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9051A - 一种ip电信网中应对设备过载的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ip电信网中应对设备过载的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9051A
CN1809051A CNA2005100017766A CN200510001776A CN1809051A CN 1809051 A CN1809051 A CN 1809051A CN A2005100017766 A CNA2005100017766 A CN A2005100017766A CN 200510001776 A CN200510001776 A CN 200510001776A CN 1809051 A CN1809051 A CN 18090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load
equipment
route
way
profess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017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波
吴登超
陈悦鹏
范灵源
吕珍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5100017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09051A/zh
Priority to EP06703261A priority patent/EP1843537A1/en
Priority to PCT/CN2006/000006 priority patent/WO2006076850A1/zh
Publication of CN1809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9051A/zh
Priority to US11/826,905 priority patent/US20080219167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1Identifying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diverting traffic away from congested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7Interaction among intermediate nodes, e.g. hop by ho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P电信网中应对设备过载的处理方法,适用于具有独立承载控制层的IP电信网,该方法包括:在业务连接所涉及的设备中设置过载门限,所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自身的处理能力是否过载,如果过载,则该过载设备向自身的周边设备发送携带过载设备地址的过载告警消息,收到过载告警消息的周边设备调整路由策略,为业务连接优先选用未途经该过载设备的路由,限制业务连接途经该过载设备的业务量。本发明可使业务连接的相关设备合理地自动疏导后续业务连接的建立,提高网络的运营效率,缩短业务连接的处理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IP电信网中应对设备过载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独立承载层的区分服务模型(Diff-serv,DifferentiatedService)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在应用区分Diff-serv的IP电信网中,应对设备过载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Internet)规模的不断增大,各种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Service)技术应运而生。因此,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Task Force)建议了很多服务模型和机制,以满足QoS的需求。目前业界比较认可的是在网络的接入和边缘使用综合服务模型(Int-Serv,Integrated Service),在网络的核心使用区分服务模型(Diff-serv,Differentiated Service)。区分服务模型仅设定优先等级保障QoS措施,该QoS措施虽然有线路利用率高的特点,但具体的效果难以预测。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QoS技术,业界开始为骨干网区分服务模型引入一个独立的承载控制层,建立一套专门的区分服务模型的QoS信令机制。这个区分服务模型被称为有独立承载控制层的区分服务模型。
图1为有独立的承载控制层的区分服务模型应用于IP电信网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承载控制层102置于承载网络103和业务控制层101之间。在业务控制层101中的呼叫代理(CA,Call Agent)为业务服务器,比如软交换、视频点播(VOD)控制服务器、路由网守(GK,Gate Keeper)等,CA接收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代理用户设备完成呼叫的请求和交换,本图中只给出两个CA,但是一个呼叫所涉及的CA也可能有多个,也可能有一个;在承载控制层102中,承载网资源管理器(CM)通过动态学习或者静态配置拥有承载网上的核心节点、标签交换路径(LSP,Label Switched Path)的拓扑结构和路径资源信息,当收到CA来的资源申请时,资源管理器计算业务路径资源信息并预留路径资源;本图1中只给出三个承载网资源管理器,即承载网资源管理器1(104)、承载网资源管理器2(105)和承载网资源管理器3(106),但承载网资源管理器的个数不是一定的,各个承载网资源管理器相互之间通过信令传递客户的业务带宽申请请求和结果、以及为业务申请分配的路由路径信息等;在承载网103中,每个承载网资源管理器管理一个特定的承载网区域,这个特定的承载网区域被称为所对应的承载网资源管理器的管理域,本图中为承载网资源管理器1的管理域107、承载网资源管理器2的管理域108和承载网资源管理器3的管理域109,管理域107中包括边缘路由器(ER,Edge Router)110、核心路由器111和边界路由器(BR,BorderRouter)112,其中,ER能够将用户设备的呼叫业务流接入到承载网或引出承载网,管理域108和管理域109中也包括核心路由器和边界路由器。ER、核心路由器和BR都属于承载网,统称为连接节点(CN,Connection Node)。
IP电信网中,业务连接的终端设备分布范围比较广,业务连接的信令过程涉及的中间设备也比较多,在大容量业务连接上、下线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某些设备满负荷运行的情况,当设备过载时,需要相应的处理机制消除设备过载导致的不利因素。但是,现有技术中缺乏过载处理机制,当承载控制层、或承载层中的设备出现过载情况时,会导致业务连接的相关设备无法合理地自动疏导后续业务连接的建立,并导致网络的运营效率很低,业务连接的处理时延很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IP电信网中应对设备过载的处理方法,当设备过载时,使得业务连接的相关设备合理地自动疏导后续业务连接的建立,提高网络的运营效率,缩短业务连接的处理时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IP电信网中应对设备过载的处理方法,适用于具有独立承载控制层的IP电信网,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业务连接所涉及的设备中设置过载门限,所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自身的处理能力是否过载,如果过载,则该过载设备向自身的周边设备发送携带过载设备地址的过载告警消息,收到过载告警消息的周边设备调整路由策略,为业务连接优先选用未途经该过载设备的路由,限制业务连接途经该过载设备的业务量。
优选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过载门限为多个级别,所述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过载后,判断过载级别,并在过载告警消息中携带过载级别信息;所述收到过载告警消息的周边设备依照该过载级别信息分等级限制业务连接途经所述过载设备的业务量。
优选的,所述周边设备为业务连接优先选用未途经所述过载设备的路由的具体方法为:
将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标上过载标识,在后续为业务连接选择路由的过程中,优先选择没有过载标识的路由;
或者,将途经过载设备路由的冗余路由的优先级升高;
或者,将途经过载设备路由的优先级降低。
优选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过载设备实时检测自身的处理能力是否恢复正常,如果恢复正常,则该设备向自身的周边设备发送携带自身地址的过载告警恢复消息,收到过载告警恢复消息的周边设备恢复正常的路由策略,取消对业务连接途经该过载设备的业务量的限制。
优选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过载设备实时检测自身的处理能力是否恢复正常,如果恢复正常,则该设备向自身的周边设备发送携带自身地址的过载告警恢复消息,收到过载告警恢复消息的周边设备取消对业务连接途经该过载设备的业务量的限制,并且:
取消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过载标识,或者将途经过载设备路由的冗余路由的优先级恢复为原状态,或者将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优先级恢复为原状态。
优选的,所述过载设备的周边设备为该过载设备的上游设备。
优选的,所述过载门限根据所述设备CPU的运行能力和内存空间的占用情况进行确定。
优选的,所述业务连接涉及的设备为IP电信网承载控制层的承载网资源管理器,所述周边设备为承载网资源管理器、承载层的连接接点、业务控制层的呼叫代理、或该三者的任意组合。
优选的,所述业务连接所涉及的设备为IP电信网承载层的连接节点,所述周边设备为承载网资源管理器。
由于本发明在设备运行时,实时检测自身是否过载,一旦过载,则向周边设备或上游设备发送相应级别的过载告警消息,周边设备或上游设备收到过载告警消息后,调整自身的路由策略,为业务连接优先选择没有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并按照过载级别相应限制业务连接使用路由表内途经所述过载设备的路由,控制业务连接的业务量。因此,本发明可在业务连接建立前提前探测网络的运行情况,一旦某一相关设备过载,在业务连接的建立过程中,则使与业务连接的相关设备合理自动将后续业务连接疏导建立到没有过载设备的路由上,从而使得网络的QoS信令流量分布更加合理,提高业务连接的接通率和网络的运营效率,使得业务服务器,例如CA,缩短业务连接的建立的信令处理时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有独立的承载控制层的区分服务模型应用于IP电信网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设备上下游关系不明确时进行过载控制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设备上下游关系明确时过载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法。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为:在有独立的承载控制层的IP电信网中,在业务连接所涉及的设备中设置过载级别门限。所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自身的处理能力是否达到某个过载级别,如果达到,则向其周边设备发送相应级别的过载告警。该过载告警中携带过载设备的地址,收到过载告警的周边设备根据该过载告警的级别限制业务连接使用路由表内途经该过载设备的路由。
本发明所述的设备处理能力主要是指设备的CPU的运行能力和内存空间的占用情况等,例如:CPU当前执行的指令数量,内存空间中的消息队列数量、存放业务连接/会话控制信息的内存块的容量等等。将这两类因素折算成一个百分比,作为处理能力过载级别的门限值。所述过载级别可以为单个级别,也可以为多个级别。例如:假设某设备的CPU每秒执行的兆指信令MIPS(MillionInstructions Per Second)的个数为200个,可将处理能力的过载级别设定为1、2、3级,其门限值分别对应80%、90%、100%。如果该设备的CPU当前的MIPS在160到180之间,则达到1级门限值,此时的过载级别为1级;同理,如果当前的MIPS在180到200之间,则到达2级门限值,此时的过载级别为2级;如果当前的MIPS在200以上,则到达3级门限值,此时的过载级别为3级。又如:假设某设备的内存空间可存1000个消息包,将处理能力的过载级别设定为1、2、3级,其门限值分别对应80%、90%、100%,如果当前内存的消息包在800到900之间,则过载级别为1级;在900到1000之间,则过载级别为2级;如果在1000以上,则过载级别为3级。
上述各级门限值不只限于上述所列出的百分比。具体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知道,上述各级门限值的百分比可根据设备的可靠性来自行定义,例如:根据设备在运行中处理能力与出错概率或异常概率的对应关系,在保证设备可靠性的基础上,确定设备过载级别的门限值。
当某个设备的处理能力到达某一过载级别时,则该设备向周边设备发送相应级别的过载告警消息。该过载告警消息的内容可以根据网络具体应用情况进行扩展,本实施例中,主要包括过载设备的类型和地址。所述地址为IP地址或其他设备标识,例如以太网中的MAC地址。过载告警消息的内容如表1所示:
  过载设备的类型   地址
  资源管理器设备,即CM   IP地址或其他设备标识
  承载层网络设备,即CN   IP地址或其他设备标识
                       表1
上述表1中,设备类型分为资源管理器设备以及承载层网络设备。资源管理器设备主要指承载控制层中的CM,承载层网络设备主要指CN。
对应于所设置的过载级别,本发明所述的过载告警消息可以是单一级别的报警,此时过载告警消息中不需包括级别信息;也可以为多级别报警,并在所述的过载告警消息中,还包括过载告警的级别信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过载告警内容进行自行定义过载告警级别的数量。作为一具体应用,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上述举例中过载级别的门限值,过载告警级别分为3级,分别与系统处理能力的过载级别相关联。如表2所示:
  过载级别的门限值   过载告警级别
  达到系统处理能力的门限值为80%   1级
  达到系统处理能力的门限值为90%   2级
  达到系统处理能力的门限值为100%   3级
                          表2
如上述表2所述,过载级别的门限值越大,则发送的过载告警级别越高。如果某设备的当前处理能力已经达到最大系统处理能力的80%时,则开始向周边设备发送1级过载告警,如果达到最大系统处理能力的90%时,则开始向周边设备发送2级过载告警,如果达到最大系统处理能力的100%时,则开始向周边设备发送3级过载告警。
周边设备收到对应级别的过载告警消息后,进行相应的业务连接数据流量控制。如收到最高级别的过载告警时,设备拒绝所有新的业务连接或者少量的新业务连接消息,当没有收到过载告警时,则处理所有业务连接消息。
在IP电信网中,业务连接的建立通常是由CA发起,经过CM上的业务路由和路径资源计算和分配,向承载网的边缘节点下发QoS策略信息,然后响应给CA,再由CA通知用户开始进行通信,由承载网上的CN开始进行业务流的转发并进行QoS控制。其中当CA和业务连接起源端的归属CM不相邻接的时候,还需承载控制层中的一部分CM完成代理过程,即在CA和所述起源端的归属CM之间进行代理。另外,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由CN主动向CM发起业务连接建立请求。上述业务连接的具体建立过程可以参考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3156391.0和03157145.X的专利申请文件,此处不再描述。
由于业务连接建立的路由路径存在上下游的顺序,因此针对某条业务连接,相关的设备之间存在上下游的关系。由于选路过程中一般是从上游到下游依次进行选路,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在能确定上下游关系的设备之间,如果某一设备的处理能力达到过载,则该设备只向其上游设备发送告警。但是,针对上述不同的业务连接建立过程,IP电信网中各个设备的上下游关系也不十分确定,某设备周边的设备可能是其上游设备,也可能是其下游设备。例如:从承载控制层的角度出发,业务控制层中的CA为承载控制层中CM的上游设备;CM在没有代理操作发生的情况下,不同CA发起的业务连接可能导致其中一个CM,例如CM1,是另一CM,例如CM2,的上游设备,也可能导致CM1是CM2的下游设备;CM在有代理操作发生的情况下,根据业务连接建立的消息请求方向,发起请求者为上游设备;如果CN主动发起业务连接建立请求,那么CM是CN的下游设备;反之,如果CN被动接收CM的业务连接建立请求,则CM是CN的上游设备。在IP电信网中,设备与设备之间在具体某次业务连接上肯定存在上下游关系,但从大用户量的业务连接来看,很难严格分清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上下游关系。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本发明分别提出了两种解决的实施方式。即:设备之间上下游关系不明确时的过载控制,以及设备之间上下游关系明确时的过载控制。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设备上下游关系不明确时进行过载控制的流程图,这种情况下,一旦某设备过载时,该设备向其周边设备发送过载告警。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201、承载控制层和承载层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都实时检测自身的处理能力是否达到某个过载级别,如果达到,则向其周边设备发送相应级别的设备过载告警消息。所述设备过载告警消息中携带本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本设备IP地址。所述设备类型为资源管理器设备。此处,假设与过载设备相邻的周边设备为周边设备A和周边设备B。
本实施例中,按照表2所述的过载级别,如果本设备的当前处理能力已经达到该设备最大处理能力的80%时,则开始向周边设备发送1级过载告警;如果随着该设备处理的更加忙,告警级别相应增加,即:如果达到该设备最大处理能力的90%时,则开始向周边设备发送2级过载告警;如果达到最大系统处理能力的100%时,则开始向周边设备发送3级过载告警。
上述步骤201中,所述承载控制层和承载层的设备是承载控制层的CM和承载层的CN。如果是CM出现过载,则该CM向其周边相邻的CM、CA或CN发送过载告警消息,且过载告警消息中的设备类型为CM;如果是CN出现过载,则该CN向其周边的CM发送过载告警消息,且过载告警消息中的设备类型为CN。
步骤202、收到过载告警的周边设备根据过载告警的内容限制业务连接使用路由表内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
具体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是通过调整业务路由策略对业务连接的选路进行限制,另一方面是对业务连接的业务量进行限制。
其中,调整业务路由策略对业务连接的选路进行限制的具体方式为:根据过载设备的IP地址,周边设备判断自身路由表中是否存在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冗余路由,即首先确定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目的用户终端地址,然后判断是否存在可到达同一目的地址、且不经过过载设备的路由,该路由为冗余路由,如果存在冗余路由,则执行步骤202A;否则,执行步骤202B。
步骤202A、将冗余路由的优先级升高,或将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优先级降低,因此在为业务连接选择路由时会优先选择冗余路由,从而保证业务连接的QoS;或者,将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标上过载标识,在为业务连接选择路由时,不能优先选择有过载标识的路由,从而保证业务连接的QoS。
步骤202B、将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标上过载标识,在为业务连接选择路由时,不能优先选择该有过载标识的路由,从而保证业务连接的QoS。
所述对业务连接的业务量进行限制的具体方式为:根据过载报警消息的级别,对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业务连接的业务量进行相应限制。此处的业务量是指业务连接建立的数据流量。如果过载告警为多个级别,则分等级对业务连接的业务量进行限制。对于高级别的过载报警,则拒绝较多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业务量;对于低级别的过载告警,则拒绝较少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业务量。例如:针对上述例子中的过载级别1、2、或3,由于分别对应过载设备最大处理能力的80%、90%、和100%,因此与过载级别所对应的限制业务量也映射为80%、90%、和100%;即当收到1级过载告警时,周边设备拒绝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80%业务量;当收到2级过载告警时,周边设备拒绝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90%业务量;同理,当收到3级过载告警时,周边设备拒绝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100%业务量。本发明所述根据过载级别限制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业务量不限于上述的对应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需要,自行配置不同级别所映射的限制业务量。
步骤203、周边设备向所述过载设备返回告警响应。
如果随着过载设备处理能力恢复正常,小于最小级别门限值后,即小于最大处理能力的80%后,则执行步骤204。
步骤204、该设备向其周边设备发送过载告警恢复消息,其中携带该设备的类型和该设备的IP地址,以取消过载告警消息。
步骤205、过载设备的周边设备收到过载告警恢复命令后,取消步骤202中对路由表内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限制。
具体的,主要包括取消两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是通过调整业务路由策略取消对业务连接的选路限制,另一方面是取消对业务连接的业务量限制。
其中,通过调整业务路由策略取消对业务连接选路限制的具体方式为:
当存在冗余路由时,将调整过的冗余路由的优先级恢复为原状态;或者,将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优先级恢复为原状态;或者,取消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过载标识。
当不存在冗余路由时,取消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过载标识。
取消对业务连接选路限制后,在为业务连接选择路由时,与设备不过载时选择路由的情况相同,即恢复现有正常的选路机制。
同时,在取消对业务连接的业务量的限制后,该周边设备对业务连接的业务量不进行限制,恢复现有正常的控制机制。
步骤206、周边设备向过载设备返回过载告警恢复响应,以表示周边设备取消对的相应路由的限制。
如果IP电信网中通过提前规划,使得设备之间的上下游关系明确,为了提高效率,当设备发生过载时,只需向其上游设备发送过载告警消息。此处,提前规划是指:明确配置IP电信网中的各个设备在过载时能否发送过载告警,如果能发送,则还要确定其上游设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设备上下游关系明确时过载控制的流程图。该流程中,当某下游设备发生过载时,则该下游设备只向其相邻的上游设备发送对应级别的过载告警消息。具体的处理过程如图3所示,步骤301至步骤306分别与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06对应相同,此处不再叙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IP电信网中应对设备过载的处理方法,适用于具有独立承载控制层的IP电信网,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业务连接所涉及的设备中设置过载门限,所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自身的处理能力是否过载,如果过载,则该过载设备向自身的周边设备发送携带过载设备地址的过载告警消息,收到过载告警消息的周边设备调整路由策略,为业务连接优先选用未途经该过载设备的路由,限制业务连接途经该过载设备的业务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过载门限为多个级别,所述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过载后,判断过载级别,并在过载告警消息中携带过载级别信息;所述收到过载告警消息的周边设备依照该过载级别信息分等级限制业务连接途经所述过载设备的业务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设备为业务连接优先选用未途经所述过载设备的路由的具体方法为:
将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标上过载标识,在后续为业务连接选择路由的过程中,优先选择没有过载标识的路由;
或者,将途经过载设备路由的冗余路由的优先级升高;
或者,将途经过载设备路由的优先级降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过载设备实时检测自身的处理能力是否恢复正常,如果恢复正常,则该设备向自身的周边设备发送携带自身地址的过载告警恢复消息,收到过载告警恢复消息的周边设备恢复正常的路由策略,取消对业务连接途经该过载设备的业务量的限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过载设备实时检测自身的处理能力是否恢复正常,如果恢复正常,则该设备向自身的周边设备发送携带自身地址的过载告警恢复消息,收到过载告警恢复消息的周边设备取消对业务连接途经该过载设备的业务量的限制,并且:
取消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过载标识,或者将途经过载设备路由的冗余路由的优先级恢复为原状态,或者将途经过载设备的路由的优先级恢复为原状态。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设备的周边设备为该过载设备的上游设备。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门限根据所述设备CPU的运行能力和内存空间的占用情况进行确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连接涉及的设备为IP电信网承载控制层的承载网资源管理器,所述周边设备为承载网资源管理器、承载层的连接接点、业务控制层的呼叫代理、或该三者的任意组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连接所涉及的设备为IP电信网承载层的连接节点,所述周边设备为承载网资源管理器。
CNA2005100017766A 2005-01-19 2005-01-19 一种ip电信网中应对设备过载的处理方法 Pending CN18090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5100017766A CN1809051A (zh) 2005-01-19 2005-01-19 一种ip电信网中应对设备过载的处理方法
EP06703261A EP1843537A1 (en) 2005-01-19 2006-01-05 A process method for dealing with device overload in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PCT/CN2006/000006 WO2006076850A1 (fr) 2005-01-19 2006-01-05 Procede de traitement pour la gestion de surcharge de dispositif dans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US11/826,905 US20080219167A1 (en) 2005-01-19 2007-07-19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device overload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5100017766A CN1809051A (zh) 2005-01-19 2005-01-19 一种ip电信网中应对设备过载的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9051A true CN1809051A (zh) 2006-07-26

Family

ID=36691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017766A Pending CN1809051A (zh) 2005-01-19 2005-01-19 一种ip电信网中应对设备过载的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19167A1 (zh)
EP (1) EP1843537A1 (zh)
CN (1) CN1809051A (zh)
WO (1) WO200607685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9269A1 (zh) * 2011-05-25 2012-11-29 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拥塞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902295B (zh) * 2009-05-26 2013-08-2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控制应用服务器的负载接收速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77281A (zh) * 2012-04-23 2013-10-3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修复过度承诺的计算环境中的过载的方法和系统
CN107608788A (zh) * 2017-08-29 2018-01-19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34265A1 (en) * 2008-05-01 2009-11-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ssage restriction for diameter servers
US20100257009A1 (en) * 2009-04-01 2010-10-07 National Ict Australia Limited Service orientated computer system with multiple 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s
KR101489418B1 (ko) 2010-04-22 2015-02-03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혼잡/과부하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6217190B2 (ja) * 2013-07-05 2017-10-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パケット中継システム、パケット中継方法
US20160286434A1 (en) * 2013-11-06 2016-09-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Processing Load of a Network Node
JP6375849B2 (ja) * 2014-10-09 2018-08-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ファイルシステム、管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ファイル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97185C (fi) * 1994-11-11 1996-10-2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Ylikuormituksen esto tietoliikenneverkon solmussa
US6424624B1 (en) * 1997-10-16 2002-07-23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congestion detection and flow control in high speed digital network
US6831895B1 (en) * 1999-05-19 2004-12-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lieving congestion in hop-by-hop routed packet networks
US20020089934A1 (en) * 2001-01-09 2002-07-11 Urrah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congested links in computer network
JP4588262B2 (ja) * 2001-07-04 2010-1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ルータ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一時停止方法
JP4041944B2 (ja) * 2001-10-18 2008-02-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の混雑制御システムと混雑制御ノード、及び混雑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113477B1 (en) * 2001-11-09 2006-09-26 Alcatel Traffic measurement collect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295516B1 (en) * 2001-11-13 2007-11-13 Verizon Services Corp. Early traffic regulation techniques to protect against network flooding
KR100401305B1 (ko) * 2001-11-28 2003-10-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브이오아이피 스케쥴링 방식의 변경 방법
KR100442626B1 (ko) * 2002-05-15 2004-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중 네트워크를 사용하는 패킷 코어 네트워크에서 서비스품질 우선 순위 유지 방법
US7403496B2 (en) * 2004-09-28 2008-07-2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gestion relief within an ad-hoc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2295B (zh) * 2009-05-26 2013-08-2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控制应用服务器的负载接收速率的方法及装置
WO2012159269A1 (zh) * 2011-05-25 2012-11-29 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拥塞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548302A (zh) * 2011-05-25 2014-01-29 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拥塞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548302B (zh) * 2011-05-25 2016-08-17 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拥塞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377281A (zh) * 2012-04-23 2013-10-3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修复过度承诺的计算环境中的过载的方法和系统
CN103377281B (zh) * 2012-04-23 2016-08-03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修复过度承诺的计算环境中的过载的方法和系统
CN107608788A (zh) * 2017-08-29 2018-01-19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608788B (zh) * 2017-08-29 2020-08-07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19167A1 (en) 2008-09-11
EP1843537A1 (en) 2007-10-10
WO2006076850A1 (fr) 2006-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9051A (zh) 一种ip电信网中应对设备过载的处理方法
CN1279734C (zh) 用于VoIP呼叫控制的SIP消息的区别处理
CN1319983A (zh) 保证通信质量的互联网电话系统和路径建立方法
CN1758693A (zh) 管理ip话音通信的方法
CN1643858B (zh) 服务质量请求关联
CN100558105C (zh) 一种网络业务下发系统及其对下发业务的控制方法
CN1601977A (zh) 一种基于策略的选路方法
CN100352215C (zh)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状态的自动检测及处理方法
CN1705296A (zh) 一种保证业务服务质量的数据包传输方法
CN1601966A (zh) 一种路由路径选择方法
CN1805364A (zh) 一种实现承载网资源分配的方法
CN1756186A (zh) 一种资源管理的实现方法
CN100344105C (zh) 承载控制层的平滑重启方法
CN1599335A (zh) 一种检测用户通话异常中断的方法
CN1874259A (zh) 网络中承载控制功能实体下发控制策略的实现方法
CN1808988A (zh) 承载网间拓扑资源信息同步的实现方法
CN1601965A (zh) 一种路由路径故障修复方法
CN1968269A (zh) 一种实现iptn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599328A (zh) 一种资源管理器中路由的选路方法
CN1808987A (zh) 电信设备间资源一致性的管理方法
CN1874344A (zh) 有独立承载控制层网络中识别业务流的方法
CN1710874A (zh) 一种保证端到端业务质量构架中业务可靠性的方法
CN1595892A (zh) 一种在承载网上为双向业务完成资源请求的方法
CN1881893A (zh) 一种应用于QoS信令点之间的流控系统及方法
CN100344107C (zh) 一种确定源承载网资源管理器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