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45636A - 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5636A
CN1445636A CN 02107446 CN02107446A CN1445636A CN 1445636 A CN1445636 A CN 1445636A CN 02107446 CN02107446 CN 02107446 CN 02107446 A CN02107446 A CN 02107446A CN 1445636 A CN1445636 A CN 1445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let
button
touch
display screen
fla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0744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启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210744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445636A/zh
Publication of CN1445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56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适用于包覆并放置一平板型计算机,此平板型计算机具有一触控式显示屏幕以及一按键。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包括一外壳主体,包覆平板型计算机,并将平板型计算机固定于其中。外壳主体具有一储取开口、一显示开口以及一按键部。储取开口位于外壳主体的一面,用以放入及取出平板型计算机。显示开口暴露出平板型计算机的触控式显示屏幕。且按键部对应于平板型计算机按键的位置。由此结构,一旦将平板型计算机放入此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后,使用者在不需进行任何打开携带装置的动作的情况下,即可操作平板型计算机。

Description

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使用者在不需进行任何打开携带装置的动作的情况下,即可操作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
背景技术
为适应现代产品高速度、高效能、且轻薄短小的要求,各电子零件皆积极地朝体积小型化发展。各种携带式电子装置也已渐成主流,例如笔记型计算机(Note Book)、移动电话手机(Cell Phone)、电子辞典、个人数字助理器(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上网机(web pad)、平板型计算机(Tablet PC)...等。
其中,平板型计算机是一种可笔控式(pen-driven)的全功能计算机,不需键盘及鼠标即可进行操作,其将笔控转为图形,并由此操控计算机及进行一些文书处理。其操作方式类似一般的书写方式,只要利用触控笔就可在触控屏幕进行输入及操作。其外型一般比个人数字助理器(口袋式)大,一般具有大于10时的平面LCD触控面板。
虽然笔记型计算机已远较桌上型计算机轻巧,但对需经常走动的工作者而言,笔记型计算机仍嫌过于笨重(而且使用时尚需开启上盖才能进行按键操作),因而发展出如个人数字助理器的产品。然而,随着数据量愈来愈多,个人数字助理器须依赖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实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并解析。此时,个人数字助理器将无法扮演好完整处理信息的功能,相反,结合无线上网及笔记型计算机功能的平板型计算机(Tablet PC)则能提供使用者轻巧及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
一般使用者在购买平板型计算机时,常需另外购买大小适合的手提袋或公文包来携带平板型计算机,以防雨、保护或使易于携带。而当使用者欲使用平板型计算机时,又需打开手提袋或是公文包,才能进行操作,使用完毕后,又需再把平板型计算机装入手提袋或是公文包中,再携带至别处。这样反复的开关手提袋或是公文包的动作,对需经常走动的工作者,或是车辆上的乘客而言,尤其不便。结果是买了手提袋或公文包不但没有为工作带来便利性,反而降低了平板型计算机的操作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一旦将平板型计算机装入此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后,在不需进行任何打开携带装置的动作的情况下,即可操作平板型计算机。
为解决公知的问题点,及达成本发明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适用于放置及包覆一平板型计算机。此平板型计算机具有一触控式显示屏幕以及一按键。此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包括一包覆平板型计算机的外壳主体并将平板型计算机固定于其中。此外壳主体具有一储取开口、一显示开口以及一按键部。其中储取开口位于外壳主体的一面,适于放入及取出平板型计算机。显示开口暴露出平板型计算机的触控式显示屏幕。按键部对应于平板型计算机按键的位置。
于上述本发明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中,还可包括:一弹性滚动条、一卷帘以及一卷帘固定部。其中,弹性滚动条配设于外壳主体的显示开口的一面。卷帘卷绕于滚动条上,适于供使用者从弹性滚动条拉出卷帘,并可由弹性滚动条的弹力卷回卷帘。
本发明并提供一种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包括一外壳主体,包覆并固定此平板型计算机。外壳主体具有一储取开口、一显示部以及一按键部。其中,储取开口位于外壳主体的一面,适用于放入及取出平板型计算机。显示部对应于平板型计算机的触控式显示屏幕,且显示部主要由透明的柔软材料所构成,具有平滑的一表面,以供使用者观看触控式显示屏幕的显示,并可透过显示部,将使用者的碰触传导至触控式显示屏幕。按键部对应于平板型计算机按键的位置。其中显示部与平板型计算机的触控式显示屏幕的间距为0.6公分以下。
于上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中,其显示部也可由透明但不一定为柔软的材料,例如为透明硬质材料构成,以供使用者观看触控式显示屏幕的显示,并由非压力接触式触控感应以操作触控式显示屏幕。
于本发明上述的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中,其按键部可由透明柔软的材质构成,也可由柔软的材质(透明或不透明皆可)构成并于按键部设有按键标记,以标示出平板型计算机按键的位置,或是于按键部设有按压装置,供使用者按压。由上述的结构,让使用者由按压按键部而按压到平板型计算机的按键。或是使按键部露出平板型计算机的按键,而供使用者直接按压平板型计算机的按键。
依照本发明的特征,由在外壳主体上具有一显示开口,可供使用者直接观看平板型计算机的触控式显示屏幕的显示,并可直接进行触控式显示屏幕的操作。
依照本发明的特征,由在外壳主体上具有对应于平板型计算机的按键位置的按键部,并由使按键部的构成为透明柔软的材质、或是柔软的材质并附有按键标记,或是于按键部设有按压装置等的结构,让使用者由按压按键部而按压到所对应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按键。也可使按键部露出平板型计算机的按键,而供使用者直接按压平板型计算机的按键。
依照本发明的特征,也可不暴露出触控式显示屏幕,而以透明柔软材质所构成显示部,并包覆触控式显示屏幕,此显示部具有平滑的一个表面,且显示部和触控式显示屏幕之间的距离为0.6公分以内。由其柔软,且间距为0.6公分以内,及具平滑表面的特性,以透过显示部,将使用者的碰触平顺地传导至触控式显示屏幕。
又考虑到使用柔软材料作为显示部时,经使用者触碰而造成开关动作的时间点或是距离点可能变化,而造成使用者不易操作。因此此显示部虽然柔软尚需有一坚强度,以防止笔接触移动时,显示部随笔一起移动,使显示部变形,或显示部表面凹凸不平,造成视觉不良,或阻碍笔的移动。
此外,外壳主体不仅包覆平板型计算机,也需使平板型计算机固定于其中,以防止使用者拿起本携带装置时,平板型计算机于装置内滑动,而不易持取。
依照本发明的特征,也可不暴露出触控式显示屏幕,而以透明但不一定柔软的材质构成显示部,并包覆触控式显示屏幕,此显示部具有一平滑的表面,并由非接触式感应的方式操作触控式显示屏幕。即,若透明硬质材料的显示部与触控式显示屏幕之间有一段距离时,仍然可以一电磁式触控笔操作。只要此间距在电磁感应的范围内即可,如2公分以内。
依照本发明特征,也可在显示开口的一侧设有弹性滚动条,将卷帘卷绕于滚动条上,利用弹性滚动条的弹力使卷帘具收放自如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般的平板型计算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立体图;
图3~图6为本发明的按键部的变化例;
图7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立体图;以及
图8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0:平板型计算机
202:触控式显示屏幕
204:按键
205a:音源孔
205b:输入/输出端口
205c:输入/输出端子
300、400、500: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
301:提把
302、402、502:外壳主体
303、305:开孔
304、504:显示开口
306、306a、306b、306c、306d:按键部
307:按键标记
309:按键装置
350:储取开口
404:显示部
508:弹性滚动条
510:卷帘
512:卷帘固定部
514:扣部
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
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其中图1为一般的平板型计算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300立体图。
如图1所示,此平板型计算机200具有一触控式显示屏幕202、按键204、音源孔205a、输入/输出端口205b、输入/输出端子205c。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300,适用于放置及包覆一平板型计算机200。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300包括一提把301以及一外壳主体302。外壳主体302包覆平板型计算机200并将平板型计算机200固定于其中。在此,外壳主体302不仅包覆平板型计算机200,也需使平板型计算机200固定于其中,以防止使用者拿起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300时,平板型计算机200于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300内滑动,而不易持取。
而提把301与外壳主体302相连接,适用于供使用者提拿。在此,并不局限外壳主体的材质,举例而言,可采用一般手提袋的材料,而使其具防雨、一般性防水及简单的表面保护功能,又,此处所示的提把301仅为一例,依本发明的精神,并不一定要装设提把301。
在包覆平板型计算机200的外壳主体302上具有一储取开口350、一显示开口304、按键部306以及开孔303、305。储取开口350较佳的是位于外壳主体302的一面,举例而言,可将其设在侧面,用以放入及取出平板型计算机200。在此处,也可于储取开口350内装设一拉链(图未绘示),用以开合储取开口350。或是在储取开口350的一侧装设一储取扣部(图未绘示),并于储取开口350的另一侧装设储取固定部(图未绘示),由储取扣部和储取固定部相扣合的方式,可在放入平板型计算机后,将其固定,不致掉出。
显示开口304暴露出平板型计算机200的触控式显示屏幕202。而按键部306对应于平板型计算机200的按键204的位置。开孔303、305分别露出平板型计算机200的音源孔205a以及输入/输出端口205b、输入/输出端子205c。当平板型计算机200放置于此携带装置300内时,由开孔303、305,便可直接释放出声音,也可直接使用平板型计算机200的输入/输出端口205b、输入/输出端子205c。
在此按键部306的构成可做成数种变化,其变化例分别详如图3~图6所示。在此4个变化例中(第一变化例~第四变化例),按键部分别以标号306a、306b、306c、306d表示。
请参考图3,其为第一实施例中按键部的第一变化例。按键部306a对应于平板型计算机200的按键204,且按键部306a可由透明柔软的材质构成。透明的特性适于供使用者识别出平板型计算机200的按键204的位置。柔软的特性则可让使用者由按压按键部306以按压平板型计算机200的按键204。
请参考图4,其为第一实施例中按键部第二变化例。在此,按键部306b对应于平板型计算机200的按键204,且按键部306b并不限于需由透明材质构成,其也可仅由柔软的材质所构成,并于按键部306b设有一按键标记307,标示出平板型计算机200的按键204的位置。以此方式,即使按键部306b非由透明材质所构成,可利用按键标记307,识别出平板型计算机200的按键204的位置。并由其柔软的特性,让使用者经由按压按键部306b而按压平板型计算机200的按键204。
请参考图5,其为第一实施例中按键部第三变化例。在此,按键部306c对应于平板型计算机200的按键204,且按键部306c并不限于需由柔软的材质构成,也可于按键部306c配设一按压装置309,以供使用者按压。因此可让使用者由按压按键部306c的按压装置309而按压平板型计算机200的按键204。
请参考图6,其为第一实施例中按键部的第四变化例。按键部306d对应于平板型计算机200的按键204,且按键部306d露出平板型计算机200的按键204。
第一实施例所构成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因采用镂空的显示开口结构,可适用于各式的触控式显示屏幕,例如电磁式、光学式及电阻式等。
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特征,由在外壳主体上的显示开口,可供使用者直接观看平板型计算机的触控式显示屏幕的显示,并可直接进行触控式显示屏幕的操作。
上述以平板型计算机具有按键的情况下所做的例示,若是平板型计算机没有按键,而是以触控式显示屏幕上的按键图形来取代按键时,依照本发明的精神,也可不设按键部,而于上述的外壳主体中设有储取开口350及显示开口304即可。第二实施例
除了第一实施例中,以一显示开口的结构暴露出平板型计算机的触控式显示屏幕外,相对的,也可不暴露出触控式显示屏幕,而将对应于触控式显示屏幕的位置做成透明的结构。
请参考图7,其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
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第二实施例以透明的显示部取代镂空的显示开口304结构(图2),其余部份则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图7中,其与图2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的元件,在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7所示,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400包括一外壳主体402以及一提把301。外壳主体402包覆并使平板型计算机200固定于其中。外壳主体402不仅包覆平板型计算机200,也需使平板型计算机200固定于其中,以防止使用者拿起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400时,平板型计算机200于装置400内滑动,而不易持取。而提把301与外壳主体402相连接,适于供使用者提拿。
在此,并不局限外壳主体的材质,举例而言,可采用一般计算机手提袋的材料,而使其具防雨、一般性防水及简单的表面保护功能,此处所示的提把301仅为一例,依本发明的精神,并不一定要装设提把301。
在包覆平板型计算机200的外壳主体402上,具有一储取开口350、一显示部404以及一按键部306。其中,储取开口350较佳的是位于外壳主体402的一面,举例而言,可将其设在侧面,用以放入及取出平板型计算机200。在此处,也可于储取开口350内装设一拉链(图未绘示),用以开合储取开口350。或是在储取开口350的一侧装设一储取扣部(图未绘示),并于储取开口350的另一侧装设储取固定部(图未绘示),由储取扣部和储取固定部相扣合的方式,可在放入平板型计算机后,将其固定,不致掉出。
显示部404对应于平板型计算机200的触控式显示屏幕202,且显示部404主要由透明的柔软材料构成,具有平滑的一表面,且显示部404和触控式显示屏幕202的间距为0.6公分以内,较佳的是0.2公分以内。而按键部306对应于平板型计算机200的按键204的位置。由显示部404透明的特性,可供使用者观看触控式显示屏幕202的显示。又由于其间距为0.6公分以内,柔软及具平滑表面的特性,可透过显示部404将使用者的碰触平滑地传导至触控式显示屏幕202,因而可适用于电阻式(接触式)及电磁式(感应式)的触控式显示屏幕的操作。
因此,当显示部404与触控式显示屏幕202的距离在此范围内,例如为0.2cm以内时,由外壳主体402包覆及固定平板型计算机200的结构,可将使用者的碰触传导至触控式显示屏幕202。若显示部404与触控式显示屏幕202的距离在此范围外,例如为0.6cm以外时,则一触控笔(图未绘示)的笔尖触碰开关,可能在笔尚未触碰触控式显示屏幕前,就已因为与显示部之间的压力而动作,造成误差。
考虑到使用柔软材料作为显示部404时,经使用者触碰而造成开关动作的时间点或是距离点可能变化,而造成使用者不易操作。因此,此显示部404虽然柔软尚需有一坚强度,以防止笔(图未绘示)接触移动时,显示部404随笔一起移动,使显示部404变形,或显示部404表面凹凸不平,造成视觉不良或阻碍笔的移动。
对于显示部404而言,除了上述条件以外,更好的是采用耐磨损材质,例如类似一般电阻式触控面板所使用的透明膜材质,以防止触控式操作造成显示部202的磨损。
在第二实施例中,采用透明柔软的材质构成显示部404,然而,其仅为一例示,在此并不需限定显示部404需由柔软的透明材质构成。若采用非柔软的透明材质,例如为硬质的透明材质,则可改以非接触式感应的方式操作触控式显示屏幕,因而可适用于电磁感应方式的触控操作。
在第二实施例的按键部306,也可如第一实施例中按键部的变化例进行变化。其变化例分别详如图3~图6所示,在此4个变化例中(第一变化例~第四变化例),按键部分别以标号306a、306b、306c、306d表示,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于第二实施例所构成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当采用透明柔软的材质构成显示部,又因显示部具有平滑的一表面,且与触控式屏幕的间距在0.6公分以内,故可透过显示部将使用者的碰触平滑地传导至触控式显示屏幕,因而可适用于电阻式(接触式)及电磁式(感应式)的触控式显示屏幕。又当采用透明硬质的材质料构成显示部,则可以非接触感应的方式操作触控式显示屏幕,因而可适用于电磁式的触控式显示屏幕。
若采用透明硬质材料构成显示部时,因配合非接触感应的方式操作触控式显示屏幕,故显示部并不需和触控式显示屏幕接触,但原则上两者之间的距离仍需在可良好感应的范围内,例如为2公分以内,较佳的是0.2公分以内。因为,若两者间距超过此感应范围时,可能会使电磁式的触控灵敏度变差或使位置误差变大。
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特征,也可不暴露出触控式显示屏幕,而以透明柔软材质构成的显示部包覆触控式显示屏幕。由显示部透明柔软,与触控式屏幕的间距在0.6公分以内,且具有平滑表面的特性,可透过显示部将使用者的碰触平滑地传导至触控式显示屏幕。由此方式,以供使用者观看触控式显示屏幕的显示,并可操作触控式显示屏幕。
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特征,也可不暴露出触控式显示屏幕,而以透明硬质的材质料构成显示部,则可以非接触感应的方式操作触控式显示屏幕,因而可适用于电磁式的触控式显示屏幕。由此方式,以供使用者观看触控式显示屏幕的显示,并可操作触控式显示屏幕。
上述以平板型计算机具有按键的情况下所做的例示,若是平板型计算机没有按键,而是以触控式显示屏幕上的按键图形来取代按键时,依照本发明的精神,也可不设按键部,而于上述的外壳主体中设有储取开口及显示部即可。第三实施例
除了第一实施例以显示开口暴露出平板型计算机的触控式显示屏幕,以及第二实施例以对应的显示部包覆触控式显示屏幕外,也可在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开口侧加设一卷帘。
请参考图8,其为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第三实施例在原先镂空的显示开口侧加设一卷廉,其余部份则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图8中,其与图2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的元件,在此省略其说明。
图8为卷帘下拉途中或是收回途中的状态示意图,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500包括一外壳主体502以及一提把301。外壳主体502包覆平板型计算机200,并将平板型计算机200固定于其中。外壳主体502不仅包覆平板型计算机200,也需使平板型计算机200固定于其中,以防止使用者拿起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500时,平板型计算机200于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500内滑动,而不易持取。
提把301与外壳主体502相连接,适于供使用者提拿。在此,并不局限外壳主体的材质,举例而言,可采用一般手提袋的材料,而使其具防雨、一般性防水及简单的表面保护功能,此处所示的提把301仅为一例,依本发明的精神,并不一定要装设提把301。
在包覆平板型计算机200的外壳主体502上,具有一储取开口350、一显示开口504、一按键部306、一弹性滚动条508、一卷帘510以及一卷帘固定部512。其中,储取开口350较佳的是位于外壳主体502的一面,举例而言,可将其设在侧面,用以放入及取出平板型计算机200。在此处,也可于储取开口350内装设一拉链(图未绘示),用以开合储取开口350。或是在储取开口的一侧装设一储取扣部(图未绘示),并于储取开口的另一侧装设储取固定部(图未绘示),由储取扣部和储取固定部相扣合的方式,可在放入平板型计算机后,将其固定,不致掉出。
显示开口504暴露出平板型计算机200的触控式显示屏幕202。而按键部306对应于平板型计算机200的按键204的位置。
弹性滚动条508配设于外壳主体502的显示开口504的一侧。卷帘510卷绕于弹性滚动条508上。且卷帘510具有一扣部514,配设于卷帘510的一端。卷帘固定部512配设于外壳主体502的显示开口504的另一侧。在此并不限定卷帘的材质,举例而言,其可为透明可为不透明。
当自弹性滚动条508拉出卷帘510时,可将卷帘510的扣部514固定于卷帘固定部512上,而当扣部514和卷帘固定部512脱离时,可由弹性滚动条508的弹力,卷回卷帘510。
第三实施例的按键部306,也可如第一实施例中按键部的变化例进行变化。其变化例分别详如图3~图6所示,在此4个变化例中(第一变化例~第四变化例),按键部分别以标号306a、306b、306c、306d表示,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第三实施例所构成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因采用可收放式的卷帘,故可适用于各式的触控式显示屏幕,例如电磁式、光学式及电阻式等。
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特征,由在显示开口的一侧设有弹性滚动条,将卷帘卷绕于滚动条上,由弹性滚动条的弹力使卷帘具有收放自如的功效。
依照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的特征,由在外壳主体上具有对应于平板型计算机的按键位置的按键部,并由使按键部的构成为透明柔软的材质、柔软的材质并附有按键标记,或是于按键部设有按压装置等的结构,可让使用者经由按压按键部而按压到所对应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按键。或是使按键部露出平板型计算机的按键,而供使用者直接按压平板型计算机的按键。
依照上述的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除了一般手提袋的一般性防水、保护及携带功能外,至少还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由在外壳主体上的显示开口,可供使用者直接观看平板型计算机的触控式显示屏幕的显示,并可直接进行触控式显示屏幕的操作。
(2)本发明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也可不暴露出触控式显示屏幕,而以透明柔软材质所构成的显示部包覆触控式显示屏幕,由显示部和触控式显示屏幕的间距在0.6公分以内,及具平滑表面的特性,可经由显示部将使用者的碰触平顺地传导至触控式显示屏幕,因而可适用于接触式(如电阻式)及感应式(如电磁感应式)的触控式显示屏幕。或是以透明(不一定要柔软,可为柔软或硬质材料)的材质构成显示部,而以非接触式感应的方式操作触控式显示屏幕,因而可适用于电磁感应式的触控式显示屏幕。
(3)本发明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由在显示开口的一侧设有弹性滚动条,将卷帘卷绕于滚动条上,由弹性滚动条的弹力以做成收放式的卷帘,对于放置在本发明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中的触控式显示屏幕而言,使用仍相当方便。
(4)本发明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因具有储取开口可轻易及放入及取出平板型计算机,且由在外壳主体上具有对应于平板型计算机按键位置的按键部,并由使按键部的构成为透明柔软的材质、柔软的材质并附有按键标记,或是于按键部设有按压装置等的结构,可让使用者经由按压按键部而按压到所对应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按键。或是使按键部露出平板型计算机的按键,而供使用者直接按压平板型计算机的按键。因此,一旦将平板型计算机放入于本发明的平板型携带装置后,在不需进行任何取出、打开的动作等的情况下,便可直接操作此平板型计算机。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说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较小尺寸的触控显示装置,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22)

1.一种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适用于放置并包覆一平板型计算机,其中该平板型计算机具有一触控式显示屏幕以及一按键,其特征为:且该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包括:
一外壳主体,包覆该平板型计算机并将该平板型计算机固定于其中,且该外壳主体具有一储取开口、一显示开口以及一按键部,其中该储取开口位于该外壳主体的一面,适用于放入及取出该平板型计算机,该显示开口暴露出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触控式显示屏幕,且该按键部对应于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其特征为:其中该按键部由透明柔软的材质构成,适于供使用者识别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的位置,并由按压该按键部以按压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其特征为:其中该按键部由柔软的材质构成,且该按键部并具有一按键标记,用以标示出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的位置,并由按压该按键部以按压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其特征为:其中该按键部具有一按压装置,适于供使用者按压,并由按压该按键部的该按压装置以按压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其特征为:其中该按键部暴露出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其特征为:还包括:
一弹性滚动条,配设于该外壳主体的该显示开口的一侧;以及
一卷帘,卷绕于该弹性滚动条上,适于供使用者从该弹性滚动条下拉该卷帘,并可由该弹性滚动条的弹力,卷回该卷帘。
7.一种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适用于放置并包覆一平板型计算机,其中该平板型计算机具有一触控式显示屏幕以及至少一按键,其特征为:该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包括:
一外壳主体,包覆该平板型计算机,并将该平板型计算机固定于其中,该外壳主体具有一储取开口,位于该外壳主体的一面,适用于放入及取出该平板型计算机;
一显示部,对应于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触控式显示屏幕,该显示部与该触控式显示屏幕的距离维持在一范围内,且该显示部主要由透明的柔软材料所构成,具有平滑的一表面,以供使用者观看该触控式显示屏幕的显示,并可透过该显示部将使用者的碰触传导至该触控式显示屏幕;以及
一按键部,对应于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其特征为:其中该显示部与该触控式显示屏幕的距离维持在0.6公分以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其特征为:其中该按键部由透明柔软的材质构成,适于供使用者识别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的位置,并由按压该按键部以按压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其特征为:其中该按键部由柔软的材质构成,且该按键部并具有一按键标记,用以标示出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的位置,并由按压该按键部以按压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其特征为:其中该按键部具有一按压装置,适于供使用者按压,并由按压该按键部的该按压装置以按压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其特征为:其中该按键部暴露出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
13.一种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适用于放置并包覆一平板型计算机,其中该平板型计算机具有一触控式显示屏幕以及一按键,其特征为:该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包括:
一外壳主体,包覆该平板型计算机,并将该平板型计算机固定于其中,该外壳主体具有一储取开口,位于该外壳主体的一面,适用于放入及取出该平板型计算机;
一显示部,对应于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触控式显示屏幕,该显示部和该触控式显示屏幕的距离维持在一范围内,且该显示部主要由透明硬质的材料所构成,具有平滑的一表面,以供使用者观看该触控式显示屏幕的显示,并以非接触式感应操作该触控式显示屏幕;以及
一按键部,对应于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其特征为:其中该显示部与该触控式显示屏幕的距离维持在2公分以内。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其特征为:其中该非接触式感应包括电磁式感应。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其特征为:其中该按键部由透明柔软的材质构成,适于供使用者识别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的位置,并由按压该按键部以按压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其特征为:其中该按键部由柔软的材质构成,且该按键部并具有一按键标记,用以标示出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的位置,并由按压该按键部以按压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其特征为:其中,该按键部具有一按压装置,适于供使用者按压,并由按压该按键部的该按压装置以按压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其特征为:其中该按键部暴露出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按键。
20.一种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适用于放置并包覆一平板型计算机,其中该平板型计算机具有一触控式显示屏幕以及一按键图形位于该触控式显示屏幕上,其特征为:该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包括:
一外壳主体,包覆该平板型计算机,并将该平板型计算机固定于其中,且该外壳主体具有一储取开口以及一显示开口,其中该储取开口位于该外壳主体的一面,适用于放入及取出该平板型计算机,该显示开口暴露出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触控式显示屏幕。
21.一种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适用于放置并包覆一平板型计算机,其中该平板型计算机具有一触控式显示屏幕以及一按键图形位于该触控式显示屏幕上,其特征为:该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包括:
一外壳主体,包覆该平板型计算机,并将该平板型计算机固定于其中,该外壳主体具有一储取开口,位于该外壳主体的一面,适用于放入及取出该平板型计算机;
一显示部,对应于该平板型计算机的该触控式显示屏幕,该显示部和该触控式显示屏幕的距离维持在一范围内,且该显示部主要由透明的材料所构成,具有平滑的一表面,以供使用者观看该触控式显示屏幕的显示,并以非接触式感应操作该触控式显示屏幕。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其特征为:其中该显示部与该触控式显示屏幕的距离维持在2公分以内。
CN 02107446 2002-03-19 2002-03-19 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 Pending CN14456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07446 CN1445636A (zh) 2002-03-19 2002-03-19 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07446 CN1445636A (zh) 2002-03-19 2002-03-19 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5636A true CN1445636A (zh) 2003-10-01

Family

ID=27811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07446 Pending CN1445636A (zh) 2002-03-19 2002-03-19 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44563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435A (zh) * 2015-01-24 2015-04-15 长沙蓝锐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平板电脑保护套
CN104536536A (zh) * 2015-01-24 2015-04-22 长沙蓝锐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防摔型组合式平板电脑
CN104536535A (zh) * 2015-01-24 2015-04-22 长沙蓝锐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组合式平板电脑
CN104536537A (zh) * 2015-01-24 2015-04-22 长沙蓝锐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平板电脑的防护方法
CN104573578A (zh) * 2015-01-24 2015-04-29 长沙蓝锐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脑的保护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435A (zh) * 2015-01-24 2015-04-15 长沙蓝锐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平板电脑保护套
CN104536536A (zh) * 2015-01-24 2015-04-22 长沙蓝锐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防摔型组合式平板电脑
CN104536535A (zh) * 2015-01-24 2015-04-22 长沙蓝锐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组合式平板电脑
CN104536537A (zh) * 2015-01-24 2015-04-22 长沙蓝锐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平板电脑的防护方法
CN104573578A (zh) * 2015-01-24 2015-04-29 长沙蓝锐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脑的保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317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universal human interface
CN1193287C (zh) 无线笔式输入装置
CN2891038Y (zh) 具双面触控面板的屏幕信息装置及其双面触控面板
JP2015534695A (ja) タッチ・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デバイスおよび設計
US9013436B2 (en) Touch device
CN105718186A (zh) 具有手检测电路的电子设备
CN1818840A (zh) 显示激励器
CN108632428A (zh) 手机回收设备及方法
CN107092371A (zh) 触控笔
CN105103094A (zh) 与光导整合的触摸传感器
CN101382822A (zh) 折叠式移动运算装置与应用于其上的操作方法
CN101031116A (zh) 移动电话的触敏结构
CN1445636A (zh) 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
CN1393749A (zh) 具有可枢动杆形无线电通信天线的电子装置
US20140356044A1 (en) Writing device with input unit
CN101799718A (zh) 键盘
US20060250365A1 (en) Computer input device
CN102053726A (zh) 指向装置
CN109117679A (zh) 包括显示器的电子设备以及应用隐私过滤器的方法
CN2758855Y (zh) 一种用于便携式终端的感应式键盘
CN103345345A (zh) 透明多功能电容式触控蓝牙无线键盘及实现方法
CN101211204B (zh) 内藏键盘的携带式计算机
KR20150094797A (ko) 필기가 가능한 휴대 전자 입력장치
CN1332298C (zh) 鼠标软键盘全屏直板手机
CN2620315Y (zh) 一种具有手写笔迹记忆功能可单独使用的数码记事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