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5120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25120A
CN1725120A CN 200510081971 CN200510081971A CN1725120A CN 1725120 A CN1725120 A CN 1725120A CN 200510081971 CN200510081971 CN 200510081971 CN 200510081971 A CN200510081971 A CN 200510081971A CN 1725120 A CN1725120 A CN 1725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unit
out secondary
instruction value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819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奈良隆志
城市德男
彭有宝
片山善辉
高桥厚
笹本能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725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51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一个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为图像形成单元、定影单元以及通用控制单元提供功率,其中在直流电源次级端的负载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之前,在交流电源提供的电流的限制范围以内,所述供电系统会为定影单元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设备优选应用于那些能在记录介质上热定影色粉图像的单色或彩色打印机、以及相同类型的传真设备、相同类型的数字复印机及其复合设备等等。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很多情况下,当通过读取原件图像来获取原件图像数据并且据此形成图像时都会用到数字复印机。在这种复印机中使用了用于驱动纸张传送系统的直流电动机(以下简称为DC电动机)。例如,在扫描仪或类似设备读取原件图像时,由步进电动机这类DC电动机驱动的纸张传送系统会将原件图像传送到原件读取单元,或者将预期大小的纸张从供纸盒(sheet supply cassette)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
扫描仪读取的原件图像数据则会经历图像处理,例如伽马校正、缩放、空间过滤以及图像压缩。在这里,经过图像处理的原件图像数据将会传送到打印机。打印机则在预定的纸上依照原件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这时,在由充电单元均匀充电的感光体上将会形成基于原件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由显影单元进行显影。通过执行充电、曝光和显影,在感光体上可以形成色粉图像,该图像将会由传送单元传送到纸上。而传送到预期的纸上的色粉图像则由定影单元进行热定影。由此可以复印原件图像。
此外,这种复印机具有用于为DC电动机或是驱动纸张传送系统的定影单元提功率的供电系统。图39是一个显示了安装在常规数字复印机或类似设备上的供电系统10的构造实例的框图。
在图39中,交流电源1与限流器(LMIT)2相连,其中举例来说,在使用数字复印机时,交流电源1供应的电流(用户电流)I将被限制为10A、15A等等。限流器2经由电流检测器4而与直流电源3以及定影单元7相连。直流电源3为DC电动机之类的直流负载电路5提供直流功率(电流Id)。在由直流电源3定义初级端和次级端时,初级端将与交流电源1相连,而次级端则与直流负载电路5相连。
电流检测器4连接在直流电源3的初级端与限流器2之间,它对交流电源1提供的使用电流I(在下文中也称为初级端电流)进行检测,以便输出初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P1。初级端电流1是通过将处于初级端的直流电源3的电流与流入定影单元7的电流加在一起而被获取的。电流检测器4与功率控制单元6相连,在这里将会输入一个初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P1,而电流检测器4则根据这个初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P1来控制与交流电源1相连的定影单元7的功率供应。
接下来将对依照常规系统的供电系统10的操作实例进行描述。
图40是显示从交流电源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控制实例的波形图。在图40中,纵坐标表示初级端电流I的幅度,横坐标表示时间t。并且在图40中,粗实线显示的波形代表非控制时间的初级端电流I,而粗虚线显示的波形则代表确定了定影功率控制之后的初级端电流I。细实线表示的是用于限制交流电源1提供的使用电流的限定值。该限定值被设定为10A、15A、20A等等(在日本是15A)。细虚线表示的是由电流检测器4设定的控制阈值。在图40中,M表示的是用于控制初级端电流I的裕度,它是由限定值与控制阈值之间的差值给出的。
常规系统中的供电系统10涉及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对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进行限制,并且供电系统10依据与控制阈值进行对比的限定值来控制定影功率的供应。例如,功率控制单元6对流经电流检测器4的初级端电流6进行监视,以使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不会超出限定值。作为监视结果,当功率控制单元6检测到初级端电流I超出控制阈值时,功率控制单元6会向定影单元7输出功率控制信号SP2,以便将初级端电流I设定成不大于该限定值。定影单元7根据功率控制信号SP2来执行定影/加热。相应地,在这里还可以为连接到交流电源1的直流电源3、定影单元7等设备提供功率。
在图40中显示了初级端电流I的波形上升部分(直流负载增加时间),该波形穿越控制阈值的时间与提供定影功率的控制起点是对应的。在波形下降部分(直流负载减小时间)中,波形穿越控制阈值的时间与提供定影功率的控制起点是对应的。通常,在涉及直流负载电路5的电流Id出现波动时,在初级端电流I中将会反映这种影响。目前已知的是,对这种影响而言,它从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传播到初级端的时间取决于电源电容,这其中需要大约10毫秒的时间。
应该指出的是,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10-274901中公开了一种涉及上述供电系统的功率控制设备(参见第3页和图1)。这种功率控制设备安装在具有直流电源和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上,它被构造成对输入图像形成设备的电流进行检测。此外还采用了一种不使电流大于特定值的方式来控制定影功率。在安装这个设备时,可以有效分配图像形成设备消耗的功率,并且可以缩短功率控制上升时间。
此外,在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2-268446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设备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参见第3页和图1)。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电流检测单元、读取器(原件读取单元)以及加热器(定影单元)。其中该设备对从交流电源流入读取器的电流进行检测,并且依据电流检测信息来为加热器执行功率控制。在以这种方式构造设备的时候可以抑制整个图像形成设备耗费的电流,使之不大于预定值。
此外,在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3-177629中还公开了一种定影加热器激励设备(参见第2页和图1)。这个定影加热器激励设备安装在具有直流电源的图像形成设备上,并且检测输入到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电流。定影加热器激励设备对定影功率进行控制,以使该电流不会大于特定值。在以这种方式构造设备时,与直流电源相连的负载电路等设备的性能足以满足使用需要。
此外,对依照安装了常规供电系统的数字复印机而言,其中存在下列问题:
(i)对于将专利文献1~3中描述的电流检测器部署在直流电源3的初级端的供电系统10而言,该系统需要初级端电流I具有很大的裕度。这是因为初级端电流I将会反映直流负载电路5中的电流波动,并且这种波动需要大约数十毫秒的时间,此外,用于补偿该延迟时间的功率控制范围将会放大。这样一来,由于初级端电流I具有很大的裕度,因此无法在初级端电流I的限制范围内为定影单元7提供大量功率。相应地,由于无法充分使用在初级端电流I的限定值范围以内所提供的功率,因此将会降低为定影功率提取/分配的功率总量。
(ii)当直流负载电路5中产生电流波动时,在初级端电流I超出控制阈值之前,功率控制单元6是不能开始对所提供的定影功率进行控制的。也就是说,虽然在直流负载电路5中产生了电流波动,但却不能从电流检测器4中获取初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P1,由此功率控制单元6将会等待定影功率控制。这样一来,从初级端电流I超出控制阈值的时间开始将会产生很大的延迟,并且直到定影功率控制生效为止才可以开始执行控制。依照这种构造,当初级端电流I超出控制阈值的时候,在开始执行控制之前,定影功率的下降幅度将会从供电状态开始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在直流电源次级端的负载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之前,该设备能在交流电源提供的电流限制范围以内为定影单元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
为此目的,依照本发明实施例,在这里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与交流电源相连的时候使用的图像形成设备(在下文中简称为设备),该设备包括: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预定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定影单元,该单元与交流电源相连,以便为图像形成单元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执行热定影处理;通用控制单元,用于对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和定影单元在内的整个图像形成设备进行控制;以及供电系统,用于为图像形成单元、定影单元以及通用控制单元供电,其中该供电系统包括:直流电源,该直流电源的初级端与交流电源相连,次级端与负载相连,并且该直流电源提供的是直流功率;功率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定影单元的供电;以及电流检测器,用于检测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以便向功率控制单元输出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其中对功率控制单元进行构造,使之能够依据电流检测器输出的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了附图的详细描述,可以最大限度地理解本发明自身及其附加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依照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100的示意性构造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101并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3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102并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4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103并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5(A)和(B)是显示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以及从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波形实例的图示;
图6A和6B是显示与定影功率供应控制有关而在常规系统与本发明系统之间进行的比较实例的图示;
图7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201并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8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202并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9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301并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10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302并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11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303并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12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401并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13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402并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14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403并依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15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404并依照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16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501并依照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17(A)和(B)是显示了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以及源于交流电源1的使用电流(初级端电流)的波形实例的图示;
图18A~18C是显示了与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Ta的存在与否相关的比较实例的波形图;
图19A和18B是显示在设定了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的时候执行的操作实例的图形;
图20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502并依照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21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601并依照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功率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22是显示延迟判定单元30中的延迟选择实例的流程图;
图23A~23D是显示了存储单元295中的功率指示值的存储和输出实例的示意图;
图24是显示定时器操作实例的时序图;
图25(A)~(G)是显示数字复印机601中的定影功率控制实例的波形图;
图26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602并依照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功率控制系统的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27(A)~(F)是显示数字复印机602中的定影功率控制实例的波形图;
图28A~28E是显示存储单元295中的功率指示值的存储实例和输出实例(第一种)的示意图;
图29A~29E是显示存储单元295中的功率指示值的存储实例和输出实例(第二种)的示意图;
图30是显示存储单元295中的功率指示值的控制实例的流程图;
图31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701并依照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功率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32A和32B是显示直流电源3与直流电源传输函数之间的关系实例的构造图;
图33(A)和(B)是显示直流电源传输函数f(t)的函数实例的波形图;
图34是显示直流电源3的初级端电流Vin的采样电路实例的构造图;
图35A和35B是显示初级端电压采样实例的波形图;
图36A和36B是显示流入直流电源3的初级端电流Iin的电流波形实例的图示;
图37(A)~(D)是显示定影控制单元38中的定影功率控制实例的波形图;
图38是显示数字复印机701中的定影功率控制实例的流程图;
图39是显示依照常规实例而被安装在数字复印机或类似设备上的供电系统10的构造实例的框图;以及
图40是显示由交流电源1提供的电流(初级端电流I)的控制实例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描述若干个涉及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显示数字复印机100的示意性构造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该复印机即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图1所示的数字复印机(在下文中简称为复印机)100是依照第一到第十七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实例。该设备可以在与交流电源相连的时候使用,它构成了一台借助于直接传送系统来获取单色图像的复合设备或类似设备。其中该复印机100具有一个设备主体。
在所述设备主体中部署了原件读取单元11。并且在设备主体中还部署了通用控制单元51、供纸盒30A和30B、图像写入单元60以及图像形成单元70等等。原件读取单元11具有自动原件馈送器(在下文中称为ADF)40,该馈送器自动提供每一页预期原件20,并且还通过执行操作来读取原件20并输出原件图像数据Dout。
ADF 40附着在设备主体上方。ADF 40具有原件放置部分41、辊42a、42b、43、传送辊44以及卸纸托盘(sheet discharge tray)46。这些辊42a、42b、43以及传送辊44都是由DC电动机(未显示)驱动的。
在原件放置部分41放置了一页或多页原件20。辊42a和42b放置在原件放置部分41的下游。在选择自动送纸模式(automatic sheetsupply mode)时,下游的辊43会以U形旋转方式来传送原件放置部分41提供的原件20。在辊43以U形方式翻转原件20时,原件读取单元11将会读取原件20,以便输出原件图像数据Dout。传送辊44则传送原件20并且将其送入卸纸托盘46。
另一方面,在设备主体中还部署了第一压纸玻璃51、第二压纸玻璃52、反射镜54、55、56、光学图像形成单元57、CCD成像设备58以及光学驱动单元(未显示)。在压纸模式中,其中对放在压纸玻璃51上的原件(未显示)进行读取。例如,光学驱动单元对光源53以及反射镜54进行扫描。来自光源53并且照射原件的光将被反射,以此作为来自原件的读取光。光学图像形成单元57则借助反射镜54~56而使读取光构成图像,并且将该图像提供给CCD成像设备58。
CCD成像设备58构成了一个简化型图像传感器。图像处理单元21与CCD成像设备58的输出级相连,在对模拟的原件读取信号Sout执行了图像处理之后,将会把数字原件图像数据Din输出到图像形成单元70中。该图像形成单元70具有有机感光鼓(在下文中将其称为感光鼓)、充电单元72、显影单元73、转印单元74、分离单元75、清洁单元76、传送结构77以及定影单元78。其中感光鼓71、显影单元73以及传送结构77都是由DC电动机(未显示)驱动的。
充电单元72部署在感光鼓71的上方,感光鼓71则基于预定充电电势而被均匀充电。例如,图像写入单元60是以向右某个角度的方式置于感光鼓71上方的,并且感光鼓是基于曝光电势并由图像处理单元21输出的图像数据Din来进行曝光的,而静电潜像则是在感光鼓71上形成的。
包含了色粉和载体(显影器)的显影单元73处于感光鼓71的右边,由图像写入单元60曝光的静电潜像则是用色粉显影的。在显影单元73的下方放置了抗蚀辊62、供纸盒30A、30B等设备。保存在供纸盒30A、30B中的纸P分别是由放置在供纸盒30A、30B中的馈送辊以及送纸辊(未显示)提供的,它们经由传送辊61、抗蚀辊62等设备而在感光鼓71的下方传送。其中馈送辊、送纸辊、传送辊61、抗蚀辊62等设备都是由DC电动机(未显示)驱动的。
转印单元74处于感光鼓71下方,通过充电、曝光和显影而在感光鼓71上形成的色粉图像将会转印到纸P上,其中转印定时受到抗蚀辊62的控制。在转印单元74的附近放置了分离单元75,并且转印了色粉图像的纸P将会与感光鼓71分离。
传送结构77处于分离单元75的下游,定影单元78则处于终端部分之中。该定影单元78对转印给纸P的色粉图像执行热定影处理。并且该定影单元78包含了图2所示的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以及定影加热器97(参见图2)。在定影之后,纸P将会保持在卸纸辊95之间,并且将会送入机器外部的卸纸托盘等设备。在上述处理中,形成了图像的纸P并不局限于卸纸托盘,并且有时也可以使用整理器单元90来执行装订或编排。
清洁单元76以面对感光鼓71的方式放置在传送结构77与充电单元72之间,由此对遗留在感光鼓71上的色粉进行清洁。此后,该处理将会移至下一个复印周期。在图像形成过程中,其中可以使用大小约为52.3~63.9kg/m2(1000张)的薄纸、大小约为64.0~81.4kg/m2(1000张)的普通纸、大小约为83.0~130.0kg/m2(1000张)的厚纸或是大小约为150.0kg/m2(1000张)的很厚的纸作为纸P。此外还可以将线性速度设定成大约80~350毫米/秒。非常优选的是,环境条件包含了约为5~35℃的温度以及约为15~85%的湿度。并且在这里使用的是厚度(纸张厚度)约为0.05~0.15毫米的纸P。
第一实施例
图2是显示用于复印机101并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图2所示的复印机包括:原件读取单元11;通用控制单元15;图像处理单元21;具有电流限制的断路器(CBR)32;馈纸单元(sheet feeding unit)23;静噪滤波器(NF)24;DC电动机35A、35B;操作面板48;图像形成单元70;定影单元78;以及第一供电系统100。
供电系统100具有电源开关26、直流电源3、电流检测器4以及功率控制单元81。电源开关26经由断路器22以及静噪滤波器24而与交流电源1相连。举例来说,断路器22的功能是把进入复印机101的使用电流(初级端电流)I限制在15A或是更低。在这里对断路器22进行构造,这样一来,在流入了超出I=15A的电流I的时候,该断路器将会在经过预定时间(以若干秒为单位)之后中断电路。断路器22与静噪滤波器24相连,并且在这里将对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进行滤波。
电源开关26与直流电源3以及定影单元78相连。直流电源3的初级端经由电源开关26、静噪滤波器24以及断路器22而与交流电源1相连,其次级端则与对应于某个负载实例的DC电动机35A、35B或类似设备相连,以便提供直流功率。例如,直流电源3将AC 100V的交流电压转变成直流电压Vo=12V,并且将所述直流功率提供给DC电动机35A、35B等设备。其中举例来说,DC电动机35A附着于原件读取单元11,它是在直流电源3提供的直流电压Vo=DC 12V上驱动的。此外,举例来说,DC电动机35B附着于图像形成单元70,它同样是在直流电压Vo=DC 12V上驱动的。
定影单元78对图像形成单元70在纸P上形成的色粉图像执行热定影处理。该定影单元78包括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以及定影加热器97。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的一端与电源开关26相连,另一端则与定影加热器97相连。在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中使用了能够执行·PWM控制的激励控制电路或类似设备。根据所述PWM控制,开关部件对经历过交流电压AC 100V的全波整流的整流波形的上升进行激励/控制。此外,在开关部件中使用的是双极性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
例如,在将双极性晶体管用作开关部件时,集电极将会与全波整流源相连,发射极则与定影加热器97相连。在对基极电流进行控制时,流入定影加热器97的驱动电流同样会受到控制。在将场效应晶体管用作开关部件时,源极将会与全波整流源相连,而漏极则与定影加热器97相连。在对栅极电流实施通/断控制时,流入定影加热器97的驱动电流同样会受到控制。在定影加热器97中使用了电阻加热部件,其中热量是根据受控于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的驱动电流产生的,其中举例来说,该定影温度将会保持在180℃左右。
此外,电流检测器4对在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进行检测,以便向功率控制单元81输出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功率控制单元81对与交流电源1相连的定影单元78的供电进行控制。举个例子,功率控制单元81通过执行计算或是查阅表格来估算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并且对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功率进行控制,以使这里所估算的初级端电流I不会超出预定值。在这种情况下,由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将会降至预定值,例如I=15A或更低。由于估算了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因此不必像在常规系统中那样在交流电源端使用控制阈值来限制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由交流电源1提供的上至该限定值的初级端电流I都是可用的。功率控制单元81根据由电流检测器4输出的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功率(第一图像形成设备)。
功率控制单元81具有模/数转换器(在下文中称为A/D转换器)84、CPU 85以及ROM 83。A/D转换器84对从电流检测器4获取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执行模/数转换,并且将会输出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的电流检测数据D1。
A/D转换器84与CPU 85相连,并且会在A/D转换之后依据电流检测数据D1来判定第一功率指示值PC1。在ROM 83中保存了一个功率指示值换算表。对功率指示值换算表而言,与电流检测数据D1相对应的最优功率指示值PC1是在构造表格之前预先获取的。CPU 85使用电流检测数据D1作为地址,以便读取最优功率指示值PC1,并且由此确定第一功率指示值PC1。相应地,CPU 85也可以根据电流检测数据D1来判定功率指示值PC1。
CPU 85还对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波动进行估算,以便在DC电动机35A、35B等设备的直流负载出现波动的时候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在这种情况下,CPU 85将会对基于电流检测数据D1确定的第一功率指示值PC1以及由通用控制单元15预设的第二功率指示值PC2进行比较。
举例来说,作为上述比较结果,CPU 85从第一和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中选择较小的值,并且根据这里选择的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在这个实例中,在功率指示值PC1小于功率指示值PC2时将会选择功率指示值PC1。
此外,在功率指示值PC2小于功率指示值PC1的时候将会选择功率指示值PC2。在这种情况下,根据CPU 85最新确定的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可以使用第三功率指示值PC3=PC1或PC3=PC2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功率指示值的比较确定方法;第三种图像形成设备)。
应该指出的是,除了图像形成单元70和定影单元78之外,第一供电系统100还被构造成为原件读取单元11、通用控制单元15、图像处理单元21、馈纸单元23、操作面板48等设备提供电力。
原件读取单元11与图像处理单元21相连,它基于源自参考图1所描述的通用控制单元15的图像处理信号Sg来对通过读取原件20所获取的原件图像数据Din执行图像处理。在执行了图像处理之后,可以在图像存储器(未显示)中存储一次原件图像数据Din。原件图像数据Din则是从图像存储器输出到图像形成单元70的。
通用控制单元15对整个复印机进行控制,其中举例来说,该单元依据从操作面板48输入的操作数据D31来控制图像处理单元21、馈纸单元32、图像形成单元70等设备的输入/输出。在这个实例中,通用控制单元15被构造成为CPU 85设定功率指示值PC2。此外,通用控制单元15还向馈纸单元23输出馈纸控制信号Sf,并且通过实施馈纸控制来馈送源于图1所示的供纸盒30A或30B的纸P。此外,在这里还向DC电动机35A、35B输出一个电动机控制信号Sm,以便实施电动机驱动控制。
操作面板48包括操作单元14以及显示单元18。在这里可以组合液晶显示器以及触觉传感面板(未显示),以此作为操作面板48。在基于原件图像数据Dout来形成图像时,在显示单元18中将会显示诸如复印纸张数量之类的图像形成条件以及成像浓度。其中图像形成条件是基于显示数据D21而被显示的。此外还对操作单元14执行操作,以便设定自动馈纸模式、压纸模式等等。毫无疑问,除了模式设定之外,在设定功率指示值的过程中同样可以使用操作单元14。通过选择这些图像形成条件所获取的操作数据D31将会输出到通用控制单元15。
图像形成单元70被构造成根据原件读取单元11获取的原件图像数据Dout而在预定的纸(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例如,原件图像数据Dout是根据图像形成单元70中的操作单元14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而从图像存储器(未显示)中获取的。
例如,原件图像数据Dout是由图像处理单元21扩展和解码的。解码后的原件图像数据Dout被传送给图像形成单元70。在图像形成单元70中,原件图像数据Dout将会输入到图1所示的图像写入单元60中。在图像写入单元60中,静电潜像是基于原件图像数据Dout而在感光鼓71上形成的。在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则是用色粉显影的。
在馈纸单元23中,基于图像形成条件设定的纸P是根据馈纸控制信号Sf而从供纸盒30A或类似设备中馈送的,并且所述纸P将会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70。馈纸控制信号Sf是从通用控制单元15输出到馈纸单元23。在图像形成单元70中,在感光鼓71上形成的色粉图像将会转印到纸P上,并且在所述纸P上形成的色粉图像是在定影单元78中定影的。并且经过定影的纸P将被送出。
接下来将对复印机101的操作实例进行描述。对依照本发明的复印机101而言,如果限制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那么直流电源3的初级端将会与交流电源1相连,其次级端则与DC电动机35A、35B相连,以便提供直流功率。而CPU 85则对连接到交流电源1的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进行控制。
举例来说,CPU 85从电流检测数据D1中估算在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中出现的波动,以便在DC电动机35A、35B等设备的直流负载出现波动时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在功率控制单元81中,A/D转换器84对电流检测器4获取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执行模/数转换,并且输出与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相关联的电流检测数据D1。经过A/D转换的电流检测数据D1将会输出到CPU85。
在这个实例中,第一功率指示值PC1是根据电流检测数据D1来确定的。例如,在这里可以对ROM 83中存储的功率指示值换算表进行查询。这时,CPU 85将会使用电流检测数据D1作为地址来读取最优功率指示值PC1,并且由此可以确定第一功率指示值PC1。这样一来,CPU 85可以根据电流检测数据D1来确定功率指示值PC1。此外,CPU 85还对根据电流检测数据D1所确定的第一功率指示值PC1以及通用控制单元15所预设的第二功率指示值PC2进行比较。
举个例子,作为上述比较结果,CPU 85从第一和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中选择一个较小的值,并且根据这里选择的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在这个实例中,当功率指示值PC1小于功率指示值PC2时,所选择的将是功率指示值PC1。
此外,在功率指示值PC2小于功率指示值PC1的时候,所选择的将会是功率指示值PC2。这种情况下则可以根据CPU 85最新确定的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并且借助第三功率指示值PC3=PC1或PC3=PC2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功率指示值的比较确定方法)。
基于这些假设,供电系统100为DC电动机35A、35B、图像形成单元70以及定影单元78供电。图像形成单元70在预定的纸P上形成图像。这时,在图像形成单元70中将会根据操作单元14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而从图像存储器(未显示)中读取原件图像数据Dout。
举例来说,原件图像数据Dout由图像处理单元21进行扩展和解码。经过解码的原件图像数据Dout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70。在图像形成单元70中,原件图像数据Dout输出到图1所示的图像写入单元60。在图像写入单元60中则基于原件图像数据Dout而在感光鼓71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感光鼓7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则是用色粉显影的。
在馈纸单元23中,基于图像形成条件设定的纸P是基于馈纸控制信号Sf而被送出供纸盒30A等设备的,并且所述纸P将会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70。馈纸控制信号sf从通用控制单元输出到馈纸单元23。在图像形成单元70中,感光鼓71上形成的色粉图像将会转印到纸P上,此后,转印了图像的纸P将会输送到定影单元78。
定影单元78对图像形成单元70在纸P上形成的图像执行热定影处理。这时,在定影单元中,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根据定影加热器97的驱动电流来执行PWM控制。依据这种PWM控制,开关部件对经过交流电压AC 100V的全波整流的整流波形的上升进行激励/控制。
举例来说,当在开关部件中使用双极性晶体管时,基极电流将会受控于功率指示值PC3,流入定影加热器97的驱动电流同样也受到了控制。定影加热器97根据受控于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的驱动电流来产生热量,其中举例来说,定影温度将会保持在180℃左右。在经过定影之后,所述纸P将被送出。
因此,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复印机101而言,如果对从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加以限制,那么电流检测器4将会检测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由此经由A/D转换器84而向CPU 85输出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
由此,在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DC电动机35A、35B的负载波动对初级端、也就是与定影单元78相连的交流电源端产生影响之前,CPU 85可以立即借助功率指示值PC3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功率,其中功率指示值PC3是基于从A/D转换器输入并与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相关联的电流检测数据D1来确定的。由此可以在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限制范围以内为定影单元78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
第二实施例
图3是显示用于复印机102并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在这个第二实施例中,CPU 85实时计算并获取功率指示值PC1。供电系统100同样适用于图3所示的复印机102。在这里对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进行了限制,同时为DC电动机35A、35B以及定影单元78提供了功率,并且图像是基于原件图像数据Dout形成的。
在这个实例中,功率控制单元81’包含了A/D转换器84和CPU85,并且省略了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ROM 83。在功率控制单元81’中,A/D转换器84对从电流检测器4获取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执行模/数转换,并且输出那些与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相关联的电流检测数据D1。在执行了A/D转换之后,电流检测数据D1将会输出到CPU 85。
在这个实例中,第一功率指示值PC1是根据电流检测数据D1确定的。这时,假设电流检测数据D1是X,计算系数是a、b,功率指示值PC1是Y,那么CPU 85将会通过计算一个计算等式Y=aX+b来获取最优功率指示值PC1,由此还确定了第一功率指示值PC1。相应地,CPU 85可以根据电流检测数据D1来确定功率指示值PC1。此外,CPU 85还对第一功率指示值PC1以及第二功率指示值PC2进行比较,其中第一功率指示值PC1是基于电流检测数据D1确定的,第二功率指示值PC2则由通用控制单元15预先设定的。
举个例子,作为上述比较结果,CPU 85从第一和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中选择一个较小的值,并且根据这里选择的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在这个实例中,当功率指示值PC1小于功率指示值PC2时,所选择的将是功率指示值PC1。
此外,在功率指示值PC2小于功率指示值PC1时,所选择的将会是功率指示值PC2。这种情况下可以基于CPU 85最新确定的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并且借助第三功率指示值PC3=PC1或PC3=PC2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供电(另一种功率指示值的比较判定方法)。
应该指出的是,与第一实施例的组件具有相同名称和参考数字的组件将会与之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在这里省略了相关的描述。除了功率控制单元81’基于电流检测数据D1来计算功率指示值PC1之外,复印机102的操作实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复印机101的操作实例都是相同的,因此在这里省略了相关的描述。
这样一来,对依照第二实施例的复印机102而言,如果限制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那么电流检测器4将会检测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由此经由A/D转换器84来向CPU 85输出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
因此,在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DC电动机35A、35B的负载波动对初级端、也就是与定影单元78相连的交流电源端产生影响之前,CPU 85立即可以借助功率指示值PC3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供电,其中功率指示值PC3是基于从A/D转换器输入并与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相关联的电流检测数据D1来确定的。由此可以在交流电源1所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限制范围以内为定影单元78提供尽可能大的功率。由此可以很可靠地将定影单元78保持在目标温度,其中所述单元是通过对全波整流电压执行PWM控制来产生热量的。
第三实施例
图4是显示用于复印机103并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在这个第三实施例中,其中根据从电流检测器4获取的次级端检测信号S1来预设一个用于确定控制起始时间的阈值。对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上升波形而言,预定的第一延迟值是根据波形穿越阈值的时间来设定的。对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下降波形而言,预定的第二延迟值是根据波形穿越阈值的时间来设定的。在这里将第一延迟值设定成不大于第二延迟值。由此可以在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减小的时候实现控制定影功率的效果(第五图像形成设备)。
供电系统100’应用于图4所示的复印机103。在这里限制了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同时也为DC电动机35A、35B以及定影单元78提供了功率,而图像则是基于原件图像数据Dout形成的。
在这个实例中,在供电系统100’中使用了功率控制单元89来替换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供电系统100的功率控制单元81。除了A/D转换器84和CPU 85之外,功率控制单元89还包括波形判定单元86以及延迟单元87和88,但却省略了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ROM 83。CPU85与通用控制单元15相连,并且通用控制单元15会向CPU 85输出控制信号Sc,该信号表示的是用于灯管改变照明的功率指示值或PWM控制命令。
在功率控制单元89中,A/D转换器84对从电流检测器4获取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执行模/数转换,并且输出与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相关联的电流检测数据D1。在执行了A/D转换之后,电流检测数据D1将会输出到CPU 85。
CPU 85与波形判定单元86相连。在这里输入了电流检测数据D1,并且还对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波形升降进行了判定。在该判定中对直流负载功率的增加趋势或减小趋势进行了检测,以便控制定影单元78的供电。当直流负载功率具有增加趋势时,这时将会减小为定影单元78分配/提取的定影功率。相反,当直流负载功率具有减小趋势时,将会提高为定影单元78提取/分配的定影功率。
在这个实例中,如果直流负载功率具有增加趋势,也就是说,当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上升时,这时将会设定两个控制起始点。在下降时同样也会设定两个控制起始点。由此总共设定了四个点,此外,为定影单元78提供的定影功率是分级控制的。如图5A所示,对这种分级供应控制而言,其中将会设定两个阈值TH1和TH2。
波形判定单元86与延迟单元87和88相连。对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上升波形而言,延迟单元87是根据波形穿越阈值TH1和TH2的时间来设定预定的第一延迟值DL1的。对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下降波形而言,延迟单元88是根据波形穿越阈值TH1和TH2的时间来设定预定的第二延迟值DL2的。
延迟单元87和88与定影单元78的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相连,并且延迟单元87和88会向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输出一个功率指示值PC。功率指示值PC是用于控制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中部署的开关部件接通周期的控制信息。
在这个实例中,对功率指示值PC而言,在直流负载电流预计将会增加并且使用电流I预计将会超出限定值的时段中,定影功率是在基于延迟值DL1的控制起始定时上以步进方式降低的。此后,在保持提供特定功率的同时,控制将会处于待用状态。定影功率是从直流负载电流转换为减小的时候在基于延迟值DL2的控制开始定时上以步进方式上升的。由此可以在初级端电流I的限制范围以内保持一种提供定影功率的状态。
应该指出的是,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组件具有相同名称和参考数字的组件同样与之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在这里将会省略相关的描述。除了功率控制单元89是基于电流检测数据D1来计算功率指示值PC之外,复印机103的操作实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复印机101的操作实例是相同的,因此在这里将会省略相关的描述。
图5(A)和(B)是显示了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以及交流电源1所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波形实例的图示。在图5(A)或(B)中的任何一个图中,纵坐标表示信号或电流幅度,横坐标则表示时间t。
在图5(A)中,用实线显示的三角波形表示的是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以及反映了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的信号。该波形的上升部分表示的是与DC电动机35有关的次级端电流Id的增加趋势,并且该波形的下降部分表示的是与DC电动机35有关的直流电流Id的减小趋势。
在这个实例中还设定了阈值TH1和TH2,这两个阈值定义了四个控制起始点a~d。例如,在这里将阈值TH1设定成约为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幅度的1/2或是更低一些。此外举例来说,在这里将阈值TH2设定成约为阈值TH1的两倍或是更小一些。换言之,在这里为这两个阈值TH1和TH2设定了一种相互关系,即TH1<TH2。
在这个实例中,在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波形上升时间,用于分离阈值TH1和TH2的时间将会是控制起始点,而实际控制起始定时则是处于有意部署的延迟值DL1之后的时间T1、T2。在波形下降时间,用于分离阈值TH1和TH2的时间将会是控制起始点,然而实际控制起始定时则是处于有意部署的延迟值DL2之后的时间T3、T4。
此外,在图5(B)中,实线显示的波形表示的是从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并且表示了一种执行依照本发明的步进式供电控制i的情况。初级端电流I并不表示所谓的正弦波(i=a×sinωt),其中举例来说,该电流表示的是可以用AC安培计、数字安培计等设备观察的有效值。在这个图中,双点点划线所显示的波形代表的是交流电源1在非控制时间ii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此外还表示一种电流超出限定值的情况。
如果执行的是依照本发明的步进式供电控制i,那么,当交流电源1在非控制时间ii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超出了限定值的时段,也就是在使用电流I预计将会超出本发明的限定值的时段中,定影功率会在基于延迟值DL1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1,T2)上以步进方式下降。此后,在保持提供一定功率的状态的同时将会停止执行控制(备用状态)。当直流负载电流转换为减小时,定影功率会在基于延迟值DL2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3,T4)上以步进方式增长。由此可以在使用电流I的限制范围以内保持这种供应定影功率的状态。
图6A和B是显示与定影功率供应控制有关并在常规系统与发明系统之间执行的比较实例的图示。图6A显示的是依照本发明而从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波形,其中使用电流I的波形是从图5(B)中提取的。在图6A中,纵坐标表示幅度,横坐标表示时间t。
图6B显示的是与定影功率P有关并在常规系统与发明系统之间执行的比较实例。在图6B中,纵坐标表示定影功率P,横坐标表示时间t。P1表示的是依照常规系统的定影功率。P2表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系统的定影功率,并且P2=P1+PR,其中PR表示的是通过本发明的步进式供电控制i所提供的定影功率增加(由本发明实现)。依照本发明的系统,对常规系统中可以提供的定影功率而言,其中可以使用一个顾及了控制裕度的功率。
依照常规系统的供电系统,如果该系统提供定影功率P1并且直流负载功率变为增加趋势,那么功率控制单元将会检测到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超出限定值的状态,并且此后将对所提供的定影功率P1进行控制。另外,定影功率P1会在控制起始定时T2那里突然减小。此后则保持提供一定功率的状态,而直流负载电流将会转变为减小。一旦检测到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低于限定值的状态,则功率控制单元将会控制所提供的定影功率。另外,在控制起始定时T4,定影功率将会立即增加。
另一方面,依照本发明的步进式供应控制(系统)i,如果提供定影功率P2(=P1+PR)并且直流负载功率转变为增加趋势,那么在基于延迟值DL1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1,功率控制单元89会向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提供功率指示值PC,并且对开关部件进行控制,以及将所提供的定影功率降低一级。此后,在基于延迟值DL1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2,功率控制单元会向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输出功率指示值PC,并且对开关部件进行控制,以及进一步将所提供的定影功率再降低一级。
此后,在保持这种提供一定功率的状态的同时将会停止执行控制(备用状态),并且将会从直流负载电流转变为减小的时候开始在基于延迟值DL2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3上将功率指示值PC输出到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在这里将会对开关部件进行控制,并且所提供的定影功率将会增长一级。此后,在基于延迟值DL2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4,功率指示值PC将会输出到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并且对开关部件进行控制,此外还对定影功率进行控制,使之再增长一级。
因此,第三实施例中的复印机103包含了供电系统100’,在该系统中使用了功率控制单元89来取代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供电系统100的功率控制单元81。
这样一来,通过使用功率控制单元89来提供步进式供电控制系统,可以采用步进方式来控制所提供的定影功率。此外,交流电源1提供的可用初级端电流I将会达到限定值,与常规系统相比,在本系统中可以为定影加热器97提供更大的定影功率。
第四实施例
图7是显示用于复印机201并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在这个第四实施例中,直流电源33与具有不同驱动电压的DC电动机35、36的直流负载电路相连。直流功率则是单独地提供给这些直流负载电路的,此外还为连接到直流电源33的各个DC电动机35、36部署了电流检测器4。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分别是通过对直流电源33的次级端上的电流Id1和Id2进行检测而被获取的,并且这些信号是经由A/D转换器84A、84B输出到CPU 85的。而CPU 85则被构造成根据两个电流检测数据D1、D2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供电。
供电系统200应用于图7所示的复印机201。在这里限制了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同时将功率提供给了DC电动机35、36等设备,以及定影单元78,由此基原件图像数据Dout来形成图像。在图7中,交流电源1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断路器22相连,该断路器22则经由静噪滤波器24以及电源开关26而与直流电源33相连。在这个实例中同样限制并使用了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例如将其限制为10A、15A、20A、......。除了直流电源33之外,电源开关26还与定影单元78相连。
在这个实例中,在直流电源33中使用了用于DC电压的多个输出的AC-DC转换器。直流电源33的初级端与交流电源1相连,其次级端与12V的驱动系统(串联)中的DC电动机35以及24V的驱动系统中的DC电动机36相连。例如在直流电源33中,交流电压将会转换成两种直流电压V1=12V、V2=24V,而直流功率则分别提供给12V的驱动系统中的DC电动机35以及24V的驱动系统中的DC电动机36。
电流检测单元4A、4B连接在直流电源33与各个DC电动机35、36之间。各个电流检测器4A、4B都与功率控制单元82相连。功率控制单元82包含了ROM 83’、A/D转换器84A、84B、CPU 85等设备。电流检测器4A被构造成检测直流电源33的次级端电流Id1,并且将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输出到A/D转换器84A。而电流检测器4B则被构造为检测直流电源33的次级端电流Id2,并且将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输出到A/D转换器84B。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可以即时发现DC电动机35、36等设备的直流负载波动,此外,在电流检测器4A、4B中还使用了用于将电流Id1和Id2转换成电压的电流-电压(IV)转换器。这两个电流检测器4A、4B与功率控制单元82相连。在这里将会输入两种类型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并且将会根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来控制与交流电源1相连的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应该指出的是,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组件具有相同名称和参考数字的组件将会与之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在这里省略了与之相关的描述。
接下来将对复印机201的操作实例进行描述。依照第四实施例的复印机201涉及的是一种对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加以限制的情况。直流电源33的初级端与交流电源1相连,其次级端与DC电动机35、36相连,以便提供直流功率。功率控制单元82的CPU 85对与交流电源1相连的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进行控制。并且在ROM83’中预先保存了功率指示值换算表。对功率指示值换算表而言,在构造所述表格之前预先获取了与电流检测数据D1’相对应的最优功率指示值PC1’。
例如,CPU 85根据两个电流检测器4A、4B输出的直流电源33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功率。在DC电动机35、36出现波动时,CPU 85将会估算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并且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在功率控制单元82中,A/D转换器84A对从电流检测器4A中获取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进行模/数转换,并且把基于直流电源33的次级端电流Id1的电流检测数据D1输出到CPU 85。而A/D转换器84B则对从电流检测器4B中获取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进行模/数转换,并且把基于直流电源33的次级端电流Id2的电流检测数据D2输出到CPU 85。
CPU 85根据经过A/D转换的电流检测数据D1、D2来确定第一功率指示值PC1’。这时,CPU 85基于次级端电流附加值Id1+Id2而从电流检测数据D1、D2中获取电流检测数据D1’。此后,如果借助电流检测数据D1’来查阅ROM 83’的功率指示值换算表,那么可以使用电流检测数据D1’作为地址而从功率指示值换算表中读取最优功率指示值PC1’。相应地,CPU 85可以根据电流检测数据D1’来确定功率指示值PC1。
此外,CPU 85还将基于电流检测数据D1’所确定的第一功率指示值PC1’与通用控制单元15预先设定的第二功率指示值PC2相比较。其中举例来说,作为上述比较结果,CPU 85从第一和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中选择一个较小的值,并且根据这里选择的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在这个实例中,当功率指示值PC1’小于功率指示值PC2时,所选择的将是功率指示值PC1’。
另外,当功率指示值PC2小于功率指示值PC1’时,所选择的将会是功率指示值PC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CPU 85最新确定的第一和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并借助第三功率指示值PC3=PC1’或PC3=PC2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另一种功率指示值的比较确定方法)。
基于这些假设,供电系统200分别为DC电动机35、36、图像形成单元70、定影单元78提功率。图像形成单元70在预定的纸P上形成图像。在馈纸单元23中,基于图像形成条件设定的纸P是基于馈纸控制信号Sf而被送出供纸盒3A等设备的,并且纸P将会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70。在图像形成单元70中,在感光鼓71上形成的色粉图像将会转印到纸P,此后,转印了的色粉图像的纸P将会输送到定影单元78。
定影单元78对图像形成单元70在纸P上形成的图像执行热定影处理。这时,在定影单元78中,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会根据定影加热器97的驱动电流来执行PWM控制。依据这种PWM控制,如果使用场效应晶体管作为开关部件,那么功率指示值PC3将对栅极电压实施通/断控制,由此控制流入定影加热器97的驱动电流。定影加热器97则根据受控于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的驱动电流来产生热量,由此保持定影温度,其中举例来说,该温度将会保持180℃左右。在定影之后,所述纸P将被送出。
因此,第四实施例的复印机201涉及的是对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加以限制的情况。在DC电动机35、36出现波动时,两个电流检测器4A、4B将会检测直流电源33的次级端电流Id1、Id2。在经过A/D转换之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是作为电流检测数据D1、D2输出到CPU 85的。而CPU 85则被构造成依据次级端电流附加值Id1+Id2而从电流检测数据D1、D2中获取电流检测数据D1’。
由此,在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DC电动机35A、35B的负载波动对初级端、也就是与定影单元78相连的交流电源端产生影响之前,CPU 85可以立即根据电流检测数据D1’而对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功率进行控制,其中电流检测数据D1’是以从两个电流检测器4A、4B输入的直流电源33的次级端电流Id1、Id2为基础的。这样一来,在交流电源1所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限制范围以内,可以为定影单元78提供尽可能大的功率。由此可以非常可靠地将定影单元78保持在目标温度,其中所述单元是通过对全波整流电压执行PWM控制来产生热量的。
第五实施例
图8是用于复印机202并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在第五实施例中对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功率控制单元89进行了修改,并且将其与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复印机201相结合,而功率控制单元89’则实时计算并获取功率指示值PC。
供电系统200’应用于图8所示的复印机202。在这里对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进行了限制,同时为DC电动机35A、35B以及定影单元78提供了功率,图像则是基于原件图像数据Dout形成的。
在这个实例中,在供电系统200’中使用了功率控制单元89’来替换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供电系统200的功率控制单元82。除了A/D转换器84A、84B以及CPU 85之外,功率控制单元89’还包括波形判定单元86以及延迟单元87和88,但是省略了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ROM83。
在功率控制单元89’中,A/D转换器84A对从电流检测器4A获取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执行模/数转换,并且输出与直流电源33的次级端电流Id1相关联的电流检测数据D1。同样,A/D转换器84B对从电流检测器4B获取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执行模/数转换,并且输出与直流电源33的次级端电流Id2相关联的电流检测数据D2。在经过A/D转换之后,电流检测数据D1、D2将会输出到CPU 85。
CPU 85与波形判定单元86相连。在这里输入了电流检测数据D1、D2,并且还对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的波形升降进行了判定。在该判定中对直流负载功率的增加趋势或减小趋势进行了检测,以便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功率。当直流负载功率具有增加趋势时,这时将会减小为定影单元78分配/提取的定影功率。与之相反,当直流负载功率具有减小趋势时,这是将会增加为定影单元78提取/分配的定影功率。
在这个实例中,如果DC电动机35、36等设备的直流负载功率具有增加趋势,也就是说,在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或S2上升时,这时将会设定两个控制起始点。而在下降的时候也会设定两个控制起始点。由此总共设定了四个点,此外,为定影单元78提供的定影功率是分级控制的。如图5A所示,对这种分级供电而言,其中将会设定两个阈值TH1和TH2。
波形判定单元86与延迟单元87和88相连。对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或S2的上升波形而言,延迟单元87是根据波形穿越阈值TH1和TH2的时间来设定预定的第一延迟值DL1的。对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或S2的下降波形而言,延迟单元88是根据波形穿越阈值TH1和TH2的时间来设定预定的第二延迟值DL2的。
延迟单元87和88与定影单元78的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相连,并且延迟单元87和88向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输出功率指示值PC’。功率指示值PC’则是用于控制部署在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中的开关部件接通周期的控制信息。
在这个实例中,对功率指示值PC’而言,在DC电动机35、36或类似设备的直流负载电流预计将会增加并且次级端电流I将会超出限定值的时段中,定影功率是在基于延迟值DL1的控制开始定时以步进方式降低的。此后,在保持提供一定电力的同时将会使控制处于备用。从DC电动机35、36或类似设备的直流负载电流转趋降低的时候开始,定影功率会在基于延迟值DL2的控制开始定时上以步进方式增长。并且在初级端电流I的限制范围以内将会保持一种提供定影功率的状态。
应该指出的是,与第四实施例中的组件具有相同名称和参考数字的组件将会与之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在这里省略了相关的描述。除了功率控制单元89’是基于电流检测数据D1、D2来确定功率指示值PC’之外,复印机202的操作实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复印机101的操作实例都是相同的,因此在这里省略了相关的描述。
由此,第五实施例中的复印机202包含了供电系统200’,并且涉及的是对从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进行限制的情况。在DC电动机35、36出现波动时,两个电流检测器4A、4B将会检测直流电源33的次级端电流Id1、Id2。在经过A/D转换之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是作为电流检测数据D1、D2输出到CPU 85的。并且CPU 85会将电流检测数据D1、D2输出到波形判定单元86。
波形判定单元86输入电流检测数据D1、D2,并且判定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的升降。当DC电动机35、36等设备的直流负载功率具有增加趋势时,为定影单元78提取/分配的定影功率将会减小。与此相反,当直流负载功率具有减小趋势时,为定影单元78提取/分配的定影功率将会增加。
因此,在处于直流电源33的次级端的DC电动机35A、35B的负载波动对初级端、也就是与定影单元78相连的交流电源端产生影响之前,CPU 85可以立即根据电流检测数据D1’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功率,其中电流检测数据D1’是以两个电流检测器4A、4B所输入的直流电源33的次级端电流Id1、Id2为基础的。此外,通过由功率控制单元89来提供步进式供电控制系统,可以用步进方式控制所提供的定影功率。而且,交流电源1提供的可用初级端电流I有可能达到限定值,与常规系统相比,这样将会为定影加热器97提供更大的定影功率。
第六实施例
图9是显示用于复印机301并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在第五实施例中,降噪单元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复印机101相结合,由此构成了复印机301。
图9显示的复印机301被构造成向DC电动机35以及定影单元78供电,同时对从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进行限制,由此可以基于原件图像数据Dout来形成图像。
在这个实例中,在电流检测器4与功率控制单元81的A/D转换器84之间连接了一个低通滤波器(LPF)8,该滤波器是降噪单元的一个实例。在过滤了电流检测器4输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之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将会输出到功率控制单元81。在功率控制单元81中,A/D转换器84对降噪之后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执行模/数转换。而CPU 85则构造为通过使用经过A/D转换的电流检测数据D1作为地址来从ROM 83中读取功率指示值PC1。此外,在这里还对CPU 85进行构造,使之根据功率指示值PC1与源自通用控制单元15的功率指示值PC2的比较结果来控制与交流电源1相连的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
应该指出的是,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组件具有相同名称和参考数字的组件将会具有同样的功能,因此在这里省略了相关的描述。除了CPU 85是基于降噪之后的电流检测数据D1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之外,复印机301的操作实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复印机101的操作实例都是相同的,因此在这里省略了相关的描述。
由此,依照第六实施例的复印机301涉及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对从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进行了限制,并且在电流检测器4与功率控制单元81之间连接了低通滤波器(LPF)8。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是在过滤了从电流检测器4输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之后得到的,该信号将会输出到功率控制单元81。
由此,在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直流负载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也就是与定影单元78相连的交流电源端之前,CPU 85可以立即根据降噪之后的电流检测数据D1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
由此可以依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而在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限制范围以内为定影单元78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并且由此可以很可靠地将定影单元78保持在目标温度上,其中所述单元是通过对全波整流电压执行PWM控制来产生热量的。
第七实施例
图10是显示用于复印机302并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在这个第七实施例中,降噪单元与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复印机102相结合,由此构成了复印机302。在功率控制单元81’中使用了这种实时计算功率指示值PC1的CPU 85。
图10所示的复印机302被构造成为DC电动机35以及定影单元78提供功率,同时对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进行限制,由此可以基于原件图像数据Dout来形成图像。
在这个实例中,复印机302包含了功率控制单元81’。在电流检测器4与功率控制单元81’的A/D转换器84之间连接了一个低通滤波器(LPF)8。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是在过滤了电流检测器4输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之后输出到功率控制单元81’的。在功率控制单元81’中,A/D转换器84对降噪后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执行A/D转换,以便输出电流检测数据D1。而CPU 85则被构造成基于经过A/D转换的电流检测数据D1来计算功率指示值PC1。另外,在这里还对CPU 85进行了构造,以便基于计算得到的功率指示值PC1与源于通用控制单元15的功率指示值PC2的比较结果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
应该指出的是,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组件具有相同名称和参考数字的组件将会具有同样的功能,因此在这里省略了相关描述。除了功率控制单元81’是基于降噪后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之外,复印机302的操作实例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复印机102的操作实例都是相同的,因此在这里将会省略相关的描述。
由此,依照第七实施例的复印机302涉及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对从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进行了限制,并且在电流检测器4与功率控制单元81’之间连接了低通滤波器(LPF)8。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是在过滤了电流检测器4输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之后得到的,该信号将会输出到功率控制单元81’。
因此,在直流电流3的次级端的直流负载波动对初级端、也就是与定影单元78相连的交流电源端产生影响之前,CPU可以立即根据降噪后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而对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功率进行控制。
由此可以依照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而在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限制范围以内为定影单元78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并且由此可以很可靠地将定影单元78保持在目标温度上,其中所述单元是通过对全波整流电压执行PWM控制来产生热量的。
第八实施例
图11是显示用于数字复印机303并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在这个第八实施例中,降噪单元与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复印机103相结合,以便构成数字复印机303。功率控制单元89则包括波形判定单元86,并且使用了实时计算功率指示值PC的CPU 85。
图11所示的复印机303被构造成为DC电动机35以及定影单元78提供功率,同时对从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加以限制,由此基于原件图像数据Dout来形成图像。
在这个实例中,数字复印机303包括功率控制单元89。在电流检测器4与功率控制单元89的A/D转换器84之间连接了低通滤波器(LPF)8。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则是在过滤了电流检测器4输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之后得到的,该信号将会输出到功率控制单元89。
在功率控制单元89中,A/D转换器84对降噪后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执行A/D转换,并且输出电流检测数据D1。CPU 85将经过A/D转换的电流检测数据D1传送到波形判定单元86。波形判定单元86根据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控制起始定时T1~T4来向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输出功率指示值PC,此外还控制与交流电源1相连的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
应该指出的是,与第三实施例中的组件具有相同名称和参考数字的组件具有与之相同的功能,因此在这里省略了相关的描述。除了功率控制单元89是基于降噪后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之外,复印机303的操作实例与第三实施例中的复印机103的操作实例都是相同的,因此在这里省略了相关的描述。
由此,依照第八实施例的复印机303涉及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对从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进行了限制。在电流检测器4与功率控制单元89之间连接了低通滤波器(LPF)8。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则是在过滤了电流检测器4输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之后得到的,该信号将会输出到功率控制单元89。
因此,在处于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的DC电动机35等设备的直流负载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也就是与定影单元78相连的交流电源端之前,CPU 85可以立即根据降噪后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功率。
由此可以依照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而在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限制范围内为定影单元78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并且由此可以很可靠地将定影单元78保持在目标温度上,其中所述单元是通过对全波整流电压执行PWM控制来产生热量的。
第九实施例
图12是显示用于复印机401并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在这个第九实施例中,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复印机201与降噪单元相结合,由此构成了复印机401。功率控制单元82包括ROM 83。在这里对CPU 85进行了构造,使之基于电流检测数据D1、D2来从ROM 83中读取最优功率指示值PC1。
图12显示的复印机401被构造成对从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进行限制,同时还为DC电动机35、36以及定影单元78提供功率,以便根据原件图像数据Dout来形成图像。
在这个实例中,复印机401包含了功率控制单元82。在电流检测器4A与功率控制单元82的A/D转换器84A之间连接了第一低通滤波器(LPF)8A。而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则是在过滤了电流检测器4A输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之后得到的,该信号将会输出到功率控制单元82。此外,在电流检测器4B与功率控制单元82的A/D转换器84B之间连接了第二低通滤波器(LPF)84B。并且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是在过滤了电流检测器4B输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之后得到的,该信号将会输出到功率控制单元82。
功率控制单元82中的A/D转换器84A对降噪后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执行A/D转换,以便输出电流检测数据D1。A/D转换器84B则对降噪后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执行A/D转换,以便输出电流检测数据D2。在这里对CPU 85进行了构造,使之根据A/D转换后的电流检测数据D1、D2而从ROM 83中读取最优功率指示值PC1。此外还对CPU 85进行了构造,使之根据功率指示值PC1与源于通用控制单元15的功率指示值PC2之间的比较结果来控制与交流电源1相连的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
应该指出的是,与第四实施例中的组件具有相同名称和参考数字的组件将会具有与之相同的功能,因此在这里省略了相关的描述。除了功率控制单元82是基于降噪之后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之外,复印机401的操作实例与第四实施例中的复印机201的操作实例都是相同的,因此在这里略去了相关的描述。
由此,依照第九实施例的复印机401涉及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对从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进行了限制。在电流检测器4A、4B与功率控制单元82之间连接了低通滤波器(LPF)8A、8B。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分别是在过滤了电流检测器4A、4B输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之后得到的,这些信号将会输出到功率控制单元82。
由此,在处于直流电源33的次级端的DC电动机35、36等设备的直流负载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也就是与定影单元78相连的交流电源端之前,功率控制单元82的CPU 85可以即时根据降噪后的电流检测数据D1、D2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功率。
由此可以依照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而在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限制范围内为定影单元78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并且由此可以很可靠地将定影单元78保持在目标温度上,其中所述单元是通过对全波整流电压执行PWM控制来产生热量的。
第十实施例
图13是显示用于复印机402并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在第十实施例中将依照第四实施例的复印机201的修改形式与降噪单元相结合,由此构成了复印机402。在功率控制单元82’中省略了ROM 83,并且对CPU 85进行了构造,使之根据电流检测数据D1、D2来计算最优功率指示值PC1。
图13所示的复印机402被构造成为DC电动机35、36以及定影单元78提供功率,同时对从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加以限制,由此基于原件图像数据Dout来形成图像。
在这个实例中,复印机402包括功率控制单元82’。在电流检测器4A与功率控制单元82’的A/D转换器84A之间连接了第一低通滤波器(LPF)8A。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是在过滤了电流检测器4A输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之后得到的,该信号将会输出到功率控制单元82’。而在电流检测器4B与功率控制单元82’的A/D转换器84B之间则连接了第二低通滤波器(LPF)84B。并且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是在过滤了电流检测器4B输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之后得到的,该信号将会输出到功率控制单元82’。
功率控制单元82’中的A/D转换器84A对降噪后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执行A/D转换,以便输出电流检测数据D1。而A/D转换器84B则对降噪后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执行A/D转换,以便输出电流检测数据D2。在这里对CPU 85进行了构造,使之根据经过A/D转换的电流检测数据D1、D2来实时计算最优功率指示值PC1。此外还对CPU 85进行构造,使之根据功率指示值PC1与源于通用控制单元15的功率指示值PC2之间的比较结果来控制与交流电源1相连的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
应该指出的是,与第四实施例中的组件具有相同名称和参考数字的组件将会具有与之相同的功能,因此在这里省略了相关的描述。除了功率控制单元82’是基于降噪之后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之外,复印机402的操作实例与第四实施例中的复印机201的操作实例都是相同的,因此在这里省略了相关的描述。
由此,依照第十实施例的复印机402涉及的是一种限制了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情况。在电流检测器4A、4B与功率控制单元82’之间连接了低通滤波器(LPF)8A、8B。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分别是在过滤了电流检测器4A、4B输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之后得到的,这些信号将会输出到功率控制单元82’。
由此,在处于直流电源33的次级端的DC电动机35、36等设备的直流负载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也就是与定影单元78相连的交流电源端之前,功率控制单元82’的CPU 85可以即时根据降噪后的电流检测数据D1、D2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功率。
由此可以依照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而在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限制范围内为定影单元78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并且由此可以很可靠地将定影单元78保持在目标温度上,其中所述单元是通过对全波整流电压执行PWM控制来产生热量的。
第十一实施例
图14是显示用于复印机403并依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在第十一实施例中,依照第五实施例的复印机202与降噪单元结合,由此构成了复印机403。功率控制单元89’包含了波形判定单元86以及延迟单元87和88。波形判定单元98被构造成基于电流检测数据D1、D2来为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设定最优功率指示值PC。
图14所示的复印机403被构造成为DC电动机35、36以及定影单元78提供功率,同时对从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加以控制,以便基于原件图像数据Dout来形成图像。
在这个实例中,复印机402包括功率控制单元89’。在电流检测器4A与功率控制单元89’的A/D转换器84A之间连接了第一低通滤波器(LPF)8A。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是在过滤了电流检测器4A输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之后得到的,该信号将会输出到功率控制单元89’。此外,在电流检测器4B与功率控制单元89’的A/D转换器84B之间连接了第二低通滤波器(LPF)84B。而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则是在过滤了电流检测器4B输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之后得到的,并且该信号将会输出到功率控制单元89’。
功率控制单元89’中的A/D转换器84A对降噪后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执行A/D转换,以便输出电流检测数据D1。而A/D转换器84B则对降噪后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执行A/D转换,以便输出电流检测数据D2。CPU 85将经过A/D转换的电流检测数据D1、D2传送到波形判定单元86。波形判定单元86根据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控制起始定时T1~T4来向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输出功率指示值PC’,并且控制与交流电源1相连的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
应该指出的是,与第五实施例中的组件具有相同名称和参考数字的组件将会具有与之相同的功能,因此在这里省略了相关的描述。除了功率控制单元89’是基于降噪后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之外,复印机403的操作实例与第五实施例中的复印机202的操作实例都是相同的,因此在这里将会省略相关的描述。
由此,依照第十一实施例的复印机303涉及的是一种限制了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情况。在电流检测器4A、4B与功率控制单元89’之间连接了低通滤波器(LPF)8A、8B。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是在分别过滤了电流检测器4A、4B输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之后得到的,这些信号将会输出到功率控制单元89’。
因此,在处于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的DC电动机35、36等设备的直流负载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也就是与定影单元78相连的交流电源端之前,功率控制单元89’的CPU 85可以即时根据降噪后的电流检测数据D1、D2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功率。
由此可以依照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而在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限制范围内为定影单元78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并且由此可以很可靠地将定影单元78保持在目标温度上,其中所述单元是通过对全波整流电压执行PWM控制来产生热量的。
第十二实施例
图15是显示用于复印机404并依照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了IH加热器驱动系统来替换第十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复印机403的定影单元,由此构成了复印机404。
图15所示的复印机404被构造成为DC电动机35、36以及定影单元78提供提功率,同时对从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进行控制,以便基于原件图像数据Dout来形成图像。定影单元78包括IH加热器驱动电路17以及IH加热器(电磁感应加热器)67。IH加热器驱动电路被构造成基于源自功率控制单元89’的功率指示值PC来驱动IH加热器67。例如,功率控制单元89’中的波形判定单元86根据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控制起始定时T1~T4来向IH加热器驱动电路17输出功率指示值PC’,此外还控制与交流电源1相连的IH加热器67的功率供应。
应该指出的是,与第十一实施例中的组件具有相同名称和参考数字的组件将会具有与之相同的功能,因此在这里省略了相关的描述。除了功率控制单元89’是基于降噪后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控制IH加热器67的功率供应之外,复印机404的操作实例与依据第十一实施例的复印机202的操作实例都是相同的,因此在这里将会省略相关的描述。
由此,依照第十二实施例的复印机404涉及的是一种限制了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电流I的情况。在电流检测器4A、4B与功率控制单元89’之间连接了低通滤波器(LPF)8A、8B。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则是在分别过滤了电流检测器4A、4B输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之后得到的,这些信号将会输出到功率控制单元89’。
因此,在处于直流电源33的次级端的DC电动机35、36等设备的直流负载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也就是经驱动电路17与IH加热器67相连的交流电源端之前,功率控制单元89’的波形判定单元86可以根据降噪后的电流检测数据D1、D2来对提供给IH加热器67的功率进行有效控制。
由此可以依照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而在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限制范围内为IH加热器67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并且由此可以很可靠地将定影单元47保持在目标温度上,其中所述单元是通过对全波整流电压执行PWM控制来产生热量的。
第十三实施例
图16是显示用于复印机501并依照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在图16所显示的复印机501中使用了功率控制单元810来取代第十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功率控制单元89’。功率控制单元810根据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以及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功率,其中信号S1’是从电流检测器4A经由LPF8A输出的,而信号S2’则是从电流检测器4B经由LPF8B输出的。并且举例来说,功率控制单元具有模/数转换器(在下文中称为A/D转换器)84A、84B、CPU 85、波形判定单元86、延迟单元87和88、以及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单元80。应该指出的是,与第十一实施例的组件具有相同名称和参考数字的组件将会具有与之相同的功能,因此在这里省略了与之相关的描述。
A/D转换器84对从电流检测器4A获取并经过滤波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执行模/数转换,并且输出与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相关联的电流检测数据D1。其中所述电流检测数据D1是与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1相关联的检测信息。
A/D转换器84B对从电流检测器4B获取并经过滤波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执行模/数转换,并且输出与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相关联的电流检测数据D2。其中所述电流检测数据D2是与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2相关联的检测信息。
A/D转换器84A和84B都与CPU 85相连,而CPU 85则与波形判定单元86相连。CPU 85将经过A/D转换的电流检测数据D1、D2传送到波形判定单元86。波形判定单元86输入电流检测数据D1、D2,并且根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的波形来判定升降。
在该判定中对直流负载功率的增加趋势和减小趋势进行了检测,以便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功率,从而执行定影处理。当直流负载功率具有增加趋势时,为定影单元78提取/分配的定影功率将会减小。与此相反,当直流负载功率具有减小趋势时,为定影单元78提取/分配的定影功率将会增加。
在这个实例中,为了减小定影功率,CPU 85将会连续不断地允许下降。在减小了定影功率之后,CPU会在预定时间之前限制定影功率的增加控制。举例来说,如果DC电动机35、36的直流负载功率具有增加趋势,也就是说,当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增大时,这时将会设定两个控制起始点。并且在下降的时候也会设定两个控制起始点。由此总共设定了四个点,并且为定影单元78提供的定影功率是分级控制的。如图17A所示,对这种分级供电控制来说,其中将会设定两个阈值TH1和TH2。
波形判定单元86与延迟单元87、88以及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单元80相连。对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上升波形而言,延迟单元87是根据波形穿越阈值TH1和TH2的时间来设置预定的第一延迟周期DL1的。对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下降波形而言,延迟单元88是根据波形穿越阈值TH1和TH2的时间来设置预定的第二延迟周期DL2的。
在这个实例中,在延迟单元87以及延迟单元87和88的输出级之间连接了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单元80。当直流负载功率具有增加趋势时,在减小定影功率之后,该禁止单元将会执行操作,以便在预定时间之前禁止对定影功率执行增加控制。例如,在延迟周期DL1与DL2的末端之间设定了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Ta,其中该周期优选地介于两个延迟周期DL2的中点之间。并且举例来说,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单元80包括一个定时计数器。此外,在这里将所述禁止单元设计成在延迟周期DL1的末端开始对基本时钟信号等信号进行计数,并且该单元将会在延迟周期DL2的中点到时(第六种图像形成单元)。
上述延迟单元87和88以及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单元80的输出级都与定影单元78相连。定影单元78则通过执行操作来对图像形成单元70在纸P上形成的色粉图像实施热定影处理。此外,定影单元78还包含了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以及定影加热器97。
在这个实例中,功率指示值PC是从延迟单元87、88以及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单元80输出到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的。所述功率指示值PC是用于控制部署在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中的开关部件接通周期的控制信息。对功率指示值PC而言,在DC电动机35、36等设备的直流负载电流预期将会增加的周期以及初级端电流I预期将会超出限定值的周期中,定影功率会在一个基于延迟周期DL1的控制起始定时上以步进方式降低。在降低了定影功率之后,所述控制将会处于备用状态,同时将会保持一种提供一定功率的状态。
此外,在经过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之前,定影功率的增加控制是受到限制的。这是因为如果次级端电流Id1或Id2快速波动,那么在执行定影功率的增加控制的时候可以假设电流有时会超出初级端的使用电流。因此,在经过了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之后,当DC电动机35、36等设备的直流负载电流转变为减小时,依据延迟周期DL2,定影功率会在控制起始定时上以步进方式提升。而在使用电流I的限制范围内将会保持一种提供定影功率的状态(第二图像形成设备)。
图17(A)和(B)是显示来自交流电源1的使用电流(初级端电流)以及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波形实例的图示。它们显示的是为图5(A)和(B)中显示的波形实例设定了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Ta。在图17(A)和(B)中,与图5(A)和(B)中显示的波形实例具有相同名称和参考数字的波形实例表示的是与之相同的功能和操作,由此将会省略与之相关的描述。
在图17(B)中,实线显示的波形表示的是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使用电流)I,并且代表了一种执行依照本发明的步进式供电控制i的情况。在该图中,双点点划线显示的波形表示的是交流电源1在非控制时间ii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并且表示的是电流超出了限定值的情况。
如果执行的是依照本发明的步进式供电控制i,那么,当交流电源1在非控制时间ii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超出限定值的时段中,也就是在使用电流I预计将会超出本发明的限定值的时段中,定影功率会在基于延迟周期DL1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1,T2)上以步进方式降低。此后,在保持提供一定功率的同时将会停止控制(备用状态)。当直流负载电流转变为减小时,定影功率会在基于延迟周期DL2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3,T4)上以步进方式增长。由此可以在使用电流I的限制范围以内保持这种提供定影功率的状态。
此外在这个实例中,图17(B)显示的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Ta是在考虑了次级端电流Id1或Id2有可能快速波动的情况下设定的。例如,在这里将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Ta设定在时间T1与时间T3和T4的中间时间之间,其中时间T1是基于与阈值TH1相关的延迟周期DL1的控制起始定时,T3和T4则是基于与阈值TH1和TH2相关的延迟周期DL2的控制起始定时。
图18A~18C是显示与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Ta的设定是否存在相关联的比较实例的波形图。
图18A是显示包含了波动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波形实例的图示。其中举例来说,图18A所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具有两个锯齿状波形。在这里为这些锯齿状波形设定了阈值TH1和TH2。并且该实例即为存在四个控制起始点a~d的实例。
图18B显示的是没有设定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Ta时的波形实例。在图18B中,实线i’显示的是处于步进式供电控制时间的初级端电流I的波形,并且表示的是没有设定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Ta时的情况,由此所述值将会超出限定值。双点点划线ii显示的是在不受控制的初级端电流I的波形。
图18C显示的是在设定了定影功率功率禁止增加周期Ta时的波形实例。在图18C中,实线i显示的是初级端电流I在设定了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Ta时的波形,并且表示的是一种避免超出限定值的情形。双点点划线ii显示的是不受控制的初级端电流I的波形,其波形与图18B中的波形是相同的。在本实例中将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Ta设定在了控制起始定时T1与控制起始定时T3和T4的中间时间之间。
图19A和19B是用于显示在设定了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Ta时的操作实例的图示。图19A显示的是初级端电流I的波形实例,并且使用电流I的波形实例是从图18B中提取的。在图19A中,纵坐标表示幅度,横坐标表示时间t。
图19B显示的是定影功率P的供电控制实例。在图19B中,纵坐标表示定影功率P,横坐标表示时间t。P2表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系统的定影功率。在这个实例中,在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Ta中,在减小了处于图中F1和F2的定影功率P2之后,即使到了F3的控制起始定时T3,也还是会禁止执行定影功率增加控制。即使DC电动机35、36等设备的直流负载电流转变为减小,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在这里还是预计次级端电流Id1或Id2将会转变为增加。可以预计的是,在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Ta中,当在这种波动状态中执行定影功率增加控制时,初级端电流将会超出使用电流I。
在这个实例中,定影功率增加控制是在比F3的控制起始定时T3更晚的F4的控制起始定时T4上执行的。在经过了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Ta并且在F4的控制起始定时T4上执行了功率控制的时候,即使次级端电流Id1或Id2快速波动,也可以避免出现电流超出初级端电流I的限定值(在日本是15A)的情形。由此可以在交流电源1提供的电流I的限制范围内为定影单元78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
接下来将对复印机501的操作实例进行描述。依照本发明的复印机501涉及的是一种对从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进行限制的情况。如图16所示,直流电源3的初级端与交流电源1相连,次级端则与DC电动机35、36相连,以便提供直流功率。而CPU 85则控制与交流电源1相连的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
例如,在DC电动机35、36等设备的直流负载出现波动时,CPU85将会从电流检测数据D1、D2中估算出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的波动,并且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在功率控制单元810中,A/D转换器84A对从电流检测器4A获取并且经过了滤波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执行模/数转换,并且输出与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1相关联的电流检测数据D1。经过A/D转换的电流检测数据D1将会输出到CPU 85。
A/D转换器84B对从电流检测器4B获取并经过滤波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执行模/数转换,并且输出与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2相关联的电流检测数据D2。经过A/D转换的电流检测数据D2将会输出到CPU 85。
基于这些假设,供电系统100为DC电动机35、36、图像形成单元70、定影单元78提功率。图像形成单元70在预定的纸P上形成图像。这时,在图像形成单元70中将会根据操作单元14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而从图像存储器(未显示)中读取原件图像数据Dout。
例如,原件图像数据Dout是由图像处理单元21进行扩展和解码的。经过解码的原件图像数据Dout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70。在图像形成单元70中,原件图像数据Dout将会输出到图1所示的图像写入单元60中。在图像写入单元60中则基于原件图像数据Dout而在感光鼓71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感光鼓7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则是用色粉显影的。
在馈纸单元23中,基于图像形成条件设定的纸P是基于馈纸控制信号Sf而被送出供纸盒30A等设备的,所述纸P将会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70。馈纸控制信号sf从通用控制单元输出到馈纸单元23。在图像形成单元70中,在感光鼓71上形成的色粉图像将会转印到纸P,此后,转印了色粉图像的纸P将会输送到定影单元78。
定影单元78对图像形成单元70在纸P上形成的图像执行热定影处理。这时,在定影单元78中,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根据定影加热器97的驱动电流来执行PWM控制。依照这种PWM控制,开关部件对经过交流电压AC 100V的全波整流的整流波形上升进行激励/控制。
例如,当在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的开关部件中使用双极性晶体管时,基极电流将会受控于功率指示值PC,并且流入定影加热器97的驱动电流同样受到了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9B所示,对依照本发明的步进式供电控制(系统)i而言,在提供定影功率P2并且直流负载功率转变为增加趋势的时候,在初级端电流I预计将会超出限定值的时段中,功率控制单元810会在基于延迟周期DL1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1上向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输出功率指示值PC。控制单元则对开关部件进行控制,降低在图19B中的F1提供的定影功率,此后则在基于延迟周期DL1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2上向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输出功率指示值PC。另外,控制单元还对开关部件进行控制,并且将图19B中的F2处提供的定影功率再降低一级。
此后,在保持这种提供一定功率的状态的同时将会停止所述控制(备用状态)。在这个实例中,即使在直流负载电流转变为减小的时候,到了处于图19B中的F3并基于延迟周期DL2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3,也不会向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输出功率指示值PC。并且这时将会禁止执行定影功率增加控制。此后,在基于延迟周期DL2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4,功率指示值PC将会输出到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对开关部件进行控制,以及首先在图19B中的F4控制所提供的定影功率,使之增长一级。在这种控制下,定影加热器97根据受控于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的驱动电流来产生热量,其中举例来说,定影温度将会保持在180℃左右。在经过定影之后,所述纸P将被送出。
因此,依照第十三实施例的复印机501涉及的是一种对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进行限制的情况。电流检测器4A将会检测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1,以便向A/D转换器84A输出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而电流检测器4B则检测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2,以便向A/D转换器84B输出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
A/D转换器84A为电流检测器4A获取并且经过滤波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执行模/数转换,以便将电流检测数据D1输出到CPU85。而A/D转换器84B则对电流检测器4B获取并且经过滤波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执行模/数转换,以便将电流检测数据D2输出到CPU 85。根据电流检测器4A、4B输出的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在定影功率减小时,CPU 85将会持续允许这种减小。在减小了定影功率之后,CPU 85将会限制针对定影功率的增加控制,直到经过了预定时间为止。
因此,一旦在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1、Id2等电流增加的同时减小定影功率,那么此后将会禁止执行针对定影功率的增加控制,直到经过了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为止。这样一来,即使次级端电流Id快速波动,也可以避免出现电流超出初级端电流I的限定值(在日本是15A)的情形。由此可以在交流电源1所提供的电流I的限制范围内为定影单元78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
第十四实施例
图20是显示用于复印机502并依照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在第十四实施例中,CPU 85实时计算并获取功率指示值PC1。图20所示的复印机502包括一个供电系统100’。在这里对交流电源1提供的初级端电流I进行了限制,同时为DC电动机35、36以及定影单元78提供了功率,图像则是基于原件图像数据Dout形成的。应该指出的是,与第十三实施例的组件具有相同名称和参考数字的组件具有与之相同的功能,因此在这里将会省略与之相关的描述。
在这个实例中,功率控制单元811包含了A/D转换器84A和84B、CPU 85、波形判定单元86、延迟单元87和88、以及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单元80。在复印机502中,电流检测器4A检测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1,以便向A/D转换器84A输出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而电流检测器4B则检测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2,以便向A/D转换器84B输出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
A/D转换器84A对从电流检测器4A获取并且经过滤波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执行A/D转换,并且向CPU 85输出与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1相关联的电流检测数据D1。而A/D转换器84B则对从电流检测器4B获取并且经过滤波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2’执行A/D转换,并且向CPU 85输出与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2相关联的电流检测数据D2。
在这个实例中,CPU 85被构造成在上述DC电动机35、36或类似设备的直流负载出现波动时,基于电流检测数据D1来确定第一功率指示值PC1。其中举例来说,在这里可以对功率指示值换算表(未显示)进行查阅。假设电流检测数据D1是X,计算系数是a、b,并且功率指示值PC1是Y,那么CPU 85将会通过计算一个计算等式Y=aX+b来获取最优功率指示值PC1。作为计算结果,在这里确定的是第一功率指示值PC1。相应地,CPU 85也可以根据电流检测数据D1来确定功率指示值PC1。并且CPU 85还对基于电流检测数据D1所确定的第一功率指示值PC1以及通用控制单元15预设的第二功率指示值PC2进行比较。
举个例子,作为上述比较结果,CPU 85从第一和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中选择一个较小的值,并且根据这里选择的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在这个实例中,当功率指示值PC1小于功率指示值PC2时,所选择的将是功率指示值PC1。
此外,当功率指示值PC2小于功率指示值PC1时,所选择的将是功率指示值PC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基于CPU 85最新确定的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并借助第三功率指示值PC3=PC1或PC3=PC2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功率指示值的比较确定方法)。
接下来将对复印机502的操作实例进行描述。在这里描述的是不同于第十三实施例的部分。除了功率控制单元811的CPU 85实时计算和获取功率指示值PC1以及将所述值与预设的功率指示值PC2相比较之外,第十四实施例与第十三实施例的复印机501的操作实例都是相似的,因此将会省略与之相关的描述。
例如,当在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的开关部件中使用双极性晶体管时,基极电流将会受控于功率指示值PC3,流入定影加热器97的驱动电流也同样受到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9B所示,依照本发明的步进式供电控制(系统)i,当提供定影功率P2并且直流负载功率转变为增加时,在初级端电流I预计超出限定值的时段中,功率控制单元811会在基于延迟周期DL1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1上向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输出功率指示值PC3。而控制单元则对开关部件进行控制,并且降低在图19B中的F1供应的定影功率,此后则在基于延迟周期DL1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2上向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输出功率指示值PC3。此外,控制单元还对开关部件进行控制,并且在图19B的F2将所提供的定影功率再降低一级。
此后,在保持提供一定功率的状态的同时将会停止所述控制(备用)。在这个实例中,当直流负载电流转变为减小时,即使到了处于图19B中的F3的、基于延迟周期DL2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3,也不会向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输出功率指示值PC3。并且还禁止定影功率增加控制。此后,在基于延迟周期DL2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4,功率指示值PC3将会输出到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此外还对开关部件进行控制,并且首先会在图19B的F4上对所提供的定影功率进行控制,使之增长一级。在这种控制下,定影加热器97根据受控于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的驱动电流来产生热量,并且举例来说,定影温度将会保持在180℃左右。
因此,对依照第十四实施例的复印机502而言,其中在第十三实施例所描述的供电系统100中部署了具有功率控制单元811的供电系统100’。从直流负载电流转变为减小时起,即使到了处于图19B中的F3的、基于延迟周期DL2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3,在没有向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输出功率指示值PC3的情况下将会禁止执行功率增加控制。此后,在基于延迟周期DL2的控制起始定时(时间)T4,功率指示值PC3将会输出到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
因此,为了减小定影功率,CPU 85将会连续不断地允许这种减小。一旦借助功率指示值PC1或功率指示值PC2减小了定影功率,那么在此之后,在经过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之前将会禁止执行定影功率增加控制,其中功率指示值PC1是基于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确定的,而功率指示值PC2则是由通用控制单元15确定的。即使次级端电流Id1,Id2等快速波动,也可以禁止执行定影功率增加控制,从而避免出现电流超出初级端电流I的限定值(在日本是15A)的情形。这样可以在交流电源1提供的电流I的限制范围以内为定影单元78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
第十五实施例
图21是显示用于复印机601并依照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功率控制系统构造实例的框图。
在第十五实施例中预先设定了阈值TH1、TH2,其中将会根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确定控制起始时间。对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上升波形而言,预定的第一延迟DL1是依照波形穿越阈值TH1、TH2的时间设定的。对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下降波形而言,预定的第二延迟DL2是依照波形穿越阈值TH2的时间设定的。在这里将延迟DL1设定成不大于延迟DL2。这样一来,在考虑了次级端负载波动基于DC电源特性而对初级端产生的影响的情况下,可以恰当地控制整个复印机中的功率使用。
特别地,在这里是依照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的波动并且通过在存储单元295中查阅等待数据行来调整延迟DL1、DL2的,此外可以有效地为定影单元78提供功率,从而提高专为定影供应的平均功率。对延迟DL1和DL2中的一个或是这二者而言,如果次级端电流增加很慢,则可以将延迟DL1设定得相对较长,如果电流快速减小,则可以将延迟DL2设定得相对较短。在依照次级端电流波动来调整/设定延迟DL1和DL2中的一个或是这二者的长度时,为定影单元78供电的时间将会进一步延长,并且可以有效使用功率。
例如,在次级端电流Id增加缓慢的时候,初级端电流同样也会缓慢波动。因此,延迟DL1将会延长,以便延迟到一个减小定影功率的时间。另一方面,在次级端电流Id快速减小时,初级端电流也会快速波动。因此,延迟DL2将会缩短,由此提前到一个增加定影功率的时间。
图21所示的复印机601的功率控制系统包括:直流电源(DCPS)3;电流检测器4A、4B;低通滤波器8A、8B;功率控制单元28;通用控制单元15;以及延迟判定单元30。直流电源(DCPS)3的次级端经由电流检测器4A、4B而与DC电动机35、36相连。直流电源(DCPS)3的初级端与具有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和定影加热器97的定影单元78相连。而定影单元78则与以上各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功率控制单元28相连。
在第十五实施例中,功率控制单元28包括:控制单元29;A/D转换器84A和84B;增加或减小判定单元292;延迟单元293;以及用于等待数据行的存储单元295。控制单元29具有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以及功率指示值保持部分291。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接收A/D转换器84A和84B输出的电流检测数据D1、D2,以便确定定影单元78的功率指示值。此外,在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中还使用了CPU。
另外,在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中可以基于电流检测数据D1、D2来设定功率指示值PC1。这样一来,即使在反映次级端电流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快速波动的情况下,也可以避免出现电流超出初级端电流限定值的情形。
即使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通过发布命令来改变用于输出功率指令值的延迟过程中的功率指示值,功率指示值保持部分291也还是保持了多个功率指示值。在本实例中可以将一个用于确定功率指示值的功率变化的基准时间设定成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次级端电流值代表预设电流值的时间。所设定的电流值是依照次级端电流的增加和减小时间来设置的。此外,即使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波动趋势相同,也可以部署多个设定值。功率指示值保持部分291还可以包括能够根据需要来读写RAM、HDD或类似设备中的数据的存储单元。
此外,在通用控制单元15中,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功率是依照复印机601的负载结构设定的,并且可以将关联于功率的功率指示值PC2输出到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在从通用控制单元15输入功率指示值PC2时,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会将功率指示值PC2与功率指示值PC1相比较,以便将其中较小的值确定为功率指示值PC3,其中功率指示值PC1是依据来自A/D转换器84A、84B的电流检测数据D1、D2预先设定的。应该指出的是,在本发明中,在没有比较功率指示值PC2和PC1的情况下,电流检测数据D1、D2是从A/D转换器84A、84B接收的,预定的功率总量则设定成功率指示值PC3=PC1。
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可以向增加或减小判定单元292输出功率指示值PC1以及电流检测数据D1、D2。增加或减小判定单元292根据电流检测数据D1、D2来判定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是在增加还是减小。判定结果将会输出到延迟单元293。在次级端电流增加的时候将会选择延迟DL1作为一个延迟。而在电流减小的时候则选择延迟DL2作为一个延迟。
用于处理延迟DL1、DL2的延迟判定单元30与通用控制单元15相连。延迟判定单元30包括延迟选择单元31以及延迟选择表32。在延迟选择表32中将关联于操作模式的延迟作为数据加以保存。在这个实例中,延迟DL1、DL2的值是根据数字复印机601的操作模式来确定的。在确定了对应负载电流的延迟DL1、DL2,以便表示各个操作模式中的固有负载电流的时候,这时可以更恰当地控制定影功率。
延迟选择表32可以包括ROM或闪存之类的存储单元。延迟选择单元31能够从延迟选择表32中选择和读取那些与操作模式相关联的数据。在延迟判定单元30中,操作模式信息是从通用控制单元15输入的,由此可以对操作模式进行识别。此外还可以向稍后描述的延迟单元293输出与延迟判定单元30读取的延迟DL1、DL2相关联的数据。表1中显示了延迟选择表32中的数据行。
表1
操作模式 延迟1(初始设定) 延迟2(初始设定)
  原件   输出   装订
  单面   单面   无   10毫秒   19毫秒
  单面   双面   无   12毫秒   20毫秒
  双面   单面   无   10毫秒   19毫秒
  双面   双面   无   12毫秒   20毫秒
  单面   单面   有   10毫秒   18毫秒
  单面   双面   有   11毫秒   20毫秒
  双面   单面   有   10毫秒   18毫秒
  双面   双面   有   11毫秒   20毫秒
依照图1所示的数据行,通过将单面、双面、有装订这三个元素组合在一起,可以对操作模式进行分类。应该指出的是,其他操作模式元素实例包括穿孔、排序、ADF、托盘存储等等。在表1中,延迟DL1、DL2的值是依照各个操作模式设定的。
图22是显示延迟判定单元30中的延迟选择实例的流程图。在图22所显示的流程图的步骤A1中,延迟判定单元30首先借助源于通用控制单元15的信息来辨别操作模式。接着,在步骤A2,延迟判定单元30根据延迟选择单元31的辨别结果来查阅延迟选择表32,并且根据操作模式来确定延迟值。随后,在步骤A3,所判定的延迟将会输出到延迟单元293,以便设定延迟时间(周期)。
延迟单元293包括延迟保持单元294,这样一来,当功率指示值判定单元290在用于输出功率指示值PC的延迟过程中发布命令来改变功率指示值PC1或PC2时,所述延迟保持单元将会保持多个延迟时间。
应该指出的是,功率指示值保持单元291以及延迟保持单元294构成了用于等待数据行的存储单元295,并且这些双向数据都是彼此关联的。
在这个实例中,在用于等待数据行的存储单元295中,功率指示值PC1、PC2以及延迟DL1、DL2都是作为数据保存的。在确定功率指示值PC1或PC2的输出发生变化时,与功率指示值PC1、PC2相关的数据将会陆续存入存储单元295,并且将会改变延迟DL1、DL2的输出。在经过了存储单元295中保存的延迟DL1或DL2之后,存储单元将会输出功率指示值PC3,所述功率指示值与涉及定影单元78的延迟DL1或DL2是关联的。
在经过了基于定时器操作的延迟之后,延迟单元293会向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输出预定的功率指示值PC3(第七种图像形成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d发生波动的同时改变功率指示值PC1或PC2,可以通过输出平滑变化的功率指示值PC3来控制定影功率。
接下来将对用于保持和输出多个功率指示值PC1,PC2的操作进行描述,其中当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在用于输出功率指示值的延迟过程中发布命令来改变功率指示值PC1或PC2时,所述操作将被执行。
图23A显示了存储单元295中的功率指示值的存储实例和输出实例的示意图。图24是显示定时器操作实例的时序图。在这个实例中描述了延迟DL1(=10毫秒)。依照图23所示的功率指示值的存储实例,在这里显示了一个等待数据行,其中将较新的数据保存在左侧,并且连续将数据存储在左侧。
首先,当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确定图23A所显示的第一功率指示值PC2时,数据D[A]将会保存在最右边的行中,并且将会设定延迟“10”。此后,在经过了图24所示的定时器时间6之后,当确定新的功率指示值PC发生变化时,这时将会把数据D[B]保存在图23B所示的数据D[A]之后的行中。
接着,在执行了输出之后,图23C中所示的数据D[A]将会转变成延迟,并且将会存储延迟“6”。此后,当到了图24所示的定时器时间10时,该时间将会与图23C所显示的数据D[A]的延迟时间相一致。由此将会输出数据D[A]的功率指示值PC2,并且还会复位定时器,以及前移后方数据D[B],从而继续定时器计数。然后,如图23D所示,在经过了图24所示的定时器时间6之后,数据D[B]的功率指示值PC1将被输出,并且将会复位定时器。
接下来将借助于包含了延迟的功率指示值PCi的输出来描述定影功率的控制实例。图25(A)~(C)是显示复印机601中的定影功率控制实例的波形图。
在图25(C)中,实线表示的是反映次级端电流变化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变化。图25(E)中的实线则表示初级端电流I的变化。图5(F)中的虚线显示了定影功率的变化,并且图25(G)中的实线表示的是定时器操作。在这个实例中,假设延迟DL1是“10”,并且延迟DL2是“20”。图25(D)中的细线显示的是初级端电流I的限定值,其中举例来说,所述限定值可以是15A。
应该指出的是,如图25(A)和(B)所示,阈值TH1、TH2都是预先设定的,由此可以根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控制定影电流。当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达到阈值TH1、TH2时,这时将会改变/调整定影电流。当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增至阈值TH1(点a)时,这时将会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设定功率指示值a以及延迟DL1。当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增至阈值TH2(点b)时,这时将会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设定功率指示值b以及延迟DL1。此后,在经过了与点a相关联的延迟之后,定影功率将被设定成a,并且将会复位定时器。并且在此之后,在经过了与点b相关联的延迟之后,定影功率将被设定成b,并且将会复位定时器。
然后,在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达到顶峰时,该信号将会开始降低并到达阈值TH2(点c),这时将会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设定功率指示值c以及延迟DL2。当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增至阈值TH1(点d)时,这时将会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设定功率指示值d以及延迟DL2。此后,在经过了与点c相关联的延迟之后,定影功率将被设定为c,并且将会复位定时器。然后,在经过了与点d相关联的延迟之后,定影功率将被设定为d,并且将会复位定时器。
由此,对依照第十五实施例的复印机601的功率控制系统而言,根据延迟DL1、DL2来控制定影功率,并且延迟DL1、DL2是依据操作模式确定的。在这个实例中,阈值TH1、TH2都是预定设定的,这些阈值将会确定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控制起始时间。对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上升波形而言,预定的第一延迟DL1是根据波形穿越阈值TH1、TH2的时间确定的。对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下降波形而言,预定的第二延迟DL2是根据波形穿越阈值TH2的时间确定的,并且其中将延迟DL1设定成了不大于延迟DL2。
因此,在经过延迟之后,通过连续输出定影功率指示值,可以对定影功率进行控制。此外还会就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波动而对存储单元295进行查阅,并且将会调整延迟DL1、DL2,以及有效地为定影单元78提供功率,由此增加为定影处理提供的平均功率。从图25(E)所显示的初级端电流I中可以看出,如果不执行依照本发明的功率控制,那么初级端电流I将会超出限定值。在执行依照本发明的控制方法时,有可能在限定值的范围以内有效使用功率。
第十六实施例
图26是显示用于复印机602并依照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功率控制系统的构造实例的框图。
在第十六实施例中,延迟选择单元31与慢速/快速数据表34相连。应该指出的是,其他的的构造与第十五实施例的构造都是相似的,因此将会省略相关的描述。对慢速/快速数据表34来说,在根据操作模式变化来预测负载电流波动幅度,并且限制电流根据操作模式变化而出现大幅减小/波动时,这时将会保存那些缩短了延迟DL2的数据。当负载电流的增加/波动很小的时候,这时将会保存那些延长延迟DL1的数据。延迟长度可以在多个阶段中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长度的调整量是会改变的(第八种图像形成设备)。
图26所示的延迟选择单元31从通用控制单元15连续接收操作模式信息,以便识别操作模式变化。此外也可以根据反映操作模式变化中的次级端电流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预测增加/波动相对较慢,或者减小/波动相对较快。在这种情况下,缩短/延长数据是从慢速/快速数据表34中获取的,延迟DL1、DL2的长度则是根据原件操作模式来调整的。并且延迟DL1、DL2将会依照与第十五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输出到延迟单元293。
接下来将要描述的是通过调整延迟DL1、DL2的长度来控制定影功率的方法。图27(A)~(F)是用于显示复印机602中的定影功率控制实例的波形图。
在图27(C)中,实线显示的是反映次级端电流变化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并且图27(E)中的实线显示的是初级端电流I的变化。图27(F)中的实线显示的是定影功率变化。如图27(A)和(B)所示,在这个实例中预先设定了阈值TH1、TH2,以便根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控制定影功率。即使在这个实例中,在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达到阈值TH1、TH2的时候,改变/调整定影电流。图27(D)中的细线显示的是初级端电流I的限定值,其中举例来说,该限定值可以是15A。
在图27(C)中,当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达到峰值以及减小至图27(A)所示阈值TH2(点a)时,这时将会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设定功率指示值以及延迟DL2。在这种情况下,当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快速减小时,这时将会设定一个相对于标准延迟DL2缩短的延迟DL2。
此外,当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减小至图27(B)所示阈值TH1(点b)时,这时将会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设定功率指示值和延迟DL2。在这种情况下,当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快速减小时,这时将会设定一个相对于标准延迟DL2缩短的延迟DL2。结果,如图27(F)所示,在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快速减小的时候,将会提前增加定影功率,并且可以为定影单元提供一个更长、更大的定影功率。图27(F)中的斜线部分显示了定影功率的增加。
另一方面,当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增至图27(B)所示阈值TH1(点c)时,这时将会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设定功率指示值以及延迟DL1。在这种情况下,当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缓慢增加时,这时将会设定一个相对于标准延迟DL1延长的延迟DL1。
此外,当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减小至图27(A)中所示阈值TH2(点d)时,这时将会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来设定功率指示值以及延迟DL1。在这种情况下,当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缓慢增加时,这时将会设定一个相对于标准延迟DL1延长的延迟DL1。结果,如图27(F)所示,当次极端电流检测信号S1缓慢增加时,定影功率的增加将会放慢,并且可以将一个更长和更大的定影功率提供给定影单元。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图中的斜线部分表示定影功率增加。
此外,在这种控制过程中还会控制初级端电流,使之不超出图27(D)所显示的限定值。应该指出的是,在本实例中,延迟长度是在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快速减小时间以及慢速增加时间中进行调整的。然而,在本发明中,延迟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调整。另外,在这两个时间调整延迟时,将会更有效地提供功率。
此外,上文描述的是依照功率模式变化来预测电流波动程度,延迟长度调整数据则与功率模式变化相关联并被保持。在本发明中可以对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波动量进行检测,以便根据检测结果来调整延迟长度。
此外,在如上所述根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增加/减小来改变定影功率指示值的时候,功率指示值是根据与各个功率指示值相关联的延迟而被输出的。然而,当有时也会在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频繁增加/减小的时候产生一种状况,其中新设定的功率指示值是依据延迟值而在先前设定的功率指示值之前输出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简单地将功率指示值连续存入用于等待数据行的存储单元295,那么将难以恰当输出所述值。
接下来将对消除这个缺陷的实例进行描述。图28A~28E是显示存储单元295中的功率指示值的存储实例和输出实例(第一种)的示意图。
在第十六实施例中,在将与功率指示值以及延迟DL1或DL2有关的数据存入存储单元295的时候,功率指示值的输出变化将被重新确定。此外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形,其中依照关联于新功率指示值的延迟DL1或DL2而在存储单元295的已存储功率指示值之前输出了新的功率指示值。在这种情况下,在存储单元295中将会清除已经存储的所有那些与功率指示值以及延迟DL1或DL2有关的数据。涉及新的功率指示值以及延迟DL或DL2的数据将会保存在存储单元295中的等待数据行的等待顺序开头。也就是说,在这里将会清除此前保存的所有数据,并且在控制过程中只用新的功率指示值。在下文中将对这个方面进行具体描述。
在图28A中保存了两个指示值(延迟DL1:定时器时间20),在经过定时器时间10之后,所述指示值将会增加定影功率,而定时器时间20和10则被设定为这两个值的延迟。此后,在经过图28B所显示的时间之后,在到达定时器时间19的时候将会设定一个新的功率指示值(延迟DL2:定时器时间12),该功率指示值将会减小功率。然后,如图28B所示,在输出了表示定影功率增加的功率指示值之后,与功率指示值相关联的延迟值将会转换成延迟,并且将会得到保存。
然而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其中根据各个延迟之间的关系而在表示定影功率增加的功率指示值之前输出了新的功率指示值,由此经过转换的延迟表示的是一个负值。因此,如图28D所示,已存储的功率指示值以及所涉及的延迟全部都被清除,并且将会把新的功率指示值连同所涉及的延迟一起保存在图28E所示的等待数据行的顶端。
应该指出的是,在图28E中,在将一个表明定影功率减小的新数据存入所述行的尾部之后,与表示定影功率增加的功率指示值以及延迟DL1、DL2有关的数据都被清除,并且将会移动数据。然而,在清除了数据之后,新的数据将被保存。功率指示值的输出顺序则是通过上述过程来进行恰当调整的。
接下来将对另一个消除了缺陷的实例进行描述。图29A~29E是显示存储单元295中的功率指示值的存储实例和输出实例(第二种)的示意图。在第十六实施例中,在上述状况中将会清除此前即时存储的数据,并且在出现如下状况之前将会反复执行清除处理,其中在所述状况中,新的功率指示值是在已存储数据之后输出的。在下文中将参考图30的流程图来对这种情况进行具体描述。图30是用于显示存储单元295中的功率指示值的控制实例的流程图。
在图30显示的步骤B1中,在用于等待数据行的存储单元295中将会保存多个功率指示值以及相关延迟。特别地,如图29A所示,在这里保存了两个指示值(延迟DL1:定时器时间20),在经过定时器时间10之后,这些指示值将会增加功率,此外还将定时器时间20和10设定成了关于这两个值的延迟。
此后,在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将会设定新的功率指示值,并且在步骤B2中会将这个指示值保存在用于等待数据行的存储单元295中。在一个具体实例中,如图29B所示,在到达定时器时间19时将会设定一个增加功率的新的功率指示值(延迟DL2:定时器时间12)。如图29C所示,在输出了表示定影功率增加的功率指示值之后,与功率指示值相关联的延迟值将会转换成延迟,并且将会保存该延迟。
在保存了新的功率指示值的时候,在步骤B3中将会判定是否在已经存储的功率指示值之前输出新的功率指示值。在一个具体实例中,如图29C所示,经过转换的延迟表示的是一个负值,并且这其中将会存在一种情况,那就是在表示定影功率增加的功率指示值之前输出新的功率指示值。因此,在步骤B4中将会从已经存储的功率指示值以及相关延迟中清除先前即时保存的数据。
此外,在这里还会重复判定是否存在一种在已经存储的数据之后输出新数据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在已存储数据之前输出新数据的情况,那么如图29D所示,在步骤B3和B4中将会从已存储的数据中清除先前即时保存的数据。这些步骤将会反复执行,直到实现了在已存储数据之后输出新数据的情况为止。
如图29所示,一旦清除了先前数据,则可以实现一种稍后输出新数据的情形。如图29E所示,如果新数据是在已存储数据之后输出的,那么新数据将会保存在已存储数据的尾部。在这种情况下,如有必要,在步骤B5和B6中将会移动数据。当在步骤B6中移动数据时,在等待数据行中将会保存延迟值,其中该延迟值会在输出了其前的功率指示值之后转换成延迟。
因此,依照第十六实施例的复印机602,延迟选择单元31与慢速/快速数据表34相连。负载电流的波动幅度是根据操作模式变化来预测的。当依照操作模式变化的负载电流出现很大的减小/波动时,用于缩短延迟DL2的数据将会得到保存。当负载电流增加/波动很小的时候,用于延长延迟DL1的数据将会得到保存。
在上述实例中,延迟长度是在多个阶段中调整的。这种情况下将会清除先前即时保存的数据,以使长度调整量存在差别。这种清除操作将会反复进行,直到满足了在已存储数据之后再输出新的功率指示值的条件为止。因此,如步骤B1~B6所示,在这里将会恰当地调整功率指示值的输出顺序,并且可以根据反映次级端电流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变化来控制该功率。
第十七实施例
图31是显示用于复印机710并依照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功率控制系统的构造实例的框图。
在第十七实施例中,功率控制单元38包括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39。在这里对功率控制单元38进行了构造,以使所述单元能在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之前,根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以及预设的直流电源传输函数f(t)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功率78的功率,其中所述信号S1反映的是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它是从电流检测器4A、4B输入的。此外,在使用电流I的限制范围以内,可以将来自交流电源1的功率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定影单元78(第九种图像形成设备)。
图31中显示的复印机701是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实例,并且这其中使用了功率控制单元38来替换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复印机201的功率控制单元82。复印机701的功率控制系统包括直流电源(DCPS)3、电流检测器4A、4B、低通滤波器8A、8B、通用控制单元15、以及功率控制单元38。
直流电源(DCPS)3的次级端经由电流检测器4A、4B而与DC电动机35、36相连。直流电源(DCPS)3的初级端则与具有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79和定影加热器97的定影单元78相连。定影单元78与以上在各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功率控制单元38相连。由于与第十五和第十六实施例中的组件具有相同名称或参考数字的组件具有与之相同的功能,因此在这里省略了相关的描述。
在第十七实施例中,功率控制单元38包括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39、A/D转换器84A、84B以及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并且功率控制单元根据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39计算的初级端电流Iin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功率。在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中使用了一个CPU。而A/D转换器84A、84B则与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39相连。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39保持了一个直流电源传输函数f(t),以便根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来计算直流电流3的初级端电流Iin,其中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反映的是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out,并且这些信号是从电流检测器4A、4B输出的。
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39具有Z域变换单元49、传输函数乘法单元59以及时域逆变换单元69。Z域变换单元49输入的是从A/D转换器8A、8B输出的电流检测数据D1、D2,并且它会将依赖于时域的次级端电流Iout(t)转换到Z域(或频域)中,例如不依赖于时域的拉普拉斯域,由此输出次级端电流Iout(Z)。
Z域变换单元49与传输函数乘法单元59相连,并且转换到Z域的次级端电流Iout(Z)将会与直流电源传输函数f(Z)相乘,以便输出Iin(Z)=Iout(Z)×f(Z)。举个例子,对直流电源传输函数f(Z)来说,传输函数f(t)是预先获取的,它包括一个延迟量,该延迟量来自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负载电流波形以及直流电源3的初级端电流波形。这个直流电源传输函数f(t)是作为函数等式表保持在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39中的。直流电源传输函数f(t)的参数是包含了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初级端电压Vin、温度、功率因数以及初级端电流频率的一个或多个参数。
传输函数乘法单元59与时域逆变换单元69相连,并且在Z域中被乘的Iin(Z)将会逆变换到时域,以便输出依赖于时间的Iin(t)。时域逆变换单元69与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相连,并且根据时域逆变换单元69输出的初级端电流Iin(t)来确定定影单元78的功率指示值。这样一来,即使在反映次级端电流的电流检测数据D1、D2快速波动的时候,也可以避免出现电流超出初级端电流Iin的限定值的情形。例如,一个功率指示值PC1是从通用控制单元15输入的,而对功率指示值PC1=初级端电流Iin(t)来说,它是从时域逆变换单元69输入的,并且在这里将对这两个值进行比较。
作为上述比较结果,举例来说,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将会从第一和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中选择一个较小的值,并且根据这里选择的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PC1或PC2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在这个实例中,当功率指示值PC1小于功率指示值PC2时,所选择的将会是功率指示值PC1。
此外,当功率指示值PC1大于功率指示值PC2时将会选择功率指示值PC1。因此,基于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最新确定的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PC1或PC2,可以使用第三功率指示值PC3=PC1或PC3=PC2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另一种功率指示值的比较判定方法)。
图32A和32B是显示直流电源3与直流电源传输函数之间的关系实例的构造图。
图32A显示的直流电源3包括整流电路901、电解电容902、限幅电路903、变压器904、以及整流二极管905和906。整流电路901经由交流安培计12而与交流电源1相连,并且对初级端电压Vin进行整流,以便产生直流电压。交流安培计12则被构造成对初级端电流Iin(有效值)进行测量。整流电路901与电解电容902相连,其中举例来说,在这里将会对整流输出进行平滑,以便输出一个电压DC120V。整流电路901以及电解电容902还与限幅电路903相连。电压DC 120V将会在预定频率上执行限幅,以便输出一个具有预期频率的交流电压AC 120。
限幅电路903与变压器904相连,其中举例来说,该变压器具有大小为5∶1的匝数比。变压器904会将施加给初级端的交流电压AC120降低成交流电压AC 24V。变压器904的次级端则与二极管905和906相连,以便进行全波整流。此外,在变压器904的次级端还引出了一条中性线并且将其接地。举例来说,二极管905和906则对交流电压AC 24V的全波进行整流,以便通过直流安培计13而为电动机35、36等设备的负载提供直流电压DC 24V。直流安培计13则被构造成对次级端电流Iout进行测量。
在这里将会考虑一种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波动影响初级端的状态。例如,在将次级端电流提供给某个负载时,流经二极管905和906的电流会在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之前增加。变压器904则根据电流增加而感生出AC电压降,并且这种电压降将会影响到变压器904的初级端。变压器904的初级端上的AC电压降将会传播到限幅电路903。由于在限幅电路903中通常引入了反馈电路,因此这其中的校正功能将会发挥作用,从而产生这种AC电压降。
当限幅电路903中的校正功能发挥作用时,从整流电路901输出的输出电流将会增加,并且电解电容902的端电压将会降低。这样一来,流入整流电路901的初级端电流将会增加。目前已知的是,根据负载和电源容量,从次级端电流增加到初级端电流增加的过程通常会需要大约10毫秒的传播时间。在这个实例中,假设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负载端)是波动输入端,并且初级端(交流电源端)是波动输出端,那么可以定义直流电源传输函数=输出/输入。
图32B是显示直流电源传输函数f(t)的框图。在图32B中,假设从交流电源1流入直流电源3的初级端电流是Iin(t),直流电源3包括整流电路901、电解电容902、限幅电路903、变压器904以及整流二极管905和906,直流电源传输函数是f(t),以及从直流电源3流入负载电路35、36等设备的次级端电流是Iout(t),那么在初级端电流Iin(t)与次级端电流Iout(t)之间可以建立以下等式(1)
Iin(t)=f{Iout(t)}                  (1)
即使在时域中也可以依据次级端电流Iout(t)来计算初级端电流Iin(t),但是这些计算将会是高次的并且非常复杂。因此在本实例中一度将所述域变换成了一个能够通过乘法来进行处理的域。在这里,当在等式(1)中将时域变换成拉普拉斯域之类的Z域(也可以是频域)时,等式(1)是通过等式(2)给出的:
Iin(Z)=f(Z)×Iout(Z)               (2)
直流电源传输函数是用输出/输入来定义的,在本实例中假设直流电源3次级端(负载端)是波动输入端,并且初级端(交流电源端)是波动输出端。因此,在从等式(2)中计算直流电源传输函数f(Z)时将会给出等式(3):
f(Z)=Iin(Z)/Iout(Z)                (3)
在传输函数乘法单元59的程序中将会保持等式(3)的直流电源传输函数f(Z)。这个程序将会在根据次级端电流Iout(t)来计算初级端电流Iin的过程中使用。
图33(A)和(B)是显示直流电源传输函数f(t)的波形图。依照图33(A)所示的次级端电流Iout(t),依照图33(A)所显示的次级端电流Iout(t),电流Iout(t)会在时间t1从直流电源3向负载电路35、36等等提供一定电流的状态开始转变为增加。随着时间的过去,电流Iout(t)会在时间t3增至峰值。在提供峰值的时间t3,电流Iout(t)将会转变为减小。并且随着时间的过去,电流Iout(t)会在时间t5降到原来的特定电流Iout(t)。
图33(B)显示的是初级端电流Iin(t)的波形。并且在这里是用初级端电流Iin(t)=f{Iout(t)}来表示其与直流电源传输函数f(t)的关系的。在本实例中,当次级端电流出现如图33(A)所示的增加/减小时,初级端电流Iin(t)将会如图33(B)所示。如图33(A)所示,电流Iout(t)会在时间t1转变为增加,在从时间t1拖延了延迟时间DL1’之后的时间t2,电流一度转变为减小。此后,在电流转变为增加的时间t4,所述值将会超出原始值并且将会继续增加。也就是,振荡周期Tξ1被设定在时间t2和t4之间。这是因为振荡周期Tξ1包含了变压器904的感应以及与限幅电路903相连的电解电容902的延迟成分。
此外,次级端电流Iout(t)将会在时间t3到达峰值,在从时间t3拖延了延迟时间DL2’之后的时间t5,初级端电流Iin(t)将会达到峰值,此后将会转变为减小。即使电流在时间t6超出原始值,该电流也还是会继续减小,并且此后将会转变为增加。次级端电流Iout(t)会在时间t5返回到原始值,在从时间t5拖延了延迟时间DL3’之后的时间t7,该电流将会返回到原始值。即使在本实例中也同样在时间t6与t7之间设定了一个振荡周期Tξ2。这是因为振荡周期Tξ2包含了变压器904的感应以及与限幅电路903相连的电解电容902的延迟成分。因此,直流电源传输函数f(t)是由一个设定了延迟时间DL1’、DL2’、DL3’以及振荡周期Tξ1、Tξ2的函数给出的。
在这里是通过将放大器与衰减器相结合来模拟直流电源3的,并且在所模拟的直流电源电路中可以得到传输函数,其中所述放大器实现的是电感之类的振荡部件、电解电容之类的延迟部件以及增加功能,而衰减器实现的则是衰减功能。
接下来将要描述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借助了直流电源3的初级端电流Iin(t)来控制依照国内规范的使用电流I的限定值,例如I=15A。此外,限定值=15A受控于通过直流电源传输函数获取的初级端电流Iin的瞬时值(i×sinωt)。图34是显示用于对直流电源3的初级端电流Vin进行采样的电路实例的构造图。
图34所示的采样电路9基于一个具有预定频率的时钟信号CLK来对直流电源3的初级端电压Vin进行采样,其中举例来说,所述信号的频率可以是16MHz。在直流电源传输函数f(t)中将所采样的初级端电压Vin用作一个参数,并且初级端电流Iin(t)的瞬时值是基于初级端电压Vin来计算的。
图35A和35B是显示初级电电压Vin的采样实例的波形图。在图35A和35B中,横坐标都表示时间t。在图35A中,纵坐标显示的是时钟信号CLK的脉冲幅度,并且在图35B中,纵坐标显示的是初级端电压Vin的幅度。
图35A所示的时钟信号CLK提供到图34所示的采样电路9。图35B所示的初级端电压Vin是用正弦波(Vin=v×sinωt)来显示的。电压波形中的黑点表示的是时钟信号CLK的采样点。在本实例中,经过转换的初级端电流Iin(t)的瞬时值是在直流电源3的初级端基于初级端电压Vin的采样点瞬时值来获取的。相应的,在这里可以基于使用电流I的瞬时值与初级端电流Iin的瞬时值之间的差值并通过矢量合成来控制定影电流。
图36A和36B是显示流入直流电源3的初级端电流Iin的电流波形实例的图示。在图36A和36B中,横坐标显示的都是时间t。在图36A和36B中,纵坐标显示的是直流电源3的初级端上的初级端电流Iin的幅度。在图36A中,虚线显示的波形是受到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上的负载波动影响的初级端电流波形。实线显示的波形则是关于初级端电流波形的最大幅度的包络线。在没有使用初级端电压Vin作为参数时,所述包络线将被用作流入直流电源3的初级端电流的波形。
图36B中显示的实线是通过再现受到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负载波动影响的初级端电流Iin所获取的波形,其中所述再现依据的是以对初级端电压Vin所进行的采样。依照这个初级端电流波形,初级端电流Iin是用瞬时值来表示的。因此,与依赖于包络线的初级端电流波形相比,流入直流电源3的初级端电流波形是可以实时再现的。相应的,基于瞬时值所表示的初级端电流Iin,可以以很高的精度来控制定影电流。
图37(A)~(D)是显示定影控制单元38中的定影功率控制实例的波形图。在图37(A)~(D)中,横坐标显示的是时间t,纵坐标则显示幅度。
图37(A)中所示的实线显示的是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out(t)的波形,以及反映该电流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在本实例中,电动机35、36等设备的负载波动将会改变次级端电流波形,从而使得次级端电流增加或减小。
图37(B)所示的实线显示的是基于非控制时间的计算结果的初级端电流波形。所述初级端电流Iin(t)波形是根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并使用次级端电流Iout(t)以及直流电源传输函数f(t)获取的。与图37(A)所显示的次级端电流相比,初级端电流波形是在向后推迟了某个延迟周期的情况下上升的。由于初级端电流波形超出了图中虚线所显示的限定值,因此断路器22会在没有受到控制的情况下执行操作。
图37(C)所示的上方/下方虚线显示的是复印机701可用的功率总量。这个功率总量包含了定影单元可以使用的定影功率,以及电动机35、36等设备的负载功率。在图37(C)中,斜线所示部分显示的是本发明中处于控制时间的定影功率。
图37(D)所示实线显示的是初级端电流Iin(t),并且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控制时间的波形。
在本实例中,当次级端电流增加并且初级端电流Iin(t)超出某个控制值的时候,定影功率是基于初级端电流Iin与控制值之间的差值来改变的,其中所述控制值来自基于图37(A)所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初级端电流Iin的计算结果。其中举例来说,所述控制是基于初级端电流Iin与多个阶段(多阶段的增长控制)中的控制值之间的差值来执行的。
在这种多阶段的增长控制中,当控制值与图27(B)所示的第一阶段中的初级端电流波形幅度之间的差值为ε1时,首先将会执行第一阶段的增长控制。在第一阶段的增长控制中,定影功率总量是根据初级端电流Iin与控制值之间的差值ε1来改变的。例如,为定影单元78提供最大控制值的定影功率将会降低。此后,次级端电流进一步增加,并且控制值与第二阶段中的初级端电流波形幅度峰值之间的差值将会是ε2。这种情况下将会执行第二阶段的增长控制。在第二阶段的增长控制中,定影功率总量是根据初级端电流Iin与控制值之间的差值ε2改变的。例如,在第一阶段中发生变化的定影功率将会进一步降低。
此后,即使次级端电流增加并且初级端电流Iin返回到源于初级端电流Iin的计算结果的控制值,所述控制仍旧是基于初级端电流Iin与多个阶段中的控制值执行的(多阶段的降低控制)。在这种多阶段的降低控制中,当控制值与第一阶段中的初级端电流波形幅度之间的差值是ε1时,首先将会执行第一阶段的降低控制。
在第一阶段的降低控制中,定影功率总量是基于初级端电流Iin与控制值之间的差值ε1变化的。例如,在第二阶段的上升控制中,为定影单元78提供的定影功率将会增大。此后,次级端电流将会减小,并且控制值与第二阶段中的初级端电流波形幅度之间的差值将被消除。这种情况下将会执行第二阶段的降低控制。在第二阶段的降低控制中,定影功率总量是基于初级端电流Iin与控制值之间的差值“0”而改变的。例如,在第一阶段的降低控制中发生变化并被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定影功率将会进一步增加,并且定影单元78是用最大限定值来驱动的。
由此,在图37(D)所显示的本发明的控制时间中可以基于初级端电流Iin(t)来执行与使用电流I-Iin(t)相类似的定影控制。定影单元78可以使用由图37(C)所显示的上/下虚线中的可用功率总量分配的定影功率,并且可使用的功率将会达到最大限定值。
接下来将对在复印机701中控制定影功率的实例进行描述。图38是显示复印机701中的定影功率控制实例的流程图。
在第十七实施例中,功率控制单元38包括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39。在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之前,功率控制单元38是基于从电流检测器4A、4B输入的、反映了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以及预设的直流电源传输函数的乘积值而被控制的。在这里将要描述的是使用电流I为15A的情况。
根据这些控制条件,在图38所示流程图的步骤C1中,功率控制单元38将会检测次级端电流Iout(t)。这时,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39将会根据电流检测器4A、4B输出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S2来检测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Iout。表示次级端电流Iout的电流检测数据D1将会从A/D转换器84A输出到Z域变换单元49,而电流检测数据D2则从A/D转换器84B输出到Z域变换单元49。
接下来,在步骤C2,Z域变换单元49将会输入A/D转换器84A、84B输出的电流检测数据D1、D2,并且将会把依赖于时域的次级端电流Iout(t)变换到诸如拉普拉斯域这种不依赖于时域的Z域(或频域)中。经过Z域变换的次级端电流Iout(Z)将会输出到传输函数乘法单元59。
此外,在步骤C3,传输函数乘法单元59将变换到Z域的次级端电流Iout(Z)与直流电源传输函数f(Z)相乘。所述直流传输函数f(t)是从预先由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39保持的函数等式表中读取的。经过乘法运算的Iin(Z)=Iout(Z)·f(Z)将会输出到时域逆变换单元69。
此外,在步骤C4,时域逆变换单元69将这个在Z域中执行乘法运算的Iin(Z)逆变换到时域。经过逆变换的Iin(Z)依赖于时间,并且将会输出到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
接下来,在步骤C5,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根据时域逆变换单元69输出的初级端电流Iin(t)来确定定影单元78的功率指示值。在本实例中,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将会计算一个可提供的定影功率=15A-Iin(t)。
此外,在步骤C6,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将从可提供的定影功率=15A-Iin(t)中判定定影单元78的功率指示值。通过确定功率指示值,即使在次级端电流快速波动的情况下,也可以避免出现电流超出初级端电流的限定值的情形。例如,功率指示值PC1是从通用控制单元15输入的,并且该指示值将会与来自时域逆变换单元69的功率指示值PC1=初级端电流Iin(t)进行比较。
作为上述比较结果,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将会从第一和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中选择一个较小的值。例如,当功率指示值PC1小于功率指示值PC2时,所选择的将会是功率指示值PC1,当功率指示值PC2小于功率指示值PC1时,所选择的将会是功率指示值PC2。
为了根据选定的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PC1或PC2来控制定影单元78的功率供应,该处理转移至步骤C7,并且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将会为定影单元78设定功率指示值。这时,功率指示值判定部分290基于新近确定的定影单元78的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PC1、PC2来设定第三功率指示值PC3=PC1或PC3=PC2,从而对所提供的定影功率进行控制。
在本实例中,当次级端电流增加并且初级端电流Iin超出某个控制值的时候,这时将会执行多阶段的增长控制,其中所述控制值来源于依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的初级端电流Iin的计算结果。当次级端电流减小,并且初级端电流Iin返回到源于初级端电流Iin的计算结果的控制值的时候,这时将会执行多阶段的降低控制(参见图37(A)~(D))。
因此,对依照第十七实施例的复印机701来说,功率控制单元38包含了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39。在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之前,功率控制单元38是基于反映了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S1以及预设的直流电源传输函数f(t)的乘积值而被控制的。
因此,在直流电源3的次级端电流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之前,在图37(D)的细线所显示的本发明的控制时间中,可以基于初级端电流Iin(t)来执行与使用电流I-Iin(t)相类似的定影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78的功率可以得到即时控制。相应的,定影单元78可以使用图37(C)显示的上/下虚线中的可用功率总量所分配的定影功率,并且可用功率将会达到最大限定值。
在第一到第十七实施例中是依照单色复印机来描述图像形成设备的,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设备。即使将本发明的供电系统和图像形成设备应用于彩色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及其复合设备等等,也可以实现相似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下列九个方面。
依照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在下文中简称为设备),该设备可以在与交流电源相连的时候使用,并且该设备包括: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预定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定影单元,该单元与交流电源相连,以便对图像形成单元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执行热定影操作;通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包括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定影单元的整个图像形成设备;以及供电系统,该系统为图像形成单元、定影单元以及通用控制单元提供功率,其中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直流电源,该电源的初级端与交流电源相连,次级端与负载相连,并且该电源提供的是直流功率;功率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定影单元的功率供应;以及电流检测器,用于检测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以便向功率控制单元输出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其中功率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根据电流检测器输出的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
依照第一方面中描述的设备,如果将所述设备与交流电源相连并且使用所述设备,那么供电系统中的直流电源的初级端将会与交流电源相连,其次极端则与负载相连,以便提供直流功率。功率控制单元对与交流电源相连的定影单元的功率供应进行控制。基于这种假设,供电系统将会为图像形成单元、定影单元以及通用控制单元提供功率。通用控制单元对包括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定影单元的整个图像形成设备进行控制。图像形成单元则在预定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定影单元对图像形成单元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执行热定影处理。此外,电源检测器检测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以便向功率控制单元输出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功率控制单元则根据电流检测器输出的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因此,在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动机等设备的负载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也就是与定影单元相连的交流电源端之前,功率控制单元可以根据从电流检测器输入的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因此,在使用电流的限制范围以内,可以从交流电源为定影单元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
依照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是在第一方面中描述的设备,其中在根据从电流检测器输出的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定影功率的情况下,在定影功率减小时,功率控制单元连续不断地允许这种减小,并且在定影功率减小之后直到经过了预定时间,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将会限制定影功率的增加控制。
依照第二方面中描述的设备,一旦在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增加的同时减小定影功率,那么在此后经过预定时间之前禁止定影功率增加控制,这种定影功率增加控制只在一定时间以内是被禁止的。因此,即使次级端检测电流快速波动时,也可以避免出现电流超出初级端电流限定值(在日本是15A)的情形,此外,在交流电源所提供的电流的限制范围以内,可以为定影单元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
依照本发明第三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是在第一方面中描述的设备,其中功率控制单元将用于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的第一功率指示值与通用控制单元所确定的用于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的第二功率指示值相比较,其中第一功率指示值是基于电流检测器获取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来确定的,所述功率控制单元从第一和第二功率指示值中选择一个较小的值,并且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基于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
根据第三方面中描述的设备,在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动机等设备的负载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也就是与定影单元相连的交流电源端之前,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可以由第一功率指示值和第二功率指示值中的一个进行即时控制,其中第一功率指示值是基于从电流检测器输入的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来确定的,第二功率指示值则是由通用控制单元确定的。因此,在使用电流的限制范围以内,可以从交流电源为定影单元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
依照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是在第三方面中描述的设备,其中在根据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定影功率的情况下,当定影功率减小时,功率控制单元连续不断地允许这种减小,并且在定影功率减小之后直到经过了预定时间,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将会限制定影功率的增加控制。
依照第四方面中描述的设备,一旦减小定影功率,那么在此后直到经过预定时间,可以根据第一功率指示值或第二功率指示值来禁止定影功率增加控制,其中第一功率指示值是基于直流电源次级端的电流检测信号确定的,而第二功率指示值则是由通用控制单元来确定的。
依照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是在第三和第四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中描述的设备,其中功率控制单元预先设定一个阈值,以便确定电流检测器所获取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的控制起始时间,预定的第一延迟是根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的上升波形穿越阈值的时间来设定的,而预定的第二延迟则是根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的下降波形穿越阈值的时间来设定的,其中将第一延迟设定成不大于第二延迟。
依照第五方面中描述的设备,延迟1、2是根据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波动来调整的,并且由此可以为定影单元有效提供功率,从而增加提供给定影处理的平均功率。
依照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是在第五方面中描述的设备,其中功率控制单元在第一延迟末端与第二延迟末端之间设定一个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
依照第六方面中描述的设备,即使次级端检测电流快速波动,也可以避免出现电流超出初级端电流限定值(在日本是15A)的情形,并且在交流电源所提供的电流的限制范围以内,可以为定影单元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
依照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是在第五方面中描述的设备,还包括:用于等待数据行的存储单元,该单元将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第一延迟或第二延迟作为数据加以保存,其中一旦确定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的输出变化,则连续地将与输出发生变化的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有关的数据存入所述存储单元,并且在经过了存储单元中保存的第一或第二延迟之后,将关联于第一或第二延迟的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输出到定影单元。
在第七方面描述的设备中,举例来说,如果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增加,则在供电时间与电流检测时间之间设定第一延迟,其中所述供电时间是将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所确定的定影功率提供给定影单元的时间,并且定影功率是基于所述电流检测时间来确定的。如果次级端电流减小,则在供电时间与电流检测时间之间设定第二延迟,其中所述供电时间是将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所确定的定影功率提供给定影单元的时间,并且定影功率是基于所述电流检测时间来确定的。此外,在第一或第二延迟中的其中一个或是这二者中,如果次级端电流的增加波动比预定波动慢,则将第一延迟设定得相对较长一些。如果次级端电流的减小波动比预定波动快,则将第二延迟设定得相对较短一些。
在第七方面描述的设备中,举例来说,电流检测时间是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表示预定的设定电流值的时间,其中定影功率是基于所述电流检测时间并通过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检测来确定的。在次级端电流的增加和减小时间可以对设定电流值进行部署,使之彼此对应。此外,即使次级端电流的波动趋势相同,也可以部署多个设定值。
依照第七方面中描述的设备,功率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以及总的可允许最大使用功率来计算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定影功率,并且确定定影单元的功率指示值。其中举例来说,功率控制单元可以包括:CPU、用于操作CPU等设备的程序。定影单元接收功率指示值,以便根据该指示值来为定影加热器提供定影功率。所述定影单元可以包括用于驱动定影加热器之类的加热单元的定影加热器驱动电路。
在提供定影功率的过程中,在电流检测时间之前,如果电流增加,则部署第一延迟,如果电流减小,则部署第二延迟。因此,在顾及了基于直流电源特性的、次级端负载波动影响初级端的定时的情况下,可以对整个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功率使用进行恰当的控制。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延迟中的一个或是这两个延迟中,如果电流缓慢增加,则将第一延迟设定得相对较长,如果电流快速减小,则将第二延迟设定得相对较短。在依据电流波动幅度来调整/设定第一和/或第二延迟的长度时,定影单元的供电时间将会进一步变长,并且可以有效使用功率。
例如,如果次级端电流增加缓慢,那么初级端上的波动同样也是非常缓慢的。由此可以延长第一延迟,以便推迟减小定影功率的时间。另一方面,如果次级端电流快速减小,那么初级端的波动同样也会很快,由此可以缩短第二延迟,以便加快增加定影功率的时间。
在上述图像形成单元中,图像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如上所述,在这里为定影单元有效提供了定影功率,并且所述定影单元将会对记录介质上的图像执行热定影处理。在诸如RAM、ROM和闪存之类的记录介质中恰当地存储了第一和第二延迟,并且所述延迟是从这些记录介质中读取的。
此外,根据第七方面的设备,为了确定定影单元的功率指示值,通用控制单元设定的第一功率指示值PC将会与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所确定的第二功率指示值PC相比较,并且其中较小的一个值将被设定为功率指示值。所述功率指示值是由功率指示值判定单元确定的。因此,除了第七设备的上述功能之外,即使反映次级端电流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快速波动,该设备也可以避免出现所述值超出初级端电流限定值的情况。通用控制单元可以包括CPU和用于操作CPU的程序。并且通用控制单元包含了上述功率控制单元等设备。应该指出的是,当每一次在等待数据行存储单元中确定功率指示值的输出变化时,都会连续地将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作为数据加以保存,并且功率指示值是依照所存储的第一和第二延迟中的一个延迟来输出的。此外,在这里可以使用那些能以恰当方式写入的RAM或类似设备作为等待数据行存储单元。
依照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是在第五方面中描述的设备,其中在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出现波动的同时,在经过了第一或第二延迟之后,功率控制单元会向定影单元输出功率指示值。
依照第八方面中描述的设备,功率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以及总的可允许最大使用功率来计算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定影功率,并且确定定影单元的功率指示值。定影单元接收功率指示值,以便基于该指示值来为定影加热器提供定影功率。在提供定影功率的过程中,在电流检测时间之前,如果电流增加,则部署第一延迟,如果电流减小,则部署第二延迟。此外,在次级端电流出现波动的同时,功率指示值将会输出到定影单元,并且可以依照经过第一和第二延迟来为定影加热器有效提供定影功率。
此外,作为上述功能之外的不同功能,第八方面中描述的设备具有对通用控制单元设定的第一功率指示值以及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所确定的第二功率指示值进行比较,以便在确定定影单元的功率指示值的过程中将其中较小的值设定为功率指示值的功能。所述功率指示值是由功率指示值判定单元确定的。因此,除了第七方面中描述的设备功能之外,即使在次级端电流快速波动的时候,也可以避免所述值超出初级端电流限定值的情形。
在第八方面描述的设备中,在将与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有关的数据存入用于等待数据行的存储单元的过程中将会重新确定功率指示值的输出变化,此外还会基于与比在存储单元中已经保存的功率指示值早的新的功率指示值相关联的第一或第二延迟来输出新的功率指示值。基于这些条件,所有与存储单元中已经保存的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相关的数据都被清除,而与新的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相关的数据则依照等待顺序存入存储单元中的等待数据行的顶部。依据这种设备,恰当的定影功率指示值将会得到保持,并且即使在电流值频繁波动的情况下也可以输出恰当的定影功率指示值。
在第八方面描述的设备中,在将与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有关的数据存入用于等待数据行的存储单元的过程中将会重新确定功率指示值的输出变化,此外还会基于与比在存储单元中已经保存的功率指示值早的新的功率指示值相关联的第一或第二延迟来输出新的功率指示值。基于这些条件,所有与比在新的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之前存储的功率指示值的数据都被清除。此外,与先前保存的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和第二延迟相关的数据将被反复清除,直到在晚于存储单元等待数据行中的功率指示值的时间输出了新的功率指示值为止。当在晚于存储单元等待数据行中的功率指示值的时间输出了新的功率指示值的时候,与新的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相关的数据将会保存在存储单元中的等待数据行的末端。
此外,依照第八方面中描述的设备,在通过确定功率指示值的输出变化来将与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有关的数据存入等待数据行存储单元的过程中,如果在等待数据行存储单元预先保存的功率指示值之前输出所述功率指示值,那么将会重复执行一个清除所存储数据之前的功率指示值的处理。这样将会避免出现在存储数据之前先输出新数据的状态。当以这种状态而将与新的功率指示值以及延迟1或2有关的数据存入等待数据行末端的时候,更为恰当的定影功率指示值将会得到保持,这样一来,即使在电流值频繁波动的情况下,也可以输出所述更为恰当的定影功率指示值。
在第七或第八方面描述的设备中,响应于功率指示值的输出而从用于等待数据行的存储单元中清除与功率指示值有关的数据,以及与功率指示值相关的第一或第二延迟有关的数据,并且在等待数据行中将会依照存储顺序来移动保存在存储单元中的关于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的另外的数据。
在第七或第八方面描述的设备中,第一和第二延迟是根据图像形成单元的操作模式而被保存在存储单元中的。例如,第一和第二延迟的值是根据图像形成单元的操作模式来确定的。为了指示各种操作模式中的固有负载电流,在这里将会确定与负载电流相对应的第一和第二延迟,由此可以对定影功率实施更恰当的控制。应该指出的是,操作模式与图像形成单元的设备构造不同,举例来说,它是由单面打印、双面打印、装订、穿孔、自动原件读取、托盘阶段定位或是这些操作的组合来确定的。
与操作模式相关联的第一和第二延迟保存RAM之类的存储单元中。在识别了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模式时,可以读出并获取存储单元中的第一和第二延迟。而操作模式则是由延迟判定单元来识别的。
在第七或第八方面中描述的设备还包括:延迟判定单元,用于识别图像形成单元的操作模式,并且根据操作模式而从存储单元中读取关于第一和第二延迟的数据,以便选择第一和第二延迟。举例来说,所述延迟判定单元可以包括CPU和用于操作这个CPU的程序。此外,所述延迟判定单元既可以是独立构造的,但也可以将其构造成由通用控制单元或其他控制单元(功率控制单元等等)所包含。
此外,在第七或第八方面描述的设备中,第一和第二延迟的长度是根据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波动幅度来调整的,其中所述幅度是基于定影单元操作模式而被预测的。例如,依照操作模式而波动的负载电流的增加/减小程度与调整了长度的第一和第二延迟相关联,并且作为数据保存在存储单元中。操作模式可以由上述延迟判定单元来识别。第一和第二延迟的必要数据则是基于识别结果而从存储单元中读取的,此外还可以对调整过长度的第一和第二延迟进行设定。应该指出的是,本发明的直流电源可以提供单个输出或多个输出。在提供多个输出的时候,将会根据电流检测器的相应输出来检测负载电流。
依照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是在第一方面中描述的设备,其中功率控制单元包括: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该单元保持了一个直流电源传输函数,以便从电流检测器输出的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中计算直流电源的初级端电流,并且功率控制单元根据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计算的初级端电流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
例如,直流电源传输函数是预先从直流电源的次级端负载电流波形以及直流电源的初级端电流波形中获取的,并且直流电源传输函数是作为函数等式表而被保存在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中的。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将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从时域变换到Z域或频域,并且将变换到Z域或频域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与直流电源传输函数相乘。此外,对于通过将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与直流电源传输函数相乘所获取的初级端电流而言,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还会将其逆变换到时域中。
依照第九方面所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在直流电源次级端的电流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之前,功率控制单元可以根据从电流检测器输入的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与预设的直流电源传输函数的乘积来对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进行即时控制。因此,在使用电流的限制范围以内,可以从交流电源为定影单元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
以上各个方面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具有下列效果。
第一方面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电流检测器,用于检测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其中所述直流电源的初级端与交流电源相连,次级端与负载相连并提供直流功率。电流检测器向功率控制单元输出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功率控制单元则被构造成根据直流电源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其中该信号是从电流检测器输出的。
依照这种结构,在处于直流电源次级端的电动机等设备的负载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也就是与定影单元相连的交流电源端之前,功率控制单元可以根据从电流检测器输入的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来对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实施快速控制。因此,在所供应电流的限制范围以内,可以从交流电源向定影单元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
依照第二方面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在基于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定影功率时,在减小定影功率的时间将会不断允许这种减小,在减小了定影功率之后,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前,将限制定影功率的增加控制。
借助这种结构,在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增加的同时,一旦减小定影功率,那么在此之后并经过预定时间之前将会禁止定影功率增加控制。由此在交流电源所提供的电流的限制范围以内,可以为定影单元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
依照第三方面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所获取的第一功率指示值将会与通用控制单元所确定的第二功率指示值进行比较,以便从第一和第二功率指示值中选择一个较小的值,并且基于这里选择的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来控制所提供的功率。
借助这种结构,在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动机等设备的负载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也就是与定影单元相连的交流电源端之前,可以基于第一功率指示值或第二功率指示值来对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进行即时控制,其中第一功率指示值是根据从电流检测器输入的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来确定的,而第二功率指示值则是由通用控制单元确定的。因此,在使用电流的限制范围以内,可以从交流电源向定影单元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
依照第四方面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为了根据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定影功率,在定影功率减小的时候将会持续允许这种减小,并且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前将会一直限制定影功率的增加控制。
借助这种结构,一旦减小定影功率,那么直到经过预定时间将通过第一功率指示值或第二功率指示值来禁止定影功率的增加控制,其中第一功率指示值是根据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来确定的,第二功率指示值则由通用控制单元确定。
依照第五方面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在这里为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预设了用于确定控制起始时间的阈值,其中预定的第一延迟是根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的上升波形穿越该阈值的时间设定的,并且预定的第二延迟是根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的下降波形穿越该阈值的时间设定的。此外,在这里还将第一延迟设定成不大于第二延迟。
借助这种结构,第一和第二延迟是根据直流电源的次级端电流波动来调整的,并且可以有效地将功率提供给定影单元,以便增加提供给定影操作的平均功率。
依照第六方面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在第一延迟末端与第二延迟末端之间设定了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
借助这种结构,即使次级端检测电流快速波动,也可以避免出现电流超出初级端电流限定值(在日本是15A)的情形,并且在交流电源所提供的电流的限制范围以内,可以为定影单元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
依照第七方面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当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增加时,在将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确定的定影功率提供给定影单元的供电时间与确定定影功率的电流检测时间之间将会设定第一延迟。当次级端电流减小时,在将基于次级端检测信号所确定的定影功率提供给定影单元的时间与确定定影功率的电流检测时间之间将会设定第二延迟。此外,在第一和/或第二延迟中,如果次级端电流的增加波动慢于预定波动,则将第一延迟设定得相对较长。如果次级端电流的减小波动快于预定波动,则将第二延迟设定得相对较短。
借助这种结构,即使在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快速波动的时候,也可以避免出现所述值超出初级端电流限定值的情形。
依照第八方面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部署了用于等待数据行的存储单元,在所述存储单元中,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都是作为数据保存的。
借助这种结构,在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波动的同时,当功率指示值变化时可以输出平滑变化的功率指示值,以便控制定影功率。
在第九方面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该单元保持了直流电源传输函数,以便从直流电源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中计算出直流电源的初级端电流,并且可以依据这个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计算的初级端电流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
借助这种结构,在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波动影响到初级端之前,可以基于从电流检测器输入的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与预设的直流电源传输函数的乘积来对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进行即时控制。相应的,在使用电流的限制范围以内,可以从交流电源向定影单元提供尽可能多的功率。
非常优选的是,对那些具有为纸上形成的色粉图像执行热定影处理的定影功能的单色或彩色打印机而言,本发明是非常适用的,此外,本发明还适用于相同类型的传真设备、相同类型的复印机以及这些设备的复合设备等等。
虽然在这里参考附图并借助实例而对本发明进行了全面描述,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各种修改和变化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除非这些修改和变化脱离了本发明的范围,否则应该将其视为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以内。

Claims (30)

1.一种能够在与交流电源相连的时候使用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预定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定影单元,该单元与交流电源相连,以便对图像形成单元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执行热定影操作;
通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包括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定影单元的整个图像形成设备;以及
供电系统,该系统为图像形成单元、定影单元以及通用控制单元提供功率,
其中所述供电系统包括:
直流电源,该电源的初级端与交流电源相连,次级端与负载相连,并且该电源提供直流功率;
功率控制单元,用于对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进行控制;以及
电流检测器,用于检测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以便向功率控制单元输出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
其中功率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根据电流检测器输出的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根据电流检测器输出的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定影功率的情况下,在定影功率减小时,功率控制单元连续不断地允许这种减小,以及在减小了定影功率之后直到经过预定时间,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将会限制定影功率的增加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功率控制单元将用于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的第一功率指示值与通用控制单元确定的用于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的第二功率指示值相比较,其中第一功率指示值是基于电流检测器获取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来确定的,所述功率控制单元从第一和第二功率指示值中选择一个较小的值,并且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基于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根据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定影功率的情况下,当定影功率减小时,功率控制单元连续不断地允许这种减小,并且在减小了定影功率之后直到经过预定时间,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将会限制定影功率的增加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功率控制单元预先设定一个阈值,所述阈值确定电流检测器所获取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的控制起始时间,预定的第一延迟是根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的上升波形穿越阈值的时间来设定的,预定的第二延迟则是根据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的下降波形穿越阈值的时间来设定的,并且其中将第一延迟设定成不大于第二延迟。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功率控制单元在第一延迟末端与第二延迟末端之间设定一个定影功率禁止增加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3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还包括:用于等待数据行的存储单元,该单元将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第一延迟或第二延迟作为数据加以保存,其中一旦确定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的输出变化,则连续地将那些与输出发生变化的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有关的数据存入所述存储单元,以及还在经过了存储单元中保存的第一或第二延迟之后,将关联于第一或第二延迟的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输出到定影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3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如果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增加,则在供电时间与电流检测时间之间设定第一延迟,其中所述供电时间是向定影单元提供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所确定的定影功率的时间,以及定影功率是基于所述电流检测时间确定的,
如果次级端电流减小,则在供电时间与电流检测时间之间设定第二延迟,其中所述供电时间是向定影单元提供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所确定的定影功率的时间,以及定影功率是基于所述电流检测时间确定的,
在第一和/或第二延迟中,如果次级端电流的增加波动比预定波动慢,则将第一延迟设定得相对较长,以及
如果次级端电流的减小波动比预定波动快,则将第二延迟设定得相对较短。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电流检测时间是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表示预定设定电流值的时间,而定影功率则是基于所述电流检测时间并通过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检测来确定的。
10.根据权利要求5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经过了依照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波动的第一或第二延迟之后,功率控制单元将会向定影单元输出功率指示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将与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有关的数据存入存储单元的过程中将会重新确定功率指示值的输出变化,以及基于与比在存储单元中已经保存的功率指示值早的新的功率指示值相关联的第一或第二延迟来输出新的功率指示值,
基于这些条件,所有与存储单元中已经保存的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相关的数据都被清除,以及
与新的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相关的数据则存入存储单元中的等待数据行的等待顺序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将与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有关的数据存入存储单元的过程中将会重新确定功率指示值的输出变化,以及基于与比在存储单元中已经保存的功率指示值早的新的功率指示值相关联的第一或第二延迟来输出新的功率指示值,
基于这些条件,所有与比新的功率指示值早存储的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相关的数据都被清除,
与先前保存的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相关的数据将被反复清除,直到在晚于存储单元等待数据行中的功率指示值的时间输出新的功率指示值为止,以及
当在晚于存储单元的等待数据行中的功率指示值的时间输出新的功率指示值时,与新的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相关的数据将会保存在存储单元中的等待数据行的末端。
13.根据权利要求5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响应于功率指示值的输出,从用于等待数据行的存储单元中清除功率指示值的数据,以及与功率指示值相关联的第一或第二延迟的数据,并且在等待数据行中依照存储顺序来移动保存在存储单元中的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的另外的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5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延迟是根据图像形成单元的操作模式而被保存在存储单元中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延迟判定单元,用于识别图像形成单元的操作模式,并且根据操作模式而从存储单元中读取关于第一和第二延迟的数据,以便选择第一和第二延迟。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延迟的长度是根据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波动幅度来调整的,其中所述幅度是基于定影单元操作模式而被预测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功率控制单元包括: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该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保持一个直流电源传输函数,以便从电流检测器输出的直流电源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中计算直流电源的初级端电流,以及该功率控制单元根据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计算的初级端电流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直流电源传输函数是预先从直流电源的次级端负载电流波形以及直流电源的初级端电流波形中获取的,并且直流电源传输函数是作为函数等式表而被保存在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中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7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将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从时域变换到Z域或频域,并且将变换到Z域或频域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与直流电源传输函数相乘,以及对于通过将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与直流电源传输函数相乘所获取的初级端电流,初级端电流计算单元将其逆变换到时域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7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直流电源传输函数的参数是从以下群组中选出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所述群组包括: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初级端电压、温度、功率因数以及初级端电流频率。
21.根据权利要求17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初级端电压是借助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以预定周期来进行采样的,
在直流电源传输函数中使用所采样的初级端电压作为参数,以及
基于初级端电压来计算初级端电流的瞬时值。
2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直流功率是单独提供到与直流电源相连的多个负载的,
电流检测器是为每一个与直流电源相连的负载部署的,并且所述电流检测器向功率控制单元输出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其中该信号是通过为每一个负载检测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来获取的,以及
功率控制单元根据多个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
23.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电流检测器与功率控制单元之间连接降噪单元。
24.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定影单元中使用电磁感应加热器。
25.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功率控制单元通过计算或是查阅表格来估算交流电源提供的电流,并且对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进行控制,以使估算的电流不会超出预定值。
26.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功率控制单元将用于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的第一功率指示值与用于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的第二功率指示值相比较,其中第一功率指示值是基于电流检测器获取的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来获取的,第二功率指示值是由通用控制单元确定的,并且功率控制单元从第一功率指示值与第二功率指示值中选择一个较小的值,以及,功率控制单元基于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功率。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如果基于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来控制提供给定影单元的定影功率,那么在定影功率减小的时候,功率控制单元将会连续不断地允许这种减小,并且在定影功率减小之后直到经过预定时间,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将会限制定影功率的增加控制。
28.根据权利要求26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还包括:用于等待数据行的存储单元,该单元将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第一延迟或第二延迟作为数据加以保存,其中一旦确定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的输出变化,则连续地将与输出发生变化的功率指示值以及第一或第二延迟有关的数据存入所述存储单元,此外还在经过了存储单元中保存的第一或第二延迟之后,将关联于第一或第二延迟的第一或第二功率指示值输出到定影单元。
29.根据权利要求26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如果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增加,则在供电时间与电流检测时间之间设定第一延迟,其中所述供电时间是向定影单元提供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所确定的定影功率的时间,并且定影功率是基于所述电流检测时间确定的,
如果次级端电流减小,则在供电时间与电流检测时间之间设定第二延迟,其中所述供电时间是向定影单元提供基于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所确定的定影功率的时间,并且定影功率是基于所述电流检测时间确定的,
在第一和/或第二延迟中,如果次级端电流的增加波动比预定波动慢,则将第一延迟设定得相对较长,以及
如果次级端电流的减小波动比预定波动快,则将第二延迟设定得相对较短。
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电流检测时间是次级端电流检测信号表示预定设定电流值的时间,而定影功率则是基于所述电流检测时间并通过直流电源次级端上的电流检测来确定的。
CN 200510081971 2004-07-15 2005-07-14 图像形成设备 Pending CN17251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09069 2004-07-15
JP2004209069 2004-07-15
JP2004355276 2004-12-08
JP2005044842 2005-02-2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3738A Division CN101799648A (zh) 2004-07-15 2005-07-14 图像形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5120A true CN1725120A (zh) 2006-01-25

Family

ID=35924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81971 Pending CN1725120A (zh) 2004-07-15 2005-07-14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72512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6145A (zh) * 2010-02-22 2011-09-21 株式会社理光 具有定影单元的成像设备
CN102540839A (zh) * 2007-03-30 2012-07-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629832A (zh) * 2011-02-01 2012-08-08 佳能株式会社 切换电源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63042B (zh) * 2006-04-03 2013-02-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定影单元的温度的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3042B (zh) * 2006-04-03 2013-02-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定影单元的温度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40839A (zh) * 2007-03-30 2012-07-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540839B (zh) * 2007-03-30 2014-12-3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196145A (zh) * 2010-02-22 2011-09-21 株式会社理光 具有定影单元的成像设备
CN102196145B (zh) * 2010-02-22 2014-05-07 株式会社理光 具有定影单元的成像设备
CN102629832A (zh) * 2011-02-01 2012-08-08 佳能株式会社 切换电源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29832B (zh) * 2011-02-01 2016-01-20 佳能株式会社 切换电源和图像形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848C (zh) 图象形成设备,用于控制该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温度控制装置
CN1278216C (zh) 设备关联管理系统、网络设备及设备关联管理方法
CN100345439C (zh) 视频处理装置、视频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277351C (zh) D类放大器
CN1171376C (zh) 压电变压器驱动电路
CN1158846C (zh) 光束扫描装置及成像装置
CN101080111A (zh) 电力存储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90750A (zh) 图像输入装置以及图像输入方法
CN10106830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应用程序执行方法
CN1777845A (zh) 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和安装到处理盒上的存储装置
CN1493938A (zh) 液体显影装置、液体显影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
CN1892485A (zh) 显影盒
CN1608857A (zh) 片材处理系统
CN1200571C (zh) 正交变换、逆正交变换方法及装置、编码、解码方法及装置
CN1530855A (zh) 布局系统和布局程序以及布局方法
CN1104802C (zh) 光束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886749A (zh) 记录装置
CN1248513C (zh) 彩色图象显示器中的自动白平衡调整电路
CN1188261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762716A (zh) 测量墨粉耗用量的设备及其方法
CN1540456A (zh) 加热装置、具有该加热装置的成像装置及加热方法
CN1835366A (zh) 开关转换器
CN1507202A (zh) 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终端、网络设备、终端程序、设备程序以及设备管理方法
CN1725120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584930A (zh) 图像要素的布局装置、布局程序及布局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60125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