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55625A - 一种具有组间零相关窗特性的扩频码编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组间零相关窗特性的扩频码编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55625A
CN1555625A CNA028181174A CN02818117A CN1555625A CN 1555625 A CN1555625 A CN 1555625A CN A028181174 A CNA028181174 A CN A028181174A CN 02818117 A CN02818117 A CN 02818117A CN 1555625 A CN1555625 A CN 15556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correlation
group
zero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181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绍君
・塔玛拉卡
拉盖施·塔玛拉卡
高岩
李道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kair Communica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inkair Communica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kair Communica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Linkair Communica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555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56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H04B1/7105Joint detection techniques, e.g. linear det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组间零相关窗特性的扩频码编码方法,这种码字与普通的零相关窗码相比,如果保证组间零相关窗大小和普通零相关窗码零窗大小相同时,在相同的码长条件下,这种组间零相关窗码会比普通零相关窗码提供更多的码字,这就为增大系统容量提供了可能。因组间零相关窗码在组内的相关特性不理想,所以必须进行联合检测才能消除干扰的影响,但其仅需对组内的K个码进行联合检测,若采用q元调制,其最优联合检测的检测量仅为O(qK),因为K一般取较小的值,所以其复杂度已大大降低。这种码对于消除CDMA系统中的干扰、提高CDMA系统的容量、降低接收机的复杂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组间零相关窗特性的扩频码 编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具体的讲是一种具有组间零相关窗特性的 扩频码编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通信业务的不断普及以及无线频谱资源的相对匮乏, 人们对 无线通信中频谱利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接入方式, 如 FDMA (频分 多址), TDMA (时分多址), 由于其低效的频谱利用率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日 益发展的现代无线通信的需求。 新的接入方式 CDMA (码分多址), 由于其 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 已被公认为下一代无线通信中的主要接入方式。
- CDMA与其他的接入方式不同之处在于: CDMA系统是个软容量, 它的容 量取决于系统的干扰水平, 任何能够降低干扰的手段都能增加 CDMA系统的 容量。 而其他接入方式如 FDMA、 TDMA系统的容量是个硬容量, 在系统建立 之后其容量就已经确定下来。
' 因为 CDMA系统容量取决于系统的干扰水平, 所以如何降低系统中的干 扰对于 CDMA 系统来说至关重要。 CDMA 系统中的干扰主要有三种: 一是符 号间干扰(ISI ), 二是多址干扰 ( MAI ), 三是邻小区干扰(ACI )。 对于符 号间干扰主要是由于扩频码字的不理想自相关引起, 多址干扰主要是由于 小区内用户码之间的相关特性不理想引起的, 邻小区干扰主要是由于小区 间用户码之间的相关特性不理想引起的。 设计出一种具有良好自相关和良 好互相关特性的码组对于 C画 A系统来说至关重要。 理想的自相关是指自相 关函数在除了原点之外的所有时间偏移处处为零, 理想互相关是指互相关 函数在所有的时间偏移处处为零。 然而根据 Welch界, 自相关与互相关是 一对矛盾, 减小一个必然引起另一个的增大, 所以自相关和互相关同时完 全理想的码字是不存在的。
在传统的 CDMA系统中, 采用的是普通的正交序列。 如在 IS - 95 中, 采用的是 Wal sh序列, 这种码字仅在原点处保持正交, 原点之外的相关值 不为零, 因为移动信道是个多径信道, 在这种信道中, 采用该码的系统必 然会引入 ISI和 MAI, 这就决定了系统的容量不可能很大。
1997 年, 李道本教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扩频码一互补零相关窗码。 假 设信道的最大时间扩散量为 Δ, 这种码字保证在 [- Δ,Δ]内的相关特性是理想 的。 应用这种码字的系统消除了 ISI和 ΜΑΙ , 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
假设互补码组为 {^,8,.},1≤/≤ , C部或 S部的码长为 N , 单边零相关 窗宽度为 Γ , 则根据零相关窗界: Μ≤2Ν + 2Τ . 所以给定码长和零窗大小,
Γ + 1
可能的最大码数就已经确定了, 想要找到更多的码字是不可能了。
为了消除干扰的影响, 除了在码字设计时直接构造出零窗口码之外,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在发送端发送非零窗口码, 而在接收端采用联合检测技 术来达到最优接收。 假设一共存在 Μ个码道, 采用 g元调制, 则采用最优 联合检测时总的检测量为 O(gM ) , 这种检测方法的复杂度是随着用户数 M 以指数增长的, 当用户数 M增大时, 会使接收机无能为力, 这就限制了系 统容量的增加。 为了降低接收机的复杂度, 人们采用了一些次优的联合检 测專法, 如解相关多用户检测, 干扰消除技术等等, 但这些算法又会带来 性能上的损失, 并且在用户数很大时的复杂度仍然艮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组间零相关窗特性的扩频码编码方 法 ,·这种码字与普通的零相关窗码相比, 在相同码长的条件下, 将可提供 更多的码字,这就为增大系统容量提供了可能。同时本发明解决了传统 CDMA 系统中应用联合检测的复杂度问题。 这种新的组间零相关窗码既利用了零 相关窗特性, 又利用了联合检测技术, 这就为我们找到更多的码字提供条 件。这实际也是一种牺牲自相关来换取互相关的思想。这种码对于消除 CDMA 系统中的干 4尤和提高 CDMA系统的容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组间零相关窗特性的扩频码编码方法, 其中包持: 根据扩频 码字的相关特性对所述码字进行分组;
分组后不同组的所述码字之间的相关特性具有零相关窗特性; 干扰的影响。
所述的根据扩频码字的相关特性对所述码字进行分组是指: 所述码字 可被分成 M组, 每组中有 个码字, 其中: 第一组码字可表示为: C„C2,-,CK , 第二组码字可表示为: C +1,C^2,...,Cw ... ... , 第 M组码字 可表示为: c(Ml +1,c(M +2,—,C ; 这种码字的特点是: 每组内的码字之 间的相关特性不理想, 而组间的码字之间相关特性具有较大的零窗口特性。 引起的干扰的影响是指: 当每组内有 个码字时, 仅对组内的 个码字进 行联合检测, 若采用 元调制, 其最优的联合检测的检测量为 其中 一般取较小的值。
( 1 )先按照普通零相关码的构造方法构造出一个具有 (-Γ,Γ) , Γ≥0非 周期零相关窗的码字, 码长为 N , 可称之为源码; 设一共存在 Μ个这样的 码字:
{C/},1≤i≤M , 其中 Ci = 代表第 个码; 码矩阵为: C , 码矩阵的每一行代表一个扩频码字;
Figure IMGF000005_0001
单边非周期零相关窗宽度 Γ的定义如下: TACW = max{pr|Rf (r) = 0, ,l≤i≤ Μ,Ο < \τ\≤ w}
其中, 代表第 Ζ·个码的非周期自相关函数, r代表时间偏移, T層 代参非周期自相关零窗宽度;
Tccw = & ^Rij (τ) = 0, ,1< i, j≤M,i≠ j,0≤ |τ| < w)
其中, 代表第 个码和第 j '个码之间的非周期互相关函数, r代表 时间偏移, rCCTF代表非周期互相关零窗宽度;
:该码组的非周期零相关窗宽度定义为:
T = miri{TACW'TCCw}
( 2 )选取这样一个扩展矩阵 其中扩展矩
Figure IMGF000006_0001
阵可以是正交矩阵也可以是非正交矩阵, 要选取一种比较好的扩展矩阵来 保证组内码之间的相关特性;
( 3 )通过下面的扩展方法来产生新的扩展码矩阵为:
Figure IMGF000006_0002
其中 "®,, 表示 Kronecker乘积;
( 4 )将扩展矩阵的每一行作为一个新的码字, 这样一共有 M 个这样 的 字, 码长为 NL, 将该码字按顺序每 个分为一组, 这样一共可以分为 M组:
第一组: ^ 03!, c1 ®g2,---,c1 ®gJf
第二组: c2 ®gl, c2 ®g2,---,c2®g^ 第 M组: (^②^, c ®g2,---,c <8)g
扩展后产生的 M组码序列不同组之间具有 [- LT,LT]的零相关窗, 在 [- τ,τ]的!^出上又扩大了 倍, 而同一码组内的码相关特性不理想。
所述的采用联合检测消除因组内的所述码字之间的相关特性不理想而 引起的干扰的影响还包括: 因为只有同一码组之间的码字有干扰, 所以我 们可以对组内的码字做联合检测, 而其最优的联合检测的复杂度为 其中 为 元调制;
设生成一个 32 位长的具有 ( - 1, 1)零相关窗码, 根据零相关窗界, 这样的码最多有 16个, 然后用 4x4Walsh矩阵加以扩展, 这样可以得到 16 组 128位的码, 每组 4个码字, 一共有 64个码, 组间具有 ( - 4, 4 )零相 关窗, 组内相关特性不理想, 在故联合检测时可以只对组内的 4 个码进行 联合检测, 复杂度为 O^4)。
所述的方法, 其步骤包括:
(1)先按照普通零相关码的构造方法构造出一个具有 (-Γ,Γ), Γ≥0非 周期零相关窗的码字, 码长为 N, 可称之为源码; 设一共存在 Μ个这样的 码字:
{cJ,l< ≤ , 其中 Ci = (¾ , ,..·, cw )代表第 i个码; 码矩阵为: C c2
MxN , 码矩阵的每一行代表一个扩频码字; 单边非周期零相关窗宽度 r的定义如下:
TACW = max{ |i?,. (τ) =0, ,l≤i≤ Μ,Ο < |r|≤ w)
其中, 代表第 个码的非周期自相关函数, r代表时间偏移, 代表非周期自相关零窗宽度;
Tccw = max{ff|i?,7 (τ) = 0, ,1≤ i, j≤M,i≠ j,0≤ \τ\≤ w
其中, (r)代表第 个码和第 _/·个码之间的非周期互相关函数, τ 时间偏移, rCCTF 表非周期互相关零窗宽度;
该码组的非周期零相关窗宽度定义为: ( 2 )选取这样一个扩展矩阵 其中扩展矩
阵可以是正交矩阵也可以是非正交矩阵, 要选取一种比较好的扩展矩阵来 保证组内码之间的相关特性;
( 3 )通过下面的扩展方法来产生新的扩展码矩阵为:
Figure IMGF000008_0002
其中 "®,, 表示 Kronecker乘积;
- (4)将扩展矩阵的每一行作为一个新的码字, 这样一共有 个这样 的码字, 码长为 Λ¾, 将该码字按顺序每 个分为一组, 这样一共可以分为 Μ组:
第一组: Cj ®gl5 c1 ®g2,---,c1®g^
'第二组: c2 ®gl} c2 ®g2,---,c2®gJC 第 M组: M ®gl5 ®g2 -",CM ®g
扩展后产生的 M组码序列不同组之间具有 [- 的零相关窗, 在 [- Τ,Γ]的基础上又扩大了 倍, 而同一码组内的码相关特性不理想;
(5) 因为只有同一码組之间的码字有干扰, 所以我们可以对组内的码 字做联合检测, 而联合检测的复杂度为 O(^), 其中 为 元调制;
设生成一个 32位长的具有( - 1, 1)零相关窗码, 根据零相关窗界, 这样的码最多有 16个, 然后用 4x4¾lsh矩阵加以扩展, 这样可以得到 16 组 128位的码, 每组 4个码字, 一共有 64个码, 组间具有 ( -4,4)零相 关窗, 组内相关特性不理想, 在做联合检测时可以只对组内的 4 个码进行 联合检测, 复杂度为 O^4) 所述的具有组间零相关窗特性的扩频码与普通零相关窗码相比能够提 供更多的码字。
其中对于具有 Γ = 4 , 码长 £ = 128的普通零相关窗码, 根据零相关窗界, 码的数目 Μ满足: M≤^ = ^i = 26.4 , 可以看出这个数目远远小于本
Γ + 1 4 + 1
发明提出的组间零相关窗码。 因此进一步说明具有组间零相关窗特性的扩 频码与普通零相关窗码相比能够提供更多的码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組间零相关窗特性的扩频码编码方法, 这种码 字与普通的零相关窗码相比, 如果保证组间零相关窗大小和普通零相关窗 码零窗大小相同时, 在相同的码长条件下, 这种组间零相关窗码会比普通 零相关窗码提供更多的码字, 这就为增大系统容量提供了可能。 因组间零 相关窗码在组内的相关特性不理想, 所以必须进行联合检测才能消除干扰 的影响, 但其仅需对组内的 个码进行联合检测, 若采用 元调制, 其最 优联合检测的检测量仅为 O(^), 因为 一般取较小的值, 所以其复杂度已 大大降低。 这种新的组间零相关窗码既利用了零相关窗特性, 又利用联合 检测技术, 这就为我们找到更多的码字提供条件。 这实际也是一种牺牲自 相关来换取互相关的思想。 这种码对于消除 CDMA系统中的干扰、 提高 CDMA 系统的容量、 降低接收机的复杂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 1为源码 1与源码 2的非周期互相关曲线;
: 图 2为源码 1与源码 3的非周期互相关曲线;
图 3为源码 1与源码 5的非周期互相关曲线;
图 4为源码 1与源码 9的非周期互相关曲线;
图 5为源码的非周期零相关窗特性;
; 图 6为扩展矩阵的非周期相关曲线;
图 7为第一组内码之间的非周期相关曲线; 图 8为第一组与第二组码之间的非周期互相关曲线;
图 9为第一组与第三组码之间的非周期互相关曲线;
图 10为第一组与第五組码之间的非周期互相关曲线;
' 图 11为第一组与第九组码之间的非周期互相关曲线;
图 12为扩展后的码字的非周期零相关窗特性图;
图 13为组内码的非周期相关特性图;
图 14为组内码的非周期相关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详细阐述组间零相关码的生成方法。
(1)、 首先我们生成码长 32 位具有( - 1, 1 ) 的零相关窗的互补源码:
一共有 16个: C 16x32
Figure IMGF000010_0001
;该码的非周期自相关完全理想, 图 1至图 4列出源码的非周期互相关 图, 图中仅列出码 1与其他码的互相关曲线, 其他码的互相关特性类似。
源码的零相关特性如图 5所示。
+
. (2)、 选取一个 4x 4正交扩展矩阵 G4x4 = +
+ , 其非周期相关曲线如 + 图 6所示。 在图 6 中只画出了第一个码与其他码的相关曲线, 其他码的相 关曲线类似可以画出, 可以看出该扩展矩阵的最大副峰的模值为 0. 75。 (3)、 才艮据前述的方法可以得到 64个 128位长的码字, 可以分为 16组, 每组为 4个码字, 组间具有 ( - 4,4) 的零相关窗。
图 7 列出扩展后的码的相关特性曲线, 我们只列出第一码与其他码的 相关曲线, 其他码具有类似性质。
(1)、 组内特性:
-从图 7可以看出组内码的相关值在( - 4,4) 不为零, 最大副峰的模值 为 0.75, 而且其相关性与扩展矩阵的相关性完全一样。 也就是说组内码的 相关特性主要是由扩展矩阵决定。 对 LSI产生干扰的码字只有 LSI本身, LS2, LS3, LS4, 但我们可以采用联合检测来消除它们之间的干扰, 达到最 佳接收。 由于组内码的相关特性主要由扩展矩阵决定,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 采用具有更好相关特性的扩展矩阵来进行扩展得到组内特性更好的码字, 提高联合检测的性能。
(2)、 第一组与第二组的互相关:
'如图 8所示第一组与第二组的互相关窗为(-63, 63)。
(3)、 第一组与第三组的互相关:
如图 9所示第一组与第三组的互相关窗为(-28, 28)。
(4)、 第一组与第五组的互相关:
-如图 10所示第一组与第五组的互相关窗为(-12, 12)。
(5)、 第一组与第九组的互相关:
如图 11所示第一组与第九组互相关窗为(-4, 4)。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扩展之后的码字的零相关窗特性如图 12所示。 •从上面的曲线可以看出, 扩展后不同组码字之间仍然具有零相关窗特 性, 而且零相关窗的宽度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 4 倍。 总结以上的结果, 关特性共同决定的。 扩展之后的码字组内相关特性主要是由扩展矩阵决定 的 ,· 而组间的零相关窗特性是由源码决定的, 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 倍'
由于组内的相关特性主要是由扩展矩阵决定的, 所以我们为了降低组 内相关的最大副峰,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具有较好相关性的扩展矩阵。
^C- 4
Figure IMGF000012_0001
一 2 一 3 ^4
正交矩阵使得最大副峰最小时 , 时最大副峰的模为 0, 5 ,
采用此扩展矩阵生成的码组内相关曲线如图 1 3所示。
( 2 )、 当 χ,. e {l, ,-l,- , 正交矩阵使得最大副峰最小时: xx = j,x2 = l,x3 = l,x4 = 此时的最大副峰的模为 。 采用此扩展矩阵生成的码相关曲线如图 14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组间零相关窗特性的扩频码编码方法, 这种码 字与普通的零相关窗码相比, 如果保证组间零相关窗大小和普通零相关窗 码零窗大小相同时, 在相同的码长条件下, 这种组间零相关窗码会比普通 零相关窗码提供更多的码字, 这就为增大系统容量提供了可能。 因组间零 相关窗码在组内的相关特性不理想, 所以必须进行联合检测才能消除干扰 的影响, 但其仅需对组内的 个码进行联合检测, 若采用 元调制, 其最 优联合检测的检测量仅为 O(^), 因为^:一般取较小的值, 所以其复杂度已 大大降低。 这种新的组间零相关窗码既利用了零相关窗特性, 又利用联合 检测技术, 这就为我们找到更多的码字提供条件。 这实际也是一种牺牲自 相矣来换取互相关的思想。 这种码对于消除 CDMA系统中的干扰、 提高 CDMA 系统的容量、 降低接收机的复杂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参考文献如下:
[1] D.B. Li, "High spectrum efficient multiple access code", Proc. of Future Telecommunications Forum (FTP '99), Beijing, pp.44-48, 7-8 December 1999.
[2] P.Z. Fan and M. Darnell, "Sequence Design for Communications Applications", John Wiley, RSP, 1996.
[3] L.R. Welch, Lower bounds on the maximum cross correlation of signals, IEEE Trans. Inform. Theory, vol. IT-20, pp. 397-399, 1974.
[4] V.M. Sidelnikov, On mutual correlation of sequences, Soviet math. Dokl., vol.12, pp. 197-201, 1971.
[5] P.Z. Fan, N. Suehiro, N. Kuroyanagi and X.M. Deng, "A class of binary sequences witH zero correlation zone," IEE Electron. Lett., vol.35, pp. 777-779, 1999.
[6] X.M. Deng and P.Z. Fan, Spreading sequence sets with zero correlation zone, IEE Electron. Lett., vol. 36, pp. 993-994.
[7] R.L. Frank, Polyphase Complementary Codes, IEEE Trans. Inform. Theory, vol. IT- 26, pp. 641-647, 1980.
[8] L.S. Cha, Class of ternary spreading sequences with zero correlation duration, IEE Electron. Lett., vol. 37, pp. 636-637.

Claims (7)

1. 一种具有组间零相关窗特性的扩频码编码方法, 其中包括: 才 据扩 频码字的相关特性对所述码字进行分组;
分组后不同组的所述码字之间的相关特性具有零相关窗特性;
采用联合检测消除因组内的所述码字之间的相关特性不理想而引起的 干扰的影响。
-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根据扩频码字的 相关特性对所述码字进行分组是指: 所述码字可被分成 M组, 每组中有^: 个码字, 其中: 第一组码字可表示为: C^C^ ^C 第二组码字可表示为: CK+K^- ^2K , ... ..., 第 M组码字可表示为: C(M_l +1 ,C(Ml +2 .、C縦; 这种码字的特点是: 每组内的码字之间的相关特性不理想, 而组间的码字 之间相关特性具有较大的零窗口特性。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采用联合检测消
Figure IMGF000014_0001
当 每组内有 个码字时,仅对組内的 个码字进行联合检测,若采用 g元调制, 其联合检测的检测量为 O(^), 其中 一般取较小的值。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根据扩频码字的 相关特性对所述码字进行分组是指: 所述码字可被分成 M组, 每组中有 个為字, 其中: 第一组码字可表示为: C^C^ ^C 第二组码字可表示为: C +1, CK+2 ,- ,C2K , ... ... , 第 Μ组码字可表示为: C(M+1, C{M_l)K+2 ,… , C ; 这种码字的特点是: 每组内的码字之间的相关特性不理想, 而组间的码字 之间相关特性具有较大的零窗口特性; 引起的干扰的影响是指: 仅对组内的^:个码字进行联合检测, 若采用 元 调制, 其联合检测的检测量为 0(^), 其中 一般取较小的值。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根据扩频码字的 相关特性对所述码字进行分组还包括:
( 1 )先按照普通零相关码的构造方法构造出一个具有 (-Γ,Γ), ≥0非 周期零相关窗的码字, 码长为 N, 可称之为源码; 设一共存在 Μ个这样的 码字:
• {Cl.},l</< , 其 ζ·个码; 码矩阵为: C 代表一个扩频码字;
Figure IMGF000015_0001
,单边非周期零相关窗宽度 r的定义如下:
TACW = (r) =0, ,1 < < Μ,Ο < \τ\ < w)
Figure IMGF000015_0002
其中, 代表第 ζ·个码的非周期自相关函数, r代表时间偏移, ACW 代表非周期自相关零窗宽度;
' Tccw =
其中, 代表第 ί个码和第 个码之间的非周期互相关函数, 时间偏移, reCT代表非周期互相关零窗宽度;
该码组的非周期零相关窗宽度定义为:
T = m^ VACW, Tccw J
( 2 )选取这样一个扩展矩阵 其中扩展矩
阵可以是正交矩阵也可以是非正交矩阵, 要选取一种比较好的扩展矩阵来 保证组内码之间的相关特性;
( 3 )通过下面的扩展方法来产生新的扩展码矩阵为: 、
.
Figure IMGF000015_0005
其中 "®,, 表示 Kronecker乘积;
(4)将扩展矩阵的每一行作为一个新的码字, 这样一共有 个这样 的码字, 码长为 N£, 将该码字按顺序每 个分为一组, 这样一共可以分为 第一组: Cj ®gl5 ct ®g2,---,c1 ®
第二组: c2 ®gl, c2 ®g2,-'-,c2®g人, 第 M组: 《^08 c ®g2,---,c (8)g^
扩展后产生的 M组码序列不同组之间具有 [- LT,LT]的零相关窗, 在 [-Γ,Γ]的基础上又扩大了 倍, 而同一码组内的码相关特性不理想。
6.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采用联合检测消
Figure IMGF000016_0001
影响还包括: 因为只有同一码组之间的码字有干扰, 所以我们可以对組内的码字做联合 检测, 而联合检测的复杂度为 O(^), 其中 2为 2元调制;
设生成一个 32 位长的具有 ( - 1,1)零相关窗码, 根据零相关窗界, 这样的码最多有 16个, 然后用 4x4Walsh矩阵加以扩展, 这样可以得到 16 组 128位的码, 每组 4个码字, 一共有 64个码, 组间具有 ( - 4, 4 )零相 关窗, 组内相关特性不理想, 在故联合检测时可以只对组内的 4 个码进行 联合检测, 复杂度为 。
7.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步骤包括:
(1)先按照普通零相关码的构造方法构造出一个具有 (-Γ,Γ), Γ≥0非 周期零相关窗的码字, 码长为 N, 可称之为源码; 设一共存在 Μ个这样的 码字:
{cJ,l< < , 其中 Ci. = {cn ,¾,···, ciN )代表笫 i个码; 码矩阵为: C , 码矩阵的每一行代表一个扩频码字;
Figure IMGF000017_0001
单边非周期零相关窗宽度 r的定义如下:
TACW = max{ | ?,. (τ) =0, ,l≤i≤ Μ,Ο <
Figure IMGF000017_0002
≤ w]
其中, Α(τ·)代表第 i个码的非周期自相关函数, τ代表时间偏移, Τ 代表非周期自相关零窗宽度;
Tccw = (τ) =0, ,1< i, j≤M,i≠ j,0≤ \τ\ < w)
Figure IMGF000017_0003
其中, 代表第 ζ·个码和第 个码之间的非周期互相关函数, r代表 时间偏移, reor代表非周期互相关零窗宽度;
该码组的非周期零相关窗宽度定义为:
T = m{TACW,Tccw}
( 2 )选取这样一个扩展矩阵 其中扩展矩
Figure IMGF000017_0004
阵可以是正交矩阵也可以是非正交矩阵, 要选取一种比较好的扩展矩阵来 保证组内码之间的相关特性;
; ( 3)通过下面的扩展方法来产生新的扩展码矩阵为:
Figure IMGF000017_0005
.其中 "®" 表示 Kronecker乘积;
( 4 )将扩展矩阵的每一行作为一个新的码字, 这样一共有 个这样 的码字, 码长为 N£, 将该码字按顺序每 个分为一组, 这样一共可以分为 M组:
:第一组: c1®g1, c^g^-.^c^g^
第二组: c2®gl, c2®g2,.,.,c2®g人 第 M组: c^Og,, cM®g2," cM®g
扩展后产生的 M組码序列不同組之间具有 [- LT,LT]的零相关窗, 在 [-Γ,Γ]的基础上又扩大了 L倍, 而同一码组内的码相关特性不理想;
(5) 因为只有同一码组之间的码字有干扰, 所以我们可以对组内的码 字做联合检测, 而联合检测的复杂度为 其中 g为 3元调制;
设生成一个 32 位长的具有( - 1,1)零相关窗码, 根据零相关窗界, 这样的码最多有 16个, 然后用 4x4Walsh矩阵加以扩展, 这样可以得到 16 组 128位的码, 每组 4个码字, 一共有 64个码, 组间具有 ( - 4, 4 )零相 关窗, 组内相关特性不理想, 在做联合检测时可以只对组内的 4 个码进行 联合检测, 复杂度为 O^4 )。
8.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具 有组间零相关窗特性的扩频码与普通零相关窗码相比能够提供更多的码 字。
CNA028181174A 2002-04-05 2002-04-05 一种具有组间零相关窗特性的扩频码编码方法 Pending CN15556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2/000238 WO2003088541A1 (fr) 2002-04-05 2002-04-05 Procede de codage presentant une caracteristique de fenetre de correlation nulle intergroupe pour code d'etalemen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5625A true CN1555625A (zh) 2004-12-15

Family

ID=29220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8181174A Pending CN1555625A (zh) 2002-04-05 2002-04-05 一种具有组间零相关窗特性的扩频码编码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555625A (zh)
AU (1) AU2002252945A1 (zh)
WO (1) WO20030885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7740C (zh) * 2003-12-31 2008-02-06 清华大学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互补编码键控调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9612B1 (en) * 1998-02-09 2002-01-1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oint detection of data in a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963600B1 (en) * 1999-01-29 2005-11-08 Pingzhi Fan Adaptive interference-free spread-spectrum system employing binary code sequence sets with zero correlation zone properties
JP2003523693A (ja) * 2000-02-17 2003-08-05 リンクエア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インク. ゼロ相関ウィンドウを備えたスペクトル拡散多重接続符号化方法
CN1121760C (zh) * 2000-03-22 2003-09-17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无干扰准同步码分多址通信系统扩频序列码组生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3088541A1 (fr) 2003-10-23
WO2003088541A8 (fr) 2004-05-27
AU2002252945A1 (en) 200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68682B1 (en) Adaptive interference-free spread-spectrum system employing binary code sequence sets with zero correlation zone properties
Halford et al. Complementary code keying for RAKE-based indo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3406355B2 (ja) Cdmaシステムのための拡散系列のプレコーディング
JP4707919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情報通信方法ならびに基地局
Kumar et al. A survey on NOMA techniques for 5G scenario
AU758238B2 (en) A method for spread spectrum multiple access coding with zero correlation window
US8537878B2 (en) Spread-spectrum codes generation
Alam et al. Sequence block based compressed sensing multiuser detection for 5G
Lu et al. Extended orthogonal polyphase codes for multicarrier CDMA system
CN1555625A (zh) 一种具有组间零相关窗特性的扩频码编码方法
WO2003081797A1 (en) A coding method to create general spread spectrum sequence with zero correlation window
Matsufuji et al. A ZCZ-CDMA system with high tolerance to frequency selective fading
US20030067964A1 (en) 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 system using zero correlation window
Wang et al. Incremental massive random access exploiting the nested Reed-Muller sequences
WO2008086044A1 (en) Local maximum likelihood det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ulhandjian et al. Uniquely decodable ternary codes via augmented Sylvester-Hadamard matrices
US20020057727A1 (en) 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 transmitter with zero correlation window
CN100367740C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互补编码键控调制方法
US7218680B1 (en) Retransmission techniques for enhanced performance in fad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Weerasinghe et al. Convolutional spreading CDMA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DS-CDMA with RAKE receiver
Cifici et al. An optimal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multiuser chaotic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8768590B (zh) 一种用于交织多址系统的多用户检测方法
US20020064212A1 (en) 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 receiver with zero correlation window
Weerasinghe et al. A convolutional spreading CDMA scheme with cyclic prefix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Seberry et al. Williamson–Hadamard spreading sequences for DS‐CDMA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