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3550A - 无需船坞船台的平地(水面)底驳造船法 - Google Patents
无需船坞船台的平地(水面)底驳造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33550A CN1733550A CN 200510093311 CN200510093311A CN1733550A CN 1733550 A CN1733550 A CN 1733550A CN 200510093311 CN200510093311 CN 200510093311 CN 200510093311 A CN200510093311 A CN 200510093311A CN 1733550 A CN1733550 A CN 17335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p
- refute
- hull
- barge
- water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现有大型船舶建造都采用船台和船坞,船坞和船台建设周期长,3~5年,投资金额大,4~10亿元,对造船尺寸有限制,计划不灵活,为克服上述缺点,发明了不用船台船坞的“底驳造船法”,其原理是将船舶底部先造好,成为一个“驳”,在底驳上再合拢上层分段,而船舶始终不沉。现代设计一份钢材重,能产生6倍浮力,故一层底驳能产生5~6倍净浮力,大型船舶都是双层底,底高2~3米,故在技术上,可将底部作为第一层密闭的底驳建造,很安全,但须由底层向上层层造好,船厂下水能力强时,底驳可一次造好、下水;否则,最好用“短滑道”方式造底驳,随时造好,随时下水,简单方便,本法是对船舶概念重新解析:船舶=底驳+上层船体+动力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建造方法,它无需船坞或船台。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船舶普遍采用船坞和船台两种方式建造,中小船舶也有在船排上建造的。他们均有如下五个致命的缺点:(1)投资金额大,船坞和船台本身需投资4~10亿元;(2)建设周期长,长达3~5年;(3)船坞、船台、船排均为固定尺寸,对选择船舶的尺寸有限制;(4)船位空挡一旦占用,这个船位就要使用4个月到半年,调整计划不灵活;(5)造船周期长,从签合同到交船2~5年,而实际上,除了首制船外,建造一条船的时间只需12个月到18个月。(参见图1和图2)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五个缺点,适应现代造船蓬勃发展的需要,现发明了不需要船坞、船台或船排的新的造船方法:底驳造船法。
底驳造船法就是将船舶的底层部分(主要是双层底部分,必要时再加上双层底上面的一层)造好,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密闭性的“驳”,然后,将“驳”移入水中,再在“驳”上安装每层船体分段,最终合拢成为完整的船舶。(参见图3、图4、图5)
底驳造船法需要对船舶概念进行重新解析:
船舶=底驳+上层船体+动力装置
底驳:船舶的下层船体和结构组成,主要是双层底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支撑船舶重量。
上层船体:是底驳以上的船体和其他设施组成部分。
动力装置:是船舶动力部件,主要包括主机、螺旋桨、舵、舵机、艏侧推动力装置、海底伐箱等。
附图说明
图1为船坞式造船示意图;
图2为船台式造船示意图;
图3、图4为底驳造船法示意图;
图5、图6、图7为底驳分段合拢下水示意图。
图中1是陆地,2是水面,3是坞门,4是坞底,5是密封,6是船舶,7是船台,8是底驳,9是上层船体,10是支撑,11是短坡道,12是陆上分段,13是水上分段,14是弹性支撑,15是刚性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船舶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船舶的下层部分浸入在水中,产生大于船舶重量的浮力。对于10~30万吨的大型船舶来说,船舶型深多在20~30米,不载货物时,空船重量只有2~5万吨。现代船舶,多为双层底结构,双层底空间高度在2~3米,这样一来,仅双层底部分就能产生1.2~4.3万吨的浮力,其足以承担船舶50%以上的重量。也就是说,船体的高度与船舶重量大致是10%∶50%,而空船重量与全船总排水量之比大致在1∶6~1∶7之间。因此。底层船体的排水能力,总能保证有足够的浮力浮起结构自身的重量,并有5~6倍的剩余。由此,完全可以不用船坞、船台造船支撑,相反,只在底驳上逐层逐层地合拢分段,安装好底驳以上的第二、三、四、五层…船体,直到造完整船。船舶始终都不会沉没。参见所附图3和图4。
实施底驳造船法的两种方式:
(1)若船厂的场地不充足,下水能力不强,又急需增加造船,则必须采取“化整为零”的建造原则,即先造好要先下水的底驳分段(最好是船艏部分先造,先下水),然后,在水边的“短坡道”上合拢,每合拢一段底驳,就将驳船往水下推一程,直到底驳全部造好。这种办法可以实现在陆地上安装舵和螺旋桨。这是最经济、最省力的办法,是本发明的组成部分。
“短坡道”是一段连着陆地和水面的短滑道,十几米或几十米足矣。其作用是实现分段在无水的陆地上合拢,以及简易地、省力地下水。(参见图5、图6、图7)
(2)若船厂的场地足够,下水能力又强,则可以先在平地上将底驳完整地造好,底驳的重量一般不会超过5000吨,这比整船下水容易和安全。因此,可轻易地将底驳整体移下水。底驳下水的方式可采用横式或纵式,并结合短坡道、滑道、气囊、滚珠等技术手段,甚至辅以潜水驳船协助等其他措施。但要考虑舵和螺旋桨的安装。(参见图3和图4)
(3)若是在海边或有涨落潮的江边造船,则可考虑用“水下弹性支撑”或“刚性支撑”。水的浮力会抵消大多数船体重力,水下弹性(刚性)支撑只是起保护作用,以免船舶摇晃。如果是在无涨落的静态水中造船,那么,水下弹性支撑可以省去不用,因此,应尽量在静水中造船。(参见图7)
Claims (4)
1、一种不需船坞船台的平地(水面)底驳造船法,它是基于将船舶概念解析为:“船舶=底驳+上层船体+动力装置”的创新思考。改变了目前主要是在船坞和船台上建造大型船舶的传统做法。其特征在于,将船体底层(主要是船舶的双层底,必要时再加上一层船体)造好,使之成为一个密闭的“驳”(8),将这一底驳(8)移下水,在水面(2)上在底驳(8)上进行船舶上层船体(9)的逐层合拢,合拢时须由底层上顺序进行,直到总船体成形,船舶舾装完成。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不需船坞船台的平地(水面)底驳造船法,其特征在于,当船厂下水能力不强,或场地有限时,应采用在短坡道(11)上进行底驳(8)合拢方式,合拢时将陆上分段(12)和水上分段(13)在短坡道(11)上合拢,合拢一段推下水一段,直到底部船体合拢完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底驳(8)。短坡道是十几米到三十几米长有一定承重能力的坡道,宽度不限,可设计成滚珠、滚轮、滑板等下滑方式,坡道高度要考虑潮差(水位)变动及下水方便省力等因素,同时考虑在陆地上安装舵和螺旋桨。
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不需船坞船台的平地(水面)底驳造船法,其特征在于,当船厂下水能力强,场地足够时,可在陆地上造好底驳(8),然后,将底驳(8)整体移下水,在底驳(8)上进行上层各层船体(11)的合拢,直到总船体成形和舾装完成。
4、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不需船坞船台的平地(水面)底驳造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有风浪、水位、潮差变化了水面(2),可考虑在底驳(8)下面架设弹性支撑(14)和/或刚性支撑(15),以保持底驳(8)平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093311 CN1733550A (zh) | 2005-08-25 | 2005-08-25 | 无需船坞船台的平地(水面)底驳造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093311 CN1733550A (zh) | 2005-08-25 | 2005-08-25 | 无需船坞船台的平地(水面)底驳造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33550A true CN1733550A (zh) | 2006-02-15 |
Family
ID=36076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10093311 Pending CN1733550A (zh) | 2005-08-25 | 2005-08-25 | 无需船坞船台的平地(水面)底驳造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73355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80992B (zh) * | 2007-09-07 | 2012-01-25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船舶下水及上墩的方法和专用浮箱装置 |
CN114802641A (zh) * | 2022-03-28 | 2022-07-29 | 宜昌一凡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船舶平地建造方法 |
-
2005
- 2005-08-25 CN CN 200510093311 patent/CN173355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80992B (zh) * | 2007-09-07 | 2012-01-25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船舶下水及上墩的方法和专用浮箱装置 |
CN114802641A (zh) * | 2022-03-28 | 2022-07-29 | 宜昌一凡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船舶平地建造方法 |
CN114802641B (zh) * | 2022-03-28 | 2023-05-02 | 宜昌一凡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船舶平地建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Lamas-Pardo et al. | A review of very large floating structures (VLFS) for coastal and offshore uses | |
CN101850834A (zh) | 一种半潜式多功能防波堤 | |
CN202295235U (zh) | 一种浮式多功能的海上牧场建筑结构 | |
CN104229099B (zh) | 一种海洋工程船舶接载下水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1219706A (zh) | 一种生态景观浮动岛 | |
CN105151236A (zh) | 浮墩及塔式潜浮移动运载平台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1234662A (zh) | 一种浮动式酒店 | |
CN104229084B (zh) | 一种首尾浮箱式造船平台 | |
CN101992836A (zh) | 气流道船底浮体船船体 | |
CN203475911U (zh) | 一种海上液体储备库 | |
CN213594477U (zh) | 一种兼具漂浮、半潜、坐底的多功能起重工程船 | |
CN207045637U (zh) | 一种浮式客船码头 | |
CN104386209A (zh) | 一种砂舱型自卸式运砂船 | |
CN101027213B (zh) | 船舶 | |
CN204432944U (zh) | 一种砂舱型自卸式运砂船 | |
CN107187554B (zh) | 用于半潜式钻井平台干拖运输的双体半潜驳船及作业方法 | |
CN1733550A (zh) | 无需船坞船台的平地(水面)底驳造船法 | |
CN203497137U (zh) | 具备大仓储能力的横向下浮体半潜式平台 | |
CN202202303U (zh) | 一种浮动多功能防海啸墙结构 | |
CN106560557A (zh) | 一种自航式人工浮岛 | |
CN216332624U (zh) | 一种海上风电运维母船 | |
CN101487228A (zh) | 浮式通岸装置 | |
CN109056635A (zh) | 海洋旅游系统设施 | |
CN201151471Y (zh) | 一种浮动式酒店 | |
CN209798656U (zh) | 大船小码头、人工礁盘及海洋旅游系统设施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60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