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5690A - 用于并行操作基于标准的和私有的资源的数据通信系统、计算机以及数据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并行操作基于标准的和私有的资源的数据通信系统、计算机以及数据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85690A
CN1685690A CNA038233975A CN03823397A CN1685690A CN 1685690 A CN1685690 A CN 1685690A CN A038233975 A CNA038233975 A CN A038233975A CN 03823397 A CN03823397 A CN 03823397A CN 1685690 A CN1685690 A CN 1685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videoconference
computer
transport protocol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233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85690B (zh
Inventor
U·兰格
B·博滋奥内克
R·滋梅曼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fy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685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5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85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5690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6Call signalling protocols; H.323 and rel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04L65/4046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with distributed flo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8Interfacing a video terminal to a particular transmission medium, e.g. ISD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通信方法、一个数据通信系统(1)以及用于一个数据通信系统(1)的计算机(15a),其中该数据通信系统(1)具有多个客户机(12a,12b,12c,13a,13b)。计算机(15a)包括一个支持第一数据传输协议的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20a),还包括另一个既支持第一协议、又支持第二协议的数据处理设备(21),其中第二协议也由客户机(12a,12b,12c,13a,13b)支持。该数据通信系统允许统一的资源管理而不依赖于所连接的资源的类型和位置,或统一的系统控制接口,以控制既基于H.323标准又基于TDM/PCM的私有资源。

Description

用于并行操作基于标准的和私有的资源 的数据通信系统、计算机以及数据通信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数据通信系统、一个用于数据通信系统中的计算机、以及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8的前序部分的数据通信方法。
通过因特网的数据传输的重要性仍在继续提高。因特网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数据网或(更确切地说)由多个不同的、彼此之间例如通过所谓的路由器相连的数据网络。
在因特网中,一个或多个中央计算机或中央电脑(服务器计算机)分别与远离其布置的客户机、例如一个(固定的或可携带的)电脑、一个电话等等(和/或与其它的中央计算机)进行通信。
该通信在应用所谓的因特网协议、特别是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网际协议(IP,InternetProtocol)、简称TCP/IP的情况下实现。
为此,例如在各自的客户机和各自的中央计算机上安装一个软件,该软件可以理解和分析利用TCP/IP协议(套接字或TCP/IP栈)。
越来越多的私人(也就是通常只由一定的、被授权的个人可使用的)数据网络基于因特网的技术和概念。这样的数据网络被称为内部网。
在一个内部网(相应地如在因特网中一样)中,例如一个相应的中央计算机在使用因特网协议、特别是TCP/IP协议的情况下与远离其布置的客户机、例如(固定的或可携带的)电脑、电话等等(和/或与其它的、中央计算机)通信。
为了传输相应的内部网数据,该数据被分别划分成单个包,并且随后以异步方式被发送。
以这种方式例如可能的是,两个连接在该内部网上的客户机交换语音数据和/或图像数据,例如彼此“打电话”(VoIP=通过网际协议的语音(Voice over IP))、也就是交换语音电话数据、和/或图像电话数据,等等。
此外,(多于两个,例如三个、四个或五个)客户机可以通过内部网举行电话会议或视频会议。
同时连接在该内部网上的计算机起着会议控制单元、例如起着“混音器”的作用,以使由不同的、参加会议的客户机分别独立发送给计算机的语音电话数据和/或图像电话数据合并或混合,并且随后将相应的(被混合的)数据通过内部网发送给相应的(其余的)参加会议的客户机。
为了交换电话数据或视频会议数据,可以使用建立在TCP/IP协议之上的、“开放的”或标准化的协议、例如H.323协议。
可替代地,在内部网中取代单个的、起着会议控制单元的作用的计算机,也可以装设多个会议控制单元计算机,其中每个计算机基于上述的标准协议、特别是H.323协议可以在一定的时刻最多针对预定数量的客户机起着“混音器”的作用或最多针对预定数量的电话会议或视频会议起着会议控制单元的作用。
如果(由于过载)会议控制单元计算机之一不能处理由一定客户机提出的执行电话会议或视频会议的询问,则另一个会议控制单元计算机承担控制相应电话会议或视频会议(也就是针对各自的客户机起着会议控制单元、特别是起着“混音器”的作用)。
内部网可以借助一台相应的中央计算机连接在因特网上,和/或通过同一台、或一台其他的中央计算机、例如一个相应的电信装置、特别是一个PBX计算机(PBX=专用小交换机(Private BranchExchange))连接在电话网上。
通过电话网的数据通信可以例如基于POTS(普通老式电话业务(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数据传输协议、或者例如基于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数据传输协议来实现,或者例如基于xDSL(x数字用户线(xDigitalSubscriber Line))数据传输协议、例如借助ADSL数据传输(ADSL=异步数字用户线(Asynchronous Digital Subscriber Line))来实现。
借助电信装置或PBX计算机实现,一定的、连接在内部网上的客户机、例如电话可以与(外部的)连接在电话网上的装置、例如电话通信。
为了在PBX计算机和客户机之间通信,可以例如使用建立在TCP/IP协议之上的、公司专用的协议。
如果应该在多个(特别是多于两个,例如三个、四个或五个)外部的和/或内部的TDM客户机或PCM客户机或TDM装置或PCM装置之间举行(电话)会议,则各自的PBX计算机可以起着会议控制单元的作用,特别是起着“混音器”的作用,以使由不同的、参加会议的客户机或装置分别独立发送给PBX计算机的(语音)数据合并或混合,并且随后将相应的(被混合的)数据发送给相应的(其余的)参加会议的客户机或装置、特别是电话。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数据通信系统、一种新型的计算机以及一种新型的数据通信方法。
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17和18的主题实现该目标以及其它目标。
本发明的有利的扩展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提供了一种具有多个客户机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装设一个支持一定的、第一数据传输协议的电话数据处理设备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以及一个不仅支持第一数据传输协议、而且支持第二数据传输协议的数据处理设备,该数据处理设备将接收到的数据这样转化并转交给电话数据处理设备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使得不仅支持第一数据传输协议、而且支持第二数据传输协议的客户机可使用该数据。
第二数据传输协议可以有利地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化的协议,例如是基于H.323或基于H.225/H.245的协议,并且第一数据传输协议是一个私有的或元协议、例如基于PCM或基于TDM的协议。
因此使得(与现有技术相反)并行操作基于H.323标准的、并且私有的、例如基于PCM或基于TDM的资源成为可能。
以下本发明借助多个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被阐述。
在此示出了:
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数据通信系统的示意图;以及
图2:在图1中示出的系统处应用的通信控制计算机的结构及工作方式的示意图。
在图1中示出的数据通信系统1处,多个(例如5-300个、特别是10-150个)客户机2a、2b、2c、3a、3b,例如多个电话3a、3b和多个计算机2a、2b、2c被连接在第一内部网数据网络A上。
该第一内部网数据网络A具有一个电信装置或一台起着电信装置的作用的中央计算机5、特别是一台PBX计算机(PBX=专用小交换机),该中央计算机5针对客户机2a、2b、2c、3a、3b起着通信控制设备的作用,特别是起着电话交换装置的作用,以使第一内部网数据网络A(或连接在其上的客户机2a、2b、2c、3a、3b)与一个电话网(例如与公共电话网)相连。
中央计算机5或客户机2a、2b、2c、3a、3b连接在第一内部网数据网络A可以例如借助连接在一个相应的总线系统上的线路6a、6b、6c、7a、7b、9实现。
客户机2a、2b、2c、3a、3b以及中央计算机5(如以下被更详细地阐述的那样)在应用因特网协议、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CP)或网际协议(IP)、简称TCP/IP的情况下进行通信。
为此例如在各自的客户机2a、2b、2c、3a、3b或在中央计算机5上安装一个软件(所谓的栈),该软件可以理解并分析利用相应的因特网协议。
为了通过该第一内部网数据网络A在客户机2a、2b、2c、3a、3b和中央计算机5之间传输数据,该数据(如在网际协议中通用的那样)被划分成单个包。
如果客户机2a、2b、2c、3a、3b之一通过电话网与一个相应的、外部的、未直接连接在该第一内部网数据网络A上的装置(例如电话10a、10b、10c)通信,则相应的(由各自的客户机2a、2b、2c、3a、3b以上述方式、也就是基于网际协议发送的)数据由中央计算机5转换为相应的POTS-(普通老式电话业务)、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或xDSL-(x数字用户线)数据,并通过线路11发送给电话网(或相反地,由各自的电话10a、10b、10c通过电话网接收到的POTS-或ISDN-数据由中央计算机5以上述方式通过第一内部网数据网络A转交给各自的客户机2a、2b、2c、3a、3b)。
如在图1中另外示出的那样,内部网数据网络通过电信装置或中央计算机5除了可连接在电话网上,附加地还可以(在需要时)连接在因特网上(确切地说不直接地通过电话网、以及ISP(因特网业务供应商)的计算机5a)。
如果客户机2a、2b、2c、3a、3b之一与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装置、例如计算机10d、10e通信,则由中央计算机5建立到ISP计算机5a的电话连接(例如POTS-、ISDN-、或xDSL-、特别是ADSL-连接),该ISP计算机然后分配给中央计算机5或各自的客户机2a、2b、2c、3a、3b一个临时IP地址(网际协议地址),并促使建立相应的因特网连接(以致然后通过因特网、以及电话网(和在中间连接ISP计算机5a、以及中央计算机5的情况下),数据可以在各自的客户机2a、2b、2c、3a、3b和各自的计算机10d、10e之间被交换)。
根据图1,数据通信系统1还具有除了第一内部网数据网络A以外的多个其它的、与该第一内部网数据网络A已经相连或可以相连的内部网数据网络、例如第二内部网数据网络B、以及第三内部网数据网络C、等等。
第二和第三内部网数据网络B、C分别具有如第一内部网数据网络A一样对应的多个(例如5-300个、特别是10-150个)客户机12a、12b、12c、13a、13b,例如多个电话13a、13b和多个计算机12a、12b、12c。
第二和第三内部网数据网络B、C同样除了被连接在上述电话网上,附加地还被连接在因特网上,确切地说与第一内部网数据网络A不同直接并持续地例如借助相应的(固定)专用线路19a、19b被连接。
第二和第三内部网数据网络B、C分别具有相应地与第一内部网数据网络A类似的一个电信装置或一个起着电信装置的作用的中央计算机15a、15b、特别是一个PBX计算机(PBX=专用小交换机),该中央计算机针对客户机12a、12b、12c、13a、13b起着通信控制设备的作用,特别是起着交换装置的作用,以使内部网数据网络(或在其上连接的客户机12a、12b、12c、13a、13b)与电话网或因特网相连。各自的中央计算机15a、15b通过相应的专用线路19a、19b持续地连接在因特网上(也就是永久“在线”)。
各自的中央计算机15a、15b或客户机12a、12b、12c、13a、13b连接在第二或第三内部网数据网络B、C可以例如相应地如在第一内部网数据网络A中那样借助连接在相应的总线系统上的线路16a、16b、16c、17a、17b、9b、9c来实现。
如以下继续更详细地阐述的那样,客户机12a、12b、12c、13a、13b和各自的中央计算机15a、15b在应用因特网协议、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CP)或网际协议(IP)、简称TCP/IP的情况下进行通信。
为此例如在各自的客户机12a、12b、12c、13a、13b或在各自的中央计算机15a、15b上安装一个软件(所谓的栈),该软件可以理解并分析利用相应的因特网协议。
如果客户机12a、12b、12c、13a、13b之一与一个相应的、外部的、未直接连接在该内部网数据网络上、可是连接在电话网上的装置(例如上述的电话10b)通信,则该相应的(由各自的客户机12a、12b、12c、13a、13b以上述方式、也就是基于网际协议发送的)数据由各自的中央计算机15a、15b转换为相应的POTS-、ISDN-或xDSL-数据,并通过线路9a、9d发送给电话网(或相反地,由电话10b通过电话网接收到的POTS-、ISDN-或xDSL-数据由各自的中央计算机15a、15b以上述方式通过内部网数据网络B、C转交给各自的客户机12a、12b、12c、13a、13b)。
各自的中央计算机15a、15b或连接在其上的客户机12a、12b、12c、13a、13b具有一个永久的、由一个多位数组成的IP地址(网际协议地址),以致在建立了相应的因特网连接之后,数据可以在相应的、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装置、例如上述的计算机10d以及各自的中央计算机15a、15b之间被交换,或在中间连接各自的中央计算机15a、15b的情况下在各自的、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装置、例如计算机10d和各自的客户机12a、12b、12c、13a、13b之间交换数据。
如在图1中另外示出的那样,数据通信系统1可以可替代地具有一个或多个分别通过相应的线路6d、16d、16e连接在各自的内部网数据网络A、B、C上(或连接在相应的总线系统上)的中央计算机8、18a、18b(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该中央计算机8、18a、18b可以传统的、本身已知的方式被用作控制单元,以执行相应的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但是在当前的数据通信系统1中该中央计算机8、18a、18b也可以被放弃,如以下更进一步阐述的那样,或其功能可以由上述的电信装置或中央PBX计算机5、15a、15b来承担。
相应的中央计算机8、18a、18b其中分别起着“混音器”的作用,以使由不同的、参加会议的客户机(例如客户机2a、2b、12a)通过相应的内部网数据网络A、B、C分别独立发送给相应的中央计算机8、18a、18b的语音电话数据和/或图像电话数据合并或混合,并且随后将相应的(被混合的)数据通过各自的内部网数据网络A、B、C发送给相应的(其余的)参加会议的客户机2a、2b、12a。
为了传输数据或为了控制数据传输,在此应用了建立在TCP/IP协议之上的、“开放的”或标准化的协议、例如H.225/H.245协议或H.323协议。
为此在相应的客户机2a、2b、12a或中央计算机8、18a、18b的(此处未示出的)储存设备上必须安装一个软件,该软件支持(特别是可以理解和分析利用)相应的H.225/H.245协议或H.323协议。
每台中央计算机8、18a、18b可以在一定的时刻最多针对预定数量的客户机2a、2b、12a起着“混音器”的作用或最多针对预定数量的同时待执行的电话会议或视频会议起着会议控制单元的作用。
如果(由于过载)中央计算机8、18a、18b之一不能处理由一定的客户机2a、2b、12a提出的执行电话会议或视频会议的询问,则一台另外的中央计算机8、18a、18b就承担控制相应的电话会议或视频会议(也就是针对各自的客户机2、2b、12a起着会议控制单元、特别是起着“混音器”的作用)。
如以下还进一步阐述的那样,在图1中示出的数据通信系统1处,为了在相应的PBX计算机5、15a、15b(PBX=专用小交换机)与各自的客户机2a、2b、2c、3a、3b、12a、12b、12c、13a、13b之间通信,可以并行地例如不仅应用建立在TCP/IP协议之上的、公司专用的、私有的协议(例如西门子有限公司的一种元协议),例如相应的传统的TDM协议或PCM协议(TDM=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Multiple),PCM=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以及同样建立在TCP/IP协议之上的、“开放的”或标准化的协议、例如上述的H.225/H.245协议或H.323协议(因此PBX计算机5、15a、15b如从下面的描述中将清楚的那样)可以承担对应于中央计算机8、18a、18b的功能的作为用于执行相应的、基于H.225/H.245协议或H.323协议的和/或基于TDM/PCM协议的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的控制单元的功能(也就是中央计算机8、18a、18b可替换地被放弃))。
如在图2中所示的那样,PBX计算机(此处:PBX计算机15a,以及相应的还有相应的类似PBX计算机15a被建立和设立的PBX计算机5、15b)为此分别至少具有一个承担网关的功能的部件20a(或多个、例如在两个和七个之间的网关部件20b,该网关部件20b如同网关部件20a那样相应类似地被建立和设立),以及一个(特别是正好一个)承担关守的功能的部件21。
PBX计算机15a在本实施例中被安排为私有的计算机系统(也就是被安排为“嵌入式系统”),可替换地例如也可想象安排为(非私有的)PC系统。
网关部件20a、20b被如此设立,以致该网关部件不仅与关守部件21(参看箭头Q)、而且与相应的客户机2a、2b、2c、3a、3b、12a、12b、12c、13a、13b(参见箭头R)(仅仅)通过上述的元协议或公司专用的、建立在TCP/IP协议之上的协议、特别是TDM协议或PCM协议通信。
在网关部件20a、20b、特别是那里装设的TDM/PCM耦合场接入设备23a、23b的一个(此处未示出的)储存设备上,必须为此安装一个软件,该软件支持(也就是可以理解和分析利用)相应的TDM/PCM协议。
如在图2中另外示出的那样,网关部件20a、20b具有一个带有一个DSP、特别是一个MMP的数据处理设备22a、22b(DS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MMP=多媒体处理器),该数据处理设备通过TDM/PCM耦合场接入设备23a、23b被连接在TDM/PCM耦合场上(以致网关部件20a、20b、特别是MMP数据处理设备22a、22b可以与关守部件21(箭头Q)或一个或多个客户机2a、2b、2c、3a、3b、12a、12b、12c、13a、13b(箭头R)通信)。
如果在多个(特别是多于两个,例如三个、四个或五个)内部的客户机12a、12b、12c、13a、13b(也就是在与分别中央控制通信的PBX计算机15a相同的内部网数据网络B中所包含的客户机12a、12b、12c、13a、13b)和/或外部客户机2a、2b、2c、3a、3b(也就是不同于分别中央控制通信的PBX计算机15a的内部网数据网络A、C中所包含的客户机2a、2b、2c、3a、3b)之间应举行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则如下被更详细地阐述的那样在各自的PBX计算机15a中装设的(必要时由关守部件21相应选出的)网关部件20a(特别是MMP数据处理设备22a)起着“混音器”的作用,以使由不同的、参加会议的客户机2a、2b、2c、3a、3b、12a、12b、12c、13a、13b分别独立发送给PBX计算机15a的语音电话数据和/或图像电话数据合并或混合。
在此,数据可以由相应的客户机2a、2b、2c、3a、3b、12a、12b、12c、13a、13b根据该数据是否支持上述的“开放的”或标准化的H.225/H.245协议或H.323协议、或者上述的公司专用的或元的TDM/PCM协议而分别任意相应地或者基于H.225/H.245协议或H.323协议、或者基于TDM/PCM协议被发送(其中在基于H.225/H.245协议或H.323协议发送时,(与在基于TDM/PCM协议发送时的数据不同的)数据不是直接由网关部件20a分析利用(相应地如通过箭头R表明的那样),而是由关守部件21首先转化为相应的基于TDM/PCM协议的数据,并随后被转交给网关部件20a(相应地如通过箭头S和箭头Q表明的那样))。
相应被混合的数据由网关部件20a分别始终以基于TDM/PCM协议的数据形式发出(其中,在数据发送给仅仅支持上述标准化的H.225/H.245协议或H.323协议、而不支持上述公司专用的或元的TDM/PCM协议的客户机2a、2b、2c、3a、3b、12a、12b、12c、13a、13b之前,数据(与在支持TDM/PCM协议的客户机2a、2b、2c、3a、3b、12a、12b、12c、13a、13b的情况中不同)不是被直接转交给相应的客户机(相应的如通过箭头R表明的那样),而是由关守部件21首先转化为相应的基于H.225/H.245协议或H.323协议的数据,并随后才被转交给相应的客户机2a、2b、2c、3a、3b、12a、12b、12c、13a、13b(相应地如通过箭头S和箭头Q表明的那样)),因此相应的协议或协议选择也通过关守部件21来“封装”。
除了上述的“混音器”功能,网关部件20a还针对全体的、被装设的、特别是参加各自的通信过程、例如相应的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的客户机2a、2b、2c、3a、3b、12a、12b、12c、13a、13b满足所谓的“保留音乐(Music on Hold)”功能(MoH功能),也就是在相应的时刻(例如在交换过程期间)在相应的客户机2a、2b、2c、3a、3b、12a、12b、12c、13a、13b处播放相应的、储存在未示出的储存设备上的语音信号或声音信号(或相应的图像信号)(例如一段中间音乐)。
此外如上面已经阐述过的那样,相应的网关部件20a(特别是那里装设的TDM/PCM耦合场接入设备23a)还负责传输数据给TDM/PCM耦合场网或从TDM/PCM耦合场网接收数据(例如通过线路9b通过内部的内部网数据网络B,或例如通过线路9a通过外部的电话网)。(与此相对,针对关守部件20b,一个那里装设的接口设备24(根据需求)或者负责基于TDM/PCM协议或H.225/H.245协议的数据传输(例如通过线路9b通过内部的内部网数据网络B,或例如通过线路19a外部通过因特网))。
网关部件20a(以及另外的、必要时被装设的网关部件20b,和必要时另外的、在数据通信系统1中用于执行相应的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或作为混音器合适的、特别是(例如在另外的内部网数据网络A、C中)存在的网关部件(如果该网关部件正好可用)的例如基于TDM/PCM的“资源”)的控制通过在关守部件21中装设的IP网络控制设备25或IP网络控制器(IPNC,IP Network Controller)(确切地说,如在图2中通过箭头Q表明的那样,通过发送相应的基于TDM/PCM协议的控制数据)实现。
相应地,相应的在各自的内部网数据网络B中存在的基于H.225/H.245协议或H.323协议的“资源”、例如正好可用的通过上述中央计算机18a提供的“资源”并且必要时其它的(正好可用的)在数据通信系统1中用于执行相应的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的或作为混音器合适的、基于H.225/H.245协议或H.323协议的“资源”、特别是上述的在其它内部网数据网络A、C中(或例如在因特网中)通过中央计算机8、18b提供的“资源”的控制同样通过装设在关守部件21中的IP网络控制设备25(确切地说,如在图2中通过箭头S表明的那样,通过相应地发送基于H.225/H.245协议或H.323协议的控制数据)实现。
因此从PBX计算机15a、特别是从关守部件21出发,在IP网络控制设备25的控制下,(根据需求)不仅在各自的内部网数据网络B中存在的、也就是“本地的”资源被存取,而且在其它内部网数据网络A、B或通过因特网或电话网可调用的“远离的”资源也可以被存取(确切地说,选择性地在使用例如H.225/H.245协议、或例如TDM/PCM协议的情况下,由此不仅基于H.323协议而且基于TDM/PCM协议的资源可被使用)。
每个“资源”(也就是每个网关部件20a、20b,每个计算机8、18a、18b等)可以在一定的时刻最多针对预定数量的客户机2a、2b、2c、3a、3b、12a、12b、12c、13a、13b用作“混音器”(或在一定的时刻,最多针对预定数量的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资源的分配根据相应的客户机2a、2b、2c、3a、3b、12a、12b、12c、13a、13b的询问(依赖于资源的目前的满载或可用性)通过一个(具有资源管理(RM-,Resource Management)设备27和呼叫处理(CP-,Call Processing)设备28的)与上述的IP网络控制设备25通信的资源控制设备26实现。
如果(由于过载)相应的资源不能处理由一定的客户机2a、2b、2c、3a、3b、12a、12b、12c、13a、13b提出的执行电话会议或视频会议的询问,则关守部件21(更确切地说:资源控制设备26通过IP网络控制设备25)通过发送相应的基于TDM/PCM协议或H.225/H.245协议或H.323协议的控制数据促使上述资源的其他资源接受相应的电话会议或视频会议(也就是针对各自的客户机2a、2b、2c、3a、3b、12a、12b、12c、13a、13b起着“混音器”的作用)。
由此一个统一的资源管理被实现,而不依赖与所连接的资源的类型和位置,或者实现一个统一的用于控制不仅基于H.323标准而且基于TDM/PCM的、私有资源的系统控制接口。
在此,通过上面描述的关守功能和网关功能的模块化/划分成不同部件可节省H.323栈许可。

Claims (18)

1.具有多个客户机(12a、12b、12c、13a、13b)的数据通信系统(1),
其特征在于,
-装设一个支持第一数据传输协议的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20a),
-装设一个不仅支持第一数据传输协议、而且支持第二数据传输协议的数据处理设备(21),该数据处理设备(21)将接收到的数据这样转化,并将该数据转交给该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20a),使得该数据可由不仅支持第一数据传输协议而且支持第二数据传输协议的客户机(12a、12b、12c、13a、13b)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20a)和数据处理设备(21)被布置在一台计算机、特别是一台服务器计算机(15a)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1),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15a)是一台PBX计算机。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数据传输协议是一种开放的、标准化的协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数据传输协议是一种基于H.323或基于H.225/H.245的协议或一种基于SIP的协议。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协议是一种私有协议或元协议。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协议是一种基于PCM或基于TDM的协议。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数据传输协议是一种基于TCP/IP的数据传输协议。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1),
其特征在于,
支持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协议的客户机(12a、12b、12c、13a、13b)和支持第二数据传输协议的客户机(12a、12b、12c、13a、13b)同时在使用所述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20a)的情况下共同相互举行一次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1),
其特征在于,
一个或多个客户机(12a、12b、12c、13a、13b)被连接在一个内部网数据网络(B)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1),
其特征在于,
一个或多个客户机(12a、12b、12c、13a、13b)被布置在所述内部网数据网络(B)之外,特别是被连接在一个另外的内部网数据网络(A、C)上。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20a)被连接在所述内部网数据网络(B)上。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1),
其特征在于,
装设一个另外的、支持第一数据传输协议的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20b),其可以替代所述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20a)被使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另外的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20b)被连接在所述内部网数据网络(B)上,或者
所述另外的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20b)被布置在所述内部网数据网络(B)之外,特别是被连接在所述另外的内部网数据网络(A、C)上。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1),
其特征在于,
装设了一个附加的、支持所述第二数据传输协议的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8、18a),其可以替代所述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20a)被使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1),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加的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18a)被连接在所述内部网数据网络(B)上,或者
所述附加的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18a)被布置在所述内部网数据网络(B)之外,特别是被连接在所述另外的内部网数据网络(A、C)上。
17.计算机(15a),其这样被安排和设立,以致该计算机在一个按照权利要求2至19之一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1)中可被用作计算机(5、15a、25),
-该计算机具有一个支持第一数据传输协议的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20a),以及
-该计算机具有一个不仅支持第一数据传输协议、而且支持第二数据传输协议的数据处理设备(21),该数据处理设备(21)将接收到的数据这样转化,并将该数据转交给该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20a),以致该数据可由不仅支持第一数据传输协议、而且支持第二数据传输协议的客户机(12a、12b、12c、13a、13b)使用。
18.在具有多个客户机(12a、12b、12c、13a、13b)的一个数据通信系统(1)、特别是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之一所述的系统中使用的数据通信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系统被装设一个支持第一数据传输协议的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20a),并且
该系统被装设一个不仅支持第一数据传输协议、而且支持第二数据传输协议的数据处理设备(21),
其中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通过该数据处理设备(21)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化,以及
-这样将该数据转交给该电话会议和/或视频会议数据处理设备(20a),使得该数据可由不仅支持第一数据传输协议、而且支持第二数据传输协议的客户机(12a、12b、12c、13a、13b)使用。
CN038233975A 2002-09-30 2003-08-07 用于并行操作基于标准的和私有的资源的数据通信系统、计算机以及数据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856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45562.7 2002-09-30
DE10245562A DE10245562A1 (de) 2002-09-30 2002-09-30 Datenkommunikationssystem, Rechner, sowie Datenkommunikatonsverfahren zum parallelen Betrieb von Standard-basierten und proprietären Ressourcen
PCT/DE2003/002662 WO2004032448A1 (de) 2002-09-30 2003-08-07 Datenkommunikationssystem, rechner, sowie datenkommunikationsverfahren zum parallelen betrieb von standard-basierten und proprietären ressourc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5690A true CN1685690A (zh) 2005-10-19
CN1685690B CN1685690B (zh) 2010-10-13

Family

ID=32009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82339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85690B (zh) 2002-09-30 2003-08-07 用于并行操作基于标准的和私有的资源的数据通信系统、计算机以及数据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98684A1 (zh)
EP (1) EP1547345B1 (zh)
CN (1) CN1685690B (zh)
DE (2) DE10245562A1 (zh)
WO (1) WO20040324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2239208A1 (en) * 2002-03-22 2003-10-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ducing transmission time for data packets controlled by a link layer protocol comprising a fragmenting/defragmenting capability
US20060106929A1 (en) * 2004-10-15 2006-05-18 Kenoyer Michael L Network conference communications
DE102004053928A1 (de) * 2004-11-05 2006-05-18 Tenovis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Systemsteuerung für den Aufbau einer IP-Telefonieverbindung
US8555371B1 (en) 2009-07-17 2013-10-08 Directpacket Researc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ement of nodes across disparate networks
US7710978B2 (en) * 2006-04-13 2010-05-04 Directpacket Research,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versing a firewall with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US8560828B2 (en) * 2006-04-13 2013-10-15 Directpacket Research,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773588B2 (en) * 2006-04-13 2010-08-10 Directpacket Research,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oss protocol communication
US8605730B2 (en) * 2006-04-13 2013-12-10 Directpacket Research,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across disparate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621524D0 (en) * 1996-10-16 1996-12-04 British Telecomm Multimedia call centre
US6026086A (en) * 1997-01-08 2000-02-15 Motorola,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unified circuit switched and packet-bas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architecture with network interworking functionality
US5995608A (en) * 1997-03-28 1999-11-30 Confertech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n-demand teleconferencing
US6278697B1 (en) * 1997-07-29 2001-08-2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multi-protocol communications
GB9800803D0 (en) * 1998-01-14 1998-03-11 British Telecomm Communications sytem
US7043749B1 (en) * 1998-02-27 2006-05-09 Tandberg Telecom As Audio-video packet synchronization at network gateway
US6130880A (en) * 1998-03-20 2000-10-10 3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prioritization of multiple information types in highly congested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6421338B1 (en) * 1998-06-05 2002-07-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resource server
US6157401A (en) * 1998-07-17 2000-12-05 Ezenia! Inc. End-point-initiated multipoint videoconferencing
US6018360A (en) * 1998-09-09 2000-01-25 Motorola, Inc. Method of switching a call to a multipoint conference call in a H.323 communication compliant environment
US6584076B1 (en) * 1998-11-02 2003-06-2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conferen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507577B1 (en) * 1998-11-12 2003-01-1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 architecture
US6314284B1 (en) * 1998-12-30 2001-11-06 Ericss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ervice transparency for mobile terminating calls within an H.323 system
SE516122C2 (sv) * 1999-02-11 2001-11-1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nordning och förfarande relaterande till paketdatakommunikation och ett paketdatakommunikationssystem
GB2349773B (en) * 1999-05-07 2001-05-30 Mitel Corp Using a gatekeeper to provide an H.323 PBX
US20030125954A1 (en) * 1999-09-28 2003-07-03 Bradley James Frederick System and method at a conference call bridge server for identifying speakers in a conference call
GB2393878B (en) * 2000-01-17 2004-06-02 Mitel Corp User interface for use in H.323 systems
US7286652B1 (en) * 2000-05-31 2007-10-23 3Com Corporation Four channel audio recording in a packet based network
US6801540B1 (en) * 2000-08-04 2004-10-05 Lg Electronics Inc. Internet phone-based private exchange and call signal exchanging method thereof
US20030023672A1 (en) * 2001-07-27 2003-01-30 Arthur Vaysman Voice over IP conferencing server system with resource selection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US20030037284A1 (en) * 2001-08-15 2003-02-20 Anand Srinivasan Self-monitoring mechanism in fault-tolerant distributed dynamic network systems
US7184415B2 (en) * 2001-12-07 2007-0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rvice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ES2300559T3 (es) * 2002-01-30 2008-06-16 Interstar Technologies Inc. Transmision de faxes por la red de paquetes.
US7327721B2 (en) * 2002-02-11 2008-02-05 Avaya Technology Corp. Determination of endpoint virtual address assignment in an internet telephony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4032448A1 (de) 2004-04-15
EP1547345B1 (de) 2007-04-11
US20060098684A1 (en) 2006-05-11
CN1685690B (zh) 2010-10-13
DE50307039D1 (de) 2007-05-24
EP1547345A1 (de) 2005-06-29
DE10245562A1 (de) 2004-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arshney et al. Voice over IP
CN1265582C (zh) 信息插入服务提供系统、信息插入方法和通信网络
CN1190079C (zh) 基于软交换的视频会议系统多点控制器
CN1768514A (zh) 在媒体网关内操控的共享风险组
CN1652561A (zh) 语音和数据集成交换系统中的呼叫处理系统和方法
US8108530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apable of connecting with a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service and gateway thereof
CN1960338A (zh) 通信控制方法
CN1960337A (zh) 通信控制方法
CN1319983A (zh) 保证通信质量的互联网电话系统和路径建立方法
CN1929600A (zh) 一种采用ip可视电话实现远程监控的系统和方法
CN1514617A (zh) 在专用小型交换机中的VoIP呼叫控制设备及其方法
CN1685690A (zh) 用于并行操作基于标准的和私有的资源的数据通信系统、计算机以及数据通信方法
CN1293736C (zh) 用于网络地址转换与会话管理的系统与方法
CN1497903A (zh) 为电信交换领域提供控制和监测功能的方法和系统
CN1633129A (zh) 一种基于软交换的媒体服务器
CN1299476C (zh) 一种h.323代理服务器代理网络地址转换后的终端向网守注册的方法
CN101036342A (zh) 选择呼叫会话的路由模式
CN1283083C (zh) 一种媒体网关系统
CN1275448C (zh) 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电话呼叫的方法
CN1309230C (zh) 电信信令消息穿越私网边界传递的系统和方法
CN1852287A (zh) 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终端之间的呼叫方法
CN1588899A (zh) 终端接入控制装置及基于网际协议的多媒体通信系统
CN1499740A (zh) 通用网络终端
CN1783871A (zh) 一种用于sip电话业务的负载均衡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882023A (zh) 一种提供多速率数据信息承载业务的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IEMENS ENTPR COMM GMBH + CO. K.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AG

Effective date: 201203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328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Siemens Entpr Comm GmbH & Co. K.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A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8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