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9738A - 泄漏检测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泄漏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泄漏检测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泄漏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09738A CN1809738A CN 200480017067 CN200480017067A CN1809738A CN 1809738 A CN1809738 A CN 1809738A CN 200480017067 CN200480017067 CN 200480017067 CN 200480017067 A CN200480017067 A CN 200480017067A CN 1809738 A CN1809738 A CN 18097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liquid
- storage tank
- detecting device
- leak dete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5239 tubu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556 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01018 Cast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4 precipi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00 radioactive trac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20317 Ros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95 fuel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2 gasol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9 sus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9 thermal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一种设置有泄漏检测装置(11)的泄漏检测系统(10),根据储存在储罐(1)中的液体的液位变动,检测上述液体的泄漏。泄漏检测装置(11),包括:液体出入部(12),用于上述储罐(1)内的液体流入及流出;流量测定部(13),对上述泄漏检测装置(11)内的液体流量进行测定;储液部(14),储存从上述液体出入部(12)流入的液体。上述泄漏检测装置(11)的下端可拆卸地固定在底板(4)上,而上述泄漏检测装置(11)被可上下移动的支撑在上述储罐顶板(2)上设有的计量口(5)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储存在储罐中的液体的液位变动,检测液体泄漏的泄漏检测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泄漏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对储存重油、汽油、溶剂等液体的地上储罐或地下储罐进行泄漏检测时,使用设置在储罐的泄漏检测装置,来检测储存在储罐内的液体的液位变动,并通过其检测结果判定液体泄漏与否(请参考特开2000-16500号公报)。
图17为安装有现有泄漏检测装置110的储罐100的模式示意剖视图。图17中,泄漏检测装置110设置在储罐100上,并贯通储罐100顶部101上的计量口102,且其流量测定部111位于储存液体的液面LS1的垂直下方。滞留在泄漏检测装置110内部的液体液面LS2的液位变动导致经过流量测定部111的液体产生温度差,泄漏检测装置110则通过检测其温度差来测定该液体的流量。而且,泄漏检测装置110根据一定的泄漏判断基准,检测出对应于该流量的储罐状态,从而判定泄漏与否。
另外,对泄漏检测装置110进行校准时,通过上限法等方法关闭通气管路112a,阻止储罐100内和泄漏检测装置110内之间的气体流通,同时使泄漏检测装置110内部液体的液位停止变动。这是因为,设在顶盖112上的通气管路112a连通泄漏检测装置110的内外时,上述液面LS2与储罐100内的液面LS1为同一高度。当泄漏检测装置110内部的液体停止液位变动时,流量测定部111检测滞留在其内部的液体温度差,并通过温度差得出液体流量运算处理有关的基准值。根据该基准值对泄漏检测装置110进行校准。
另外,本申请人提出一种泄漏检测装置,即在泄漏检测装置上部设置电磁阀,通过该电磁阀将装置内和储罐内之间的用于气体流通小孔关闭一段时间,使泄漏检测装置内的液体停止液位变动(请参考特愿2002-010148号公报)。
但是,设置在地上或地下的储罐被阳光直射或通过地面受热时,热膨胀会导致该储罐的顶板或侧板等部位形状发生变化。尤其是上述特开2000-16500号公报所记载的液面检测装置,因其固定在顶板上,当顶板发生变形时,该液面检测装置随着顶板移动。这样,该液面检测装置和液面之间的位置发生很大变化。而设置在地上或地下的储罐被雨雪冷却时,与阳光受热同样,该储罐的热缩引起的变形,会导致该液面检测装置和液面之间的位置发生很大变化。
例如,在未发生泄漏的地上储罐,通过固定在顶板的液面检测装置,对所储存液体的液位变动速度进行检测时,作为一示例得出如图18所示结果。在图18中,液位变动速度检测时间为12个小时,此时的天气情况为阴转雨,时间t1到时间t2中为雷雨。这时如图18所示,在时间t1至时间t2中,液位变动速度发生显著的变化。这是因为,储罐被雷雨冷却而引起变形,液面检测装置随着顶板一起移动,从而使液面检测装置和液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样,在用固定在顶板上的液面检测装置对液位变动速度进行检测的储罐中,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其液面检测装置和液面之间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的情况很多,其结果,很难根据液体的液位变动进行高精度的泄漏检测。因此,由于泄漏检测的判断错误使在早期检测出储罐发生泄漏变得困难,存在导致因泄漏液体引起环境污染的问题。
另外,对现有的泄漏检测装置110校准而关闭通气管路112a时,泄漏检测装置110内的气体被密封在液面LS2和泄漏检测装置110内壁围成的空间内。这时,设置了泄漏检测装置110的储罐100若被阳光等加热,储罐100内部的温度上升,同时泄漏检测装置110内部温度也上升。其结果,泄漏检测装置110内部的气体发生热膨胀而增大体积。因此,泄漏检测装置110内部的气体由于压力上升而使液面LS2下降,并相对于流量测定部111产生微量的液体流动。这样往往很难对泄漏检测装置110进行准确的校准,而存在对储罐100的泄漏检测精度降低的问题。这将产生泄漏检测的错误信息,使在早期检测出储罐发生泄漏变得困难,导致由泄漏液体引起环境污染。
另外,当设置了泄漏检测装置110的储罐100在通气管路112a关闭的状态下,该储罐100被雨雪等冷却时,储罐100内部的温度下降,并使储罐100及泄漏检测装置110内的气体收缩。因此,在泄漏检测装置110中,内部压力下降的同时,液面LS2上升,而发生相对于流量测定部111产生微量的液体流动。因此,往往很难对泄漏检测装置110进行准确的校准,存在着与泄漏检测装置110内压力上升时同样的问题。
另外,本申请人等提出的上述泄漏检测装置,使用设在其上部的电磁阀,通过关闭装置内和储罐内之间气体流通用的小孔,封闭该装置内的空气。这样,存在由装置内的压力变动导致的上述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泄漏检测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泄漏检测系统,可防止环境温度变化引起泄漏检测精度的下降,并可高精度地且在早期检测出液体泄漏。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泄漏检测装置,根据储存在储罐中的液体的液位变动来检测上述液体泄漏,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出入部,供上述储罐内液体流入及流出;流量测定部,设在上述液体出入部上端,对上述泄漏检测装置内的上述液体的液位变动引起的流量进行测定;储液部,设在上述流量测定部上方,并具有储存从上述液体出入部流入的上述液体的空间。上述泄漏检测装置的下端可拆卸地固定在上述储罐底板上,而上述泄漏检测装置上端连通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储罐内部,并被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设置于上述储罐顶板上的贯通口处。
另外,本发明的泄漏检测装置,根据储存在储罐中的液体的液位变动来检测上述储罐中上述液体的泄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部,具有储存从上述储罐内流入的上述液体的空间;流道部,连通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储罐内部,并随着上述液位变动,使上述液体流通;流道开闭部,可自由开启或关闭上述流道部的至少一端;流量测定部,对流动在上述流道部内的液体流量进行测定;校准处理部,进行上述流量测定部的校准处理。
另外,本发明的泄漏检测装置,根据储存在储罐中的液体的液位变动来检测上述液体泄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部,具有储存从上述储罐流入的上述液体的空间;流道部,连通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储罐内部,并随着上述液位变动,流通上述液体;流道开闭部,可自由开启或关闭上述流道部的至少一端;流量测定部,测定流经上述流道部内的液体流量;校准处理部,进行上述流量测定部的校准处理。上述泄漏检测装置的下端可拆卸地固定在上述储罐底板上,而上述泄漏检测装置的上端连通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储罐内部,并被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设置于上述储罐顶板上的贯通口处。
另外,本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泄漏检测装置下端通过磁铁可拆卸地固定在上述储罐的底板上。
另外,本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泄漏检测装置上端通过弹性体被支撑在上述贯通口。
另外,本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流量测定部包括:用于检测上述流道部内的液体温度的至少一个温度检测部;对上述流道部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部;控制部,对上述加热部中的液体加热温度进行控制,使上述储液部内的液体温度和上述流道部内的液体温度相一致。
另外,本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校准处理部根据上述流道部内停留的液体温度所对应的输出信号,进行上述流量测定部的校准处理。
另外,本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流量测定部以及上述储液部其外侧设置有金属制的保护构件,在上述液体中提供保护,同时上述保护构件具有一定范围的热膨胀系数,可使上述流量测定部和上述底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另外,本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保护构件与上述储罐采用相同材料制成。
另外,本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泄漏检测装置与上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磁性体制成的中间构件。
另外,本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流量测定部包括:位于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液体出入部之间的上述液体的流道部;对上述流道内的液体温度进行检测用的至少一个温度检测部;加热上述流道内液体的加热部;控制部,对上述加热部中的液体加热温度进行控制,使上述储液部内的液体温度和上述流道内的液体温度相一致。
另外,本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流道开闭部使用电磁阀对上述流道部的至少一端进行开启或闭塞。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根据储存在储罐中的液体的液位变动来检测上述液体泄漏的泄漏检测装置,该泄漏检测装置具有:流入及流出上述储罐内液体的液体出入部;设置在上述液体出入部上端,随着上述泄漏检测装置内的上述液体的液位变动进行流量测定的流量测定部;设置在上述流量测定部上方,并具有用于储存从上述液体出入部流入的上述液体的空间的储液部。上述泄漏检测装置的下端可拆卸地固定在上述储罐底板上,而上述泄漏检测装置上端连通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储罐内部,并被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上述储罐顶板上设有的贯通口处;控制装置,其对上述泄漏检测装置进行驱动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根据储存在储罐中的液体的液位变动,检测上述储罐中的上述液体泄漏的泄漏检测装置,该泄漏检测装置包含,具有供储存从上述储罐流入的上述液体的空间的储液部;连通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储罐内部,并随着上述液位变动,流通上述液体的流道部;可自由开启或关闭上述流道部的至少一端的流道开闭部;测定流动在上述流道部内的液体流量的流量测定部;以及对上述流量测定部进行校准处理的校准处理部;控制装置,其对上述泄漏检测装置进行驱动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根据储存在储罐中的液体的液位变动,检测上述液体泄漏的泄漏检测装置,该泄漏检测装置包含,具有储存从上述储罐流入的上述液体的空间的储液部;随着上述液位的变动,使上述液体在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储罐内部之间流通的流道部;可自由开启或关闭上述流道部至少一端的流道开闭部;测定流动在上述流道部内的液体流量的流量测定部;以及对上述流量测定部进行校准处理的校准处理部;上述泄漏检测装置下端可拆卸地固定在上述储罐底板,而上述泄漏检测装置上端则连通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储罐内,并被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固定在上述储罐顶板上设有的贯通口处;控制装置,对上述泄漏检测装置进行驱动控制。
本发明适用于,可抑制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泄漏检测精度下降,并可进行高精度地且在早期检测出液体泄漏的泄漏检测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泄漏检测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设置有泄漏检测系统的储罐的部分剖视图;
图2为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泄漏检测装置支撑结构的储罐要部剖视立体图;
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泄漏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的部分省略剖视图;
图4为二定点流量测定部以及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的各电路构成示例模式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中的表示控制装置概略构成的方框图;
图6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的泄漏检测处理顺序流程图;
图7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泄漏检测系统的输出电压与液位变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8为测定储罐内的液位变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结果示意图;
图9为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泄漏检测系统的概略构成的部分省略剖视图;
图10为空心体结构的仰视立体示意图;
图11为第三实施例中的泄漏检测系统的概略构成的部分省略剖视图;
图12为第三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方框图;
图13为设置了测定细管的附近结构剖视图;
图14为控制装置的校准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5为二定点流量测定部的输出电压与液位变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16为第四实施例中的泄漏检测系统的概略构成的部分省略剖视图;
图17为现有的设置有泄漏检测装置的储罐的剖视图;
图18为现有泄漏检测系统的液位变动速度检测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泄漏检测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泄漏检测系统进行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的设置有泄漏检测系统的储罐的部分剖视图。图2为表示构成该泄漏检测系统的泄漏检测装置支撑结构的储罐要部剖视立体图。图3为表示该泄漏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的部分省略剖面图;
如图1所示,该泄漏检测系统10包括泄漏检测装置11和控制装置19。控制装置19通过导线18与泄漏检测装置11的流量测定部13形成电连接,并设置在储罐1外部的所期望的位置。如图3所示,导线18被设置在从流量测定部13贯通至顶盖16的导管Pg内部,以保护导线免受液体腐蚀。而导管Pg的构成材料只要具有与储罐1构成材料相近的热膨胀系数的金属即可,最好是采用铸铁或不锈钢等与储罐1材料相同的金属。
另外,储罐1包括设有计量口5及注入口6的顶板2、设有排出口7的侧板3以及底板4,并由铸铁或不锈钢等磁性金属材料制成。这样,如图1所示,使用磁铁15,将泄漏检测装置11下端可拆卸地固定在储罐1的底板4上,而且还可方便地从底板4移除泄漏检测装置11。
如图1至图3所示,泄漏检测装置11垂直设置在储罐1内,并包括,液体出入部12、流量测定部13、储液部14、磁铁15以及顶盖16。泄漏检测装置11贯通设在储罐1顶板2上的计量口5,并将液体出入部12、流量测定部13和储液部14收容在储罐1内部,通过设在下端的磁铁15固定在储罐1的底板4上。另外,泄漏检测装置11上端的顶盖16由计量口5提供支撑。这时,泄漏检测装置11被设置成将储罐1内的液面LS保持在储液部14的范围内,因此液体出入部12及流量测定部13设在储罐1内部并使其沉浸于储罐1所储存的液体中。
这里,如图2所示,泄漏检测装置11的顶盖16贯通计量口5并通过O型环8被计量口5支撑。O型环8设置在用螺栓5c固定的支撑基盘5b和支撑板5a之间。而且,顶盖16通过O型环8被支撑在计量口5时,O型环8可防止储罐1内的液体或气体通过计量口5和顶盖16之间的缝隙向外泄漏。泄漏检测装置11通过O型环8被设置在计量口5,这样顶盖16的部分相对于计量口5可上下自由移动地被支撑。
这样,由于泄漏检测装置11下端通过磁铁15固定在储罐1的底板4上,同时其上端相对于计量口5可进行上下自由移动,即使环境温度的变化引起顶板2形状变化而使计量口5发生移位时,也可使流量测定部13和储罐1的底板4之间保持恒定距离。
如图3所示,液体出入部12包括过滤器12a和过滤器罩12b。液体出入部12中,组成上述流量测定部13的传感器托架13a下端设有过滤器12a,并通过过滤器罩12b固定该过滤器12a。
过滤器12a包括具有过滤功能的膜,具有在去除储罐1内液体中浮游或沉淀的污泥等异物的同时,只让液体流入储液部14中的功能。
过滤器罩12b将过滤器12a固定在传感器托架13a下端,同时可保护过滤器12a不受外力。另外,过滤器罩12b通过磁铁15将泄漏检测装置11固定在底板4上。而且,过滤器罩12b侧壁上设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可使液体出入部12与储罐1之间的液体便于流动。并且,过滤器罩12b的构成材料,只要是具有接近于储罐1构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金属即可,最好是与储罐1的构成材料相同的铸铁或不锈钢等材料。
流量测定部13包括传感器托架13a;测定细管13b;温度传感器133、134、136以及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如图3所示,流量测定部13中,传感器托架13a上部固定有温度传感器136以及导管Pg。另外,传感器托架13a上固定有测定细管13b、温度传感器133、134以及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这时,流量测定部13在测定细管13b外壁表面上,温度传感器133、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以及温度传感器134从储液部14一侧开始被依次排列。具体是,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配置在测定细管13b的中心附近,而且温度传感器133、134分别被配置在与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等距离处。
另外,传感器托架13a的下端固定在液体出入部12上部,且其外侧被套管17所包裹。这样,可保护温度传感器133、134及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不受液体腐蚀。而且,传感器托架13a或套管17的构成材料,采用具有接近于储罐1构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金属即可,最好是与储罐1的构成材料相同的铸铁或不锈钢等材料。
测定细管13b被用作储液部14和储罐1内之间的液体流入流出路径。测定细管13b的横截面面积必须设定为远远小于套管19的横截面面积,至少为1/50以下,优选1/100以下,最优选1/300以下。通过这样设定,即使储液部14内部液体的液面稍微变动,随着其液面变动而通过测定细管13b的液体流速也很大。
温度传感器133、134具有检测测定细管13b内部的液体温度的功能。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具有在检测测定细管13b内部的液体温度的同时,对测定细管13b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使测定细管13b内部的液体温度与储液部14内部的液体温度相同的功能。温度传感器136具有检测储液部14内部的液体温度的功能。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在比较测定细管13b内的液体温度和储液部14内的液体温度时,使用由温度传感器136所检测的温度。
这里,当温度传感器133、134组合使用时,温度传感器133、134检测测定细管13b中的两个定点的各液体温度,同时可将检测出的各个液体温度的温度差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这时,控制装置19根据从温度传感器133、134接受的电信号,对温度差数据进行规定的计算处理,从而可导出测定细管13b内的液体流量。即,通过组合使用温度传感器133、134,可构成用于检测出两个定点的液体温度差并测定液体流量的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
另外,将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以及温度传感器136组合使用时,旁热温度传感器135对测定细管13b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使经温度传感器136所检测的储液部14内的液体温度和测定细管13b内的液体温度相同,然后,将该加热处理数据作为电信号输出。这时,控制装置19根据从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接受的电信号对加热处理数据进行规定的计算处理,从而可导出测定细管13b内的液体流量。即,通过组合使用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及温度传感器136,可构成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该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根据将测定细管13b内液体温度和储液部14内液体温度加热处理成相同温度的加热处理数据,对测定细管13b内部的液体流量进行测定。
储液部14设在流量测定部13和顶盖16之间。储液部14具有套管17所包裹而成的空间SP1,并可将储存在储罐1中的液体储存在空间SP1内。储液部14将储罐1内的液体储存在空间SP1中时,储液部14内部的液体和储罐1中的液体的各液面位置几乎相同。这是因为,后述顶盖16上的通气管路16a连通空间SP1和储罐1。这样,储液部14内的液体随着该液面位置的变动而流出至储罐1中。或者,储存在储罐1中的液体随着该液面位置的变动,流入储液部14内部的空间SP1中。其中,储液部14和储罐1之间的液体流入或流出,通过流量测定部13中的测定细管13b而进行。另外,储液部14内部的底面露出固定在传感器托架13a上的温度传感器136。所以,如上所述,温度传感器136可检测储液部14内部的液体温度。
磁铁15预先安装在泄漏检测装置11下端,具有将该下端部可拆卸地固定在储罐1底板4上的功能。具体是,过滤器罩12b底部和底板4通过磁铁15,形成磁性结合。这时,磁铁15的截面形状最好与过滤器罩12b的截面形状相近,而磁铁15的直径优选在不大于过滤器罩12b内径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大。磁铁15可使用公知的永久磁铁,也可以使用电磁铁。而且,磁铁15也可预设在储罐1的底板4上。
顶盖16被固定在套管17上部,并如上所述,可上下自由移动地被支撑在计量口5。另外,如图3所述,顶盖16上设有通气管路16a。该通气管路16a为贯通口,其一端通到储罐1内,另一端通到储液部14的空间SP1中,从而连通空间SP1和储罐1内。顶盖16采用具有接近于储罐1构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金属即可,最好是与储罐1的构成材料相同的铸铁或不锈钢等材料。
其次,对上述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以及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的各电路进行详细说明。图4为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以及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的各电路构成示意图。如图4所示,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包括检测电路60和差动放大电路61。检测电路60为包括电阻62、可变电阻63以及热敏单元133a、134a的桥接电路。检测电路60中,连接电阻62和热敏单元134a的线路间的点c,以及连接可变电阻63和热敏单元133a的线路间的点d分别连接差动放大电路61。其中,热敏单元133a是构成温度传感器133的热敏单元。而热敏单元134a是构成温度传感器134的热敏单元。
另外,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包括检测电路50、差动放大电路51、晶体管52以及加热单元135b。检测电路50为包括电阻53、55、可变电阻54、热敏单元135a、136a的桥接电路。检测电路50中,连接电阻53和热敏单元136a的线路间的点a,连接可变电阻54和热敏单元135a的线路间的点b分别连接到差动放大电路51。另外,差动放大电路51的输出端连接到晶体管52的控制输入端(栅极)。晶体管52的输出端(源极)连接在加热单元135b。热敏单元135a及加热单元135b分别为构成旁热式传感器135的热敏单元及加热单元。热敏单元136a为构成温度传感器136的热敏单元。
这里,当从电源电路(未图示)在期望时间内输入的输入电压Vin施加到检测电路60时,检测电路60的点c处的电压Vc和点d处的电压Vd输入到差动放大电路61中。这时,差动放大电路61得出电压Vc和电压Vd之间的电压差(Vc-Vd),同时输出对应于该电压差(Vc-Vd)的信号S1。其中,电压Vc随着热敏单元134a所检测的温度而变化。而,电压Vd则随着热敏单元133a所检测的温度而变化。这样,电压差(Vc-Vd)随着热敏单元134a所检测温度和热敏单元133a所检测温度之差而变化。即,差动放大电路61所输出的信号S1对应于分别由温度传感器133、134所检测的各温度之差。
并且,通过预先将检测电路60的电阻62以及可变电阻63的各电阻值设定成适当的值,将根据测定细管13b内液体的所需液体流量而得出的电压差(Vc-Vd)值设定为基准值(例如,零)。另外,温度传感器133所检测的测定细管13b内的液体温度和温度传感器134所检测的测定细管13b内的液体温度之差所对应的电压输出,与基于该基准值的液体流量对应。这样,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将上述信号S1作为对应于测定细管13b内液体流量的电压输出。
另外,当上述输入电压Vin施加到检测电路50中时,检测电路50的点a的电压Va和点b的电压Vb被输入到差动放大电路51中。而且,差动放大电路51根据所输入的电压Va、Vb,得出电压Va和电压Vb的电压差(Va-Vb),并向晶体管52的栅极输出对应于该电压差(Va-Vb)的控制信号。这时,通过晶体管52施加到加热单元135b中的电压由该控制信号进行控制。这样,可控制加热单元135b的发热量。即,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通过使用热敏单元135a、136a、差动放大电路51以及晶体管52,对施加到加热单元135b的电压进行控制。当经过该电压控制的电压施加到加热单元135b时,对加热单元135b的测定细管13b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然后,热敏单元135a对经过加热单元135b加热的液体温度进行检测。这样,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进行加热控制,以使储液部14内液体温度和测定细管13b内的液体温度几乎相同。另外,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将通过该控制信号控制的电压即晶体管52的源极电压作为信号S2输出。
并且,电压Va随着热敏单元136a所检测的温度而变化。电压Vb随着热敏单元135a所检测的温度而变化。这样,电压差(Va-Vb)根据热敏单元136a的检测温度和热敏单元135a的检测温度之差而变化。即,差动放大电路51所输出的控制信号对应于分别由温度传感器136以及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所检测的各温度之差。
例如,当测定细管13b内的液体流量增加,使热敏单元135a所检测温度低于热敏单元136a所检测温度时,差动放大电路51向晶体管52栅极输出使晶体管52电阻值减少的控制信号。这样,通过晶体管52施加到加热单元135b中的电力增加,加热单元135b的发热量也随着增加。这时,加热单元135b对测定细管13b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并且,加热单元135b对测定细管13b内液体进行持续加热,直到热敏单元135a的检测温度达到热敏单元136a的检测温度以上的温度为止。
另一方面,测定细管13b内的液体流量减少,热敏单元135a的检测温度高于热敏单元136a的检测温度时,差动放大电路51向晶体管52栅极输出使晶体管52电阻值增加的控制信号。这样,通过晶体管52施加到加热单元135b上的功率减少,由加热单元135b发出的发热量也随着减少。这时,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抑制加热单元135b对测定细管13b内部液体的加热处理。并且,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抑制该加热单元135b的加热处理,直到热敏单元135a的检测温度小于热敏单元136a的检测温度为止。
并且,通过预先对检测电路50的电阻53、55以及可变电阻54分别设定适当的电阻值,可将根据测定细管13b内液体的所需液体流量而得出的电压差(Va-Vb)值设定为基准值(例如,零)。另外,施加到加热单元135b的电压,即晶体管52的源极电压与基于该基准值的液体流量对应。这样,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可将上述信号S2作为对应于测定细管13b内液体流量的电压输出。
然后,上述信号S1、S2通过导线18被输入到控制装置19。控制装置19对接受信号S1、S2进行规定计算处理,导出储存在储罐1中液体的液位变动速度。然后,控制装置19根据所得出的液位变动速度,判断储罐1中液体泄漏发生与否。
下面对控制装置19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为表示控制装置19的简略结构方框图。如图5所示,控制装置19包括A/D转换器191、控制单元192、储存单元193、通知单元194、计时器195。
A/D转换器191接受由上述而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所输出的信号S1和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所输出的信号S2,并将其分别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A/D转换器191将这些数字信号分别输出到控制单元192。这时,A/D转换器191通过导线18接受来自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的信号S1,以及来自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的信号S2。如果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以及A/D转换器191上均设有无线通信用的接口时,A/D转换器191可与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以及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进行无线通信来接受信号S1、S2。
控制单元192使用可执行各种处理程序的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控制单元192具有计算控制功能,即,当接受由A/D转换器191转换成数字信号的信号S1、S2时,对所接受的信号S1、S2进行规定的计算处理,分别导出基于信号S1的测定细管13b内液体流量以及基于信号S2的测定细管13b内的液体流量,并将所得出的各液体流量分别变换为液位变动速度。另外,控制单元192具有警报控制功能,即,通过算出的液位变动速度对储罐1中的液体发生泄漏与否进行判断,当判断储罐1处于泄漏状态时,输出警报信号。而且,控制单元192还具有将得出的储罐1状态判断结果储存到存储单元193的存储控制功能,以及将该状态判断结果等各种信息传送到通知单元194的信息输出控制功能。另外,控制单元192对上述温度传感器133、134、136和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进行驱动控制。
存储单元193在控制单元192的控制下,对接受来自控制单元192的关于储罐1的状态判断结果或计算参数等各种信息进行存储。控制单元192可读出存储在存储单元193中的各种信息。另外,存储单元193中预存有控制单元192执行上述各控制功能所需的各种处理程序。并且,存储单元193可并用存储各种处理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和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可再写入上述各种信息的存储器,最好使用EEPROM(Electronic Erasable Program Read Only Memory)等可再写入的永久性存储器。或者,也可以并用这些存储器。
通知单元194根据从控制单元192接受的警报控制信息,输出警报,以通知储罐1发生泄漏情况等。另外,通知单元194在控制单元192的控制下,对从控制单元192接受的各种信息,例如泄漏发生与否信息或每隔规定时间的关于储罐1状态变化的信息,进行画面输出或打印输出。这里,通知单元194所输出的警报可以是蜂鸣器或警笛等声音警报,也可以是警告灯等光线警报,也可以是监视器显示等画面输出,还可以是上述组合而成的警报输出。
当控制单元192进行上述泄漏发生与否判断时,计时器195在控制单元192的控制下,将记录有当时日期和时刻的数字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192中。即,计时器195起着向控制单元192提供时间信息的时钟功能。
下面,对在泄漏检测系统10中,当控制装置19检测出液体泄漏状态时,直到通知该泄漏状态的警报输出之前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图6为流程图,显示控制装置19检测测定细管13b内的液体流量,并根据所得液体流量,导出储罐1内的液体液位变动速度,然后,进行储罐1的状态判断处理,直到输出警报来通知泄漏状态的流程。
在图6中,首先,温度传感器133检测测定细管13b在图3中所示位置的液体温度T1,而温度传感器134检测测定细管13b在图3中所示位置的液体温度T2,然后由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向控制装置19发送与温度T1和温度T2的温度差(T1-T2)相对应的信号S1。另外,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检测测定细管13b在图3中所示位置的液体温度T3,温度传感器136检测储液部14内部的液体温度T4,这时,如上所述,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对测定细管13b内液体进行加热使温度T3和温度T4相等,同时将对应于该加热处理的施加电压的信号S2发送到控制装置19。控制装置19通过导线18分别从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和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中接受信号S1、S2。这时,控制单元192使用信号S1、S2进行规定计算处理,导出基于信号S1的液体流量P1,以及基于信号S2的液体流量P2。这样,控制装置19检测出测定细管13b内的各液体流量(步骤S101)。
并且,在测定细管13b内流动的液体,有从泄漏检测装置11流出以及流入泄漏检测装置11两种情况。但是,控制装置19只检测储液部14内的液面变动即储罐1内的液面变动,而不管流动在测定细管13b内的液体流向。这样,液体流量P1、P2及后述的液位变动速度均作为正数处理。
其次,控制装置19根据步骤S101中所得出的液体流量P1、P2,分别计算出储液部14内的液体液位变动速度F1、F2(步骤S102)。其中,液体流量P1、P2为流动在测定细管13b内的液体流量,相当于流动在储液部14和液体出入部12之间的液体流量。这样,控制单元192通过进行流量P1、P2除以储液部14截面积的计算处理,很容易地将流量P1、P2换算成液位变动速度F1、F2。控制装置19可以通过该控制单元192的运算处理得出液位变动速度F1、F2。并且,因储液部14内的液位与储罐1内的液位相同,通过步骤S102所得出的液位变动速度F1、F2均相当于储罐1内的液体液位变动速度。
然后,控制装置19使用来自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的信号S1得出的液位变动速度F1,对储罐1中液体是否发生泄漏进行判断(步骤S103)。这时,控制单元192根据预先设定的与规定液位变动速度范围相应的泄漏判断基准,进行泄漏判断处理。
当控制单元192在步骤S103的泄漏判断处理中,如判断为储罐1发生液体泄漏时(步骤S104,是),控制装置19使用基于来自恒温流量测定部M2的接收信号S2所算出的液位变动速度F2,进行判断关于储罐1流量变动的各种状态的储罐状态判断处理(步骤S105)。这时,控制单元192根据预先设定的与规定液位变动速度范围相应的泄漏判断基准,进行上述泄漏判断处理。
当控制单元192在步骤S105的储罐状态判断处理中,判断储罐1处于发生液体泄漏的状态时(步骤S106,是),控制装置19认定储罐1为液体泄漏状态,并输出警报以通知发生了泄漏(步骤S107)。这样,控制单元192根据在泄漏判断处理以及储罐状态判断处理等两个处理,判断为发生泄漏,认定储罐1处于液体泄漏状态,并向通知单元194发送上述警报控制信号和从计时器195接受的时间信号。通知单元194根据从控制单元192接受的警报控制信号以及时间信号,向外部输出泄漏发生时刻以及报知发生泄漏的音、光、画面显示等警报信号。而且,控制单元192将该泄漏判断结果的电信号以及时间信号发送至存储单元193,并将该泄漏判断结果和发生时刻等信息,以储罐状态对时间信息的形式储存在存储单元193中。然后,控制装置19重新进行上述步骤S101以后的处理流程。
另外,当控制单元192在步骤S103的泄漏判断处理中,判断储罐1中未发生液体泄漏时(步骤S104中,否),控制单元192将表示该泄漏判断结果的电信号以及来自计时器195的时间信号发送到存储单元193,并将上述泄漏判断结果和其时刻相关的信息,作为储罐状态对时间信息,储存到存储单元193中。然后,控制装置19反复进行上述步骤S101以后的处理流程。
另外,当控制单元192在步骤S105的储罐状态判断处理中,判断储罐1处于未发生液体泄漏的状态时(步骤S106中,否),控制单元192将表示该储罐状态判断结果的电信号以及来自计时器195的时间信号发送至存储单元193。并将上述储罐状态判断结果和其时刻等信息,作为储罐状态对时间信息,储存到存储单元193中。然后,控制装置19反复进行上述步骤S101以后的处理流程。
下面对上述步骤S103中的泄漏判断处理以及步骤S105中的储罐状态判断处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7为,从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或恒温流量测定部M2输入的以各信号S1、S2为基础的输出电压和储罐1内液位变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在图7中,线L1表示来自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的以信号S1为基础的输出电压与储罐1内液位变动速度之间的关系;而线L2表示来自恒温流量测定部M2的以信号S2为基础的输出电压与储罐1内部的液位变动速度之间的关系。但是,因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为用于检测储罐1所储存液体的细微液位变动的测定部,如图7所示,其液位变动速度的有效检测范围为0.001[mm/h]~2[mm/h]之间。另外,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为可检测储罐1所储存液体的大量液位变动的测定部,故其液位变动速度的有效检测范围在2[mm/h]~200[mm/h]之间,如图7所示。
另外,在图7中,当储罐1的液位变动速度小于0.002[mm/h]时,则定义为内部液体的液位变动几乎不存在的状态(停止状态);而液位变动速度处于0.002[mm/h]~100[mm/h]范围内时,将其定义为内部液体向储罐1外部泄漏的状态(泄漏状态)。储罐1的液位变动速度处于100[mm/h]~1000[mm/h]范围内时,则定义为从储罐1中抽出液体引起液位急剧下降的状态(抽取状态);而液位变动速度大于等于1000[mm/h]时,定义为对储罐1补充液体引起液位急剧上升的状态(补充状态)。
另外,通过对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的电阻62以及可变电阻63的各电阻值进行适当设定,与液位变动速度处于0.001[mm/h]~0.002[mm/h]范围内时的信号S1相应的输出电压定为电压V1[V];与液位变动速度为2[mm/h]时的信号S1相应的输出电压规定为电压V2[V]。这时,上述步骤S103的泄漏判断基准为,将以信号S1为基础的输出电压作为电压V1[V]的场合,设定为无泄漏(停止状态);将以信号S1为基础的输出电压处于电压V1[V]至电压V2[V]之间的场合,设定为发生泄漏(泄漏状态)。而当以信号S1为基础的输出电压大于V2[V]时,该泄漏判断基准则设定储罐1处于泄漏状态。但是,这时的液面变动速度根据发自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的信号S2进行检测。
另外,通过对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的电阻53、55以及可变电阻54的各电阻值进进行适当设定,将液位变动速度为2[mm/h]时的信号S2相应的输出电压定为V3[V];液位变动速度为100[mm/h]时的信号S2相应的输出电压定为V4[V];液位变动速度为1000[mm/h]时的信号S2相应的输出电压定为V5[V]。这时上述步骤S105的储罐状态判断基准为,将以信号S2为基础的输出电压处于电压V3[V]至V4[V]范围之间的场合,设定为泄漏状态;而以信号S2为基础的输出电压处于电压V4[V]至电压V5[V]范围之间时,则设定为抽取状态;以信号S2为基础的输出电压大于等于电压V5[V]时,定为补充状态。以信号S2为基础的输出电压小于V3[V]时,将该储罐状态判断基准规定为处于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检测范围之外,并遵循上述泄漏判断基准。
例如,控制单元192分别从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以及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接受信号S1、S2,且以信号S1为基础的输出电压为电压V1[V]时,控制单元192根据上述泄漏判断基准,进行泄漏判断处理,如图7中线L1所示,判断储罐1处于停止状态。这时,由于以信号S2为基础的输出电压小于电压V3,故属于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的检测范围之外。因此,控制单元192根据上述泄漏判断基准,判断储罐1处于停止状态。
另外,当控制单元192接受的以信号S1为基础的输出电压,大于电压V1[V]并小于等于电压V2[V]时,控制单元192根据上述泄漏判断基准,进行泄漏判断处理,如图7中线L1所示,判断储罐1处于泄漏状态。通过该泄漏判断处理,储罐1被判断为泄漏状态时,控制单元192根据上述泄漏判断基准,进行储罐状态判断处理。这时,以信号S2为基础的输出电压小于电压V3[V],属于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所检测范围之外。因此,控制单元192根据上述泄漏判断基准,判断储罐1处于泄漏状态。
而当控制单元192接受的以信号S1为基础的输出电压大于电压V1[V],且控制单元192接受的以信号S2为基础的输出电压大于等于电压V3并小于电压V4[V]时,控制单元192根据上述泄漏判断基准,进行泄漏判断处理,如图7中线L1所示,判断储罐1处于泄漏状态。然后,控制单元192根据上述储罐状态判断基准,进行储罐状态判断处理,如图7中线L2所示,判断储罐1处于泄漏状态。因此,控制单元192最终正确判断储罐1处于泄漏状态。
当控制单元192接受的以信号S1为基础的输出电压大于电压V1[V],且控制单元192所接受的基于信号S2的输出电压大于等于电压V4并小于电压V5[V]时,控制单元192根据上述泄漏判断基准,进行泄漏判断处理,如图7中线L1所示,判断储罐1处于泄漏状态。然后,控制单元192根据上述储罐状态判断基准,进行储罐状态判断处理,如图7中线L2所示,判断储罐1处于抽取状态。这时,控制单元192根据上述储罐判断基准,判断储罐1处于抽取状态。
而且,当控制单元192所接受的以信号S1为基础的输出电压大于电压V1[V],且控制单元192所接受的以信号S2为基础的输出电压大于电压V5[V]时,控制单元192根据上述泄漏判断基准,进行泄漏判断处理,如图7中线L1所示,判断储罐1处于泄漏状态。然后控制单元192根据上述储罐状态判断基准,进行储罐状态判断处理,如图7中线L2所示,判断储罐1处于补充状态。这样,控制单元192根据上述储罐状态判断基准,判断储罐1处于补充状态。
如上所述,泄漏检测系统10可正确判断储罐1处于停止状态、泄漏状态、抽取状态、补充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同时,如图1所示,泄漏检测装置11的液体出入部12下端通过磁铁15固定在储罐1的底板4上,而且,如图2所示,泄漏检测装置11上端通过设在储罐1的计量口5上的O型环8而被支撑,既保持了储罐1内部气密性又可进行相对于储罐1顶板2的上下移动。这样,即使随环境温度变化顶板2和侧板3发生了变形,因泄漏检测装置11上端,即顶盖16相对于计量口5进行滑动,而且泄漏检测装置11下端即液体出入部12固定于底板4上,所以泄漏检测装置11不至于因顶板2和侧板3变形而上下移动。因此,流量测定部13相对于底板4的高度可以一直保持恒定,从而可抑制流量测定部13相对于底板4的高度发生变化而导致的虚拟性泄漏等检测错误判断。
这里,在未发生液体泄漏的储罐1中设置泄漏检测系统10,对储罐1内部液体的液位变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测定,其结果如图8所示。如图8所示,储罐1处于环境温度变化即冷暖差为10度左右的环境下,但是液位变动速度并无多大变化,稳定在零附近。即,通过泄漏检测装置11可抑制由于储罐1随环境温度变化产生的热胀冷缩变形,尤其是顶板2和侧板3变形而造成的虚拟性泄漏等错误检测判断,从而实现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泄漏检测处理的泄漏检测系统10。
根据本实施例,具有流量测定部,以对储存在储罐内的液体液位变动引起的液体流量进行测定,其下端通过磁力固定在储罐底板上,而其上端则通过O型环可上下自由移动地固定在计量口上。这样,即使储罐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使储罐热胀冷缩并引起变形,尤其是储罐顶板和侧板发生变形时,该顶板和侧板的变形也不会引起流量测定部上下移动,即相对于储罐底板,流量测定部的高度可保持恒定,从而可防止将流量测定部相对于该底板的高度发生变化引起的虚拟液体流量误测定为液体流量为非零的现象。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可实现如下泄漏检测系统,即,其包括上述泄漏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根据使用上述流量测定部检测储罐内液体的液位变动速度,来检测储罐的液体泄漏,同时输出警报信号,告知发生液体泄漏。因此,当储罐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使储罐发生热胀冷缩并导致变形,尤其是储罐顶板和侧板的变形时,可抑制流量测定部相对于该底板的高度发生变化而检测出虚拟泄漏等的误识别现象,从而可实施高精度的泄漏检测处理。
而且,上述泄漏检测系统,作为检测储罐所储存液体的液位变动速度的装置,包括,备有温度传感器133、134的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以及备有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及温度传感器136的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故具有从储罐内极微小的液位变动到大量液位变动之间的多达6位数的有效检测范围,从而可根据储罐内液位变动进行储罐状态判断处理,并在可正确地判断与储存液体的液量变动相关的各种状态的同时,可以早期且容易地检测出泄漏。
另外,该泄漏检测系统对储罐进行泄漏判断处理或储罐状态判断处理时,不需要进行诸如对储存液体进行抽出等预备作业,或对储罐进行封闭等预备施工作业,故在泄漏判断处理或储罐状态判断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停止储罐的运行,这样,在进行储罐泄漏检测作业时可降低给储罐所有方带来的经济损失。
第二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中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泄漏检测装置11的下端通过磁铁15可拆卸地固定在底板4上,而本实施例中,液体出入部12下部通过磁铁15设置有空心体。
图9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中的泄漏检测系统的大致构成的部分省略剖面图。并且,在图9中,显示该泄漏检测系统20设置在储罐1中的状态。泄漏检测系统20中,液体出入部12下端隔着磁铁15设置有空心体21。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相同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图10为表示空心体21的结构的仰视立体图。
空心体21采用希望的磁性材料,如图9所示,通过磁铁15在其上部固定泄漏检测装置11。空心体21在其上部固定泄漏检测装置11,同时固定在储罐1的底板4上,这样,泄漏检测装置11通过磁铁15及空心体21被固定在储罐1的底板4。
另外,如图9和图10所示,空心体21侧壁设有多个开口部21a。这样,即使储罐1底部沉积有污泥等异物n时,空心体21也可从开口部21a向外挤出进入其内部的异物n,并到达底板4上。这样,空心体21与底板4结合时,可避免异物n夹入其外壁下端与底板4之间。这里,空心体21如上所述用规定磁性体材料制成,故被磁铁15磁化。如图9所示,当空心体21在其上部通过磁铁15固定有泄漏检测装置11时,被磁铁15磁化,同时通过磁性结合在底板4上。这样,泄漏检测装置11下端通过磁铁15及空心体21,磁性结合在储罐1的底板4上。在该泄漏检测系统20中,即使储罐1底部堆积有异物n,也可通过磁力很容易地将泄漏检测装置11下端固定在底板4上。如图9所示,空心体21最好具有使液体出入部12的过滤器12a不被埋在异物n中的高度H。
而且,即使异物n为泄漏管理对象以外的液体时,空心体21也可防止异物n进入过滤器12a内。因此,空心体21可使泄漏管理对象即储存液体在储罐1和泄漏检测装置11之间有效流通。
根据本实施例可实现如下泄漏检测系统,即,在泄漏检测装置下端隔着磁铁设置磁性体材料的空心体,而且该空心体侧壁形成有连通其内外的开口部,而该空心体高度设定成高于储罐底板上堆积的污泥或泄漏管理对象以外的液体等异物的高度。这样,即使储罐底板上堆积有污泥或泄漏管理对象以外的液体等异物时,也可以将泄漏检测装置下端固定于储罐底板上,而且可以可靠地将泄漏检测装置的液体出入部设置于比上述异物高的位置,不仅具有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效果,还可防止在储罐和泄漏检测装置之间通过该液体出入部的液体流通不畅现象。
第三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中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泄漏检测装置11上端可上下自由移动地被支撑在储罐1的顶板2上的计量口5中,而且泄漏检测装置11下端可拆卸地固定在储罐1的底板4上。而本实施例中,则设置电磁阀,可以使测定细管内的液体停止流动,且在液体停止流动时进行流量测定部的校准处理。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泄漏检测系统的大致构成的部分省略剖面图。该泄漏检测系统30中,设置泄漏检测装置31来替代泄漏检测装置11,并设置控制装置37来代替控制装置19。泄漏检测装置31中,设置液体出入部35来代替液体出入部12,并设置流量测定部33来代替流量测定部13,设置顶盖32来代替顶盖16。而且,泄漏检测装置31在流量测定部33和液体出入部35之间设有电磁阀34。另外,控制装置37通过导线36分别与流量测定部33和电磁阀34电连接。其中,导线36设置在导管Pg内。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相同构成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
顶盖32固定在套管17上部,作为盖子起着防止储液部14内混入异物等的作用。另外,如图11所示,顶盖32上设有:连通储液部14内部即空间SP1和储罐内部的通气管路32a;以及在储罐顶板例如计量口处形成螺栓连接用的螺纹部32b。并且,顶盖32的构成材料,可以是具有与储罐的构成材料相近的热膨胀系数的金属,最好是采用铸铁或不锈钢等与该储罐构成材料相同的金属。
流量测定部33包括传感器托架33a、测定细管33b、上述温度传感器133、134、136以及上述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如图11所示,流量测定部33中,在传感器托架33a上部固定有温度传感器136及导管Pg。另外,传感器托架33a上固定有测定细管33b、温度传感器133、134以及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这时,流量测定部33中,在测定细管33b外壁面上,从储液部14一侧开始依次设置温度传感器133、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以及温度传感器134。具体是,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配置在测定细管13b的中心附近,而且温度传感器133、134分别配置在与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等距离处。
如图11所示,传感器托架33a配置在储液部14下端并被包裹于套管17内。这样,传感器托架33a作为支撑基座,向温度传感器133、134、136、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以及测定细管33b提供支撑,同时还作为保护体,保护上述各个部分不受液体浸泡等引起的腐蚀。而传感器托架33a的构成材料,可以是具有接近于设置泄漏检测装置31的储罐1的热膨胀系数的金属即可,最好采用与储罐1的构成材料相同的铸铁或不锈钢等材料。
测定细管33b作为储液部14和电磁阀34之间的液体流通路径,对于储液部14内液体的微小液位变动,产生很高的液位变动速度。这时,测定细管33b的横截面面积应设定为远小于套管17的横截面面积,至少为1/50以下,优选1/100以下,最优选1/300以下。
而且,在流量测定部33中,使用温度传感器133、134和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对流动于该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温度进行检测。即,温度传感器133、134具有检测测定细管33b内液体温度的功能。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则具有检测测定细管33b内部的液体温度的功能,同时还具有对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的功能,使该液体温度与储液部14内的液体温度相等。温度传感器136具有用于检测储液部14内的液体温度的功能。并且,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在对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温度和储液部14内的液体温度进行比较时,使用温度传感器136所测温度。
另外,通过组合使用温度传感器133、134,可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的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该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通过检测测定细管33b中两个定点的液体温度差,来测定液体流量。而且,通过组合使用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及温度传感器136,可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该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根据将测定细管33b内液体温度和储液部14内液体温度加热处理成相同温度的热处理数据,对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流量进行测定。
电磁阀34如上所述设置在流量测定部33和液体出入部35之间,并在测定细管33b和液体出入部35之间形成可使液体流通的开口部。另外,电磁阀34作为控制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流动的阀门,其包括,用于开闭该开口部的开闭阀34a,以及驱动开闭阀34a的驱动装置34b。这时,驱动装置34b由控制装置37进行驱动控制。并且,驱动装置34b通过导线36与控制装置37电连接。
液体出入部35上设有过滤器托架35a和过滤器35b。如图11所示,过滤器35b安装在过滤器托架35a上。过滤器35b与上述过滤器12a同样,具有如下功能:可防止储罐内的浮游或沉淀的污泥等异物混入泄漏检测装置11内部,并使储罐内的液体流入泄漏检测装置31;使停留在储液部14内液体流出到泄漏检测装置11外,即储罐内。这时,电磁阀34和液体出入部35之间的液体流动通过过滤器托架35a上的贯通口实现。并且,过滤器托架35a的构成材料,可以是具有接近于储罐构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金属即可,最好是与储罐的构成材料相同的铸铁或不锈钢等材料。
下面,对控制装置37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图12为控制装置37的大致结构方框图。如图12所示,控制装置37包括:A/D转换器371、控制单元372、储存单元373、通知单元374、计时器375。而且,电磁阀34中,如上所述,控制单元372和驱动装置34b形成电连接。
A/D转换器371接受由上述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所输出的信号S1和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所输出的信号S2,并将其分别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A/D转换器371将这些数字信号分别输出到控制单元372。这时,A/D转换器371通过导线36接受来自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的信号S1以及来自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的信号S2。并且,当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以及A/D转换器371上均设有无线通信用的接口时,A/D转换器371可与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以及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进行无线通信并接受信号S1、S2。
控制单元372具有与上述控制单元192几乎完全相同的结构及功能。即,控制单元372具有计算控制功能,即,当接受由A/D转换器371转换成数字信号的信号S1、S2时,对所接受的信号S1、S2进行规定的计算处理,分别导出基于信号S1的测定细管33b内液体流量以及基于信号S2的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流量,并将所得出的各液体流量分别变换为液位变动速度。另外,控制单元372具有警报控制功能,即,通过算出的液位变动速度对储罐中的液体发生泄漏与否进行判断处理,当判断储罐处于泄漏状态时,输出警报信号。而且,控制单元372还具有:将得出的储罐状态判断结果储存到存储单元373的存储控制功能;以及将状态判断结果等各种信息传送到通知单元374的信息输出控制功能。另外,控制单元372对上述温度传感器133、134、136和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进行驱动控制。
另外,控制单元372对驱动装置34b进行驱动控制。即,当使用泄漏检测装置31判断储罐是否发生泄漏时,控制单元372向驱动装置34b输出开启电磁阀34的开闭阀34a的控制信号。而对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以及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进行校准时,控制单元372则向驱动装置34b输出关闭电磁阀34的开闭阀34a的控制信号。
存储单元373在控制单元372的控制下,对接受来自控制单元372的关于储罐的状态判断结果或运算参数等各种信息进行存储。控制单元372可读出存储在存储单元373中的各种信息。另外,存储单元373中预存有控制单元372执行上述各控制功能所需的各种处理程序。并且,存储单元373可以并用存储各种处理程序的ROM和RAM等的可重写上述各种信息的存储器,最好使用E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等可重写的永久存储器。或者,也可以组合使用这些存储器。
通知单元374根据从控制单元372接受的警报控制信息,输出警报,以通知储罐发生泄漏情况。另外,通知单元374具有在控制单元372的控制下,对从控制单元372接受的各种信息,例如泄漏发生与否信息或每间隔一定时间的关于储罐1状态变化的信息,进行画面输出或打印输出的功能。这里,通知单元374所输出的警报可以是蜂鸣器或警笛等声音警报,也可以是警告灯等光线警报,也可以是监视器显示等画面输出,还可以是上述警报方式组合而成的警报输出。
计时器375在控制单元372的控制下,例如当控制单元372进行上述泄漏发生与否判断时,将记录有当时日期和时刻的数字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372中。即,计时器375起着向控制单元372提供时间信息的时钟功能。
另外,电磁阀34的驱动装置34b对应于来自控制单元372控制信号,驱动开闭阀34a开启或关闭。这时,驱动装置34b通过图11中所示导线36进行有线通信,接受来自控制单元372的上述控制信号。并且,当驱动装置34b以及控制单元372上设有无线通信用接口时,控制单元372可对驱动装置34b进行无线通信,而向驱动装置34b发送控制驱动装置34b的控制信号。
下面,对在泄漏检测系统30中,当控制装置37检测出液体泄漏状态时,直到输出通知该泄漏状态的警报之前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图13为流量测定部33的测定细管33b设置区附近的结构剖面图。在图13中,除了显示流量测定部33外,还显示了储液部14下端及电磁阀34。
在图13中,控制装置37通过使用泄漏检测装置31对储罐是否发生泄漏进行判断时,控制单元372向驱动装置34b发送开启开闭阀34a的控制信号。这时,驱动装置34b根据来自控制单元372的控制信号,对电磁阀34的开口部进行驱动,使开闭阀34a开启。这样,测定细管33b连通储液部14和电磁阀34,从而使储液部14和电磁阀34之间液体可以进行流动。
如上所述,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在温度传感器133、134的各设置位置,对测定细管33b内的各个液体温度进行检测,然后,向控制单元372发送对应于这些各液体温度差的信号S1。另外,如上所述,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检测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以及温度传感器136的各个设置位置的液体温度,然后,将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中加热处理的源极电压所对应的信号S2发送至控制单元372。
控制单元372分别接受来自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及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的信号S1、S2时,执行与上述步骤S101~S107几乎相同的处理步骤。即,控制单元372根据信号S1、S2进行规定的计算处理,并分别导出对应于信号S1的液体流量P1和对应于信号S2的液体流量P2。然后,控制单元372进行将得出的流量P1、P2除以测定细管33b截面积的计算处理,从而将流量P1、P2分别换算成泄漏检测装置31的储液部14内的液位变动速度F1、F2。
然后,控制单元372根据信号S1所对应的液位变动速度F1,进行上述泄漏判断处理,然后根据需要,使用信号S1所对应的液位变动速度F2进行上述储罐状态判断处理。这里,顶盖32通过通气管路32a连通储罐内部和储液部14内部,从而使储罐内部和储液部14内部保持相同气压。这样,该储罐内液体的液面位置和储液部14内液体液面位置相同,同时储液部14内的液位变动速度与储罐内的液位变动速度相等。从而,控制单元372可根据该液位变动速度,即上述液位变动速度F1、F2,判断储罐是否发生泄漏。这时,控制单元372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几乎相同地,可根据泄漏判断基准和/或储罐状态判断基准和液位变动速度F1、F2,判断储罐关于液量变动的各种状态(停止状态、泄漏状态、补充状态、抽取状态等)。
然后,当控制单元372判断储罐处于泄漏状态时,就向通知单元374发送警报输出控制信号。通知单元374根据来自控制单元372的警报输出控制信号,以声、光等各种形式,输出通知该泄漏状态的警报。
这里,当温度传感器133、134和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对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温度进行检测时,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所发出的热量,通过传感器托架33a和测定细管33b所包围的空间SP2内气体的对流,向温度传感器传递。这样,温度传感器133所检测温度往往比原来的液体温度高。这给上述液位变动速度F1带来误差。因此,控制单元372使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检测当液位变动速度F1达到期望的基准值(例如零)时相应的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温度差,并使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输出对应于该液体温度差的信号S1。然后,控制单元372将基于该信号S1的输出电压作为校准值,并将该校准值反映到上述液位变动速度计算处理中,从而对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进行校准。
图14为,从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以及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检测液体温度开始,直到控制装置37对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进行校准处理为止的处理步骤流程图。在图14中,当控制装置37对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进行校准处理时,控制单元372向驱动装置34b发送关闭开闭阀34a的控制信号,从而对驱动装置34b进行驱动控制,使其关闭电磁阀34开口部的开闭阀34a(步骤S201)。这时,开闭阀34a通过驱动装置34b的驱动,关闭电磁阀34开口部,例如测定细管33b的下端。这样,开闭阀34a可直接使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停止流动,使该液体的液位变动速度成为零。
然后,图13中的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在控制单元372的控制下,检测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温度,同时温度传感器136在控制单元372的控制下,检测储液部14内的液体温度。这里,当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所检测的液体温度低于温度传感器136所检测的液体温度时,如上所述,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的加热单元135b(请参考图4)对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与此同时,图13中的温度传感器133、134在控制单元372的控制下,分别检测滞留在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温度(步骤S202)。这时,加热单元135b所发出的热量通过空间SP2内空气的对流,传递到温度传感器133,所以温度传感器133所检测温度T3高于原来的液体温度。而温度传感器134检测滞留在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的原来温度T4。
其次,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输出信号S0,该信号S0与基于液体温度T3的电压和基于液体温度T4的电压的电压差相对应(步骤S203)。并且,液体温度T3、T4不是相同温度,所以信号S0具有非零的输出电压V6。
然后,控制单元372接受来自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的信号S0,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输出电压与液位变动速度的相互关系,导出对应于该信号S0的液位变动速度。图15为,以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输出信号为基础的输出电压,和滞留在泄漏检测装置31内的液体液位变动速度之间的关系模式图。图15中,线L3为表示该输出电压和液位变动速度之间关系的基准线,液位变动速度以及输出电压均通过零点(原点)。控制单元372根据该线L3所显示的输出电压和液位变动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导出对应于信号S0的液位变动速度,从而得出图15中的液位变动速度f1。其中,该信号S0为测定细管33b内液体不流动时的输出信号,所以该液位变动速度f1相当于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所具有的误差。即,控制单元372可获得该液位变动速度f1,作为校准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用的校准值。这样,控制单元372控制运算处理,将上述校准值反映(例如,减去液位变动速度f1)在液位变动速度中,从而完成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的校准处理(步骤S204)。而且,该校准值储存在存储单元373中,每当进行步骤S204校准处理时,校准值则被更新。
然后,控制单元372向驱动装置34b发送开启开闭阀34a的控制信号,即对驱动装置34b进行驱动控制,使电磁阀34开口部开闭阀34a开启(步骤S205)。这时,开闭阀34a通过驱动装置34b的驱动,开放测定细管33b下端。这样,测定细管33b使储液部14和电磁阀34之间的液体可进行流动,使泄漏检测装置31和储罐内部之间的液体便于流通。
根据本实施例,储液部14内和储罐内的气压保持几乎相同,当储液部14内的液体与储罐内的液体一起发生液位变动时,通过控制储液部14、测定细管33b、电磁阀34以及液体出入部35,使该液体流动,而且设有流量测定部,来测定作为储罐内的液体流量的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流量。而且,设置电磁阀34可自由开启和关闭液体流通的开口部,例如测定细管33b下端,可直接阻止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流动,然后对被电磁阀34所截留的测定细管34b内的液体温度差进行检测。这样,可测定随着储罐内液体的液位变动引起的液体流量,而且,即使储罐所处环境温度变化引起储罐及储液部14内的气压发生变化,也能可靠地阻止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流通,从而可以可靠地检测出液位变动速度为零时的测定细管33b内液体温度差。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如下的泄漏检测系统,其包括:上述泄漏检测装置;控制装置,是使用上述流量测定部检测储罐内液体的液位变动速度,并根据该液位变动速度,检测出储罐发生液体泄漏,同时输出警报信号通知发生液体泄漏,而且,根据液位变动速度为零时的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温度差,进行流量测定部的校准处理。这样,即使储罐所处环境温度变化导致储罐以及储液部14内的气压发生变化,也可以可靠地进行对该流量测定部的校准处理,从而可降低储罐内液体流量的测定误差,可实现高精度的泄漏检测处理。
而且,该泄漏检测系统,由于作为对储罐所储存液体的液位变动速度的检测装置,包括:设有温度传感器122、134的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和设有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以及温度传感器136的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故具有从储罐内的极微小的液位变动到大量液位变动之间的多达6位数的有效检测范围,可根据储罐内液位变动,实时地进行储罐状态判断处理,可准确判断关于储罐内储存液体液量变动的各种状态,同时,能够早期且容易地检测出泄漏的发生。
另外,在该泄漏检测系统对储罐进行泄漏判断处理或储罐状态判断处理时,不需要进行诸如抽出储存的液体等预备作业,或对储罐进行封闭等预备施工作业,故在泄漏判断处理或储罐状态判断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停止储罐的运行,这样,在进行储罐泄漏检测作业时可降低给储罐所有者带来的经济损失。
第四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中的第四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电磁阀使测定细管内的液体停止流通,而且,当该液体停止流通时,进行流量测定部的校准处理。而本实施例中,除了这些结构外,还加上:泄漏检测装置的上端部可自由上下移动地被支撑在储罐顶板的例如计量口上,而且泄漏检测装置下端部可拆卸地固定在储罐的底板上。
图1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的泄漏检测系统的概略结构的部分省略剖面图。并且,在图16中,显示该泄漏检测系统40设置在储罐1中的状态。泄漏检测系统40中,设置泄漏检测装置41代替泄漏检测装置31。泄漏检测装置41中,设置液体出入部42代替液体出入部35,并设置顶盖16代替顶盖32。而且,泄漏检测装置31中,在液体出入部42下端设有磁铁15。其他构成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在相同结构使用相同符号。
如图16所示,液体出入部42包括,过滤器12a、过滤器罩12b以及过滤器托架35a。这样,液体出入部42具有与上述液体出入部12、35相同的作用和效果。这时,磁铁15可拆卸地结合在液体出入部42下端即过滤器罩12b下端,和储罐1的底板4之间。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几乎相同的结构及功能以及与上述第三实施例几乎相同的结构及功能,故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三实施例相等的作用及效果。
即,根据本实施例,储液部14内和储罐内的气压通常几乎相同,同时当储液部14内的液体与储罐内的液体一起发生液位变动时,通过控制储液部14、测定细管33b、电磁阀34以及液体出入部42,使该液体流动,而且设有流量测定部,来测定作为储罐内的液体流量的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流量。而且,设置电磁阀34可自由开启和关闭液体流通的开口部例如测定细管33b下端,可直接阻止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流动,然后对被电磁阀34所截留的测定细管34b内的液体温度差进行检测。而且,装置下端通过磁力固定在储罐底板上,同时,装置上端则通过O型环可上下自由移动地被支撑在储罐顶板的例如计量口上。这样,即使储罐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使储罐热胀冷缩并引起变形,尤其是储罐顶板和侧板的变形,该顶板和侧板的变形也不会引起流量测定部上下移动,即相对于储罐底板可保持平时恒定的高度,而且,即使伴随环境温度变化,储罐以及储液部14内气压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可靠地阻止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流通。这样,可防止流量测定部相对于该底板的高度发生变化,进而误测定出液体流量为非零的现象,同时可以可靠地检测出液位变动速度为零时的测定细管33b内液体温度差。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如下泄漏检测系统,其包括:上述泄漏检测装置;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使用上述流量测定部检测出储罐内液体的液位变动速度,并根据该液位变动速度,检测出储罐的液体泄漏,同时输出警报,通知发生液体泄漏,而且,根据液位变动速度为零时的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温度差,对流量测定部进行校准处理。因此,即使储罐因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使储罐热胀冷缩并引起变形,尤其是储罐顶板和侧板的变形,也可抑制流量测定部相对于该底板的高度发生变化导致虚拟泄漏检测等误识别现象发生。另外,即使储罐所处环境温度变化导致储罐以及储液部14内的气压发生变化,也可以可靠地进行对该流量测定部的校准处理,从而可降低储罐内液体流量的测定误差,可实现更高精度的泄漏检测处理。
而且,该泄漏检测系统,由于作为对储罐所储存液体的液位变动速度的检测装置,包括:二定点流量测定部M1,设有温度传感器133、134;恒温控制流量测定部M2,设有旁热式温度传感器135以及温度传感器136,故具有从储罐内的极微小的液位变动到大量液位变动之间的多达6位数的有效检测范围,可根据储罐内液位变动,进行实时的储罐状态判断处理,可准确判断关于储罐内所储存液体的液量变动的各种状态,能够早期且容易地检测出泄漏的发生。
另外,当该泄漏检测系统对储罐进行泄漏判断处理或储罐状态判断处理时,不需要进行诸如对储存液体进行抽出等预备作业,或对储罐进行封闭等预备施工作业,故在泄漏判断处理或储罐状态判断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停止储罐降的运行,这样,在进行储罐泄漏检测作业时,可降低给储罐所有者带来的经济损失。
并且,在本发明中,控制单元和通知单元之间的信息发送和接受均通过有线通信来进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如在控制单元和通知单元设置无线通信用接口,可在控制单元和通知单元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向通知单元发送控制信号等各种信号。这时,由于用于输出泄漏检测警报信号的通知单元可被设置在距离储罐较远处,从而实现可对泄漏检测进行远程监控的泄漏检测系统。
另外,在本发明中,以储罐形状为圆筒状的地上储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其储罐形状可以是球状或长方体等圆筒形之外的形状,而且可以是地下储罐。
另外,本发明中,泄漏检测装置形状为筒状,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泄漏检测装置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以外的诸如椭圆形,多边形等。
另外,本发明中,通过电磁阀34的开闭阀34a堵塞测定细管33b下端,以使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停止流通,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是,用电磁阀34的开闭阀34a堵塞测定细管33b的上端,使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停止流通;也可以是,通过堵塞电磁阀34下端的开口部,即过滤器托架35a的开口部上端,来停止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流通。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电磁阀34使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流通停止,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可以是,使用电动阀使测定细管33b内的液体流通停止。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如下泄漏检测装置,即使储罐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使储罐热胀冷缩并引起变形,尤其是储罐顶板和侧板的变形,该顶板和侧板的变形也不会引起流量测定部上下移动,即相对于储罐底板可保持恒定的高度。这样,可防止将流量测定部相对于该底板的高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虚拟液体流量错误判断液体流量为非零的现象。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实现如下泄漏检测系统,通过使用上述泄漏检测装置,即使当储罐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使储罐热胀冷缩并引起变形,尤其是储罐顶板和侧板的变形时,也可抑制流量测定部相对于该底板的高度发生变化而产生虚拟泄漏检测等误识别现象,从而可实施高精度的泄漏检测处理,同时可以早期且容易地检测出储罐泄漏。
而且,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如下泄漏检测装置,即使储罐所处环境温度变化引起储罐及储液部内的气压发生变化,也能可靠地阻止测定细管内的液体流通,从而可以可靠地测出液位变动速度为零时的测定细管内液体温度差。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如下泄漏检测系统,通过使用上述泄漏检测装置,即使储罐所处环境温度变化导致储罐以及储液部内的气压发生变化,也可以可靠地进行对流量测定部的校准处理,从而可降低储罐内液体流量的测定误差,可实现高精度的泄漏检测处理,而且可以早期且容易地检测出储罐泄漏。
而且,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如下泄漏检测装置,即使储罐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使储罐热胀冷缩并引起变形,尤其是储罐顶板和侧板的变形也不会引起流量测定部上下移动,即相对于储罐底板,可保持恒定的高度,而且,即使伴随环境温度变化,储罐以及储液部内气压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可靠地阻止测定细管内的液体流通。这样,可防止将流量测定部相对于该底板的高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虚拟液体流量作为液体流量被误识别为非零而进行测定的现象,同时可以可靠地检测出液位变动速度为零时的测定细管内液体温度差。
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上述泄漏检测装置,即使储罐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使储罐热胀冷缩并引起变形,尤其是储罐顶板和侧板的变形时,也可抑制因流量测定部相对于该底板的高度发生变化而造成的检测出虚拟泄漏等的错误识别;而且,即使储罐所处环境温度变化导致储罐以及储液部14内的气压变化,也能够可靠地进行对该流量测定部的校准处理,从而可降低储罐内液体流量的测定误差,实现高精度的泄漏检测处理,而且可以早期且容易地检测出储罐的泄漏。
Claims (15)
1、一种泄漏检测装置,是根据储存在储罐中的液体的液位变动来检测出上述液体泄漏的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体出入部,用于上述储罐内的液体流入及流出;
流量测定部,设置在上述液体出入部的上端,随着上述泄漏检测装置内的上述液体的液位变动,进行流量测定;
储液部,设在上述流量测定部上方,并具有供储存从上述液体出入部流入的上述液体的空间;
上述泄漏检测装置的下端可拆卸地固定在上述储罐底板上,而上述泄漏检测装置的上端连通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储罐内部,同时被可上下自由移动地支撑在上述储罐顶板上设有的贯通口处。
2、一种泄漏检测装置,是根据储存在储罐中的液体的液位变动来检测上述储罐中的上述液体泄漏的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部,具有储存从上述储罐流入的上述液体的空间;
流道部,连通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储罐内部,并随着上述液位变动,流通上述液体;
流道开闭部,自由开启或关闭上述流道部的至少一端;
流量测定部,对流经上述流道部内的液体流量进行测定;
校准处理部,进行上述流量测定部的校准处理。
3、一种泄漏检测装置,是根据储存在储罐中的液体的液位变动来检测上述液体泄漏的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部,具有可储存从上述储罐流入的上述液体的空间;
流道部,随着上述液位变动,使上述液体在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储罐内部之间流通;
流道开闭部,自由开启或关闭上述流道部的至少一端;
流量测定部,测定流经上述流道部内的液体流量;
校准处理部,进行上述流量测定部的校准处理;
上述泄漏检测装置的下端可拆卸地固定在上述储罐底板上,而上述泄漏检测装置上端连通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储罐内部,并被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上述储罐顶板上设有的贯通口处。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泄漏检测装置的下端通过磁铁可拆卸地固定在上述储罐底板。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泄漏检测装置上端通过弹性体被支撑在上述贯通口处。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流量测定部包括:
用于检测上述流道部内的液体温度的至少一个温度检测部;
对上述流道部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部;
控制部,对上述加热部中的液体加热温度进行控制,使上述储液部内的液体温度和上述流道部内的液体温度相一致。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处理部根据在上述流道部内停留的液体温度所对应的输出信号,进行上述流量测定部的校准处理。
8、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量测定部以及上述储液部外侧设置有金属制的保护构件,从而在上述液体中提供保护,而且上述保护构件具有特定范围的热膨胀系数,使上述流量测定部和上述底板之间保持恒定距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护构件与上述储罐采用相同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泄漏检测装置与上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磁性体制成的中间构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流量测定部包括:
位于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液体出入部之间的上述液体的流道部;
对上述流道内的液体温度进行检测用的至少一个温度检测部;
加热上述流道内液体的加热部;
控制部,对上述加热部中的液体加热温度进行控制,使上述储液部内的液体温度和上述流道内的液体温度相一致。
12、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道开闭部使用电磁阀对上述流道部的至少一端进行开启或关闭。
13、一种泄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泄漏检测装置,其根据储存在储罐中的液体的液位变动来检测上述液体泄漏,包括,上述储罐内液体流入及流出的液体出入部;设在上述液体出入部上端,随着上述泄漏检测装置内的上述液体的液位变动进行流量测定的流量测定部;设在上述流量测定部上方,并具有供储存从上述液体出入部流入的上述液体的空间的储液部;上述泄漏检测装置的下端可拆卸地固定在上述储罐底板上,而上述泄漏检测装置上端连通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储罐内部,并被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上述储罐顶板上设有的贯通口处;
控制装置,对上述泄漏检测装置进行驱动控制。
14、一种泄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泄漏检测装置,根据储存在储罐中的液体的液位变动来检测上述液体泄漏,其包括,具有供储存从上述储罐流入的上述液体的空间的储液部;连通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储罐内部,并根据上述液位变动,使上述液体流通的流道部;自由开启或关闭上述流道部至少一端的流道开闭部;测定流动在上述流道部内的液体流量的流量测定部;对上述流量测定部进行校准处理的校准处理部;
控制装置,对上述泄漏检测装置进行驱动控制。
15、一种泄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泄漏检测装置,其根据储存在储罐中的液体的液位变动来检测上述液体泄漏,包括,具有供储存从上述储罐流入的上述液体的空间的储液部;根据上述液位变动,使上述液体流通在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储罐内部之间的流道部;自由开启或关闭上述流道部的至少一端的流道开闭部;测定流动在上述流道部内的液体流量的流量测定部;对上述流量测定部进行校准处理的校准处理部;上述泄漏检测装置下端可拆卸地固定在上述储罐底板,而上述泄漏检测装置上端则连通上述储液部空间和上述储罐内,并被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上述储罐顶板上设有的贯通口处;
控制装置,对上述泄漏检测装置进行驱动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95674/2003 | 2003-07-11 | ||
JP2003195675A JP2005030885A (ja) | 2003-07-11 | 2003-07-11 | 漏洩検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漏洩検出システム |
JP195675/2003 | 2003-07-1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09738A true CN1809738A (zh) | 2006-07-26 |
Family
ID=34206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80017067 Pending CN1809738A (zh) | 2003-07-11 | 2004-06-30 | 泄漏检测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泄漏检测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5030885A (zh) |
CN (1) | CN1809738A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13627A (zh) * | 2011-05-04 | 2012-01-11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焊道测漏包覆环及其系统及方法 |
CN102374927A (zh) * | 2010-08-24 | 2012-03-14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泄漏侦测装置及侦测方法 |
CN102460104A (zh) * | 2009-06-11 | 2012-05-16 | 华盛顿大学 | 检测液体分配系统中影响液体流量之事件 |
CN102493973A (zh) * | 2011-12-28 | 2012-06-13 | 中国人民解放军65185部队 | 一种宽量程的液压元件内泄漏量检测装置 |
CN106237576A (zh) * | 2016-08-13 | 2016-12-21 | 辽宁鑫磊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开式雨淋灭火系统的测试设备及检测方法 |
US10094095B2 (en) | 2016-11-04 | 2018-10-09 | Phyn,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eak characterization after shutoff of pressurization source |
CN108723976A (zh) * | 2017-04-21 | 2018-11-02 | 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 | 泄漏检测方法、以及记录有用于执行该泄漏检测方法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
CN109716091A (zh) * | 2016-09-13 | 2019-05-03 | 莱顿奥勃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罐测试装置和方法 |
US10352814B2 (en) | 2015-11-10 | 2019-07-16 | Phyn Llc | Water leak detection using pressure sensing |
CN110450699A (zh) * | 2019-08-23 | 2019-11-15 |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液罐车侧翻泄漏参数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US10527516B2 (en) | 2017-11-20 | 2020-01-07 | Phyn Llc | Passive leak detection for building water supply |
CN114383792A (zh) * | 2022-01-25 | 2022-04-22 | 衢州金源宏泰制冷剂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剂加工气体检漏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35025B2 (ja) * | 2010-07-27 | 2013-07-10 |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増幅回路 |
CN103728929B (zh) * | 2013-09-13 | 2016-05-18 | 长春北方化工灌装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防灌装过程泄漏检测的泄漏检测方法 |
CN104964801A (zh) * | 2015-07-20 | 2015-10-07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束橡胶件漏水测试试验箱及其测试方法 |
-
2003
- 2003-07-11 JP JP2003195675A patent/JP2005030885A/ja active Pending
-
2004
- 2004-06-30 CN CN 200480017067 patent/CN180973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50105B2 (en) | 2009-06-11 | 2016-02-02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Sensing events affecting liquid flow in a liquid distribution system |
CN102460104A (zh) * | 2009-06-11 | 2012-05-16 | 华盛顿大学 | 检测液体分配系统中影响液体流量之事件 |
US11493371B2 (en) | 2009-06-11 | 2022-11-08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Sensing events affecting liquid flow in a liquid distribution system |
CN104896310B (zh) * | 2009-06-11 | 2019-01-04 | 华盛顿大学 | 监测管道系统中水流动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水使用的装置 |
US9939299B2 (en) | 2009-06-11 | 2018-04-10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Sensing events affecting liquid flow in a liquid distribution system |
CN102460104B (zh) * | 2009-06-11 | 2015-05-20 | 华盛顿大学 | 检测液体分配系统中影响液体流量之事件 |
CN104896310A (zh) * | 2009-06-11 | 2015-09-09 | 华盛顿大学 | 检测液体分配系统中影响液体流量之事件 |
CN102374927A (zh) * | 2010-08-24 | 2012-03-14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泄漏侦测装置及侦测方法 |
CN102313627B (zh) * | 2011-05-04 | 2013-11-0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焊道测漏包覆环及其系统及方法 |
CN102313627A (zh) * | 2011-05-04 | 2012-01-11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焊道测漏包覆环及其系统及方法 |
CN102493973B (zh) * | 2011-12-28 | 2015-03-25 | 中国人民解放军65185部队 | 一种宽量程的液压元件内泄漏量检测装置 |
CN102493973A (zh) * | 2011-12-28 | 2012-06-13 | 中国人民解放军65185部队 | 一种宽量程的液压元件内泄漏量检测装置 |
US10962439B2 (en) | 2015-11-10 | 2021-03-30 | Phyn, Llc | Water leak detection using pressure sensing |
US10352814B2 (en) | 2015-11-10 | 2019-07-16 | Phyn Llc | Water leak detection using pressure sensing |
US11709108B2 (en) | 2015-11-10 | 2023-07-25 | Phyn, Llc | Water leak detection using pressure sensing |
CN106237576A (zh) * | 2016-08-13 | 2016-12-21 | 辽宁鑫磊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开式雨淋灭火系统的测试设备及检测方法 |
CN109716091A (zh) * | 2016-09-13 | 2019-05-03 | 莱顿奥勃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罐测试装置和方法 |
US10094095B2 (en) | 2016-11-04 | 2018-10-09 | Phyn,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eak characterization after shutoff of pressurization source |
CN108723976A (zh) * | 2017-04-21 | 2018-11-02 | 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 | 泄漏检测方法、以及记录有用于执行该泄漏检测方法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
CN108723976B (zh) * | 2017-04-21 | 2021-07-13 | 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 | 泄漏检测方法、以及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
US10935455B2 (en) | 2017-11-20 | 2021-03-02 | Phyn Llc | Passive leak detection for building water supply |
US10527516B2 (en) | 2017-11-20 | 2020-01-07 | Phyn Llc | Passive leak detection for building water supply |
US11561150B2 (en) | 2017-11-20 | 2023-01-24 | Phyn Llc | Passive leak detection for building water supply |
CN110450699A (zh) * | 2019-08-23 | 2019-11-15 |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液罐车侧翻泄漏参数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CN114383792A (zh) * | 2022-01-25 | 2022-04-22 | 衢州金源宏泰制冷剂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剂加工气体检漏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030885A (ja) | 2005-0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09738A (zh) | 泄漏检测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泄漏检测系统 | |
CN1839358A (zh) | 流量控制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 |
CN1643344A (zh) | 流量测定方法和流量计、其中所使用的流量测定部组件和使用了该组件的流量测定单元、以及使用了流量计的配管泄漏检查装置 | |
CN1807850A (zh) | 监测发动机油状态的装置、方法和测量传感器 | |
US7404311B2 (en) | Breath test simulator | |
JP2013536441A (ja) | 化学的検出システムの温度制御法 | |
CN1800792A (zh) | 热传导法传感器及测量方法 | |
CN100389309C (zh) | 两层式周边等温定温量热仪 | |
CN1892205A (zh) | 热量预测方法和系统以及具有热量预测程序的记录介质 | |
CN1564972A (zh) | 温度控制系统 | |
US20130185013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scertaining a state of a sensor | |
US7536900B2 (en) | Leak detector and leak detect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EP3712281A1 (en) | Blast control device for blast furnace and method therefor | |
CN104237067B (zh) | 玻璃浮计检测校准装置 | |
CN1332367A (zh) | 测量悬浮物浓度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977953A (zh) | 一种便携式旋转粘度计校准恒温装置 | |
CN204495757U (zh) | 绝热加速量热仪 | |
CN104655671A (zh) | 绝热加速量热仪及检测方法 | |
JP3805244B2 (ja) | タンク内液体の漏れ検知装置 | |
CN103364430A (zh) | 相变温度测试仪及其工作方法 | |
CN1227345A (zh) | 堆芯流量测定装置 | |
CN110160910A (zh) | 热重分析装置 | |
CN1948195A (zh) | 玻璃制造装置以及玻璃制造方法 | |
CN1166925C (zh) | 转换由测量设备测得的物理量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240264134A1 (en) | Def quality sensor integrated into a def tank with replaceable control circuitr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