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4193A - 管理电池容量的电子系统及相关方法 - Google Patents

管理电池容量的电子系统及相关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4193A
CN1494193A CNA021479054A CN02147905A CN1494193A CN 1494193 A CN1494193 A CN 1494193A CN A021479054 A CNA021479054 A CN A021479054A CN 02147905 A CN02147905 A CN 02147905A CN 1494193 A CN1494193 A CN 1494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electric quantity
battery module
quantity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1479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耀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riority to CNA021479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494193A/zh
Publication of CN1494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41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理电池模块电量的电子系统及相关方法。该电池模块可以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一系统模块中,以配合该系统模块放电或充电,来供应电能给该系统模块,或由该系统模块取得电能储存起来。其中该系统模块中设有一电量检测装置,用来检测系统模块与电池模块间电能往来传输的电量;而该电池模块中设有一存储装置,用来记录一代表该电池模块储存电量的电量数据。当该电池模块于该系统模块中充放电时,该系统模块可根据该内存中记录的电量数据计算出电池模块充放电后的新的电量,并对应地更新存储装置中的电量数据。

Description

管理电池容量的电子系统及相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理电池电量的电子系统及相关方法,尤指一种以系统本身的电量检测装置配合可拆卸式电池的存储装置来进行电池电量管理的电子系统及相关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许多电子产品都能以电池中储存的电能来提供运行所需的能量,让使用者能摆脱电源供应线的束缚及限制。然而,电池储存的电量会随电子产品运行而逐渐消耗,终至无法正常供应电能的程度;要使电子产品持续维持正常运行,势必要有一定的电池电量管理机制,让使用者能掌握电池电量的消耗情况,以便采取适当的对应措施(如及早储存数据,或是更换新的电池)。因此,有效、低成本的电池电量管理机制,也成为现代工业界致力研发的重点之一。
请参考图1A及图1B。图1A、图1B为一公知电子系统10中电池电量管理机制的功能方块示意图。在电子系统10中,是以系统模块12来主控电子系统10运行功能,并以可插拔拆卸的电池模块14来提供系统模块12运行时所需的电能;图1A即为电池模块14未连接于系统模块12的示意图,图1B则是电池模块14安装连接于系统模块12后的示意图。在系统模块12中,其主要功能由处理中枢18来进行,并以电力管理装置16来协调对处理中枢18的电力供应。举例来说,若电子系统10为一笔记型计算机,系统模块12即为其主机,处理中枢18可包括有作为人机接口的显示器、键盘、触控板,以及中央处理器、硬盘机、光盘驱动器、内存与各种辅助电路等等,以完成笔记型计算机的主要功能。一般来说,电子系统10可能可利用多种不同的电力来源,电力管理装置16即用来协调调度各种电力来源提供的电能。承前面的例子,若电子系统10为一笔记型计算机,因时下的笔记型计算机多能同时取用外接电源及电池模块提供的电能,电力管理装置16即用来依据处理中枢18的控制管理、调度系统模块12的所需的电能。如图1A、图1B中所示,系统模块12上分别设有电力端口20A、20C,分别对应于一电池模块14以及外接电源22上的电力端口20B,以用来以可插拔的方式连接于外接电源22及电池模块14。而电力管理装置16则电连于电力端口20A、20C,以分别取用由外接电源22及电池模块14提供的电力。在此处,外接电源22可以是一般家用插座提供的交流电源,或是家用插座的交流电源经过变压器后所能提供的直流电源。
在电池模块14中,设有一储电装置26,用来储存电能。为了实现电池电量管理机制,在图1A、一B的公知技术中,电池模块14还另外设有一电量检测装置24、一计算电路28以及一存储装置32。电量检测装置24电连于储电装置26及电力端口20B之间,用来检测由电力端口20B流入及流出储电装置26的电能,并产生一对应的电能检测结果30;存储装置32中则储存有一电量数据34,用来记录储电装置26剩余的电量。根据电量数据34及检测结果30,计算电路28就能计算出储电装置26在电量增减后结余下来的新的电量。此新的电量一方面可回写至存储装置32的电量数据34中,一方面则能由电池模块14上的数据端口36B回传至系统模块12。系统模块12上与数据端口36B对应的数据端口36A,在电池模块14安装于系统模块12后,就能将电量数据回传至电力管理装置16。
电力管理装置16运行的情况可描述如下。就如时下笔记型计算机的功能,当使用者将系统模块12的电力端口20C连接于外接电源22后,电力管理装置16就会检测到外接电源22已经接上,并开始取用外接电源22提供的电能;若此时电池模块14也已被连接安装至系统模块12,电力管理装置16还可视处理中枢18运行的情况来为电池模块14充电。举例来说,若处理中枢18正在进行繁复的运算而需要较多的电能,电力管理装置16由外接电源22取得的电能就会大部分用来支应处理中枢18的电能需求,剩下来的少部分(或完全没有)电能则会经由电力端口20A向电池模块14充电,以补充储电装置26中的电能。相对地,若处理中枢18的电能需求不大(像是笔记型计算机处于休眠状态),电力管理装置16就能将外接电源22提供的电能大部分转往电力端口20A,以通过电力端口20B向储电装置26充电。另一方面,若使用者将外接电源22由电力端口20C拔除,电力管理装置16就会检测到外接电源22已不再连接于系统模块12,并改以电池模块14来提供系统模块12运行所需的电能。此时储电装置26就会经由连接的电力端口20B、20A,向系统模块12放电而提供电能。
至于图1A、1B中的电子系统10实现电池电量管理机制的原理可描述如下。如前所述,当储电装置26经由电力端口20B充放电时,跨接于储电装置26、电力端口20B之间的电量检测装置24就能检测到储电装置26因充放电而增减的电量并产生对应的电量增减数据;配合存储装置32中记录的电量数据34,计算电路28就能算出储电装置26在充放电后储存的电量,并据此更新电量数据34。举例来说,以储电装置26充电至饱和时的电量为100%的基准(亦即,储电装置26于饱和状态时的蓄电容量若为2500毫安-小时,则具有80%电量的储电装置26代表其蓄电容量为2000毫安-小时),若在某次充电前,储电装置26具有80%的电量,存储装置32中的电量数据34也会反映出储电装置26具有80%的电量。开始充电后,电量检测装置24会检测充电的电能,计算电路28也会根据检测结果30累计充入储电装置26的电量。假设在一段时间后,计算电路28累计已有1%(亦即,储电装置26于饱和状态时的蓄电容量若为2500毫安-小时,则所述1%电量代表25毫安-小时)的电量被充入储电装置26中,此时计算电路28就会根据电量数据34中原先记录的80%电量,计算出储电装置26在这段时间的充电后电量已上升至81%。接下来计算电路28就能更新电量数据34,以反映出储电装置26的电量已改变为81%。假设在接下来另一段时间的充电后,计算电路28再度累计出又有1%的电量被充入至储电装置26中;根据电量数据34中原先记录的81%电量,计算电路28就会计算出储电装置26中应该已有82%的电量,就能将电量数据34更新为82%;更新后计算电路28又会重新开始累计充入储电装置26的电量,并在充电过程中持续更新电量数据34,反映储电装置26因充电而逐渐升高的电量。同理,当储电装置26通过电力端口20B放电时,电量检测装置24也会检测储电装置26因放电而流失的电量,配合存储装置32中原先的电量数据34,计算电路28就能计算出储电装置26放电后剩余的电量,并对应地更新电量数据34。计算电路28除了能适当地更新电量数据34,还能将电量数据34经由连接的数据端口36B、36A回传至电力管理装置16乃至于处理中枢18,让处理中枢18得以依据电量数据34来进行对应的运行。举例来说,若电池模块14的电量数据34反映出电池模块14的剩余电量已经过低,处理中枢18就能以各种方式提示使用者注意电量消耗的情况。
在上述的公知技术中,电池电量管理机制是以电池模块14中的电量检测装置24、计算电路28以及存储装置32来实现的。此种作法的缺点之一,就是会增加电池模块14的制造成本。因为电量检测装置24、计算电路28要具备数据转换(譬如说,将电量检测结果由模拟式信号转换为数字式信号)、数据处理及数据计算的功能,电路设计、制造的成本就会较高,连带地电池模块14的制造、加工的成本也会增加;也因此图1A、一B中电池模块14的电池电量管理机制的用途受限,多半仅用于较高阶的笔记型计算机,而难以普及地运用于其它的电子产品。若使用者要以多个电池模块来供应系统模块12连续运行所需的电力,等效上来说使用者就要重复支出各个电池模块中电池电量管理机制所需的成本,也不利于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另外,电池模块14由系统模块12拆卸下来后,还必需消耗储电装置26的电能来维持存储装置32的存储功能,也会影响储电装置26储存的电量。
请参考图2。图2为另一公知电子系统40中实现电池电量管理机制的功能方块示意图。在电子系统40中,系统模块42用来执行电子系统40的运行功能,电池模块44则能以可拆卸替换的方式安装于系统模块42中,以供应系统模块42运行所需的电能。为了在系统模块42与电池模块44之间传输电能,电池模块44、系统模块42上分别设有电力端口50B及50A;类似于前述的电子系统10,系统模块42也能由另一电力端口50C连接于一外接电源52,以取用外接电源52提供的电能。电池模块44中的储电装置56用来储存电能;而在系统模块42中,除了用来实现系统模块42主要功能的处理中枢48,还设有电力管理装置46、电量检测装置54及存储装置62,用来实现电池电量管理机制。电力管理装置46电连于电力端口50A、50C,以适度地调配外接电源52及电池模块44提供的电能;电量检测装置54连接于电力管理装置46及电力端口50A之间,用来检测电池模块44充放电的电能,并产生一对应的检测结果60;存储装置62则电连于电力管理装置46,用来记录一代表电池电量的电量数据64。类似于图1A、一B中的电子系统10,电子系统40中的电力管理装置46也能依据外接电源52与系统模块42间供电连接的情况,适当地对电池模块44充放电。
图2中公知技术进行电池电量管理的机制可描述如下。相对于电子系统10需在每个电池模块中设置电池电量管理机制的情况,电子系统40则是将电池电量管理机制中的电量检测装置、存储装置集中设置于系统模块42中,电力管理装置46会将电池模块44对应的电量数据64储存在存储装置62中;并以电力管理装置46本身计算、数据处理的能力来计算电池模块44中储电装置56充放电后的电量,再对应地更新存储装置62中的电量数据64。举例来说,当电力管理装置46安排以外接电源52的电力对电池模块44充电时,电量检测装置54会检测电力管理装置46经由连接的电力端口50A、50B传输至储电装置56的电能,并将对应的检测结果60回传至电力管理装置46;电力管理装置46根据电量数据64中记录的原始电量与检测结果60,就能计算出储电装置56中充电后新的电量,并对应地更新电量数据64。同理,当电力管理装置46由储电装置56取用电能时,电量检测装置54也会检测出储电装置56放电流失的电能,由电力管理装置46累计储电装置56放电损失的电量,并在电量数据64中由储电装置56原先具有的电能扣除损失的电量,以计算出储电装置56放电后的剩余的电量,再随之更新电量数据64。当然,电力管理装置46也可将存储装置62中储存的电量数据64提供至处理中枢48,让使用者能通过处理中枢48的人机接口得知电池电量的情况。
在图2的公知电子系统40中,因为电池电量管理机制的硬件电路均设于系统模块42,所以电池模块44中不必再设置电池电量管理机制,也能降低电池模块44的成本。然而,此公知技术仍有电量管理上的缺点。首先,使用者可能会交替使用不同的电池模块来供应系统模块42的电力,在此情况下,电力管理装置46就难以有效控管不同电池模块中储存的不同电量。举例来说,如图2所示,假设使用者是以电池模块44及45(具有电力端口51B及储电装置57)的两个电池模块交替运用来为系统模块42供电。若使用者在将电池模块44中的电量消耗至只剩20%时,将电池模块44拆卸下来,改用具有90%电量的电池模块45来为系统模块42供电。在使用者利用电池模块44时,存储装置62中的电量数据64会记录电池模块44的电量仅剩20%;一旦使用者换用电池模块45后,电力管理装置46会根据电量数据64中记录的电量,错误地判断电池模块45仍然只有20%的电量(实际上电池模块44具有90%电量),并随着电池模块45电量的消耗,持续地将电量数据64错误地由20%递减。这样一来,电量数据64也就不能真正地反映电池模块中的电量了。即使电力管理装置46能以某些方法辨识出连接于电力端口50A的电池模块44已经由电池模块44更换为电池模块45,但电力管理装置46还是难以控制各电池模块中剩余的电量。举例来说,若使用者在将仅剩20%电量的电池模块44换下而改用电池模块45供电后,利用其它的充电装置来为电池模块44充电,以将电池模块44的电量充电至95%。当使用者将电池模块45换下,再度改用电量95%的电池模块44来为系统模块42供电时,此时即使电力管理装置46可辨识出连接于电力端口50A的电池模块已由电池模块45改回至电池模块44,但仍然难以判断电池模块44的电量已经由20%增加为95%。在这种情况下,图2中电池电量管理机制也难以有效管理电池模块真正的电量。
综观上述两种公知技术,电子系统10(图1A、一B)中的电池电量管理机制成本较高,较难普及运用。而电子系统40(图2)中的电池电量管理机制则较难掌握各别电池模块实际的电量,两种电池电量管理机制都未尽理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系统模块中的电量检测装置及电力管理装置配合电池模块中的存储装置来实现的电池电量管理机制,以克服公知技术的缺点。
在公知技术中,或要在电池模块中设置电量存储装置、电量检测装置及计算电路而增加成本;或要迁就设置于系统模块本身的电量检测装置及电量存储装置,而无法有效掌握各电池模块的实际电池电量。
在本发明中,则将电量检测装置、电力管理装置设置于系统模块上,并在各电池模块中分别设置存储电量数据的存储装置,两者搭配起来以实现电池电量管理机制,一方面各电池模决中仅需设置存储装置,能降低各电池模块的成本,一方面各电池模块的电量会被记录于各别的存储装置中,使系统模块中的电力管理装置能正确地依据各电池模块本身的电量数据判断电池充放电后的总电量,使得本发明的电池电量管理机制能以低成本、高正确率的方法来实现,方便使用者掌控各种电子装置的电池电量。
附图说明:
图1A、1B为一公知技术的电池电量管理机制实施时的功能方块示意图。
图2为另一公知技术的电池电量管理机制实施时的功能方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池电量管理机制实施于一电子系统时的功能方块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电子系统配合不同电池模块运行时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40、70:电子系统                12、42、72:系统模块
14、44、45、74、75:电池模块        16、46、76:电力管理装置
18、48、78:处理中枢
20A-20C、50A-50C、51B、80A-80C、81B:电力端口
22、52、82:外接电源                24、54、84:电量检测装置
26、56、57、86-87:储电装置
28:计算电路
30、60、90:检测结果                32、62、92-93:存储装置
34、64、94-95:电量数据
36A-36B、96A-96B、97B:数据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电子系统70实现电池电量管理机制的功能方块示意图。电子系统70以系统模块72中的处理中枢78来执行电子系统70的主要功能,电池模块74则是以可插拔抽换的方式安装于系统模块72上。电子系统70可以是一般的消费性或信息电子产品,像是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器(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手机、数字相机、摄影机等可携式电子装置;电池模块74则可以用来供应电力给系统模块72。为了在电池模块74与系统模块72间交换电能及数据,系统模块72及电池模块74上分别设有电力端口80A、80B及数据端口96A、96B;当电池模块74安装于系统模块72中时,电力端口80A、80B与数据端口96A、96B就会相互电连接,如图3中所示。
在系统模块72中,也是以电力管理装置76来调整调度系统模块72的电源供应;除了由电力端口80A取得电池模块74供应的电能外,电力管理装置76也可经由另一电力端口80C取得一外接电源82供应的电力。而电池模块74中则以储电装置86来储存电能,并可通过电力端口80B充放电。为了实现本发明中的电池电量管理机制,系统模块72中设有电量检测装置84;而电池模块74上则设有一电连于数据端口96B的存储装置92。电量检测装置84电连于电力管理装置76及电力端口80A之间,能检测电力端口80A、电力管理装置76间来往传输的电能大小,并产生对应的检测结果90。存储装置92则用来储存一电量数据94;当数据端口96A、96B连接在一起后,电力管理装置76就能经由数据端口96A、96B存取存储装置92中的电量数据94。
在本发明中,电力管理装置76亦可根据外接电源82、电池模块74间供电的情况来适当地调度电力。举例来说,若系统模块72已经通过电力端口80C连接于外接电源82,电力管理装置76就可优先使用外接电源82提供的电力来供应处理中枢78运行的所需;若外接电源82尚有多余的电力,且电池模块74也已安装连接于系统模块72,电力管理装置76还能通过电力端口80A、80B以外接电源82的多余电力来为电池模块74中的储电装置86充电。若系统模块72并未连接于外接电源82,电力管理装置76就要经由电力端口80A、80B来取用储电装置86所提供的电力,以维持处理中枢78的运行。
本发明是以分散于系统模块72、电池模块74中的不同电路来组合实现本发明的电池电量管理机制。设于系统模块72上的电量检测装置84能用来检测电池模块74充放电的情况,电池模块74的电量数据则储存于本身的存储装置92中;电力管理装置76的数据处理能力则用来实现电量计算的功能,以根据电量检测装置84的检测结果90与电量数据94来计算出储电装置86在充放电后新的总电量。总括本发明电池电量管理机制的运行情况可描述如下。电池模块74以本身的存储装置92来记录电量数据94,以反映储电装置86的储电的电量。当电池模块74被安装连接于系统模块72后,电力管理装置76就能经由连接的数据端口96A、96B取得存储装置92中储存的电量数据94,并得知储电装置86中现存的电量。一旦电力管理装置76对储电装置86充放电,电力管理装置76就能根据电量检测装置84检测电能传输的检测结果90以及储电装置86原始的电量数据94,来计算出储电装置86充放电后新的电量,并据此更新电量数据94。举例来说,当电池模块74刚被安装连接于系统模块72时,假设储电装置86中存有80%的电量(以充满电时为100%电量的基准),电量数据94也会反映出储电装置86有80%的电量。接下来,若电力管理装置76通过电力端口80A、80B开始对储电装置86充电,电量检测装置84就会检测流入至储电装置86的电能,并以检测结果90回报电力管理装置76。电力管理装置76会根据检测结果90累计对储电装置86充入的电量。举例来说,当电力管理装置76在累计一段时间后,发现已有1%的电量被充入储电装置86,此时电力管理装置76就会根据原来电量数据94记载的80%电量,计算出现在储电装置86应该已经有81%的电量了。于是电力管理装置76就可将电量数据94更新改写,以反映出储电装置86的电量已经增加至81%,并将此更新后的电量数据94回写至存储装置92,让存储装置92中的电量数据94能确实符合储电装置86中实际存有的电量。接下来,若充电过程持续,电力管理装置76又会重新开始依据检测结果90累计对储电装置86充入的电量。若在经过另一段时间后,电力管理装置76再度累计出又有1%的电量被充入储电装置86中,电力管理装置76就能根据存储装置92中先前记录有81%电量的电量数据94,计算出储电装置86现在的电量应该已经增加至82%。然后电力管理装置76就会再度更新存储装置92中的电量数据94,以反映出新的电量(也就是82%的电量)。
同理,当储电装置86在放电而供应电能时,电力管理装置76也会依据检测结果90持续更新存储装置92中的电量数据94,以反映出储电装置86渐减的电量。举例来说,假设当储电装置86中有82%电量时,开始经由电力端口80A、80B供电给系统模块72(这时电量数据94也反映出储电装置有82%的电量)。电量检测装置84会检测由储电装置86放出的电量,并以检测结果90回报电力管理装置76。若在一段时间后,电力管理装置76累计出已有1%的电量由储电装置86流出,根据电量数据94原先记录的82%电量,电力管理装置76就会计算出储电装置86在经过这段时间的放电后,还剩余有81%的电量。此时电力管理装置76就能将电量数据94更新,以反映出下降至81%的电量。更新的电量数据94也会被回写至存储装置92,以使存储装置92中记录的电量数据94能确实反映储电装置86真实的储电电量。当然,电力管理装置76也可将电量数据94提供给处理中枢78,由处理中枢78进行对应的运行。举例来说,处理中枢78能将电量数据94显示给使用者知道,或是根据电量数据94调整处理中枢78运行的情况(像是在电量低于某一程度后进入省电模式,等等)。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本发明中,不论是充放电的过程,电力管理装置76会持续更新存储装置92中的电量数据94,让电量数据94能真正反映电池模块74的电量。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存储装置92可以采用非易失性的内存,像是电性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或是闪速存储器,这样一来,即使电池模块74由系统模块72被拆卸分离,存储装置92还是能持续记录电量数据94;等到下一次电池模块74再度被安装连接至系统模块72,电力管理装置76就能再度依据存储装置92中的电量数据94,正确判断、计算储电装置86的电量了。
本发明的优点可讨论如下。首先,本发明的电池电量管理机制是以分散于系统模块72、电池模块74中的硬件电路来实现的,能降低电池模块74的成本。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电池模块74中仅需设置存储装置92,就能配合系统模块72中的电量检测装置84、电力管理装置76来完成电池电量管理机制。在图1A、一B中的公知技术,虽能有效管理电池电量,但须在每个电池模块中各别设置电量检测装置、计算电路以及存储装置,增加电池模块的成本。相较之下,在本发明中,各电池模块中仅需设置各别的存储装置,就能管理各电池模块的电量,因此本发明电池电量管理机制设计、制造、实施的成本也就能随之降低了。由于电力管理装置76本身就有数据处理、数据运算的能力,因此在上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就可由电路管理装置76本身来计算储电装置充放电后剩余的电量。在实际实施时,电量检测装置84可以是一跨接于电力端口80A、电力管理装置76间的电阻,用来将电力端口80A、电力管理装置76间往来传输的电流化为跨压,并由一放大器将该电阻的跨压化为一电压信号,也就是检测结果90。由于电力管理装置76本身多已具备有模拟至数字转换器(ADC,analogue to digital converter),所以就能将此模拟的检测结果90输入至电力管理装置76,由电力管理装置76本身来将模拟的检测结果化为数字的检测结果,并据此来累计流入、流出储电装置86的电量。一般来说,电力管理装置76本身就是一微处理器,用软件的程序代码就能控制其累计检测结果,并根据电量数据计算出充放电后的新电量数据;换句话说,在实施本发明时,不需另行设置硬件的计算电路,而本发明硬件电路的成本也就能随的降低。
另一方面,本发明设置于各电池模块中的存储装置能确实地反映各电池模块实际的电量,即使使用者以多个不同的电池模块交替使用,本发明的电池电量管理机制也都能正常运行。关于此情况,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电子系统70中系统模块72配合两不同的电池模块74、75运行的示意图。类似于电池模块74,电池模块75中也设有电力端口81B、数据端口97B,分别用来传输储电装置87的电力以及存储装置93中的电量数据95。在电池模块74、75中,分别以电量数据94、95来记录各自储电装置86、87的电量;而电力管理装置76就能依据不同电池模块各自的电量数据,确实地掌控不同电池模块充放电后的电量。举例来说,假设电池模块74原先具有80%的电量,对应的电量数据94就会反映其80%的电量;若使用者开始使用电池模块74来为系统模块72供电,电力管理装置76就可读取电量数据94以得知电池模块74中的原始电量,并在电池模块74放电的过程中,持续地依照电力消耗的情况更新电池模块74中的电量数据94。举例来说,当电池模块74的电量由80%被消耗至仅剩20%时,电力管理装置76也会确保其电量数据94会同步地反映由80%递减至仅剩20%的电量。假设此时使用者将电池模块74换下,改用具有90%电量的电池模块75来供应系统模块72的电力需求。根据前述的运行原理,电池模块75中的电量数据95也会对应地反映其具有90%的电量。当电池模块75一被安装连接至系统模块72时,电力管理装置76就能由连接的数据端口96A、97B读出电量数据95,并可正确地提示处理中枢78乃至于使用者,现在连接的电池模块75具有90%的电量。当电力管理装置76持续地取用电池模块75供应的电能时,电力管理模块76也会根据电量数据95正确地计算出电池模块75的电量是由90%开始减少。这样一来,图2中公知技术无法正确掌握各别电池模块实际电量的缺点,就不会发生于本发明中了。
在本发明中,电子系统70可以是各种能对电池模块充放电的电子产品,也可以是单纯的充电器。换句话说,在此种实施例中,电力管理装置76(请再度参考图3)仅会以外接电源82提供的电力对电池模块充电,而不会由电池模块取用电能。而本发明的精神还是可适用于这种实施例,在充电的初电力管理装置76可根据电池模块74中的电量数据94得知电池模块74原始的电量,并在充电过程中持续地更新存储装置92中的电量数据94,以反映电池模块74在充电后的电量。这样一来,当使用者将电池模块74用于其它的电子系统后,该电子系统就能以本发明的电池电量管理机制持续地正确追踪电池模块电量的消长情况。当然,在某些电子产品中(像是数字相机),仅能消耗电池模块的电力,即使能引用外接电源的电力,也无法为电池模块充电。本发明的精神也可运用于这种电子系统中,由此电子系统中的电力管理装置持续更新电池模块中记录的电量数据,以反映电池模块被消耗后剩余的电量。这样一来,即使电池模块在不同种类的电子产品中被充电、放电,只要这些电子产品均支持本发明的电池电量管理机制,就能正确地以各电池模块中记录的对应电量数据来反映电池模块的总电量,让使用者能知悉不同电池模块电量补充、消耗的情况,更明智地运用各个电池模块。
在公知技术中,电池电量管理机制或集中设置于电池模块中,或集中设置于系统模块中,前者会增加电池电量管理机制实施的成本,后者则无法准确掌握不同电池模块确实的电量。相较之下,在本发明中,则是以分散的装置来实施电池电量管理机制,电池模块中仅需设置存储装置,并配合系统模块中电量检测、计算的能力来实现电池电量管理机制,一方面能减少各电池模块中所需的硬件电路,使本发明能以较低的成本来实施,另一方面也能确实掌控不同电池模块中剩余的电量,让电子系统乃至于使用者能更有效率地运用各电池模块,维持电子系统正常的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的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与改进,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系统,其包含有:
一系统模块,用来处理该电子系统的运行;该系统模块包含有:
一第一电力端口,用来传输电能;
一电量检测装置,电连于该第一电力端口,用来检测该第一电力端口传输电能的电量,并产生一对应的检测结果;
一第一数据端口,用来传输数据;以及
一电力管理装置,电连于该电量检测装置及该第一数据端口;以及
一电池模块,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该系统模块之中,该电池模块包含有:
一储电装置,用来储存电能;
一第二电力端口,电连于该储电装置,用来将该储电装置储存的电能传输出去,或接收欲传输至该储电装置的电能;
一存储装置,用来记录一电量数据,其中该电量数据用来代表该储电装置中储存电能的电量;以及
一第二数据端口,电连于该存储装置,用来传输该电量数据;
其中当该电池模块安装于该系统模块中时,该第一电力端口会连接于该第二电力端口,而该第一数据端口会连接于该第二数据端口,以使该电力管理装置可经由该第一电力端口与该第二电力端口来对该储电装置进行电能的储存或取用,以及使该电力管理装置可经由该第一数据端口与该第二数据端口来对该存储装置进行电量数据的储存或读取,其中该电力管理装置可根据该电量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及该第一数据端口中所传输的电量数据计算出该储电装置与该系统模块间电能往来传输后结余的电量,以对应地更新该电量数据;而当该电池模块由该系统模块拆卸分离后,该第二数据端口会不再电连于该第一数据端口,使该存储装置中的电量数据不再随该检测结果改变而改变。
2.如权利要求1的电子系统,其为一可携式电子装置。
3.如权利要求2的电子系统,其中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器、手机、数字相机或摄影机等。
4.一种管理一电子系统电能运用的方法,其中该电子系统包含有:
一系统模块,用来处理该电子系统的运行;该系统模块包含有:
一第一电力端口,用来接收电能,以供应该系统模块运行所需的电能;
一电量检测装置,电连于该第一电力端口,用来检测该第一电力端口接收电能的电量,并产生一对应的检测结果;
一第一数据端口,用来传输数据;以及
一电力管理装置,电连于该电量检测装置及该第一数据端口;以及
一电池模块,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该系统模块之中,用来供应该系统模块运行所需的电能;而该电池模块包含有:
一储电装置,用来储存电能;
一第二电力端口,电连于该储电装置,用来将该储电装置储存的电能传输出去;
一存储装置,用来记录一电量数据,其中该电量数据用来代表该储电装置中储存电能的电量;以及
一第二数据端口,电连于该存储装置,用来传输该电量数据;
其中当该电池模块安装于该系统模块中时,该第一电力端口会连接于该第二电力端口,而该第一数据端口会连接于该第二数据端口,以使该电力管理装置可经由该第一电力端口与该第二电力端口来对该储电装置进行电能的取用;
而该方法包含有:
当该电池模块安装于该系统模块中时,以该电力管理装置根据该电量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及该第一数据端口中所传输的电量数据计算出该储电装置供应电能至该系统模块后所剩下的电量,以对应地更新该电量数据;以及
当该电池模块由该系统模块拆卸分离后,不再根据该检测结果更新该电量数据,使得该存储装置中的电量数据不再随该检测结果改变而改变。
5.如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另包含有:当该电池模块安装于该系统模块中并更新该电量数据后,将更新后的电量数据储存至该存储装置中。
6.如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该电子系统为一可携式电子装置。
7.如权利要求6的电子系统,其中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器、手机、数字相机或摄影机等。
8.一种管理一电子系统电能运用的方法,其中该电子系统包含有:
一系统模块,用来处理该电子系统的运行;该系统模块包含有:
一第一电力端口,用来输出电能;
一电量检测装置,电连于该第一电力端口,用来检测该第一电力端口输出电能的电量,并产生一对应的检测结果;
一第一数据端口,用来传输数据;以及
一电力管理装置,电连于该电量检测装置及该第一数据端口;以及
一电池模块,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该系统模块之中;而该电池模块包含有:
一储电装置,用来储存电能;
一第二电力端口,电连于该储电装置,用来接收欲传输至该储电装置的电能;
一存储装置,用来记录一电量数据,其中该电量数据用来代表该储电装置中储存电能的电量;以及
一第二数据端口,电连于该存储装置,用来传输该电量数据;
其中当该电池模块安装于该系统模块中时,该第一电力端口会连接于该第二电力端口,而该第一数据端口会连接于该第二数据端口,以使该电力管理装置可经由该第一电力端口与该第二电力端口来对该储电装置进行电能的储存;
而该方法包含有:
当该电池模块安装于该系统模块中时,以该电力管理装置根据该电量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及该第一数据端口中所传输的电量数据计算出该储电装置接受电能补充后的电量,以对应地更新该电量数据;以及
当该电池模块由该系统模块拆卸分离后,不再根据该检测结果更新该电量数据,使该存储装置中的电量数据不再随该检测结果改变而改变。
9.如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另包含有:当该电池模块安装于该系统模块中并更新该电量数据后,将更新后的电量数据储存至该存储装置中。
10.如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该电子系统为一可携式电子装置。
CNA021479054A 2002-10-28 2002-10-28 管理电池容量的电子系统及相关方法 Pending CN14941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021479054A CN1494193A (zh) 2002-10-28 2002-10-28 管理电池容量的电子系统及相关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021479054A CN1494193A (zh) 2002-10-28 2002-10-28 管理电池容量的电子系统及相关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4193A true CN1494193A (zh) 2004-05-05

Family

ID=34233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1479054A Pending CN1494193A (zh) 2002-10-28 2002-10-28 管理电池容量的电子系统及相关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49419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8361B (zh) * 2006-05-01 2011-12-14 杨泰和 混合动力计时装置
CN101728846B (zh) * 2008-10-30 2012-07-04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系统与充电方法
CN102918702A (zh) * 2010-02-04 2013-02-06 鼓励创新顾问有限公司 车辆供电系统
CN104426186A (zh) * 2013-09-02 2015-03-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546921A (zh) * 2015-09-18 2017-03-29 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 蓄电池的电池容量更新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8361B (zh) * 2006-05-01 2011-12-14 杨泰和 混合动力计时装置
CN101728846B (zh) * 2008-10-30 2012-07-04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系统与充电方法
CN102918702A (zh) * 2010-02-04 2013-02-06 鼓励创新顾问有限公司 车辆供电系统
CN104426186A (zh) * 2013-09-02 2015-03-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546921A (zh) * 2015-09-18 2017-03-29 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 蓄电池的电池容量更新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2261B (zh) 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56899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CN1575447A (zh) 降低功率的方法和系统
CN1251050C (zh) 中央处理器的电源
CN100353289C (zh) 处理器及其驱动方法与电子信息处理产品
CN111047780B (zh) 自动计费装置、具有该装置的充电系统及自动计费方法
US20050134225A1 (en) Smart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130346762A1 (en) Optimizing battery use for known future load
CN102122482B (zh) 显示面板的具电荷回收功能的控制电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948109B2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s for accepting adapter and solar power in electronic devices
CN102217164A (zh) 优化的锂离子电池充电
CN110704279B (zh) 电量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2138128A (zh) 智能电力监控
US7952328B2 (en) Multi-battery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1477399A (zh) 电子系统的功率管理
CN101989763A (zh) 一种供电备份系统、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1461447B (zh) 一种路径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815869A (zh) 电子设备以及和其一起使用的适配器
CN1494193A (zh) 管理电池容量的电子系统及相关方法
CN107835311A (zh) 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3125513A1 (zh) 充电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82566B (zh) 电动汽车路径规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890671A (zh) 用于便携式电源的方法与装置
CN1670664A (zh) 一种用电池给电子装置供电的电源管理方法
US20050156570A1 (en) Autonomic battery reconditio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