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61601A - 一种用于无线数据传输的自适应的多通道差错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无线数据传输的自适应的多通道差错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61601A
CN1561601A CN02819177.3A CN02819177A CN1561601A CN 1561601 A CN1561601 A CN 1561601A CN 02819177 A CN02819177 A CN 02819177A CN 1561601 A CN1561601 A CN 1561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error rate
bit error
transmission
origin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191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华
吴成明
吴小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kair Communica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inkair Communica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kair Communica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Linkair Communica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561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616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04L1/001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based on latency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6Channel splitting in point-to-point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数据传输的自适应多通道差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发端将数据进行顺序复用,通过收发端双方之间的多通道(可以是频分、码分、空分或时分等)进行传输,由发端综合各个信道质量等因素,动态调整差错控制方案,并且根据收端发端往返时延,结合服务质量要求,调整通道数目,保证数据高效可靠地传输。采用本发明的这种自适应多通道差错控制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降低重传分组数量,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可靠性,使HARQ编解码的有效性和差错控制的可靠性得到较好的结合。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无线数据传输的自适应多通道
差错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通信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无线数据传输的自 适应多通道差错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未来无线数字通信系统将可支持话音、 图像和数据等多种业务。 各种 业务中对于传输质量的要求各不相同, 话音和图像的传送有严格的时延限 制, 而数据的传送则要求很低的分组错误率。 由于无线电信道中存在衰 落、 干扰、 多径、 阴影和多普勒效应等多种因素, 且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 并存, 使得数据传输性能差, 信道误码率很高。 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差错 控制, 才能满足通信服务质量。
根据无线接口分层协议, 空中接口分为 3 层, 分别是物理层、 数据链 路层和网络层。 本发明将主要讨论由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实现的差错控 制。
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难免受到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 错,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加强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功能, 建立、 维持 和释放网络实体之间的数据链路, 以及对数据进行检错与纠错, 使之对网 络层呈现为一条无差错链路。
数据链路层将本盾上不可靠的传输媒体变成可靠的传输通路提供给网 络层。 数据链路层分成两个子层, 一个是无线链路控制 (RLC , Radio Link Control ) , 另一个是媒介访问控制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 数据链路层上对应的传输单元是帧, 将数据封装在不同的帧中发送, 并处理接收端送回的确认帧。 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应保证帧同步和各 帧的顺序传送, 对损坏、 丟失和重复的帧应能进行处理, 这种处理过程对 网络层是透明的。 差错检测多用方阵码校验和循环码校验来检测信道上数 据的误码, 而帧丢失或重复则用序号检测。 另外, 数据链路层必须保证相 邻节点之间发送和接收速度的匹配。
在无线分组数据业务环境中, 与有线和电路交换不同, 在进行数据差 错控制时, 无线分组需要考虑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如信道衰落等等。 为兼 顾传输速率和质量, 必须对用户等级、 业务种类和信道质量进行综合考 虑。
目前差错控制方案有三类, 即自动重发(ARQ ) 、 前向纠错(FEC )及 混合纠错 ( HARQ ) 。 发生错误后的恢复常靠自动重发请求(ARQ , Automa t ic Repeat reQues t)技术来完成。
数据传输系统常用 ARQ来获得高的可靠性。 HARQ由于采用纠错码来纠 正经常出现的错误图样, 因此在高信道误码率情况下可获得比 ARQ 更高的 通过效率。 一般地, ARQ 及其混合型可获得比 FEC 更高的系统可靠性, 但 传输时延很大。 为了减小 ARQ 系统的传输时延, 必须限定最大允许的重传 次数。 近来, 限定重传次数的截短 ARQ在无线多媒体通信中得到了应用, 有建议用一次重传 HARQ 来保证无线话音通信的(QoS, Qual i ty of Service)。
ARQ 基本方案有三种:停止-等待(SAW)、 退后 N 步(GBN)与选择重发 (SR)。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 突发错误是由多径衰落、 阴影效应和切换造成 的, 信道质量波动较大(BER 10 。 因此传统 ARQ方案并不能很好地适 应这种环境。 在不同误码率条件下对 GBN和 SR调整窗口和帧长, 能够改善 差错控制性能。
HARQ综合了 FEC及 ARQ两种方式。 HARQ由于采用纠错码来纠正经常 出现的错误图样, 因此在高信道误码率情况下可获得比纯 ARQ 更高的传输 效率。 不同的 HARQ方案实现的复杂度不同, 效率也不同, 而复杂度与效率 又是相互矛盾的。 随着微处理技术的进步, 可以用方案的复杂度来换取效 率的提高。 但不管采取什么方案, 因为移动信道具有时变性, 高效的方法 必然是自适应的。 自适应实际细分有参数自适应和方案自适应两种。 参数 自适应指采用同一种编码方案 (如卷积码) , 但是编码参数(如 1/2 速率 和 1/3 速率) 随信道条件调整; 方案自适应指用不同的纠错方案或编码方 案适配信道条件, 例如信道条件好时采用 BCH码, 信道条件差时采用卷积 码等。
FEC 编码可提高分组传输可靠性, 但引入了冗余, 降低了传输的有效 性。 固定的 FEC 编码, 在网络传输质量很好、 分组丟失率艮低(如 10— 6)的 情况下, FEC提高可靠性的作用减小, 但是仍然产生相同的冗余。 如果能 使差错控制方案及编码的纠错能力(和发送的纠错分组成正比)随时与分组 的丢失率(或信道盾量)相匹配, 那么有效性和可靠性的矛盾就能得到很好 的解决。
为了减小 ARQ系统的传输时延, 已经提出了若干方法。 Er ics son提出 了多通道传输(美国专利, 专利号为 6021124 , 发明名称为 "mul t ichannel automat ic retransmi s s ion query (ARQ) method" ) ARQ通过多 通道并行传输,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延。 Motorola 提出了时分双通道 HARQ (3GPP TSG RAN R2-A010016) , 讨论了双通道 HARQ 的一些具体实现细 节。 然而, 由于无线信道是时变衰落的, 差错控制方案需要根据无线信道 的特性进行自适应调整, 并且考虑 HARQ编译码的特点, 才能在时变衰落无 线信道传输中兼顾速率和质量, 在移动环境下进行高速数据传输时发挥多 通道 HARQ 的优势。 另外由于往返时延(RTT, Round Trip Time)不是固定 的, 将通道数目设为定值也是不适当的。
同步的多通道停等(NSAW, N- channel Stop And Wai t)方案在个别信道 发生错误进行数据重传时, 将所有其它信道数据传输停止, 这样简化了重 传方案, 代价是信道资源的浪费。
图 1 是双通道停等 ARQ 框图。 源自 Motorola 提出的时分双通道 HARQ (3GPP TSG RAN R2-A010016)。
参考附图 1 , 附图 1 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双通道停等 ARQ的实现框 图。 在发信端, 待发送的分组数据首先被输入到一緩存设备队列 101 中, 分组数据在緩存设备 101 中緩存排队, 然后进入双通道控制器 102 , 排队 后的分组数据在双通道控制器中处理后选择是在奇信道还是在偶信道上发 送新的分组数据或是重发原来的分组数据, 选择后的分组数据或送入到奇 信道发信机 103, 经奇信道 105发送至接收端, 或送入到偶信道发信机 104 中, 经偶信道 106 发送至接收端; 附图 1 中以在奇信道发送分组数据为 例, 被发送的分组数据经奇信道 105 发送后, 接收端对应的奇信道收信机 107接收该数据, 再经奇信道 HARQ解码器 109完成解码, 如果正确接收, 则发送 ACK ( ACKnowledgment )信号给发信端, 如果接收不正确, 则发送 NACK ( Non-ACKnowledgment ) , 要求发信端重传数据; 同样的, 如果分组 数据是经偶信道 106发送的, 则在接收端通过偶信道收信机 108接收, 在 偶信道 HARQ解码器 110完成解码。 对经奇信道 HARQ解码器装置 109或经 偶信道 HARQ解码装置 110 正确接收的分组数据在收信端的另一緩存设备 111进行存储排队, 交由上层处理。
图 2示出了一种多通道停等 ARQ示意图。 源自 Er ics son提出的 "多通 道停等 ARQ传输" , (专利号 US6021124 , 美国专利) 。 Er ics son的多信 道 ARQ方法把每个往返行程划分为标为 ARQ信道 A- F的 6个时隙, 以时分 多路复用方式, 信源 16以从第一条 ARQ信道 A开始到最后一条 ARQ信道 F 结束的多路复用轮回依次发射数据分组, ARQ 信道发射新的数据分组之前 等待接收来自目的地 18的确认。
如果响应于在第 1 轮期间发射的任何一个数据分组收到 NAK, 则信源 暂停多路复用数据分组并在第 2轮期间只重发 NAK数据分组。
例如, 图 2表示在 ARQ信道 D上发射的第 4个数据分组(用数字 4表 示)被 NAK。 在第 2轮期间在 ARQ信道 D上发射新的数据分组之前, 在第 1 轮期间继续在 ARQ信道 E、 F等上发射数据分组的信源 16。 在第 1轮期间 再在信道 D上重发第 4个数据分组。 如果在第一轮期间在信道 E、 F、 A、 B、 C上发射的数据分组全都被 ACK, 即本例中的情况, 则信源 16在第 2轮 期间只重发 NAK的第 4个数据分组并停止在后面的 ARQ信道上发射新的数 据分组, 直到收到第 4个数据分组的 ACK。 信源 16保持空闲直到信源 16 在第 3轮期间到达 ARQ信道 D。 如果在第 3轮期间, 响应于第 4个分组的 重发收到 ACK, 则在 ARQ信道 D上发射新的数据分组, 即第 10个分组。 假 设前面在 ARQ信道上发射的数据分组都已被 ACK, 则在后面的 ARQ信道 E 到 F上发射新的数据分组。
附图 2 中, 从源通道 (Tx)队列中的间隙(通过小三角形予以表明)可见 通道资源尚未被充分使用。 另外由于往返时延不确定, 将通道数目设为定 值(图中所示为 6个)是不适当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线数据传输的自适应多通道差错控 制方法, 以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 并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实现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的平衡, 满足动态信道环境下数据对时延和误码 率的要求; 通过对各个通道传输速率进行平衡控制, 综合考虑系统传输效 率(吞吐量)和质量 (误码率, 时延等), 克服所述现有技术解决方案中所存 在的问题, 满足在移动环境下进行高数据速率传输的要求, 保证数据高效 可靠地传输。 在通信中采用本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降低重传分组数 量, 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数据传输的自适应多通道差错控制方法, 其中包括: 采用多通道进行分组数据的传输, 根据信道性能选择差错控制 方案, 并至少依据信道时延调整通道数目。
所述的至少依据信道时延调整通道数目是指: 通过测量往返延迟, 考 虑时延抖动, 结合服务质量 QoS的要求, 在发端 TX把可能的 值发送到收 端 RX, 发端与收端协商以调整通道数目 N。
所述的根据信道性能选择差错控制方案包括: 通过接收的分组数据进 行信道性能测量, 至少根据信道质量动态调整差错控制方案。
所述的采用多通道进行分组数据的传输是指: 发端将分组数据进行顺 序复用, 并通过发端到收端的多通道(可以是频分、 码分、 空分或时分等) 进行分组数据的传输。
所述的方法, 其步骤包括: 发端将分组数据进行顺序复用, 并通过发 端到收端的多通道进行分组数据的传输; 进行信道性能测量, 至少根据信 道质量动态调整差错控制方案; 通过测量往返延迟, 考虑时延抖动, 结合 服务质量 QoS的要求, 在发端 TX把可能的 值发送到收端 RX, 发端与收 端协商以调整通道数目 N。
所述的通道数目 可以在其可能的取值集合中进行取值, 的值可由 下式确定:
RTT
N 其中: 为往返延迟时间; ;为分组数据包时间长
Tp + ΤΤΙ 度; 777为传送时间间隔; 通道数 取值 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不应该太 过频繁地变化。
所述的至少根据信道质量动态调整差错控制方案包括: 根据信道质 量、 误码率的大小选择发送方式, 所述发送方式可为同步发送方式或异步 发送方式。
所述的方法, 其步骤具体包括: 发端将分组数据进行顺序复用, 并通 过发端到收端的多通道进行分组数据的传输; 根据信道质量、 误码率的大 小选择发送方式, 所述发送方式可为同步发送方式或异步发送方式; 通道 数目 可以在其可能的取值集合中进行取值, 的值可由下式确定:
RTT
Ν = 其中: 为往返延迟时间; ;为分组数据包时间长 Τ + ΤΤΙ 度; 777为传送时间间隔; 通道数目取值 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不应该太 过频繁地变化。
所述的根据信道质量、 误码率的大小选择发送方式包括: 当信道质量 较好, 误码率很低时: 采用同步多通道停等 HARQ方案, 即同步发送方式, 并采用先进先出 FIFO緩冲区对通道传输速率进行平衡; 当信道质量较差, 误码率较高时: 采用异步发送方式; 当信道质量恶化, 误码率 ^艮高时: 采 用倍数重发方式。
所述的异步发送方式的步骤包括: 判断是否进行缓冲调整;
当需要进行緩冲调整时, 则进行通道调整; 当不需要进行緩冲调整 时, 则进一步判断误码率是否超出门限值; 当误码率超出门限值时, 则采 用异步发送方式; 当误码率未超出门限值时, 则采用倍数重发方式。
所述的方法, 其步骤进一步包括: 发端将分组数据进行顺序复用, 并 通过发端到收端的多通道进行分組数据的传输; 根据信道质量、 误码率的 大小选择发送方式, 其中: 当信道质量较好, 误码率 4艮低时采用同步多通 道停等 HARQ方案, 即同步发送方式, 并采用先进先出 FIFO緩冲区对通道 传输速率进行平衡; 当信道质量较差, 误码率较高或者当信道质量恶化, 误码率很高时采用异步发送方式, 其中: 先判断是否进行緩冲调整, 当需 要进行缓冲调整时, 则进行通道调整; 当不需要进行緩冲调整时, 则进一 步判断误码率是否超出门限值; 当误码率超出门限值时, 则采用异步发送 方式; 当误码率未超出门限值时, 则采用倍数重发方式; 通道数目 可以 在其可能的取值集合中进行取值, 的值可由下式确定:
RTT
N . 其中: 为往返延迟时间; Tp为分组数据包时间长 T + TTI 度; 77/为传送时间间隔; 通道数目取值 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不应该太 过频繁地变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满足高传输速率和低差错 概率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系统能够更好地根'据信道质量, 保障在移 动环境下高速高质量的数据传输需求; 在信道恶劣情况下, 能够可靠地保 证通讯; 在信道良好的情况下, 能够以高速率传输数据; 在通信中釆用本 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降低重传分组数量, 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可靠 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一种用于无线数据传输的自适应多通道差错 控制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 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双通道停等 ARQ实现原理框图;
附图 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多通道停等 ARQ实现示意图;
附图 3 示出了依本发明方法的调整通道数目 N的框图;
附图 4 示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四通道停等 ARQ实现示意图; 附图 5示出了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多通道停等 HARQ状态转移图; 附图 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多通道停等 ARQ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数据传输的自适应多通道差错控制方法, 其中包括: 采用多通道进行分组数据的传输, 居信道性能选择差错控制 方案, 并至少依据信道时延调整通道数目。
常用的 HARQ方案主要包括 I型, II型和 III型 HARQ方案。 I型 HARQ方 案每次重发的码字是相同的; II型 HARQ方案, 发端以重发增加的冗余来回 应收端译码失败的信号, 收端将每次接收到的数据结合起来构成更低码率 的码字, 更大程度地提高系统的性能; III型 HARQ收端将每次接收到的码字 进行合并后译码, 并且每次重发的码字都可以单独译码。
本发明中自适应协议能够使 II型和 III型 HARQ编解码的有效性和差错控 制的可靠性得到较好的结合。 无线信道具有以下特性:
1. 误码率高, 10— 3 -10"2是常见的。
2. 往返延迟大, 抖动也大, 往返延迟受到帧长, 传输距离, 处理 时间(緩冲, 译码等等)的影响, 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差别 4艮大。 如有的系 统达到 200ms甚至更高。
由于无线频谱昂贵, 分组数据包中的每一个比特需要尽可能有效。 由于 N 值增大会导致延迟减小, 吞吐量增加, 因此要结合服务质量 QoS 的要求进行改变。 如果往返延迟的抖动较大, 那么通过测量往返延 迟, 考虑时延抖动, 结合服务质量 QoS的要求, 在发端 TX把可能的 N值发 送到收端 RX, 收发端协商通道数目 N。 在 N的可能取值集合(如 {1 , 2 , 4} ) 中进行选取。
通道数目 N可以由下式确定: RTT
N =
T + TTI 其中:
RTT: 往返延迟时间。
Tp: 分组数据包时间长度。
ΤΤΙ: 传送时间间隔。
通道数目取值 Ν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不应该太过频繁地变化。
图 3是 NSAW通道数目 Ν值调整框图。 在经过一定的 Ν值调整周期后, 对信道往返时延 RTT.的进行测量, 综合考虑时延大小和抖动,'结合服务廣 量 QoS要求, 与另一端进行协商, 调整通道数目。 例如: 当时延抖动较小 时, 3 子帧时延将需要四通道停等; 当业务需要较小的延迟时, 可以考虑 增加 N值。 图 4是以四通道为例的停等 ARQ示意图。 图 4中假设在第一个发送周 期 4号通道发生错误, 导致 RX接收第 4帧发生错误, NACK在第二个发送 周期末尾反馈到 TX 端。 按照同步 NSAW 方案, 应当停止 1-3 号通道的传 送, 仅重发第 4帧。 这里在 1-3号通道继续传送, 如箭头所示。 收端按照 其反馈的 NAK 能够知道接收的下一帧是第几次重发的。 例如, 由于重发第 4帧致使第 12帧延迟到下一周期 1号通道发送, 收端根据第 4帧的接收错 误得出发送次序的改变, 并作好緩沖次序安排。 当信道性能恶化, 出现突 发差错, 即差错是一连串出现的, 进行倍数重发, 例如第 12 帧和第 13 帧。 和图 2进行对比可见, 信道利用率得到提高, 图中源通道 (Tx)队列中 的间隙在异步传送发案时已经被填满(通过小三角形予以表明)。
根据信道特性, 差错控制采用动态调整方案:
当信道质量较好, 误码率很低时: 采用同步多通道停等 HARQ 方案, 先进先出(FIFO, Fi rs t In Fi r s t Out)緩冲区对通道传输速率进行平衡。
当信道质量较差, 误码率较高时: 采用异步多通道停等 HARQ方案。 各 个通道的传输易于发生不平衡, 由于各个信道不均衡时错误积累会导致 FIFO 溢出(緩冲区受成本影响不能太大), 需要调整数据传输顺序对通道传 输速率进行平衡, 将一些数据(例如重发数据)转移到差错概率较小的信道 传输。 发端需要发送指示数据通知收端进行数据的重排, 或者为分组数据 添加序列号指示。
当信道质量恶化, 误码率很高时: 考虑信道的相关性, 进行倍数重 发。 设首次, 二次, 三次发送的部分分别为 X, Y, Z。 考虑到信道的相关 性和 HARQ的特点, 在质量较好的信道发送 Y, 在质量较差的信道同时发送 Z, 减少时延。 接收端首先组合 X, Y, 失败后再組合 Z 进行译码。 以双通 道为例, 当 X于奇信道发生错误时, 就将 Y于偶信道发出, Z于奇信道发 出。 发端需要发送指示数据通知收端进行数据的重排, 或者为分组数据添 加序列号指示。
第一种方法发送应该满足一般误码率的需要, 选择门 P艮使重传的概率 很小。
釆用第二, 三种方法发送的概率应该很小, 只有在信道质量严重恶化 时才采用。
选择控制方案的门限值随着信道质量而变化。 信道质量可以根据信道 测量值或分组丟失率而得。 设在 A t 时间内连续收到 NAK, 表明初始冗 余分組不能满足分组恢复的需要, 因此提高门限值。 若在 A t 时间内没有 收到 NAK , 则考虑降低门限值, 使之与当前的差错率相匹配。
另外通过调整编码调制方案, 也可以方便地在高传输速率和低误码率 之间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例如对于重传可以降低调制方式以确保误码 率。
图 5是自适应多通道停等 HARQ状态转移图。 图中共有四个状态, 当信 道条件较好时, 采用同步传送; 当信道条件降低时(例如误比特率(BER, Bi t Error Ra te)高于某一门限), 采用异步传送; 当信道条件恶化时(例如 BER低于某一门限), 采用倍数重发机制进行传送。 由于异步传送在信道不 平衡时会造成緩冲区队列不平衡, 因此当緩冲区的不平衡达到一定限度 时, 需要进行緩冲区调整。
图 6是自适应多通道停等 HARQ状态转移流程图, 表示了进行状态转移 的一个循环。 图 6中, 接收分组数据后才1据信道测量结果, 选择同步或异 步的方案。 当 BER 较低时, 选择同步方案。 否则选择异步方案, 再考虑緩 冲是否平衡, 如果不平衡就进行信道调整, 否则再考虑 BER是否过低, 如 果是的话就进行倍数重发, 否则只进行普通的异步发送。
本发明的差错控制方法是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来实现数据传输 的质和量的折衷, 因而可以称这种差错控制方法为自适应多通道停等 HARQ, 下面筒称 ANC ( Adapt ive N- Channel HARQ ) 。 上述通过公式的表述 并结合附图给出 ANC方法的实现过程,普通无线通信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理 解 ANC方法进行差错控制的原理。
本发明的这种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能够满足高传输速率和低差错 概率需求, 具有下述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系统能够更好地根据信道盾量, 保障在移动环境 下高速高质量的数据传输需求。 在信道恶劣情况下, 能够可靠地保证通 讯; 在信道良好的情况下, 能够以高速率传输数据。
对本方法进行数学分析需要借助仿真工具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动态分 析误码率、 延迟等等参数的概率分布, 确定算法中各个参数的具体取值, 然后与传统方法相比较, 得到优化的结果。
在不背离本发明青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还可以使用其它方式实施本 发明。 因此, 这里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 定本发明。

Claims (1)

  1.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用于无线数据传输的自适应多通道差错控制方法, 其中包括: 采用多通道进行分组数据的传输, 根据信道性能选择差错控制方案, 并至 少依据信道时延调整通道数目。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至少依据信道时 延调整通道数目是指: 通过测量往返延迟, 考虑时延抖动, 结合服务质量 QoS的要求, 在发端 TX把可能的 值发送到收端 RX, 发端与收端协商以调 整通道数目 N。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根据信道性能选 择差错控制方案包括: 通过接收的分组数据进行信道性能测量, 至少根据 信道质量动态调整差错控制方案。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釆用多通道进行 分组数据的传输是指: 发端将分组数据进行顺序复用, 并通过发端到收端 的多通道进行分组数据的传输。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步骤包括:
    发端将分组数据进行顺序复用, 并通过发端到收端的多通道进行分组 数据的传输;
    进行信道性能测量, 至少根据信道质量动态调整差错控制方案; 通过测量往返延迟, 考虑时延抖动, 结合服务质量 QoS 的要求, 在发 端 TX把可能的 值发送到收端 RX, 发端与收端协商以调整通道数目 N。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通道数目 可以 在其可能的取值集合中进行取值, 的值可由下式确定: RTT
    N =
    T„ + TTI
    其中: 为往返延迟时间; 7;为分組数据包时间长度; 77/为传送时 间间隔; 通道数目取值 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不应该太过频繁地变化。
    7.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至少根据信道质 量动态调整差错控制方案包括: 根据信道^:量、 误码率的大小选择发送方 式, 所述发送方式可为同步发送方式或异步发送方式。
    8.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步骤包括:
    发端将分组数据进行顺序复用, 并通过发端到收端的多通道进行分组 数据的传输;
    根据信道质量、 误码率的大小选择发送方式, 所述发送方式可为同步 发送方式或异步发送方式;
    通道数目 可以在其可能的取值集合中进行取值, 的值可由下式确
    RTT
    定: N = 其中: ?rr为往返延迟时间; 7;为分组数据包时间长度; Π7为传送时 间间隔; 通道数目取值 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不应该太过频繁地变化。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根据信道质量、 误码率的大小选择发送方式包括:
    当信道质量较好, 误码率很低时: 釆用同步多通道停等 HARQ方案, 即 同步发送方式, 并采用先进先出 FIFO緩冲区对通道传输速率进行平衡; 当信道质量较差, 误码率较高时: 采用异步发送方式;
    当信道质量恶化, 误码率很高时: 釆用倍数重发方式。
    10.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异步发送方式 的步骤包括:
    判断是否进行緩冲调整;
    当需要进行緩冲调整时, 则进行通道调整;
    当不需要进行緩冲调整时, 则进一步判断误码率是否超出门限值; 当误码率超出门限值时, 则采用异步发送方式;
    当误码率未超出门限值时, 则采用倍数重发方式。
    11.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步骤包括:
    发端将分组数据进行顺序复用, 并通过发端到收端的多通道进行分组 数据的传输;
    根据信道质量、 误码率的大小选择发送方式, 其中: 当信道质量较 好, 误码率 4艮低时采用同步多通道停等 HARQ方案, 即同步发送方式, 并采 用先进先出 FIFO緩冲区对通道传输速率进行平衡;
    当信道质量较差, 误码率较高或者当信道质量恶化, 误码率很高时采 用异步发送方式, 其中: 先判断是否进行緩沖调整, 当需要进行緩冲调整 时, 则进行通道调整; 当不需要进行緩冲调整时, 则进一步判断误码率是 否超出门限值; 当误码率超出门限值时, 则采用异步发送方式; 当误码率 未超出门限值时, 则采用倍数重发方式;
    通道数目 可以在其可能的取值集合中进行取值, 的值可由下式确
    Figure IMGF000018_0001
    其中: W 7为往返延迟时间; Tp为分组数据包时间长度; ΤΤΙ为传送时 间间隔; 通道数目取值 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不应该太过频繁地变化。
CN02819177.3A 2002-03-15 2002-03-15 一种用于无线数据传输的自适应的多通道差错控制方法 Pending CN15616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2/000164 WO2003079602A1 (fr) 2002-03-15 2002-03-15 Procede pour caractere de controle d'erreur multicanal adaptatif a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radio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61601A true CN1561601A (zh) 2005-01-05

Family

ID=27810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819177.3A Pending CN1561601A (zh) 2002-03-15 2002-03-15 一种用于无线数据传输的自适应的多通道差错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561601A (zh)
AU (1) AU2002242587A1 (zh)
WO (1) WO200307960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8663B1 (en) * 1997-08-29 2001-03-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block ARQ with reselection of FEC coding and/or modulation
KR100607934B1 (ko) * 1999-08-27 2006-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통신에서의 링크 계층의 오류 제어방법 및 이를위한 기록 매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2242587A1 (en) 2003-09-29
WO2003079602A1 (fr) 200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00823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384668B2 (ja) Mimo−ofdm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自動再送要求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再送信方法
EP1233564B1 (en) Rate adap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266238B1 (en) Soft buffer memory configu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477550A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data using a modified SR-ARQ protocol
US7350125B2 (en) HARQ method for guaranteeing Qo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3006789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of wirelessly transmitted information
US20020064167A1 (en) Hybrid ARQ with parallel packet transmission
JP2005184809A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反復要求を用いたデータ伝送方法
US20040013114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he retransmission of data packets
KR100928391B1 (ko)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안테나 스케줄링에 기반한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0005712A1 (en) Enhanc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JP2001358699A (ja) パケットデータ伝送のためのハイブリッドarq方法
CA2421015C (en) Data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137864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1048958A1 (en) Multi channel stop and wait arq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1776797B1 (en) Packet-based data processing techniqu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O2009157859A2 (en) Error control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systems
CN102106176B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用户设备的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EP1698092B1 (en)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decreasing a transmission delay in a multi-channel data transmission
EP3890431B1 (en) Tcp acknowledgment latency optimization
CN104618075A (zh) Tti集束的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ue
US11271686B2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and upload multiuser operation
KR20060079570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US921504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acket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