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2996A - 一种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2996A
CN1712996A CN 200410049748 CN200410049748A CN1712996A CN 1712996 A CN1712996 A CN 1712996A CN 200410049748 CN200410049748 CN 200410049748 CN 200410049748 A CN200410049748 A CN 200410049748A CN 1712996 A CN1712996 A CN 1712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
driving
water drive
oil
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497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天郁
牛金刚
邵振波
陈福明
陈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qing Oilfie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qing Oilfie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qing Oilfie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qing Oilfield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4100497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712996A/zh
Publication of CN1712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29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考察油田的地质情况,得到油田基础数据;第二步,根据第一步中的数据,根据公式计算出该油田的聚驱控制程度;第三步,根据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数据,采用公式计算出开采量,以此作为油田产量的预测值。该方法计算简便,准确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时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聚合物驱油的油田三次采油中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采用聚合物驱油的油井中,在预测其产量的时候,仍然采用计算传统的水驱控制程度为预测标准,传统的水驱控制程度计算是以油井为中心,统计其与注入井的累积连通有效厚度与井组总有效厚度的百分比。但是在渗透率级差和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均相同、水驱控制程度皆为100%的地质模型中,若采用不同的油层平面分布,就会取得不同的聚驱最终效果,这说明水驱控制程度不能够准确的描述采用聚合物驱油的效果,也就更无法预测出油田的产量。
发明创造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聚合物驱油时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该方法计算简便,准确度高,省去了建立繁复的数学模型。
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考察油田的地质情况,得到油田基础数据;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中的数据,计算出该油田的聚驱控制程度,所述聚驱控制程度为在一定聚合物分子量条件下以聚合物溶液可波及的油层孔隙体积占油层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比,具体公式如下:
                          η=V/V
式中的V可由下公式计算得出:
其中,
η----聚驱控制程度
V----聚合物分子可波及的油层孔隙体积,m3
S聚i----第j油层第i井组聚驱井网可波及面积,m2
H聚i----第j油层第i井组聚合物分子可波及的注采井连通厚度,m
V----总孔隙体积,m3
Φ----孔隙度,小数
第三步,根据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数据,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出开采量,以此作为油田产量的预测值:
N水驱=η水驱·N
N聚驱=η聚驱·N
Q水驱=N水驱·γ水驱
Q聚驱=N聚驱·γ聚驱+(N水驱-N聚驱聚水,其中,
N水驱----水驱可及储油空间的储量
N聚驱----聚驱可及储油空间的储量
Q水驱----水驱过程中采出的油量
Q聚驱----聚驱过程中采出的油量
上述的一种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所述第三步中的公式可简化为:
Q聚驱=N聚驱·γ聚驱
上述的一种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针对全区的储油空间,采用聚合物驱的最终阶段采出程度就为:
γ’聚驱=η聚驱·γ聚驱
采用水驱的最终阶段采出程度就为:
γ’水驱=η聚驱·γ水驱
采用聚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幅度就为:
Δγ’=η聚驱·Δγ
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油田产量,经建立数模分析比较,误差可以控制比较小的范围内,因此,本发明可应用在油田打井之前,这样可以先预测出油田的产量再来衡量打井是否能够取得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数值模拟研究使用的两个典型地质模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大庆油田实际情况统计的聚驱控制程度与采收率提高值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源于发明人由数值模拟、现场实际效果分析和油层小层数据统计得到的聚驱控制程度对驱油效果影响的新认识。
图1是数值模拟研究使用的两个典型地质模型的示意图,每个模型均为正韵律的三层非均质模型,两地质模型的渗透率级差和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均是相同的,水驱控制程度皆为100%(见表1)。应用该模型在聚合物溶液浓度1000mg/L、注入速度0.16PV/a、聚合物用量640PV.mg/L的条件下计算。
参见图1示例和表1,以聚合物分子可以进入有效渗透率大于100×10-3μm2的油层为条件,计算模型I、II的聚驱控制程度分别为73.7%、80%,得到的聚合物驱最终采出程度分别为50.4%、51.6%,聚合物驱采收率提高值分别为9.8%、10.6%。说明在相同注入条件下,聚驱控制程度对聚驱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聚驱控制程度越低,聚驱最终效果越差;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井网对油层的控制程度结果差异是很大的,使用传统的水驱控制程度来代替聚驱油田的控制程度显然从意义上就不可取,对于聚驱开发油层来讲使用聚驱控制程度要比沿用传统的水驱控制程度更能体现油层地质条件对聚驱效果的影响程度。
表1五点法面积井网单一井组水驱、聚驱控制程摩及聚驱效果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比
  模型   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   渗透率级差   水驱控制程度%   聚驱控制程度%   聚驱最终采收率%   采收率提高值%
  I   0.62   5.7   100   73.7   50.4   9.8
  II   0.62   5.7   100   80.0   51.6   10.6
以五点法面积井网四注一采井组为例,假设有4个小层,各井小层数据见表2,沿用厚度法计算的水驱控制程度为100%。仅考虑油层平面上注采井间连通方向数,而不考虑渗透率的影响,计算得出聚驱控制程度为76.9%,比水驱控制程度低23.1%。考虑油层平面上注采井间连通方向数,若使用的聚合物分子量可以进入有效渗透率大于50×10-3μm2的油层,那么计算得出聚驱控制程度为69.2%,比水驱控制程度低30.8%,比不考虑渗透率影响计算得出的聚驱控制程度值低7.7%;若考虑聚合物分子量可进入有效渗透率大于100×10-3μm2的油层,那么计算得出聚驱控制程度为53.8%,比水驱控制程度低46.2%,比不考虑渗透率影响计算得出的聚驱控制程度值低23.1%。上述示例说明:油层发育状况的差异对聚驱控制程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使用的聚合物分子量越小,油层允许聚合物分子进入的渗透率界限越低,聚驱控制程度越大,但同时也制约了聚合物驱油效果。
表2  五点法面积井网单一井组水驱、聚驱控制程度计算结果对比
项目      1#水井      2#水井       3#水井       4#水井       油井   水驱控制程度%           聚驱控制程度%
  有效厚度m   渗透率×10-3μm2   有效厚度m   渗透率×10-3μm2 有效厚度m   渗透率×10-3μm2 有效厚度m   渗透率×10-3μm2 有效厚度m 渗透率×10-3μm2 不考虑渗透率 K>50 k>100
  1#层   2   70   2   120   2   40   2   100   2 100   100   100   75.0 50.0
  2#层   /   /   2   200   2   120   2   150   2 150   100   85.7   85.7 85.7
  3#层   2   90   /   /   /   /   2   350   2 200   100   66.7   66.7 33.3
  4#层   2   110   /   /   /   /   /   /   2 500   100   40.0   40.0 40.0
  合计   6   90   4   200   4   80   6   200   8 240   100   76.9   69.2 53.8
以大庆油田为例,从1996-1999年投入的目前即将结束的8个葡一组油层聚驱工业化区块的聚驱控制程度和聚驱采收率提高值的关系可看出(图2):由于受到井网井距及地质条件的影响,导致注聚区块聚驱控制程度不同,从而产生较大的聚驱效果差异。例如,聚驱控制程度较低的喇南中块东部(65.8%),采收率提高值只有9.1%;而采收率提高值较高的北二西东块(15.4%),它的聚驱控制程度达到79.7%。
对应上述地质模型,用得到的基础数据利用下面公式计算:
                          η=V/V
式中的V可由下公式计算得出:
N水驱=η水驱·N
N聚驱=η聚驱·N
Q水驱=N水驱·γ水驱
Q聚驱=N聚驱·γ聚驱+(N水驱-N聚驱聚水
该计算结果与表1所列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应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采收率与数模经计算机计算得出的采收率的误差很小,说明用本方法计算得到的产量,可以用于预测油田产量。
预测实例
(1)大庆油田喇南一区SIII3-10油层聚合物驱试验区
喇南一区SIII3-10油层以低弯曲分流河道沉积为主,河道宽度一般在300m~500m,最窄小的河道宽度为100m。该油层有效渗透率分布范围多在200~300×10-3μm2。喇南一区试验中心区在212m注采井距条件下,选用1500万分子量聚合物注入。以1500万分子量聚合物可以进入有效渗透率大于100×10-3μm2的油层计算,计算结果(见表4)表明:该试验区中心井区聚驱可控制SIII3-10油层组80.1%的孔隙体积。说明喇南一区在现井网条件下SIII3-10油层组的连通状况比较好,其聚驱控制程度均较高,这为将来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准备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根据该区块密闭取心井岩心分析资料统计SIII3-10油层组纵向非均质变异系数为0.65,聚驱初期含水94.5%,以聚合物用量为640PV.mg/L预计聚驱可提高采收率10%。
表4  喇南一区中心井区SIII3-10油层聚驱控制程度统计表
层号 全区   聚驱可控
       有效渗透率>=0.05um2        有效渗透率>=0.1um2
  碾平厚度m   孔隙体积×104m3   连通碾平厚度m   孔隙体积×104m3   占全区比例%   连通碾平厚度m   孔隙体积×104m3   占全区比例%
  SIII3   16.5   39.1   19.9   15.4   39.3   18.7   14.7   37.6
  SIII4-7   37.2   87.9   36.3   82.4   93.8   34.8   78.8   89.7
  SIII8   21.5   51.7   22.3   49.2   95.2   21.7   48.1   93.0
  SIII9-10   11.8   28.9   12.8   24.8   86.0   12.7   24.6   85.3
  SIII4-10计   70.5   168.4   71.3   156.4   92.9   69.2   151.5   90.0
  合计   87.0   207.5   91.2   171.8   82.8   87.9   166.2   80.1
注:面积0.54km2,注采井距212m。
(2)大庆油田北一区一、二排西部中新201站SIII组油层聚合物驱试验区
该区SIII组油层主要以三角洲内前缘相沉积,按照细分沉积相研究结果,将其归纳为三种沉积类型:条带状分布的河道砂体、大面积分布的主体薄层砂和零散分布的砂体。试验区采用175m注采井距,由于油层连续性差,平面矛盾突出,注采关系难以完善。采用1000-1200万分子量的聚合物,以该分子量可以进入有效渗透率大于50×10-3μm2的地层孔隙计算,计算结果(见表5)表明:该区块聚驱可控制SIII组65.9%的孔隙体积,油层组纵向上只有SIII5+6、SIII8、SIII9层的聚驱控制程度超过或接近70%。根据该区块密闭取心井岩心分析资料统计SIII油层组纵向非均质变异系数为0.62,聚驱初期含水90%,以聚合物用量为540PV.mg/L预计聚驱可提高采收率6.8%。
表5  北一、二排西部中新201站上返SIII油层组聚驱控制程度统计表
层号 全区   聚驱可控
      有效渗透率>=0.05um2            有效渗透率>=0.1um2
  碾平厚度(m)   孔隙体积(m3)   连通个数   连通碾平厚度(m)   孔隙体积(m3)   占全区比例(%) 连通个数   连通碾平厚度(m)   孔隙体积(m3)   占全区比例(%)
  SIII2   12.2   196839   13   9.3   61999   31.5   7   5.8   40353   20.5
  SIII3   28.8   478750   60   27.4   300806   62.8   39   20.1   181242   37.9
  SIII4   26.6   464863   39   26.2   249382   53.6   29   22.1   191007   41.1
  SIII5+6   42.8   732966   74   43.9   573475   78.2   51   38.3   399522   54.5
  SIII8   30.9   526883   36   30.3   398108   75.6   34   30.2   376454   71.4
  SIII9   30.7   511943   49   28.4   349890   68.3   43   26.6   304241   59.4
  SIII10   15.7   281312   23   15.3   169727   60.3   20   13.1   142322   50.6
  合计   187.7   3193554   294   180.7   2103387   65.9   223   156.2   1635140   51.2
注:面积1.8km2,注采井距175m。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1)体积法计算聚合物驱控制程度,不仅考虑了油层平面上的连通状况,而且还考虑了聚合物分子能够进入的孔隙空间大小,从而实现了聚合物驱油层主要特性的量化。
(2)对于聚驱开发油层来讲使用聚驱控制程度要比沿用传统的水驱控制程度更能体现油层地质条件对聚驱效果的影响程度。
(3)在相同注入条件下,聚驱控制程度对聚驱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聚驱控制程度越低,聚驱效果越差。

Claims (3)

1、一种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考察油田的地质情况,得到油田基础数据;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中的数据,计算出该油田的聚驱控制程度,所述聚驱控制程度为在一定聚合物分子量条件下以聚合物溶液可波及的油层孔隙体积占油层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比,具体公式如下:
                  η=V/V
式中的V可由下公式计算得出:
其中,
η----聚驱控制程度
V----聚合物分子可波及的油层孔隙体积,m3
S聚i----第j油层第i井组聚驱井网可波及面积,m2
H聚i----第j油层第i井组聚合物分子可波及的注采井连通厚度,m
V----总孔隙体积,m3
Ф----孔隙度,小数
第三步,根据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数据,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出开采量,以此作为油田产量的预测值:
N水驱=η水驱·N
N聚驱=η聚驱·N
Q水驱=N水驱·γ水驱
Q聚驱=N聚驱·γ聚驱+(N水驱-N聚驱聚水,其中,
N水驱----水驱可及储油空间的储量
N聚驱----聚驱可及储油空间的储量
Q水驱----水驱过程中采出的油量
Q聚驱----聚驱过程中采出的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的公式可简化为:
Q聚驱=N聚驱·γ聚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全区的储油空间,采用聚合物驱的最终阶段采出程度就为:
γ’聚驱=η聚驱·γ聚驱
采用水驱的最终阶段采出程度就为:
γ’水驱=η聚驱·γ水驱
采用聚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幅度就为:
Δγ’=η聚驱·Δγ
CN 200410049748 2004-06-25 2004-06-25 一种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 Pending CN17129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49748 CN1712996A (zh) 2004-06-25 2004-06-25 一种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49748 CN1712996A (zh) 2004-06-25 2004-06-25 一种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2996A true CN1712996A (zh) 2005-12-28

Family

ID=35718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49748 Pending CN1712996A (zh) 2004-06-25 2004-06-25 一种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71299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7108B (zh) * 2009-07-03 2013-02-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低渗碎屑岩油气藏储量确定方法
CN103266881A (zh) * 2013-05-22 2013-08-28 中国石化集团华北石油局 一种致密低渗气田多级压裂水平井产量预测方法
CN104778378A (zh) * 2015-05-05 2015-07-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油气田产量递减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CN104951842A (zh) * 2014-03-27 2015-09-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油田产量预测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7108B (zh) * 2009-07-03 2013-02-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低渗碎屑岩油气藏储量确定方法
CN103266881A (zh) * 2013-05-22 2013-08-28 中国石化集团华北石油局 一种致密低渗气田多级压裂水平井产量预测方法
CN103266881B (zh) * 2013-05-22 2015-05-20 中国石化集团华北石油局 一种致密低渗气田多级压裂水平井产量预测方法
CN104951842A (zh) * 2014-03-27 2015-09-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油田产量预测方法
CN104951842B (zh) * 2014-03-27 2018-11-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油田产量预测方法
CN104778378A (zh) * 2015-05-05 2015-07-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油气田产量递减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CN104778378B (zh) * 2015-05-05 2017-11-2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油气田产量递减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9285A (zh) 多层砂岩油藏近极限含水期轮替水驱方法
CN108960651A (zh) 一种致密油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完井效率的综合评价方法
CN102777157A (zh) 一种co2驱油气水异井注入油藏混驱开发方法
CN106150463B (zh) 一种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注入压力升幅确定方法
CN107545088A (zh) 一种常压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方法
CN103939066A (zh) 一种一注多采井组定注水量确定油井产液量的方法
CN110056346B (zh) 一种基于趋势变化函数的油藏三维原始含水饱和度模拟方法
CN1828010A (zh) 非均质油层多段塞等流度聚能平行同步驱油方法
CN1749780A (zh) 油气藏三元分类方法
CN105386751A (zh) 一种基于油藏渗流模型的水平井测井产能预测方法
CN112686779B (zh) 一种地基土标准土层层序划分方法
CN112983368B (zh) 一种注采优化协同化学驱实现原油均衡驱替的方法
CN110863806B (zh) 一种二氧化碳驱气体前缘动态变化预测方法
CN107060705A (zh) 一种co2驱油藏气窜通道动态反演方法
CN109858177A (zh) 一种基于拟流线法的底水油藏水平井水驱数值模拟方法
CN1712996A (zh) 一种油田产量的预测方法
US20200392842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vertical well stratified fracturing crack lengths based on interlayer equilibrium displacement
CN1912340A (zh) 聚合物驱分阶段综合含水油藏工程预测方法
CN101074600A (zh) 岩心解剖微观分析方法
CN104727789B (zh) 中高渗砂岩油藏水驱波及系数及过水倍数动态描述方法
CN1712997A (zh) 一种控制聚驱效果的方法
CN101592027B (zh) 一种依据修正毛管数曲线的复合驱油方法
CN1614193A (zh) 利用相渗透率改善剂提高采收率的压裂方法
CN108868715A (zh) 运用分形理论确定基质-高渗条带化学驱剩余油分布及运移规律的方法
CN105156083A (zh) 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