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6411A - 低功率背照光组件 - Google Patents

低功率背照光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6411A
CN1536411A CNA031102778A CN03110277A CN1536411A CN 1536411 A CN1536411 A CN 1536411A CN A031102778 A CNA031102778 A CN A031102778A CN 03110277 A CN03110277 A CN 03110277A CN 1536411 A CN1536411 A CN 1536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light
fluorescent
dif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102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邦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Q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nQ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Q Corp filed Critical BenQ Corp
Priority to CNA0311027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536411A/zh
Publication of CN1536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64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低功率背照光组件,包括一导光板、一灯管以及一反射片。该导光板由一下表面、一上表面以及四侧面所组成的板状结构,上述四侧面是与上、下表面互相垂直,灯管设于导光板的一侧面并将光线导入导光板的内部。反射片则设于导光板的下表面,其可以将射至反射片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板内部,使导入导光板的光线由上表面射出。该背照光组件在导光板的上表面、下表面或侧面的至少一表面上涂布一层萤光剂以形成萤光层,该萤光剂可将射入的光线吸收,使光线在萤光剂内部短暂停留之后再向外射出。因此本发明的背照光组件其增光性、均匀度较佳,可降低灯管的消耗功率。

Description

低功率背照光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照光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功率的背照光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薄膜液晶显示器(TFT-LCD)制作技术快速的进步,以及其具有轻薄、省电、无幅射线等优点,使得液晶显示器大量的应用于个人数码助理器(PDA)、笔记型电脑、数码相机、摄录影机、行动电话等各式电子产品中。再加上产业界积极的投入研发以及采用大型化的生产设备,使液晶显示器的品质不断提升,且价格持续下降,因此使得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但由于液晶显示器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需要藉助背照光组件才能产生显示的功能。
图1是公知技术的背照光组件10剖面图,该组件10包括一导光板11、一反射片12、一灯管13、多个光学薄膜14以及一铝背盖15。导光板11的材质是透明的丙烯酸脂类板,其下表面是以网板印刷或直接射出成型限定出圆形、六角形或正方形的颗粒图案,以做为使光线产生漫射的漫射点16,反射片12则设于导光板11的下表面,并可将射至反射片12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板11内部,以增加背照光组件10的光源使用率。灯管13设于导光板11的一侧边,由冷阴极管所构成,并以端面照光方式将光线导入导光板11内部。多个光学薄膜14设于导光板11上方,对于光学薄膜14的组成与功用将在下一段内容中说明。而铝背盖15则设置于背照光组件10的下表面与侧边,其主要功用是在于保护背照光组件10以及其内部的元件。
图2是设于导光板上表面的多个光学薄膜示意图。这些光学薄膜通常是由下漫射片141、棱镜片142、反射偏光片143以及上漫射片144所组成。上、下漫射片141、144具有漫射功能,可将光束漫射开以获得较均匀的光线,棱镜片142将光线集中以增加面板的亮度,而反射偏光片143可将未被漫射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11内。背照光组件10依据上述光学薄膜14所提供的功能,将适当组成的光学薄膜14结合于导光板11之上以产生需要效果。因此对于背照光组件而言,图2中光学薄膜14的组合方式只是其中一种的组合方式,当然也可以由不同功能的光学薄膜14以不同的排列顺序组合而成。但无论如何,漫射片141、144可说是背照光组件10的薄膜组成中最重要的元件之一。
由上述说明可知,漫射片的主要功能在于将射入的光束漫射以获得较均匀的光线输出,其由可透光的丙烯酸脂类或塑胶材质做成的薄膜,厚度介于0.1到0.2mm之间。虽然漫射片可增加光线的均匀度,但却也会产生遮光现象并对背照光组件的亮度造成影响。通常一片漫射片会遮掉三成的光源,意即经过漫射片之后的光源亮度将只剩下原来的七成,若使用二片漫射片则会遮掉一半以上的光源亮度,这对于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影响非常大,因此若要使液晶显示器获得足够的亮度,又不牺牲液晶显示器的均匀度,则必须增加背照光组件的输出功率以提高灯管的电流,但如此一来不仅会造成背照光组件的耗电量增加,也会使背照光组件内部温度升高而影响其内部电子元件的操作效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对于液晶显示器的相关从业人员而言,莫不致力于背照光组件的改良,以期能够针对公知技术的缺点提出一较佳的解决之道,进而在不影响液晶显示器亮度和均匀度的前题下设计出低功率有背照光组件,使背照光组件更省电、操作温度更低以及电子元件的效能更佳。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功率背照光组件,该背照光组件可以在不影响亮度和均匀度的情况下,降低灯管的消耗功率并获得较省电的背照光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功率背照光组件,该背照光组件可以在不影响亮度和均匀度的情况下,降低背照光组件的操作温度并提高电子元件的操作效能。
本发明的低功率背照光组件,包括一导光板、一灯管以及一反射片。导光板由一下表面、一上表面以及四侧面所组成的板状结构,上述四侧面是与上、下表面互相垂直。灯管是设置结合于导光板的一侧面并利用端面照光方式将光线导入导光板内部。反射片设于导光板的下表面,其可以将射至反射片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内部,以增加背照光组件的光源使用率。
本发明在导光板的上表面、下表面、或侧面的至少一表面上涂布一层萤光剂以形成萤光层,该萤光剂的组成包括多个漫射颗粒以及一透光性树脂,其中树脂可将射入的光线吸收,使光线在树脂内部短暂停留之后再向外射出,而漫射颗粒则可将光束漫射以获得较均匀的光线输出。涂布在导光板的萤光剂具有与漫射片相同的漫射效果,使背照光组件产生较均匀的光线输出。本发明的萤光层相较于漫射片而言,其遮光率相对较低,因此在灯管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背照光组件将可以产生较高的亮度以获得增光效果。若在相同的亮度需求下,本发明的背照光组件的灯管所消耗的功率(电流)相对较低,因此可达到低耗电率(省电)以及降低操作温度的目的,进而增加背照光组件内部电子元件的操作效能。
为能确实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技术的背照光组件剖面图;
图2是为在导光板上表面的多个层薄膜示意图;
图3是为本发明的低功率背照光组件剖面图;
图4A是为萤光剂形成在导光板的上表面的示意图;
图4B是为萤光剂形成在导光板的上表面与侧面的示意图;
图5是为涂布在导光板表面的萤光剂示意图。
附图零部件符号说明:
10~背照光组件      11~导光板
12~反射片          13~灯管
14~薄膜            141~下漫射片
142~棱镜片         143~反射偏光片
144~下漫射片       15~铝背盖
16~漫射点          30~背照光组件
31~导光板          32~灯管
33~反射片          34~铝背盖
35~薄膜          36~漫射点
37~萤光剂        371~漫射颗粒
372~树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功率背照光组件,借助涂布在导光板的萤光剂增加背照光组件的均匀度,此外萤光剂的低遮光率可增加背照光组件的亮度,并降低灯管的使用电流,进而获得低功率的背照光组件,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以及其实施方法将透过以下内容做一详细说明。
图3是为本发明的低功率背照光组件30剖面图,该组件30包括一导光板31、一灯管32、一反射片33、一铝背盖34以及多个光学薄膜35。导光板31由一下表面、一上表面以及四侧面所组成的板状结构,其中侧面是与上、下表面互相垂直。导光板31的材质是透明的丙烯酸脂类板,导光板下表面并利用网版印刷或直接射出成型定义出圆形、六角形或正方形的颗粒图案,以作为使光线产生漫射的漫射点36。灯管32设结合于导光板31的一侧面,其可以是一冷阴极管并利用端面照光方式将光线导入导光板31内部。反射片34设于导光板31的下表面,其可以将射至反射片33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31内部,以增加背照光组件30的光源使用率。在导光板31之上设有多个光学薄膜35,其中光学薄膜35的组成与功用已在背景说明中公开,因此不再赘述。又铝背盖34设于背照光组件30之下与侧边,其主要功用是在于保护背照光组件30以及其内部的元件。本发明的最大特征是在导光板31的上表面、下表面、或侧面的至少一表面上涂布一层萤光剂以形成萤光层,其中萤光剂的功效及用途将在以下内容中进行说明。于此实施例中,萤光剂37a、37b形成于导光板3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上,如图3所示。萤光剂37a也可形成于单一表面上,如导光板31的上表面,如图4A所示。另一方面,萤光剂亦可形成于导光板31的上表面37a与侧面37c上,如图4B所示。
图5是为涂布在导光板上的萤光剂示意图。图中萤光剂37是由多个漫射颗粒371以及一透光性树脂372,该树脂372的材质可以是三醋酸酯纤维膜(triacetate cellulose,简称TAC)。其可以将射入的光线吸收,使光线在树脂372内部短暂停留之后再向外射出,而漫射颗粒371则可将射入的光束漫射以产生较均匀的光线输出,使涂布在导光板31的萤光剂37具有与漫射片相同的效果,进而使背照光组件30产生较均匀的光线输出。又由于本发明所使用的萤光剂的遮光率较传统的漫射片低,若以相同功率灯管做为背照光组件的光源,本发明的背照光组件具有较高的亮度并产生增光的效果;换言之,若在相同亮度需求的情形下,本发明的背照光组件的灯管所消耗的功率(电流)相对较低,进而达到低耗电率(省电)以及降低操作温度的效果,因此背照光组件内部电子元件的操作效能也就相对地提高。
此外,由于萤光剂具有与漫射片相同的功效以及低遮光率的优点,因此对于表面涂布有萤光剂的导光板而言,其上的多个光学薄膜中可省去或减少漫射片的设置,使本发明的背照光组件可以减少设置漫射片的成本。又由于公知技术的背照光组件是直接将多个光学薄膜放置于导光板之上,必须再利用定位装置将光学薄膜定位以防止其偏移,若定位效果不佳,很容易使光学薄膜发生皱折,或使背照光组件产生亮线、暗线等现象,而本发明的萤光剂含有树脂成份,导光板的上表面在涂布萤光剂之后再将光学薄膜结合于其上,可使光学薄膜的偏移现象降至最低,进而提升液晶显示器的萤幕品质。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低功率背照光组件的较佳实施例,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所做的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所述的权利要求书为依据。

Claims (7)

1.一种低功率背照光组件,包括
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一下表面、一上表面以及一与该上、下表面垂直的侧面;
一灯管,该灯管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侧面,由该导光板的侧面将光线导入该导光板内部;
一反射片,该反射片设于该导光板的下表面,并可以将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板内部;以及
一形成于该导光板的至少一表面上的萤光层,该萤光层包含一萤光剂,该萤光剂由多个漫射颗粒以及一透光性树脂所组成,该树脂可将射入的光线吸收,使光线在该树脂内部短暂停留之后再向外射出,而该漫射颗粒则可将射入的光束漫射以产生高均匀度的光线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功率背照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萤光剂涂布于该导光板的上表面、下表面、侧面的任一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功率背照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灯管是冷阴极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功率背照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是透明的丙烯酸脂类板,其下表面设有多个漫射点,该漫射点可以使光线产生漫射效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功率背照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光学薄膜。
6.一种低功率背照光组件,包括:
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一下表面、一上表面以及一与该上、下表面垂直的侧面;
一灯管,该灯管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侧面,由该导光板的侧面将光线导入该导光板内部;
一反射片,该反射片设于该导光板的下表面,其可以将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板内部;以及
二个萤光层,所述二个萤光层分别形成于该导光板的该上表面以及该下表面上,每一萤光层包含一萤光剂,该萤光剂由多个漫射颗粒以及一透光性树脂所组成,该树脂可将射入的光线吸收,使光线在该树脂内部短暂停留之后再向外射出,而该漫射颗粒则可将射入的光束漫射以产生高均匀度的光线输出。
7.一种低功率背照光组件,包括:
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一下表面、一上表面以及一与该上、下表面垂直的侧面;
一灯管,该灯管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侧面,由该导光板的侧面将光线导入该导光板内部;
一反射片,该反射片设于该导光板的下表面,并可以将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板内部;以及
二个萤光层,所述二个萤光层分别形成于该导光板的该上表面以及该侧面上,每一萤光层包含一萤光剂,该萤光剂由多个漫射颗粒以及一透光性树脂所组成,该树脂可将射入的光线吸收,使光线在该树脂内部短暂停留之后再向外射出,而该漫射颗粒则可将射入的光束漫射以产生高均匀度的光线输出。
CNA031102778A 2003-04-08 2003-04-08 低功率背照光组件 Pending CN15364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031102778A CN1536411A (zh) 2003-04-08 2003-04-08 低功率背照光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031102778A CN1536411A (zh) 2003-04-08 2003-04-08 低功率背照光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6411A true CN1536411A (zh) 2004-10-13

Family

ID=34319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102778A Pending CN1536411A (zh) 2003-04-08 2003-04-08 低功率背照光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53641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18470B2 (en) 2008-12-01 2012-02-21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WO2012155366A1 (zh) * 2011-05-19 2012-11-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CN107006075A (zh) * 2014-11-25 2017-08-01 沙伯基础全球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加热表面的方法和装置
US10107948B2 (en) 2014-11-25 2018-10-23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Method and article for emitting radiation from a surfac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18470B2 (en) 2008-12-01 2012-02-21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WO2012155366A1 (zh) * 2011-05-19 2012-11-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CN107006075A (zh) * 2014-11-25 2017-08-01 沙伯基础全球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加热表面的方法和装置
US10107948B2 (en) 2014-11-25 2018-10-23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Method and article for emitting radiation from a surface
CN107006075B (zh) * 2014-11-25 2019-08-06 沙伯基础全球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加热表面的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94119B (en) Backlight module for 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8162525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0787355B1 (ko) 양면 표시 장치 및 면광원 장치
CN1584703A (zh) 采用双面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664667A (zh) 具有可调式镜面板的双面显示面板模块以及电子装置
KR101285635B1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464594A (zh) 背光模组
US20040141700A1 (en) Low power backlight module
WO2023216567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0252964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060083894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5090826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1222148Y (zh) 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
CN115176197B (zh) 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898855Y (zh) 增光扩散结构
WO2018176601A1 (zh) 透反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536411A (zh) 低功率背照光组件
CN1877420A (zh) 光源扩散模块、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506724A (zh) 结合触控面板的平面显示器
KR20110064878A (ko) 편광시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CN2904010Y (zh) 导光板结构
CN1519624A (zh) 直下式背光模块
CN100399567C (zh) 平面显示面板
KR10084923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CN219496850U (zh)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复合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