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43239A - 无线基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43239A
CN1543239A CNA2004100459964A CN200410045996A CN1543239A CN 1543239 A CN1543239 A CN 1543239A CN A2004100459964 A CNA2004100459964 A CN A2004100459964A CN 200410045996 A CN200410045996 A CN 200410045996A CN 1543239 A CN1543239 A CN 1543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ireless terminal
terminal device
identifier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459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0560C (zh
Inventor
大和克已
坂本岳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43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3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05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056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10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 H04L61/106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across networks, e.g. mapping telephone numbers to data network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46Resolving address allocation conflicts; Testing of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22Layer-2 addresses, e.g.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基站装置。在无线基站,将无歧义地确定上述无线终端装置的第1标识符,和在无线通信时用来识别上述无线终端装置而使用的以和上述无线终端装置设定连接为契机临时分配的第2标识符的对应关系,保存于存储单元中。于是,在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根据包含在接收到的该连接设定要求中的无歧义地确定上述无线终端装置的上述第1标识符,参照上述存储单元,判断在上述存储单元中是否保存有该第1标识符和为此临时分配的上述第2标识符的对应关系。于是,在判断在上述存储单元中保存有上述对应关系时,与无歧义地确定提出要求的上述无线终端装置的上述第1标识符对应保存于现在的上述存储单元中的上述第2标识符,可以继续使用于识别该无线终端装置。

Description

无线基站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02143510.3,申请日为2002年9月26日的发明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参见
本申请系根据并且要求享有其优先权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01-295110,申请日期2000年9月26日,此处援引其整个内容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来在无线终端装置之间进行分组通信的无线基站及其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称为HYPERLAN Type 2(High Performance Radio Local AreaNetwork Type 2(高性能无线局域网类型2))的标准中,在Data LinkControl Layer(以下称其为DLC层(数据链路控制层))的一部分的RadioLink Control Sublayer(以下称其为RLC子层(无线链路控制子层)中,控制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装置之间的连接的设定和释放。在DLC层中,为识别连接,使用无歧义地确定连接的标识符。此标识符称为mac-id(传输媒体发问标识)。在设定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装置之间的连接时,无线基站的RLC子层为其连接分配mac-id。
另外,在HYPERLAN Type 2中,在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装置之间进行分组通信之际,DLC层的高层Convergence Layer(以下称其为CL(会聚层)),将发送对象分组变换为无线线路上使用的分组格式,并将该经过变换的分组提交给DLC层。此时,在CL中,为了可以确定收容该分组的连接,将分配给该连接的mac-id赋予该分组。因此,在CL中,将作为发送对象的分组的目的地址和mac-id对应起来。
下面,以从无线基站到无线终端装置发送以太网(TM)帧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另外,为了和以太网帧区别,将由DLC层取出的分组称为DLC分组。
在对从无线终端装置到无线基站有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在无线基站的RLC子层中,决定分配给该无线终端装置的mac-id,并将分配的该mac-id通知该无线终端装置。另外,在无线基站中,在连接设定要求时,将从该无线终端装置通知的该无线终端装置的MAC地址(传输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分配给该无线终端装置的mac-id通知CL,而CL保存该MAC地址和该mac-id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MAC地址是由IEEE802标准规定的48位(比特)地址。在无线基站中,因为CL管理此对应关系,在DLC层中,不会意识到无线终端装置的MAC地址,只要参照无线终端装置的mac-id就可以进行DLC分组的收发处理。
在要求释放从无线终端装置到无线基站的连接的场合,在无线基站的RLC子层中,释放分配给无线终端装置的mac-id,在停止利用该释放的mac-id的通信的同时,清除CL保存的该mac-id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但是,在无线通信中,有时会出现由于无线线路品质的劣化及无线终端装置移动到无线基站范围外等原因而造成的在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突然无法进行的情况。于是,研究了下面的在RLC子层上的处理过程。
首先,为了可以判断在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是否可以继续,无线终端装置,周期地向无线基站发送用来将内容为本装置处于可以通信状态的通知进行发送的控制信息RLC_MT_ALIVE消息。在无线基站,如接收到此RLC_MT_ALIVE消息,了解到可以和发送该消息的无线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就向该无线终端装置发送表示对该消息的应答的控制信息RLC_MT_ALIVE_ACK消息。接收此RLC_MT_ALIVE_ACK消息的无线终端装置,由于接收到对本装置发送的RLC_MT_ALIVE消息的应答,了解到可以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
另一方面,无线终端装置,在从发送RLC_MT_ALIVE消息时刻起经过一定时间还没有对本装置发送的RLC_MT_ALIVE消息的应答RLC_MT_ALIVE_ACK消息到来的场合,就了解到与该无线基站不能通信。于是,什么都不向无线基站通知,就在对与该无线基站之间的连接进行释放处理的同时,将分配给本装置的mac-id释放。
另外,无线基站,在从上一次接收时刻起经过一定时间后也没收到周期地从无线终端装置发送的RLC_MT_ALIVE消息的场合,就向该无线终端装置发送要求其发送RLC_MT_ALIVE消息的控制信息RLC_MT_ALIVE_REQUEST消息。于是,无线基站,在未收到从该无线终端装置发出的表示对该RLC_MT_ALIVE_REQUEST消息的应答的控制信息RLC_MT_ALIVE_REQUEST_ACK消息之际开始,认识到该无线终端装置已经释放连接,就在对该无线终端装置进行连接的释放处理的同时,释放分配给无线终端装置的mac-id。
也有在无线终端装置释放mac-id之前接收到上述RLC_MT_ALIVE_REQUEST消息的场合,进行,比如,如下的过程,不释放mac-id而将其保留的时候。首先,无线终端装置,发送RLC_MT_ALIVE_REQUEST_ACK消息,无线基站  接收此RLC_MT_ALIVE_REQUEST_ACK消息。之后,无线终端装置,发送RLC_MT_ALIVE消息,无线基站接收此RLC_MT_ALIVE消息。接收到此RLC_MT_ALIVE消息的无线基站,发送RLC_MT_ALIVE_ACK消息,无线终端装置接收此RLC_MT_ALIVE_ACK消息。
另外,上述的连接设定时及释放时的动作,称为HiSWANa(HighSpee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type a(高速无线访问网络类型a)),与按照电波产业界的标准规格ARIB STD-T70进行通信的场合一样。
如上所述,在无线终端装置,由于RLC_MT_ALIVE_ACK消息未到达,不通知无线基站,释放和该无线基站之间的连接及mac-id之际,一直到该无线基站释放该连接及该mac-id为止,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就是说,一直到经过该时间为止,在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装置之间关于该mac-id产生矛盾。这一矛盾造成以下的问题。
由于上述的RLC_MT_ALIVE_ACK消息未到达而不通知无线基站进行释放连接处理的无线终端装置,在对无线基站进行重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无线基站的RLC子层,由于不管理该无线终端装置的MAC地址,不能判断该连接设定要求是否是从已经分配mac-id的无线终端装置到达的。于是,RLC子层,对该连接进行应答,对已经分配mac-id的该无线终端装置又重复分配另一个mac-id,如将分配的该另一个mac-id通知CL,则由于在CL中已经保存该无线终端装置的MAC地址和mac-id的对应关系,对该无线终端装置就产生矛盾。不过,在HYPERLAN Type 2中对该问题也未给出解决方法。
另外,这种问题,在依照ARIB STD-T70进行通信的场合也同样会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系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在无线基站中,伴随释放与无线终端装置的连接而产生的关于分配给无线终端装置的临时识别信息的矛盾的无线基站及其计算机、程序及产品。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基站装置,与在不进行通知的情况下单方面地释放连接的多个无线终端装置之间设定连接而进行分组通信,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存储单元,将无歧义地确定上述无线终端装置的第1标识符和按照契机分配与上述无线中断装置之间的连接设定的第2标识符的对应关系进行保存;变换处理单元,在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从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上述对应关系,变换该连接设定要求中所包含的第1标识符和与其对应被分配的第2标识符;标识符管理单元,在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如果上述存储单元中保存有上述对应关系,将现在保存于上述存储单元中的与该无线终端装置对应的上述第2标识符作为该无线终端装置的标识符;发送接收单元,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之间通过与上述第2标识符对应的连接进行通信。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基站装置,与在不进行通知的情况下单方面地释放连接的多个无线终端装置之间设定连接而进行分组通信,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存储单元,将无歧义地确定上述无线终端装置的第1标识符和按照契机分配与上述无线中断装置之间的连接设定的第2标识符的对应关系进行保存;变换处理单元,在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从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上述对应关系,变换该连接设定要求或者其后接收的规定的消息中所包含的第1标识符和相对于它被分配的上述第2标识符;标识符管理单元,在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如果上述存储单元中保存有上述对应关系,将现在保存于上述存储单元中的与该无线终端装置对应的上述第2标识符分配别的新的第2标识符;发送接收单元,释放对应于上述第2标识符的连接,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之间设定对应于该新的第2标识符的连接,通过该连接进行通信。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基站装置,与在不进行通知的情况下单方面地释放连接的多个无线终端装置之间设定连接而进行分组通信,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存储单元,将无歧义地确定上述无线终端装置的第1标识符和按照契机分配与上述无线中断装置之间的连接设定的第2标识符的对应关系进行保存;变换处理单元,在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从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上述对应关系,变换该连接设定要求或者其后接收的规定的消息中所包含的第1标识符和相对于它被分配的上述第2标识符;发送接收单元,如果上述存储单元中保存有上述对应关系,中止基于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之间的连接的设定。
在第1方面的无线基站,将无歧义地确定上述无线终端装置的第1标识符,和在无线通信时,用来识别上述无线终端装置而使用的以和上述无线终端装置设定连接为条件临时分配的第2标识符的对应关系,保存于存储单元中。于是,在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根据包含在接收到的该连接设定要求中的无歧义地确定上述无线终端装置的上述第1标识符,参照上述存储单元,判断在上述存储单元中是否保存有该第1标识符和为此临时分配的上述第2标识符的对应关系。于是,在判断在上述存储单元中保存有上述对应关系时,与无歧义地确定提出要求的上述无线终端装置的上述第1标识符对应地保存于现在的上述存储单元中的上述第2标识符,可以继续使用于识别该无线终端装置。
在第2方面的无线基站,将无歧义地确定上述无线终端装置的第1标识符,和在无线通信时,用来识别上述无线终端装置而使用的以和上述无线终端装置设定连接为条件临时分配的第2标识符的对应关系,保存于存储单元中。于是,在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在对该无线终端装置新分配上述第2标识符并且使用的同时,根据包含在接收到的该连接设定要求中或其后接收到的规定消息中的无歧义地确定上述无线终端装置的上述第1标识符,参照上述存储单元,判断在上述存储单元中是否保存有该第1标识符和为此临时分配的上述第2标识符的对应关系。于是,在判断在上述存储单元中保存有上述对应关系的场合,与无歧义地确定提出要求的上述无线终端装置的上述第1标识符对应保存于现在的上述存储单元中的上述第2标识符,由该新分配的第2标识符更新,并且,进行目的为释放该更新前的第2标识符的处理。
在第3方面的无线基站,将无歧义地确定上述无线终端装置的第1标识符,和在无线通信时用来识别上述无线终端装置而使用的以和上述无线终端装置设定连接为条件临时分配的第2标识符的对应关系,保存于存储单元中。在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根据包含在接收到的该连接设定要求中或其后接收的规定的消息中的无歧义地确定上述无线终端装置的上述第1标识符,参照上述存储单元,判断在上述存储单元中是否保存有该第1标识符和为此临时分配的上述第2标识符的对应关系。于是,在判断在上述存储单元中保存有上述对应关系的场合,向提出要求的上述无线终端装置,通知内容为需要中止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连接设定过程,并中止该连接设定要求的连接设定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包含无线基站及无线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示图。
图2为示出同一实施例的无线基站的构成例的示图。
图3为示出同一实施例的无线终端装置的构成例的示图。
图4为用来说明在确立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装置之间的连接时的MAC地址和mac-id的对应例的示图。
图5为用来说明在无线终端装置不通知无线基站而释放连接时的MAC地址和mac-id的对应例的示图。
图6为示出同一实施例的连接设定时的次序的第1例的示图。
图7为示出同一实施例的无线基站的mac-id分配处理的步骤的第1例的示图。
图8为示出同一实施例的连接设定时的次序的第2例的示图。
图9为示出同一实施例的无线基站的mac-id分配处理的步骤的第2例的示图。
图10为示出同一实施例的连接设定时的次序的第3例的示图。
图11为示出同一实施例的无线基站的mac-id分配处理的步骤的第3例的示图。
图12为示出构成同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及无线终端装置的协议栈的概要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予以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基于HYPERLAN Type 2的无线基站及无线终端装置为例进行说明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从无线基站向无线终端装置发送以太网帧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的。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包含无线基站及无线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示图。如图1所示,无线基站1,可经无线链路与多个无线终端装置3进行通信。
图1是本通信系统的一种应用形态。就是说,是以无线基站1与规定的网络6相连接,无线终端装置3经规定的网络6、无线基站1、无线链路可与通信对象装置(比如站点服务器)7通信的网络系统为例。此处,规定的网络6,比如,是因特网、通信提供者内联网等。另外,通信对象装置7,比如,是Web服务器等。
另外,在图1中,只示出一个无线基站1,但无线基站1存在多个也可以。在存在多个无线基站1的场合,各无线终端装置3,比如,与根据该无线终端装置3的现在位置选择的某一个无线基站1相连接。
另外,在图1中,无线终端装置3,示出的是,比如,可以与站点服务器等的通信对象装置7通信的形态,但也有代之以或加之以,无线终端装置3,可经一个或多个无线基站1(或经多个无线基站1及网络6)与其他无线终端装置通信的形态。
当然,本实施例的无线基站及包含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不限定于上述形态,可以有种种的应用形态。
在图12中,示出构成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及无线终端装置的协议栈的概要。在图12中的协议栈的构成中包含高层(Higher Layer)、CL、DLC层、物理层(以下称其为PHY Layer)4层。作为DLC层的一部分,存在RLC子层。
图2示出本实施例的无线基站的构成例。
本无线基站1的构成,基本上,具有与图12的协议栈相对应的处理单元。就是说,如图2所示,本无线基站1的构成包括高层处理单元11、CL处理单元12、DLC层处理单元13和物理层处理单元15。另外,在DLC层处理单元13内,存在RLC子层处理单元14,在RLC子层处理单元14内存在mac-id管理单元141。另外,在CL处理单元12内,存在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另外,在图2中,在无线基站1具有的构成中,将与协议栈对应的部分示于中心,无线基站1也可根据需要具有其他的功能及装置。
高层处理单元11,进行位于CL处理单元12高层的协议处理,在和CL处理单元12之间,进行以太网帧的数据的提交。CL处理单元12,进行将以太网帧变换为多个DLC分组的处理,以及反过来将多个DLC分组变换为以太网帧的处理,在和DLC层处理单元13之间,进行DLC分组的数据的提交。DLC层处理单元13,进行DLC分组及控制信息的收发处理。物理层处理单元15,进行与无线相关联的处理。
作为DLC层处理单元13的一部分,存在RLC子层处理单元14。RLC子层处理单元14,进行无线资源的管理。于是,进行对无歧义地识别连接用的标识符mac-id的管理。在图2中,在RLC子层处理单元14中,作为用来管理mac-id的功能,示出mac-id管理单元141。
另外,CL处理单元12,具有保存通信对象无线终端装置的MAC地址和mac-id的对应关系的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
图3示出本实施例的无线终端装置的构成例。
本无线终端装置3,与上述无线基站1同样,基本上,具有与图12的协议栈相对应的处理单元。就是说,如图3所示,本无线基站1的构成包括高层处理单元31、CL处理单元32、DLC层处理单元33和物理层处理单元35。另外,在DLC层处理单元33内,存在RLC子层处理单元34,在RLC子层处理单元34内存在mac-id管理单元341。这样,本无线终端装置3,从无线基站1向无线终端装置3的方向的通信,基本上,其构成与现有的构成一样也可以。另外,在图3中,在无线基站3具有的构成中,将与协议栈对应的部分示于中心,无线基站3也可根据需要具有其他的功能及装置。
另外,为了从无线基站1向无线终端装置3发送,在无线终端装置3中,也可不在CL处理单元32内设置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也可以设置和使用。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动作予以说明。
首先,在图4中示出在确立无线基站1和MAC地址为“A”的无线终端装置3之间的连接时的MAC地址和mac-id的对应例。
在此示例中,在无线基站1的mac-id管理单元141中,对和无线终端装置3的连接分配mac-id=x,于是,在无线基站1的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中,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地址“A”和mac-id“x”互相对应,以后,在无线基站1中,对于作为目的地址即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地址记载为“A”的以太网帧,赋予“x”作为mac-id。
此处,考虑无线基站1和无线终端装置3之间的通信成为不可能,在无线终端装置3中,不能从无线基站1接收作为对于其本身送出的RLC_MT_ALIVE消息的应答的RLC_MT_ALIVE_ACK消息的场合。在此场合,在无线终端装置3中,不通知无线基站1就进行连接的释放处理,如图5所示,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id管理单元341释放mac-id的值“x”。
另一方面,在处于图5所示的状态的场合,在无线基站1中,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向无线终端装置3发送要求其发送RLC_MT_ALIVE消息的RLC_MT_ALIVE_REQUEST消息,在未收到从无线终端装置3发出的对其的应答的RLC_MT_ALIVE_REQUEST_ACK消息时,无线基站1,就对无线终端装置3释放分配的mac-id“x”。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在无线基站1中,在进行上述mac-id释放处理之前,在从无线终端装置3接收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为了不在和无线终端装置3之间产生矛盾,在无线基站1中,比如,利用以下所示的方法,进行mac-id的分配处理。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无线基站1和3之间的操作顺序及无线基站1的mac-id的分配处理举例说明。
(第1例)
图6示出该实施例的连接设定时的第1例。另外,图7示出该实施例的无线基站1的mac-id分配处理的步骤的第1例。
在此第1例中,假设在从无线终端装置3发给无线基站1的连接设定要求消息中,包含该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地址。
在此方法中,无线基站1,在从无线终端装置3接收到连接设定要求消息的场合,不是直接进行mac-id的分配设定。而是首先,参照CL的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调查对于该发出要求的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地址,分配的mac-id是否已经存在(S11)。于是,如不存在(S12中的否),就新分配mac-id(S14),进行连接设定要求所需的过程。与此相对,如存在(S12中的是),就决定照原样使用该已经分配的mac-id(S13),进行连接设定要求所需的过程。
下面参照图6对本具体实施例予以说明。
首先,无线终端装置3,不通知无线基站1,对mac-id=“x”进行连接释放处理(S1)。
于是,如果在无线基站1未对mac-id=“x”进行连接释放处理的时刻,从无线终端装置3发送给无线基站1的连接设定要求到达(S2),在无线基站1的RLC子层处理单元14中,首先,对无线基站1的CL处理单元12,通知在接收到的连接设定要求内描述的该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地址(S3)。在无线基站1的CL处理单元12中,参照该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对该MAC地址调查mac-id的值是否已经分配。
此处,比如,在图5所示的状态的场合,mac-id=“x”尚未释放就分配了。因此,无线基站1的CL处理单元12,对无线基站1的RLC子层处理单元14,发送内容为mac-id=“x”已经分配的通知(S4)。
在接收到此通知的无线基站1的RLC子层处理单元14中,为了对该无线终端装置3分配mac-id=“x”,开始连接设定处理(S5,S6)。
在此场合,在无线基站1中,因为对mac-id=“x”的连接已经是设定状态(但是,由于作为通信对象的无线终端装置3释放了连接,在该状态中,实际上,不能利用本连接进行通信),如从无线终端装置3接收到关于连接设定处理的消息,就按照连接设定处理的步骤只生成应答消息,并将其向该无线终端装置3送出。
另一方面,如参照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进行调查的结果,对该MAC地址mac-id值未分配,就从CL处理单元12向RLC子层处理单元14通知这一点。在接收到此通知的RLC子层处理单元14中,就开始通常的连接设定处理。
(第2例)
图8示出该实施例的连接设定时的操作顺序的第2例。另外,图9示出该实施例的无线基站1的mac-id分配处理的步骤的第2例。
在此第2例中,在无线基站1,从无线终端装置3接收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对于该发出要求的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地址新分配mac-id,设定此次分配的mac-id。另一方面,参照CL的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调查该提出要求的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地址和从前的mac-id的对应关系是否存在(S31)。于是,如不存在(S32中的否),就将该提出要求的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地址与此次分配的mac-id的对应关系登录于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S34),进行连接设定要求所需的过程。与此相对,如存在(S32中的是),就在以此次分配的mac-id更新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的同时,释放从前的mac-id(S34),进行连接设定要求所需的过程。
下面参照图8对本具体实施例予以说明。
首先,无线终端装置3,不通知无线基站1,对mac-id=“x”进行连接释放处理(S21)。
于是,如果在无线基站1未对mac-id=“x”进行连接释放处理的时刻,从无线终端装置3发送给无线基站1的连接设定要求到达(S22),在无线基站1的RLC子层处理单元14中,首先,由该mac-id管理单元141决定分配给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id值。此处,假设分配的是mac-id=“y”。于是,利用mac-id=“y”和无线基站3进行连接设定处理(S23,S24)。
于是,如果在连接设定处理中,从无线终端装置3通知该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地址(S25),则无线基站1的RLC子层处理单元14,对CL处理单元12通知该MAC地址(S26)。在无线基站1的CL处理单元12中,对该MAC地址调查mac-id值是否已经分配。
此处,比如,在图5所示的状态的场合,mac-id=“x”尚未释放就分配了。因此,无线基站1的CL处理单元12,于是,就将对该MAC地址分配的mac-id值从从前的值“x”改变为此次新分配的mac-id之“y”并在对该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进行修正的同时,对无线基站1的RLC子层处理单元14指示释放对该MAC地址分配的从前的mac-id值“x”(S27)。
于是,在无线基站1的RLC子层处理单元14中,进行由无线基站1的CL处理单元12指示的mac-id=“x”的连接释放处理,其后,在和无线终端装置3之间,继续进行利用mac-id=“y”的连接设定处理(S28,S24)。
另一方面,如参照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进行调查的结果,对该MAC地址mac-id值未分配,就在无线基站1的CL处理单元12中,将该MAC地址与此次新分配的mac-id=“y”的对应关系登录于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的同时,不发出释放指示,给出Ack消息。于是,无线基站1的RLC子层处理单元14,在和无线终端装置3之间,继续进行利用mac-id=“y”的连接设定处理。
另外,在此方法中,也可以在来自无线终端装置3的连接设定要求消息中包含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地址。
(第3例)
图10示出该实施例的连接设定时的操作顺序的第3例。图11示出同一实施例的无线基站1的mac-id分配处理的步骤的第3例。
在此第3例中,在无线基站1,从无线终端装置3接收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不是直接进行mac-id的分配设定,首先,参照CL的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调查该提出要求的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地址和mac-id的对应关系(或该MAC地址)在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是否已经存在(S61)。于是,如不存在(S62中的否),就继续进行连接设定要求所需的过程。与此相对,如存在(S62中的是),就进行中止连接设定要求所需的过程(S63)。
下面参照图10对本具体实施例予以说明。
首先,无线终端装置3,不通知无线基站1,对mac-id=“x”进行连接释放处理(S41)。
于是,如果在无线基站1未对mac-id=“x”进行连接释放处理的时刻,从无线终端装置3发送给无线基站1的连接设定要求到达(S42),在无线基站1的RLC子层处理单元14中,开始和该无线终端装置3之间的连接设定处理(S43)。
于是,如果在连接设定处理中,从无线终端装置3通知该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地址(S44),则无线基站1的RLC子层处理单元14,对CL处理单元12通知该MAC地址(S45)。在CL处理单元12中,参照该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对该MAC地址调查mac-id的值是否已经分配。
此处,比如,在图5所示的状态的场合,在无线基站1中,对无线终端装置3尚保持mac-id值。因此,无线基站1的CL处理单元12,就判断对该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的新设定为不可,就向无线基站1的RLC子层处理单元14发送出错通知(S46)。接收到此出错通知的无线基站1的RLC子层处理单元14向无线终端装置3发送内容为中止连接设定处理的通知(S47,S48)。
另一方面,尽管连接设定要求~MAC地址通知(S49,S50,S51,S52)与上述相同,如参照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进行调查的结果,该提出要求的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地址和mac-id的对应关系在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中不存在的场合,就在无线基站1的CL处理单元12中,将该MAC地址登录于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向无线基站1的RLC子层处理单元14给出Ack消息(S53)。于是,无线基站1的RLC子层处理单元14,和无线终端装置3之间,继续进行连接设定处理(包含在RLC子层中的分配mac-id设定mac-id,在MAC地址/mac-id对应表中进行登录)(S54,S50)。
在图10的示例中,如无线终端装置3不通知无线基站1而进行连接释放处理,只要不从无线基站1的CL处理单元12保存的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将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地址和mac-id的对应关系的登录内容删除,就拒绝和无线终端装置3之间的连接设定处理。在此场合,由于作为对无线基站1周期进行的RLC_MT_ALIVE_REQUEST消息的发送的应答消息的RLC_MT_ALIVE_REQUEST_ACK消息未从无线终端装置3送出,无线基站1就开始和无线终端装置3之间的连接释放处理。与此同时,由于从无线基站1的MAC地址/mac-id对应表121删除关于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地址的信息,从此以后,就不拒绝无线终端装置3的连接设定要求,可以再度设定连接。
另外,在此方法中,在无线终端装置3的连接设定要求消息中也可以包含无线终端装置3的MAC地址。
另外,以上是以从无线基站向无线终端装置的数据通信是基于HYPERLAN Type 2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的,在此场合中,对于从无线终端装置向无线基站的数据通信也可以基于HYPERLAN Type 2的构成实施,另外,也可以实施基于与HYPERLAN Type 2不同的协议或通信方式的构成(比如,在从无线终端装置向无线基站的数据通信中利用PHS的构成等)。
另外,从无线基站向无线终端装置的数据通信,不仅是在基于HYPERLAN Type 2的场合,在基于发生与HYPERLAN Type 2同样的问题的其他协议,比如RIB STD-T70等,或通信方式的场合,利用与此前说明的同样的构成也可以解决问题。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形态,可以防止随着无线终端装置的连接释放而产生的在无线基站中的有关临时识别信息(比如mac-id)的矛盾。
附加的优点和改进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更广方面的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的具体实施例。所以,在不脱离后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内容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以实施各种改进。

Claims (15)

1.一种无线基站装置,与在不进行通知的情况下单方面地释放连接的多个无线终端装置之间设定连接而进行分组通信,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
存储单元,将无歧义地确定上述无线终端装置的第1标识符和按照契机分配与上述无线中断装置之间的连接设定的第2标识符的对应关系进行保存;
变换处理单元,在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从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上述对应关系,变换该连接设定要求中所包含的第1标识符和与其对应被分配的第2标识符;
标识符管理单元,在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如果上述存储单元中保存有上述对应关系,将现在保存于上述存储单元中的与该无线终端装置对应的上述第2标识符作为该无线终端装置的标识符;
发送接收单元,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之间通过与上述第2标识符对应的连接进行通信。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标识符管理单元,在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上述存储单元中未保存有上述对应关系时,对于确定该无线终端装置的上述第1标识符新分配上述第2标识符。
3.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送接收单元,在上述连接的设定中周期地发送第1要求消息,在各周期中,在发送第1要求消息之后在规定期间内未接收到应该在该规定期间内接收的与该第1要求消息相对应的第1应答消息的场合,释放该连接。
4.如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送接收单元,从处于上述连接的设定中的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未能接收到应该周期地接收的上述第1要求消息的场合,对该无线终端装置发送要求发送上述第1要求消息的第2要求消息,并且在发送该第2要求消息之后在规定期间内未接收到与应该在该规定期间内从该无线终端装置接收的该第2要求消息相对应的第2应答消息的场合,释放与该无线终端装置之间的连接。
5.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标识符是用作以太网帧的目的地址的对上述无线终端装置固定分配的MAC地址。
6.一种无线基站装置,与在不进行通知的情况下单方面地释放连接的多个无线终端装置之间设定连接而进行分组通信,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
存储单元,将无歧义地确定上述无线终端装置的第1标识符和按照契机分配与上述无线中断装置之间的连接设定的第2标识符的对应关系进行保存;
变换处理单元,在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从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上述对应关系,变换该连接设定要求或者其后接收的规定的消息中所包含的第1标识符和相对于它被分配的上述第2标识符;
标识符管理单元,在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如果上述存储单元中保存有上述对应关系,将现在保存于上述存储单元中的与该无线终端装置对应的上述第2标识符分配别的新的第2标识符;
发送接收单元,释放对应于上述第2标识符的连接,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之间设定对应于该新的第2标识符的连接,通过该连接进行通信。
7.如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标识符管理单元,在上述存储单元中未保存有上述对应关系时,将确定该无线终端装置的上述第1标识符和上述新分配的第2标识符的对应关系保存在上述存储单元中。
8.如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送接收单元,在上述连接的设定中周期地发送第1要求消息,在各周期中,在发送该第1要求消息之后在规定期间内未接收到应该在该规定期间内接收的与该第1要求消息相对应的第1应答消息的场合,释放该连接。
9.如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送接收单元,在判断为从处于上述连接的设定中的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未能接收到应该周期地接收的上述第1要求消息的场合,对该无线终端装置发送要求发送上述第1要求消息的第2要求消息,并且在发送该第2要求消息之后在规定期间内未从该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应该在该规定期间内接收的与该第2要求消息相对应的第2应答消息的场合,释放与该无线终端装置之间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标识符是用作以太网帧的目的地址的对上述无线终端装置固定分配的MAC地址。
11.一种无线基站装置,与在不进行通知的情况下单方面地释放连接的多个无线终端装置之间设定连接而进行分组通信,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
存储单元,将无歧义地确定上述无线终端装置的第1标识符和按照契机分配与上述无线中断装置之间的连接设定的第2标识符的对应关系进行保存;
变换处理单元,在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从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上述对应关系,变换该连接设定要求或者其后接收的规定的消息中所包含的第1标识符和相对于它被分配的上述第2标识符;
发送接收单元,如果上述存储单元中保存有上述对应关系,中止基于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之间的连接的设定。
12.如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送接收单元,在从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上述连接设定要求的场合,当上述存储单元中未保存上述对应关系时,设定与该连接关系设定要求有关的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送接收单元,在上述连接的设定中周期地发送第1要求消息,在各周期中,在发送该第1要求消息之后在规定期间内未接收的场合,释放该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中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送接收单元,在判断为从处于上述连接的设定中的上述无线终端装置未能接收到应该周期地接收的上述第1要求消息的场合,对该无线终端装置发送要求发送上述第1要求消息的第2要求消息,并且在发送该第2要求消息之后在规定期间内未从该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应该在该规定期间内接收的与该第2要求消息相对应的第2应答消息的场合,释放与该无线终端装置之间的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标识符是用作以太网帧的目的地址的对上述无线终端装置固定分配的MAC地址。
CNB2004100459964A 2001-09-26 2002-09-26 无线基站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2705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95110A JP3641228B2 (ja) 2001-09-26 2001-09-26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ネクション制御方法
JP295110/2001 2001-09-26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43510A Division CN1411205A (zh) 2001-09-26 2002-09-26 无线基站及其计算机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3239A true CN1543239A (zh) 2004-11-03
CN1270560C CN1270560C (zh) 2006-08-16

Family

ID=191166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43510A Pending CN1411205A (zh) 2001-09-26 2002-09-26 无线基站及其计算机程序产品
CNB2004100459964A Expired - Lifetime CN1270560C (zh) 2001-09-26 2002-09-26 无线基站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43510A Pending CN1411205A (zh) 2001-09-26 2002-09-26 无线基站及其计算机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30060235A1 (zh)
EP (1) EP1298953A3 (zh)
JP (1) JP3641228B2 (zh)
CN (2) CN141120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65292B2 (en) 2005-10-26 2015-0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4767546A (zh) * 2005-10-26 2015-07-08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电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92289A (ja) * 2002-12-10 2004-07-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
US6845235B1 (en) * 2003-07-18 2005-01-1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expediting a request for uplink resources
JP4125223B2 (ja) * 2003-12-09 2008-07-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撮像装置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7881289B1 (en) * 2004-12-22 2011-02-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rting telephone numbers of endpoint devices
WO2007022733A1 (en) * 2005-08-25 2007-03-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 a local area network access method for a terminal and a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and the apparatus thereof
GB2434940B (en) * 2006-02-03 2008-08-27 Motorola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an identifier
EP1865421B1 (de) * 2006-06-09 2019-02-2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ystem zur Erstellung dynamischer Webseiten
US8478275B1 (en) 2010-08-05 2013-07-02 Sprint Spectrum L.P. Conditional assignment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to help avoid communication errors
JP5743739B2 (ja) 2011-06-22 2015-07-01 株式会社東芝 蓄電装置
JP5777439B2 (ja) 2011-07-29 2015-09-09 株式会社東芝 蓄電システム
CN103167582B (zh) * 2013-04-11 2015-09-09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终端管控方法及管控基站
CN103945387B (zh) * 2014-04-28 2017-03-08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覆盖调控方法及装置
US10122500B2 (en) 2015-08-26 2018-11-06 Apple Inc. Efficient sparse network resource usage and connection release
CN108400842A (zh) * 2017-02-04 2018-08-1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接收方的状态报告发送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534199T2 (de) * 1995-08-09 2006-06-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Houston Funkbasisstation für ein privates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EP1416679A3 (en) * 1995-09-11 2004-06-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communication
DE69728079T2 (de) * 1996-05-03 2005-01-20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n.d.Ges.d.Staates Delaware), Palo Alto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Verfolgen der Änderung des Identifizierungskodes in einem mobilen Kommunikationssystem
US6073016A (en) * 1997-01-02 2000-06-06 Telxon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ID allo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U6792300A (en) * 1999-08-23 2001-03-19 3Com Corporation Architecture for a network management service which identifies and locates usersand/or devices within an enterprise network
CA2293765A1 (en) * 1999-12-23 2001-06-23 Solutioninc. Ltd. Internet access server
US6430395B2 (en) * 2000-04-07 2002-08-06 Commil Ltd. Wireless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WPBX) and communicating between mobile units and base stations
US20020022483A1 (en) * 2000-04-18 2002-02-21 Wayport, Inc. Distribu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which allows multiple wireless service providers to share a common network infrastructure
US6564051B2 (en) * 2000-11-15 2003-05-13 Raze Technolig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ace between a subscriber modem and subscriber premises interface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65292B2 (en) 2005-10-26 2015-0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4767546A (zh) * 2005-10-26 2015-07-08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电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67546B (zh) * 2005-10-26 2017-11-2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电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110568A (ja) 2003-04-11
CN1411205A (zh) 2003-04-16
US20030060235A1 (en) 2003-03-27
JP3641228B2 (ja) 2005-04-20
EP1298953A3 (en) 2003-11-19
CN1270560C (zh) 2006-08-16
EP1298953A2 (en) 2003-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0560C (zh) 无线基站装置
CN1123154C (zh) 路由选择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分组的装置和方法
CN1143486C (zh) 简化分组头标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US7453844B1 (en) Dynamic allocation of channe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1210236B1 (ko) 분산 네트워크에서 휴지 상태 모바일 유닛을 활성화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56996C (zh) 无线通信设备、采用该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73611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获取并分配波段类的方法及装置
CN1930798A (zh)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的移动用户台的服务流管理方法
CN1736077A (zh) 通过隧道服务器从主机服务器到无线装置进行数据传送 ,并且将临时 IPv6地址与临时 IPv4地址相关联以便与该装置在 IPv4无线网络中通信
CN1259835A (zh) 信道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756217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负载平衡的方法和系统
CN1921457A (zh) 一种网络设备和基于多核处理器的报文转发方法
CN1325601A (zh) 控制承载性质的方法
CN1633783A (zh) 数据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管理设备和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CN1592260A (zh) 路由器设备、路由信息发布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889572A (zh) 因特网协议地址分配方法及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中继
CN101076973A (zh) 在发送重新关联请求之前请求和/或分配新接入点的通信资源
CN1859445A (zh) 一种移动终端ip地址分配方法
CN101039273A (zh) 通信设备、传输控制方法、和传输控制程序
CN1408159A (zh) 作为对于路由发现的触发机制的广播
CN1929497A (zh) 一种获取移动节点家乡代理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856968A (zh) 用于连贯一致地穿过无线和有线网络转发分组的系统和方法
CN1812398A (zh) 一种基于dhcp中继实现dhcp服务器负载分担的方法
CN1753411A (zh) 通过接口标识符分配网络标识符的改进方法
US7035929B2 (en)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IP addresses for time sensitive hosts based on priorities and guard ban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1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