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8973A - 太阳能系统建筑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系统建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78973A CN1478973A CNA021420742A CN02142074A CN1478973A CN 1478973 A CN1478973 A CN 1478973A CN A021420742 A CNA021420742 A CN A021420742A CN 02142074 A CN02142074 A CN 02142074A CN 1478973 A CN1478973 A CN 14789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rrest
- thermal
- treatment box
- in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2—Solar heating or cool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造不仅对应风向和其他气象条件,而且还灵活地对应外部环境的住所和建筑物,可最佳化地利用太阳能进行室内供暖、供冷、换气、除湿和供应热水的太阳能系统建筑。在屋顶设置紧靠金属制屋顶板下面的、形成具有屋顶斜度的空气通路的太阳热集热部;并设置有内藏防止逆流的逆流防止气门、切换通向室内的下流通道和向外排气的排气通道的连通的通路切换气门、装在逆流防止气门和通路切换气门之间的集热用风扇的处理箱;将所述太阳热集热部与设置在小屋内部空间的集热用通道连通;另外,让集热用通道与处理箱连接、处理箱与所述下流通道和排气通道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进行取暖等的太阳能系统建筑。
背景技术
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增加,已经威胁到了地球环境本身。其中大部分原因是赞同能量多消费型文明的发达国家所造成的。
如果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追求发达国家的理想模式,则地球环境肯定会进一步遭到破坏。
但是,这并不是要求发展中国家的人放弃发达国家所享受的“富裕”。
资源的大量消费绝不应该仅是给予发达国家的特权。
现在,发达国家所应该做的不是降低生活水准,而是想出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如何减少环境负荷的方法。
因此要求建造不仅适应风及其他气象条件,而且还可灵活对应外部环境条件的居所和建筑物,充分利用太阳能为室内供暖、供冷、换气、除湿和供应热水。
日本传统住宅具有大屋顶、深屋檐、宽开口、边框、开放的平面、比地面高的地板、凹间等特征。日本住宅的这种固有形式,可以说是与日本的自然相互作用、融合而产生的。
宽的开口和高的地板,明显是为了适应日本夏季高温、多湿的情况,通过通风使室内凉爽需要这种建筑形式。
这种形式可通过使用非常具有个性的日本式建筑方法一木造轴组建筑方法容易地实现。
但是,在提高太阳热利用方面,这种日本式建筑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弱点。这种首先立柱子、然后上屋顶、墙壁和窗户可自由设置的日本式建筑方法,对建筑物的隔热、密封很不利,且限制了可得到热容量的建筑部位。
但是,作为这种日本式传统住宅也有提高太阳热利用率的方法,就是在住宅的南面设较大的开口部,这样可大量摄取冬季的日光。到夏季则打开一部分,目的是为了通风。
进而,还可在居室外面建一个日光室作为温室,从这里向居室输送温暖的空气。
这时,虽然被蓄热的仅仅是空气,但如图20所示,混凝土外壁51的外侧用玻璃52等覆盖,若之间的缝隙形成流向室内53的空气循环通路54,则外壁51本身起到蓄热体的作用,室内能够得到稳定的热量供应。
但是,这种方法仅限于较南面的室内空间的混凝土,与北面室内空间形成较大的温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建筑的不足,建造不仅适应风及其他气象条件,而且还可灵活对应外部环境条件的居所和建筑物,提供可充分利用太阳能为室内供暖、供冷、换气、除湿和供应热水的太阳能系统建筑。
本发明为达到前述目的,第1,本发明由太阳热集热部和将在该太阳热集热部集热的温暖空气送入室内的结构组成。太阳热集热部是紧靠屋顶板下面的、形成与屋顶板有着相同斜度的空气通路的部位。在将温暖空气送入室内的结构中,设置有内藏防止逆流的逆流防止气门、切换通向室内的下流通道和向外排气的排气通道的连通的通路切换气门、装在逆流防止气门和通路切换气门之间的集热用风扇的处理箱;还在房顶内小房内部等处设置集热用通道,该集热用通道与处理箱连接;另外,处理箱还与前述下流通道和排气通道连接。
第2,本发明由太阳热集热部和将在该太阳热集热部集热的温暖空气送入室内的结构组成。太阳热集热部是紧靠屋顶板下面的、形成与屋顶板有着相同斜度的空气通路的部位。在将温暖空气送入室内的结构中,屋顶下面的小房内部空间作为密闭空间与太阳热集热部连通;并设置有内藏防止逆流的逆流防止气门、切换下流通道和向外开口的排气通道的连通的通路切换气门、装在逆流防止气门和通路切换气门之间的集热用风扇的处理箱,该处理箱设置在小房内部空间,处理箱面向小房内部空间开口,处理箱与前述下流通道和排气通道连接。
第3,本发明由太阳热集热部和将在该太阳热集热部集热的温暖空气送入室内的结构组成。太阳热集热部是紧靠屋顶板下面的、形成与屋顶板有着相同斜度的空气通路的部位。作为将温暖空气送入室内的结构,设置有内藏防止逆流的逆流防止气门、切换通向室内的下流通道和向外排气的排气通道的连通的通路切换气门、装在逆流防止气门和通路切换气门之间的集热用风扇的处理箱;让前述太阳热集热部与设置在室外屋顶上的集热用通道连通;集热用通道与处理箱连接,处理箱与前述下流通道和排气通道连接。
第4,夏季,白天让通路切换气门与排气通道连通进行排气;夜里让通路切换气门与下流通道连通,将外部空气引入室内进行夜间放射冷却。第5,在集热用通道或太阳热集热部设置温度传感器。根据该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打开或关闭集热用风扇的驱动马达及进行通道开闭。
第6,处理箱用于本发明的太阳能系统建筑,由内藏集热用风扇的风扇箱和将集热的空气向室内或室外切换的通路切换气门构成。另外,也可由防止逆流的逆流防止气门、内藏集热用风扇的风扇箱、将集热的空气向室内或室外切换的通路切换气门构成。
第7,在处理箱或通路路径内设置热水采集线圈,该热水采集线圈通过循环配管与储热水槽或温水取暖锅炉连接。
第8,下流通道的下端面向地板下空气流通空间开口,并设置从该地板下空气流通空间向室内喷气的喷气口。地板下空气流通空间为蓄热地面混凝土(蓄热土間コンクリ一ト)和地板之间的空间。也可以让下流通道的下端直接向室内开口。或者让下流通道的下端既向地板下空气流通空间开口又直接向室内开口。
在本发明中,本发明首先具有在屋顶集热的特征。太阳能的能量特点可以说是“稀少、范围广、普遍”。由于不是像从石油得到的热量那样为集中的高温,因此不能大规模地集中发电。即,太阳能的利用是一个一个建筑物屋顶的利用,这是非常现实的,也符合能量所具有的特征。本发明的太阳能系统建筑就是利用受太阳光照射最多的屋顶收集太阳能,将其用于建筑物内部。
有些地区对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是很严格的,但即使室内得不到日照,大多数屋顶也可以照射到充足的阳光。即在屋顶本来的遮风避雨功能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吸取热量的功能。
下一步是用空气传送热量的问题。在向室内输送热量时,大多数采用的是用水进行热量传送的方法。在本发明太阳能系统建筑中,用空气代替水进行热量传送。其理由是用水集热有诸多不便。如:必须保证一滴水都不泄露、由于太阳能使水经常沸腾因此输送工具必须能耐沸腾的蒸汽压、产生冻结现象及产生管子的膨胀收缩。与此相对应,空气即使稍有泄露也不会给人带来麻烦,因此不必介意。而且,由于空气是气体,因此没有沸腾的问题。所以,使用空气让人比较放心。
另外,集热箱的通路为设置在屋顶内的大梁通道,由于利用了本来就不使用的大梁空间,因此通路的设置不占用设置场所。
在本发明中,在前述作用的基础上添加了密闭小房内部空间的使用,这样可不使用大梁通道或吸气通路,而是从集热部直接向处理箱输送空气,使通路的施工简化。
在本发明中,由于作为集热箱的通路为设置在室外屋顶上的通路,因此安装通路的工程可在建屋顶的阶段在外部进行,即使是屋顶内部大梁的空间不足够大的建筑物也可设置通路。
在本发明中,在前述作用的基础上进行了添加。特别是在夜间,通过设置在屋顶的太阳热集热部,将被放射冷却的外部气体引入室内,可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环境。
在本发明中,可根据设置在大梁通道内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定时地进行夏季的排气运转和冬季的集热运转,可进行适当的自动控制。
在本发明中,将送风的控制部和称为处理箱的小盒子在结构上设计在一起,如果处理箱在工厂等地预先制造好,则可省去现场施工的麻烦。
在本发明中,在前述本发明记载的作用的基础上,可以不占地方而效率良好地设置热水采集线圈。另外,可将其作为辅助取暖使用。
在本发明中,下流通道的下端面向地板下面空气流通空间开口,并设置从该地板下空气流通空间向室内喷气的喷气口。与目前作为主流取暖设备的空调和风扇加热器被称为“温风取暖设备”相对应,本发明是一种让温暖的空气从地板下通过,用较低的温度使大面积的地板变暖和,利用辐射热使室内空气温度不过度上升而进行取暖的“低温辐射取暖设备”。
“温风取暖设备”是对一间房间进行间歇式供暖,这样造成室内上下的温度差。而“低温辐射取暖设备”则没有这种上下较大的温差和令人不舒服的喷气。而且由于从地板向上传导热,因此脚下很暖和,可以实现“头寒脚热”(人体上半部冷下半部暖和)的令人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本发明中,地板下空气流通空间为蓄热土房混凝土和地板之间的空间,是在地板下面蓄热的。在屋顶集热,以空气为媒体吸取的热量若这么放着,则太阳下山后就会冷却。即使在寒冷冬季的白天,通过直接获得,也可得到透过窗户的日照,如果再能保存所需的在屋顶集的热,室温就升高了。
即,太阳能在白天较多,若集热后直接向室内放热,反而会使室温过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本发明中,将白天所集的热量积蓄在地板下面的地面混凝土(土間コンクリ一ト)中,将集热部位与蓄热部位分开。混凝土的热容量(蓄热的量)和热导率(易传导热量)较大。混凝土具有的这种性质适合白天蓄热、夜间放热的一天的循环。在晚上外面气温较低时,白天积蓄在地板下面的热量开始释放,供室内取暖使用。
在本发明中,下流通道的下端直接向室内开口。通过在屋顶进行集热,以空气为媒体将摄取的热量直接向室内放热,也可以对特定的一间屋子在短时间内进行间歇供暖。
在本发明中,下流通道的下端既向地板下面的空气流通空间开口,也直接向室内开口,可综合发挥本发明记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太阳能系统建筑的第1实施方式整体概况的纵断面正视图。
图2表示本发明太阳能系统建筑使用的一种处理箱的纵断面正视图。
图3表示本发明太阳能系统建筑的温度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配线说明图。
图4表示图1和图3所示的大梁通道的另一例的纵断面侧视图。
图5表示把图1的大梁通道作为屋顶通道时的纵断面侧视图。
图6表示对屋顶收集的太阳热进行蓄热、放热的部分的另一例的纵断面侧视图。
图7表示下流通道下端的另一例的纵断面侧视图。
图8表示下流通道下端的另一例的纵断面侧视图。
图9表示本发明太阳能系统建筑的具有密闭小房内部空间的第2实施方式的整体概况纵断面正视图。
图10表示另一例本发明太阳能系统建筑的具有密闭小房内部空间的第3实施方式的整体概况纵断面正视图。
图11表示本发明太阳能系统建筑空气流动的第1例的部分纵断面正视图。
图12表示本发明太阳能系统建筑空气流动的第2例的部分纵断面正视图。
图13表示本发明太阳能系统建筑空气流动的第3例的部分纵断面正视图。
图14表示本发明太阳能系统建筑使用的一种处理箱的侧视图。
图15表示本发明太阳能系统建筑使用的另一种处理箱的侧视图。
图16表示本发明太阳能系统建筑的气门与热水采集关系的第1例说明图。
图17表示本发明太阳能系统建筑的气门与热水采集关系的第2例说明图。
图18表示本发明太阳能系统建筑的气门与热水采集关系的第3例说明图。
图19表示本发明太阳能系统建筑的气门与热水采集关系的第4例说明图。
图20表示现有的太阳能建筑的纵断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的本发明太阳能系统建筑具有倾斜的屋顶。屋顶作为太阳热的集热部分,在紧靠彩色铁板等金属材料或瓦和其他材料制成的可加热的屋顶板1的下面,形成具有屋顶斜度的空气通路2。空气通路2的下侧用绝热板屏蔽。另外,该空气通路2的一端在屋檐等处开有空气引入口3。空气通路2的另一端位于屋顶较高部位,作为空气流出口31。该流出口与通道32连接,与作为集热通道的大梁通道4连通。
大梁通道4由绝热材料制成,可将其设计在室内,如设置在作为屋顶内部空间的小房内部29。大梁通道4的形状除图1所示的圆形外,还可以是图4所示的半圆形或三角形。
另外,其他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12所示,作为前述集热通道的大梁通道被设置在室外,它可由在屋顶上面形成的屋顶上面通道36构成。大梁通道4或屋顶上面通道36是进行集热的部分,可自由选择独立的结构或与其他连为一体的结构。
作为在前述那样具有太阳热集热部分的屋顶集到的太阳热的蓄热和放热部分,可利用图1所示的土房混凝土11作为地板下面蓄热体。为此,在土房混凝土11和地板12之间设置空气流通空间13,并设置从该空气流通空间13向室内喷气的地板喷出口14。
作为连接太阳热的集热部分和太阳热的蓄热、放热部分的可控制送风的处理箱5设置在作为屋顶内部空间的小房内部29内。另外,该处理箱5也可设置在小房以外的地方,如室内等。
处理箱5的结构为:中间是内藏集热用风扇7的风扇箱;在风的下侧,设置有内藏将集热的空气进行室内外切换的通路切换气门8的气门箱;在风的上侧,设置有内藏防止逆流的逆流防止气门6的气门箱。
处理箱5的通路切换气门8的流出侧的一端,通过排气通道9向室外开口。
如图1、5、11所示,处理箱5的逆流防止气门6的流入侧的开口5a通过通道32与前述大梁通道连通,通路切换气门8的流出侧的另一端与下流通道10的上端连接。
下流通道10的下端面向作为地板下面蓄热体的土房混凝土11和地板12之间的空气流通空间13开口。
在处理箱5的内部,如在内藏集热用风扇7的风扇箱内设置热水采集线圈15,该热水采集线圈15通过循环配管16与储热水槽17和循环泵19连接,在从该储槽17输出的途中设置补充加热用热水锅炉18,与浴室、洗手间、厨房连接的供热水配管21连接。
另外,热水采集线圈15也可设置在处理箱5和大梁通道4的之间。
如图11和12所示,被太阳光加热的金属屋顶板1将流入空气通路2的外部空气加热,被加热的空气沿着屋顶斜度上升。
加热空气被集中在大梁通道4后,通过风扇7进入处理箱5,从处理箱5流向下流通道10内,进入蓄热土房混凝土11和地板12之间的空气流通空间13。
在空气流通空间13,加热空气通过三条途径进行供暖:通过地板12直接将地面加热、让蓄热土房混凝土11积蓄热量、从地板喷出口14将温风直接喷向室内。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用热水采集线圈将利用循环泵19通过循环配管16从储热水槽17送入的载热体加热,作为热水储存在储热水槽17中。根据需要用补充加热锅炉18进行再加热,从供热水配管21向各处供应热水。
另外,其他实施方式如图9、图10所示,作为屋顶内部空间的小房内部29为整体都用绝热材料包围的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与作为前述太阳热集热部的空气通路2连通。
由于小房内部29整体都为密闭空间,因此可省去通道32和大梁通道4。这时,在小房内部29,处理箱5可按从小房内部29的空间直接引入空气的形式设置。
这时,加热空气聚集在作为密闭空间的小房内部29后,通过风扇7进入处理箱5,从处理箱5流向下流通道10,进入蓄热土房混凝土11和地板12之间的空气流通空间13。
处理箱5的形式,如图14所示,在图1所示那样将流入侧的开口5a通过通道32与前述大梁通道4连通的情况下,在小房内部29内开口,只设有从小房内部29的空间直接摄取空气的开口5a,还有如图15所示,除开口5a以外还设有从室内的吸入口5b。
处理箱5的吸入口5b通过通道等与蓄热体42连通。
同时具有开口5a和吸入口5b的处理箱5,为确保只有一方流入,设置通路切换气门8′。
这样,在处理箱5除开口5a以外还设置了从室内的吸入口5b的情况下,空气的流动如图13所示。
当通路切换气门8′将开口5a侧打开、将吸入口5b侧关闭时,被太阳光加热的金属屋顶板1将进入空气通路2的外部空气加热,被加热的空气沿着屋顶斜度上升。
加热空气聚集在大梁通道4或未图示的作为密闭空间的小房内部29后,通过风扇7进入处理箱5,从处理箱5流向下流通道10,进入蓄热土房混凝土11和地板12之间的空气流通空间13。
在空气流通空间13,加热空气通过三条途径进行供暖:通过地板12直接将地面加热、让蓄热土房混凝土11积蓄热量、从地板喷出口14将温风直接喷向室内。
另一方面,用热水采集线圈将利用循环泵19通过循环配管16从储热水槽17送入的载热体加热,作为热水储存在储热水槽17中。根据需要用补充加热锅炉18进行再加热,从供热水配管21向各处供应热水。
切换通路切换气门8′,将开口5a侧关闭,将从室内吸气的吸入口5b侧打开,则将进行让室内的空气从处理箱5通过下流通道10返回流向室内的循环操作。从储热水槽17通过循环泵将载热体送入热水采集线圈15。如果将热水采集线圈15作为补充取暖设备利用的话,即使屋顶晒不到太阳也可向室内输送温暖的空气。
如图1、图9、图10所示,利用对太阳光进行集热的加热空气的太阳能系统建筑,在夏季等高温季节不需要取暖设备时,需要将在屋顶板1加热的加热空气全部排放到室外。
此时,用通路切换气门8将流出侧一端的下流通道10侧关闭,将流出侧另一端的排气通道9侧打开,使处理箱5流出的加热空气通过排气通道9被排出室外。另外,通过加热空气从处理箱5经过,可进行热水采集线圈15的加热,因此在夏季等高温时也可利用太阳热确保热水供应。
另外,在夏季的夜晚运转风扇7,将夜间的冷气引入紧靠金属制屋顶板1下面的空气通路2,使屋顶表面的放射冷却起作用,将这种空气通过下流通道10送入地板下蓄热体和地板12之间的空气流通空间,可使作为地板下蓄热体的土房混凝土11蓄冷。
另外,切换通路切换气门8′,使开口5a侧关闭、使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5b侧打开,可将室内的空气从处理箱5通过排气通道9排到室外,这样可在夏季等将室内闷热的空气排出。
另外,前述温热和冷热的蓄热除采用土房混凝土11外还可选用其他的形式。如图6所示,如在地板12之间的空气流通空间13设置蓄热体42。
如图3所示,为感知大梁通道4和空气通道2内的集热温度,设置有第1温度传感器25a,作为感知处理箱5内集热温度的高温传感器,设置有第2温度传感器25b。
如图3所示,在室内设置有用于取暖设备及排气切换的定温器24。在储热水槽17设置有与前述作为高温传感器的第2温度传感器25b相对应的作为低温传感器的第3温度传感器25c。另外,还设置有作为夏季夜间摄取外部气体使用的感知室温的第4温度传感器25d和感知外部气温的第5温度传感器25e。
这些温度传感器25a~25e被接在控制装置20上。另外,处理箱5的逆流防止气门6的马达和风扇7的马达及循环泵19等也接在该控制装置20上。
在太阳光还未照到屋顶板1的清晨,大梁通道4内的空气温度较低。此时,逆流防止气门6在大梁通道4侧是关闭的。另外,通路切换气门8在排气通道9侧关闭,风扇7和下流通道10连通。
当太阳光开始照射屋顶板1时,若大梁通道4内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逆流防止气门6反转,将大梁通道4侧打开。然后风扇7动作,开始集热。
通过风扇7,使室外的空气首先从屋檐等空气摄入口3进入紧靠屋顶板1所形成的空气通路2,在这里用被太阳光晒热的屋顶板1进行加热,聚集到大梁通道4后,进入处理箱5。
进入处理箱5的加热空气从前述处理箱5流向下流通道10,进入蓄热用的土房混凝土11和地板12之间的空气流通空间13,通过三条途径进行供暖,即通过地板12直接将地面加热、让蓄热土房混凝土11积蓄热量、从地板喷出口14将温风直接喷向室内,使室温逐渐升高。
在热水采集方面,按下控制装置20上的专用开关,使循环泵19动作,热水通过循环配管16在热水采集线圈15间开始循环。在载热体在热水采集线圈15内缓慢地循环期间,储热水槽17内的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差小于一定值时,泵停止运转,热水采集停止。
热水采集线圈15,除处理箱5以外还可设置在通道路径内。用热水采集线圈15的线圈部分和循环配管16与储热水槽17或温水取暖锅炉连接,可供应热水和进行补充取暖。
这样,集热的空气通过线圈与载热体进行热交换,可从储热水槽17内获取热水。另外,在温水取暖锅炉的情况下,可利用室内和外部气体将加热的空气输送到室内等。
在前述风扇7驱动时,由于内藏于风扇7的冷却风扇28驱动,使风扇7的马达冷却。
在夏季等不需要取暖设备的季节的白天进行集热时,如图所示,逆流防止气门6将大梁通道4侧打开。另外,通路切换气门8将风扇7和下流通道10侧关闭,使风扇7和排气侧连通。
这样,若驱动风扇7,从屋檐等空气摄入口3经空气通路2被聚集在大梁通道4的加热空气进入处理箱5内,将热水采集线圈15加热后流向排气通道9被弃于室外。
在夏季的夜晚,逆流防止气门6在将大梁通道4侧打开这一点上与前述白天相同,但前述通路切换气门8使风扇7和下流通道10侧连通,将风扇7和排气通道9侧关闭。
在这种状态下,让处理箱5的风扇7旋转,使夜里的冷空气从屋檐等空气摄入口3进入紧靠屋顶板1下面形成的空气通路2,在这里进行放射冷却。
然后,该冷空气聚集在大梁通道4或密闭小房内部空间,进而,进入处理箱5,从该处理箱5流向下流通道10,进入蓄热土房混凝土11和地板12之间的空气流通空间13,通过蓄热土房混凝土11的蓄冷和从喷出口14直接向室内喷射冷风进行冷却作用。(夜间放射冷却运转)。
本发明的太阳能系统建筑还通过如下所述的温度控制,包括夏季夜晚摄取外部空气并进行放射冷却在内,对系统建筑物进行合理的有效利用。
在太阳光还没有照到屋顶板1的清晨,温度传感器25a测出大梁通道4内的空气温度较低。这时,逆流防止气门6将大梁通道4侧关闭。另外,通路切换气门8将排气通道9侧关闭,让风扇7和下流通道10连通。
当太阳光开始照射屋顶板1时,若大梁通道4内的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逆流防止气门反转,将大梁通道4侧打开。然后,风扇7动作开始集热。
通过风扇7,室外的空气首先从屋檐等空气摄入口3进入紧靠屋顶板1下面形成的空气通路2,在这里空气被由太阳光加热的屋顶板1加温,聚集到大梁通道4后进入处理箱5。
加热空气从前述处理箱5流向下流通道10,进入蓄热土房混凝土11和地板12之间的空气流通空间13,通过3条途径进行供暖,即通过地板12直接将地面加温、将蓄热用土房混凝土11蓄热、从喷出口14将温风直接喷向室内,使室内的温度逐渐上升。
在热水采集方面,按下远程操作装置27上的专用开关,循环泵19动作,通过循环配管16开始在热水采集线圈15之间进行循环。泵的动作需要太阳电池22受到日照,并使处理箱5内的温度传感器25b和储热水槽17内的温度传感器25c之间有一定温度以上的温差。在开始热水采集的上午,温差比较大,在热水采集线圈15内载热体反复循环,使储热水槽17内的温度连续上升,当温差到达一定数值以下后,泵停止工作,热水采集便停止了。
另外,当图1、图3所示的室内定温器24感知的室温超过了设定温度,通路切换气门8将排气通道侧9打开,将加热空气排到室外。
另外,在设定温度以下时,通路切换气门8将下流通道侧10打开进行供暖。
在夏季夜间,当感知外部空气的温度传感器25e和感知室温的温度传感器25f之间具有一定温度以上的温差;另外,感知外部气体湿度的湿度传感器26在设定湿度以下时,逆流防止气门6将大梁通道4侧打开,前述通路切换气门8与风扇7和下流通道10侧连通,将风扇7和排气通道9侧关闭。
在该状态下,让处理箱5的风扇7旋转,夜间的冷空气从屋檐等的空气摄入口3进入在紧靠屋顶板1下面形成的空气通路2,在这里形成放射冷却。在大梁通道4聚集后,进入处理箱5,从该处理箱5流向下流通道10,进入蓄热土房混凝土11和地板12之间的空气流通空间13,通过将蓄热土房混凝土11蓄冷和从地板喷出口14直接向室内喷出冷风进行冷却。
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也可如图7所示,在下流通道10的下端附近,设置直接向室内的喷出口41。另外,虽在图中省略,但也可在该喷出口41设置开闭门,可自由开闭。
另外,作为其他的形式,也可如图8所示,不将下流通道10在地板12的下面开口,而只是在前述下端附近设置直接向室内喷气的喷口41。
在图8的例子中,由于不通过地板,而是直接将温风喷入室内,最适合在短时间内将特定的一室加温。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太阳能系统建筑,被建造成不仅仅是对应风和其他气象条件,而是灵活地对应外部环境的住所和建筑物,可最佳化地利用太阳能进行室内供暖、供冷、换气、除湿和供应热水。并且,通过利用太阳电池,可降低运行成本,可进行对应日照量的适当的运转。
Claims (12)
1.一种太阳能系统建筑,其特征在于,由太阳热集热部和将在该太阳热集热部集热的温暖空气送入室内的结构组成,太阳热集热部是紧靠屋顶板下面的、形成与屋顶板有着相同斜度的空气通路的部位,作为将温暖空气送入室内的结构,设置有内藏防止逆流的逆流防止气门、切换通向室内的下流通道与向外排气的排气通道的连通的通路切换气门、装在逆流防止气门和通路切换气门之间的集热用风扇的处理箱;还在房顶内小房内部等处设置集热用通道,该集热用通道与处理箱连接;另外,处理箱还与所述下流通道和排气通道连接。
2.一种太阳能系统建筑,其特征在于,由太阳热集热部和将在该太阳热集热部集热的温暖空气送入室内的结构组成,太阳热集热部是紧靠屋顶板下面的、形成与屋顶板有着相同斜度的空气通路的部位,在将温暖空气送入室内的结构中,屋顶下面的小房内部空间作为密闭空间与太阳热集热部连通;并设置有内藏防止逆流的逆流防止气门、切换下流通道和向外开口的排气通道的连通的通路切换气门、装在逆流防止气门和通路切换气门之间的集热用风扇的处理箱,该处理箱设置在小房内部空间,处理箱面向小房内部空间开口,处理箱与所述下流通道和排气通道连接。
3.一种太阳能系统建筑,其特征在于,由太阳热集热部和将在该太阳热集热部集热的温暖空气送入室内的结构组成,太阳热集热部是紧靠屋顶板下面的、形成与屋顶板有着相同斜度的空气通路的部位,作为将温暖空气送入室内的结构中,设置有内藏防止逆流的逆流防止气门、切换通向室内的下流通道和向外排气的排气通道的连通的通路切换气门、装在逆流防止气门和通路切换气门之间的集热用风扇的处理箱;让所述太阳热集热部与设置在室外屋顶上的集热用通道连通;集热用通道与处理箱连接,处理箱与所述下流通道和排气通道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系统建筑,其特征在于,在夏季的白天,使通路切换气门与排气通道连通进行排气;夜间使通路切换气门与下流通道连通,将外部空气引入室内进行夜间放射冷却。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系统建筑,其特征在于,在集热用通道或太阳热集热部设置温度传感器,根据该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打开或关闭集热用风扇的驱动马达及进行通道开闭。
6.一种处理箱,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箱用在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系统建筑中、具有内藏集热用风扇的风扇箱和将集热的空气向室内或室外切换的通路切换气门。
7.一种处理箱,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箱用在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系统建筑中、具有防止逆流的逆流防止气门、内藏集热用风扇的风扇箱、将集热的空气向室内或室外切换的通路切换气门。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系统建筑,其特征在于,在处理箱或通路路径内设置热水采集线圈,该热水采集线圈通过循环配管与储热水槽或温水取暖锅炉连接。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系统建筑,其特征在于,下流通道的下端面向地板下空气流通空间开口,并设置从该地板下空气流通空间向室内喷气的喷气口。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系统建筑,其特征在于,地板下空气流通空间为蓄热地面混凝土和地板之间的空间。
11.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太阳能系统建筑,其特征在于,下流通道的下端直接向室内开口。
12.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太阳能系统建筑,其特征在于,下流通道的下端向地板下空气流通空间开口,并且还直接向室内开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21420742A CN1240917C (zh) | 2002-08-26 | 2002-08-26 | 太阳能系统建筑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21420742A CN1240917C (zh) | 2002-08-26 | 2002-08-26 | 太阳能系统建筑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78973A true CN1478973A (zh) | 2004-03-03 |
CN1240917C CN1240917C (zh) | 2006-02-08 |
Family
ID=34147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4207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0917C (zh) | 2002-08-26 | 2002-08-26 | 太阳能系统建筑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240917C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87619B (zh) * | 2008-01-15 | 2010-09-29 | 徐佳义 | 利用太阳能驱动的被动式逆向换气系统 |
CN101787775B (zh) * | 2010-02-03 | 2011-06-29 | 曹树梁 | 混凝土结构太阳能房顶 |
CN101603357B (zh) * | 2006-06-20 | 2012-05-23 | 曹树梁 | 陶瓷太阳能房顶 |
CN103759362A (zh) * | 2014-01-27 | 2014-04-30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太阳能光伏热利用与建筑空气热湿调节的耦合和实现方法 |
CN104154619A (zh) * | 2014-08-30 | 2014-11-19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建筑空心结构的太阳能驱动自然通风空调系统通风的方法 |
CN104412047A (zh) * | 2012-06-27 | 2015-03-11 | 林华谘 | 中空玻璃式太阳能集热器与通过它用太阳能供暖和降温的建筑物 |
CN112228999A (zh) * | 2020-09-22 | 2021-01-15 | 盐城市华科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指示灯的生产系统 |
-
2002
- 2002-08-26 CN CNB021420742A patent/CN124091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3357B (zh) * | 2006-06-20 | 2012-05-23 | 曹树梁 | 陶瓷太阳能房顶 |
CN101487619B (zh) * | 2008-01-15 | 2010-09-29 | 徐佳义 | 利用太阳能驱动的被动式逆向换气系统 |
CN101787775B (zh) * | 2010-02-03 | 2011-06-29 | 曹树梁 | 混凝土结构太阳能房顶 |
CN104412047A (zh) * | 2012-06-27 | 2015-03-11 | 林华谘 | 中空玻璃式太阳能集热器与通过它用太阳能供暖和降温的建筑物 |
CN104412047B (zh) * | 2012-06-27 | 2017-06-23 | 林华谘 | 中空玻璃式太阳能集热器与采用它的用太阳能供暖和降温的建筑物 |
CN103759362A (zh) * | 2014-01-27 | 2014-04-30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太阳能光伏热利用与建筑空气热湿调节的耦合和实现方法 |
CN103759362B (zh) * | 2014-01-27 | 2016-04-06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太阳能光伏热利用与建筑空气热湿调节的耦合和实现方法 |
CN104154619A (zh) * | 2014-08-30 | 2014-11-19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建筑空心结构的太阳能驱动自然通风空调系统通风的方法 |
CN104154619B (zh) * | 2014-08-30 | 2017-04-12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建筑空心结构的太阳能驱动自然通风空调系统及通风的方法 |
CN112228999A (zh) * | 2020-09-22 | 2021-01-15 | 盐城市华科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指示灯的生产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40917C (zh) | 2006-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46647B (zh) | 主动式与被动式相结合的全年性利用相变储能房 | |
CN101799196B (zh) | 新型浅层地能、太阳能、风能一体化建筑空调系统 | |
CN102589078B (zh) | 通风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1705751B (zh) | 太阳能集成房屋 | |
JP2002235955A (ja) | ソーラーシステムハウス | |
CN102653964A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多功能屋顶供暖通风系统及方法 | |
CN101403526B (zh) | 无人值守机房或基站控温空调的节电方法改进 | |
CN103835447B (zh) |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热气流发电通风与供热系统 | |
CN106288754A (zh) | 一种多能互补烘干装置 | |
CN102338415A (zh) | 自控热风式太阳能地板蓄热系统 | |
CN105649198A (zh) | 一种建筑节能光伏系统 | |
CN105020770B (zh) | 一种新型太阳能储热供暖系统装置及方法 | |
CN201546384U (zh) | 太阳能热压通风屋面及太阳能热压通风建筑 | |
CN106489619A (zh) | 日光温室湿帘风机调控系统及方法 | |
CN1240917C (zh) | 太阳能系统建筑 | |
CN1275009C (zh) | 太阳能热泵空调系统和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 | |
JP4171014B2 (ja) | 空気式集熱部材および空気式太陽集熱換気システム | |
CN202658915U (zh) | 自采暖太阳能单体建筑 | |
JP3878636B2 (ja) | ソーラーシステムハウスの換気方法 | |
CN114562764A (zh) | 一种建筑烟囱效应自然通风强化系统及方法 | |
CN205955043U (zh) | 一种双工况热管被动式太阳房 | |
CN102561729A (zh) | 自采暖太阳能单体建筑 | |
CN101059279B (zh) | 空气式太阳能集热换气系统 | |
CN206227189U (zh) | 日光温室湿帘风机调控系统 | |
CN1527003A (zh) | 空气式太阳能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2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