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6557A - 记录媒体、记录方法、记录设备、再现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记录媒体、记录方法、记录设备、再现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6557A
CN1656557A CNA038115204A CN03811520A CN1656557A CN 1656557 A CN1656557 A CN 1656557A CN A038115204 A CNA038115204 A CN A038115204A CN 03811520 A CN03811520 A CN 03811520A CN 1656557 A CN1656557 A CN 16565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error correction
correction code
decodable
distri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115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猪口达也
佐古曜一郎
木原隆
古川俊介
金田赖明
斋藤昭也
会田桐
佐野达史
先纳敏彦
碓冰吉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Sony Music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Sony Disc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Sony Disc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56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65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572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change the format of the recording medium
    • G11B20/00579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change the format of the recording medium said format change concerning the data encoding, e.g., modulation schemes violating run-length constraints, causing excessive DC content, or involving uncommon codewords or sync patter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11B20/1423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 G11B20/1426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06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using block codes
    • H03M13/2921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using block codes wherein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involves a diagonal direction
    • H03M13/2924Cross interleaved Reed-Solomon codes [CIRC]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5/00Conversion of the form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individual digits
    • H03M5/02Conversion to or from representation by pulses
    • H03M5/04Conversion to or from representation by pulses the pulses having two levels
    • H03M5/14Code representation, e.g. transition, for a given bit cell depending on the information in one or more adjacent bit cells, e.g. delay modulation code, double density code
    • H03M5/145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11B20/1423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 G11B20/1426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 G11B2020/1457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wherein DC control is performed by calculating a digital sum value [DSV]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11B20/1423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 G11B20/1426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 G11B2020/14618 to 14 modulation, e.g. the EFM code used on CDs or mini-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3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adding special lis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 G11B2020/183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adding special lis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using a Reed Solomon [RS] code
    • G11B2020/18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adding special lis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using a Reed Solomon [RS] code using a cross-interleaved Reed Solomon [CIR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3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adding special lis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 G11B2020/185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adding special lis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using a product code which has inner and outer parity symb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记录媒体、记录方法、记录设备、再现方法和设备,其中记录媒体具有其中记录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编码的数据的第一区和其中混合地记录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编码的数据和以不同于第一误差校正码的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的第二区。使从第二区再现的数据的每单元周期的DC分量的累积值偏离的数据记录在第二区中。

Description

记录媒体、记录方法、 记录设备、再现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数字数据的记录媒体、记录方法、记录设备、再现方法和再现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CD(压缩盘)易于生产、低廉且易于处理,因此它们被广泛地用作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比如数字声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计算机程序等的媒体。
近年来,由个人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CD-R(CD-可记录的)盘和CD-RW(CD-可重写的)盘的出现,例如记录在CD-DA(CD-数字声频)盘上的数字数据容易被拷贝。这种拷贝操作是非法的,因为它无视数字数据的版权。因此,需要保护记录在CD的数字数据上的版权。
从这个观点看,作为新的媒体,DVD-声频(用于声频的数字通用盘)盘、SACD(超声频CD)盘等已经标准化以使可以指定允许或禁止它们的拷贝操作。然而,由于DVD-声频盘和SACD盘的格式与CD的格式不兼容,因此新的媒体要求专用的驱动装置。它们阻碍了这些盘的普及。
因此,需要一种在与常规的驱动装置兼容的同时提供安全性(即版权保护功能)的记录媒体、记录方法或再现方法和记录设备或再现设备。然而,如果这些媒体与常规的驱动装置兼容,则它们的版权保护功能将失效。因此,从这种记录媒体中读取的数据可以被直接拷贝到CD-R或CD-RW盘。
此外,需要一种使用常规的CD驱动装置例如从在其上以ECC(误差校验和校正代码)已经记录了数据的DDCD(双密度CD)中读取数据部分。然而,从版权保护的观点看这种需求还不能满足。
从前述的观点看,部分们提供一种与常规的CD具有较高的兼容性并防止它的内容被非法拷贝的CD。在下文的描述中,认为CD包括CD-DA和CD-ROM。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是一种记录媒体,该记录媒体具有在其上记录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已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一区;和在其上混合地记录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已经编码的数据和以不同于第一误差校正码的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的第二区,其中使从第二区中再现的数据的每单元周期的DC分量的累积值偏离的数据记录在第二区中。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7是一种记录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记录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已经编码的数据到记录媒体的第一区;混合地记录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已经编码的数据和以不同于第一误差校正码的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到记录媒体的第二区;和将从第二区中再现的数据的每单元周期的DC分量的累积值偏离的数据记录到第二区。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3是一种记录设备,包括:以第一误差校正码执行包括输入的数据的误差校正码编码处理的编码处理的第一编码处理部分;以不同于第一误差校正码的第二误差校正码置执行包括误差校正码编码处理的第二编码处理的第二编码处理部分;调制处理部分,该调制处理部分用于接收第一编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和第二编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执行第一编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和第二编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的调制处理和执行对第二编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调制以便使第二编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的每单元周期的DC分量的累积值偏离的数据包含在第二编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中的调制处理;和接收调制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并混合记录以第一误差校正码编码的数据和以不同于第一误差校正码的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的记录部分。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0是一种再现设备,包括:从记录媒体读取数据的头部分,该记录媒体具有在其上记录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已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一区和在其上混合地记录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已经编码的数据和以不同于第一误差校正码的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的第二区,其中使从第二区中再现的数据的每单元周期的DC分量的累积值偏离的数据记录在第二区中;执行从头部分中已经读取的数据的解码处理的解码处理部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执行解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的误差校正处理的误差校正处理部分;根据误差校正处理部分的处理结果产生解密密钥数据的产生部分;和以通过产生部分解密的密钥数据对从第一区中已经读取的并从解码处理部分中已经输出的经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的解密部分。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3是一种再现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从记录媒体读取数据,该记录媒体具有在其上记录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已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一区和在其上混合地记录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已经编码的数据和以不同于第一误差校正码的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的第二区,其中使从第二区中再现的数据的每单元周期的DC分量的累积值偏离的数据记录在第二区中;执行已经读取的数据的解码处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执行解码的数据的误差校正处理;根据误差校正处理的处理结果对密钥数据进行解密;和以解密的密钥数据对从第一区中已经读取的经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
根据本发明,记录媒体具有在其上记录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已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一区和在其上混合地记录以第二误差校正码编码的数据和以不同于第一误差校正码的第二误差校正码可以解密的数据的第二区。使再现的数据的每单元周期的DC分量的累积值偏离的数据记录在第二区中。结果,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数据的解码处理可以有选择性地执行。
附图说明
附图1所示为描述本发明的系统附图。附图2所示为描述本发明的系统附图。附图3所示为描述本发明的系统附图。附图4所示为描述本发明的系统附图。附图5所示为描述本发明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附图6所示为描述本发明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附图7所示为描述本发明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附图8所示为描述本发明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附图9所示为描述本发明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附图10所示为描述本发明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附图11A至11E所示为描述本发明的DSV处理的示意图。附图12A至12D所示为描述本发明的误差校正处理的示意图。附图13A至13D所示为描述本发明的光盘的操作和结构的示意图。附图1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记录设备的方块图。附图15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再现设备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媒体、记录设备和再现设备。首先,描述作为本发明的前提的结构。
(1)CD的误差校正码
在当前的CD标准中使用的误差校正码称为CIRC(交叉交插里德-索罗蒙码)。在CIRC误差校正码中,使用称为C1和C2的两个里德-索罗蒙码序列,它们的最小距离是5。
附图1所示为在CD的记录设备中使用的CIRC编码器电路10。在CD中,在左通道上的数字声频数据的6个连续的取样L0至L5和在右通道上的数字声频数据的6个连续的取样R0至R5构成了一个帧。数据L0至L5和R0至R5中的每个由16位构成。数据L0至L5和R0至R5分为高阶8位D0A至D11A和低阶8位D0B至D11B。每8位块D0A至D11B称为一个码元。
码元D0A至D11B输送到延迟和扰频电路11。延迟和扰频电路11使偶数取样的码元延迟两个码元。此外,延迟和扰频电路11使所有的码元扰频。延迟和扰频电路11的输出输送到C2编码器电路12。C2编码器电路12以在GF(28)上的(28,24,5)里德-索罗蒙码对扰频的码元进行编码并产生四-码元Q校验Q0至Q3。C2编码器电路12的输出输送到交错电路13。假设单元延迟量以D表示,码元延迟在算术级数上不同的延迟量0,D,2D,...,27D。当前的CD标准规定D=4帧。相邻的码元每个间隔开4个帧。在下文的描述中,具有D=4的CIRC称为“CIRC4系统”。
此后,交错电路13的输出输送到C1编码器电路14。C1编码器电路14以在GF(28)上的(32,28,5)里德-索罗蒙码对该码元进行编码。结果C1编码器电路14产生四-码元P校验P0至P3。C1编码器电路14的输出也输送给延迟电路15。延迟电路15交替地延迟码元一个码元。此外,反相电路16使Q校验Q0至Q3和P校验P0至P3反相。反相电路16的输出作为编码器电路10的编码的信号输送。编码的信号输送到EFM调制电路。EFM调制的信号记录在可记录的光盘上或生产了CD的原盘上。
附图2所示为在再现设备中使用CIRC解码器电路20。解码器电路20执行编码器电路10的互补过程。换句话说,EFM解调电路对从光盘(在本实例中为CD)中再现的EFM调制的信号进行解调,并输出原始的数据序列(编码的信号)。作为EFM解调电路的输出的编码信号输送到延迟电路21中。延迟电路21使还没有被编码器电路10的延迟电路15延迟的每个码元延迟一个码元。结果,延迟电路21相对地抵消由延迟电路15产生的码元的延迟。此外,反相电路22对通过编码器电路10的反相电路16已经倒相的码元再倒相。结果,获得了C1编码器电路14的编码的输出。
C1解码器电路23对编码的输出进行解码并输出原始码元。解码的码元输送到去交错电路24。去交错电路24延迟码元在算术级数上不同的延迟量0,D,2D,...,27D。结果,去交错电路24相对地抵消了通过编码器电路10的交错电路13产生的码元的延迟。这时,延迟量D是4。
此后,去交错电路24的输出输送到C2解码器电路25。C2解码器电路25对去交错电路24的输出码元进行解码并输出原始码元。解码的码元输送给延迟和反扰频电路26。延迟和反扰频电路26对所有的码元进行反扰频。此外,延迟和反扰频电路26使奇数取样的码元延迟两个码元并输出原始声频数据L0至R5(码元D0A至D11B)。对每帧执行前述的过程。结果,连续地获得原始数字声频数据。此后,数字声频数据转换为模拟数据并获得左右通道的原始数字声频信号。
这时,从C1解码器电路23和C2解码器电路25中抽取误差标志。误差标志输送插值标志产生电路27。插值标志产生电路27产生带有误差标志的误差插值标志。插值标志通过插值过程比如预保持插值或平均值插值对有误差的数据插值。
前述的过程是在当前的CD标准中规定的CIRC4误差校正过程。DDCD标准等规定了称为CIRC7系统的编码系统,它使用误差校正码。
根据CIRC4系统的编码器电路12和14和解码器电路23和25与该根据CIRC7系统的相同。然而,在CIRC7系统中的每个交错电路13和去交错电路24的延迟量D是7帧(在CIRC4系统中为四帧)。
因此,在CIRC7系统中的交错长度大于在CIRC4系统中的长度,在串误差方面CIRC7系统具有比CIRC4系统更高的校正性能(由于在其上附着的指纹或在它的读取面上的划痕的缘故在从作为光盘的CD读取的数据中继续)。与原始数据L0至R5的值无关,在CIRC4系统中的C1序列与在CIRC7系统中的C1序列相同,而在CIRC4系统中的C2序列不同于在CIRC7系统中的C2序列。
由于在CIRC4系统中的交错长度不同于在CIRC7系统中的交错长度,因此在根据CIRC4系统将数据记录在作为光盘的CD上时,根据CIRC7系统的再现设备不能对数据解码(即该设备不能从CD中再现数据)。同样地,在根据CIRC7系统将数据记录在光盘上时,根据CIRC4系统的再现设备不能从该光盘解码数据(即该设备不能从该盘再现数据)。
然而,在原始数据L0至R5以预定的方式排列时,与根据CIRC4误差校正系统还是CIRC7误差校正系统编码无关,因此能够对数据进行正常地解码。
附图3和4所示为描述能够与CIRC4系统或CIRC7系统无关地解码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在本实例中,根据CIRC7系统对数据进行编码。编码的数据记录在光盘上。在光盘上记录的解码的数据根据CIRC4系统进行解码。
附图3所示为根据CIRC7系统的编码器电路10S。编码器电路10S具有与在附图1中描述的编码器电路10相同的结构。然而,编码器电路10S的交错电路13具有7的延迟量D。附图4所示为根据CIRC4系统的解码器电路20F。解码器电路20F具有与根据CIRC4系统的解码器电路20相同的结构。然而,解码器电路20F的去交错电路24具有4的延迟量D。作为光盘的CD插入根据CIRC7系统的编码器电路10S和根据CIRC4系统的解码器电路20F之间(在附图3和4中,示出了公共的一个CD;EFM调制电路和EFM解调电路都被省去)。
在附图3和附图4中,数字表示单个的帧的偏移量。在解码器电路20的C2解码器电路25输出数据S1至S24作为输出D0A至D1B时,包含数据S1至S24的帧的偏移量(帧数)称为参考值0。结果,在数据S1至S24从C1解码器电路23输出时,根据去交错电路24的延迟时间指定偏移量-108,-104,-100,...,和0。
由于设置了延迟电路13和21,因此从交错电路13输出的数据S1至S24的偏移量是-109,-105,-101,...等。由于交错电路13的延迟时间的缘故,从延迟和扰频电路11输出的数据S1至S24的偏移量是-109,-112,-115,...,和-190。因此,由于延迟和扰频电路11的缘故,输入到编码器电路10S的数据S1至S24的偏移量是-111,-114,-129,...,和-190。
因此,在对如附图5和附图6(在附图5中所示的数据后跟着在附图6中所示的数据)所示的第-190至第-111帧设置数据S1至S24时,C2解码器电路25同时输出数据S1至S24作为当前帧(第0帧)。在附图5和附图6中,由于空白数据没有包含在当前帧中,因此空白数据可以是任何数据。
然而,在实际中,应该注意,Q校验Q0至Q3和P校验P0至P3增加到数据S1至S24中、记录并再现,而且这些校验分散在数据S1至S24中。在数据S1至S24设置在如附图7和附图8(在附图7中所示的数据在附图8所示的数据之前)所示的第-156帧至第-145帧中。C2解码器电路25同时输出数据S1至S24作为当前帧。
因此,在数据S1至S24设置在如附图5至附图8中所示的第-190至-111帧中时,根据CIRC7系统对它们进行编码,并根据CIRC4系统对它们进行解码,然后C2解码器电路25同时输出数据S1至S24作为当前的帧。这时,不设置误差标志。
根据CIRC7系统数据S1至S24可以被正常地解码并再现。数据S1至S24可以具有任何值。此外,数据S1至S24可以被置于根据CIRC7系统已经编码的数据的任何区域中。在后面的描述中,根据CIRC4系统和CIRC7系统中的任何系统可以被正常地解码的数据或数据结构比如数据S1至S24称为“专用数据”。
从C2解码器电路25同时输出的数据S1至S24通过延迟和反扰频电路26延迟并从解码器电路20F输出。因此,如附图9和附图10(在附图9中所示的数据在附图10中所示的数据之前)所示,解码器电路20F输出在当前帧(第0帧)和第二帧中包含的数据S1至S24。
(2)CD的DSV
如附图11A所示,在码元的值(原始数据)例如是第92h(这里h表示十六进制符号)时,如果码元根据CIRC7系统编码并将经编码的码元转换为EFM调制的信号,通道位(EFM调制的信号)根据在CD标准中的转换和调制部分如附图11B所示地设置。连接位或边缘位插入在码元的边界中。
连接位插入在边界中以使通道位的最小持续时间Tmin变长并且最大持续时间Tmax变短。在实际中,连接位插入在边界中以使两个或多个“0′s”或“1′s”是连续的,但不超过12个“0′s”或“1′s”是连续的。因此,连接位是在附图11C中所示的四种类型的位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模式“000”根据前述的条件选择。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道位表示为如在附图11D所示的位模式。每单元时间的DC分量的累积值(即DSV(数字和偏差))如附图1 1E所示地获得。在一个码元结束时,DSV增加“3”。在码元是规则的数字声频数据等时,每码元的DSV的符号和值偏离。此外,选择连接位以使DSV收敛到“0”。因此,DSV在接近“0”的预定的范围上收敛。
然而,在例如码元92h以任何方法重复时,每码元DSV增加3。在DSV增加(或降低)并偏离预定的范围时,DSV影响作为光盘的CD的再现电路的非对称补偿。因此,数据不能正确地从CD再现。
(3)根据本发明的结构
附图12A所示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媒体的光盘的轨道的一部分的放大的视图。该轨道部分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根据CIRC7系统编码的任何数据记录在划分的区域的交替区的区域P7中。根据CIRC4系统和CIRC7系统中任何系统可以正常地解码的专用数据记录在划分的区域的其它交替的区域P47中。至少专用数据的最后的数据(码元)例如是前述的值92h。换句话说,该数据本身的DSV大大偏离“0”。在轨道的开始侧(未示),其它的规则的数据例如数字声频数据已经根据CIRC4系统编码并记录。
在专用的再现设备(将在下文描述)从光盘比如轨道中再现数据,该设备能够对在区域P7和P47中的数据进行正常地解码并输出再现的数据。此外,该设备能够正常地再现其中根据CIRC4系统已经编码的数据的其它区域的数据。
接着,应用常规的再现设备和常规的记录设备,即仅根据CIRC4系统的再现设备和记录设备,考虑从具有如附图12A所示的轨道的光盘中读取数据的情况。常规的再现设备和记录设备仅与CIRC4系统一致。因此,在常规的再现设备和从在附图12A所示的光盘的轨道中读取数据时,由于该数据已经根据CIRC7系统编码并记录在区域P7中,因此如果区域P7的数据被解码,如附图12B所示,误差标志变为“1”。然而,在区域P47中,由于专用数据已经被记录,因此它也可以根据CIRC4系统正常地解码。因此,不设置误差标志。换句话说,误差标志的值根据在区域P7和P47中的数据的CIRC系统如附图12B所示地变化。
因此,常规的再现设备输出如附图12C所示的数据。换句话说,在从区域P47读取信号的同时,在区域P47中的专用数据被正常地解码并输出。相反,在从区域P7中读数据的同时,已经根据CIRC7系统编码的数据不能被解码。因为误差的原因,输出经插值的值。如果数据根据预保持插值法进行插值,则直接在先的正常值(即从区域P47的专用数据中已经正常地解码的最后值)(在这种情况下是值92h)被输出。在从区域P7中读取信号的同时,值92h作为插值的值或插值的数据连续地输出。在EFM调制系统中,三个位的连接位插入到在两个相邻的数据码元之间的边界中。应用正确地选择的连接位,控制DSV。
在附图12C中所示的再现输出数据拷贝到可记录的光盘比如CD-R盘。结果,在从光盘中再现数据时,DSV如在附图12D中所示的区域P7和P47中变化。换句话说,由于在光盘的区域P47中的数据已经被正常地拷贝,因此DSV不能较大地增加或降低。然而,由于在区域P7中的数据是一个序列例如值92h,因此可以只选择特殊的连接位。因此,DSV不能被控制以使它接近0。结果,对于每个数据码元,DSV简单地增加。
在DSV增加同时在区域P7中的数据被解调时,DSV从预定的范围偏离。结果,如附图12C所示地拷贝的数据不能被再现。换句话说,数据实质不能被拷贝到可记录的光盘。
由于原始的光盘的外观非常类似于拷贝光盘的外观,因此难以从它们的外观上区别它们。然而,在区域P47中的数据根据CIRC4系统和CIRC7系统解码时,通过解码的结果可以确定该光盘是原始光盘还是拷贝的光盘。
(4)根据本发明的光盘
附图13A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光盘的实例。附图13A所示为在根据本发明的光盘上的放大的轨道。在根据本发明的光盘(下文简单地称为光盘)上,第一引入区L1、第一主数据区PA1和第一引出区LO1连续地形成在从内周边侧到外周边侧的同心圆形上。在第一引出区LO1的外周边侧上,第二引入区LI2、第二主数据区PA2和第二引出区LO2连续朝外地形成在同心圆形上。轨道从第一引入区LI1到第二引出区LO2螺旋地且连续地形成。
在第一引入区LI1、第一主数据区PA1和第一引出区LO1上,数据根据例如CD-DA标准记录。在第一主数据区PA1上,记录了以误差校正码根据CD-DA标准象常规CD那样已经编码的数字声频数据作为主数据。
在第二引入区LI2、第二主数据区P2和第二引出区LO2上,记录了已经加密并压缩的数字声频数据。如附图13A所示,第二主数据区PA2划分为四个区域PA21至PA24。
在第二主数据区PA2的第三划分区域PA23中,记录了已经根据例如MP-3(MPEG-1声频层3)系统或ATRAC(Adaptive TransformAcoustic Coding:注册的商标)压缩、加密和根据CIRC4系统编码的数字声频数据。在第二主数据区PA的第一划分区域PA21中,记录了对记录在第三划分区域PA23中的数字声频数据进行解密、对解码的数据进行解压缩并获得原始数字声频数据的解密程序,即根据CIRC4系统已经编码的所谓的再现软件的数据。
在第二主数据区PA2的第二划分区域PA22中,用来对记录在第三划分区域PA23中的经加密的数字声频数据进行解密的密钥数据K22,被在下文中描述的密钥数据K24加密并以CIRC4系统被编码并记录。在第二主数据区PA2的第四划分区域PA24中,记录了对在第二划分区域PA22中记录的密钥数据K22进行解密的密钥数据K24。
如附图13B所示,第四划分区域PA24也划分为多个区域。在划分的区域的区域P47中,密钥数据K24或哑元数据记录作为在部分(1)中描述的专用数据。在划分的区域的区域P7中,根据CIRC7系统已经编码的数据被记录以使在数据根据CIRC4系统解码时,发生误差。换句话说,在区域P47中记录的哑元数据或密钥数据K24的最后码元是“92h”。
在第四划分区域PA24中的数据根据CIRC4系统解码时,由于密钥数据K24或哑元数据已经作为专用数据记录在区域P47中,因此在区域P47中记录的密钥数据K24或哑元数据可以被正常地解码。因此,如附图13C所示,不设定误差标志。然而,由于在区域P7中记录的数据已经根据CIRC7系统编码,在数据根据CIRC4系统解码时,发生误差。因此,如附图13C所示,设定误差标志。
换句话说,如附图13C所示,误差标志根据记录在第四区域PA24中的数据的CIRC系统变化。误差标志值“0”和“1”可以根据数据是否作为根据CIRC4系统和CIRC7系统中任一种系统能够解码的专用数据或作为根据CIRC7系统编码的数据记录而自由地设定。换句话说,为设定误差标志为0,密钥数据K24和哑元数据作为专用数据记录。为设定误差标志为1,任何数据根据CIRC7系统编码并记录。
根据本发明,误差标志值“0”和“1”的设置模式是密钥数据K24的一部分。区域P7和P47被形成为使误差标志值“0”和“1”的设置模式和记录在区域P47中的密钥数据构成了密钥数据K24。
关于物理尺寸和特征的标准比如光盘的直径和厚度基于CD的当前标准。
在以前述的方式形成的光盘中,记录在第一主数据区PA1中的数据通过常规的再现设备根据CIRC4系统(即CD播放器、CD-ROM驱动装置等)可以作为数字声频数据再现。
在第二主数据区PA2中记录的数据可以通过下文描述的专用再现设备再现。在这种情况下,从基于通过解码记录在第四区域PA24中的数据而获得的误差标志,例如在附图13C中所示的误差标志的数据,以及从区域P47中读取的密钥数据,解密或产生密钥数据K24。应用解密的密钥数据K24,记录在第二划分区域PA22中的密钥数据K22可以被解密。因此,应用解密的密钥数据K22和从第一划分区域PA21中读取的再现程序的数据,在第三划分区域PA23中的数字声频数据可以被解密并解压缩。结果,原始的数字声频数据(即非加密的数字声频数据)可以从自光盘的第二主数据区PA2中读取的数据中获得。
在另一方面,即使试图拷贝记录在如附图13A所示的光盘上的数据,如附图部分(3)中所描述,数据实质不能被拷贝。
即使记录在如附图13A中所示的光盘上的数据可以被拷贝到可记录的光盘,例如CD-R盘,如附图13D所示,由于作为拷贝盘的可记录的光盘的第二主数据区PA2的区域P47的专用数据的最后码元是“92h”,因此将对在区域P7中产生的误差插值并且“92h”的数据作为从区域P7中读取的数据的解码结果记录。换句话说,如附图13D所示,根据CIRC4系统可以解码的数据记录到作为拷贝盘的光盘上。
因此,即使记录在拷贝的光盘上的数据根据CIRC4系统解码,不能获得关于如附图13C所示地变化的误差标志的数据。因此,一部分密钥数据K24不能被获得。结果,由于不能获得密钥数据K24,因此不能对密钥数据K22进行解密。因此,记录在第三划分区域PA23中的数字声频数据不能被解密。因此,记录在第二主数据区PA2中的数字声频数据实质不能被拷贝。在这一点上,如上文所描述,在第四划分区域PA24中的数据被解码或再现时,DSV增加。结果,数据不能从拷贝光盘中再现。即使数据能够从该光盘中再现,如上文所述,也不能获得密钥数据K24。
(5)本发明记录设备
附图14所示为根据在部分(4)中描述的本发明的光盘的记录设备的实例。换句话说,在数据记录在第一主数据区PA1中时,系统控制电路45使开关电路32和35分别连接到如附图14中所示的终端32a和35a。主数据比如数字声频数据通过输入终端31和开关电路32输送到CIRC4编码器电路34。CIRC4编码器电路34根据CIRC4系统执行对主数据的编码处理。CIRC4编码器电路34的编码的输出的输出数据通过开关电路35输送到副码编码器电路37。
副码数据从系统控制电路45输送到副码编码器电路37。在这种情况下,副码数据包含表示如在附图13A中所示的第一划分区域PA21至第四划分区域PA24的位置的信息,例如它的地址信息。这样,副码编码器电路37输出副码所输出到其中的编码的数据。
编码的数据输送到EFM调制电路38。EFM调制电路38输出EFM调制的信号(通道位)。该信号通过记录放大器39输送给记录光头41。记录光头41将该信号作为螺旋轨道记录在可再现的光盘或原盘(简单地称为光盘)50的第一主数据区PA1中。这时,通过主轴马达42以预定的线速度旋转光盘50。此外,伺服电路43执行记录媒体的各种类型的伺服控制比如聚焦伺服、跟踪伺服和输送到记录光头41的记录电流的伺服。
如在部分(4)和附图13A中所描述,主数据根据CIRC4系统编码并记录在光盘50的第一主数据区PA1中。
在数据记录在第二主数据区PA2中时,关于再现软件的数据通过输入端31和开关电路32输送给CIRC4编码器电路34。CIRC4编码器电路34根据CIRC4系统执行数据的编码处理。CIRC4编码器电路34的编码的输出的输出数据通过开关电路35和副码编码器电路37输送给EFM调制电路38。从EFM调制电路38输出的EFM调制的信号通过记录放大器39输送给记录光头41。记录光头41将信号记录在第二主数据区PA2的第一划分区域PA21中。
此后,控制电路45输出以密钥数据K24加密的密钥数据K22。密钥数据K22被输送给CIRC4编码器电路34。CIRC4编码器电路34根据CIRC4系统执行密钥数据K22的编码处理。作为CIRC4编码器电路34的编码的输出的输出数据通过开关电路35和副码编码器电路37输送给EFM调制电路38。从EFM调制电路38输出的EFM调制的信号输送给记录光头41。记录光头41将EFM调制的信号记录在第二主数据区PA2的第二划分区域PA22中。
此外,控制电路45使开关电路32连接到端子32b。此外,密钥数据K22从控制电路45输送到加密电路33。主数据比如根据前述的系统已经压缩的数字声频数据通过输入端31输送到加密电路33。加密电路33以密钥数据K22对主数据加密。加密电路33的输出数据通过开关电路32输送给CIRC4编码器电路34。CIRC4编码器电路34根据CIRC4系统执行该数据的编码处理。作为CIRC4编码器电路34的编码的数据的输出数据通过开关电路35和副码编码器电路37输送给EFM调制电路38。从EFM调制电路38输出的EFM调制的信号输送给记录光头41。记录光头41将EFM调制的信号记录在第二主区域数据区PA2的第三划分区域P23中。
密钥数据K24、哑元数据和区域P7的数据以预定的长度S和预定的顺序从控制电路45输送给编码器电路36。编码器电路36按照专用数据或根据CIRC7系统执行数据的编码处理。作为编码器电路36的编码的输出的输出数据通过开关电路35和副码编码器电路37输送给EFM调制电路38。这时,调制电路38对编码器电路36的输出数据进行调制以使在如附图13中所示的区域P47中记录的哑元数据或密钥数据的最后数据码元变为“92h”。从EFM调制电路38中输出的EFM调制的信号输送到光头41。记录光头41将EFM调制的信号记录在如附图13B和C中所示的第二主区域数据区域PA2的第四划分区域P24中。记录在第二主数据区P24中的副码数据包含了表示第四划分区域P24的位置的信息,例如它的地址信息。开关电路35通过从控制电路45输送的控制信号连接到端子35b。
在前述的方式中,数据记录在光盘50上。因此,如部分(4)和附图13A至13B中所描述,主数据、密钥数据、专用数据等记录在相应的区域中。在光盘50是原盘时,通过在其上已经记录了数据的(即已经曝光的)这个原盘,生产压模。应用这种压模,通过注射成形法等形成盘衬底。由Al等形成的反射膜涂敷在盘衬底上。结果,可以生产只读光盘。
(6)根据本发明的再现设备
附图15所示为从在其上通过在部分(5)中描述的再现设备已经记录了数据的光盘50中再现数据的再现设备的实例。在这种情况下,再现光头71从光盘50中读取数据。主轴马达62以预定的线性速度旋转光盘50。伺服电路63控制再现操作的各种类型的伺服控制比如光盘50的聚焦伺服和跟踪伺服。
在从光盘50的第一主数据区PA1中再现数据时,光头61的输出信号通过再现放大器71输送到EFM解调电路72。EFM解调电路72执行光头61的输出信号的解调处理。EFM解调电路72的输出信号输送给CIRC4解码器电路73。CIRC4解码器电路73根据CIRC4系统执行EFM解调电路72的输出信号的解码处理,即误差检测处理和误差校正处理。数字声频数据从CIRC4解码器电路73输出。控制电路65使开关电路74连接到端子74a。在CIRC4解码器电路73对数字声频数据已经解码之后,数字声频数据通过开关电路74从输出端75输出到该设备的外面。
EFM解调电路72的解调的输出的一部分输送到副码解码器电路78。副码解码器电路78从解调的输出数据部分中抽取副码数据。该副码数据输送到系统控制电路65。控制电路65从输送的副码数据中获得表示第二主数据区PA2的第一划分区域PA21到第四划分区域PA24的位置的信息,即地址信息(附图13A)。
在从光盘50的第二主数据区PA2中再现数据时,控制电路65使光头61根据副码数据存取第四划分区域PA24。光头61从第二主数据区PA2的第四划分区域PA24中读取数据。数据输送给EFM解调电路72。如附图13B所示,EFM解调电路72对从第四划分区域PA24中已经读取的数据解调并将解调的数据输送到CIRC4解码器电路73。
因此,对用于在附图13C中所示地变化的误差标志的数据从CIRC4解码器电路73输出。对应于该误差标志的数据作为密钥数据K24的一部分输送到控制电路65。CIRC4解码器电路73根据CIRC4系统对记录在区域P47中的数据执行解码处理。解码的输出数据输送给抽取电路77。抽取电路77从解码的数据中抽取密钥数据K24的数据。抽取的数据输送给控制电路65。通过根据从CIRC4解码器电路73输送的误差标志和通过抽取电路77抽取的数据两者的数据从解码的数据中恢复密钥数据K24。
此后,通过光头61,光头61从光盘50的第二主数据区PA2的第一划分区域PA21中读取关于再现软件的数据。该数据被连续地输送给EFM解调电路72和CIRC4解码器电路73。结果,CIRC4解码器电路73对关于再现软件的数据进行解码并输出关于再现软件的解码的数据。关于再现软件的解码的数据通过控制电路65输送给解密电路76。
此外,光头61从光盘50的第二主数据区PA2的第二划分区域PA22中读取加密的密钥数据K22。加密的密钥数据K22被连续地输送给EFM解调电路72和CIRC7解码器电路77。CIRC7解码器电路77对加密的密钥数据K22进行解码并将解码的加密的密钥数据K22输出。解码的加密的密钥数据K22输送给控制电路65。控制电路65以密钥数据K24对加密的密钥数据K22进行解密。解密的密钥数据K22输送给解密电路76。
光头61从光盘50的第二主数据区PA2的第三划分区域PA23中读取数据。该数据被连续地输送EFM解调电路72和CIRC4解码器电路73。EFM解调电路72和CIRC4解码器电路73对压缩的和加密的数字数据进行解码。解码的数据输送给解密电路76。
解密电路76对带有密钥数据K24的数字数据和关于从控制电路65输送的再现软件的数据进行解密和解压缩。结果,获得了原始数字声频数据。控制电路65通过连接到端子74b的开关电路74使数据从输出端75输出到该设备的外面。
这样,记录在光盘50的第一主数据区PA1和第二主数据区PA2中的数字声频数据从输出端75作为再现的输出而被输出。
(7)其它
在前述的描述中,光盘50的第四划分区域P24划分为其中记录了根据CIRC7系统已经编码的数据的区域P7和其中记录了作为专用数据的数据的区域P47。可替换地,整个轨道可以被构造作为其中记录了数字声频数据等的第四划分区域PA24。在前述的描述中,参考附图13A至附图15描述的CIRC4系统和CIRC7系统的处理可以颠倒。此外,只要两个CIRC系统的交错长度不同,本发明就可以应用到除了CIRC4系统和CIRC7系统之外的系统中。如在附图13A和附图13B中所示的第一划分区域PA21至第四划分区域PA24的再现顺序可以改变。
此外,在前述的描述中,作为记录媒体,以根据CD标准的光盘作为实例。可替换地,该记录媒体也可以是小型盘、DVD等。可替换地,数据可以通过网络比如因特网发送或接收。在同步模式置于第一划分区域PA21至第四划分区域PA24中的每个的开始时,可以精确地获得已经读取的数据的位置。

Claims (25)

1.一种记录媒体,该记录媒体具有:
在其上记录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已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一区;和
在其上混合地记录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已经编码的数据和以不同于第一误差校正码的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的第二区,
其中使从第二区中再现的数据的每单元周期的DC分量的累积值偏离的数据记录在第二区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
其中以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包含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和
其中其DC分量的累积值偏离的数据包含在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媒体,
其中在第一区中记录的并以第一误差校正码编码的数据至少以加密密钥数据已经加密,和
其中以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至少构成了至少加密密钥数据的一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媒体,
其中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置于以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中以使在以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以第一误差校正码解码时,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根据加密密钥数据表示预定的误差模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媒体,
其中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的至少一部分是哑元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
其中表示第二区的位置的信息记录在记录媒体上。
7.一种记录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记录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已经编码的数据到记录媒体的第一区;混合地记录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已经编码的数据和以不同于第一误差校正码的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到记录媒体的第二区;和
将使从第二区中再现的数据的每单元周期的DC分量的累积值偏离的数据记录到第二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以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包含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和
其中执行第三记录步骤以便使DC分量的累积值偏离的数据包含在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执行第一记录步骤以使在第一区中记录的并以第一误差校正码编码的数据至少以加密密钥数据已经加密,和
其中以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至少构成了至少加密密钥数据的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如下地执行第二记录步骤: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置于以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中以使在以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以第一误差校正码解码时,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根据加密密钥数据表示预定的误差模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的至少一部分是哑元数据。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将表示第二区的位置的信息记录到记录媒体。
13.一种记录设备,包括:
以第一误差校正码执行包括输入的数据的误差校正码编码处理的编码处理的第一编码处理部分;
以不同于第一误差校正码的第二误差校正码置执行包括误差校正码编码处理的第二编码处理的第二编码处理部分;
调制处理部分,该调制处理部分用于接收第一编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和第二编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执行对第一编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和第二编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的调制处理、和执行调制第二编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的调制处理以便使第二编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的每单元周期的DC分量的累积值偏离的数据包含在第二编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中;和
接收调制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并混合记录以第一误差校正码编码的数据和以不同于第一误差校正码的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的记录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设备,
其中第二编码处理部分被构造成以第二误差校正码执行误差校正码编码处理并执行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和第二误差校正码中的任何一个可解码的数据的编码处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设备,
其中调制处理部分被构造成执行调制处理以使可用从第二编码处理部分输送的任何代码解码的数据包含使再现的数据的每单元周期的DC分量的累积值偏离的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
混合地记录以第一误差校正码编码的数据和以不同于第一误差校正码的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的记录控制部分,和
其中控制部分被构造成使以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至少构成加密密钥数据的一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记录设备,
其中记录控制部分被构造成将以任何代码可解码的数据记录在以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中,以使在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对以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进行解码时,以任何代码可解码的数据根据加密密钥数据表示预定的误差模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记录设备,
其中以任何代码可解码的数据的一部分是哑元数据。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设备,
其中信息表示其中混合地记录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编码的数据和以不同于第一误差校正码的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的区域的位置。
20.一种再现设备,包括:
从记录媒体读取数据的头部分,该记录媒体具有在其上记录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已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一区和在其上混合地记录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已经编码的数据和以不同于第一误差校正码的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的第二区,其中使从第二区中再现的数据的每单元周期的DC分量的累积值偏离的数据记录在第二区中;
执行从头部分中已经读取的数据的解码处理的解码处理部分;
以第一误差校正码执行解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的误差校正处理的误差校正处理部分;
根据误差校正处理部分的处理结果产生解密密钥数据的产生部分;和
以通过产生部分解密的密钥数据对从第一区中已经读取的并从解码处理部分中已经输出的经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的解密部分。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再现设备,
其中根据密钥数据对于以记录在记录媒体中的第一误差校正码编码的数据已经执行加密处理,
其中密钥数据已经被记录在记录媒体上,和
其中产生部分被构造成产生以第一误差校正码解码的误差模式对该密钥数据解密的另一密钥数据并以另一密钥数据对该密钥数据解密。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再现设备,
其中表示第二区的位置的信息已经被记录在媒体上,和
其中该设备被构造成根据表示该位置的信息控制头部分的位置以读取第二区的数据。
23.一种再现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从记录媒体读取数据,该记录媒体具有在其上记录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已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一区和在其上混合地记录了以第一误差校正码已经编码的数据和以不同于第一误差校正码的第二误差校正码可解码的数据的第二区,其中使从第二区中再现的数据的每单元周期的DC分量的累积值偏离的数据记录在第二区中;
执行已经读取的数据的解码处理;
以第一误差校正码执行解码的数据的误差校正处理;
根据误差校正处理的处理结果对密钥数据进行解密;和
以解密的密钥数据对从第一区中已经读取的经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再现方法,
其中根据密钥数据对于以记录在记录媒体中的第一误差校正码编码的数据已经执行加密处理,
其中密钥数据已经被记录在记录媒体上,和
其中解密步骤通过如下执行:产生以第一误差校正码解码的误差模式对该密钥数据解密的另一密钥数据,以及以另一个密钥数据对该密钥数据解密。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再现方法,
其中表示第二区的位置的信息已经被记录在媒体上,和
其中该再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的步骤:
根据表示该位置的信息读取第二区的数据。
CNA038115204A 2002-05-21 2003-05-20 记录媒体、记录方法、记录设备、再现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6565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46327A JP2003338139A (ja) 2002-05-21 2002-05-21 デジタルデータの記録媒体、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再生方法、再生装置、送信方法および送信装置
JP146327/2002 2002-05-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6557A true CN1656557A (zh) 2005-08-17

Family

ID=29545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115204A Pending CN1656557A (zh) 2002-05-21 2003-05-20 记录媒体、记录方法、记录设备、再现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203141B2 (zh)
JP (1) JP2003338139A (zh)
KR (1) KR20040108823A (zh)
CN (1) CN1656557A (zh)
WO (1) WO200309862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7738A (zh) * 2009-05-14 2010-11-17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错误校正装置及错误校正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85094B2 (en) 2012-03-01 2015-11-10 Ologn Technologies Ag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he secure transmission and restricted use of media content
US9559845B2 (en) 2012-03-01 2017-01-31 Ologn Technologies Ag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he secure transmission of media content
US11356122B2 (en) * 2020-03-13 2022-06-07 Marvell Asia Pte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leaved hamming encoding and decod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9434A (en) * 1995-12-12 1997-12-1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of inhibiting copying of digital data
JP2000106668A (ja) 1998-07-31 2000-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記録装置、記録システム、記録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3516142B2 (ja) 2001-06-12 2004-04-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の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記録媒体の再生装置及び再生方法、データ出力方法並びにデータ復号方法、
JP4141175B2 (ja) 2002-05-14 2008-08-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記録媒体、データ記録方法および装置
US7055082B2 (en) * 2002-10-29 2006-05-30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7738A (zh) * 2009-05-14 2010-11-17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错误校正装置及错误校正方法
CN101887738B (zh) * 2009-05-14 2012-10-03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错误校正装置及错误校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203141B2 (en) 2007-04-10
WO2003098625A1 (fr) 2003-11-27
US20050226132A1 (en) 2005-10-13
KR20040108823A (ko) 2004-12-24
JP2003338139A (ja) 200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87948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dium, playback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and playback method
CN1127078C (zh) 信号记录装置和信号再现装置
CN1185654C (zh) 数字数据复制控制系统及其方法以及光盘播放装置
JP3779580B2 (ja) 信号処理方法及び装置、信号再生方法及び装置、記録媒体
CN1193368C (zh) 记录和再现加密音频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EP1290689A2 (en) Secure digital video disk and player
CN1305061C (zh) 数据输出方法、记录方法和装置、再现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CN1463433A (zh) 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以及记录介质的再现方法和再现装置
JP3996350B2 (ja) 安全なコンパクト・ディスク及びプレイヤ
US20050015616A1 (en) Copy protected mastering system
JP2003323762A (ja) デジタルデータの記録媒体、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再生方法、再生装置、送信方法および送信装置
CN1656557A (zh) 记录媒体、记录方法、记录设备、再现方法和设备
CN1284174C (zh) 记录介质、记录方法、记录器、重放方法以及数字数据播放器
CN1164919A (zh) 数据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数据再现装置
CN1293559C (zh) 记录方法和装置、再现方法和装置、数据传输方法以及数据解密方法
US2010023908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
CN1643596A (zh) 记录媒体、标识信息记录方法及播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播放设备
CN1311461C (zh) 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再现方法和装置
JP2003132625A (ja) 秘匿情報を伴う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装置及び再生方法及び装置
CN1552074A (zh) 数据记录介质、数据记录方法和数据记录设备
JP2002093058A (ja) 信号処理方法及び装置と情報記録媒体
CN1127079C (zh) 数据传递方法、记录装置和再现装置
JP2005085400A (ja) データ記録媒体、データ記録方法および装置、データ再生方法および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データ受信方法
JP2003338126A (ja) デジタルデータの記録媒体、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再生方法、再生装置、送信方法および送信装置
JP2006197606A (ja) 信号処理方法及び装置、信号再生方法及び装置、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