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3892A - 多炉床炉的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炉床炉的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3892A
CN1503892A CNA028082400A CN02808240A CN1503892A CN 1503892 A CN1503892 A CN 1503892A CN A028082400 A CNA028082400 A CN A028082400A CN 02808240 A CN02808240 A CN 02808240A CN 1503892 A CN1503892 A CN 1503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board
furnace bed
zone
outer ring
annula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082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ˡ����˶�������˹
帕特里克·赫特马彻
帕斯卡尔·费雷蒂
史蒂夫·阿伦特
�����ɵ�
埃米尔·罗纳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ul Wurth SA
Original Assignee
Paul Wurth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ul Wurth SA filed Critical Paul Wurth SA
Publication of CN1503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38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9/00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 F27B9/14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characterised by the path of the charge during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by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during treatment
    • F27B9/16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characterised by the path of the charge during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by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during treatment the charge moving in a circular or arcuate path
    • F27B9/18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characterised by the path of the charge during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by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during treatment the charge moving in a circular or arcuate path under the action of scrapers or pushers
    • F27B9/185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characterised by the path of the charge during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by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during treatment the charge moving in a circular or arcuate path under the action of scrapers or pushers multiple hearth type furn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unnel Furnaces (AREA)
  • Vertical, Hearth, Or Arc Furnaces (AREA)
  • Manufacture Of Iron (AREA)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操作具有多个在垂直方向排列的炉床板(361、362、363、364、365)的多炉床炉(10)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第一种物料被供给到最上层的炉床板上,在所述第一种物料经一掉落孔而掉到下一个较低的炉床板之前,此物料在所述最上层炉床板上被移动;此第一种物料从炉床板到另一炉床板,向下到达最下层炉床板以此种方式被处理。第二种物料被供给到一个炉床板之上,与所述第一种物料混合。所述第二种物料于一炉床板的分开环状区域处与第一种物料独立地被移动,此第二种物料在与第一种物料之前会被供给到所述分开环状区域之上。此方法容许在将第二种混入第一种物料之前,提供所述第二种物料以有效的热预先调节,而不需要任何附加的设备。

Description

多炉床炉的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多炉床炉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一个多炉床炉包含有一直立的圆柱形炉膛,所述炉膛被多个由垂直方向间隔开的炉床板隔成垂直方向排列的炉床室。一个垂直轴轴向延伸穿过所述圆柱形炉膛,从中央穿过每个炉床板。在每个炉床室内,至少有一个搅拌臂被固定到所述垂直轴上并且径向地往外延伸在炉床板的上部。这些搅拌臂均设置有搅拌齿,所述搅拌齿往下延伸到将要在各个炉床板上被处理的物料中。当垂直轴旋转时,搅拌臂翻动过整个位于各个炉床板上的物料,其中搅拌齿插进所述物料。一个搅拌臂的搅拌齿被定位成使得它们能够提供物料以一种周向与一径向运动分量,其中所述径向运动分量为向心方向(就是物料将径向地朝向垂直轴向内移动)或离心方向(就是物料将径向地朝向炉身的外罩向外移动)其中之一。每一个炉床板设置掉落孔,间隔地被提供于炉床板的内侧区域(就是垂直轴的中央附近)或被提供于炉床板的外侧区域(就是炉身外罩的周边附近)。在具有一中央掉落孔的炉床板上,所述搅拌臂会迫使物料从炉床板的外周边处而沿着径向往内移动。在具有一周边掉落孔的炉床板上,所述搅拌臂则会迫使物料从炉床板的内周边处而沿着径向往外移动。
此种多炉床炉的操作方式如下述的内容。将被处理的固体物料经过一物料供给入口而被连续供应到最上层的炉床室,物料于此炉床室内掉落到例如最上层炉床板的外周边处。当垂直轴旋转时,最上层炉床室内的搅拌臂会逐渐驱使物料以一种螺旋运动越过炉床板而朝向一个包围着垂直轴的中央掉落孔。经过此中央掉落孔,物料会往下落到第二炉床室的第二炉床板上,其中的搅拌臂会逐渐将物料移动朝向第二炉床板的外周边处。在此处,物料经过第二炉床板的周边掉落孔而掉落到第三炉床室中的第三炉床板上。物料最后在经过一个位于最下层炉床室的炉床板内的物料出口离开壁炉之前,所述物料以相同的方式经过连续的炉床室而慢慢向前进。处理气体以逆流的方式上升移动经过所述多炉床炉。由于物料从一个炉床板达另一个炉床板向下行进,物料完全被搅拌并且被暴露在热处理气体中。
为了要优化在多炉床炉内的流程,通常需要将例如是煤的还原剂的添加物料供给到一下层炉床板。此添加物料通常经过位于具有一中央掉落孔的炉床板周边区域处的炉身外罩通过一运送机供入(就是搅拌臂被设计用成驱使固体物料沿着径向往内移动,而且在紧接着在上方的炉床板具有周边掉落孔)。旋转中的搅拌臂驱使经过上一较高层炉床板的周边掉落孔的物料,以及通过运送机而被排出经过炉身外罩的添加物料一起到达中央掉落孔。由于搅拌齿的翻动动作,所有的物料在掉落经过位于下一层较低炉床板上的中央掉落孔之前已被均匀混合。
在许多情况中,至少从加工过程最优化的观点来看,在将添加物料添加到在上层炉床板的已处理物料之前,对所述添加物料进行热预先处理是有益的。此种热的预先处理可以是例如包含防止在物料床中出现不均匀的温度分布的所述添加的物料的预热,以及干燥额外的物料或是蒸发其他挥发性成分的预热。然而,在实际上,由于相较于所能够得到的效益,所述预热处理被视为成本太过昂贵,因此,此种预热处理通常不被施行。
发明内容
本项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和成本低廉的方法,用以在将附加固体物料添加到多炉床炉上层炉床板上已经被处理物料中之前,以热来预先处理所述附加的固体物料。
依照本项发明,一种用于操作具有若干个在垂直方向对准的炉床板的多炉床炉的方法,其中特别包含有下列步骤。第一种物料被供给到最上层的炉床板,并且在其经过一掉落孔而掉到下一个较低的炉床板之前,所述第一种物料会在所述最上层炉床板移动。此第一种物料的处理方式是从炉床板向下到另一炉床板,而到达最下层炉床板。第二种物料被供给到其中一个炉床板,用以混入所述第一种物料中。依照本发明的一重要观点,所述第二种物料在一炉床板的分开的环状区域上与第一种物料独立地被移动,第二种物料在混入第一种物料之前被供给到所述分开环状区域。应该明白的是,此方法容许在将第二次物料与第一种物料混合之前,提供一种有效的所述第二种物料的热预先处理而无需任何附加的设备。
在所述方法通常较佳的一种实施中,第二种物料被供给到一炉床板的外环状区域上,而且第一种物料从一较高炉床板掉落到此炉床板的内环状区域上。然后,第一种物料被移入到炉床板的内环状区域,而且第二种物料被移入到围绕着内环状区域的第一种物料的外环状区域中。应该明白的是此种进行方式可以很容易地经过一个炉身的横向外壁而进入到相应的炉床板上供给第二种物料。
为了处理的缘故,保持第一种物料和第二种物料分开,直到它们掉下到一层炉床板上为止是有益的。如果在此种情况下,第二种物料例如被供给到外环状区域的外周边处并朝向内环状区域向内移动是有利的;反之,第一种物料掉落到内环状区域的内周边处并朝向外环状区域往外移动。然后第一种物料和第二种物料经过至少一个座落在内侧与外环状区域之间的边缘范围内的共用掉落孔掉落。
所述第一种物料和第二种物料经过至少一个共用掉落孔而掉落到下层炉床板的内侧区域或是外侧区域上。通过例如在多炉床炉中经常使用的旋转搅拌臂,所述两种物料分别从内侧区域被移到外侧区域或从外侧区域被移到内侧区域而被混合。
同样的搅拌臂可以被用来将在内侧区域移动第一种物料以及在外侧区域移动第二种物料。在内侧区域中,搅拌齿被配置成将第一种物料往外移动。在外侧区域中,搅拌齿被配置成将第二种物料往内移动。
在依照本发明的方法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种物料被供给到一炉床板的内环状区域上并被移动,而且第一种物料掉落到所述炉床板的外环状区域上并绕着位于炉床板的内环状区域的第二种物料被移动。此种实施方式的特别好处在于如果第二种物料能够通过例如一个冷却运送机而径向地被导入炉床室或是经过多炉床炉的一中空中央轴,而容易地被供给到内环状区域的内周边处。
在以上的另外一实施方式中,如果这样做有利,则将第一种物料和第二种物料保持分开,直到它们被降落到下一层炉床板上为止,有利的是接着以下述的方式来进行处理。第一种物料掉落到外环状区域的外周边处,并往内移动朝向内环状区域。第二种物料则被供给到内环状区域的内周边处,并往外移动朝向外环状区域。所述第一种物料和第二种物料通过至少一个被安置在内环状区域与外环状区域间的外缘范围内的共用掉落孔而掉落。倘若具有搅拌齿的搅拌臂被用来移动所述第一种物料和第二种物料,将搅拌齿配置于内侧区域以往外移动第二种物料,而将搅拌齿配置于外侧区域以往内移动第一种物料便已足够。
应该明白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多炉床炉的操作方法可以有利地被用于特别是从包含有大量铁、锌和铅的灰尘和淤泥中回收金属的处理的情况下。在一个包含有第一炉段和第二炉段的多炉床炉中实施此种处理是有利的。炉内气体环境在每一炉段中分别不同,而且每一炉段均具有多个垂直排列的炉床板。第一种物料(就是被供给到第一炉段的最上层炉床板的物料)为包含有金属氧化物的物料。第二种物料,就是被供给到其中一个炉床板的添加物料,为具有挥发性成分的煤。所述第一种物料首先在第一炉段内受到主要为吸热的预调节处理。煤被供给到第一炉段的最下层炉床板,而且在所述处与所述炉床板的一个分开的环状区域中的第一种物料被分别地移动,其中大多数的挥发性成分在第一炉段内被排出并且燃烧掉。已预先处理的第一种物料以及已预先处理的煤接着经过至少一个物料闸而供给到第二炉段的最上层炉床板并且在所述处被完全地混合,使得金属氧化物受到预先处理的煤的还原作用。应该明白的是此种双炉段的操作方法容许通过使用煤的挥发性成分的燃烧能量来大体上地改善处理的热平衡,用于在第一炉段的吸热处理。同时,其有助于避免在第一炉段中开始放热的还原过程,所述放热还原过程将会发生例如在第一炉段而非在第二炉段,干扰了通过还原和蒸发的锌的分离结果。再者,此方法可以保证用于在第二炉段的还原过程对煤的一个较好的预先处理。
倘若已预热好的第二种物料可以混入已存在于要供给所述第二种物料的炉床板上的第一种物料,则依照本发明的下列施行方式中的其中之一来处理物料是为有利的。依照第一种施行方式,第二种物料被供给到外环状区域的外周边处并且分开地往内移动朝向内环状区域,在所述处所述第二种物料从外环状区域被输送到内环状区域的外周边处。第一种物料被掉落到内环状区域的外周边处并且与第二种物料一起往内移动经过内环状区域,在此所述两种物料被均匀地混合。最后,混合好的物料会掉落经过至少一个位于内环状区域的内周边处的共用掉落孔。根据第二种施行方式,第二种物料被供给到内环状区域的内周边处并且分开地往外移动朝向外环状区域,在所述处第二种物料从内环状区域被输送到外环状区域的内周边处。第一种物料被掉落到外环状区域的内周边处并且与第二种物料一起往外移动经过外环状区域,在所述处所述两种物料被均匀地混合。最后,混合好的物料会掉落经过至少一个位于外环状区域的外周边处的共用掉落孔。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在附图中所示的多炉床炉,用说明的方式描述依照本发明的多炉床炉的操作方法,其中:
图1为穿过一个具有二个独立炉段的多炉床炉的概略垂直剖视图,其中每一炉段均具有多个垂直排列的炉床板;以及
图2为第一炉段的最下层炉床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多炉床炉10具有一个通过一气密物料闸14而与第二炉段12′连结的第一炉段12。必须注意的是仅部分地显示了第二炉段12′。
第一炉段将在此被详加描述。此第一炉段包含有一个具有一耐火衬层18的圆柱形结构的外罩16。此外罩16被直立安装于一支撑结构(图形中未显示)并且被一个钢架结构(图形中未显示)所包围。一个包覆着耐火衬层21的垂直旋转轴20沿着轴向延伸穿过圆柱形外罩16。此垂直旋转轴的上侧末端突出于上罩16的耐火顶板22上方,在所述处所述垂直旋转轴的上侧端径向地被导引到上轴承机构24内。此垂直旋转的下侧端则延伸到外罩16的耐火底板28的下方,在所述处所述垂直旋转轴的下侧端与下支撑和轴承机构30相结合。标号32表示一个用于驱动所述垂直旋转轴20产生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
外罩16的内部被五个中间炉床板361、362、363、364、365区隔成为六个炉床室381、382、383、384、385、386。每一个炉床板361、362、363、364、365均由耐火材料所制成和被预加应力,以使之能够自行支撑在所述外罩16内。第六个炉床386的炉床板由壁炉底板28所形成,以标号366来表示的所述炉床板的功能作为第一炉段12的最下层炉床板。中央掉落孔401、403和405绕着垂直旋转轴20而形成于间隔的炉床板361、363和365。周边掉落孔422和424则环绕着外罩16而形成于中间炉床板362和364。一个物料供给入口46设置在顶板22的外周边处,用以将第一种固体物料供给到第一炉段12的最上层炉床板361上。标号48表示一个用于在第一炉段12的最上层炉床室381内的加工气体的排气出口。必须注意的是第一炉段12更包含有未于图1中表示的燃烧器。
在每一个炉床室38i中,多个搅拌臂50由垂直旋转轴20支撑,用以从所述垂直旋转轴径向地延伸到每个整个的炉床板36i上。图1所示的多炉床炉10在每一个炉床室38i内具有例如是四个等距隔开的搅拌臂50。这些搅拌臂50的每一个是支撑着多个向下朝炉床板36的在上侧表面54延伸的搅拌齿52。当垂直轴20旋转时,所述搅拌臂50移动扫过各个炉床板36i、28上的物料,其中搅拌齿52翻动经过炉床板36i上的物料。搅拌齿52配置在所述搅拌臂50上,使得在炉床板36i基本上每一位置都被一搅拌齿52扫过。一个搅拌臂50的搅拌齿52的取向方式使得它们为物料提供一周向运动分量和一径向运动分量,其中所述径向运动分量不是向心方向(就是物料径向地往内朝垂直轴移动)就是离心方向(就是物料径向地往外朝炉身外罩移动)。尤其是在炉床室381、383和385中,所述搅拌齿52的取向是使得物料从炉床板361、363、365的周边径向地往内向位于炉床板361、363、365的中央掉落孔401、403、405移动。在炉床室382和384中,所述搅拌齿52的取向是使得物料径向地往外向位于炉床板362和364的周边掉落孔422和424移动。在最下层炉床室386处理的物料直接与本发明的方法有关,而且将于下文中更进一步地描述。
第二炉段12′的设计大致上与第一炉段12相同。在图1中,第二炉段12′与在第一炉段12中相同的标号的元件和特征是一样的,其中有一个撇号被加入到第二炉段12′个别的标号中。必须注意的是,第二炉段12′可以与第一炉段12具有相同数目的炉床室38′i或是不同数目的炉床室38′i。在图1中,仅有第二炉段12′的最上层炉床室38i和最下层炉床室38′n被表示出来。最上层炉床板的标号为36′1,以及最下层炉床板的标号为36′n。必须指出的是在最下层炉床室38′n中,搅拌臂50′的搅拌齿52′的取向是使得物料径向地往外朝向一个周边掉落孔42n移动,物料经过此周边掉落孔掉落到一出口管56内。
于是,第一炉段12的操作方式将依照下列方式描述。第一种固体物料60经过物料供给入口46而被供应到第一炉床室381内,在所述处物料掉落到第一炉床室361的外周边处。当垂直轴20旋转时,第一炉床室381内的搅拌臂50逐渐驱使物料遍及第一炉床板361,朝向第一炉床板内的中央掉落孔401。此后经此中央掉落孔401,物料往下落到第二炉床室382内的第二炉床板362上,在所述处所述第二炉床室的搅拌臂50逐渐将物料移动朝向外周边处。在此,经第二炉床板362的周边掉落孔422掉落的物料掉落到第三炉床室383的第三炉床地板363上。物料在经过位于第五炉床板365内的中央掉落孔405而往上掉落到第六(就是最下层)炉床板366的内周边处之前,以相同方式经过第四炉床室384和第五炉床室385被处理。处理气体经过所述多炉床炉10移动的一种上升的逆流。当物料从一炉床板到另一炉床板向下行进时,物料完全地被搅拌并暴露在热加工气体中。
在此将详加描述在第一炉段12的最下层炉床室386内处理的物料,同时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2表示最下层炉床板366与其四个搅拌臂501、502、503、504的俯视图。箭头70表示出所述四个搅拌臂50i的旋转方向。
例如是一蜗旋运送机的运送机62被用来将第二种固体物料64经过圆柱形外罩1 6供给到最下层炉床板366的外周边处。所述第二种物料64受到搅拌臂501、502、503、504的外侧段661、662、663、664的驱使而被移动到整个炉床板366的外环状区域68。所述搅拌臂50的外侧段66i的搅拌齿52的取向使得所述搅拌齿产生具有向心运动分量的物料运动,就是搅拌齿驱使物料逐渐朝向炉床板366的中心。如前所述的内容,第一种物料60经过在第五炉床板365内的中央掉落孔405(在图2中以虚线72来表示所述掉落孔405的边界)而往下落到炉床板366的内周边处。在此,所述第一种物料60被搅拌臂501、502、503、504的内侧区段741、742、743、744驱使移动到整个炉床板366的内环状区域76。这些搅拌臂50的内侧区段74i的搅拌齿52的取向是使得所述搅拌齿产生具有离心运动分量的物料运动,就是搅拌齿迫使物料逐渐朝向炉床板366的周边。在内环状区域76与外环状区域68之间的外缘范围内至少有一用于第一种物料60和第二种物料64共用的掉落孔80。此共用掉落孔80具有沿着径向而延伸到外环状区域68的内周边处的长椭圆形状,用以接收第二种物料64,而且延伸到内环状区域76的外周边处,用以接收第一种物料60。必须注意的是,倘若能够在介于内环状区域76与外环状区域68间的外缘范围的周边分布数个掉落孔更为有利,用以将所述两种物料更加均匀从整个炉床板上366清空。标号82表示一个隔开外环状区域68与内环状区域76的选择性小型隔离壁,其中第二种物料64被搅拌臂50i的外侧区段66i迫使从内环状区域76往内,而第一种物料60被搅拌臂50i的外侧区段66i迫使向外。所述隔离壁82的目的是尽可能防止第一种物料60和第二种物料64于炉床板366上混合。特定的搅拌齿52亦可以与所述隔离壁82结合,以尽可能防止物料溢流超过隔离壁82。
当第二种物料被搅拌臂501、502、503、504的外侧区段661、662、663、664驱使扫过炉床板366的外环状区域68而朝向掉落孔80时,所述第二种物料64则受到一种有效的热预先调节作用。此种热预先调节可以例如包含有干燥第二种物料(就是蒸发水分)、蒸发其它挥发性成分,或是仅预热第二种物料用以在当所述两种物料被混合时,避免第一种物料60温度下降。
经过共用掉落孔80,第一种物料60和第二种物料64掉落到一个被连接到前述的气密物料闸14的入口侧边的出口管84。所述气密物料闸具有一个带着一气密入口挡板86和一气密出口挡板88的闩锁室85。气密物料闸14填充期间,所述入口挡板86完全被开启而所述出口挡板88完全被关闭。而在气密物料闸14被排空期间,所述入口挡板86完全被关闭且所述出口挡板88则完全被开启。一旦位于出口管84内一列物料将预设的重力施加于入口挡板86时,此入口挡板86被开启,且出口管84会将物料排出到闩锁室85内,在所述处所述出口挡板88完全关闭。在此之后入口挡板86立即关闭。一旦入口挡板86被关闭,所述出口挡板88则会被开启,且闩锁室85会将物料排出经过一物料入口管46′而进入到第二炉段12′的最上层炉床室38′1内。第一种物料60和第二种物料64一起掉落到第一炉床板36′1的外周边处。当垂直轴20′旋转时,第一炉床室38′1内的搅拌臂50′逐渐驱使所述两种物料60、64一起扫过所述第一炉床板36′1而朝向第一炉床板内的中央掉落孔40′1。应该明白的是通过搅拌臂50将所述两种物料从所述炉床低板361的外侧区域翻动到内侧区域,所述两种物料60、64完全被混合。在已处理的物料最后经过位于最下层炉床板36n的掉落孔42′n离开第二炉段12′之前,已混合的物料60接着如上描述地经过第二炉段12′的后续炉床室38′2~38′n被处理。
应该明白的是上述的多炉床炉的操作方法用于从包含有大量铁、锌和铅的灰尘和淤泥中回收金属的加工的范畴时特别有利。此种灰尘和淤泥例如是从铜、铁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副产品,而它们的回收已是熟知的环保问题。
在本发明的操作方法中,这些灰尘和淤泥代表着被填充到第一炉段12的最上层炉床室381的第一种物料60。在此第一炉段12中,从一炉床室下降到另一炉床室的第一种物料60主要受到吸热的预先调节处理,例如干燥、蒸发有机物质(例如是油)和蒸发铅与碱。在第一炉段12内被蒸发的产物(就,主要是水气、油、铅和碱)与所述第一炉段的废气一起经过排气出口48被排入到一个与第一炉段12连结的排气处理设备100。在第一炉段12内的吸热过程所需的热量由燃烧器提供。
富含挥发性成分的煤被当做第二种物料64经过圆柱形外罩16由运送机62供给到第一炉段12的最下层炉床板366的外周边处。当煤64被驱使到整个炉床板366的外环状区域68时,其中的挥发性成分会被蒸发和燃烧掉,因此提供在第一炉段12的吸热过程所需的热量输入。确实,在最下层炉床板366的外环状区域68上方的从燃烧煤的挥发性成分所产生的燃烧气体往上朝上侧炉床室381内的排气出口48移动时,燃烧气体给下落的第一种物料60提供热量。
由于煤64不会与炉床板上366的第一种物料60混合,第一炉段12不会产生还原作用。于是,能够有效防止金属锌于第一炉段12内形成并蒸发。而金属锌可能会与第一炉段12的废气一起被排出,其缺点是无法从没什么价值的铅和碱中单独回收所述金属锌。
当预先调节好的煤64与位于第二炉段12′的第一炉床板36′1上的预先调节好的第一种物料60混合时,氧化锌和氧化铁的还原作用仅在第二层壁12′内开始。此还原过程会放出大量的热。氧化锌被还原成为金属锌,立即被蒸发,所述金属锌与第二炉段12′的废气一起被排出,而在一个与第二炉段12′的排气出口48′相连结的排气处理设备100′内再次被氧化并回复成为固体氧化锌。包含于第一种物料60内的氧化铁在第二炉段12′被处理成一种直接还原铁(DRI),其被收集于第二炉段12′的出口56内。
必须指出的是,直接将煤供给到第二炉段12′的最上层炉床室38′1内会导致煤的挥发性成分直接与第二炉段12′的废气一起被排出,而不会对于多炉床炉的热平衡提供任何有益的帮助。于是,应该明白的是以上多炉床炉的操作方法可大致上改善处理过程的热平衡。
将可了解的是,倘若在要供给第二种物料64到其上的同一炉床板上,将所述第一种物料60和第二种物料混合在一起没有任何好处的话,上述的第二种物料64的处理方式是特别有利。倘若预先调节好的第二种物料64可以在要供给第二种物料到其上的同一炉床板上,与第一种物料60混合中,此种操作方法可以被修改为以下的方式。当第二种物料64依然是被供给到外环状区域68的外周边处并且个别地往内朝向内环状区域76移动,第二种物料则不再经过一个位于外环状区域与内环状区域间的外缘范围内的掉落孔而掉落,但是所述第二种物料会从外环状区域68传送到内环状区域76的外周边处(隔离壁82当然已被删除)。第一种物料60掉落到内环状区域76的外周边处(例如经过一个直径尺寸较大的中央掉落孔或是通过与位于上一个较高的炉床板内的周边掉落孔相连结的滑槽的作用)。从内环状区域76的外周边处,搅拌臂50往内一起移动所述两种物料并将其完全混合,随后,混合好的物料经过至少一个被配置于垂直轴20的周围的共用掉落孔往下落。通过将第二种物料供给到内环状区域76的内周边处(例如通过一个径向穿入炉床室内的冷却螺旋运送机的作用),并且分开地移动所述第二种物料往外朝向外环状区域68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在此种情况中,第一种物料被供给到外环状区域68的内周边处,而第二种物料从内环状区域76传送到外环状区域68的内周边处。在此外环状区域68中,搅拌臂50将所述两种物料一起往外移动,以便于在所述外环状区域68混合所述两种物料。混合的物料接着掉落经过至少一个座落于外环状区域68的外周边处的共用掉落孔。
在以上的实例中,第二种物料64通常与第一种物料60一起经过一个共用掉落孔被排出。必须注意的是所述第一种物料和第二种物料经过分开的掉落孔而被排出也是可能的。倘若预先调节第二种物料64所需要的空间要大于要将所述第二种物料供给到其上的炉床板的独立环状区域内所能提供的空间时,则其是较有利的例子。在此种情况中,第二种物料64可以单独往下落到一较低的炉床板,并且如上述的在所述处与另一分开的环状区域的第一种物料60分开地被移动。此种操作当然可以在数个炉床板上重复施行,直到第二第次物料64预备好被混入第一种物料60为止。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操作具有多个在垂直方向排列的炉床板的多炉床炉的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骤:
供给第一种物料到最上层炉床板上;
在所述第一种物料经过一掉落孔而掉到下一个低的炉床板之前,在所述最上层炉床板之上移动所述第一种物料;
以此种方式将所述第一种物料从炉床板到另一炉床板,最后再往下落到最下层炉床板来处理所述第一种物料;
供给第二种物料到其中一个所述炉床板上;以及
将所述第二种物料混入所述第一种物料中;
其特征为:
在要将所述第二种物料供给的炉床板上的分开的环状区域中,与第一种物料分开地移动所述第二种物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包含有下列步骤:
供给所述第二种物料到一炉床板的外环状区域上;
将所述第一种物料往下落到所述炉床板的内环状区域上;
在所述炉床板的内环状区域中移动所述第一种物料;以及外环状区域中移动所述第二种物料,外环状区域围绕着在所述内环状区域内的所述第一种物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包含有下列步骤:
供给所述第二种物料到所述外环状区域的外周边处;
向内移动位于所述外环状区域内的所述第二种物料朝向所述内环状区域;
将所述第一种物料往下落到所述内环状区域的内周边处;
往外移动位于所述内环状区域内的所述第一种物料朝向所述外环状区域;以及
将所述第一种物料和第二种物料往下落经过至少一个共用掉落孔,所述共用掉落孔座落在一介于所述内环状区域与外环状区域间的边缘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第一种物料经过多炉床炉的一个圆柱形外罩而被供给到所述外环状区域的外周边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包含有下列步骤:
引导所述第一种物料和所述第二种物料经过所述至少一个共用掉落孔,往下落到一较低层炉床板的内侧区域或外侧区域上;以及
通过旋转的搅拌臂的作用,将所述两种物料分别从内侧区域移动到外侧区域或从外侧区域移动到内侧区域,在所述较低层炉床板上混合所述第一种物料和所述第二种物料。
6.如权利要求3至5任意一个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
具有搅拌齿的搅拌臂被用来在所述内侧区域内移动所述第一种物料以及在所述外侧区域内移动所述第二种物料;
在所述内侧区域内,所述搅拌齿被配置成能够将所述第一种物料往外移动;以及
在所述外侧区域内,所述搅拌齿被配置成能够将所述第二种物料往内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包含有下列步骤:
供给所述第二种物料到一炉床板的内环状区域上;
将所述第一种物料往下落到所述炉床板的外环状区域上;
在所述炉床板的所述内环状区域中移动所述第二种物料;以及
在所述炉床板的所述外环状区域中移动所述第一种物料,其中所述外环状区域围绕着位于所述炉床板的所述内环状区域内的第二种物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第一种物料经过多炉床炉的一个中空中央轴而被供给到所述内环状区域的所述内周边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第一种物料通过一个径向延伸于各个炉床板上的冷却螺旋运送机而被供给到所述内环状区域的内周边处。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意一个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包含有下列步骤:
将所述第一种物料往下落到所述外环状区域的外周边处;
往内移动位于所述外环状区域内的所述第一种物料而朝向所述内环状区域;
供给所述第二种物料到所述内环状区域的内周边处;
往外移动位于所述内环状区域内的所述第二种物料而朝向所述外环状区域;以及
经过至少一个共用掉落孔将所述第一种物料和第二种物料往下落,所述共用掉落孔是座落在一介于所述内环状区域与外环状区域间的外缘范围内。
11.如权利要求7到10任意一个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包含有下列步骤:
引导所述第一种物料和所述第二种物料经过所述至少一个共用掉落孔往下落到一较低层炉床板的内侧区域或外侧区域上;以及
通过旋转的搅拌臂的作用,将所述两种物料分别从内侧区域移动到外侧区域或从外侧区域移动到内侧区域,在所述较低层炉床板上混合所述第一种物料和所述第二种物料。
12.如权利要求7到11任意一个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
具有搅拌齿的搅拌臂被用来在所述外侧区域中移动所述第一种物料以及在所述内侧区域内移动所述第二种物料;
在所述内侧区域内,所述搅拌齿被配置成能够往外移动所述第二种物料;以及
在所述外侧区域内,所述搅拌齿被配置成能够往内移动所述第一种物料。
13.如权利要求1到12任意一个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
所述多炉床炉包括第一炉段和第二炉段,其中不同炉段存在不同的气体环境,每一炉段具有多个垂直排列的炉床板;
所述第一种物料包括金属氧化物;
所述第二种物料是具有挥发性成分的煤;
所述第一种物料首先于所述第一炉段内主要受到吸热的预先调节处理;
所述煤被供给到所述第一炉段的最下层炉床板上,并且在此处与在此炉床板的一个分开的环状区域内的第一种物料分开地被移动,其中煤中的大部分挥发性成分在所述第一炉段内被蒸发并燃烧掉;以及
所述预先调节的第一种物料和预先调节的煤经过至少一个物料闸而被供给到所述第二炉段的最上层炉床板上,并且于所述最上层炉床板上被完全混合,使得所述金属氧化物在所述第二炉段内受到煤的还原作用。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包含有下列步骤:
供给所述第二种物料到所述外环状区域的外周边处;
分开地朝向所述内环状区域往内移动所述第二种物料;
供给所述第一种物料到所述内环状区域的外周边处;
将所述第二种物料从所述外环状区域输送到所述内环状区域的外周边处;
往内移动所述第一种物料和所述第二种物料一起经过所述内环状区域,用以在所述内侧状区域中混合所述两种物料;以及
将混合好的物料往下落经过至少一个共用掉落孔,所述共用掉落孔座落于所述内环状区域的内周边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包含有下列步骤:
供给所述第二种物料到所述内环状区域的内周边处;
分开地朝向所述外环状区域往外移动所述第二种物料;
供给所述第一种物料到所述外环状区域的内周边处;
将所述第二种物料从所述内环状区域输送到所述外环状区域的内周边处;
往外移动所述第一种物料和所述第二种物料一起经过所述外环状区域,用以在所述外环状区域中混合所述两种物料;以及
将混合好的物料往下落经过至少一个共用掉落孔,所述共用掉落孔座落于所述外环状区域的外周边处。
CNA028082400A 2001-04-25 2002-04-25 多炉床炉的操作方法 Pending CN15038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LU90766A LU90766B1 (en) 2001-04-25 2001-04-25 Method of operating a multiple hearth furnace
LU90766 2003-10-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3892A true CN1503892A (zh) 2004-06-09

Family

ID=19731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8082400A Pending CN1503892A (zh) 2001-04-25 2002-04-25 多炉床炉的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6832564B2 (zh)
EP (1) EP1381818A1 (zh)
JP (1) JP2004530095A (zh)
CN (1) CN1503892A (zh)
BR (1) BR0209337A (zh)
CA (1) CA2443041A1 (zh)
LU (1) LU90766B1 (zh)
PL (1) PL363568A1 (zh)
RU (1) RU2003132429A (zh)
TW (1) TW494211B (zh)
WO (1) WO2002086406A1 (zh)
ZA (1) ZA20030775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2905A (zh) * 2010-11-11 2011-04-20 内蒙古超牌高岭土有限公司 多炉膛立式煅烧装置及煅烧方法
CN101611283B (zh) * 2007-02-16 2011-05-04 保尔伍斯股份有限公司 多床炉
CN115740476A (zh) * 2022-11-28 2023-03-07 李慧斌 金属氧化物还原装置、应用及金属粉料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LU91080B1 (fr) * 2004-06-02 2005-12-05 Wurth Paul Sa Four à étages.
EP1645645A1 (fr) * 2004-10-11 2006-04-12 Paul Wurth S.A. Traitement de boues d'usines sidérurgiques dans un four à étages
EP1797207B1 (fr) * 2004-10-05 2008-11-05 Paul Wurth S.A. Traitement de boues d'usines sidérurgiques dans un four à étages
US20070295248A1 (en) * 2005-05-16 2007-12-27 Kohnen Robert L Energy and steel recovery system
US8789480B2 (en) * 2005-05-16 2014-07-29 Symbiotic Technology, Llc Energy and steel recovery system
LU91311B1 (en) * 2007-02-16 2008-08-18 Wurth Paul Sa Multiple hearth furnace
US8020499B2 (en) * 2007-11-09 2011-09-20 Overseas Capital Assets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yrolysis of scrap tyres and the like
US8640633B2 (en) * 2008-08-15 2014-02-04 Wayne/Scott Fetzer Company Biomass fuel furnace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s
DE102012105431B3 (de) * 2012-06-22 2013-10-17 Thyssenkrupp Resource Technologies Gmbh Anlage und Verfahren zur thermischen Behandlung eines Stoffstroms
DE102012111050A1 (de) * 2012-11-16 2014-05-22 Thyssenkrupp Resource Technologies Gmbh Mehretagenofen und Verfahren zur thermischen Behandlung eines Stoffstroms
US10899967B2 (en) * 2015-04-30 2021-01-26 Domenico Tanfoglio Molecular pyrodisaggregator
CN112066736B (zh) * 2020-08-25 2022-03-15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双炉膛管式加热炉烘炉方法
CN112097537B (zh) * 2020-08-25 2021-12-21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斜坡信号的烘炉温度自动控制方法
CN112090379B (zh) * 2020-08-25 2021-11-19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炉烘炉温度控制方法
FR3116893B1 (fr) * 2020-12-02 2022-11-11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Four à soles multiples comprenant des bras incurvés, Application à la torréfaction de biomas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251A (en) * 1899-10-20 1903-03-24 Charles A Doremus Metallurgical and chemical furnace.
FR514977A (fr) * 1917-08-17 1921-03-22 Waldhof Zellstoff Fab Procédé de grillage de pyrites, minerais, etc., dans un four à étages
US1549379A (en) * 1921-11-01 1925-08-11 Robert D Pike Calcining and recarbonating apparatus
US2089782A (en) * 1934-12-14 1937-08-10 Industrimetoder Ab Process of producing sponge iron
US2511281A (en) * 1945-05-03 1950-06-13 Warren S Martin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material
US3998703A (en) * 1975-02-06 1976-12-21 Salem Corporation Method of treating materials on a rotary hearth
DE2736537A1 (de) * 1976-10-20 1978-04-27 Marathon Oil C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aterialhandhabung in form eines gespaltenen flusses
US4248164A (en) * 1979-03-09 1981-02-03 Envirotech Corporation Sludge drying system with sand recycle
US5080025A (en) * 1990-10-29 1992-01-14 Marquess And Nell, Inc. Cocurrent oxidation method in a multiple hearth furnace
US5752452A (en) * 1996-10-25 1998-05-19 Praxair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xygen lancing in a multiple hearth furnace
LU90273B1 (de) * 1998-08-11 2000-02-14 Wurth Paul Sa Verfahren zur thermischen Behandlung schwermetall-und eisenoxidhaltiger Reststoffe
LU90314B1 (de) * 1998-11-05 2000-05-08 Wurth Paul Sa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direkt reduziertem entschwefeltem Eise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1283B (zh) * 2007-02-16 2011-05-04 保尔伍斯股份有限公司 多床炉
CN102022905A (zh) * 2010-11-11 2011-04-20 内蒙古超牌高岭土有限公司 多炉膛立式煅烧装置及煅烧方法
CN115740476A (zh) * 2022-11-28 2023-03-07 李慧斌 金属氧化物还原装置、应用及金属粉料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530095A (ja) 2004-09-30
US6832564B2 (en) 2004-12-21
WO2002086406A1 (en) 2002-10-31
LU90766B1 (en) 2002-10-28
ZA200307754B (en) 2004-07-20
RU2003132429A (ru) 2005-04-20
CA2443041A1 (en) 2002-10-31
PL363568A1 (en) 2004-11-29
EP1381818A1 (en) 2004-01-21
US20040123785A1 (en) 2004-07-01
BR0209337A (pt) 2004-06-15
TW494211B (en) 200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03892A (zh) 多炉床炉的操作方法
CN1834537B (zh) 废弃物处理方法及废弃物处理系统
RU2373164C2 (ru) Способ сжигания горючих отходов
US3650830A (en) Recovery system
US405038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inerating waste material
US3777680A (en) Furnace for combined incineration of rubbish, garbage, and sewage sludge
US4248164A (en) Sludge drying system with sand recycle
US5297957A (en) Organic waste incinerator
JP4542501B2 (ja) スクラップの予熱処理装置及び予熱処理方法
CN101368790A (zh) 一种阶梯式窑炉
JPH0394825A (ja) 固形及びスラリー状有機物質並びに有機物質で汚染された無機物質の熱処理装置
CN1312863A (zh) 含油和铁氧化物的残余物的热处理方法
JPS6217511A (ja) 廃棄物を処理する方法
CN1128231C (zh) 在多级炉中直接还原铁的制造工艺
CN114485173B (zh) 一种多膛炉及方法
AU2002315327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multiple hearth furnace
EP0319181A1 (en) Molybdenum addition agent and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US10718567B2 (en) Multiple hearth furnace improvements
CN100341613C (zh) 用于处理危险或高能材料的装置
US20140048387A1 (en) Multi stream material processing apparatus
US1671395A (en) Furnac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US3611542A (en) System for hot de-oiling and hot briquetting
CN1093947A (zh) 具有炉汽提-空气系统的流化床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JP2002526652A (ja) 多重炉床式加熱炉において直接還元された金属を生成する方法
JPH092850A (ja) セメントクリン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