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4614A - 自动增益控制器及其移动通信终端使用的发送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动增益控制器及其移动通信终端使用的发送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4614A
CN1574614A CNA2004100639238A CN200410063923A CN1574614A CN 1574614 A CN1574614 A CN 1574614A CN A2004100639238 A CNA2004100639238 A CN A2004100639238A CN 200410063923 A CN200410063923 A CN 200410063923A CN 1574614 A CN1574614 A CN 15746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in
control
electric current
slop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639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5529C (zh
Inventor
金显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4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4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552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552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036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 H03G3/3042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in modulators, frequency-changers, transmitters or power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2TPC using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s or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通过控制增益直到该增益达到最大值而获得高信噪比(SNR)并降低功率损耗的自动增益控制器,以及具有该自动增益控制器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发送装置和方法。该自动增益控制器使射频(RF)放大器的增益相对于控制电压变化而变化的斜率大于中频(IF)放大器的增益相对于控制电压变化而变化的斜率,并使总增益具有根据控制电压而减小的斜率直到总增益达到其最大值。因此,可以通过在例如-13dBm的功率处调节中频放大器的增益大于射频放大器的增益而获得高SNR,以在高功率处获得改善的相邻信道功率拒绝(ACPR)特性,并通过控制增益使总增益具有根据控制电压而减小的斜率直到总增益达到其最大值,来降低功率损耗。

Description

自动增益控制器及其移动通信终端 使用的发送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增益控制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该自动增益控制器的移动通信终端所使用的发送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手机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发送装置,例如发射机,在发送用户输入的数据或搜索基站时要消耗其大部分的电池能量。例如,当用户点击移动通信终端的呼叫键或发送文本消息时,换言之,当用户想要发送数据时,发送装置接收与电话号码信息或文本消息信息相关的数据流或符号。发送装置随后根据码分多址(CDMA)标准将接收的数据流或接收的符号转换为分组,调制该分组,并经过载波信道将调制后的分组作为射频(RF)信号发送到基站。
移动通信终端在漫游状态下搜索基站时也要消耗大量的功率。这发生在当移动通信终端通过发送信道检查信号到基站或从基站接收信道检查信号以确定其是否可以连接到分配的通信信道,来确定其是否在基站的通信范围内的处理时。此后,移动通信终端通过使用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或发光二极管(LED)等容易由处理移动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的方式来显示确定结果。
因为使用中频(IF)放大器和射频(RF)放大器放大预定的数据或信道检查信号之后,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无线向基站发送用户输入的预定数据或信道检查信号,所以移动通信终端的功耗取决于射频放大器和中频放大器所进行的增益控制处理。在标题为“Adjusting Maximum Transmit Power to MaintainConstant Margin for Adjacent Channel Power Rejection”的国际专利申请PCT/US2000/16269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用自动增益控制器来控制增益而减少功耗的方法。
图1A和图1B是传统移动通信终端的发送装置的放大器特性图。更具体地,图1A示出了中频终端的增益特性,图1B示出了射频终端的增益特性。在图1A中,(a)、(b)和(c)分别表示控制电压变化时中频终端的功率、信噪比(SNR)和寄生噪声的变化。同样地,在图1B中,(d)、(e)和(f)分别表示控制电压变化时射频终端的功率、信噪比和寄生噪声的变化。如图1A和1B所示,具体的增益测量没有示出。相反,图1A和1B分别示出了中频终端和射频终端的功率、信噪比和寄生噪声相对于控制电压的变化趋势。
根据CDMA标准,控制移动通信终端的功率使得发送装置具有+70dB或更高的增益。在大多数传统发送装置中,可以通过使用设置在中频终端的自动增益控制器来获得这样的增益特性。此外,一些传统发送装置包括置于驱动终端的可变增益放大器。如图1A的垂直虚线左侧所示,寄生噪声(c)因为将近-174dBm/Hz的热噪声而保持在一个恒定电平,与预定控制电压所控制的增益的减小无关。因此,只要寄生噪声(c)保持在一个恒定电平,信噪比(b)随控制电压的减小而逐渐减小。
在图1B中,与图1A不同,寄生噪声(f)随控制电压的减小而逐渐减小,而信噪比(e)保持在一个恒定电平,与控制电压的变化无关。因此,发送装置的总增益特性是:当使用中频终端进行增益控制处理时,信噪比变化,而当使用射频终端进行增益控制处理时,信噪比保持在一个恒定电平。
图2A和图2B是传统发送装置的增益特性图,该传统发送装置取决于自动增益控制器向中频终端装置和射频终端装置分配了多少增益。在图2A和图2B中,(a)和(b)分别表示射频终端的增益和中频终端的增益。
在图2A中,从传统发送装置输出的信号具有与图2B所示相同的可变增益特性。在传统发送装置中,可以通过调节射频终端的增益(a)和中频终端的增益(b)来获得期望的可变增益范围和期望的输出功率电平。根据CDMA标准,在+23dBm或更高的最大输出功率处,测量标准中所定义的相邻信道功率拒绝(ACPR,adjacent channel power rejection)特性,并且当传统发送装置的射频终端的增益更高时,其ACPR增强。另一方面,在-13dBm的最大输出功率处,测量CDMA标准中所定义的寄生发射特性,并且当中频终端的增益增加时,有可能获得具有寄生单音和噪声基底的更高信噪比。
如图2A所示,当射频终端的增益(a)大于中频终端的增益(b)时,噪声有可能被显著放大。因此,很难获得增强的寄生发射特性。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当中频终端的增益(b)大于射频终端的增益(a)时,可以从中频终端获得高的信噪比。因此,不难得到期望的寄生发射特性。然而,因为具有高幅值的信号典型地施加给射频终端,因此获得线性和增强的ACPR特性相对困难。
移动通信终端的典型发送装置的最大功率通常在+23dBm到+25dBm的范围内,并且当每个放大器的增益达到其最大值时,典型发送装置消耗大约为600-700mA的电流。典型发送装置的功率的±1dB的细微变化可以显著地影响典型发送装置的电流消耗。因此,对于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移动通信终端,除非可以精确地控制每个放大器的最大增益,否则移动通信终端不能有效地使用或者浪费电流,并且电池的寿命被缩短。
因此,为了使装置发送例如CDMA信号而不消耗相当大的功率,有必要控制移动通信设备中的射频放大器和中频放大器的增益。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增益控制器。该自动增益控制器包括:电压-电流转换器,响应控制电压,产生并输出随控制电压成比例增加的第一电流;电流发生器,将第一电流转换成相对于控制电压呈指数增加的第二电流并输出第二电流,以及输出通过从总电流中减去第二电流而获得的第三电流;第一线性增益控制器,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中频放大器的中频增益控制信号;以及第二线性增益控制器,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射频放大器的射频增益控制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终端的发送装置。该发送装置包括:调制器,接收根据码分多址(CDMA)标准分组的数据流,在调制该数据流之后输出CDMA模拟信号,并输出控制电压以控制相应于数据流的分组数据的射频信号的输出功率;自动增益控制器,响应控制电压产生根据控制电压呈指数增加的第一电流,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中频放大器的中频增益控制信号,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射频放大器的射频增益控制信号;以及射频模块,接收所述CDMA模拟信号,根据中频增益控制信号和射频增益控制信号分别放大中频信号和射频信号,并无线发送放大后的中频和射频信号中的一个。
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器进一步包括:电压-电流转换器,产生并输出第一电流;电流发生器,将第一电流转换成根据控制电压呈指数增加的第二电流,输出该第二电流,并输出通过从总电流中减去第二电流而获得的第三电流;第一线性增益控制器,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中频放大器的中频增益控制信号;以及第二线性增益控制器,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射频放大器的射频增益控制信号。
由第一线性增益控制器获得的相对于控制电压变化的第一线性增益特性包括线性段中的第一斜率,以及由第二线性增益控制器获得的相对于控制电压变化的第二线性增益特性包括第二斜率。第二斜率大于第一斜率。由中频放大器和射频放大器获得的总增益特性在于第三线性增益特性,该第三线性增益特性是第一线性增益特性和第二线性增益特性之和。第三线性增益特性包括大于第一斜率而小于第二斜率的第三斜率。
在线性段和饱和段之间的过渡区域中,第三线性增益特性包括根据控制电压从第三斜率下降至零的斜率,以控制总增益直到该总增益达到最大。在第一线性增益控制器中,二极管和双极结晶体管中的一个包括第一区域,以及该二极管和双板结晶体管中的一个包括第二区域,并且在第二线性增益控制器中,二极管和双极结晶体管中的一个包括第三区域,以及该二极管和双极结晶体管中的一个包括第四区域。第一区域和第四区域相同,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该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包括:(a)响应控制电压,产生并输出与控制电压成比例增加的第一电流;(b)将第一电流转换为相对于控制电压成指数增加的第二电流,输出所述第二电流,并通过从总电流中减去第二电流而获得第三电流;(c)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中频放大器的中频增益控制信号;以及(d)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射频放大器的射频增益控制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从移动通信终端发送信息的方法。该发送方法包括:(a)接收根据CDMA标准分组的数据流,在调制数据流之后输出CDMA模拟信号,并输出控制电压以控制相应于数据流的分组数据的射频信号的输出功率;(b)响应控制电压,产生根据控制电压成指数增加的第一电流,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中频放大器的中频增益控制信号,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射频放大器的射频增益控制信号;以及(c)接收CDMA模拟信号,分别根据中频增益控制信号和射频增益控制信号放大中频信号和射频信号,并无线发送放大后的中频和射频信号中的一个。
步骤(b)包括:(d)产生并输出第一电流;(e)将第一电流转换成根据控制电压成指数增加的第二电流,输出第二电流,并通过从总电流中减去第二电流而获得第三电流;(f)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中频放大器的中频增益控制信号;以及(g)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射频放大器的射频增益控制信号。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特征可以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范的实施例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A和图1B是移动通信终端的传统发送装置的放大器特性图;
图2A和图2B是取决于自动增益控制器向中频终端和射频终端分配了多少增益的传统发送装置的增益特性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发送装置;
图4示出了图3的自动增益控制器;
图5示出了图4的电压-电流转换器和指数函数电流发生器;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电路,该电路输出中频(IF)增益控制信号VIFG和/或射频(RF)增益控制信号VRFG;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频放大器和/或射频放大器;
图8示出了图3的发送装置的增益特性与传统发送装置的增益特性的比较;以及
图9示出了图8的线性段和饱和段之间的最大增益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发送装置。参照图3,该发送装置包括调制器310、自动增益控制器320和射频(RF)模块330。
调制器310调制按照例如码分多址(CDMA)标准中的一种进行分组的数据流DS,输出CDMA模拟信号作为调制结果,并输出用于控制射频信号的输出功率的控制电压Vcnt
射频信号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输入到调制器310的数据流DS的类型和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距离。例如,当发送装置接收要发送的数据,例如包括电话号码信息或文本消息信息或符号的数据流,并根据CDMA标准分组数据流和符号,调制分组后的数据流或分组后的符号,并经过分配的载波信道向基站发送调制后的数据流作为无线频率信号时,发送装置要消耗相当大的功率。此外,当移动通信终端处于漫游状态而发送搜索信号,经过分配给它的载波信道搜索基站时,移动通信终端将消耗过量的功率。并且,当移动通信终端和基站之间的距离增加时,它还会消耗附加的功率并产生过量的热量。
自动增益控制器320产生随控制电压Vcnt成指数增加的电流。另外,通过使用该电流,自动增益控制器320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中频放大器的中频(IF)增益控制信号VIFG,从而获得对于控制电压Vcnt变化的第一线性增益特性,以及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射频放大器的射频增益控制信号VRFG,从而获得对于控制电压Vcnt变化的第二线性增益特性。
射频模块330接收CDMA模拟信号,分别根据中频增益控制信号VIFG和射频增益控制信号VRFG放大中频信号和射频信号,并经过载波以无线方式发送放大后的中频信号和放大后的射频信号。中频信号和/或射频信号的放大是由图7所示的放大器进行的。参照图7,中频和/或射频放大器分别响应中频增益控制信号VIFG放大输入的中频信号,或响应射频增益控制信号VRFG放大输入的射频信号,并输出放大后的中频信号或放大后的射频信号。将中频信号或射频信号输入到VIN+或VIN-,然后放大的中频信号或射频信号被输出到Vout+和Vout-。在图7中,IS表示一个电流源,R1-R4表示电阻,Q11-Q14表示双极结晶体管,VB表示一个预定的偏置电压,以及VDD表示一个电源电压。
图4示出了图3的自动增益控制器320。参照图4,该自动增益控制器320包括电压-电流转换器321、指数函数电流发生器323、第一线性增益控制器325和第二线性增益控制器327。
电压-电流转换器321响应控制电压Vcnt,输出与控制电压Vcnt成比例变化的电流Icnt。指数函数电流发生器323将电流Icnt转换为根据控制电压Vcnt成指数增加的电流Ibias2,并输出电流Ibias2和通过从总输出电流Itotal中减去Ibias2而获得的电流Ibias3
电压-电流转换器321和指数函数电流发生器323如图5所示。参照图5,电阻Rcnt产生控制电压Vcnt和参考电压VREF之间的电流Icnt,电流Icnt随控制电压Vcnt成比例增加,以及满足下面的方程式(1)的电流Ibias2是由双极结晶体管Q1、Q2和电流源ISO产生的。总输出电流Itotal是当中频放大器和射频放大器的增益分别达到了他们的最大值时,为了经过载波以无线方式发送射频信号,分别放大中频信号和射频信号的中频放大器和射频放大器(例如图7所示的中频和/或射频放大器)所消耗的电流的总量。如方程式(1)所示,通过从Itotal中减去Ibias2而获得的电流Ibias3,也可以通过使用与图5所示不同的电路结构来获得。在方程式(1)中,VT在25℃的温度时达到67mV,以及Vcnt,max表示当中频放大器和射频放大器达到它们的最大值时所测量的控制电压Vcnt的大小。参考电压VREF可以根据系统需要被设置成不同值。
I cnt = V cnt R cnt . . . ( 1 )
I bias 2 = I so exp ( I cnt R cnt V T )
Ibias3=Itotal-Ibias2
I total = I so exp V cnt , max V T
第一线性增益控制器325(图4)将输出Ibias2和Ibias3的电流源串联到二极管和/或双极结晶体管,每个晶体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彼此连接。第一线性增益控制器325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中频放大器的中频增益控制信号VIFG,从而可获得对于控制电压Vcnt的变化的第一线性增益特性。
第二线性增益控制器327(图4)将输出Ibias2和Ibias3的电流源串联到二极管和/或双极结晶体管,每个晶体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彼此连接。第二线性增益控制器327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射频放大器的射频增益控制信号VRFG,从而可获得对于控制电压Vcnt的变化的第二线性增益特性。
实现线性增益函数tanh-1的第一和第二线性增益控制器325和327的结构如图6所示。当第一线性增益控制器325具有图6所示的结构时,双极结晶体管Q3(或二极管)与输出Ibias2的电流源串联连接,并具有第一区域A1,以及双极结晶体管Q4(或二极管)与输出Ibias3的电流源串联连接,并具有第二区域A2。为了稳定双极结晶体管Q3和Q4的发射极的功率,通过预定的缓冲器BUF输出双极结晶体管Q3和Q4的发射极功率(或双极结晶体管Q3和Q4(或二极管)的阴极功率)。
同样地,当第二线性增益控制器327具有图6所示的结构时,双极结晶体管Q3(或一个二极管)与输出Ibias2的电流源串联连接,并具有第三区域A3,以及双极结晶体管Q4(或一个二极管)与输出Ibias3的电流源串联连接,并具有第四区域A4。通过预定的缓冲器BUF输出双极结晶体管Q3和Q4的发射极功率(或者双极结晶体管Q3和Q4(或二极管)的阴极功率)。
如果第一区域A1等于第四区域A4,第二区域A2等于第三区域A3,且第一区域A1大于第二区域A2,如方程式2所示,则中频放大器的增益和射频放大器的增益分别可以用方程式(3)和方程式(4)来表示。在方程式(3)和(4)中,GIFO表示基于中频放大器特性而确定的增益值,GRFO表示基于射频放大器特性而确定的增益值。
A1=A4>A2=A3               ...(2)
Gain = G IFO A 1 I so exp ( I cnt R cnt / V T ) A 2 I total + ( A 1 - A 2 ) I so exp ( I cnt R cnt / V T ) . . . ( 3 )
Gain = G RFO A 2 I so exp ( I cnt R cnt / V T ) A 1 I total + ( A 2 - A 1 ) I so exp ( I cnt R cnt / V T ) . . . ( 4 )
图8示出了例如图7的中频放大器和射频放大器的增益随控制电压Vcnt变化的曲线。参照图8,第一线性增益特性,如改善后的中频放大器特性,在线性段中具有第一斜率,以及第二线性增益特性,如改善后的射频放大器特性,在线性段中具有第二斜率。这里,第二斜率大于第一斜率。更具体地,因为A2Itotal的值比方程式(3)的分母中的其余值大很多,所以可以通过用A2Itotal来替换方程式(3)的分母而将表示中频放大器的增益的方程式(3)重新整理成下面的方程式(5)。此外,可以通过用Itotal来替换IS0exp(IcntRcnt/VT)而将方程式(3)重新整理成下面的方程式(6)。
Gain = G IFO A 1 I so exp ( I cnt R cnt / V T ) A 2 I total . . . ( 5 )
Gain = G IFO A 1 I total A 2 I total + ( A 1 - A 2 ) I total = G IFO . . . ( 6 )
同样地,因为A1Itotal的值比方程式(4)的分母的其余值大很多,所以可以通过用A1Itotal来替换方程式(4)的整个分母而将表示射频放大器的增益的方程式(4)重新整理成方程式(7)。此外,通过用Itotal来替换方程式(4)中的分母IS0exp(IcntRcnt/VT)而将方程式(4)重新整理成方程式(8)。
Gain = G RFO A 2 I so exp ( I cnt R cnt / V T ) A 1 I total . . . ( 7 )
Gain = G RFO A 2 I total A 1 I total + ( A 2 - A 1 ) I total = G RFO . . . ( 8 )
因为如方程式(2)所示A1>A2以及A3<A4,所以第二斜率大于第一斜率。因此,在图8的线性段中,中频放大器的增益大于射频放大器的增益。此外,例如在线性段中的-13dBm的输出功率获得改善的信躁比和寄生发射特性。参照图8,在包括线性段和饱和段的控制电压的整个变化范围中,通过使用本发明而获得的总增益与通过使用现有技术系统而获得的总增益相同。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在例如+23dBm的输出功率获得并保持ACPR特性。
如图8所示,通过使用中频放大器和射频放大器而获得的总增益特性在于第三线性增益特性,该第三线性增益特性等效于仅使用中频放大器获得的第一线性增益特性和仅使用射频放大器获得的第二线性增益特性之和。在图8的线性段中,第三线性增益特性具有第三斜率(如虚线所示),该第三斜率大于第一斜率但小于第二斜率。
参照图9,在线性段和饱和段之间的过渡区域中,第三线性增益特性的斜率从第三斜率逐渐变化到零。因此,可以通过使用控制电压Vcnt来控制线性段和饱和段之间的过渡区域中的总增益。更具体地,因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第三增益特性具有更小的斜率,所以在线性段和饱和段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可以精确地控制总增益,并且可以减少相对于发送装置功率的±1dB的轻微变化的电流损耗的变化。
如上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器320响应从调制器310输出的控制电压Vcnt,产生根据控制电压Vcnt成指数增加的电流,产生并且输出用于控制中频放大器的中频增益控制信号VIFG,从而可获得对于控制电压Vcnt变化的第一线性增益特性,并且也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射频放大器的射频增益控制信号VRFG,从而可获得对于控制电压Vcnt变化的第二线性增益特性。因此,射频模块330接收从调制器310输出的CDMA模拟信号,响应中频增益控制信号VIFG和射频增益控制信号VRFG分别放大中频信号和射频信号,并经过载波以无线方式发送放大结果。
简言之,因为如方程式(2)所示A1>A2以及A3<A4,所以在图8的线性段中,中频放大器的增益大于射频放大器的增益,并例如在图8的线性段中的-13dBm功率处获得改善的信躁比和寄生发射特性。此外,因为在包括图8的线性段和饱和段的控制电压Vcnt的整个变化范围内,本发明和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总增益值,所以通过执行使用中频和射频放大器的增益控制处理,整个发送装置的可变增益特性不受影响,并在例如+23dBm的功率处获得改善的ACPR特性。而且,可以在如图9所示的线性段和饱和段之间的过渡区域中精确控制中频放大器或射频放大器(图7)的增益,并可以减少相对于发送装置的功率的±1dB的轻微变化的电流损耗变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器使得射频放大器的增益相对于控制电压变化而变化的斜率大于中频放大器的增益相对于控制电压变化而变化的斜率,并使得总增益具有根据控制电压而逐渐减小的斜率,直到总增益达到其最大值。因此,通过调节中频放大器的增益大于射频放大器的增益而可在例如-13dBm功率处获得最大信躁比,以通过精确控制增益而在最大功率处获得改善的ACPR特性并减少功率损耗,从而总增益具有根据控制电压减小的斜率,直到总增益达到其最大值。
虽然参照示意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展示和描述,但是可以理解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变化都是允许的。

Claims (20)

1.一种自动增益控制器,包括:
电压-电流转换器,用于响应控制电压,产生并输出随控制电压成比例增加的第一电流;
电流发生器,用于将第一电流转换为相对于控制电压成指数增加的第二电流,输出第二电流,并输出通过从总电流中减去第二电流而获得的第三电流;
第一线性增益控制器,用于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中频放大器的中频(IF)增益控制信号;以及
第二线性增益控制器,用于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射频放大器的射频(RF)增益控制信号。
2.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终端的发送装置,包括:
调制器,接收根据码分多址(CDMA)标准分组的数据流,在调制数据流之后输出CDMA模拟信号,并输出控制电压以控制相应于数据流的分组数据的射频(RF)信号的输出功率;
自动增益控制器,响应控制电压而产生根据控制电压成指数增加的第一电流,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中频放大器的中频增益控制信号,以及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射频放大器的射频增益控制信号;以及
射频模块,接收CDMA模拟信号,分别根据中频增益控制信号和射频增益控制信号放大中频信号和射频信号,并无线发送放大后的中频和射频信号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器包括:
电压-电流转换器,其产生并输出第一电流;
电流发生器,其将第一电流转换为根据控制电压成指数增加的第二电流,输出第二电流,并输出通过从总电流中减去第二电流而获得的第三电流;
第一线性增益控制器,其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中频放大器的中频增益控制信号;以及
第二线性增益控制器,其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射频放大器的射频增益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送装置,其中,由第一线性增益控制器获得的相对于控制电压变化的第一线性增益特性包括线性段中的第一斜率,以及由第二线性增益控制器获得的相对于控制电压变化的第二线性增益特性包括第二斜率。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斜率大于第一斜率。
6.根据权利要求4的发送装置,其中,由中频放大器和射频放大器获得的总增益特性在于第三线性增益特性,该第三线性增益特性是第一线性增益特性和第二线性增益特性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线性增益特性包括大于第一斜率而小于第二斜率的第三斜率。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发送装置,其中,在线性段和饱和段之间的过渡区中,第三线性增益特性包括根据控制电压而从所述第三斜率减小到零的斜率,以控制总增益直到总增益达到最大。
9.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送装置,其中,在第一线性增益控制器中,二极管和双极结晶体管中的一个包括第一区域,以及二极管和双极结晶体管中的一个包括第二区域,并且在第二线性增益控制器中,二极管和双极结晶体管中的一个包括第三区域,以及二极管和双极结晶体管中的一个包括第四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第四区域相同,所述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相同。
11.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响应控制电压,产生并输出随控制电压成比例增加的第一电流;
(b)将第一电流转换为相对于控制电压成指数增加的第二电流,输出所述第二电流,并输出通过从总电流中减去第二电流而获得的第三电流;
(c)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中频放大器的中频(IF)增益控制信号;以及
(d)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射频放大器的射频(RF)增益控制信号。
12.一种从移动通信终端发送信号的方法,包括:
(a)接收根据码分多址(CDMA)标准分组的数据流,在调制数据流之后输出CDMA模拟信号,并输出控制电压以控制相应于数据流的分组数据的射频(RF)信号的输出功率;
(b)响应控制电压,产生根据控制电压成指数增加的第一电流,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中频放大器的中频增益控制信号,以及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射频放大器的射频增益控制信号;以及
(c)接收CDMA模拟信号,分别根据中频增益控制信号和射频增益控制信号放大中频信号和射频信号,并无线发送放大后的中频和射频信号之一。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发送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
(d)产生并输出第一电流;
(e)将第一电流转换为根据控制电压成指数增加的第二电流,输出第二电流,并输出通过从总电流中减去第二电流而获得的第三电流;
(f)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中频放大器的中频增益控制信号;以及
(g)产生并输出用于控制射频放大器的射频增益控制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发送方法,其中,输出中频增益控制信号之后获得的第一线性增益特性包括线性段中的第一斜率,以及输出射频增益控制信号之后获得的第二线性增益特性包括第二斜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发送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斜率大于第一斜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发送方法,其中,由中频放大器和射频放大器获得的总增益特性在于第三线性增益特性,该第三线性增益特性是第一线性增益特性和第二线性增益特性之和。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发送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线性增益特性包括大于第一斜率而小于第二斜率的第三斜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发送方法,其中,在线性段和饱和段之间的过渡区域中,所述第三线性增益特性包括根据控制电压从第三斜率减少到零的斜率,以控制总增益直到总增益达到最大。
19.根据权利要求13的发送方法,其中,当产生中频增益控制信号时,二极管和双极结晶体管中的一个包括第一区域,以及二极管和双极结晶体管中的一个包括第二区域,并且当产生射频增益控制信号时,二极管和双极结晶体管中的一个包括第三区域,以及二极管和双极结晶体管中的一个包括第四区域。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发送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第四区域相同,所述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相同。
CNB2004100639238A 2003-05-09 2004-05-09 自动增益控制器及其移动通信终端使用的发送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552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9367/2003 2003-05-09
KR1020030029367A KR100546325B1 (ko) 2003-05-09 2003-05-09 신호대 잡음비를 최대한 확보하며 최대 이득 부근의 정밀이득 제어로 전력 손실을 감소시키는 자동 이득 제어기,이를 구비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송신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9367/03 2003-05-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4614A true CN1574614A (zh) 2005-02-02
CN100505529C CN100505529C (zh) 2009-06-24

Family

ID=33411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392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5529C (zh) 2003-05-09 2004-05-09 自动增益控制器及其移动通信终端使用的发送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33782B2 (zh)
KR (1) KR100546325B1 (zh)
CN (1) CN100505529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1166A (zh) * 2010-12-08 2011-06-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射频放大器增益的方法和设备
CN101383594B (zh) * 2005-11-28 2011-09-14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可变增益放大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33663B1 (en) * 2005-05-27 2008-10-07 Ralink Technology, In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system for multiple receiving antennae
US7276967B2 (en) * 2005-07-01 2007-10-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Signal level adjusting apparatus, gain value updat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0530953C (zh) * 2007-08-08 2009-08-1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基于变型电桥原理的射频放大器增益自动控制方法
CN101426111A (zh) * 2007-10-30 2009-05-06 天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US8072245B2 (en) 2009-02-02 2011-12-06 Skyworks Solutions, Inc. dB-linear voltage-to-current converter
KR101600908B1 (ko) * 2009-08-21 2016-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패킷 억세스 시스템에서 잔류 이득 제어를 통한 신호대잡음비 측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0392421B (zh) * 2018-04-18 2022-06-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gc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2021A (en) * 1983-03-31 1985-02-26 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nstant bandwidt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system
US4769588A (en) * 1987-09-04 1988-09-06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urrent exponentially proportional to voltage and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emperature
US5307512A (en) * 1991-06-03 1994-04-26 Motorola, Inc. Power control circuitry for achieving wide dynamic range in a transmitter
JP3479405B2 (ja) * 1996-03-29 2003-12-1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送信機の増幅回路
US5862460A (en) * 1996-09-13 1999-01-19 Motorola, Inc. Power control circuit for a radio frequency transmitter
US6341219B1 (en) * 1999-02-05 2002-01-22 Agere Systems Guardian Corp. Single-source automatic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diverse variable-gain stages of a CDMA cellular handset
CA2289823C (en) * 1999-11-15 2004-07-06 Philsar Semiconductor Inc. Complex filtering/agc radio receiver architecture for low-if or zero-if
US6748200B1 (en) * 2000-10-02 2004-06-08 Mark A. Webster Automatic gai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ZIF architecture
US6735422B1 (en) * 2000-10-02 2004-05-11 Baldwin Keith R Calibrated DC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figured in a zero intermediate frequency architecture
US6763228B2 (en) * 2001-01-02 2004-07-13 Intersil Americas, Inc. Precision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
US6498927B2 (en) * 2001-03-28 2002-12-24 Gct Semiconductor, In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method for highly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receiver
JP3590026B2 (ja) * 2002-01-16 2004-11-17 株式会社東芝 電圧制御発振回路、及びこれを有する半導体集積回路
DE10219364A1 (de) * 2002-04-30 2003-11-20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Digitale automatische Verstärkungssteuerung für Sende/Empfangselemente
JP2004120306A (ja) * 2002-09-26 2004-04-15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利得可変増幅器
WO2004054128A2 (en) * 2002-12-11 2004-06-24 R.F. Magic, Inc. Integrated crosspoint switch with band transla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3594B (zh) * 2005-11-28 2011-09-14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02111166A (zh) * 2010-12-08 2011-06-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射频放大器增益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33782B2 (en) 2008-02-19
KR20040096358A (ko) 2004-11-16
US20040224653A1 (en) 2004-11-11
CN100505529C (zh) 2009-06-24
KR100546325B1 (ko) 2006-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746C (zh) 输出功率控制装置
CN1164027C (zh) 具有供电调整以控制相邻和相间信道功率的功率放大电路
CN1185788C (zh) 具有负载调整以控制相邻和相间信道功率的功率放大电路
CN1136665C (zh) 可编程线性接收机和在接收机中提供可编程线性的方法
CN1682440A (zh) 保持rf功率放大器的线性
CN1249912C (zh) 高效调制射频放大器
CN1109401C (zh) 多级功率放大器的偏置电路及其偏置方法
CN1729637A (zh) 发射机以及对发射机输出的信号的功率进行校准的方法
CN1871791A (zh) 移动终端内自动功率控制的参考信号的附加调整
CN1515069A (zh) 功率放大器的偏置调节
CN1623281A (zh) 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及用于通信的电子部件
CN1224204C (zh) 无线电通信装置及其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CN1272979A (zh) 控制移动通信终端的输出功率的装置和方法
CN1636319A (zh) 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增益线性器
CN1864325A (zh) 发送装置、发送输出控制方法和无线通信装置
US20170248637A1 (en) Envelope detector with bipolar triple-tail cells
CN1551486A (zh) 可集成的电压控制射频功率放大器
CN1124680C (zh) 高动态范围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574614A (zh) 自动增益控制器及其移动通信终端使用的发送装置和方法
CN1087521C (zh) 放大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619949A (zh) 放大器、以及使用该放大器的发射器和通讯装置
CN1914793A (zh) 电子电路
CN1714505A (zh) 具有线性分贝增益控制特性的连续可变增益射频驱动放大器
CN1788412A (zh) 在线性功率放大器中用于使能对静态电流的动态控制的可自适应的偏置电路
CN1146670A (zh) 无线发射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505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