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1349A - 一种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81349A
CN1681349A CN 200410030769 CN200410030769A CN1681349A CN 1681349 A CN1681349 A CN 1681349A CN 200410030769 CN200410030769 CN 200410030769 CN 200410030769 A CN200410030769 A CN 200410030769A CN 1681349 A CN1681349 A CN 1681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district
cell
load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307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07851C (zh
Inventor
张静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4100307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07851C/zh
Publication of CN1681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1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78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785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方法,其主要处理步骤为:a.为分层小区结构中的所有小区设置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b.对所有小区当前的负载水平进行监测,并判断是否有小区负载水平超过负载目标值,如果有,将该小区作为源小区,执行步骤c;否则执行步骤b;c.判断覆盖源小区的小区中是否有小区的负载差值大于负载余量,如果有,执行步骤d;否则返回步骤b;d.在符合步骤c所述条件的小区中按预定原则选择目标小区,并且在源小区中选择移动速度最快的用户作为切换用户;e.将切换用户切换至所选择的目标小区。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以使分层小区结构的系统在实现小区负载平衡同时,满足不同层小区之间用户调度的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平衡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方法。
背景技术
在CDMA、CDMA2000和WCDMA系统中,出于提高系统容量的目的,在业务量高的热点地区会同时建立覆盖区域大小不同的宏小区和微小区,甚至微微小区。其中,一个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包括多个微小区的覆盖范围,一个微小区又覆盖了多个微微小区,这就是所谓的分层小区结构(HCS)。
图1为分层小区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系统的小区结构分为三层。其中,第三层为宏小区,主要用来满足大范围的连续覆盖;第二层为微小区,主要提供容量;第一层为微微小区,用来实现室内、电梯间等更小范围的覆盖。这里,宏小区X覆盖了微小区A、B和C;微小区A又覆盖了微微小区1、2、3、4和5,微小区B还覆盖了微微小区6、7和8。这样的分层小区结构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来满足大容量和大覆盖的要求。根据运营商获得的频率资源和网络中业务需求状况的不同,分层小区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数,并且分层结构中的不同层可以配置相同或不同的载频。
另外,在系统应用初期,由于话务量不大,往往一个小区覆盖某一区域。随着用户的日益增多,一个小区的覆盖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话务量需求,此时往往会在热点地区增加一个或多个小区来吸收话务量,并且为不同小区配置了不同的载频。这样就出现多个异频小区覆盖相同区域,即“异频同覆盖”的情况。
图2为多个异频小区覆盖相同区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分层小区结构的第i层中,系统应用初期,载频为f1的小区A1覆盖区域A,载频为f1的小区B1覆盖区域B,载频为f1的小区覆盖区域C;当小区A1不能够满足话务需求时,在区域A又增加了载频为f2的小区A2和载频为f3的小区A3来吸收话务量。因此在第i层中,出现了载频分别为f1、f2和f3的小区A1、A2和A3同时覆盖区域A的现象。
在实际的系统运行中,由于新呼叫的接入、移动台位置变化引起的切换、终端发送/接收速率的变化、外界干扰和环境变化等因素都会导致各小区的负载发生随机变化,因此会出现负载不平衡的状况。有的小区可能负载较重而使通信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并且由于CDMA系统是自干扰的相互攀升的系统,一旦系统的负载达到一定程度将使系统性能迅速恶化,导致系统内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不能得到满足,甚至出现大量用户掉话等严重后果;但同时,其它小区又有可能负载很轻,这样,系统资源就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系统需要对资源的选择和利用进行控制,以达到各小区的负载平衡,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
因此,在分层小区结构的系统中,需要采取一定的负载平衡方法,使系统性能得到优化。现有的负载平衡方法主要设计思想为:在小区结构的统一层次中,如果有多个异频小区覆盖相同区域,则将负载过重小区中的用户切换到负载轻的小区中,使得负载均匀分布在不同的小区中。
图3为现有技术负载平衡方法处理流程示意图,其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301:为各小区设置负载绝对门限(Tabs)和负载差值门限(Trel)。
步骤302:网络设备周期性监测并获得各小区的负载状况,判断是否有小区负载大于Tabs,如果有,则将符合该条件的小区定为源小区,执行步骤303;否则返回步骤302。
步骤303:判断与源小区处于同一层次的覆盖区域相同的其它所有小区中是否有小区满足条件:源小区负载与该小区的负载之差大于Trel,如果有,则执行步骤304;否则返回步骤302。
步骤304:网络设备选择源小区中处于通信状态的移动用户切换到符合步骤303所述条件的所有小区中负载最低的小区。
这里,由于仅仅在覆盖相同区域的异频小区之间进行切换,因此,执行的是异频硬切换过程,即在切换之前不对目标小区进行测量,而是直接以“盲切换”的方式切换过去。
由图3所述可见,现有技术的方法仅仅在同一层次的小区中进行负载平衡处理,没有考虑分层小区结构中各层之间的负载平衡,不能够有效的解决整个系统的负载平衡问题。并且,现有技术的方法没有考虑分层小区结构中不同层小区之间用户调度的需求,也就没有充分利用分层小区结构为不同移动速度用户提供覆盖的优点。因此,图3所述的方法不能够有效地平衡系统负载。
另外在分层小区结构中,为了更好的为不同移动速度用户提供覆盖,还会采用一定的用户调度策略。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基于用户移动速度的用户调度策略,将系统中高速移动的用户分配到具有更大覆盖的高层小区,如宏小区,将低速移动的大部分用户分配到能够提高系统容量的低层小区,如微小区,使用户合理分布在分层小区结构中的不同层次中。
图4为现有技术用户调度策略处理流程示意图,其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401:设置各层小区中用户移动速度的最高速度(VH)和最低速度(VL)。
步骤402:网络设备对各小区中所有处于通信状态的移动用户进行速度估计。
步骤403:判断用户移动速度是否大于VH或小于VL,如果大于VH,则该用户处于高速移动状态,执行步骤404;如果小于VL,则该移动用户处于低速移动状态,执行步骤406;如果介于VH和VL之间,则返回步骤402。
步骤404:判断是否有更高层的小区覆盖着当前用户所在的小区,如果有,则执行步骤405;否则返回步骤402。
步骤405:把该用户切换到更高层的小区,结束处理。
步骤406:判断是否有更低层的小区被当前小区覆盖着,如果有,则执行步骤407;否则返回步骤402。
步骤407:确定可以接入的目标小区,并把该用户切换到更低层的目标小区,结束处理。
采用图4所述的处理方法通过对用户的移动速度进行估计并根据用户移动速度来进行用户调度,比较好的解决了分层小区结构中用户在小区间频繁切换导致信令过多的问题,但该用户调度策略本身并没有考虑分层小区结构中层与层之间或各载频之间的负载平衡,因此不能够解决分层小区结构中负载不平衡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法能够既满足不同层小区之间用户调度的需求又能够保证小区间的负载平衡,是目前分层小区结构负载平衡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方法,可以使分层小区结构的系统,在实现小区负载平衡的同时,满足不同层小区之间用户调度的需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方法,其主要处理步骤如下:
a.为分层小区结构中的所有小区设置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
b.网络设备对所有小区当前的负载水平进行监测,并判断是否有小区负载水平超过其负载目标值,如果有,将该小区作为源小区,执行步骤c;否则继续执行步骤b;
c.判断覆盖源小区的小区中是否有小区的负载差值大于负载余量,如果有,执行步骤d;否则返回步骤b;所述负载差值为,该小区的负载目标值减去其负载水平得到的差值;d.在符合步骤c所述条件的小区中按预定原则选择目标小区,并且在源小区中选择移动速度最快的用户作为切换用户;
e.将切换用户切换至所选择的目标小区。
其中,所述步骤a可以为,为处于同一层次中的小区设置相同的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为处于不同层次的小区设置的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步骤c中,所述判断可以为判断覆盖源小区的上一层小区。
步骤d中,所述预定原则可以为,在步骤c所述的符合条件的小区中选择任意一个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步骤d中,所述预定原则可以为,在步骤c所述的符合条件的小区中选择负载最低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步骤c中,所述判断还可以为判断覆盖源小区的所有上层小区。
步骤c中,所述返回步骤b之前,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
a1.在源小区中选择移动速度最慢的用户作为切换用户,并由该用户对源小区覆盖的下层小区进行信号测量;
b1.根据信号测量结果判断是否有步骤a1所述的下层小区可以接入切换用户,如果是,按预定原则选择可以接入切换用户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再转入步骤e;否则返回步骤b。
步骤b1中,所述预定原则可以为,在可以接入切换用户的小区中选择任意一个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步骤b1中,所述预定原则还可以为,在可以接入切换用户的小区中选择信号最好的一个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步骤d中,所述预定原则还可以为,在步骤c中符合条件的所有小区中,选择位于最低层的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步骤d中,所述预定原则还可以为,在步骤c中符合条件的所有小区中,选择位于最低层的小区中的负载最低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步骤e中,所述将用户切换至目标小区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返回步骤b。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关键在于:
为分层小区结构中的每一层次设置不同的小区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并实时监测各小区的负载水平;当监测到有源小区负载水平超出负载目标值时,判断覆盖源小区的小区中是否有小区的负载差值大于负载余量,并从符合条件的小区中确定目标小区,然后将源小区中移动速度最快的用户切换到目标小区。
因此,本发明方法能够在某小区负载过重时,考虑分层小区结构中不同层次的用户调度需要,选择合适的目标小区和移动用户进行层间切换,不仅能够将该小区的负载分配给其它负载较轻的小区,而且能够使高速移动用户接入高层小区,使低速移动用户处于低层小区,即在实现系统负载平衡的同时,充分发挥分层小区结构为不用移动速度用户提供覆盖的优势。
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方法,能够实现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层小区之间用户调度的需要,从而使系统性能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分层小区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个异频小区覆盖相同区域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负载平衡方法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用户调度策略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方法第一个较佳实施例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方法第二个较佳实施例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方法第三个较佳实施例处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5为本发明方法第一个较佳实施例处理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当系统监测到有源小区负载水平超出负载目标值时,判断源小区的上一层小区中是否有小区的负载差值大于负载余量,并从符合条件的上一层小区中确定目标小区,再将源小区中移动速度最快的用户切换到目标小区。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负载差值为,小区的负载目标值减去其负载水平得到的差值。
如图5所示,其具体处理步骤为:
步骤501:为分层小区结构中处于相同层次的小区设置相同的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但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小区设置不同的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
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设定,分层小区结构中存在N层小区,则第i层小区的负载目标值表示为Ti,负载余量表示为Mi。这里,i和N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并且i的取值范围为1至N。
在本发明方法中,处于相同层次的小区的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也可以设置为不同,并且不同层小区的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满足不同层小区的不同需要,为处于相同层次的小区设置相同的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并将不同层小区的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设置为不同。例如,宏小区是为了满足高速移动用户的覆盖,则所有的宏小区负载目标值需要设置得小一些,以保证高速用户能够顺利接入;而微小区是为了满足低速用户的覆盖并提高系统容量的,则所有的微小区负载目标值可以设置得大一些。
步骤502:网络设备对第i层中所有小区的负载进行监测,获得各小区当前的负载水平,并和该层小区相应的Ti进行比较。
其中,负载监测一般采用周期测量的方法,但具体采用什么方法不属于本发明内容并且也不影响本发明的有效性,因此这里不做详述。
步骤503:判断是否有小区满足负载水平>Ti条件,即是否有小区的负载水平超过其负载目标值,如果有,则执行步骤504;否则,返回步骤502。
这里,满足负载水平>Ti条件的小区称为源小区,源小区可以为宏小区、微小区或微微小区等。
步骤504:核对源小区上一层小区的负载情况,即核对第i+1层覆盖源小区的小区的负载情况。
此核对过程具体为,判断是否有上一层小区满足Ti+1-负载水平>Mi+1条件,即判断是否有覆盖源小区的上一层小区的负载差值大于负载余量,如果有,则执行步骤505;否则返回步骤502。
步骤505:从符合步骤504所述条件的小区中按预定原则选择目标小区,同时获取源小区中用户移动速度信息,并选择移动速度最快的用户作为切换用户。
由背景技术描述可知,在分层小区结构的同一层次中,可能会出现多个分配了不同载频的小区覆盖相同的区域,因此在步骤504中可能会出现一个或多个小区符合所述的条件,那么所述选择目标小区的预定原则为:如果符合条件的小区只有一个,则将该小区定为目标小区;如果符合条件的小区有多个,则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小区作为目标小区或者选择当前负载水平最低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由于,切换的目标小区是源小区的上一层小区,而在分层小区结构中高层小区主要是为高速移动用户提供较大的覆盖范围,从而解决了高速用户因在低层小区间频繁切换使信令过多造成系统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中,从源小区中选择切换用户时,选择那些移动速度最快的用户切换到上一层小区。
这里,移动速度信息可以通过速度估计来收集。目前常用的速度估计方法是测量用户在一定周期内在小区之间发生切换的次数,切换次数越多,则说明用户移动的速度越快。由于实现速度估计的不同方法不属本发明设计的问题,因此这里不做详述。
步骤506:将步骤505所述的切换用户切换到所述的目标小区,再返回步骤502。
由于,目标小区即源小区的上一层小区完全覆盖了源小区,并且系统可以获得切换所需的目标小区相关信息,如扰码信息和定时信息等,因此,这里采用“盲切换”的方式进行切换。
其中,步骤502至步骤506为本实施例对于分层小区结构中第i层的所有小区进行的负载平衡处理;其中,步骤504至步骤506为本实施例对于分层小区结构中第i层的一个负载超过目标值的小区进行的负载平衡处理,当第i层中出现了多个负载超出目标值的小区时,对其中的每一个小区都会并行进行步骤504至步骤506所述的处理;并且每当完成一个小区中的一个用户切换时,系统还会返回到步骤502重新对第i层中所有小区的负载情况进行监测,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对第i层中所有小区进行实时的负载监测和负载平衡处理。
同时在系统运行时,分层小区结构中,从第1层至第N层均并行执行步骤502至步骤506所述的负载平衡处理流程,这样,保证了对每一层中每一个小区进行负载监测,并在某小区负载过重时将该小区的负载分配到其上一层小区,以达到负载平衡的效果。
由图5所述的实施例可见,应用本实施例可以保证各层小区间的负载平衡,并且可以满足分层小区结构对于不同层小区之间用户调度的需求。
图6为本发明方法第二个较佳实施例处理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当系统监测到有源小区负载水平超出负载目标值时,判断源小区的所有上层小区中是否有小区的负载差值大于负载余量,并从所有符合条件的上层小区中确定目标小区,再将源小区中移动速度最快的用户切换到目标小区。
如图6所示,其具体处理步骤为:
步骤601:为分层小区结构中处于相同层次的小区设置相同的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但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小区设置不同的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
步骤602:网络设备对第i层中所有小区的负载进行监测,获得各小区当前的负载水平,并和该层小区相应的Ti进行比较。
步骤603:判断是否有小区满足负载水平>Ti条件,即是否有小区的负载水平超过其负载目标值,如果有,则执行步骤604;否则,返回步骤602。
这里,满足负载水平>Ti条件的小区称为源小区,源小区可以为宏小区、微小区或微微小区等。
步骤604:核对源小区的所有上层小区的负载情况,即核对第i+1至第N层中覆盖源小区的所有小区的负载情况。这里,覆盖该源小区的上层小区的负载目标值表示为Tj,负载余量表示为Mj。其中,j为一个整数,其取值范围为i+1至N。
此核对过程具体为,判断是否有上层小区满足Tj-负载水平>Mj条件,即判断覆盖源小区的所有上层小区中是否有小区的负载差值大于负载余量,如果有,执行步骤605;否则返回步骤602。
步骤605:从符合步骤604所述条件的小区中按预定原则选择目标小区。
由于,在步骤605中可能会出现有一个或多个小区符合步骤604所述的条件。如果有多个小区,由于在同一层小区中可能会有多个分配了不同载频的小区覆盖相同的区域,则各小区可能分布在相同或不同的层次中,并且分布在同一层次的小区也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那么选择目标小区的预定原则为:如果符合条件的小区只有一个,则将该小区定为目标小区;如果符合条件的小区有多个,则从位于最低层的小区中任意选择一个小区作为目标小区或者选择当前负载水平最低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步骤606:从源小区中选择移动速度最快的用户作为切换用户。
由于,切换的目标小区是源小区的上层小区,而在分层小区结构中高层小区主要是为高速移动的用户提供较大的覆盖范围。因此本实施例中,从源小区中选择切换用户时,选择那些移动速度最快的用户切换到上层小区。
步骤607:将步骤606所述的切换用户切换到步骤605所选择的目标小区,再返回步骤602。
由于,目标小区即源小区的上层小区完全覆盖了源小区,并且系统可以获得切换所需的目标小区相关信息,如,扰码信息和定时信息等,因此,这里采用“盲切换”的方式进行切换。
其中,步骤602至步骤607为本实施例对于分层小区结构中第i层的所有小区进行的负载平衡处理;其中,步骤604至步骤607为本实施例对于分层小区结构中第i层的一个负载超过目标值的小区进行的负载平衡处理,当第i层中出现了多个负载超出目标值的小区时,对其中的每一个小区都会并行进行步骤604至步骤607所述的处理,并且每当完成一个小区中的一个用户切换时;系统还会返回到步骤602重新对第i层中所有小区的负载情况进行监测,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对第i层中所有小区进行实时的负载监测和负载平衡处理。
同时在系统运行时,分层小区结构中,从第1层至第N层均并行执行步骤602至步骤607所述的负载平衡处理流程,这样,保证了对每一层中每一个小区进行负载监测,并在某小区负载过重时将该小区的负载分配到其上层小区,以达到负载平衡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步骤604中,核对上层小区负载情况不局限于源小区的上一层小区,而是将源小区的所有上层小区均进行核对,再选择目标小区,这样就扩大了平衡源小区负载的范围,也就增加了将源小区负载分配到其它小区的可能性,从而使系统负载平衡的效率大大提高。
由图6所述的实施例可见,应用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各层小区间的负载平衡,并且可以满足分层小区结构对于不同层小区之间用户调度的需求。
图7为本发明方法第三个较佳实施例处理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当系统监测到有源小区负载水平超出负载目标值时,判断源小区的所有上层小区中是否有小区的负载差值大于负载余量,或者从所有符合条件的上层小区中确定目标小区,再将源小区中移动速度最快的用户切换到目标小区,或者在没有符合条件的上层小区的情况下,从下层小区中确定目标小区,再将源小区中移动速度最慢的用户切换到目标小区。
如图7所示,其具体处理步骤为:
步骤701:为分层小区结构中处于相同层次的小区设置相同的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但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小区设置不同的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
步骤702:网络设备对第i层中所有小区的负载进行监测,获得各小区当前的负载水平,并和该层小区相应的Ti进行比较。
步骤703:判断是否有小区满足负载水平>Ti条件,即是否有小区的负载水平超过其负载目标值,如果有,则执行步骤704;否则,返回步骤702。
这里,满足负载水平>Ti条件的小区称为源小区,源小区可以为宏小区、微小区或微微小区等。
步骤704:核对源小区所在层的所有上层小区的负载情况,即核对第i+1至第N层中覆盖源小区的所有小区的负载情况。这里,该覆盖源小区的上层小区的负载目标值表示为Tj,负载余量表示为Mj。其中,j为一个整数,其取值范围为i+1至N。
此核对过程具体为,判断是否有上层小区满足Tj-负载水平>Mj条件,即判断覆盖源小区的所有上层小区中是否有小区的负载值大于负载余量,如果有,执行步骤705;否则执行步骤708。
步骤705:从符合步骤704所述条件的小区中按预定原则选择目标小区。
由于,在步骤705中可能会出现有一个或多个小区符合步骤704所述的条件。如果有多个小区,由于在同一层小区中可能会有多个分配了不同载频的小区覆盖相同的区域,则各小区可能分布在相同或不同的层次中,并且分布在同一层次的小区也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那么选择目标小区的预定原则为:如果符合条件的小区只有一个,则将该小区定为目标小区;如果符合条件的小区有多个,则从位于最低层的小区中任意选择一个小区作为目标小区或者选择当前负载水平最低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步骤706:从源小区中选择移动速度最快的用户作为切换用户。
步骤707:将切换用户切换到目标小区,再返回步骤702。
步骤708:从源小区中选择移动速度最慢的用户作为切换用户。
步骤709:由步骤708中所述的切换用户对源小区所覆盖的所有下层小区,即第1层至第i-1层中源小区所覆盖的所有小区进行信号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是否有可以接入该用户的下层小区,如果有,则执行步骤706;否则返回步骤702。
这里,根据用户对下层小区的测量报告可以得到信号水平能够使该用户接入的小区列表,如果列表不为空,说明存在可以接入该用户的下层小区,则转入步骤710;否则列表为空,说明不存在可以接入该用户的下层小区,则返回步骤702。
步骤710:从步骤709所述的小区列表中按预定原则选择目标小区,再转入步骤707。
这里,选择目标小区的预定原则为:如果列表中仅有一个小区,则将该小区定为目标小区;如果列表中有多个小区,则任意选择一个小区或选择一个信号最好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其中,小区的信号好坏可以由切换用户在步骤709中的测量报告得到。
由于,在小区分层结构中,低层小区主要接入低速移动用户以提高系统容量,高层小区主要为高速移动用户提供较大的覆盖范围,因此,本实施例中,在步骤706中选择移动速度最快的用户向上层小区切换,并在步骤708中选择移动速度最慢的用户向下层小区切换。这样,在系统进行负载平衡处理的同时也满足了分层小区结构中各层之间用户调度的需要。
其中,步骤702至步骤710为本实施例对于分层小区结构中第i层的所有小区进行的负载平衡处理;其中,步骤704至步骤710为本实施例对于分层小区结构中第i层的一个负载超过目标值的小区进行的负载平衡处理,当第i层中出现了多个负载超出目标值的小区时,对其中的每一个小区都会并行进行步骤702至步骤710所述的处理;并且每当完成一个小区中的一个用户切换时,系统还会返回到步骤702重新对第i层所有小区的负载情况进行监测,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对第i层中所有小区进行实时负载监测和负载平衡处理。
同时,在系统运行时,分层小区结构中,从第1层至第N层均并行执行步骤702至步骤710所述的负载平衡处理流程,这样,保证了对每一层中每一个小区进行负载监测,并在某小区负载过重时将该小区的负载分配到其上层或下层小区,以实现负载平衡。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步骤704中,核对上层小区负载情况不局限于源小区的上一层小区,而是将源小区的所有上层小区均进行核对,再选择目标小区;并且如果没有上层小区符合核对条件还会转入步骤709对下层小区进行选择。因此,既使源小区处于最高层也有可能找到合适的目标小区来分担它的负载,将源小区的部分低速用户切换出去。也就是说,本实施例进一步扩大了平衡源小区负载的范围,增加了将源小区负载分配到其它小区的可能性,从而使系统可以高效率实现负载平衡。
由图7所述的实施例可见,应用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各层小区间的负载平衡,并且可以满足分层小区结构中对于不同层小区之间用户调度的需求。
综上所述可见,应用本发明方法的三个实施例,均能够使分层小区结构的系统实现负载平衡,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层小区之间的用户调度需要,从而使系统性能得到高效的优化。

Claims (12)

1、一种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处理步骤如下:
a.为分层小区结构中的所有小区设置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
b.网络设备对所有小区当前的负载水平进行监测,并判断是否有小区负载水平超过其负载目标值,如果有,将该小区作为源小区,执行步骤c;否则继续执行步骤b;
c.判断覆盖源小区的小区中是否有小区的负载差值大于负载余量,如果有,执行步骤d;否则返回步骤b;所述负载差值为,该小区的负载目标值减去其负载水平得到的差值;
d.在符合步骤c所述条件的小区中按预定原则选择目标小区,并且在源小区中选择移动速度最快的用户作为切换用户;
e.将切换用户切换至所选择的目标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为,为处于同一层次中的小区设置相同的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为处于不同层次的小区设置的负载目标值和负载余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判断为判断覆盖源小区的所有上一层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预定原则为,在步骤c所述的符合条件的小区中选择任意一个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预定原则为,在步骤c所述的符合条件的小区中选择负载最低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判断为判断覆盖源小区的所有上层小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返回步骤b之前,还进一步包括步骤:
a1.在源小区中选择移动速度最慢的用户作为切换用户,并由该用户对源小区覆盖的下层小区进行信号测量;
b1.根据信号测量结果判断是否有步骤a1所述的下层小区可以接入切换用户,如果是,按预定原则选择可以接入切换用户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再转入步骤e;否则返回步骤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原则为,在可以接入切换用户的小区中选择任意一个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原则为,在可以接入切换用户的小区中选择信号最好的一个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预定原则为,在步骤c中符合条件的所有小区中,选择位于最低层的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预定原则为,在步骤c中符合条件的所有小区中,选择位于最低层的小区中的负载最低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将用户切换至目标小区之后,还进一步包括,返回步骤b。
CN2004100307694A 2004-04-08 2004-04-08 一种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785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4100307694A CN100407851C (zh) 2004-04-08 2004-04-08 一种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4100307694A CN100407851C (zh) 2004-04-08 2004-04-08 一种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1349A true CN1681349A (zh) 2005-10-12
CN100407851C CN100407851C (zh) 2008-07-30

Family

ID=35067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3076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7851C (zh) 2004-04-08 2004-04-08 一种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07851C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8859A1 (zh) * 2009-02-05 2010-08-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在分层小区中实现负荷均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207891B (zh) * 2006-12-18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干扰负载控制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1175322B (zh) * 2007-11-16 201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选择的方法
CN101119140B (zh) * 2006-08-03 2012-04-25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方法与装置
CN102843737A (zh) * 2011-06-24 2012-12-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CDMA2000 1x 网络中的空闲切换方法和终端
CN103209450A (zh) * 2012-01-11 2013-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移动终端移动速度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2065478B (zh) * 2009-11-13 2013-10-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网络负荷调整目标自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03702369A (zh) * 2013-12-31 2014-04-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双载波组网负荷均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534507B (zh) * 2008-03-12 2014-04-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物理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3826271A (zh) * 2014-02-24 2014-05-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3987085A (zh) * 2013-02-07 2014-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间移动负荷均衡的方法和移动负荷均衡装置
CN104919841A (zh) * 2013-01-14 2015-09-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范围扩展弹性控制
CN105284159A (zh) * 2013-06-19 2016-01-27 索尼公司 终端装置、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5611576A (zh) * 2016-03-22 2016-05-2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td lte与fdd lte混合组网负载均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2123B1 (fi) * 1994-04-15 1998-10-1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Solukkotyyppinen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 sekä menetelmä handoverin suorittamiseksi mikrosolun ja makrosolun välillä
JP2002118873A (ja) * 2000-10-10 2002-04-19 Nec System Integration & Construction Ltd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CN1128554C (zh) * 2000-12-06 2003-11-19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均衡业务量分布的切换方法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9140B (zh) * 2006-08-03 2012-04-25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方法与装置
CN101207891B (zh) * 2006-12-18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干扰负载控制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1175322B (zh) * 2007-11-16 201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选择的方法
CN101534507B (zh) * 2008-03-12 2014-04-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物理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10088859A1 (zh) * 2009-02-05 2010-08-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在分层小区中实现负荷均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65478B (zh) * 2009-11-13 2013-10-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网络负荷调整目标自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02843737A (zh) * 2011-06-24 2012-12-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CDMA2000 1x 网络中的空闲切换方法和终端
CN102843737B (zh) * 2011-06-24 2015-08-1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CDMA2000 1x网络中的空闲切换方法和终端
CN103209450A (zh) * 2012-01-11 2013-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移动终端移动速度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4919841A (zh) * 2013-01-14 2015-09-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范围扩展弹性控制
CN103987085A (zh) * 2013-02-07 2014-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间移动负荷均衡的方法和移动负荷均衡装置
CN103987085B (zh) * 2013-02-07 2017-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间移动负荷均衡的方法和移动负荷均衡装置
CN105284159A (zh) * 2013-06-19 2016-01-27 索尼公司 终端装置、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5284159B (zh) * 2013-06-19 2020-02-18 索尼公司 终端装置、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3702369A (zh) * 2013-12-31 2014-04-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双载波组网负荷均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826271A (zh) * 2014-02-24 2014-05-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5611576A (zh) * 2016-03-22 2016-05-2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td lte与fdd lte混合组网负载均衡方法
CN105611576B (zh) * 2016-03-22 2018-11-23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td lte与fdd lte混合组网负载均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07851C (zh) 2008-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81349A (zh) 一种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方法
CN1863382A (zh) 在分层网中进行业务分配的方法
CN1080529C (zh)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CN1147189C (zh) 通信终端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992962A (zh) 基于3g系统演进网络架构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
CN101043263A (zh) 将用户终端调度到子载波的方法、基站、用户终端和网络
CN101052192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测量上报方法
CN1805592A (zh) 移动通信小区切换的测量控制方法
CN1633053A (zh) 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信道码动态管理方法
CN1968486A (zh) 一种无线网络资源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691827A (zh) 分配方法和控制器
CN1675956A (zh) 用于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的装置和方法
CN1235436A (zh) 越区切换控制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越区切换控制系统
CN1889768A (zh) 一种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949919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的判决方法
CN103974350B (zh) 一种自适应门限调整的切换方法
CN1859726A (zh) 一种用户终端在分层小区中切换的实现方法
CN101076181A (zh) Td-scdma系统n频点小区的接入频点选择方法
CN1765140A (zh) 多频率cdma移动网络中硬切换目标的生成
CN1741667A (zh) 基于可用信道搜索的动态信道接入方法
CN1301626C (zh) 一种对移动交换中心进行系统负荷控制的方法
CN1914935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指认以切换波束天线操作的移动单元预选小区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768546A (zh) 无线信道分配方法
CN1509530A (zh) 并合时分多址/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分派实际频道于使用断篇参数的时隙
CN1529449A (zh) 一种cdma2000系统分组数据业务服务质量实现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