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0998A - 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实现ip网络终端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实现ip网络终端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0998A
CN1490998A CNA031330800A CN03133080A CN1490998A CN 1490998 A CN1490998 A CN 1490998A CN A031330800 A CNA031330800 A CN A031330800A CN 03133080 A CN03133080 A CN 03133080A CN 1490998 A CN1490998 A CN 1490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ent
terminal
network
ipv6
n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330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9219C (zh
Inventor
石晶林
刘敏
吴贤国
蔡一兵
李军
王淼
李忠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B031330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79219C/zh
Publication of CN1490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0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921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921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联合实现IP网络终端的端到端全球漫游通信方法,通过利用NAT-PT转换网关已经实现的IPv4网络与IPv6网络的互联互通,在位于NAT-PT之后的IPv6网络里设置一归属服务器,该服务器负责与安装了客户端软件的IPv6/IPv4双栈主机间建立隧道连接,使位于任意IPv4网络里的IPv6/IPv4双栈主机,能够通过隧道穿越任意的IPv4网络,和其他的任意IPv6或具有全局IPv4地址的主机间建立端到端的对等通信连接。该方法可以和现有的网络体系兼容,无需对现有的路由设备进行升级。

Description

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实现IP网络终端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NAT-PT(Network addresstranslation-protocol transform:网络地址翻译和协议转换)和客户/服务器模式联合实现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终端全球漫游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IPv4/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NAT-PT转换网关与IPv6终端及其归属服务器间利用客户/服务器模式联合实现终端间的端到端(Peer to Peer)通信和全球漫游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人为本的个性化信息通信服务是通信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基础是必须能首先实现用户终端间的端到端(Peer toPeer)对等通信。现有的基于IPv4的互联网由于其地址空间的限制,已使其无法胜任这个工作。于是人们提出了IPv6这个新的技术。IPv6从提出到现在已有十来年时间,虽然应用不是十分广泛,但其技术上已基本成熟,并且目前只有它能满足用户通信个性化、实现端到端对等通信、实现全球任意点漫游等。到现在,Pv6逐步取代IP4成为未来因特网的核心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在这个过程中,由于IPv4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其用户有几个亿,目前用户是如此地依赖Internet,以致不能忍受从IPv4向IPv6迁移时Internet出现的任何中断时间,所以IPv6网络将和IPv4网络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共存。如何实现用户终端既能对IPv4网络进行访问,又能直接联接到IPv6网络并实现在各个IPv4网络和IP6网络间的全球漫游,如何在这个混合网络中实现端到端对等通信等是推动IPv6发展的关键。
对于上面的问题,由于人们更早些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提出并使用了内部地址的方法,利用代理网关实现内网的终端与全球因特网上其它用户的通信。这里代理网关起到了网络地址翻译(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功能,这种功能使用户可以保存IPv4地址。NAT将局域网系统的TCP/IP地址替换为NAT路由器的地址,使其看起来就像只有一个连接的系统。尽管NAT节省空间,但是它也会带来麻烦。在使用NAT时,外部用户将整个子网“看”做是一台计算机,这会造成无法避免的问题。例如,当每台Web服务器都需要自己的IP地址时,NAT无法在一个地点提供多台Web服务器。多媒体和互动Internet业务很难(有时不可能)通过NAT路由器进行。并且不能将NAT设备嵌套来建立多个子网络。另外一个更大的麻烦是难以实现人们个性化的端到端对等通信的要求。这种技术的实施对目前IPv6的推广造成的困难是:加剧了位于NAT之后的IPv4终端与IPv6网络终端间面对面通信的困难。目前人们提出的大多数技术只是解决IPv4网络与IPv6网络间的互通,而不解决终端间的面对面,也就是端到端对等通信的问题;更不用说在全球漫游情况下的端到端对等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IPv4/IPv6网络互通转换网关NAT-PT和设置在IPv6网络中的归属服务器,使位于IPv4 NAT后面的IPv6/IPv4双栈主机,通过NAT-PT与归属服务器动态获取IPv6地址,从而实现与IPv6网络终端用户和具有全局IPv4地址的终端用户端到端对等通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穿透现有使用内部IPv4地址网络,实现端到端对等通信的方法,该方法中用户终端即使不具备全局IPv4地址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归属服务器实现全球范围的端到端对等通信。这使得本发明和现有的网络体系兼容,无需对现有的路由设备进行升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和现有通信网技术相结合,在不需对现有通信网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实现用户终端的全球漫游。
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联合实现IP网络终端的端到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NAT-P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protocoltransform:网络地址翻译和协议转换)和客户/服务器模式联合实现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终端全球漫游的方法,通过利用NAT-PT转换网关已经实现的IPv4网络与IPv6网络的互联互通,在位于NAT-PT之后的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网络里设置一归属服务器,该服务器负责与安装了客户端软件的IPv6/IPv4双栈主机间建立隧道连接,使位于任意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网络里的IPv6/IPv4双栈主机,能够通过隧道穿越任意的IPv4网络,和其他的任意IPv6或具有全局IPv4地址的主机间建立端到端的对等通信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用户配置的双栈主机常规方式访问IPv4/IPv6网络图;
图2是双栈主机在纯IPv6网络中时的访问方式图;
图3是客户端与归属服务器间的通信过程图;
图4是客户端通过归属服务器与其它全局IP终端间的通信过程图;
图5是客户端通过归属服务器与其它全局IP终端间的通信过程中的数据
包封装图;
1)用户终端本身配置成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通信的主机。于是如图1所示,当用户只想获取因特网络提供的信息时,如果用户终端位于IPv4网络中,那它可以任意选择一个ISP(Internet ServiceProvider)通过拔号上网、GPRS或其它配置方式获得IPv4地址后联接上因特网,这个地址可以是内部地址,也可以是全局IPv4地址。
2)当用户位于IPv6网络中时,他可以选择任一个IPv6 ISP,并自动获得该ISP提供的全局IPv6地址后进行通信,如图2所示。
3)在用户终端上安装实现端到端对等通信的客户端程序:该程序的功能是用户启动它后,它可以自动实现与远程服务器的连接,并向服务器申请IPv6地址,获得IPv6地址后,负责建立与服务器的IPv4之上的IPv6隧道通信连接。在IPv6网络里选择一台服务器(如DNS域名服务器、WWW服务器、NAT-PT网关等)安装实现端到端对等通信的服务器端程序:服务器端程序主要功能是响应客户端程序发起的IPv6地址申请,分配给客户端IPv6地址,维护IPv6地址池,建立并维护与客户端通信的IPv6隧道连接,并负责中转客户端与其它通信节点间通信的数据报。被选择的服务器将作为用户终端的归属服务器,归属服务器负责转发客户端数据包到其它终端,也负责将其它终端的数据包转发到客户端。客户端与归属服务器间的通信过程如图3所示:→用户启动客户端程序后,用户终端将主动向归属服务器发起连接建立请求;中间将穿过连接IPv4网络与IPv6网络的NAT-PT,客户端里的归属服务器地址Pv6地址可由客户端程序自动配置,也可以手动配置;→归属服务器将对用户的合法性地行验证,通过验证后,将给该请求终端分配全球唯一的IPv6地址,并通过NAT-PT网关将地址分配信息发送给只有内部IPv4地址的用户终端;→用户终端通过归属服务器分配的给它的IPv6地址建立与其IPv6归属服务器间的基于IPv4网络之上的隧道连接,并由归属服务器为该隧道分配标识;→以后用户终端与其它具有对等通信能力的IP终端进行对等通信时,可以使用IPv6数据封装于IPv4分组包中来传送,也可以利用该隧道标识代替IPv6地址,以增加分组的有效载荷,然后通过其归属代理进行。其过程如图4所示;→上述通信过程中,归属代理对于其客户端的作用是建立基于IPv4网络上的隧道,对于想与客户端通信的其它终端来说,它起到客户端的最后一跳路由器的作用。
4)实现上述端到端的对等通信,需要对数据包在终端和归属服务器间进行隧道封装,同时如果是使用的隧道标识来标记分组所经隧道和客户端IPv6地址,那在归属服务器里需要建立专门的“隧道标识、地址”转换表,以实现客户端终端的IPv6地址与隧道标识间的相互转换,数据包在客户端到另一通信终端的封装方式如图5所示,图5给出了客户端位于内部IPv4私有地址域时的通信过程;如果终端有正式IPv4址,那户就按正常方式通信,而不必启动客户端程序与归属服务器建立连接。
5)上述配置完成后,只要在客户端安装好相应的客户端程序,当用户想要实现端到端通信时,它就可以启动客户端程序。之后,用户发往IPv6终端或具有全局IPv4地址终端的数据包将首先将通过建立的隧道发送到归属服务器,由归属服务器将数据包转交到最终目的地址。反之,想与该客户端通信的其它终端,它发送的数据包也会被正常路由到归属服务器,再由归属服务器转发到客户端。
6)上述实现过程中,用户终端可以以任意方式联上互联网,所获得的IPv4地址可以是合局的,也可以是内部地址,而不受限于任何特定的ISP。唯一要做的是它需要购买客户端程序并安装。之后用户就可以在全球漫游的情况下实现端到端的对等通信。
利用NAT-P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protocol transform:网络地址翻译和协议转换)和客服/服务器模式联合实现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终端任意点上端到端通信(Peer to Peer)的方法,主要是预先设计好置于终端中的客户端程序和置于IPv6(Intemet Protocol Version 6)网络中的IPv6终端归属服务器程序,终端在IPv4网络中时,它可以按常规的方法访问IPv4网络,终端漫游到IPv6网络中时,它也可以按正常的纯IPv6网络访问的方式实现对IPv6网络的访问。只有当终端漫游到IPv4网络中后,如果终端想实现与IPv6网络用户间的端到端(Peer to Peer)通信,那么终端将启动客户端程序,自动向位于NAT-PT之后的IPv6网络中的归属服务器发起地址申请,归属服务器为终端分配全局IPv6地址,并通过NAT-PT建立从位于IPv6网络中的服务器到终端间的隧道连接,所有发往该移动终端的IPv6数据将先发往该终端的归属服务器,由归属服务器将数据重新封装并通过NAT-PT网关转发到移动终端;在IPv4网络中的该终端如有数据传往IPv6网络中的另一终端,也需要将数据先转发到它的归属服务器上,由归属服务器进行转发,从而实现终端的全球漫游和与纯IPv6网络终端的端到端通信。这里最重要的是该方法可以和现有的网络体系兼容,无需对现有的路由设备进行升级,这就是说我们不需要对现有的IPv4网络进行任何改动,采用该方法的终端就可以实现全球漫游和与其它采用该方法的终端、以及纯IPv6网络用户终端实现端到端的通信。

Claims (9)

1.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联合实现IP网络终端的端到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联合实现IP网络终端全球漫游的方法,通过利用NAT-PT转换网关已经实现的IPv4网络与IPv6网络的互联互通,在位于NAT-PT之后的IPv6网络里设置一归属服务器,该服务器负责与安装了客户端软件的IPv6/IPv4双栈主机间建立隧道连接,使位于任意IPv4网络里的IPv6/IPv4双栈主机,能够通过隧道穿越任意的IPv4网络,和其他的任意IPv6或具有全局IPv4地址的主机间建立端到端的对等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联合实现IP网络终端的端到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用户终端上安装实现端到端对等通信的客户端程序,在IPv6网络里选择一台服务器安装实现端到端对等通信的服务器端程序,被选择的服务器将作为用户终端的归属服务器,归属服务器负责转发客户端数据包到其它终端,也负责将其它终端的数据包转发到客户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联合实现IP网络终端的端到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启动客户端程序后,用户终端将主动向归属服务器发起连接建立请求,中间将穿过连接IPv4网络与IPv6网络的NAT-PT,客户端里的归属服务器地址Pv6地址可由客户端程序自动配置,也可以手动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联合实现IP网络终端的端到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终端通过归属服务器分配的给它的IPv6地址建立与其IPv6归属服务器间的基于IPv4网络之上的隧道连接,并由归属服务器为该隧道分配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联合实现IP网络终端的端到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终端与其它具有对等通信能力的IP终端进行对等通信时,可以使用IPv6数据封装于IPv4分组包中来传送,也可以利用该隧道标识代替IPv6地址,以增加分组的有效载荷,然后通过其归属代理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联合实现IP网络终端的端到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归属代理对于其客户端的作用是建立基于IPv4网络上的隧道,对于想与客户端通信的其它终端来说,它起到客户端的最后一跳路由器的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联合实现IP网络终端的端到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端到端的对等通信,需要对数据包在终端和归属服务器间进行隧道封装,同时如果是使用的隧道标识来标记分组所经隧道和客户端IPv6地址,那在归属服务器里需要建立专门的“隧道标识、地址”转换表,以实现客户端终端的IPv6地址与隧道标识间的相互转换,数据包在客户端到另一通信终端以封装方式,客户端位于内部IPv4私有地址域时的通信过程;如果终端有正式IPv4址,那户就按正常方式通信,而不必启动客户端程序与归属服务器建立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联合实现IP网络终端的端到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只要在客户端安装好相应的客户端程序,当用户想要实现端到端通信时,它就可以启动客户端程序,之后,用户发往IPv6终端或具有全局IPv4地址终端的数据包将首先将通过建立的隧道发送到归属服务器,由归属服务器将数据包转交到最终目的地址,反之,想与该客户端通信的其它终端,它发送的数据包也会被正常路由到归属服务器,再由归属服务器转发到客户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联合实现IP网络终端的端到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终端可以以任意方式联上互联网,所获得的IPv4地址可以是全局的,也可以是内部地址,而不受限于任何特定的ISP,唯一要做的是它需要购买客户端程序并安装,之后用户就可以在全球漫游的情况下实现端到端的对等通信。
CNB031330800A 2003-07-23 2003-07-23 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实现ip网络终端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921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330800A CN100379219C (zh) 2003-07-23 2003-07-23 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实现ip网络终端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330800A CN100379219C (zh) 2003-07-23 2003-07-23 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实现ip网络终端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0998A true CN1490998A (zh) 2004-04-21
CN100379219C CN100379219C (zh) 2008-04-02

Family

ID=34154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3308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9219C (zh) 2003-07-23 2003-07-23 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实现ip网络终端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79219C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50672A1 (fr) * 2004-11-10 2006-05-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entre noeuds serveurs de prise en charge de services de radiotransmission par paquets generaux
WO2006105718A1 (fr) * 2005-04-04 2006-10-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d'adaptation d'un mpls-vpn a un reseau hybride
CN100362829C (zh) * 2005-02-24 2008-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v6和IPv4 GPRS核心网互通的方法及装置
WO2008014719A1 (fr) * 2006-07-28 2008-02-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permettant d'exécuter une itinérance de noeud dans un réseau ip version 6
CN100413289C (zh) * 2005-11-25 2008-08-20 清华大学 基于P2P在IPv4上实现IPv6高性能互联的方法
CN100454891C (zh) * 2005-02-02 2009-01-21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IPv6/IPv4转换器
CN100459566C (zh) * 2004-05-10 2009-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进行网络地址转换的网络中隧道中继的实现方法
CN101019383B (zh) * 2004-07-30 2010-08-11 奥林奇股份有限公司 在网关支持节点与移动终端之间隧道传输因特网协议分组
WO2011038569A1 (zh) * 2009-09-29 2011-04-07 北京网能经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ipv4和ipv6网互通的过渡体系架构
CN102104524A (zh) * 2009-12-21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路由封装隧道键值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965515B (zh) * 2004-06-25 2012-07-04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使IPv4私有网络中的节点经由IPv6接入网络到达IPv4公共网络节点的布置
CN102801692A (zh) * 2011-05-26 2012-11-28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分裂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9067933A (zh) * 2018-07-25 2018-12-21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 基于隧道的IPv4与IPv6的网络通信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09387A1 (en) * 2000-07-21 2002-01-31 Nokia Corporation Sip sessions between ipv4 and ipv6 clients and sip based call setup in 3gpp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with nat in place
KR100411517B1 (ko) * 2001-08-28 2003-12-18 주식회사 휴니드 테크놀러지스 병렬 냇-피티를 이용한 인터넷 프로토콜 변환장치 및 그를이용한 인터넷 프로토콜 버전 변환 방법
KR100406867B1 (ko) * 2001-10-23 2003-11-2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자동 포트 변환 전이를 이용한 아이피브이6-아이피브이4주소 변환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기록매체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9566C (zh) * 2004-05-10 2009-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进行网络地址转换的网络中隧道中继的实现方法
CN1965515B (zh) * 2004-06-25 2012-07-04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使IPv4私有网络中的节点经由IPv6接入网络到达IPv4公共网络节点的布置
CN101019383B (zh) * 2004-07-30 2010-08-11 奥林奇股份有限公司 在网关支持节点与移动终端之间隧道传输因特网协议分组
CN1302651C (zh) * 2004-11-10 2007-0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之间的通讯方法
WO2006050672A1 (fr) * 2004-11-10 2006-05-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entre noeuds serveurs de prise en charge de services de radiotransmission par paquets generaux
CN100454891C (zh) * 2005-02-02 2009-01-21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IPv6/IPv4转换器
CN100362829C (zh) * 2005-02-24 2008-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v6和IPv4 GPRS核心网互通的方法及装置
WO2006105718A1 (fr) * 2005-04-04 2006-10-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d'adaptation d'un mpls-vpn a un reseau hybride
CN100413289C (zh) * 2005-11-25 2008-08-20 清华大学 基于P2P在IPv4上实现IPv6高性能互联的方法
WO2008014719A1 (fr) * 2006-07-28 2008-02-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permettant d'exécuter une itinérance de noeud dans un réseau ip version 6
CN101115022B (zh) * 2006-07-28 201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节点在因特网协议版本6网络中漫游的装置和方法
WO2011038569A1 (zh) * 2009-09-29 2011-04-07 北京网能经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ipv4和ipv6网互通的过渡体系架构
CN101707573B (zh) * 2009-09-29 2013-04-10 北京网能经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ipv4和ipv6网互通的过渡体系架构
CN102104524A (zh) * 2009-12-21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路由封装隧道键值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2801692A (zh) * 2011-05-26 2012-11-28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分裂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9067933A (zh) * 2018-07-25 2018-12-21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 基于隧道的IPv4与IPv6的网络通信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79219C (zh) 2008-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u et al. Transition from IPv4 to IPv6: A state-of-the-art survey
US7646775B2 (en) Protocol and system for firewall and NAT traversal for TCP connections
US6822957B1 (en) Distributed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for a network telephony system
US8693392B2 (en)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451844B2 (en) Method of receiving a data packet coming from an IPv4 domain in an IPv6 domain, an associated device, and associated access equipment
US20020091834A1 (en) Communications relay device, communications relay method,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WO2000079765A1 (en) Reverse tunnel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with private computer networks
WO2012013133A1 (zh) 一种网络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0379219C (zh) 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实现ip网络终端通信方法
CN101325580B (zh) 基于nat-pt的ftp应用层网关的实现方法
CN103227787B (zh) 一种基于ARP代理的4over6隧道自动建立方法
KR100433621B1 (ko) 사설 인터넷의 단대단 서비스를 위한 다중 계층 인터넷프로토콜 및 상기 다중 계층 인터넷 프로토콜 패킷의송/수신 방법
Mackay et al. A scenario-based review of IPv6 transition tools
Govil et al.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ransactional and interoperability issues between IPv4 and IPv6
KR20060091555A (ko) IPv4/IPv6 상호 연동이 가능한 IPv6 인터넷 게이트웨이 및 그 통신 방법
Turányi et al. IPv4+ 4
Gamess et al. Implementing IPv6 at central university of venezuela
Chen et al. Analysis of IPv6 network communication using simulation
CN117061479A (zh) 局域网通信方法及装置
Davies TCP/IP Fundamentals for Microsoft Windows
Fairhurst IPv6-The network protocol of the future
Rikitake et al. NGN and internet: from coexistence to integration
Zhao et al. A Lightweight AplusP Approach for Public IPv4 Address Sharing in IPv6 Environments
Green et al. IPv6 translation for IPv4 embedded systems
Ali et al. Hybrid approach for migration of IPv6 to IPv4 Network for enhancing security in Virtual Private Clou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Beijing Zhongke Jingshang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ontract record no.: 201111000014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Using NAT-PT and client / server mode to realize IP network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2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Open date: 20040421

Record date: 20110823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Beijing Zhongk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ssignor: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ontract record no.: 2011110000143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81212

EM01 Chang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M01 Chang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Change date: 20181212

Contract record no.: 2011110000143

Assignee after: Beijing Zhongk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ssignee before: Beijing Zhongke Jingshang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