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0251A - 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80251A CN1780251A CNA2004100866513A CN200410086651A CN1780251A CN 1780251 A CN1780251 A CN 1780251A CN A2004100866513 A CNA2004100866513 A CN A2004100866513A CN 200410086651 A CN200410086651 A CN 200410086651A CN 1780251 A CN1780251 A CN 17802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domain
- link
- layer network
- sig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3—Provisions for forwarding or routing, e.g. lookup tab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88—Signalling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Optical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包括ASON中的节点分别存储上面各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节点通过交互方式获得对端节点存储的各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该节点对自身存储的每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和对端节点存储的每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进行逐层比较,以得到比较结果不同的最高一层,并将对端节点存储的该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作为自身与对端节点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判断得到在该节点的控制域不存在与该上层对端地址相同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判定该节点与对端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域间链路。本发明可以使多层次ASON中的每层控制域都能识别本层节点间的域间链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Network)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SON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光网络系统主要包括同步数字体系(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光纤同步网络(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及波长网络等。传统的光网络是一种基于集中管理式的网络系统,网络中的节点之间采用永久连接方式进行信息互通,所谓永久连接是指在传统的光网络系统中,所有节点上的业务交换关系都是通过手工配置的,这种配置一经确定,在大型光网络系统中一般不会再进行修改,节点之间的这种业务交换关系即称为永久连接。
永久连接方式的连接路径是由管理平面根据节点之间的业务交换要求及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等进行预先计算;然后沿着计算得到的连接路径,通过网络管理接口向各节点发送交叉连接命令,进行统一指配,最终完成连接路径的建立。永久连接方式在光网络发展初期因其设计简单、投入成本较低等优点取得了较好地应用效果。但是,由于永久连接方式在进行连接路径的建立、维护及拆除过程中都需要人工或网管系统进行干预,操作过程十分繁琐,随着网络系统数据业务量的不断增长,这种连接方式已不能再满足光网络系统要具有较好的动态灵活性的要求。
为了解决在数据业务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永久连接方式不能满足光网络各种要求的问题,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组织(ITU-T,ITU-Telecommunicait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提出了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架构。在ASON中引入了两种新的连接方式,一种是软永久连接方式,另一种是交换连接方式。其中软永久连接方式是由管理平面发起,在控制平面建立连接路径的连接方式;交换连接方式是由用户设备发起,在控制平面建立连接路径的连接方式。
其中ASON架构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在传统的光网络中增加了一个控制平面(控制平面是以IP技术为基础的控制通信网络,在该网络系统上可以运行路由协议、信令协议等来实现对各种业务的自动控制),并提出了交换连接的概念。这样,ASON中的节点首先通过链路局部的发现技术来获得本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连接关系,再通过控制平面发布其节点和链路状态,并接收网络中其他节点的状态信息发布,这样最终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可获得一份描述全网精确拓扑信息的“网络地图”,该“网络地图”中包括节点、链路、资源等多种信息。当用户设备或管理平面要求节点建立连接路径时,则相应节点利用自身获得的“网络地图”信息,并根据一定的路由算法【通常选用基于约束的最短路径优先算法(CSPF,Constrained Shortest Path First)】来获得一条可行的路径,再通过信令协议【通常选用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E,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来驱动路径上的各个节点建立交叉连接关系,从而建立一条连接路径。当网络连接发生动态的建立、拆除或者由于故障引起的链路资源变化时,相应节点将及时发布变化后的节点、链路状态等信息,从而实现节点间“网络地图”的同步更新。
在ASON中,各个节点采用链路状态协议来收集“网络地图”信息,其中链路状态协议适用于在网络规模较小时使用。但是随着ASON网络规模的逐步扩大,网络将被从逻辑上分割成多个小的控制域,在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的过程中,被分割出来的各个控制域将再次被分割,最终会形成一个多层次的ASON。
在ASON被分割为多个控制域后,建立一个控制域内连接路径的过程和ASON没有被分割之前建立连接路径的过程是相同的,但是当建立一条跨多个控制域的端到端连接路径时,由于各个控制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且每个控制域内的节点只了解本域内的“网络地图”信息,并不了解其他控制域内的“网络地图”信息,所以无法只根据本域内的“网络地图”信息计算并建立跨域的连接路径。因此,在多层次的ASON中,通常采用层次路由来解决跨域的连接路径建立问题,在采用层次路由实现跨域的连接路径建立过程中,对于每一个高层次的控制域,下一层的一个控制域被抽象成一个节点,下一层的控制域之间的域间链路被看作为抽象节点之间的链路,下一层控制域内部节点之间的域内链路对于高层次的控制域是不可见的。在高层次的控制域内,也采用上述类似的过程实现各个抽象节点之间的链路状态信息扩散,以使该层控制域内每个抽象节点能够获得该层的网络拓扑信息,即获得该层的“网络地图”信息。
随着多层次ASON技术的不断成熟,如何对每一层各个控制域的域间链路进行识别,以将本层域间链路信息正确向上一层控制域扩散,是目前业界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申请人在先申请《一种链路类型的发现方法》,申请号为200410073746.1,已经提出了一种可以对ASON中各个控制域间的域间链路进行识别的方法,该方法的主要实现过程是:
在网络的节点中设置该节点所属控制域的标识;
在节点间建立控制通道的协商过程中,每个节点向对端节点发送自身所属控制域的标识;
每个节点在收到对端节点发送来的对端节点所属控制域的标识后,判断对端节点所属控制域的标识与自身所属控制域的标识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判定自身和对端节点属于同一个控制域,自身与对端节点之间的链路类型为域内链路;否则,判定自身和对端节点不属于同一个控制域,自身与对端节点之间的链路类型为域间链路;
每个节点向路由协议上报上述得到的链路类型信息。
请参阅图1,该图是使用本申请人在先申请方法来确定链路是否是域间链路的简单拓扑示意图;如图1所示,area1代表一个最底层的控制域,其中该area1域由节点a、节点b和节点c组成,利用上述申请人在先申请的方法可以发现链路A是一条域间链路;同时节点a从节点b和节点c扩散过来的节点状态信息中,也可以获得域间链路B和域间链路C的信息;由此在area1域中的节点a上除了可以获得ab、ac和bc之间的域内链路外,还可以获得A、B及C这三条域间链路。同理,在area1域中的节点b和节点c上也可以获得相应的链路类型信息。
但是在多层次ASON中(指多于2层的情况),除了要求能够识别图1中所示的节点a、节点b和节点c在最底层的域间链路外,还要求能够识别由节点a、节点b和节点c所在的控制域area1抽象而成的抽象节点在上一高层次控制域中的域间链路信息。如图1所示,在由area1域抽象而成的抽象节点在上一高层次控制域中有三条链路A、B和C,其中在该高层控制域中,链路B和链路C是域内链路,链路A是域间链路。然而,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方法只能实现对各个节点在最底层控制域内的域间链路和域内链路类型进行识别,并没有实现对多于两层的多层次ASON中的各层控制域内的抽象节点间的域间链路进行识别,使得在多于两层的多层次ASON中,下一层控制域不能识别该层控制域中的节点间的域间链路信息,以将该层各节点间的域间链路信息进而向上一层控制域扩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以使多层次自动交换光网络中的每层控制域都能识别本层节点间的域间链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包括步骤:
A.自动交换光网络中的节点分别存储自身所在控制域抽象成为上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及该抽象节点所在控制域抽象成为更上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依此类推,直至存储到最高层网络中的对应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
B.所述节点通过与链路的对端节点交互各自所存储的各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来获得对端节点存储的各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
C.所述节点对自身存储的每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和对端节点存储的对应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分别进行比较,以得到比较结果不同的最高一层,并将对端节点存储的该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作为自身与对端节点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
D.在判断得到在所述节点的控制域内不存在与所述上层对端地址相同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则判定所述节点与对端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域间链路。
其中所述步骤A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
a1.最高层网络中的每一抽象节点分别将自身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封装在层次列表子类型长度值的第一层中,并分别将封装处理的层次列表子类型长度值向下扩散给下一层网络中对应控制域内的广播者节点;
a2.所述下一层网络中的每一控制域中的广播者节点将上层网络抽象节点发来的层次列表子类型长度值域内扩散给本域中的每一抽象节点;本域中的每一抽象节点提取其收到的层次列表子类型长度值第一层承载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并存储;并将自身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封装在接收的层次列表子类型长度值的第二层后,将封装处理的层次列表子类型长度值域内扩散给自身所在控制域的广播者节点,由该广播者节点将接收到的层次列表子类型长度值向下扩散给更下一层网络中对应控制域内的广播者节点;
a3.如上过程依此类推,直至向下扩散至最低层网络结束。
其中所述每一控制域中的广播者节点和各个节点之间通过链路状态通告报文进行域内扩散层次列表子类型长度值的处理。
其中所述每层网络中的节点还存储有自身的路由控制器标识。
其中步骤B中所述节点与链路的对端节点之间通过将自身存储的各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依次分层封装在链路管理协议报文中进行相互交互。
其中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步骤:
c1.所述节点比较自身存储的最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和对端节点存储的最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是否相同,如果是,执行步骤c2;否则将对端节点存储的最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作为所述节点与对端节点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
c2.所述节点比较自身存储的次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和对端节点存储的次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是否相同,如果是,继续比较下一层网络中的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是否相同,直至找到比较结果不同的层,并将对端节点存储的该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作为所述节点与对端节点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否则将对端节点存储的次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作为所述节点与对端节点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
其中步骤D中由所述节点所在控制域中的广播者节点来判断所述节点的控制域内是否存在与所述上层对端地址相同的路由控制器标识。
同一控制域内的不同节点通过链路状态通告报文将自身存储的每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标识和所述确定的上层对端地址域内扩散给本域中的广播者节点。
其中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括步骤:所述节点所在控制域中的广播者节点判断是否能够得到域间链路信息,如果是,将判定得到的域间链路信息向上一层网络扩散;否则不进行链路信息的向上扩散。
上述链路为流量工程链路。
本发明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通过在ASON中每层网络的节点上存储其上层至最高层相关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并使本层节点间相互交互各自存储的路由控制器标识信息,这样节点就可以通过比较自身存储的每层相关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和链路对端节点存储的对应层相关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是否相同,来找到自身与对端节点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并在判断得到在自身所在控制域内没有找到与所述上层对端地址相同的路由控制器标识时,来判定该节点与对端节点之间的链路为域间链路;从而实现了ASON中每层网络中的控制域都能识别到本层网络节点间的域间链路信息。进而还可以实现将在每层网络识别到的域间链路信息向上扩散到上一层网络的目的,因此简化了层次路由的建立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申请人在先申请方法来确定链路是否是域间链路的简单拓扑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的主要实现原理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中的层次列表子TLV的信息格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中实现将上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逐层向下层网络相应控制域进行扩散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中节点层次列表对象的信息格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对自身存储的各层RC ID和对端节点存储的各层RC ID进行分别比较,得到节点与对端节点间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的实现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中查找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是在本申请人在先申请技术方案《一种链路类型的发现方法》不能实现对具有两层网络以上的ASON中的每层网络的域间链路和域内链路进行识别的缺陷,而提出的另一改进方案,以解决该在先申请技术方案所存在的不足,已达到使ASON中的每层网络的控制域都能识别本层节点间的链路类型(包括域间链路和域内链路)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发明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阐述,在本发明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实施过程中,每层网络中的节点在没有获得和对端节点之间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LinkID)时,不进行流量工程(TE,Traffic Engineering)链路信息的向上扩散,即不会将链路类型信息向上层网络的相应控制域扩散(Feed Up)。因为在ASON中,TE链路信息在最底层网络中利用域内路由协议进行信息扩散,此时无法判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否为域间链路还是为域内链路,因此就无法判断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否应该向上扩散(Feed Up),这种状态下,应该不进行TE链路信息的向上扩散,以避免造成大量数据振荡的情况发生(如果此时把域内链路也向上扩散了,可以在后来处理中判断出该链路为域内链路后将其删除,但这样会造成大量下层网络域内链路在向上层网络扩散过程中,出现数据振荡现象)。
请参阅图2,该图是本发明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的主要实现原理流程图;其主要的实现过程如下:
步骤S10,ASON中的节点分别存储自身所在控制域抽象成为上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RC ID,Route Control ID),及该抽象节点所在控制域抽象成为更上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依此类推......直至存储到最高层网络中的对应抽象节点的RC ID信息;
其中实现各节点存储各层网络相应抽象节点的RC ID的详细过程如下:
ASON中最高层网络中的每一抽象节点分别将自身的RC ID封装在层次列表子类型长度值(TLV,Type Length Value)的第一层中,并分别将封装处理的层次列表子TLV向下扩散给下一层网络中对应控制域内的广播者(Speaker)节点;
该下一层网络中的每一控制域中的Speaker节点将上层网络抽象节点发来的层次列表子TLV通过域内扩散方式扩散给本域中的每一抽象节点;本域中的每一抽象节点提取其收到的层次列表子TLV第一层承载的RC ID并存储;并将自身的RC ID封装在接收的层次列表子TLV的第二层后,将封装处理的层次列表子TLV通过域内扩散方式扩散给自身所在控制域的Speaker节点,由该Speaker节点将接收到的层次列表子TLV向下扩散给更下一层网络中对应控制域内的Speaker节点;
这样,同上原理过程,依此类推......
直至ASON中的倒数第二层网络中每一控制域中的Speaker节点分别将层次列表子TLV向下扩散至最低层网络中的相应控制域中的Speaker节点,该最低层网络每一控制域中的Speaker节点分别通过域内扩散方式将接收的层次列表子TLV扩散给域内的每一节点,该最底层网络中每一控制域中的其他节点分别提取接收的层次列表子TLV中每一层承载的RC ID信息,并将提取的各个RC ID信息逐层进行存储,然后该过程结束。
其中上述过程中的层次列表子TLV的信息格式请具体参照图3,其中TLV是一种报文信息封装格式,第一个字段表示信息子类型(Sub-type),第二个字段表示信息包长度值(Length),第三个字段表示信息内容,分别可以填写从ASON的最高层相关抽象节点的RC ID到最底层相关抽象节点的RC ID,从而可以形成不同网络层中相关抽象节点的RC ID的层次列表。这样,下层网络的抽象节点通过自身所在控制域中的Speaker节点接收到上层网络相关抽象节点下发的层次列表子TLV时,在接收层次列表子TLV中继续在其下层添加自身的RC ID信息,继而将处理后的层次列表子TLV继续通过自身所在控制域中的Speaker节点向下扩散(Feed Down),由此该层网络的节点都可以获得本层网络以上的各层相关抽象节点的RC ID的列表。上述这个过程在每一层网络都处理过后,全网所有节点都可以获得自身所在网络层的上面各个网络层中相关抽象节点的RC ID的层次列表。
其中在ASON中,Speaker节点是一个特殊的节点,在该节点中可以同时运行上层网络的路由协议实例和本层网络的路由协议实例,因此Speaker节点在ASON中可以起到向上扩散信息和向下扩散信息的作用。并Speaker节点和其控制域内的其他节点之间是通过链路状态通告(LSA,Link StatusAdvertisement)报文来进行域内扩散层次列表子TLV的。
当然,每层网络中的节点在存储了上面各层网络中的相关抽象节点的RCID的层次列表时,也可以将自身的RC ID信息存储在该列表的最下面一层中。
请参阅图4,该图是本发明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中实现将上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逐层向下层网络相应控制域进行扩散的示意图;图4中,假设在控制域RA212中的Speaker节点1上知道上层网络控制域RA1中由本层该控制域RA212抽象而成的抽象节点RC23的RC ID信息,在该Speaker节点1中形成的层次列表子TLV的Value项可以填写一项,即上层网络控制域RA1中的抽象节点RC23的RC ID(用于标识抽象节点RC23的路由运行实例),或者填写两项,包括上层网络控制域RA1中的抽象节点RC23的RC ID和Speaker节点1自身的RC ID,由Speaker节点1形成的该层次列表子TLV可以放在该Speaker节点1的节点地址TLV(Node Address TLV)中或其它自定义的节点级层次列表子TLV中进行域内信息扩散,这样在控制域RA212内其它节点接收到Speaker节点1发来的该层次列表TLV时都可以获知上层网络控制域RA1中的抽象节点RC23的RC ID。上述同样的过程也会发生在抽象节点RC22和抽象节点RC21之间(假设其中RC21就是控制域RA21内部的Speaker节点),这时在抽象节点RC21存储的上面各层网络中的相关抽象节点的RC ID的层次列表就包括了RC23的RC ID,RC22的RC ID,还可以再包括RC21自身的RC ID。
同样过程,在最后到了最底层的节点BN2,它存储的上面各层网络中的相关抽象节点的RC ID的层次列表包括了RC23的RC ID,RC 22的RC ID,RC 21的RC ID,还可以再包括BN2自身的RC ID。
同理,节点BN1存储的上面各层网络中的相关抽象节点的RC ID的层次列表包括了RC13的RC ID,RC 12的RC ID,RC11的RC ID,还可以再包括BN1自身的RC ID。
步骤S20,任意网络层中的任意节点通过与链路的对端节点之间相互交互各自所存储的各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以获得对端节点存储的各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其中所述节点与链路的对端节点之间可以通过将自身存储的各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依次分层封装在链路管理协议(LMP,LinkManagement Protocol)报文中进行相互交互,其实现过程是:在LMP报文中增加一个节点层次列表对象(Node Hierarchical List Object),用来存放各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层次列表,该节点层次列表对象的具体信息格式请参阅图5,其中包括类型(C-Type)域、级别(Class)域、长度值(Length)域和用于承载各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的Value域。
步骤S30,该节点对自身存储的每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和对端节点存储的对应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分别进行逐层比较,以得到比较结果不同的最高一层,并将对端节点存储的该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作为该节点与对端节点之间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Link ID);请继续参照图4,其中上层对端地址(LinkID)是指TE链路对端地址,在ASON的层次路由中,“链路两端地址”具有比较复杂的含义,如图4中的节点BN1到节点BN2之间的链路,由于底层网络控制域RA10在上层网络控制域RA11中被抽象成抽象节点RC11,底层网络控制域RA20在上层网络控制域RA11中被抽象成抽象节点RC21,因此节点BN1到节点BN2之间的链路在从下往上数第二层网络中的两端地址分别为RC11和RC21,在不断向上层网络抽象的过程中,在控制域RA1中这条链路将成为一条域内链路,此时该链路两端的地址分别为RC13和RC23,则其中链路BN1-BN2的上层对端地址即为RC23。
请参阅图6,该图是本发明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对自身存储的各层RC ID和对端节点存储的各层RC ID进行分别比较,得到节点与对端节点间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的实现流程图;其实现过程包括:
步骤S31,首先,所述节点比较自身存储的最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和对端节点存储的最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是否相同,如果是,执行步骤S32;否则执行步骤S33;
步骤S32,所述节点继续比较自身存储的次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和对端节点存储的次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是否相同,如果是,执行步骤S34;否则执行步骤S35;
步骤S33,将对端节点存储的最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作为所述节点与对端节点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Link ID);
步骤S34,所述节点继续比较自身存储的次高层网络的下一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和对端节点存储的次高层网络的下一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是否相同,依此类推......直至在步骤S36中找到比较结果不同的层,并将对端节点存储的该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作为该节点与对端节点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Link ID);
步骤S35,将对端节点存储的次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作为所述节点与对端节点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Link ID)。
其实获得节点的上层对端地址的方法就是:如果本端节点存储的RC ID层次列表和对端节点存储的RC ID层次列表中,有相同RC ID值的表项,则找出所有相同表项中所表示层次最低的表项,根据这个表项的层次,再找出比该层低一层的表项,在对端节点存储的RC ID层次列表中的这个层次表项就是要找的该节点与对端节点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Link ID);如果本端节点存储的RC ID层次列表和对端节点存储的RC ID层次列表中没有找到相同RCID值的表项,则以对端节点存储的RC ID层次列表中的最高层的表项存储的RC ID作为要找的节点与对端节点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Link ID),由此可见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即为链路在向上扩散过程中的链路第一次成为域内链路时的对端抽象节点的RC ID。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查找节点的上层对端地址:请继续参照图4,图中在节点BN1和节点BN2中,根据上述的过程,分别可以获得并存储自身的上面各层网络的相关抽象节点的RC ID层次列表,对应节点BN1是RC 13-RC12-RC11-BN1,对应节点BN2,是RC23-RC22-RC21-BN2。再通过把各自存储的RC ID层次列表封装在扩展的LMP报文扩散给链路的对端节点,这样节点BN1和节点BN2就可以同时了解自己存储的RC ID层次列表信息和链路对端节点存储的RC ID层次列表信息。假设在节点BN1上,比较链路两端节点分别存储的RC ID层次列表,可以发现没有相同的RC ID存在,这就说明BN1-BN2这条链路是在控制域RA1这一层网络才成为域内链路的,在此层以下的网络层,BN1-BN2之间形成的都是域间链路。
再举一个例子:请参阅图7,该图是本发明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中查找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的实施例示意图;在这个图中,控制域RA10在上层网络中抽象而成的抽象节点RC111和控制域RA20在上层网络中抽象而成的抽象节点RC11同时属于控制域RA1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节点BN1上看到链路BN1-BN2的上层对端地址为RC11;通过上述抽象节点RC ID的向下扩散处理,节点BN1存储的各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层次列表为RC13-RC12-RC111-BN1,节点BN2存储的各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层次列表为RC13-RC12-RC11-BN2。节点BN1和BN2之间通过将存储的RC ID列表封装在扩展的LMP报文中相互交互后,节点BN1就可以获得链路对端节点BN2存储的RC ID层次列表,再通过比较BN1存储的RC ID层次列表和BN2存储的RC ID层次列表中的每个表项值,得到其中最上面两层的表项是一样的,都是RC13和RC12,于是在对端节点BN2存储的RC ID层次列表中找到RC13的下一层表项值,即找到RC11,则该RC11即为链路BN1-BN2的上层对端地址。
步骤S40,在判断得到在所述节点所在控制域内没有发现与步骤S30中确定的上层对端地址相同的RC ID,则可以判定该节点与所述对端节点之间的链路就是域间链路。其中可以由该节点所在控制域中的Speaker节点来判断是否能够在所述节点所处控制域内找到与所述上层对端地址相同的RC ID。其中同一控制域中的每个节点是通过链路状态通告(LSA,Link Status Advertisement)报文来将自身存储的每层网络抽象节点的RC ID域内扩散给本域中的Speaker节点的;随后Speaker节点可以将判定得到的域间链路信息进而向上一层网络相应的控制域内进行扩散,以简化ASON中路由层次的建立过程;同时当Speaker节点未判定得到域间链路信息时是不进行TE链路信息的向上扩散的,以避免网络层之间发生数据振荡现象。
由于在ASON的每层网络中,节点信息都会在控制域内进行域内扩散,比如请继续参阅图7,由于抽象节点RC111和RC11在同一控制域RA11中,经过域内信息扩散后,抽象节点RC 111上具有抽象节点RC11的信息,而由于节点BN1和抽象节点RC11不在同一控制域内,所以节点BN1上没有RC 11的信息,因此在节点BN1上可以确定在本控制域RA10中不能找到与链路BN1-BN2的上层对端地址RC11相同的RC ID值,可以确定链路BN1-BN2是域间链路,于是由控制域RA10中的Speaker节点向上扩散该确定的域间链路信息;而在控制域RA11中,在抽象节点RC111上可以找到与链路BN1-BN2的上层对端地址RC11相同的RC ID值,因此链路BN1-BN2在控制域RA11中是域内链路,该域内链路信息在向上层网络继续抽象的过程中将可能不再向上扩散。
其中上述提及的所有链路特指ASON中的流量工程链路,即TE链路。
综上可见,利用本发明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可以实现在ASON中的每一层网络上,能够对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类型进行判断,以得到链路具体是域内链路,还是域间链路,从而实现了ASON中每层网络的控制域都能识别域间链路的目的,进而将识别到的域间链路进而向上一层网络扩散,简化了ASON路由层次的建立过程。
在此应该注意,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技术方案可对公开的解决方案进行多种变化和改进,且不会偏离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自动交换光网络中的节点分别存储自身所在控制域抽象成为上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及该抽象节点所在控制域抽象成为更上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依此类推,直至存储到最高层网络中的对应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
B.所述节点通过与链路的对端节点交互各自所存储的各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来获得对端节点存储的各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
C.所述节点对自身存储的每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和对端节点存储的对应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分别进行比较,以得到比较结果不同的最高一层,并将对端节点存储的该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作为自身与对端节点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
D.在判断得到在所述节点的控制域内不存在与所述上层对端地址相同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则判定所述节点与对端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域间链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
a1.最高层网络中的每一抽象节点分别将自身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封装在层次列表子类型长度值的第一层中,并分别将封装处理的层次列表子类型长度值向下扩散给下一层网络中对应控制域内的广播者节点;
a2.所述下一层网络中的每一控制域中的广播者节点将上层网络抽象节点发来的层次列表子类型长度值域内扩散给本域中的每一抽象节点;本域中的每一抽象节点提取其收到的层次列表子类型长度值第一层承载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并存储;并将自身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封装在接收的层次列表子类型长度值的第二层后,将封装处理的层次列表子类型长度值域内扩散给自身所在控制域的广播者节点,由该广播者节点将接收到的层次列表子类型长度值向下扩散给更下一层网络中对应控制域内的广播者节点;
a3.如上过程依此类推,直至向下扩散至最低层网络结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控制域中的广播者节点和各个节点之间通过链路状态通告报文进行域内扩散层次列表子类型长度值的处理。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网络中的节点还存储有自身的路由控制器标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节点与链路的对端节点之间通过将自身存储的各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依次分层封装在链路管理协议报文中进行相互交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步骤:
c1.所述节点比较自身存储的最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和对端节点存储的最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是否相同,如果是,执行步骤c2;否则将对端节点存储的最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作为所述节点与对端节点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
c2.所述节点比较自身存储的次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和对端节点存储的次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是否相同,如果是,继续比较下一层网络中的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是否相同,直至找到比较结果不同的层,并将对端节点存储的该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作为所述节点与对端节点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否则将对端节点存储的次高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器标识作为所述节点与对端节点链路的上层对端地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由所述节点所在控制域中的广播者节点来判断所述节点的控制域内是否存在与所述上层对端地址相同的路由控制器标识。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控制域内的不同节点通过链路状态通告报文将自身存储的每层网络抽象节点的路由控制标识和所述确定的上层对端地址域内扩散给本域中的广播者节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括步骤:所述节点所在控制域中的广播者节点判断是否能够得到域间链路信息,如果是,将判定得到的域间链路信息向上一层网络扩散;否则不进行链路信息的向上扩散。
10、如权利要求1、2、3、5、6、7或9所述的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为流量工程链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4100866513A CN1780251A (zh) | 2004-11-19 | 2004-11-19 | 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 |
PCT/CN2005/001942 WO2006053498A1 (fr) | 2004-11-19 | 2005-11-17 | Procedes d'identification d'une liaison domaine a domaine basee sur un reseau optique a commutation automatique |
DE602005026046T DE602005026046D1 (de) | 2004-11-19 | 2005-11-17 | Identifikationsverfahren einer verknüpfung von domäne zu domäne auf der basis eines automatisch vermittelten optischen netzes |
ES05808304T ES2359254T3 (es) | 2004-11-19 | 2005-11-17 | Métodos de identificación de un enlace dominio a dominio basado en una red óptica de conmutación automática. |
AT05808304T ATE496438T1 (de) | 2004-11-19 | 2005-11-17 | Identifikationsverfahren einer verknüpfung von domäne zu domäne auf der basis eines automatisch vermittelten optischen netzes |
CNA2005800308134A CN101019352A (zh) | 2004-11-19 | 2005-11-17 | 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 |
US11/791,154 US8589588B2 (en) | 2004-11-19 | 2005-11-17 | Method of identifying domain-to-domain link based on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
EP05808304A EP1814247B1 (en) | 2004-11-19 | 2005-11-17 |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domain-to-domain link based on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4100866513A CN1780251A (zh) | 2004-11-19 | 2004-11-19 | 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80251A true CN1780251A (zh) | 2006-05-31 |
Family
ID=364068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4100866513A Pending CN1780251A (zh) | 2004-11-19 | 2004-11-19 | 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 |
CNA2005800308134A Pending CN101019352A (zh) | 2004-11-19 | 2005-11-17 | 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800308134A Pending CN101019352A (zh) | 2004-11-19 | 2005-11-17 | 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89588B2 (zh) |
EP (1) | EP1814247B1 (zh) |
CN (2) | CN1780251A (zh) |
AT (1) | ATE496438T1 (zh) |
DE (1) | DE602005026046D1 (zh) |
ES (1) | ES2359254T3 (zh) |
WO (1) | WO2006053498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36671A1 (fr) * | 2007-09-19 | 2009-03-26 |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valider un attribut de liaison dans les nœuds d'un ason |
CN1889396B (zh) * | 2006-07-13 | 2010-06-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可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装置、系统、方法 |
CN101499851B (zh) * | 2008-01-30 | 2011-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交换光网络和传统光网络互通的方法 |
CN102811170A (zh) * | 2012-07-25 | 2012-12-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域间路由洪泛的方法及代言节点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17117C (zh) * | 2005-06-15 | 2008-09-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自动交换光网络中节点可达性的识别方法 |
WO2008064518A1 (en) * | 2006-11-28 | 2008-06-05 | Zte Corporation | A united route query method in the 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
ES2690129T3 (es) * | 2007-11-21 | 2018-11-19 | Zte Corporation | Red óptica de conmutación automática y procedimiento para transmisión de datos en la red |
CN101247664B (zh) * | 2008-03-06 | 2011-06-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网络之间实现端到端呼叫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
KR20110038586A (ko) * | 2009-10-08 | 2011-04-14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경로 제어 관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경로 설정 방법 |
US9497120B1 (en) * | 2010-03-31 | 2016-11-15 |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 Automated top-down multi-abstraction infrastructure performance analytics-network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
CN103731357B (zh) * | 2012-10-15 | 2018-02-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拓扑结构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02970621B (zh) * | 2012-11-23 | 2015-09-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元内传输资源管理装置及方法 |
CN105515976B (zh) * | 2015-12-02 | 2019-01-04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电力骨干光网络域间简化路由选择方法 |
CN117081975B (zh) * | 2023-10-17 | 2024-02-09 |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拓扑结构及构建方法、报文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56600B1 (en) * | 1999-04-28 | 2002-09-24 | 3Com Corporation | Complex node representation in an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PNNI network |
KR100408649B1 (ko) * | 2001-10-24 | 2003-12-06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에이티엠 교환시스템의 피엔엔아이 최하위 레벨 노드의디폴트 주소 요약 방법 |
US7733860B2 (en) * | 2002-11-01 | 2010-06-08 | Alcatel-Lucent Canada Inc. | Method for advertising reachable address information in a network |
US7215644B2 (en) * | 2003-03-19 | 2007-05-08 | Alcatel Lucent | Inter-domain constraint-based shortest path first technique for supporting hierarchical routing in interconnected multi-doma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
CN1272924C (zh) | 2003-09-30 | 2006-08-30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确定光网络层次式路由的抽象拓扑链路属性的方法 |
US7440438B2 (en) * | 2003-10-24 | 2008-10-21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Refresh and filtering mechanisms for LDP based VPLS and L2VPN solutions |
-
2004
- 2004-11-19 CN CNA2004100866513A patent/CN1780251A/zh active Pending
-
2005
- 2005-11-17 DE DE602005026046T patent/DE602005026046D1/de active Active
- 2005-11-17 ES ES05808304T patent/ES2359254T3/es active Active
- 2005-11-17 US US11/791,154 patent/US8589588B2/en active Active
- 2005-11-17 WO PCT/CN2005/001942 patent/WO200605349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11-17 AT AT05808304T patent/ATE496438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11-17 CN CNA2005800308134A patent/CN101019352A/zh active Pending
- 2005-11-17 EP EP05808304A patent/EP1814247B1/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89396B (zh) * | 2006-07-13 | 2010-06-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可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装置、系统、方法 |
WO2009036671A1 (fr) * | 2007-09-19 | 2009-03-26 |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valider un attribut de liaison dans les nœuds d'un ason |
CN101499851B (zh) * | 2008-01-30 | 2011-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交换光网络和传统光网络互通的方法 |
CN102811170A (zh) * | 2012-07-25 | 2012-12-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域间路由洪泛的方法及代言节点 |
CN102811170B (zh) * | 2012-07-25 | 2018-03-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域间路由洪泛的方法及代言节点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589588B2 (en) | 2013-11-19 |
US20080170854A1 (en) | 2008-07-17 |
WO2006053498A1 (fr) | 2006-05-26 |
EP1814247B1 (en) | 2011-01-19 |
CN101019352A (zh) | 2007-08-15 |
EP1814247A4 (en) | 2008-01-23 |
EP1814247A1 (en) | 2007-08-01 |
ATE496438T1 (de) | 2011-02-15 |
DE602005026046D1 (de) | 2011-03-03 |
ES2359254T3 (es) | 2011-0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80251A (zh) | 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域间链路识别方法 | |
CN100417117C (zh) | 自动交换光网络中节点可达性的识别方法 | |
CN1816217A (zh) | 基于节点地址更换的路径建立方法 | |
CN102318265B (zh) | 用于控制通信网络中的资源的网络节点及方法 | |
US20030020977A1 (en) | Wavelength routing and switch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nic transport network | |
JP4837765B2 (ja) | 多階層資源転送網経路計算に必要な資源管理及び再帰的経路計算方法及び装置 | |
RU2004105915A (ru) |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гарантированного качества сервиса в сети, работающей с протоколои ip | |
CN103596290A (zh) | 一种无线多网融合方法 | |
CN1917517A (zh) | 用于在多层传输网络中设置连接的方法和控制平面 | |
CN1852165A (zh) | 一种客户层链路自动发现方法及装置 | |
CN1787469A (zh) | 一种应用于分层路由光网络的拓扑收敛方法 | |
CN1625872A (zh) | 用于在网络中分配信息的分配方案 | |
CN1816000A (zh) | 一次路由计算实现层次路由的拓扑方法 | |
CN101686188A (zh) | 层次化有序地址分组网络中建立路由表的方法、路由的方法及路由器 | |
CN1115840C (zh) | 用于iso10589的rap替代路由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 |
CN1571301A (zh) | 光网络中通过显示路由实现信令并发优收的装置及方法 | |
CN1299451C (zh) | 波长路由光网络的一种分布式拓扑聚合方法 | |
CN1878163A (zh) | 多业务传输平台设备管理系统 | |
CN1780190A (zh) | 一种光网络业务处理方法 | |
CN100359877C (zh) | 一种链路类型的发现方法 | |
CN1306737C (zh) | 获得智能光网络中松散路由的约束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 |
CN1642120A (zh) | 光网络的路由选择方法 | |
CN1901497A (zh) | 建立交换路径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 |
CN113115134B (zh) | 一种大地址空间跨域光互联方法 | |
CN1808995A (zh) | 多层次自动交换光网络中代理节点的保护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