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48631A - 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8631A
CN1448631A CN 02116370 CN02116370A CN1448631A CN 1448631 A CN1448631 A CN 1448631A CN 02116370 CN02116370 CN 02116370 CN 02116370 A CN02116370 A CN 02116370A CN 1448631 A CN1448631 A CN 1448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inertia
inertial flywheel
gravity
fly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1637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金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211637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448631A/zh
Publication of CN1448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86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及装置,利用惯性飞轮单元的惯性自由旋转,重力引擎单元在地心引力作用下的重力输出,通过储能单元及动力回馈单元的回馈补偿,以达到维持运转的目的,并当惯性飞轮单元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足够时,即可经由动力产生单元进行动力的产生,以求取出干净、环保的动力。

Description

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产生方法及装置,尤指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为一种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及装置,是利用惯性飞轮单元的惯性自由旋转,重力引擎单元在地心引力作用下的重力输出,经由储能单元及动力回馈单元的回馈补偿,以达到维持运转的目的,并当惯性飞轮单元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足够时,即可经由动力产生单元进行动力的产生。
现在,干净、环保的动力产生装置,为时代的必然需求及趋势;因此,本发明的设计者即构思以地心引力作一重力引擎,并以惯性飞轮单元的持续惯性旋转,以求取出干净、环保的动力,进而符合时代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为提供一种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及装置,且明显具备下列优点、特征及目的:
第一、其重力引擎单元,每次进行重力输出所产生的净功,皆可经由储能单元及动力回馈单元馈送至惯性飞轮单元,而具有动力回馈的功效;
第二、已进行稳定惯性自由旋转的惯性飞轮单元,所需要维持运转的旋转动能(T)较小;
第三、在离合器单元的作用下,惯性飞轮单元每自由旋转若干圈数中,仅有半圈是作用在于联结带动重力引擎单元,其余皆是无负载的自由旋转;
第四、重力引擎单元并非垂直复位,而是以旋转惯性的动力复位,虽然,重力引擎单元的复位并非形心式的旋转,但重力引擎单元在重力输出后,其形心的偏心量不大,且有残存的惯性动力,因此,每次由惯性飞轮单元再联结带动所需的旋转动能(T),远小于其本身每次进行重力输出所产生的净功;
第五、如惯性飞轮单元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足够,即可经由动力产生单元进行动力的产生,例如:发电等。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该方法,是包括以下的步骤:
(a)将惯性飞轮单元10以驱动单元激活,并运转至定速旋转的状态;
(b)当惯性飞轮单元10达到定速旋转的状态,驱动单元即停止运转,使惯性飞轮单元10进行惯性的自由旋转;
(c)当惯性飞轮单元10每完成所设定的圈数时,离合器单元30即作动一次,以联结带动重力引擎单元20,而令重力引擎单元20旋转至第一动作点;
(d)当重力引擎单元20即将到达第一动作点时,离合器单元30即行脱离联结关系,使惯性飞轮单元10继续进行惯性的自由旋转,而重力引擎单元20的重力块22即行重力输出,并由储能单元40承接其过程中所产生的功,而加以暂时储能,且重力引擎单元20可由残存的惯性动力继续旋转;
(e)当惯性飞轮单元10再次完成所设定的圈数时,离合器单元30即再次作动,使惯性飞轮单元10再次联结带动重力引擎单元20,而接续带动重力引擎单元20旋转;
(f)当重力引擎单元20再次即将到达第二动作点时,储能单元40立即复位而释放前次所暂存能量,并藉由动力回馈单元50回馈予惯性飞轮单元10,此时,如惯性飞轮单元10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足够,即可经由动力产生单元60进行动力的产生;
(g)与步骤(f)同时,离合器单元30将再次脱离联结关系,使惯性飞轮单元10继续进行惯性的自由旋转,而重力引擎单元20的重力块22即再次行重力输出,并由储能单元40再予暂时储能,且重力引擎单元20可由残存的惯性动力继续旋转;
藉此,在激活的初步阶段稳定后,即可循环步骤(e)至步骤(g)而持续运转,以完成一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
一种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装置,该装置,是包括一惯性飞轮单元10、一重力引擎单元20、一离合器单元30、一储能单元40、一动力回馈单元50、及一动力产生单元60等构成;其中:
该惯性飞轮单元10,是可由第一刚体圆盘11、惯性飞轮12、及惯性旋转轴13所构成,第一刚体圆盘11是梢固于惯性旋转轴13上,并与惯性飞轮12相结合,飞轮12内部设有一轴承120可枢设于惯性旋转轴13上,惯性旋转轴13则由一对轴承及其支撑座14,15所支撑,以供自由旋转;
该重力引擎单元20,是可由第二刚体圆盘21、一对重力块22、及被动旋转轴23所构成,第二刚体圆盘21内部设置有一对轴承220,220′可枢设于被动旋转轴13上,外径尺寸上,第二刚体圆盘21远小于第一刚体圆盘11,第二刚体圆盘21具有一对矩形槽210,且矩形槽210的两侧边设有一对滑轨211,211′,可限制重力块22滑动于矩形槽210内,并设有第一止动件213、第二止动件215,以限制重力块22的位置状态,重力块22的端面并固定有一对第一连杆221及第二连杆225,两连杆221,225的尾端上则各衔接有轴承223及轴承227,被动旋转轴23则由一对轴承及其支撑座24,25所支撑,以供自由旋转;
该离合器单元30,是可为惯性旋转轴13与被动旋转轴23的联结及离合构件;
该储能单元40,是可由弹簧41、弹簧座42、齿条43、储能飞轮45、弧形导板46、及延迟组件47所构成,弹簧41容置于弹簧座42内且一端固定于弹簧座42底部,另一端固定于齿条43的基座430底部,齿条43并与储能飞轮45相囓合,弧形导板46则固定于齿条43的顶端,弹簧座42与齿条43的基座430间并设有延迟组件47,储能飞轮45的轴心450可由一对轴承及其支撑座48,49所支撑,以供自由旋转;
该动力回馈单元50,是可由变速箱51、回馈齿轮52、链条53、回馈飞轮54、及联结器55所构成,变速箱51的输出轴510可衔接回馈齿轮52及其轴心,回馈齿轮52可藉由链条53带动回馈飞轮54,回馈飞轮54则枢设于惯性旋转轴13上,并与第一刚体圆盘11相结合,变速箱51的输入轴511可衔接联结器55及其轴心,且联结器55可与储能飞轮45的轴心450联结传动,动力回馈单元50并可由一对轴承及其支撑座56,57所支撑,以供自由旋转;
该动力产生单元60,是可由动力输出轴61、动力飞轮62、链条63、及动力齿轮64所构成,动力齿轮64梢固于惯性旋转轴13上,且藉由链条63驱动枢设于动力输出轴61上的动力飞轮62,使得动力输出轴61可产生动力的输出,当然,动力输出轴61亦可由一对轴承及其支撑座65,67所支撑,以供自由旋转;
藉此,可构成一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于可以提供一种产生干净、环保的动力,适应了时代需求及发展趋势。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发明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平面正视图;
图2是为本发明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为本发明装置重力输出时的部分平面图;
图4是为本发明装置重力输出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为本发明装置执行步骤5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为本发明装置执行步骤6的动作示意图;
图7是为本发明装置的驱动单元的部分平面图;
图8是为本发明装置的监测装置(一)示意图;
图9是为本发明装置的监测装置(二)示意图;
图10是为本发明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平面正视图;
图11是为本发明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2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方法是包括以下的步骤:
步骤1,将惯性飞轮单元10以驱动单元(图未出示)激活运转至定速旋转的状态;
步骤2,当惯性飞轮单元10已达到定速旋转的状态时,驱动单元即停止运转,此时,惯性飞轮单元10在飞轮的作用下,将进行惯性的自由旋转,且不致受到驱动单元的反制力;
步骤3,在惯性飞轮单元10进行定速的惯性自由旋转时,每完成所设定的圈数,离合器单元30即作动一次,使惯性飞轮单元10可联结带动重力引擎单元20,而令重力引擎单元20旋转至第一动作点;
步骤4,当重力引擎单元20即将到达第一动作点时,离合器单元30即行脱离惯性飞轮单元10与重力引擎单元20的联结关系,使惯性飞轮单元10继续进行惯性的自由旋转,而重力引擎单元20的重力块22即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进行趋近自由落体的重力落下过程,并由储能单元40承接其过程中所产生的功,而加以暂时储能,且重力引擎单元20可由残存的惯性动力继续旋转;
步骤5,当惯性飞轮单元10再次完成所设定的圈数时,离合器单元30即再次作动,使惯性飞轮单元10可联结带动重力引擎单元20,而接绩带动重力引擎单元20旋转;
步骤6,当重力引擎单元20即将到达第二动作点时,储能单元40立即复位而释放前次所暂存能量,并藉由动力回馈单元50回馈予惯性飞轮单元10,此时,如惯性飞轮单元10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足够,即可经由动力产生单元60进行动力的产生,例如:发电等;
步骤7,与步骤6同时,离合器单元30将再次脱离惯性飞轮单元10与重力引擎单元20的联结关系,使惯性飞轮单元10继续进行惯性的自由旋转,而重力引擎单元20的重力块22即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再次进行趋近自由落体的重力落下过程,并由储能单元40承接其过程中所产生的功,而加以暂时储能,且重力引擎单元20可由残存的惯性动力继续旋转;
由此,在激活的初步阶段稳定后,即可循环步骤5至步骤7而持续运转,以完成一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的动力产生方法。
根据本发明方法,本发明装置可包括一惯性飞轮单元10、一重力引擎单元20、一离合器单元30、一储能单元40、一动力回馈单元50、及一动力产生单元60等构成;其中:
该惯性飞轮单元10,是可由第一刚体圆盘11、惯性飞轮12、及惯性旋转轴13所构成,第一刚体圆盘11是梢固于惯性旋转轴13上,并与惯性飞轮12相结合,飞轮12内部设有一轴承120可枢设于惯性旋转轴13上,惯性旋转轴13则由一对轴承及其支撑座14,15所支撑,以供自由旋转;
该重力引擎单元20,是可由第二刚体圆盘21、一对重力块22、及被动旋转轴23所构成,第二刚体圆盘21内部设置有一对轴承220,220’可枢设于被动旋转轴13上,外径尺寸上,第二刚体圆盘21远小于第一刚体圆盘11,第二刚体圆盘21具有一对矩形槽210,且矩形槽210的两侧边设有一对滑轨211,211’,可限制重力块22滑动于矩形槽210内,并设有第一止动件213、第二止动件215,以限制重力块22的位置状态,重力块22的端面并固定有一对第一连杆221及第二连杆225,两连杆221,225的尾端上则各衔接有轴承223及轴承227,被动旋转轴23则由一对轴承及其支撑座24,25所支撑,以供自由旋转;
该离合器单元30,是可为惯性旋转轴13与被动旋转轴23的联结及离合构件;
该储能单元40,是可由弹簧41、弹簧座42、齿条43、储能飞轮45、弧形导板46、及延迟组件47所构成,弹簧41容置于弹簧座42内且一端固定于弹簧座42底部,另一端固定于齿条43的基座430底部,齿条43并与储能飞轮45相囓合,弧形导板46则固定于齿条43的顶端,弹簧座42与齿条43的基座430间并设有延迟组件47,储能飞轮45的轴心450可由一对轴承及其支撑座48,49所支撑,以供自由旋转;
该动力回馈单元50,是可由变速箱51、回馈齿轮52、链条53、回馈飞轮54、及联结器55所构成,变速箱51的输出轴510可衔接回馈齿轮52及其轴心,回馈齿轮52可藉由链条53带动回馈飞轮54,回馈飞轮54则枢设于惯性旋转轴13上,并与第一刚体圆盘11相结合,变速箱51的输入轴511可衔接联结器55及其轴心,且联结器55可与储能飞轮45的轴心450联结传动,动力回馈单元50并可由一对轴承及其支撑座56,57所支撑,以供自由旋转;
该动力产生单元60,是可由动力输出轴61、动力飞轮62、链条63、及动力齿轮64所构成,动力齿轮64梢固于惯性旋转轴13上,且藉由链条63驱动枢设于动力输出轴61上的动力飞轮62,使得动力输出轴61可产生动力的输出,当然,动力输出轴61亦可由一对轴承及其支撑座65,67所支撑,以供自由旋转;
由此,可构成一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的动力产生装置。
此间当予以说明,乃在于本发明装置的第一止动件213及第二止动件215,可为电磁阀式的伸缩杆件;且该第一止动件213及第二止动件215,进一步可成对设置而位于矩形槽210边的两侧。
此间当再予以说明,乃在于本发明装置的惯性飞轮单元10的转数(R.P.M),可由机械式的转数器或电子式的转数器予以计次,而反应至离合器单元30,并可监测惯性飞轮单元10的惯性旋转状态。
此间当再予以说明,乃在于本发明装置的重力引擎单元20,执行重力输出的定位点,即第一止动件213、第二止动件215的止动点及释放点,亦可由机械式的转数器或电子式的转数器予以计次,而监测重力引擎单元20的旋转位置,以反应至第一止动件213、第二止动件215,对重力块22作正确的止动及释放,并反应至储能单元40的延迟组件47,而执行复位及释放前次所暂存的能量。
请参阅图3至4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方法在执行步骤1至步骤4后,将使惯性飞轮单元10激活至稳定旋转的状态,本发明方法即可接续循环执行步骤5至步骤7而持续运转;如图所示,本发明装置在执行步骤7的动作说明如下:
当离合器单元30再次脱离惯性飞轮单元10与重力引擎单元20的联结关系时,惯性飞轮单元10将继续进行惯性的自由旋转,由于机械式的转数器或电子式的转数器可监测旋转位置,并反应至第一止动件213,因此,重力引擎单元20的第一止动件213即行释放,重力块22即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以趋近自由落体的方式,进行重力落下的过程,重力引擎单元20即可产生重力输出,且重力引擎单元20可由残存的惯性继续旋转;
当重力引擎单元20产生重力输出时,第一连杆221及第二连杆225将抵压弧形导板46,使得齿条43向下运动,而压缩弹簧41于弹簧座42底部,储能单元40即可承接其过程中所产生的功,并由延迟组件47止动齿条43的复位,而暂时储能;
同时,重力块22已位于矩形槽210的下侧边,由于机械式的转数器或电子式的转数器可监测旋转位置,并反应至第二止动件215,因此,第二止动件215即可作动,而作用于重力块22的端面,以限制重力块22的位置状态;
此外,齿条43虽与储能飞轮45相囓合,而亦令储能飞轮45旋转,唯因储能飞轮45是为飞轮构件,故储能飞轮45仅作自由旋转,并不致同步带动储能飞轮45的轴心450运转。
请参阅图5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方法在执行步骤7后,将接续循环执行步骤5;如图所示,本发明装置在执行步骤5的动作说明如下:
当惯性飞轮单元10再次完成所设定的圈数时,离合器单元30即再次作动,使惯性飞轮单元10可联结带动重力引擎单元20,而令重力引擎单元20旋转至第二动作点;
此时,储能单元40在延迟组件47的止动作用下,弧形导板46仍不致复位,因此,第一连杆221及第二连杆225即可顺畅地远离弧形导板46。
请参阅图6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方法在执行步骤5后,将接续循环执行步骤6;如图所示,本发明装置在执行步骤6的动作说明如下:
当重力引擎单元20即将再次到达第一动作点时,由于机械式的转数器或电子式的转数器可监测旋转位置,并反应至储能单元40的延迟组件47,因此,延迟组件47即可释放对齿条43的止动限制,而使被压缩的弹簧41复位,以释放前次所暂存的能量,齿条43即行向上运动,并令储能飞轮45旋转,且储能飞轮45将同步带动轴心450运转,并藉由动力回馈单元50回馈予惯性飞轮单元10;
此时,如惯性飞轮单元10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足够,即可经由动力产生单元60进行动力的产生,例如:发电等,同时,本发明装置将进入步骤7的动作点,而接续下一循环,以持续运转。
请参阅图7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装置的惯性飞轮单元10激活,进一步可由驱动单元70所执行,其中:
该驱动单元70,可由一驱动轴71、驱动齿轮72、及链条73所构成,驱动轴71是联结一驱动马达(图未出示),驱动齿轮72是梢固在驱动轴71上,并藉由链条73,可带动惯性飞轮12,使得惯性飞轮单元10激活运转至定速旋转的状态(即本发明方法的步骤1);
并当惯性飞轮单元10已达到定速旋转的状态时,驱动单元即停止运转,此时,惯性飞轮单元10在飞轮的作用下,将进行惯性的自由旋转,且不致受到驱动单元的反制力(即本发明方法的步骤2)。
此间当再予以说明,乃在于本发明方法,进一步可包括一步骤8;其中:
该步骤8,是当惯性飞轮单元10的转数(R.P.M),发生异常时,例如:外力的影响或其它因素,即可藉由机械式的转数器或电子式的转数器监测惯性飞轮单元10而得知,并即反应至驱动单元70,由驱动轴71、驱动齿轮72、及链条73,将动力馈送至惯性飞轮12,而补足惯性飞轮单元10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
否则,惯性飞轮单元10一旦停止,再激活所需的动力将远大于前述的随时馈送补足的动力;此为本发明方法及装置的一大特色。
请参阅图8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装置的惯性飞轮单元10的转数(R.P.M),如以电子式的转数器计次监测,可将sensor80固定在轴承及其支撑座14上,并将感应片81固定在第一刚体圆盘11上,即可实施。
请参阅图9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装置的重力引擎单元20的旋转位置,如以电子式的转数器计次监测,可将sensor82固定在轴承及其支撑座24上,并将第一感应片82及第二感应片83固定在第二刚体圆盘21上,且第一感应片82与第二感应片83是对称设置并相差一百八十度,即可实施。
请参阅图10至11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本发明装置的惯性飞轮单元10,进一步亦可在第一刚体圆盘11的一侧边上,增设一配重块18;且该配重块18,进一步也可于第一刚体圆盘11的两侧面上成对配置;且皆为本发明方法的可行方式,并可视为是依本发明装置的较佳实施范例所推广,并循依本发明的精神所延伸的适用,故此仍应包括在本案的专利范围内。
此间拟特别强调说明,乃本发明最主要的创意精神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最大特色及功效为:
(1)、该重力引擎单元20,每次进行重力输出所产生的净功,皆可经由储能单元40及动力回馈单元50馈送至惯性飞轮单元10,而具有动力回馈及维持运转的功效。
(2)、已进行稳定惯性自由旋转的惯性飞轮单元10,所需要维持运转的旋转动能(T)较小,且在离合器单元30的作用下,惯性飞轮单元10每自由旋转若干圈数中,仅有半圈是作用在于联结带动重力引擎单元20;例如:惯性飞轮单元10每旋转3圈,此3圈中只有半圈为联结带动重力引擎单元20,其余皆是无负载的自由旋转;因此,重力引擎单元20的动力回馈,应足以维持惯性飞轮单元10持续运转。
(3)、重力引擎单元20并非垂直复位,而是以旋转惯性的动力复位,虽然,重力引擎单元20的复位并非形心式的旋转,但重力引擎单元20在重力输出后,其形心的偏心量不大,且有残存的惯性动力,因此,每次由惯性飞轮单元10再联结带动所需的旋转动能(T),远小于其本身每次进行重力输出所产生的净功;如惯性飞轮单元10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足够,即可经由动力产生单元60进行动力的产生,例如:发电等。
兹以实例尺寸,分析计算本发明方法及装置,于稳定转速时所需的功,详见附件一、二。附件一:
                  以下之分析不包括                    仅分析稳定转速所需要之功
               1  启动之静摩擦
               2  启动至稳定转速之加速过程
               3  支撑转子轴承所消耗之磨擦大轮                      unit4.5-5    radius           m        5.0        4.5
     thickness        m        1.0        1.0
     density          kg/m3    7850.0     7850.0
     mass             kg       616537.6   499395.4          117142.1ss moment of inertia      kg-m2    7706719.5  5056378.6         2650340.8大轮     radius           m        4.50-4.5    thickness        m        0.02
     density          kg/m3    7850.0
     mass             kg       9987.9                       9987.9ss moment of inertia      kg-m2    101127.6                     101127.6total                     mass     kg                           127130.0
mass moment of inertia         kg-m2                        2751468.4
     time             sec                                   60.0
     rpm                                                    1.0
     f                Hz                                    0.017
     w                rad/s                                 0.10472整圈     work             joule                                 56.54
                      (nt-m)附件二:
             以下之分析不包括          仅分析稳定转速所需要之功
          1  启动之静摩擦
          2  启动至稳定转速之加速过程
          3  支撑转子轴承所消耗之磨挡
                                        小轮                          unit
                                        2-2.5  radius                 m      3.0       1.5
                                               duickness              m      1.00      1.00小轮                                               dcnsity                kg/m3  7850.0    7850.0
      mass         kg       221953.5           mass                   kg     221953.5  55488.4    166465.1ss moment of inertia   kg-m2    998790.8           mass moment of inertia kg-m2  998790.8  62424.4    936366.4rect hole length       m        2.0         小轮   radius                 m       1.5
      width        m        1.0         0-2    thickness              m       1.0
      thickness    m        1.0                density                kg/m3   7850.0
      density      kg/m3    7850.0             mass                   kg      55488.4             55488.4
      mass         kg       15700.0            mass moment of inertia kg-m2   62424.4             62424.4ss moment of inertia   kg-m2    10466.7
      off-sct      m        1.0                total                  mass    kg                  221953.5
      off-sct      kg-m2    35325.0            mass moment of inertia kg-m2                       998790.3
      total        kg-m2    45791.7(太小可以不计)disk-rect mass         kg       206253.5ss moment of inertia   kg-m2    952999.2
      time         sec      60.0       360度
      rpm                   1.0
      f            Hz       0.0167
      w            rad/s    0.10472整圈      work         joule     532.343
                   (nt-m)

Claims (10)

1.一种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步骤:
(a)将惯性飞轮单元(10)以驱动单元激活,并运转至定速旋转的状态;
(b)当惯性飞轮单元(10)达到定速旋转的状态,驱动单元即停止运转,使惯性飞轮单元(10)进行惯性的自由旋转;
(c)当惯性飞轮单元(10)每完成所设定的圈数时,离合器单元(30)即作动一次,以联结带动重力引擎单元(20),而令重力引擎单元(20)旋转至第一动作点;
(d)当重力引擎单元(20)即将到达第一动作点时,离合器单元(30)即行脱离联结关系,使惯性飞轮单元(10)继续进行惯性的自由旋转,而重力引擎单元(20)的重力块(22)即行重力输出,并由储能单元(40)承接其过程中所产生的功,而加以暂时储能,且重力引擎单元(20)可由残存的惯性动力继续旋转;
(e)当惯性飞轮单元(10)再次完成所设定的圈数时,离合器单元(30)即再次作动,使惯性飞轮单元(10)再次联结带动重力引擎单元(20),而接续带动重力引擎单元(20)旋转;
(f)当重力引擎单元(20)再次即将到达第二动作点时,储能单元40立即复位而释放前次所暂存能量,并藉由动力回馈单元(50)回馈予惯性飞轮单元(10),此时,如惯性飞轮单元(10)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足够,即可经由动力产生单元(60)进行动力的产生;
(g)与步骤(f)同时,离合器单元(30)将再次脱离联结关系,使惯性飞轮单元(10)继续进行惯性的自由旋转,而重力引擎单元(20)的重力块(22)即再次行重力输出,并由储能单元(40)再予暂时储能,且重力引擎单元(20)可由残存的惯性动力继续旋转;
由此,在激活的初步阶段稳定后,即可循环步骤(e)至步骤(g)而持续运转,以完成一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可包括一步骤(h);其中,该步骤(h),是当惯性飞轮单元(10)的转数(R.P.M),发生异常时,即可藉由机械式的转数器或电子式的转数器监测惯性飞轮单元(10)而得知,并即反应至驱动单元(70),由驱动轴(71)、驱动齿轮(72)、及链条(73),将动力馈送至惯性飞轮(12),而补足惯性飞轮单元(10)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
3.一种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包括一惯性飞轮单元(10)、一重力引擎单元(20)、一离合器单元(30)、一储能单元(40)、一动力回馈单元(50)、及一动力产生单元(60)等构成;其中:
该惯性飞轮单元(10),是可由第一刚体圆盘(11)、惯性飞轮(12)、及惯性旋转轴(13)所构成,第一刚体圆盘(11)是梢固于惯性旋转轴(13)上,并与惯性飞轮(12)相结合,飞轮(12)内部设有一轴承(120)可枢设于惯性旋转轴(13)上,惯性旋转轴(13)则由一对轴承及其支撑座(14),(15)所支撑,以供自由旋转;
该重力引擎单元(20),是可由第二刚体圆盘(21)、一对重力块(22)、及被动旋转轴(23)所构成,第二刚体圆盘(21)内部设置有一对轴承(220),(220′)可枢设于被动旋转轴(13)上,外径尺寸上,第二刚体圆盘(21)远小于第一刚体圆盘(11),第二刚体圆盘(21)具有一对矩形槽(210),且矩形槽(210)的两侧边设有一对滑轨(211),(211′),可限制重力块(22)滑动于矩形槽(210)内,并设有第一止动件(213)、第二止动件(215),以限制重力块(22)的位置状态,重力块(22)的端面并固定有一对第一连杆(221)及第二连杆(225),两连杆(221),(225)的尾端上则各衔接有轴承(223)及轴承(227),被动旋转轴(23)则由一对轴承及其支撑座(24),(25)所支撑,以供自由旋转;
该离合器单元(30),是可为惯性旋转轴(13)与被动旋转轴(23)的联结及离合构件;
该储能单元(40),是可由弹簧(41)、弹簧座(42)、齿条(43)、储能飞轮(45)、弧形导板(46)、及延迟组件(47)所构成,弹簧(41)容置于弹簧座(42)内且一端固定于弹簧座(42)底部,另一端固定于齿条(43)的基座(430)底部,齿条(43)并与储能飞轮(45)相囓合,弧形导板(46)则固定于齿条(43)的顶端,弹簧座(42)与齿条(43)的基座(430)间并设有延迟组件(47),储能飞轮(45)的轴心450可由一对轴承及其支撑座(48),(49)所支撑,以供自由旋转;
该动力回馈单元(50),是可由变速箱(51)、回馈齿轮(52)、链条(53)、回馈飞轮(54)、及联结器(55)所构成,变速箱(51)的输出轴(510)可衔接回馈齿轮(52)及其轴心,回馈齿轮(52)可藉由链条(53)带动回馈飞轮(54),回馈飞轮54则枢设于惯性旋转轴(13)上,并与第一刚体圆盘(11)相结合,变速箱(51)的输入轴(511)可衔接联结器(55)及其轴心,且联结器(55)可与储能飞轮(45)的轴心(450)联结传动,动力回馈单元(50)并可由一对轴承及其支撑座(56),(57)所支撑,以供自由旋转;
该动力产生单元(60),是可由动力输出轴(61)、动力飞轮(62)、链条(63)、及动力齿轮(64)所构成,动力齿轮(64)梢固于惯性旋转轴(13)上,且藉由链条(63)驱动枢设于动力输出轴(61)上的动力飞轮(62),使得动力输出轴(61)可产生动力的输出,当然,动力输出轴(61)亦可由一对轴承及其支撑座(65),(67)所支撑,以供自由旋转;
藉此,可构成一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止动件(213)及第二止动件(215),可为电磁阀式的伸缩杆件;
该驱动单元,可由一驱动轴(71)、驱动齿轮(72)、及链条(73)所构成,驱动轴(71)是联结一驱动马达,驱动齿轮(72)是梢固在驱动轴(71)上,并藉由链条(73),可带动惯性飞轮(12),使得惯性飞轮单元(10)激活运转至定速旋转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止动件(213)及第二止动件(215),进一步可成对设置,而位于矩形槽(210)边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惯性飞轮单元(10)的转数(R.P.M),可由机械式的转数器或电子式的转数器予以计次,而反应至离合器单元(30),并可监测惯性飞轮单元(10)的惯性旋转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式的转数器计次监测,可将sensor80固定在轴承及其支撑座(14)上,并将感应片(81)固定在第一刚体圆盘(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重力引擎单元(20),执行重力输出的定位点,即第一止动件(213)、第二止动件(215)的止动点及释放点,亦可由机械式的转数器或电子式的转数器予以计次,而监测重力引擎单元(20)的旋转位置,以反应至第一止动件(213)、第二止动件(215),对重力块(22)作正确的止动及释放,并反应至储能单元(40)的延迟组件(47),而执行复位及释放前次所暂存的能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式的转数器计次监测,可将sensor82固定在轴承及其支撑座(24)上,并将第一感应片(82)及第二感应片(83)固定在第二刚体圆盘(21)上,且第一感应片(82)与第二感应片(83)是对称设置并相差一百八十度。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惯性飞轮单元(10),进一步亦可在第一刚体圆盘(11)的一侧边上,增设一配重块(18);该配重块(18),并可进一步于第一刚体圆盘(11)的两侧面上成对配置。
CN 02116370 2002-03-28 2002-03-28 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4486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16370 CN1448631A (zh) 2002-03-28 2002-03-28 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16370 CN1448631A (zh) 2002-03-28 2002-03-28 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8631A true CN1448631A (zh) 2003-10-15

Family

ID=28680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16370 Pending CN1448631A (zh) 2002-03-28 2002-03-28 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44863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74247A1 (zh) * 2012-05-22 2013-11-28 Chiu Chin-Ho 发电装置
WO2019091418A1 (zh) * 2017-11-10 2019-05-16 邱金和 机械式能量收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74247A1 (zh) * 2012-05-22 2013-11-28 Chiu Chin-Ho 发电装置
WO2019091418A1 (zh) * 2017-11-10 2019-05-16 邱金和 机械式能量收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77C (zh) 驱动装置
CN1150124C (zh) 输送装置
CN1245148C (zh) 扶手椅的按摩装置
CN1436935A (zh) 空气供给装置
CN1639485A (zh) 差动行星齿轮装置、及差动行星齿轮装置的起动装置和起动方法
EP1677002A3 (en) Wind turbine
CN1375417A (zh) 车辆后视镜装置
CN1821611A (zh) 具有旋转飞轮和行星齿轮系的防振装置
CN1293607A (zh) 机器人装置用关节装置及脚式步行机器人装置
EP1860347A3 (en) Outboard engine system
CN1507364A (zh) 可遥控式飞行器
CN1683108A (zh) 倾斜圆台装置
CN1448631A (zh) 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产生动力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940C (zh) 将外来无用摆动转换成有用转矩的装置
CN1189655C (zh) 用于产生电能的弹力马达
CN101078152A (zh) 可以调节至少一固有振动模式频率的针刺机
CN101046144A (zh) 提高抽油机电机效率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能量平衡装置
CN105719867A (zh) 一种用于键盘按键弹性体组装的摇垫补料机
CN105954029A (zh) 风电机组传动链轴系动态不对中振动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
CN101031045A (zh) 平板显示器
CN1831301A (zh) 涡轮发电机
CN1872589A (zh) 车辆后视镜装置
CN1243579A (zh) 模拟式电子表
CN102556420A (zh) 喂入式震动加料方法及其加料机构
CN1253302C (zh) 旋转压缩成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