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55138A - 数据传送信道间速率匹配方法及相应装置、基站和移动站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送信道间速率匹配方法及相应装置、基站和移动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55138A
CN1555138A CNA2004100694540A CN200410069454A CN1555138A CN 1555138 A CN1555138 A CN 1555138A CN A2004100694540 A CNA2004100694540 A CN A2004100694540A CN 200410069454 A CN200410069454 A CN 200410069454A CN 1555138 A CN1555138 A CN 15551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channel
interval
time interval
channel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694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V��A��V��������
V·A·V·贝莱彻
D·达格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lco Mobile Communications Europe SA
Original Assignee
Melco Mobile Communications Europe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lco Mobile Communications Europe SA filed Critical Melco Mobile Communications Europe SA
Publication of CN1555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51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12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medium access control, e.g. by allocating physical layer transmission capac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3Code application, i.e. aspects relating to how codes are applied to form multiplexed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在一个合成信道中的至少两个传送信道之间的速率匹配方法。本方法的一个目的是将插入合成信道中的DTX符号的数目最小化。该方法包括一个用于每一传送信道的速率匹配步骤,一个应用到每一传送信道的速率匹配比率(RFi)。本发明的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两个所谓全局时间间隔的步骤(301),两个全局时间间隔用于所述传送信道的顺序列表,还包括一个步骤(303),用于将一比例因数(LF)赋予每一个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

Description

数据传送信道间速率匹配方法 及相应装置、基站和移动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在一个合成信道中的至少两个传送信道之间的速率匹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每个传送信道的速率匹配步骤,一个速率匹配比率应用到每个传送信道,所述速率匹配比率等于所述传送信道特定的一个速率匹配因数与一个比例因数的乘积,所述比例因数对于所述合成信道的所述传送信道的集合是相同的,所述各个传送信道在至少一个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传输,所述各个传送信道的所述各传输时间间隔具有特定的持续时间,至少两个所述传送信道具有不同持续时间的时间间隔。本发明被具体实现于第三代移动电信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项目是一个组织,它的目标是实现第三代移动电信系统的标准化。考虑用于这些系统的技术是CDMA(码分多址)技术。区分第二代和第三代系统的一个基本方面是,除了更有效的使用该无线电频谱之外,它们还提供了非常好的业务灵活性。
第三代移动无线电系统的一个协议是有效地多路复用该无线电接口业务,该业务依据业务质量(QoS)而具有不同要求。这些业务质量上的差别在各个传送信道的具体使用中意味着不同的信道编码和交织,以及要求用于每个传送信道的不同的比特误差率(BER)。对于一个给定的信道编码,当所有的编码符号具有一个充分高的Eb/I比率的时候,该比特误差率充分地低。该Eb/I比率是每个比特编码(Eb)的平均能量,和该平均干扰能量(I)的比率。另外,提供该比特误差率的相互关系的获得取决于依赖该编码的Eb/I比率的传入。
术语符号表示一条信息,该信息具有一个在一给定字母范围内的有限数。例如,一个具有两个值的符号与术语中的比特是相同的。
因此,具有不同服务质量的不同服务,依据Eb/I比率,具有不同的要求,然而在一个CDMA型系统中,系统的容量由干扰电平限制。因此,对于一个用户(Eb)的编码符号的每一比特,能量的递增导致对其他用户的干扰(I)的递增。因此,Eb/I比率对于每个业务必须准确地设置,以便限制由本业务产生的干扰。那么,在不同业务之间的一个Eb/I比率平衡操作是必需的。
因此,需要在不同业务之中平衡该Eb/I比率。该平衡是在传输过程中,由传送不同业务的该编码传送信道的匹配速率执行的。速率匹配或者存在于重复符号(匹配比率大于一的速率)中,或者存在于空号(匹配比率小于一的速率)中。在传输过程中,当由重复一定符号进行的速率匹配被完成的时候,然后,对于每个重复的符号,一个对重复以后的符号位置进行分组的集合形成了。
同样,在传输过程中,当由一定空号执行的速率匹配完成的时候,一个对除去符号后的位置进行分组的集合形成了。
当由重复或标定匹配的传送信道速率被接收到的时候,一个“去速率匹配”的反向操作就被执行。如果传送信道是由重复进行的速率匹配,接收到的重复符号的振幅被相加,以便在去速率匹配以后形成单个符号。因此,该单一符号的振幅就等于重复的符号的振幅总和。
如果传送信道是由空号而被速率匹配的话,在去速率匹配以后,零振幅符号就被插入接收到的符号中,从而在插入之后,它们位于由该集合指示的符号位置。
将相同的速率匹配比率应用于发送和接收。在传输时,除了舍入之外,该速率匹配比率等于已进行速率匹配的块的尺寸与要进行速率匹配的相应块的尺寸的比率。在接收时,除了舍入之外,该速率匹配比率等于去速率匹配之前的数据块尺寸与去速率匹配之后获得的相应数据块尺寸的比率。
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OSI(开放系统互连(体系结构))模型中,电信设备被描绘成一种层级模型,该层级模型组成一个协议组,其中每个层是一个向更高层提供业务的一个协议。在3GPP组系统中,由第1层给第2层提供的服务称为″传送信道″。因此,传送信道可以被理解为相同设备的第1和第2层之间的数据流。一个传送信道(缩写为TrCH)使得第2层以一定的服务质量传输数据。服务质量取决于所用的信道编码和交织。传送信道还可以被理解为通过一个无线电链路连接的两个分离设备的两个第2层之间的数据流。
此后参考图1和图2,描述3GPP组系统下行链路的已知数据处理技术。
用于第三代电信系统下行链路的一个合成信道传输链,例如由3GPP组定义的,被显示在图1中。
对于每个具有自己业务质量的传送信道,被标为100,一个更高层101周期性地为第1层提供传送数据块组。在传送数据块组被供应给传送信道的这一时间间隔,此后被称为该传送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或TTI间隔。每个传送信道都有自己的一个TTI间隔持续时间。该TTI间隔持续时间可以是10、20、40或80毫秒。
TTI间隔持续时间分别为80毫秒、40毫秒、20毫秒和10毫秒的传送信道的实例A、B、C、和D显示在图2中。在这张图中,每个传送信道接收的传送数据块组用一种带状长条图表显示,该带状长条的长度代表相关的传送信道的TTI时间间隔的长短,而且其表面对应于该传送数据块组的有效负荷。带状长条图表中的水平虚线定义了包含在每个传送数据块组中的传送数据块(s)。因此,在第一个传输时间间隔,传送信道A接收第一个传送数据块组,该组标记为Ao,包括3个传送数据块,并且在后面的TTI时间间隔,标记为A1的第二个传送数据块组根本不包括传送数据块。同样,传送信道B在四个连续不断的TTI时间间隔中,接收标记为Bo、B1、B2以及B3的传送数据块组,分别包括1个、2个、0个、以及3个传送数据块。传送信道C在八个连续的TTI时间间隔中接收标记为Co到C7的传送数据块组,最后,传送信道D在十六个TTI时间间隔中接收标记为Do到D15的传送数据块组。
应该说明的是,一个给定的传送信道的TTI时间间隔不能与另一个传送信道的两个TTI时间间隔重叠。这是由于TTI时间间隔的可能持续时间呈几何级数增加(10毫秒、20毫秒、40毫秒和80毫秒)。另外,该传送格式表示了包含在由一个传送信道接收的传送数据块组中的传送数据块的数目以及它们各自的尺寸规模的信息。对于一个给定的传送信道来说,存在对可能的传送格式的限定,它是在依据更高电平层的要求而对每个TTI时间间隔选择的。对于一个固定比特率的传送信道来说,本装置仅仅包括一个单元。在本图中,该传送信道的传送格式由一个数来指示。因此,对于覆盖0到7帧的传送信道A的第一个TTI,该传送格式由数字2标识。对于对应于已编号的无线电帧3的传送信道D的TTI时间间隔,该传送格式由数目3标识。
另外,一个无线电帧表示一个周期的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根据通过网络的信号广播被编号和同步。在3GPP组系统中,一个无线电帧的持续时间是10毫秒。在图2的范例中,传送信道A具有用于集合组Ao的第一个传送格式,该装置Ao是在编号0到7的无线电帧的时间间隔中接收的;以及在编号8到15的无线电帧时间间隔期间用于装置A1的第二个传送格式。因此,传送信道A的TTI时间间隔对应八个连续的无线电帧,而传送信道D的TTI时间间隔每个都为单个无线电帧。
此后,传送格式组合表示这样的信息,即对于每一个多路复用帧,这些信息定义了与每个传送信道相关的传送格式,术语多路复用帧表示周期性产生的一个数据块,例如,在每个无线电帧中,包括传送信道集合的数据。因此,参考图2,与多路复用帧相关的时间间隔是5号无线电帧的传送格式组合,对于传送信道A、B、C和D,分别表示与传送数据块组Ao、B1、C2、和D5相关的传
输格式。用于本无线电帧的这些传送格式组合是((A,2),(B,1),(C,1),(D,0))。
再次参考图1,每一个传送信道100,在每一个相关的TTI时间间隔,从一个更高的电平层101接收传送数据块组。这些具有不同业务质量的传送信道是通过相关的处理链102A、102B进行处理的。一个帧检查序列FCS在步骤104被附加到每一个数据块上,以便形成FCS序列传送数据块。这些序列是在收信息时使用的,以检测这些接收到的传送数据块是否是正确的或被破坏的。值得说明的是,当不需要检测错误的时候,FCS序列可能具有一个零尺寸。下一步,标为106,用于从FCS序列传送数据块形成一组要编码的数据块集合。本步骤106在典型情况下存在于将FCS传送数据块互相连接以便形成单个数据块的过程中。当其尺寸小于依据该信道编码类型的限定值的时候,单一数据块组成一个待编码的数据块,否则该单一数据块就被分割为一组待编码的相同尺寸的数据块,因此每一个数据块的大小不超过要考虑的信道编码器的最大尺寸。下一步,108,对待编码的数据块集合进行信道编码。因此,经过108这一步,一组编码数据块就会在每一个TTI时间间隔被获得。典型情况下,相同集合的每一个待编码数据块被分开编码,而且得到的结果数据块互相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每一个待编码的数据块集合的单个编码数据块。所以,一个编码数据块可以对应于几个传送数据块。正象一系列传送数据块集合组成一个传送信道一样,一系列编码数据块被称为一个编码传送信道。
在步骤116中,该编码传送信道首先被速率匹配,然后,为了获得该传送信道的一个固定位置,在步骤118,虚拟符号,也称为DTX符号,被插入,然后在步骤120,该传送信道被交织,而且最后在步骤122中,每一个多路复用帧被分割。对每一多路复用帧执行分割步骤122是必需的,因为在它之前,该步骤是通过TTI时间间隔,以TTI时间间隔执行的。然而,不同的传送信道可以具有不同的TTI时间间隔持续时间。因此,为了执行下一步124的对不同传送信道的多路复用,有必要归结一个公用的周期,它是TTI时间间隔持续时间的一个公约数。这个公用周期对应于一个多路复用帧的周期,并且被典型地总计为10毫秒。因此,如果传送信道i的TTI时间间隔持续时间是根据规定为Fi(Fi∈{1,2,4,8})的比率的公用周期的倍数,则分割传送信道i的步骤122将任何具有一个尺寸n的数据块分割成Fi个具有
Figure A20041006945400122
的尺寸的片段,它们中的每一个是在一个多路复用帧中被传输的。值得说明的是, 分别表示了大于等于x的最小的整数和小于等于x的最大的整数。该多路复用帧是通过数据块片段多路复用步骤124产生的。多路复用帧的信息流组成一个合成信道。因为多路复用传送信道的速率可能改变,所以在多路复用步骤124之后获得的该合成信道的比特率也会改变。
当至少有一个传送信道在灵活位置的时候,DTX符号就会在后面的标为126的步骤中插入。
限定一个物理信道的容量,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用于传送合成信道的该物理信道的数目不止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分割合成信道的步骤128就被提供。对于两个物理信道PhCH#1以及PhCH#2,该分割步骤128,例如,将多路复用帧的符号前半段发送到物理信道PhCH#1以及将后半段发送到物理信道PhCH#2。
获得的数据片段然后在步骤130被交织,再在对应步骤132被放在物理信道位置。最后步骤132是对通过频谱扩散传输来的符号进行调制的过程。
强调一下,该DTX符号为虚拟符号,根本不运载任何信息,而且随后进入步骤132,将它们放置在该物理信道中,没有能量。因此,一个DTX符号可以被解释为指示不连续的传输。将DTX符号插入下行链路的步骤在步骤118执行TTI时间间隔,和/或在步骤126通过多路复用帧执行TTI时间间隔。插入DTX符号是必需的,因为该合成信道的比特率可能改变。至于通过物理信道供应到合成信道的比特率,它是固定的。因此,一个足够数目的DTX符号应该插入以便完成对帧的多路复用,从而包括DTX符号的符号总数,就与由无线电帧提供的有效符号的总数Ndata相同,该有效符号是为传输提供的,它通过该物理信道提供到合成信道。每一无线电帧的这个符号总数Ndata也称为可用比特率,并且取决于与它们的扩散因数具有等同价值的分配的物理信道的数目。这个总数Ndata对应于可以包含在一个多路复用帧中的符号的最大数目,其中须考虑到由物理信道提供的可用比特率。当包括的传送信道处在固定位置的时候,再在步骤118中将足够数目的DTX符号插入,以使数据流(除了在速率匹配步骤116以后获得的数据,还包括在传送信道被插入的DTX符号)在步骤118以后具有固定比特率,以及包括传送信道的无论什么传送格式。因此,检测所包括的传送信道的传送格式可以被无分别地、具有较少的复杂性地执行。实际上,多路复用的反向操作,每个多路复用帧的分段和速率匹配,可以在不必知道其传送格式(特别是当包括的传送信道是在固定业务位置的时候)的传送信道上大体上被执行。然后,该传送格式以信道解码电平被检测,它是信道编码108的反向操作。当至少有一个传送信道处在灵活位置的时候,用于完成该多路复用帧的必需的DTX符号就在步骤126中被插入。应用这项技术,在该多路复用帧中的每一个传送位置就成为灵活的,因为每一个传送信道在多路复用帧中占据一个可变的空间。因此,当传输更少数据的时候,未被传送信道使用的空间可以让另一个传送信道使用。因此,该物理信道的容量可以更好地被利用。另一方面,对于每一个多路复用帧来说,在从运载合成信道的物理信道被分隔的物理控制信道上,灵活的位置要求传输一个电流传送格式的明确指示。该位置固定技术具有一个优点,它不需要传输当前传送格式的一个明确指示。
如前所述,速率匹配步骤116尝试平衡具有不同业务质量的编码传送信道之间的Eb/I比率。传入的比特误差率EER取决于该Eb/I比率。实际上,对于依据编码(与步骤108比较)的反向操作执行解码操作的一个信道解码器来说,在该解码器输入端的Eb/I比率越高,输出的比特误差率越低。
在速率匹配步骤116,一个RFi速率匹配比率被应用到每一个传送信道i。该比率被定义如下:考虑一个由速率匹配之前具有符号计数Xk的传送信道i与速率匹配以后的符号计数Yk相乘产生的k类型数据块,则Yk使速率匹配比率RFI,除了舍入之外,与比率Yk/Xk相同。经过速率匹配步骤116之后,将Eb/I比率与速率匹配比率RFi相乘。
平衡Eb/I比率仅仅确立了各种编码传送信道的各自速率匹配比率RFi之间的比例,它不影响速率匹配比率RFi的绝对值。因此,除了一个相乘系数以外,该编码传送信道速率匹配比率RFi的集合以后称为比例因数LF。速率匹配比率RFi的下限是由编码传送信道i可以支撑的最大的空号速率Pi确立的,即:
                RFi≥1-Pi                                 (1)
并且其上限是由可用比特率Ndata确立的。再回想一下该可用比特率Ndata,它是考虑了分配物理资源限定条件的,能有效用于一个多路复用帧的符号的最大的数目。
另外,速率匹配比率RFi可以写为:
                RFi=LF·RMi                              (2)
其中:
-集合{RMi}是这样的,在不同的速率匹配因数RMi之间的比例对应于传入的编码传送信道获得的比率之间要求的比例。速率匹配因数RMi不考虑施加于速率匹配比率RFi的上下限,该下限和上限分别是由专用于传送信道的最大空号速率Pi以及由可用比特率Ndata施加的;
-LF是比例因数;它对于所有的编码传送信道是相同的;此外,当合成信道形成时它即被确定,从而要插入的DTX符号的数目在该合成信道信号位速率最高的时候,是一个最小值。
现在描述在以往技术中该比例因数LF是如何确定的。
TFCS此后表示传送格式组合的集合。因为包含在合成信道中的传送信道的数目I是限定的,该集合也是限定的,此外,它们中的每一个仅仅能够具有一个传送格式的限定数目。值得说明的是,为每一个传送信道随机选择一个传送格式未必能产生一个传送格式的组合。实际上,在该TFCS集合中的传送格式的组合具体考虑了可用比特率。
另外,对于在该TFCS集合中的任何传送组合j,MSB(j)为该传送格式的组合表示了一组编码数据块类型。一个编码数据块类型表示了一条信息,定义了:
-那种产生了要考虑的编码数据块的传送信道,
-已经为它产生了要考虑的编码数据块的传送格式,以及
-一个代表要考虑的编码数据块位置的序号,该位置是一系列编码数据块中的位置,该编码数据块是当几个编码数据块对于传送格式产生的时候,由传送信道产生的。
因此可以理解,一个为任何传送信道定义传送格式的传送格式组合,MBS(移动宽带系统)(j)是可以被定义的。另外,k是编码数据块类型,I(k)表示产生k类型编码数据块的传送信道以及Xk和Yk在速率匹配步骤116之前及之后的k类型数据块的大小。
因此,在以往技术中,该比例因数LF对合成信道的传送信道的集合,曾经由以下的公式(3)定义,以使在合成信道的最大的比特率处插入(126)最小数的DTX符号:
LF = Ndata max j ∈ TFCS [ Σ K ∈ MSB ( j ) R M I ( K ) · X K F I ( K ) ] - - - ( 3 )
该公式(3)是依下列各项获得的:如果对于任何传送格式组合j,D(j)将相应的多路复用帧和 的尺寸表示为D(j)的一个估计值,则 由下面的公式(4)给定:
D ^ ( j ) = Σ K ∈ MSB ( j ) R F I ( K ) · X K F I ( K ) - - - ( 4 )
当合成信道比特率最高的时候,将要插入(126)的DTX符号的数目最小化,于是与下面的公式(5)所写的相同:
max j ∈ TFCS D ^ ( j ) = N data - - - ( 5 )
由方程式(5)解得方程式(3)。值得说明的是,当合成信道比特率表示为每一无线电帧的符号数目时,D(j)和 分别对应于合成信道的比特率和其估计值。为了解(5)式,必需将
Figure A20041006945400157
替换为其表达式(4),而且在该表达式中,将RFI(k)替换为其表达式LF·RMI(k)。于是可见估计值 是比例因数LF和由以下公式(6)给定的合成信道(当比例因数LF为1时)的一个标称估计值DN(j)的乘积:
DN ( j ) = Σ K ∈ MSB ( j ) R M I ( K ) · X K F I ( K ) - - - ( 6 )
公式(3)因此可写为:
LF = N data max j ∈ TFCS DN ( j )
然而已知的解决方法有一个主要的缺点。实际上,当在传输一个DTX符号(零功率)和传输一个实际的符号(非零功率)之间,发送功率大大改变的时候,它尝试将插入的DTX符号数目最小化。结果,平均无线电频率的功率比率的峰值在插入的DTX符号比例上升的同时递增。还有,当无线电频率的功率比率的峰值低的时候,无线电频率放大器的构造就较简单一些。
发明内容
具体说,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弥补上述主要缺点。
更具体说,本发明的主要的目的是提供一个速率匹配方法,相比较于已知的解决办法,该方法允许插入的DTX符号的最小数目增加,尤其是对于特定的传送格式组合。
根据本发明,主要的目的与稍后将显现的其它目的,通过以下方法将会实现:一种包含于一个合成信道中的至少两个传送信道之间的速率匹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每个传送信道的速率匹配步骤,一个速率匹配比率应用到每个传送信道,所述速率匹配比率等于所述传送信道特定的一个速率匹配因数与一个比例因数的乘积,所述比率因素对于所述合成信道的所述传送信道的集合是相同的,所述各个传送信道在至少一个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传输,所述各个传送信道的各传输时间间隔具有特定的持续时间,至少两个所述传送信道具有不同持续时间的时间间隔,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连续的步骤:
-为所述合成信道定义一个列表,该列表包括至少两个传送信道,这些传送信道以它们各自的传输时间间隔下降的次序排列,所述传送信道的顺序列表包含至少一个在至少一个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不传送任何数据的传送信道;
-对于所述合成信道,确定至少两个用于所述传送信道的顺序列表的所谓全局时间间隔,所述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在时间上彼此跟随,所述每一个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
-或者对应于一个与第一个传送信道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该第一个传送信道是在所述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传送数据的顺序列表的传送信道;
-或者,如果所述顺序列表的传送信道不传送任何数据,就对应于最小的传输时间间隔,
-对每一个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赋予一个比例因数,在每一个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内,所述比例因数是一常数,至少两个赋予的比例因数在至少两个全局时间间隔内具有不同值。
根据本发明,为了使插入的DTX符号数目最小化,该比例因数LF可能改变,不仅在该合成信道比特率的规范化估计值DN(j)是对于所有的传送格式组合的最大值的时候,而且也在规范化估计值DN(j)在对于该传送格式组合的局部是一个最大值的时候。因此,插入的DTX符号数目比以往技术更经常被最小化。
为了这个目的,为使零能量贡献符号(DTX)的数目最小化,每一个所述赋予的比例因数根据下面的公式确定:
LFP P = N data max j ∈ TFCSG ( P ) [ Σ k ∈ MSB ( j ) R M I ( K ) X K F I ( K ) ]
-Ndata作为所述比特率最大值由所述至少一个物理信道提供给所述合成信道;
-k为一个编码数据块类型;
-I(k)为一个产生k类型编码数据块的传送信道;
-Xk为在所述速率匹配步骤之前产生k类型编码数据块的所述传送信道的符号数目;
-FI(k)为产生k类型编码数据块的所述传送信道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
-MSB(j)为用于该传送格式组合的编码数据块类型的集合;和
-TFCSG(p)为该传送格式组合的集合,该集合定义了与一个部分组合p相同的传送格式,p是传送信道的传送格式的一个组合,该传送信道具有比所述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低的或者等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时间间隔。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这种方法另外包括以下连续的步骤:
-定义一个至少具有一个传送信道的子表,所述子表包括本传送信道的集合,该表的顺序是从开始起的传送信道到一个给定的传送信道,所述子表按本传输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下降的次序,该时间间隔与子表的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的每一个相关;和
-用所述子表代替所述顺序列表;
以便对于所述合成信道,减少将分配给所述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的集合的比例因数值的数目。
该速率匹配方法有利地用在一个电信系统内部,其中使用了CDMA(码分多址)类别的多重存取技术,从包括至少一个基站的无线电存取网络到所述电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移动的接收站实现。
如果这种方法包括一个步骤,该步骤定义了一个具有至少一个传送信道的子表,则该子表的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被所述电信系统的所述无线电存取网络选择。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题是一种包含在一个合成信道中的至少两个传送信道之间的速率匹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每个传送信道的速率匹配装置,一个速率匹配比率应用到每个传送信道,所述速率匹配比率等于所述传送信道特定的一个速率匹配因数与一个比例因数的乘积,所述比例因数对于所述合成信道的所述传送信道的集合是相同的,所述各个传送信道在至少一个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传输,所述各个传送信道的所述各传输时间间隔具有特定的持续时间,至少两个所述传送信道具有不同持续时间的传输时间间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所述合成信道的、定义至少两个传送信道的列表的装置,该传送信道以它们各自的传输时间间隔下降的次序排列,所述传送信道的顺序列表包含至少一个传送信道,该传送信道在至少一个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不传送任何数据;
-对于所述合成信道,用于确定至少两个所谓全局时间间隔的装置,该全局时间间隔用于所述传送信道的顺序列表,所述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在时间上彼此跟随,每一个所述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
-或者对应于一个与该第一个传送信道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该第一个传送信道是在所述相关传输时间间隔内传送数据的顺序列表的传送信道;
-或者,如果所述顺序列表的传送信道不传送任何数据,就对应于最小的传输时间间隔;
-对每一个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赋予一个比例因数的装置,在每一个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内,所述比例因素是一常数,至少两个赋予的比例因数在至少两个全局时间间隔内具有不同值。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题是一种电信系统的基站,包括具有至少两个传送信道的传输装置和以上所限定的一个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题是一种包含在一个合成信道中的至少两个传送信道之间的去速率匹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每个传送信道的去速率匹配装置,一个速率匹配比率应用到每个传送信道,所述速率匹配比率等于所述传送信道特定的速率匹配因数与一个比例因数的乘积,所述比例因素对于所述合成信道的所述传送信道的集合是相同的,所述各个传送信道在至少一个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传输,所述各传送信道的所述各传输时间间隔具有特定的持续时间,至少两个所述传送信道具有不同持续时间的时间间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所述合成信道、定义至少两个传送信道的列表的装置,该传送信道以它们各自的传输时间间隔下降的次序排列,所述传送信道的顺序列表包含至少一个传送信道,该传送信道在至少一个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不传送任何数据;
-对于所述合成信道,用于确定至少两个所谓全局时间间隔的装置,该全局时间间隔用于所述传送信道的顺序列表,所述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在时间上彼此跟随,每一个所述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
-或者对应于一个与第一个传送信道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该第一个传送信道是在所述相关传输时间间隔内传送数据的顺序列表的传送信道;
-或者,如果所述顺序列表的传送信道不传送任何数据,就对应于最小的传输时间间隔;
-对每一个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赋予一个比例因数的装置,在每一个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内,所述比例因素是一常数,至少两个赋予的比例因数在至少两个全局时间间隔内具有不同值。
最后,本发明的另一个主题是一种电信系统的移动站,包括用于接收至少两个传送信道的装置和以上所限定的一个去速率匹配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仅有的但并不局限的范例,参考下面的附图,本发明的其他功能和优点将从下面的本发明的两个最佳实施例的描述中显现出来,其中:
图1,已经在序文中描述过,是用于在下行链路传输一个合成信道的已知数据处理技术的一个简化流程图;
图2,已经在序文中描述过,显示了第一个通信量范例的四个定时图表,第一个通信量范例是由它们的传送数据块集合代表的四个传送信道的范例,该传送信道为包含在相同合成信道中的信道;
图3是根据本发明速率匹配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简化流程图;
图4显示了用于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如图2中所示的传送信道的全局时间间隔;
图5是根据本发明速率匹配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简化流程图;
图6说明了由图2所示四个传送信道组成的一个合成信道定时图表,使用已知技术进行速率匹配;
图7说明了由图2所示四个传送信道组成的一个合成信道的定时图表,它是当根据本发明速率匹配方法第一实施例实现时获得的;
图8说明了由图2所示四个传送信道组成的第一个合成信道的定时图表,它是当根据本发明速率匹配方法第二实施例实现时获得的;
图9说明了由图2所示四个传送信道组成的第二个合成信道的定时图表,它是当根据本发明速率匹配方法第二实施例实现时获得的。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确立了一个列表,该列表包括合成信道的传送信道的集合,该集合按它们各自的TTI时间间隔持续时间下降的次序排列。该顺序列表可能是缩短了的,即是仅仅该列表的n个第一种传送信道维持它们在一个子表中的序列,用于传送信道的一个给定非零数目n。确立一个子表是由第二实施例处理的,第二实施例将在稍后描述。第一实施例的步骤在图3中说明。在一个标为301的步骤中,合成信道的传送信道的一个顺序列表按照预先表示的定义。然后,在标为302的步骤中,确定了一个全局时间间隔。在标为303的步骤中,一旦一个比例因数分配给全局时间间隔,这一步骤就一再反复,直到标为304的传输结束。这样,一系列全局时间间隔就确定了。
全局时间间隔定义如下:
a)考虑到给定信道的传输起动时间。对于所有的传送信道,这时间也是第一种相关的TTI时间间隔的起动时间。
b)对于要考虑的时间,然后该列表从第一个传送信道开始扫描,直到在其TTI时间间隔起始于要考虑的时间的时候,一个传输非零数据值的传送信道被发现。如果这样的一个传送信道被发现,则新的全局时间间隔就与起始于要考虑的时间列表传送信道的TTI时间间隔相一致。如果这样的一个传送信道在该列表中没有被找到,即,如果此时没有列表的传送信道在发送数据,则全局时间间隔与起始于要考虑的时间列表的最后一个传送信道的TTI时间间隔的全局时间间隔相一致。
c)这样,一个全局时间间隔就被确定了,该全局时间间隔的结束时间被考虑,并且对于要考虑的新的时间,为了确定下一步全局时间间隔,步骤b)被重复。这样,对于要考虑的合成信道,该全局时间间隔的集合,以及因此对应的比例因数,一个接一个地被确定。
步骤302也被表示在图4中,图4显示了包括图2的传送数据块A、B、C和D的合成信道的全局时间间隔。对应于图2的传送信道的顺序列表被标记为(A、B、C、D)。
对于该范例,连续的全局时间间隔由图4的虚线418来确定。在0号帧的最初时间,传输非零数据值的顺序列表的第一传送信道,即传送信道A。第一个全局时间间隔与传送信道A的TTI时间间隔402相对应。在下一个要考虑的时间中(即第一种全局时间间隔的末尾时间),也就是说,在8号帧的初始时间处,传输非零数据值的顺序列表的第一种传送信道是传送信道C。第二个全局时间间隔就与传送信道C的标为404的TFI时间间隔相对应。在下一个要考虑的时间中(即第二个全局时间间隔的最后时间),也就是说,在表示为编号10的帧的最初时间里,传输一个非零数据值顺序列表的第一个传送信道是传送信道D。那么第一个全局时间间隔就是TTI时间间隔406。在下一个考虑的时间中(即第三个全局时间间隔的最后时间),也就是说,在11号帧的初始时间处,没有传送信道传输任何数据,所以第四个全局时间间隔与该列表的最后一个传送信道即传送信道D的TTI时间间隔408的相对应。在下一个要考虑的时间中(即第四个全局时间间隔的最后时间),也就是说,在12号帧的最初时间处,传输非零数据值的第一个传送信道是传送信道B。接下来,第五个全局时间间隔则是TTI时间间隔410。
在图3的步骤303中,一个比例因数LF被赋值给每一个全局时间间隔。该比例因数在全局时间间隔的整个持续时间内是不变的。
为了确定比例因数的值,对于每一个全局时间间隔,对顺序列表的传送信道归组的一个传送信道集合MG被定义,它的TTI时间间隔至少与要考虑的全局时间间隔相同。值得说明的是,该传送信道集合MG可能按照要考虑的全局时间间隔发生变化。传送格式的一个部分组合就可以被定义在集合MG中的每一个传送信道的各自的传送格式的信息。假设该传送格式标识编号如图2中所示,则与全局时间间隔相关的部分传送格式组合如下,顺序列表为(A,B,C,D):
    全局时间间隔参数   传输格式的部分组合
    402   ((A,2))
    404   ((A,0),(B,0),(C,2))
    406   ((A,0),(B,0),(C,0),(D,2))
    408   ((A,0),(B,0),(C,0),(D,0))
    410   ((A,0),(B,3))
对于每个部分传送格式组合p,该TFCS集合的一个部分TFCSG(p)可以被定义,包括所有的传送格式组合,这些组合包括该部分组合p。
再一次参考图2或者图4,获得下面的数据,例如:
TFCS={((A,0),(B,0),(C,0),(D,0)),((A,0),(B,0),(C,0),(D,2)),    (7)
      ((A,0),(B,0),(C,2),(D,1)),((A,0),(B,0),(C,2),(D,2)),
      ((A,0),(B,3),(C,0),(D,0)),((A,0),(B,3),(C,0),(D,1)),
      ((A,0),(B,3),(C,2),(D,1)),((A,2),(B,1),(C,1),(D,0)),
      ((A,2),(B,1),(C,1),(D,1)),((A,2),(B,1),(C,2),(D,1)),
      ((A,2),(B,2),(C,2),(D,1)),((A,2),(B,2),(C,2),(D,2)),
      ((A,2),(B,2),(C,2),(D,3)),((A,0),(B,0),(C,0),(D,3))}
值得说明的是,传送格式组合((A,0),(B,0),(C,0),(D,3))从不用于图2和4的范例中。这样,等式(7)的传送格式组合的TFCS集合,由对应于每一个全局时间间隔的部分传送格式组合确定的不同TFCSG部分被给定如下:
对于全局时间间隔402:
TFCSG(((A,2)))={((A,2),(B,1),(C,1),(D,0)),((A,2),(B,1),(C,1),(D,1)),
                 ((A,2),(B,1),(C,2),(D,1)),((A,2),(B,2),(C,2),(D,1)),
                 ((A,2),(B,2),(C,2),(D,2)),((A,2),(B,2),(C,2),(D,3))}
对于全局时间间隔404:
TFCSG(((A,0),(B,0),(c,2)))={((A,0),(B,0),(C,2),(D,1)),
                                   ((A,0),(B,0),(C,2),(D,2))}
对于全局时间间隔406:
TFCSG(((A,0),(B,0),(C,0),(D,2)))={((A,0),(B,0),(C,0),(D,2))}
对于全局时间间隔408:
TFCSG(((A,0),(B,0),(C,0),(D,0)))={((A,0),(B,0),(C,0),(D,0))}
对于全局时间间隔410:
TFCSG(((A,0),(B,3)))={((A,0),(B,3),(C,0),(D,0)),
                            ((A,0),(B,3),(C,0),(D,1)),
                            (A,0),(B,3),(C,2),(D,1))}
对应于要考虑的全局时间间隔的比例因数LFGp,则由下面的公式(8)定义:
LFG p = N data max j ∈ TFCSG ( p ) ( Σ k ∈ MSB ( j ) R M I ( k ) · X k F I ( k ) ) - - - ( 8 )
对于要考虑的全局时间间隔,使用下面的公式(9),该速率匹配比率RFi则被分别地定义,
       RFi=LFGp·RMi                                        (9)
在由图5表示的第二实施例中,预想在步骤501中确立一个子表。除了包括步骤501,图5的流程图与图3的相同,该步骤定义了子表并且用该子表代替顺序列表。该步骤在定义顺序列表的步骤301以后被执行。该子表包括传送信道的集合,该传送信道是顺序列表的传送信道,列表的顺序是从第一个传送信道到属于该合成信道的一个给定传送信道。因此,该子表包括顺序列表的传送信道的部分集合,因此包含在子表中的传送信道也以与该顺序列表相同的顺序排列。值得说明的是,当几个传送信道具有相同的TTI时间间隔时,则在截断之前的初始列表的出现序列就有决定性。实际上,依赖该选择的顺序,截断列表可以被执行,从而一些具有相同TTI时间间隔持续时间的传送信道就维持在该子表中,并且其它信道被排除出去。
例如,在列表(A,B,C,D)中,子表(A,B,C)或者(A)可以被定义。当一个子表被定义的时候,用该顺序列表替换定义的子表,并且全局时间间隔序列通过前面描述过的a),b),和c)来确定。于是发现,对于子表(A,B,C)来说,以上定义的全局时间间隔406和408被单个全局时间间隔412替换(由图4中的点划线414确定)。对于子表(A),全局时间间隔404、406、408和410被单个全局时间间隔416替换(由图4中的虚线420确定)。
那么该部分传送格式组合就是:
    全局时间间隔参数   传送格式的部分组合
    402   ((A,2))
    404   ((A,0),(B,0),(C,2))
    412   ((A,0),(B,0),(C,0))
    410   ((A,0),(B,3))
    416   ((A,0))
由用于全局时间间隔402、404和410的传送格式组合确定的FCSG已经被预先定义。
对于全局时间间隔412,获得下面的式子:
TFCSG((A,0),(B,0),(c,0)))={((A,0),(B,0),(C,0),(D,0)),
                                ((A,0),(B,0),(C,0),(D,2)),
                                ((A,0),(B,0),(C,0),(D,3))}
这样,对于对应于11号帧的传送信道D的TTI时间间隔来说,当要考虑的时间对应于第三个全局时间间隔412的起动时间的时候,由对第三个全局时间间隔412有效的其部分传送格式组合,不可知传送信道D的传送格式。已知的传送格式组合的TFCSG集合,在传送信道D的TTI时间间隔的时候,对应于11号帧,传送信道D的传送格式只可以具有以下三个值0、2、和3。这样,对于第三个全局时间间隔412,在对应于11号帧的传送信道D的TTI时间间隔期间,三个结构替换项可以出现。第一个替换项是,比如是恢复对应于如图2或4中所示的((A,0),(B,0),(C,0),(D,0))部分传送格式组合。第二个替换项是,比如恢复对应于((A,0),(B,0),(C,0)(D,2))的部分传送格式组合。第三个替换项是,比如恢复对应于((A,0),(B,0),(C,0),(D,3))的部分传送格式组合。
在子表(A)的情况下,对于全局时间间隔416,获得下面的式子:TFCSG(((A,0)))={((A,0),(B,0),(C,0),(D,0)),((A,0),(B,0),(C,0),(D,2)),
              ((A,0),(B,0),(C,0),(D,3)),((A,0),(B,0),(C,2),(D,1)),
              ((A,0),(B,0),(C,2),(D,2)),((A,0),(B,3),(C,0),(D,0)),
              (A,0),(B,3),(C,0),(D,1)),((A,0),(B,3),(C,2),(D,1))}
根据本发明的依据最小化DTX比特率的速率匹配方法的执行示于从图6至9中。
为了简化,FCS顺序是零长度(没有错误检测),信道编码是明晰的(没有信道编码),而且该速率匹配因数RMA、RMB、RMC、和RMD是1.。此种抽样合成信道不对应于一个实际的用法。然而,在这样一个范例中,被从图6至9中的合成信道的每一个传送信道占用的空间,按照等于该比例因数LF的比率正比于图2所示的有效负荷,显示出比例因数LF的变化的影响并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图6显示了一个由图2的四个传送信道A、B、C、D构成的一个合成信道的一张定时图表,其中使用已知的以往技术进行速率匹配。图7到9显示了由图2的四个传送信道A、B、C、D构成的一个合成信道的定时图表,其中使用了本发明的方法进行速率匹配。
在图6,7,8和9中分别用602,702,802,和902表示划线阴影区域,它们代表多路复用帧中的为了达到对应于有效比特率Ndata的表示为604的尺寸而插入的DTX符号的足够的值。
在图6中,对于3号帧,该合成信道的比特率达到最大值。实际上,基于出现在图2范例中的3号帧中的传送格式组合,公式(3)将该比例因数LF设置在一个值LFa。实际上,在3号帧中,传输格式组合j出现,因为传输信道
( Σ k ∈ MSB ( j ) R M I ( k ) · X k F I ( k ) )
规范化估计值是由项(7)给定的TFCS组中的一个最大值。
在图7中,根据本发明,速率匹配是使用完整的顺序列表(A,B,C,D)执行的。因而速率匹配是根据全局时间间隔402、404、406、408和410进行的。
在图8中,根据本发明,速率匹配是使用子表(A,B,C)执行的。因而速率匹配是根据全局时间间隔402、404、412和410进行的。
在图9中,根据本发明,速率匹配是使用子表(A)执行的。因而速率匹配是根据全局时间间隔402和416进行的。
为了简化,比例因数的计算将仅仅参照图9进行详细说明。实际上,那里仅仅有两个全局时间间隔,因此仅能够计算出两个比例因数。在第一个全局时间间隔402中,(对应于编号从0到7的帧),速率匹配是根据速率匹配比率RFi进行的,RFi由下面两个公式定义,这两个公式分别是公式(9)和(10)的结果:
max j ∈ TFCSG ( ( ( A , 2 ) ) ) = N data Σ k ∈ MSB ( j ) R M I ( k ) · X k F I ( k )
    RFi=LFG((A,2))·RMi
这些公式是对于传送信道的合成信道的集合{A,B,C,D}的所有传送信道i定义的。
对于第二个全局时间间隔416,速率匹配是根据其他速率匹配比率RFi进行的,RFi是由下面的分别从公式(9)和(10)得到的两个公式定义的:
LFG ( ( A , 0 ) ) = N data max j ∈ TFCSG ( ( ( A , 0 ) ) ) ( Σ k ∈ MSB ( j ) R M I ( k ) · X k F I ( k ) )
    RFi=LFG((A,0))·RMi
在图9中,该合成信道不仅在3号帧达到其最大比特率,而且在14和15号帧也达到最大比特率。  实际上,该比例因数由公式(9)得出,首先,对于0至7号帧,为LFG((A,2))值,即与LFa值相同的值,其次,对于8至15号帧,为LFG((A,0))值,该值大于LFa。实际上,在帧14和15,对于集合TFCSG(((A,0))),当该合成信道的规范化估计值
( DN ( j ) = Σ k ∈ MSB ( j ) R M I ( k ) · X K F I ( k ) )
是一个最大值的时候,该传送格式组合j出现。因此,对于8到15号帧,根据本发明,比例因数LF的值相比较于已知的解决办法被更好地递增。在该速率匹配操作之后插入的DTX比特数目被减少,而且,相应地,间接地正比于该比例因数的合成信道传输能力也在减少。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可以被无限制的应用到一个速率匹配方法中,其中匹配因数RMi不仅依赖于传送信道i,而且还取决于应用速率匹配的k类型数据块。所必需的就是在该公式中替换:
-用RFi,,k替换RFi
-用RMi,,k替换RMi
-用RMI(k),k替换RMI(k)
这样的相关性可能具有一定优点。实际上,比如当一个turbo码被用于执行步骤108的时候,则这样编码的数据块越大,该信道解码器就越有效,也就是说可以为一个低的Eb/I比率提供相同的比特误差率EER。结果,有益的是,该速率匹配因数RMi依赖速率匹配数据块的尺寸而减少,其中尺寸可以从其类型k产生。所获得的利益是,当传输来的符号数高的时候,每一传输来的符号产生的干扰值可以被减少。

Claims (10)

1.一种设置码分多址类型电信系统的至少一个传送信道的方法,所述码分多址类型电信系统实现由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传送一段通信数据,对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所述一段通信数据的传送包括至少一个速率匹配步骤,每个所述速率匹配步骤按照一种速率匹配比率,通过穿孔或重复输入块的至少一个数据来执行从初始大小的所述输入块到最终大小的输出块的转换,所述速率匹配比率应用于各个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所述速率匹配比率等于速率匹配因数和比例因数的乘积,所述速率匹配比率专用于所述传送信道,每一个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在至少一个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传输,每一个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具有专用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的持续时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顺序的步骤:
-定义至少一个传送信道的列表,此列表按所述至少一个对应传输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来降序排序,所述顺序列表能够包括在至少一个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不传送任何数据的至少一个传送信道,
-为所述顺序列表确定至少两个全局间隔,所述确定的全局间隔在时间上彼此紧接,每一个所述确定的全局间隔
-与所述顺序列表的第一传送信道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相同,所述第一传送信道在所述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传送数据,或者,
-在所述顺序列表的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中没有任何一个传送信道传送任何数据的情况下,就与最小的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将比例因数赋值给每一个所述确定的全局间隔,所述比例因数对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是一样的,所述比例因数在每一个对应的确定的全局间隔的持续时间内是一常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至少两个全局间隔,至少两个所赋值比例因数具有不同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传送信道被包括在所述码分多址类型电信系统的一个合成信道中,至少两个所述传送信道有不同持续时间的传输时间间隔,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连续步骤:
-为所述合成信道定义至少两个传送信道的列表,此列表按它们各自的传输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来降序排序,所述顺序列表能够包括在至少一个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不传送任何数据的至少一个传送信道,
-为所述合成信道的所述顺序列表确定至少两个全局间隔,所述确定的全局间隔在时间上彼此紧接,每一个所述确定的全局间隔
-与所述顺序列表的第一传送信道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相同,所述第一传送信道在所述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传送数据,或者,
-在所述顺序列表的所述至少两个传送信道中没有任何一个传送信道传送任何数据的情况下,就与最小的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将比例因数赋值给每一个所述确定的全局间隔,所述比例因数对所述至少两个传送信道是一样的,所述比例因数在每一个对应的确定的全局间隔的持续时间内是一常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虚拟数据插入所述合成信道中,所述合成信道在至少一个物理信道上传输,所述虚拟数据在传输时没有能量,使得要插入的虚拟数据的数目最小化,对于一个对应的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每一个所述赋值的比例因数的值根据下面的公式确定:
LFG p = N data max j ∈ TFCSG ( p ) ( Σ k ∈ MSB ( j ) RM I ( k ) · X k F I ( k ) )
-Ndata是由所述至少一个物理信道提供给所述合成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
-k为编码块类型;
-I(k)为产生编码块类型k的传送信道;
-Xk为在所述速率匹配步骤之前产生所述编码块类型k的所述传送信道的数据数目;
-FI(k)为产生所述编码块类型k的所述传送信道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与一个公共时段的持续时间之间的比值,所述公共时段的持续时间是与所述合成信道内包含的所述多个传送信道相关的各个传输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的一个公约数;
-MSB(j)为用于传送格式组合j的多个编码块类型;以及
-TFCSG(p)为多个传送格式组合的一部分,对于每种传送格式组合,所述合成信道内包含的多个传送信道中所考虑的一些传送信道的传送格式组合的一个部分p,包含所述所考虑的传送信道的相同传送格式以及其他传送信道的全部对应的传送格式,所述其他传送信道具有比所述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持续时间短的或者等于其持续时间的时间间隔。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多个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确定多个比例因数值,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连续的步骤:
-定义至少一个传送信道的子表,所述子表包含多个传送信道的一部分,该子表的顺序是从第一传送信道到一个给定的传送信道,所述子表的顺序是按传输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下降的顺序,该时间间隔与所述子表的每个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相关;和
-用所述子表代替所述顺序列表,以便对于所述合成信道,相对于要由定义的顺序列表确定的比例因数的数目,减少要确定的所述多个确定的全局时间间隔的比例因数值的数目。
6.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从包括至少一个基站的无线电接入网到所述码分多址类型电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移动台中实现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从包括至少一个基站的无线电接入网到所述码分多址类型电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移动台中实现的;以及
所述给定的传送信道是由所述码分多址类型电信系统的所述无线电接入网选择的,所述第一传送信道到所述给定传送信道包括在所述子表中。
8.一种通过基站实现配置码分多址类型电信系统的至少一个传送通道的方法,所述码分多址类型电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站和至少一个移动台,所述码分多址类型电信系统实现由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传送一段通信数据,对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所述一段通信数据包括至少一个速率匹配步骤,每个所述速率匹配步骤按照一种速率匹配比率,通过穿孔或重复输入块的至少一个数据来执行从初始大小的所述输入块到最终大小的输出块的转换,所述速率匹配比率应用于各个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所述速率匹配比率等于速率匹配因数和比例因数的乘积,所述速率匹配比率专用于所述传送信道,每一个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在至少一个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传输,每一个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具有专用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的持续时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顺序的步骤:
-定义至少一个传送信道的列表,此列表按所述至少一个对应传输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来降序排序,所述顺序列表能够包括至少一个在至少一个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不传送任何数据的传送信道,
-为所述顺序列表确定至少两个的全局间隔,所述确定的全局间隔在时间上彼此紧接,每一个所述确定的全局间隔
-与所述顺序列表的第一传送信道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相同,所述第一传送信道在所述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传送数据,或者,
-在所述顺序列表的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中没有任何一个传送信道传送任何数据的情况下,就与最小的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将比例因数赋值给每一个所述确定的全局间隔,所述比例因数对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是一样的,所述比例因数在每一个对应的确定的全局间隔的持续时间内是一常数。
9.一种码分多址类型电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发送实体和至少一个接收实体,所述码分多址类型电信系统实现由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传送的数据的一个阶段的传递,对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所述数据传递的阶段包括至少一个速率匹配步骤,每个所述速率匹配步骤按照一种速率匹配比率,通过穿孔或重复输入块的至少一个数据来执行从初始大小的所述输入块到最终大小的输出块的转换,所述速率匹配比率应用于各个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所述速率匹配比率等于速率匹配因数和比例因数的乘积,所述速率匹配比率特定于所述传送信道,每一个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在至少一个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传输,每一个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具有特定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的持续时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分多址类型电信系统包括:
-用于定义至少一个传送信道的列表的装置,此列表按所述至少一个对应传输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来降序排序,所述顺序列表能够包括至少一个在至少一个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不传送任何数据的传送信道,
-用于为所述顺序列表确定至少两个的全局间隔的装置,所述确定的全局间隔在时间上彼此紧接,每一个所述确定的全局间隔
-与所述顺序列表的第一传送信道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相同,所述第一传送信道在所述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传送数据,或者,
-在所述顺序列表的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中没有任何一个传送信道在传送任何数据的情况下,就与最小的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将比例因数赋值给每一个所述确定的全局间隔的装置,所述比例因数对所述至少一个传送信道是一样的,所述比例因数在每一个对应的确定的全局间隔的持续时间内是一常数。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被包括在一个根据权利要求9的码分多址类型电信系统之内。
CNA2004100694540A 1999-10-04 2000-10-03 数据传送信道间速率匹配方法及相应装置、基站和移动站 Pending CN15551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9912722A FR2799320B1 (fr) 1999-10-04 1999-10-04 Procede d'equilibrage de debit entre des canaux de transport de donnees, dispositif, station de base et station mobile correspondants
FR99/12722 1999-10-04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5518XA Division CN1161905C (zh) 1999-10-04 2000-10-03 数据传送信道间速率匹配方法及相应装置、基站和移动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5138A true CN1555138A (zh) 2004-12-15

Family

ID=95508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694540A Pending CN1555138A (zh) 1999-10-04 2000-10-03 数据传送信道间速率匹配方法及相应装置、基站和移动站
CNB0013551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1905C (zh) 1999-10-04 2000-10-03 数据传送信道间速率匹配方法及相应装置、基站和移动站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551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1905C (zh) 1999-10-04 2000-10-03 数据传送信道间速率匹配方法及相应装置、基站和移动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6876637B1 (zh)
EP (2) EP1091514B1 (zh)
JP (1) JP3435135B2 (zh)
CN (2) CN1555138A (zh)
DE (1) DE60017845T2 (zh)
FR (1) FR2799320B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8515B (zh) * 2005-07-19 2012-04-04 索尼株式会社 数据传送系统、数据获取设备、数据获取方法、数据积累设备、数据传输方法
CN101606426B (zh) * 2007-02-05 2013-06-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灵活dtx和drx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67534A4 (en) * 2001-02-09 2003-06-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IGITAL MODUL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02065724A1 (fr) * 2001-02-13 2002-08-2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Procede de modulation de niveaux multiples, procede de demodulation de niveaux multiples, et procede de modulation/demodulation de niveaux multiples
FR2824685B1 (fr) * 2001-05-14 2003-10-03 Evolium Sas Procede pour fixer des parametres d'adaptation de debit specifiques a chaque service dans un systeme de radiocommunications mobiles
GB2377586B (en) * 2001-07-06 2005-06-29 Ipwireles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transport format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377343B (en) * 2001-07-06 2006-03-01 Ipwireles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hysical shared channel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354285A1 (en) 2001-07-27 2003-01-27 Ramesh Mantha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terleaved data between stations
US6999439B2 (en) * 2002-01-31 2006-02-1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in which data size of identification data is reduced
US7107014B2 (en) * 2002-10-24 2006-09-12 Nokia Corporation Transporting power control information
US7333433B2 (en) * 2002-11-18 2008-02-19 Intel Corporation Managing bandwidth using weighted reduction
KR100979161B1 (ko) 2002-12-20 2010-08-31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모바일 네트워크의 mac 계층에 의한 데이터 전송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EP1648106A1 (en) * 2004-10-15 2006-04-19 Melco Mobile Communications Europe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plexing a transport channel in flexible position
JP4469261B2 (ja) * 2004-11-22 2010-05-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信号伝送装置
US8880812B1 (en) * 2010-03-31 2014-11-04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WWN table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1119153B (zh) * 2006-08-03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字中继系统和传输时间间隔选取方法
KR20120134235A (ko) * 2011-06-01 2012-12-12 주식회사 팬택 기지국의 상향링크 전송 지시 방법 및 단말의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US9380135B2 (en) 2011-06-08 2016-06-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00137B2 (en) 2013-12-27 2019-02-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TI coexistence with LTE
CN113347723B (zh) 2018-08-10 2022-1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重复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94778B (zh) * 2022-12-28 2023-10-24 江苏叁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实时监控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3058B1 (en) * 1997-09-24 2002-03-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ulti-service handling by a single mobile station
FI110986B (fi) * 1997-11-14 2003-04-30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tiedonsiirtokapasiteetin optimaaliseksi hyödyntämiseksi solukkoradiojärjestelmässä
US6473442B1 (en) * 1999-04-12 2002-10-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tching and balancing the bit rates of transport channels to the bit rate of a physical channel
FR2792788B1 (fr) * 1999-04-21 2001-07-13 Mitsubishi Electric France PROCEDE D'EQUILIBRAGE DU RAPPORT Eb/I DANS UN SYSTEME cdma A MULTIPLEXAGE DE SERVICE ET SYSTEME DE TELECOMMUNICATION L'UTILISANT
PL198409B1 (pl) * 1999-06-25 2008-06-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posób kodowania kanałowego i multipleksacji w systemie łączności CDMA
FR2797736B1 (fr) * 1999-08-19 2001-10-12 Mitsubishi Electric France Procede de configuration d'un systeme de telecommunication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8515B (zh) * 2005-07-19 2012-04-04 索尼株式会社 数据传送系统、数据获取设备、数据获取方法、数据积累设备、数据传输方法
CN101606426B (zh) * 2007-02-05 2013-06-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灵活dtx和drx
CN103298085A (zh) * 2007-02-05 2013-09-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灵活dtx 和drx
CN103298085B (zh) * 2007-02-05 2016-06-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灵活dtx和drx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017845T2 (de) 2006-02-09
FR2799320A1 (fr) 2001-04-06
JP2001160988A (ja) 2001-06-12
US6876637B1 (en) 2005-04-05
US20040248582A1 (en) 2004-12-09
EP1091514B1 (en) 2005-02-02
EP1526661A1 (en) 2005-04-27
FR2799320B1 (fr) 2002-05-17
CN1161905C (zh) 2004-08-11
CN1297292A (zh) 2001-05-30
DE60017845D1 (de) 2005-03-10
EP1091514A1 (en) 2001-04-11
JP3435135B2 (ja) 200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905C (zh) 数据传送信道间速率匹配方法及相应装置、基站和移动站
CN1314222C (zh) 在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和多路复用的设备和方法
CN1160974C (zh) 配置远程通信系统的方法、相应的配置系统、基站和移动站
CN1199365C (zh) 在异步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编码/解码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位的设备和方法
CN1172472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处理方法以及接收装置
CN1106739C (zh) 统计多路复用通信系统中提供可变速率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72463C (zh) 在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配上行链路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CN1179593C (zh) 移动无线通信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以及移动无线通信方法
CN1228995C (zh) 超高速数据编码和解码装置及其数据发送系统
CN1151621C (zh)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的过区切换通信方法
CN1553602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插入填充比特的设备和方法
CN1481626A (zh) 共享信道结构、arq系统和方法
CN2585495Y (zh) 使用码分多址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物理层处理
CN1551540A (zh) 高数据速率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网装置和数据发送方法
CN1976489A (zh) 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1079820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帧的方法及发送多个帧的方法
CN1402459A (zh) 符号映射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位的设备和方法
CN1830161A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262825A (zh) 用于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信道通信设备和方法
CN1502173A (zh) 单个用户检测
CN1960358A (zh) 一种多载波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数字信息传输方法
CN1241428C (zh) 用于检测业务信道和导频信道之间的功率比的设备和方法
CN1395773A (zh) 通过复用信道发送信息符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相应的接收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647419A (zh) 码分多址(cdma)无线系统的接收站及方法
CN1174592C (zh) 基于正交频分多址的数据通信设备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