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45844A - 一种思茅松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思茅松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45844A CN1545844A CNA200310111108XA CN200310111108A CN1545844A CN 1545844 A CN1545844 A CN 1545844A CN A200310111108X A CNA200310111108X A CN A200310111108XA CN 200310111108 A CN200310111108 A CN 200310111108A CN 1545844 A CN1545844 A CN 15458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us khasys
- seed
- afforestation
- intercropping
- crop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40—Afforestation or reforestation
Landscapes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思茅松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全面清理采伐迹地,当年在1~2月份砍灌,炼山在4月份进行;(2)混合撒播,在5月中旬以前,将思茅松种子和其他间作农作物种子分别按思茅松种子4公斤/公顷~5公斤/公顷的比例混合,在炼好的造林山地上均匀地撒播,然后全面松土覆盖,厚度3~5cm,并按照常规方式对农作物进行管理;(3)造林后的前3年,应加强对幼苗的抚育管理;一般农作物收获后1~2个月以及第二、三年的12月份,对造林地的杂草、灌木、非目的树种进行清理,对幼树进行抚育各一次。其中,所述的农作物种子选自旱稻、玉米、花生或黄豆中的一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粮间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思茅松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林粮间作是在造林地内,除栽植或种植定向培育的优势树种外,还在株间或行间种植矮棵作物。有关林粮间作的历史记载早在我国古代就有记载,如后魏的《齐民要术》种桑拓篇中就有“其中常掘种绿豆、小豆(二豆肥美、润泽盖桑)”。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林粮间作未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由于“三北”防护林所产生的巨大效益,才引起人们对它的广泛关注。目前林粮间作的主要形式是在已造林地内的行间间作一些短期的农作物或低矮的经济植物,如(落叶)松粮间作、杨粮间作、桐粮间作、枣粮间作、林参间作、栗粮间作、池(杉)粮间作、桔稻间作。但是林粮以种子形式同时撒播的林粮间作模式至今未见报道。
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是组成云南思茅地区森林面积最大的树种,其商品材产量约占全区总量的90%。该树种是云南省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思茅松的木材属普用材、纸浆材,用途广,用量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思茅松人工林大多采用飞播造林或人工播种造林,植苗造林由于其费用较高,很难大范围推广。但飞播造林或人工播种造林的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在热带地区,其造林效果较差,几乎是不成林、不成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思茅松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的林粮间作的方法,以提高思茅松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减少造林成功后林场的维护费用,同时解决退耕还林后当地居民的收入,真正使退耕还林工程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思茅松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顺序的步骤:
(1)全面清理采伐迹地
当年在1~2月砍灌,炼山在4月份进行。通过炼山可进行全面消毒,增加肥力,使表土层疏松,同时为整地和造林提供方便。
(2)混合撒播
在5月中旬以前,即雨季来临之前,将思茅松种子和其他间作农作物种子分别按思茅松种子4公斤/公顷~5公斤/公顷的比例混合,在炼好的造林山地上均匀地撒播,然后全面松土覆盖,厚度3~5cm,并按照常规方式对农作物进行管理。
(3)护育管理
造林后的前3年,应加强对幼苗的抚育管理。一般农作物收获后1~2个月以及第二、三年的12月份,对造林地的杂草、灌木、非目的树种进行清理,对幼树进行抚育各一次。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实际效果,进行了下述系统的试验研究。
(1)思茅松种子的选取
选择思茅松中心分布区的思茅、普洱、景东的混杂商品种子,种子储藏近1年,在室内检测千粒重为18.5g。为了便于统计,对同一批思茅松种子做室内发芽试验重复4次,每次300粒种子,2个月后统计发芽株数,其发芽基质是采自试验地森林的腐质土,其发芽率为74.67~77.67%,平均为76.08%。
(2)农作物种子的选取
分别选择生育期长的高棵作物玉米和生育期短的旱稻、黄豆、花生种子备用。
(3)思茅松造林发芽(成活、保存)率和生长指标的测定
根据报道和试验,思茅松发芽完毕一般需要50天,因此思茅松混播造林发芽率以混播造林后2个月进行调查统计,成活率以混播造林后6个月进行调查统计、保存率以混播造林后30个月进行调查统计。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分别设置并固定4个5×5m2的样方,按照混播造林后2个月、6个月、18个月、30个月对样方内的思茅松株数、树高和地径进行调查,计算各样方的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由于混播造林后2个月思茅松的苗木高度和地径都很小,故没有调查统计其生长量指标。
(4)思茅松混播造林发芽(成活、保存)率的计算公式为:
N理=25K/10W, S发=N发/N理;
S成=N成/N理; S保1=N保1/N理;S保2=N保2/N理;
式中,N理为25m2样方内理论种子数量,经计算为608粒;S发、S成、S保1、S保2分别是思茅松混播造林的发芽率、成活率、18个月后的保存率和30个月后的保存率;N发为思茅松混播造林2个月后25m2样方内发芽株数;N成为思茅松混播造林6个月后25m2样方内成活株数;N保1为思茅松混播造林6个月后25m2样方内保存株数;N保2为思茅松混播造林30个月后25m2样方内保存株数;W为思茅松混播造林1ha的用种量;K为思茅松的千粒重。
A.不同间作 物种子与思茅松种子混播对思茅松造林发芽率的影响,见表1.
表1.不同间作农作物方式的思茅松的发芽率
间作方式 小班号No. 发芽率(2个月)
Mode of intercrop Rate of germinate(60days)(%)
间作农作 旱稻Dry rice 9-1 76.15
物 玉米Corn 9-2 75.66
Intercrops 黄豆Soja 9-3 75.82
花生Peanut 9-4 75.16
平均average 75.70
未间作农作物
9-5 75.83
No intercrops
表1的试验数据证实,间作农作物对思茅松的发芽率(播种2个月)没有什么影响,4种间作农作物的发芽率的平均值为75.70%,略低于未间作农作物的林地,比室内试验的发芽率略低0.45%,但从差异性比较来看,没有差异性。从4种间作农作物方式中,发芽率最高的是间作旱稻,其发芽率为76.15%,略高于间种玉米、绿豆和对照。分析认为,农作物的发芽出苗都比思茅松快,农作物的覆盖降低了太阳直射地面的程度,减少了土壤水份的蒸发,为思茅松的发芽提供了一个隐蔽的环境,有利于思茅松种子发芽,和室内发芽试验的条件基本相近。虽然试验对照组中没有间种农作物,由于采伐迹地内有许多树种如小果栲、滇银柴、滇缅越橘的萌发能力很强,其树桩在炼山后很快萌发,又加上土壤种子库内储存有各种不同的种子,使在思茅松混播造林后林地就覆盖了很多植物,也为思茅松种子的发芽提供了条件。
B.不同农作物种子与思茅松混播造林降低了思茅松幼树的成活率,见表2。
表2.不同间作物对思茅松存活率的影响
间作方式 小班号 成活率(0.5a) 保存率(1.5a) 保存率(2.5a)
Mode of intercrop No. Rate of Rate of Rate of
survive survive survive
旱稻Dry rice 9-1 54.77 15.79 4.44
间作 玉米Corn 9-2 51.03 15.92 4.57
农作物 黄豆Soja 9-3 26.48 8.24 3.12
Intercrops 花生Peanut 9-4 30.43 9.72 3.16
平均average 40.68 12.42 3.82
未间作农作物no intercrop 9-5 72.26 24.28 4.11
表2的试验数据证实,间作农作物思茅松造林的成活率(播种6个月)都低于未间作的林地,间作农作物的思茅松存活率平均为40.68%,只有未间作农作物的56.5%。但间作旱稻、玉米的成活率明显高于间作黄豆和花生的林地,几乎是他们的两倍。分析认为,对于未间作的林地,由于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很快萌发生长,加上林地清理留下的一些树种如红木荷、栲树等在火烧后很快萌发(抽梢),为思茅松幼树提供了一个阴凉的环境,有利于思茅松幼树的成活。而农作物的生长对思茅松幼树的成活没有什么影响。因为间作的农作物对思茅松幼树有所覆盖,降低了阳光直射思茅松与地面的程度,减少了土壤水份的蒸发,有利于思茅松幼苗的成活。而间作农作物的管理方式和收获方式对思茅松的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据调查,当地老百姓间作旱稻、玉米、黄豆和花生管理时投入的劳动量和管理方式有所差异,一般种植旱稻、玉米投入的劳动量最低,管理方式也最为简单,收获时也仅是收割谷穗或玉米棒子,所以对思茅松幼树的损坏最小,其成活率也最高。而种植黄豆、花生的管理要比种植旱稻和玉米强,投入的劳动力要大,无疑对思茅松幼树的伤害要大。特别是收获黄豆或花生时,一般都是将其全株连根拨起,这一过程对思茅松幼树的损害最大,严重影响了思茅松幼树的成活率。同时,黄豆或花生植株全部拨出后,林地的覆盖大幅度降低,造成太阳光突然直接照射思茅松的幼苗,容易造成思茅松幼树的死亡,进一步降低了思茅松幼树的成活率。
但是随着林龄的增长,间作农作物对思茅松保存率的影响越来越小,到2.5年以后,间作农作物的思茅松保存率为3.82%,是未间作农作物的79.42%,虽然还低于未间作农作物的林地,但差距是越来越小,也就是说思茅松直播造林前期适当间作农作物虽然对思茅松的幼树的存活率、保存率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林龄的增长,这种影响越来越小,到三年以后,其保存率几乎一样。
C.不同抚育管理方式对思茅松幼树保存率的影响,见表3。
表3.不同抚育管理方式下思茅松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抚育管理方式 发芽率(60d) 成 活 率 保 存 率 保 存 率
小班
Model of forestry Rate of (0.5a) (1.5a)Rate (2.5a)Rate
号
management No. germination Rate of of survive of survive
survive
抚育管理man-
management for 9-5 75.33 72.26 24.28 3.81
forest
不抚育管理Natural 9-6 75.47 71.83 23.56 1.68
在相同的抚育管理方式下,未间种农作物的思茅松幼树的保存率下降幅度略高于间种农作物的林地,而四种间种农作物的思茅松幼林的保存率下降速度基本一致,这也不难理解,因为相同的立地条件和相同的管理方式,当然思茅松幼树的死亡率都一样。而对于不进行任何管理的9-6小班(见表3),其思茅松幼树的保存率下降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五种直播造林方式,到30个月后其保存率已经低于间种农作物的林地。这是因为,土壤种子库里面有许多的植物种子,绝大多数是杂草种子,在林地清理后很快发芽,且生长速度较快,加之一些保留杂木的萌生枝条,在未进行任何管理的条件下,虽然在思茅松直播造林前期(6个月前),为思茅松幼苗的生长提供了一个阴凉环境,有利于思茅松的存活。但随着林龄的增长,杂草(木)因无人管理很快覆盖整个林地,思茅松幼苗被完全压制在杂草(木)之下,影响了思茅松的存活。
D.间种提高了幼树的生长量,见表4。
表4.不同间作物方式下思茅松幼苗的生长量
间作方式 小班号 林龄Forestry years(0.5a)
Mode of intercrop No. 树高Height(m) 地径Basic director(cm)
旱稻Dry rice 9-1 0.18 1.15
玉米Com 9-2 0.15 1.09
间作农作物
黄豆Soja 9-3 0.15 1.05
Intercrops
花生Peanut 9-4 0.15 0.93
平均average 0.16 1.05
未间作农作物no intercrops 9-5 0.14 0.82
表4的试验数据证实,间种农作物有利于思茅松直播造林前期的生长,其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量都高于未间种农作物的。在思茅松直播造林前期(6个月),间作农作物的思茅松的平均树高为0.16米,是未间作农作物的123%,平均地径为1.05厘米,是未间作农作物的126%。这说明间种农作物能够促进思茅松幼树的生长,其原因主要是间作农作物后,对林地的管理较精细,杂草(木)较少,而间作的农作物始终高于思茅松的幼苗(试验中最低的农作物是花生,在花生收获时,思茅松幼树的高度一般在10厘米左右,明显低于花生植株的高度),为思茅松幼树提供了一个阴凉的环境,有利于思茅松幼树的生长。
E.不同间作物对思茅松幼树的影响较大,见表5。
表5.不同间作物对思茅松幼树生长量的影响
林龄Forestry years(1.5a) 林龄Forestry years(2.5a)
间作农作物 小班号 树高
Name of intercrops No. (m) 地径(cm) 树高(m) 地径(cm)
Height Basic director Height Basic director
旱稻Dry rice 9-1 1.25 2.15 2.45 3.72
玉米Corn 9-2 1.18 2.04 2.35 3.41
黄豆Soja 9-3 1.05 1.99 1.55 2.52
花生Peanut 9-4 1.00 1.94 1.44 2.47
表4、表5说明,不同间作物对思茅松幼树的生长也有影响,其中间作旱稻的思茅松幼树生长最快,播种6个月后的平均树高为0.18米,分别是间作玉米、黄豆和花生的120%,其平均地径为1.15厘米,分别是间作玉米、黄豆和花生的125%、109%和105%。其主要原因是间作农作物的收获方式影响思茅松的生长,在间作的四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都基本一致(大约为3-4个月),在收获时,其收获方式不一样(如前所述),黄豆、花生是以全株拨出进行收获,对思茅松幼苗造成一些伤害和死亡。同时,农作物全株拨出后,林地也突然空旷,太阳直射幼苗,这无疑是对思茅松幼苗的又一种巨大的伤害,影响了思茅松幼苗的生长。而在收获旱稻或玉米时,植株进行了保留,不伤害思茅松幼苗,幼苗生长环境变化较小,同时,留下的植株腐烂后也可以作为思茅松幼树生长的营养,有利于思茅松的生长。从1.5年和2.5年时的间作旱稻、玉米年连续生长量明显大于间作黄豆、花生的林地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F.适当抚育管理有利于思茅松幼树的生长,见表6。
表6.不同抚育管理方式下思茅松幼树生长量
抚育管理方式 林龄(0.5a) 林龄(1.5a) 林龄(2.5a)
Model of forestry 小班 Forestry years Forestry years Forestry years
management 号 地径
树高(m) 地径(cm) 树高(m) 地径(cm) 树高(m) (cm)
No. Height BD Height BD Height BD
抚育管理man-
management for 9-5 0.14 0.82 0.96 1.84 1.35 2.24
forest
不抚育管理 9-6 0.13 0.84 0.42 0.86 0.55 1.06
Natural
备注:BD表示地径Basic director.
表6的试验数据证实,试验中,9-5小班和9-6小班除抚育管理有差异外,其他条件都一样,但是进行抚育管理林地(9-5小班)的思茅松的保存率和幼树的生长量都明显高于未进行抚育管理的林地(9-6小班),特别是到林龄为2.5年时,其差异更为显著。经过对两个小班进行样方调查,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密集的杂(木)草严重影响了思茅松幼树的存活与生长。在10*10米样方内,未进行任何抚育管理林地的杂木种类为11种,105株(只统计树高高于2米的植株),其覆盖度达到了70%以上;同时,其杂草种类为13种,覆盖度达到100%,杂草最多的种类是铁芒箕,其覆盖度几乎占到80%以上;分别是抚育管理林地的杂木株数的338%,覆盖度的267%,是杂草覆盖度的250%。密集的杂木(草),覆盖在思茅松的幼树上,致使其幼树在地上暗无天日,不见阳光,在地下被杂草(木)盘根错节的根缠绕而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生长受到极大的限制,当然存活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G.间种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见表7。
表7.间种的经济效益
间作方式Mode of intercrop | 收入income | 成本cost | 净收入Netincome | |||
产量(kg)Products | 收入Income | 间作农作物的投入Cost of intercrops | 抚育管理费Cost of forestrymanagement | |||
间作农作物Intercrops | 旱稻Dry rice | 2250 | 2700 | 108 | 0 | 2592 |
玉米Corn | 2250 | 2700 | 360 | 0 | 2340 | |
黄豆Soja | 900 | 2160 | 144 | 0 | 2016 | |
花生Peanut | 1200 | 2400 | 120 | 0 | 2280 | |
未间作农作物No intercrops | 0 | 0 | 0 | 1500 | -1500 |
表7的试验数据证实,在思茅松直播造林中,间作农作物不但提高了思茅松幼树的生长量,而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思茅松人工撒播造林(不间作农作物)8个月的直接费用为1500元/公顷(不包括思茅松的种子费用),若是人工育苗造林其费用超过2250元/公顷。而以间作的方式进行人工撒播造林,老百姓可通过间作农作物的过程中就顺带对思茅松造林的抚育管理,林场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同时老百姓可收获农产品而得到汇报,这真是一举双得的好事情。其中间种旱稻的经济效益要好于间种其他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最差的是间作黄豆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思茅松种子与旱稻种子按一定比例(4.5∶90kg/ha)在西双版纳的山地,以刀耕火种的方式撒播造林,对思茅松幼苗的发芽率、成活率和保存率影响都不大。同时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其树高、地径的生长量都大于间作其他农作物或不间作农作物。此外,其经济效益也是比较明显。因此,在热带、亚热带山地地区,在进行思茅松或其他松树人工造林时,可以采用松树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拨造林的方式进行人工造林,既有利于松树幼苗的生长,减少了人工造林的投入,也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
(2)思茅松种子与玉米种子混合撒播人工造林,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虽然对思茅松的的发芽率、成活率和保存率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同时,有利于思茅松幼苗的生长,明显高于间种黄豆和花生。因此,此模式也可在热带、亚热带山地进行思茅松人工造林中推广应用。
(3)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民族生活的习惯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当地的老百姓喜欢刀耕火种,特别是生活在山区的一些民族,如基诺族、爱尼族、瑶族,刀耕火种是他们最为重要的农耕方式。因此,在目前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过程中,在进行人工造林时,我们应尊重当地老百姓的一些民族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一些人工造林树种,也可采取目的树种种子与农作物混合撒播造林,使老百姓能收获一定的农产品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与此同时,达到人工造林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1)全面清理采伐迹地。
当年在1~2月砍灌,炼山在4月份进行。
(2)混合撒播。
在5月中旬以前,即雨季来临之前,将思茅松种子和旱稻按思茅松种子4.5kg/ha的比例混合,在炼好的造林山地上均匀地撒播,然后全面松土覆盖,厚度3-5cm,并按照常规方式对农作物进行管理。
(3)护育管理。
造林后的前3年,应加强对幼苗的抚育管理。一般农作物收获后1-2个月以及第二、三年的12月份,对造林地的杂草、灌木、非目的树种进行清理,对幼树进行抚育各一次。
实施例2
除在步骤2中将思茅松种子和玉米混合外,其余过程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除在步骤2中将思茅松种子和黄豆混合外,其余过程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除在步骤2中将思茅松种子和花生混合外,其余过程同实施例1。
Claims (3)
1.一种思茅松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顺序的步骤:
(1)全面清理采伐迹地,当年在1~2月份砍灌,炼山在4月份进行;通过炼山可进行全面消毒,增加肥力,使表土层疏松,同时为整地和造林提供方便;
(2)混合撒播,在5月中旬以前,即雨季来临之前,将思茅松种子和其他间作农作物种子分别按思茅松种子4公斤/公顷~5公斤/公顷的比例混合,在炼好的造林山地上均匀地撒播,然后全面松土覆盖,厚度3~5cm,并按照常规方式对农作物进行管理;
(3)造林后的前3年,应加强对幼苗的抚育管理;一般农作物收获后1~2个月以及第二、三年的12月份,对造林地的杂草、灌木、非目的树种进行清理,对幼树进行抚育各一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思茅松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农作物种子选自旱稻、玉米、花生或黄豆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思茅松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是将思茅松种子和其他间作农作物种子分别按思茅松种子4.5公斤/公顷的比例混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310111108XA CN1545844A (zh) | 2003-12-02 | 2003-12-02 | 一种思茅松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310111108XA CN1545844A (zh) | 2003-12-02 | 2003-12-02 | 一种思茅松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45844A true CN1545844A (zh) | 2004-11-17 |
Family
ID=34335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310111108XA Pending CN1545844A (zh) | 2003-12-02 | 2003-12-02 | 一种思茅松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545844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03869C (zh) * | 2005-03-01 | 2007-03-14 | 四川省励自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南方的草灌乔抗逆植物混合种子的制备方法 |
CN1305367C (zh) * | 2005-03-01 | 2007-03-21 | 四川省励自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北方的草灌乔抗逆植物混合种子的制备方法 |
CN101273700B (zh) * | 2007-03-26 | 2011-02-09 | 韦尔豪泽公司 | 管理林地的方法 |
CN103947509A (zh) * | 2014-04-24 | 2014-07-30 | 梁文荣 | 一种飞播造林的人工砍灌的方法 |
-
2003
- 2003-12-02 CN CNA200310111108XA patent/CN154584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03869C (zh) * | 2005-03-01 | 2007-03-14 | 四川省励自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南方的草灌乔抗逆植物混合种子的制备方法 |
CN1305367C (zh) * | 2005-03-01 | 2007-03-21 | 四川省励自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北方的草灌乔抗逆植物混合种子的制备方法 |
CN101273700B (zh) * | 2007-03-26 | 2011-02-09 | 韦尔豪泽公司 | 管理林地的方法 |
CN103947509A (zh) * | 2014-04-24 | 2014-07-30 | 梁文荣 | 一种飞播造林的人工砍灌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Bakht et al. | Effect of planting methods on growth, phenology and yield of maize varieties | |
CN105961118B (zh) | 油茶地间种牧草供饲、放养家禽的方法 | |
CN1774986A (zh) | 一种节本增效的稻田紫云英栽培方法 | |
CN103703959A (zh) | 一种火龙果栽培地套种黑麦草的方法 | |
CN102771297A (zh) | 一种栓皮栎幼苗的培育方法 | |
CN106888919A (zh) | 一种葡萄架下养鸡的种养结合方法 | |
Assefa | Biomass yield, botanical fractions and quality of tagasaste,(Chamaecytisus palmensis) as affected by harvesting interval in the highlands of Ethiopia | |
CN111699778A (zh) | 一种基于玉米与覆盖作物栽培的秸秆还田方法 | |
CN105706917B (zh) | 一种饲草专用谷子的选育方法 | |
Sajimin et al. | Evaluation on performance of some Sorghum bicolor cultivars as forage resources in the dry land with dry climate | |
Pontes et al. | Corn yield for silage and grains in different integrated crop-livestock systems | |
CN1502226A (zh) | 耐盐碱短芒大麦品种的育种方法 | |
CN1545844A (zh) | 一种思茅松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的方法 | |
CN1631079A (zh) | 用油菜秆作营养基料栽培蘑菇的方法 | |
CN1273002C (zh) | 树茄的培育方法 | |
Matata et al. | Effect of Sesbania sesban fallows on Striga infestation and maize yield in Tabora Region of Western Tanzania | |
CN112868461A (zh) | 一种红心火龙果、黄秋葵、大球盖菇立体套种方法 | |
CN108293579A (zh) | 桑园套种竹荪的栽培方法 | |
CN112335492A (zh) | 一种冬闲田燕麦油菜光叶紫花苕混播方法 | |
Sharma et al. | MULBERRY-A multi purpose tree species for varied climate | |
Kumar et al. | Evaluation of sweet corn genotypes for green cob and fodder yield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nutrient and plant spacing | |
CN104137806A (zh) | 一种边隙地养殖鸿雁的方法 | |
CN104823779A (zh) | 一种水稻正方形栽插方式的种植方法 | |
CN111248082A (zh) | 一种耐密植直播粳稻品种的选育方法 | |
CN109496731A (zh) | 一种谷物增产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