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6382A - 根据特定业务处理被叫用户终端的呼叫连接请求 - Google Patents

根据特定业务处理被叫用户终端的呼叫连接请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36382A
CN1636382A CN02806507.7A CN02806507A CN1636382A CN 1636382 A CN1636382 A CN 1636382A CN 02806507 A CN02806507 A CN 02806507A CN 1636382 A CN1636382 A CN 1636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all
service
switching node
ca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065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弗里茨-翰瑞·迪克霍纳
于尔根·兰特曼
艾德沃德·韦恩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636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63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04Q11/0428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e.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gitised signals, e.g. speech, data, telecentral, television signals
    • H04Q11/0435Details
    • H04Q11/0457Connect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2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features of supplementary services
    • H04M2203/2066Call type detection of indication, e.g. voice or fax, mobile of fixed, PSTN or 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42/00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 H04M2242/22Automatic class or number identific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025Calling or Called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85Called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102Making use of the called party identif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78Control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01Change-over of service during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96Signaling in general, in-band signa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xchange System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为了在电话网(PSTN)中建立从呼叫节点(TXA)到目标用户(TNB)的呼叫连接时识别电信业务,基于电话网的交换节点中的呼叫请求(20),最好是与目标用户相对应的目标呼叫中心(VSB),一个信号识别设备(22)临时接入到所请求的呼叫连接中,信号识别的持续时间至少足够用于由呼叫节点(TXA)发送一个表示一定电信业务的业务呼叫信号。如果信号识别时接收到了一个业务呼叫信号,则分析该信号所表示的业务,并根据所表示的业务对呼叫连接进行进一步处理(24-26)。

Description

根据特定业务处理被叫用户终端的呼叫连接请求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电话网中的目标用户的呼叫连接请求的处理方法,其中由电话网中的一个呼叫节点请求建立一条至目标用户的呼叫连接。其中也可以请求用于电信业务应用的呼叫连接。
在电话网之上除了原有的电话业务外还进行各种不同的通信业务,这些通信业务作为所谓的电信业务在为电话业务所提供的传输业务(OSI标准中的第1层至第3层协议以及更高层的OSI协议)的基础之上实现。电信业务例如为传真业务或者通过调制解调器进行的数据传输。
通常连接到一个用户终端上的一个终端设备(例如一台传真机)只用于一种特定的电信业务,或者并非为电信业务而设置的一台电话机只用于普通的、与个人有关的电话业务。因此,人们希望不要将到来的用于一种特定业务的呼叫转接到并非为该种业务而设置的终端上。例如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从一台自动传真机发出一份传真,但是错误地编排为属于一个电话用户的错误的呼叫号码;此时由于这个用户不能为这个呼叫尝试提供服务,将给该用户带来负担(接收的传真信号音超过了所希望的许多倍),这样由于一系列的呼叫尝试而给用户带了麻烦。在特定的情况这可能会引起进一步的结果:为了避免被叫用户的负担而将其电话停机,并且从此再也无法接听其他呼叫。
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多个终端设备对应于一个呼叫号码,这些终端设备可能分别用于不同的特定业务,例如一台电话机、一台传真机和一个用于数据传输(例如电子邮件信息)的调制解调器。这时应将到来的呼叫根据所请求的业务分别转接到相应的终端设备或终端上。
因此人们希望,考虑到终端特定的交换业务量,即指向目标用户(B侧)的交换业务量,可以分析呼叫节点(A侧)关于某种业务的呼叫请求的信息。例如可以控制B侧的目标选择,例如对于特定业务的“线路搜索(Line Hunting)”,或者实现选择性的振铃控制。其中分别根据所请求的业务将特定的呼叫音转接到B侧的终端设备上。
这种做法的前提是,B侧的目标交换节点知道A侧所给出的业务请求。这例如可以这样来实现:分析并考虑以中继站信令传输的、标准化的业务标识符,例如根据ITU-T推荐标准Q.939(参见第3章和6.3章)所定义的标识符。当A侧是一个ISDN终端时,可以肯定地说所传输的标准化的标识符已经足够了。但是如果A侧是模拟终端,或者是连接在ISDN Ta/b适配器上的任意模拟终端时,则所传输的业务信息对于上述目的是不够的。因此对于根据ITU/ETSI的3类传真(Gruppe-3-Telefax)或者调制解调器传输采用了“音频3.1kHz”标识符,这一标识符同样用于模拟语音连接。由于在信令中使用了业务标识符,在语音、传真和数据连接之间可以不必进行有效区分。
在完成至终端的呼叫连接转接之后,根据已知的方法在模拟终端处识别从模拟的A侧终端发出的电信业务。这里简要地说明两个例子,即传真传输和调制解调器传输。
用于传真传输的已知解决方案建立在ITU-T的推荐标准T.30之上(7/96版),称为“Procedures for document facsimiletransmission in the general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因为在本发明的框架内只希望实现有效数据传输的业务区分,因此在这里阶段A(“呼叫建立”)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参见T.30的第1至4章)。其中为阶段A所定义的工作模式(“操作方法”)将在下面就每种模式的主要方面进行说明:这些工作模式包括在A侧的自动操作,即操作方法3(A侧自动操作,B侧人工操作;T.30的3.1.3条)以及操作方法4或4bis(A侧和B侧自动操作;T.30的3.1.4条和3.1.5条)。根据T.30,通过发送一个所谓的CNG音(CNG为“呼叫音”)实现传真终端(3类传真)的主动识别,CNG音定义为以0.5秒的持续时间、3秒停顿的间隔周期性重复的1.1kHz音频信号(参见T.30的4.2章)。
用于数据调制解调器的已知解决方案建立在ITU-T的推荐标准V.25之上(10/96版),称为“Automatic answering equipment andgeneral procedures for automatic calling equipment on the general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为了建立呼叫,在形成呼叫的数据点位置的接口过程的特别事件3.7起到决定性作用。根据V.25,通过发送出一个所谓的CT信号(“呼叫音”)实现调制解调器的主动识别,CT信号定义为以0.5至0.7秒的持续时间、1.5至2秒停顿的间隔周期性重复的1.3kHz音频信号(参见V.25的第3章,特别是图1)  。
根据T.30(1996年版)的CNG信号是负责A侧的传真机的;不适用这一标准的传真机很久以前就在市场上买不到了。同样,基于V.25(1996年版)的CT信号适用于调制解调器。
根据ITU-T标准,进行呼叫的A终端在向B终端发送拨号数字以建立呼叫连接之后,通过CNG信号或CT信号直接识别A终端所请求的业务。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找到一种方法,使得可以在B侧实现在交换节点中集成的特定业务处理,而不必为此采取常用的信令扩充,并且与A侧终端的类型无关(例如为模拟终端或ISDN)。
这一任务通过开始时所提到类型的方法来实现,其中根据本发明,在网络交换节点的一侧:
a)在交换节点中,在一段持续时间内临时对所请求的呼叫连接进行信号识别,所用的持续时间至少足够用于由进行呼叫的节点发送一个表明电信业务的业务呼叫信号,并且
b)如果在信号识别时接收到了一个业务呼叫信号,则分析该信号所表示的业务,并根据所表示的业务进行进一步的呼叫连接处理。
在这种解决方案中,通过已知的业务识别符能够可靠地识别出模拟传真或调制解调器传输,并由此得出在电话网方面对特定业务处理的控制标准。通过在信令过程开始时根据本发明的设计,在与交换节点建立呼叫连接时,成功地由被信号化处理或被传输的标识符得到了区分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区分电信业务,特别是语音、传真和数据业务。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避免了对中继站信令的扩充,这种信令扩充会引起不兼容。
当信号识别中没有接收到业务呼叫信号时,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符合目的地继续进行呼叫连接,而不是执行步骤b),呼叫连接作为电话呼叫接到目标用户的电话终端上。当被叫的电话号码表示语音电话终端时,这一呼叫被转接至该电话终端,这种处理例如在没有给出业务呼叫识别的情况下是具有意义的。可考虑采用的可选的进一步处理例如为拒绝呼叫连接,特别是当相应的呼叫号码仅与电信业务终端相关时。
有利地,业务呼叫信号的识别和处理可以在电话网中与目标用户相对应的交换节点一侧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与业务相关的共同的呼叫处理在目标交换节点中实现,即在特定终端的交换节点中实现,由该交换节点对所属的用户终端提供服务,同时电话网内部的信号业务量保持不变。
这里人们可能会希望,在本发明所述的处理中到来的连接呼叫仅仅是在相关目标用户事先请求的情况下才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下列方法是具有优点的:基于呼叫请求,借助于目标交换节点一侧提供的用户数据来检验是否为目标用户启动了业务呼叫信号或与业务有关的呼叫处理的识别/分析,只有在上述过程被启动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方法才从步骤a)开始继续执行,否则呼叫连接将作为电话连接转接到目标用户的电话终端上。
为了能够及早识别电信业务,采用以下方法是有好处的:在交换节点一侧(在这种情况下的交换节点不同于目标交换节点)在识别和分析业务呼叫信号之后,将表示根据上述分析所指明的业务的业务信息进一步转发到网络中与目标用户相对应的目标交换节点。其中,可以适当地在目标交换节点一侧基于业务信息并根据目标交换节点一侧所提供的用户信息来检验是否为目标用户启动了业务呼叫信号的识别/分析,或者是否启动了与业务相关的呼叫处理,并且仅当上述功能已启动时,才根据包括业务数据在内的数据进行对呼叫连接的其他处理,例如拒绝呼叫连接,或者将呼叫连接转接至一个网络终端,否则的话,将呼叫连接作为电话连接接到目标用户的电话终端上。
本发明包括其他的优点和有利的设计,这将在下面借助于不受限的实施例来详细地说明,该实施例特别涉及到由模拟传真终端引出的传真传输。因此参考附图,附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在传真传输过程开始时的流程图。
在附图中下面将要描述的流程中参与进来的网络节点相邻设置。这些节点分别是一个(进行呼叫的)用户TNA的模拟传真机TXA;传真机TXA通过第一个交换节点VSA连接到电话网PSTN。从传真机TXA出发,在这里所考虑的例子中应传输一个传真消息,并且经由传真机TXB传输到一个位于电话机TEB旁边的目标用户TNB,所述的电话机用于语音电话。两个装置TEB、TXB都通过交换节点VSB连接到电话网PSTN;这个交换节点VSB在所考虑的实施例中代表根据本发明的目标交换节点。电话网PSTN的呼叫连接装置和终端装置,包括交换节点VSA、VSB之间的各种装置,以及终端设备TXA、TEB、TXB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来实现,本发明不再详述。
在附图所示流程中的各个方法步骤通过两位数字形式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其中基本上同时的步骤相邻设置,相邻的步骤一个接一个地从上到下排列,通过箭头线表示出另一个时间流程。
第一个步骤在传真机TXA与相应的交换节点VSA之间进行,这个步骤是已知的。在开启了传真机TXA(步骤01)之后,传真机给出一个“脱钩(Offhook)”信号。在步骤11中交换节点VSA识别这个脱钩信号,在步骤12中开始进行数字接收,以接收由终端设备TXA所等待的呼叫号码,并且在步骤13中给出拨号音DS。在此之后,在步骤03中,在设备TXA一侧识别拨号音,并在步骤04和14中由设备TXA将目标用户TNB的呼叫号码rnb通知给交换节点VSA。接着,在步骤05中,即在将呼叫连接转接到终端用户之前,传真机TXA按照ITU-T标准给出CNG音。交换节点VSA在紧接着的步骤15、20中路由至交换节点VSB,交换节点VSB对应于目标用户呼叫号码rnb。
在本例中,交换节点VSB符合根据本发明的前提条件,用于根据特定业务处理目标点确定为目标用户TNB的业务量。为此在交换节点VSB一侧设置了已知类型的音频接收器,它可以根据需要接入到正在建立中的电话呼叫连接,或者在正在建立中的电话呼叫连接时接通。在这里所考虑的实施方式中,音频接收器被设置用来检测已知类型的业务呼叫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是检测用于传真传输的CNG信号,并且通知交换节点的控制器已经接收到该信号。
采用下列方法是有利的:对应于用户TNB或者相应的终端(这里例如可以是模拟的单个或共用接口、ISDN基本速率接口或ISDN基群速率接口),通过一个属性(Attribut)ETD来管理电信业务的识别。这例如可以特定业务地作“3类传真识别”(或“调制解调器识别”)特征来实现。这个属性例如存储在交换节点VSB的半永久性的用户数据库中,并可以指示相应的接口(关于相应的接口端)和相应的呼叫号码。
只有当相关的用户TNB通知网络PSTN或交换节点VSB的操作人员时才激活这种属性,使其可以进行特定业务的选择,例如按照这里所涉及到的例子中的类型进行选择。用户例如可以通过一个存取码来激活这个属性,其中可以通过随后所拨的号码选择出额定业务处理的类型,例如将传真呼叫转接到另一个终端TXB上,用另一个呼叫号码转接到同一个终端上,拒绝传真呼叫等等。此外还希望能够将存取码附带地通过一个密码来进行保护。例如通过第二个存取码可以再次终止特定业务处理,这样在交换节点中就不再执行不同的电信业务,所有的呼叫例如被转接到电话终端TEB上。
在交换节点VSB一侧,在步骤20中根据本发明的一次呼叫连接请求开始,在步骤21中,在每次至B侧的终端设备的交换技术上的呼叫连接建立之前,检验是否对相应的终端或网络接口设置了与属性ETD相关的、根据本发明的电信业务识别。
如果设置了属性ETD,则在步骤22中开始对业务呼叫信号进行识别,在此种情况下开始对CNG信号的识别ecng。为此,例如在至B侧的终端设备或接口的呼叫连接接通之前,使音频接收器在正在建立的通信连接中保持接通,直至足够可靠地识别出A侧是否已发送出一个CNG信号(或者发送出与调节相关的另一个业务呼叫信号)。
当识别出一个1.1kHz的信号,最大频偏为±38Hz,持续时间为425至575ms(或者是1.3kHz的信号,最大频偏为±15Hz,持续时间为600ms±100ms),该信号的开始处位于3450ms的检测窗口内,就可以认为已足够可靠地接收到了CNG信号(或CT信号)。这样得到的总共的识别持续时间约为4025ms(或4125ms)。
当识别持续时间结束之后,在步骤23中检验是否接收到一个业务呼叫信号。如果识别到了CNG信号,则在步骤24中关闭音频接收器,并在交换节点VSB中设置一个交换技术上的标识符,它将在进一步的特定业务处理中被考虑。在步骤25和35中,呼叫将被转接到B侧的终端或者带有“2/3类传真”(或“调制解调器”)业务标识符的接口上;在步骤36中,相关的终端设备例如通过一个“应答”信号ANS进行确认,并且在步骤26中接通呼叫连接。
对于激活了属性以识别业务呼叫信号的终端,由于在确定终点的交换节点VSB中进行了业务呼叫信号识别,用于带有“音频3.1kHz”标识符的呼叫连接建立有最多4.025秒的延时。申请人的实验研究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呼叫连接的延时典型地约为1.5秒。在没有设置属性时就没有延时。
其他的呼叫连接建立根据ITU-T标准T.30来实现。A侧持续发送出其他的CNG信号,直至B侧转换为呼叫连接建立的B阶段(预消息过程(pre-message procedure)’)。其他的CNG信号例如可以用于启动在B侧终端设备或者也可能在预先接入的终端用户装置(例如传真转接器(Fax-Weiche))中的其他控制功能。过渡到B阶段根据T.30标准是通过发送一个所谓的DIS信号(数字识别信号(Digital Identification Signal)’)来进行的,利用该信号B侧得知其终端特性,同时A侧终止业务呼叫信号的发送(步骤06)。特别是有效数据的其他呼叫连接形成步骤07和传真传输根据T.30标准的规定来实现。
在调制解调器传输的情况下,呼叫连接的建立与之类似,其中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了V.25标准。与上面所述的传真过程相类似,这里A侧持续发送其他的CT信号,直至B侧通过发送一个所谓的ANS信号做出反应。也可以使用CT信号在B侧进行其他的控制功能。如果与此相反,在步骤22、23中当检测窗口或识别持续时间结束时没有检测到业务呼叫信号,则该呼叫连接被视为语音电话连接,并作为语音电话连接被进一步处理。在这里所考虑的例子中,这意味着音频接收器被关闭,并且至电话TEB的呼叫连接被接通(步骤28、38)。
除了上面所述的在A侧自动操作的方法之外,在采取了适当的预备措施之下还可以支持A侧的手动操作(对应于传真机的工作模式1或2)。为此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在工作模式1下(双方都是手动操作),A侧不等待与B侧之间的口头交流,或者在工作模式2下(只有B侧是自动的),A侧不等待由B侧发送出的、根据T.30标准的所谓CED信号(‘被叫终端识别应答音(calledterminal identification answer tone)’)被接收,而是在B侧通过“应答”信号告知之前,由A侧的操作人员立即手动地进行传真切换。在这种情况下,A侧的终端设备(在这里所考虑的例子中为传真机TXA)立即发送CNG信号(或者相应的业务呼叫信号),并且如自动传真机那样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充分利用了以下方式:根据ITU-T的步骤,在建立呼叫连接期间,A侧与B侧在其运行过程中首先断开连接;特别地,在B侧例如通过“应答”信号确认呼叫连接的存在之前,可以从A侧发送出业务呼叫信号(特别是CNG信号或CT信号)。
根据本发明,可以控制B侧的终端选择,例如对于特定业务的“线路搜索”或者选择性的振铃控制。此外,还可以提供其他的终端处理。关于这点的一个例子是特定业务的呼叫拒绝;其中可以从目标交换节点向A侧发送一个解除消息,它向A侧表明所请求的B侧不能(或者不愿)为所请求的业务提供服务。
呼叫连接请求的特定业务处理可以在上述的例子概述中实现,也可以在另一个交换节点中实现。例如在进行呼叫的用户一侧或者与其对应的交换节点VSA一侧进行,以及在一个网络接口或一个中央网络节点中进行。上面对于目标交换节点所述的传真/调制解调器识别可以在数字网络中(该数字网络可以根据已知类型的业务识别符进行信号化处理),不但在A侧,而且在网络接口处,或者(例如借助于路由选择)在电话网PSTN的中央网络节点中进行。这里业务识别对应于上面的描述来实现,其中可以对于每一次呼叫或者仅对于为此所标识的终端再次进行信号识别。在识别出一个业务呼叫信号之后生成相应的业务标识符,并将该标识符在其他呼叫连接建立过程中在目标节点进行进一步信号化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开始时所提到的标准可对于数字网络进行与业务相关的区分。
通过本发明,可以对交换网络中的模拟业务和ISDN业务在B侧的交换节点中进行特定业务的处理,特别是对于包含在模拟网络中的语音、传真和调制解调器业务,并且特别是在模拟交换节点和ISDN交换节点之间共同工作时,以及对于连接至数据网的网络接口。因此本发明填补了标准化方面的一个空白,而不提供不能兼容的扩展。这样本发明也可以在日后应用到现有的网络中。

Claims (4)

1.根据特定业务影响呼叫连接建立的方法,其中由进行呼叫的节点(TXA)通过电话网(PSTN)请求一个至目标用户(TBN)的呼叫连接(20),其特征在于,在电话网(PSTN)的交换节点(VSB)一侧,在呼叫连接建立被进一步处理之前
a)在交换节点(VSB)中,在一段持续时间内对所请求的呼叫连接进行信号识别(22),所用的持续时间至少足够用于由进行呼叫的节点发送一个表明电信业务的业务呼叫信号,并且
b)如果在信号识别时接收到了一个业务呼叫信号,则分析该信号所表示的业务,并根据所表示的业务进行进一步的呼叫连接建立(24-2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在信号识别时没有接收到业务呼叫信号,则不执行步骤b),而是将呼叫连接作为电话连接转接到目标用户的电话终端(TEB)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业务呼叫信号的识别和分析在电话网(PSTN)中的、与目标用户相对应的目标交换节点(VSB)一侧进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呼叫连接请求,借助于目标交换节点一侧所提供的用户数据来检验(21)是否为目标用户启动了对业务呼叫信号或与业务相关的呼叫处理的识别/分析,只有当上述过程被启动的情况下,才从步骤a)开始继续执行,否则将呼叫连接作为电话连接转接到目标用户的电话终端(TEB)上(28)。
CN02806507.7A 2001-03-13 2002-03-08 根据特定业务处理被叫用户终端的呼叫连接请求 Pending CN16363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1106138.9 2001-03-13
EP01106138A EP1241862A1 (de) 2001-03-13 2001-03-13 Dienstespezifische Behandlung eines Verbindungswunsches hinsichtlich des gerufenen Teilnehmeranschluss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6382A true CN1636382A (zh) 2005-07-06

Family

ID=8176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806507.7A Pending CN1636382A (zh) 2001-03-13 2002-03-08 根据特定业务处理被叫用户终端的呼叫连接请求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040179675A1 (zh)
EP (2) EP1241862A1 (zh)
CN (1) CN1636382A (zh)
WO (1) WO200207394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414193B (de) * 2003-06-24 2006-10-15 Kapsch Carriercom Ag Verfahren zum anrufaufbau zu einem ausgewählten endgerät und endgerät hierfür
DE102005032199A1 (de) * 2005-07-09 2007-01-11 Alfred Linden Zusatzfunktion Telef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8626A (en) * 1991-03-05 1995-09-05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Facsimile mail system having means for storing facsimile signals and telephone signals
US5396536A (en) * 1992-06-23 1995-03-07 At&T Corp. Automatic processing of calls with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mod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5721729A (en) * 1996-01-24 1998-02-24 Klingman; Edwin E. Universal input call processing system
SE509497C2 (sv) * 1996-06-20 1999-02-0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od och anordning för uppkoppling av förbindelse i intelligenta nät i beroende av terminaltyp
US6167123A (en) * 1996-09-20 2000-12-26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One number voice fax data PBX call discrimination
DE19955781A1 (de) * 1999-11-19 2001-05-31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Kommunikationsanordnung zur Auswahl eines in zumindest einer Vermittlungseinrichtung angeordneten Teilnehmeranschlusses aus einer zumindest einen Teilnehmeranschluß umfassenden Grupp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241862A1 (de) 2002-09-18
EP1368958A2 (de) 2003-12-10
WO2002073943A3 (de) 2002-12-19
US20060222171A1 (en) 2006-10-05
WO2002073943A2 (de) 2002-09-19
US20040179675A1 (en) 2004-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84094B2 (en) Techniques for providing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s over the internet
US8189747B1 (en) Internet-based telephone call manager
US7333472B2 (en)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y exchange system and call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6826271B1 (en) Enhanced caller identification
US7298763B2 (en) Managing bandwidth on demand for internet protocol messaging with capability for transforming telephony calls from one media type to another media type
AU2005200060B2 (en) Managing routing path of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system
US6643283B2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0835015A2 (en) Advanced call waiting and messaging system
JP2001298539A (ja) 電話の呼処理方法とその装置
US20090141881A1 (e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ctivating a Feature of 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1711477B (zh) 紧急服务解决方案的实现
US6678356B2 (en) Systems for dialing an emergency telephone number from a teleworking client remotely coupled to a PBX
US658754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ialing an emergency telephone number from a teleworking client remotely coupled to a PBX
EP1313288A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coming call directed to group in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system
US7170888B2 (en) Call control method between a packet network and PSTNs in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EP1014661B1 (en) Network group pickup
US6466661B2 (en)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as well as exchange, service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636382A (zh) 根据特定业务处理被叫用户终端的呼叫连接请求
US7221683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having a packet-switching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WO1998035490A1 (en) Method of handling telephone calls
US6839409B1 (en) Method for handling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ions via a public exchange
US20040015593A1 (en) Determining the connection and/or device status of a user terminal
CN1161950C (zh) 在通信装置信息存储系统(sss)邮箱中存储的信息的一种输出处理方法
US20020168056A1 (en) Voice/dat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use with standard telephone interface without a dedicated telephone line
RU216187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вызовов в удаленном абонентском модуле электронной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ой систем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