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7664B - 一种光网络之间实现端到端呼叫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网络之间实现端到端呼叫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7664B
CN101247664B CN2008100655351A CN200810065535A CN101247664B CN 101247664 B CN101247664 B CN 101247664B CN 2008100655351 A CN2008100655351 A CN 2008100655351A CN 200810065535 A CN200810065535 A CN 200810065535A CN 101247664 B CN101247664 B CN 1012476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main
control
optical network
ason
conventional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655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7664A (zh
Inventor
康志宏
高峰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06553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476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47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7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47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76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网络之间实现端到端呼叫连接的系统和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设置至少两个控制域,并定义ASON控制域内的边界节点;根据各控制域之间的连接关系,设置域间链路,实现光网络系统的呼叫控制、业务拓扑扩散、路由转发;域间链路包括ASON控制域之间直接连接的物理链路、ASON控制域之间跨越至少一个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相连接,分别在各自通过与传统光网络相连的边界节点的传送接口设置至少一个逻辑传送接口,通过逻辑传送接口配对形成逻辑链路。实现了智能光网络跨越传统光网络完成端到端的呼叫连接建立,有利于网络融合;当网络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呼叫控制完成业务路由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光网络之间实现端到端呼叫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网络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建立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Auto-Switch Optical Network,也称智能光网络)跨越传统光网络(OTN)实现端到端呼叫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自动交换光网络是用控制平面来完成自动交换和连接控制的光传送网,它是以光纤为物理传输媒质,由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和OTN(Optical Transmission Net,光传送网)等光传输系统构成的具有智能的光传送网。自动交换光网络的核心是网络智能性,包括信令、路由和自动发现功能以实现智能化网络控制功能。
自动交换光网络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平面:传送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其中控制平面是ASON的核心,它由提供路由和信令等特定功能的一组控制组件构成,并由一个信令网络支撑。通过呼叫请求完成端到端的业务连接建立,拆除。
目前,光网络上承载的业务由以前单一的语音业务逐渐向数据,语音业务发展,自动交换光网络支持客户端通过UNI接口(用户网络接口)发起业务呼叫连接请求,可以实现各种客户端业务自动穿通光网络的功能,自动交换光网络为网络融合,互通提供了可能。
但是,随着智能光网络的发展,实际组网过程中面临着传统光网络与智能光网络混合组网的情况,传统的光网络设备具有标准路由转发功能,路由转发功能为传统光网络设备间通信提供了保证,然而传统光网络没有智能控制平面的功能实现,不支持呼叫控制连接建立,拆除功能。
如图1所示,为一个交换光网络(ASON)设备和传统光传输设备混合组网的示例,将传统光网络设备划分在一个控制域CC内,智能光网络交换设备划分在控制域AA和控制域ZZ内,各控制域内都有自己的边界节点,控制域AA内的边界节点是A,B,C,D。控制域CC内的边界节点是I,J,L,M。控制域ZZ内的边界节点是E,F,G。
此时,如果网管系统从智能控制域AA内发起从节点A到智能控制域ZZ内节点G之间的呼叫连接请求,在呼叫连接建立过程中无法计算出正确的业务路径来,由于智能控制域AA和智能控制域ZZ跨越传统光网络设备,传统光网络设备上无法进行物理链路的提取和散发功能,在呼叫连接建立过程中会由于无法获得完备的业务路径而失败。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智能光网络跨越传统光网络,实现端到端的呼叫控制连接建立和拆除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网络之间实现端到端呼叫连接的系统,其中,包括至少一由智能光网络ASON设备组成的ASON控制域、至少一由传统光网络设备组成的传统光网络控制域;并且,所述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用于实现内在呼叫控制,以及业务拓扑扩散的路由转发;所述ASON控制域用于实现光网络系统的呼叫控制、业务拓扑扩散、路由转发;各控制域设置有边界节点,各控制域之间通过域间链路相连接,所述域间链路至少通过两个不同控制域的边界节点;所述域间链路包括ASON控制域之间直接连接的物理链路、两个ASON控制域之间还跨越至少一个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相连接,两个ASON控制域之间分别在各自通过与传统光网络相连的边界节点的传送接口设置至少一个逻辑传送接口,将两个ASON控制域之间通过逻辑传送接口配对形成逻辑链路。
所述的系统,其中,各ASON控制域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不同ASON控制域的边界节点之间直接通过域间物理链路相连接;对于不同ASON控制域的两个边界节点之间,通过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相连的物理链路,在这两个边界节点之间通过设置逻辑传送接口、建立域间逻辑链路相连接;其中,逻辑链路的带宽与传统光网络设备控制域内的实际物理链路带宽,交叉特性等约束来计算的。
一种光网络之间实现端到端呼叫连接的方法,其应用于由ASON与传统光网络设备组成的光网络系统,包括以下步骤:A1、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设置至少两个控制域,并定义ASON控制域内的边界节点;所述设备类型包括具有ASON特性的光网络设备和传统光网络设备;A2、根据各控制域之间的连接关系,设置域间链路,实现光网络系统的呼叫控制、业务拓扑扩散、路由转发;所述域间链路包括ASON控制域之间直接连接的物理链路、ASON控制域之间跨越至少一个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相连接,两个ASON控制域之间分别在各自通过与传统光网络相连的边界节点的传送接口设置至少一个逻辑传送接口,将两个ASON控制域之间通过逻辑传送接口配对形成逻辑链路。
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2中,所述设置域间链路包括以下步骤:A21、将不同ASON控制域的边界节点之间直接相连的物理链路,设置为域间物理链路;A22、对于不同ASON控制域的两个边界节点之间,通过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相连的物理链路,在这两个边界节点之间设置逻辑传送接口,建立域间逻辑链路。
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22中,所述设置逻辑传送接口,建立域间逻辑链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221、根据通过的所述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的设备内部拓扑结构和内部链路属性,设置所述逻辑传送接口的可用带宽、交叉能力、链路属性;A222、根据通过的所述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的传送端口链路属性、可用带宽、交叉能力,设置所述逻辑传送接口的可用资源及ASON控制域边界节点;A223、计算并分配各逻辑链路的可用带宽、链路属性信息;A224、根据ASON控制域边界节点定义、网管系统对传统光网络控制域中资源划分、逻辑传送端口规划,设置逻辑链路的数量、链路属性带宽信息、链路属性、交叉能力。
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2中还执行以下步骤:所述逻辑链路在各ASON控制域内进行散发,各控制域之间的链路汇总信息通过逻辑域间网络节点接口扩散。
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2中还执行以下步骤:计算业务路径,通过呼叫控制切换业务路由。
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2之后,还执行以下步骤:A3、网管系统发起呼叫连接请求,ASON控制域源节点计算到达ASON控制域宿节点的端到端业务路径,通过信令逐点打通物理链路,并在通过逻辑链路时由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的中间节点执行报文转发。
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1中,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设置至少三个控制域,其中两个控制域是ASON控制域,另一个控制域是传统光网络控制域。
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1中,还根据设备的所在区域设置所述控制域。
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不仅实现了智能光网络跨越传统光网络完成端到端的呼叫连接建立,有利于网络融合;并且,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网络升级,面临传统光网络与智能光网络混合组网的情况,当网络发生故障时,不依赖于传统光网络保护方式,如线性保护或环网等,在通过呼叫控制平面重新计算一条业务路径后,就可以通过呼叫控制完成业务路由切换;从而能够非常灵活地进行应用并且与其它网络进行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交换光网络设备和传统光传输设备混合组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系统的网络逻辑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宗旨是解决智能光网络设备跨越传统光网络设备时能够实现端到端的呼叫控制连接请求。如图1和图2所示,将智能光网络设备划分在两个控制域内,传统光网络设备划分在一个控制域内,实际应用时,传统的光网络设备也可以划分在多个控制域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本发明的一个关键点是一个控制域内只能有一种设备类型,也就是说一个控制域内只能是智能光网络设备或传统光网络设备,不能二者同时在一个控制域内。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网络之间实现端到端呼叫连接的系统,其中,包括至少一由智能光网络ASON设备组成的ASON控制域、至少一由传统光网络OTN设备组成的传统光网络控制域;其中,所述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用于实现内在呼叫控制,以及业务拓扑扩散的路由转发;所述ASON控制域用于实现光网络系统的呼叫控制、业务拓扑扩散、路由转发。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可以包括多个ASON控制域和多个传统光网络控制域,也可以仅包括一个ASON控制域和一个传统光网络控制域,还可以包括多个ASON控制域和一个传统光网络控制域,上述各种情况均不影响本发明系统的具体实施。
并且,各控制域设置有边界节点,如各ASON控制域至少设置一个边界节点。
各控制域之间通过域间链路相连接,其中,各边界节点设置有物理链路与逻辑链路的交叉连接关系。各控制域设置有边界节点,各控制域之间通过域间链路相连接,所述域间链路至少通过两个不同控制域的边界节点;所述域间链路包括ASON控制域之间直接连接的物理链路、两个ASON控制域之间还跨越至少一个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相连接,两个ASON控制域之间分别在各自通过与传统光网络相连的边界节点的传送接口设置至少一个逻辑传送接口,将两个ASON控制域之间通过逻辑传送接口配对形成逻辑链路。
一般地,各ASON控制域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不同ASON控制域的边界节点之间直接通过域间物理链路相连接;对于不同ASON控制域的两个边界节点之间,通过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相连的物理链路,在这两个边界节点之间通过设置逻辑传送接口、建立域间逻辑链路相连接;其中,逻辑链路的带宽与传统光网络设备控制域内的实际物理链路带宽,交叉特性等约束来计算的。
并且,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网络之间实现端到端呼叫连接的方法,其应用于智能光网络ASON与传统光网络OTN组成的光网络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A1、当智能光网络(ASON)设备和传统光网络设备混合组网时,首先需要将智能光网络设备划分为多个控制域,需要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设置至少两个控制域,所述设备类型包括ASON设备和OTN设备,如上所述,可以将智能光网络设备划分在一个、两个或多个ASON控制域内,传统光网络设备划分在一个、两个或多个传统光网络控制域内;更严谨地说,一个控制域中仅包含一种设备类型。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各设备所在的物理区域(地域)来设置所述控制域。并定义ASON控制域内的边界节点,如图1和图2所示,边界节点为C、D、E、F。
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设置至少三个控制域,其中两个控制域是ASON控制域,另一个控制域是传统光网络控制域。
A2、根据各控制域之间的连接关系,设置域间链路,实现光网络系统的呼叫控制、业务拓扑扩散、路由转发;所述域间链路包括ASON控制域之间直接连接的物理链路、ASON控制域之间跨越至少一个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相连接,两个ASON控制域之间分别在各自通过与传统光网络相连的边界节点的传送接口设置至少一个逻辑传送接口,将两个ASON控制域之间的这两个边界节点通过逻辑传送接口配对形成逻辑链路。所述逻辑链路在各ASON控制域内进行散发,各控制域之间的链路汇总信息通过逻辑域间网络节点接口扩散,扩散过程中需要借助传统光网络控制域进行转发。
例如,步骤A2中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计算业务路径,通过呼叫控制切换业务路由。这样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改变业务路径,实现路由的切换功能。
并且,步骤A2中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在各边界节点配置物理链路与逻辑链路的交叉关系。对于边界节点需要配置物理链路与逻辑链路的交叉关系,逻辑链路在实际中对应实际传送接口中的某些通道资源,根据映射关系,实际的交叉配置就是物理链路中的通道与实际传送接口中映射后的通道之间的交叉配置。
一个例子是,所述设置域间链路可包括以下步骤:
A21、将不同ASON控制域的边界节点之间直接相连的物理链路,设置为域间物理链路;相邻的智能控制域之间通过逻辑E-NNI(ExteriorNetwork Node Interface,外部网络节点接口,也称域间网络节点接口)接口扩散域内路由,包括域间的物理链路(Inter-domain Links)。
A22、对于不同ASON控制域的两个边界节点之间,通过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相连的物理链路,在这两个边界节点之间设置逻辑传送接口,建立域间逻辑链路。两个智能控制域之间如果跨越一个或多个传统光网络设备组成的控制域,两个控制域之间需要通过在各自通过与传统光网络相连的边界节点的传送接口上抽象出多个逻辑传送接口,将两个控制域之间抽象出的逻辑传送接口配对形成逻辑链路,逻辑链路的带宽与传统光网络设备控制域内的实际物理链路带宽,交叉特性等约束来计算的,形成逻辑传送接口的多少与控制域之间的边界节点经过传统光网络控制域后是否有可达路径,有就会形成一个逻辑传送接口。
其中所述设置逻辑传送接口,建立域间逻辑链路,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A221、根据通过的所述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的设备内部拓扑结构和内部链路属性,设置所述逻辑传送接口的可用带宽、交叉能力、链路属性;A222、根据通过的所述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的传送端口链路属性、可用带宽、交叉能力,设置所述逻辑传送接口的可用资源及ASON控制域边界节点;A223、计算并分配各逻辑链路的可用带宽、链路属性信息;A224、根据ASON控制域边界节点定义、网管系统对传统光网络控制域中资源划分、逻辑传送端口规划,设置逻辑链路的数量、链路属性带宽信息、链路属性、交叉能力。
例如,如图1所示,智能控制域AA和智能控制域ZZ跨越中间传统光网络设备的控制域CC,智能控制域AA内的边界节点C经过传统光网络控制域后到智能控制域ZZ的边界节点E有可达路径,智能控制域AA内的边界节点C经过传统光网络控制域后到智能控制域ZZ的边界节点F有可达路径,智能控制域AA内的边界节点D经过传统光网络控制域后到智能控制域ZZ的边界节点E有可达路径,智能控制域AA内的边界节点D经过传统光网络控制域后到智能控制域ZZ的边界节点F有可达路径。这样,C节点会形成两个逻辑传送接口,远端ID分别是E,F节点;D节点会形成两个逻辑传送接口,远端ID分别是E,F节点;同样,E节点会形成两个逻辑传送接口,远端ID分别是C,D节点;F节点会形成两个逻辑传送接口,远端ID分别是C,D节点;这四对逻辑传送接口形成四条逻辑链路,可以作为Inter-domain Link LSA在各控制域内扩散,传统光网络设备在物理上是DCN(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数据通信网)的作用,在呼叫连接请求过程中,传统光网络设备控制域内各节点不参与呼叫连接建立过程,对报文起路由转发功能。
又一个例子是,在步骤A2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A3、网管系统发起呼叫连接请求,ASON控制域源节点计算到达ASON控制域宿节点的端到端业务路径,通过信令逐点打通物理链路,并在通过逻辑链路时由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的中间节点执行报文转发。信令经过传统光网络节点时,传统光网络节点主要执行报文转发功能,一直会转发到智能控制域节点内,不会参与信令呼叫过程。
如图3所示,下面给出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具体步骤,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步:对网络中的传统光传输设备资源进行控制域划分,各控制域内只有一种设备类型,智能光网络控制设备不能与传统光网络设备在一个控制域内。如图1和图2所示,智能光网络设备划分了控制域AA和控制域ZZ,传统光网络设备划分在域CC,同时定义出智能控制域内的边界节点。
第二步:网管系统根据智能光网络控制域与传统光网络设备控制域之间的连接关系,对有智能光网络控制域之间相连的物理链路直接生成Inter-domain Link,对有智能光网络控制域之间经过传统光网络设备控制域才相连的智能控制域的边界节点如果经过传统光网络控制域可以到达另一个智能光网络控制域的边界节点,在这两个边界节点之间形成逻辑传送接口,两个逻辑传送接口之间就是一条逻辑Inter-domain Link,该逻辑链路会作为业务拓扑计算的单位。附图2中就是在附图1基础上抽象出控制域AA和控制域ZZ之间形成4条逻辑链路。
第三步:形成的逻辑传送接口的可用带宽,交叉能力,链路属性等信息依赖于经过的传统光网络的内部拓扑结构和内部链路属性;可用资源及智能控制域边界节点与传统光网络相连的传送端口链路属性,可用带宽,交叉能力等属性有关。网管系统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分配各逻辑链路的可用带宽,链路属性信息;附图2中形成的逻辑链路信息如下表所示。
    逻辑链路信息     实际可能经过的物理链路
Link1<节点C:Virtual Port1-节点E:Virtual Port1> C->I->K->L->E;C->I->K->M->L->E;C->I->J->M->L->E;C->I->J->M->K->L->E;
Link2<节点C:Virtual Port2-节点F:Virtual Port1> C->I->K->M->F;C->I->K->L->M->F;C->I->J->M->F;
Link3<节点D:Virtual Port1-节点E:Virtual Port2 D->J->M->L->E;D->J->I->K->L->E;D->J->M->K->L->E;D->J->I->K->M->L->E;
Link4<节点D:Virtual Port2-节点F:Virtual Port2> D->J->M->F;D->J->I->K->M->F;D->J->I->K->L->M->F;
形成的逻辑链路个数、链路属性带宽信息、链路属性、交叉能力等信息,与智能控制域边界节点定义、网管系统对传统光网络控制域中资源划分、逻辑传送端口规划有关。这里也可以形成一条逻辑链路,两条逻辑链路,四条逻辑链路等;逻辑的传送端口与实际的物理端口有一定对应关系,会映射到物理端口中某些通道资源集合。
第四步:形成的逻辑链路在各智能控制域内进行散发,两个控制域之间的链路汇总信息通过逻辑E-NNI接口扩散,扩散过程中需要借助传统光网络控制域进行转发。
第五步:完成上面的步骤后,整个传输网络在控制平面内就形成了一个连通的网络,在呼叫控制,业务拓扑扩散,路由转发都成为了一个连通的网络。
第六步:网管系统可以发起呼叫连接请求,请求建立一条从智能控制域AA内节点A到智能控制域ZZ内节点G的一条业务请求,节点A会根据域内物理链路信息和形成的4条逻辑链路信息,及控制域ZZ通过逻辑E-NNI接口扩散过来的控制域ZZ内链路汇总信息,计算出一条从节点A到节点G的端到端业务路径,A节点通过信令逐点打通,信令经过传统光网络节点时,传统光网络节点主要执行报文转发功能,一直会转发到智能控制域节点内,不会参与信令呼叫过程。对于边界节点需要配置物理链路与逻辑链路的交叉关系,逻辑链路在实际中对应实际传送接口中的某些通道资源,根据映射关系,实际的交叉配置就是物理链路中的通道与实际传送接口中映射后的通道之间的交叉配置。
采用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不仅可以完成智能光网络跨越传统光网络完成端到端的呼叫连接建立,有利于网络融合;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网络升级,有面临传统光网络与智能光网络混合组网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网络发生故障时,可以不依赖于传统光网络保护方式,线性保护或环网,可以通过呼叫控制平面重新计算一条业务路径后,通过呼叫控制完成业务路由切换,同时非常灵活的和其它网络融合,这是传统的光网络所不能支持的。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网络之间实现端到端呼叫连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由智能光网络ASON设备组成的ASON控制域、至少一由传统光网络设备组成的传统光网络控制域;并且,
所述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用于实现内在呼叫控制,以及业务拓扑扩散的路由转发;所述ASON控制域用于实现光网络系统的呼叫控制、业务拓扑扩散、路由转发;
各控制域设置有边界节点,各控制域之间通过域间链路相连接,所述域间链路至少通过两个不同控制域的边界节点;所述域间链路包括ASON控制域之间直接连接的物理链路、两个ASON控制域之间还跨越至少一个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相连接,两个ASON控制域之间分别在各自通过与传统光网络相连的边界节点的传送接口设置至少一个逻辑传送接口,将两个ASON控制域之间通过逻辑传送接口配对形成逻辑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各ASON控制域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
不同ASON控制域的边界节点之间直接通过域间物理链路相连接;
对于不同ASON控制域的两个边界节点之间,通过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相连的物理链路,在这两个边界节点之间通过设置逻辑传送接口、建立域间逻辑链路相连接;其中,逻辑链路的带宽由传统光网络设备控制域内的实际物理链路带宽,交叉特性约束来计算的。
3.一种光网络之间实现端到端呼叫连接的方法,其应用于由ASON与传统光网络设备组成的光网络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A1、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设置至少两个控制域,并定义ASON控制域内的边界节点;所述设备类型包括具有ASON特性的光网络设备和传统光网络设备;
A2、根据各控制域之间的连接关系,设置域间链路,实现光网络系统的呼叫控制、业务拓扑扩散、路由转发;所述域间链路包括ASON控制域之间直接连接的物理链路、ASON控制域之间跨越至少一个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相连接,两个ASON控制域之间分别在各自通过与传统光网络相连的边界节点的传送接口设置至少一个逻辑传送接口,将两个ASON控制域之间通过逻辑传送接口配对形成逻辑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中,所述设置域间链路包括以下步骤:
A21、将不同ASON控制域的边界节点之间直接相连的物理链路,设置为域间物理链路;
A22、对于不同ASON控制域的两个边界节点之间,通过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相连的物理链路,在这两个边界节点之间设置逻辑传送接口,建立域间逻辑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2中,所述设置逻辑传送接口,建立域间逻辑链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221、根据通过的所述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的设备内部拓扑结构和内部链路属性,设置所述逻辑传送接口的可用带宽、交叉能力、链路属性;
A222、根据通过的所述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的传送端口链路属性、可用带宽、交叉能力,设置所述逻辑传送接口的可用资源及ASON控制域边界节点;
A223、计算并分配各逻辑链路的可用带宽、链路属性信息;
A224、根据ASON控制域边界节点定义、网管系统对传统光网络控制域中资源划分、逻辑传送端口规划,设置逻辑链路的数量、链路属性带宽信息、链路属性、交叉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中还执行以下步骤:所述逻辑链路在各ASON控制域内进行散发,各控制域之间的链路汇总信息通过逻辑域间网络节点接口扩散,扩散过程中借助传统光网络控制域进行转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中还执行以下步骤:计算业务路径,通过呼叫控制切换业务路由。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之后,还执行以下步骤:A3、网管系统发起呼叫连接请求,ASON控制域源节点计算到达ASON控制域宿节点的端到端业务路径,通过信令逐点打通物理链路,并在通过逻辑链路时由传统光网络控制域的中间节点执行报文转发。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设置至少三个控制域,其中两个控制域是ASON控制域,另一个控制域是传统光网络控制域。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还根据设备的所在物理区域设置所述控制域。 
CN2008100655351A 2008-03-06 2008-03-06 一种光网络之间实现端到端呼叫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76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55351A CN101247664B (zh) 2008-03-06 2008-03-06 一种光网络之间实现端到端呼叫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55351A CN101247664B (zh) 2008-03-06 2008-03-06 一种光网络之间实现端到端呼叫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7664A CN101247664A (zh) 2008-08-20
CN101247664B true CN101247664B (zh) 2011-06-22

Family

ID=39947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6553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7664B (zh) 2008-03-06 2008-03-06 一种光网络之间实现端到端呼叫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476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4091B (zh) * 2008-09-26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交换光网络呼叫控制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2036126B (zh) * 2009-09-25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自动交换光网络和传统光网络互通的方法和系统
CN103441936B (zh) * 2013-08-22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邻接链路的发布方法
CN104115456B (zh) * 2013-12-30 2017-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重路由方法及自动交换光网络
EP3883197A4 (en) * 2018-12-11 2022-01-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SS, NETWORK DEVICE AND SERVICE ROUTE ESTABLISHMENT 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2120A (zh) * 2004-01-09 2005-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网络的路由选择方法
CN1859243A (zh) * 2005-09-30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服务的实现方法
CN1859260A (zh) * 2006-01-25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统光传送网和智能光网络组网时的资源分配方法
EP1814247A1 (en) * 2004-11-19 2007-08-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domain-to-domain link based on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2120A (zh) * 2004-01-09 2005-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网络的路由选择方法
EP1814247A1 (en) * 2004-11-19 2007-08-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domain-to-domain link based on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CN1859243A (zh) * 2005-09-30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服务的实现方法
CN1859260A (zh) * 2006-01-25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统光传送网和智能光网络组网时的资源分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7664A (zh) 2008-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2504C (zh) 自动交换光网络中主备保护的跨域端到端连接的建立方法
CN1816217B (zh) 基于节点地址更换的路径建立方法
CN101227377B (zh) 一种实现跨域路径的共享风险链路组分离的方法
CN102045229A (zh) 一种以太多环网的拓扑管理方法和系统
US8068483B2 (en) Method for migration between a permanent connection and a switched connection in a transmission network
CN103685033A (zh) Sdn架构中支持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通用流表及方法
CN101247664B (zh) 一种光网络之间实现端到端呼叫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CN101674217B (zh) 一种在mesh网络中实现永久环网保护的方法
CN101499851B (zh) 一种自动交换光网络和传统光网络互通的方法
US2008003798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nd transmitting fine granularity services
US7477843B1 (en)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routing in a photonic network
CN107615721A (zh) 传输软件定义网络(sdn)‑逻辑链路聚合(lag)成员信令
CN100546273C (zh) 复用段环链路在自动交换光网络中的处理方法
CN100373866C (zh) 跨越多域连接的网络故障恢复的方法
US8542687B2 (en) Node apparatus and route calculation method
CN101888573B (zh) 一种自动发现相邻节点间资源状态的方法和系统
EP3295623B1 (en) Transport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sdn) zero configuration adjacency via packet snooping
CN100579025C (zh) 一种自动交换光网络的路由信息维护方法
CN101248700A (zh) 网络数据平面中相邻网络元件的发现
CN102318293B (zh) 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16005701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pping different layouts
CN101184018B (zh) 一种自动交换光网络与传统网络互联方法
CN112087321B (zh) Tapi分层拓扑设计方法、介质、设备及业务创建方法
CN101567743A (zh) 一种复用段共享保护环错连压制表的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01848052B (zh) 多域网络业务映射配置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3

Address after: 474150,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Dengzhou City Ying camp Happy Village Stone Temple 14

Patentee after: Zhao Bing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Ministry of Justice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o Bing

Inventor before: Kang Zhihong

Inventor before: Gao Feng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41006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Qifeng Yanshan District of Guilin City Park

Patentee after: Zhao Bing

Address before: 474150,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Dengzhou City Ying camp Happy Village Stone Temple 14

Patentee before: Zhao B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