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4736A - 数字收发装置及数字收发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字收发装置及数字收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4736A
CN1574736A CNA2004100493819A CN200410049381A CN1574736A CN 1574736 A CN1574736 A CN 1574736A CN A2004100493819 A CNA2004100493819 A CN A2004100493819A CN 200410049381 A CN200410049381 A CN 200410049381A CN 1574736 A CN1574736 A CN 1574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encrypting
decrypting device
transfer path
s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493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井崇行
柳泽玲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4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47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6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using hop-by-hop encryption, i.e. wherein an intermediate entity decrypts the information and re-encrypts it before forwarding 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2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d protocol, e.g. IEEE 1394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7Establishing a sec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lient and a peripheral device or smart c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收发装置及其系统,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对输入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的数据解密后,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进行再次加密后,传送到例如1394网络上(如数据传输路径151a所示),由第二收发装置(102b)从例如1394网络接收的数据,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解密后,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再次加密并输出(如数据传输路径151b所示)。这样,即使与无线通信装置连接的情况下,也不用增大电路规模,而实现可以有效实施在1394总线上的数字AV内容数据的著作权保护的1394LSI。

Description

数字收发装置及数字收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对网络上的内容数据进行加密来防止非法复制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数字社会,需要通过对家庭内的AV机器之间进行连接而传送数字AV数据。为此,作为实现数字AV数据传输的技术,IEEE1394标准得到普及。由此在被利用的数字AV数据中,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对应各种各样压缩方式,以及即使反复播放也不会劣化等。然而,另一方面,在数字AV数据中,也存在着所谓“容易对内容数据进行被非法复制”的缺点。为此,有必要确立“防止非法复制”的技术。因此,对于依据IEEE1394标准而传送的数字AV数据,采用DTCP(Digital Transmission ContentsProtection:数字传输内容保护)技术实现了“防止非法复制”。
这样的IEEE1394标准之所以在家庭内AV机器得到普及,在于它可以高速传送数字AV数据(最大为400Mbps),并且确立了上述防止非法复制的技术。
以下,参照附图,对基于IEEE1394标准确立了防止非法复制技术的以往的IEEE1394LSI进行说明。
图27表示现有技术中在AV设备中正在普及的IEEE1394LSI的一例,例如表示在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已经产品化的IEEE1394LSI(产品编号:MN854602)的构成图。
如图27所示,IEEE1394LSI(以下称1394LSI)10,由PHY(物理层)11、LINK控制(链接层)12、ISO(同步处理块)13、Async(异步处理块)14和、验证(AKE加速器)15、和I/O控制(外部接口)&PID(PacketIdentification:数据包识别)过滤器16构成。物理层11,对连接在中继器或IEEE1394端子(以下称1394端子)17的IEEE1394总线(以下简称1394总线)18进行初始化。链接层12,与物理层11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同步处理块13,进行用于同步传送数据的协议处理。异步处理块14进行用于异步传送数据的协议处理。AKE(Authentication and KeyExchage:验证和密钥交换)加速器15,为了保护通过1394总线18收发的1394数据包的著作权,生成对1394数据包依据DTCP标准进行加密或解密的密钥。外部接口16,通过连接在外部接口端子19的外部总线20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
图28表示通过图27所示的1394总线18收发的1394数据包的构成示意图。
如图28所示,1394数据包50,由1394数据包头51,CIP(CommonIsochronous Packet:公共同步数据包)头52、和内容数据53(如MPEG数据)以及数据_CRC54构成。
下面,采用图27及图28,对构成通过1394总线接收的1394数据包50的、比如MPEG数据(内容数据53)从1394LSI10开始到输出为止的流程进行说明。
如图27所示,首先,通过连接在1394端子17上的1394总线18接收的1394数据包50,经过物理层11被传送到链接层12。被传送到链接层12的1394数据包50,在链接层12根据构成1394数据包50的1394数据包头51判定其数据类别。判定数据类别后的1394数据包50,在链接层12将1394数据包头51及数据_CRC54去除后,送到同步处理块13。其后,在同步处理块13,根据构成1394数据包50的CIP头52判定通讯协议。其后,再将CIP头去除。最后1394数据包50内剩下的MPEG数据53通过外部接口16,再通过连接于外部接口端子19上的外部总线20进行输出。
另外,如图27所示,连接1394总线18的1394端子17由两个端子,具体是由第一1394端子17a和第二1394端子17b构成。同步处理块13,由能够分别独立处理内容数据的两个模块,具体是由第一同步处理块13a和第二同步处理块13b构成。连接外部总线20的外部接口端子19也由两个端子,具体是由第一外部接口端子19a和第二外部接口端子19b组成。另外,物理层11也有两个独立的端口,具体来说有第一端口21a和第二端口21b。
由此,分别利用第一同步处理块13a及第二同步处理块13b可以分别独立处理两种内容数据53。因此,例如只要将DVD机与1394LSI10的第一1394端子17a和第二1394端子17b连接,就可以既将输入外部接口端子19的MPEG图像录像,又可以再生记录在DVD机上的MPEG图像,并显示到连接在外部总线20的显示器等上,这两种操作可以在一台DVD机上同时进行。
另外,在一个同步处理块13(例如第一同步处理块13a)上,具有既能对通过外部总线20输入的MPEG数据进行加密的功能,又能对通过1394外部总线18接收的MPEG数据进行解密的功能。也就是说,在发送数据时,在第一同步处理块13a中,由AKE加速器15生成的加密密钥,对通过连接在第一外部接口端子19a上的外部总线20而输入的MPEG数据进行加密。另外,在接收数据的时候,在第一同步处理块13a中,由AKE加速器15生成的解密密钥,对连接在第一1394总线上的1394端子17a的其他节点上加密了的MPEG数据进行解密。这样,为了对应数据发送和接收两方面的要求,各第一及第二同步处理块13a和13b,成为共同兼备加密部(加密功能)和解码部(解密功能)的构成。换句话说,成为可以灵活运用依据IEEE1394标准而建立起来的防止非法复制技术的构成。由此,将需要保护著作权的MPEG数据发送到1394总线上时,由于可以在发送前对MPEG数据进行加密,因而可以提高收发的内容数据的安全性。
另外,当发送不需要保护其著作权的数据时,也可以不在同步处理块对输入的数据加密,而按其原样发送。
而且,同理,当接收不需要保护其著作权的数据(未加密的数据)时,也可以按其原样输出该数据。
另一方面,近年来PC(个人电脑)机器间的无线化也在加速发展。如,PC与显示器(特别是液晶显示器)之间、或构成局域网的PC机之间等采用IEEE802.11b标准(2.4GHz频带/最大11Mbps),进行机器间无线传输的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出现。伴随着这种形势,“家庭内AV环境的无线化”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也就是说,家庭内数据AV机器的数字AV数据(如依据IEEE1394标准传输的数字AV数据)也需要无线传输的呼声也在提高。
下面,在将上述构成例表示到图29的同时,以MPEG数据为例,对数字AV数据进行无线传输的数据流程加以说明。
图29是,图27所示1394LSI10与无线模块组合在一起而构成的无限通信的概略构成图。
如图29所示,由1394总线18,将可以对MPEG图像进行播放及录像的1394机器(D-VHS)22和1394LSI10连接起来,并且,由外部总线20,将内置加密部23的无线模块24与1394LSI10连接起来。
当从无线模块24,对保存于1394机器22上的MPEG数据进行无线发送时,首先从1394机器22通过1394总线18将发送的MPEG数据,在1394LSI10进行解密。然后,被解密的MPEG数据,通过外部总线20从1394LSI10向无线模块24输出。在无线模块24的加密部23,对输入无线模块24的MPEG数据进行再次加密。再次加密后的MPEG数据,从无线模块24进行无线传输。加密部23也可以设在无线模块24的外侧。
下面,将上述MPEG数据的流程用如图30所示的1394LSI10进行具体说明。
图30是具体地表示如图29所示的无线通信概略构成的框图。
如图30所示,首先,通过连接在1394端子17的1394总线18在1394LSI10接收从1394机器22发出的MPEG数据(已加密)。随后,通过物理层11及链接层12的MPEG数据,被AKE加速器15生成的解密密钥,在同步处理块13进行解密。然后,通过外部总线20输出给无线模块24。通过外部总线20输入无线模块24的MPEG数据,在无线模块24构成的加密部进行再次加密。再次加密的MPEG数据从无线模块24进行无线发送。
这样,通过利用以往的1394LSI10进行无线通信,从1394LSI10传输到无线模块24的数字AV数据,在1394LSI10进行解密。因此,比如将某种探测器接到连接1394LSI10与无线模块24的外部总线20上,就有可能由第三者通过外部总线20,容易地对传输的数字AV数据进行非法复制或窃听。
作为解决办法的一例,提出了具有两个加密电路的装置,具体来说是由一个将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的加密解密部、和对被解密的数据再次进行加密的加密部构成的中继装置(例如、参照特开2000-174797号公报)。由此,通过1394总线由中继装置接收的加密数据在组成中继装置的加密解密部进行解密后,可以再次在加密部加密后输出,因此能够防止非法复制或窃听的行为。
然而,在图27所示的以往技术(MN864602)中,将加密功能与解密功能作为一个块的同步处理块13(13a或13b)合并放在一起。因此,特开2000-174797号公报的中继装置如果按其原样应用于1394LSI10时,在一个同步处理块(13a以及13b)中,需要进一步设置对应发送和接收的两个加密电路。其结果是,需要能够独立处理两个数字AV数据的结构,因而需要在1394LSI10上重新追加共计4个加密电路。这样就会增加电路的规模。因此,可以说依靠增加加密电路来防止非法复制,难以实用化。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原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使在与无线通信装置连接的情况下,也不用增大电路规模,而实现可以有效保护1394总线上的数字AV内容数据的著作权的1394LSI。
本发明的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包括: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的至少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及第二加密解密装置;和进行数据收发的收发装置;在第一发送状态下,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或第二加密解密装置加密后的第一发送数据,由收发装置发送;在第一接收状态下,由收发装置接收的第一接收数据,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或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在第二发送状态下,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的第二发送数据,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加密后,由收发装置发送;在第二接收状态下,由收发装置接收的第二接收数据,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加密。
依据第一数据收发装置,由于包括进行数据收发的收发装置、和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者解密的多个加密解密装置,例如当输入未加密的数据时,通过在第一发送状态下进行发送,可以将其输入的数据(第一发送数据)加密后发送。例如当接收不需要保护著作权的数据时,通过在第一接收状态下进行接收数据,可以将其接收的数据(第一接收数据)解密后输出。因此,可以进行适合不需要保护著作权的数据或无保密性的数据等与其他外部装置之间进行输入输出时的情况的数据收发。
依据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例如当输入加密后的数据时,通过在第二发送状态下进行发送,将其输入的数据(第二发送数据)解密后,可以再次加密后发出。另外,例如当接收需要保护著作权的数据时,通过在第二接收状态下进行接收,将其接收的数据(第二接收数据)解密后,还可以再次加密后输出。因此,在与其他外部装置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时,可以防止与外部装置之间的输入输出的数据被第三者非法复制或窃听。换言之,就是可以保护与外部装置之间输入输出的数据的著作权。也就是说,在与第一数据收发装置连接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依据第一数据收发装置,用于防止非法复制或窃听行为所需要的数据再次加密,通过切换数据传输路径实现。为此,没有必要新追加用于对数据再次加密的加密电路。也就是,在不需要增加电路规模的情况下可以保护著作权。并且,由于没有必要追加新的电路,因而也就不需要设计新的收发电路。换言之,没有必要新设计用于对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再次加密的专用的收发电路。因此,不仅可以缩短电路设计的时间,而且可以削减设计成本。
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中的第二发送状态下,优选第二发送数据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用第一密钥解密后,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用第二密钥进行加密。
这样,在第二发送状态下,加密后的第二发送数据用第一密钥解密后,可以采用与加密第二发送数据的加密密钥不同的第二密钥再次加密。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数据收发装置连接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中的第二接收状态下,优选第二接收数据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用第三密钥解密后,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用第四密钥加密。这样,在第二接收状态下,加密后的第二接收数据用第三密钥解密后,可以采用与加密第二接收数据的加密密钥不同的第四密钥再次加密。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数据收发装置连接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中,优选还具备切换装置,其用于在第一发送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与第二发送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之间相互切换,或者在第一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与第二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之间相互切换。
这样,未加密的第一发送数据被加密后发送的第一发送状态中的数据传输路径、和被加密的第二发送数据被再次加密后发送的第二发送状态中的数据传输路径可以相互切换。或者,加密后的第一接收数据被解密后输出的第一接收状态中的数据传输路径、和加密的第二接收数据被再次加密后输出的第二接收状态中的数据传输路径可以相互切换。由此,可以满足对收发数据的著作权保护的必要性、或保密性等进行数据保护。
当包括数据传输路径的切换装置时,优选切换装置包括:第一选择器,其被设置于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与收发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和第二选择器,其被设置于经过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与收发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并从该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输出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在第二发送状态下,第二发送数据被切换到依次经过第一加密解密装置、第一选择器、第二选择器、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以及收发装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在第二接收状态下,第二接收数据被切换到依次经过收发装置、第二加密解密装置、第二选择器、第一选择器、以及第一加密解密装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
这样,通过由第一选择器及第二选择器切换数据传输路径,可以在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一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和第二发送状态及第二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之间相互切换。因此,可以根据收发数据的著作权保护的必要性、或保密性等确切进行数据的保护。
当包括数据传输路径的切换装置时,优选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开关,其被设置于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与收发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第二开关,其被设置于经过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与收发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并从该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输出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和第三开关,其被设置于将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与第一开关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和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与第二开关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连接的数据传输路径上;通过分别组合第一~第三开关的ON状态或OFF状态,在第二发送状态下,第二发送数据被切换到依次经过第一加密解密装置、第三开关、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以及收发装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在第二接收状态下,第二接收数据被切换到依次经过收发装置、第二加密解密装置、第三开关、以及第一加密解密装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
这样,通过ON状态与OFF状态的第一~第三开关的组合,可以在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一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和第二发送状态及第二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之间相互切换。因此,可以根据收发数据的著作权保护的必要性、或保密性等确切进行数据的保护。另外,如通过将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分别置于ON状态的同时,将第三个开关置于OFF状态,还可以同时进行第一发送状态与第二发送状态的发送。
本发明的第二数据收发装置,包括:进行数据加密或解密的至少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及第二加密解密装置;和进行数据收发的收发装置;在第一发送状态下,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或第二加密解密装置加密的第一发送数据通过收发装置发送;在第一接收状态下,通过收发装置接收的第一接收数据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或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在第二发送状态下,由收发装置接收的第二发送数据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进行加密,然后通过收发装置进行发送。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数据收发装置,当接收加密后的数据时,通过在第二发送状态下进行发送,将接收的数据(第二发送数据)解密后,再次加密后发出。因此,假如即使是在没有再次加密功能的其他外部装置保存的数据,其数据由于通过了第二发送状态的第二数据收发装置而被再次加密。也就是,使第二数据收发装置具有作为再次加密装置的功能。由此,在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在第二数据收发装置的第二发送状态下进行收发时,优选第二发送数据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用第五密钥解密后,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用第六密钥加密。
这样,在第二发送状态下,加密的第二发送数据用第五密钥解密后,可以采用与加密第二发送数据的加密密钥不同的第六密钥再次加密。由此,确保得到上述效果。
在第二数据收发装置的第二发送状态下进行收发时,优选还包括:第一选择器,其被设置于经过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与收发装置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并从该第一加密解密装置输出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和第二选择器,其被设置于经过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与收发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并在从该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输出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在第二发送状态下,第二发送数据被切换到依次经过收发装置、第一加密解密装置、第一选择器、第二选择器、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以及收发装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
这样,通过由第一选择器及第二选择器切换数据传输路径,可以在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一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和第二发送状态及第二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之间相互切换。由此,确实达到上述效果。
在第一或者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中,优选还具备密钥设定控制部,其选择用于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及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进行加密或解密的密钥种类,或决定是否将该密钥设定在该多个加密解密装置中。
这样,由于对数据加密或解密的密钥的种类可以在密钥控制部进行选择,所以可以根据收发数据的重要程度,或根据发送对象或输出对象外部机器的加密或解密形式,对数据的著作权加以适当的保护。因此,可以使连接在第一或第二数据收发装置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另外,是否设定数据加密或解密密钥可以在密钥设定部进行选择,所以当数据不需要加密或解密时也可以对应。
在第一或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中,当具备选择器时,优选还具备选择器控制部,其决定由第一及第二选择器所执行的数据传输路径的切换。
这样,由于选择器控制部可以决定由第一及第二选择器进行数据路径的切换,所以第一数据收发装置的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一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和第二发送状态及第二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可以任意且可靠地进行切换。同样,在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中,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一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和第二发送状态及第二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也可以进行任意且可靠地进行切换。
当包括选择器控制部时,优选将写入用于决定第一及第二选择器的动作的信息的寄存器,设置在选择器控制部内。
这样,如对应第一及第二选择器任何一个的寄存器都可以写入切换数据传输的命令,从而可以切实控制数据的传输路径。同时,数据传输路径的切换可以在第一或第二数据收发装置内部进行控制。
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中,当包括开关时,优选还具备开关控制部,其决定第一~第三开关所执行的数据传输路径的切换。
这样,由第一~第三个开关切换数据传输路径的工作可以由开关控制部决定,所以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一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和第二发送状态及第二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之间的相互切换可以任意且可靠地进行。
当包括开关控制部时,优选将写入用于决定第一~第三开关的动作的信息的寄存器,设置在开关控制部内。
这样,如对应第一~第三开关的任何一个的寄存器都可以写入切换数据传输路径的命令,因而可以确实控制数据的传输路径。另外,数据传输路径的切换可以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内部进行控制。
在第一或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中,优选收发装置至少由第一收发装置及第二收发装置构成;同时进行由第一收发装置所进行的第一发送数据在第一发送状态下的发送、和由第二收发装置所进行的第一接收数据在第一接收状态下的接收。
这样,收发装置,由于由多个收发装置构成,所以在第一发送状态加密的第一发送数据的发送、和在第一接收状态被解密的第一接收数据的输出,可以各自独立且同时进行。
本发明的第三数据收发装置,至少包括: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的至少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及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进行数据收发的收发装置;在与外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输出输入的输入输出接口;配置在收发装置与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的第一切换装置;配置在输入输出接口与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的第二切换装置;第一切换装置按照如下动作:让在该第一切换装置与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与该第一切换装置和收发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或该第一切换装置与第二切换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相连接;第二切换装置按照如下动作:让该第二切换装置与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与该第二切换装置与输入输出接口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或该第二切换装置与第一切换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相连接。
依据第三数据收发装置,由于具有切换数据传输路径的第一切换装置,通过让该第一切换装置动作,可以让在该第一切换装置与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与该第一切换装置和收发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或该第一切换装置与第二切换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中的任一个或者两者相连接。同样,由于具有切换数据传输路径的第二切换装置,通过让第二切换装置动作,可以让该第二切换装置与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与该第二切换装置与输入输出接口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或该第二切换装置与第一切换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中的任一个或者两者相连接。为此,如可以将输入到输入输出接口的未加密的数据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加密后,经过第一切换装置,然后通过收发装置发送。还由收发装置接收的已加密的数据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经过第二切换装置,然后从输入输出接口输出。由此,可以进行适合些不需要保护著作权的数据或无保密性的数据等与其他外部装置之间的输入输出的数据的收发。
另外,依据第三数据收发装置,输入到输入输出接口的已加密的数据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依次经过第一及第二切换装置,然后,通过第二加密解密装置再次加密,然后,再通过收发装置发送。另外,由收发装置接收的已加密的数据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依次经过第二及第一切换装置,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再次加密,然后从输入输出接口输出。因此,即使在与其他外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时,也可以防止与其他外部装置之间输入输出的数据被第三者非法复制或窃听。换言之,就是可以保护与外部装置之间输入输出的数据的著作权。也就是说,在与本发明的第三数据接收装置连接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的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另外,依据第三数据收发装置,如由收发装置接收的已加密的数据,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从输入输出接口输出,和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再次加密,然后从输入输出接口输出,这两者可以同时进行。
本发明的第四数据收发装置,至少包括: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的至少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及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进行数据收发的收发装置;在与外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输入输出的输入输出接口;设置在输入输出接口与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的第一切换装置;设置在输入输出接口与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的第二切换装置;第一切换装置按照如下动作:使该第一切换装置与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与该第一切换装置与输入输出接口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或该第一切换装置与第二切换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相连接;第二切换装置按照如下动作:使该第二切换装置与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与该第二切换装置与输入输出接口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或该第二切换装置与第一切换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相连接。
依据第四数据收发装置,由于具有切换数据传输路径的第一切换装置,通过让该第一切换装置动作,可以让在该第一切换装置与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与该第一切换装置和输入输出接口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或该第一切换装置与第二切换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中的任一个或者两者相连接。同样,由于具有切换数据传输路径的第二切换装置,通过让第二切换装置动作,可以让该第二切换装置与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与该第二切换装置与输入输出接口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或该第二切换装置与第一切换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中的任一个或者两者相连接。为此,如可以将输入到输入输出接口的未加密的数据经过第一切换装置后,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加密后,然后通过收发装置发送。再有,由收发装置接收的已加密的数据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经过第二切换装置,然后从输入输出接口输出。由此,可以进行适合些不需要保护著作权的数据或无保密性的数据等与其他外部装置之间的输入输出的数据的收发。
另外,依据第四数据收发装置,由收发装置接收的已加密的数据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依次经过第一及第二切换装置,然后,通过第二加密解密装置再次加密后,通过收发装置发送。因此,如即使是保存在不具有再次加密功能的其他外部装置上的数据,其数据通过本发明的第四数据收发装置而可以被再次加密。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第四数据收发装置具有作为再次加密装置的功能。因此,在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的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第一~第四数据收发装置,优选分别集成在一个集成电路上。
这样,第一~第四数据收发装置就可以做成分别集成在一个集成电路上的LSI。因此,如在第二接收状态下,第二接收数据被解密后到被再次加密之间,其第二接收数据就不会被第三者非法复制或窃听了。
在第一~第四数据收发装置的各自的收发装置中,优选依据IEEE1394标准进行收发。
这样,由收发装置依据IEEE1394标准进行数据的收发,如即使接收依据IEEE1394标准加密的数据,通过在第二接收状态下进行接收,可以输出再次加密的数据(第二接收数据)。因此,可以防止输出的第二接收数据被第三者非法复制或窃听。也就是说,在IEEE1394网络保护的数据的著作权即使在输出后仍可以得到保护。所以,即使是在无线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在IEEE1394网络上也可以确保数据的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本发明的数据收发系统,包括: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其具备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的至少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及第二加密解密装置、及进行数据收发的收发装置;和第二数据收发装置,其进行数据收发;在第一发送状态下,由第二数据收发装置接收的第一发送数据,在输出到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后,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或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然后,由收发装置行发送;在第一接收状态下,由收发装置接收的第一接收数据,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或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输出到第二数据收发装置,然后,由第二数据收发装置发送;在第二发送状态下,由第二数据收发装置接收的第二发送数据,在输出到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后,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解密,然后,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加密,然后由收发装置发送;在第二接收状态下,由收发装置接收的第二接收数据,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加密,然后输出到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上,通过第二数据收发装置发送。
依据本发明的数据收发系统,由于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具有进行数据收发的收发装置、和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的多个加密解密装置,如由第二数据收发装置接收的未加密的数据被输入到第一数据收发装置时,通过在第一发送状态下进行发送,可以将输入到第一数据收发装置的数据(第一发送数据)加密后发送。再有,如由第一数据收发装置的收发装置接收的不需要著作权保护的数据时,通过在第一接收状态下进行接收,可以将接收的数据(第一接收数据)解密后向第二数据收发装置输出。所以,通过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与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之间的数据收发,而实现那些适于不需要保护其著作权的数据或无保密性的数据等输入输出时的输入输出。
另外,依据本发明的数据收发系统,如由第二数据收发装置接收的加密的数据输入到第一数据收发装置时,通过在第二发送状态下进行发送,可以将输入的数据(第二发送数据)再次加密后发送。还比如,由第一数据收发装置的收发装置接收的需要保护其著作权的数据时,通过在第二接收状态进行接收,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第二接收数据)再次加密后向第二数据收发装置输出。因此,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与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时,可以防止输入输出的数据被第三者非法复制或窃听。换言之,就是可以保护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与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之间进行的输入输出数据的著作权。也就是说,在与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及第二数据收发装置连接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的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在本发明的数据收发系统中,优选第一数据收发装置还具备切换装置,其用于在第一收发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与第二发送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之间进行相互切换,或者在第一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与第二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之间进行相互切换。
这样,在从第二数据收发装置向第一数据收发装置输出未加密的数据(第一发送数据)的第一发送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和从第二数据收发装置向第一数据收发装置输出的加密后的数据(第二发送数据)的第二发送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之间可以相互切换。另外,在从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向第二数据收发装置发送未加密的数据(第一接收数据)的第一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和从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向第二数据收发装置发送的再次加密的数据(第二接收数据)的第二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也可以相互切换。由此,可以根据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与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之间输入输出的数据著作权保护的必要性、或保密性等适当进行数据保护。
在本发明的数据收发系统中,优选在第二发送状态下,第二发送数据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用第七密钥进行解密后,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用第八密钥进行加密。
这样,在第二发送状态下,将加密后的第二发送数据用第七密钥解密后,可以采用与加密第二发送数据的加密密钥不同的第八密钥再次加密。由此,在与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及第二数据收发装置连接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在本发明的数据收发系统,优选在第二接收状态下,第二接收数据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用第九密钥进行解密后,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用第十密钥进行加密。
这样,在第二接收状态下,将加密后的第二接收数据用第九密钥解密后,可以采用与加密第二接收数据的加密密钥不同的第十密钥再次加密。由此,在与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及第二数据收发装置连接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本发明的数据收发系统的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中的由收发装置,优选进行依据IEEE1394标准的收发。
这样,由于通过收发装置可以依据IEEE1394标准进行收发,依据IEEE1394标准被保护的数据的著作权,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与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之间也可以得到保护。也就是说,在与第一数据收发装置连接的IEEE1394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的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本发明的数据收发系统的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优选进行依据IEEE802.11标准的收发。
这样,由于通过第二数据收发装置可以依据IEEE802.11标准进行收发。因此,即使按IEEE802.11标准进行无线发送,依据IEEE802.11标准被保护的数据著作权,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与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之间也可以得到保护。也就是,在与第二数据收发装置连接的IEEE802.11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的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如由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依据IEEE1394标准的收发装置接收的数据,即使在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依据IEEE802.11标准进行无线发送时,其著作权也可以得到确实的保护。
在本发明的数据收发系统中,在第二发送状态下对第二发送数据进行的解密、和在第二接收状态下对第二接收数据进行的加密,优选依据IEEE802.11标准进行。
这样,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中,由于可以依据IEEE802.11标准进行加密或解密,所以可以在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中依据IEEE802.11标准对加密或解密后的数据进行无线收发。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
图2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的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一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的图。
图3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的第二发送状态及第二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的图。
图4表示在有关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的第二发送状态下,将第二发送数据加密或解密的密钥的图。
图5表示在有关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的第二接收状态下,第二发送数据加密或解密的密钥的图。
图6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
图7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
图8(a)表示构成有关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的第一选择器的概念图、(b)表示构成有关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的第二选择器的概念图。
图9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
图10(a)表示在构成有关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选择器控制部内部设置的寄存器的概念图、(b)表示图10(a)所示写入到寄存器内的位、和选择器的动作之间关系的图。
图11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一同表示第二发送状态下数据传输路径的图。
图12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一同表示第二接收状态下数据传输路径的图。
图13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
图14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
图15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
图16表示构成有关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的第一开关分别处于ON状态及OFF状态的概念图。
图17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
图18(a)表示在构成有关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开关控制部内部设置的寄存器的概念图、(b)表示图18(a)所示写入到寄存器内的位、和开关的动作之间关系的图。
图19表示有关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一同表示第三发送状态以及第三接收状态下数据传输路径的图。
图20表示在有关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中的第三发送状态及第三接收状态下对第三发送数据及第三接收数据加密或解密的密钥的图。
图21表示有关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
图22表示有关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
图23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系统的构成框图,一同表示第一发送状态以及第一接收状态下数据传输路径的图。
图24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系统的第二发送状态下数据传输路径的图。
图25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系统的第二接收状态下数据传输路径的图。
图26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数据收发系统的构成框图。
图27表示现有技术的IEEE1394LSI构成的框图。
图28表示依据IEEE1394标准进行收发的IEEE1394数据包的构成图。
图29表示在现有技术的IEEE1394LSI上连接IEEE1394机器(D-VHS)与无线模块时的构成框图。
图30表示图29所示的结构用图28具体表示的框图。
图中:100-数据收发装置,100a-数据收发装置,101-收发装置,101a-第一物理层,101b-链接层,102a-第一收发装置,102b-第二收发装置,103a-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b-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4a-第一解码器,104b-第二解码器,105a-第一编码器,105b-第二编码器,106a-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b-第二输入输出接口,120a-第一选择器,120b-第二选择器,121-选择器控制部,122a-第一密钥设定控制部,122b-第二密钥设定控制部,123-第三选择器,124-第四选择器,125-第五选择器,126-第六选择器,127-第七选择器,128-第八选择器,130a-第一开关,130b-第二开关,131a-第三开关,131b-第四开关,132-开关控制部,140a-第九选择器,140b-第十选择器,141a-第十一选择器,141b-第十二选择器,155-无线装置,156-第二物理层,157-MAC层,158-第三输入输出接口,200-数据收发装置,200a-数据收发装置,200b-数据收发装置,200c-数据收发装置,200d-数据收发装置,300-数据收发装置,300a-数据收发装置,400-数据收发装置,400a-数据收发装置,400b-数据收发装置,500-数据收发系统,501-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2-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0a-数据收发系统,501a-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2a-第二数据收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数据收发装置100由:进行数据收发的收发装置101、进行数据加密或解密的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及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进行数据输入输出的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及第二输入输出接口106b构成。
收发装置101由第一收发装置102a与第二收发装置102b构成。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由进行数据解密的第一解码器104a、和进行数据加密的第一编码器105a构成。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由进行数据解密的第二解码器104b、和进行数据加密的第二编码器105b构成。
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与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由数据传输路径150连接。
下面,针对图1所示向数据收发装置100的输入数据(发送数据)发送的数据传输路径,及接收的数据(接收数据)输出的数据传输路径加以说明。
图2表示将未加密的第一发送数据加密后发送的第一发送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150a,以及将加密后的第一接收数据解密后输出的第一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150b的示意图。
图3表示将加密后的第二发送数据再次加密后发送的第二发送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151a,以及将加密后的第二接收数据再次加密后输出的第二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151b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第一发送状态(数据传输路径150a),向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输入的第一发送数据,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中的第一编码器105a加密后,由第一收发装置102a发出。另外,在第一接收状态(数据传输路径150b),由第二收发装置102b接收的第一接收数据,在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由第二解码器104b解密后,从第二输入输出接口1 06b输出。
如图3所示,在第二发送状态(数据传输路径151a),输入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的第二发送数据,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解码器104a解密后,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的第二编码器105b再次加密,然后,由第二收发装置102b发送。另一方面,在第二接收状态(数据传输路径151b),由第二收发装置102b接收的第二接收数据,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的第二解码器104b解密后,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编码器105a再次加密,然后,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输出。
下面,对用于在第二发送状态及第二接收状态下所进行的加密或解密的密钥进行说明。
图4表示在第二发送状态下由第一解码器104a进行的用于对第二发送数据解密的解密密钥、和由第二编码器105b进行的用于对第二发送数据加密的加密密钥的示意图。
图5表示在第二接收状态下由第二解码器104b进行的用于对第二接收数据解密的解密密钥、和由第一编码器105a进行的用于对第二接收数据加密的加密密钥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第二发送状态(数据传输路径151a)下,第二发送数据由第一解码器104a以第一解密密钥KeyA解密后,由第二编码器105b以第二加密密钥KeyB加密。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第二接收状态(数据传输路径151b)下,第二接收数据由第二解码器104b以第二解密密钥KeyC解密后,由第一编码器105a以第一加密密钥KeyD加密。
如上述说明,依据第一实施方式,在数据收发装置100中,包括2组分别包含收发装置、加密解密装置、以及输入输出接口各一个的组,第一发送数据加密后发送的第一发送状态下的发送、和将第一接收数据解密后输出的第一接收状态下的接收可以独立进行。也就是说,第一发送状态下的发送、和第一接收状态下的接收各自独立且可以同时进行。所以,收发装置101,如与DVD机连接,DVD机所记录的MPEG图像播放后由连接在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的显示器等上的显示,同时还可以将从第二输入输出接口106b输入的电视节目等在DVD机上的录像,独立且可以同时进行。由于与其他外部装置之间可以直接输入输出解密后的数据,因而可以适于那些不需要保护其著作权的数据或无保密性的数据等直接与外部装置进行输入输出的数据收发。上述效果,不局限于DVD机,对于在Blue-ray盘等上记录的录像机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依据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二发送状态下,被加密的第二发送数据可以被再次加密后发出,另一方面,在第二接收状态下,加密后的第二接收数据也可以被再次加密后输出。因此,可以始终对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及第二输入输出接口106b连接的外部装置之间收发的数据进行加密。所以,从数据收发装置100输出的接收数据可以防止被第三者非法复制、或窃听。因此,在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100连接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另外,依据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二发送状态下,用第一解密密钥KeyA对被加密的第二发送数据在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解码器104a解密后,在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的第二编码105b,可以用对第二发送数据加密的加密密钥不同的第二加密密钥KeyB再次加密后发出。另一方面,在第二接收状态下,在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的第二解码器104b用第二解密密钥KeyC对加密的第二接收数据解密后,在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编码器105a,可以用对第二接收数据加密的加密密钥不同的第一加密密钥KeyD再次加密后输出。由此,在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100连接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另外,依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切换第一发送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与第二发送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或者切换第一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与第二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当输出不需要著作权保护的数据时,可以选择输出解密后状态下的第一接收数据。相反,当输出需要著作权保护的数据时,可以将再次加密后的第二接收数据输出。因此,可以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进行输入输出或收发。
另外,依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切换数据传输路径,可以对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再次加密。为此,无须为实现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的再次加密而新增加的加密电路。也就是说,无须增加电路的规模。所以,在维持现有的电路规模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能防范非法复制或窃听行为的数据收发装置。由于无须增加新的加密电路,所以就不需要设计新的收发电路。换言之,就是不需要为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的再次加密而重新设计专用的收发装置。所以,不仅可以缩短收发电路的设计时间,而且可以达到削减设计成本的目的。
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100,优选集成在一个集成电路上。
这样,由于可以制作将数据收发装置100集成在一个集成电路上的LSI,如被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解密后的第二接收数据,在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再次加密之前,可以防止被第三者非法复制或窃听。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发送状态下,虽然是由第一解码器104a对第二发送数据解密后,由第二编码器105b再次加密,也可以由第二解码器104b解密后,由第一编码器105a再次加密。在第二接收状态下,虽然是由第二解码器104b对第二接收数据解密后,由第一编码器105a再次加密,也可以由第一解码器104a解密后,由第二编码器105b再次加密。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100,虽然包括2组分别包含收发装置、加密解密装置、以及输入输出接口各一个的组。也可以包括3组以上。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进行说明。
图6表示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图6中,与图1所示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100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的标号。
如图6所示,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100a的特征在于:图1所示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100的收发装置101,由依据IEEE1394标准的第一物理层101a、和链接层101b构成。
因此,依据本变形例,由于可以进行依据IEEE1394标准的收发,从IEEE1394网络接收的数据,即使向第一或第二输入输出接口106a或106b连接的外部装置输出,也可以对其接收数据被再次加密后向外部装置输出。所以,在IEEE1394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进行说明。
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图1所示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100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包括两个选择器。其构成如图7所示。
图7表示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在图7,与图1所示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100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标号。
如图7所示,数据收发装置200,在第一收发装置102a与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配备了第一选择器120a,并在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与第二输入输出接口106b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配备了选择器120b。第一选择器120a与第二选择器120b,由数据传输路径160连接。
在图7,第一选择器120a与第二选择器120b虽然由数据传输路径160直接连接。也可以在数据传输路径160内配置其他的电路模块(如另外的加密解密装置、或选择器等)。
下面,就第一选择器120a及第二选择器120b的具体动作加以说明。
图8(a)表示第一选择器120a的具体动作的概念图。图8(b)表示第二选择器120b的具体动作的概念图。
如图8(a)所示,在第一选择器120a上有3个数据传输路径。在α所示数据传输路径上有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在β所示数据传输路径上有第二选择器120b,在γ所示数据传输路径上有第一收发装置102a。
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在第二选择器120b上也有3个数据传输路径。在α所示数据传输路径上有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在β所示数据传输路径上有第一选择器120a,在γ所示数据传输路径上有第二输入输出接口106b。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已经说明过当实现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一接收状态时,第一选择器120a按照将γ所示的数据传输路径与α所示的数据传输路径相连进行动作。由此,第一收发装置102a与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连接。另一方面,当实现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一接收状态时,第二选择器120b按照将α所示的数据传输路径与γ所示的数据传输路径相连进行动作。由此,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与第二输入输出接口106b相连。
另外,上述第二发送状态及第二接收状态的第一选择器120a及第二选择器120b,分别按照将α所示的数据传输路径与β所示的数据传输路路径相连。由此,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与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相连。
根据以上说明的动作,在第一发送状态,输入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的第一发送数据依次经过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及第一选择器120a,由第一收发装置102a发送。在第一接收状态,由第二收发装置102b接收的第一接收数据依次经过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及第二选择器120b,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输出。
另外,在第二发送状态,输入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的第二发送数据,依次经过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第一选择器120a、第二选择器120b、及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由第二收发装置102b发送。在第二接收状态,由第二收发装置102b接收的第二接收数据,依次经过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第二选择器120b、第一选择器120a、及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由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输出。
这样,依据第二实施方式,由于具有切换数据传输路径的第一选择器120a与第二选择器120b,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一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与第二发送状态及第二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相互之间容易进行切换。因此,当收发不需要保护其著作权的数据时,通过选择实现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一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就可以将解密后的数据直接输入或输出。相反,当将需要保护其著作权的数据进行输入或输出时,通过选择实现第二发送状态及第二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就可以将加密后的数据安全地输入输出。
另外,依据第二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切换数据传输路径的选择器来实现将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再次加密的功能,所以没有必要重新设计追加了用于再次加密的加密电路的再次加密专用的数据收发装置。由于没有必要新追加用于实现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的再次加密的加密电路,所以可以保持原有的电路规模。因此,不仅可以缩短收发电路的设计时间,而且可以削减设计成本。
在第二实施方式,第一选择器120a虽然设置在第一收发装置102a与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但也可以将其设置在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选择器120b只要设置在第二收发装置102b与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的数据传输路径上即可。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替代切换数据传输路径的第一选择器120a及第二选择器120b,也可以配备其他切换数据传输路径的装置。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进行说明。
图9表示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图9与图7所示的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收发装置200有相同结构要素的采用相同标号。
如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特征在于:在图7所示的数据收发装置200的构成的基础上,还配备了选择器控制部121。
选择器控制部121,通过对第一选择器120a及第二选择器120b的控制,决定第一选择器120a及第二选择器120b所切换的数据传输路径。
下面,利用图8~图10,对选择器控制部121控制选择器的动作进行具体说明。
图10(a)表示为了控制第一选择器120a及第二选择器120b而配置在选择器控制部121内部的寄存器的构成图。
另外,图10(b)表示针对图10(a)所示寄存器构成的一个选择器,用2位进行控制时的控制内容的示意图。
如图10(a)所示,为了对第一选择器120a及第二选择器120b分别进行数据传输路径的切换的控制,在选择器控制部121内部设置了分别对应的两个寄存器。将两个由2位构成的控制信息,例如可以用微计算机分别写入到各自的寄存器。具体来说,如图8(a)所示在第一选择器120a,当希望γ所示数据传输路径与α所示数据传输路径相连时,在与图10(a)所示第一选择器120a对应的寄存器,将图10(b)所示的数据“10”写入就可以了。这时,同时在图10(a)所示的第二选择器120b对应的寄存器同样写入数据“10”,就可以使图8(b)α所示的数据传输路径与γ所示的数据传输路径相连了。由此,可以使数据收发装置200a置于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二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同样道理,只要在图10(a)所示的寄存器内写入适当的数据,第二发送状态及第二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就可以实现。
如以上说明,依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控制第一选择器120a及第二选择器120b的寄存器配置在选择器控制部121的内部,所以就能够可靠实施由第一选择器120a及第二选择器120b所进行的数据传输路径切换的决定。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进行说明。
图11及图12表示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在图11及图12,与图7所示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200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标号。
另外,在图11,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第二发送状态也一同表示。另一方面,在图12,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第二接收状态也一同表示。
如图11及图12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特征在于:在图7所示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200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包括生成用于数据的加密或解密的密钥,同时将生成的密钥设定在加密解密装置中的第一密钥设定控制部122a与第二密钥设定控制部122b。
具体来说,如图11所示,在第二发送状态(数据传输路径160a),在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解码器104a,将输入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的第二发送数据,采用在第一密钥设定控制部122a中生成的第三解密密钥KeyE解密。然后,在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的第二编码器105b,将经过第一选择器120a及第二选择器120b的第二发送数据,用在第二密钥设定控制部122b生成的第四加密密钥KeyF再次加密。
如图12所示,第二接收状态(数据传输路径160b),在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的第二解码器104b,由第二收发装置102b接收的第二接收数据,采用在第二密钥设定控制部122b生成的第四解密密钥KeyG解密。然后,在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编码器105a,依次经过第二选择器120b及第一选择器120a的第二接收数据,采用在第一密钥设定控制部122a生成的第三加密密钥KeyH再次加密。
如以上说明,依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数据收发装置200b,包括生成用于对数据加密或解密的密钥,同时将生成的密钥设定在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中的第一密钥设定控制部122a、和设定在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中的第二密钥设定控制部122b。也就是说,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或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可以选择用于对数据加密或解密的密钥的种类,还可以决定是否设定密钥。因此,可以根据与连接的外部装置之间输入输出数据的重要程度适当保护数据的著作权。而且,还可以根据发送对象或输出对象的外部机器的加密或解密的形式等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于是否设定用于加密或解密的密钥,可以在第一及第二密钥设定控制部122a及122b进行选择,所以也可以适应不需要加密或解密的情况。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数据收发装置200b虽然具备第一密钥设定控制部122a及第二密钥设定控制部122b的两个密钥设定控制部,也可以包括共同控制在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及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中用于加密或解密的密钥的一个密钥设定控制部。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进行说明。
图13表示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在图13,与图6所示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100a,或与图12及13所示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200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标号。
如图13所示,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200c的特征在于,图11及图12所示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200b的收发装置101,是由依据IEEE1394标准的第一物理层101a、和链接层101b所构成。
因此,依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由于可以按IEEE1394标准进行收发,即使将从连接在IEEE1394网络上接收的数据与其他外部装置之间进行输入输出时,也可以确切得到通过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得能到的效果。因此,在IEEE1394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另外,依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通过第一密钥设定控制部122a或第二密钥设定控制部122b可以选择用于加密或解密的密钥的种类。因此,向连接在IEEE1394网络上的外部装置发送数据时,即使例如在第二发送状态下进行发送时,只要在第二密钥设定控制部122b生成遵照IEEE1394标准的第四加密密钥KeyF,同时将生成的第四加密密钥KeyF设定在第二编码器105b中,就可以按照IEEE1394标准将加密后的第二发送数据发送。相反,即使是在第二接收状态下进行接收时,只要在第二密钥设定控制部122b生成遵照IEEE1394标准的第四解密密钥KeyG,同时将生成的第四解密密钥KeyG设定在第二解码器104b中,就可以按照IEEE1394标准将加密后的数据解密。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数据收发装置200c,也可以进一步包括选择器控制部,其对决定数据传输路径的第一选择器120a及第二选择器120b进行控制。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进行说明。
图14表示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在图14,与图7所示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200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标号。
如图14所示,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200d的特征在于:通过包括6个用于切换数据传输路径的选择器,实现用一个加密解密装置对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的再次加密。具体来说,数据收发装置200d由第一收发装置102a、构成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解码器104a及第一编码器105a、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和第三~第八选择器123~128组成。
下面,分四种情况对本变形例的发送数据及接收数据的数据传输路径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的第一发送状态,输入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的第一发送数据,依次经过第八选择器128、第六选择器126、及第七选择器127后,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编码器105a加密。然后,加密后的第一发送数据依次经过第五选择器125、第四选择器124、及第三选择器123,由第一收发装置102a发送。另一方面,在第一接收状态,由第一收发装置102a接收的第一接收数据依次经过第三选择器123及第四选择器124后,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解码器104a解密。然后,被解密的第一接收数据依次经过第六选择器126及第八选择器128后,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输出。
另外,在第二发送状态,输入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的第二发送数据依次经过第八选择器128及第六选择器126后,在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解码器104a解密。然后,被解密的第二发送数据依次经过第四选择器124及第五选择器125后,在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编码器105a再次加密。然后,被再次加密的第二发送数据依次经过第七选择器127及第三选择器123,由第一收发装置102a发送。另一方面,在第二接收状态,由第一收发装置102a接收的第二接收数据依次经过第三选择器123及第四选择器124后,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解码器104a解密。然后,被解密的第二接收数据依次经过第六选择器126及第七选择器127后,在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编码器105a再次加密。然后,被再次加密的第二接收数据依次经过第五选择器125及第八选择器128后,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输出。
这样,依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即使是仅配备一个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数据收发装置,通过包括6个选择器,也就是第三~第八选择器123~128,也可以对发送或接收数据再次加密。因此,在与外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时,可以防止被第三者非法复制或窃听。在与本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200d连接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另外,依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通过第三~第八选择器123~128,可以容易切换数据传输路径。因此,当输出不需要保护其著作权的数据时,通过选择实现第一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就可以将解密状态的第一接收数据输出。相反,当输出需要著作权保护的数据时,通过选择实现第二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就可以将再次加密的第二接收数据输出。
另外,依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由于通过切换数据传输路径的选择器实现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的再次加密功能,所以没有必要重新设计追加了用于再次加密的加密电路的再次加密专用的数据收发装置。由于没有必要新追加用于实现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的再次加密的加密电路,所以可以保持原有的电路规模。因此,不仅可以缩短收发电路的设计时间,而且可以削减设计成本。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优选进一步包括控制第三~第八选择器123~128的选择器控制部。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优选进一步包括设定在第一解码器104a中的解密密钥或设定在第一编码器105a的加密密钥的密钥设定控制部。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当接收数据在第二接收状态不需要再次加密时,可以将第三选择器123及第五选择器125从构成中省略。相反,当发送数据在第二发送状态不需要再次加密时,可以将第七选择器及第八选择器从构成中省略。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第一收发装置102a优选按IEEE1394标准进行收发。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进行说明。
有关第三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图1所示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100的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4个开关。其结构如图15所示。
图15表示有关第三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在图15,与图1所示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100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标号。
如图15所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300包括:在第一收发装置102a与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的第一开关130a、和在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与第二输入输出接口106b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的第二开关130b。同时,数据收发装置300,在将第一开关130a与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和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与第二开关130b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相连接的数据传送路径上,包括第三开关131a及第四开关131b。
下面,对第一开关130a、第二开关130b、第三开关131a、第四开关131b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
图16表示第一开关130a的具体动作例的概念图。
如图16所示,在第一开关130a有两个数据传输路径。α所示数据传输路径上有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γ所示数据传输路径上有第一收发装置102a。
如图16所示,在第一开关130a,当α所示数据传输路径与γ所示数据传输路径处于未连接状态时为OFF状态,当α所示数据传输路径与γ所示数据传输路径处于连接状态时为ON状态。在OFF状态,α所示数据传输路径与γ所示数据传输路径之间没有电流流动。在ON状态,α所示数据传输路径与γ所示数据传输路径之间有电流流动。在图16中,虽然对第一开关130a的OFF状态以及ON状态分别进行了说明,第二开关130b、第三开关131a、以及第四开关131b各自也有上述那样的OFF状态或ON状态。
因此,如果将第一开关130a及第二开关130b分别置于ON状态(连接状态),与此同时,将第三开关131a及第四开关131b分别置于OFF状态(非连接状态),可以进行在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第一发送状态或第一接收状态下的数据收发。
相反,如果将第一开关130a及第二开关130b分别置于OFF状态(非连接状态),与此同时,将第三开关131a及第四开关131b分别置于ON状态(连接状态),就可以进行在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第二发送状态或第二接收状态下的数据收发。
另外,如果将第一开关130a、第三开关131a、以及第四开关131b分别置于ON状态,与此同时,将第二开关130b置于OFF状态,就可以同时在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二发送状态下进行数据发送,或同时在第一接收状态及第二接收状态进行数据接收。
这样,依据第三实施方式,由于具有可以切换ON状态或OFF状态的第一开关130a、第二开关130b、第三开关131a以及第四开关131b,利用ON状态或OFF状态各个开关的不同组合,在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一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和第二发送状态及第二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相互之间可以容易进行切换。所以,当输入输出不需要著作权保护的数据时,通过选择实现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一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就可以将解密后的数据输入输出。相反,如果输入输出需要著作权保护的数据时,通过选择实现第二发送状态或第二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就可以将加密的数据安全地输入输出了。
依据第三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开关130a、第二开关130b、第三开关131a以及第四开关131b各自的ON状态或OFF状态不同组合,可以同时在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二发送状态下发送数据。相反,也可以同时第一接收状态及第二接收状态下接收数据。
依据第三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切换ON状态或OFF状态额开关的组合而实现对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进行再次加密的功能,所以没有必要重新设计追加了用于再次加密的加密电路的再次加密专用的数据收发装置。由于没有必要新追加用于实现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的再次加密的加密电路,所以可以保持原有的电路规模。因此,不仅可以缩短收发电路的设计时间,而且可以削减设计成本。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进行说明。
图17表示有关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在图17,与图15所示数据收发装置300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标号。
如图17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特征在于:在图15所示数据收发装置300的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开关控制部132。
开关控制部132决定第一开关130a、第二开关130b、第三开关131a、第四开关131b各自的ON状态或OFF状态的切换。
下面,就开关控制部132控制开关的动作具体进行说明。
图18(a)表示为分别控制第一开关130a、第二开关130b、第三开关131a、第四开关131b的动作,在开关控制部132内设置的寄存器构成。
图18(b)表示图18(a)所示寄存器构成对一个开关用1位控制时的控制内容示意图。
如图18(a)所示,在开关控制部132的内部,为了分别控制第一开关130a、第二开关130b、第三开关131a、以及第四开关131b的动作,设置了四个寄存器。在这些寄存器可以例如微计算机写入由1位构成的控制信息。
具体来说,在图15所示第一开关130a,如果想将α所示数据传输路径与γ所示数据传输路径连接时,只要向图18所示第一开关130a对应的寄存器,例如用微计算机写入“1”即可。这时,如果同时向图18(a)所示的第二开关130b对应的寄存器写入“1”,就可以使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与第二输入输出接口106b相连接。由此,就可以将数据收发装置300a的数据传输路径设置成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一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上。同样,如果将适当的数写入图18(a)所示的寄存器内,就可以实现第二发送状态及第二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
如以上说明,依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由于将用于分别控制第一开关130a、第二开关130b、第三开关131a、以及第四开关131b的动作的寄存器设置在开关控制部132内,可以通过各个开关的ON状态或OFF状态的组合确实进行数据传输路径的切换。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进行说明。
图19表示有关第四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同时,第三发送状态及第三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也一同表示。在图19,与图1所示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100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标号。
图20表示在图19所示第三发送状态及第三接收状态下,用于对第三发送数据或第三接收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的密钥的示意图。
下面,对第三发送状态及第三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在第三发送状态(数据传输路径170a),由第一收发装置102a接收的第三发送数据,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解码器104a解密。然后,被解密的第三发送数据在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的第二编码器105b再次加密。再次加密后的第三发送数据由第二收发装置102b发送。
另一方面,在第三接收状态(数据传输路径170b),由第二收发装置102b接收的第三发送数据,由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的第二解码器104b解密。然后,被解密的第三接收数据在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编码器105a再次加密。再次加密后的第三接收数据由第一收发装置102a发送。
如图20所示,关于用于对第三发送数据及第三接收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的密钥,在第三发送状态下,第三发送数据由第一解码器104a用第五解密密钥KeyI解密后,再由第二编码器105b用第六加密密钥KeyJ再次加密。另一方面,在第三接收状态,第三接收数据由第二解码器104b用第六解密密钥KeyL解密后,再由第一编码器105a用第五加密密钥KeyK再次加密。
如以上说明,依据第四实施方式,即使是在第三发送状态,或第三接收状态下,从连接到收发装置101的网络接收的第三接收数据或发送数据可以被再次加密后再次向网络上发送。因此,网络上的那些如没有改变加密装置的外部装置的数据也可以通过有关本实施方式关的数据收发装置400再次加密。也就是,数据收发装置400,可以具有作为对数据再次加密的再次加密装置的功能。因此,在连接在外部装置上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三发送状态及第三接收状态,被加密的第三发送数据或第三接收数据被再次加密,而未加密的第三发送数据或第三接收数据也可以加密后发送。这样,即使是在没有加密功能的外部装置,其保存的数据通过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400也可以被加密。也就是说,数据收发装置400可以具有作为对数据再次加密的再次加密装置的功能。因此,在连接在外部装置上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也可以设定成使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发送状态、第一接收状态、第二发送状态、以及第二接收状态进行相同的收发。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三发送状态及第三接收状态,接收的收发装置(102a或102b)与发送的收发装置(102a或102b)虽然不同,但可以采用相同的收发装置(102a或102b)收发。
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进行说明。
图21表示有关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在图21,与图19所示有关第四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400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标号。
如图21所示,有关第四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400a的特征在于:在图19所示有关第四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400的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可以切换数据传输路径的第九选择器140a与第十选择器140b。具体来说,第九选择器140a设置在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第十选择器140B设置在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与第二输入输出接口106b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由此,可以实现第四实施方式说明过的第三发送状态及第三接收状态。
在第三发送状态,由第一收发装置102a接收的第三发送数据,依次经过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第九选择器140a、第十选择器140b、以及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后,由第二收发装置102b发送。另一方面,在第三接收状态,由第二收发装置102b接收的第三接收数据,依次经过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第十选择器140b、第九选择器140a、以及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后,由第一收发装置102a发送。
由此,依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通过在第九选择器140a及第十选择器140b切换数据传输路径,可以实现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三发送状态及第三接收状态。因此,可以确切获得由第四实施方式得到的效果。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优选进一步包括选择器控制部,其控制第九选择器140a及第十选择器140b。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也可以代替切换数据传输路径的第九选择器140a及第十选择器140b,而采用其他切换数据传输路径的其他装置。
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进行说明。
图22表示有关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的构成框图。在图22,与图6所示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100a,或与有关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400a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标号。
如图22所示,有关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400a的特征在于:图21所示有关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400a的收发装置101,是由依据IEEE1394标准的第一物理层101a、和链接层101b构成,并进一步包括第十一选择器141a及第十二选择器141b。
因此,依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由于具有遵循IEEE1394标准的第一物理层101a及链接层101b,可以进行依据IEEE1394的收发。同时,由于包括第九选择器140a及第十选择器140b,所以即使与IEEE1394网络上的外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可以确实得到由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获得的效果。
另外,依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在具有第九选择器140a及第十选择器140b的基础上,还拥有第十一选择器141a及第十二选择器141b。因此,如在PC机(个人电脑)上包括有关本变形例的数据收发装置400a,就可以使保存在硬盘上的数据,依次经过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第九选择器140a、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第十一选择器141a、第十二选择器141b、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第十选择器140b、以及第二输入输出接口106b,将数据再次加密后再保存。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系统进行说明。
图23表示有关第五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系统的构成框图。在图23,与图1所示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100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标号。
在图23,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发送状态及第一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也一并表示。图24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发送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图25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接收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路径。
如图23所示,有关第五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系统500由将输入数据(发送数据)发送、接收数据(接收数据)输出的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与图1所示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装置100相同)、发送所输入的数据、输出接收数据的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构成。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的具体构成,由于与图1所示的收发装置100相同,所以将说明省略。
下面,对在本实施方式下进行时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及第二发送状态下的发送、及第一及第二接收状态下的接收的数据传输路径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在第一发送状态(数据传输路径180a),首先,由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接收的数据(第一发送数据),向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输出。然后,经过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输入的第一发送数据,在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编码器105a被加密。然后,被加密的第一发送数据,由第一收发装置102a发送。另一方面,第一接收状态(数据传输路径180b),首先由第二数据收发装置102b接收的第一接收数据,在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的第二解码器104b被解密。然后,被解密的第一接收数据从第二输入输出接口106b向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输出。然后,从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装置输入的第一接收数据,由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发送。
另外,如图24所示,在第二发送状态(数据传输路径181a),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接收的数据(第二发送数据)向第一数据收发装置输出。然后,经过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输入的第二发送数据,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解码器104a解密。然后,被解密的第二发送数据,在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的第二编码器105b被再次加密。然后,再次加密的第二发送数据,由第二收发装置102b发送。
另一方面,如图25所示,在第二接收状态(数据传输路径181b),由第二收发装置102b接收的第二接收数据,在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的第二解码器104b被解码。然后,被解密的第二接收数据,在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第一编码器105a被再次加密。然后,被再次加密的第二接收数据由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6a向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输出。然后,输入到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的第二接收数据,由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发送。
如以上说明,依据第五实施方式,在第一发送状态,从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向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输出的第一发送数据,可以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被加密。另一方面,在第一接收状态,被加密的第一接收数据,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被解码后,可以向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输出。也就是说,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与第二收发装置502之间,可以输入输出未加密的数据。所以,可以适用于收发那些不需要著作权保护的数据或无保密性的数据的输入输出。
另外,依据第五实施方式,在第二发送状态,将加密的第二发送数据由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输出后,可以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解密。另一方面,在第二接收状态,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被再次加密的第二接收数据,可以向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输出。因此,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与第二收发装置502之间输入输出的数据可以始终被加密。因此,可以防止对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与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之间输入输出的数据的非法复制或窃听行为。由此,在连接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及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上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发送状态下,虽然第二发送数据被第一解码器104a解密后,由第二编码器105b再次加密,但当其被第二解密器104b解密后,还可以由第一编码器105a再次加密。在第二接收状态,第二接收数据被第二解码器104b解密后,由第一编码器105a再次加密,但当其被第一解码器104a解密后,还可以由第二编码器105b再次加密。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发送状态进行发送时,优选由第二编码器105b,采用与第二发送数据加密密钥不同的加密密钥将第二发送数据再次加密。在第二接收状态接收时,优选由第一编码器105a,采用与第二接收数据加密密钥不同的密钥,对第二接收数据再次加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优选包括密钥设定控制部,其在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及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中用于进行加密或解密的密钥。
在第五实施方式,在第一收发装置102a与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以及第二收发装置102b与第二加密解密装置103b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优选设置用于切换数据传输路径的选择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进一步包括用于控制选择器动作的选择器控制部。
另外,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优选集成在一个集成电路上。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优选集成在一个集成电路上。
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虽然包括2组分别包含收发装置、加密解密装置、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的组,也可以配备三组以上。
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数据收发系统进行说明。
图26表示有关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数据收发系统的构成框图。作为一个例子,第二发送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180a也一并表示。在图26,图23所示有关第五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系统500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标号。
如图26所示,有关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数据收发系统500a的特征在于:在图23所示有关第五实施方式变形例的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依据IEEE1394标准进行收发、并且在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依据IEEE802.11标准进行无线收发。
具体来说,本变形例的第一收发装置501a的收发装置由依据IEEE1394标准的第一物理层101a和链接层101b构成。另一方面,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a由依据IEEE802.11标准的无线装置155、第二物理层156、以及MAC(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层157构成。
也就是,依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a,可以依据IEEE1394标准进行收发,所以在IEEE1394网络上的依据IEEE1394标准被保护的数据的著作权,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a与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a之间也可以得到保护。也就是,在IEEE1394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另外,依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a,可以依据IEEE802.11标准进行收发,因而在IEEE802.11网络上依据IEEE802.11被保护的数据的著作权,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501a与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a之间也同样可以得到保护。也就是,在IEEE802.11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因此,依据第五实施方式,即使在IEEE1394网络、和IEEE802.11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在双方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所以,以IEEE1394标准接收的数据,在IEEE802.11标准进行无线发送时,其著作权可以得到保护。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第二发送状态的第二发送数据在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解密,在第二接收状态的第二接收数据在第一加密解密装置103a的加密,优选都依据IEEE802.11标准。
这样,在第二数据收发装置502a,由于可以按IEEE802.11标准进行加密或解密,所以IEEE802.11网络上的数据著作权就可以确实得到保护。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例如当输入未加密的数据时,通过在第一发送状态下进行发送,可以将其输入的数据(第一发送数据)加密后发送。例如当接收不需要保护著作权的数据时,通过在第一接收状态下进行接收数据,可以将其接收的数据(第一接收数据)解密后输出。因此,可以进行适合不需要保护著作权的数据或无保密性的数据等与其他外部装置之间进行输入输出时的情况的数据收发。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例如当输入加密后的数据时,通过在第二发送状态下进行发送,将其输入的数据(第二发送数据)解密后,可以再次加密后发出。另外,例如当接收需要保护著作权的数据时,通过在第二接收状态下进行接收,将其接收的数据(第二接收数据)解密后,还可以再次加密后输出。因此,在与其他外部装置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时,可以防止与外部装置之间的输入输出的数据被第三者非法复制或窃听。换言之,就是可以保护与外部装置之间输入输出的数据的著作权。也就是说,在与第一数据收发装置连接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数据收发装置,没有必要新追加用于对数据再次加密的加密电路。也就是,在不需要增加电路规模的情况下可以保护著作权。并且,由于没有必要追加新的电路,因而也就不需要设计新的收发电路。换言之,没有必要新设计用于对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再次加密的专用的收发电路。因此,不仅可以缩短电路设计的时间,而且可以削减设计成本。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例如即使是保存在没有再次加密功能的其他外部装置中的数据,其数据通过在第二发送状态下的第二数据收发装置被再次加密。也就是,第二数据收发装置可以作为再次加密装置的功能。由此,在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依据本发明的第三数据收发装置,可以进行适合不需要保护著作权的数据或无保密性的数据等与其他外部装置之间进行输入输出时的情况的数据收发。即使与其他外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时,也可以防止在与其他外部装置之间进行的数据的输入输出被第三者非法复制或窃听。换言之,就是可以保护与外部装置之间输入输出的数据的著作权。也就是说,在与第三数据收发装置连接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另外,如由收发装置接收的数据被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从输入输出接口输出,同时也可以被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由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再次加密,然后从输入输出接口输出。
依据本发明的第四数据收发装置,可以进行适合不需要保护著作权的数据或无保密性的数据等与其他外部装置之间进行输入输出时的情况的数据收发。例如即使是保存在没有再次加密功能的其他外部装置中的数据,其数据通过第四数据收发装置被再次加密。也就是,第四数据收发装置可以作为再次加密装置的功能。由此,在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依据本发明的数据收发系统,如由第二数据收发装置接收的未加密的数据向第一数据收发装置输入时,通过在第一发送状态下进行发送,可以将输入到第一数据收发装置的数据(第一发送数据)加密后发送。还比如,当由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中的收发装置接收不需要著作权保护的数据时,通过在第一接收状态下进行接收,可以将接收的数据(第一接收数据)解密后向第二数据收发装置输出。所以,可以在构成数据收发系统的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与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之间实现适用于不需要保护著作权的数据或无保密性的数据等输入输出时的输入输出。
另外,依据本发明的数据收发系统,例如由第二数据收发装置接收的加密的数据向第一数据收发装置输入时,通过在第二发送状态下进行发送,可以将其输入的数据(第二发送数据)再次加密后发送。还比如,由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中的接收装置接收需要保护著作权的数据时,通过在第二接收状态下进行接收,可以将其接收的数据(第二接收数据)再次加密后向第二数据收发装置输出。因此,在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与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时,可以防止输入输出的数据被第三者非法复制或窃听。换言之,可以保护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与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之间进行输入输出的数据的著作权。也就是说,在与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及第二数据收发装置连接的网络上可以确保数据著作权保护的牢固性。

Claims (26)

1.一种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的至少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及第二加密解密装置;和
进行数据收发的收发装置;
在第一发送状态下,由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或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加密后的第一发送数据,由所述收发装置发送;
在第一接收状态下,由所述收发装置接收的第一接收数据,由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或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
在第二发送状态下,由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的第二发送数据,由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加密后,由所述收发装置发送;
在第二接收状态下,由所述收发装置接收的第二接收数据,由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由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加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发送状态下,所述第二发送数据由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用第一密钥解密后,由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用第二密钥进行加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下,所述第二接收数据由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用第三密钥解密后,由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用第四密钥加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切换装置,其用于在所述第一发送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与所述第二发送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之间相互切换,或者在所述第一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与所述第二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之间相互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装置包括:
第一选择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与所述收发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和
第二选择器,其被设置在经过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与所述收发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并从该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输出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
在所述第二发送状态下,所述第二发送数据被切换到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所述第一选择器、所述第二选择器、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以及所述收发装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
在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下,所述第二接收数据被切换到依次经过所述收发装置、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所述第二选择器、所述第一选择器、以及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装置包括:
第一开关,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与所述收发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
第二开关,其被设置在经过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与所述收发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并从该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输出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和
第三开关,其被设置在将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与所述第一开关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和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与所述第二开关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连接的数据传输路径上;
通过分别组合所述第一~第三开关的ON状态或OFF状态,
在所述第二发送状态下,所述第二发送数据被切换到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以及所述收发装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
在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下,所述第二接收数据被切换到依次经过所述收发装置、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所述第三开关、以及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
7.一种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的至少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及第二加密解密装置;和
进行数据收发的收发装置;
在第一发送状态下,由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或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加密的第一发送数据通过所述收发装置发送;
在第一接收状态下,由所述收发装置接收的第一接收数据由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或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
在第二发送状态下,由所述收发装置接收的第二发送数据由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由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进行加密,然后通过所述收发装置进行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发送状态下,所述第二发送数据由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用第五密钥解密后,由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用第六密钥加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选择器,其被设置在经过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与所述收发装置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并从该第一加密解密装置输出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和
第二选择器,其被设置在经过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与所述收发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并在从该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输出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
在所述第二发送状态下,所述第二发送数据被切换到依次经过所述收发装置、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所述第一选择器、所述第二选择器、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以及所述收发装置的数据传输路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密钥设定控制部,其选择用于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及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进行加密或解密的密钥种类,或决定是否将该密钥设定在该多个加密解密装置中。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选择器控制部,其决定由所述第一及第二选择器所执行的数据传输路径的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写入用于决定所述第一及第二选择器的动作的信息的寄存器,设置在所述选择器控制部内。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开关控制部,其决定所述第一~第三开关所执行的数据传输路径的切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写入用于决定所述第一~第三开关的动作的信息的寄存器,设置在所述开关控制部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装置至少由第一收发装置及第二收发装置构成;
同时进行由所述第一收发装置所进行的所述第一发送数据在所述第一发送状态下的发送、和由所述第二收发装置所进行的所述第一接收数据在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下的接收。
16.一种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的至少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及第二加密解密装置;
进行数据收发的收发装置;
在与外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输出输入的输入输出接口;
配置在所述收发装置与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的第一切换装置;
配置在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的第二切换装置;
所述第一切换装置按照如下动作:让在该第一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与该第一切换装置和所述收发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或该第一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二切换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相连接;
所述第二切换装置按照如下动作:让该第二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与该第二切换装置与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或该第二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一切换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相连接。
17.一种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的至少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及第二加密解密装置;
进行数据收发的收发装置;
在与外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输入输出的输入输出接口;
设置在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的第一切换装置;
设置在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上的第二切换装置;
所述第一切换装置按照如下动作:使该第一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与该第一切换装置与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或该第一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二切换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相连接;
所述第二切换装置按照如下动作:使该第二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与该第二切换装置与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或该第二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一切换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相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个装置集成在一个集成电路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发装置中,依据IEEE1394标准进行收发。
20.一种数据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其具备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的至少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及第二加密解密装置、及进行数据收发的收发装置;和
第二数据收发装置,其进行数据收发;
在第一发送状态下,由所述第二数据收发装置接收的第一发送数据,在输出到所述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后,由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或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然后,由所述收发装置行发送;
在第一接收状态下,由所述收发装置接收的第一接收数据,由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或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输出到所述第二数据收发装置,然后,由所述第二数据收发装置发送;
在第二发送状态下,由所述第二数据收发装置接收的第二发送数据,在输出到所述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后,由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解密,然后,由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加密,然后由所述收发装置发送;
在第二接收状态下,由所述收发装置接收的第二接收数据,由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解密后,由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加密,然后输出到所述第二数据收发装置上,通过所述第二数据收发装置发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收发装置还具备切换装置,其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发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与所述第二发送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之间进行相互切换,或者在所述第一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与所述第二接收状态的数据传输路径之间进行相互切换。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发送状态下,所述第二发送数据由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用第七密钥进行解密后,由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用第八密钥进行加密。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下,所述第二接收数据由所述第二加密解密装置用第九密钥进行解密后,由所述第一加密解密装置用第十密钥进行加密。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收发装置,进行依据IEEE1394标准的收发。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第二数据收发装置,进行依据IEEE802.11标准的收发。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发送状态下对所述第二发送数据进行的解密、和在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下对所述第二接收数据进行的加密,依据IEEE802.11标准进行。
CNA2004100493819A 2003-06-11 2004-06-10 数字收发装置及数字收发系统 Pending CN15747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65997A JP2005003844A (ja) 2003-06-11 2003-06-11 データ送受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
JP2003165997 2003-06-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4736A true CN1574736A (zh) 2005-02-02

Family

ID=33562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493819A Pending CN1574736A (zh) 2003-06-11 2004-06-10 数字收发装置及数字收发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010763A1 (zh)
JP (1) JP2005003844A (zh)
CN (1) CN157473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8269A (zh) * 2012-01-06 2013-07-10 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 防失败的密钥保存模块
CN104349135A (zh) * 2013-07-26 2015-02-11 三星泰科威株式会社 监控服务器、监控服务器的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监控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17122A1 (en) * 2004-11-04 2006-06-0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ditionally obfuscating bus communications
JP2006217369A (ja) * 2005-02-04 2006-08-17 Seiko Epson Corp 暗号化/復号化装置、通信コントローラ及び電子機器
KR100704627B1 (ko) * 2005-04-25 2007-04-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보안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US20060265736A1 (en) * 2005-05-19 2006-11-23 Gilbarco Inc. Encryp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egacy devices in a retail environment
DE102011090110A1 (de) * 2011-12-29 2013-07-04 Robert Bosch Gmbh 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Steuerung des Zugriffs auf ein gemeinsames Kommunikationsmedium
JP6368531B2 (ja) * 2014-04-28 2018-08-01 達広 白井 暗号処理装置、暗号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暗号処理方法
CN104182676A (zh) * 2014-09-04 2014-12-0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智能终端数据加密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60771A (zh) * 2014-12-18 2016-07-13 镇江高科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加密装置及方法
US10452858B2 (en) * 2016-03-31 2019-10-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ncryption key management for file system
US11626985B1 (en) * 2019-11-29 2023-04-1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ata reencryption techniques
US11671251B1 (en) 2019-11-29 2023-06-0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to generate data key pai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2040B2 (ja) * 2000-10-05 2007-12-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デバイス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8269A (zh) * 2012-01-06 2013-07-10 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 防失败的密钥保存模块
CN103198269B (zh) * 2012-01-06 2017-05-10 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 防失败的密钥保存系统
CN104349135A (zh) * 2013-07-26 2015-02-11 三星泰科威株式会社 监控服务器、监控服务器的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监控系统
CN104349135B (zh) * 2013-07-26 2020-01-03 韩华泰科株式会社 监控服务器、监控服务器的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监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003844A (ja) 2005-01-06
US20050010763A1 (en) 2005-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3719C (zh) 记录装置和方法、译码装置和方法以及记录再生装置
CN1147087C (zh) 保证设备之间通信安全的加密装置
CN1081418C (zh) 高保密性的数据加密方法与装置
CN1125407C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
CN1217509C (zh) 内容数据存储装置
CN1301474C (zh) 电子设备网络系统、数据发送目的地检索系统和方法
CN1310462C (zh) 通过对数据加密来保护数据的数据保护系统
CN1330819A (zh) 利用双重加密保护数字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235131C (zh) 数据再生装置和数据再生模块
CN1282324C (zh) 数据加密装置和方法
CN1914852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716218A (zh) 信息处理设备、验证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682499A (zh) 内容分发系统
CN1677920A (zh) 保护媒体内容的方法和系统
CN1286457A (zh) 加密方法,加密装置,解密方法和解密装置
CN1396568A (zh) 数字作品保护系统、记录媒体装置、发送装置和重放装置
CN1574736A (zh) 数字收发装置及数字收发系统
CN1643922A (zh) 内容重现装置、方法和程序以及密钥管理装置和系统
CN1496063A (zh) 互联网协议安全性协议设置服务器设备和处理设备
CN1879138A (zh) 密码处理装置、密码处理方法及其计算机程序
CN1842857A (zh)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在信息处理系统中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CN1993975A (zh) 信息处理系统及其使用的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及其使用的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N1272010A (zh) 加密/解密方法和使用多仿射密钥系统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922817A (zh) 信息处理装置
CN1637911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