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7981A - 通信设备,名称解析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名称解析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7981A
CN1677981A CNA200510062844XA CN200510062844A CN1677981A CN 1677981 A CN1677981 A CN 1677981A CN A200510062844X A CNA200510062844X A CN A200510062844XA CN 200510062844 A CN200510062844 A CN 200510062844A CN 1677981 A CN1677981 A CN 1677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ipv6
message
terminal
glob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628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山政浩
神明达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77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7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7Adaptation for transition between two IP versions, e.g. between IPv4 and IPv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0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 H04L61/4511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using domain name system [D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具有为IPv6的链路本地地址并且用于与节点设备通信的第一地址和为全局地址的第二地址的通信设备获得与所述节点设备对应的IPv6地址;根据包括在获得的IPv6地址中的前缀,确定获得的IPv6地址是链路本地地址还是全局地址;当获得的IPv6地址被确定为链路本地地址时,通过组合包括在所获得的IPv6地址中的接口ID和第二地址的前缀,产生节点设备的候选地址;产生包括作为目的地地址的候选地址的ICMPv6的NI-query消息;传送NI-query消息;接收ICMPv6的NI-reply消息;当接收的NI-reply消息包括作为发送者地址的该候选地址时,确定该候选地址是节点设备的全局地址。

Description

通信设备,名称解析方法和程序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04年3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4-107599并要求其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收录于此,以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Pv6的名称解析方法,和使用该名称解析方法的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即因特网已得到广泛使用,通过连接因特网来使用公开的信息和服务,以及通过经由因特网的外部接入,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形成了新的计算机业务。有关因特网的使用的新技术已得到发展和推广。
在因特网上,每台计算机具有称为网际协议(IP)地址的标识符,并根据IP地址交换分组。但是,IP地址是数字的,在不修改的情况下,缺少用户使用的直观性和简便性。于是,使用IPv6地址和人们易于处理的字符串,即“名称”之间的一种转换机制。因特网上使用最多的转换系统是域名系统(DNS)。由于DSN用于因特网上的全球名称解析,因此DNS中使用的名称,即完全限定域名(FQDN)在因特网上应是唯一的。
另一方面,随着因特网的扩展,所有节点设备(终端)不必分别具有全球唯一的名称。在DNS中,就名称的公开而论,根据DNS的本质,不可能只对特定的成员公开某一节点的名称。于是,能够强制得知某一域的名称,从而恶意第三方可能易于获得现有节点的名称信息。这种事实涉及信息泄漏的问题。此外,虽然要求管理FQDN的DNS服务器使用FQDN,但是会产生有关DNS服务器的安装地点,管理,注册和操作的问题。
对于在家庭等中使用的小型网络,局部定义网络的名称并据此访问某一节点的技术有几种。但是,这些技术的前提是名称指定的通信伙伴在网络上的位置相互邻近,当打算利用网络之外的名称访问该网络时,不能直接使用这些技术。这种情况下,对用户来说变得不方便,因为需要外部的专用解析服务器和查找该专用服务器的协议。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可设想一种定义只在某一网络/管理域中有效的名称的方法。这种情况下,可想像每个节点通过使用网络,而不使用DNS等执行自主名称解析。例如在IPv6中,通过使用节点信息(NI)询问,能够知道使用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v6(ICMPv6)通信的节点的名称(FQDN或地址) (例如参见draft-ieft-ipngwg-icmp-name-lookups-10,June,26,2003,IPngWorking Group Internet Draft,[在2004年3月10检索得到],因特网URL:http://www.waterspriongs.org/pub/id/draft-ieft-ipngwg-icmp-name-lookups-10.txt)。
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情况下,收集网络上的节点的名称并对地址作出响应的技术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存在获得链路本地地址作为与IPv6中的节点的名称对应的地址的担心。
链路本地地址是特定于IPv6的地址,具有该地址的终端只有在能够不借助路由器直接通信的区域(本地链路)中才有用。为了把地址看作完全信息,除了该地址之外,还需要指示传送分组的接口的scopeid(例如,指示因特网和无线LAN上的任意一个接口的数字)。但是,由于scopeid的值的含义因每个节点而不同,因此关于链路本地地址的完全信息难以被提供给其它节点。
如上所述,常规的名称解析方法存在IPv6节点难以获得其它IPv6节点的全局地址的问题。
于是,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获得IPv6的本地链路中的每个IPv6节点的全局地址的名称解析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通信设备以及程序。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具有作为IPv6的链路本地地址,并且用于与节点设备通信的第一地址和作为全局地址的第二地址的通信设备获得与所述节点设备对应的IPv6地址;根据包括在获得的IPv6地址中的前缀,确定获得的IPv6地址是链路本地地址还是全局地址;当获得的IPv6地址被确定为链路本地地址时,通过组合包括在所获得的IPv6地址中的接口ID和第二地址的前缀,产生节点设备的候选地址;产生包括作为目的地地址的候选地址的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v6(ICMPv6)的节点信息询问(NI-query)消息;传送该NI-query消息;接收ICMPv6的节点信息答复(NI-reply)消息;并且当接收的NI-reply消息包括作为发送者地址的该候选地址时,确定该候选地址是节点设备的全局地址。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至少具有作为IPv6的链路本地地址,并用于与节点设备通信的第一地址的通信设备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IPv6地址;根据包括在获得的IPv6地址中的前缀,确定获得的IPv6地址是链路本地地址还是全局地址;当获得的IPv6地址被确定为链路本地地址时,产生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v6(ICMPv6)的节点信息询问(NI-query)消息,NI-query消息被用于获得节点设备的全局地址,并且包括所述节点设备的链路本地地址作为目的地地址;传送该NI-query消息;接收ICMPv6的节点信息答复(NI-reply)消息,NI-reply消息包括作为发送者地址的节点设备的链路本地地址,以及节点设备的全局地址,从而获得节点设备的全局地址。
附图说明
图1是关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表示通信设备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2是关于该实施例表示说明名称解析方法的整个通信系统的结构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3图解说明在终端A获得的终端B和终端C的名称和地址的存储的例子;
图4是关于第一名称解析方法,说明终端A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关于第二名称解析方法,说明终端A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图解说明利用本发明的名称解析方法的IPv6节点(通信设备)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例子,所述主要部分包括地址请求单元1,地址应答单元2,地址确定单元3,地址转换单元4,收发器单元5和存储单元6。这里,IPv6节点是使用IPv6通信的通信设备。
地址请求单元1产生ICMPv6请求消息(NI-query),从而向相同网络中的其它IPv6节点询问(要求)名称(例如主机名,域名和FQDN)。
地址应答单元2产生对从其它IPv6节点传来的NI-query的IMCPv6响应消息(NI-reply)。
地址确定单元3依据从其它IPv6节点传来的NI-reply,检查是获得其它IPv6节点的全局地址,还是获得其链路本地地址。如果获得全局地址,那么全局地址和所述其它IPv6节点的名称一起被保存在存储单元6中。相反,如果获得链路本地地址,那么地址转换单元4被激活,以获得所述其它IPv6节点的全局地址。
地址转换单元4根据其它IPv6节点的链路本地地址,执行获得其它IPv6节点的全局地址的处理。
存储单元6保存具有存储单元6和其它IPv6节点的名称(主机名/FQDN)及IPv6地址(本地地址的前缀,全局地址的前缀,scopeid和接口ID)的IPv6节点的名称(主机名,域名,FQDN)和IPv6地址(本地地址的前缀,全局地址的前缀,scopeid和接口ID)。
收发器单元5发射地址请求单元1或地址转换单元4产生的NI-query消息,接收从其它IPv6节点传送的NI-reply消息,并把接收的消息分别传送给每个组成单元1-4。
根据图1中所示的结构,通过把地址确定单元3和地址转换单元4加入IPv6节点中,根据NI-query获得的其它IPv6节点的链路本地地址,能够获得其它IPv6节点的全局地址。
下面参考图2,说明包括图1中所示结构的IPv6节点的处理操作。
在图2中,假定作为IPv6节点的终端A、B和C与局域网(LAN)50连接并且能够相互通信,LAN50按照诸如EthernetTM之类数据链路层协议通信。至少终端A、B和C被假定成它们存在于相同的本地链路中。
作为IPv6节点的终端D与和终端A、B和C所连接的LAN50不同的网络连接。即,终端D存在于与终端A、B和C所存在的本地链路不同的本地链路中。终端D被假定成能够通过路由器,与终端A、B和C任意之一通信。
终端A、B、C和D的FQDN分别被假定为“节点A”、“节点B”、“节点C”和“节点D”。
本地链路上使用的链路本地地址和全局地址的前缀分别被假定为“L”、“P1”、“P2”和“P3”。
终端A具有scopeid“Sa”和接口ID“a”,终端B具有scopeid“Sb1”和接口ID“b”,终端C具有scopeid“Sc”和接口ID“c”。终端B被假定为具有scopeid“Sb2”,以便通过和用于LAN50的接口不同的接口通信。
终端C被假定为由于某一原因,它未使用全局地址的前缀“P1”。类似地,终端A被假定为由于某一原因,它未使用前缀“P3”。
因此,终端A使用链路本地地址“L::a”,全局地址“P1::a”和“P2::a”,终端B使用链路本地地址“L::b”,全局地址“P1::b”、“P2::b”和“P3::b”,终端C使用链路本地地址“L::c”,全局地址“P2::c”和“P3::c”。
当终端A打算从相同网络(本地链路)上的每个终端获得每个终端的名称时,在本地链路中组播NI-query。如果NI-query的源地址(发送者地址src)是链路本地地址,那么每个终端分别答复NI-reply,所述NI-reply具有作为源地址的每个终端的本地链路地址。
这种情况下,终端A能够获得的信息是终端B、C的每个名称和每个链路本地地址,如图3中所示。
该获得的链路本地地址只有在终端A才具有意义。例如,如果终端D希望与终端C通信,那么终端D应知道终端C的地址,但是,如果名称“节点C”不是全局名称(例如,如果名称“节点C”还未在DNS中注册),那么本地需要名称解析。另一方面,由于终端D存在于和终端A-C所存在的本地链路不同的本地链路中,因此不可能使用终端D所存在的本地链路中的名称解析方法。于是,可设想一种终端D向终端C所存在的本地链路中的一个终端(例如终端A)询问终端C的地址的方法。
但是在本例中,由于终端A已知的地址是终端C的链路本地地址,因此它对存在于和终端A-C所存在的本地链路不同的本地链路中的终端D了解终端C的链路本地地址没有用处。
例如,如果终端B不具有在这样的本地链路中使用的名称解析机制,或者终端A保存在该本地链路中使用的名称,那么终端B能够向终端A询问“节点C”的地址。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终端A和B的scopeid不同,仍然存在问题。即,对终端B来说,终端A的scopeid“Sa”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根据地址信息,不能知道终端C是存在于和scopeid“Sb1”对应的接口一侧,还是存在于和scopeid“Sb2”对应的接口一侧。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终端A获得链路本地地址,那么终端A把它转换成全局地址。
这里,至少终端A包括图1中所示的结构。其它终端可不具有图1中所示的组成单元1-6中的地址确定单元3和地址转换单元4。
下面参考图4和图5,说明在终端A的名称解析处理操作。关于本实施例的名称解析方法被配置为如果获得链路本地地址,那么它被转换成全局地址(获得全局地址)。
首先,参考图4,说明使用第一名称解析方法(第一方法)的终端A的处理操作。在第一方法中,如果获得某一终端的链路本地地址,那么使用向所述某一终端询问地址的NI-query(由ICMP定义)。下面首先说明终端A向相同本地链路中的每个终端询问每个终端的各个名称的操作。
终端A的地址请求单元1产生向相同本地链路中的每个终端询问名称的NI-query。在产生的NI-query的称为“Qtype”的区域中,描述指出该询问是请求名称的询问的“FQDN”,其源地址(src)是终端A的链路本地地址“L::a”,目的地(dst)是“组播”。地址请求单元1产生的NI-query从收发器单元5组播到本地链路中(步骤S1)。
如果和终端A存在于相同本地链路中的终端B和C的收发器单元5收到NI-query,那么地址应答单元2产生通知每个名称的NI-reply(由ICMP定义)。例如,(NI-query请求的)终端C的名称被描述到从终端C的地址应答单元2产生的NI-reply的称为“数据”的区域中,源地址(src)是链路本地地址“L::c”,目的地(dst)是“L::a”。从终端B和C的地址应答单元2产生的NI-reply从收发器5传送给终端A(步骤S2)。
上述方法是和IMCPv6的常规名称解析方法相同的方法。
下面,只关于终端C和A之间的情况进行说明,不过对于终端B和A之间的情况同样适用。
当终端A的收发器单元5收到从终端C传送的NI-reply时,地址确定单元3检查其中描述NI-reply的源地址的区域,并确定该区域中的地址是链路本地地址还是全局地址(步骤S3)。例如,如果源地址的前缀是“L”,那么地址确定单元3确定该地址是链路本地地址,如果源地址的前缀是“P1”、“P2”和“P3”任意之一,那么确定该地址是全局地址。
如果源地址是全局地址,那么地址确定单元3把包括在来自终端C的NI-reply中的名称和对应于该名称的全局地址保存在存储单元6中,并结束操作。另一方面,如果源地址是链路本地地址,那么地址确定单元3激活地址转换单元4。
地址转换单元4通过步骤S1-S2识别终端C具有称为“L::c”的本地地址,从而它产生询问终端C的全局地址的NI-query。“地址”(它是指出Ni-query是请求地址的询问的信息)被写入产生的NI-query的称为“Q type”的区域中,源地址(src)是终端A的链路本地地址“L::a”,目的地(dst)是终端C的链路本地地址“L::c”。地址转换单元4产生的NI-query从收发器单元5被传送给终端C(步骤S4)。
当终端C的收发器单元5收到NI-reply时,地址应答单元2产生通知终端C的地址的NI-reply(由ICMP定义)。例如,(NI-query请求的)终端C的地址“P2::c”和“P3::c”被写入终端C的地址应答单元2产生的NI-reply的称为“数据”的区域中,产生的NI-reply的源地址(src)和目的地(dst)分别是链路本地地址“L::c”和“L::a”。地址应答单元2产生的NI-reply从收发器单元5被传送给终端A(步骤S5)。
当终端A的收发器单元5收到从终端C传来的NI-reply时,地址转换单元4获得包括在接收的NI-reply的“数据”区域中的地址“P2::c”和“P3::c”。这次通知的地址显然是全局地址,因为前缀是“P2”和“P3”。地址转换单元4确定终端C的全局地址是“P2”和“P3”,因为NI-reply的源地址是终端C的链路本地地址。地址转换单元4保存这次获得的终端C的全局地址,以及通过步骤S1-S2获得的,并且包括在来自终端C的NI-reply中的终端C的名称,并结束操作(步骤S6)。
只有当每个终端公开每个终端拥有的全局地址时,第一种名称解析方法才是可行的。例如,如果由于安全等原因,终端C不公开其地址,那么不能使用第一种名称解析方法。或者说,即使只有终端C不安装公开其地址的协议,那么就不能类似地使用第一种名称解析方法。
下面将说明即使在上述情况下,也能够从终端C获得全局地址的第二种名称解析方法(第二方法)。
终端A的地址转换单元4首先通过组合可能用在该本地链路中的全局地址的前缀和终端C的链路本地地址的低64位的接口ID,产生一个地址。随后,地址转换单元4通过使用已被用于解析名称的协议,把产生的地址设置在目的地(dst)中,再次询问名称。
如果终端C具有产生的地址,那么终端C应当返回通知终端C的名称“节点C”的消息(NI-reply),当地址转换单元4收到包括终端C的名称“节点C”的NI-reply时,它确定产生的地址是终端C的全局地址,并将其保存在存储单元6中。
这种情况下,终端A不使用前缀“P3”,但是,通过使用组合前缀“P3”和终端C的接口ID所产生的地址,终端A可询问该名称。
例如,终端A不使用前缀“P3”,但是,如果终端A依据例如路由器公告(RA),认识到前缀“P3”可在本地链路上(由其它一些终端)使用,那么终端A可保存前缀“P3”,以便使用它来产生地址。
如果对于NI-query,终端C的地址应答单元2只答复FQDN,那么执行图5中所示的处理操作。在图5中,和图4中相同的步骤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说明不同的步骤。即,图5中的步骤S1-S3类似于图4中的步骤S1-S3,图5中步骤S3之后的步骤不同于图4中描述的第一方法。
在步骤S3中,如果源地址是链路本地地址,那么地址确定单元3激活地址转换单元4。
通过步骤S1-S2的处理,地址转换单元4认识到终端C具有本地地址“L::c”,从而它通过组合终端A目前可能在本地链路中使用的全局地址的前缀“P1”、“P2”和“P3”与终端C的接口ID“c”,产生终端C的候选地址(步骤S11)。例如,这里产生“P1::c”、“P2::c”和“P3::c”。
地址转换单元4产生对产生的候选地址之一,例如“P1::c”寻址的询问终端C的名称的NI-query。在此时产生的NI-query的称为“Qtype”的区域中设置“FQDN”(它是指定请求名称的询问的信息),源地址(src)是链路本地地址“L::a”,目的地(dst)是“P1::c”(它是产生的候选地址之一)。地址转换单元4产生的NI-query从收发器单元5被传送给终端C(步骤S12)。
这种情况下,终端C并不应答,因为它不使用地址“P1::c”。即,终端C不返回NI-reply。
如果在发射NI-query之后的预定时间间隔内,终端A没有收到NI-reply(当时间结束时),地址转换单元4产生向终端C询问名称的NI-query,所产生的NI-query的目的地(dst)是在步骤S11中产生的另一候选地址,例如“P2::c”。在此时产生的NI-query的区域“Qtype”中设置“FQDN”(它是指定请求名称的询问的信息),源地址(src)是终端A的链路本地地址“L::a”,目的地(dst)是产生的地址“P2::c”。地址转换单元4产生的NI-query从收发器单元5被传送给终端C(步骤S13)。
当终端C的收发器单元5收到NI-query时,地址应答单元2响应接收的NI-query,并产生通知终端C的名称“节点C”的NI-reply(由ICMP定义),因为包括在接收的NI-reply中的目的地(dst)是终端C使用的全局地址“P2::c”。(NI-query请求的)终端C的名称“节点C”被写入终端C的地址应答单元2产生的NI-reply的区域“数据”中,NI-reply的源地址(src)是终端C的全局地址“P2::c”,NI-reply的目的地(dst)是“L::a”。终端C的地址应答单元2产生的NI-reply由收发器单元5传送给终端A(步骤S14)。
当终端A的收发器单元5收到对终端A的本地地址寻址的NI-reply时,地址转换单元4认识到NI-reply传送自终端C,因为包括在NI-reply的“数据”区中的名称是“节点C”。随后,地址转换单元4检查相关NI-reply的源地址,发现它是全局地址“P2::c”(它是在步骤S11中产生的候选地址之一),从而,它认识到终端C具有作为全局地址的“P2::c”。即,它确定终端C的全局地址是“P2::c”(步骤S15)。
地址转换单元4把此时获得的终端的全局地址,和包括在来自终端C的NI-reply中,并且在步骤S1-S2中获得的终端C的名称一起保存在存储单元6中。
随后,终端A的地址转换单元4按照在步骤S13中描述的相同方式传送NI-query,以便检查在步骤S11中产生的三个候选地址中的剩余一个地址“P3::c”。
即,地址转换单元4产生对“P3::c”寻址的向终端询问名称的NI-query。“FQDN”(它是指出询问是请求名称的询问的信息)被写入此时产生的NI-qurey的区域“Q type”中,源地址(src)是终端A的链路本地地址“L::a”,目的地(dst)是产生的地址“P3::c”。产生自地址转换单元4的NI-qurey从收发器单元5被传送给终端C(步骤S16)。
当终端C的收发器5收到NI-query时,地址应答单元2响应NI-query,并产生NI-reply(由ICMP定义),以响应相应的NI-reply,通知终端C的名称“节点C”,因为相关NI-query的目的地是终端C所使用的全局地址“P3::c”。(NI-query请求的)名称“节点C”被写入由终端C的地址应答单元2产生的NI-reply的区域“数据”中,产生的NI-reply的源地址(src)是全局地址“P3::c”,目的地(dst)是“L::a”。终端C的地址应答单元2产生的NI-reply从收发器单元5被传送给终端A(步骤S17)。
当终端A的收发器单元5收到包括终端A的本地地址的NI-reply时,地址转换单元4认识到相关NI-reply传送自终端C,因为包括在NI-reply的区域“数据”中的名称是“节点C”。从而,它检查相关NI-reply的源地址,并认识到终端C具有作为全局地址的“P3::c”,因为源地址是全局地址的“P3::c”(它是在步骤S11中产生的候选地址之一)(步骤S18)。
地址转换单元4把此时获得的终端C的全局地址,和在步骤S1-S2中获得的,并且包括在来自终端C的NI-reply中的终端C的名称一起保存在存储单元6中。
终端A的地址转换单元4结束操作,因为关于在步骤S11中产生的所有地址的试验已完成。
从而,作为对应于终端C的名称“节点C”的IPv6地址,获得“P2::c”和“P3::c”,并且终端C的全局地址“P2::c”和“P3::c”被保存到存储单元6中。
当获得终端C的一个全局地址时(即使还剩余未试验(检查)的地址),地址转换单元4可结束操作。即,当在图5中的步骤S15中获得终端C的全局地址“P2::c”时,它可结束操作。
在图5中的步骤S11,虽然产生了所有的候选地址,不过并不局限于这种情况,在每个步骤12、13和16的预先步骤中,可分别设置产生地址的步骤,每次产生候选地址时,可传送以候选地址为目标的NI-query消息。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例,当终端A打算获得和终端C的名称“节点C”对应的IPv6地址时,如果终端A获得终端C的链路本地地址,那么它传送以终端C的链路本地地址为目标的ICMPv6的NI-query消息,从而获得终端C的全局地址。随后,终端A通过接收IMCPv6的NI-reply消息,获得包括在NI-reply消息中的终端C的全局地址,所述IMCPv6的NI-reply消息具有作为发送者地址的终端C的链路本地地址。
当终端A打算获得和终端C的名称“节点C”对应的IPv6地址时,如果终端A获得终端C的链路本地地址,那么终端A通过组合包括在链路本地地址中的终端C的接口ID和可能在终端A使用的全局地址的前缀,产生终端C的候选地址。随后,终端A传送以产生的候选地址为目标的ICMPv6的NI-query消息。之后,当终端A收到具有作为发送者地址的候选地址的ICMPv6的NI-reply时,它确定该候选地址是终端C的全局地址。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例,能够容易地获得IPv6的本地链路中每个IPv6节点的全局地址。

Claims (8)

1、一种具有作为IPv6的链路本地地址并且用于与节点设备通信的第一地址和作为IPv6的全局地址的第二地址的通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被配置为获得与所述节点设备对应的IPv6地址的第一获取单元;
被配置为根据包括在获得的IPv6地址中的前缀,确定获得的IPv6地址是链路本地地址还是全局地址的第一确定单元;
被配置为当获得的IPv6地址被确定为链路本地地址时,通过组合包括在所获得的IPv6地址中的接口ID和第二地址的前缀,产生节点设备的候选地址的地址产生单元;
被配置为产生包括作为目的地地址的候选地址的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v6(ICMPv6)的节点信息询问(NI-query)消息的消息产生单元;
被配置为传送该NI-query消息的发射器单元;
被配置为接收ICMPv6的节点信息答复(NI-reply)消息的接收器单元;和
被配置为当接收的NI-reply消息包括作为发送者地址的该候选地址时,确定该候选地址是节点设备的全局地址的第二确定单元。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消息产生单元被配置为产生用于获得节点设备的名称的NI-query消息;并且
第二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当接收的NI-reply消息包括节点设备的名称和作为发送者地址的候选地址时,确定该候选地址是节点设备的全局地址。
3、一种至少具有作为IPv6的链路本地地址并用于与节点设备通信的第一地址的通信设备,包括:
被配置为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IPv6地址的第一获取单元;
被配置为根据包括在获得的IPv6地址中的前缀,确定获得的IPv6地址是链路本地地址还是全局地址的第一确定单元;
被配置为当获得的IPv6地址被确定为链路本地地址时,产生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v6(ICMPv6)的节点信息询问(NI-query)消息的消息产生单元,所述NI-query消息被用于获得节点设备的全局地址,并且包括所述节点设备的链路本地地址作为目的地地址;
被配置为传送该NI-query消息的发射器单元;
被配置为接收ICMPv6的节点信息答复(NI-reply)消息,从而获得节点设备的全局地址的接收器单元,所述NI-reply消息包括作为发送者地址的节点设备的链路本地地址以及节点设备的全局地址。
4、一种由具有作为IPv6的链路本地地址的第一地址和作为IPv6的全局地址的第二地址的第一节点设备获得第二节点设备的IPv6地址的名称解析方法,第一节点设备利用第一地址与第二节点设备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与第二节点设备对应的IPv6地址;
根据包括在获得的IPv6地址中的前缀,确定获得的IPv6地址是链路本地地址还是全局地址;
当获得的IPv6地址被确定为链路本地地址时,通过组合包括在获得的IPv6地址中的接口ID和第二地址的前缀,产生第二节点设备的候选地址;
产生包括作为目的地地址的候选地址的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v6(ICMPv6)的节点信息询问(NI-query)消息;
传送该NI-query消息;
接收ICMPv6的节点信息答复(NI-reply)消息;和
当接收的NI-reply消息包括作为发送者地址的候选地址时,确定该候选地址是第二节点设备的全局地址。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产生NI-query消息包括产生用于获得第二节点设备的名称的NI-query消息;并且
确定候选地址是全局地址包括当接收的NI-reply消息包括第二节点设备的名称和作为发送者地址的候选地址时,确定该候选地址是第二节点设备的全局地址。
6、一种由具有作为IPv6的链路本地地址的第一地址的第一节点设备获得对应于第二节点设备的IPv6地址的名称解析方法,第一节点设备利用第一地址与第二节点设备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第二节点设备的IPv6地址;
根据包括在获得的IPv6地址中的前缀,确定获得的IPv6地址是链路本地地址还是全局地址;
当获得的IPv6地址被确定为链路本地地址时,产生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v6(ICMPv6)的节点信息询问(NI-query)消息,所述NI-query消息被用于获得第二节点设备的全局地址,并且包括第二节点设备的链路本地地址作为目的地地址;
传送该NI-query消息;
接收ICMPv6的节点信息答复(NI-reply)消息,从而获得第二节点设备的全局地址,所述NI-reply消息包括作为发送者地址的第二节点设备的链路本地地址以及第二节点设备的全局地址。
7、一种由具有作为IPv6的链路本地地址的第一地址和作为IPv6的全局地址的第二地址的计算机获得节点设备的IPv6地址的名称解析程序,计算机利用第一地址与所述节点设备通信,记录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程序包括:
指示计算机获得与节点设备对应的IPv6地址的第一指令装置;
指示计算机根据包括在获得的IPv6地址中的前缀,确定获得的IPv6地址是链路本地地址还是全局地址的第二指令装置;
指示计算机当获得的IPv6地址被确定为链路本地地址时,通过组合包括在获得的IPv6地址中的接口ID和第二地址的前缀,产生节点设备的候选地址的第三指令装置;
指示计算机产生包括作为目的地地址的候选地址的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v6(ICMPv6)的节点信息询问(NI-query)消息的第四指令装置;
指示计算机传送该NI-query消息的第五指令装置;
指示计算机接收ICMPv6的节点信息答复(NI-reply)消息的第六指令装置;和
指示计算机当接收的NI-reply消息包括作为发送者地址的候选地址时,确定该候选地址是节点设备的全局地址的第七指令装置。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名称解析程序,其中第四指令装置包括指示计算机产生用于获得节点设备的名称的NI-query消息;并且
第七指令装置包括指示计算机当接收的NI-reply消息包括节点设备的名称和作为发送者地址的候选地址时,确定该候选地址是节点设备的全局地址。
CNA200510062844XA 2004-03-31 2005-03-31 通信设备,名称解析方法和程序 Pending CN16779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07599 2004-03-31
JP2004107599A JP2005295217A (ja) 2004-03-31 2004-03-31 通信装置、名前解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7981A true CN1677981A (zh) 2005-10-05

Family

ID=34880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62844XA Pending CN1677981A (zh) 2004-03-31 2005-03-31 通信设备,名称解析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220144A1 (zh)
EP (1) EP1583323B1 (zh)
JP (1) JP2005295217A (zh)
CN (1) CN1677981A (zh)
DE (1) DE602005000017T2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01378A1 (fr) * 2006-03-06 2007-09-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spositif, procédé et système pour acquérir une adresse ipv6
WO2009117960A1 (zh) * 2008-03-26 2009-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认证方法、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CN101710906A (zh) * 2009-12-18 2010-05-19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IPv6地址的结构、分配及溯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38084A (zh) * 2011-05-03 2011-11-09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跨域报文的转发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和客户端
CN102405659A (zh) * 2009-04-23 2012-04-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为本地网际协议接入业务建立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CN110412950A (zh) * 2018-04-30 2019-11-05 西门子股份公司 用于在名称服务系统中注册设备名称的方法和控制部件
CN114006854A (zh) * 2020-07-16 2022-02-01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4088B2 (en) 2005-12-08 2010-02-1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providing QoS using flow label in providing multimedia service in IPv6 network and system applying the same
KR100798919B1 (ko) 2005-12-08 2008-01-2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IPv6 네트워크에서 멀티미디어 서비스를 제공함에 있어플로우 레이블을 이용한 서비스 품질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적용한 시스템
CN1992675B (zh) * 2005-12-31 2010-07-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证网络地址转换设备与外网互通的方法
JP4745190B2 (ja) * 2006-10-06 2011-08-10 エヌ・ティ・ティ・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アドレス取得装置、アドレス取得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179603B (zh) * 2006-11-09 2011-06-08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IPv6网络中用于控制用户网络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US7962584B2 (en) 2008-02-13 2011-06-1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Usage of host generating interface identifiers in DHCPv6
JP5328472B2 (ja) * 2009-05-13 2013-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通信装置及び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5041381B2 (ja) * 2010-02-05 2012-10-03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名前解決システム、名前解決サーバ、名前解決方法及び名前解決プログラム
CN102223289B (zh) * 2010-04-15 2014-04-1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61425B (zh) * 2012-07-20 2018-0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计费方法及装置
US10638526B2 (en) * 2012-09-24 2020-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port of control protocol for trusted WLAN (TWAN) offload
US20150067235A1 (en) * 2013-08-27 2015-03-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mory system and data writing method
US11218360B2 (en) 2019-12-09 2022-01-04 Quest Automated Services, LLC Automation system with edge computing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01378A1 (fr) * 2006-03-06 2007-09-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spositif, procédé et système pour acquérir une adresse ipv6
CN101547383B (zh) * 2008-03-26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认证方法及接入认证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WO2009117960A1 (zh) * 2008-03-26 2009-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认证方法、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US9467447B2 (en) 2008-03-26 2016-10-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etwork access method, authent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relevant devices
US8925067B2 (en) 2008-03-26 2014-12-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etwork access authentication
US8594103B2 (en) 2008-03-26 2013-11-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etwork access method, authent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relevant devices
US9480092B2 (en) 2009-04-23 2016-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stablishing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vity for local internet protocol access traffic
CN102405659A (zh) * 2009-04-23 2012-04-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为本地网际协议接入业务建立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CN102405659B (zh) * 2009-04-23 2015-11-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为本地因特网协议接入业务建立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CN101710906B (zh) * 2009-12-18 2013-02-13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IPv6地址的结构、分配及溯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10906A (zh) * 2009-12-18 2010-05-19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IPv6地址的结构、分配及溯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38084B (zh) * 2011-05-03 2014-07-02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跨域报文的转发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和客户端
CN102238084A (zh) * 2011-05-03 2011-11-09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跨域报文的转发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和客户端
CN110412950A (zh) * 2018-04-30 2019-11-05 西门子股份公司 用于在名称服务系统中注册设备名称的方法和控制部件
CN110412950B (zh) * 2018-04-30 2022-05-10 西门子股份公司 用于在名称服务系统中注册设备名称的方法和控制部件
CN114006854A (zh) * 2020-07-16 2022-02-01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4006854B (zh) * 2020-07-16 2023-06-06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5000017T2 (de) 2006-11-09
EP1583323A1 (en) 2005-10-05
US20050220144A1 (en) 2005-10-06
JP2005295217A (ja) 2005-10-20
DE602005000017D1 (de) 2006-07-20
EP1583323B1 (en) 2006-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7981A (zh) 通信设备,名称解析方法和程序
CN1118167C (zh) 在网络上用域名路由选择发送数据到目的端的系统和方法
CN1217520C (zh) 用于转换因特网协议地址的装置和使用它的家庭网络系统
CN1770718A (zh) 用于建立双向隧道的方法和系统
CN1467958A (zh) 用于搜索外部网中的域名系统服务器的装置及方法
CN1516841A (zh) 计算机网络
CN1254747C (zh) 自动把虚地址分配给具有相同地址的节点的设备和方法
CN103973830A (zh) 基于混合单播/多播dns的服务发现
CN1830182A (zh) 提取用于在移动路由器与对端路由器之间建立双向隧道的路由信息的布置
TW200803295A (en) Discovery of network nodes and routable addresses
CN1922826A (zh) 隧道服务方法和系统
CN1711743A (zh) 在数据网络中允许远程访问的方法和设备
CN104205774A (zh) 网络地址储存库管理
JP2004312609A (ja) 動的dns登録方法、ドメイン名解決方法、代理サーバ、及びアドレス変換装置
CN1505338A (zh) 在具有不同地址系统的网络上的用户识别技术
CN1926840A (zh) 在至少两台计算设备间建立连接时的地址和端口号提取
CN101827133A (zh) 地址解析装置、IPv4网络访问方法及系统
JP6963052B2 (ja) IPv6マルチキャストアドレス生成
CN1949213A (zh) 文件服务器、文件提供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381969A (zh) 向家庭网络装置提供服务及接收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CN1756263A (zh) 域名解析方法、域名服务器及域名系统
KR101380035B1 (ko) 자동 프로토콜 스위칭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1431478B (zh) 端到端运营商级路由器和家庭网关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CN1152516C (zh) Ip网络节点发现方法
CN1235368C (zh) 在pat模式下同时支持一对一和多对多的地址转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