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35025A - 电信系统中的编码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信系统中的编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35025A
CN1435025A CN01810841A CN01810841A CN1435025A CN 1435025 A CN1435025 A CN 1435025A CN 01810841 A CN01810841 A CN 01810841A CN 01810841 A CN01810841 A CN 01810841A CN 1435025 A CN1435025 A CN 1435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istant station
bit
transmit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10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35025B (zh
Inventor
S·伦比
K·圣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435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5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435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5025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04L1/0068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14Channel dividing arrangements, i.e. in which a single bit stream is divided between several baseband channels and reassembled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04W36/185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using make before brea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0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error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macro-diversity or soft handof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教授了一种用于改进具有基站和远程站的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信号的传送的方法。建立与所述远程站的第1和第2传送链路。编码信息信号,以提供比所述信息信号具有更多比特的经编码的信息信号。提供第1和第2传送信号,其中每个传送信号具有从所述经编码的信息信号中选择的比特。分别由所述第1和第2传送链路之一将所述第1和第2传送信号的每一个传送到所述远程站。所述远程站接收并组合由所述远程站发射的所述第1和第2传送信号,以提供组合的经编码信号。由远程站对所述组合的经编码信号进行解码,以提供所述信息信号。可在所述远程站和单个基站之间或在所述远程站和两个分开的基站之间形成所述第1和第2传送链路。

Description

电信系统中的编码方法
                      发明背景
一、发明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通信,尤其涉及改进通信系统中信息信号的传送。
二、相关技术说明
有噪声的信道上的通信链路的质量取决于信号的能量对干扰噪声比Eb/No。为了在通信链路上实现所要求的比特差错率,要求某一特定的Eb/No。比特差错率是包括信道传播特性的若干参数的函数。为了达到目标Eb/No,发射机必须以足够的功率发射信号。实际上,这种类型的通信系统是功率受限的。在功率受限的系统中,发射机不能必要地发射保持希望的比特差错率而要求的功率量。在CDMA系统中,系统中每条链路所要求的功率的总和确定了系统的全部容量。从而,希望每条通信链路要求最低的可能的Eb/No。
为了减少CDMA系统中所要求的Eb/No,可以对要传送的数据进行编码。许多不同的编码器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例如,常规卷积和turbo编码器适用于这个目的。所有合适的编码器执行相同的基本任务,即在经编码的信息信号中建立冗余。在这样的编码技术中,每个经编码的比特是多个输入比特的函数。
例如,图1的编码器系统1可用于提供适用于减少CDMA通信系统中所要求的Eb/No的冗余的编码信号。编码器系统1的速率R编码器4接收一k个信息比特的流2,并输出一n个编码比特的较大流6,其中R是编码速率。编码速率R是每单元时间信息比特数k与每单元时间编码比特数n的比值。从而,R=k/n,以及n=k/R。可在传输信道8上传送速率R编码器4的输出处的n比特编码比特流6。速率R解码器12执行与速率R编码器4执行的操作相反的解码操作。也就是说,速率R解码器12将接收到的n个编码比特10转换成k个信息比特14,它实质上相当于输入到速率R编码器4的所述k个信息比特2。在CDMA系统中,一般速率R=1/2或1/3。
已知的是对于类似的编码技术,较低的编码速率R允许较低的Eb/No,以获得相同的比特差错率(其中理解1/3是比1/2“较低”的速率)。然而,当编码速率R变得太低时,这种性能中的改进变得微不足道。一般低于R=1/16时产生很小的进一步改进。此外,由于随着编码速率R变小,编码比特数增加,通常不希望或甚至是不可能传送低于R=1/16的编码速率所要求的大量编码比特。一般地,1/2和1/3的编码速率是较佳的。
虽然希望使用较低编码速率,因为它将降低CDMA通信系统中所要求的Eb/No,但是如果这样做将具有总体不利的影响的话(诸如降低系统容量),则认为使用较低编码速率是不希望的。
较低的编码速率比较高的编码速率产生更多的用于传送的比特。例如,如果将系统上的编码速率从1/2降低到1/4,则将使系统需要传送的编码比特数加倍。从而,将需要加倍远程站和基站之间的带宽,以便支持编码速率中这样的降低。
在CDMA系统中,通过将用于正交地扩展编码比特流的Walsh编码的长度二等分,可加倍前向链路上的有效带宽。例如,通过将用于CDMA系统中的Walsh编码的长度从64比特对分到32比特,可在前向链路上以一半数量的编码比特来传送给定的数据流。虽然减少Walsh编码长度有效地增加了远程站与基站之间的带宽,但不希望减少Walsh编码长度,因为这样做减少了Walsh编码的组合。如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那样,减少的Walsh编码组合减少了系统能支持的用户的数量。当系统已将其所有Walsh编码分配给用户时,不再能把用户加到系统中,因为认为所述系统是“编码受限的”。
既然系统中的扩展编码数是有限的,额外扩展编码的使用的缺点可抵消用低编码速率R所能达到的任何收益的优点。从而,虽然降低CDMA通信系统中的每个用户所使用的编码速率改进了所要求的每用户Eb/No,但是它还由于建立了扩展编码的短缺而限制了用户数。虽然存在建立更多扩展编码的方法,诸如通过使用准正交函数或通过使用多个扰频(PN)编码,但是把这些技术作为最后的手段使用,因为它们显著地增加了系统中的总体干扰水平。
除了编码受限之外,由于基站可发射的功率量中的限制,可在系统在给定时刻所支持的用户数量中限制系统。发射比所允许的更多的功率将引起邻近小区所不能容忍的干扰。当把新的用户添加到系统中时,基站发射的功率量将增加。因为存在基站能发射的功率量中的限制,可用可被发射的全部功率量来限制用户数。因此,即使存在额外的扩展编码可用,但是基站能发射的功率量也将限制用户数。当由于功率传送限制而在系统在给定时刻所支持的用户数量中限制系统时,认为该系统是“功率受限的”。
为了改进电信系统的性能(常以占线小时、每秒比特、或用户数测量的性能),有必要考虑编码限制和功率限制两者。所希望的是一种通过考虑系统是编码有限的和功率受限的事实,而改进电信系统的系统性能的方法(常以电信系统所能同时支持的用户数测量所述性能)。
                       发明概述
教授了一种用于改进具有基站和远程站的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信号的传送的方法。建立与所述远程站的第1和第2传送链路。编码基站信息信号,以提供具有比所述信息信号更多比特的经编码的信息信号。提供第1和第2传送信号,其中每个传送信号具有从所述经编码的信息信号中选择的比特。分别由所述第1和第2传送链路之一将所述第1和第2传送信号的每一个传送到所述远程站。所述远程站接收并组合由所述远程站发射的所述第1和第2传送信号,以提供组合的编码信号。由远程站对所述组合的编码信号进行解码,以提供所述信息信号。可在所述远程站和单个基站之间或在所述远程站和两个分开的基站之间形成所述第1和第2传送链路。
                     附图简述
通过下述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特点、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标识相应的元件,其中:
图1示出了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编码信号的常规信息比特流编码器系统;
图2示出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信息的方法的框图表示;
图3示出了使用较低编码信号穿孔以提供所要求的信号的编码发生器系统;
图4示出了在其中可有利地应用本发明的方法的无线通信系统;以及
图5示出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信息的方法的另一框图表示。
图6是示出远程站的简化说明的框图。
图7是数字解调器和Walsh解扩展单元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8是点积发生器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9是数字解调器和Walsh解扩展单元的一部分的框图。
                    发明的详细描述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号传送方法240的框图。在信号传送方法240中,在块242中,接收要被传送到远程站的基站信息比特流,进行编码。然后过程移到块244。
在块244中,把所述信息比特流编码成较低速率的编码比特流,以减少向远程站传送比特所需的要求的Eb/No(如早先所述,较低编码速率比较高编码速率产生更多比特,但要求较少的发射功率以实现相同的服务质量)。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编码器是速率1/4 turbo编码器。在备择实施例中可使用各种编码器速率和类型。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编码器具有这样的特性,1/4速率编码比特流的奇比特组成1/2速率编码比特流,而偶比特组成第2 1/2速率编码比特流。换句话说,比特1、3、5等等组成一个1/2速率编码比特流,而比特2、4、6等等组成另一1/2速率编码比特流。然而,所有比特组成1/4速率编码比特流。在上述的实施例中,1/4速率编码比特流是早先所引用的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在备择实施例中,这样组织比特,使得比特的不同组合组成两个1/2速率流(如第1 n/2比特组成一个1/2速率编码比特流,而第2 n/2比特组成第2 1/2速率编码比特流)。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包括至少一个标准比特编码比特流的事实,允许编码器仅产生单个比特流,该比特流可用于如后面参考块250所述的那样在两条信道上传送,并且可使其一部分在块252中用于在单条信道上传送。在又一备择实施例中,编码器产生两个分开的比特流,一个以较低速率编码而一个以标准速率编码(如分别是1/4速率和1/2速率)。在该备择实施例中,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不需要包括两个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在该实施例中,当所述过程转移到块250时,将使用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用于传送,而当所述过程转移到块252时,将使用分开的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用于传送。
然后所述过程从块244移动到判决块246。块246表示判决块,其中确定应在单条信道上传送单个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还是应在两条信道上部分地传送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可以使用CDMA通信系统中的任何参数作为判决块246中的判决的基础。选择用于在判决块246中使用的参数的唯一准则是所述参数是否可用于在某一方面优化通信系统。从而,可根据大量的不同质量因素的任何一个作出判决块246中所作出的质量判决。作出判决的一直接方式是使发射机认可以高功率电平发射(例如,认可在任何给定远程站上正在使用多于10%的基站的发射功率容量),以及它应该从一个传送流切换到两个传送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块246中,确定将被用于传送作为单个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的数据的发射功率量是否在预定阈值之上。按需增加传送的功率电平,以便保持所希望的比特差错率,但是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功率电平。从而,在判决块246中,作出关于是否要求“过多的”传送功率来保持比特差错率的判决。如果认为传送功率是“过多的”,那么所述过程进行到块250,在其中在两条信道上传送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判决块246中,还检查当前可用的扩展编码的数量是否在预定第1阈值之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必须确定“过多的”功率,可用扩展编码的数量还必须在所述第1阈值之上,以便所述过程移到块25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1阈值是0,意味着必须至少有一个可用的扩展编码。进行这种检查,因为虽然希望通过在两条信道上传送数据来降低功率,但是编码需要可用于分配给次级信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判决块246中确定远程站是处于软越区切换中还是较软越区切换中。如本领域中所知,当远程站处于软越区切换或较软越区切换中时,远程站打开了与多于一个的小区站点扇区的通信信道。下文中,将使用软越区切换来指出软越区切换和较软越区切换两者。如果确定了远程站处于软越区切换中,然后所述过程移到块250。过程移到块250的理由如下。在常规系统中,每个扇区将使用每扇区一条信道(Walsh编码)传送相同的标准编码比特流。使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在这个例子中不使用额外的信道,因为仅需要两条信道,并且无论如何在软越区切换期间已经将它们用于常规系统中。从而,进行到块250不使用任何额外的信道,然而它仍然产生了下面参考块250所述的收益。也就是,当发射较低编码速率比特流时,比当发射标准编码速率比特流时,可使用较少功率。即使当在多条信道上传送相同标准编码比特流时(如在常规系统中当远程站处于软越区切换中时),这种关系也保持为真。从而,由于通过可获得的功率节省而增加的系统性能,当远程站处于软越区切换中时,所述过程移动到块250。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块246中可使用预定的第2阈值,来确定是否要移到块250而不管是否确定了正使用“过多的”功率向远程站传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可用扩展编码的数量在所述第2阈值之上,从而指示出对正在讨论中的呼叫使用额外的编码将可能不会引起编码的短缺,而编码的短缺将减少系统容量,那么所述过程将进行到块250,而不管正被用于向远程站传送的功率量是否是过多的。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发射机的功率可能不会是过多的,但是以任意量减少发射机的功率仍然将有益于无线系统,因为它减少了对其它小区干扰的可能性。因为当前无扩展编码的短缺,并且不久的任何时候将存在扩展编码的短缺的可能性低(如通过把可用编码数与第2阈值比较来确定),所以使用扩展编码之一来降低发射功率从而增加了系统性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中的一个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判决块246可使用上述实施例的任何组合,或者它可使用任何其它实施例,这些实施例能够确定跨越两条信道向某一远程站传送数据是否将优化通信系统,以确定是否要进行到块250,在其中在两条信道上传送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可用于判决块246中的一个简单实施例是检查标志、变量或寄存器的设置,以确定通信系统是否将受益于跨越两条信道向某一远程站传送数据。在一通信系统中这是有用的,该通信系统首先作出应使用两条信道用于传送的复杂确定,并在其后将单个指示比特或包含多个比特的消息(下文中把两者称为指示消息)发送到远程站以指示出将在未来的预定时间点在两条信道上发送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然后在电信系统中设置一标志,指示出应在预定的时间点跨越两条信道而传送未来的比特流。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在块246中仅需要检查一个标志。
在块246中,如果确定通信系统将受益于跨越两条信道而向某一远程站传送数据,则所述过程进行到块250。否则,所述过程进行到块252。
在块250中,电信系统使用与基站的一通信模式,使得在主信道上传送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的第1部分,而在次信道上传送第2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主信道和次信道上传送两个分开的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它们组成所述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例如,如果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是1/4速率比特流,包括以其奇比特的标准1/2速率编码比特流以及以其偶比特的标准1/2速率编码比特流,那么将在主信道上传送所述流的奇比特,而将在次信道上传送偶比特。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传送的部分是相同长度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施例。在备择实施例中,可在多条信道上传送不同长度的部分。例如,编码比特流可使其1/3的比特在主信道上传送,而使其剩下的2/3比特在次信道上传送。
对两条信道而不是一条信道的使用导致在通信系统中较高的收益。当需要时可建立第2传送信道,或者它可以早已处于使用中。
在对每条信道形成编码比特流之后,根据手头的具体系统的话务信道要求传送每个比特流。例如,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知,在cdma2000系统中,交错、用Walsh编码覆盖、用PN序列扩展并使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数字调制前向链路信道的编码比特流。将理解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信号传送要求基站使用两个Walsh编码而不是一个,因为正在使用两条信道,而不是一条。此外,将理解当以这种方式进行信号传送时,块250的传送信道的每一条的发射功率可以小于仅使用单条信道而保持所希望的比特差错率所需的发射功率的一半。从而,将传送编码信息信号的峰值功率要求降低了一半多。
当在这种模式中传送数据时,通信系统需要向远程站指示出它需要开始以较低编码速率接收比特流,其中在多条信道中部分地传送所述比特流。如关于块246所述的那样,可以在以这种模式开始数据传送的时间点之前,把该指示作为指示消息传送。或者,另一方面,可在实质上与块250中传送比特流的时刻相同的时刻传送一个或多个指示比特。例如,可能存在一单独的信道,移动站在比特流的接收开始之前或之时监控该信道以确定是否要跨越两条信道而接收比特流。在若干远程站共享专用次级Walsh编码的电信系统中,这将是有价值的,其中给定的远程站可在接收指示比特之后不久用该专用Walsh编码开始解码第2信道,所述指示比特指示所述远程站这样做。
然后所述过程返回到块242。
回到块246,如果确定通信系统将不会受益于跨越两条信道向某一远程站传送数据,则过程进行到块252。在块252中,在主信道上传送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该实施例中编码器产生单个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从该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中提取要传送的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例如,可提取奇比特来形成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其中编码器产生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和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不需要比特的提取。在这样的一个实施例中,简单地在主信道上传送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然后过程返回到块242。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备择实施例中,块不需要按它们出现于图2中的顺序。例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一个备择实施例中,可颠倒块244和块246,使得在产生编码比特流之前作出是否要传送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的判决。图5中示出了在产生编码比特流之前作出是否要传送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的判决的一个实施例。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号传送方法1240的另一框图。在信号传送方法1240中,在块1242中,接收要被传送到远程站的基站信息比特流,进行编码。
然后过程从块1242移到块1246。块1246表示判决块,其中确定应在单条信道上传送单个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还是应在两条信道上部分地传送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可以使用CDMA通信系统中的任何参数作为判决块1246中的判决的基础。选择用于判决块1246中的参数的唯一准则是所述参数是否可用于在某一方面优化通信系统。从而,可根据大量的不同质量因素的任何一个作出判决块1246中所作出的质量判决。作出判决的一直接方式是使发射机认可以高功率电平发射,以及它应该从一个传送流切换到两个传送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块1246中,确定将被用于传送作为单个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的数据的发射功率量是否在预定阈值之上。按需增加传送的功率电平,以便保持所希望的比特差错率,但是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功率电平。从而,在判决块1246中,作出关于是否要求“过多的”传送功率来保持比特差错率的判断。如果认为传送功率是“过多的”,那么所述过程进行到块12441,在其中产生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并且随后在块1250中在两条信道上传送。这发生,因为以过度高的功率电平向远程站传送信号的基站可通过在两条信道上以较低编码速率传送信号来显著地降低其发射功率电平。由于所实现的发射功率中的显著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带有Walsh编码的丢失,系统容量也可能比如果向该远程站的发射功率保持过度并且已节省的walsh编码的情况较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判决块1246中,还检查当前可用的扩展编码的数量是否在预定第1阈值之上。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不仅必须确定“过多的”功率,可用扩展编码的数量还必须在所述第1阈值之上,以便所述过程移到块1244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1阈值是0,意味着肯定至少有一个可用的扩展编码。进行这种检查,因为虽然希望通过在两条信道上传送数据来降低功率,但是编码需要可用于分配给次级信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判决块1246中确定远程站是处于软越区切换中还是较软越区切换中。如本领域中所知,当远程站处于软越区切换或较软越区切换中时,远程站打开了与多于一个的小区站点扇区的通信信道。下文中,将使用软越区切换来指软越区切换和较软越区切换两者。如果确定了远程站处于软越区切换中,如下所述,然后所述过程移到块12441,在其中产生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并且随后在块1250中传送。过程移到块12441的理由如下。在常规系统中,每个扇区将使用每扇区一条信道(Walsh编码)传送相同的标准编码比特流。使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在这个实例中不使用额外的信道,因为仅需要两条信道,并且无论如何在软越区切换期间已经将它们用于常规系统中。从而,进行到块12441,并随后进行到块1250不使用任何额外的信道(Walsh编码),然而它仍然产生了下面参考块12441和块1250所述的收益。也就是,当传送较低编码速率比特流时,比当传送标准编码速率比特流时,可使用较少功率。即使当在多条信道上传送相同标准编码比特流时(如在常规系统中当远程站处于软越区切换中时),这种关系也保持为真。从而,由于通过可获得的功率节省而增加的系统性能,当远程站处于软越区切换中时,所述过程移动到块12441,并随后进行到块1250。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块1246中可使用预定的第2阈值,来确定是否要移到块12441而不管是否确定了正使用“过多的”功率向远程站传送。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如果可用扩展编码的数量在所述第2阈值之上,从而指示出对正在讨论中的呼叫使用额外的编码将可能不会引起编码的短缺,而编码的短缺将减少系统容量,那么所述过程将进行到块12441,而不管正被用于向远程站传送的功率量是否是过多的。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发射机的功率可能不会是过多的,但是以任一量减少发射机的功率仍然将有益于无线系统,因为它减少了对其它小区干扰的可能性。因为当前无扩展编码的短缺,并且不久的任何时候将存在扩展编码的短缺的可能性低(如通过把可用编码数与第2阈值比较来确定),所以使用扩展编码之一来降低发射功率从而增加了系统性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中的一个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判决块1246可使用上述实施例的任何组合,或者它可使用任何其它实施例,这些实施例能够确定跨越两条信道向某一远程站传送数据是否将优化通信系统,以确定是否要进行到块12441,在其中在两条信道上传送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可用于判决块1246中的一个简单实施例是检查标志、变量或寄存器的设置,以确定通信系统是否将受益于跨越两条信道向某一远程站传送数据。在一通信系统中这是有用的,该通信系统首先作出应使用两条信道用于传送的复杂确定,并在其后将一指示消息发送到远程站以指示出将在未来的预定时间点在两条信道上发送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然后在电信系统中设置一标志,指示出应在预定的时间点跨越两条信道而传送未来的比特流。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在块1246中仅需要检查一个标志。
在块1246中,如果确定通信系统将受益于跨越两条信道而向某一远程站传送数据,则所述过程进行到块12441。否则,所述过程进行到块12442。
在块12441中,把所述信息比特流编码成较低速率的编码比特流,以减少向远程站传送比特所需的要求的Eb/No(如早先所述,较低编码速率比较高编码速率产生更多比特)。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编码器是速率1/4 turbo编码器。然而,应注意到可使用各种编码器速率和类型。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编码器具有这样的特性,1/4速率编码比特流的奇比特组成1/2速率编码比特流,而偶比特组成第2 1/2速率编码比特流。换句话说,比特1、3、5等等组成一个1/2速率编码比特流,而比特2、4、6等等组成另一1/2速率编码比特流。然而,所有比特组成1/4速率编码比特流。在上述的实施例中,1/4速率编码比特流是早先所引用的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在备择实施例中,这样组织比特,使得比特的不同组合组成两个1/2速率流(如第1 n/2个比特组成一个1/2速率编码比特流,而第2 n/2个比特组成第2 1/2速率编码比特流)。在该备择实施例中,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不包括两个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
然后过程移到块1250。
在块1250中,在主信道上传送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的第1部分,而在次信道上传送第2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主信道和次信道上传送两个分开的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它们组成所述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例如,如果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是1/4速率比特流,包括以其奇比特的标准1/2速率编码比特流以及以其偶比特的标准1/2速率编码比特流,那么将在主信道上传送所述流的奇比特,而将在次信道上传送偶比特。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传送的部分是相同长度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施例。在备择实施例中,可在多条信道上传送不同长度的部分。例如,编码比特流可使其1/3的比特在主信道上传送,而使其剩下的2/3比特在次信道上传送。
对两条信道而不是一条信道的使用导致在通信系统中较高的收益。当需要时可建立第2传送信道,或者它可以已处于使用中。此外,根据传送方法1240操作的多于1个远程站可共享次信道。
将理解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信号传送要求基站使用两个Walsh编码而不是一个。此外,将理解当以这种方式进行信号传送时,块1250的传送信道的每一条的发射功率可以小于仅使用单条信道而保持所希望的比特差错率所需的发射功率的一半。从而,将传送编码信息信号的峰值功率要求降低了一半多。
当在这种模式中传送数据时,通信系统需要向远程站指示出它需要开始以较低编码速率接收比特流,其中在多条信道中部分地传送所述比特流。如关于块1246所述的那样,可以在以这种模式开始数据传送的时间点之前,把该指示作为指示消息传送。或者,另一方面,可在实质上与块1250中传送比特流的时刻相同的时刻传送一个或多个指示比特。例如,可能存在一单独的信道,移动站在比特流的接收开始之前或之时监控该信道,以确定是否要跨越两条信道而接收比特流。在若干远程站共享专用次级Walsh编码的电信系统中,这将是有价值的,其中给定的远程站可在接收指示比特之后不久用该专用Walsh编码开始解码第2信道,所述指示比特指示所述远程站这样做。
然后所述过程返回到块1242。
回到块1246,如果确定通信系统将不会受益于跨越两条信道向某一远程站传送数据,则过程进行到块12442。在块12442中,产生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在一个实施例中,仅在块12442中产生一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在另一实施例中,首先产生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然后从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的比特中提取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然后过程移到块1252,在其中在主信道上传送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然后过程返回到块1242。
图3说明了编码发生器系统20。诸如编码发生器系统20之类的编码器系统可用于通过提取较低速率编码的输出的一部分来产生具有所要求的编码速率R的编码。例如,在编码发生器系统20中,通过使用1/4速率编码器24提供两组1/2速率编码比特流。将编码器系统20的信息比特22施加到1/4速率编码器24,以产生R=1/4编码比特流2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的奇比特组成1/2速率编码比特流,而偶比特组成第2 1/2速率编码比特流。从而,当从R=1/4编码比特流26中提取奇比特部分时,产生了第1 R=1/2编码比特流28。同样地,当从R=1/4编码比特流26中提取偶比特部分时,产生了第2 R=1/2编码比特流30。从而,可通过从R=1/4速率编码器24的输出中提取预定一组比特,可产生编码速率R=1/2。在主信道上接收R=1/2编码比特流28和在次信道上接收R=1/2编码比特流30两者的远程站可把比特组合到它们正确的位置中,并对完整的R=1/4编码比特流26解码。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备择实施例编码器系统20可包括一编码器,该编码器以不同编码速率R进行编码和/或产生以除了定位于奇比特中的2R编码速率比特流和定位于偶比特中的2R编码速率比特流之外的模式的较高编码速率的编码比特流。
从而,编码发生器系统20可用于产生包含第1和第2比特部分的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每一部分分别包括第1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和第2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可把第1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和第2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传送到可对它们进行组合和解码的远程站。使用这种传送方法允许远程站从在用于传送的两条信道之一上接收的两个编码信号中的单独一个中对未编码信息比特的所有信息进行解码。这允许接收机即使没有接收到所述传送之一也能解码信号。然而,仅使用编码信号之一进行的解码,没有使用两个编码信号进行的解码稳固。因此,如果两个编码信号都可用的话,则应使用它们两者。
适用于组合编码流的编码组合方法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如果远程站仅接收在普遍的情况下编码流的子集,仍能解码信息比特,但具有降低的解码性能。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其它实施例中,使用其它速率R的编码器。
在图4中,示出了CDMA通信系统30。CDMA通信系统30包括位于相邻小区S1和S2的基站32、34,以及远程站36、38。在CDMA通信系统30中,当远程站36、38处于小区的边缘时,它们遭受最差的传送干扰。对于此的主要原因是当它们离基站32、34最远时,传播损耗是最大的。此外,在这一点上,远程站36、38最接近干扰小区。因此希望当远程站36、38处于小区的边缘时改进解码结果。
常规地在远程站36、38与所有附近的扇区之间建立通信链路。在常规系统中,远程站36、38接收来自附近的扇区的每一个的相同的编码比特,并在功率中组合它们。对于属于不同小区的扇区,把这种过程称为软越区切换,而相同小区中的扇区,则称为较软越区切换。可以把当前实施例的方法有利地应用于软越区切换和较软越区切换两者。
在当前实施例的方法中,在软越区切换的情况下,,每个扇区对相同的信息比特编码。然而,没有必要用相同的编码来进行所述编码。在当前实施例的方法中,当远程站36处于初始小区S1中的较佳位置时,它能够始发呼叫。在这种情况下,扇区S1在通信链路33上传送用速率R1的编码C1编码的信息比特。然后,远程站36可移动到原始扇区S1和另一扇区S2之间的边界。在图4中,远程站36处于扇区S1和另一扇区S2之间的边界上。在这一点上,远程站36进入了与两个扇区的软越区切换中。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S2在通信链路35上传送用速率R2的编码C2编码的相同的信息比特。如果正确地选择R1和R2编码,则远程站36可以这样的方式将来自扇区S1的编码比特流与来自扇区S2的编码比特流组合,使得它获得与用1/((1/R1)+(1/R2))速率的编码进行编码的信息比特相当的信息比特。例如,如果编码速率R1=1/2,以及编码速率R2=1/2,则按当前实施例的方法,远程站可把编码比特流组合成R=1/4的单个编码比特流。
远程站36必须正确地组合比特。在较低速率编码方案的例子中,其中奇比特组成第1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而偶比特组成第2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将从一个扇区传送奇比特,而将从另一扇区传送偶比特。远程站需要先验知道哪个扇区正在传送奇比特,以及哪个扇区正在传送偶比特,使得它能够从两个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中适当地装配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前用于指示远程站进入与某一扇区的软越区切换的越区切换指示消息将包含向远程站指示如何组合来自每个扇区的比特的一个或多个比特。
在一个实施例中,越区切换消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比特的分开的消息(如cdma2000中的扩展的越区切换指示消息)告知远程站应怎样把来自某一扇区上的某一信道的比特与来自其它扇区上的其它信道的比特组合。例如,如果如先前所述系统要使用编码的奇比特/偶比特方法,基站可向远程站36发送越区切换重定向消息,在该消息中使用一个比特来告知远程站是否应把来自扇区S2的比特作为流中的奇比特或偶比特来处理,并使用一个比特来告知远程站应怎样处理来自扇区S2的比特。
在另一实施例中,根据与远程站通信的信道相关联的基站标识符,以预定的方式排序比特。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把系统设计成当远程站处于软越区切换中时,将从涉及通信的具有最低基站标识符的基站传送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的奇比特,而将从涉及通信的其它基站传送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的偶比特。例如,如果远程站处于与具有标识符B和C(未示出)的基站的软越区切换中,则基站B将传送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的奇比特,而基站C将传送偶比特。
例如,如果远程站随后进入与基站A、B、C(未示出)的3向越区切换,则若干实施例之一将发生。
在一个这样的实施例中,不动态地把部分分配给新的/第3基站,但是相反,新基站总是获得固定的一部分比特来传送。这在3向越区切换中起作用,因为最初的两个基站早已传送了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中的所有比特,而第3基站仅用于冗余。例如,第3基站可总是传送偶比特。在上面的例子中,在其中基站A用于3向越区切换,基站A传送偶比特,而现有基站B和C传送它们在双向越区切换情况下传送的部分比特(分别是奇和偶比特)。这样做,使得仅需要对已涉及呼叫的两条信道作出较少的动态改变。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旦进入3向越区切换时,动态地把所传送的部分重新分配给所有的基站。在该实施例中,彼此比较所有的标识符(ID),并且具有最低ID的基站传送一部分比特,而其它基站传送另一部分比特。从而,使用基站A、B和C,将在基站A上传送奇比特,而将在基站B和C上传送偶比特。
当终止了来自基站之一的通信时,使得或者远程站一起退出软越区切换,或者从3向越区切换切换到双向越区切换,远程站需要知道在剩下的基站上是怎样传送比特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远程站退出软越区切换时,现存的基站简单地传送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由所述远程站解码该比特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远程站从3向越区切换进入到双向越区切换时,基站继续传送它们前面正在传送的编码比特流的部分。在该实施例中,如果它们都在传送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的不同部分(如一个基站正在传送奇比特,而一个正在传送偶比特),则远程站将它们组合成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然而,如果它们都在传送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的相同部分(如两个基站都在传送偶比特),那么远程站仅把每个接收到的比特流作为标准速率编码比特流来解码。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远程站保持在双向越区切换中,就如常规系统中一样处理所接收的比特流。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旦从3向越区切换进入到双向越区切换中时,动态地把所传送的部分重新分配给所有的基站。在该实施例中,彼此比较所有的ID,并且具有最低ID的基站传送一部分比特,而其它基站传送另一部分比特。使用该实施例允许处于双向越区切换中的远程站将两个比特流组合成较低速率编码比特流,而不管所述两个基站是否正在传送相同的比特流而处于3向越区切换中。
远程站38还可在小区的边界处或在诸如衰落之类的困难情况下,即使它没有建立与多个扇区的通信链路,也可使用本发明的方法。通常不希望总是对所有远程站使用额外的信道,因为额外的信道消耗了编码信道,并且小区可能用完编码信道。由于编码限制,这可减少通信系统的容量。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向由于差的信道条件而使用较大量的功率的远程站分配额外的编码资源。这样,小区可为每个远程站动态地添加或除去额外的编码信道,以便保持编码消耗和功率消耗彼此间平衡。
由于处于小区的边界上而使用多功率的远程站38能够按希望地使用从相同扇区S1传送的两条信道40、42。每条信道40、42包含用不同编码编码的相同的信息比特,从而降低了远程站38所要求的Eb/No。这些信道之一是主信道,以及这些信道之一是次信道。
当远程站不处于越区切换中,诸如以远程站38图示的情况,基站能使用基本信道和补充信道来向远程站传送较低编码速率。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使用这样的一种方法,使得总在主信道上传送来自较低编码比特流的部分比特,而总在补充信道上传送另一部分比特(如奇比特到主信道,而偶比特到补充信道)。在另一实施例中,基站能向远程站发送消息,告知它将在主信道上传送较低编码比特流的哪一部分,以及将在补充信道上传送哪一部分。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传送方法的上面的实施例,也不限于上面给出的例子。尤其是为了一致性而贯穿于该申请中使用了奇比特和偶比特的例子。然而,如参考图2的块240所述的那样,容易地理解到也可使用划分较低速率编码比特的其它手段。
通过减少在任何给定时刻消耗高功率电平的远程站所需的功率量,当前的实施例用来增加电信系统在任何给定时刻所能支持的用户数或吞吐量。
图6是示出远程站的简化说明的框图。通过数字总线耦合数字解调器620、Walsh解扩展单元630、块去交错器640、卷积解码器650以及控制处理器660,并把RF接收机610耦合至数字解调器620。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处理器660可激活RF接收机610和数字解调器620,以接收和处理信号,并且当处于诸如有隙寻呼模式之类的功率节省模式中时,可停用它们。同样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处理器660可选择地激活或停用块去交错器640和卷积解码器650。RF接收机610对RF信号进行下变频和数字化,并将数字化的信号提供给数字解调器620,它使用PN解扩展技术进行数字解调,参考图7进一步描述了所述数字解调器。把经数字解调的数据传送给Walsh解扩展单元630,它执行Walsh解扩展技术并产生至少一个比特流输出,参考图7进一步描述了所述Walsh解扩展单元。对于诸如话务信道之类的编码的信道,把比特流输出提供给块去交错器640。在一个支持未编码的辅助信道的实施例中,诸如快速寻呼信道,该信道是使用经开关键控(OOK)调制的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的未编码信道,从Walsh解扩展单元630把对于未编码的辅助信道的比特流输出提供给控制处理器660,作为未编码比特流,用于进一步处理。对于编码的信道,去交错器640对Walsh解扩展单元630提供的比特流输出去交错,并把去交错的输出流提供给卷积解码器650。卷积解码器650使用诸如Viterbi解码或Turbo解码之类的本领域中已知的卷积解码技术,以试图纠正对在无线环境上传送的信息比特流发生的比特差错。把卷积解码的比特流提供给控制处理器660用于进一步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接收了指示消息之后,控制处理器660指示数字解调器620和Walsh解扩展单元630从接收数据的常规模式切换到当前实施例的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中跨越两条信道以较低编码速率接收数据。同样地,控制处理器660可指示数字解调器620和Walsh解扩展单元630在预定时间之后,或一旦接收到来自基站的指示它退出当前实施例的模式的另一消息,从当前实施例的模式切换回到标准数据接收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处理器660为指示消息监控未编码比特流。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处理器660为指示消息监控卷积解码的比特流。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能够执行上述功能的其它设备来实现控制处理器660。
图7是数字解调器620和Walsh解扩展单元630的一部分的框图,可用于在当前实施例的数据接收模式中接收数据,在该模式中使用较低编码速率编码数据,并在主信道和次信道上部分地传送,其中从相同的基站始发所述主信道和次信道传送。
PN解扩展器710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复合PN解扩展器,它在数字化的信号输入(来自RF接收机610)上进行PN解扩展,并产生PN解扩展信号的同相(I)和正交(Q)分量,把每个分量提供给Walsh解扩展器720和导频滤波器740,作为输入信号。
Walsh解扩展器720a用对应于主信道的第1 walsh编码乘以I 712和Q 714输入,在所述主信道上传送较低编码速率比特流的第1部分,并且在一个Walsh码元上对解扩展信号求和,从而产生作为输出的Walsh解扩展I 722a和Walsh解扩展Q 724a。把I 722a和Q 724a作为输入提供给点积750a。
Walsh解扩展器720b用对应于主信道的第1 walsh编码乘以I 712和Q 714输入,在所述主信道上传送较低编码速率比特流的第1部分,并且在一个Walsh码元上对解扩展信号求和,从而产生作为输出的Walsh解扩展I 722b和Walsh解扩展Q 724b。把I 722b和Q 724b作为输入提供给点积750b。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频滤波器740是低通滤波器,用于从所接收的信号中除去一些噪声。在备择实施例中,导频滤波器740由类似于Walsh解扩展器720a但用不同Walsh编码解扩展的Walsh解扩展器紧接一低通滤波器组成。如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明显的那样,I 742和Q 744实质上是导频信号的平滑估计。还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明显的是导频信号可包括偶尔插入于两条数据流中的任何一条中或两条数据流中,并在Walsh解扩展器720a和720b的输出处提取的一些比特。
如本领域中所知的,点积750起与导频滤波器的输出复共轭积的作用。点积750产生I和Q信号输出,它们是在数据信道上传送的I和Q值的估计。这样的点积装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图8中说明了点积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
点积750a的输出,即I 752a和Q 754a,是主信道的I和Q分量,并把它们提供给码元提取器760a。将把这称为主码元提取器,因为它提取对应于主信道的码元。点积750b的输出,即I 752b和Q 754b,是次信道的I和Q分量,并把它们提供给码元提取器760b。将把这称为次码元提取器,因为它提取对应于次信道的码元。
每个码元提取器760根据所使用的调制类型产生一系列的码元762。在使用QPSK调制技术传送数据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码元提取器760对每对I和Q输入752和754产生两个码元762。在使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技术传送数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码元提取器760对每对I和Q输入752和754产生一个码元762。码元提取器760将这些码元提供给加法单元768。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使用其它调制技术的备择实施例中,可以缺少码元提取器760,在这种情况下,可把复合I和Q信号752和754直接提供给加法单元768,或直接提供给MUX 770(在也缺少加法单元768的实施例中)。
2信道指针780a表示用于从由单个基站产生的单个传送信号中跟踪两条信道(主和次)的2信道指针。每个2信道指针780产生主和次信道输出。在存在码元提取器的实施例中,2信道指针780的主信道输出是主码元提取器(如图7中的762a)的输出,而次信道输出和是次码元提取器(如图7中的762b)的输出。在不存在码元提取器的另一实施例中,主信道输出是主I和Q值(如752a和754a),而次信道输出是次I和Q值(如752b和754b)。
为了说明可能产生的多径信号,把来自多个2信道指针780的输出提供给加法单元768,每个2信道指针780以稍微不同的PN偏移或时间延迟跟踪所接收的信号。加法单元768对每个2信道指针780产生的主信道输出求和,并将其提供给MUX 770。此外,加法单元768对每个2信道指针780产生的次信道输出求和,并将求和的值提供给MUX 770。如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加法器用于组合多个指针的输出,以便产生所传送的I和Q或码元值的较佳估计。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法单元768还可以重新调节信号,以便使信号保持在可接受的动态范围内。在备择实施例中,在MUX 770之前不需要产生组合的估计,但可在MUX 770之后产生。在另一实施例中,在MUX 770之前不存在加法单元768,在这种情况下,把来自每个2信道指针780的主信道输出和次信道输出直接提供给MUX 770。
在一个实施例中,MUX 770是多路复用器,它接收来自加法单元768的主信道数据和次信道数据作为输入,MUX 770将这些输入安排成提供给块去交错器640的单个码元流。根据用于在两条信道上传送数据的方法来安排码元。例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其中在主信道上传送奇比特而在次信道上传送偶比特,MUX 770这样安排码元762,使得对首先接收的对应于主信道的码元的估计将继之以对首先接收的对应于次信道的码元的估计。在这样的一个实施例中,重复该过程,其中输出对应于主信道的另一码元,并继之以对应于次信道的另一码元。把MUX 770产生的码元流提供给参考图6而被进一步描述的卷积解码器650。
图8中图示了点积750的示例性实施例。在图8中,在复乘法器810a中复乘I 742和I 722,而在复乘法器810b中复乘I 742和Q 724。同样地,在复乘法器810c中复乘Q 744和Q 724,而在复乘法器810d中复乘Q 744和I 722。然后在组合器820a中把复乘法器810a的输出与复乘法器810c的输出相加,从而产生I 752。在组合器820b中从复乘法器810b的输出中减去复乘法器810d的输出,从而产生Q 754。
图9是数字解调器620和Walsh解扩展单元630的一部分的框图,可用于在当前实施例的数据接收模式中接收数据,在该模式中使用较低编码速率编码数据,并在主信道和次信道上部分地传送,其中从不同的基站始发所述主信道和次信道传送,或者从相同的基站始发所述主信道和次信道传送(后者提供了参考图7所描述的在所述主信道和次信道始发自相同的基站的装置的备择)。
PN解扩展器910a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复合PN解扩展器,它在数字化的信号输入(来自RF接收机610)上进行PN解扩展,并产生PN解扩展信号的同相(I)和正交(Q)分量,把每个分量提供给Walsh解扩展器920和导频滤波器940,作为输入信号。PN解扩展器910a用于对来自第1基站的主信道解码。
PN解扩展器910b是起类似于PN解扩展器910b的作用的复合解扩展器。PN解扩展器910b表现不同的是它用于对来自第2基站的次信道解码。在一个实施例中,PN解扩展器910b使用与PN解扩展器910a相同的PN编码用于解扩展,但在任何给定时刻,PN解扩展器910b用与910a所用的不同的PN编码部分进行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每个解码器用于在任何给定时刻解码而使用的PN编码部分由与基站相关联的PN偏移确定,解码器正在对来自该基站的信道解码。由于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1基站的PN偏移不同于第2基站的PN偏移,在任何给定时刻,两个PN解扩展器910使用不同部分的PN编码来对接收的信号解码。在以备择实施例中,PN解扩展器910a使用与PN解扩展器910b不同的PN编码,用于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解扩展。在另一备择实施例中,用于主信道和次信道传送起源于相同的基站的情况,一个主信道PN解扩展器910a和一个次信道PN解扩展器910b使用相同的PN编码和相同的PN偏移,来解调所述传送;这可用于替代参考图7所描述的单个2信道指针780a。
Walsh解扩展器920a用对应于主信道的第1 walsh编码乘以I 912a和Q914a输入,在所述主信道上传送较低编码速率比特流的第1部分,并且在一个Walsh码元上对解扩展信号求和,从而产生作为输出的Walsh解扩展I 922a和Walsh解扩展Q 924a。把I 922a和Q 924a作为输入提供给点积950a。
Walsh解扩展器920b用对应于次信道的第2 walsh编码乘以I 912b和Q914b输入,在所述次信道上传送较低编码速率比特流的第2部分,并且在一个Walsh码元上对解扩展信号求和,从而产生作为输出的Walsh解扩展I 922b和Walsh解扩展Q 924b。把I 922b和Q 924b作为输入提供给点积950b。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频滤波器940是低通滤波器,用于从所接收的信号中除去一些噪声。在备择实施例中,导频滤波器940由类似于Walsh解扩展器920a但解扩展不同的Walsh编码的Walsh解扩展器紧接一低通滤波器组成。如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明显的那样,I 942a和Q 944a实质上是第1基站的导频信号的平滑估计。还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明显的是第1基站的导频信号可包括偶尔插入于任一或两条数据流中,并在Walsh解扩展器920a的输出处提取的一些比特。同样地,如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明显的那样,I 942b和Q 944b实质上是第2基站的导频信号的平滑估计。还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明显的是第2基站的导频信号可包括偶尔插入于任一或两条数据流中,并在Walsh解扩展器920b的输出处提取的一些比特。
如本领域中所知的,点积950起与导频滤波器的输出复共轭积的作用。点积950产生I和Q信号输出,它们是在数据信道上传送的I和Q值的估计。这样的点积装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图8中说明了点积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
点积950a的输出,即I 952a和Q 954a,是主信道的I和Q分量,并把它们提供给码元提取器960a。将把这称为主码元提取器,因为它提取对应于主信道的码元。点积950b的输出,即I 952b和Q 754b,是次信道的I和Q分量,并把它们提供给码元提取器960b。将把这称为次码元提取器,因为它提取对应于次信道的码元。
每个码元提取器960根据所使用的调制类型产生一系列的码元962。在使用QPSK调制技术传送数据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码元提取器960对每对I和Q输入952和954产生两个码元962。在使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技术传送数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码元提取器960对每对I和Q输入952和954产生一个码元962。码元提取器960将这些码元提供给加法单元968。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使用其它调制技术的备择实施例中,可以缺少码元提取器960,在这种情况下,可把复合I和Q信号952直接提供给加法单元968,或直接提供给MUX 970(在也缺少加法单元968的实施例中)。
指针980a表示用于从由单个基站产生的单个传送信号中跟踪单条信道(主的一条)的指针。每个指针980跟踪主信道或次信道,并相应地产生主或次信道输出。例如,指针980a跟踪主信道,并因此产生主信道输出,而指针980b跟踪次信道,并因此产生次信道输出。在存在码元提取器的实施例中,跟踪主信道的指针980的主信道输出是主码元提取器(如图9中的962a)的输出,而跟踪次信道的指针980的次信道输出是次码元提取器(如图9中的962b)的输出。在不存在码元提取器的另一实施例中,主信道输出是主I和Q值(如952a和954a),而次信道输出是次I和Q值(如952b和954b)。
为了说明可能产生的多径信号,把来自多个指针980的输出提供给加法单元968,每个指针980以稍微不同的PN偏移或时间延迟跟踪所接收的主或次信号。加法单元968对每个主信道指针980产生的主信道输出求和,并将总计值提供给MUX 970。此外,加法单元968对每个次信道指针968产生的次信道输出求和,并将总计值提供给MUX 770。如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加法器用于相加多个指针的输出,以便产生所传送的I和Q码元值的较佳估计。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法单元968还可以重新调节信号,以便使信号保持在可接受的动态范围内。在备择实施例中,在MUX 970之前不需要产生组合的估计,但可在MUX 970之后产生。在另一实施例中,在MUX 970之前不存在加法单元968,在这种情况下,分别把来自每个主信道指针980和次信道指针980的主信道输出和次信道输出直接提供给MUX 970。
在一个实施例中,MUX 970是多路复用器,它接收来自加法单元968的主信道数据和次信道数据作为输入,MUX 970将这些输入安排成提供给块去交错器640的单个码元流。根据用于在两条信道上传送数据的方法来安排码元。例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其中在主信道上传送奇比特而在次信道上传送偶比特,MUX 970这样安排码元962,使得对首先接收的对应于主信道的码元的估计将继之以对首先接收的对应于次信道的码元的估计。在这样的一个实施例中,重复该过程,其中输出对应于主信道的另一码元,并继之以对应于次信道的另一码元。把MUX 970产生的码元流提供给参考图6而被进一步描述的卷积解码器650。
位于每个框980中的模块组表示用于跟踪来自信号基站的的信号的指针,而不考虑可能接收的来自每个基站的多径信号。虽然,为了简明起见,在图9中示出了用于跟踪多径信号的多个指针,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为了说明多径环境,可以添加具有不同PN偏移的更多指针980,以在多径环境中跟踪来自一个或多个基站的多个多径信号。
给出了实施例的先前描述,使得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和使用本发明。对于本领域中的那些普通技术人员,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正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可以把这里定义的一般原则适用于其它实施例,而不使用创造能力。此外,可以使这里所教授的各种方法以任何方式彼此组合,而不使用创造能力。从而,不打算把本发明局限于这里示出的实施例,而是符合在此揭示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的最宽泛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改进具有基站和远程站的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信号的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建立与远程站的第1和第2传送链路;
b)编码基站信息信号,以提供具有比所述基站信息信号更多比特的经编
  码的信息信号;
c)提供第1和第2传送信号,其中每个传送信号具有从所述经编码的信
  息信号中选择的比特;
d)分别由所述第1和第2传送链路之一将所述第1和第2传送信号的每
  一个传送到所述远程站;
e)在所述远程站接收并组合所述第1和第2传送信号,以提供组合的编
  码信号;以及
f)在所述远程站对所述组合的编码信号进行解码,以提供所述信息信
  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远程站和单个基站之间形成所述第1和第2传送链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开的传送信道上建立所述第1和第2传送链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远程站和分开的基站之间形成所述第1和第2传送链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单个Walsh编码混频所述第1和第2传送信号。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远程站与多于两个的分开的基站的每一个之间建立传送链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相同的Walsh编码来混频所述链路的每一条的传送信号。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站处于与分开的基站的软越区切换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站处于单个基站内的较软越区切换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确定所述信息信号的发射功率何时在预定电平之上的步骤,以及根据所述发射功率确定执行改进信息信号的传送的方法。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质上紧接着肯定的发射功率确定之后进行改进信息信号的传送的方法。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包括使用R=1/n编码倍减所述信息信号,其中n=1,2,3,...。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2并且步骤(c)包括将经编码的信号的交替比特分配给所述第1和第2传送链路。
14.一种用于改进具有基站和远程站的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信号的传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a)所建立的与远程站的第1和第2传送链路;
b)通过对信息信号编码形成的编码信息信号,其中所述编码信息信号具
  有比基站信息信号更多的比特;
c)第1和第2传送信号,每个信号具有从所述编码信息信号中选择的比
  特;
d)用于分别把所述第1和第2传送信号中的每一个传送给远程站的第1
  和第2传送链路;
e)通过在所述远程站接收并组合所述第1和第2传送信号而形成的组合
  的编码信号;以及
f)通过在所述远程站对所述组合的编码信号解码而形成的恢复的信息信
  号。
15.一种用于改进具有基站和远程站的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信号的传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a)用于建立与所述远程站的第1和第2传送链路的装置;
b)用于编码信息信号的装置,以提供具有比所述信息信号更多比特的经
  编码的信息信号;c)用于提供第1和第2传送信号的装置,每个信号具有从所述经编码的信息信号中选择的比特;d)用于分别由所述第1和第2传送链路之一将所述第1和第2传送信号的每一个传送到所述远程站的装置;e)用于在所述远程站接收并组合所述第1和第2传送信号,以提供组合的编码信号的装置;以及f)用于在所述远程站对所述组合的编码信号进行解码,以提供所述信息信号的装置。
CN018108415A 2000-04-07 2001-04-05 改进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信号的传送的方法和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14350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547,824 2000-04-07
US09/547,824 US6560292B1 (en) 2000-04-07 2000-04-07 Method for cod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CT/US2001/011368 WO2001078293A1 (en) 2000-04-07 2001-04-05 A method for cod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5025A true CN1435025A (zh) 2003-08-06
CN1435025B CN1435025B (zh) 2011-05-18

Family

ID=24186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8108415A Expired - Lifetime CN1435025B (zh) 2000-04-07 2001-04-05 改进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信号的传送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5) US6560292B1 (zh)
EP (2) EP2278747B1 (zh)
JP (2) JP4880169B2 (zh)
KR (2) KR100871814B1 (zh)
CN (1) CN1435025B (zh)
AU (1) AU2001253236A1 (zh)
BR (1) BR0109872A (zh)
ES (2) ES2648012T3 (zh)
TW (1) TW571524B (zh)
WO (1) WO20010782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0292B1 (en) * 2000-04-07 2003-05-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cod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443826B1 (en) * 2000-10-04 2008-10-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in a CDMA receiver
US7103317B2 (en) * 2000-12-12 2006-09-05 The Directv Group,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link terminals for aircraft
US20020073437A1 (en) * 2000-12-12 2002-06-13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Television distribu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links
US7400857B2 (en) * 2000-12-12 2008-07-15 The Directv Group,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link terminals
US7181162B2 (en) * 2000-12-12 2007-02-20 The Directv Group,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link terminals
US7187949B2 (en) 2001-01-19 2007-03-06 The Directv Group, Inc. Multiple base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adaptive antennas
US8396513B2 (en) 2001-01-19 2013-03-12 The Directv Group,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mobile users using adaptive antenna
US7809403B2 (en) * 2001-01-19 2010-10-05 The Directv Group, Inc. Stratospheric platform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daptive antennas
US7068616B2 (en) * 2001-02-05 2006-06-27 The Directv Group, Inc. Multiple dynamic connectivity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7023899B2 (en) * 2001-05-10 2006-04-0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reliable signal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45935B2 (en) 2001-12-06 2011-10-25 Pulse-Link, Inc. High data rat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7317756B2 (en) 2001-12-06 2008-01-08 Pulse-Link, Inc. Ultra-wideb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20050201473A1 (en) * 2001-12-06 2005-09-15 Ismail Lakki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GB2391748A (en) * 2002-08-02 2004-02-11 Hutchison Whampoa Three G Ip Improved Channelisation Code Management in CDMA.
US6954504B2 (en) * 2002-10-25 2005-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de combin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260764B2 (en) * 2002-11-26 2007-08-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ith block cod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70439B2 (en) * 2003-02-13 2005-11-29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orthogonal code space in a CDMA RAN
US7899419B2 (en) * 2004-01-16 2011-03-0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code channel power in a transmitter
TW200718238A (en) * 2005-06-16 2007-05-01 Qualcomm Inc Handoffs in a meshed wireless system
US20070053416A1 (en) * 2005-09-08 2007-03-08 Yuan Li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erform closed-loop transmit diversity with frequency-domain equalizers
US8612619B2 (en) * 2006-03-31 2013-12-17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multicast stream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1430483B1 (ko) * 2007-06-26 2014-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US8553712B2 (en) * 2008-02-01 2013-10-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ssigned a set of two or more carriers by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7196743B (zh) * 2011-09-23 2020-11-0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9641285B2 (en) 2014-03-06 2017-05-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ltra low power (ULP) decoder and decoding process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99163A1 (fr) * 1977-07-26 1979-02-23 Telecommunications Sa Multiplexeur-demultiplexeur de signaux numeriques plesiosynchrones de debits differents
DE3267481D1 (en) * 1982-02-09 1986-01-02 Ibm Method for multi-speed digital transmission and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said method
US5101501A (en) * 1989-11-07 1992-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soft handoff in communications in a cdma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US5400328A (en) * 1991-05-28 1995-03-21 British Technology Group Ltd. Variable data rate channels for digital networks
US5267261A (en) * 1992-03-05 1993-1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station assisted soft handoff in a CDM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5625353A (en) * 1992-12-29 1997-04-29 Kabushiki Kaisha Sankyo Seiki Seisakusho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from position detector and method of such signal transmission
CA2127616C (en) * 1993-07-16 1999-02-09 Osamu Kato Mobile communication unit
FR2716588B1 (fr) * 1994-02-18 1996-03-29 Alcatel Telspace Système de codage convolutionnel et de décodage de viterbi transparent aux sauts de phase de pi et pi/2, applicable notamment aux transmissions AMRT.
FI96468C (fi) * 1994-05-11 1996-06-2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Liikkuvan radioaseman kanavanvaihdon ohjaaminen ja lähetystehon säätäminen radio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FI96557C (fi) * 1994-09-27 1996-07-1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datasiirtoa varten TDMA-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sekä menetelmän toteuttava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
US5623485A (en) * 1995-02-21 1997-04-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ual mod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U714919B2 (en) * 1996-04-02 2000-01-13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for remote station
JP3745459B2 (ja) * 1996-07-18 2006-02-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lanシステム用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4124499B2 (ja) * 1996-11-14 2008-07-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ソフトハンドオフを実施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基地局
GB9624179D0 (en) * 1996-11-20 1997-01-08 Plessey Telecomm Telecommunications access systems and equipment
US5930252A (en) * 1996-12-11 1999-07-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euing and triggering data flow streams for ATM networks
US6426960B2 (en) * 1997-06-24 2002-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ased capacity data transmission in a CD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907582A (en) * 1997-08-11 1999-05-25 Orbital Sciences Corporation System for turbo-coded satellite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US6307849B1 (en) * 1997-09-08 2001-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anging forward traffic channel power allocation during soft handoff
US6185258B1 (en) * 1997-09-16 2001-02-06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Transmitter diversity techniqu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0506070B1 (ko) * 1997-10-07 2005-09-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밀도데이터의기록/재생을위한부호화/복호화방법
US6154659A (en) * 1997-12-24 2000-11-2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Fast forward link power control in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FI106663B (fi) * 1998-03-27 2001-03-15 Nokia Networks Oy Tiedonsiirtomenetelmä ja radiojärjestelmä
US6275509B1 (en) * 1998-05-14 2001-08-1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Masked signal transceiver
US6400751B1 (en) * 1998-07-01 2002-06-04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Adaptive frequency sha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978365A (en) * 1998-07-07 1999-11-02 Orbital Sciences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system handoff operation combining turbo coding and soft handoff techniques
JP2000041280A (ja) * 1998-07-22 2000-02-08 Ntt Mobil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c 送信出力制御方法
JP3573255B2 (ja) * 1998-07-31 2004-10-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非制限ベアラ通信を行う移動通信網
US6360088B1 (en) * 1998-09-23 2002-03-19 Ericsson Inc. Antenna diversity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n antenna through a programmed evaluation
US6781980B1 (en) * 1998-10-22 2004-08-2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DMA transmitter and method generating combined high-rate and low-rate CDMA signals
US6909727B1 (en) * 1998-12-14 2005-06-21 Agere Systems Inc.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with out-of-band control
IT1307016B1 (it) * 1999-01-27 2001-10-11 Cselt Centro Studi Lab Telecom Procedimento e dispositivo per la trasmissione di segnali numerici.
US6240274B1 (en) * 1999-04-21 2001-05-29 Hrl Laboratories, Llc High-speed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US6850740B1 (en) * 1999-05-17 2005-0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Time and frequency diversity in FH/TDD systems
US6580767B1 (en) * 1999-10-22 2003-06-17 Motorola, Inc. Cache and caching method for conventional decoders
US6560292B1 (en) 2000-04-07 2003-05-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cod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213352A1 (en) 2004-10-28
AU2001253236A1 (en) 2001-10-23
KR100783334B1 (ko) 2007-12-07
JP2003530765A (ja) 2003-10-14
ES2646284T3 (es) 2017-12-13
JP2012023744A (ja) 2012-02-02
EP2278747B1 (en) 2017-09-06
WO2001078293A1 (en) 2001-10-18
BR0109872A (pt) 2004-02-10
JP4880169B2 (ja) 2012-02-22
TW571524B (en) 2004-01-11
EP1269673B1 (en) 2017-09-27
JP5280499B2 (ja) 2013-09-04
EP1269673A1 (en) 2003-01-02
US20070086545A1 (en) 2007-04-19
US6757335B2 (en) 2004-06-29
US7161993B2 (en) 2007-01-09
EP2278747A1 (en) 2011-01-26
KR20070072635A (ko) 2007-07-04
US6560292B1 (en) 2003-05-06
ES2648012T3 (es) 2017-12-28
KR20020087963A (ko) 2002-11-23
US8050361B2 (en) 2011-11-01
US20030174758A1 (en) 2003-09-18
US7436892B2 (en) 2008-10-14
KR100871814B1 (ko) 2008-12-03
US20040240568A1 (en) 2004-12-02
CN1435025B (zh) 201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35025A (zh) 电信系统中的编码方法
KR101032534B1 (ko) 멀티-유저 통신 시스템들에서 향상된 코딩 방법들 및 장치
CN1097898C (zh) 具有可变数据速率的扩展频谱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强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251461C (zh) 通过导频辅助相干解调的turbo编码信号解调系统及方法
CN1643859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分组数据控制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CN1486546A (zh) 用于多路复用具有话音/数据发送的高速分组数据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CN1297072C (zh) 无线电基站装置及其使用的译码装置和译码方法
CN152005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单元和方法
CN172857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单元和方法
CN1400827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射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US7167502B1 (en) Zero-overhead symbol rate adaptation system for OVSF code
CN105207745A (zh) 一种多址接入信道的多用户编码调制传输方法
CN1197337A (zh) 高频谱效率传输cdma调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92523C (zh) 在码分多路访问系统中用于控制搜索器的方法和系统
CN1633052A (zh) 一种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信号发送的方法
CN1518256A (zh) 一种wcdma系统中用于多用户接收装置的网格编码调制方法
KR101490796B1 (ko) 주파수 채널 정보의 전송 방법과 수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533067A (zh) 一种网格编码调制方法及多用户接收装置
MXPA05008891A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enhanced coding in multi-use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5519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