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9564A - 准确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准确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19564A
CN1519564A CNA031506763A CN03150676A CN1519564A CN 1519564 A CN1519564 A CN 1519564A CN A031506763 A CNA031506763 A CN A031506763A CN 03150676 A CN03150676 A CN 03150676A CN 1519564 A CN1519564 A CN 1519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sample
result
positive
quality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506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淑梅
雷长海
朱志年
沈茜
孙巍巍
张乐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filed Critic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to CNA031506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519564A/zh
Publication of CN1519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95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准确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方法,属于用计算机处理酶免法比色测定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步骤。包括计算机控制酶标仪检测、接收酶标仪检测结果数据、识别OD值、保存检测结果数据到文件、在设定的灰度范围下判断阴、阳性并存入数据库、保存质控值、对照值到数据库、所有标本全部结果一次性显示、检测结果复核、结果维护和一次性打印能反应每个标本的阴、阳性和OD值的检测报告单。本发明操作简便,与现有方法相比时间和人工均省一半且可反应病情和感染程度,能杜绝错检漏检假阴假阳,可连网检索和进行实时质量控制等,确保了检测报告的准确、快速,也加快了报告单的传递速度。本发明还可广泛用于所有用酶标仪检测的甲肝、丙肝、丁肝、戊肝等项目。

Description

准确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五项指标的检测技术,属于用计算机处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免法)法比色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工作步骤。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诊断和治疗疾病,除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等外,主要还是依据检测结果报告。因此检测结果的准确和及时是保护人类健康安全的重要环节。乙型肝炎(俗称乙肝)由于具有传染性、容易复发、治疗不及时可能造成慢性乙肝而增加治疗难度和费用等,所以在诊断时希望能尽快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报告,以便及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也希望能尽快获得准确的检测报告,以便根据具体治疗效果,修改治疗方案,调正剂量,尽快治愈。
目前,用于检测HBV标志物的五项指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eAb)的设备是酶标仪(附带完成酶免法检测的基础软件、临界值定性软件和曲线回归定量软件)以及与酶标仪相匹配的已经标定临界值的试剂盒(内装试剂和96板孔酶标反应板)。不管是进口的酶标仪,还是国产的任何型号的酶标仪,其检测方法都是先将标本加入按照12×8排列的96板孔酶标反应板的孔内,并加入酶标记抗体,然后进行孵育后,通过调用酶标仪基础软件比色,接着调用临界值定性软件,按照试剂盒上标定的临界值,进行硬性判断HBV标志物五项指标的阴(-)阳(+)性,即:凡是标本OD值大于临界值的判为阳性,标本OD值小于临界值的判为阴性,最后调用曲线回归定量软件分别将一个指标的检测条件、判别公式、OD值和硬性判断的阴、阳性结果打印在一张纸上(注意不是一个标本,而是一项指标)。每个标本的5项指标的阴阳性结果分5张纸打印。所以这种检测结果的打印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中间产品,真正成为产品的检测报告单是由两个检验人员合作判读:一个报读阴、阳性结论,一个盖阴阳结果章,将分散在5张纸上的每个标本的五项指标的阴阳性结论,集中盖到一份报告单上才算完成了检测任务。这种方法存在如下6处不足。A、硬性判断结果造成报告单准确率低,权威性差。因为按照试剂盒临界值(例如HBsAg为0.105)为标准,酶标仪定性软件硬性判断得出的阴性、阳性结果,有时可能不符合事实:因为酶免法与放免法、化学发光免疫法相比,稳定性差,容易受温度、人工加样的准确性、洗涤的彻底性等因素的影响,常使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以至于出现假阴性、假阳性。例如标本OD值(比色效价,浓度高低)测定为0.104时就有可能是假阴性,而0.106就有可能为假阳性。因此,在结果判定上往往采用酶标仪的光密度值(OD值)和临界值结合临床模式人工报结果的方式逐一作出判断。由于个人工作经验的差异,对同一数值可能会作出不同的结论,造成错检、漏检。B、人工统计判读、盖章、填写报告单的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出错率高。因为酶标仪的96板孔酶标反应板每板能做96个标本,每个标本分5块酶标反应板完成五项指标检测,共480个阴、阳性。如果每天做2-3批标本,共10-15块酶标反应板,人工读判、盖章的次数就要1000-1500次左右。检验人员的精神必须非常集中,因为稍不留心就会看错、盖错成为张冠李戴,造成潜在危险性。C、可疑标本的漏检、错检率高。当人工判读时发现酶标仪打印的阴性和阳性结论不符合实际真实情况时(例如:怪异和少见模式、双、单阳和1、3;1、5;3、5阳性),需要检验人员查找标本的OD值,结合临床模式分别逐一作出正常或异常判断,因为酶标仪打印的单项指标对异常结果没有任何提示,如此对分散在多张纸上的标本的OD值进行查找,工作量大,效率低,对可疑标本的复查,容易出现漏检。D、不能实时进行质量控制。卫生部和上海市临检中心要求按其提供的室内质控品,对检测的标本进行质量控制。但是这种质控(质量控制)范围和质控图是按每天检测结束打印结果出来后才知道,不能在检测过程中及时发现失控现象,从而停止酶标仪操作,给予及时纠正。E、事后监督效率低,由于酶标反应板标本加样位置不规范,酶标仪打印的标本OD值如果不用文字标上标本号,根本无法查找某号标本在某个位置,尤其多人合作时更是如此,这种状况利用历史数据开展研究比较困难,现有的完成酶免法检测的三个软件不记载历史数据,需要监督和利用历史数据时,只能从已经打印的纸上去慢慢查找或询问加样人,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F、对少见模式和标本OD值在灰度范围之内的标本,没有任何提示标志,如果检验经验不足,则不易把关,应该复查的标本没复查,使标本检验结果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的错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的硬性判断和人工判读制作报告单等检测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开发出一种酶标仪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计算机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加样规范、自动打印、省时省力、检验结果非常准确、杜绝了假阴性、假阳性、漏检、错检等现象,检测速度快、可连网检索和进行实时质量控制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进行的。我们通过长期实践研究发现标本OD值在临界值附近上、下限范围内的假阴性、假阳性的几率高,由此我们将近2年检测的7万多个血清标本,因结果OD值在临界值附近而复检的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设定了5项指标的灰度范围的灰度参数。通过灰度参数设定、每个标本检测结果五项指标集中显示、设立少见模式的文字提示、全天所有标本全部结果一次性显示、报告单一次性打印等综合技术,实现了检测准确、快速的目的。现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步控制酶标仪检测指标:通过RS232接口将计算机和酶标仪连接在一起,与装载在计算机存储器内的软件模块相结合,分别对标本的5项指标逐项进行酶标仪比色,每完成一块酶标反应板的1项指标,流程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接收酶标仪检测结果数据:包括检测日期、检测条件、阴阳性判别公式、标本OD值,调用数据采集模块,将酶标仪比色的全部结果数据读取到数据接收系统,每读完一块酶标反应板的1项指标,就自动转到第三步识别OD值步骤。
第三步识别OD值:调用数据识别模块,选择标志物指标类型(如HBsAg)进行识别,当1块板上的所有标本的这项指标(HBsAg)的数据全部识别好后,流程进入第四步。
第四步保存检测结果数据到文件:将识别好的这项标志物指标的OD值数据存入相应的数组中,其他检测结果数据存入检验数据文件中,以便再次调用、复核。保存完成1块,流程返回第一步,撤下上一块酶标反应板(例如HBsAg),换上另一块,直到所有标本的这项指标(HBsAg)OD值全部检测、接收、识别、保存后,再对第2项指标(例如HBsAb)进行检测、接收、识别、保存操作,如此逐一完成所有标本的5项指标的全部检测、接收、识别、保存工作后,流程进入第五步。
第五步阴、阳性定性判断并存入数据库:先对分别存放在5个数组中的每一个标本的5项指标的OD值进行集中读取,即每一个标本的5项指标的检测OD值集中归类在该标本下,然后调用数据计算模块,根据灰度参数设定、保存、读取(可根据情况更改灰度参数,重新设定后须保存,以便下次使用时自动调入读取),视其OD值落在由临界值和上、下限OD值(灰度参数)构成的灰度范围的位置,对每一个标本的5项指标进行阴、阳性判断(例如HBsAg大于等于上限判阳性,小于上限大于等于临界值判弱阳性,小于临界值大于下限判阴性*,*号提示注意,小于下限报阴性),判断完一个标本就保存一个到数据库,再判断和保存另一个标本,一直到所有的标本全部判断保存结束,流程进入第六步。
第六步保存质控值、对照值到数据库:根据卫生部和上海市临检中心室内质控品一个月天的检测要求,所得的均值(X)和标准差(SD)以及质控范围保存到数据库,调用数据计算模块,对每块酶标反应板标本附带的质控品检测的OD值进行结果显示,以判断是否在控。同时将每天各板阴、阳性对照品的检测值范围:(HBsAg、HBsAb、HBeAg阳性对照OD值≥1.5,阴性对照OD值≤0.1;HBeAb、HBcAb阳性对照OD值≤0.1,阴性对照OD值≥1.5)保存到数据库,以便流程进入第七步显示结果时可以及时发现检测问题。
第七步结果显示:所有标本全部结果一次性显示(5项指标的OD值、阴阳性判断结果、临界值、质控值、对照值),调用结果显示模块,则每个标本的5项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结果OD值和判断结果阴、阳性集中排列显示,一目了然,而且对标本OD值在临界值上、下限灰度范围内极有可能产生假阴性、假阳性、不符合临床模式的怪异、少见模式有文字提示和警示信息显示。质控指标和质控范围也同步显示,一旦失控,以红色醒目文字提示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的范围,确保检测质量;每天保存的质控值,自动输入质控系统生成质控曲线。每天各板的阴、阳性对照OD值也在此显示,防止操作误差,凡检测OD值不在控制范围,出现红色警示标志。如果要对历史数据进行浏览,只要输入要浏览的日期,就可以进行历史数据浏览。流程进入第八步。
第八步检测结果复核:流程调用数据检索模块,根据日期和检索条件进行检测结果检索;核对同步显示临界值、质控值,看是否在控,是否符合卫生部和上海市临检中心要求,质控品OD值是否超出上下2SD,失控就重检;核对警示信息,凡少见模式应注意其一是否为假阳性,防止将其结果错报,凡与临床不符的怪异模式,将自动将其扣留,加入不打印列表中,进行重检,以及假阴假阳的标本是否需要重检;核对彩色显示的色彩是否为原设定的要求提请注意的多种起警示作用的色彩;核对绘制质控图,看是否能自动生成质控图。流程进入第九步。
第九步结果维护:流程调用数据维护模块,如果选择常规维护,输入标本编号(门诊病人刷条形码、住院病人输ID号),即可从中心数据库调入病人姓名、性别等信息,然后将检验结果上传中心数据库,供医生在线查看检验结果。如果选择不是常规维护,则输入修改密码,修改阴、阳性结果,并记录修改情况后,返回常规维护,流程进入第十步。
第十步打印检验结果报告单:调用结果打印模块,将记载姓名、性别、科别、住院号、诊断等信息及5项指标OD值和阴、阳性等构成的检验结果报告单打印出来,就完成了本发明的整个流程。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灰度范围参数进行阴、阳性判断,比采用临界值硬性判断阴、阳性结果更为严格,从而杜绝了假阴性和假阳性的错检,由于OD值在灰度范围内的有红色文字提示“注意”二字,进而提高了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2.由于本发明设置了包括大三阳、小三阳以及怪异和少见模式(双阳、单阳、1、3,1、5阳性等)文字提示显示标志和自动扣留重检标本不打印程序,防止了漏检,进一步提高了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3.由于本发明在判断阴、阳性时还设置和显示了阴、阳性对照OD值及其范围,从而防止了操作误差的发生,确保了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4.由于本发明的方法对每天的质控品(卫生部和上海市临检中心)设定了质控范围,质控品OD值是否超出上下2SD将一目了然,如有失控将有红色警示显示,能及时提示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同时计算机模块对每天做的质控品OD值自动生成质控曲线。进一步强化了本发明方法的检测质量。
5.由于计算机取代了人工判读和手工盖章,本发明只需一个人就能完成全部检测和报告,每个标本的报告单记录有五项指标的阴、阳性结果和OD值。与原来方法相比,不但时间和人工都减少了一半,还可以根据OD值判断病人病情和感染程度。
6.由于本发明增加了可与医院网络系统连网程序功能,医生在线即可查看检验报告和历史数据浏览,与原来的人工发送报告单相比可提前数小时之多告知结果,为医生、患者和待手术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同时历史数据的浏览可了解病情变化,以便修改治疗方案,尽快治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并请参阅附图。本发明取92个标本进行检测,方法按如下10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控制酶标仪检测指标:接通电源,通过RS232接口将计算机和酶标仪连接在一起,选择计算机设定的新标本检测(如果是想对以往进行的检测工作结果进行浏览、复核,则选择历史数据浏览),输入检测日期,操作酶标仪进行酶免法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酶标仪与装载在计算机存储器内的软件模块相结合,开始分别对本批92个标本的5项指标(如果标本少于等于96个,只需要5块酶标反应板,多于96个少于等于192个,则需要10块酶标反应板,依次类推)中的一项进行酶标仪比色,完成了一块酶标反应板,这里是完成这项指标,流程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接收酶标仪检测结果数据:包括检测日期、检测条件、阴阳性判别公式、OD值。调用数据采集模块,将酶标仪的检测日期、检测条件、阴阳性判别公式、OD值全部结果数据读取到数据接收系统,每读完1块,这里是1项指标(例如HBsAg),流程就自动进入第三步识别OD值步骤。
第三步识别OD值:调用数据识别模块,选择标志物5项指标中的1项数据类型(如HBsAg)进行识别,当酶标反应板上的92个标本的HBsAg数据全部识别好后,流程进入第四步。
第四步保存检测结果数据到文件:将识别好的HBsAg的OD值数据存入相应类型的数组(HBsAg)中,其他信息存入检验数据文件中,以便再次调用、复核。保存完成1块,流程返回第一步,更换另一块,检测另一项,即对第2项指标(HBsAb)进行检测、接收、识别、保存操作。如此逐一完成其余的(HBeAg、HBeAb、HBcAb)。等到92个标本的5项指标全部检测、接受、识别、保存好后,流程进入第五步。
第五步阴阳性定性判断并存入数据库:先对每个标本分别存放在5个类别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数组中的检测数据进行集中读取,即某一标本的5项指标的检测OD值集中归类到这个标本名下。然后调用数据计算模块,读取(或更改设定、保存和读取)灰度参数,按照卫生部和上海市临检中心质控要求,结合临界值和上、下限OD值(灰度参数)组成的灰度范围,分别对5项指标一项一项进行阴、阳性判断。如临界值为0.105的HBsAg、HBsAb和HBeAg下限OD值都为0.070,上限都为0.300,判断时,凡大于等于上限0.300的报阳性;小于上限大于等于临界值的标本重检后,报弱阳性;小于临界值大于下限0.070的标本重检后报阴性*(*为提示注意此项可能是假阴性的意思);小于下限0.070报阴性。HBeAb、HBcAb的灰度范围是以每天测定的阴阳性临界值减去0.2为标准。判断完一个标本的5项指标的阴、阳性,就保存一个标本结果到数据库,一直到92个标本全部判断、保存结束,流程进入第六步。
第六步是保存质控值、对照值到数据库:根据卫生部和上海市临检中心室内质控品一个月天的检测要求,计算均值(X)和标准差(SD),保存到数据库,对每天标本附带一同检测的质控品所检测的OD值和当天所做的全部标本的OD值及每天的阴、阳性对照品的检测值范围:(HBsAg、HBsAb、HBeAg阳性对照OD值≥1.5,阴性对照OD值≤0.1;HBeAb和HBcAb阳性对照OD值≤0.1,阴性对照OD值≥1.5)保存到数据库,以便流程进入第七步显示结果时可以及时发现检测操作误差问题。
第七步显示结果:包括5项指标的OD值、阴阳性判断结果、临界值、质控值、对照值等所有标本的全部结果一次性显示,调用数据显示模块,输入要显示的记录起始号,每个标本的5项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结果(OD值)和判断结果(阴、阳性)集中排列,且凡标本OD值在灰度范围内的都有文字和警示号提示,杜绝假阴、假阳性。不符合临床模式的怪异、少见模式有文字提示和警示信息显示,并设有大、小三阳、单阳、双阳或自由组合的模式显示检索,真正作到一目了然。同时还显示5项指标的临界值、显示室内质控值、质控指标均值(X)和标准差(SD)以及质控范围(一旦失控,以醒目文字提示),并保存每天的质控值,自动生成质控曲线。显示防止操作误差用的每天各板阴、阳性对照OD值,凡检测阴、阳性对照OD值不在控制范围,出现红色警示标志。流程进入第八步。如果要浏览历史结果,只要输入要浏览的日期,就可以对显示结果进行历史数据浏览。
第八步检测结果复核:流程调用数据检索模块,根据日期和检索条件对检测结果进行检索,复核标本OD值、阴阳性;核对同步显示临界值、质控值,看是否在控,质控品OD值是否超出上下2SD,失控就重检;核对设置的警示信息,凡少见模式(例如:HBsAg和HBsAb双阳)应注意其一是否为假阳性,防止将其结果错报,凡与临床不符的怪异模式将自动扣留加入不打印列表中,进行重检(除了单一HBsAb阳性属正常外,其余单阳均属异常)以及假阴性、假阳性的标本是否需要重检;核对彩色显示的色彩是否为原设定的提请注意的多种起警示作用的色彩。核对绘制质控图,输入月份、质控指标和质控类别后每月的质控图绘制是否能自动生成。流程进入第九步。
第九步结果维护:流程调用数据维护模块,如果选择常规维护,输入标本编号,门诊病人刷条形码、住院病人输ID号,从中心数据库调入病人姓名、性别等信息,然后将结果上传中心数据库,通过中心数据库可以让医生在线查看检验结果。如果不选择常规维护,(例如要对重检后的标本结果进行修改),则输入修改密码,然后进行阴、阳性结果修改,并记录修改情况后返回常规维护,流程进入第十步。
第十步打印检验结果报告单:流程调用结果打印模块,将记载姓名、性别科别、住院号、诊断等信息及5项指标OD值和阴、阳性等构成标本检测的检验报告单打印出来,就完成了本发明的整个流程。
本发明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各种型号的酶标仪检测的HBV(乙肝病毒)标志物5项指标,而且可以用于所有用酶标仪检测的项目,包括:甲肝、丙肝、丁肝、戊肝等(程序设定完全相同,只要变换一下临界值的计算方法即可),应用广泛。

Claims (1)

1.准确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控制酶标仪检测指标:通过RS232接口将计算机和酶标仪连接在一起,与装载在计算机存储器内的软件模块相结合,分别对标本的5项指标逐项进行酶标仪比色,每完成一块酶标反应板的1项指标,流程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接收酶标仪检测结果数据:包括检测日期、检测条件、阴阳性判别公式、标本OD值,调用数据采集模块,将酶标仪比色的全部结果数据读取到数据接收系统,每读完一块酶标反应板的1项指标,就自动转到第三步;
第三步识别OD值:调用数据识别模块,选择标志物指标类型进行识别,当1块板上的所有的这项指标数据全部识别好后,流程进入第四步;
第四步保存检测结果数据到文件:将识别好的这项标志物指标的OD值数据存入相应的数组中,其他检测结果数据存入检验数据文件中,以便再次调用、复核,保存完成1块,流程返回第一步,撤下上一块酶标反应板,换上另一块,直到所有标本的这项指标的OD值全部检测、接收、识别、保存后,再对第2项指标进行检测、接收、识别、保存操作,如此逐一完成所有标本的5项指标的全部检测、接受、识别、保存工作后,流程进入第五步;
第五步阴、阳性定性判断并存入数据库:先对分别存放在5个数组中的每一个标本的5项指标的OD值进行集中读取,即每一个标本的5项指标的检测OD值集中归类在该标本下,然后调用数据计算模块,根据灰度参数设定、保存、读取,视其OD值落在由临界值和上、下限OD值灰度参数构成的灰度范围的位置,对每一个标本的5项指标进行阴、阳性判断,判断完一个标本就保存一个到数据库,再判断和保存另一个标本,一直到所有的标本全部判断保存结束,流程进入第六步;
第六步保存质控值、对照值到数据库:根据卫生部和上海市临检中心室内质控品一个月天的检测要求,所得的均值和标准差以及质控范围保存到数据库,调用数据计算模块,对每块酶标反应板标本附带的质控品检测的OD值进行结果显示,以判断是否在控,同时将每天各板阴、阳性对照品的检测值范围保存到数据库,以便流程进入第七步结果显示时可以及时发现检测问题;
第七步结果显示:所有标本全部结果一次性显示,包括5项指标的OD值、阴阳性判断结果、临界值、质控值、对照值,调用结果显示模块,则每个标本的5项指标检测结果OD值和判断结果阴、阳性集中排列显示,一目了然,而且对标本OD值在临界值上、下限的灰度范围内极有可能产生的假阴性、假阳性、不符合临床模式的怪异、少见模式有文字提示和警示信息显示,质控指标和质控范围也同步显示,一旦失控,以红色醒目文字提示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的范围,确保检测质量,每天保存的质控值,自动输入质控系统生成质控曲线,每天各酶标反应板的阴、阳性对照OD值也在此显示,防止操作误差,凡检测OD值不在控制范围,出现红色警示标志,如果要对历史数据进行浏览,只要输入要浏览的日期,就可以进行历史数据浏览,流程进入第八步;
第八步检测结果复核:流程调用数据检索模块,根据日期和检索条件对检测结果进行检索;核对同步显示临界值、质控值,看是否在控,质控品OD值是否超出上下2SD,失控就重检;核对设置的警示信息,凡少见模式应注意其一是否为假阳性,防止将其结果错报,凡与临床不符的怪异模式将自动扣留加入不打印列表中,进行重检,以及假阴性、假阳性的标本是否需要重检;核对彩色显示的色彩是否为原设定的多种起警示作用的色彩;核对绘制质控图,输入月份、质控指标和质控类别后每月的质控图绘制是否能自动生成,流程进入第九步;
第九步是结果维护:流程调用数据维护模块,如果选择常规维护,输入标本编号、门诊病人刷条形码、住院病人输ID号,即可从中心数据库调入病人姓名、性别等信息,然后上传中心数据库检验结果,供医生在线查看检验结果;如果选择不是常规维护,则输入修改密码,修改阴、阳性结果,记录修改情况后,返回常规维护,流程进入第十步;
第十步是打印检验结果报告单:调用结果打印模块,将记载姓名、性别、科别、住院号、诊断等信息及5项指标的OD值和阴、阳性等构成标本检测的结果报告单打印出来,就完成了本发明的整个流程。
CNA031506763A 2003-09-01 2003-09-01 准确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方法 Pending CN15195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031506763A CN1519564A (zh) 2003-09-01 2003-09-01 准确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031506763A CN1519564A (zh) 2003-09-01 2003-09-01 准确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9564A true CN1519564A (zh) 2004-08-11

Family

ID=34286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506763A Pending CN1519564A (zh) 2003-09-01 2003-09-01 准确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51956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29290A1 (zh) * 2009-09-14 2011-03-17 深圳市嘉实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乙肝指标数据处理装置、检测设备及检测系统
CN103163287A (zh) * 2011-12-09 2013-06-19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样本分析仪测量结果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364538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被检物分析系统、分析结果提供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05137093A (zh) * 2015-07-24 2015-12-09 天津起跑线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警排卵期的方法
CN109585013A (zh) * 2018-11-30 2019-04-05 武汉兰丁医学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医学诊断分析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29290A1 (zh) * 2009-09-14 2011-03-17 深圳市嘉实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乙肝指标数据处理装置、检测设备及检测系统
CN103163287A (zh) * 2011-12-09 2013-06-19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样本分析仪测量结果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163287B (zh) * 2011-12-09 2016-08-03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样本分析仪测量结果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364538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被检物分析系统、分析结果提供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05137093A (zh) * 2015-07-24 2015-12-09 天津起跑线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警排卵期的方法
CN109585013A (zh) * 2018-11-30 2019-04-05 武汉兰丁医学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医学诊断分析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ouser Bio-Rad’s Bio-Plex® suspension array system, xMAP technology overview
JP3656692B2 (ja) 臨床検査システムおよび検査状況管理方法
US20060190195A1 (en) Clinical examination analyzing device, clinical examination analyzing method, and program for allowing computer to execute the method
JP4633465B2 (ja) ショートサンプルとロングサンプルとを検出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Gunter et al. Statistical and graphical methods for quality control determination of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data
Ng Utilization management in the core laboratory
CN1834658A (zh) 一种检验申请与标本采集的前处理系统
CN1152327C (zh) 分析仪器的维护系统
CN1519564A (zh) 准确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方法
US10626436B2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compositional or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a cell culture media
Pope et al. A Novel Device for the Rapid In‐clinic Measurement of Haemoglobin A1c
Dubey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program for monitoring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performance at a blood center
Crews et al. Data-driven quality assurance to prevent erroneous test results
de Verdier et al. What is the quality of quality control procedures?
Groth et al. A knowledge-based system for real-time quality control and fault diagnosis of multitest analyzers
Xu et al. APCI: an R and Stata package for visualizing and analyzing age-period-cohort data
CN1399221A (zh) 无纸化检验项目的申请操作系统
Garrett Quality control for nucleic acid tests: common ground and special issues
Adams et al. Envisioning the Environmental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
JP2004534207A (ja) 高スループット選別用の自動情報管理を提供する方法と装置
US20100125589A1 (en) Method for graphically processing displayed data records for minimizing a selection error rate
Celik et al. Applications of deep learning techniques to wood anomaly detection
Schifman et al. Quality management
Dickson Automation of clinical laboratories
Shaw et al. Establishing quality indicators for point of care glucose testing: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Canadian Society for Clinical Chemists Point of Care Testing and Quality Indicators Special Interest Group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