商。同样,从总部端计算机传递到店铺端计算机的数据格式,例如,商品主要维护数据的格式也取决于总部端计算机的制造商。
因此,当使用不同制造商的计算机的多个公司共同使用一个数据中继装置时,有必要在数据中继装置上安装多个与各自制造商的数据格式相对应的数据转换任务。
然而,为了生成数据转换任务,有必要获得关于数据中继装置规范的详细信息。此外,也需要获得计算机程序的技术知识。因此,出现了这样一种问题,即工程师被限制在数据中继装置的制造商中,不能迅速地满足想要共同使用该数据中继装置的公司的要求。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数据中继装置存储用于从第一数据处理装置传送的各类型的数据项的多个转换处理部件。每个转换处理部件上都安装了软件程序,用来将相应类型的数据转换为第二数据处理装置能够处理的数据。
当从第一数据处理装置接收数据时,数据中继装置确定该接收数据的类型。如果该数据的类型已确定,检索用于该数据类型的转换处理部件。如果检索到了相应的转换处理部件,则发出启动安装在该转换处理部件中的软件程序的指令。当由转换处理部件进行的数据转换结束时,数据中继装置将已转换的数据传送到第二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优势将在下文中进行阐述,某种程度上根据说明书将容易理解,或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来获知。通过下文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可以了解和认识本发明的优势。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通过结合上文的概括性描述和下文关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中继系统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的中继服务器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图3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的中继服务器中配置的转换处理部件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的中继服务器中配置的处理确定表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和
图5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的中继服务器中配置的数据转换处理部的主要数据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予以说明。
该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情况,即在该种情况中两个分别管理两个店铺的公司共同使用一个数据中继装置。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数据中继系统的结构图。该系统包括第一个公司1,第二个公司2,以及管理中心3。第一个公司1包括店铺11,12,而第二个公司2包括店铺21,22。
在第一个公司1的店铺11,12中,将制造商A制造的店铺服务器41设置为店铺端计算机。在第二个公司2的店铺21,22中,将制造商B制造的店铺服务器42设置为店铺端计算机。
多个进行商品销售数据等记录处理的POS终端5通过通信线路与其各自的店铺服务器41,42相连接。每一个店铺服务器41,42和与其连接的POS终端5都结合起来构成一个POS系统。制造商A的店铺服务器41和制造商B的店铺服务器42使用独立的数据格式且互不兼容。
在管理中心3中,制造商C制造的主机31被设置为由第一个公司1管理的总部端计算机。此外,制造商D制造的主机32被设置为由第二个公司2管理的总部端计算机。制造商C制造的主机31和制造商D制造的主机32使用独立的数据格式且互不兼容。
在管理中心3中,根据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了用作数据中继装置的中继服务器33。主机31、32都通过局域网(LAN)6与中继服务器33相连接。此外,店铺11、12、21、22中的店铺服务器41、42通过广域网(WAN)7与中继服务器33相连接。
例如,在广域网7中,使用文件传输协议,其涉及常用于因特网的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
如图2中所示,中继服务器33包括部件存储部331,数据接收处理部332,数据转换处理部333,数据传输处理部334和数据存储部335。在部件存储部331中,存储着多个转换处理部件8。在数据存储部335中,存储着处理确定表91和转换日志历史文件92。
如图3中所示,转换处理部件8是一个软件程序部件,其由引数接收处理部81,转换处理部82和结果响应处理部83组成。
引数接收处理部81存储从数据转换处理部333传输来的引数。诸如输入文件名,输出文件名和完整路径的结果响应参数文件名被设置为引数。
转换处理部82通过使用存储在引数接收处理部81中的引数,将从第一数据处理装置(即数据传输源)接收的转换前的数据转换成能被第二数据处理装置(即传输目的地)处理的数据。
结果响应处理部83形成一个参数文件,从而能在转换处理部82中显示数据转换结果。在参数文件中,设置了差错码项,阶段编号,差错生成源,详细差错码等。
转换处理部件8被存储在部件存储部331中,用于在店铺服务器41、42和主机31、32之间传输的各种类型的数据项。各个转换处理部件8都设置了其固有的部件号码。
如图4中所示,针对在店铺服务器41、42与主机31、32之间传输的每一种类型的数据,在处理确定表91中存储指定用作数据传输源的装置的标识数据,指定数据类型的标识数据和转换处理部件8的部件号码。
数据接收处理部332从第一数据处理装置(即数据传输源)接收到转换前的数据文件,并将其传输到数据转换处理部333。
数据传输处理部334将在数据转换处理部333中转换后的数据文件传输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即数据传输目的地)。
数据转换处理部333首先确定从数据接收处理部332传输来的数据的类型。然后,从部件存储部331中检索用于已确定的数据类型的转换处理部件8。接着,发出启动已检索的转换处理部件8的软件程序的指令。最后,将利用转换处理部件8转换的数据文件传送到数据传输处理部334。
图5的流程图显示了数据转换处理部333的具体处理步骤。
当在步骤ST1中,数据转换处理部333从数据接收处理部332接收到转换前的数据文件时,在步骤ST2中,数据转换处理部333获取用作数据传输源的数据处理装置的标识数据,以及根据其文件名,指定传输数据类型的标识数据。
在步骤ST3中,数据转换处理部333形成转换日志数据并将其写入转换日志历史文件92。转换日志数据由,诸如数据文件的文件名,作为数据传输源的装置的标识数据,指定数据类型的标识数据,接收日期和时间等构成。
在步骤ST4中,数据转换处理部333通过使用作为数据传输源的装置的标识数据和指定数据类型的标识数据,检索处理确定表91,并获得与上述的标识数据项相对应的转换处理部件的部件号码。
在步骤ST5中,数据转换处理部333确定转换处理部件的部件号码。当部件号码为“零”时,也就是说,当未设置部件号码时,数据转换处理部333认为该数据文件的转换是不必要的。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T6中,数据转换处理部333把转换前的数据文件当作转换后数据文件来处理。
当转换处理部件号码被设置为除了“零”以外的其他数时,也就是,当设置了一个特定的部件号码时,数据转换处理部333认为该数据文件的转换是必要的。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T7中,数据转换处理部333将转换前的数据文件提供给转换处理部件8,该转换处理部件与从处理确定表91获取的部件号码相对应。然后,发出启动转换处理部件8的指令。
从而,转换处理部件8进行转换处理,且数据文件中的数据被转换成能被作为数据传输目的地的数据处理装置中处理的数据格式。
步骤ST8中,数据转换处理部333等待指示转换结果的参数文件从转换处理部件8返回。当获取参数文件时,数据转换处理部333认为转换处理部件8执行的转换处理已经结束。然后,在步骤T9中,获取从转换处理部件8的转换处理获得的转换后数据文件。
当在步骤ST6或ST9中获得转换后的数据文件时,步骤ST10中,数据转换处理部333将指示转换结果的参数文件的信息,添加到已写入转换日志历史文件92中的转换日志数据中。最后,步骤ST11中,数据转换处理部333将转换后的数据文件传递给数据传输处理部334。
例如,部件存储部331和数据存储部335可以由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如硬盘驱动器(HDD)等构成。数据接收处理部332,数据转换处理部333和数据传输处理部334可以由作为一种基础的应用程序构成。
接下来,通过举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操作,其中包括单项销售数据文件从店铺服务器41传送到主机31的案例,以及单项设置数据从主机32传送到店铺服务器42的案例。这种情况下,假定图4中的数据都已存储在处理确定表91中。
从店铺服务器41发送出的单项销售数据文件通过广域网7传输到中继服务器33。在中继服务器33中,由数据接收处理部332接收单项销售数据文件。然后,数据转换处理部333书写转换日志数据并检索到转换处理部件8的部件号码“101”。接着,通过使用部件号码“101”指定的转换处理部件8,发出启动转换处理的指令。从而,根据安装于部件号码“101”指定的转换处理部件8中的程序,单项销售数据被转换成可以由主机31处理的格式。
当单项销售数据的转换结束时,将存储有转换后单项销售数据的文件从数据转换处理部333提供给数据传输处理部334。从而,存储有转换后单项销售数据的文件通过LAN 6传送到主机31中。因此,在主机31中,该单项销售数据被正确处理。
从主机32发送出的单项设置数据文件通过LAN 6传输到中继服务器33。在中继服务器33中,数据接收处理部332接收单项设置数据文件。然后,数据转换处理部333书写转换日志数据并检索到转换处理部件8的部件号码“108”。接着,通过使用部件号码“108”指定的转换处理部件8,发出启动转换处理的指令。从而,根据安装于部件号码“108”指定的转换处理部件8中的程序,单项设置数据被转换成可以由店铺服务器42处理的格式。
当单项设置数据的转换结束时,将存储有转换后单项设置数据的文件从数据转换处理部333提供给数据传输处理部334。从而,存储有转换后单项设置数据的文件通过WAN 7传输到店铺21、22中的店铺服务器42中。因此,在店铺服务器42中,该单项设置数据被正确处理。
中继服务器33能以多任务方式通过多个转换处理部件8,进行转换处理。这些转换处理的具体内容与已经描述过的转换处理基本相同,从而在这省略对其的阐述。
因此,中继服务器33包括作为基础的应用程序。中继服务器33还包括转换处理部件8,该转换处理部件根据用于各类型传输数据项的应用程序被调用和启动。转换处理部件8能由作为其输入端口的引数接收处理部81,作为其输出端口的结果响应处理部83和是实际上进行数据转换的软件程序的转换处理部82构成。
当产生了要被转换的新数据时,首先,形成与该数据相对应的转换处理部件8。此时,不必要形成该转换处理部件8的软件程序,而应注意中继服务器33的规范。然后,将已经形成的转换处理部件8存储到中继服务器33的部件存储部331。最后,在处理确定表91中设置指定用作数据传输源的装置的标识数据,指定数据类型的标识数据,以及指定已形成的转换处理部件8的部件号码。通过进行上述的操作,用户能处理该要被转换的新数据。
因此,因为不需要获取关于中继服务器3规范的详细信息,例如,所以除中继服务器33制造商的程序员以外的其他程序员也能顺利地生成需要的转换处理部件8。因此,可获得这样的效果,即能顺利且迅速地满足使用不同数据格式的制造商的计算机的多个公司共同使用一个数据中继装置的要求,而不用转换作为基础的应用程序。
在上述实施例中,阐述了管理两个店铺的两家公司共同使用一个数据中继装置的情况,但是店铺的数目和公司的数目都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情况。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很容易想到其他的优点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在其更宽广的技术方案中,并不局限于本文所示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典型实施例。因此,可以做出各种修改,而不偏离如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定义的一般发明性概念的精神或范围。

Claims (8)

1.一种计算机(33)的数据中继方法,包括:从第一数据处理装置(31,32,41,42)接收数据,将所述数据转换为第二数据处理装置(41,42,31,32)可处理的数据,然后将已转换的数据传送给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41,42,31,32),所述计算机(33)具有多个转换处理部件(8),其中所述转换处理部件用于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31,32,41,42)传送的各种类型的数据项,并将所述各类型的数据项转换为能被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41,42,31,32)处理的数据项,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31,32,41,42)接收数据(ST1),
确定所述已接收数据的类型(ST2),
检索一个用于所述确定的数据类型的转换处理部件(ST4),
启动所述检索的转换处理部件(ST7),和
将由所述转换处理部件转换的数据传送给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41,42,31,32)(ST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允许所述计算机(33)将通过所述转换处理部件(8)产生的数据转换结果作为日志数据存储。
3.一种数据中继装置(33),其用于第一数据处理装置(31,32,41,42)与第二数据处理装置(41,42,31,3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部件存储部(331),其存储多个转换处理部件(8),用于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31,32,41,42)传送到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41,42,31,32)的各类型的数据项,并用于转换所述各类型的数据项;
接收部(332),其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31,32,41,42)接收数据;
确定部(333),其确定所述接收部(332)接收的数据的类型;
检索部(333),其从部件存储部(331)中检索一个用于所述确定部(333)确定的数据类型的转换处理部件(8);
启动部(333),其启动由所述检索部(333)检索的所述转换处理部件(8);和
传输部(334),其将所述转换处理部件(8)转换的数据传送给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41,42,31,3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中继装置(3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日志存储部(92),其将由所述启动部(333)启动的所述转换处理部件(8)产生的数据转换结果作为日志数据存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中继装置(33),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志数据包括至少以下一个: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31,32,41,42)接收的数据的文件名,指定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31,32,41,42)的标识数据,指定数据类型的标识数据,以及接收日期和时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中继装置(3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确定表(91),其存储指定所述转换处理部件(8)的部件号码,其中所述转换处理部件(8)根据分别指定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31,32,41,42)传送的数据项的多个标识数据项,将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31,32,41,42)传送的各种数据项转换为能被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41,42,31,32)处理的数据项,
其中,所述检索部(333)从所述处理确定表(91)中检索根据标识数据而设置的部件号码,其中标识数据用于指定所述确定部(333)确定的数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中继装置(33),其特征在于,通过使用一个作为基础的应用程序,实现所述接收部(332),所述确定部(333),所述检索部(333),所述启动部(333)和所述传输部(334)。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中继装置(3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处理部件(8)包括引数接收处理部(81),其接收并存储用于数据转换的引数;转换处理部(82),其通过使用存储在所述引数接收处理部(81)中的引数来转换数据,以及结果响应处理部(83),其形成指示所述数据转换结果的参数。
CNA2006100669317A 2005-03-30 2006-03-30 数据中继方法和数据中继装置 Pending CN18420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98131 2005-03-30
JP2005098131A JP2006279725A (ja) 2005-03-30 2005-03-30 データ中継方法及びデータ中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2048A true CN1842048A (zh) 2006-10-04

Family

ID=36794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669317A Pending CN1842048A (zh) 2005-03-30 2006-03-30 数据中继方法和数据中继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21964A1 (zh)
EP (1) EP1708451B1 (zh)
JP (1) JP2006279725A (zh)
CN (1) CN1842048A (zh)
DE (1) DE602006014318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23199A1 (de) * 2009-05-29 2010-12-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ommunikationssystem
JP5644472B2 (ja) 2010-12-21 2014-12-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転送装置、クライアント装置、サーバ装置、再生装置および転送方法
CN103312662A (zh) * 2012-03-07 2013-09-1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4970A (en) * 1996-05-31 2000-03-07 Adaptive Micro Systems, Inc. Intelligent messag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d updating a message us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such as a large character display
JP3224745B2 (ja) * 1996-07-09 2001-1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高信頼化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サーバ切り替え方法
US6615234B1 (en) * 1999-05-11 2003-09-02 Taylo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based document delivery
US20020161928A1 (en) * 2000-10-10 2002-10-31 Awele Ndili Smart agent for providing network content to wireless devices
US6453361B1 (en) * 2000-10-27 2002-09-17 Ipac Acquisition Subsidiary I, Llc Meta-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for integrating photo-service websites
US20020143794A1 (en) * 2001-03-30 2002-10-03 Helt David J.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verting data files from a first format to second format
US20040030995A1 (en) * 2002-08-08 2004-02-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Web-based document printing and conversion
KR20050030288A (ko) * 2003-09-25 2005-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Ip 패킷의 버전을 변환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7362762B2 (en) * 2003-11-12 2008-04-22 Cisco Technology, Inc. Distributed packet processing with ordered locks to maintain requisite packet ordering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08451A2 (en) 2006-10-04
EP1708451B1 (en) 2010-05-19
US20060221964A1 (en) 2006-10-05
EP1708451A3 (en) 2006-10-18
DE602006014318D1 (de) 2010-07-01
JP2006279725A (ja) 200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8575C (zh) 用于管理客户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US7099891B2 (en) Method for allowing simple interoperation between backend database systems
US806914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rroring the provision of identifiers
CN101065947A (zh) Web服务注册和操作方法
CN1277194C (zh) 供异步消息接发系统使用的方法和设备
KR20080106568A (ko) 메시지들을 수집하는 컴퓨터화된 방법 및 애플리케이션에 대한 메시지들을 수집하기 위한 시스템
CN1151449C (zh) 允许服务器远程访问未通电的客户计算机系统资产信息的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252565A (zh) 用于客户和自适应同步和转换服务器的方法、装置
US20170171337A1 (en) Scalable data feed system
CN1801717A (zh) 移动机、内容发送系统和内容发送方法
CN1271899A (zh) 电子计算机间的作业传送方法和作业传送系统
CN1825312A (zh) 用于定位从联系人源收集的联系人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725220A (zh) 统一的车间模型的时间标签方法
CN1878181A (zh) 用于管理dns请求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系统
CN1716897A (zh) 用于驱动远程用户接口的客户机装置
CN1848849A (zh) 复制目录修改的方法和装置
CN114286988A (zh) 处理数据库系统的数据
CN1596407A (zh) 指纹数据库维护方法和系统
CN1791105A (zh) 控制到客户机的数据传送及更新数据的执行的方法
CN1794668A (zh) 信息技术系统的监控器和监控进程的实现的方法及系统
CN1842048A (zh) 数据中继方法和数据中继装置
CN102045399A (zh) 云计算模式文件系统及文件读取方法
WO2003052599A1 (en) Document exchange method and system
CN1487435A (zh) 工作流程分配系统及方法
JP2005216167A (ja) データベース管理システム、データベース管理方法、データベース登録要求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ータベース管理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