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6993A - 光盘及记录复制装置及初期复制方法及管理信息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及记录复制装置及初期复制方法及管理信息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6993A
CN1746993A CN 200410054371 CN200410054371A CN1746993A CN 1746993 A CN1746993 A CN 1746993A CN 200410054371 CN200410054371 CN 200410054371 CN 200410054371 A CN200410054371 A CN 200410054371A CN 1746993 A CN1746993 A CN 1746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ect management
recor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ma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543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容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41005437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746993A/zh
Publication of CN1746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69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次性写入光盘的管理信息记录方法的特征是:在具备多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及缺陷管理区域(DMA)的一次性写入光盘中,多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按照特定顺序使用,当各自的临时缺陷管理区域每次处于满(Full)状态时,在相关临时缺陷管理区域内,将最终记录的管理信息向缺陷管理区域转移记录。通过这样转移记录,装载光盘时,用户能够很容易地从缺陷管理区域(DMA)内的记录状态获得最终管理信息,其具有能够有效地提高光盘使用效率的优点。

Description

光盘及记录复制装置 及初期复制方法及管理信息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次性写入光盘的管理信息记录方法的发明。
【背景技术】
作为光记录媒体,能够记录大容量数据的光盘正在被广泛应用。最近正在开发能够长时间记录并存储高画质的视频数据和高音质的音频数据的新的高密度光记录媒体(HD-DVD)。比如说,蓝光光盘(Blue-rayDisc)采用先进的HD-DVD技术制作而成的蓝光光盘(Blu-rayDisc)具有明显优越于现存DVD的性能。最近,关于它的世界标准式样已经正式出台。
作为HD-DVD世界标准之一的蓝光光盘,与现在使用的650nm波长的红色激光的DVD相比,使用更加精密的405nm的蓝色半导体雷射,利用厚度1.2mm,直径12cm,光透过层0.1mm的光盘,能够存储大大超过现存DVD容量的存储数据。
本发明提供与蓝光光盘相关的各种标准方案,继可多次擦写的蓝光光盘(BD-RE)之后,提供一次性写入的蓝光光盘(BD-WO)的各种标准方案。
图1将可多次擦写的蓝光光盘(BD-RE)的记录区域构造以图样的形式显示出来。图1显示的是具有一个记录层的蓝光光盘记录区域的构造,其从光盘内周开始分为导入区域(Lead-inArea),数据区域(DataArea),导出区域(Lead-outArea)。而且,在数据区域内,在各自数据区域内的内、外周上,分别设置了代替缺陷区域的内部备用区域(ISA0)和外部备用区域(OSA0),中间是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区域(UserDataArea)。
在可多次擦写的蓝光光盘(BD-RE)中,如果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在用户区域(UserDataArea)中出现缺陷区域,将缺陷区域里记录的数据转移到备用区域,备用区域将代替执行记录的动作。而且,通过缺陷区域的管理信息将缺陷区域及代替记录区域等相关的位置信息记录在具有导入/导出区域的缺陷管理区域(DefectManagementArea:以下,称为“DMA”)里,进行缺陷管理。光盘里记录的最小记录单位,例如BD光盘的最小记录单位是簇(cluster),1簇由总共32个扇区(sector)构成,1扇区由2048字节(bytes)构成。
上面提到的可多次擦写光盘,由于光盘的任何区域中都能够多次擦写,不受特别记录方式的束缚,用户不仅仅能够随意地使用光盘的整个区域,而且在缺陷管理区域(DMA)中,也能够对管理信息进行再记录。只要具备规定大小的缺陷管理区域(DMA)就能够实现对管理信息的记录。因此,可多次擦写的蓝光光盘(BD-RE),通过将缺陷管理区域(DMA1,2,3,4)分别分割成32簇(cluster)使用。
但是,在一次性写入光盘中,由于在光盘的特定区域里只能够一次性写入,在记录方式上受到很大的束缚和限制。在一次性写入的高密度BD-WO光盘中,记录数据时,对缺陷区域的管理非常重要。因此,在一次性写入的光盘中,需要一个对包括缺陷管理信息在内的光盘管理信息进行记录的管理区域。尤其是,一次性写入光盘比可多次擦写的光盘更加需要一个对一次性特性的管理信息进行记录的区域。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能够满足上述要求事项的规格还不完善,而现存的一次性写入光盘的相关规格又不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为使用者提供一种对一次性写入光盘中的光盘管理信息进行记录的方法及相关光盘的初期复制方法,尤其是,在具备多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emporaryDMA:以下,简称为“TDMA”)的一次性写入光盘内,提供一种将显示多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使用状态的信息在光盘内的缺陷管理区域(DMA)中进行记录管理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次性写入光盘管理信息的记录方法的特征是:在具备多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及缺陷管理区域(DMA)的一次性写入光盘中,多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按照特定顺序使用,当各自的临时缺陷管理区域每次处于满(Full)状态时,在相关临时缺陷管理区域内,将最终记录的管理信息向缺陷管理区域转移记录。
本发明一次性写入光盘的另一个管理信息的记录方法的特征是:在具备多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及缺陷管理区域(DMA)的一次性写入光盘中,当光盘终结(Finalize)以前,各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每次处于满(Full)状态时,在相关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内,将最终记录管理信息向缺陷管理区域(DMA)转移记录;光盘终结(Finalize)时,在整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内,将最终记录的管理信息向缺陷管理区域(DMA)转移记录。
应用本发明的一次性写入光盘的特征是:在管理区域内具备多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和缺陷管理区域(DMA);在缺陷管理区域(DMA)内,具备以下两个区域:光盘终结(Finalize)以前,当各自的临时缺陷管理区域每次处于满(Full)状态时,在相关临时缺陷管理区域内,转移记录最终管理信息的区域;光盘终结(Finalize)时,转移记录整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DMA)内最终记录的管理信息的区域。
本发明一次性写入光盘的初期复制方法包括以下各个步骤,并以此为特征:装载光盘,从光盘内的缺陷管理区域(DMA)确认装载的光盘是否已经终结(Finalize)的步骤;如果光盘没有终结(Finalize),从缺陷管理区域的记录状态确认现在能够使用的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的位置,对光盘记录复制里需要的管理信息进行复制的步骤;如果光盘已经终结(Finalize),在缺陷管理区域内,对光盘记录复制里需要的管理信息进行复制的步骤。
本发明一次性写入光盘的记录复制装置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并以此为特征:装载光盘,确认缺陷管理区域(DMA),从缺陷管理区域确认装载的光盘是否终结(Finalize),根据终结(Finalize)与否决定获得装载光盘的最终管理信息的区域,从相关区域读出光盘的最终管理信息,临时存储的记录复制部;利用管理信息,传达光盘的记录复制命令的控制部。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次性写入光盘中,利用多个TDMA和DMA进行光盘缺陷管理及一般管理,从光盘初期装载时DMA内的记录状态能够很容易地获得最终管理信息,具有能够提高整个光盘使用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的是现存可多次擦写光盘构造的概略示意图。
图2显示的是本发明一次性写入光盘的单层(SingleLayer)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显示的是本发明一次性写入光盘的双层(DualLayer)构造的示意图。
图4显示的是在本发明一次性写入光盘的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里记录管理信息的示意图。
图5,6显示的是本发明一次性写入光盘的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处于满(Full)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显示的是本发明单层一次性写入光盘的缺陷管理区域(DMA)的记录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显示的是本发明双层一次性写入光盘的缺陷管理区域(DMA)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9显示的是本发明双层一次性写入光盘的缺陷管理区域(DMA)的记录方法的示意图。
图10显示的是应用本发明的一次性写入光盘的记录复制装置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次性写入光盘管理信息的记录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为了便于说明,将以一次性写入光盘蓝光光盘(BD-WO)为例进行说明。
同时,本发明中使用的用语可以选择现在广泛使用的一般的用语,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申请人选定的用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相关的发明说明部分中已经详细地记载了其代表的意义。所以,对其理解时,可以将其看做并非是单纯的单词,而是要从整体的内容加以理解。
图2,3,4显示的是应用本发明的一次性写入光盘的构造及记录管理信息方法的详细示意图,图2显示的是本发明一次性写入光盘的单层(SingleLayer)构造的示意图,图3显示的是本发明一次性写入光盘的双层(DualLayer)构造的示意图,其分别具备第1记录层(Layer0)和第2记录层(Layer1),在各自的记录层的内、外周区域里,具有管理区域(InnerArea,OuterArea)。在图2,图3中,与传统光盘相比较,具有本发明特征的光盘构造如下所示。
第一,在一次性写入光盘的特性上,与应该确保具有多个记录光盘各种管理信息的区域相对应,以具有多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为特征。尤其是,TDMA可以分类成2大种类,首先,在内部区域(InnerArea)内,具有固定大小(例如,2048簇)的主临时缺陷管理区域(PrimaryTDMA以下,简称为“PTDMA”),分别设置在各自的记录层中,我们将其分别命名为PTDMA0,PTDMA1。然后,在数据区域内的备用区域中具有可变大小的备用区域(OSA0,OSA1,ISA1)内,具有与备用区域的大小连动的辅助临时缺陷管理区域(AdditionalTDMA以下,简称为“ATDMA”),我们将其分别命名为ATDMA0,ATDMA1,ATDMA2。ATDMA具有可以选择分配的构造。分配时,可以将ATDMA的大小分配成多样,最适当的大小为备用区域的1/4。因此,ATDMA0,ATDMA1的大小适用P=N*256/4簇,ATDMA2的大小适用Q=L*256/4簇。即,本发明一次性写入光盘的特征是:除了具有DMA以外,还具有多个TDMA。
第二,具备DMA,光盘不能够继续记录的情况,其特征是:TDMA内的最终管理信息向DMA转移记录(一般将其称为终结(Finalize))或光盘终结(Finalize)以前,能够在DMA中记录表示TDMA使用状态的信息。即,一次性写入光盘通过可记录的状态,利用使用中的TDMA记录管理信息或者DMA在特定情况下,具有将TDMA中记录的管理信息进行转移记录的作用。除了使用上面提到的TDMA以外,还另外使用DMA的理由是当光盘装载在记录复制装置(图10)中时,由于记录复制装置首先要确认管理区域内的DMA,所以,有必要对DMA区域内的重要管理信息进行记录。
即,如果装载光盘,首先应该判断光盘的终结与否,如果是没有终结的光盘,应该先查找在TDMA中记录的最终管理信息,这对于迅速获得光盘记录复制中需要的初期管理信息相当重要。本发明由于存在多个(最多5个)TDMA,为了确认在哪个TDMA中记录了最终管理信息,不得不对所有的TDMA进行检索(search),一个一个地查找。所以,为了获得光盘装载时记录的管理信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不仅仅造成系统的负担,同时也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
因此,本发明通过显示出DMA内光盘的终结与否,比如,如果处于没终结状态,通过现在哪个TDMA处于有效状态的记录,能够很容易地获得有效的TDMA内的最终管理信息。
为了理解上述本发明特征的技术思想,首先,应该通过图4,5,6,掌握本发明中使用的“管理信息”及“最终管理信息”的含义。
首先,图4显示的是在本发明一次性写入光盘的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里记录的管理信息的示意图。每次在TDMA中记录管理信息时,最小记录单位是1簇以上,TDMA里记录的管理信息可以分为3大种类。他们分别为临时光盘定义构造(TemporaryDiscDefinitionStructure;以下,简称为”TDDS”)信息、光盘记录状态信息(其中,包括“T-Info”和“SBM”,见后面的论述)和临时缺陷一览表(TemporaryDefectList:以下,简称为“TDFL”)。对于TDMA内记录的管理信息的详细说明如下。
为了便于说明,将统称PTDMA0,1及ATDMA0,1,2的用语用“TDMA”表示,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关于TDMA的说明书技术内容对于PTDMA和ATDMA同样适用。
首先,TDDS每次在TDMA中记录管理信息(更新时)时,常常记录在最后扇区(sector)中。TDDS作为包括光盘的一般管理信息的区域,不仅仅包括进行缺陷管理的信息,还包括指定其他管理信息位置的指示(pointer)信息,是新的光盘装载到记录复制部(图10,10)上应该最先确认的信息。由于TDDS内的这种信息根据光盘的使用状态继续更新,每次在管理区域TDMA中记录时,常常记录在最后的扇区。因此,在现在光盘中,确认最终的TDDS,能够对现在光盘使用状态的各种管理信息进行确认。并且,TDFL作为缺陷管理信息,当在一次性写入光盘中出现缺陷区域时,为了对其进行管理,通过缺陷一览表(DefectList),与TDDS一起记录在TDMA中(TDFL+TDDS)。缺陷一览表应该是一个缺陷区域做成一个登记(entry),如果登记超过1簇,通过作成2簇的方式进行记录,TDFL+TDDS每一次记录时,记录最小单位是1簇以上。举例来说,当考虑光盘的整个尺寸时,记录层是一个单层BD-WO光盘时,需要最大4簇(1<=N<=4);当记录层是两个双层BD-WO光盘时,需要最大8簇(1<=N<=8)。
而且,TDMA通过显示光盘记录状态的管理信息记录“SBM(SpaceBit-Map)”和“T-Info(Track-Information)”。对于一次性写入光盘来说,现在光盘的哪个区域处于记录状态,哪个处于未记录状态,相当重要。因此,对其进行管理的信息按照1簇记录在TDMA内。并且,1簇常常与TDDS一起记录在最后扇区中T-Info(orSBM)+TDDS)。
值得注意的是:SBM和T-Info根据光盘的记录样式的不同,进行管理。如果随意的(random)使用光盘,通过SBM信息进行管理;如果有序的(sequential)使用光盘,通过T-Info信息进行管理。即,在光盘初期化时,决定相关光盘的记录样式,当光盘是有序的(sequential)记录样式时,通过“T-Info+TDDS”样式记录;如果光盘是随意的(random)记录样式时,通过“SBM+TDDS”样式记录。由于一次决定的记录样式在光盘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变更,不存在同时使用“T-Info”和“SBM”的情况。上面的“记录样式”信息也记录在TDDS中。但是,“SBM”和“T-Info”的具体构造作为与本发明的主要技术课题没有太大关联的部分,本说明书中省略了关于它的具体说明,本申请人在先行申请的专利申请2003-33008,专利申请2003-37618中,对其有详细的记载。
图5和图6作为在TDMA中记录管理信息的样式,显示了当特定TDMA处于满(Full)状态时,在相关TDMA内,具体地显示了“最终管理信息”是哪个信息。
首先,当处于如图2所示的一个记录层的情况下,可能存在2个最大TDMA,2个TDMA按照PTDMA0->ATDMA0使用顺序进行使用。
当处于如图2所示的二个记录层的情况下,可能存在最大5个TDMA,5个TDMA按照PTDMA0->PTDMA1->ATDMA0->ATDMA1->ATDMA2的顺序进行使用。这里的使用顺序是考虑光盘的使用状态的最佳使用顺序。实际使用时,使用顺序可能与之不尽相同。
图5,举例说明了记录TDMA中第一个使用的PTDMA0,一直到最后不存在继续记录区域的满(Full)状态时的示意图。像这样,当特定TDMA处于满(Full)状态时,由于相关TDMA不可能继续记录,将这样的TDMA的使用状态记录在DMA中。通过在DMA中记录的方法,将处于满(Full)状态的PTDMA0内的最终管理信息中“TDDS”和“T-Info(orSBM)”向DMA转移记录。向DMA转移记录的具体方法将在图7后加以详细的论述。
图6举例说明了记录TDMA中最后(单层状态下)和第三个(双层状况下)使用的ATDMA0,一直到最后不存在继续记录区域的满(Full)状态时的示意图。同样道理,当处于满(Full)状态时,将ATDMA0内记录的最终管理信息中“TDDS”和“T-Info(orSBM)”向DMA转移记录。与图5比较不同点在于,举例来说,图5显示的是PTDMA0最后记录的管理信息是“TDFL+TDDS”时的示意图,图6显示的是ATDMA0最后记录的管理信息是“T-Info(orSBM)+TDDS”时的示意图。尤其是,当是单层时,由于ATDMA0是最后TDMA,当ATDMA0处于满(Full)状态时,代表不存在能够继续存储的管理区域,光盘将自动终结。
下面,将对DMA里记录管理信息的方法,尤其是,光盘终结之前和终结时,记录管理信息的方法加以详细的说明。在DMA里记录终结以前,当特定TDMA处于满(Full)状态时,相关TDMA内的最终管理信息向DMA转移记录的情况时常发生。
首先,将对光盘终结加以说明。当不能够继续在一次性写入光盘中进行记录时,终结光盘并进行管理。因此,终结时,光盘里不剩下能够继续记录的物理的用户区域(UserDataArea)或者当记录管理信息的TDMA的所有区域处于满(Full)状态时,记录复制装置(图10)将自动终结光盘,即使当不处于满状态时,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发出终结命令,终结光盘。
图7显示的是单层BD-WO,记录DMA中管理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在图7中,在单层BD-WO光盘中,存在4个DMA(DMA1,2,3,4),各自的DMA按照相同构造,记录相同的内容,各自的DMA由总共32簇构成。DMA的记录构造中,在前头4簇(cluster1,2,3,4)里,记录“DDS(DiscDefinitonStructure)”和“T-Info(orSBM)”,在剩余的28簇中,由能够每4簇7次反复记录“DFL(DefectList)”构成。这是为了使BD-RE保持良好的兼容性。
具体地说,DMA内的DDS区域是转移记录TDMA的TDDS信息的区域,DMA内的DFL区域是转移记录TDMA的TDFL信息的区域。
记录DMA内的前头4簇,终结以前,如果PTDMA0区域处于满(Full)状态的话,记录在DMA内的第一簇(cluster1)内,PTDMA0区域内的管理信息中,将“最终TDDS”信息转移记录在DDS区域,“最终T-Info(orSBM)”信息转移记录到T-Info(orSBM)区域。举例来说,图5中斜线部分的最终管理信息是转移记录的信息。因此,如果处于上述状态,记录复制装置(图10)显示出现在光盘的PTDMA0是不能够使用的区域,下一个ATDMA0应该通过更新管理信息的区域使用。
如果按照上述状态继续记录,终结光盘的话,在DMA内的剩余区域里,TDMA内记录的最终管理信息向DMA转移记录,此时,最终“TDDS”,“T-Info(orSBM)”,″TDFL″全部向DMA转移记录,最终“TDDS”和“T-Info(orSBM)”在各自DMA内前头4簇中剩余3簇(cluster2,3,4)里,每1簇3次反复记录,TDFL在DMA内剩余28簇里每4簇7次反复记录。
因此,如果记录复制装置(图10)装载光盘,从DMA内的记录状态可以知道现在装载的光盘是否是终结的光盘,同时,如果是没有终结的光盘,能够知道现在可以使用的TDMA区域处于什么位置。需要上述确认的理由是为了在光盘初期里记录和复制,在现在装载的光盘内,应该知道记录的最终管理信息,是为了能够快速确认在哪个区域中具有这样的最终管理信息。如果终结,从DMA内记录的信息能够获得最终管理信息,如果没有终结,从现在有效的TDMA内,能够获得最终管理信息。并且,终结之前通过DMA内转移记录的最终管理信息,能够对TDMA里损失信息进行复原应用。
图8作为说明适用本发明双层BD-WO的情况的示意图,尤其详细地说明了DMA的构造。即,双层具有2个记录层(Layer0,1),各个记录层分别具有4个DMA(DMA1,2,3,4)。此时,根据各个记录层的不同,具有相同符号的DMA当作一个DMA处理、记录。
图8中粗的点线显示了记录各个DMA的方向,各个记录层的DMA由单层相同的32簇构成,双层的情况下,具有相同符号的2个DMA由完整的一个DMA构成,因此,各个DMA总共由64簇构成。即,
DMA1(Layer0)+DMA1(Layer1)=DMA1(DualLayer)。
图9与图8一样,显示的是双层BD-WO的DMA里记录管理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在图9中,双层光盘内存在的4个DMA(DMA1,2,3,4)全部都是按照同一构造记录同一内容,各个DMA由总共64簇构成,DMA的记录构造中,前面的8簇记录“DDS(DiscDefinitonStructure)”和“TInfo(orSBM)”,剩余的56簇,每8簇7次反复记录“DFL(DefectList)”。这与图7的单层具有同样道理,BD-RE是为了保持良好的兼容性。尤其是,前头8簇可以分为再次记录终结以前的区域(4簇)和记录终结以后的区域(4簇),在终结以前,当每次各个TDMA处于满(Full)状态时,转移记录相关TDMA内的最终管理信息。
对于记录DMA内的前头4簇,在终结以前,当PTDMA0区域处于满(Full)状态时,在DMA内的第一个簇(cluster1)内记录,PTDMA0区域内的管理信息中“最终TDDS”信息转移记录到DDS区域,“最终Info(orSBM)”信息转移记录到T-Info(orSBM)区域。举例来说,图5中斜线的最终管理信息为转移记录的信息。因此,如果处于上述状态,表明PTDMA0是不能使用的区域,下一个ATDMA1应该通过更新管理信息的区域使用。
同样道理,如果按照下一个顺序(第二个)使用的PTDMA1区域处于满(Full)状态的话,在DMA内第二簇(cluster2)内记录,PTDMA1区域内的管理信息中“最终TDDS”信息转移记录到DDS区域,“最终T-Info(orSBM)”信息转移记录到TInfo(orSBM)区域。并且,如果按照下一个顺序(第三个)使用的ATDMA0区域处于满(Full)状态时,在DMA内的第三个簇(cluster3)内记录,ATDMA0区域内的管理信息中“最终TDDS”信息转移记录到DDS区域,“最终TInfo(orSBM)”信息转移记录到T-Info(orSBM)区域。并且,如果按照下一个顺序(第四个)使用的ATDMA1区域处于满(Full)状态的话,在DMA内的第四个簇(cluster4)内记录,ATDMA1区域内的管理信息中“最终TDDS”信息转移记录到DDS区域,“最终T-Info(orSBM)”信息转移记录到T-Info(orSBM)区域。而且,如果按照最后顺序(第五个)使用的ATDMA2区域处于满(Full)状态的话,代表不存在能够继续记录管理信息的区域,光盘将自动终结,在DMA内剩余的所有的簇内记录,全部TDMA内的管理信息中,“最终TDDS”信息转移记录到DDS区域,“最终T-Info(orSBM)”信息转移记录到TInfo(orSBM)等区域,“最终TDFL”信息转移记录到“DFL”区域。
如果光盘DMA内的前头4簇(cluster1,2,3,4)全部都完成记录,剩余区域按照未记录状态(即,终结以前步骤)装载到记录复制装置(图10)内的话,记录复制装置(图10)确认装载光盘的DMA的记录状态,如果装载的光盘处于终结以前步骤,现在能够使用的TDMA是ATDMA2,同时,为了记录复制,光盘通过检索(search)ATDMA2区域,能够很容易获得初期管理信息。
图10显示的是本发明一次性写入光盘的记录复制装置的附图。记录复制装置由在光盘中进行记录复制的记录复制部10;对其进行控制的控制部20构成。控制部20向记录复制部10下达特定区域的记录或复制命令,记录复制部根据控制部的命令,进行特定区域的记录复制。记录复制部10具体地说,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与外界进行通讯的接口部12;在光盘中,直接记录或复制数据的拾取部11;从拾取部接收复制信号,通过希望的信号值进行复原或者将记录的信号通过光盘中记录的信号检波(modulation),传送的数据-信息处理机13;从光盘正确地导出信号,在光盘内正确地记录信号,控制拾取部11的伺服部14;临时存储包括管理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及数据的存储器15;控制记录复制部10内的构成要素的微型计算机16。
下面,将对应用本发明的光记录复制装置里的管理信息进行初期复制的方法加以详细的说明。
如果装载光盘,记录复制部10应该在装载的光盘内获得记录的各种管理信息。尤其是,如果装载的光盘是一次性写入光盘,例如,如果是BD-WO,记录复制部10内的微型计算机16将确认光盘内的最终管理信息,为此,在DMA内规格化的位置,复制定义的记录状态,首先确认最终管理信息所属区域的位置。
即,如果DMA在前区域中完成记录,可以判定装载的光盘为终结的光盘,从相关的DMA区域获得最终管理信息(DDS,T-Info(orSBM),DFL),如果DMA在部分区域里完成记录,可以判定装载的光盘是没有终结的光盘,确认现在能够使用的TDMA的位置,首先检索(search)相关TDMA区域,获得最终管理信息(这种情况下,TDDS,T-Info(orSBM),TDFL)。
通过上面的过程获得的管理信息,尤其是,可以获得名为‘初始化信息’,将初始化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向控制部20传送,应用到光盘记录复制中,而且,可以将初始化信息临时存储到记录复制部10内的存储器15中,应用到执行控制部20的下一个命令中。在本发明中,将上面的过程命名为获得初始化信息的‘初期复制方法’。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
因此,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次性写入光盘的管理信息记录方法,包括:
在具备多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及缺陷管理区域(DMA)的一次性写入光盘里,
多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按照特定顺序使用,当各自的临时缺陷管理区域每次处于满(Full)状态时,在相关临时缺陷管理区域内,将最终记录的管理信息向缺陷管理区域转移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写入光盘的管理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缺陷管理区域转移记录的管理信息是光盘记录状态信息(TInfo和SBM)和临时光盘定义构造(TDDS)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写入光盘的管理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临时缺陷管理区域记录层是一个时,最多可以具有2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写入光盘的管理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临时缺陷管理区域记录层是两个时,最多可以具有5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
5、一次性写入光盘的管理信息记录方法,包括:
在具备多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及缺陷管理区域(DMA)的一次性写入光盘中,
当光盘终结(Finalize)以前,各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每次处于满(Full)状态时,在相关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内,将最终记录管理信息向缺陷管理区域(DMA)转移记录;光盘终结(Finalize)时,在整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内,将最终记录的管理信息向缺陷管理区域(DMA)转移记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写入光盘的管理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终结(Finalize)以前,向缺陷管理区域转移记录的管理信息是光盘记录状态信息(T-Info和SBM)和临时光盘定义构造(TDDS)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写入光盘的管理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终结(Finalize)时,向缺陷管理区域转移记录的最终管理信息是光盘记录状态信息(T-Info和SBM)、临时光盘定义构造(TDDS)信息和临时缺陷一览表(TDFL)。
8、一次性写入光盘,包括:
在具备管理区域的光盘中,在管理区域内具备多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和缺陷管理区域(DMA);
在缺陷管理区域(DMA)内,具备以下两个区域,并以此为特征:光盘终结(Finalize)以前,当各自的临时缺陷管理区域每次处于满(Full)状态时,在相关临时缺陷管理区域内,转移记录最终管理信息的区域;光盘终结(Finalize)时,在整个临时缺陷管理区域(DMA)内,转移记录最终记录的管理信息的区域。
9、一次性写入光盘的初期复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装载光盘,从光盘内的缺陷管理区域(DMA)确认装载的光盘是否已经终结(Finalize);
如果光盘没有终结(Finalize),从缺陷管理区域的记录状态确认现在能够使用的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的位置,对光盘记录复制里需要的管理信息进行复制;
如果光盘已经终结(Finalize),在缺陷管理区域内,对光盘记录复制里需要的管理信息进行复制。
10、一次性写入光盘的记录复制装置包括:
装载光盘,确认缺陷管理区域(DMA),从缺陷管理区域确认装载的光盘是否终结(Finalize),根据终结(Finalize)与否决定获得装载光盘的最终管理信息的区域,从相关区域,读出光盘的最终管理信息,临时存储的记录复制部;
利用管理信息,传达光盘的记录复制命令的控制部。
CN 200410054371 2004-09-08 2004-09-08 光盘及记录复制装置及初期复制方法及管理信息记录方法 Pending CN17469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54371 CN1746993A (zh) 2004-09-08 2004-09-08 光盘及记录复制装置及初期复制方法及管理信息记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54371 CN1746993A (zh) 2004-09-08 2004-09-08 光盘及记录复制装置及初期复制方法及管理信息记录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6993A true CN1746993A (zh) 2006-03-15

Family

ID=36166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54371 Pending CN1746993A (zh) 2004-09-08 2004-09-08 光盘及记录复制装置及初期复制方法及管理信息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7469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91786B1 (ko) 1회 기록가능한 광디스크 및 1회 기록가능한 광디스크에있어서의 결함 정보 관리방법 및 장치
US7289404B2 (en) Write-once recording medium and defective are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rite-once recording medium
JP4713158B2 (ja) 追記型光記録媒体と光記録媒体の管理方法及び装置
KR100964688B1 (ko) 광 디스크 및 1회 기록가능한 광디스크상에서 결함 영역을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067777B1 (ko) 1회 기록가능한 광기록매체 및 1회 기록가능한광기록매체에 있어서의 결함관리방법
JP4837108B2 (ja) 1回だけ記録可能な光ディスクと1回だけ記録可能な光ディスクにおける管理情報の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US20100020655A1 (en)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from optical disc
CN1823374A (zh) 一次写入光盘以及用于在其上记录管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0079572A1 (ja) 追記型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CN1860551A (zh) 一次写入光盘以及用于在/从光盘上记录/再现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JP6429124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09025200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a recording medium and the recording medium
CN1922662A (zh) 在一次性写入式记录介质中重写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934622A (zh) 其上具有物理访问控制(pac)簇的记录介质、以及用于形成、记录和再现该记录介质的设备和方法
WO2011036859A1 (ja) 追記型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方法、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CN1746993A (zh) 光盘及记录复制装置及初期复制方法及管理信息记录方法
US8406107B2 (en) Write-on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TWI384464B (zh) 非臨時性的資訊記錄媒體、記錄/再生裝置以及記錄/再生方法
WO2010079578A1 (ja) 追記型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CN1759437A (zh) 一次性写入光盘及在其上记录管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745427A (zh) 管理单次写入光盘上的重写的方法和装置
CN1934647A (zh) 记录介质以及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从记录介质再现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747031A (zh) 一次性写入光盘、及其备用区域管理方法及其光记录复制装置
KR20090024928A (ko) 기록매체, 기록매체 기록/재생 방법 및 기록매체 기록/재생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