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6988A - 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96988A CN1796988A CN 200410097097 CN200410097097A CN1796988A CN 1796988 A CN1796988 A CN 1796988A CN 200410097097 CN200410097097 CN 200410097097 CN 200410097097 A CN200410097097 A CN 200410097097A CN 1796988 A CN1796988 A CN 17969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heat pipe
- heating
- die holder
- transfer capac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及方法,其由加热模具及散热模具组成。在该加热模具上设置有加热器,而在散热模具上设置有散热器。测试时,令待测热导管的一端设置在该加热模具上,而另一端设置在散热模具处,并在该热导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测温线。由此,利用该加热器在热导管上的加热以及该散热器对热导管进行散热冷凝,而由测温线所测得的温度,判定该待测热导管是否符合最大热传量的规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简便且量产时可大量测试热导管的最大传热量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为使散热鳍片组在散热时的速率能加快,会在散热鳍片组上设置热导管,在热导管内设置毛细组织或工作流体,利用该毛细组织或工作流体与散热鳍片组上的热量进行热交换,使散热鳍片组能快速的冷却散热。但该热导管在制造后,须针对热导管的最大热传量作一测试,公知的测试设备以水套方式来测试,但公知的测试设备价格昂贵,仪器复杂,测试时须要专业人员来操作,造成操作不易,且测试时间长,主要问题更在于热导管在实际量产时无法作大量的测试,使得热导管在测试使用上非常不便利,量产的产品品质更无法有效保证。
鉴于上述公知技术中所产生的问题,本发明人凭借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积极研究改良,遂有本发明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及方法的产生。
本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该传热量测试装置由加热模具及散热模具组成,包括有一底座,在该底座的一侧边处设有加热模具,在该加热模具上具有加热器,而在该底座的另一侧边处设有散热模具,在该散热模具上设有散热器。由此,利用加热器在热导管上的加热,以及散热器对热导管进行散热冷凝,而由测温线所测得的温度,判定该待测热导管是否符合最大热传量的规格。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导管传热量测试方法,其测试方法,在待测的热导管两端处分别连接有测温线,并将该热导管的一端放置在加热模具处,而另一端放置在散热模具处。此时,令加热模具对热导管的一端输入热量,而散热模具则对热导管的另一端进行冷却,使热导管内部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当热交换达到规格平衡时,由测温线所测得的温度,判定该待测热导管是否符合最大热传量的规格。
本发明的一特征在于该加热模具由两相互夹设的第一加热模座及第二加热模座构成,在两加热模座内分别设有加热器,该加热器可为一电热器;在两加热模座的相接合面处分别设有可包夹住该热导管的凹弧槽,因此可利用各种不同大小的凹弧槽的加热模座,随时更换加热模座而配合不同尺寸的热导管,且两加热模座的外缘包覆有绝缘座,当两加热模座相夹合时,由一第一扣具扣合固定,该第一扣具可为一ㄇ形弹性扣片。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该散热模具由两相互夹设的第一散热模座及第二散热模座构成;在两散热模座的相接合面分别设有可包夹住热导管的凹弧槽,因此可利用各种不同大小的凹弧槽的散热模座,随时更换散热模座而配合不同尺寸的热导管。在两散热模座的外侧面处分别设有散热器,该散热器可由铝挤型散热器及散热风扇构成,而两散热模座相夹合时,由一第二扣具扣合固定,该第二扣具可为一匚形扣合块,利用螺栓组件的锁固使匚形扣合块扣紧固定两散热模座。
本发明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及方法能够快速简便且量产时可大量测试热导管的最大热传量。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热导管传热量的测试方法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热导管安装在测试装置上的组装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热导管安装在测试装置上的组装图(二);
图5为图4的正面组合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热导管安装测温线的正面组合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传热量测试装置 10-加热模具
20-散热模具 30-底座
301-支架 302-固定板
303-高度调整结构 304-螺杆
40-热导管 400-封口部
1-第一加热模座 11、21-加热器
13、23-绝缘座 2-第二加热模座
24-固定块 241-扣块
3-第一扣具 31-ㄇ形弹性扣片
311-扣孔 4-第一散热模座
5-第二散热模座 6-散热器
61-散热器 62-散热风扇
7-第二扣具 71-匚形扣合块
72-螺栓组件
12、22、41、51-凹弧槽
T1、T2、T3、T4-测温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及方法,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热导管传热量的测试方法的方框图,其步骤如下:
(A)在待测的热导管40两端分别连接测温线T1、T2、T3、T4;
(B)将热导管40的一端放置在加热模具10处,而另一端则放置在散热模具20处;
(C)让加热模具10对热导管40的一端输入热量,散热模具20对热导管40的另一端进行冷却,使热导管40内部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
(D)当热交换达到规格平衡时,由测温线T1、T2、T3、T4所测得的温度,判定该待测热导管40是否符合最大热传量的规格。
如图2所示,传热量测试装置100由加热模具10及散热模具20组成,包括有一底座30。在底座30的一侧边处设置加热模具10,在另一侧边处设置散热模具20。加热模具10安装在底座30所设置的支架301上。支架301两侧设有高度调整结构303,用于调整支架301将加热模具10支撑时的高度位置。加热模具10由两个相互夹设的第一加热模座1及第二加热模座2构成,本实施例中,两加热模座1、2上下相互夹合固定。
在两加热模座1、2内分别设有加热器11、21(如图5所示),加热器11、21可为一电热器(heater)。在第一加热模座1及第二加热模座2的相接合面处分别设有与热导管40的外形相匹配的,用于将热导管40包夹住的凹弧槽12、22,因此可利用各种不同大小的凹弧槽12、22的加热模座1、2,来随时更换加热模座1、2而配合不同尺寸的热导管40。
在两加热模座1、2的外缘处分别包覆有绝缘座13、23,绝缘座13、23的材了可为电木或耐热塑料。当两加热模座1、2上下相夹合时,由一第一扣具3所扣合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扣具3可为一ㄇ形弹性扣片31,在第二加热模座2的任两相对应侧边处的绝缘座23上设有固定块24,在固定块24上设有配合弹性扣片31的扣孔311的扣块241。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散热模具20由两相互夹设的第一散热模座4及第二散热模座5构成。两散热模座4、5安装在底座30所设置的固定板302上。在固定板302的四角处分别垂直设置用于调整固定板302的高度的螺杆304,通过调整固定板302来调整散热模具20高度位置。两散热模座4、5的相接合面分别设置有与热导管40的外形相匹配的,用于将热导管40包夹住的凹弧槽41、51,因此可通过更换具有各种不同大小的凹弧槽41、51的散热模座4、5,以随时更换散热模座4、5而配合不同尺寸的热导管40。
在两散热模座4、5的外侧面处分别设有散热器6,散热器6可由铝挤型散热器61及散热风扇62构成,当然也可为其它型式的散热器6。当两散热模座4、5相夹合时,由一第二扣具7扣合固定住,本实施例中,第二扣具7可为一匚形扣合块71,利用螺栓组件72的锁固使匚形扣合块71扣紧固定住两散热模座4、5。
散热模具20的凹弧槽41、51位于两散热模座4、5的同一侧处,且其长度比散热模座4、5短。因为热导管40接触凹弧槽41、51的长度常需配合实际应用的散热设计而改变其长度,但散热器6的尺寸大多为标准固定且不易改变,因此当待测试的热导管40较短时,若将凹弧槽41、51设在两散热模座4、5同一侧外,可避免热导管40的封口部400被埋入凹弧槽41、51中,而造成封口部400与凹弧槽41、51的接触不完全,影响测试值的准确性。
如图2、图3所示,当欲测试热导管40的最大热传量时,即令待测热导管40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加热模座2的凹弧槽22上,而热导管40的另一端设置在散热模具20的第二散热模座5的凹弧槽51处。让第一加热模座1叠设在第二加热模座2上,使第一加热模座1的凹弧槽12包夹住热导管40。此时,利用0839扣片31两端的扣孔311扣合在扣块241上,使两加热模座1、2被ㄇ形弹性扣片3所扣合固定住。
如图4、图5所示,令第一散热模座4叠设在第二散热模座5上,使第一散热模座4的凹弧槽41包夹住热导管40。此时,利用匚形扣合块71扣合夹住两散热模座4、5,并利用螺栓组件72的固定迫紧,而使两散热模座4、5被匚形扣合块71所扣合固定住。通过支架301与固定板302的高度调整结构303及各螺杆304,可配合各热导管40因加工而造成的少许变形与弯曲,或校正测试装置100的各组件间的误差。同时,由于支架301与固定板302中,至少有一者为可移动且分离地设置在底座30上,通过调整支架301与固定板302间的相对距离,来配合长度较长的待测试热导管40,由此,可大致将热导管40安装固定在测试装置100上。
如图6所示,最后,在热导管40位于加热模具10及散热模具20的两侧处分别连接有测温线。本实施例中,分别设置有测温线T1、T2、T3、T4,由测温线T1、T2测量热导管40被加热器11、21加热后的温度,而测温线T3、T4则测量热导管40被散热器6散热冷凝后的温度。
测试时,令加热器11、21开始加热,而散热器6开始运转散热,使加热器11、21对热导管40一端加热,使其内部的工作流体作热交换,再由散热器6对热导管40进行散热;最后,由测温线T1、T2、T3、T4所测得的温度,以判定待测热导管40是否符合最大热传量的规格。
如图6所示,本发明中,该最大热传量可由以下公式所计算出:
ΔT=(T1+T2)/2-(T3+T4)/2
因此,当将测温线T1、T2所测出来的温度相加后除以2所得出的数值即为热导管40位于加热器11、21处的平均温度,而将测温线T3、T4所测出来的温度相加后除以2所得出的数值即为热导管40位于散热器6处的平均温度,再将加热器11、21处的平均温度减去散热器6处的平均温度ΔT,而当平均温度ΔT大于或等于工程规格值时,此时加热模具的输入热量为测试热导管40的最大热传量。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热导管热传测试装置100确可很快速简便的测试热导管40,而适合于商业性大量的测试使用,在使用操作上非常便利。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及方法,的确能通过上述的构造,达到所述的功效。且本发明申请前未见于任何刊物也未公开使用过,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创造性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加热模具,设置有至少一加热器,所述热导管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加热模具中,由所述加热器对热导管的一端加热;及
一散热模具,安装在所述加热模具的侧边处,在所述散热模具上设置有至少一散热器,所述热导管的另一端安装在散热模具中,由所述散热器对所述热导管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有一底座,在所述底座的一侧边处设有所述加热模具,而在另一侧边处设有所述散热模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一支架,所述加热模具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高度调整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固定板,所述散热模具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高度调整结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一支架,所述加热模具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以及设有一固定板,所述散热模具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且在所述支架与固定板中,至少有一者为可移动且分离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与固定板上均设置有高度调整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具由上下相互夹设的第一加热模座及第二加热模座构成,在所述第一加热模座与第二加热模座内分别设有加热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加热模座及第二加热模座的相接合面处分别设有与所述热导管的外形相匹配的凹弧槽,所述热导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两凹弧槽内。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模座及第二加热模座的外缘分别包覆有绝缘座,在所述第二加热模座的任两相对应侧边处的绝缘座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具有扣块。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的材料为电木或耐热塑料。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模座及第二加热模座上下相夹合,一第一扣具扣合固定在所述第一加热模座及第二加热模座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具为一ㄇ形弹性扣片,在ㄇ形弹性扣片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扣孔。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为一电热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具由两相互夹设的第一散热模座及第二散热模座构成,在所述第一散热模座及第二散热模座的外侧面处分别设有散热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散热模座及第二散热模座的相接合面分别设有与所述热导管外形相匹配的凹弧槽,所述热导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两凹弧槽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弧槽位于所述第一、二散热模座同一侧向处,且其长度比所述第一、二散热模座短。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模座及第二散热模座相夹合,一第二扣具所扣合固定在所述一散热模座及第二散热模座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具为一ㄈ形扣合块,利用螺栓组件使所述ㄈ形扣合块扣紧固定两散热模座。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由铝挤型散热器及散热风扇构成。
22.一种热导管传热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待测的热导管两端处分别连接有测温线;
(B)将所述热导管的一端放置在所述加热模具处,而另一端放置在散热模具处;
(C)令所述加热模具对热导管的一端输入热量,而所述散热模具对热导管的另一端进行冷却,使所述热导管内部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
(D)当热交换达到规格平衡时,通过测温线所测得的温度,判定所述待测热导管是否符合最大热传量的规格。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线分别设置在热导管位于加热模具及散热模具的两侧处,位于加热模具两侧处为测温线(T1)、(T2),而在散热模具的两侧处为测温线(T3)、(T4)。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热导管传热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热传量由以下公式所计算出:
ΔT=(T1+T2)/2-(T3+T4)/2
当ΔT大于或等于工程规格值时,此时对所述待测热导管所输入的热量即为最大热传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10097097 CN1796988A (zh) | 2004-12-24 | 2004-12-24 | 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10097097 CN1796988A (zh) | 2004-12-24 | 2004-12-24 | 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96988A true CN1796988A (zh) | 2006-07-05 |
Family
ID=36818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10097097 Pending CN1796988A (zh) | 2004-12-24 | 2004-12-24 | 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796988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21177A (zh) * | 2011-01-26 | 2012-08-0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热管测试机及使用该热管测试机的热管测试系统 |
CN114660156A (zh) * | 2022-04-24 | 2022-06-2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氮氧化物传感器 |
-
2004
- 2004-12-24 CN CN 200410097097 patent/CN179698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21177A (zh) * | 2011-01-26 | 2012-08-0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热管测试机及使用该热管测试机的热管测试系统 |
CN114660156A (zh) * | 2022-04-24 | 2022-06-2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氮氧化物传感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28877B (zh) | 一种倾角可调的平板热管传热性能测试装置 | |
US7517142B2 (en) |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 |
CN101498676A (zh) | 热管性能检测装置 | |
US7445378B2 (en) |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 |
US7530734B2 (en) |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 |
CN1796988A (zh) | 热导管传热量测试装置及方法 | |
US7445380B2 (en) |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 |
US7530736B2 (en) |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 |
US7648267B2 (en) |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 |
US20070147470A1 (en) |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 |
CN1804604B (zh) | 热管测试方法 | |
US7553072B2 (en) |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 |
CN1979147B (zh) | 热管性能检测装置 | |
CN212988425U (zh) | 一种冷却效率测量装置 | |
CN214408769U (zh) | 一种导热材料开发用测试装置 | |
US7537379B2 (en) |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 |
US7594749B2 (en) |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 |
US7530735B2 (en) |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 |
CN211263268U (zh) | 热管测试装置 | |
CN101938861A (zh) | 防护热板装置用线热源式加热器 | |
CN215339602U (zh) | 一种散热性能数据量化检测装置 | |
CN219466107U (zh) | 一种用于电子仪器仪表检测的固定装置 | |
CN218034777U (zh) | 一种测量高度用标准检具 | |
CN220103947U (zh) | 硅脂厚度检测装置 | |
CN221638186U (zh) | 微流控芯片测温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