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1713A - 菘黄感冒颗粒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菘黄感冒颗粒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1713A
CN1751713A CN 200510105667 CN200510105667A CN1751713A CN 1751713 A CN1751713 A CN 1751713A CN 200510105667 CN200510105667 CN 200510105667 CN 200510105667 A CN200510105667 A CN 200510105667A CN 1751713 A CN1751713 A CN 1751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preparation
group
chinese cabb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0566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1497C (zh
Inventor
王传德
陈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5101056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31497C/zh
Publication of CN1751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1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14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149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菘黄感冒颗粒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颗粒制剂,该颗粒制剂是由连翘、板蓝根、金银花、黄柏、大黄、黄芩、柴胡等中药制成的。

Description

菘黄感冒颗粒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特别是涉及一种颗粒制剂,该颗粒制剂是由连翘、板蓝根、金银花、黄柏、大黄、黄芩、柴胡等中药制成的。
技术背景
感冒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病率高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常有发烧、头痛、肌肉痛、鼻塞、流鼻涕、咽喉痛等症状。古代有伤风、冒风、冒寒、重伤风、小伤寒等别称。可由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引起,成人、儿童皆可发生。感冒的致病原因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病毒主要有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等。流感病毒,尤以甲型,极易变异,往往暴发、流行、或大流行;突然发生、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但能多次反复。腺病毒致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类型疾病,从上呼吸道感染到肺炎,以及膀胱炎、脑炎、角膜炎、腹泻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能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重复感染较常见。
近年来,市场上治疗感冒的中药大量出现,有些属于治标不治本,有些使用价格昂贵的成分,有些在应用过程中由于疗效不确切而中断使用。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研制一种服用方便、作用平稳、疗效确切、剂型稳定、质量可控且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感冒的纯中药制剂,以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已经知道,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e(Thumb)Vahl.的干燥果实。含有连翘苷、连翘苷元、连翘酯苷A-E、松酯素、牛蒡子苷、桦木酸、齐墩果酸等有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含有靛蓝、靛玉红、芥子苷、表古碱、腺苷、多种氨基酸类。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 Maxiu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含有蒽类衍生物,包括蒽醌、蒽酚、蒽酮类以及它们的苷类。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的功效。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c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含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此外,还含有挥发油、苯乙醇苷类成分。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的功效。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hypoglauca Miq.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Rehd.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主要含有绿原酸,还含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含有多种碱类,主要为小檗碱,并含黄柏碱、木兰碱、掌叶防己碱等,另含有黄柏酮,黄柏内酯、豆甾醇等。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义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 Willde.的干燥根。主要含有五环三萜类柴胡皂苷a-f,活性较显著的为柴胡皂苷a和d,并含少量的挥发油。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功效。
本发明经过配方筛选研究,得到用上述中药制成的中药制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实热引起的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的中药复方制剂。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由连翘、板蓝根、金银花、黄柏、大黄、黄芩、柴胡等中药原料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治疗感冒的方法及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
连翘10~90份、板蓝根10~90份、大黄1~30份、金银花1~30份、黄芩1~30份、黄柏1~15份、柴胡1~30份
其优选的是:连翘15~60份、板蓝根15~60份、大黄5~20份、金银花5~20份、黄芩5~20份、黄柏1~10份、柴胡5~20份。
最优选的是:连翘30份、板蓝根30份、大黄10份、金银花10份、黄芩10份、黄柏5份、柴胡10份
以上组成是按重量作为配比的,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为单位,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毫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者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重量配比的比例不变。
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对于特殊病人,如重症或轻症,肥胖或瘦小的病人,可以相应调整组成的量的配比,增加或减少不超过100%,药效不变。
以上组成中的中药原料,尤其是佐药和使药可以用适当的具有相同药性的中药替换,替换后的中药制剂其药物作用不变。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是通过将上述配方组成的中药原料经过提取或其他方式加工,制成药物活性物质,随后,以该物质为原料,需要时加入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按照制剂学的常规技术制成的。所述活性物质可以通过分别提取中药原料得到,也可以通过共同提取中药原料得到,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如:通过粉碎、压榨、煅烧、研磨、过筛、渗漉、萃取、水提、醇提、酯提、酮提、层析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得到、这些活性物质可以是浸膏形式的物质,可以是干浸膏也可以是流浸膏,根据制剂的不同需要决定制成不同的浓度。
本发明的药物制剂,优选的是单位剂量的药物制剂形式,在制成药物制剂时可以制成任何可药用的剂型,这些剂型选自: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软膏剂、硬膏剂、霜剂、喷雾剂、滴剂、贴剂,优选的是口服制剂形式,最优选的是颗粒剂形式。
本发明优选的采用渗漉法提取本发明配方中的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降低了杂质含量,提高了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上述配方中的中药材,碾成粗粉,过10目筛,置容器中加入0%~100%乙醇均匀润湿,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然后将膨胀的药材装入渗漉筒中,加入溶剂,一段时间后开始渗漉。将收集的渗漉液减压蒸馏,浓缩。向浓缩液中加入适量的医药领域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剂型,优选的是口服制剂,最优选的是颗粒剂。
优选的制备方法为:
将原药材按配比连翘15~60份、板蓝根15~60份、大黄5~20份、金银花5~20份、黄芩5~20份、黄柏1~10份、柴胡5~20份,碾成粗粉,过10目筛,置容器中加入50%~100%的乙醇均匀润湿后,密闭放置30分钟,使药材充分膨胀,将膨胀的药材装入渗漉筒中,加入溶剂。加盖浸渍后,渗漉。将收集的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将渗漉液浓缩。在浓缩液中加入辅料,按配比混合均匀,再加入50%~10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然后过14目筛制成颗粒,将湿颗粒干燥,干颗粒过14目筛整粒,再过4号筛(65目)筛去细粉,然后分装,密封,包装即得颗粒剂。
对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研究,以下通过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药效实验
[药物及试剂]用本发明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颗粒制剂为实验对象,(实验中称为:菘黄感冒颗粒),由中国十七冶医院制剂室提供,批号:021216;三九感冒颗粒,深圳三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206061;肝素,上海第一生化制药厂,批号:020811;2、4-二硝基苯酚,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批号:011212;二甲苯,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批号:020506;角叉菜胶:由沈阳药科大学药理室提供,在应用前一天,用注射用NS配制成1%的均匀混悬液,置4℃冰箱保存;啤酒酵母,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批号:20010415。
[细胞]HELA细胞株:为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组病毒室储存,于-84℃复苏传代后使用;MDCK细胞株:为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组病毒室储存,传代后使用。
[病毒与细菌]甲型流感病毒(68-1,H2N2):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组病毒室冻干毒种,在MDCK细胞上传二代;腺病毒7型(ADV7):为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组病毒室储存株,在HELA细胞上传二代;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组病毒室储存株[34],在HELA细胞上传三代;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由安徽中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外检咽拭子标本分离得到,并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鉴定。
供试菌株共10种,107株: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含ATCC25923),表皮葡萄球菌(10株),甲型链球菌(9株),乙型链球菌(11株),肺炎链球菌(9株),假白喉杆菌(7株),大肠杆菌(12株,含ATCC25922),绿脓杆菌(12株),肺炎克氏菌(9株),白色念珠菌(12株)。其中标准菌株来自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其中临床菌种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合肥市康泰医院,解放军第105医院,省中医一、二附院提供的患者及本校微生物教研室外检标本中分离得到
[动物]健康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合格证:皖医实动准第01号,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健康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合格证:皖医实动准第03号由安徽省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各组动物实验前在实验室正常饲养1周。
[主要设备及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东方仪器厂;TG328A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HHS-21-4B电热恒温水浴箱,上海医疗器械五厂;XSP-18B生物显微镜,南京江南光电公司;低温冰箱,日立公司;TGL6G高速冷冻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80-2型离心沉淀器,江苏大地自动化仪器厂;TGL68高速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毛细管放大装置,安徽中医学院中药药理教研室;
[方法]
一、体外抗病毒试验
选择呼吸道常见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Hela细胞株、MDCK细胞株。先进行病毒力测定、药物毒性测定,再进行药物抗病毒试验。具体步骤如下。
(一)、病毒毒力测定
MDCK细胞、HELA细胞40孔塑胶板单层培养,分别加入呼吸道常见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各病毒系列10倍稀释液,于37℃5%CO2培养3天,每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CPE),以+(25%)、++(50%)、+++(75%)、++++(100%)为病变程度;最高稀释度不再出现新病变时为终点。按Reed-Muench法计算病毒半数感染剂量(TCID50)。每个毒株按0.5ml分装,保存于-84℃,作为每次正式实验的毒种。
(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测定
取MDCK细胞和HELA细胞培养板,将受试药(菘黄感冒颗粒)和阳性对照药(三九感冒颗粒)配制成50mg/ml浓度(按生药计),再按10倍系列稀释成10-110-2…10-9等液,分别加入两种细胞上。每孔0.1ml(每浓度重复4孔)37℃5%CO2培养5天(另设细胞对照)。每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以细胞病变(CPE)为指标,以+(25%)、++(50%)、+++(75%)、++++(100%)为病变程度;按72小时细胞病变用Reed-Muench法计算病毒半数中毒浓度(TD50)和最大无毒浓度(TD0)。
(三)、药物抗病毒试验
菘黄感冒颗粒和阳性对照药(三九感冒颗粒)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68-1)、腺病毒(ADV7)、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药效试验分别在HELA和MDCK细胞进行。试验设病毒对照(不加药液),细胞对照(不加药液、不加病毒)。病毒感染加受试药,阳性药组。即:MDCK细胞/HELA细胞→细胞悬液2*105/ml→分装于96孔板,0.1ml/孔,2*104/孔→24h形成单层→倾去培养液→除细胞对照每孔加0.1ml100TCID50(68-1/ADV7/RSV)→37℃/34℃吸附1h→倾去病毒液,每孔(除两个对照孔外)分别加入最大无毒浓度药液并2倍稀释6个浓度药液(每浓度重复4孔)→37℃孵育或34℃孵育→40h后每日倒镜下观察细胞病变,记录病变程度(+、++、+++、++++相应为25%、50%、75%、100%)→当病毒对照时,细胞对照(-)时记录的实验结果为准(每个药效实验重复3次)。按Reed-Muench法计算抑制50%细胞病变的药物浓度(IC50),并计算治疗指数(TI)。TI=半数中毒浓度/半数有效浓度
二、抗菌试验
(一)、体外抗菌试验——对常见呼吸道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供试培养基]:白色念珠菌选用沙保氏培养基,其他细菌选用MH培养基并加入5%小牛血清。
[供试菌液制备]:将各供试菌株分别接种于上述相应培养基中在供试培养基中37℃培养24h,选标准菌落移种于液体培养基中,白色念珠菌落,甲、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培养12h,其他细菌培养6小时后,调整菌液浓度为108CFU/ml备用。
[含药培养基的制备]:分别加入事先制备好的受试药物和阳性对照药(按生药计),使培养基的药物浓度分别为200mg、100mg、50mg、25mg、12.5mg、6.25mg、3.125mg、1.56mg、0.78mg/ml,均倾注平板。
[供试菌种接种]:培养基凝固后,用标准接种环取供试菌液一环(含菌量约为104CFU)接种于不同药物浓度的培养基上,37℃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在前后两个不同梯度药物浓度的两个平板上,细菌生长数有80~90%突然减少,为MIC。最后将全部数据统计学处理记录其MICR,MIC90,MIC50。比较药物对各种细菌的MIC50判断其体外抗菌活性。
(二)、体内抗菌试验
[菌株与菌液制备]将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株接种于含血清肉汤营养培养基内,37℃培养24h后,用5%干酵母液配制成每毫升含1.5×108、2×108、3×108、4×108、5×108CFU菌量5种浓度,供动物感染预试。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菌量预试]取18~22g昆明种小鼠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将已制备的5种浓度的菌液分别ip每组小鼠体内,0.5ml/鼠,记录动物死亡数。判断引起小鼠100%死亡最小感染菌量浓度。
[感染治疗结果]将18~22g昆明种小鼠分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受试药菘黄口服液高(25g/kg)、中(12.5g/kg)、低(6.25g/kg)三个剂量组,阳性药(三九感冒颗粒12g/kg)组,生理盐水组,各组按量ig给药(或对照液)每鼠给药容量为0.3ml/10g体重,感染前3天开始给药,第3天给药后1h,各组小鼠腹腔注射(ip)3×108CFU/ml菌液0.5ml/鼠,感染后继续ig给药(qd)治疗,再连续给药7天,期间观察动物的一般行为、死亡数及死亡时间,并记录,与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判断实验结果。
三、解热试验
(一)、菘黄感冒颗粒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体重180~220g的Wistar大鼠,雌雄各半,共分6组,正常对照组(不给致热源),模型对照组,阳性药(三九感冒颗粒12g/kg)对照组,受试药菘黄口服液高(20g/kg)、中(10g/kg)、低(5g/kg)三个剂量组;每组8只,各组每鼠给药(或对照液)ig容量为1.7ml/100g体重,连续3天,于第4天,测正常肛温2次并记录后,每鼠背部皮下注射2、4-二硝基苯酚30mg/kg,30分钟后测肛温,当肛温升高达1℃以上者,随即按不同组别ig受试药、阳性药或NS,于给药后1、2、3、4、5h,5个时段分别测其肛温并记录,观察体温变化情况,比较药物的解热作用。
(三)、菘黄感冒颗粒对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体重180~220g的Wistar大鼠,雌雄各半。分组与给药同“菘黄感冒颗粒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实验。连续3天,于第4天,测正常肛温2次并记录后,每鼠背部皮下注射10%啤酒酵母混悬液1ml/100g,每隔60分钟后测肛温一次,当肛温升高1℃以上者,随即按不同组别ig受试药、阳性药或NS。于给药后1、2、3、4、5h,5个时段分别测其肛温并记录,观察体温变化情况,比较药物的解热作用。
四、抗炎试验
(一)、耳肿胀试验
取昆明种小鼠50只,雄性,体重26~30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是空白对照组,受试药高(25g/kg)、中(12.5g/kg)、低(6.25g/kg)三个剂量组,阳性药组(12g/kg)。各组小鼠按0.3ml/10g体重每天ig.1次,连续6天,末次给药(或对照液)后45min每只小鼠用二甲苯0.05ml涂于右耳前后两面致炎,左耳对照。致炎后2小时将小鼠脱颈处死,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直径9mm打孔器在左,右耳同一部位打下耳片,立即称重,两耳片重之差为肿胀度,比较组间差异。
(二)、大鼠足肿胀试验
体重180~220g的大鼠,雌雄各半或不拘,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是空白对照组,受试药高(20g/kg)、中(10g/kg)、低(5g/kg)三个剂量组,阳性药组(12g/kg)。各组按1.7ml/100g体重每天ig.1次,连续6天,末次给药(或对照液)后45min用1%角叉菜胶0.1ml分别注射于各鼠右足跖腱膜下致炎。致炎前右脚爪正面上端用圆珠笔作一清晰横线,用毛细管容积测量法测鼠爪体积,然后于致炎后0.5、1、2、4、6小时各测鼠爪体积1次,致炎前后足容积差值为肿胀度,计算各鼠爪肿胀度,作t检验,判断实验结果。
五、免疫试验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小鼠体内炭廓清功能实验
取昆明种小鼠5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是空白对照组,受试药高(25g/kg)、中(12.5g/kg)、低(6.25g/kg)三个剂量组,阳性药组(12g/kg)。各组小鼠按0.3ml/10g体重每天ig1次,连续6天,末次给药(或对照液)30min后,各鼠由尾静脉注射稀释的印度墨汁0.1ml/10g体重,在注射后不同时间(1min,6min)用吸管(预先用肝素溶液润湿),分别从小鼠眶后静脉取血0.020ml,溶于2ml1%Na2CO3溶液中摇匀,置721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20nm下测取光密度(OD)。最后将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分别称取胸腺、肝、脾重量。按下式计算廓清指数k或校正廓清指数α。
k=(log OD1-log OD2)/(t2-t1);进行统计学处理。判断实验结果。
六、急性毒性试验
最大给药量试验
取禁食12小时,20±2g的小鼠20只,雌雄各半,给以最大浓度的(1.5g/ml)的药液,按0.4ml/10g,ig给药三次,每次间隔5h,一日内给药剂量达180g/kg,观察给药后小鼠活动情况,是否见明显中毒症状,正常饲养7天,观察小鼠有无死亡。小鼠处死,尸体解剖,观察脏器。
结果
一、体外抗病毒试验——对常见呼吸道病毒增殖抑制作用
(一)、病毒毒力测定
根据试验结果,按Reed-Muench法计算病毒半数感染剂量(TCID50)。结果为:甲型流感病毒为10-1.77,腺病毒为10-3.71,呼吸道合胞病毒为10-2.33。分别以此剂量的病毒进行试验。
(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测定
细胞的毒性测定结果:72小时细胞病变,用Reed-Muench法计算病毒半数中毒浓度(TD50)和最大无毒浓度(TD0)。结果表明,菘黄感冒颗粒的TD50=2109μg/ml、TD0=50μg/ml比三九感冒颗粒的TD50=6329μg/ml、TD0=150μg/ml要小,说明菘黄感冒颗粒的细胞毒性大于三九感冒颗粒。见表1。
表1  菘黄感冒颗粒对MDCK细胞、HELA细胞
                                          TD50、TD0测定(μg/ml)(按生药计)
  组别   HELA细胞   MDCK细胞
  TD5021096329   TD050150   TD502105.36315.8   TD050150
  菘黄感冒颗粒三九感冒颗粒
(三)、药物抗病毒试验
根据药物抗病毒试验结果,按Reed-Muench法计算抑制50%细胞病变的药物浓度(IC50),见表2,并计算治疗指数(TI),TI=半数中毒浓度/半数有效浓度。见表3。由表2、3可知:药物抑制流感病毒,菘黄感冒颗粒与三九感冒颗粒没有显著性差异两者的IC50数值相近。但是对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菘黄感冒颗粒作用明显强于三九感冒颗粒,其治疗指数(TI)也小于三九感冒颗粒,提示该药物作用效果强,但是毒性也增大,临床使用上要注意剂量的控制。
                                       表2  菘黄感冒颗粒对68-1、ADV7、RSV的抑制作用
药物               IC50(μg/ml)
  68-1   ADV7   RSV
  菘黄感冒颗粒二九感冒颗粒   302300   386533   125.9189.8
                                      表3  菘黄感冒颗粒对68-1、ADV7、RSV的TI值
药物                 TI
  68-1   ADV7   RSV
  菘黄感冒颗粒三九感冒颗粒   165.98500.09   5.4611.87   16.8733.48
二、抗菌试验
(一)、体外抗菌试验——对常见呼吸道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在前后两个不同梯度药物浓度的两个平板上,细菌生长数有80~90%突然减少,为MIC。最后将全部数据统计学处理记录其MICR,MIC90,MIC50。结果:菘黄感冒颗粒对受试10个种菌,107株,除对白色念珠菌作用较弱外,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从MIC50和MIC90可见,除对假白喉杆菌外,菘黄感冒颗粒对8种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均优于三九感冒颗粒。见表4。
                                   表4  菘黄感冒颗粒对107株细菌MIC测定结果(mg/ml)
细菌(株)               菘黄感冒颗粒           三九感冒颗粒
  MICR   MIC90   MIC50   MICR   MIC90   MIC50
  金黄色葡萄球菌(15)表皮葡萄球菌(10)   1.56~6.251.56~6.25   6.253.12   3.123.12   3.12~12.56.25~12.5   12.512.5   12.56.25
  甲型链球菌(9)乙型链球菌(11)肺炎链球菌(9)假白喉杆菌(7)大肠杆菌(12)绿脓杆菌(12)肺炎克氏菌(11)白色念珠菌(12)   1.56~3.121.56~3.120.78~3.126.25~12.53.12~12.53.12~12.50.78~3.1212.5~>200   3.123.121.5612.512.512.53.12>200   1.561.561.566.253.126.250.78>200   3.12~6.2512.5~256.25~12.56.25~256.25~12.53.12~12.53.12~6.25>200~>200   6.2512.512.512.512.512.56.25>200   3.1212.512.56.256.2512.56.25>200
(二)、体内抗菌试验——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菌量预试结果
结果:引起小鼠100%死亡感染菌量3×108CFU/ml,见表5。
                                    表5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小鼠感染菌量预试结果
  菌量CFU/ml   动物数(只)   七天存活数(只)
  1.5*1082*1083*1084*1085*108   55555   51000
b、感染治疗结果
将实验期间观察动物的一般行为、死亡数及死亡时间,并记录,与对照组比较,并进行卡方统计学处理。结果:菘黄感冒颗粒对小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经X2检验,菘黄感冒颗粒高剂量组和三九感冒颗粒组的生存率与模型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菘黄感冒颗粒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也比模型对照组死亡率低,结果见表6。
                                       表6  菘黄感冒颗粒对链球菌感染小鼠体内保护作用
  药物   剂量g·kg-1·d-1   动物数(只)   死亡数(只)   生存率(%)
  模型对照组菘黄感冒颗粒低菘黄感冒颗粒中菘黄感冒颗粒高三九感冒颗粒   等容量6.2512.52512   1010101010   85422   20506080*80*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
三、解热试验
(一)、菘黄感冒颗粒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结果:模型对照组从致热后30min肛温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发热模型成功。菘黄口服液高、中剂量组有明显解热作用,其中中剂量与阳性药三九感冒颗粒解热作用相近。见表7。
(二)、菘黄感冒颗粒对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结果:模型对照组从致热4h后,肛温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发热模型成功。菘黄感冒颗粒高、中剂量组有明显解热作用,其中中剂量与阳性药三九感冒颗粒解热作用无统计学差异。与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的实验结果相吻合。见表8。
                                               表7  菘黄感冒颗粒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组别 正常肛温   致热后30min肛温                                       给药后不同时间(h)肛温(x±s)
  1   2   3   4   5
  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菘黄口服液5g/kg菘黄口服液10g/kg菘黄口服液20g/kg双黄连液12g/kg   37.5±0.4337.3±0.4437.2±0.3537.4±0.3737.2±0.2737.3±0.28   37.6±0.4138.4±0.4138.3±0.3838.5±0.3638.7±0.2238.6±0.30   37.6±0.3739.1±0.57ΔΔΔ39.4±0.3038.5±0.15*38.2±0.25**38.9±0.32   37.6±0.3838.9±0.55ΔΔΔ38.7±0.3838.2±0.21**37.9±0.18**38.2±0.25**   37.5±0.4138.4±0.50ΔΔ38.3±0.2737.9±0.21**37.7±0.24**37.6±0.24**   37.5±0.4238.2±0.56Δ38.0±0.3137.6±0.16*37.4±0.29**37.7±0.18*   37.6±0.3937.8±0.4637.4±0.3137.4±0.3337.2±0.21*37.3±0.14*
注:(1)空白对照组不给致热剂,只给同容量NS;
(2)与空白对照组比;Δp<0.05,ΔΔp<0.01,ΔΔΔp<0.001;
与模型对照组比:*p<0.05,**p<0.01。
                                               表8  菘黄感冒颗粒对啤酒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n=8)
组别 正常肛温   致热后4小时肛温                             给药后不同时间(h)肛温(x±s)
  1   2   3   4   5
  正常对照组 37.3±0.51 37.2±0.43 37.3±0.37 37.3±0.49 37.3±0.48 37.3±0.46 37.3±0.47
模型组 36.9±0.37 37.9±0.39ΔΔ 38.4±0.33ΔΔΔ 38.5±0.40ΔΔΔ 38.6±0.43ΔΔ 38.1±0.43ΔΔ 37.8±0.35Δ
  菘黄口服液5g/kg 37.3±0.72 38.2±0.71 38.6±0.53 38.9±0.27 38.6±0.23 38.2±0.32 37.9±0.25
  菘黄口服液10g/kg 37.2±0.49 38.3±0.27 38.8±0.34 38.7±0.41 38.2±0.35* 37.4±0.49** 37.3±0.42*
  菘黄口服液20g/kg 37.2±0.40 38.4±0.33 38.2±0.29 37.8±0.29** 37.8±0.33** 37.4±0.37** 37.3±0.42*
  三九感冒颗粒12g/kg 37.3±0.51 38.3±0.47 38.7±0.23 38.5±0.17 38.1±0.16** 37.7±0.18* 37.4±0.38*
注:(1)空白对照组不给致热剂,只给同容量NS;
(2)与空白对照组比:Δp<0.05,ΔΔp<0.01,ΔΔΔp<0.001;
与模型对照组比:*p<0.05,**p<0.01。
四、抗炎试验
(一)、耳肿胀试验
结果:菘黄感冒颗粒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与空白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中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白鼠耳肿胀抑制效果最明显,抗炎作用与阳性对照药三九感冒颗粒无显著性差异。见表9。
                           表9  菘黄感冒颗粒对二甲苯致小白鼠耳廓肿胀的影响(x±s)
  鼠号   蒸馏水(空白对照)                         菘黄口服液     双黄连
    6.25g/kg     12.5g/kg     25g/kg     12g/kg
    123456789101112     17.323.122.319.323.716.313.518.021.329.420.319.4     14.013.22.518.622.613.215.125.813.711.419.611.0     10.514.813.812.525.713.917.16.73.211.818.917.5     8.211.413.54.511.722.217.923.820.110.15.121.4     6.924.01.012.17.111.125.21.717.019.817.28.9
    20.3±4.4     15.1±6.2*     13.9±6.0**     14.2±6.7*     12.7±8.0*
与对照组比:*p<0.05,**p<0.01。
(二)、大鼠足肿胀试验
结果:菘黄感冒颗粒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与空白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小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在致炎后两小时就与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小剂量组与中剂量组起效迅速,抗炎作用与阳性对照药三九感冒颗粒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0。
                                表10  菘黄感冒颗粒对大鼠足肿胀的影响(x±s)
组别(给药量) 致炎前右后足容积(ml)                          致炎后不同时间(h)足肿胀度(ml)
 1  2   3   4   5
空白对照组(等容量)菘黄口服液(5g/kg)菘黄口服液(10/kg)菘黄口服液(20g/kg)三九感冒颗粒(12g/kg) 1.41±0.211.23±0.221.29±0.221.28±0.101.46±0.14 0.79±0.320.80±0.210.75±0.240.60±0.210.72±0.24 0.99±0.160.74±0.19*0.75±0.14*0.79±0.170.63±0.25* 1.16±0.200.81±0.17*0.80±0.19*0.85±0.12*0.63±0.30* 1.22±0.200.80±0.24*0.82±0.26*0.80±0.10**0.64±0.33** 1.29±0.230.67±0.22**0.72±0.25**0.68±0.12**0.82±0.22**
与空白对照组比:*p<0.05,**p<0.01。
五、免疫试验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小鼠体内炭廓清功能实验
结果表明:菘黄口服液大、中、小三个剂量组及阳性对照药三九感冒颗粒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功能。说明本品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见表11。
六、急性毒性试验——最大给药量实验
通过预实验,未见小鼠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测不出LD50;本药毒性极低,故按照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最大给药量实验。
取禁食12小时,20±2g的小鼠20只,雌雄各半,给以最大浓度的(1.5g/m1)的药液,按0.4ml/10g,ig给药三次,每次间隔5h,使一日内给药剂量达180g/kg,给药后小鼠活动正常,未见明显中毒症状,正常饲养7天,结果小鼠无死亡。小鼠处死,尸体解剖,未见明显脏器病变。其对小鼠的一日最大给药量为180g/kg,成人体重按60kg计,则小鼠的最大给药量倍数=每只小鼠的耐受药量/小鼠的平均体重*成人平均体重/成人每日用量=3.6g/20g*60kg/6g=1800
即菘黄口服液对小鼠的一日最大给药量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1800倍。
                      表11  菘黄感冒颗粒对小鼠体内炭粒廓清功能的影响
  组别   体重g(x±s)   肝重g(x±s)   脾重g(x±s)   胸腺g(x±s) k α±SD
  空白组阳性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   38.8±4.6937.9±4.3338.6±4.7538.3±5.2439.2±4.73   1.9972±0.38062.1825±0.51381.7942±0.35492.2507±0.72902.2439±0.3493   0.1697±0.040661430±0.031740.1437±0.037010.1548±0.044510.1813±0.04166   0.05598±0.019670.06744±0.031950.09659±0.051880.07026±0.039370.07960±0.06222   0.01036±0.0058030.03903±0.01921***0.03037±0.01621***0.04448±0.01994***0.03444±0.1814***   3.8546±1.10435.6104±1.6406*5.9323±1.0906***5.7707±1.4500**4.7852±1.5185
与空白对照组比:*p<0.05,**p<0.01,***p<0.001。
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
(一)、对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三种病毒,菘黄感冒颗粒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效果。对流感病毒,菘黄感冒颗粒与阳性药两者的IC50数值相近,显示作用效果相近。但是对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同等剂量的情况下菘黄感冒颗粒作用明显强于阳性对照药,但其治疗指数(TI)小于阳性对照药,表明该药物作用效果强,但是细胞毒性较大,治疗安全指数范围小,提示临床使用时剂量不宜太大。
(二)、菘黄感冒颗粒在体外的抗菌效果高于阳性对照药。试验的九种呼吸道致病菌,有八种的疗效高于阳性对照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克氏菌菘黄感冒颗粒的MIC50和MIC90,均大大低于阳性药,对白色念珠菌和阳性药效果一样,均较弱。对假白喉杆菌作用效果与阳性药相等。体内抗菌试验,通过卡方检验,虽然,菘黄感冒颗粒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死亡率低于模型组;大剂量组的药效与阳性对照药没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上述抗病毒、抗菌作用,提示该药具有病因性治疗作用。
(三)、菘黄感冒颗粒对两种致热剂的解热作用效果相似。菘黄口服液高、中剂量组均有明显解热作用。此作用为该药在临床上具有较好退热效果提供了药理依据。
(四)、菘黄感冒颗粒三个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白鼠耳肿胀抑制效果均较明显,与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大鼠足肿胀实验也验证同样的剂量结果。结合解热实验的结果,印证了该药在临床上能有效地解除感冒症状。
(五)、菘黄感冒颗粒大、中、小三个剂量组及炭粒廓清试验表明该药可提高吞噬指数K值和吞噬活性α值,有一定的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提示临床上使用菘黄口服液治疗感冒可起“标本兼治”之效。
综上所述,菘黄感冒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三种抗病毒抑制作用较强,但治疗指数(TI)三九感冒颗粒小,提示临床上不宜超剂量使用;体外抗菌试验,菘黄感冒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克氏菌,假白喉杆菌较之三九感冒颗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体内抗菌与三九感冒颗粒相近;菘黄感冒颗粒具有良好的解热、抗炎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功能作用;菘黄口服液对小鼠的一日最大给药量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1800倍。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感冒的病因及症状具有明显作用,并且疗效确切、作用迅速、无明显毒副作用、口感好、病人易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取原药材连翘90g、板蓝根90g、大黄30g、金银花30g、黄芩30g、黄柏15g、柴胡30g
用碾槽碾成粗粉,过10目筛,置容器中加入用量为原药材3倍的75%的乙醇均匀润湿后,密闭放置30分钟,使药材充分膨胀,取适量的脱脂棉垫铺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膨胀的药材分次装入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匀压平,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覆盖,并放入玻璃珠,缓缓加入溶剂后,先打开渗漉筒的活塞,排除剩余空气,当溶液自活塞流出时,关闭活塞,继续添加溶剂至高于药粉5厘米,加盖浸渍48小时后,以流速1ml/min开始渗漉,收集渗漉液。将收集的渗漉液于减压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在浓缩液中加入糊精适量,混合均匀,再加入75%乙醇少许,制成软材,可根据经验“手握成团,轻压即散”为准,然后过14目尼龙筛制成无糖颗粒,湿颗粒于60℃干燥,干颗粒过14目筛整粒,再过4号筛(65目)筛去细粉,然后分装,密封,包装即得颗粒45g。
实施例2:
取原药材连翘10g、板蓝根10g、大黄5g、金银花5g、黄芩5g、黄柏1g、柴胡5g
用碾槽碾成粗粉,过10目筛,置容器中加入用量为原药材3倍的75%的乙醇均匀润湿后,密闭放置30分钟,使药材充分膨胀,取适量的脱脂棉垫铺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膨胀的药材分次装入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匀压平,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覆盖,并放入玻璃珠,缓缓加入溶剂后,先打开渗漉筒的活塞,排除剩余空气,当溶液自活塞流出时,关闭活塞,继续添加溶剂至高于药粉5厘米,加盖浸渍48小时后,以流速1ml/min开始渗漉,收集渗漉液。将收集的渗漉液于减压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在浓缩液中加入糊精适量,混合均匀,再加入75%乙醇少许,制成软材,可根据经验“手握成团,轻压即散”为准,然后过14目尼龙筛制成无糖颗粒,湿颗粒于60℃干燥,干颗粒过14目筛整粒,再过4号筛(65目)筛去细粉,然后分装,密封,包装即得颗粒45g。
实施例3:
取原药材连翘30g、板蓝根30g、大黄10g、金银花10g、黄芩10g、黄柏5g、柴胡10g
用碾槽碾成粗粉,过10目筛,置容器中加入用量为原药材3倍的75%的乙醇均匀润湿后,密闭放置30分钟,使药材充分膨胀,取适量的脱脂棉垫铺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膨胀的药材分次装入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匀压平,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覆盖,并放入玻璃珠,缓缓加入溶剂后,先打开渗漉筒的活塞,排除剩余空气,当溶液自活塞流出时,关闭活塞,继续添加溶剂至高于药粉5厘米,加盖浸渍48小时后,以流速1ml/min开始渗漉,收集渗漉液。将收集的渗漉液于减压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在浓缩液中加入糊精,按配比(1∶2)混合均匀,再加入75%乙醇少许,制成软材,可根据经验“手握成团,轻压即散”为准,然后过14目尼龙筛制成无糖颗粒,湿颗粒于60℃干燥,干颗粒过14目筛整粒,再过4号筛(65目)筛去细粉,然后分装,密封,包装即得颗粒45g。
实施例4:
取原药材连翘150g、板蓝根150g、大黄50g、金银花50g、黄芩50g、黄柏25g、柴胡50g
用碾槽碾成粗粉,过10目筛,置容器中加入用量为原药材3倍的75%的乙醇均匀润湿后,密闭放置30分钟,使药材充分膨胀,取适量的脱脂棉垫铺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膨胀的药材分次装入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匀压平,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覆盖,并放入玻璃珠,缓缓加入溶剂后,先打开渗漉筒的活塞,排除剩余空气,当溶液自活塞流出时,关闭活塞,继续添加溶剂至高于药粉5厘米,加盖浸渍48小时后,以流速1ml/min开始渗漉,收集渗漉液。将收集的渗漉液于减压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在浓缩液中加入适量糊精及淀粉,再加入75%乙醇少许,制成软材,然后过14目尼龙筛制粒,湿颗粒于60℃干燥,干颗粒过80目筛整粒,装胶囊,即得胶囊剂50粒。
实施例5:
取原药材连翘150g、板蓝根150g、大黄50g、金银花50g、黄芩50g、黄柏25g、柴胡50g
用碾槽碾成粗粉,过10目筛,置容器中加入用量为原药材3倍的75%的乙醇均匀润湿后,密闭放置30分钟,使药材充分膨胀,取适量的脱脂棉垫铺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膨胀的药材分次装入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匀压平,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覆盖,并放入玻璃珠,缓缓加入溶剂后,先打开渗漉筒的活塞,排除剩余空气,当溶液自活塞流出时,关闭活塞,继续添加溶剂至高于药粉5厘米,加盖浸渍48小时后,以流速1ml/min开始渗漉,收集渗漉液。将收集的渗漉液于减压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在浓缩液中加入适量糊精及淀粉,再加入75%乙醇少许,制粒,然后过14目尼龙筛制粒,湿颗粒于60℃干燥,干颗粒过14目筛整粒,加入适量干淀粉、及滑石粉混匀后,压片,即得片剂50片。

Claims (10)

1、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连翘10~90份、板蓝根10~90份、大黄1~30份、金银花1~30份、黄芩1~30份、黄柏1~15份、柴胡1~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连翘15~60份、板蓝根15~60份、大黄5~20份、金银花5~20份、黄芩5~20份、黄柏1~10份、柴胡5~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连翘30份、板蓝根30份、大黄10份、金银花10份、黄芩10份、黄柏5份、柴胡1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为颗粒剂。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如下步骤:
(1)、将原药材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配比碾成粗粉,过10目筛,置容器中加入0%~100%乙醇均匀润湿,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
(2)、将膨胀的药材装入渗漉筒中,加入溶剂,溶剂高于药粉数厘米,浸渍1至数天后,开始渗漉,收集渗漉液;优选的浸渍时间为48小时,优选的渗漉速度为1ml/min;
(3)、将收集的渗漉液减压下蒸馏,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0~1.35;
(4)、向浓缩液中加入适量的辅料,及合适的配比混合均匀,制成软材;然后过14目筛制成颗粒,将湿颗粒干燥。其药物与辅料的配比优选的为1∶2;
(5)、将干颗粒过14目筛整粒,再过4号筛(65目)筛去细粉,然后分装,密封,包装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工艺中乙醇溶液的浓度为65-95%。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工艺中乙醇溶液的浓度为75%。
8、根据权利要求5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工艺中加醇量为药量的1-8倍。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醇量为药量的3倍。
10、权利要求1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是治疗感冒药物中的应用。
CNB2005101056679A 2005-09-29 2005-09-29 菘黄感冒颗粒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149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056679A CN1331497C (zh) 2005-09-29 2005-09-29 菘黄感冒颗粒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056679A CN1331497C (zh) 2005-09-29 2005-09-29 菘黄感冒颗粒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1713A true CN1751713A (zh) 2006-03-29
CN1331497C CN1331497C (zh) 2007-08-15

Family

ID=36678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566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1497C (zh) 2005-09-29 2005-09-29 菘黄感冒颗粒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31497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3020A (zh) * 2013-05-21 2013-07-31 卫斌 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2109A (zh) * 2012-09-05 2014-03-26 安徽明珍堂养生品有限公司 一种菘蓝清热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6579601A (zh) * 2017-02-25 2017-04-26 曹涛 一种防雾霾清肺止咳口罩
CN109620912A (zh) * 2019-03-01 2019-04-16 王占彬 一种用于伤风感冒的药浴用中药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22C (zh) * 1998-10-16 2000-12-06 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清热解毒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CN1186078C (zh) * 2003-01-24 2005-01-26 河北恒利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2109A (zh) * 2012-09-05 2014-03-26 安徽明珍堂养生品有限公司 一种菘蓝清热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3223020A (zh) * 2013-05-21 2013-07-31 卫斌 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79601A (zh) * 2017-02-25 2017-04-26 曹涛 一种防雾霾清肺止咳口罩
CN109620912A (zh) * 2019-03-01 2019-04-16 王占彬 一种用于伤风感冒的药浴用中药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1497C (zh) 200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88435B (zh) 一种抗冠状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在治疗炎症中的用途
CN1621082A (zh) 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836720A (zh) 一种治疗关节炎或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39996A (zh) 一种治疗慢性肝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7339A (zh) 一种制备治疗痛风草本植物制剂的方法
CN111297969A (zh) 柴银制剂在制备抗冠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8332B (zh)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64037A1 (zh) 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或传染病的药品
CN1751713A (zh) 菘黄感冒颗粒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267144C (zh) 复方消渴清糖降脂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20046A (zh) 一种中草药组方制备防治猪高热病药物的方法
CN1270742C (zh) 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775254A (zh) 一种治疗耳聋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806832A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879701A (zh) 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99415A (zh) 一种治疗慢性肝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272290C (zh) 栀子环烯醚萜总提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027401B (zh) 一种用于儿童抗病毒、清热消炎的双黄连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CN1931279A (zh) 治疗胆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1439A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牙周炎的药物制剂
CN1966051A (zh) 一种用于抗病毒的抗病毒药物
CN1220515C (zh) 一种治疗咽喉疾病的药物
CN1308019C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298351C (zh) 一种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748779A (zh) 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15

Termination date: 201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