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5682A - 图像显示装置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95682A
CN1795682A CN 200480014338 CN200480014338A CN1795682A CN 1795682 A CN1795682 A CN 1795682A CN 200480014338 CN200480014338 CN 200480014338 CN 200480014338 A CN200480014338 A CN 200480014338A CN 1795682 A CN1795682 A CN 1795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isplay
video
viewpoint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1433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内启次
堀吉宏
吉川隆敏
滨岸五郎
竹内贤史
增谷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95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56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鉴于三维图像显示的特殊性的、新的渐显·渐隐功能等。渐隐处理时,一边使左眼用图像(L图像)逐渐缩小,一边使其向左方向滑动。另外,一边使右眼用图像(R图像)逐渐缩小,一边使其向右方向滑动。由此L图像与R图像间的视差逐渐变大。若经由3D滤波器观看该图像,则可以看作静止图像上的显示对象物逐渐被拉入深度方向。进而,通过使L图像与R图像的尺寸逐渐变小,从而可以放大该拉入程度。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装置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使观察者进行立体目视的图像显示装置及程序,例如适用于付与渐显(fade-in)或渐隐(fade-out)功能之际。
背景技术
作为立体目视技术,一直以来公知:使用视差屏(parallax barrier)的无眼镜立体目视方法、使用偏光眼镜或液晶光闸眼镜等的有眼镜的立体目视方法等。另外,对于可以立体目视的视频(映像),不止是实际拍摄的视频,也有使用计算机绘图(computer graphics),将配置在虚拟空间上的目标(obiect)投影到平面并进行描绘处理的3D描绘所产生的视频。进而,通过在两个视点进行上述描绘处理,从而可以制作右眼视频和左眼视频。另外,提出一种根据从二维视频信号中提取的深度信息与二维视频信号,生成立体视频的立体视频接收装置及立体视频系统(参考专利文献1)。如果制作由二维视频与深度信息构成的视频文件,则在打开该文件时,可以生成立体视频。此外,提出一种将两个视频作为一个频道的视频来广播,可以在接收机侧进行立体目视的方法(参考专利文献2)。如果制作由两个视频构成的视频文件,则在打开该文件时,可以生成立体视频。
然而,在图像显示的领域中,经常采用所谓的渐显·渐隐功能。该功能多用于图像或程序的间隙处,通过该功能,提供鼓动视听者的兴趣等特殊的显示效果。
该渐显·渐隐功能在二维图像显示的领域中,正在研究·开发各种方式。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在使用逐渐扩大的圆形划变(wipe)而使图像渐显之际,一旦在中途停止圆形划变的扩大,则由此进一步提高渐显时的显示效果的技术。
专利文献1:特开2000-786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0-1740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7-170451号公报
但是,该渐显·渐隐功能在三维图像显示的领域中,至今为止还未进行过研究。如果可以提供利用了三维图像显示中的立体显示的特殊性的渐显·渐隐功能,则与在三维图像显示中直接采用以往的二维显示中的渐显·渐隐功能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鼓动视听者的兴趣。如果可以提供利用了三维图像显示中的立体显示的特殊性的渐显·渐隐功能,则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图像转变效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了三维图像显示的特殊性的、新的渐显·渐隐功能等。
本发明通过使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产生的视差变化,从而可以产生:在渐隐时显示对象物远离,在渐显时显示对象物靠近那样的显示效果。
各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如下所述。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其特征在于,具备对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的显示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机构,该显示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的配置,以便在渐隐处理时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随着时间的经过沿规定方向离开的机构。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机构还包括以在所述渐隐处理时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随着时间的经过从正规的大小开始缩小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机构。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在所述渐隐处理时,在所述左眼用图像的显示区域及所述右眼用图像的显示区域中产生空白区域之际,向该空白区域分配下一左眼用图像或右眼用图像。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控制机构,其对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的显示进行控制,所述显示控制机构包括对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的配置进行控制,以便在渐显处理时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随着时间的经过从规定方向开始靠近的机构。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机构还包括以在所述渐显处理时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随着时间的经过向正规的大小放大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机构。
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一种程序,其中向计算机付与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的三维立体图像显示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的显示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处理,所述显示控制处理包括控制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的配置,以便在渐隐处理时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随着时间的经过沿规定方向离开的处理。
技术方案7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机构还包括以在所述渐隐处理时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随着时间的经过从正规的大小开始缩小的方式进行控制的处理。
技术方案8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6或7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渐隐处理时,在所述左眼用图像的显示区域及所述右眼用图像的显示区域中产生空白区域之际,向该空白区域分配下一左眼用图像或右眼用图像的处理。
技术方案9的发明是一种程序,其中向计算机付与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的三维立体图像显示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的显示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处理,所述显示控制处理,包括对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的配置进行控制,以便在渐显处理时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随着时间的经过从规定方向开始靠近的处理。
技术方案10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处理,还包括以在所述渐显处理时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随着时间的经过向正规的大小放大的方式进行控制的处理。
另外,本发明包括提供在显示对象物作为目标而被管理的情况下、按每个目标从画面逐渐消失,或者浮出到画面上的转变效果。
即,本发明是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将显示对象物作为目标而被管理的原图像数据作为立体图像进行显示,其特征在于,具有:指定所述目标中、成为渐显或渐隐的对象的目标的目标指定机构;对所指定的目标设定转变效果的转变效果设定机构;将设定了转变效果的目标及其他目标编入,以生成立体图像数据的立体图像数据生成机构;显示所生成的立体图像数据的显示机构。
在此,目标指定机构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判断各目标的前后关系,根据该判断结果来指定成为渐显或渐隐的设定对象的目标的机构。由此,例如在渐隐时可以从最跟前的目标中按顺序消失。
此外,本发明的转变效果设定机构,可以构成为在指定为渐显或渐隐的对象的目标中设定与进展相对应的透过率。此时,本发明的立体图像数据生成机构可以构成为:根据所设定的透过率来剔除所述指定的目标的显示像素,并且对剔除后残留的像素埋入位于其背后的目标。如果这样构成,则例如在渐隐时,可以一边慢慢地对消失对象的目标进行消失,一边使位于其背后的目标慢慢地浮现,可以提供具有立体感与临场感的转变效果。
还有,在上述特征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转变效果的进展状况,使所指定的目标的颜色变浅或变深。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渐显或渐隐时的临场感。
而且,本发明也可以表现为向计算机付与上述装置或各机构的功能的程序。以下的发明,是分别将本发明作为程序来处理的。
技术方案14的发明是一种程序,其中将显示对象物作为目标而被管理的原图像数据作为立体图像显示的功能付与给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指定所述目标中、成为渐显或渐隐的对象的目标的目标指定处理;对所指定的目标设定转变效果的转变效果设定处理;将设定了转变效果的目标及其他目标编入,以生成立体图像数据的立体图像数据生成处理;和显示所生成的立体图像数据的显示处理。
技术方案15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4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目标指定处理包括判断各目标的前后关系,并根据该判断结果来指定成为渐显或渐隐的设定对象的目标的处理。
技术方案16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4或15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转变效果设定处理包括对所指定的目标设定透过率的处理;所述立体图像数据生成处理包括根据所设定的透过率来剔除所述指定的目标的显示像素,并且对剔除后残留的像素埋入位于其背后的目标的处理。
另外,在这些的处理的基础上,也可以包括根据转变效果的进展状况,而使所指定的目标的颜色变浅或变深的处理。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渐显或渐隐时的临场感。
此外,本发明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使显示平面模拟性地旋转,由此使当前显示中的图像从表面向背面消失,使下一可以显示的图像从背面出现到表面。此时,通过运算处理求取从立体目视用的视点观察处于规定的旋转状态的显示平面时的几何图形,或者从存储机构中读出预先通过运算处理而求得的各视点用的几何图形信息,对该来自各视点的几何图形适用显示对象的图像(当前显示中的图像或接着显示的图像)并进行合成,以构成一个显示图像。
若使用三维滤波器等观察该显示图像,则通过模拟旋转,显示平面时刻都在转换,并且可以立体目视该显示画面上的图像。由此,可以同时向视听者提供活动和立体感,通过这些的相乘效应,可以实现充满临场感的渐显·渐隐动作。
各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分别如下所述。
技术方案17的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几何图形提供机构,其在使显示平面在前后方向上模拟旋转时,用于提供从预先设想的视点观察到处于规定的旋转状态的所述显示平面时可以目视的几何图形信息;图像尺寸变更机构,其根据该视点的所述几何图形信息,对各视点用的图像进行尺寸变更;和显示用图像生成机构,其对所述尺寸变更过的各视点用图像进行合成,以生成显示用图像。
技术方案18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图像尺寸变更机构在将所述各视点用的图像作为三维立体显示用的图像数据提供时,由这些各视点用的图像数据构成二维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并根据该二维显示用图像来取得各视点用的图像。
技术方案19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7或18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到所述模拟旋转的角度达到90°为止,将显示中的各视点的图像作为对象,执行所述图像尺寸变更机构的处理和显示用图像生成机构的处理;到所述模拟旋转的角度从90°达到180°为止,将接着显示的各视点的图像作为对象,执行所述图像尺寸变更机构的处理和显示用图像生成机构的处理。
技术方案20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7乃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几何图形提供机构具备将各视点的几何图形信息与所述旋转角度相对应后进行存储的存储机构,根据所述存储机构所存储的几何图形信息,设定使显示平面在前后方向上模拟旋转时的所述各视点的几何图形信息。
技术方案21的发明是一种对计算机付与图像显示功能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具有:几何图形提供处理,其在使显示平面在前后方向上模拟旋转时,用于提供从预先设想的视点观察到位于规定的旋转状态的所述显示平面时可以目视的几何图形信息;图像尺寸变更处理,其根据该视点的所述几何图形信息,对各视点用的图像进行尺寸变更;和显示用图像生成处理,其合成所述尺寸变更过的各视点用图像,以生成显示用图像。
技术方案22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21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尺寸变更处理在所述各视点用的图像作为三维立体显示用的图像数据而被提供时,由这些各视点用的图像数据构成二维显示用的图像数据,根据该二维显示用图像数据而取得各视点用的图像。
技术方案23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21或22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到所述模拟旋转的角度达到90°为止,将显示中的各视点的图像作为对象,执行所述图像尺寸变更处理和显示用图像生成处理;到所述模拟旋转的角度从90°达到180°为止,将接着显示的各视点的图像作为对象,执行所述图像尺寸变更处理和显示用图像生成处理。
技术方案24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21乃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几何图形提供处理包含将各视点的几何图形信息与所述旋转角度相对应后存储的数据库,根据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几何图形信息,设定使显示平面在前后方向上模拟旋转时的所述各视点的几何图形信息。
而且,在利用一系列的运算处理执行技术方案18或22中的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二维显示用图像数据的生成过程,并使各视点用的图像变为:从三维立体显示用的图像数据直接取得各视点用的图像。
另外,作为与渐显·渐隐相当的处理,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也包含以下的处理。即,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是一种根据视频数据来驱动显示器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具备:通过利用指定的比例,对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和接着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进行合成,从而生成合成视频数据的机构;显示切换控制机构,其在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其他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平面目视用视频的切换、或者从平面目视用视频向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之际,指定所述比例,以便所述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比例在规定时间内逐渐减少并最终变为0%。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是一种根据视频数据来驱动显示器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具备:将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变更为接着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的机构;和显示切换控制机构,其在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其他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平面目视用视频的切换、或者从平面目视用视频向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之际,指定切换像素,以便所述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数比例在规定时间内逐渐减少并最终变为0%。在该构成中,所述显示切换控制机构也可以构成为:指定所述切换像素,以便在画面上成为线状或块状的区域使其宽度或个数增大。
如果为这些构成,则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其他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平面目视用视频的切换、或者从平面目视用视频向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并不是瞬间地进行,而是缓慢地进行,视差的变化变得和缓,因此可以减轻不协调感。
再有,本发明的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作为以下机构起作用:根据视频数据来驱动显示器的机构;通过利用指定的比例,对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和接着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进行合成,从而生成合成视频数据的机构;和显示切换控制机构,其在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其他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平面目视用视频的切换、或者从平面目视用视频向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之际,指定所述比例,以便所述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比例在规定时间内逐渐减少并最终变为0%。
还有,本发明的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作为以下机构起作用:根据视频数据来驱动显示器的视频显示机构;将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变更为接着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的机构;和显示切换控制机构,其在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其他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平面目视用视频的切换、或者从平面目视用视频向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之际,指定切换像素,以便所述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数比例在规定时间内逐渐减少并最终变为0%。而且,在该构成中,也可以使所述计算机作为指定所述切换像素,以便在画面上成为线状或块状的区域使其宽度或个数增大的机构起作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利用了三维图像显示的特殊性的、新的渐显·渐隐功能。另外,根据本发明,在将显示对象物作为目标进行管理的情况下,可以一边提供按每个目标慢慢地从画面消去、或者浮出到画面上的转变效果,一边对各目标付与立体目视效应。根据该目标的转变效果与立体目视效应的相乘作用,可以实现充满临场感的渐显·渐隐动作。此外,由于缓慢地进行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其他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平面目视用视频的切换、或者从平面目视用视频向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视差的变化变得和缓,故达到可以减轻不协调感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三维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的合成状态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渐隐动作时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渐隐处理时的显示画面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渐显动作时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渐隐处理时的显示画面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渐隐动作时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渐显动作时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渐隐处理时的显示画面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三维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CG图像的合成方法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各视点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各视点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渐隐动作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渐显动作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三维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的合成方法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各视点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渐隐动作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渐显动作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三维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的合成状态的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几何图形的生成处理的图。
图2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的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渐显·渐隐动作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三维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渐显·渐隐动作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渐显·渐隐动作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几何图形的生成处理的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视频卡(video card)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3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切换的说明图。
图3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该图(a)乃至图(b)分别是各图像切换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征根据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会更加明确。但是,以下的实施方式始终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及各构成要素的用语的含义并未限制于以下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图1中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如图所示,图像显示装置备有:输入装置101、指令输入部102、控制部103、图像处理部104、显示控制部105、显示装置106、存储部107、展开存储器108、图形存储器109。
输入装置101具备鼠标、键盘等输入机构,用于再生图像的构成·编辑或再生指令、图像传送指令、渐显·渐隐指令等的指令输入之际。指令输入部102向控制部103传送从输入装置101输入的各种指令。控制部103根据从指令输入部102传送来的输入指令,控制各部。
图像处理部104根据来自控制部103的指令,对被展开存储器108展开的右眼用图像数据和左眼用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构成一个画面的显示用图像数据。而且,将生成的显示用图像数据映射到图形存储器109上。
显示控制部105根据来自控制部103的指令,将存储在图形存储器109中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显示装置106。显示装置106在显示画面上再生从显示控制部105接收的图像数据。
存储部107是存储多个图像文件的数据库,在各图像文件中存储着规定枚数的静止画图像数据。在此,各静止画图像数据为了进行三维立体图像显示,由右眼用图像数据与左眼用图像数据构成。
展开存储器108由RAM(Random Access Memory)构成,用于暂时存储由图像处理部104从存储部107读出的再生对象的静止画图像数据(右眼用图像数据与左眼用图像数据)之际。图形存储器109由RAM构成,逐次存储由图像处理部104生成的三维立体显示用的图像数据。
接着,对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通常的再生动作进行说明。
若对图像显示装置输入规定文件的图像再生指令,则由图像处理部104读出构成该文件的静止画图像数据中、前端的静止画图像数据(右眼用图像数据与左眼用图像数据),并在展开存储器108上展开。然后,图像处理部104将右眼用图像数据与左眼用图像数据映射到图形存储器109上,以便右眼用图像(R图像)与左眼用图像(L图像)的图像如图2所示的那样排列在画面上。
而且,在该图中,R表示画面上的右眼用图像的显示区域(像素pixel),L表示画面上的左眼用图像的显示区域(像素)。该显示区域的分配根据三维滤波器的构成来决定。即,在介由三维滤波器而看到显示图像时,以右眼用图像被投影到视听者的右眼、另外左眼用图像被投影到视听者的左眼的方式,分配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的显示区域(像素)。
然后,被映射到图形存储器109上的图像数据由显示控制部105传送到显示装置106,并在显示画面上再生。
之后,若从输入装置101输入静止画图像的传送指令,则在展开存储器108上展开构成该文件的下一静止画的右眼用图像数据与左眼用图像数据,执行与上述同样的处理。以下同样,每次输入传送指令时都在展开存储器108上展开下一静止画的右眼用图像数据与左眼用图像数据,执行上述处理。由此,在显示装置106上顺次显示构成该文件的静止画图像。
接着,对渐隐处理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中示出该渐隐指令输入时的处理流程。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DR1及DL1分别表示再生显示中的右眼用图像数据及左眼用图像数据,DR2及DL2分别表示下一再生显示的右眼用图像数据及左眼用图像数据。
若输入渐隐指令,则从预先设定的渐隐速度计算偏移量SL(S101)。在此,所谓的偏移量SL是指将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从显示画面中的位置开始分别沿右方向、左方向偏移后进行再配置时的偏移量。该偏移量例如以像素为单位(SL=N个像素,N为自然数)来设定。
若这样算出偏移量SL,则沿左方向仅错开偏移量SL,左眼用图像数据DL1被映射到图形存储器109上的左图像用数据区域(S102)。而且,应显示在该残存区域上的下一左眼用图像数据DL2被映射到映射后残存的左眼用数据区域上(S103)。
这样,若左眼用图像数据的偏移处理结束,则同样地执行右眼用图像数据的偏移处理。即,沿右方向仅错开偏移量SL,右眼用图像数据DR1被映射到图形存储器109上的右图像用数据区域(S104)。而且,向映射后残存的右眼用数据区域映射应显示在该残存区域上的下一右眼用图像数据DR2(S105)。
然后,若图形存储器109上的映射处理结束,则图形存储器109上的图像数据被传送到显示装置106。由此,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比通常时还沿左右方向仅隔开几个像素,进而在由该间隔产生的空白区域中埋入了下一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的图像,被显示在显示装置106上(S106)。
执行上述S101~S106的处理,直到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完全从显示画面上消失(S107)。而且,在将偏移量SL设为固定的情况下,图3的处理流程变为从S 107返回S102。在图3的处理流程中,从S107返回到S101时对偏移量SL进行重新设定。由此,可以执行更积极的渐隐动作。
例如,若加速度地增加或减少偏移量,则可以进一步实现高度的渐隐处理。这种处理,例如对随着时间的经过偏移量如何变化,通过用函数来表现时间或处理循环的次数与偏移量的关系,就可以简单地实现。
图4中示出上述处理时的图像显示例。该图(a)一边对比合成图像、左眼用图像(L图像)及右眼用图像(R图像),一边表示渐隐指令输入前的显示状态,该图(b)一边对比合成图像、左眼用图像(L图像)及右眼用图像(R图像),一边表示输入渐隐指令后执行了最初的处理循环(上述S101~S106)时的显示状态,该图(c)一边对比合成图像、左眼用图像(L图像)及右眼用图像(R图像),一边表示输入渐隐指令后执行了第二次处理循环时的显示状态。而且,为了方便,在本图的合成图像中,省略下一静止画的显示。
如该图(b)所示,若执行最初的处理循环,则L图像沿左方向仅滑动几个像素,右端的L图像显示区域中产生空白区域(斜线阴影部分)。在该区域中,埋入下一L图像的相应部分。同样,R图像沿右方向仅滑动几个像素,在左端的R图像显示区域(斜线阴影部分)中埋入下一R图像的相应部分。
通过该处理循环而构成的该图(b)最上面的合成图像,L图像与R图像的配置与该图(a)相比沿左右方向隔开。因此,L图像与R图像间的视差变得比该图(a)时的还大。结果,例如L图像与R图像上的同一对象物(在该图中为人影),与该图(a)的显示时相比,辨识为向深度方向缩进。
进而,若执行下一处理循环,则如该图(c)所示,L图像与R图像的配置进一步隔开,伴随于此,L图像与R图像间的视差也变大。结果,L图像与R图像上的同一对象物被认为进一步向深度方向缩进。
这样,根据上述图3的处理流程,可以执行一边使显示中的静止画沿深度方向缓慢地缩进,一边缓慢地显示下一静止画的渐隐动作。
而且,在上述处理中,虽然使L图像与R图像向左右方向滑动,但这是以L图像与R图像中设定有水平方向的视差的情况为前提的。因此,如果视差方向例如是上下或对角线方向,则变为使其在该方向上滑动。并且,在使L图像与R图像同时沿同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由于在维持视差不变的状态下进行移动,故对立体目视本身并无影响,只有转变效果的多样性可以提高。
接着,对渐显处理时的动作进行说明。而且,该渐显动作时的显示画面与上述渐隐动作时相反,是下一左眼用图像(L图像)与右眼用图像(R图像)从画面的左右缓慢进入的动作。
在图5中示出渐显指令输入时的处理流程。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DR1及DL1分别表示再生显示中的右眼用图像数据及左眼用图像数据,DR2及DL2分别表示下一再生显示的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
若输入渐显指令,则从预先设定的渐显速度中计算偏移量SL(S111)。在此,所谓的偏移量SL是指使R图像及L图像分别从右方向、左方向进入到显示画面时的进入量。该偏移量例如以像素为单位(SL=N个像素:N为自然数)来设定。
这样,若算出偏移量SL,则在图形存储器109上的左图像用数据区域的左端部确保相当于该偏移量SL的空白区域(S112)。而且,将下一左眼用图像数据DL2映射到该空白区域上(S113)。并且,将之前的左眼用图像数据DL1直接保持在空白区域以外的左图像用数据区域中。
这样,若左眼用图像数据的进入处理结束,则同样地执行右眼用图像数据的进入处理。即,在图形存储器109上的右图像用数据区域的右端部确保与上述偏移量SL相当的空白区域(S114)。然后,将下一左眼用图像数据DR2映射到该空白区域上(S115)。而且,将之前的右眼用图像数据DR1直接保持在空白区域以外的右图像用图像数据区域中。
然后,若图形存储器109上的映射处理结束,则将图形存储器109上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显示装置106。由此,相对于显示中的L图像与R图像,下一L图像与R图像从左右方向开始仅进入了几个像素的图像,被显示在显示装置106上(S116)。
执行上述S111~S116的处理,直到R图像与L图像全部显示在显示画面上为止(S117)。而且,在将偏移量SL设为固定的情况下,图5的处理变更为从S117返回S112。在图5的处理流程中,在从S117返回到S111时,重新设定偏移量SL。由此,可以执行更积极的渐显动作。
例如,若使偏移量加速度地增加或减少,则可以进一步实现高度的渐显处理。这种处理,例如对随着时间的经过偏移量如何变化,通过用函数来表现时间或处理循环的次数与偏移量的关系,就可以简单地实现。
由于如果根据该处理流程,则视差逐渐变窄,下一L图像与R图像计入到显示画面上,故可以实现一边使下一静止画缓慢地向前方飞出、一边使下一静止画缓慢地扩大显示的渐显动作。
并且,在上述处理中,虽然使L图像与R图像从左右方向开始滑动,但这是以在L图像与R图像上设定有水平方向的视差的情况为前提的。因此,如果视差方向例如是上下或对角线方向,则变为使其在该方向上滑动。并且,在使L图像与R图像同时沿同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由于在维持视差不变的状态下进行移动,故对立体目视本身并无影响,只有转变效果的多样性可以提高。
但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图3的渐隐处理时,如果R图像向右方向滑动,则通过该滑动而挤出的R图像的右端部分没有被显示在画面上。同样地,若L图像向左方向滑动,则通过该滑动而挤出的L图像的左端部分未被显示在画面上。因此,在渐隐处理时同时向视听者的右眼与左眼投影,只会变为构成一幅静止画的部分(part)中、除去了挤出的左端部分与右端部分的中央部分。
由此,虽然在渐隐时的静止图像在其中央部包含特征性的对象物的情况下,可以提升圆滑的渐隐效果,但在渐隐时的静止图像在从其中央部错开的位置上包含特征性对象物的情况下,由于在渐隐时变为该对象物被同时投影到右眼和左眼双方,故难以达到上述渐隐效果、即对象物沿深度方向被拉入那样的显示效果。
该情况即使在上述渐显处理中也同样,在下一静止画在其中央部未包含特征性对象物的情况下,有效的渐显动作变得难以实现。
因此,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设为:在将L图像与R图像缩小到适当的尺寸后使两图像向左右方向滑动,以便L图像与R图像的全部可以始终显示在画面上。
在图6中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渐隐时的图像显示例。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渐隐时以规定的缩小率将左眼用图像(L图像)与右眼用图像(R图像)缩小,使缩小后的图像向左方向或右方向滑动,直到缩小后的各图像的边界与显示画面的边界接触。由此,即使对于中央部未包含特征性的对象物的静止画,也可以实现有效的渐隐动作。另外,由于在缩小的基础上使其隔开,故与当初使其隔开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增大向深度方向的缩进感。
图7中示出该渐隐动作时的处理流程。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DR1及DL1分别表示再生显示中的右眼用图像数据及左眼用图像数据,DR2及DL2分别表示下一再生显示的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
若输入渐隐指令,则从预先设定的渐隐速度计算缩小率R与L图像、R图像的配置位置(S201)。在此,L图像、R图像的配置位置如上所述,被设为其左侧边界及右侧边界分别与显示画面的边界接触的位置。另外,缩小率R被设定为相对于显示中的L图像与R图像的缩小率。
这样,若设定缩小率R与L图像、R图像的配置位置,则接着利用S201算出的缩小率R,对左眼用图像数据DL1与右眼用图像数据DR1进行缩小处理,生成缩小后的左眼用图像数据DL1与右眼用图像数据DR1(S202)。
然后,将缩小后的左眼用图像数据DL1映射到图形存储器109上的左图像用数据区域中、与在上述S201中设定过的L图像的配置位置对应的区域上(S203)。而且,向映射后残存的左眼用数据区域映射应显示在该残存区域中的下一左眼用图像数据DL2(S204)。
这样,若左眼用图像数据的映射处理结束,则同样地执行右眼用图像数据的映射处理。即,缩小后的右眼用图像数据DR1被映射到图形存储器109上的右图像用数据区域中、与在上述S201中设定过的R图像的配置位置对应的区域上(S205)。并且,向映射后残存的右眼用数据区域映射应显示在该残存区域上的下一右眼用图像数据DR2(S206)。
然后,若两图像数据的映射处理结束,则将图形存储器109上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显示装置106。由此,图6(b)最上面所示的合成图像被显示在显示装置106上(S207)。
上述S201~S207的处理循环仅执行预先决定的循环数(S208)。由此,如图6所示,显示L图像与R图像一边被缩小一边顺序地间隔开,而且下一L图像与R图像被埋入到空白部分的合成图像。
若重复上述S201~S207的处理仅设定次数,则只有下一左眼用图像数据DL2与右眼用图像数据DR2被映射到图形存储器109上的左眼用数据区域与右眼用数据区域中(S209)。然后,该图像数据被传送到显示装置106,仅由下一L图像与R图像构成的合成图像被显示在显示装置106上(S210)。
而且,缩小率R可以固定为预先决定的值,另外在使渐隐效果更积极地执行的情况下,也可以按每一个处理循环(上述S201~S207)来变更缩小率R。另外,缩小后的L图像及R图像的配置位置除了上述设定方法以外,也可以设定为缩小后的L图像及R图像的边界从显示画面的边界离开。
进而,可以将缩小率及偏移量双方分别设定为可变。通过缩小率的变化的组合与偏移量的变化的组合,从而可以实现更多彩的渐隐处理。
并且,在上述处理中,虽然使L图像与R图像从左右方向开始滑动,但这是以在L图像与R图像上设定有水平方向的视差的情况为前提的。因此,如果视差方向例如是上下或对角线方向,则变为使其在该方向上滑动。并且,在使L图像与R图像同时沿同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由于在维持视差不变的状态下进行移动,故对立体目视本身并无影响,只有转变效果的多样性可以提高。
图8中示出渐显指令输入时的处理流程。而且,该渐显动作时的显示画面与上述图7的渐隐动作时相反,下一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以分别使左侧边界与右侧边界接触显示画面的边界状态顺序扩大。
如果输入渐显指令,则从预先设定的渐显速度计算图像尺寸S与L图像、R图像的配置位置(S211)。在此,L图像、R图像的配置位置如上所述,被设为其左侧边界及右侧边界分别与显示画面的边界接触的位置。另外,L图像、R图像的配置区域的大小设定为对应于图形尺寸S的大小。
这样,若设定图像尺寸S与L图像、R图像的配置位置,则接着使用设定过的图像尺寸S,处理下一左眼用图像数据DL2与右眼用图像数据DR2,生成该图像尺寸S的左眼用图像数据DL2与右眼用图像数据DR2(S212)。
然后,将图像尺寸S的左眼用图像数据DL2映射到图形存储器109上的左图像用数据区域中、与在上述S211中设定的L图像的配置位置对应的区域上(S213)。而且,将之前的左眼用图像数据DL1直接保持在该映射时使用的区域以外的左图像用数据区域中。
这样,若左眼用图像数据的配置处理结束,则同样地执行右眼用图像数据的配置处理。即,将图像尺寸S的右眼用图像数据DR2映射到图形存储器109上的右图像用数据区域中、与在上述S211中设定的R图像的配置位置对应的区域上(S214)。而且,之前的右眼用图像数据DR1被直接保持在该映射时使用的区域以外的右图像用数据区域中。
之后,若针对图形存储器109的映射处理结束,则将图形存储器109上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显示装置106。由此,在显示装置106上显示将下一L图像与R图像缩小为规定尺寸后组入到画面的边界位置的合成图像(S215)。
重复上述S211~S215的处理循环,直到仅下一L图像与R图像显示在显示画面上(S216)。在每个处理循环中设定的图像尺寸S,仅比1个循环前的图像尺寸S扩大规定的比率。另外,对应于此,L图像与R图像的配置区域也比1个循环前扩大。
因此,每次重复上述S211~S215时,显示画面上的下一L图像与R图像的大小逐渐变大。另外,两图像的显示区域从左端部及右端部向中央部扩张,两图像间的距离逐渐接近。结果,两图像间的视差逐渐变小。
这样,根据该渐显处理,由于L图像与R图像逐渐扩大,同时两图像间的视差逐渐变小,故与如上述图5的处理流程那样、单纯使L图像与R图像间的视差减少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增长静止图像向前方的飞出感。此外,由于L图像与R图像不从画面中挤出,故即使静止画的中央部未含有特征性对象物,也可以实现有效的渐显动作。
进而,也可以将扩大率与偏移量双方分别设定为可变。通过扩大率的变化的组合与偏移量的变化的组合,从而可以实现更多彩的渐显处理。
而且,在上述处理中,虽然使L图像与R图像从左右方向开始滑动,但这是以在L图像与R图像上设定有水平方向的视差的情况为前提的。因此,如果视差方向例如是上下或对角线方向,则变为使其在该方向上滑动。并且,在使L图像与R图像同时沿同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由于在维持视差不变的状态下进行移动,故对立体目视本身并无影响,只有转变效果的多样性可以提高。
并且,以上通过使L图像与R图像的显示位置、缩小率及放大率缓慢地改变,从而实现三维立体显示特有的渐隐、渐显处理,但到此为止在二维显示的领域中使用的处理方法,例如在渐隐、渐显时通过将所谓的逐渐变暗或变亮,或者使图像显示用的像素减少或增加的转换处理与上述处理组合,从而可以实现灵活的渐显、渐隐处理。
在以上说明的渐隐·渐显处理中,虽然自由地设定偏移量,但若视差超过人类的眼间距离(约65mm)而无法立体目视,则在立体目视的范围内执行渐隐·渐显处理的情况下,需要以左右视差不超过眼间距离的方式设定偏移量来执行处理循环。例如,需要从附加了相当于上述眼间距离的偏移的位置开始渐显处理。
但是,在使缩小或扩大以及上述二维转换处理并用,并以这些处理为基准来执行渐隐·渐显处理的情况下,可以用所述眼间距离内的视差充分地完成三维立体显示的渐隐·渐显处理。即,在逐渐缩小图像的渐隐处理中,由于如果图像缩小并消失,则渐隐处理结束,故在可以将用偏移量来错开图像的处理设想为附加处理的情况下,不一定使图像移动到显示区域的端部就可以使渐隐处理结束。
这种渐隐处理预先设定了眼间距离,在每个处理循环计算偏移量之际,通过在全部处理中不超过眼间距离、若超过眼间距离则在该时刻使偏移量为0等方法来实现。
然而,上述实施方式虽然将本发明适用于所谓的2眼用的图像显示装置,但本发明即使对于具有这以上的摄影视点数的图像显示装置,也是可以适用的。
作为一例,在图9中示出将上述图3的渐隐处理所涉及的发明适用于4眼用图像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例。该图(a)表示渐隐指令输入前的各视点的图像显示状态,该图(b)表示输入了渐隐指令后、执行最初的处理循环时的各视点的图像显示状态,该图(c)表示输入了渐隐指令后执行了第2次的处理循环时的各视点的图像显示状态。
如该图所示,在该渐隐动作时,视点1与视点2的图像向左方向滑动,视点3与视点4的图像向右方向滑动。此时,各视点中的每个循环的滑动量(S1、S2、S3、S4)如下所述地设定。
S1=S4>S2=S3                   …(1)
通过这样进行设定,视点1与视点2的图像间的距离D12、视点2与视点3的图像间的距离D23、视点3与视点4的图像间的距离D34随着处理循环的经过而逐渐变大。由此,无论视听者从视点1与视点2、视点2与视点3、视点3与视点4的哪一个视点观察显示画面,投影到左眼的图像与投影到右眼的图像间的视差随着渐隐动作进行而逐渐变大。结果,达到与上述图3的处理流程同样的渐隐效果。
而且,若如上述(1)那样设定滑动量,则视点1与视点4的图像比视点2与视点3的图像更早从显示画面上消失。因此,在视听者例如从视点1与视点2观察显示画面的情况下,视点1的图像首先消失,之后无法实现有效的渐隐动作。由此,在该情况下,只要在视点1的图像消失的定时内使视点2的图像也消失,在显示画面上仅显示下一视点1与视点2的图像即可。对于视点3与视点4的图像也是同样的。
在渐显动作时,只要执行与图9的渐隐动作相反的图像滑动即可。而且,如上所述,在渐隐时由于视点1与视点4的图像比视点2与视点3的图像更早从显示画面消失,故在与此相反的渐显动作时,使视点2与视点3的图像在视点1与视点4的图像之前进入显示画面中。
另外,在如上述图7的渐隐处理所示、使图像尺寸逐渐缩小的情况下,只要以一边如上述图9所示那样设定滑动量、一边逐渐缩小各处理循环的图像尺寸的方式执行图像处理即可。此时,在各处理循环中,例如以视点1与视点4的图像的边界接触显示画面的边界的方式设定图像尺寸。该情况下,由于视点2与视点3的图像滑动得比视点1与视点4的图像更慢,故该边界通常离开显示画面的边界。
这样通过进行图像处理,无论视听者从视点1与视点2、视点2与视点3、视点3与视点4的哪一个视点观察显示画面,投影到左眼的图像与投影到右眼的图像间的视差随着渐隐动作进行而逐渐变大,而且各视点的图像随着渐隐动作进行而逐渐缩小。其结果是,达到与上述图7的处理流程同样的渐隐效果。
在渐显动作时,只要执行与该渐隐动作时相反的图像滑动处理即可。即,只要使各视点的图像(可以渐显的图像)沿与上述相反的方向滑动,一边使其进入显示画面中一边逐渐使其扩大即可。
而且,这些4视点图像的滑动处理,与上述2视点图像所涉及的实施方式同样,通过图像处理部104的显示图像数据的生成处理乃至相对图形存储器109的映射处理来执行。该情况下,存储部107中存储有各视点的图像数据。然后,将各视点的图像数据向图形存储器109上的各视点用数据区域仅错开规定量,同时原封不动或缩小为规定尺寸后进行映射。由此,执行上述4视点图像的滑动处理。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未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说除此以外还能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渐隐后显示的图像设为构成图像文件的下一静止图像,当然也可以是除此之外的背景图像。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适当地进行各种变更。
而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三维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也可以通过将图1的功能付与个人计算机等来实现。该情况下,用于执行图1的功能的程序通过磁盘的安装或经由互联网而被下载到个人计算机。本申请发明也可以抽象为用于付与这种功能的程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0中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原始图像数据设为CG(Computer Graphics)数据,从预先设定的视点开始滑动该CG数据,以生成三维图像数据。
如图所示,图像显示装置备有:输入装置201、指令输入部202、控制部203、格式分析部204、转变效果控制部205、合成图像生成部206、显示控制部207、显示装置208、存储部209、展开存储器210、和图形存储器211。
输入装置201备有鼠标、键盘等输入机构,用于再生图像的构成·编辑或、再生指令、图像传送指令、渐显·渐隐指令等的指令输入之际。指令输入部202将从输入装置201输入的各种指令传送到控制部203。控制部203根据从指令输入部202转送来的输入指令,控制各部。
格式分析部204分析再生对象图像的CG数据,识别该图像中包含的目标的个数或各目标的配置位置、目标间的前后关系等。然后,将识别结果传送到转变效果控制部205及合成图像生成部206。而且,关于格式分析部204中的处理的详细内容,将追加说明。
转变效果控制部205根据从输入装置201输入了渐显·渐隐指令的情况,执行控制转变效果处理。并且,关于转变效果控制部204中的处理的详细内容,将追加说明。
合成图像生成部206,从被展开存储器210展开的CG数据中生成左眼用图像数据与右眼用图像数据,并将这些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另外,在从转变效果控制部205输入了转变效果指令时,生成实施了转变效果的左眼用图像数据与右眼用图像数据,并将这些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并且,关于合成图像生成部206中的处理的详细内容,将追加说明。
显示控制部207根据来自控制部203的指令,将存储在图形存储器211中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显示装置208。显示装置208在显示画面上再生从显示控制部207接收的图像数据。
存储部209是存储多个图像文件的数据库,在各图像文件中存储有规定枚数的静止画图像数据。在此,各静止画图像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CG数据。
展开存储器210由RAM(Random Access Memory)构成,用于暂时存储从存储部209读出的静止画图像之际。图形存储器211由RAM构成,逐次存储由合成图像生成部206生成的三维立体显示用的图像数据。
接着,对格式分析部204中的格式分析处理及合成图像生成部206中的左眼用图像数据及右眼用图像数据的生成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1,对CG数据的目标的规定方法、与将各目标配置在三维空间时的处理进行说明。而且,该图表示将3个目标A~C配置在三维空间时的处理原理。
如图11的上面所示,目标A~C通过三维坐标轴上的轮廓和该轮廓便面的属性(图案或颜色等),分别被规定为单个。如该图下端所示,通过将各目标的坐标轴的原点定位在规定三维空间的坐标轴上,从而将各目标配置在三维空间上。
而且,将各目标的坐标轴的原点定位在规定三维空间的坐标轴上的那个位置的信息包含在各目标的CG数据中。另外,上述各目标的轮廓与轮廓表面的属性相关的信息也包含在CG数据中。并且,关于上述以外的信息,例如表示为X3D等的CG规格,在这里省略其说明。
上述格式分析部204分析规定上述各目标的CG数据,以判断从预先决定的立体目视用的视点看到该三维空间时的各目标的前后关系。然后,将该前后关系相关的信息、与该图像中所包含的目标的个数或各目标的配置位置相关的信息一起,传送到上述转变效果控制部205与合成图像生成部206。
通常再生时,合成图像生成部206如图12所示,从左眼用视点(L)与右眼用视点(R)开始描绘该三维空间,以生成左眼用图像(L图像)的数据与右眼用图像(R图像)的数据。然后,将左眼用图像数据(L用图像数据)与右眼用图像数据(R用图像数据)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以便左眼用图像(L图像)与右眼用图像(R图像)的图像例如如图12上端中央的部分放大图所示,排列在画面上。
而且,该图的部分放大图中,“R”表示画面上的右眼用图像的显示区域(像素),“L”表示画面上的左眼用图像的显示区域(像素)。该显示区域的分配根据三维滤波器的构成来决定。即,在经由三维滤波器观察显示图像时,以R图像投影到视听者的右眼、另外L图像投影到视听者的左眼的方式,分配R图像与L图像的显示区域(像素)。
在渐显或渐隐动作时,合成图像生成部206对从转变效果控制部205指示的渐显或渐隐对象的目标进行透过处理,生成左眼用图像数据与右眼用图像数据。
图13表示左眼用图像数据的生成过程。而且,该图13(a)表示对球的目标没有设定透过率时的状态,该图13(b)表示球目标被设定为半透过时的状态,该图13(c)表示将球目标设定为全透过时的状态。
在该图13(a)中,由于未对球目标实施透过处理,故L用图像数据与通常再生时相同。
在该图13(b)中,由于球目标为半透过,故根据球目标的透过率,描绘球及其背后,以生成L用图像数据。例如,在将球目标的透过率设定为30%时,球的区域的L用图像数据,其70%(将该区域的像素均等地剔除)变为描绘该球而得到的图像数据,剩余的30%变为描绘位于该球背后的目标而得到的图像数据。而且,在球背后不存在其他目标时,采用背景图像的图像数据。
在该图13(c)中,由于球目标为全透过,故描绘时仅描绘球目标的背后,以生成L用图像数据。
并且,R用图像数据也同样,根据球目标的透过率来描绘球及其背后,以生成R用图像数据。另外,在对其他目标设定了透过率的情况下,也通过同样的处理来生成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
接着,对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通常的再生动作进行说明。
若对图像显示装置输入规定文件的图像再生指令,则读出构成该文件的静止画图像数据中、前端的静止画图像数据(CG数据),并在展开存储器210上展开。然后,合成图像生成部206如上所述,从所读出的图像数据中生成右眼用图像数据与左眼用图像数据。而且,将生成后的右眼用图像数据与左眼用图像数据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
然后,通过显示控制部207,将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显示装置208,并在显示画面上再生。之后,若从输入装置201输入静止画图像的传送指令,则在展开存储器210上展开构成该文件的下一静止画图像数据(CG数据),执行与上述同样的处理。以下同样地,每当输入传送指令,就在展开存储器210上展开下一静止画图像数据,执行上述处理。由此,在显示装置208上依次显示构成该文件的静止画图像。
接下来,对渐隐处理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4中示出该渐隐处理时的处理流程。若输入渐隐指令,则首先转变效果控制部205根据从格式分析部204接收的分析结果,提取存在于画面中的目标、和从L用视点及R用视点看到时的各目标的前后关系(S301)。
而且,将位于最前面位置的设定为消失对象(S302)。并且,也可以将位于最前面位置的目标以外的目标设定为消失对象。
然后,转变效果控制部205设定消失对象的目标的透过率(S303),将该透过率与消失对象的目标的识别信息传送到合成图像生成部206。合成图像生成部206接收这些,以透过率与消失对象目标的识别消息为基础,如参照上述图13所说明的,从L用视点开始描绘该三维空间,生成L用图像数据(S304)。此时,未出现的目标全部作为全透过而进行描绘。并且,将生成后的L用图像数据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的L图像用数据区域(S305)。同样地,从R用视点开始描绘该三维空间,生成R用图像数据(S306),将其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的R图像用数据区域(S307)。
然后,若图形存储器211上的映射处理结束,则将图形存储器211上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显示装置208,由此,在显示装置208上再生显示合成了L视点图像与R时代那图像的合成图像(S308)。之后,判断消失对象目标是否被完全消失(透过率100%),如果未被完全消失,则返回S303,使透过率放大1级后重复上述处理。
重复执行该S303~S308的处理,直到消失对象目标完全被消失(S309)。并且,若消失对象目标被完全消失,则判断是否消失了画面中的全部目标(S310),如果为否,则返回S302,将新的目标设定为消失对象。消失对象的目标设定为:例如残留在画面中的目标内、从L用视点及R用视点观察时位于最前面位置的目标。而且,若画面中的全部目标的消失完成,则该渐隐处理结束(S310)。
接着,对渐显处理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并且,该渐显时的处理通过执行与上述渐隐处理时相反的顺序而执行。
图15中示出该渐显处理时的处理流程。若输入渐显指令,则首先转变效果控制部205根据从格式分析部204接收的分析结果,提取画面中存在的目标、和从L用视点及R用视点观察时的各目标的前后关系(S321)。并且,将位于最里面位置的目标设定为出现对象(S322)。并且,也可以将位于最里面位置的目标以外的目标设定为出现对象。
然后,转变效果控制部205设定出现对象目标的透过率(S323),将该透过率与出现对象目标的识别信息传送到合成图像生成部206。合成图像生成部206接收这些,并以透过率与出现对象目标的识别信息为基础,如参照图13所说明的,从L用视点开始描绘该三维空间,以生成L用图像数据(S324)。并且,将生成后的L用图像数据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的L图像用数据区域(S325)。同样地,从R用视点开始描绘该三维空间,生成R用图像数据(S326),并将其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的R图像用数据区域(S327)。
然后,若图形存储器211上的映射处理结束,则将图形存储器211上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显示装置208,由此,在显示装置208上再生显示合成了L视点图像与R视点图像的合成图像(S328)。之后,判断出现对象目标是否完全出现(透过率0%),若未完全出现,则返回S323,使透过率减少1级后重复上述处理。
反复执行该S323~S328的处理,直到出现对象目标完全出现为止(S329)。并且,若出现对象目标完全出现,则判断画面中的全部目标是否出现(S330),如果为否,则返回S322,将新的目标设定为出现对象。出现对象目标被设为:例如画面中未显示的目标内、从L用视点及R用视点观察时位于最里面位置的目标,而且若全部目标出现在画面中,则该渐显处理结束(S330)。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可以一边使目标依次消失或出现,一边立体目视处于各状态的目标,故可以实现充满临场感的渐隐·渐显动作。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剔除显示像素而使目标消失或出现,但也可以与此不同或与此同时地,根据转变效果的程度使消失或出现对象的目标的颜色变淡或变深。
图16中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原始图像数据为MPEG数据,在该原始数据中,背景图像和组入到该背景图像中的目标按每个立体目标用的视点而被预先准备,并存储在存储部中。
如图所示,图像显示装置备有:输入装置201、指令输入部202、控制部203、译码处理部221、转变效果控制部222、合成图像生成部223、显示控制部207、显示装置208、存储部224、展开存储器210、图形存储器211。其中,除译码处理部221、转变效果控制部222、合成图像生成部223及存储部224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参照图10)中的构成同样。
译码处理部221对再生对象图像的MPEG数据进行译码,并在展开存储器210中展开译码后的图像数据。另外,提取该图像中所包含的目标的个数或各目标的配置位置、目标间的前后关系等,将提取结果传送到转变效果控制部222及合成图像生成部223。并且,关于译码处理部221中的处理的详细内容,将追加说明。
转变效果控制部222根据从输入装置201输入了渐显·渐隐指令的情况,执行控制转变效果处理。并且,关于转变效果控制部222中的处理的详细内容,将追加说明。
合成图像生成部223从被展开存储器210展开的MPEG数据中生成左眼用图像数据与右眼用图像数据,并将其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此外,在从转变效果控制部222输入了转变效果指令时,生成实施了转变效果的左眼用图像数据与右眼用图像数据,并将其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而且,关于合成图像生成部223中的处理的详细内容,将追加说明。
存储部224是存储多个图像文件的数据库,在各图像文件中存储有规定枚数的静止画图像数据。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静止画图像数据为MPEG数据,由L视点用的图像数据与R视点用的图像数据构成。而且,L视点用图像数据与R视点用图像数据分别由背景和组入其中的目标相关的数据(后述)构成。
接着,对译码处理部221中的译码处理及合成图像生成部223中的左眼用图像数据及右眼用图像数据的生成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7,对MPEG数据的目标规定方法和图像合成方法进行说明。并且,该图表示合成3个目标A~C时的处理。
在目标A~C中,如图17所示,设定有比目标还稍微宽广的区域(以下称作“目标区域”)。通常,除去目标后的目标区域被设为透明的。即,对每个目标附加用于将除去目标后的目标区域设为透明的控制信息。
在各目标中,与该控制信息一起,附加目标区域的尺寸信息、目标的轮廓信息及该目标的压缩图像信息、目标轮廓外的区域的属性信息(透明等)。进而,附加画面上的目标区域的配置位置相关的信息和目标的前后顺序相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包含在各目标的MPEG数据中。而且,关于这些信息及这些以外的信息的数据结构(格式),示为MPEG标准,在此省略其说明。
上述译码处理部221对从存储部224读出的L视点用及R视点用图像数据进行译码,取得各视点用的背景图像数据与目标图像数据,并将其在展开存储器210中展开。同时,提取上述轮廓信息、属性信息、配置信息、前后顺序信息等,并将这些传送到转变效果控制部222及合成图像生成部223。
通常再生时,合成图像生成部223以从译码处理部221接收的轮廓信息、属性信息、配置信息、前后顺序信息为基础,合成各视点的背景图像与目标,(参照图17),生成左眼用图像数据(L用图像数据)与右眼用图像数据(R用图像数据)。而且,左眼用图像(L图像)与右眼用图像(R图像)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例如以如图12所示的那样配列在画面上的方式,将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
渐显或渐隐动作时,合成图像生成部223对从转变效果控制部222指示的渐显或渐隐对象的目标实施透过处理,生成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并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图18中示出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的映射处理过程。并且,在该图中例示对目标B设定有透过处理(透过率50%)的情况。
如该图所示,以由译码处理部221提取出的目标A与目标B的轮廓信息、配置信息及前后顺序相关的信息为基础,检测轮廓的重合程度。而且,在该图中,目标B位于较前方。如上所述,由于目标B的轮廓外被设定为透明,故目标B的目标区域中、该轮廓外的区域,位于其背后的目标A的图像数据被优先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如果该轮廓外区域中没有配置目标B的轮廓,则背景图像的图像数据被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
目标A的轮廓与目标B的轮廓的重合部分,以2个像素中占1个像素的比例,目标B的图像数据被优先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剩下的像素中映射位于其背后的目标A的图像数据。
而且,被分配了目标B的图像数据的像素根据目标B的透过率来设定。例如,若目标B的透过率由50%变更为80%,则用于分配目标B的图像数据的像素变更为5个像素中占1个像素的比例。
接着,对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通常的再生动作进行说明。
若对图像显示装置输入规定文件的图像再生指令,则读出构成该文件的静止画图像数据中、前端的静止画图像数据(L视点用及R视点用的MPEG数据),并由译码处理部221进行译码。在展开存储器210上展开通过该译码而得到的L视点用及R视点用的图像数据(背景图像与目标)。另外,将该译码时提取出的各目标的轮廓信息、属性信息、配置信息、前后顺序信息传送到转变效果控制部222及合成图像生成部223。
然后,合成图像生成部223根据轮廓信息、属性信息、配置信息、前后顺序信息,合成L视点用及R视点用的背景图像数据与目标图像数据,生成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并且,将生成后的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
之后,通过显示控制部207将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显示装置208,在显示画面上进行再生。
然后,若从输入装置输入静止画图像的传送指令,则构成该文件的下一静止画图像数据(MPEG数据)被译码,执行与上述同样的处理。以下同样地,每次输入传送指令时,对下一静止画图像数据进行译码,执行上述处理。由此,在显示装置208上顺次显示构成该文件的静止画图像。
接下来,对渐隐处理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9中示出该渐隐处理时的处理流程。若输入渐隐指令,则首先转变效果控制部222根据从译码处理部221接收的提取信息,提取存在于画面中的目标、和各目标的前后关系(S401)。而且,将位于最前面位置的目标设定为消失对象(S402)。并且,也可以将位于最前面位置的目标以外的目标设定为消失对象。
然后,转变效果控制部222设定消失对象的目标的透过率(S403),并将该透过率与消失对象的目标的识别信息传送到合成图像生成部223。合成图像生成部223接收这些,并以透过率与消失对象目标的识别信息为基础,如上所述地生成L用图像数据(S404)。然后,将生成后的L用图像数据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的L图像用数据区域(S405)。同样地,生成R用图像数据(S406),并将其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的R图像用数据区域(S407)。
之后,若图形存储器211上的映射处理结束,则将图形存储器211上的图像数据转送到显示装置208,由此,在显示装置208上再生显示合成了L视点图像与R视点图像的合成图像(S408)。然后,判断消失对象的目标是否被完全消失(透过率100%),若未被完全消失,则返回S403,使透过率增大1级后重复上述处理。
反复执行该S403~S408的处理,直到消失对象的目标被完全消失(S409)。而且,若消失对象的目标被完全消失,则判断是否消失了画面中的所有目标(S410),如果为否,则返回S402,将新的目标设定为消失对象。消失对象的目标例如可以设为残留在画面中的目标之内、位于最前面位置的目标。并且,若画面中的所有目标的消失完成,则该渐隐处理结束(S410)。
接下来,对渐显处理时的动作进行说明。而且,该渐显时的处理通过执行与上述渐显处理时相反的顺序来执行。
图20中示出该渐显处理时的处理流程。若输入渐显指令,则首先转变效果控制部222根据从译码处理部221接收的提取信息,提取组入到画面中的目标和各目标的前后关系(S421)。并且,将位于最里面位置的目标设定为出现对象(S422)。而且,也可以将位于最里面位置的目标以外的目标设定为出现对象。
然后,转变效果控制部222设定出现对象的目标的透过率(S423),并将该透过率与出现对象的目标的识别信息传送到合成图像生成部223。合成图像生成部223接收这些,并以透过率与出现对象目标的识别信息为基础,如上所述地生成L用图像数据(S424)。此时,未出现的目标全部设为全透过。并且,将生成后的L用图像数据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的L图像用数据区域(S425)。同样地,生成R用图像数据(S426),并将其映射到图形存储器211上的R图像用数据区域(S427)。
之后,若图形存储器211上的映射处理结束,则将图形存储器211上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显示装置208,由此在显示装置208上再生显示合成了L视点图像与R视点图像的合成图像(S428)。然后,判断出现对象的目标是否完全出现(透过率0%),若未完全出现,则返回S423,使透过率减少1级后重复上述处理。
反复执行上述S423~S428的处理,直到出现对象的目标完全出现(S429)。并且,若出现对象的目标完全出现,则判断画面中是否出现了全部目标(S430),如果为否,则返回S402,将新的目标设定为出现对象。出现对象的目标例如设为未显示在画面中的目标之内、位于最里面位置的目标。而且,若全部目标出现在画面中,则该渐显处理结束(S430)。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一边使目标顺次消失或出现,一边可以立体目视处于各状态的目标,故可以实现充满临场感的渐隐·渐显动作。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剔除显示像素而使目标消失或出现,但也可以与此不同或与此同时地,根据转变效果的程度使消失或出现对象的目标的颜色变淡或变深。
然而,上述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适用于所谓的双眼用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但本发明对于具有比这多的摄影视点数的图像显示装置也是可以适用的。该情况下,在基于图10的构成的实施方式中,使视点增加后执行描绘处理,另外在基于图16的构成的实施方式中,变更为:按照每张静止画,预先准备对应于视点数的MPEG数据并存储在存储部224中。
另外,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静止画文件作为对象进行渐显·渐隐,但当然也可以将动态图像文件作为对象。在动态图像文件的情况下,按每一帧使目标的透过率逐渐变更,由此使目标从画面中消失,或使目标出现在画面上。该处理若用于动作少的画面显示则是有效的。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适当地进行各种变更。
而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三维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也可以通过将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例的功能付与个人计算机等来实现。该情况下,用于执行各构成例的功能的程序通过磁盘的安装或经由互联网而被下载到个人计算机中。本申请发明也可以抽象为用于付与这种功能的程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图21中示出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原始图像数据设为二维图像数据,从该二维图像数据生成三维图像数据。
如图21所示,图像显示装置备有:输入装置301、指令输入部302、控制部303、转变效果控制部304、显示平面制作部305、视差图像生成部306、显示控制部307、显示装置308、存储部309、展开存储器310、图形存储器311。
输入装置301具备鼠标、键盘等输入机构,用于再生图像的构成·编辑或再生指令、图像传送指令、渐显·渐隐指令等的指令输入之际。指令输入部302将从输入装置301输入的各种指令传送到控制部303。控制部303根据从指令输入部302转送来的输入指令,控制各部。
转变效果控制部304根据从输入装置301输入了渐显·渐隐指令的情况来执行显示平面旋转处理。
显示平面制作部305根据从转变效果控制部304输入的旋转角度,求取从左眼视点及右眼视点观察时的显示平面的几何图形。并且,关于显示平面制作部305中的处理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视差图像生成部306,从由展开存储器310展开的二维图像数据生成左眼用图像数据与右眼用图像数据,并将其映射到图形存储器311上。另外,在从转变效果控制部305输入了转变效果指令时,以使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收纳到从显示平面制作部305输入的左眼用几何图形与右眼用几何图形中的方式,压缩(可以为非线形或线形的任一种)左眼用图像数据与右眼用图像数据,并将压缩后的两图像数据映射到图形存储器311。并且,关于该转变效果时的处理在后面详述。
显示控制部307根据来自控制部303的指令,将存储在图形存储器311中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显示装置308。显示装置在显示画面上再生从显示控制部307接收的图像数据。
存储部309是存储多个图像文件的数据库,在各图像文件中存储有规定枚数的静止画图像数据。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静止画图像数据为二维图像显示用的数据。
展开存储器310由RAM(Random Access Memory)构成,用于暂时存储从存储部309读出的静止画图像数据。图形存储器311由RAM构成,逐一存储由视差图像生成部306生成的三维立体显示用的图像数据。
接着,对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说明通常的再生动作。
若对图像显示装置输入规定文件的图像再生指令,则读出构成该文件的静止画图像数据中、前端的静止画图像数据,并在展开存储器310上展开。然后,视差图像生成部306,从读出的图像数据生成右眼用图像数据与左眼用图像数据,以右眼用图像(R图像)与左眼用图像(L图像)的图像例如如图22所示的那样排列在画面上的方式,将右眼用图像数据与左眼用图像数据映射到图形存储器311上。
并且,在图22中,“R”表示画面上的右眼用图像的显示区域(像素),“L”表示画面上的左眼用图像的显示区域(像素)。该显示区域的分配,根据三维滤波器的构成来决定。即,在经由三维滤波器而观察到显示图像时,以R图像被投影到视听者的右眼、另外L图像被投影到视听者的左眼的方式,分配R图像与L图像的显示区域(像素)。
然后,被映射到图形存储器311上的图像数据通过显示控制部307,而被传送到显示装置308,在显示画面上再生。
之后,若从输入装置输入静止画图像的传送指令,则在展开存储器310上展开构成该文件的下一静止画图像数据,执行与上述同样的处理。以下同样地每次输入传送指令时,在展开存储器310上展开下一静止画图像火数据,执行上述处理。由此,在显示装置308上顺次显示构成该文件的静止画图像。
接下来,对渐显·渐隐处理时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23,对在渐显·渐隐处理时,由上述显示平面制作部305执行的几何图形生成处理进行说明。
该几何图形生成处理,如图23(a)所示,在显示画面的正面且距显示画面预先决定的距离的位置上,设想左眼用视点L与右眼用视点R,并从该状态开始,如图23(b)、(c)所示,使显示画面每次以角度α地顺次旋转,通过运算求取在各旋转状态中从左眼用视点L与右眼用视点R观察时的显示平面的几何图形。
图23所示的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分别示意性表示从左眼用视点L及右眼用视点R观察显示平面时的几何图形的形状。如图所示,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其形状相差左眼用视点L与右眼用视点R的视差份。由此,通过将L图像与R图像分别适用在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上,从而在投影到左眼的图像与投影到右眼的图像上产生视差,处于该旋转状态的图像被感觉为立体目视。
接着,参照图24,对在渐显·渐隐处理时、由上述视差图像制作部306执行的视差图像合成处理进行说明。
在该视差图像合成处理中,首先在横向上对原始图像数据(二维图像数据)进行1/2压缩,生成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并将其在展开存储器310上展开。接着,以使生成后的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的图像分别收纳在由上述图像平面制作部生成的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内的方式,分别沿纵向及横向对这些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进行压缩(或拉伸)。然后,将压缩后的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映射到图形存储器311上的L用图像数据区域及R用图像数据区域的对应位置。
图24的中间示意性地表示:沿横向对原始图像数据(该图上端)进行了1/2压缩的状态,另外图24的下端部分示意性地表示:以使这样生成的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分别收纳在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内的方式,映射到图形存储器311上的状态。
如图24下端部分所示,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设定为在显示平面上为最大。即,纵长最大的列(在图24中从左数第4列)与图像显示区域的纵长一致。而且,由于实际上从画面飞出的部分的纵长不会大于图像显示区域的纵长,故也可以切断显示。然而,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相对原始尺寸(根据图23算出的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的尺寸)的倍率是相同的。即,在制作图24的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时,维持图23的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的尺寸的对应关系。换言之,在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的各自中,并不是使纵长最大的列与图像显示区域的纵长一致,而是在整体中使纵长最大的列与图像显示区域的纵长一致。另外,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被设定为纵横方向的中心(旋转轴)互相一致。
而且,将背景图像数据(例如单一颜色的数据)映射到:将压缩后的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映射到图形存储器311上时图形存储器311上产生的空白区域中。
图25中示出该渐显·渐隐指令输入时的处理流程。若输入渐显·渐隐指令,则首先将变为当前再生对象的静止画的二维图像数据沿横向压缩为1/2,以生成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并在展开存储器310上展开(S501)。另外,从存储部309读出接着再生的静止画的二维图像数据,并将其沿横向进行1/2压缩,生成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并在展开存储器310上展开(S502)。
然后,从转变效果控制部304向显示平面生成部305输入显示平面的旋转角度(S503),由显示平面生成部305计算对应于此的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几何图形信息)(S504)。而且,显示平面的旋转角度在最初的处理循环中设为单位旋转角α,然后设定为随着处理循环的进行,每旋转角α地增加。此时,单位旋转角α在可以适当设定渐显·渐隐速度的情况下对应于该速度。另外,也可以按每个处理循环,使旋转角度变化。由此,也能进一步提高渐显·渐隐时的显示效果。
之后,若设定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则接着判断旋转角是否超过90°(S505)。在此,若旋转角度未满90°,则由于显示平面的旋转不是从表面向背面移行,故在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中,作为应该显示的图像,设定当前再生中的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S506)。另一方面,若超过90°,则由于显示画面的旋转从表面向背面移行,故作为应该在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上显示的图像,设定接着再生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S507)。而且,在旋转角度为90°时,不设定任何图像。此时,设为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都不存在。
这样,若进行应该显示的图像数据的选择,则以使所选择的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分别收纳在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内的方式,例如进行非线形压缩(S508)。并且,将压缩后的L用图像数据映射到图形存储器311上的L图像用数据区域(S509),将背景图像数据(例如单一颜色)映射到映射后残存的L图像用数据区域中(S510)。同样地,将压缩后的R用图像数据映射到图形存储器311上的R图像用数据区域(S511),并使背景图像数据映射到映射后残存的R用图像数据区域中(S512)。
然后,若图形存储器311上的映射处理结束,则将图形存储器311上的图像数据转送到显示装置308。由此,在显示装置308上显示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被埋入到仅模拟地旋转了规定量的显示平面上、进而背景图像被埋入除此之外的空白区域的图像(S513)。
执行上述S503~S513的处理,直到显示画面的模拟旋转变为180度,即该显示画面从表面向背面翻转(S507)。由此,前面的静止画替换为下一静止画,该渐显·渐隐动作完成。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可以一边使显示平面模拟性旋转,一边立体目视处于该旋转状态的显示平面上的图像,故可以实现充满临场感的渐显·渐隐动作。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使显示平面沿横向模拟性旋转,但除此以外,也可以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或这些的组合等、各种方向旋转。该情况下,显示平面制作部305利用图23的运算处理原理,对处于各旋转状态的显示平面进行运算处理,计算各旋转状态中的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用显示平面制作部305来计算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但在旋转方向与旋转角度被固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预先计算对应于各旋转角度的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并进行存储,在渐显·渐隐处理时,读出该处理循环的旋转角度所对应的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并利用这些。
图26中示出该情况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例。在该构成例中,配置有存储了旋转角度所对应的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的几何平面信息存储部305a。另外,显示平面制作部305从几何平面信息存储部305a读出从转变效果控制部304输入的旋转角度所对应的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并将其传送到视差图像生成部306。
图27中示出该情况下的渐显·渐隐处理流程。本处理流程将上述图25的处理流程中的S504变更为S520。其他处理与上述图25的处理流程同样。
但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存储在存储部309中的静止画图像设为二维数据,但取而代之,也可以设为将三维的静止画数据(左眼用图像数据与右眼用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部309中的形态。该情况下,从图21的构成中的存储部309读出再生对象的静止画所对应的L图像数据与R图像数据,并在展开存储器310中展开。在该情况下的构成中,通常时的视差图像生成部306的功能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即,在该构成中,通常再生时,由于由展开存储器310展开的L图像数据与R图像数据被直接映射到图形存储器311上的对应区域,故省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视差图像生成部306在通常再生时执行的、从二维图像数据生成L图像数据与R图像数据的生成处理。
而且,在采用上述三维的静止画图像的构成例中,在执行渐显·渐隐动作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以将由展开存储器310展开的L图像数据与R图像数据原封不动地收纳在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内的方式,例如进行非线形压缩处理,并将其映射到图形存储器311上。但是,这些L图像数据与R图像数据,由于原本具有对应于立体图像显示的视差,故若将其直接适用于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则在再生图像中出现原来的视差所造成的影响,在立体目视中会产生畸变。
该畸变可以通过对视差图像生成部306付与消除原来的视差的功能来抑制。具体是,从由展开存储器310展开的L图像数据与R图像数据暂时生成二维图像数据,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对该二维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重新构成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
图28中示出该情况下的渐显·渐隐处理流程。在该处理流程中,将上述图25的处理流程中的S501与S502被变更为S530与S531。
即,在上述图25的处理流程中,虽然在S501与S502中从二二维图像数据生成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并在展开存储器310上展开,但在图28的处理流程中,首先在S530中在展开存储器310上展开下一立体静止画的L图像数据与R图像数据(当前再生中的L图像数据与R图像数据在通常再生时已经在展开存储器310上展开),然后,在步骤S531中从当前再生中的L图像数据及R图像数据和接着再生的L图像数据及R图像数据,重新构成接着再生的L用图像数据及R用图像数据。其他处理与上述图25的处理流程同样。
而且,S531中的重新构成处理如上所述,虽然可以采取:从L图像数据与R图像数据暂时生成二维图像数据,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对该二维图像数据进行处理,重新构成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的方法,但在通过一系列的运算处理来执行该方法的情况下,省略二维图像数据的生成过程,也能从L图像数据与R图像数据直接重新构成L用图像数据与R用图像数据。
根据图28的处理流程,由于可以消除原本包含于L图像数据与R图像数据中的立体目视上的视差,故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可以实现充满临场感的渐显·渐隐动作。
然而,虽然上述实施方式将本发明适用于所谓的双眼用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具有其以上的摄影视点数的图像显示装置。
即,在图23所示的形态中,虽然是使之生成从L用视点与R用视点看到的两个几何图形,但在视点数超过2视点的情况下,在将各视点设想于显示画面的正面的基础上,与图23同样地计算从各视点看到的几何图形,只要以使各视点的图像数据收纳在对应的几何图形内的方式进行非线形压缩,并映射到图形存储器上即可。在图29中示出将本发明适用于4眼用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的几何图形的生成例。图29(a)示意性地表示显示平面未旋转时从各视点看到显示平面时的几何图形,图29(b)示意性地表示显示平面仅旋转了规定量时从各视点看到显示平面时的几何图形。
另外,除此之外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背景图像设为单一颜色,但当然也可以设为除此之外的背景图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以使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在显示平面上最大的方式,分配图形存储器311上的L图像用数据区域与R图像用数据区域,但分配图形存储器311上的L图像用数据区域与R图像用数据区域的方法并未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以到旋转角达到90°为止(从表面向背面变换为止),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在显示画面上逐渐变小;旋转角从90°达到180°为止,L图像用平面与R图像用平面在显示画面上逐渐变大的方式,分配图形存储器311上的L图像用数据区域与R图像用数据区域。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本发明适用于渐显·渐隐时的显示技术,但也可以适用于渐显·渐隐以外的显示技术。例如,在使显示平面在三维空间上模拟旋转或者将显示平面倾斜地模拟固定在三维空间上,对图像显示付与特殊效果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进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适当地进行各种变更。再有,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三维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也可以通过将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例的功能付与个人计算机等来实现。该情况下,用于执行各构成例的功能的程序通过磁盘的安装或经由互联网,而被下载到个人计算机中。本申请发明可以抽象为用于付与这种功能的程序。
以下,根据图30乃至图33,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
图30中示出个人计算机(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例。CPU1与具有系统控制功能的北桥(north bridge)2和PCI总线或ISA总线等具有接口功能的南桥(south bridge)3连接。在北桥2上,连接存储器4或经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连接视频卡5。而且,在南桥3上连接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6、硬盘驱动器(HDD)7及CD-ROM装置8等。
图31中示出一般的视频卡5。VRAM(视频存储器)5a经AGP,利用来自CPU1的命令,进行描绘数据向VRAM5a的写入·读入的控制。DAC(D/A转换器)5c将来自VRAM控制器5b的数字视频数据转换为模拟视频信号,并经视频缓冲器5d将该视频信号供给到个人计算机用监视器12。在该视频显示处理(描绘处理)中,生成右眼视频与左眼视频,进行将这些交替地描绘为纵条纹状的立体视频显示处理。
个人计算机具备网络连接环境,可以从构成为互联网上的服务器等的发送侧装置接收文件(例如文本文件、邮件、HTML文件、XML文件等)。另外,个人计算机例如通过使所述监视器12具备液晶屏蔽,从而可以进行平面目视视频的显示及立体目视视频的显示双方。立体目视视频例如可以将右眼视频与左眼视频交替地配置为纵条纹状,通过CPU1的控制在液晶屏蔽中形成纵条纹状的遮光区域。此外,只要变为在画面上的一部分区域(文件再生的窗口部分或HTML文件中的一部分视频部分)中显示立体目视视频,就可以通过上述CPU1根据所述窗口或一部分视频部分的显示坐标及大小,控制所述纵条纹状的遮光区域的大小及形成位置。不限于液晶屏蔽,也可以适用通常的屏蔽(屏蔽条纹以规定间距固定地形成)。此外,个人计算机装载文字处理软件或自动检索(browser)软件(观察器viewer),打开文件即可在监视器12上显示视频。
接着,根据图32及图33,说明个人计算机(观察器)的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其他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平面目视用视频的切换、或者从平面目视用视频向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时的处理。而且,这些视频切换例如在执行图像文件的幻灯片放映(slide show)时等产生。到此为止说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适用于幻灯片放映。
在个人计算机中,使该计算机装载以下程序,该程序以:通过以指定的比例合成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与下一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从而生成合成视频数据,同时在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其他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平面目视用视频的切换或从平面目视用视频向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之际,所述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比例在规定时间内逐渐减少、最终变为0%的方式,指定所述比例,根据该程序,CPU1执行处理。
CPU1在合成视频数据的生成中,例如将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R(红色)像素值设为R1,将下一显示视频数据的R像素值设为R2,将R1的比例设为M%,则通过所谓的R=(R1×M/100+R2×(1-M/100))的运算来生成合成R像素值。VRAM控制器5b以来自CPU1的命令进行将合成R像素值等(描绘数据)写入VRAM5a或为了显示而读出的控制。合成R像素值等向VRAM5a的写入例如只要从相当于画面上的上水平行的区域开始按照顺序向变为下水平行的区域进行即可,但并未限于此。
CPU1根据上述程序,在图像切换的最初,例如以作为上述M设定95%来进行上述运算,在0.1秒后作为上述M设定减少了5%的90%并进行相同运算,进而在0.1秒后作为上述M设定减少了5%的85%,进行相同运算的方式,重复处理。该情况下,在1.9秒后以完全的形态在监视器上显示下一显示视频。图32以从平面目视用视频(2D)向立体目视用视频(3D)的切换为例,示意性地表示图像切换的样子。在上述处理中,视为:当前显示视频逐渐透明(透明化),下一显示视频显示出来。
并且,按照每个像素,将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变更为下一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随机或每隔规定像素数选择该变更像素,模拟性地视为当前显示视频逐渐透明(透明化),下一显示视频显示出来。另外,如果例如以从相当于画面上的上水平行的区域开始按照顺序变为下水平行的方式选择所述变更像素,则可以看作为所谓的擦除式地显示下一显示视频。在这种显示切换中,只要CPU1可以以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数比例经过规定时间(例如3秒)逐渐减少、最终变为0%的方式进行指定切换像素并描绘的处理即可。
此外,CPU1如图33所示,也可以执行以使在画面上形成为线状或块状的区域增大其宽度或个数的方式指定所述切换像素并描绘的处理。
在图33(a)中,对于在画面上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成为纵行的多个区域,将VRAM5a上的对应地址的像素值改写为下一显示视频的像素值。而且,以使纵行宽度向横向扩大的方式,进行将VRAM5a上的对应地址的像素值改写为下一显示视频的像素值的处理,以使当前显示视频的区域经过规定时间逐渐减少并最终变为0%。
在图33(b)中,对于画面中成为中央的区域,将VRAM5a上的对应地址的像素值改写为下一显示视频的像素值。而且,进行将VRAM5a上的对应地址的像素值改写为下一显示视频的像素值的处理,以使当前显示视频的区域经过规定时间逐渐减少并最终变为0%。
在图33(c)中,对于画面上变为锯齿状配置的规定纵长的多个区域,将VRAM5a上的对应地址的像素值改写为下一显示视频的像素值。而且,以使各区域向横向扩大的方式,进行将VRAM5a上的对应地址的像素值改写为下一显示视频的像素值的处理,以使当前显示视频的区域经过规定时间逐渐减少并最终变为0%。
在图33(d)中,对于在画面上成为随机配置的块状区域将VRAM5a上的对应地址的像素值改写为下一显示视频的像素值。而且,以使所述区域以随机配置增加的方式,进行将VRAM5a上的对应地址的像素值改写为下一显示视频的像素值的处理,以使当前显示视频的区域经过规定时间逐渐减少并最终变为0%。
在图33(e)中,对于画面上成为左端的纵行区域,将VRAM5a上的对应地址的像素值改写为下一显示视频的像素值。而且,以使纵行宽度向右横向扩大的方式,进行将VRAM5a上的对应地址的像素值改写为下一显示视频的像素值的处理,以使当前显示视频的区域经过规定时间逐渐减少并最终变为0%。
并且,在上述例子中,虽然例示了个人计算机,但并未限于此,图像显示装置也可以构成为接收数据广播(BML文件)并可以进行图像显示的数字广播接收装置,或具备网络连接环境及图像显示功能的移动电话机等。此外,在上述例子中,虽然例示了无眼镜式立体目视,但并未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针对以液晶快门方式交替显示的左右眼图像,缓慢进行上述与下一图像的合成。

Claims (30)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的显示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机构;所述显示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的配置,以便在渐隐处理时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随着时间的经过沿规定方向离开的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机构,还包括以在所述渐隐处理时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随着时间的经过从正规的大小开始缩小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渐隐处理时,在所述左眼用图像的显示区域及所述右眼用图像的显示区域中产生空白区域之际,向该空白区域分配下一左眼用图像或右眼用图像。
4.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其特征在于,
具备显示控制机构,其对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的显示进行控制;所述显示控制机构,包括对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的配置进行控制,以便在渐显处理时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随着时间的经过从规定方向开始靠近的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机构,还包括以在所述渐显处理时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随着时间的经过向正规的大小放大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机构。
6.一种程序,其中向计算机付与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的三维立体图像显示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的显示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处理;所述显示控制处理,包括控制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的配置,以便在渐隐处理时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随着时间的经过沿规定方向离开的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机构,还包括以在所述渐隐处理时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随着时间的经过从正规的大小开始缩小的方式进行控制的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渐隐处理时,在所述左眼用图像的显示区域及所述右眼用图像的显示区域中产生空白区域之际,向该空白区域分配下一左眼用图像或右眼用图像的处理。
9.一种程序,其中向计算机付与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的三维立体图像显示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的显示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处理;所述显示控制处理,包括对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的配置进行控制,以便在渐显处理时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随着时间的经过从规定方向开始靠近的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处理,还包括以在所述渐显处理时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随着时间的经过向正规的大小放大的方式进行控制的处理。
1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将显示对象物作为目标而被管理的原图像数据作为立体图像进行显示,其特征在于,具有:
目标指定机构,其指定所述目标中、成为渐显或渐隐的对象的目标;
转变效果设定机构,其对所指定的目标设定转变效果;
立体图像数据生成机构,其将设定了转变效果的目标及其他目标编入,以生成立体图像数据;
显示机构,其显示所生成的立体图像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指定机构具有:判断各目标的前后关系,根据该判断结果来指定成为渐显或渐隐的设定对象的目标的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变效果设定机构具有对所指定的目标设定透过率的机构,所述立体图像数据生成机构具有:根据所设定的透过率来剔除所述指定的目标的显示像素,并且对剔除后残留的像素埋入位于其背后的目标的机构。
14.一种程序,其中将显示对象物作为目标而被管理的原图像数据作为立体图像显示的功能付与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指定所述目标中成为渐显或渐隐的对象的目标的、目标指定处理;
对所指定的目标设定转变效果的转变效果设定处理;
将设定了转变效果的目标及其他目标编入,以生成立体图像数据的立体图像数据生成处理;和
显示所生成的立体图像数据的显示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指定处理包括:判断各目标的前后关系,并根据该判断结果来指定成为渐显或渐隐的设定对象的目标的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变效果设定处理包括对所指定的目标设定透过率的处理;所述立体图像数据生成处理包括:根据所设定的透过率来剔除所述指定的目标的显示像素,并且对剔除后残留的像素埋入位于其背后的目标的处理。
17.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几何图形提供机构,其在使显示平面在前后方向上模拟旋转时,用于提供从预先设想的视点观察到处于规定的旋转状态的所述显示平面时可以目视的几何图形信息;
图像尺寸变更机构,其根据该视点的所述几何图形信息,对各视点用的图像进行尺寸变更;和
显示用图像生成机构,其对所述尺寸变更过的各视点用图像进行合成,以生成显示用图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尺寸变更机构,在将所述各视点用的图像作为三维立体显示用的图像数据提供时,由这些各视点用的图像数据构成二维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并根据该二维显示用图像来取得各视点用的图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到所述模拟旋转的角度达到90°为止,将显示中的各视点的图像作为对象,执行所述图像尺寸变更机构的处理和显示用图像生成机构的处理;到所述模拟旋转的角度从90°达到180°为止,将接着显示的各视点的图像作为对象,执行所述图像尺寸变更机构的处理和显示用图像生成机构的处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7乃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几何图形提供机构,具备将各视点的几何图形信息与所述旋转角度相对应后进行存储的存储机构,并根据所述存储机构所存储的几何图形信息,设定使显示平面在前后方向上模拟旋转时的所述各视点的几何图形信息。
21.一种对计算机付与图像显示功能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具有:
几何图形提供处理,其在使显示平面在前后方向上模拟旋转时,用于提供从预先设想的视点观察到位于规定的旋转状态的所述显示平面时可以目视的几何图形信息;
图像尺寸变更处理,其根据该视点的所述几何图形信息,对各视点用的图像进行尺寸变更;和
显示用图像生成处理,其合成所述尺寸变更过的各视点用图像,以生成显示用图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尺寸变更处理,在所述各视点用的图像作为三维立体显示用的图像数据而被提供时,由这些各视点用的图像数据构成二维显示用的图像数据,根据该二维显示用图像数据而取得各视点用的图像。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到所述模拟旋转的角度达到90°为止,将显示中的各视点的图像作为对象,执行所述图像尺寸变更处理和显示用图像生成处理;到所述模拟旋转的角度从90°达到180°为止,将接着显示的各视点的图像作为对象,执行所述图像尺寸变更处理和显示用图像生成处理。
24.根据权利要求21乃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几何图形提供处理,包含将各视点的几何图形信息与所述旋转角度相对应后存储的数据库,并根据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几何图形信息,设定使显示平面在前后方向上模拟旋转时的所述各视点的几何图形信息。
25.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是根据视频数据来驱动显示器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通过利用指定的比例,对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和接着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进行合成,从而生成合成视频数据的机构;和
显示切换控制机构,其在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其他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平面目视用视频的切换、或者从平面目视用视频向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之际,指定所述比例,以便所述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比例在规定时间内逐渐减少并最终变为0%。
26.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是根据视频数据来驱动显示器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将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变更为接着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的机构;和
显示切换控制机构,其在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其他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平面目视用视频的切换、或者从平面目视用视频向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之际,指定切换像素,以便所述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数比例在规定时间内逐渐减少并最终变为0%。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切换控制机构构成为:指定所述切换像素,以便在画面上成为线状或块状的区域使其宽度或个数增大。
28.一种程序,其中使计算机作为以下机构起作用:
根据视频数据来驱动显示器的机构;
通过利用指定的比例,对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和接着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进行合成,从而生成合成视频数据的机构;
显示切换控制机构,其在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其他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平面目视用视频的切换、或者从平面目视用视频向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之际,指定所述比例,以便所述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比例在规定时间内逐渐减少并最终变为0%。
29.一种程序,其中使计算机作为以下机构起作用:
根据视频数据来驱动显示器的视频显示机构;
将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变更为接着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值的机构;和
显示切换控制机构,其在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其他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从立体目视用视频向平面目视用视频的切换、或者从平面目视用视频向立体目视用视频的切换之际,指定切换像素,以便所述当前显示视频数据的像素数比例在规定时间内逐渐减少并最终变为0%。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计算机作为:指定所述切换像素,以便在画面上成为线状或块状的区域使其宽度或个数增大的机构起作用。
CN 200480014338 2003-05-27 2004-05-26 图像显示装置及程序 Pending CN17956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9881/2003 2003-05-27
JP2003149881A JP2004356772A (ja) 2003-05-27 2003-05-27 三次元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に三次元立体画像表示機能を付与するプログラム
JP165043/2003 2003-06-10
JP164599/2003 2003-06-10
JP336222/2003 2003-09-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5682A true CN1795682A (zh) 2006-06-28

Family

ID=34045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80014338 Pending CN1795682A (zh) 2003-05-27 2004-05-26 图像显示装置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356772A (zh)
CN (1) CN1795682A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4916A (zh) * 2009-07-21 2011-02-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方法、以及程序
CN102170578A (zh) * 2010-02-26 2011-08-31 索尼公司 用于处理视频图像的方法和设备
CN102273211A (zh) * 2009-11-17 2011-12-07 索尼公司 图像发送方法、图像接收方法、图像发送设备、图像接收设备以及图像发送系统
CN102293003A (zh) * 2009-01-21 2011-12-21 株式会社尼康 图像处理装置、程序、图像处理方法、记录方法及记录介质
CN102293002A (zh) * 2009-09-25 2011-12-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三维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2027896A1 (zh) * 2010-09-02 2012-03-08 青岛海信信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景深调整装置、方法及3d电视机
CN102413346A (zh) * 2010-09-22 2012-04-11 株式会社尼康 图像显示装置
CN102438157A (zh) * 2010-08-18 2012-05-02 索尼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
CN103167302A (zh) * 2011-12-19 2013-06-19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立体图像的电子设备以及相应的方法
CN103385005A (zh) * 2011-05-03 2013-11-06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立体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立体图像处理方法
CN103621076A (zh) * 2011-03-24 2014-03-0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立体图像处理设备和立体图像处理方法
CN103718549A (zh) * 2011-08-05 2014-04-09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
CN107734322A (zh) * 2017-11-15 2018-02-23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裸眼3d显示终端的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564583A (zh) * 2016-07-26 2019-04-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容检索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及工作程序、以及内容检索系统
CN115086637A (zh) * 2022-05-31 2022-09-20 立体视医学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3d视频的制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24537B2 (ja) * 2010-09-06 2013-10-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制御装置ならびにその動作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3003A (zh) * 2009-01-21 2011-12-21 株式会社尼康 图像处理装置、程序、图像处理方法、记录方法及记录介质
US8675048B2 (en) 2009-01-21 2014-03-18 Nikon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1964916A (zh) * 2009-07-21 2011-02-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方法、以及程序
CN101964916B (zh) * 2009-07-21 2014-02-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和方法
CN102293002A (zh) * 2009-09-25 2011-12-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三维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73211A (zh) * 2009-11-17 2011-12-07 索尼公司 图像发送方法、图像接收方法、图像发送设备、图像接收设备以及图像发送系统
CN102170578A (zh) * 2010-02-26 2011-08-31 索尼公司 用于处理视频图像的方法和设备
CN102438157A (zh) * 2010-08-18 2012-05-02 索尼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
CN102438157B (zh) * 2010-08-18 2015-06-17 索尼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WO2012027896A1 (zh) * 2010-09-02 2012-03-08 青岛海信信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景深调整装置、方法及3d电视机
CN102792702A (zh) * 2010-09-02 2012-11-2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景深调整装置、方法及3d电视机
CN102413346A (zh) * 2010-09-22 2012-04-11 株式会社尼康 图像显示装置
CN103621076A (zh) * 2011-03-24 2014-03-0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立体图像处理设备和立体图像处理方法
CN103621076B (zh) * 2011-03-24 2015-04-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立体图像处理设备和立体图像处理方法
CN103385005A (zh) * 2011-05-03 2013-11-06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立体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立体图像处理方法
CN103385005B (zh) * 2011-05-03 2015-10-2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立体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立体图像处理方法
CN103718549A (zh) * 2011-08-05 2014-04-09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
US9621880B2 (en) 2011-08-05 2017-04-11 Sony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or for displaying images in a 2D mode and a 3D mode
CN103718549B (zh) * 2011-08-05 2016-06-22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
CN103167302B (zh) * 2011-12-19 2016-05-18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立体图像的电子设备以及相应的方法
US9319655B2 (en) 2011-12-19 2016-04-19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for displaying a stereoscopic image
CN103167302A (zh) * 2011-12-19 2013-06-19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立体图像的电子设备以及相应的方法
CN109564583A (zh) * 2016-07-26 2019-04-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容检索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及工作程序、以及内容检索系统
CN109564583B (zh) * 2016-07-26 2023-04-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容检索装置、系统及工作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7734322A (zh) * 2017-11-15 2018-02-23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裸眼3d显示终端的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5086637A (zh) * 2022-05-31 2022-09-20 立体视医学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3d视频的制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086637B (zh) * 2022-05-31 2024-03-19 立体视医学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3d视频的制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356772A (ja) 2004-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95682A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程序
CN1132123C (zh) 计算深度信息的方法和使用深度信息进行图象处理的方法
CN1264121C (zh) 数字图象锐化系统
CN1171182C (zh) 图象处理系统和图象处理方法
CN1815409A (zh) 系统、图像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208970C (zh) 图像处理装置
CN1047680C (zh) 脸部图像数据处理装置
CN1289939C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CN1220161C (zh) 图像取入装置和方法
CN1788497A (zh) 立体视觉图像处理装置、立体视觉图像提供方法及图像显示方法
CN1184604C (zh)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方法
CN1924931A (zh) 视频绘制装置及方法
CN1977290A (zh)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信息记录介质和程序
CN1855150A (zh)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以及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774937A (zh) 三维图像生成装置、三维图像再现装置、三维图像处理装置、三维图像处理程序及记录该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910577A (zh) 图像文件一览显示装置
CN1744724A (zh) 图像显示设备、便携式终端、显示面板和透镜
CN1678085A (zh) 立体图像处理方法以及立体图像处理装置
CN1380618A (zh) 视频游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812548A (zh) 记录器及其方法,播放器及其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914646A (zh)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设备及摄像设备
CN1598656A (zh)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相应的驱动方法
CN1856113A (zh) 显示设备、方法、程序以及记录介质和复合图像显示设备
CN1149952A (zh) 解码视频图像的装置和方法
CN1123230C (zh) 图象解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