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6261B - 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6261B
CN1756261B CN200410079075XA CN200410079075A CN1756261B CN 1756261 B CN1756261 B CN 1756261B CN 200410079075X A CN200410079075X A CN 200410079075XA CN 200410079075 A CN200410079075 A CN 200410079075A CN 1756261 B CN1756261 B CN 17562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ing area
sequence number
transmission sequence
terminal
described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790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56261A (zh
Inventor
汪碧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4100790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756261B/zh
Publication of CN1756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6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56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62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其核心为:基于SCTP的端点A确定需要向其对端基于SCTP的端点B传输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端点A确定其对端点B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端点A将管理要求和其发送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承载于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中,传输至端点B,端点B根据接收的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承载的管理要求和当前传输序列号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相应的管理。本发明利用RFC协议中的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使两端缓冲区的具体情况能够及时交互,不仅提高了端点对其缓冲区管理的灵活性,还使两端能够在网络出现故障或异常时,快速恢复两端的正常通讯,因此,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SCTP端点的偶联数据的传输能力,完善了RFC协议。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SCTP(流控制传输协议)位于SCTP用户应用层和无连接网络的业务层之间,无连接网络可以是IP网络或者其他网络。
SCTP位于SCTP用户应用和IP网络的业务层之间如附图1所示。
在图1中,SCTP通过在两个SCTP端点间建立偶联,来为SCTP用户提供可靠的偶联数据传输业务。
两个SCTP端点间通过偶联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如附图2所示。
在图2中,SCTP端点在发送数据块时,将发送的数据块暂时存储在发送缓冲区中,在接收到对端传输来的SACK(选择证实)消息时,才将对端确认收到的数据块从发送缓冲区中删除。SCTP端点在接收数据块时,将接收的数据块暂时存储在接收缓冲区中,在接收到SCTP用户传输来的SACK消息时,才将SCTP用户确认收到的数据块从接收缓冲区中删除。
SCTP协议栈通过上述的响应机制能够保证偶联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是,当网络出现拥塞、异常或其他现象时,协议栈的这种响应机制会使SCTP端点的发送缓冲区和接收缓冲区中存储大量的数据块。
目前,在SCTP端点的发送缓冲区及接收缓冲区存储大量的数据块时,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对缓冲区的管理方案,使网络出现故障或异常等情况时,两端很难恢复正常的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利用RFC协议的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对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进行管理,提高了两端点之间偶联数据的传输能力,完善了RFC协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包括:
a、端点A根据本端需要主动清除其发送缓冲区中的全部偶联数据或部分偶联数据,所述端点A相应更新其发送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
b、所述端点A确定其对所述端点B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
c、所述端点A将所述管理要求和其发送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承载于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中,传输至所述端点B;
d、所述端点B根据接收的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承载的所述管理要求和所述当前传输序列号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相应的管理。
所述步骤c还包括:所述端点A将请求应答的信息承载于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中,传输至所述端点B。
所述方法还包括:
e、所述端点B从其接收的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承载的信息中获取所述请求应答的信息;
f、所述端点B根据所述请求应答的信息确定需要应答时,将其对所述端点A的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承载于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中,并传输至所述端点A;
g、所述端点A根据接收的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承载的管理要求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相应的管理。
所述端点B对端点A的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为: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或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
且所述步骤g中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相应的管理的步骤进一步包括:所述端点A从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承载的信息中获取管理要求,并判断;
如果所述从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承载的信息中获取的管理要求为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所述端点A根据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承载的当前传输序列号删除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偶联数据;
如果所述从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承载的信息中获取的管理要求为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所述端点A根据需要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管理。
所述端点A根据需要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管理包括:
所述端点A确定不需要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管理;或
所述端点A根据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中承载的当前传输序列号动态调整其接收缓冲区的存储空间;或
h、所述端点A根据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中承载的当前传输序列号删除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偶联数据。
所述步骤h中删除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偶联数据之前还包括:所述端点A根据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中承载的当前传输序列号将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完整的偶联数据传输至上层用户,将需要重组的偶联数据清除。
所述端点A对端点B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为: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或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
且所述步骤d中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相应的管理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所述端点B从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承载的信息中获取管理要求,并判断;
如果所述端点B从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承载的信息中获取的管理要求为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所述端点B根据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承载的当前传输序列号删除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偶联数据;
如果所述端点B从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承载的信息中获取的管理要求为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所述端点B根据需要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管理。
所述端点B根据需要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管理包括:
所述端点B确定不需要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管理;或
所述端点B根据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中承载的当前传输序列号动态调整其接收缓冲区的存储空间;或
h1、所述端点B根据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中承载的当前传输序列号删除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偶联数据。
所述步骤h1中删除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偶联数据之前还包括:所述端点B根据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中承载的当前传输序列号将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完整的偶联数据传输至上层用户,将需要重组的偶联数据清除。
所述端点A对端点B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承载于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的数据块标识中;或者,所述端点B对端点A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承载于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的数据块标识中。
所述请求应答的信息承载于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的数据块标识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端点A在向所述端点B传输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之后,并在接收到所述端点B传输来的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之前,对所述端点B传输来的偶联数据不进行处理。
所述方法在步骤a之前还包括:
设置所述端点A重复传输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的预定时间间隔;
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端点A在预定时间间隔内未接收到所述端点B传输来的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将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再一次重复传输至所述端点B。
所述方法在步骤a之前还包括:
设置所述端点A重复发送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的预定次数;
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端点A重复传输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的次数超过所述设置的重复发送的预定次数时,所述端点A重新建立其与所述端点B之间的偶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描述可明显得知,本发明利用RFC协议中的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使两端缓冲区的具体情况实现互通;本发明基于SCTP的端点通过主动清除其发送缓冲区中的偶联数据,并在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中承载本端对对端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使端点对其接收缓冲区不仅能够进行自主管理,还能够根据对端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提高了端点对其缓冲区管理的灵活性;通过在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中承载请求对端应答的信息,使两端都能够快速、及时的知晓对端发送缓冲区的具体情况;通过设置重复传输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的次数,确保了两端缓冲区相关信息的互通;本发明通过两端缓冲区的相关信息的及时交互及对缓冲区的管理,使两端能够在网络出现故障或异常时,重新具有传输偶联数据的能力,快速恢复两端的正常通讯;通过在端点向对端传输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超过重复传输次数时,重新建立两端之间的偶联,进一步确保了两端之间恢复正常通讯的能力;从而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SCTP端点的偶联数据的传输能力,完善了RFC协议。
附图说明
图1是SCTP位于SCTP用户应用和IP网络的业务层之间的示意图;
图2是SCTP端点间偶联数据传输的流程图;
图3是RFC协议规定的FORWARD_TSN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基于SCTP的偶联数据的缓冲区的管理流程图1;
图5是本发明的基于SCTP的偶联数据的缓冲区的管理流程图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基于SCTP的端点A确定需要向其对应的基于SCTP的端点B传输FORWARD_TSN(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端点A确定其对端点B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端点A将管理要求承载于FORWARD_TSN消息中,传输至端点B,端点B根据接收的FORWARD_TSN消息承载的管理要求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相应的管理。
下面基于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基于SCTP的端点A可以根据本端的需要,在本端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没有发生变化时,将其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通过FORWARD_TSN消息传输至其对端即端点B;端点A也可以在本端因主动清除其发送缓冲区中的偶联数据等情况引起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发生更新时,将其发送缓冲区的更新的当前TSN通过FORWARD_TSN消息传输至端点B;端点B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FORWARD_TSN消息中承载的信息及其本端的具体情况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相应的管理。
引起端点A主动清除其发送缓冲区中的偶联数据的情况可以为:端点A感受到网络出现拥塞、异常或本端有新的、更重要的偶联数据需要传输等。
当发生上述情况时,端点A可以在没有收到其对端即端点B传输来的SACK消息的情况下,主动对其发送缓冲区中的偶联数据进行清除操作,端点A进行清除操作后,确定其发送缓冲区的更新的当前TSN,并确定需要向端点B发送FORWARD_TSN消息,通过该消息将本端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的变化情况通知端点B。
端点A在对其发送缓冲区中的偶联数据进行清除操作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将其发送缓冲区中的偶联数据全部清除,也可以将其发送缓冲区中的偶联数据部分清除。
在端点A确定需要向端点B发送FORWARD_TSN消息时,还需要确定其对端点B的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将该管理要求和端点A发送缓冲区的更新后的当前TSN承载于FORWARD_TSN消息中传输给端点B。
端点A对端点B的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可以是: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或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
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表示:端点A要求端点B必须根据FORWARD_TSN消息承载的当前TSN更新其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
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表示:端点A不要求端点B必须根据FORWARD_TSN消息中的TSN更新其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即端点B可以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自主管理。
当端点B在接收到端点A传输来的FORWARD_TSN消息时,如果该消息中承载的管理要求是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端点B应根据该消息中承载的TSN对应删除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偶联数据,更新其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
当端点B在接收到端点A传输来的FORWARD_TSN消息时,如果该消息中承载的管理要求是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端点B可以根据本端的需要、FORWARD_TSN消息中承载的TSN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自主管理,如端点B认为其接收缓冲区中的偶联数据都很重要,则可以根据接收的FORWARD_TSN消息中承载的TSN再申请接收缓冲区新的存储空间,以容纳更多的偶联数据;再如端点B可以根据其本端需要、其接收的FORWARD_TSN消息中承载的TSN将其接收缓冲区中存储的偶联数据部分清除或全部清除;端点B也可以对其接收缓冲区不进行任何处理。
端点B在收到FORWARD_TSN消息,并根据该消息中的TSN清除其接收缓冲区中的偶联数据前,可以首先将本端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完整的偶联数据传输至SCTP用户,清除其重组缓冲区中存储的相应的偶联数据,不再将这些偶联数据传输至SCTP用户,然后再进行其接收缓冲区的偶联数据的清除操作。
本发明中端点A在发送FORWARD_TSN消息时还可以要求对端应答,即要求端点B将其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通知端点A,端点A同样可以将请求应答的信息承载于FORWARD_TSN消息中传输至端点B。端点A可以将其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其对对端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和请求对端应答的信息同时承载于FORWARD_TSN消息中传输至端点B;也可以分别承载于FORWARD_TSN消息中传输至端点B。
端点B在接收到FORWARD_TSN消息时,从其承载的信息中获取请求应答信息,当确定端点A要求端点B应答时,端点B可以将其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承载于FORWARD_TSN_ACK(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中直接传输至端点A,也可以根据本端的需要如在网络出现拥塞、异常或本端有新的更重要的偶联数据需要传输等情况时,主动对其发送缓冲区中的偶联数据进行全部清除或部分清除后,将发送缓冲区的更新后的当前TSN承载于FORWARD_TSN_ACK消息中传输至端点A,使端点A与端点B的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信息实现及时互通。
端点B还可以在发送FORWARD_TSN_ACK消息时,确定对端点A的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将该管理要求和端点B的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一起承载于FORWARD_TSN_ACK消息中,传输至端点A。
如果端点A在发送FORWARD_TSN消息时,要求端点B应答,那么端点A可以在向端点B传输FORWARD_TSN消息之后,并在接收到端点B传输来的FORWARD_TSN_ACK消息之前,对端点B传输来的所有偶联数据不进行处理。
如果端点A在发送FORWARD_TSN消息时要求端点B应答,那么,本发明还可以设置端点A重复发送FORWARD_TSN消息的预定次数和每次重复发送FORWARD_TSN消息的预定时间间隔;如果端点A在预定时间间隔内一直未接收到端点B传输来的FORWARD_TSN_ACK消息,端点A应该每次在预定时间间隔届满后将FORWARD_TSN消息再一次重复传输至端点B,直到重复发送的次数超过预先设定的预定次数;当端点A重复发送FORWARD_TSN消息的次数超过设置的预定次数时,端点A可以选择重新建立其与端点B之间的偶联。
端点A在接收到FORWARD_TSN_ACK消息时,应根据该消息中承载的管理要求和端点B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相应的管理。
上述端点B确定的对端点A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同样可以是: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或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
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与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的含义与前面实施例中的描述相同。
当端点A在接收到端点B传输来的FORWARD_TSN_ACK消息时,如果该消息中承载的管理要求是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端点A应根据该消息中承载的TSN对应删除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偶联数据。
当端点A在接收到端点B传输来的FORWARD_TSN_ACK消息时,如果该消息中承载的管理要求是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端点A可以根据本端的需要、FORWARD_TSN_ACK消息中承载的TSN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自主管理,如端点A认为其接收缓冲区中的偶联数据都很重要,则可以根据接收的FORWARD_TSN_ACK消息中承载的TSN再申请接收缓冲区新的存储空间,以容纳更多的偶联数据;再如端点A可以根据其本端需要、其接收的FORWARD_TSN_ACK消息中承载的TSN将其接收缓冲区中存储的偶联数据部分清除或全部清除;端点B也可以对其接收缓冲区不进行任何处理。
端点A在收到FORWARD_TSN_ACK消息,并根据该消息中的TSN清除其接收缓冲区中的偶联数据前,可以首先将本端接收缓冲区中相应完整的偶联数据传输至SCTP用户,清除其重组缓冲区中存储的相应的偶联数据,不再将这些偶联数据传输至SCTP用户,然后再进行偶联数据的清除操作。
RFC协议规定的FORWARD_TSN消息的格式如附图3所示。
RFC协议规定New Cumulative TSN字段用于承载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本发明可以通过该消息中的FLAG(数据块标识)来区别FORWARD_TSN消息和FORWARD_TSN_ACK消息,本发明同样可以通过该消息中的FLAG来承载管理要求和请求应答的信息。如利用FLAG字段的最高1位来表示该消息是FORWARD_TSN消息还是FORWARD_TSN_ACK消息,如最高位设置为1时,表示该消息为FORWARD_TSN消息,最高位设置为0时,表示该消息为FORWARD_TSN_ACK消息;利用FLAG字段的第2高位来承载请求应答信息,如第2高位设置为1时,表示需要对端回应FORWARD_TSN_ACK消息来应答,第2高位设置为0时,表示不需要对端回应FORWARD_TSN_ACK消息;利用FLAG字段的第3高位来承载管理要求,如第3高位设置为1时,表示要求对端根据消息中承载的TSN来对应清除对端的接收缓冲区中的偶联数据,以要求对端根据本端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相应更新对端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第3高位设置为0时,表示不要求对端根据消息中承载的TSN来对应清除对端的接收缓冲区中的偶联数据,即对端不需要根据消息中承载的TSN相应更新其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对端对其接收缓冲区可以进行自主管理,如增加接收缓冲区的存储空间或自主决定对其接收缓冲区中的偶联数据进行相应的清除等。
下面结合附图4和附图5对本发明适用的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图4中,在步骤400,端点A需要与端点B互相通知各自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
到步骤410,端点A确定其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
到步骤420,由于端点A只需要与端点B互通各自的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所以,端点A确定其对端点B的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为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并确定请求对端应答。
到步骤430,端点A将其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承载于FORWARD_TSN消息的New Cumulative TSN字段,将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请求对端应答的信息承载于FORWARD_TSN消息的FLAG字段,如设置FLAG字段为01000000,将FORWARD_TSN消息传输至端点B。
到步骤440,端点B接收端点A传输来的FORWARD_TSN消息,获取FORWARD_TSN消息中承载的当前TSN、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请求对端应答的信息,端点B根据消息中承载的当前TSN、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自主管理,如端点B可以检查自己的接收缓冲区是否够用,端点A是否向其发了太多的偶联数据等,端点B可以适当清除接收缓冲区中存储的部分后传输来的、暂时不用的数据,以增强接收缓冲区中偶联数据的可用性;端点B如果觉得接收缓冲区中的偶联数据都很重要,都需要接收,端点B可以动态调整接收缓冲区的大小,如申请新的缓存空间,以便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接纳下所有的数据。端点B也可以不对接收缓冲区进行任何操作,只是知晓端点A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的情况。
到步骤450,端点B确定其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
到步骤460,由于端点B只需要与端点A互通各自的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所以,端点B确定其对端点A的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为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
到步骤470,端点B将其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承载于FORWARD_TSN_ACK消息的New Cumulative TSN字段,将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承载于FORWARD_TSN_ACK消息的FLAG字段,如设置FLAG字段为10000000,将FORWARD_TSN_ACK消息传输至端点A。
到步骤480,端点A接收端点B传输来的FORWARD_TSN_ACK消息,获取FORWARD_TSN_ACK消息中承载的当前TSN、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端点A根据消息中承载的当前TSN、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自主管理,如端点A可以检查自己的接收缓冲区是否够用,端点B是否向其发了太多的偶联数据等,端点A可以适当清除接收缓冲区中存储的部分后传输来的、暂时不用的数据,以增强接收缓冲区中偶联数据的可用性;端点A如果觉得接收缓冲区中的偶联数据都很重要,都需要接收,端点A可以动态调整接收缓冲区的大小,如申请新的缓存空间,以便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接纳下所有的数据。端点A也可以不对接收缓冲区进行任何操作,只是知晓端点B发送缓冲区的当前TSN的情况。
图5中,在步骤500,端点A感知到网络出现严重拥塞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或SCTP用户有更新的、更重要的数据需要发送,端点A需要与端点B快速恢复正常的通讯,或需要端点B的SCTP用户能够及时接收到重要的偶联数据。
到步骤510,端点A根据需要全部清除或部分清除其发送缓冲区中存储的偶联数据。
到步骤520,端点A在进行删除操作后,确定其发送缓冲区更新的当前TSN。
到步骤530,由于端点A需要在网络出现严重拥塞或者出现异常时,与端点B快速恢复正常的通信,或在其有新的重要的数据需要端点B的SCTP用户能够及时接收,所以,端点A确定其对端点B的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为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并确定请求对端应答。
到步骤540,端点A将其发送缓冲区更新后的当前TSN承载于FORWARD_TSN消息中的New Cumulative TSN字段,将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请求对端应答的信息承载于FORWARD_TSN消息的FLAG字段,如设置FLAG字段为0110 0000,将FORWARD_TSN消息传输至端点B。
到步骤550,端点B接收端点A传输来的FORWARD_TSN消息,获取FORWARD_TSN消息中承载的当前TSN、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请求对端应答的信息,端点B根据消息中承载的当前TSN将其接收缓冲区中存储的相应偶联数据清除。
到步骤560,端点B如果也感知到网络出现严重拥塞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或SCTP用户有更新的、更重要的数据需要发送等情况,端点B也可以根据需要全部清除或部分清除其发送缓冲区中存储的偶联数据,端点B在进行删除操作后,确定其发送缓冲区更新的当前TSN。
到步骤570,由于端点B需要与端点A快速恢复正常的通讯,或需要端点A的SCTP用户能够及时接收到重要的偶联数据,所以,端点B确定其对端点A的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为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
到步骤580,端点B将其发送缓冲区更新的当前TSN承载于FORWARD_TSN_ACK消息的New Cumulative TSN字段,将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承载于FORWARD_TSN_ACK消息的FLAG字段,如设置FLAG字段为1010 0000,将FORWARD_TSN_ACK消息传输至端点A。
到步骤590,端点A接收端点B传输来的FORWARD_TSN_ACK消息,获取FORWARD_TSN_ACK消息中承载的当前TSN、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TSN,端点A根据消息中承载的当前TSN将其接收缓冲区中存储的相应偶联数据清除。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

Claims (14)

1.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端点A根据本端需要主动清除其发送缓冲区中的全部偶联数据或部分偶联数据,所述端点A相应更新其发送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
b、所述端点A确定其对所述端点B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
c、所述端点A将所述管理要求和其发送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承载于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中,传输至所述端点B;
d、所述端点B根据接收的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承载的所述管理要求和所述当前传输序列号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相应的管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还包括:
所述端点A将请求应答的信息承载于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中,传输至所述端点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e、所述端点B从其接收的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承载的信息中获取所述请求应答的信息;
f、所述端点B根据所述请求应答的信息确定需要应答时,将其对所述端点A的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承载于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中,并传输至所述端点A;
g、所述端点A根据接收的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承载的管理要求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相应的管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点B对端点A的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为: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或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
且所述步骤g中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相应的管理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所述端点A从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承载的信息中获取管理要求,并判断;
如果所述从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承载的信息中获取的管理要求为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所述端点A根据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承载的当前传输序列号删除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偶联数据;
如果所述从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承载的信息中获取的管理要求为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所述端点A根据需要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管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点A根据需要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管理包括:
所述端点A确定不需要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管理;或
所述端点A根据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中承载的当前传输序列号动态调整其接收缓冲区的存储空间;或
h、所述端点A根据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中承载的当前传输序列号删除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偶联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h中删除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偶联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端点A根据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中承载的当前传输序列号将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完整的偶联数据传输至上层用户,将需要重组的偶联数据清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点A对端点B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为: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或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
且所述步骤d中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相应的管理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所述端点B从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承载的信息中获取管理要求,并判断;
如果所述端点B从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承载的信息中获取的管理要求为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所述端点B根据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承载的当前传输序列号删除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偶联数据;
如果所述端点B从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承载的信息中获取的管理要求为不要求更新接收缓冲区的当前传输序列号,所述端点B根据需要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管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点B根据需要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管理包括:
所述端点B确定不需要对其接收缓冲区进行管理;或
所述端点B根据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中承载的当前传输序列号动态调整其接收缓冲区的存储空间;或
h1、所述端点B根据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中承载的当前传输序列号删除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偶联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h1中删除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偶联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端点B根据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中承载的当前传输序列号将其接收缓冲区中相应的完整的偶联数据传输至上层用户,将需要重组的偶联数据清除。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点A对端点B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承载于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的数据块标识中;或者,所述端点B对端点A接收缓冲区的管理要求承载于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的数据块标识中。
11.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请求应答的信息承载于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的数据块标识中。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端点A在向所述端点B传输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之后,并在接收到所述端点B传输来的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之前,对所述端点B传输来的偶联数据不进行处理。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步骤a之前还包括:
设置所述端点A重复传输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的预定时间间隔;
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端点A在预定时间间隔内未接收到所述端点B传输来的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应答消息,将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再一次重复传输至所述端点B。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步骤a之前还包括:
设置所述端点A重复发送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的预定次数;
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端点A重复传输所述前传传输序列号消息的次数超过所述设置的重复发送的预定次数时,所述端点A重新建立其与所述端点B之间的偶联。
CN200410079075XA 2004-09-29 2004-09-29 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56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410079075XA CN1756261B (zh) 2004-09-29 2004-09-29 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410079075XA CN1756261B (zh) 2004-09-29 2004-09-29 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6261A CN1756261A (zh) 2006-04-05
CN1756261B true CN1756261B (zh) 2010-04-28

Family

ID=36689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7907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56261B (zh) 2004-09-29 2004-09-29 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7562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5006B (zh) * 2008-11-25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令迁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511668B2 (en) * 2016-10-07 2019-12-17 Hyundai Motor Company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vehicle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AU2020219107A1 (en) 2019-02-05 2021-08-26 Casa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network association information
CN111930648B (zh) * 2020-08-07 2023-01-10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配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4277A (zh) * 2002-11-01 2004-05-05 ��Ϊ�������޹�˾ 网络通信中数据发送/接收缓冲区的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4277A (zh) * 2002-11-01 2004-05-05 ��Ϊ�������޹�˾ 网络通信中数据发送/接收缓冲区的管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魏晨光.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技术规范介绍.电信网技术 第3期.2003,(第3期),34-38,43.
魏晨光.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技术规范介绍.电信网技术 第3期.2003,(第3期),34-38,4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6261A (zh) 2006-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31208B2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局
CN101617542B (zh) 与双向无线电收发信机一同使用的可扩展文本消息传递服务协议
EP1083482A2 (en) Method of updating client's installed data in response to a user-triggered event
CN101647307A (zh) 在通信网络中执行切换的装置和方法
US9058372B2 (en) Databas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978796A (zh) 基于不稳定移动网络的消息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756261B (zh) 一种基于sctp端点的缓冲区管理方法
CN101465860B (zh) 一种终端状态的订阅及通知方法、装置
CN1758801B (zh) 移动通信终端中的消息发送设备和方法
CN100561961C (zh) 一种对等网络中设备间的连接方法
EP1480477B1 (en) Method for relay-transmitting messages amon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CN104079371A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KR100537818B1 (ko) 멀티미디어 메시징 서비스에서 멀티미디어 메시지를분할하여 올리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1309453A (zh) 用于使无线事务中的消息相关联的系统和方法
CN101449539A (zh) 利用散列值在无线电信系统中的连接配置
EP1127472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storing a subscriber context
CN107786607A (zh) 一种消息重传方法、消息重传服务器及用户设备
JP2010251854A (ja) 通信システム、端末、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方法
JP2005117169A (ja) 無線パケット制御システム、プッシュゲートウエイサーバ、無線端末装置、ならびにそ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09130931A1 (ja) Imsシステム、as装置およびmgw装置、ims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輻輳規制通知方法
CN102420731A (zh) 网络访问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1753590A (zh) 一种用于远程管理应用的装置和方法
KR100537817B1 (ko) 멀티미디어 메시징 서비스에서의 멀티미디어 메시지이어올리기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0428761C (zh) 移动终端的软件更新方法
CN111866604B (zh) 一种音视频传输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28

Termination date: 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