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3382A - 光网络网间互通结构及其连接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网络网间互通结构及其连接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3382A
CN1833382A CN03827010.2A CN03827010A CN1833382A CN 1833382 A CN1833382 A CN 1833382A CN 03827010 A CN03827010 A CN 03827010A CN 1833382 A CN1833382 A CN 1833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network
business
mesh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8270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8430C (zh
Inventor
魏学勤
朱冰
王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33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3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84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843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04B10/271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networks, e.g. star and ring configuration in the same network or two ring networks interconnec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04B10/275Ring-type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光网络的网间互通结构及其连接配置方法。所述光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分别具有多个节点,第一网络的第一节点与第二网络的第三节点相连,第一网络的第二节点与第二网络的第四节点相连,该方法包括: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一与第一网络中的另一节点之间建立第一业务通道;和通过第一与第三节点之间的连接、第二与第四节点之间的连接中至少之一和第一通道,在第一网络中的所述另一节点和第二网络中的另一节点之间进行业务通信。采用本发明中的环网和格状网之间以及格状网之间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务配置方式,可以有效结合环网和格状网各自在保护和恢复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兼容了原有的环间连接方式。

Description

光网络网间互通结构及其连接配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格状(Mesh)网和环(ring)网之间以及 Mesh网之间的互通 结构、 业务配置方式以及业务保护恢复方法, 可应用于光通信的骨干网、 城 域网和接入网领域。 其中的环网可为同步数字系列 (SDH ) /同步光网络 ( SONET )、 光分插复用设备 ( OADM, Optical Add Drop Multiplex) 以及自 动交换光网络设备( AS0N,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 Mesh 网可为 0/0 类型的光交叉连接设备(0XC, Optical CrossConnect )、 0/E/O 类型的光交叉连接设备、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 Digital CrossConnect) 以及自动交换光网络设备。 该互通结构用于 Mesh 网和环网之间, Mesh 网之 间、以及各种环网和 Mesh网各种复杂组网情况下进行的业务互通和故障保护 恢复。 背景技术
SDH/S0NET 环网已经在电信网络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群路接口传输速 率从 155Mb/s , 622Mb/s, 2.5Gb/s到 10Gb/s, 分别主要应用于长途骨干网, 本地网和城域网。 SDH 环网组网简单, 环网保护时间短, 可靠性高, 技术成 熟。 目前业界也正在研发 40Gb/s速率的 SDH设备。 可以看到 SDH/S0NET环网 将在将来会一直存在并继续发展下去。
SDH/S0NET 环网中具有快速和可靠的保护机制。 但为了提供保护机制, 有 50%的资源用于业务保护, 资源利用率低; 在链路发生两次故障时, 会发 生有些网上的业务无法保护的现象。 这些特点是 SDH/S0NET环网所固有的, 是由其网络结构所决定的。
对于 SDH/S0NET的组网应用, 实际的多个网络的互通中主要涉及到子网 连接保护环 (SNCP, Subnetwork Connection Protection)和复用段共享保 护环(MS- SP- RING, MS shared protection ring )0此外还有踪迹保护( Trai 1 Protection)等等保护方式。 有关以上提到的环网的保护方式, 可参考国际 电信联盟(ITU- T) 的标准 G.841、 G.783和 G.798等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关 于环网之间的各种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务配置, 可参见国际电信联盟的标准 G. 842。
复用段共享保护环有两纤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和四纤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实际应用中多以两纤复用段共享保护环为主。 图 1为一个两纤复用段共享保 护环的图示, 环网的每根光纤上有一半的带宽用于工作通道的建立, 有一半 的带宽用于保护。 由于保护用的带宽是各个跨段共享的, 所以为共享保护环。 为了说明问题, 以环中节点 A和节点 C之间的一对双向业务为例说明。 当发 生故障的时候(如图 1中节点 B和 C之间的跨段故障), 故障点两侧环回, 受 故障影响的业务环回到保护带宽中传送, 从而达到保护业务的作用, 如图 1 中 (b ) 中所示。 图 1 ( a ) 中为正常情况下的两纤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图 1 ( b ) 为链路故障情况下的两纤复用段保护环。
图 1为一个子网连接保护环和复用段共享保护环之间的双节点互通示意 图。 环网之间的双节点互通为现有的成熟技术, 大量应用于现有的网络中。
而对于 Mesh网络中,一般采用子网连接保护和端到端的共享通道恢复方 式。 当采用子网连接保护方式时和环网中的情况基本相同, 如图 2 中的环网 中的子网连接保护。 而端到端的共享通道恢复则是 Mesh网所特有, 如图 3中 的示例所示。 其中有 9个节点 (从 A到 I )构建成一个 Mesh网, 网络中有业 务 1和业务 2两个业务, 其工作通道分别为 A-B-C和 G-H-I。 业务 1和业务 2 的备用通道分别为 A-F-E- D-C和 G-F- E- D-I , 其中 F- E-D段的资源是业务 1 和业务 2共享的。 工作通道用实线表示, 而备用通道用虚线表示。 当业务 1 或业务 2的工作通道发生故障时, 则通过备用通道完成端到端的通道恢复。 当业务 1和业务 2同时故障时, 因为备用通道的部分资源为共享, 故只有两 者之中的高优先级的 Jk务得到恢复。
此外, 1+1 通道保护 (子网连接保护)是目前在电信网上大量应用的一 种业务保护方式, 可用于点到点网络, 环网以及 Mesh 网的场合。 1 + 1通道 保护时, 在源端业务被永久桥接到主用通道和备用通道, 在宿端 (目的端) 同时监视主用通道和备用通道, 一旦发生故障则在宿端直接进行倒换, 因此 倒换时间很短。
近年来随着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Mesh网的优势日益明显。 它不但具有接近于环网的保护和恢复功能; 而且它的业务配置灵活; 采用共 享式恢复, 预留用于业务保护和恢复的资源少, 资源利用率比较高。
环网和 Mesh网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同时由于现在 SDH/S0NET传送网绝 大部分使用环网组网和环网保护, 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期, SDH/S0NET 环网 仍然是 SDH传送网的重要组网方式; 但同时随着自动交换光网络(AS0N )技 术的发展, Me sh组网方式的优势逐渐显露, 技术逐渐成熟, 因此 SDH/S0NET 传送网的组网方式从环网向 Mesh网演变的趋势不可逆转。 综上所述, 在未来 一个较长的时期内, 环网和 Mesh网必然共存于光网络中。
如上所述, 关于环网之间的双节点互通结构, 在国际电信联盟的标准 G. 842中#文了明确的规范。 而对于 Mesh网和环网, 以及 Mesh网之间的双节 点互通结构, 一直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也没有国际标准规范。
实际上由 SDH/S0NET环网和 Mesh网组成的混合网不但具有环网保护时间 短, 可靠性高的优点;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网络的互联性, 使得业务 的配置更加灵活; 同时保护了运营商现有的网络投资, 有利于网络的平滑演 进。 因此如何实现 Mesh网和环网, 以及 Mesh网之间的双节点互通, 成为网 络演进过程中必然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演进上的原因, 环网和 Mesh 网组网方式将共 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在于,采用双节点互联方式下,环网和 Me sh 网的互通结构, 业务配置方式, 以及在这种互通结构上进行业务保护和恢复 的方法。 此外, 随着 Mesh 网在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Mesh 网之间的双节 点互通结构, 也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网络的连接配置方法, 所述光网 络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 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分别具有多个节点,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的一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的一第三节点相连, 所述第 一网络的一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的一第四节点相连, 所述方法包括: 在 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一与所述第一网络中的另一节点之间建立第一业 务通道; 和通过第一与第三节点之间的连接、 第二与第四节点之间的连接中 至少之一和所述第一通道, 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的所述另一节点和所述第二网 络中的另一节点之间进行业务通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网络的网间互通结构, 包括: 第一网络, 具有多个 节点, 所述多个节点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 第二网络, 具有多个节点, 所述多个节点包括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相连, 第二节点与第四节点相连; 以及第一业务通道, 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或第 二节点与第一网络中的另一节点, 其中第一网络中的所述另一节点与第二网 络中的另一节点通过所述第一与第三节点之间的连接、 第二与第四节点之间 的连接中至少之一和所述第一业务通道进行业务通信。
采用双节点互联拓朴结构, 可靠性高, 在互联节点和链路发生单点故障 的时候均不影响业务在环网和 Mesh网间的传递过程。
环网组网简单, 环网保护时间短, 可靠性高, 技术成熟; Mesh网具有接 近于环网的保护和恢复功能, 互联性高, 业务配置灵活, 资源利用率高。 采 用本发明中的环网和 Mesh网之间以及 Mesh网之间的汉节点互通结构和业务 配置方式,可以有效结合环网和 Mesh网各自的在保护和恢复方面所具有的优 势, 同时也兼容了原有的环间连接方式。
环网和 Mesh网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将处于共存的状态。本发明中所介绍的 互联结构及故障处理方法对于 Mesh网 -环网、环网 - Mesh网 -环网以及 Mesh 网 -环网 - Mesh网的组网方式下网间业务的互通非常适用。 对于以上各种网 络拓朴情况下,各种 Mesh和环网的任意组合方式下的组网方式中的网间业务 互通同样适用, 且具有非常好的鲁棒性(Robus t )。 附图说明
图 1 : 两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
图 2 : 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和子网连接保护环之间的双节点业务互通配置; 图 3: Mesh网中的共享通道恢复示例;
图 4: Mesh网和环网 (RING )之间的双节点互通结构: Mesh - RING; 图 5 : Mesh网和环网之间的双节点互通结构: RING-Mesh - RING;
图 6: Mesh网和环网之间的双节点互通结构: Mesh - RING - Mesh;
图 7 : Mesh网之间的双节点互通结构: Mesh- Mesh;
图 8 : Mesh网采用子网连接保护时和复用段保护环之间的双节点互通; 图 9: Mesh网采用共享通道恢复时和复用段共享保护环之间的双节点互 通方式一;
图 10: Mesh网采用共享通道恢复时和复用段共享保护环之间的双节点互 通方式一(Mesh网主节点选择不同) ;
图 1 1 : Mesh网采用共享通道恢复时和复用段保护环之间的双节点互通方 式二;
图 l 2: Mesh网采用共享通道恢复时和复用段保护环之间的双节点互通方 式二(Mesh网主节点选择不同)
图 13: Mesh网和环网均采用子网连接保护时两者之间的双节点互通; 图 14: Mesh网采用共享通道恢复时和子网连接保护环之间的双节点互通 方式一;
图 15: Mesh网采用共享通道恢复时和子网连接保护环之间的双节点互通 方式二;
图 16: 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和采用无保护的 Mesh 网在 RING- Mesh-RING 情况下的双节点互通;
图 17: 子网连接保护环和采用无保护的 Mesh网在 RING- Mesh-RING情 况下的双节点互通;
图 18 : 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和采用共享通道恢复的 Mesh 网在 RING- Mesh-RING情况下的双节点互通方式一;
图 19 : 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和采用共享通道恢复的 Mesh 网在 RING- Mesh-RING情况下的双节点互通方式二;
图 20 : 子网连接保护环和采用共享通道恢复的 Mesh 网在 RING- Mesh-RING情况下的双节点互通方式一;
图 21 : 子网连接保护环和采用共享通道恢复的 Mesh 网在 RING- Mesh-RING情况下的双节点互通方式二;
图 22 : 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和采用子网连接保护的 Mesh 网在 Mesh- RING-Mesh情况下的双节点互通;
图 23 : 子网连接保护环和采用子网连接保护的 Mesh 网在 Mesh- RING- Mesh情况下的双节点互通;
图 24 : 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和采用共享通道恢复的 Mesh 网在 Mesh- RING-Mesh情况下的双节点互通方式一;
图 25 : 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和采用共享通道恢复的 Mesh 网在 Mesh- RING-Mesh情况下的双节点互通方式二;
图 26 : 子网连接保护环和采用共享通道恢复的 Mesh 网在 Mesh- RING-Mesh情况下的双节点互通方式一;
图 27: 子网连接保护环和采用共享恢复的 Mesh 网在 Mesh- RING-Mesh 情况下的双节点互通方式二;
图 28: 采用共享恢复的 Mesh网和采用子网连接保护的 Mesh网通过复用 段共享保护环在 Mesh-RING-Mesh情况下的双节点互通方式一;
图 29 : 采用共享恢复的 Mesh网和采用子网连接保护的 Mesh网通过复用 段共享保护环在 Mesh-RING-Mesh情况下的双节点互通方式二;
图 30: 采用共享恢复的 Mesh网和采用子网连接保护的 Mesh网通过子网 连接保护环在 Mesh-RING-Mesh情况下的双节点互通方式一;
图 31 : 采用共享恢复的 Mesh网和采用子网连接保护的 Mesh网通过子网 连接保护环在 Mesh-RING-Mesh情况下的双节点互通方式二;
图 32 : 采用子网连接保护方式的两个 Mesh网之间的双节点互通方式; 图 33: 采用共享恢复方式的两个 Mesh网之间的双节点互通方式一; 图 34: 采用共享恢复方式的两个 Mesh网之间的双节点互通方式二; 图 35 : 采用子网连接保护的 Mesh网和采用共享通道恢复方式 Mesh网之 间的双节点互通方式一;
图 36: 采用子网连接保护的 Mesh网和采用共享通道恢复方式 Mesh网之 间的双节点互通方式二;
图 37 : 子网连接保护环和采用子网连接保护的 Mesh双节点互通时的网 间链路故障;
图 38 : —种 Mesh网单链路故障时的恢复;
图 39: —种网间单链路故障时的保护;
图 40: —种不产生保护和恢复的网间单链路故障;
图 41 : 一种节点故障情况下的恢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4、 图 5、 图 6和图 7所示在各种网络拓朴情况下采用双节点互联拓 朴结构。 环网 100和 Mesh网 200分别有两个节点和对方相连。 同样在 Mesh 网和 Mesh网之间, 也可采取双节点互通的方式。 其中图 4为环网和 Mesh网 互联的拓朴结构, 图 5为两个环网通过 Mesh网互联的拓朴结构, 图 6为两个 Mesh网通过一个环网互联的拓朴结构, 而图 7为两个 Mesh网之间的互联拓 朴结构。 在以下的技术方案中, 对于环网考虑复用段保护环和子网连接保护 环两种情况。对于 Mesh网,考虑采用子网连接保护和共享通道恢复两种情况。 图 8到 36是以上各种情况下的不同组合情况。
在描述各种拓朴情况下 Mesh网和环网以及 Mesh网之间的双节点互通之 前,先定义 Mesh网中的主节点(Pr imary Node )和辅节点( Secondary Node )。 在 G. 842定义的环网的网间双节点互通方式中, 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在两个环 网双节点互通时有主节点和辅节点之分, 本申请沿用这一定义。 此外对于共 享通道恢复的 Mesh网中, 和其他网络(无论是环网还是 Mesh网)相连的两 个节点中工作通道经过的节点定义为 Mesh网主节点,用于备用通道连接的节 点定义为 Mesh网辅节点。 可以参考图 9说明, 图中复用段共享保护环有主节 点 P和辅节点 S , 同样 Mesh网中也有主节点 P和辅节点 S (主节点和辅节点 在图中用 P和 S来区分)。
本发明中网络的各个节点 (包括主节点及辅节点)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 SDH/S0NET节点设备, 光交叉连接(0XC )、 光分插复用设备( OADM ), 数字交 叉连接(DXC )或自动交换光网络(AS0N )的节点设备等来实现。 另外, 上述 主节点及辅节点符合 G.842标准中的定义。
以下从图 8到图 36进行逐图分析描述:
图 8给出了采用子网连接保护的 Me s h网和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的双节点互 通结构和业务配置方式。 在网间采用双节点互联的拓朴结构, 在 Mesh网中采 用子网连接保护, 在环网内采用复用段共享保护方式。 网间业务的互通通过 环网和 Mesh网上各自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来完成。这种互通结构的核心技术 内容在于它的业务配置和保护方法: 对于源端在环网节点上而目的端在 Mesh 网节点上的单向业务, 利用环网主节点(如图中的 P, 即节点 110 )下话并继 续(drop-and-cont inue , 指端到端业务到达目的端后下话, 但同时将该业务 桥接, 继续向下一跨段传送的功能, 参见国际电信联盟的标准 G. 842 中的定 义)功能在环网的主节点 110下话, 并将该单向业务继续到辅节点 (如图中 的 S , 即节点 120 )。 然后, 该单向业务从环网主节点 110继续到 Mesh 网节 点 210,同时从环网的辅节点 120继续到 Mesh网节点 220,同时进入 Mesh网。 在业务进入 Mesh网的两个节点上分别建立到业务目的节点 230的通道,在目 的节点 230上进行通道选收。 同样, 对于源端在 Mesh网节点上而目的端在环 网节点上的单向业务,从源端分别同时建立到与环网互联的两个 Mesh网节点 21 0和 220的通道, 经过这两个节点业务分別进入环网的主节点 110和辅节 点 120 , 然后辅节点 120上的业务从环网迂回至主节点 110, 在主节点 110上 进行业务选择, 并将选择的业务通过环网送至目的端节点 1 30。
由于在环网和 Mesh网间的互联结构采用了双节点互联结构, 同时互联节 点具有下话并继续 (drop-and-cont inue )功能和业务选择或通道选择功能, 因此这种互联结构中的任何单点故障均不能阻断业务在环网和 Mesh 网间的 传递, 实现了业务在网间的保护功能。 发生在环网内的故障由环网的保护机 制来保护业务不中断。 而发生在 Mesh网内的故障, 由于在 Mesh网中采用子 网连接保护方案, 因此只要在 Mesh网内的两条通道上不同时发生故障, 则业 务不会中断。
图 9给出了一种采用共享恢复的 Me s h网和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的双节点互 通结构和业务配置方式。 在 Mesh网中采用共享恢复机制, 环网采用复用段共 享保护环, 网间业务的互通通过环网和 Mesh网上各自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来 完成。 图 9中 Mesh网节点 220及 230中的通道选择器为可选。 这种互通结构 的核心技术内容在于它的业务配置和保护方法: 如图所示示例, 源端在环网 节点 130上, 目的端在 Mesh网节点 230上的单向业务利用环网主节点 110的 下话并继续功能从环网的主节点 110和辅节点 120分别通过格状网络的主节 点 210和辅节点 220同时进入 Mesh网, 进入 Mesh网辅节点 220的该业务在 Mesh网内被迂回至 Mesh网主节点 210, 在 Mesh网主节点 210上进行通道选 择, 并在该 Mesh网主节点 210上建立到业务目的节点 230的通道, 作为业务 的工作通道。 同时因为该业务在 Mesh网上采用共享恢复的方式, 在 Mesh网 内故障情况下备用通道的源端在 Mesh网辅节点 220上, 目的端 230是业务的 目的节点。 备用通道可以根据网络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图中虚线所示为 根据最短路径选择的备用通道, 当然也可以选择其它的备用通道路由。 此时 在 Mesh网内工作通道和备用通道的源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让这些不同源的工 作通道和备用通道实现关联以便在工作通道故障时能启动建立备用通道。 通 过以上方式, 在 Mesh网上就可以对业务进行共享恢复, 多个业务的备用通道 可以共享资源。 对于集中式恢复过程, 故障情况下备用通道的建立由中心网 管全面负责。 对于分布式恢复过程, Mesh网内备用通道的建立过程, 可根据 格状(Mesh ) 网内所采取的恢复策略的不同, 有不同的选择:
1 ) 该业务暂时不在 Mesh网内建立该通道, 当收到宿端或故障点的告 警通告后, 确认下话(Drop )的业务在 Mesh网内出现故障时, 进行实时的选 路计算, 建立备用通道; 2 ) 该业务暂时不在 Mesh网内建立通道,但是已经预先计算好了通道。 当收到宿端或故障点的告警通告后, 确认下话(Drop )的业务在 Mesh网内出 现故障时, 建立备用通道;
3 ) 该业务暂时不在 Mesh网内建立通道,但是已经预先计算好了通道, 并预先用信令过程预留了通道建立时的资源, 但没有分配资源。 当收到宿端 或故障点的告警通告后, 确认下话(Drop ) 的业务在 Mesh网内出现故障时, 建立备用通道;
4 ) 该业务暂时不在 Mesh网内建立通道,但是已经预先计算好了通道, 并预先用信令过程预留了通道建立时的资源, 并分配了通道建立时的资源。 当收到宿端或故障点的告警通告后, 确认下话的业务在 Mesh 网内出现故障 时, 建立备用通道。
以上 1 )、 2 )、 3 )和 4 ) 中的步骤的实现, 可以基于分布式恢复的光交叉 连接( 0XC )、 数字交叉连接( DXC )或自动交换光网络( AS0N )节点设备等设 备組网实现。 在分布式恢复的方式下, 由网络中相关的节点中内嵌的分布式 控制处理单元(未示出)来实施以上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 在 Mesh网内主用 通道和备用通道的源 (或宿) 不再是相同的, 因此在实现恢复时主用通道和 备用通道要关联。
如图 9中示例, 源端在 Mesh网节点 230上, 目的端在环网节点 1 30上的 单向业务进入 Mesh网主节点 210后, 需要进行下话并继续操作, 一方面进入 环网主节点 110 , 同时在 Mesh网内桥接送至 Mesh网辅节点 220。 从 Mesh网 辅节点 220 迂回过来的业务经环网辅节点 120 在环网上迂回至环网主节点 110, 在环网主节点 11 0上进行业务选择, 并将选择的业务通过环网送至目的 端节点 1 30。 而对于双向业务通道的建立, 是以上单向业务组合, 图 9的示 例中即是双向业务的示例。
由于在环网和 Mesh网间采用了双节点互联结构, 同时互联节点具有下话 并继续功能和业务选择或通道选择功能, 因此这种互联结构中的任何单点故 障均不能阻断业务在环网和 Mesh网间的业务传递,实现了业务在网间的保护 功能。 发生在环网内的故障由环网的保护机制来保护业务不中断。 而发生在 Mesh 网内的故障, 对于源端在环网节点上, 目的端在 Mesh 网节点上的单向 业务, 则目的端 Mesh网节点或检测到故障的 Mesh网节点通过信令网将故障 信息通告 Mesh网主节点或 Mesh网辅节点, 在判断出故障位于 Mesh网内后 Mesh网辅节点启动恢复过程, 根据备用通道信息建立备用通道恢复业务。 而 对于源端在 Mesh 网节点上, 目的端在环网节点上的单向业务, Mesh 网主节 点将检测到故障, 并判断是 Mesh网中发生了故障, 它将通过信令网将故障信 息通告源端节点, 源端节点启动恢复过程, 为该业务建立到与环网辅节点相 联的 Mesh网节点的备用通道, 在这一 Mesh网节点上选择备用通道业务并通 过该节点进入环网辅节点, 业务得以恢复。 以上方式对单向业务和双向业务 均适用。
图 9中的 Mesh网主节点也可以选择为 220 ,以 Mesh网节点 220作为 Mesh 网主节点的情况下的业务配置方式见图 1 0所示。此时从环网主节点 110下话 的业务到达 Mesh网节点 210后不在 Mesh网内建立工作通道, 而是在环网辅 节点 120下话的业务到达 Mesh网节点 220后在 Mesh网内建立工作通道。 当 Mesh网内的工作通道发生故障时, 通过与环网主节点 110相连的 Mesh网节 点 210建立备用通道。 此时 Mesh网主节点为 220, Mesh网辅节点为 210。 其 过程和图 9中所述一致。
图 1 1给出了另一种采用共享恢复的 Mesh网和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的双节 点互通结构和业务配置方式。 与图 9中的方式相比, 环网辅节点 120只将该 业务下话并继续到 Mesh 网辅节点 220 , 然后将反向业务环回到环网主节点 1 10, 由环网主节点 1 10的服务选择器 300选择业务。 在 Mesh网内没有将从 环网辅节点 120来的业务从 Mesh网辅节点 220环回到 Mesh网主节点 21 0, 也没有将从 Mesh网到环网的业务从 Mesh网主节点 210继续到 Mesh网辅节点 220。 在 Mesh网内, 对于从环网到 Mesh网的业务, 工作通道和备用通道的源 节点不同;对于从 Mesh网到环网的业务,工作通道和备用通道的宿节点不同。 图中因为工作通道经过 Mesh网中的节点 210, 故节点 210是 Mesh网主节点, 220是 Mesh网辅节点。 无故障情况下, 从环网主节点 1 10传送来的业务, 经 环网主节点 110穿过 Mesh网到达宿节点 230。 备用通道从 Mesh网辅节 220 点到宿节点 230 , 但实际上并不建立通道, 而是当 Mesh网内的工作通道发生 故障时, 备用通道才建立。 图中在 Mesh网宿节点 230内的通道选择器 400为 可选。
图 11中的 Mesh网主节点也可以选择为 220 ,以 Mesh网节点 220作为 Mesh 网主节点的情况下的业务配置方式见图 12所示。此时从环网主节点 110下话 的业务在 Mesh 网内不建立工作通道, 而是在环网辅节点 120下话的业务在 Mesh 网内建立工作通道。 当 Mesh 网内的工作通道发生故障时, 通过与环网 主节点 110相连的 Mesh网辅节点 21 0建立备用通道。 此时 Mesh网主节点为 220 , Mesh网辅节点为 210。 其过程和图 1 1中所述一致。
在以下的论述中, 凡是涉及到 Mesh 网共享通道恢复的地方, 均有 Mesh 网主节点可以任选的情况。 在下面的论述中, 不再一一赘述。 有类似情况均 可参照图 10和图 12。
图 1 3给出了采用子网连接保护的 Mesh网和环网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 务配置方式。 Mesh网和环网采用子网连接保护, 在网间采用双节点互联的拓 朴结构。 具体的通道配置和通道选择器 400的配置细节如图 13中所示。 业务 通过环网节点 110和 120分别进入 Mesh网节点 210和 220, 建立起到宿端的 1 + 1通道保护, 在 Mesh网宿端 230和环网宿端 1 30由通道选择器 400进行 通道选择。 从环网到 Mesh网中的任何一条通道有故障的话, 通道选择器均会 做出适当的选择。
图 14给出了使用共享恢复的 Mesh网和采用子网连接保护的环网之间的 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务配置方式。 图 14 中环网采用子网连接保护, 在 Mesh 网中采用共享通道恢复, 在网间采用双节点互联的拓朴结构。 业务在网络中 的配置如图中的实线和虚线箭头以及通道选择器所示。 当环网内发生故障时, 由环网的 1 + 1通道保护来保护业务。 当 Mesh网中发生故障时, 启动 Mesh网 共享通道恢复。 环间业务由于采用了双节点互通结构, 无论是节点故障还是 链路故障, 均可以得到保护, 方法与图 9所示的互通结构的类似。 例如当发 生环网节点 110和 Mesh网主节点 210之间的链路故障时, Mesh网主节点 210 只需要选收从环网节点 120和 Mesh网辅节点 220环回的业务即可,而环网节 点只需要选收从 Mesh网辅节点 220和环网节点 120环回的业务即可,由于不 需要启动 Mesh网共享通道恢复,因此对该链路故障的保护简单而保护时间又 短。 图 14中 Mesh网节点 220和 230中的通道选择器为可选。
图 15所示为另一种采用共享通道恢复的 Mesh网和采用子网连接保护的 环网之间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务配置方式。 图 15 中环网采用子网连接保 护, 在 Mesh网中采用共享通道恢复, 在网间采用双节点互联的拓朴结构。 业 务在网络中的配置如图中的实线和虚线箭头以及通道选择器所示。 但环网内 发生故障时, 由环网的 1 + 1通道保护来保护业务。 当 Mesh网中发生故障时, 启动 Mesh网共享通道恢复。但是在 Mesh网中, 在 Mesh网主节点没有将业务 下话并继续到 Mesh 网辅节点, Mesh 网辅节点也没有将从环网辅节点传送来 的业务环回到 Mesh网主节点。 这种情况和图 14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发生某些 环间故障时, 保护和恢复处理的方式不同。 例如当发生环网节点 110和 Mesh 网主节点 210之间的链路故障时, 需要启动 Mesh 网共享通道恢复, 建立从 Mesh网辅节点 220和 Mesh网节点 230之间的双向通道来恢复受故障影响的 业务。 图 15中 Mesh网节点 230中的通道选择器为可选。
图 16给出了釆用无保护的 Mesh网和两个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网的双节点 互通结构和业务配置方式。网间业务的互通通过 Mesh网和两个环网的环网主 节点 P和环网辅节点 S及其之间的链路来完成。 在 Mesh网中, 分别建立两条 通道, 两条通道均不保护。 由于采用的下话并继续 (Drop and Cont inue )方 式,而且 Mesh网内分别建立连接从两个环网主节点和辅节点来的业务的两条 通道, 环网主节点或辅节点故障以及 Mesh 内节点和链路故障均不能中断业 务。 当然环网内的故障由环网自动保护倒换完成。
图 17为采用无保护的 Mesh网和两个子网连接保护环网的双节点互通结 构和业务配置方式。 同样在这种双节点互通结构下, 对于环内、 Mesh网内以 及环网和 Mesh网之间的各种故障均可保护。
图 18为两个复用段共享保护环通过一个 Mesh网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 务配置方式, 其中 Mesh网内釆用共享通道恢复方式。 通过图 18所示的双节 点互通结构, 可以保证对于环内、 Mesh 网内以及环网和 Mesh 网之间的各种 故障实现可靠的保护和恢复。其中 Mesh网节点 220和 240中的通道选择器为 可选。
图 19为两个复用段共享保护环通过一个 Mesh网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 务配置方式, 其中 Mesh网内采用共享通道恢复方式。 和图 18中不同的是, 在 Mesh网中的辅节点 220和 240 ,从环网辅节点来的业务并没有环回到 Mesh 网主节点。而 mesh网主节点也没有将出 Mesh网的业务并发到 Mesh网辅节点。 在这种互通结构中, 也可以保证对于环内、 Mesh 网内以及环网和 Mesh 网之 间的各种故障实现保护和恢复。
图 20为两个子网连接保护环通过一个 Mesh网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务 配置方式, 其中 Mesh网采用共享通道恢复方式。 如图 20所示, 从两个环网 下话并继续 (Drop and Cont inue ) 的业务分别和 Mesh网节点 210、 220、 230 和 240互连。 在 Mesh网主节点和 Mesh网辅节点之间采用下话并继续功能。 当 Mesh网中的工作通道发生故障时,建立备用通道,恢复受故障影响的业务。 至于网间业务, 由于采用了下话并继续 (Drop and Cont inue )功能, 业务的 生存性也能得到保证。 而发生在环网内的故障, 则由环网内的保护机制保证 业务的生存性。
图 21为两个子网连接保护环通过一个 Mesh网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务 配置方式, 其中 Mesh网采用共享通道恢复方式。 如图 21所示, 从两个环网 下话并继续 ( Drop and Cont inue ) 的业务分别和 Mesh网节点 210、 220、 230 和 240互连。 在 Mesh网主节点和 Mesh网辅节点之间没有采用下话并继续功 能。 在 210和 230之间建立工作通道, 而 220和 240之间预留资源作为备用 通道之用 (也可以反过来, 在 220和 240之间建立工作通道, 210和 230预 留资源作为备用通道之用)。 当 Mesh网中的工作通道发生故障时, 建立备用 通道, 恢复受故障影响的业务。至于网间业务, 由于采用了下话并继续(Drop and Cont inue )功能, 业务的生存性也能得到保证。 而发生在环网内的故障, 则由环网内的保护机制保证业务的生存性。
图 22为两个 Mesh网通过一个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 务配置方式,其中 Mesh网采用子网连接保护方式。网间采用汉节点互通结构, 复用段共享保护环采用下话并继续 (Drop and Cont inue )功能。 从复用段共 享保护环 100下话并继续 (Drop and Cont i nue )的业务在 Mesh网 500和 200 内均建立到宿端的通道, 在宿端釆用通道选择, 在源端采用并发。 从 Mesh网 200和 500来的业务, 在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100内的环网主节点通过业务选 择器进行业务选择,并将业务传送到对端。通过图 22所示的双节点互通结构, 可以保证对于环内、 Mesh网内以及环网和 Mesh网之间的各种故障实现保护。
图 23为两个 Mesh网通过一个子网连接保护环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务 配置方式, 其中 Mesh网采用子网连接保护方式。 通过图 23所示的双节点互 通结构, 可以保证对于环内、 Mesh 网内以及环网和 Mesh 网之间的各种故障 实现保护。
图 24为两个 Mesh网通过一个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 务配置方式, 其中 Mesh网采用共享通道恢复。 参照前面描述的关于复用段共 享保护环和 Mesh之间的双节点互通机构, 不难理解图 24中的双节点互通结 构。 通过图 24所示的双节点互通结构, 可以保证对于环内、 Mesh 网内以及 环网和 Mesh网之间的各种故障实现保护和恢复。其中 Mesh网节点 220、 230、 520、 5 30中的路径选择器为可选。
图 25为另一种两个 Mesh网通过一个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的双节点互通结 构和业务配置方式, 其中 Mesh网采用共享通道恢复。 通过图 25所示的双节 点互通结构, 可以保证对于环内、 Mesh 网内以及环网和 Mesh 网之间的各种 故障实现保护和恢复。 其中 Mesh网节点 2 30、 530中的路径选择器为可选。
图 26为两个 Mesh网通过一个子网连接保护环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务 配置方式, 其中 Mesh网采用共享通道恢复。 通过图 26所示的双节点互通结 构, 可以保证对于环内、 Mesh 网内以及环网和 Mesh 网之间的各种故障实现 保护和恢复。 其中 Mesh网节点 220、 230、 520、 530中的路径选择器为可选。
图 27为另一种两个 Mesh网通过一个子网连接保护环的双节点互通结构 和业务配置方式, 其中 Me sh网采用共享通道恢复。 通过图 27所示的双节点 互通结构, 可以保证对于环内、 Mesh 网内以及环网和 Mesh 网之间的各种故 障实现保护和恢复。 其中 Mes h网节点 230、 530中的路径选择器为可选。
图 28为两个 Mesh网通过一个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 务配置方式, 其中 Mesh网 1采用共享通道恢复, Mesh网 2采用子网连接保 护。 通过图 28所示的双节点互通结构, 可以保证对于环内、 Mesh 网内以及 环网和 Mesh网之间的各种故障实现保护和恢复。 其中 Mesh网节点 220、 230 中的路径选择器为可选。
图 29为另一种两个 Mesh网通过一个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的双节点互通结 构和业务配置方式, 其中 Mesh网 1采用共享通道恢复, Mesh网 1采用子网 连接保护。 通过图 29所示的双节点互通结构, 可以保证对于环内、 Mesh 网 内以及环网和 Mesh网之间的各种故障实现保护和恢复。其中 Mesh网节点 230 和 530中的路径选择器为可选。
图 30为一种两个 Mesh网通过一个子网连接保护环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 业务配置方式, 其中 Mesh网 1采用共享通道恢复, Mesh网 2采用子网连接 保护。 通过图 30所示的双节点互通结构, 可以保证对于环内、 Mesh 网内以 及环网和 Me sh网之间的各种故障实现保护和恢复。 其中 Me sh网节点 220、 2 30中的路径选择器为可选。
图 31为一种两个 Me sh网通过一个子网连接保护环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 业务配置方式, 其中 Me s h网 1采用共享通道恢复, Mesh网 2采用子网连接 保护。 通过图 31所示的双节点互通结构, 可以保证对于环内、 Mesh 网内以 W
15
及环网和 Mesh网之间的各种故障实现保护和恢复。 Mesh网节点 230中的路 径选择器为可选。
图 32为两个 Mesh网之间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务配置方式, 两个 Mesh 网均采用子网连接保护。 故如图 32所示的双节点互通结构下, 可以保证对于 Mesh网内以及 Mesh网之间带内各种故障实现保护。
图 33为两个 Mesh网之间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务配置方式, 两个 Mesh 网均采用共享通道恢复。 故如图 33所示的双节点互通结构下, 可以保证对于 Mesh网内以及 Mesh网之间带内各种故障实现保护。 其中 Mesh网节点 210、 230、 51 0、 530中的路径选择器为可选。
图 34为两个 Mesh网之间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务配置方式, 两个 Mesh 网均采用共享通道恢复。但是 Mesh网之间的业务没有采用下话并继续(Drop and Cont inue )功能。 在图 34所示的双节点互通结构下, 可以保证对于 Mesh 网内以及 Mesh网之间带内各种故障实现保护。 其中 Mesh网节点 210、 510中 的路径选择器为可选。
图 35为一种两个 Mesh网之间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务配置方式, 其中 一个 Mesh网 1采用 子网连接保护,另一个 Mesh网 2采用共享通道恢复。 Mesh 网之间的业务互通采用下话并继续 (Drop and Cont inue ) 功能实现。 在图 35中所示的双节点互通结构下, 可以保证对于 Mesh网内以及 Mesh网之间带 内各种故障实现保护和恢复。 其中 Mesh网节点 210、 510中的路径选择器为 可选。
图 36为另一种两个 Mesh网之间的双节点互通结构和业务配置方式, 其 中一个 Mesh网 100采用子网连接保护, 另一个 Mesh网 200釆用共享通道恢 复。 Mesh 网之间的业务互通没有采用下话并继续 (Drop and Cont inue ) 功 能。 在图 36中所示的双节点互通结构下, 可以保证对于 Mesh网内以及 Mesh 网之间带内各种故障实现恢复。 Mesh网节点 510中的路径选择器为可选。
图 37为在子网连接保护环和采用子网连接保护的 Mesh网之间网间互通 业务时故障情况下的保护。环网和 Mesh网之间的互通业务在网间发生链路故 障, 具体位置如图 37中 SX所示, Mesh网与环网的互连节点发生节点故障。 因为节点 1和节点 12是双向通道的宿端,故在宿端节点 1的通道选择器和宿 端节点 12的通道选择器会选择另一条通道上的业务来完成保护,而其他节点 不动作。 在图 37中的情况下, 无论故障发生的哪里, 均有相应的通道选择器 进行适当的通道选择, 保证业务在环内故障, 网间故障和 Mesh网内故障的情 况下均得到保护。此外,对于其他的 Mesh网中业务路由上发生链路故障、 Mesh 网中业务路由上发生节点故障、 Mesh网与环网的互连链路发生链路故障、 Mesh 网与环网的互连节点发生节点故障均可实现可靠的业务保护。
图 38为子网连接保护环和采用共享通道恢复方式的 Mesh网之间在双节 点互通时, 在 Mesh网发生故障时的共享通道恢复的案例。 环网和 Mesh网之 间的交互业务在 Mesh中发生链路故障,具体位置如图 38所示,这时节点 12、 9和 6检测到故障,并通告节点 7,节点 Ί和 12根据本地的信息判断故障点在 Mesh网内, 则节点 7或 12启动恢复过程, 信令将会沿着图 38中的虚线所示 的恢复路径建立通道, 节点 4中的服务选择器也会重新进行选择。 当 Mesh网 中的节点发生故障时, 恢复过程和上面所示的一样。 在此实施案例中不用图 38中所示的节点 7和节点 12中的通道选择器。 有无节点 7和节点 12中的通 道选择器均不影响故障的保护和恢复过程, 只是具体的实施细节不同。
图 39为复用段保护环和采用共享通道恢复方式的 Mesh网之间在双节点 互通时, 网间链路(和环网主节点相连的链路)发生故障时的共享通道恢复 的案例。 环网和 Mesh网之间的互通业务在网间链路发生链路故障, 具体位置 如图 39所示, 这时节点 4和节点 6检测到本地链路故障, 节点 4的服务选择 器和节点 6的通道选择器进行业务的两选一, 保证业务的传送。 在此实施案 例中图 39中所示的节点 7和节点 12中的通道选择器为可选。
图 40为复用段保护环和釆用共享通道恢复方式的 Mesh网之间在双节点 互通时, 网间链路(和环网辅节点相连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实施案例。 环网 和 Mesh网之间的互通业务在网间链路发生链路故障,具体位置如图 40所示, 这时节点 5和 7检测到故障, 但因为不影响业务, 故环网和 Mesh网均不启动 保护和恢复。 实际上当环网辅节点故障、 Mesh网辅节点故障、 Mesh网主节点 和辅节点之间的链路故障以及环网主节点和辅节点之间的链路故障时, 环网 和 Mesh网均不启动保护和恢复。 在此实施案例中图 40中所示的节点 7和节 点 12中的通道选择器为可选。
图 41为复用段保护环和采用共享通道恢复方式的 Mesh网之间在双节点 互通时, 在 Mesh网主节点发生故障情况下的实施案例。 此时 Mesh网辅节点 要启动恢复,建立从 Mesh网辅节点到 Mesh网节点 12之间的备用通道以恢复 受故障影响而中断的业务。 此实施案例中图 41中所示的节点 7和节点 12中 的通道选择器为可选。
对于图 8到图 36的各种组网情况下和网间业务双节点互通配置方式下, 均可以做如图 37到图 41的各种故障情况下的实施案例。图 8到图 36的各种 业务配置方式下, 均可以保证对于环内、 Mesh 网内以及环网和 Mesh 网之间 的各种故障实现保护和恢复。 为了避免累赘, 在此不再一一描述。
在 Mesh网中, 釆用 1 + 1通道保护具有可靠性高, 恢复时间短, 实现方 法简单的优点, 但是造成了 50 %的资源冗余; 采用共享恢复方式可以有效的 减少资源的冗余,但在恢复时间上不如 1 + 1通道保护, 同时相对来说为了保 证其可靠性实现的方法比较复杂。 以上对这两种方式下各种网络拓朴情况下 的网间业务互通进行了说明。
当网络发生故障而需要对业务进行恢复时, 可以根据故障发生的位置来 启动保护或恢复。 如果故障发生在环网中, 则启动环网本身的保护机制; 如 果故障发生在网间互联链路上, 由于采用了双节点互联拓朴结构, 业务也不 会中断; 如果故障发生在 Mesh网中, 则由 Mesh网中的信令启动并执行相应 的恢复过程或使用 Mesh网中的保护。
本发明中所介绍的互联结构及故障处理方法对于 Mesh网 -环网、环网 - Mesh网 -环网以及 Mesh网 -环网 - Mesh网的组网方式下网间业务的互通非 常适用。对于以上各种网络拓朴情况下, 各种 Mesh和环网的任意组合方式下 的组网方式中的网间业务互通同样适用。

Claims (37)

  1.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光网络的连接配置方法, 所述光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 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分别具有多个节点,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的一第一节 点与所述第二网络的一第三节点相连, 所述第一网络的一第二节点与所述第 二网络的一第四节点相连, 所述方法包括:
    ( a )在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一与所述第一网络中的另一节点之间 建立第一业务通道; 和
    ( b )通过第一与第三节点之间的连接、 第二与第四节点之间的连接中至 少之一和所述第一通道, 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的所述另一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 中的另一节点之间进行业务通信。
  2.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中的所述另一 节点是源节点或目的节点, 而所述第二网络中的另一节点是相应的目的节点 或源节点, 所述业务被从源节点发送至目的节点。
  3.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是格状网络, 第二网络是环状网络, 并且所述第三和第四节点具有下话并继续功能。
  4.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还包括步骤: 如果在所述格状网 络中采用子网连接保护模式, 则在建立所述第一业务通道的同时, 在所述第 一网络中的另一节点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节点中未用来建立第一业务通道的那 个节点之间建立第二业务通道, 并通过所述第二业务通道在所述格状网络和 所述环状网络之间进行与所述第一业务通道中相同的业务通信。
  5. 5.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对于从环状网络到格状网络 的业务, 在目的节点处对所述第一业务通道和所述第二业务通道进行选收, 对于从格状网络到环状网络的业务, 在源节点处对所述第一业务通道和所述 第二业务通道进行并发。
  6. 6.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还包括步骤: 如果在所述格状网 络中采用共享通道恢复模式, 则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的另一节点与所述第一和 第二节点中未用来建立第一业务通道的那个节点之间建立备用业务通道, 其 中所述第一网络中用来建立第一业务通道的节点为主节点, 用来建立备用通 道的节点为辅节点。
  7. 7.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从环状网络到格状网络的业 务分别从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进入格状网络中的所述主节点和辅节点。
  8. 8.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第四节点的业务迂回至第三 节点, 在第三节点上进行业务选择。
  9. 9.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从环状网络到格状网络的业 务分别从第四节点和第三节点进入格状网络中的所述主节点和辅节点。
  10. 1 0.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第三节点的业务迂回至第 四节点, 在第四节点上进行业务选择。
  11. 11. 如权利要求 7或 9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进入所述辅节点的业 务迂回至所述主节点, 在所述主节点上进行通道选择, 并通过所述第一业务 通道将该业务发送至目的节点, 其中所述主节点和辅节点具有下话并继续功 能。
  12. 12.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从格状网络到环状网络的 业务在分别进入所述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后, 从第四节点迂回至第三节点, 由第三节点进行业务选择, 并将选择的业务通过环状网络发送至目的节点。
  13. 1 3. 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所述业务从格状网络中的 主节点进入辅节点, 然后从所述主节点和辅节点分别进入环状网络中的所述 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
  14. 14.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从格状网络到环状网络的 业务在分别进入所述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后, 从第三节点迂回至第四节点, 由第四节点进行业务选择, 并将选择的业务通过环状网络发送至目的节点。
  15. 15. 如权利要求 14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所述业务从格状网络中的 主节点进入辅节点, 然后从所述主节点和辅节点分别进入环状网络中的所述 第四节点和第三节点。
  16. 16. 如权利要求 12或 14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所述业务从所述格 状网络中的主节点进入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
  17. 17.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在第一业务通道与备用通 道之间建立关联, 并在发生通道故障时将备用通道启用为业务通道。
  18. 18.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所述备用通道的建立方式 为: 当收到目的节点或故障点的告警通告, 并确认所述业务在格状网络内出 现故障时, 进行实时的选路计算, 并建立所述备用通道。
  19. 19.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所述备用通道的建立方式 为: 预先对所述备用通道进行计算, 当收到目的节点或故障点的告警通告, 并确认所述业务在格状网络内出现故障时, 建立备用通道。
  20. 20.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所述备用通道的建立方式 为: 预先对所述备用通道进行计算, 并预先用信令过程预留通道建立时的资 源, 当收到目的节点或故障点的告警通告, 并确认所述业务在格状网络内出 现故障时, 建立备用通道, 其中在预留资源时不对所述资源进行分配。
  21. 21.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所述备用通道的建立方式 为: 预先对所述备用通道进行计算, 并预先用信令过程预留通道建立时的资 源, 当收到目的节点或故障点的告警通告, 并确认所述业务在格状网络内出 现故障时, 建立备用通道, 其中在预留资源时对所述资源进行分配。
  22. 22.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对于从环状网络到格状网 络的业务, 如果故障发生在格状网络内, 则目的节点或检测到故障的其它格 状网络节点通过信令网将故障信息通告格状网络中的主节点或辅节点, 在判 断出故障位于格状网络内后, 所述辅节点启动恢复过程, 根据备用通道信息 建立备用通道恢复业务。
  23. 23.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对于从格状网络到环状网 络的业务, 如果故障发生在格状网络内, 所述格状网络中的主节点和故障点 侧的节点将检测到故障, 并判断是格状网络中发生了故障, 它将通过信令网 将故障信息通告源节点, 源节点启动恢复过程, 为该业务建立到所述辅节点 的备用通道, 在所述辅节点上选择备用通道业务并通过所述辅节点进入环状 网絡, 使业务得以恢复。
  24. 24.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对于格状网络和环状网络 之间的双向业务, 如果故障发生在格状网络内, 所述格状网络中的相应目的 节点和故障点两侧的节点将检测到故障, 并判断是格状网络中发生了故障, 它将通过信令网将故障信息通告源节点 /目的节点, 源节点 /目的节点启动恢 复过程, 为该双向业务建立与所述辅节点的备用通道, 使业务得以恢复。
  25. 25. 如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 网络均是格状网络。
  26. 26. 如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多个所述第一网络与 多个所述第二网络之间相互串联。
  27. 27. 如权利要求 25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 第二、 第三和 第四节点均具有下话并继续功能和业务选择或通道选择功能。
  28. 28. —种光网络的网间互通结构, 包括:
    第一网络, 具有多个节点, 所述多个节点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 第二网络, 具有多个节点, 所述多个节点包括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 其 中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相连, 第二节点与第四节点相连; 以及
    第一业务通道, 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与第一网络中的另一 节点?
    其中第一网络中的所述另一节点与第二网络中的另一节点通过所述第一 与第三节点之间的连接、 第二与第四节点之间的连接中至少之一和所述第一 业务通道进行业务通信。
  29. 29. 如权利要求 28所述的网间互通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中的所述另 一节点是源节点或目的节点, 而所述第二网络中的另一节点是相应的目的节 点或源节点, 业务被从源节点发送至目的节点。
  30. 30. 如权利要求 28所述的网间互通结构, 还包括在第一网络的所述另一 节点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节点中未用来建立所述第一业务通道的那个节点之间 所建立的第二业务通道。
  31. 31. 如权利要求 30所述的连接配置方法, 其中在目的节点处对所述第一 业务通道和所述第二业务通道进行选收, 在源节点处对所述第一业务通道和 所述第二业务通道进行并发。
  32. 32. 如权利要求 29所述的网间互通结构, 还包括在第一网络的所述另一 节点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节点中未用来建立所述第一业务通道的那个节点之间 所建立的备用业务通道。
  33. 33. 如权利要求 32所述的网间互通结构,还包括:分布式控制处理单元, 置于各个节点中或与其电连接,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内所采取的不同恢复 策略, 建立所述备用业务通道。
  34. 34. 如权利要求 29所述的网间互通结构, 其中所述各个节点可以是同步 系列 /同步光网络节点设备、 光交叉连接设备、 光分插复用设备、 数字交叉连 接或自动交换光网络的节点设备。
  35. 35. 如权利要求 29、 30和 32中任一所述的网间互通结构, 其中所述第 一网络是格状网络, 第二网络是环状网络。
  36. 36. 如权利要求 29、 30和 32中任一所述的网间互通结构, 其中所述第 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均是格状网络。
  37. 37. 如权利要求 31所述的网间互通结构, 还包括通道选择器或业务选择 器, 用于对所述第一业务通道和所述第二业务通道进行选择, 或对所述业务 进行选择。
CN03827010.2A 2003-09-01 2003-09-01 光网络网间互通结构及其连接配置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84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3/000735 WO2005022782A1 (fr) 2003-09-01 2003-09-01 Structure d'echange et procede de configuration de connexion entre reseaux optiqu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3382A true CN1833382A (zh) 2006-09-13
CN100508430C CN100508430C (zh) 2009-07-01

Family

ID=34230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82701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8430C (zh) 2003-09-01 2003-09-01 光网络网间互通结构及其连接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14573A1 (zh)
CN (1) CN100508430C (zh)
AU (1) AU2003261588A1 (zh)
WO (1) WO200502278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5186A (zh) * 2019-09-04 2021-03-05 西门子电站自动化有限公司 工厂总线的改造方法、工厂总线及分散控制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78162B2 (en) 2002-11-06 2010-08-17 Wuhan Fiberhome Networks Co. Ltd. Multiple service ring of N-ringlet structure based on multiple FE, GE and 10GE
US7570672B2 (en) * 2004-02-02 2009-08-04 Simplexgrinnell Lp Fiber optic multiplex modem
ITMI20040293A1 (it) * 2004-02-20 2004-05-20 Marconi Comm Spa Sistemi di protezione per reti di comunicazione
US7586888B2 (en) * 2005-02-17 2009-09-08 Mobitru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sh network embedded devices
CN1333554C (zh) * 2005-05-16 2007-08-2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用段保护和格状网恢复结合的方法
US7630736B2 (en) * 2005-10-11 2009-12-08 Mobitru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patial data input, manip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via an adaptive wireless transceiver
US8427979B1 (en) 2006-07-27 2013-04-23 Mobitru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information exchange on location aware mesh network devices
US7801058B2 (en) * 2006-07-27 2010-09-21 Mobitru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information exchange on mesh network devices
USRE47894E1 (en) 2006-07-27 2020-03-03 Iii Holdings 2,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information exchange on location aware mesh network devices
US8411590B2 (en) 2006-07-27 2013-04-02 Mobitrum Corporation Mesh network remote control device
US8305935B2 (en) * 2006-07-27 2012-11-06 Mobitru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information exchange on location aware mesh network devices
US8305936B2 (en) 2006-07-27 2012-11-06 Mobitru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information exchange on a mesh network in a vehicle
EP2023568B1 (en) * 2007-08-01 2013-03-20 Alcatel Lucent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traffic protection mechanism
EP2037625A1 (en) * 2007-09-14 2009-03-1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for protecting a network service
US20090189739A1 (en) * 2008-01-25 2009-07-30 Mobitrum Corporation Passive voice enabled rfid devices
CN102142975B (zh) * 2010-02-01 2015-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传送网中双节点互连保护结构的业务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1795425B (zh) * 2010-03-23 2012-10-24 上海大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omci实体关系模型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业务管理系统
JP5617503B2 (ja) * 2010-09-30 2014-11-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
US20140185427A1 (en) * 2011-06-30 2014-07-03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Dual-ring switch for rstp networks
US9509598B2 (en) * 2013-08-02 2016-11-29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deployment of network infrastructure based on tunneling of ethernet ring protection
US9780907B2 (en) * 2014-04-10 2017-10-03 Fujitsu Limited Memory-efficient matrix-based optical path computation
CN105991336A (zh) * 2015-03-02 2016-10-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网络及其保护方法
US10433352B2 (en) * 2016-11-01 2019-10-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peration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node supporting mobility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3169934B (zh) * 2018-09-12 2023-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备份泛洪拓扑分离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0235A (en) * 1995-04-13 1997-10-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Optical multichannel system
US7289428B2 (en) * 2001-08-13 2007-10-30 Tellabs Operations, Inc. Inter-working mesh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428959A (zh) * 2001-12-26 2003-07-09 上海贝尔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波分复用光网络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5186A (zh) * 2019-09-04 2021-03-05 西门子电站自动化有限公司 工厂总线的改造方法、工厂总线及分散控制系统
CN112445186B (zh) * 2019-09-04 2022-10-25 西门子电站自动化有限公司 工厂总线的改造方法、工厂总线及分散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014573A1 (en) 2007-01-18
WO2005022782A1 (fr) 2005-03-10
AU2003261588A1 (en) 2005-03-16
CN100508430C (zh)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3382A (zh) 光网络网间互通结构及其连接配置方法
US7319662B2 (en) Virtual line switched ring
US5717796A (en)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utilizing a line switched ring to provide protection
CN1848709B (zh) 实现保护倒换的无源光网络系统及保护倒换方法
EP0745294B1 (e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luding a channel switching protection arrangement
JP3900194B2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パスの故障救済を行う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US7280470B2 (en) Ring network for sharing protection resource by working communication paths
EP0809384B1 (en) Network failure restoration method with different recovery performances for different signal groups
CN100555922C (zh) 一种实现网格状光网络业务恢复的方法
Doverspike et al. Fast restoration in a mesh network of optical cross-connects
JP2000165427A (ja) 双方向多重セクションスイッチリング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逆方向の互換性を持つ障害回復
WO2002069540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bi-directional path switched network
JPH07112203B2 (ja) リング相互接続保を提供するデュアル・ハブ装置
JP2003101559A (ja) リング切替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4140789A (ja) 2×2スイッチ機能を使用した予備用光スイッチを用いた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
RU2730086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с совмещением группы резервирова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м управл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оптической связи
US7145882B2 (en) Multiplexed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channels
US6967948B2 (en) Out-of-band signal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 optical cross connect
CN101262406A (zh) 双向环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4565751B2 (ja) 伝送装置
CN100531092C (zh) 智能光网络的业务重路由触发方法
US7447430B2 (en) Optical cross connect apparatus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CN206313794U (zh) 一种基于sdh的冗余通信系统
CN101345600B (zh) 一种用电交叉方式实现子波长通道共享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JP4459973B2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パスの故障救済を行う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161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9161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