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2193A - 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2193A
CN1832193A CN 200610009271 CN200610009271A CN1832193A CN 1832193 A CN1832193 A CN 1832193A CN 200610009271 CN200610009271 CN 200610009271 CN 200610009271 A CN200610009271 A CN 200610009271A CN 1832193 A CN1832193 A CN 1832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itting diode
luminous
organic light
pixel array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092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闵杰
邱圳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 20061000927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32193A/zh
Publication of CN1832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21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一基板,其上定义有一显示区及一封合区;以及多个向下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及多个向上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共平面位于该基板的显示区上,其中该向下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及该向上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彼此交错排列。

Description

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为目前发展较完全及使用较广泛的平面显示器之一。然而,由于液晶显示器具有视角狭窄,信号反应时间缓慢、及非具备自发光源等缺点,因此,使得液晶显示器法无快速显示(切换)影像,且必需额外消耗电力以供给背光源,大大局限了其效能,导致其在应用上仍有许多的限制。况且,大型的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工艺非常困难的。
为进一步符合市场对平面显示面板的需求,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被业界所研发出来,以期取代传统的液晶显示器。与液晶显示器不同,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所包括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具有自发光的特性,因此不需外加背光源。且其具有面发光的特征、高发光效率、广视角以及低驱动电压等优点,符合下一世代平面显示器的需求。
随着信息传输的进步与电子产品的演进,除了在显示器的反应速度、分辨率与画质各方面不断研发改良,更追求功能或显示模式上的突破。因此,对于将双屏幕显示器(Dual display)应用于携带式电子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如折叠式的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和笔记型计算机等。双屏幕不仅可把画面空间延伸开来,让视野更加宽广,也可快速切换与处理更多的工作。
因此,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亦具有非常广大的应用需求。然而,对于传统双屏幕有机电激发光显示技术来说,大多以两个独立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1及12来组合成一组双屏幕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0,请参照图1,将该独立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1及12作背对背方向的组装。然而,由于上述的变屏幕显示器皆需要将显示器个别封装,最后再加以结合,算是将两个发光装置粘附在一起。如此,不论在成本及工艺时上皆需要单一液晶显示器的两倍,这两种双面显示技术皆仅为一般的组装,并无任何特别的优点,除了在成本上造成负担之外,也丧失目前电子产品所追求的轻、薄、短、小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另一现有双面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00亦被业界所提出,请参照图2,其先分别形成一第一及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50及52于下基板60及上基板62上,再将该上基板62及下基板60结合,并利用一绝缘层70隔开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50及52。如图所示,该双面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00由下往上依序包括一下基板60、一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50、绝缘层70、一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52、以及一上基板62,而该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50、绝缘层70、及一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52形成一叠层结构,其中该第一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50向下发光,而第二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52向下发光。虽然,该双面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00可较现有双屏幕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0简省工艺的时间及成本,然而,该双面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00在厚度上仍比现有单面发光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00高出许多,无法符合目前平面显示器市场的要求。
有鉴于此,发展出具有轻、薄、短、小特性的双面(底部及上部)发光的有机发光装置,已满足未来平面显示器应用上的需求,是目前有机发光显示器技术的一项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薄型化的双面(底部及上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以符合平面显示器市场的需求。
本达成本发明的目的,该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一基板,其上定义有一显示区及一封合区,以及多个向下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及多个向上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值得注意的是,该多个向下及向上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共平面位于该基板的显示区上,且该向下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及该向上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彼此交错排列。
依据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该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还包括一背盖,以及一接合胶层,其中该接合胶层形成于该基板的封合区上,用以将该背盖固定在该基板上。此外,该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亦可包括一吸水层,围绕该显示区的四周。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能更明显易懂,以下配合附图以及优选实施例,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一现有双面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另一现有双面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a至图3d显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制造流程剖面图。
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显示该多个向下及向上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的相对位置。
图5显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又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简单符号说明
双屏幕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0;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1、12;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50;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52;下基板~60;上基板~62;绝缘层~70;双面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00;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200;基板~210;显示区~212;及封合区~214;向下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220;向上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230;吸水层~240;接合胶层~250;背盖~260;以及,空腔~27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a至图3b,显示符合本发明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200的一优选实施例,其工艺流程剖面图。
首先,请参照图3a提供一基板210,该基板的上表面定义有一显示区212及一封合区214。其中,该基板为一透明基板,可为玻璃或塑料材料。
接着,请参照图3b,形成多个向下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220及多个向上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230于该基板210的显示区212上。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之一为该多个向下及向上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220及230为共平面配置于该基板210之上,且彼此交错排列,如图4a及图4b所示。值得注意的是,该向下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220的发光区域面积可与该向上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230的发光区域面积相同,亦可与该向上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230的发光区域面积不同。此外,该向上及向下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可由小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组成,亦可由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组成。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该向上及向下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220及230为有源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且该有源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的驱动电路预先形成于该基板210之上(换言之该基板为一有源阵列基板)。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其中该向上及向下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为无源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亦即该基板210为一无源阵列基板。
接着,请参照图3c,接着形成一吸水层240于该基板210的封合区214上,并围绕该显示区212的四周。仍参照图3c,形成一接合胶层250于该基板210的封合区214上,并围绕该吸水层240之外。其中,该吸水层240的形成方式可为蒸镀或是贴附方式,其材料可例如为化学元素IA、IIA族等活性金属及其化合物,或为高分子化合物等。另外,本发明对于该接合胶层250的材料并无限定可为任何适用于平面显示器技术中所使用的胶材,例如为光硬化胶或是热固胶或是感压胶等。
最后,请参照图3d,将一背盖260以该接合胶250固定于该基板210之上,并硬化该接合胶层250,以形成一空腔270。至此,完成本发明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200的工艺。值得注意的是,该背盖由穿透率大于30%的材料所构成,可例如为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基材。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该空腔270可进一步填充有高穿透率的填充物(其光穿透率至少大于30%),以用来吸附水气或氧气。
请参照图5,显示一符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该吸水层240形成于该背盖260上,并围绕该显示区212的四周。此外,请参照图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该吸水层240亦可同时形成于该基板210的封合区214上及该背盖260上,并围绕该显示区212的四周。
由于在本发明中,将该向下及向上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共平面配置于该基板上,因此可以避免现有双面显示技术面板厚度过厚的问题,符合目前平面显示市场的需求。此外,本发明所使用的吸水层形成于显示区外围四周,可以在水气进入元件的第一时间将水气吸收,也可避免吸水材料因吸水变形还破坏发光层结构。再者,由于该接合胶层及该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以该吸水层分隔,因此,可以防止接合胶渗入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
虽然本发明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其上定义有显示区及封合区;以及
多个向下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及多个向上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共平面位于该基板的显示区上,其中该向下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及该向上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彼此交错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该向下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的发光区域面积与该向上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该向下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的发光区域面积与该向上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该向上及向下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由小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该向上及向下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为有源或无源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还包括:
背盖;以及
接合胶层形成于该基板的封合区上,用以将该背盖固定在该基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该背盖由穿透率大于30%的材料所构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还包括吸水层围绕该显示区的四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该吸水层形成于该基板的封合区上,并围绕该显示区的四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该吸水层形成于该背盖上,并围绕该显示区的四周。
CN 200610009271 2006-02-15 2006-02-15 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Pending CN18321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09271 CN1832193A (zh) 2006-02-15 2006-02-15 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09271 CN1832193A (zh) 2006-02-15 2006-02-15 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2193A true CN1832193A (zh) 2006-09-13

Family

ID=36994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09271 Pending CN1832193A (zh) 2006-02-15 2006-02-15 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3219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3913A (zh) * 2016-11-17 2017-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Amoled双面显示器
CN107680492A (zh) * 2017-08-04 2018-02-0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发光模块及应用其的透明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3913A (zh) * 2016-11-17 2017-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Amoled双面显示器
CN107680492A (zh) * 2017-08-04 2018-02-0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发光模块及应用其的透明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8432B2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king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ec device
CN100385292C (zh) 双面液晶显示器
CN1670981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包含其的显示面板与通讯装置
TW200422992A (en) Dual-scre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CN1822739A (zh) 双面显示器及其形成方法
JP2021503150A (ja) フレキシブル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
CN100553388C (zh) 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832193A (zh) 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0499155C (zh) 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031021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829400A (zh) 可双面显示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768556A (zh) 双面发光设备
CN1582072A (zh) 有机发光双面显示元件
TWI299634B (en) Dual emiss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N102427082A (zh) 电激发光显示器
CN1506724A (zh) 结合触控面板的平面显示器
CN210573113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852626A (zh) 双面显示有机电激发光面板
KR100761131B1 (ko) 양면 발광형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그에내장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106684072A (zh) 一种oled装置
TWI308466B (en) Dual emiss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N1129104C (zh) 大屏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TWI234410B (en) Dual-display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TWI290381B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ouble sided display device
CN1624735A (zh) 双面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