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55885A - 用于提供偏振光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提供偏振光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55885A
CN1455885A CN01815473A CN01815473A CN1455885A CN 1455885 A CN1455885 A CN 1455885A CN 01815473 A CN01815473 A CN 01815473A CN 01815473 A CN01815473 A CN 01815473A CN 1455885 A CN1455885 A CN 1455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light
face
connector
fi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15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9943C (zh
Inventor
黄卫平
T·阿德贝克
J·马努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455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5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99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994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5Alignment or adjustment devices for aligning prior to splic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1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using thermal methods, e.g. fusion welding by arc discharge, laser beam, plasma torc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在一种用于连续地改变消光比ER的装置(100)中,激光二极管(102)连接到PZ纤维(108)的第一端。在第二端,PZ纤维连接到连接器(110)。在连接器的另一端连接有PM纤维(106)。两根纤维在连接器中相会,这意味着各纤维的相对端面定位在彼此很近的距离处。机械地联接到连接器的转子(104)产生了转动。该装置可以用于:选择PM纤维的所需ER;实现两根PM纤维(106、506)的主轴线之间的角对齐的高精度;评价由接合器进行的两根PM纤维之间的接合的角对齐质量;以及设置PM纤维的调节/校准。

Description

用于提供偏振光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偏振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以可选的消光比ER提供偏振光的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装配这种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消光比ER是光偏振保持(PM)纤维和类似装置的重要特征。消光比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光功率与另一种光功率相比时的比值,该一种光功率是传输通过位于光束路径中以偏振轴线平行于光束平面的起偏器的平面偏振光束的光功率,该另一种光功率是在起偏器的轴线垂直于光束平面时所传输的光功率。
当具有初始ER的偏振光沿着偏振保持光波导件传播时,光的ER将逐渐减小。具体地所,传播通过两根PM纤维的接合处的偏振光将经过ER的降低。这种ER降低通常被用作PM纤维接合质量的度量值。
具有很好地限定的ER的偏振光因此可以用于确定PM纤维接合的质量,其方式是射入偏振光以通过接合处并且测量接合处之后的光的ER。对不同的ER或者仔细选定的ER的偏振光进行测量可以给出接合质量的精确测量值。具有很好地限定的ER的偏振光也可以用于研究PM纤维的各种偏振特性,例如偏振相关损失、偏振模式色散等。因此用于提供具有可易于设定成所需值的ER的偏振光的装置在用于评价PM纤维及其接合的测量系统中是有用的。
在用于确定PM纤维的接合特性的常规测量系统中,需要尺寸相当大的几个不同的光学元件例如光学透镜、起偏器、波片等来产生所需消光比的偏振光并使该偏振光耦合进入PM光纤。这种系统通常对环境变化例如振动、温度很敏感,并且它需要繁重的和耗费时间的调节。因此,这种系统的野外应用仍是有限的。
用于提供偏振光的装置可以包括纤维挤压器,由H.Shimizu,S.Yamazaki,T.Ono和K.Emura在1991年10月的“Highly PracticalFiber Squeezer Polarization Controller”,J.Lightwave Technol,Vol.9,No.10,pp.1217-1224中,对该挤压器进行了说明。
不同种类的纤维挤压器由Yao等人在题目为“Apparatus andmethod for connecting polarization sensitive device”的美国专利5,561,726中进行了说明。根据这个专利使用一种光纤,该光纤的中心部分位于可转动的纤维挤压器中并且被挤压以产生具有沿挤压压力的方向的双折射轴线的双折射介质。双折射的量级由纤维挤压器施加在纤维中心部分上的压力量来控制。
用于影响光偏振的状态的另一种现有技术的装置由D.Wilson在1997年1月的“Polarization Control Aids Fiber Component Testing”,Laser Focus World,pp.129-133中进行了公开。该装置类似于以纤维上的应力引起的双折射为基础的上述那些装置,以便实现偏振的变换。然而,在偏振状态控制器中应用应力引起的变化的这些装置的主要缺点在于,纤维上的高的机械应力可能大大减少所用纤维的寿命。
用于提供偏振光的一种现有技术的装置由Kim等人在题目为“Theoptical fiber polarization controller”的公开的国际专利申请WO98/53352中进行了公开。这种现有技术的光纤偏振控制器具有紧凑的尺寸,如同它应用了双折射光纤的短的部段、片段制成的波片一样。光纤偏振控制器通过扭转或转动双折射片段来控制输入光的偏振状态,该双折射片段连接到常规的单模光纤上。
用于在光纤中控制光偏振状态的另一种现有技术的装置由Engquist在题目为“Metod och anordning vid optisk fiber”(“Amethod and device including an optical fiber”)的瑞典专利503 257中进行了公开。这种现有技术的装置包括一对转动的物体,每个物体控制着特定的偏振方向。每个物体在可转动的圆柱形物体的任一侧包括两个基部。纤维缠绕在转动的圆柱形物体的周围,使得该物体可以沿着光的传播轴线独立地转动。
用于控制光的偏振状态的一种现有技术的装置由LeFevre在题目为“Fiber optic polarization controller”的美国专利4,389,090中进行了公开。这种现有技术的装置包括一股光纤材料,其被弯曲成半径相当小的大致平的线圈。该纤维股受到应力并且形成双折射介质,使其主轴线转动以便控制通过该股的光的偏振。在第二实施例中,一部分纤维股绕其轴线扭转以改变偏振,并且该股的第二部分形成线圈,该线圈是自由的以改变其半径,而不需要在第一部分扭转时进行任何附加的扭转。
用于控制传播通过光纤的光的偏振方向的一种现有技术的装置在Matsumoto等人的题目为“Fiber optic polarization controller”的美国专利4,793,678中进行了说明。偏振控制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在虚平面中弯曲单模纤维以产生纤维中的双折射,并且转动由弯曲的纤维部分限定的平面。通过利用被松弛地保持于弯曲部分处的纤维的稳定性或者通过从外侧强制转动弯曲部分,可以使光纤转动。
使用耦合装置连接纤维的一种现有技术的方式由Stone在题目为“Optical fiber having polarizer with reduced optical loss”的欧洲专利申请EP 0 751 410中进行了说明。一种特殊的光学耦合装置包括二向色玻璃偏振器,该偏振器将第一光纤的第一端面光学耦合到第二光纤的第二端面上。用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可以把玻璃偏振器固定到光纤上。如上所述,通过使用这种二向色耦合介质来接合两根光纤是相当复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在评价PM纤维的偏振特性时控制光纤中的光偏振的装置和方法,避免了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些缺点。
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供具有可选的消光比的偏振光的装置中,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装配该装置的方法,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产生具有可选的消光比的偏振光的方法,实现了这个目的。
通过本发明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怎样获得用于PM纤维接合系统的装置而无需引入光纤以外的附加的光学元件。
因此,总体来说,在用于提供所需偏振状态的偏振光的装置中,例如从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中获得的光被供给至一根偏振(PZ)光纤。PZ纤维用作起偏器,该起偏器在其输出端提供高度偏振的光。PZ纤维联接到光纤适配器上。在该适配器内部,PZ纤维与偏振保持(PM)纤维光学耦合。PM纤维连接到转子上,使得PM纤维可以相对于PZ纤维转动,改变PZ纤维和PM纤维的主光轴之间的方位偏移或角偏移。由此,PM纤维的自由端处的光的消光比可以连续地改变。
该装置使用特殊光纤的特性来控制偏振状态的改变,不必使用纤维以外的光学元件。
该装置可以用于进行主动角对齐和/或用于在将被接合/正在接合的PM纤维上进行ER测量,以便监控角对齐的过程并对PM纤维接合进行评价。该装置对于环境变化并不敏感,并且无需对该装置进行大量的调节。用于装配该装置和开始测量的一般时间只包括几分钟,这主要取决于制备将要使用的纤维所需的时间。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在于,该装置可以用于野外而无需任何大量的调节,并且用于启动测量,包括纤维制备和系统校准的时间比现有技术的装置短的多。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通过非限制的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ER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PZ纤维和PM纤维的端面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PZ纤维和PM纤维的主轴线之间的角偏移θ的图表;
图4是纤维转子的示意侧视图;
图5是在野外用于接合PM纤维的一般设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6是对于射入PM纤维的光的ER的不同值进行测量的已通过两根PM纤维的接合处的光的ER随着两根PM纤维的主轴线之间的角偏移而变的图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产生偏振光的装置100的示意图,它的消光比(ER)可以连续地改变。该装置100包括激光二极管102、偏振(PZ)纤维108、纤维连接器110、偏振保持(PM)纤维106和转子104。激光二极管102包括连接于PZ纤维108的第一端面的软导线纤维。PZ纤维108一般可以是大约5米长并且缠绕在例如直径为3英寸的心轴112周围。在PZ纤维108的相对的第二端面,PZ纤维固定于连接器110的一端。PM纤维106在第一端附接于连接器110的另一端。由连接器110保持的两根纤维108、106的端部区域使它们的纤维轴线或几何纵向轴线通过连接器而彼此对齐。例如可以通过连接器110中的V形沟槽实现这种横向对齐。因此,两根纤维的端部在连接器110中以彼此间非常小的距离相会,这意味着纤维端部区域的相对端面定位成彼此相对。由此在PZ纤维108中传播的偏振光从PZ纤维耦合到PM纤维106中。纤维108、106的端面彼此间并不接合或者机械连接,因此允许围绕着相会的纤维端部区域的纵向轴线进行方位位移,即,两个纤维端部相对彼此的转动。因此,可以进行纤维端部的相对转动,同时一直保持两根纤维的接近端面之间的光学耦合。通过机械联接于连接器110的转子104来产生转动。PM纤维106优选连接于转子104,而PZ纤维108保持固定。
PZ纤维108可以转动,而不是PM纤维106。这将意味着PZ纤维108连接到转子104并且PM纤维106固定。另一种可能性是PM纤维106和PZ纤维108都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即它们都可以转动。
PZ纤维108是特殊的一种PM纤维。参见图2,PZ纤维108一般设计为在纤维芯部202周围产生椭圆形应力套204。PZ纤维108的两个光轴具有不同的截止波长以使光在其基本模式下传播,快轴线的截止波长短于慢轴线的截止波长。波长在两个截止波长之间的光将特别地只沿着慢轴线传播,这是因为沿着快轴线偏振的分量将大大衰减。一般地,在PZ纤维108中传播几米之后,沿着快轴线的光强将下降四个数量级。沿着慢轴线即主轴线Z传播的偏振光只衰减非常小的量。
一般类型的PM纤维106,例如图2中所示的Panda纤维,具有两个施加应力的圆形部分210和限定了PM纤维106的主轴线M的芯部208,参见图206。
在图4中,连接器110和转子104以较大的比例示出。PZ纤维108在其远离激光器的第二端具有机械地保护该端部的第一纤维保持器414。第一纤维保持器414附接于连接器110的一端。位于连接器中的PM纤维106的端部处的第二纤维保持器416附接于连接器110的另一端。连接器110通过转子104上的臂418附接到转子104上,参见图4。转子104包括转动的裸纤维适配器404、适配器固定件408、高传动比的减速箱410以及步进马达412。PM纤维106连接于裸纤维适配器404。为了产生转动,使用了步进马达412。适配器固定件408连接于齿轮箱410,该齿轮箱将运动传递给纤维适配器404。转子104布置成使PM纤维106例如沿着图1的箭头所示的确定转动方向R而转动一整圈,即360°,通过步进马达412控制精度为0.1°,以及齿轮箱410给出了例如1∶60的减速比。
通过使光从激光二极管102供送到PZ纤维108的第一端面并且使光传播通过PZ纤维108来实现装置100的操作。为了保证在PZ纤维108的另一端处有光功率的最大输出,PZ纤维108的主轴线Z应该与激光二极管102的偏振轴线对齐。为了进行这种方位对齐,主动或被动的对齐方法可以被使用,例如S.Carrara在“Birefringent-fiber Splice Alignment”,SPIE Fiber Optical Sensors IV,Vol.1267,pp.24-28,1990中所公开的方法。在PZ纤维108另外的第二端,在点A处,参见图1,光功率的一般输出可以是1mW,并且消光比可以是ηA=40dB。
PZ纤维108和PM纤维106各自的主轴线Z和M之间的方位偏移或角偏移由θ表示,参见图3。因此,通过控制角θ,PM纤维106中的光在点B处的消光比可以连续地改变,参见图1。ER一般可以改变的范围是0.5-40.0dB,精度约为0.2dB。消光比ηB和角θ之间的关系由以下公式给出:
ηB=10log{(1+γcos2θ)/(1-γcos2θ)}    (1)
其中
γ=(1-2aPZ)(1-2αPM)                    (2)
以及αPZ,αPM分别是PZ纤维108和PM纤维106的交叉耦合系数。用于纤维的交叉耦合系数与纤维的长度成比例。由于纤维的确定长度和方位偏移θ,点B处的消光比的下限是大约0.5dB。
如果使用了一根短的PM纤维108,例如小于两米,则αPM是可以忽略的。接着公式(1)可以简化为:
ηB=10log{(1+ρAcos2θ)/(1-ρAcos2θ)}    (3)其中 ρ A = ( 10 | η A | / 10 - 1 ) / ( 10 | η A | / 10 + 1 ) - - - ( 4 )
以及ηA是在PZ纤维的输出端即点A处的ER。
装置100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组装起来。首先,激光二极管102联接到PZ纤维108的第一端,如上所述。其次,PZ纤维的第二端连接于连接器110。连接器110接着连接到PM纤维106,使得两根光纤106、108的端面相会,如上所述。
当通过激励光源102来操作上述装置100时,通过将PZ纤维108和PM纤维106的相会端面相对彼此转动到不同的角位置,在点B、在PM纤维106的输出远端可以得到所需消光比的偏振光。未示出的偏振表可以连接到点A以便测量在这个地方、在PZ纤维108的输出端的消光比。偏振表也可以连接到点B以便测量在PM纤维106的输出端的消光比。当改变角偏移并测量所得到的消光比时,可以得到作为PZ和PM纤维的主轴线M的角偏移的函数的消光比的图表,该函数的总体形状类似于具有图6的图表中画出的曲线的函数的总体形状,具体参见对于ER为40dB的入射光画出的曲线,如下文中所述。这种函数可被测量用于不同类型的PM纤维,因此表示了每个PM纤维类型的消光比特性的下降。
在图5中,示出了一种设备,使用装置100接合两根PM纤维以获得精确的对齐。装置100中的图1的PM纤维106的远的第二端面与第二PM纤维506的第一端面联接或相会,第一PM纤维的第二远端区域和第二PM纤维506的第一近端区域通过PM纤维接合器502的夹子保持起来,使得各端部表面定位成彼此接近。在接合器502中,邻近的端部区域和端部表面可以围绕着对齐的端部区域的共同纵向轴线相对彼此转动。在相对的第二端部,第二PM纤维506连接于偏振表504,偏振表504例如为Santac PEM-300单元,其测量范围是30+0.1dB到40+0.3dB。
当改变第一和第二PM纤维106、508的角偏移以及连接器110中的PZ纤维108和第一PM纤维106的角偏移时,就可以测量得出如图6中所示的图表。对于通过PM纤维传播的入射光的ER的不同值,该图表表示了在点C、即在第二PM纤维506的第二远端测量的ER作为PM纤维接合器中装入的两根PM纤维的主轴线之间的角偏移的函数。通过操作装置100来设定入射到两根PM纤维的光的ER,以便在点B、在第一PM纤维106的输出端提供所需ER值的光。而且,假设第二PM纤维506不是太长。这种图表可以被测量用于接合第一和第二PM纤维106、506的所有组合,例如用于接合两根Panda纤维。
图6中所示的图表最初可以被测量用于两根PM纤维,接着用于接合相同类型的另两根PM纤维。然后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装置100有意地设定上述光的ER。从图6的图表中明显看出,它应该设定在尽可能高的值以便实现高精度的对齐。然而,偏振表504的灵敏度对于高的ER值来说通常是相当低的,因此可以有利地调节装置100以提供这样的光,其ER低于可能最高的ER。接着两根PM纤维106、506的端部区域在PM纤维接合器502中彼此相对转动,第二PM纤维506的输出端的光的ER在转动期间通过仪表504测量,并且当测量的ER具有最大值时停止接合器的转动。
使用图5中的设备和图6中所示的图表,装置100可以反向用于确定接合器502作出的接合的角对齐的质量。然后点B处的入射光的ER首先通过适当地操作装置100的转子104而设定成所需的值。例如,点A处提供的光可以有意地设定成ER为35dB。点A处提供的光通过第一PM纤维106,继续通向第二PM纤维506,通向点B。此后,该光继续通向点C和偏振表504,该偏振表504可以测量所传播的光的ER,在本实例中该ER的值可能为28.5dB,参见图6。从图6的图表中可以发现,在本实例中,两根PM纤维106和506的主轴线之间的角偏移为大约2°。另外,入射到接合器上的光的ER不应该设定得太高,这是由于偏振表504对于高的ER的灵敏度较低。因此对于ER相当高、但不是极高的入射光来说,将获得由测量得到的大部分精确值。
而且,相同的系统也可以用于以高的精度设定两根PM纤维的主轴线之间的角偏移。在这种情况下,点B处传播的光的相当高的ER值例如大约30-35dB可以通过适当地设定装置100来获得。然后,PM纤维106、506通过接合器502彼此相对转动,并且通过偏振表504同时测量点C处的光的ER。在角偏移为0时,点C处测量的光的ER与进入第一PM纤维106的光的ER几乎相同。从图6中的相对应的曲线可以看出,对于给定的角偏移可以找到在两根纤维的输出端处的光的ER。当测量到这个值时,转动可以停止在该角度。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各种应用,例如用于制造消偏振镜。
对于入射到两根PM纤维106、506的光的ER的不同值,得到了所测量的ER和相对应的角偏移的不同灵敏度,尤其对于PM纤维之间的小的角偏移是这样,例如该角偏移<1°,这从图6可以清楚看出。这幅图表示了提供到两根PM纤维的光的ER越高,所测量的ER对角偏移的灵敏度越高。换句话说,在实验设备的ER相对较低时,需要非常高精度的测量的ER以便实现高精度的角对齐。例如,如果实验设备的ER为25dB,为了实现两根纤维106、506的理想对齐,使角偏移为1°和0.1°,对齐精度为0.1°,ER测量的精度就必须分别为大约0.1dB和0.01dB。主要由于技术原因,实现高精度的ER测量目前仍然是困难的和/或昂贵的工作。因此,希望选择实验设备的高的ER值,例如30-40dB,用于进行高精度的角对齐。这可以在使用本装置100时容易地实现。然而,如果设置了过高的ER,偏振表的灵敏度也将会降低,因此不可以使用具有尽可能高的ER的光来提供给PM纤维106、506以进行测量。
而且,图5中所示的系统可以用于PM纤维接合器502的质量控制。在接合器502中,可以通过独特的被动式对齐方法来进行角对齐,该方法就是通过透镜效应跟踪进行的所谓偏振观测法(POL)。在W.Zheng,“Automatic Fusion-Splicing of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Fibers”,J.Lightwave Technol.,Vol.15,No.1,PP.125-134,Jan.1997;1993年2月17日提交的瑞典专利申请930522-1;以及美国专利5,572,313中对POL进行了说明。使用POL方法和图象处理技术以及特殊的算法,这样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找到PM纤维106、506的角偏移。角对齐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光学和成像系统的调节,即光学透镜系统中的聚焦/散焦的设置以及数字成像系统方面的光纤的照明,并且角对齐的精度还主要取决于由接合器502中的转子设计确定的机械系统的公差和PM纤维106、506的类型。
根据公式(3)进行计算的ER概算机可以在接合器502内部实现。所测量的ER的概算值也可以基于POL技术和设备ER的预设定所确定的角偏移。对于选定的纤维类型和设备ER的给定值,概算的ER和测量的ER之间的偏差因此被接合器502内部的角对齐系统的公差很好地限定。角对齐的一般精度为大约0.30°。如果发生了概算的ER和由偏振表504测量的ER之间大的偏差,这就通常指示出在纤维接合器502的光学系统、数字成像系统和/或机械系统中发生故障。基于这个原理,用于接合器的质量控制的方法可以实现。
在质量控制程序中,对于实验设备的ER的不同水平,可以制成若干个接合器。每个接合器的ER的概算值与ER的直接测量值相比较。对于实验设备所测量的ER的所有水平来说,如果概算的ER值与测量的ER的偏差处于工厂限定的公差内,那么试验的接合器将通过质量控制。否则,将要重新进行角对齐系统的仔细调节/校准。
上述发明能够以其他的特定形式实施而不脱离其精神或实质特征。因此,本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认为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后附的权利要求书表示,而不是由前述说明书表示,并且计划在此包括权利要求书的等效内容的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

Claims (18)

1.一种用于提供具有可选的消光比ER的输出偏振光的装置(100),该装置包括光源(102)、辅助纤维(108)和第一光纤(106),每根纤维具有端面,其中一根纤维连接到光源并且各纤维可以彼此相对转动,其特征在于,连接器(110),辅助纤维(108)的端面和第一纤维(106)的端面在连接器(110)中相会,其中各纤维的端面可以彼此相对转动,所述辅助纤维(108)是偏振(PZ)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子(104)连接到其中一根纤维的一个端部上以便转动该端部,并且由此转动所述端部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子(104)包括适配器(404),该适配器保持着连接到连接器上的其中一根纤维的所述端部,以及适配器固定件(408),该适配器固定件由用于转动适配器固定件的适配器所保持,并且连接到由马达(412)驱动的齿轮箱(4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2-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马达(412)是步进马达。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适配器是转动纤维适配器。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适配器可以旋转360°。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纤维(106)是偏振保持(PM)纤维。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器是FC/PC光纤连接器。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器包括V形沟槽以便横向对齐两根纤维的端部。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光源是带有软导线纤维的激光二极管。
11.一种用于装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0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将光源(102)联接到辅助纤维(108)的一端;
将辅助纤维的另一端的端面连接到连接器(110)的一端;以及
将第一纤维(106)的一端的端面连接到连接器的另一端,使得辅助纤维和第一纤维的端面在连接器中相会。
12.一种用于产生具有可选的消光比ER的偏振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将光从光源(102)射入辅助光纤(108)的一端以使该光能够传播到辅助纤维的相对端,所述辅助光纤是偏振(PZ)纤维;
在辅助纤维的相对端面处使光耦合进入第一光纤(106),该第一光纤具有位于辅助纤维的该端面处的端面;
将各端面相对彼此转动,使得该光能够传播到第一纤维的相对端,由此在第一纤维的相对端面处提供选定消光比ER的光。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附加的步骤:
通过将第二PM纤维的第一端面定位于第一PM纤维的第二端面处,使具有选定消光比(ER)并在第一PM纤维(106)中传播的偏振光耦合进入第二PM纤维(506);
在第二PM纤维的第二端面处测量光的ER;以及
将第一PM纤维的第二端面相对于第二PM纤维的第一端面转动,直到达到了所传播的光的测量消光比ER的最大值为止,由此实现了第一PM纤维(106)的主轴线与第二PM纤维(506)的主轴线的对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定的消光比ER被选择成给出在转动中进行的测量的高的灵敏度,以便找到最大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附加的步骤:
将具有选定消光比(ER)的偏振光射入以便在两根PM纤维中传播并且通过这两根PM纤维之间的接合处;
测量已经传播通过PM纤维的光的ER;
将测量的ER与选定的ER值相比较;以及
对比较结果进行评价,由此实现了由接合器(502)进行接合的两根PM纤维的角对齐质量的评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对于不同的选定消光比ER重复权利要求15中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附加的步骤:
提供两根PM纤维并把这两根PM纤维放置到接合器(502)中;
通过操作接合器来接合这些PM纤维;
将选定消光比ER的偏振光射入以便传播通过接合的纤维并且通过接合处;
测量已经传播通过PM纤维的光的ER;
将测量的ER与入射光的选定ER相比较;以及
对比较结果进行评价,由此实现了PM纤维接合器(502)的质量控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不同的选定消光比ER重复权利要求18中的步骤。
CNB018154735A 2000-09-11 2001-09-10 用于提供偏振光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994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0003208A SE522957C2 (sv) 2000-09-11 2000-09-11 En anordning för att åstadkomma polariserat ljus
SE00032086 2000-09-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5885A true CN1455885A (zh) 2003-11-12
CN1239943C CN1239943C (zh) 2006-02-01

Family

ID=20280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1547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9943C (zh) 2000-09-11 2001-09-10 用于提供偏振光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973223B2 (zh)
EP (1) EP1322992A1 (zh)
CN (1) CN1239943C (zh)
AU (1) AU2001284615A1 (zh)
SE (1) SE522957C2 (zh)
WO (1) WO20020232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6849B2 (ja) * 2004-05-28 2012-12-26 株式会社トリマティス 偏光可変素子を用いた光デバイス
US8166825B2 (en) * 2007-10-30 2012-05-01 Tea Time Partners,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ise reduction in ultrasound detection
US8373852B2 (en) * 2007-11-26 2013-02-12 Exfo Inc. Optical waveguide rotator mechanism, birefringence-inducing element and polarization control devices employing either or both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EP3258299A4 (en) * 2015-02-13 2018-08-1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ptical-fiber affixing structure
FR3123732A1 (fr) * 2021-06-04 2022-12-09 Ixblue Dispositif de filtrage et d’orientation en polaris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89090A (en) 1980-09-04 1983-06-21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Leland Stanford Jr. Univ. Fiber optic polarization controller
US4793678A (en) 1985-05-20 1988-12-27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Fiber optic polarization controller
CA1302692C (en) * 1986-05-20 1992-06-09 Kenichiro Itoh Apparatus for fusion-splicing a pair of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opticalfibers
US5216733A (en) * 1991-03-11 1993-06-01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including positioning flange and method utilizing same
US5212753A (en) * 1992-02-25 1993-05-18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Polarization preserving fiber optic terminus
US5675033A (en) * 1995-06-06 1997-10-07 Allergan 2,4-pentadienoic acid derivatives having retinoid-like biological activity
CA2177207A1 (en) 1995-06-27 1996-12-28 Julian Stone Optical fiber having polarizer with reduced optical loss
SE508275C2 (sv) * 1995-07-11 1998-09-2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nordning för vridning av en optisk fiber
US5561726A (en) 1995-09-05 1996-10-01 Yao; X. Stev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polarization sensitive devices
CA2233880C (en) * 1995-10-04 2005-04-1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Verdet constant temperature-compensated current sensor
US5894531A (en) * 1997-03-11 1999-04-13 Karta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on of ultrasound using a fiber-optic interferometer
KR100241660B1 (ko) 1997-05-22 2000-03-02 서원석 광섬유 편광 조절장치
US6049415A (en) * 1997-12-08 2000-04-11 Sdl, Inc.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fiber lasers and amplifiers
US6166816A (en) * 1998-12-31 2000-12-26 Blake; James N. Combination fiber optic current/voltage sensor
GB2348016A (en) * 1999-02-19 2000-09-20 Protodel International Limited Polarisation control in optic fibres and optic fibre fusion splic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E522957C2 (sv) 2004-03-16
US6973223B2 (en) 2005-12-06
WO2002023260A1 (en) 2002-03-21
US20030165283A1 (en) 2003-09-04
SE0003208L (sv) 2002-03-12
SE0003208D0 (sv) 2000-09-11
CN1239943C (zh) 2006-02-01
AU2001284615A1 (en) 2002-03-26
EP1322992A1 (en) 2003-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eltz Overview of fiber grating-based sensors
EP0145432B1 (en) Fiber optic polarizer with error signal feedback
US20100209049A1 (en) Image profile analysis (ipa) method for pm fiber alignment
CN107421469A (zh) 一种基于倾斜少模光纤光栅的扭转传感器
US667843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residual stress and photoelastic effect of optical fiber
US8282291B2 (en) Automatic alignment for splicing of non-circular fiber
JPH0627883B2 (ja) 複数チャネル光学回転ジョイント
CN1239943C (zh) 用于提供偏振光的装置
EP013676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upling an optical signal from a first light guide into a second light guide
CN1206521C (zh) 用于光导纤维的残余应力测量装置
Hatta et al. Misalignment limits for a singlemode–multimode–singlemode fiber-based edge filter
EP0392924B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optical fiber couplers
US6867853B2 (en) Residual stress measuring system for optical fibers
CN1367880A (zh) 带维持偏振的光纤引出线拼接的光学元件
Bergh et al. Single mode fiber optic components
KR100415312B1 (ko) 광섬유 편광자
JP2859680B2 (ja) 偏波保持光ファイバカプラの製造方法
KR100395658B1 (ko) 광섬유 편광 조절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편광도 감소 시스템
CN114018549B (zh) 一种偏振相关损耗辅助测量装置和测量系统
KR100424476B1 (ko) 광섬유 모재의 잔류 응력 측정장치
JPH02203235A (ja) 偏波保持ファイバの主軸角検出方法
CN117233893A (zh) 一种基于光纤环镜的保偏光纤对轴方法及系统
JP3036610B2 (ja) 偏波方向切り替え器
Schliep et al. Improved method for automatic evaluation of the parameters of single-mode fiber-optic ring resonators
Chitre Fiber Optic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201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