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1265A - 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1265A
CN1671265A CNA2005100551842A CN200510055184A CN1671265A CN 1671265 A CN1671265 A CN 1671265A CN A2005100551842 A CNA2005100551842 A CN A2005100551842A CN 200510055184 A CN200510055184 A CN 200510055184A CN 1671265 A CN1671265 A CN 1671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discharge lamp
circuit
component
life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551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村纪之
高橋浩司
松本晋一郎
小塚日出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71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12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一种能用简单的电路构成检测放电灯的寿命末期的放电灯点亮装置。放电灯14的灯丝之间连接电阻23、24、25的串联电路。+Vcc电源连接电阻27、二极管28、及电阻29的串联电路以及电阻30、二极管31及电阻32的串联电路。电阻24和电阻25的连接点通过电阻33接十Vcc端,另外,电阻27和二极管28间的连接点通过二极管34、以及二极管31和电阻32间的连接点通过反向连接的二极管35分别连接电极24和电阻25的连接点。产生于二极管28和电阻29间连接点的电压VA和产生于电阻30和二极管31间连接点的电压VB输入第1比较器36。然后,第1比较器36的输出供给控制部37。控制部根据第1比较器的输出,判断放电灯是否已到寿命末期。

Description

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能检测放电灯的寿命末期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及内装该放电灯点亮装置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放电灯一到寿命末期就产生半波放电,在放电灯上产生直流分量。因此,通过检测放电灯上产生的直流分量,能检测出放电灯是否到了寿命末期。现在已知有这样的检测出放电灯上产生的直流分量从而检测放电灯到了寿命末期的放电灯点亮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03694
[专利文献2]特开2001-284083
发明内容
但是,在放电灯产生半波放电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一头的灯丝向另一头的灯丝进行半波放电,另一种从另一头的灯丝向一头的灯丝进行半波放电,需要检测该双向的半波放电。现有的放电灯点亮装置为了检测该双向的半波放电,要用整流电路等,故存在的问题是电路构成复杂化。
本申请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电路构成能可靠地检测放电灯寿命末期的放电灯点亮装置。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电路构成能可靠地检测放电灯寿命末期、同时能检测放电灯的未安装状态并使点亮动作停止的放电灯点亮装置。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电路构成能可靠地检测放电灯寿命末期、照明装置。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电路构成能可靠地检测放电灯寿命末期、同时能检测放电灯的未安装状态并使点亮动作停止的照明装置。
本申请的第1方面为一种放电灯点亮装置,包括直流电源电路、将直流电源电路供给的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逆变电路、利用逆变电路的交流电通电的放电灯、检测流过放电灯的直流分量的直流分量检测电路、将直流电压叠加在直流分量检测电路的直流分压检测电压上的电压叠加电路、在利用电压叠加电路叠加了直流电压的直流分量检测电压偏离放电灯正常点亮时的电平而上下变化时来检测放电灯的寿命末期的寿命末期检测电路。
即,放电灯一到寿命末期,放电灯就转为半波放电状态,直流分量就从一头的灯丝向另一头的灯丝、或从另一头灯丝向一头灯丝流动。直流分量检测电路检测这一直流分量,电压叠加电路将直流电压叠加在该直流分压检测电压上。通过这样,直流分压检测电压由于在偏离放电灯正常点亮时的电平上下变化,所以寿命末期检测电路能检测出放电灯的寿命末期。
本申请第2方面为一种放电灯点亮装置,包括直流电源电路;将直流电源电路供给的直流电变换成高频电能的逆变电路;利用逆变电路的高频电能通电的放电灯;检测流过放电灯的直流分量的直流分量检测单元;将直流电压叠加在直流分量检测单元的直流分量检测电压上的电压叠加单元;设定放电灯正常点亮时比所述直流分量检测电压Vc高的电压即随着该直流分量检测电压Vc的降低而降低的第1设定电压VA、和在放电灯正常点亮时比所述直流分量检测电压Vc低的电压即随着该直流分量检测电压Vc的上升而上升的第2设定电压VB的电压设定单元;及具有将第1设定电压VA和第2设定电压VB进行比较的比较器、并利用该比较器的输出来检测所述放电灯寿命末期的寿命末期检测单元。
放电灯一到寿命末期就变成半波放电状态,直流分量检测电压Vc降低或上升。例如直流分量检测电压Vc一降低,VA也降低,最终VA<VB。另外,当直流分量检测电压Vc上升,电压VB也上升。结果,VA<VB。当比较器判定VA<VB,则能检测出放电灯寿命末期。
本申请的第3方面为一种放电灯点亮装置,包括直流电源电路、逆变电路、放电灯、直流分量检测电路、电压叠加电路、在叠加了直流电压的直流分量检测电压偏离放电灯正常点亮时的电平而上下变化时来检测放电灯的寿命末期的寿命末期检测电路、将利用电压叠加电路叠加了直流电压后的直流分量检测电压和预先设定的参考电压进行比较的比较电路、及在寿命末期检测电路开始放电灯的寿命检测动作后开始动作并根据比较电路的输出来检测未安装状态及停止逆变电路振荡的保护电路。
本申请的第4方面为一种放电灯点亮装置,包括直流电源电路;将直流电源电路供给的直流电变换成高频电能的逆变电路;利用逆变电路的高频电能通电的放电灯;检测流过放电灯的直流分量的直流分量检测单元;将直流电压叠加在直流分量检测单元的直流分量检测电压上的电压叠加单元;在叠加了直流电压后的直流分量检测电压偏离放电灯正常点亮时的电平上下变化时来检测放电灯寿命末期的寿命末期检测单元;将利用电压叠加单元叠加了直流电压后的直流分量检测电压和判定放电灯的安装状态用的参考电压比较、当直流分量检测电压超过参考电压则判定未安装放电灯的判定单元;预热时优先由判定单元判定放电灯是否安装而起动后优先由寿命末期检测单元检测放电灯的寿命末期在检测出放电灯的寿命末期时使逆变电路的输出降低或停止,然后进行放电灯的未安装检测而在判定未安装放电灯时停止逆变电路输出的控制单元。
通过这样,由于预热时优先由判定单元来判定未安装放电灯,所以在预热时,只要放电灯未安装,就判定未安装并停止逆变电路的输出。另外,起动后因优先由寿命末期检测单元来检测放电灯的寿命末期,所以,若安装了寿命末期的放电灯,则起动后立即进行放电灯的寿命末期检测,降低或停止逆变电路的输出。然后,放电灯的未安装检测单元动作。这时,由于逆变电路输出降低或停止,故不发生放电灯的半波放电,直流分量检测电压稳定,所以能可靠地进行未安装检测。
另一方面,和本申请的顺序相反,在优先于检测寿命末期而进行未安装检测的顺序时,假设安装着寿命末期的放电灯时,这时尽管装着放电灯,但根据直流分量检测电压有时仍检测出未安装放电灯。于是,停止逆变电路的输出。其后,逆变电路再度预热,按照起动的顺序进行控制。以后,就反复这一动作。其结果放电灯上多次被加上次级电压,对放电灯的寿命带来不良影响。本申请能防止上述状态发生。
本申请的第5方面为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上述第1至4中任何一方面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和有放电灯点亮装置的照明器具。
本申请的第1及2方面能提供一种用简单的电路构成可靠地检测放电灯的寿命末期的放电灯点亮装置。
本申请的第3及4方面能提供一种用简单的电路构成可靠地检测放电灯的寿命末期、同时还能检测放电灯的未安装状态并停止点亮动作的放电灯点亮装置。
本申请的第5方面能提供一种用简单的电路构成可靠地检测放电灯的寿命末期、或者能在用简单的电路构成可靠地检测放电灯的寿命末期同时检测放电灯的未安装状态并停止点亮动作的照明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放电灯点亮装置的电路构成图。
图2为表示在实施形态1中放电灯正常点亮时的寿命末期检测电路中产生的电压VA、VB、VC的电平关系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放电灯点亮装置的主要部分电路构成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照明装置外观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4…直流电源电路、9…逆变电路、14…放电灯、23、24、25、27、29、30、32、33…电阻、26…电容、28、31、34、35…二极管、36…第1比较器(寿命末期检测电路)、37…控制部、38…第2比较器(比较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实施形态1
如图1所示,由二极管桥式电路组成的全波整流器2的输入端和交流电源1连接,该全波整流器2的输出端并联连接电容3,同时还连接由升压斩波电路组成的直流电源电路4。
所述直流电源电路4在全波整流器2的输出端通过第1电感5与开关元件即第1MOS型FET(场效应晶体管)6并联连接,该第1MOS型FET6通过正向连接的二极管7与滤波电容器8并联连接,将从所述全波整流器2输出的脉动电压变换成所要的直流电压。
所述直流电源电路4的输出端即所述滤波电容器8接逆变电路9。所述逆变电路9作为一对开关元件具有第2、第3MOS型FET10、11,该MOS型FET10、11的串联电路和所述滤波电容器8并联连接。
所述逆变电路9的第3MOS型FET11的漏极、源极的各端通过串联的镇流用的第2电感12及隔直流用的电容13,接放电灯14的灯丝14a、14b的一端。然后,所述放电灯1的灯丝14a、14b的另一端之间接谐振用电容15和电阻16的并联电路,利用放电灯14和该谐振用电容15和第2电感12形成谐振电路。
所述第2MOS型FET10通过串联的所述电感12及隔直流用电容13,并联地与电阻17连接。
所述第3MOS型FET11通过电容18与稳压二极管19反向并联连接,该稳压二极管19通过正向连接的二极管20与滤波电容器21并联连接,形成+VCC的电源。
22是作为直流分量检测单元的直流分量检测电路,该直流分量检测电路22是在所述放电灯14的灯丝14a、14b的一端之间接电阻23、24、25的串联电路,所述电阻25与电容26并联连接。所述电容26的电容量设成定靠逆变电路9来的高频分量不能充电,而靠直流分量或接近直流分量的低频分量能充电。
另外,所述+Vcc电源即所述滤波电容器21与电阻27、正向的二极管28及电阻29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同时还与电阻30、正向的二极管31、及电阻32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另外,所述+Vcc电源还通过串联的形成电压叠加单元的电压叠加电路的电阻33,与直流分量检测电路22的电阻25和电容26的并联电路并联连接。
对于所述直流分量检测电路22的电阻24和电阻25间的连接点,通过正向连接的二极管34将所述电阻27和二极管28的阳极间的连接点与之连接,同时通过反向连接的二极管35将所述二极管31的阴极和电阻32间的连接点与之连接。由所述电阻27、29、30、32及二极管28、31、34、35组成的电路形成电压设定单元。
将所述二极管28和电阻29间的连接点上产生的电压VA输入构成作为寿命末期检测单元的寿命末期检测电路的第1比较器36的同相输入端(+),将所述电阻30和二极管31间的连接点上产生的电压VB输入所述第1比较器36的反相输入端(-)。然后,将所述第1比较器36的输出供给构成控制单元的控制部37。
所述电压VA、VA、VC的大小关系如图2所示,在放电灯14正常点亮的状态下,设定成VA>VC>VB。而且,VA和Vc之间、Vc和VB之间形成规定的电压幅度,以便能检测出因放电灯14的半波放电而产生的电压Vc的电平变化。
又将所述电阻24和电阻25间的连接点上产生的电压Vc输入作为比较电路的第2比较器38的同相输入端(+),将预先设定的参考电压Vref输入所述第2比较器38的反相输入端(-)。所述参考电压Vref为判定放电灯14安装状态用的电压,与电压VA比,设定成相当高的电压。然后,所述第2比较器38的输出供给所述控制部37。
所述控制部37具有微处理器等,将所述+Vcc电源作为电源输入。该控制部37对直流电源电路4的MOS型FET6进行开关控制,同时,还交替地对逆变电路9的各MOS型FET10、11进行开关控制。所述控制部37在内部设置定时器A和B,定时器A设定来自所述第1比较器36的输出为有效的延迟时间,定时器B设定来自所述第2比较器38的输出为有效的延迟时间。
定时器A的延迟时间TA设定得比定时器B的延迟时间TB要短。即,所述定时器A计时的延迟时间TA设定成电源1接通后从对放电灯14的预热开始后至放电灯14点亮为止的时间。这是由于在预热开始后至点亮为止的期间处于和放电灯寿命末期的半波放电时相同的电压状态,因此要避免由此引起的误动作。另外,所述定时器B在定时器A结束对延迟时间TA的计时后结束对延迟时间TB的计时。这是由于根据第1比较器36的输出在控制部37开始放电灯14的寿命检测动作后,根据第2比较器38的输出进行放电灯14的安装状态的检测动作,所以在放电灯14点亮后,相比放电灯的未安装检测要优先进行放电灯的寿命末期检测。
上述构成中,交流电源1一接通,从全波整流器2就输出脉动电压,供直流电源电路4。在直流电源电路4中,开关驱动第1MOS型FET6,在FET6导通时,能量积聚在第1电感5中,该积聚的能量在FET6截止时通过二极管7释放,并对滤波电容器8充电。这样,从滤波电容器8输出所要的直流电压,供逆变电路9。
在逆变电路9中,MOS型FET10、11被交替地开关驱动,例如输出频率设在20kHz~100kHz之间的高频交流电。放电灯14点亮前,预热电流经谐振用电容15流过放电灯14的灯丝14a、14b。此后,高电压加在放电灯14的灯丝14a、14b之间,通过这样,放电灯14点亮。
另外,交流电源1接通,逆变电路一开始动作,在滤波电容器21的两端间便产生+Vcc电压,在二极管28和电阻29间的连接点上产生电压VA,在电阻30和二极管31间的连接点上产生电压VB。上述各电压VA、VB输入第1比较器36。通过这样,从第1比较器36送出高电平或低电平的输出。
但这时,由于定时器A对延迟时间TA计时,故控制器37不会取入第1比较器36来的输出。通过这样,在预热开始后至灯点亮为止的期间,即便形成和放电灯寿命末期的半波放电时同样的电压状态,仍能避免由此引发的误动作。
另外,在直流分量检测电路22的电阻24和电阻25间的连接点上产生电压Vc,输入第2比较器38。通过这样,从第2比较器38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但此时,由于定时器B对延迟时间TB计时,所以控制部37不会取入第2比较器38的输出。通过这样,控制部37不会错误地进行放电灯14安装状态的检测动作。
然后,放电灯14一点亮,定时器A的延迟时间TA的计时结束,控制部37取入第1比较器36来的输出。电压VA和VB输入第1比较器36,在放电灯14正常点亮的状态下,上述的电压VA和VB与电阻24和电阻25间的连接点上产生的电压Vc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设定成VA>Vc>VB
而且,由于+Vcc电源经串联的电阻33和直流分量检测电路22的电阻25及电容26的并联电路并联连接,故电压VA、Vc、VB全部偏于正电压一侧,因而电压VB变成比0V高得多的电压。
另外,在电压VA和Vc之间、电压Vc和VB之间,为规定的电压幅度,使得在正常点亮时,即使电压Vc稍些变动,也不会错误地进行寿命末期的检测。
因此,在放电灯14正常点亮时,由于设定成VA>VB,所以第1比较器36的输出为高电平。在该状态下,控制部37取入第1比较器36的输出,判断放电灯14正常动作。
但是,放电灯14若由于灯丝的发射损耗等而到达寿命末期,则灯电流的流动就会偏向一侧,产生半波放电现象。例如,如果是从灯丝14a流向灯丝14b的灯电流增加的半波放电,则电容26的充电电荷比正常点亮时增加,电压Vc向电平上升的方向变化。相反,若是从灯丝14b流向灯丝14a的灯电流增加的半波放电,则电容26的充电电荷比正常点亮时减少,电压Vc向电平下降的方向变化。
由于将二极管31和电阻32间的连接点经反向连接的二极管35与直流分量检测电路22的电阻24和电阻25间的连接点连接,故电压Vc的电平一向上升的方向变化,电压VB也上升,电压VA和电压VB的电平反转,变成VA<VB。通过这样,第1比较器36的输出从高电平反转成低电平,所以控制部37判断放电灯14到了寿命末期。
另外,由于将电阻27和二极管28间的连接点经正向连接的二极管34与直流分量检测电路22的电阻24和电阻25间的连接点连接,故当电压Vc的电平沿降低的方向变化时,电压VA也降低,电压VA和电压VB的电平反转变成VA<VB,通过这样,第1比较器36的输出从高电平反转,成低电平。所以控制部37判断放电灯14到了寿命末期。
这样,放电灯14到了寿命末期,无论在哪个方向上半波放电,第1比较器36的输出都从高电平反转成低电平,控制部37判断放电灯14已到寿命末期。一旦判断出放电灯14的寿命末期,控制部37就控制逆变电路9的振荡频率,使输出降低和或停止。通过这样的控制,能停止放电灯14的半波放电状态。
当定时器的延迟时间TA的计时一旦结束,然后,这一次是定时器B的延迟时间TB的计时结束。当定时器B的延迟时间TB的计时一结束,控制部37就取入第2比较器38的输出。在放电灯14处于正常安装状态时,因电压Vc设定成比参考电压Vref低,故第2比较器38的输出变成低电平。这时,控制部37判断放电灯14处于正常安装状态。
与此相反,当变成没有安装放电灯14、或灯丝断丝等负载状态为无负载状态时,逆变电路9的输出电压不下降,维持高的状态。这时,尽管定时器B的延迟时间TB计时已结束,但电压Vc仍维持高的状态,变成Vc>Vref。因此,在定时器B的延迟时间TB的计时结束的时刻,第2比较器38的输出维持高电平,由此,控制部37判断放电灯14为未安装状态,使逆变电路9停止振荡,将电路安全地保护起来。
另外,在放电灯14点亮后,当检测出寿命末期时,由于逆变电路9的输出降低或停止,所以在寿命末期检测后进行放电灯14的未安装检测时,直流分量检测电压Vc稳定。因而,能可靠地进行放电灯的未安装检测。
这样,放电灯14一到寿命末期就半波放电,由此,无论直流分量检测电路22的电压Vc的电平上升还是下降,电压VA和电压VB的大小关系能从VA>VB反转变成VA<VB。因此,在放电灯14点亮时,控制部37取入第1比较器36的低电平输出,就能检测出放电灯14已到寿命末期。而且,电压VA、VB、Vc能全部以正电压控制。因此,能用简单的电路构成可靠地检测放电灯14的寿命末期。
另外,电压Vc的电平变化不仅用于放电灯14的寿命末期的检测,还能在第2比较器38中通过该电压Vc和参考电压Vref比较,也用于放电灯14的未安装状态的检测。通过这样,能使整体的电路构成更加简单。
实施形态2
以下,本实施形态将叙述寿命末期检测电路的变形例。其它的构成与前述的实施形态相同。
如图3所示,在放电灯14的灯丝电极14a、14b之间,并联连接电阻41、42及电容43的串联电路。另外,+Vcc电源和电阻44、45、46的串联电路及电阻47、48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而且,所述电阻42和电容43间的连接点与所述电阻47和电阻48间的连接点连接。
另外设置一对比较器49、50,一个比较器49的同相输入端(+)接所述电阻44和电阻45间的连接点,另一个比较器50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45和电阻46间的连接点。所述一个比较器49的反相输入端(-)和另一个比较器50的同相输入端(+)互相连接,该连接点经串联的电阻51与所述电阻47和电阻48间的连接点连接。用所述电阻41、42及电容43的串联电路和与该电容43并联连接的电阻48形成直流分量检测电路。
然后,所述一个比较器49的输出端接二极管52的阴极,所述另一个比较器50的输出端接二极管53的阴极,所述各二极管52、53的阳极互相连接,该连接点上产生的信号供给控制部37。
所述各比较器49、50用一种上下限幅比较器形成寿命末期检测电路。该寿命末期检测电路在各比较器49、50的输出在双方都是低电平或一方是低电平时,供给控制部37的信号变为低电平,以双方都是高电平时,供给所述控制部37的信号变为高电平。然后,在放电灯14正常点亮的状态下,在电阻44和电阻45间的连接点上产生的电压VA、电阻45和电阻46间的连接点上产生的电压VB、及电阻47和电阻48间的连接点上产生的电压Vc间的关系设定成VA>Vc>VB
在该电路中,电压VA、Vc、VB利用+Vcc电源,全部偏于正电压侧,电压VB为比0V高得多的电压。另外电压VA和Vc之间、电压Vc和VB之间形成规定的电压幅度,使得在正常点亮时即使电压Vc稍些变动也不会错误地检测出寿命末期。
放电灯14点亮时,电压VA、Vc、VB在具有VA>Vc>VB的关系时,由于双方的比较器49、50都输出高电平,所以控制部37取入高电平信号,判断放电灯14正常点亮。
但是,若放电灯14已到寿命末期,变成半波放电,则根据半波放电的方向,变成Vc>VA或VB>Vc。例如,如从灯丝14a流向灯丝14b的灯电流增大,则电压Vc的电平上升,变成Vc>VA。这时,比较器49的输出反转成低电平,供给控制部37的信号变成低电平。通过这样,控制部37检测出放电灯14的寿命末期。另外,如从灯丝14b流向灯丝14a的灯电流增大,则电压Vc的电平降低,变成Vc<VB。这时,比较器50的输出反转成低电平,供给控制部37的信号变成低电平。通过这样,控制部37检测出放电灯14的寿命末期。
在上述的构成中,放电灯14一到寿命末期,就半波放电,通过这样,在电压Vc的电平上升时,电压VA和电压Vc的大小关系能从VA>Vc反转变成VA<Vc,另外,在Vc的电平降低时,电压VB和电压Vc的大小关系能从VC>VB反转变成VB>Vc。
因此,在放电灯14点亮时,放电灯14一到寿命末期,控制部37从由比较器49、50、二极管52、53构成的电路取入低电平信号,能检测出放电灯14已到寿命末期。这样,能用简单的电路构成检测出放电灯14的寿命末期。而且,由于将电压VB设得比0V高得多,所以,放电灯14一到寿命末期,即使电压Vc降得比VB低,电压Vc也不会变成0V以下,因此,能只用正电压检测放电灯的半波放电,能用简单的电路构成检测放电灯14的寿命末期。另外本实施形态中,通过在第2比较器38中将电压Vc和参考电压Vref进行比较,也能用于检测放电灯的未安装状态,所以整体的电路构成能简化。
还有,所述各实施形态中,控制部37设置定时器A和定时器B,将预热时的放电灯的寿命末期检测和放电灯的未安装检测作为无效,但不一定非限于此,也可以做成在预热时或预热开始前的通电时对放电灯的未安装检测有效。通过这样,由于在预热时或预热开始前的通电时优先进行放电灯的未安装检测,因此若放电灯未安装,则在电源接通后立即能检测出未安装,从而停止逆变电路的振荡,以安全地保护电路。
实施形态3
本实施形态叙述具有前述各实施形态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中任一种放电灯点亮装置的照明装置。
如图4所示,在内侧形成反射面的照明器具101的内侧两端设置插座102a、102b,放电灯14装入上述插座102a、102b。另外,在所述照明器具101的中间背面,安装放电灯点亮装置103。该放电灯点亮装置103的构成采用前述各实施形态中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中的任一种构成。
这样,通过使用前述各实施形态中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中的任一种,就能用简单的电路构成可靠地检测放电灯14的寿命末期、或也能检测未安装状态而且能实现整体的电路构成简化的照明装置。

Claims (5)

1.一种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流电源电路、
将直流电源电路供给的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逆变电路、
利用逆变电路的交流电通电的放电灯、
检测流过放电灯的直流分量的直流分量检测电路、
将直流电压叠加在直流分量检测电路的直流分压检测电压上的电压叠加电路、以及
在利用电压叠加电路叠加了直流电压的直流分量检测电压偏离所述放电灯正常点亮时的电平而上下变化时来检测所述放电灯的寿命末期的寿命末期检测电路。
2.一种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流电源电路;
将直流电源电路供给的直流电变换成高频电能的逆变电路;
利用逆变电路的高频电能通电的放电灯;
检测流过放电灯的直流分量的直流分量检测单元;
将直流电压叠加在直流分量检测单元的直流分量检测电压上的电压叠加单元;
设定放电灯正常点亮时比所述直流分量检测电压Vc高的电压即随着该直流分量检测电压Vc的降低而降低的第1设定电压VA、和在放电灯正常点亮时比所述直流分量检测电压Vc低的电压即随着该直流分量检测电压Vc的上升而上升的第2设定电压VB的电压设定单元;以及
具有将第1设定电压VA和第2设定电压VB进行比较的比较器、并利用该比较器的输出来检测所述放电灯寿命末期的寿命末期检测单元。
3.一种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流电源电路;
将直流电源电路供给的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逆变电路;
利用逆变电路的交流电通电的放电灯;
检测流过放电灯的直流分量的直流分量检测电路;
将直流电压叠加在直流分量检测电路的直流分量检测电压上的电压叠加电路;
在叠加了直流电压的直流分量检测电压偏离放电灯正常点亮时的电平而上下变化时来检测放电灯的寿命末期的寿命末期检测电路;
将利用电压叠加电路叠加了直流电压后的直流分量检测电压和预选设定的参考电压进行比较的比较电路;以及
在寿命末期检测电路开始所述放电灯的寿命检测动作后开始动作、并根据比较电路的输出来检测未安装状态及停止逆变电路振荡的保护电路。
4.一种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流电源电路;
将直流电源电路供给的直流电变换成高频电能的逆变电路;
利用逆变电路的高频电能通电的放电灯;
检测流过放电灯的直流分量的直流分量检测单元;
将直流电压叠加在直流分量检测单元的直流分量检测电压上的电压叠加单元;
在叠加了直流电压后的直流分量检测电压偏离所述放电灯正常点亮时的电平而上下变化时来检测放电灯寿命末期的寿命末期检测单元;
将利用电压叠加单元叠加了直流电压后的直流分量检测电压和判定放电灯的安装状态用的参考电压比较、当直流分量检测电压超过参考电压则判定未安装放电灯的判定单元;以及
预热时优先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放电灯是否安装而起动后优先由寿命末期检测单元检测放电灯的寿命末期、在检测出放电灯的寿命末期时使逆变电路的输出降低或停止、然后进行放电灯的未安装检测而在判定未安装放电灯时停止逆变电路输出的控制单元。
5.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以及
具有放电灯点亮装置的照明器具。
CNA2005100551842A 2004-03-16 2005-03-15 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装置 Pending CN16712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74909 2004-03-16
JP2004074909 2004-03-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1265A true CN1671265A (zh) 2005-09-21

Family

ID=35042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551842A Pending CN1671265A (zh) 2004-03-16 2005-03-15 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67126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5015A (zh) * 2011-03-28 2011-06-22 北京中环优耐特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荧光灯的镇流器控制方法及镇流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5015A (zh) * 2011-03-28 2011-06-22 北京中环优耐特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荧光灯的镇流器控制方法及镇流器
CN102105015B (zh) * 2011-03-28 2014-01-29 北京中环优耐特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荧光灯的镇流器控制方法及镇流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6954C (zh) 开关式电源
CN1282050C (zh) 用于镇流控制集成电路中的电路
CN1188016C (zh) 具有低功率因数的双向可控硅紧凑型调光荧光灯
CN1199526C (zh) 镇流器
EP2745626B1 (en)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operating a low-power lighting unit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161007C (zh) 镇流器
CN1066007C (zh) 放电灯镇流器
JP2012174518A (ja) 点灯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CN1055355C (zh) 电源装置
CN1052528C (zh) 无电池车辆起动时用于减轻电负载的控制装置
CN1228243A (zh) 荧光灯镇流器驱动器的防闪烁电路
CN1254155C (zh) 放电灯驱动设备
CN1538605A (zh) 用于改变容性负载的功耗的方法
CN1243404C (zh) 电源装置
CN1206882C (zh) 用于放电灯的点火装置
CN1228242A (zh) 具有电流保护的小型荧光灯镇流器
CN1099216A (zh) 放电灯点火装置
CN1203510A (zh) 照明装置
CN1941601A (zh) 起动用于驱动压缩机的电机的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262154C (zh) 电子镇流器和发光装置
CN1430456A (zh) 放电管照明装置及其照明器具
CN1671265A (zh) 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装置
CN1929277A (zh) 谐振型半桥式直流/交流转换电路
CN1373066A (zh) 自行车用充电控制电路
CN1473389A (zh) 电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