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45791B - 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及更新在数据传输中的状态信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及更新在数据传输中的状态信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45791B
CN1545791B CN028164733A CN02816473A CN1545791B CN 1545791 B CN1545791 B CN 1545791B CN 028164733 A CN028164733 A CN 028164733A CN 02816473 A CN02816473 A CN 02816473A CN 1545791 B CN1545791 B CN 15457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protocol
frame
data
radio link
protoco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164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45791A (zh
Inventor
J·阿拉-范尼斯罗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Oyj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Oyj filed Critical Nokia Oyj
Publication of CN1545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5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545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5791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8Information format or content conversion, e.g. adaptation by the network of the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form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wireless delivery to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04W8/245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from a network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Abstract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方法,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站和基站收发信机站,所述移动站和基站收发信机站都被安排成在非透明数据传输中使用无线电链路协议(RLP)和链路协议(L2R)。至少为用于数据传输的无线电链路协议定义具有固定长度的第一和第二帧,这些帧具有不同的长度。链路协议被安排成发送定义数据传输的状态信息。在移动站与基站收发信机站之间的非透明数据传输中,启动所述帧之间在数据传输期间的再变换。安排将再变换的启动指示给链路协议层(L2R)。安排在所述再变换之后第一发送的无线电链路协议(RLP)帧中发送有关链路协议(L2R)的当前状态信息。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及更新在数据传输中的状态信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系统,并且特别涉及移动通信网络中的非透明数据传输。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通常是指在用户在系统区域内移动时能够进行个人无线数据传输的各种电信系统。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是建造在地面上的公用陆地移动网(PLMN)。
在第二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比如在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中,以及相应地在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中,以数字形式发送语音和数据。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除了传统的语音传输之外,还存在多种其它的可用业务:短消息,用户传真,数据传输等。通常能够将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划分成电信业务和承载业务。承载业务是在用户网络接口之间形成信号传输的电信业务。例如,调制解调器业务和不同的数据传输业务是承载业务。例如,在GSM移动网络中,定义利用高达14.4kbit/s的不同数据速率的电路交换数据业务。在HSCSD(高速率电路交换数据)业务中,实现每秒几十千比特的数据速率。在电信业务中,网络还提供终端业务。语音、传真和可视图文都是重要的电信业务。
通常根据某些属性(特性)将承载业务分成不同的组,例如异步承载业务和同步承载业务。这些组之中的每个组又包括多个承载业务,比如透明业务(T)和非透明业务(NT)。在透明业务中,待发送的数据是非结构化的,并且仅仅采用信道编码来纠正传输差错。在非透明业务中,待发送的数据被构建成数据分组,即,协议数据单元(PDU),并且(除了信道编码之外)还利用自动重传协议来纠正传输差错。例如,GSM系统利用两个协议用于非透明数据传输,即无线电链路协议(RLP)和链路协议L2R(层2中继Layer 2 Relay)。这样的链路协议通常还被称为链路接入控制LAC。
L2R层定位将要在L2R帧中发送的数据,这些帧被传递到RLP层以进行进一步传送。在GSM系统中,RLP层支持若干数据速率,即实际上支持若干不同的信道编码。为了实现不同的数据速率,PLR层具有两个可用的RLP帧长(定位待发送数据到所述帧上):一个为240比特,另一个为576比特。如果需要,用于数据传输连接中的RLP帧长必须能够在数据传输期间被改变到另一个帧长,从而必须再同步发射机RLP和接收机RLP,即,必须再变换(remap)数据。这通常以这样一种方式进行:接收机RLP提供有关期待下次接收的RLP帧号的信息,据此,发射机RLP拆开(unpack)传输缓存器中在所述RLP帧之后发送的用户数据,并将其定位到具有另一长度的新RLP帧上。数据传输能够自然地发生在两个方向上,即从移动站到网络的方向和从网络到移动站的方向。因而,有关期待下次接收的RLP帧号的信息就被从移动站和网络两者的接收机RLP传送到对方的发射机RLP。
为RLP规定了三个不同版本:版本0、版本1和版本2.GSM系统利用了所有三个版本,UMTS系统只利用了版本2.由L2R层给予RLP层的待发送的数据分组能够包括:用户数据、填充数据和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包括定义数据传输状态的信息.由L2R层给予RLP层的数据分组的长度取决于在每一种特殊情况下使用的信道编码.当使用RLP协议的版本1或者版本1时,必须在L2R层的每个数据分组中发送状态信息,但是在RLP版本2中,仅仅在以某种方式改变数据传输的状态时才发送状态信息.
上述系统的问题是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当使用版本2时,在从终端发送状态更新之后,再变换请求几乎立即从网络到达,请求在待重新发送的状态更新之前发送的RLP帧。因而,出现这样一种情形:终端已经发送了状态信息,但是即使在此之后,终端请求重传包含此状态信息的RLP帧。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地,如果具有许多待发送的信息并且状态信息实质上是在最后帧中发送的话,则在网络侧上的状态信息更新之中可能具有显著的延迟。因此,如果状态更新涉及被长延迟发送的数据载波检测(DCD),例如,数据传输可能被完全中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排,借助此安排,终端和网络都具有相同的关于终端状态的更新信息。此目的利用本发明的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的设备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是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更新包含在数据传输中的状态信息的方法,包括用于实现所述数据传输的无线电链路协议和链路协议,对于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定义至少两个具有固定长度的不同帧,以及所述链路协议安排来发送定义数据传输的状态信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帧之间在无线电链路协议层上在数据传输期间启动再变换;向所述链路协议层指示所述再变换的启动;和在所述再变换之后第一发送的无线电链路协议的帧中发送有关所述链路协议的当前状态信息。
根据上述方法的一个方面,将作为再变换的对象的无线电链路协议帧从传输缓存器发送到链路协议层;以及在链路协议层上将所述帧中包含的数据拆开到再变换缓存器中。
根据上述方法的另一个方面,利用从所述再变换缓存器中发送的第一帧,将所述再变换的启动指示给链路协议层。
根据上述方法的另一个方面,以与所述传输缓存器中存储所述帧的相反顺序,将所述无线电协议层帧从无线电链路协议层的传输缓存器发送到链路协议层;以及自最后的自由存储位置开始,在链路协议层上将所述帧中的数据存储在再变换缓存器中。
根据上述方法的另一个方面,将所述再变换缓存器中的数据安排到在所述再变换之后使用的无线电链路协议帧中;以及在发送所述再变换缓存器的数据之后,在链路协议层上继续传输存储器中的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站和基站收发信机站,所述移动站和基站收发信机站被安排为在数据传输中使用无线电链路协议和链路协议,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固定长度的不同帧,并且所述移动站和基站收发信机站均包括链路协议层,以利用所述链路协议发送定义数据传输的状态信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站和基站收发信机站均包括无线电链路协议层,用于在所述移动站与基站收发信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中启动所述不同长度的帧之间的再变换过程,其中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安排来向所述链路协议层指示所述再变换的启动;以及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安排来在所述再变换之后第一发送的无线电链路协议帧中发送有关所述链路协议的当前状态信息。
根据上述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方面,所述移动站和基站收发信机站均包括: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的发送缓存器,其中,作为所述再变换的对象的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帧被安排从该传输缓存器发送给所述链路协议层;和所述链路协议层上的再变换缓存器,其中,使所述帧中的数据拆开.
根据上述移动通信系统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安排来利用从所述传输缓存器第一发送的帧将所述再变换的启动指示给所述链路协议层。
根据上述移动通信系统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安排来以与传输缓存器中存储所述帧的相反顺序将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帧从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的传输缓存器发送到所述链路协议层;以及所述链路协议层安排来自最后的自由存储位置开始,将所述帧中的数据存储在所述再变换缓存器中。
根据上述移动通信系统的另一个方面,所述链路协议层安排来使所述再变换缓存器中的数据适用于在所述再变换之后使用的无线电链路协议帧;以及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安排来在已发送所述再变换缓存器的数据之后继续源自所述链路协议层上传输存储器的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设备备被安排为在数据传输中使用无线电链路协议和链路协议,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包括定义至少两个具有固定长度的不同帧,所述设备包括链路协议层,以使用所述链路协议发送定义数据传输的状态信息,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无线电链路协议层,用于在所述数据传输中启动所述不同长度的帧之间的再变换过程,其中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安排来向所述链路协议层指示所述再变换的启动;以及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安排在所述再变换之后从所述设备第一发送的无线电链路协议帧中发送有关所述链路协议的当前状态信息。
本发明基于以下思想:每当作为信道编码改变的结果而改变RLP帧的长度时,就发送有关L2R层的状态信息。因而,每当RLP帧长度改变时优先发送L2R层的状态信息,而不论何时状态最终已改变。
结合信道编码的变化,终端和网络启动待发送的RLP帧的再变换,换言之,这称为再变换Remap处理。因而,终端和网络开始重传包含在对方已经通知为最后接收的RLP帧之后发送的那些RLP帧中的数据。因而,在对方已经通知为最后接收的RLP帧之后发送的RLP帧被从传输存储器拷贝到L2R层,该L2R层将这些帧的数据拆开到再变换缓存器中,该缓存器中的数据被安排在具有不同长度的RLP帧的用户数据字段中,从而使L2R层的状态信息优先连接到将要发送到网络的第一RLP帧上,而不论何时状态最终已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L2R层被安排为以已启动再变换处理的方式来解释从RLP传输存储器发送到L2R层的第一RLP帧。相应地,这向L2R层表示:L2R状态信息在再变换处理之后将被附加到具有不同长度的第一RLP帧上。
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的优点是:终端和网络总是接收每个其它的L2R状态的更新信息,这改善了数据传输和协议结构的效率。而且,能够优选地确定将不存在对方具有过时L2R信息的这样的有问题情况。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优点是:本发明可以确定,每当与再变换处理相结合将RLP帧汇集到再变换缓存器上时,被发送到对方的具有新长度的第一RLP帧包含L2R状态信息。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结合优选实施例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表示GSM系统结构的方框图;
图2表示非透明承载业务所需的协议和适配;
图3表示非透明数据传输中根据现有技术的有问题情况的信令图;
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变换处理的信令图;和
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几个再变换处理的信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利用在GSM系统中实施的非透明数据传输为例,更详细说明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GSM系统,而能应用于其中实施相应类型的非透明数据传输的任何移动通信系统。特别地,当利用在GSM和UMTS网络中操作的所谓双模式移动站时,本发明能够被实施在第三代(3G)UMTS移动通信系统中。
图1示出了GSM系统的结构。GSM系统包括经由无线电路径与基站收发信机站(BTS)连接的移动站(MS)。若干基站收发信机站BTS被连接到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控制器控制基站收发信机站可用的射频和信道。基站控制器BSC和与其连接的基站收发信机站BTS构成基站子系统(BSS)。基站控制器又与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连接,MSC进行连接建立和为呼叫选择路由至正确地址。这里,将两个数据库用作辅助设备,所述数据库包括移动站用户的信息:原籍位置寄存器(HLR),包括移动网的所有用户的信息和这些用户所订购的业务的信息;访问者位置寄存器(VLR),包括访问特定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的移动站的信息。就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而言,通常存在TRAU单元(变码器/速率适配单元),即交互工作功能IWF,该功能拆开定位在TRAU帧中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速率和帧结构转换成能够进一步传送数据的这样一种形式。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又经由网关移动业务交换中心GMSC连接到其它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以及连接到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GSM系统更具体描述在ETSI/GSM规范和The GSM System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用于移动通信的GSM系统)一书(作者M.Mouly和M.Pautet,Palaiseau,法国,1992,ISBN:2-957190-07-7)。
当与移动站MS建立非透明GSM数据连接时,待传送数据被定位在RLP帧中(无线电链路协议)。RLP是帧结构的平衡(HDLC类型)数据传输协议,其中纠错基于接收方请求的遭破坏帧的重传。由于在一个协议层上控制待发送数据的正确性的响应度,避免数据传输链的不同元素之间的繁忙信令(heavy signalling)。在GSM系统中,RLP帧中安排的数据传输发生在移动站MS和/或与其连接的数据终端中的终端适配功能TAF以及一般地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中的交互工作功能之间。
图2示出了非透明承载业务所需的某些协议和功能。GSM业务信道上的终端适配器TAF与交互工作功能IWF之间的非透明电路交换连接包括几个对所有业务共用的协议层。这些协议层包括不同的速率适配功能RA,比如,终端适配器TAF与设置在基站子系统BS S中的CCU(信道编解码器单元)之间的RA1’,CCU与交互工作功能IWF之间的RA1,CCU与变码器单元TRAU(与基站收发信机站分离设置)之间的RAA(或者,对于14.4kbit/s信道的RAA’),以及变码器单元TRAU与交互工作功能IWF之间的RA2.IWF和TAF还包括业务特定的上层的协议.在异步非透明承载业务中,IWF和TAF必须包括L2R(层2中继)和RLP(无线电链路协议)协议,除此之外,IWF在固定网络方向还需要调制解调器或者速率适配器.IWF与(例如)音频调制解调器MODEM之间的接口符合CCITT V.24标准,并且在图2中利用符号L2来表示。该非透明配置还用于对互联网的接入中。
L2R层将从应用到达的待传送数据定位在L2R帧中,再传递到RLP层以便进一步传送。在GSM系统中,RLP层支持若干数据速率,即实际上,几个不同的信道编码。为了实现不同的数据速率,RLP层具有可用的两个具有不同长度的RLP帧,在这些帧中定位待传送数据:一个为240比特,另一个为576比特。如果需要,用于数据传输连接中的RLP帧必须能够在数据传输期间被变成具有另一长度的帧,因而必须再同步发射机RLP和接收机RLP。
对于RLP协议,定义了三个不同的版本:版本0、版本1和版本2。GSM系统利用了所有的三个版本,而UMTS系统仅利用了版本2。由L2R层给予RLP层的待传送数据分组可以包括:用户数据、填充数据和状态信息,其中状态信息包括定义数据传输状态的信息。由L2R层给予RLP层的数据分组的长度取决于每个特定情况中使用的信道编码。状态信息例如能够包含:准备好接收和发送数据(DTR,Data TerminalReady数据终端准备好)的终端设备的信息;被检测的数据传输的载波或者现存的数据传输连接(DCD,数据载波检测);或者流控制信息,借助流控制信息,例如在接收机缓存器变满的情况下控制对方的数据传输。
移动站MS和/或与其连接的数据终端设备MT使用形成用户数据UD的数据应用,该用户数据被添加到定义数据连接和上述L2R特定数据的PPP(点对点协议)报头上。如此形成的数据又被安排在RLP帧中,其长度可以是上述240比特或者是576比特。240比特的RLP帧包括:一个16比特报头,一个200比特用户数据字段,和检测传送路径上差错的24比特帧检验序列FCS。这样一个240比特RLP帧被用于版本0和版本1,如果在帧中使用不编号的协议控制信息(U帧),该240比特RLP帧也可以使用版本2。另一方面,如果在版本2的RLP帧中发送控制信息(S帧)或者附加到用户信息(1+S帧)上的控制信息,则相应的字段长度是24+192+24比特。所以,576比特RLP帧的报头可以在16比特至24比特间变化,因而用户数据字段的长度是536或者528比特。帧检验序列FCS的长度总是24比特。
被安排在240比特RLP帧中的数据传输速率或者是4.8kbit/s或者是9.6kbit/s。576比特RLP帧将14.4kbit/s用作传送速率。对数据执行上述的速率适配RA是这样实现的:经过从移动站MS/MT到基站收发信机站BTS形成的无线接口的数据传输总是根据GSM规约出现在22.8kbit/s速率的一个业务信道中。
在GSM系统的HSCSD概念中,高速率数据信号被划分成诸多分离的数据流,它们经由无线接口的N个子信道(N个业务信道帧)传递。当数据流已经被划分时,它们在诸多子信道上传递,好似它们彼此独立,直至它们在IWF和MS中合并。然而,在逻辑上,这些N个子业务信号是同一HSCSD连接的部分,即它们形成HSCSD业务信道。数据流的分与合在由此对所有子信道共用的版本2的RLP中执行。在共用RLP下面,在MS/TAF与MSC/IWF之间,对于每个子信道(如用于一个子信道的图2所示)执行相同速率适配RA1’-RAA-RA2。因而,HSCSD业务信道使用用于不同子信道的一个共用RLP,尽管在一个单一子信道上,数据速率可能是至少43.2kbit/s以及总数据速率是64kbit/s。
因此,业务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所用的不同编码和HSCSD子信道的数量,至少在4.8、9.6、14.4、28.8以及43.2kbit/s之间变化.所用的该信道编码和RLP帧必须能够在数据传输期间变成另一个.这样,发射机RLP和接收机RLP需要被再同步.
在RLP协议的版本0和版本1中,L2R层的状态信息在每个RLP帧中发送,这不能达到数据传输的最佳效率。在L2R层的版本2中,仅仅当状态已经在L2R层上变化时,才在RLP帧中发送状态信息。在根据RLP协议的版本2的数据传输中,在数据传输中可能存在一种问题状态:几乎在终端所发送的状态更新后的同时,网络试图改变所用的信道编码。因而一种情况出现:几乎在终端发送的状态变更后的同时,一个再变换请求从网络到达,请求重传安排到另一个帧长中的状态变更之前发送的RLP帧。因而一种情况发生:终端已经发送了新状态信息,但是此后网络请求重传包括旧状态信息的RLP帧。如果终端的状态此后不改变,因此,如果终端不发送状态信息,则终端的错误状态信息保持在网络中,这样在状态被再次变更之前,通常将造成数据传输的中断。
下面参照图3说明这样一种有问题情况。图3表示终端的L2R层与基站收发信机站的L2R层之间的数据传输。首先,数据传输在两个方向上出现:终端发送仅包括用户数据的数据分组给网络(300),所述分组的序号是M1;和网络发送仅包括用户数据的数据分组给终端(302),所述数据分组的序号是N1。举例来说,通常当接收机缓存器变满时,终端检测激活L2R层的流控制的需要,并且发送数据分组(304,序号M2),该数据分组不仅包括用户数据而且还包括状态更新,该状态更新表示必须激活流控制。网络对其作出反应并停止向终端传送L2R层的数据分组(306)。终端继续发送用户数据分组(308,序号M3)。在某一时间之后,终端发送不仅包括用户数据而且还包括状态更新的数据分组(310,序号Mn),该状态更新表示可以激活L2R流控制。然而,正好在此之后,网络检测到再变换信道编码的需要(312),这导致基站收发信机站向终端发送具有不同长度的RLP帧,与此前发送的帧相比,该帧还包括有关基站收发信机站最后接收的帧的序号的信息。在确定之后,终端开始从传输缓存器重新传送基站收发信机站未收到的这些帧,将这些帧中的数据安排成一个新帧长。基站收发信机站通常不接收流控制的去激活消息,而仅在以一个新帧长安排的数据中接收它,该去激活消息经过一个可观的延迟到达基站收发信机站。在该延迟期间,从网络的观点看,所述的流控制已经被重新激活,并且不允许网络向终端发送L2R分组,尽管终端在更早的时候已经试图去激活流控制。一个相应的问题出现在相反情况中:终端试图发送流控制的激活消息,但网络经过一个可观的延迟才收到它。因此,该问题特别难,因为终端试图避免网络发送数据分组,但是由于延迟,网络没有及时收到状态变更,并且在最坏情况下,网络有发送几个数据分组的时间。
在上述情况下,终端发起的流控制激活被用作状态更新的例子。然而,相应的问题可能出现在任何其它状态更新中,比如出现在DTR或者DCD消息的传送中,或者出现在由基站收发信站激活的流控制中。如果发送的状态更新涉及数据载波检测,即DCD消息,则该问题特别困难。因此,DCD状态更新中的延迟太长,可能导致整个数据传输终止。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避免该问题情况,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每当作为信道编码变化结果的RLP帧的长度变化出现在RLP层上时,就发送L 2R层的状态信息。这样,每当RLP帧的长度变化时,优先传送L2R层上的状态信息,而不论状态是否已经变化。这样,总能使终端和网络得到对每个特定状态的更新。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借助图4的信令图来说明,图4以一种简化方式表示作为信道编码变化结果的在RLP层上的RLP帧长的变化,即所谓的再变换处理.在图4的初始状态中,在240比特的RLP帧中传递数据.信道编码的变化是从网络侧开始的,因此网络向终端传送仅包含控制信息的576-比特帧(S帧)(400).终端检测帧长已改变,并且利用REMAP_命令帧对此进行响应(402),该命令帧包括终端下次期待的序号.网络还利用REMAP_响应帧对此进行响应(404),该响应帧也包括网络下次期待的序号.此后,双方(即终端和网络)都开始重新发送在对方已被通知为最后收到的RLP帧之后发送的RLP帧数据.该处理以相同方式在RLP/L2R单元中操作,但是在下面的说明中,仅仅从终端一侧对其进行说明.
将通知为由对方最后接收的RLP帧之后发送的240比特RLP帧复制到L2R层上(406),拆开该帧中的数据并装入一个特定再变换缓存器中(408)。此后,总是在RLP层能够传送帧时,将缓存器中的数据安排到576比特RLP帧的用户数据字段中(410,再变换)。然后可以将L2R层的信令附加到这些576比特RLP帧上,由此优先将L2R层的状态信息附加到发送给网络的第一576比特RLP帧上(412),而不论状态信息何时变化。此时,网络立即得知终端的L2R状态。在一个相应方式中,网络向终端提供网络的L2R状态的信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然而,应当注意到RLP帧中传递的数据可以包括数据传输的结束和中断BREAK以及指示中断确认的BREAK_ACK消息,并且总是在最初定位它们的同一点上发送这些消息。
因此,本发明的方法优选确认终端和网络总是接收彼此的L2R状态的更新信息,这改善了数据传输和协议结构的效率。此外,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优选确认将没有上述的有问题的情况,即对方将具有过时的L2R状态信息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L2R层被安排为以启动再变换处理的方式解释从RLP传输存储器向L2R层传送的第一240比特RLP帧。因此,这向L2R层指示:在再变换处理之后,必须将L2R状态信息附加到第一576比特RLP帧上。这样,容易确认每当结合再变换处理将RLp帧汇集在再变换缓存器中时,待发送到对方的具有新长度的第一RLP帧包含L2R状态信息。应当注意到,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将再变换处理描述为从240比特帧到576比特帧的帧长变化,但是本发明的处理也可以反过来实现,即从576比特帧到240比特帧变化。
如果所用的信道编码再次非常快速地变化,以致在整个再变换缓存器在先前再变换处理中被清零之前,必须启动新的再变换处理,则以不丢失缓存器中先前存储的RLP帧的方式在再变换缓存器中存储RLP帧是有问题的。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从结尾开始,即以与RLP传输存储器的相反顺序,将定义为待重传的RLP帧从RLP传输存储器拆开到再变换缓存器中。这些RLP帧中的数据因而在L2R层上被拆开,并从最后的自由存储位置开始被存储在再变换缓存器中。这样,即使信道编码在一个短持续时间内变化了几次,也能够确保将不丢失打算从再变换缓存器发送的数据。此后,每当RLP层可以发送帧时,从第一存储的存储器位置开始,L2R层拆开再变换缓存器中的数据,并且将其安排到利用信道编码定义的RLP帧中。在L2R层上,只要具有存储的待发送的数据,就持续从再变换缓存器进行发送,此后从普通L2R层数据缓存器中持续发送数据,包括发送从应用层到达的用户数据。此后。当定义从RLP传输存储器重传的RLP帧已经被拆开到L2R层再变换缓存器中时,RLP层最好不需要知道待传送的数据是否从再变换缓存器或从普通数据缓存器馈入到RLP帧中。
采用该实施例,能够更好地确定在数据传输期间信道编码的变化能够被执行,而不论在信道编码的前次变化之后,执行下次变化有多快.此外,用于将数据拆开到再变换缓存器中的装置(最好是软件)可以采用一种较简单方式来实现.
在下面的说明中,参照图5更详细地说明该实施例。为了说明该实施例,图5情况下的数据传输仅仅出现在上行链路方向(即从终端到网络)。首先,终端发送240比特RLP帧(500,504,508),包括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I+S帧)以及其序号对应地是1、2和3。与此同时,在RLP传输存储器中存储这些帧,如此图所示。终端向终端发送仅包括控制信息(S帧)的240比特RLP帧(502,506)。此外,在第三发送的RLP帧之后,终端接收仅包括控制信息(S帧)的576比特RLP帧(510),该帧由此启动再变换处理。终端向网络发送576比特REMAP_命令消息(512),网络利用REMAP_响应消息对此进行响应(514),该响应消息包括终端必须重传先前在576比特RLP帧中发送的三个RLP帧中包含的信息的限定。
终端的RLP帧是这样启动所述三个RLP帧从传输存储器向L2R层的传送的:首先,传送最后发送的RLP帧(NS=3),L2R层对包含在此传送的帧中的数据解码并将数据存储到再变换缓存器的最后存储位置中(516);此后,传送第二最后发送的RLP帧(NS=2),将该帧中的数据存储到再变换缓存器中最后的自由存储位置,在此情况下是第二最后存储位置(518)。最后,传送第一发送的RLP帧(NS=1),将该帧中的数据又存储到再变换缓存器中最后的自由存储位置,在此情况下是第三最后存储位置(520)。接下来,L2R层将来自再变换缓存器的数据安排到576比特RLP帧中,根据上的描述将L2R状态信息附加到其上,并且将该RLP帧发送给网络(522)。接着,终端从网络接收仅包含控制信息(S帧)的240比特RLP帧(524),该帧随后开始新的再变换处理。终端向网络发送240比特REMAP_命令消息(526),网络利用REMAP_响应消息对此进行响应(528),该响应消息包括终端必须在240比特RLP帧中重传包含在576比特RLP帧中的信息的限定。
在以前发送的576比特RLP帧中没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先前存储在再变换缓存器中的数据,所以最后的存储位置仍含有未被重传的数据(530)。终端的RLP层将所述的576比特RLP帧从传输存储器传递到L2R层,L2R层对包含在该帧中的数据解码并将该数据存储到再变换缓存器的最后自由存储位置,其中所述数据不存储在以前存储的缓存器数据上(532)。此后,L2R层开始将数据从再变换缓存器安排到240比特帧中,L2R状态信息被附加到第一帧上,并且被利用RLP帧发送给终端(534)。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因此,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例,而是可以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变化。

Claims (11)

1.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更新包含在数据传输中的状态信息的方法,包括用于实现所述数据传输的无线电链路协议和链路协议,对于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定义至少两个具有固定长度的不同帧,所述链路协议安排来发送定义数据传输的状态信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帧之间在无线电链路协议层上在数据传输期间启动再变换;
向链路协议层指示所述再变换的启动;和
在所述再变换之后第一发送的无线电链路协议帧中发送有关所述链路协议的当前状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作为再变换的对象的无线电链路协议帧从传输缓存器发送到链路协议层;和
在链路协议层上将所述帧中包含的数据拆开到再变换缓存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从所述再变换缓存器中发送的第一帧,将所述再变换的启动指示给链路协议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与所述传输缓存器中存储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帧的相反顺序,将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帧从无线电链路协议层的传输缓存器发送到链路协议层;和
自最后的自由存储位置开始,在链路协议层上将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帧中的数据存储在再变换缓存器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再变换缓存器中的数据安排到在所述再变换之后使用的无线电链路协议帧中;和
在发送所述再变换缓存器的数据之后,在链路协议层上继续传输存储器中的数据传输。
6.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站和基站收发信机站,所述移动站和基站收发信机站被安排为在数据传输中使用无线电链路协议和链路协议,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固定长度的不同帧,所述移动站和基站收发信机站均包括链路协议层,以利用所述链路协议发送定义数据传输的状态信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站和基站收发信机站均包括无线电链路协议层,用于在所述移动站与基站收发信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期间,启动所述不同帧之间的再变换过程,其中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安排来向所述链路协议层指示所述再变换的启动;和
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安排来在所述再变换之后第一发送的无线电链路协议帧中发送有关所述链路协议的当前状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站和基站收发信机站均包括:
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的传输缓存器,其中作为所述再变换的对象的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帧被安排从所述传输缓存器发送给所述链路协议层;和
所述链路协议层上的再变换缓存器,其中使所述帧中的数据拆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安排来利用从所述传输缓存器第一发送的帧将所述再变换的启动指示给所述链路协议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安排来以与传输缓存器中存储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帧的相反顺序,将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帧从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的传输缓存器发送到所述链路协议层;和
所述链路协议层安排来自最后的自由存储位置开始,将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帧中的数据存储在所述再变换缓存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路协议层安排来使所述再变换缓存器中的数据适用于在所述再变换之后使用的无线电链路协议帧;和
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安排来在已发送所述再变换缓存器的数据之后继续源自所述链路协议层上传输存储器的数据传输。
1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设备,所述设备被安排为在数据传输中使用无线电链路协议和链路协议,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包括定义至少两个具有固定长度的不同帧,所述设备包括链路协议层,以使用所述链路协议发送定义数据传输的状态信息,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包括:
无线电链路协议层,用于在所述数据传输期间启动所述不同帧之间的再变换过程,其中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安排来向所述链路协议层指示所述再变换的启动;和
所述无线电链路协议层安排在所述再变换之后从所述设备第一发送的无线电链路协议帧中发送有关所述链路协议的当前状态信息。
CN028164733A 2001-08-23 2002-08-22 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及更新在数据传输中的状态信息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5457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011699A FI112141B (fi) 2001-08-23 2001-08-23 Ei-transparentti datasiirto matkaviestinverkossa
FI20011699 2001-08-23
PCT/FI2002/000689 WO2003019898A1 (en) 2001-08-23 2002-08-22 Non-transparent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5791A CN1545791A (zh) 2004-11-10
CN1545791B true CN1545791B (zh) 2010-05-05

Family

ID=8561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81647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545791B (zh) 2001-08-23 2002-08-22 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及更新在数据传输中的状态信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7609715B2 (zh)
EP (2) EP1419635B1 (zh)
JP (1) JP4188829B2 (zh)
KR (1) KR100611176B1 (zh)
CN (1) CN1545791B (zh)
AT (2) ATE454774T1 (zh)
BR (1) BRPI0212109B1 (zh)
CA (1) CA2456353C (zh)
DE (2) DE60215953T2 (zh)
ES (1) ES2274988T3 (zh)
FI (1) FI112141B (zh)
HK (1) HK1069267A1 (zh)
WO (1) WO20030198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88713B2 (en) * 2005-01-31 2016-03-1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changing modes of a reliable transport protocol
US8306035B2 (en) * 2006-01-23 2012-11-06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Communication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for
US8737313B2 (en) * 2006-08-07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time segments for asynchron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416762B2 (en) * 2006-08-07 2013-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ssage exchange scheme for asynchron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310996B2 (en) * 2006-08-07 2012-1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ditional scheduling for asynchron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008002B2 (en) * 2006-08-07 2015-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ditional requests for asynchron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340027B2 (en) * 2006-08-07 2012-1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nitor period for asynchron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577673B (zh) * 2008-05-09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控处理方法
CN101345709B (zh) * 2008-08-18 2012-0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透明数据业务切换的实现方法及一种td-scdma终端
US8565197B2 (en) * 2010-08-24 2013-10-22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data transfer in dynamic timeslot reduc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0545A (en) * 1995-05-09 1999-07-06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Non-transparent data transmission in a digital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WO1999063703A2 (en) * 1998-06-03 1999-12-09 Nokia Networks Oy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6118834A (en) * 1995-12-11 2000-09-12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Rate adaptation in a non-uniform non-transparent data channel
WO2000074344A1 (en) * 1999-05-27 2000-12-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variable-length data according to a radio link protoco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7364B (fi) 1998-05-11 2001-07-13 Nokia Networks Oy Ei-transparentti datasiirto matkaviestinverkossa
JP3595690B2 (ja) * 1998-08-06 2004-12-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固定長データ処理装置
US6985470B1 (en) 1998-08-10 2006-01-10 Nokia Networks Oy Data transmiss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FI982854A (fi) 1998-12-31 2000-07-01 Nokia Networks Oy Datasiirto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US6286076B1 (en) * 1999-01-05 2001-09-04 Sun Microsystems, Inc. High speed memory-based buffer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of
ATE288640T1 (de) * 1999-10-11 2005-02-15 Nokia Corp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ynchronisierung in einem kommunikationssystem
SE519221C2 (sv) 1999-12-17 2003-02-0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Icke-transparent kommunikation där bara dataramar som detekterats som korrekta skickas vidare av basstationen
US6414938B1 (en) 2000-02-14 2002-07-0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transmitting data packet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variable data rat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0545A (en) * 1995-05-09 1999-07-06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Non-transparent data transmission in a digital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118834A (en) * 1995-12-11 2000-09-12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Rate adaptation in a non-uniform non-transparent data channel
WO1999063703A2 (en) * 1998-06-03 1999-12-09 Nokia Networks Oy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0074344A1 (en) * 1999-05-27 2000-12-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variable-length data according to a radio link protoco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501480A (ja) 2005-01-13
HK1069267A1 (en) 2005-05-13
US20030039269A1 (en) 2003-02-27
DE60235052D1 (de) 2010-02-25
FI20011699A0 (fi) 2001-08-23
ATE454774T1 (de) 2010-01-15
FI112141B (fi) 2003-10-31
ATE345005T1 (de) 2006-11-15
EP1744504A1 (en) 2007-01-17
KR20040027915A (ko) 2004-04-01
KR100611176B1 (ko) 2006-08-09
US7609715B2 (en) 2009-10-27
DE60215953D1 (de) 2006-12-21
BR0212109A (pt) 2004-08-24
FI20011699A (fi) 2003-02-24
ES2274988T3 (es) 2007-06-01
JP4188829B2 (ja) 2008-12-03
EP1419635B1 (en) 2006-11-08
WO2003019898A1 (en) 2003-03-06
CN1545791A (zh) 2004-11-10
CA2456353A1 (en) 2003-03-06
EP1744504B1 (en) 2010-01-06
BRPI0212109B1 (pt) 2016-03-01
CA2456353C (en) 2009-11-03
DE60215953T2 (de) 2007-04-05
EP1419635A1 (en) 2004-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86C (zh) 多信道高速数据传送
EP2259498B1 (en) Dual mode subscriber unit for short range, high rate and long range, lower rate data communications
CN101385375B (zh) 用于为切换而配置链路层实体的技术
CN101099335B (zh) 发送/接收用于增强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数据信道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171428C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安全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US6795435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transmission flows
US6865163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s with payload unit number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03053B1 (ko) 광대역 무선접속 통신망에서 멀티홉시스템을 위한자동반복요청 장치 및 방법
US6763491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voiding unnecessary retransmissions associated with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query schemes in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5122441A1 (e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having processing time information
CN101998547B (zh) 数据前转方法、基站和中继站
WO1999059364A2 (en) Handover and interworking in radio system
SE519221C2 (sv) Icke-transparent kommunikation där bara dataramar som detekterats som korrekta skickas vidare av basstationen
US6674741B1 (en) High speed data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545791B (zh) 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及更新在数据传输中的状态信息的方法
JP4636232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ケット転送方法およびその通信システム
US6278696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reer et al. Wide area network standards
CN1204429A (zh) 同步数据传输方法与配置
MXPA06007429A (e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having processing time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926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6926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OKIA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KIA OYJ

Effective date: 201011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ESPOO, FINLAND TO: 100176 NO.5, EAST RING MIDDLE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115

Address after: 100176 No. 5 East Ring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NOKIA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Oyj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OKIA 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KIA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4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416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Oyj

Address before: 100176 No. 5 East Ring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before: NOKIA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11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Oyj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