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3011A - 带有电子束导向通道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有电子束导向通道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63011A
CN1663011A CN038146681A CN03814668A CN1663011A CN 1663011 A CN1663011 A CN 1663011A CN 038146681 A CN038146681 A CN 038146681A CN 03814668 A CN03814668 A CN 03814668A CN 1663011 A CN1663011 A CN 1663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 beam
display unit
electrode
display scree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38146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L·艾泽曼
M·C·J·M·维斯森伯格
H·M·R·科坦拉亚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663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30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1/00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31/08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a screen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31/10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 H01J31/12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1/00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31/08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a screen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31/10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 H01J31/12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 H01J31/123Flat display tubes
    • H01J31/124Flat display tubes using electron beam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46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ray or beam,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46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ray or beam,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29/467Control electrodes for flat display tubes, e.g. of the type covered by group H01J31/123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1/00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31/08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a screen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31/10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Abstract

显示装置配备有电子束导向通道(10)。通道(10)接受电子束(EB)和导向电子束(EB)使其与发光显示屏(40)平行。电子束(EB)可从通道(10)中被提取,然后电子束(EB)撞击在显示屏(40)上。提供确定通道(10)中电势的电极装置(11,12,13)来导向和提取电子束(EB)。电极装置(11,12,13)在通道(10)中以这样一种方式排列:电子束(EB)在垂直于通道(10)和平行于显示屏(40)的横向方向上聚焦。因此,电子束导向通道(10)的电子传输可以相当高。

Description

带有电子束导向通道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用于产生电子束的电子源;用于接收电子束和显示图像信息的发光显示屏;用于给所述显示屏导向所述电子束的电子束导向装置,所述的电子束导向装置包括在导向方向上基本上平行于显示屏延伸的电子束导向通道,该电子束导向通道配备有在操作中确定在通道中电子束导向电势的电极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基于阴极射线管(CRT)的显示装置广为熟知。事实上CRT的优点是所需的材料和技术是确定的并且很好理解,高的发光效率,在显示图像中相对容易的灰度级别的可行性以及允许显示活动图像而没有行为假象的快速响应时间。
然而,最为公知的是CRT具有相对大的厚度。因此,努力创造一种“平面”的CRT,具有可以与例如液晶显示器相比的厚度。在首段中描述的显示装置就是“平面”的CRT。这样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已经在专利US4153856A中公开。在这种已知的显示装置中,由电子枪产生电子束,电子束在电子束注入点被注入到电子束导向器。接着,电子束在引导方向上通过所述的电子束导向器被导向。电子束导向器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定向栅之间,它们基本上都在与显示屏平行的方向上延伸。面向显示屏,以与第二定向栅邻近的距离提供第三定向栅,该第三定向栅也是平行于显示屏延伸。每一个定向栅具有电子束通过的孔,并且连在公共的电势上。
从电子束导向器来看,在第一定向栅的后面提供提取电极条。这些提取电极条通常接收在电子束导向器中允许电子束导向的电压。通过改变供应给提取电极条的电压,在电子束导向器中的一位置提取电子束。被提取出的电子束进一步被引导以便使其撞击在显示屏上。
显示屏包含布置在行和列中的多个像元(象素)。在象素的每一列中提供电子束导向器,借此从电子束导向器中的预定位置提取电子束,所述的位置与布置在行上的象素相对应。
然而,在所知道的显示装置中,可观察到显示图像亮度的显著变化,特别是在与电子束导向器的引导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首段中描述过的显示装置,该装置具有改进的图像亮度均匀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其电极装置被布置为在基本上垂直于引导方向的横向上会聚电子束,并且电极装置与显示屏平行。
本发明是基于由于被导向的电子束相对大的传输损耗而引发的被观测的亮度变化的识别。这种传输损耗是由电子束的发散引起,电子束的发散引起从导向的电子束损耗相对大量的电子。因而,这些电子不会到达显示屏。
随着被导向的电子束通过的距离的增加,损耗的电子的数量增加了。因此,在相对远离电子束注入点的位置,电子束电流与在电子束注入点处的电子束的电子束电流相比减少了,所以在显示屏处电子束的电子束电流依赖于电子束被引导而通过的距离。发光象素的亮度依赖于在象素上碰撞的电子束的电子束电流。因此,在显示屏的不同象素之间,特别是在显示屏的对侧的象素之间,发生图像亮度变化。
由于在电子束导向器中导向电势的干扰引发了电子束的分散。显示屏具有相对高的阳极电压,通常是5kV或更大。该阳极电势穿过到电子束导向器中,借此干扰导向电势。
虽然在已知的显示装置中所知道的栅格结构补偿在垂直于显示屏和定向栅的方向上电势的干扰,并且在该方向上对称和聚焦电势,但是在横向上却没有提供这样的功能。因为在横向上没有足够地限制电子束,所以在电子束通过电子束导向器期间,来自电子束相对大量的电子被损耗了。
通过合理的配置电极装置,可以形成电子光学透镜,该电子光学透镜在横向上也具有透镜功能。这个透镜能够用来使电势在横向上对称,并且在横向上对聚焦电子束。由于横向透镜的作用,电子束中的电子的限制得到了改进,以及减少了电子束导向器中的传输损耗。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电极装置包括具有平行于显示屏的基底部分的第一电极,和在与显示屏相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基底延伸的侧面部分。由于这延伸的侧面部分,上述的第一电极能够形成在横向上具有透镜功能的电子光学透镜。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侧面部分位于基底部分的两边缘处,正如在横向上可看到的,侧面部分朝向显示屏延伸。
现在第一电极具有带有直角的U-型轮廓。它定义了在侧面远离显示屏的通道的边界,并且部分地围住被导向的电子束。
当U-型轮廓对称地对准电子束的路径时,本实施例操作非常好,这样从电子束路径到侧面部分的距离基本上等于两个侧面部分之间的距离。因此,通道内的电势特别好地对称。
优选地,在第一绝缘板的邻近的阻隔肋之间形成通道,第一绝缘板具有成为电极装置一部分的导电迹线。
本实施例具有相对简单的制造过程。不再需要像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独的第一定向栅。电极装置的一部分通过布置在第一绝缘板上的导电迹线来形成。此外,如果布置的导电迹线与通道垂直,那么具有优选的带有直角的U-型轮廓的第一电极就自动被获得而不需要额外的制造步骤。
正如现有技术中所知道的定向栅结构可以提供在第一绝缘板和显示屏之间。
然而,更为有利地,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面向显示屏装配,提供用于提取来自通道的电子束的提取孔,以及具有成为电极装置一部分的导电迹线。
所知道的显示装置是很难制造的,因为它包含三个相对薄的定向栅,定向栅必须以相互接近的距离安装。此外,为了保证电子束导向通道的稳定性,贯穿显示屏的这一距离基本上是恒定的。因此,定向栅的安装对准需要严格的要求。
根据这一优选的实施例,电子束导向通道形成在两个绝缘板之间。在通道内部的电势能够通过布置在板上的导电迹线来施加。可以在生产中用高精确度布置导电迹线,例如通过使用掩模。制造电子束导向器需要的元件的数量减少了,并且克服了获得良好的定向栅对准的现有技术问题。
电子束导向器通过与绝缘板层叠在一起而被安装。组装板时,在第一板上的导电迹线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在第二板上的相关联导电迹线接触。优选地,导电迹线基本上与通道垂直。
一般来说,通道包括多个单元,和显示屏包括布置在行和列上的多个象元(象素)。例如,通道与象素的列相对应,和接着所述通道的单元与显示屏的象素相对应。第二绝缘板给单元提供提取孔,通过该孔电子束从电子束导向通道向显示屏传播。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电极装置包括在单元和相邻单元之间的第二电极,所述的第二电极提供有电子束穿过孔。在操作中,没有选择单元时,电子束通过在第二电极上的孔从单元向相邻的单元传播。通过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结合,在横向的方向上电子束会聚的特别好。通常,给每个单元提供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对于这些单元电势是周期性的。
周期的电势确定了路径,电子束沿着该路径传播。通常,用于此目的第二电极具有相对高的正向电压。因此,它们具有优选小的厚度,以避免电子落在第二电极上。
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协作以在选择的单元中改变电势,以从所述选择的单元朝向显示屏提取电子束。
在显示装置中,为了显示图像希望电子束的扫描贯穿整个显示屏。因此,电子束应该连续地碰撞到显示屏的每一个象元上。为了引导电子束碰撞预定的象素,通过改变在所述单元中的电势来选择与该象素对应的单元。
电子束首先导向平行于显示屏,直到其到达了所选择的单元。在所选择的单元中,电子束以基本上以直角的角度偏转,然后通过所选择单元的提取孔。现在电子束被导向与显示屏相垂直,并且会聚在预定象素上。
在这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电子束的提取是很有效率的,使得相当大部分的电子从所选择单元提取。此外,施加给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所需要切换电压比起施加在现有技术中的提取条的切换电压要低。在单元中提供第一和第二电极,而现有技术中通过定向栅中的一个将电子束导向器从提取条中屏蔽。
更好的,所选择的单元包括在所选择单元中的电子光学镜,所述镜在例如以与导向方向成45度角的方向设置。形成电子光学镜是提取电子的特别有效的方式。通过在所选择的单元中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提供合适的设定电压来实现上述方式。
通常,在所选择的单元中施加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电压相对于被导向的电子束所通过的单元是是负的,使得排斥电子束和推进电子束通过提取孔。电子光学镜的准确定向能够通过供应给第一和第二电极的切换电压来调整。因此,电子束能够尽可能满意的导向通过提取孔,这样实现了特别高的提取率。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电极装置包括至少沿着在第二绝缘板中的提取孔周围延伸的第三电极。
第三电极在与显示屏垂直的方向上使得电子束导向器内部的电势匀称。这减少了阳极电压贯穿电子束导向通道。通常,第三电极被提供在每个提取孔的附近。
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两个电子束在通道的相反的末端注入。
由于电子束导向通道的对称性,电子束注入到哪一个末端是没有关系的。这一事实通过在通道的两端同时注入电子束可被有利地利用。因此,例如,显示屏的两个象素能够同时被寻址,使得用于在单元中改变电势的切换开关的数量减半。来自某一末端的电子束可以用在具有奇数行号的象素,而来自另一末端的电子束可以用在具有偶数行号的象素。
电子束导向装置优选包括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用于将从所选择的单元中提取出来的电子束定位到相关的象元上。
在电子束导向给所选择的单元之后,电子束从电子束导向通道中提取出来射向显示屏。由于单元具有与电子束相联系的特定象元,因此应该确保在提取电子束之后,该电子束被定位到所述象元上。
单元可以与单一的象元相联系。然后,最好是,定位装置包括具有孔的多个导电板,该导电板用于使电子束从所选择的单元到达显示屏上相联系的单一的象元。
对导电板提供有在第三电极电压和阳极电压之间的中间电压。借助于导电板,电子被加速射向显示屏,而与此同时电子束被聚焦,所以在显示屏上的电子束的点是相对小的并且良好聚焦。
因为多数的导电板最好借助于绝缘板彼此分开设置,所以定位装置包括交替层叠的绝缘板和导电板。在绝缘板上也提供用于电子束通过的孔。应尽可能满意地对准在单元和其相联系的象元之间的孔,所以确保了电子束的自由通道。
通常在真空条件下操作显示装置来尽可能多的避免电子和显示装置内部的气体碰撞。为了这一目的,显示装置应当包括真空支架以便它能经受住外部大气压。绝缘板和导电板层叠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担当完整的真空支架。
换句话说,单元与多个象元相对应。于是应当最好安排定位装置以便将电子束定位到所述多个象元中预选的一个上。
例如,可以借助于在提取孔的面向屏幕侧上的静电偏转器使电子束偏转射向象元之一。
例如,多个象元被布置为并列显示,例如4×4或8×8组。同样,它们还可以包含每一个都与不同的荧光原色相对应的多个子象素。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将参考附图来说明。其中:
图1是显示装置优选的实施例;
图2是显示装置优选的实施例的更为详细的等距视图;
图3是用于电子束导向通道的单个单元的电极装置;
图4是可选择板的截面图;
图5A和5B描述了在操作中优选的实施例的电子束导向通道;
图6是显示装置的替换实施例;
图7A和7B描述了适于使用在显示装置中的真空支架的实施例;
图8描述了带有单一电子束提取孔的可选择板的一部分,该提取孔对应于包含三种颜色的子象素的彩色象素,和
图9描述了相应于4×4象素并排显示的带有单一的电子束提取孔的选择板的一部分。
图1是显示装置优选实施例的横截面。显示装置包括在前部的显示屏40,并在该屏上提供有三原色:红、绿和蓝构成的荧光轨道42R、42G、42B。在相反的一面(背面)上,提供了包含电子束导向通道10的结构。
每一个通道10对应于单一的荧光轨道42R、42G、42B。通道10在与荧光轨道42R、42G、42B相同的方向上延伸。通常,给显示装置提供用于每一个通道10的电子源ES。电子源ES将电子束EB注入到电子束导向通道10。通道10导向电子束EB与显示屏40平行。
包含了通道10的结构有两个绝缘板20、30。以固定的间距,在离显示屏40最近的绝缘板30上提供电子束提取孔32,通过电子束提取孔从电子束导向通道10中提取电子束EB并且其射向显示屏40上的荧光轨道42R、42G、42B。在电子束EB所到达的位置上,显示屏40被照亮。
在图2中更为具体的描述了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对第一绝缘板、通道板20提供阻隔肋22。通道10被确定在两个相邻的阻隔肋22之间,所述的通道10在操作中导向电子束EB。在横向(Y-方向)上的通道10的直径由相邻的阻隔肋22之间的距离确定,例如150微米。阻隔肋22的高度例如也采用150微米,而且阻隔肋在横向上的厚度是50微米。
导电迹线24、26布置在通道板20上。在操作中,导电迹线24构成了电子束导向通道10的第一电极(底部电极)11。
通道板20与第二绝缘板组装在一起,该第二绝缘板即为选择板30。为了清楚起见,图中绘制的选择板30到通道板20有一小段距离,而实际上两个板是叠放在一起的并且直接接触。
导电迹线34布置在选择板30面向显示屏40的一侧上。在选择板30中提供了多个电子束提取孔32,该电子束提取孔延伸一直穿过选择板和导电迹线34。选择板30应当是相当薄的,这是为了允许从通道10有效的提取电子束EB。例如,选择板30具有400微米的厚度。
电子束提取孔32以行和列布置。单一孔32或者与显示屏40的单一象素45相对应,或者与并排的象素相对应。正如从显示屏40所看到的,行或列上的孔32与通道10对准排列,并且由导电迹线34包围。导电迹线34相对于电子束提取孔32对称地布置,并且在操作中构成了电子束导向通道10的第三电极(顶部电极)13。
同样,导电迹线36布置在面对通道板20的选择板30的一侧上,相邻的导电迹线36在一行电子束提取孔32的侧面上。当组装的时候,导电迹线36与通道板20的相关联的导电迹线26接触,用于形成电子束导向通道10的第二电极(通道电极)12。电子束导向通道10被分成多个单元15,在两个相邻的通道电极12之间的通道10的一部分被确定为单元15。
对于单一的单元15,在图3中更为具体的描述了电极装置。在通道10的方向上(X-方向)通过相邻的通道电极12、12’确定了单元15的界限。通道电极包括在通道板20上的导电迹线26和在选择板30上的导电迹线36,以及具有电子束通过孔14。电子束通过孔的直径在横向上(A2y)等于在该方向上的通道的直径,例如150微米。在垂直方向上,直径(A2z)等于阻隔肋22的高度,例如也是150微米。
底部电极11通过在通道板20上的导电迹线24形成,并且具有成直角的U-型。底部电极包括基底部分11A和从基底部分11A向显示屏40延伸的侧面部分11B。侧面部分11B是从基底部分11A的边缘部分延伸的,正如在横向看到的一样。
基底部分11A由通道10底部的导电迹线24形成,侧面部分11B由阻隔肋22边缘上的导电迹线24形成。因此,侧面部分11B的高度基本上与阻隔肋22的高度相等,例如150微米。底部电极11的形状允许与通道电极12相一致,在横向上电子束EB产生了特别好的聚焦。
顶部电极13是通过在面向显示屏40的选择板30一侧上的导电迹线34形成的。在顶部电极上提供电子束提取孔32,电子束提取孔一直延伸通过选择板30。顶部电极13具有厚度L3,在通道方向上电子束提取孔32的直径是A3x,在横向上电子束提取孔32的直径是A3y。
选择板30可以由玻璃组成,电子束提取孔32通过粉末喷砂法构成,所以它们具有锥形的形状。例如,通过平版印刷过程沉积作为通道电极12、12’一部分的导电迹线36。
顶部电极13最好部分地延伸通过电子束提取孔32,到选择板30的另一侧。顶部电极13部分地覆盖选择板30中的电子束提取孔32的内壁。顶部电极13的有效厚度增加了。为了提供这样的顶部电极13,可以应用阳离子电泳沉积法。应当注意到,在顶部电极13和底部电极11或通道电极12之间没有捷径。
在X-方向上,底部电极11延伸通过长度L1,通道电极12、12’具有厚度L2。通过具有长度G12的间隙使得底部电极11与通道电极12、12’分开。
底部电极11和通道电极12具有用于给电极提供寻址电压的连接器部分17、18。正如在图2中所看到的,连接器部分17、18最好布置在显示装置的一侧上并且以该连接器部分具有对于底部电极11和通道电极12大约相同的接触面积的方式构成连接器部分。
用于电极结构的特别有效的尺寸是:
L1    600微米
L2    100微米
L3    50微米
G12   50微米
A2x   150微米
A2y   150微米
A3x   150微米
A3y   150微米
在本例中,单元15在导向方向的直径是700微米。单元15在横向的直径可以相似的。如果电子束导向通道10用在彩色显示装置中,单元15在横向的直径可以减小,例如减小到250微米。在这个方向,由通过通道电极12中的孔的电子束的直径A2y给出了降低直径的唯一限制。
图5A和5B示意性地表示电子束EB,该电子束被注入到电子束导向通道10,随后被导向通过通道10并从通道10被提取。图5A中,在导向(x-)和垂直(z-)方向显示电子束EB,图5B中,在导向(x-)和横向(y-)方向显示电子束EB。
在操作中,给不同电极供给独立的寻址电压。因此得到的电势分布对于单元15是周期性的。给顶部电极13供给的电压可以是固定的,而给底部电极11和通道电极12供给的电压优选是变化的。
如果单元15处于导向状态,周期性的电势确定了通道10中的路径,电子沿着该路径移动。通道电极12的电势向相邻的通道电极12′的穿透在通道方向上产生了路径,电子束沿这个路径从通道电极12中的电子束通过孔14被导向到相邻的通道电极12′中的电子束通过孔14。设置顶部电极13和底部电极11来分别在z-方向(垂直方向)和y-方向(横向)上聚焦电子束EB。从图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电子束EB在电子束导向通道10中在这些方向上聚焦特别好。
对于任何一个单元15,给那个单元里的底部电极11和通道电极12供给的电压可以是变化的,这样单元15达到选定状态16。通过电子束提取孔32从选定单元16中提取电子束,然后该电子束朝显示屏40移动。
为这个目的,底部电极11在低电势时被偏置,以推动电子束EB向前。选定单元16后面的通道电极12,即相邻的通道电极12′在低电势时也被偏置。与底部电极11相关联,相邻的通道电极12′现在形成电子光学镜19,在选定单元16中,该电子光学镜基本上是倾斜的零电势平面。虽然这个电子光学镜19的倾斜角是例如45度,但通过给底部电极11和相邻的通道电极12′供给电势可以调整倾斜角,用这种方法使电子束EB尽可能满意地朝束提取孔32偏转。调整电子光学镜19的方向的能力提供了高的提取效率。
寻址电压的优选值为:
V1g(V1导向)        40Volt
V1s(V1选定)        5Volt
V2g(V2导向)    110Volt
V2s(V2选定)    -5Volt
V3             40Volt
用这些寻址电压已测试过上述的电子束导向通道10。具有30微安的射束电流的电子束EB被注入到由十个连续单元组成的通道10中。所有的单元处于导向状态下,被导向电子束的射束电流和由此这十个单元的传输效率大于99%。当第九单元转换到选定状态16时,即电子束从第九单元提取,则提取的电子束的射束电流和由此的提取效率也大于99%。
因此将底部电极11和通道电极12从导向状态变化到被选定状态所需的电压摆动比较低,分别如35Volt和115Volt。因此寻址象素用的驱动电子设备可以比较简单和便宜。
优选地,应用“每次一行”的寻址方案。在该方案中,通过选择在那行中与象素45对应的通道10的单元15,一行中的每一个象素被同时寻址。在预定时间之后,通过取消对应单元15的选择,该行被切断了,然后寻址下一行的象素。
优选地,象素寻址方案是脉冲宽度调制方案。每个象素35发射光的数量由时间周期决定,在该时间周期中对应那个象素35的通道10的电子源被激活了。
另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在通道110相对的两侧提供两个电子源。通道110和电极装置111、112、113的结构和第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相似。通过给两个相邻单元115的两个底部电极111′供给V1s,给上述两个单元之间的通道电极112′供给V2s,很容易同时将两个相邻单元115切换到选定状态116。如图6所示,在这两个单元中,形成电子光学镜119。
如果在通道110的两端上都提供电子源,显示屏140的两个相邻行的象素现在可以同时寻址。例如,在通道110开始部分的电子源ES1用于给奇数行的象素供给第一电子束EB1,在通道110末端的电子源ES2用于给偶数行的象素提供电子束EB2。
可选择的实施例的优点是,改变给底部电极111和通道电极112供给的电压的切换开关数量减半了。
在稀薄真空显示装置中,如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通常需要真空支持来承受外部的大气压力。推荐的是在通道板20和选择板30之间形成的电子束导向通道10是自支持的。然而,在选择板30和显示屏40之间通常需要附加的真空支持。
在本领域的真空支持的实施例广为人知。真空支持的简单实施例是所谓的隔板。这样的板在选择板30和显示屏40之间提供了多个电绝缘隔离物。图7A和7B表示真空支持50的两个实施例,这都特别适合在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使用。
真空支持50包括交替的导电层52和绝缘层54的叠层。在本例中,画出了五层导电层52和六层绝缘层54,但是任何合适的数目都可以使用。所有层的厚度被示出相等,但是在实际的显示装置中厚度可以变化。例如,绝缘层54的厚度可以从选择板30到显示屏40逐渐增加。
在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用来将提取的电子束传输到显示屏40的孔56,该孔一直延伸通过叠层。在第二实施例中,给叠层52、54提供由用来传输电子束的缝隙58。该缝隙通常在显示屏40上的荧光条42R、42G、42B的方向上延伸。
导电层52通过Vi5接收聚焦电压Vi1。电压Vi1...Vi5从电子束导向通道10到显示屏40增加,以加速束中的电子。而且,电压Vi1...Vi5用来聚焦在电子束导向通道10和显示屏40之间的电子束。电子束的聚焦导致显示屏40上的特别小的斑点。这已经表明,由在孔56或缝隙58的内壁上碰撞引起的电子丢失的数量可以忽略。
聚焦电压Vi1...Vi5为,例如,400,1000,1600,2500和3400Volt,按这种顺序,显示屏40处于例如4000Volt的阳极电压Va。
根据上述值进一步降低单元15和电极装置的尺寸是困难的。这将导致制造相对复杂。然而,如果显示装置有很高的图像分辨率,例如在有XGA或UXGA分辨率的计算机监视器中,降低了象素大小。如果单元15具有比显示屏40上的象素45更大的尺寸就存在优势,这样单元15的尺寸可以保持相同。
出于这个目的,现在电子束导向通道10的每个单元15,和每个电子束提取孔32对应多个(子)象素45。因此,单元的数目和显示屏上的象素不再是1∶1的关系,由此和显示装置的图像分辨率不再是1∶1的关系。
这样的实施例,其中每个象素45包括在水平方向方向上直线排列的三个彩色子象素46R、46G、46B,如图8对单个电子束提取孔32和象素45所示。
该实施例在彩色显示装置中的使用具有特别的优势,在彩色显示装置中每个子象素46R、46G、46B对应彩色荧光体红、绿和蓝的其中一个。子象素46R、46G、46B彼此靠近,这样观众观察这三个子象素作为一个彩色象素,而同时电子束导向通道10的单元尺寸在本实施例中能保持不变。
在电子束提取孔32和显示屏40之间,使用选择装置将电子束EB定位到预先选出的子象素46R,46G,46B的其中一个上。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提供传统的静电偏转板60作为选择装置,该选择装置将从电子束提取孔32出来的电子束偏转到子象素46R、46G、46B的其中一个。通过切换静电偏转板60之间的偏转电压Vd,子象素是可以选择的。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偏转电压Vd是0Volt,则电子束不偏转,撞击在绿子象素46G上。如果偏转电压是,例如,-200Volt,如从显示屏40看到的那样,电子束偏转到左边,并撞击在红子象素46R上。如果偏转电压是,例如,+200Volt,如从显示屏40看到的那样,电子束偏转到右边,并撞击在蓝子象素46B上。
可替换的,每个单元15对应并排显示的象素45,例如象素的3×3或4×4并排显示,或彩色显示装置中的彩色子象素的9×3或16×4并排显示。图9中表示的是由4×4象素组成的并排显示。
在选择板30和显示屏40中的电子束提取孔32之间提供了选择装置,以便将从单元15中提取的电子束偏转到对应单元15的预先选定的并排显示的象素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选择装置包括本领域熟知的静电多极偏转器65。通过静电多极偏转器65,电子束可在x-和y-方向上偏转。
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不按比例示出。在附图中,为简便起见,只用少数象素表示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反之实际的显示装置例如对应SVGA分辨率有800×600×3彩色子象素,或对应PAL分辨率有720×576×3彩色子象素。
任何绝缘表面,最显著的,通道板20和选择板30没有被导电迹线24、26、34、36覆盖的部分和真空支持可能由具有高电阻率的导电涂层提供。这就防止了可能会降低电子束导向通道运行的绝缘表面充电。
本发明已经结合参考实施例进行描述,应该理解本发明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提到的实施例。它包括在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其中所述的构件的所有的结合,以及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做的改变。
总之,本发明涉及具有电子束导向通道(10)的显示装置。通道(10)接受电子束(EB),将电子束(EB)平行地导向到发光显示屏(40)。电子束(EB)可从通道(10)提取,然后电子束(EB)撞击到显示屏(40)上。提供在通道(10)中确定电势的电极装置(11,12,13)来导向和提取电子束(EB)。电极装置(11,12,13)按这样一种方式设置:在通道(10)中,电子束(EB)在垂直通道(10)和平行于显示屏(40)的横向上聚焦。因此,电子束导向通道(10)的电子传输可以相当高。

Claims (15)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用来产生电子束的电子源;
用来接收电子束和显示图像信息的发光显示屏;
用来将所述电子束导向到所述显示屏的电子束导向装置,所述电子束导向装置包括在基本上平行于显示屏的导向方向延伸的电子束导向通道,该电子束导向通道配备有在操作中确定在电子束导向通道中电子束导向电势的电极装置,
其特征在于,电极装置被设置成用来横向上聚焦电子束,该横向方向基本上垂直于导向方向并且和显示屏平行。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极装置包括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具有平行于显示屏的基座部分,和在垂直于显示屏的方向上从所述基座部分延伸的侧面部分。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侧面部分位于基座部分的两个边缘,正如在横向方向上可看到的那样,侧面部分朝显示屏延伸。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显示装置具有第一绝缘板和通道,该绝缘板有阻隔肋并配备有构成部分电极装置的导电迹线,该通道被确定在第一绝缘板的相邻阻隔肋之间。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显示装置包括在第一绝缘板和显示屏之间的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二绝缘板具有用来提取来自通道的电子束的电子束提取孔,并且具有构成部分电极装置的导电迹线。
6.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电迹线基本上垂直于通道延伸。
7.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通道包括多个连续单元,并且电极装置包括在多个单元之一和相邻的一个单元之间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电子束通过孔。
8.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协作以调整选定的通道单元中的电势,从而从所述选定单元朝向显示屏提取电子束。
9.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选定的单元包括电子光学镜。
10.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极装置包括第三电极,该第三电极靠近第二绝缘板中的电子束提取孔。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显示装置具有位于通道相对两端的两个电子源。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显示屏包括多个象素,和电子束导向装置包括用来将从选定的单元中提取的电子束定位到相关象素上的定位装置。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连续单元之一和显示屏的一个象素相关联,且定位装置包括多个导电板,该导电板具有用于将电子束从所述的多个连续单元之一传送到相关联的象素的孔。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装置包括交替的绝缘板和导电板的叠层。
15.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连续单元之一和多个象素相关联,定位装置包括用来将电子束定位到所述多个象素中预选的其中一个的选择装置。
CN038146681A 2002-06-25 2003-06-04 带有电子束导向通道的显示装置 Pending CN16630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2077523.5 2002-06-25
EP02077523 2002-06-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3011A true CN1663011A (zh) 2005-08-31

Family

ID=29797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8146681A Pending CN1663011A (zh) 2002-06-25 2003-06-04 带有电子束导向通道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38747A1 (zh)
EP (1) EP1518254A1 (zh)
JP (1) JP2006512720A (zh)
KR (1) KR20050013235A (zh)
CN (1) CN1663011A (zh)
AU (1) AU2003239260A1 (zh)
TW (1) TW200410283A (zh)
WO (1) WO200400178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01361B2 (en) * 1975-08-25 1979-06-21 Rca Corporation Flat electron beam addressed device
US4103204A (en) * 1975-08-25 1978-07-25 Rca Corporation Flat display device with beam guide
US4181871A (en) * 1977-12-16 1980-01-01 Rca Corporation Proximity focused electron beam guid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mesh having apertures no greater than 26 microns in one dimension
WO1997043780A1 (en) * 1996-05-10 1997-11-20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of fixing a stack of plates; a stack of plates; a thin-type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a stack of plates
WO1998035375A1 (en) * 1997-02-10 1998-08-1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icture display device with address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50013235A (ko) 2005-02-03
US20060038747A1 (en) 2006-02-23
EP1518254A1 (en) 2005-03-30
TW200410283A (en) 2004-06-16
AU2003239260A1 (en) 2004-01-06
WO2004001788A1 (en) 2003-12-31
JP2006512720A (ja) 200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1737C (zh) 有源矩阵型显示设备
US6072272A (en) Color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CN1202974A (zh) 冷阴极场致发射体平面屏幕显示器
CN1700400A (zh) 场发射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TW200406802A (en) Vacuum display device
CN1457080A (zh) 场发射显示器
CN1622271A (zh) 场致发光显示器
KR100874450B1 (ko) 카본계 물질로 형성된 에미터를 갖는 전계 방출 표시 장치
CN1158182A (zh) 带有简化多电极结构的电子荧光显示系统及其加工
KR100863952B1 (ko) 카본계 물질로 형성된 에미터를 갖는 전계 방출 표시 장치
CN1663011A (zh) 带有电子束导向通道的显示装置
JP2007048548A (ja) 発光型表示装置
CN100405523C (zh) 场发射显示器
JP5102476B2 (ja) 薄型表示装置
CN100399496C (zh) 一种场致发射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KR100548250B1 (ko) 표면 전도형 전계 방출 소자의 매트릭스 구조
CN1637997A (zh) 电子发射装置
KR100869790B1 (ko) 전계 방출 표시장치
CN1107253A (zh) 高分辨率彩色场发射荧光显示器
CN1111923A (zh) 具有电子传输通道和分段式阴极的平板型显示装置
US20070252783A1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KR100846705B1 (ko) 전계 방출 표시장치
CN1180879A (zh) 场致发射显示装置
CN1870215A (zh) 场致发光装置
KR100545713B1 (ko) 플랫 브라운관 구조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